教育心理学 偏选择 填空

合集下载

教育学心理学选择题及答案

教育学心理学选择题及答案

教育学心理学选择题及答案
1. 教育学心理学是研究什么的学科?
A. 教育现象
B. 心理现象
C. 教育与心理现象
D. 教育方法
答案:C
2. 教育学心理学的主要研究对象是谁?
A. 教师
B. 学生
C. 教育者
D. 学习者
答案:B
3. 教育学心理学的学科性质是什么?
A. 理论性
B. 实践性
C. 应用性
D. 综合性
答案:D
4. 教育学心理学的研究方法包括哪些?
A. 实验法
B. 观察法
C. 调查法
D. 以上都是
答案:D
5. 教育学心理学的主要研究内容有哪些?
A. 学习心理
B. 教学心理
C. 教育心理
D. 以上都是
答案:D
6. 教育学心理学的研究目的是什么?
A. 提高教育质量
B. 提高教学效率
C. 促进学生发展
D. 以上都是
答案:D
7. 教育学心理学的研究范围有哪些?
A. 认知发展
B. 情感发展
C. 社会性发展
D. 以上都是
答案:D
8. 教育学心理学的发展历程中,哪位学者做出了重要贡献?
A. 皮亚杰
B. 维果茨基
C. 布鲁纳
D. 以上都是
答案:D
9. 教育学心理学中,学习动机的分类有哪些?
A. 内在动机
B. 外在动机
C. 自我效能感
D. 以上都是
答案:D
10. 教育学心理学中,学习策略的分类有哪些?
A. 认知策略
B. 元认知策略
C. 资源管理策略
D. 以上都是
答案:D。

教育学心理学填空及答案

教育学心理学填空及答案

13、1.教育是__________,这是教育的质的规定性。

2、我国古代西周以后,学校教育形成了以礼乐为中心的文武兼备的六艺教育。

六艺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___________的形成意味着教育制度化的形成。

4、中国近代制度化教育兴起的标志是清朝末年的_______________。

5、宋代以后,政府选用的基本教材是四书,包括《》、《》、《》、《》。

6、教育学作为一门科在大学教授,最早始于_________。

26、1、科学知识再生产的最主要的途径是__________2、现代教育发展的根本动因是___________3、信息技术是人类现代文明和进步的一个重要标志,它以_______和________为核心。

34、1、人的身心发展包括两个方面:身体的发展和心理的发展。

其中心理发展是人的发展的重要内容,包括 ______ 和 ______ 两个方面的发展。

2、青少年的身高体重有两个生长的高峰,在其他时期的生长就不如这两个高峰时期明显。

这可以说明个体身心发展具有____________。

3、失明者的听觉一般都比较好,这表现的是人的身心发展具有____________。

4、人的心理成熟的标志是心理方面具有独立自主的____________。

44、1、教育目的是一切工作的___________,教育目的的实现则是教育活动的___________。

2、教育目的具有历史性、时代性、_______,在阶级社会具有鲜明的阶级性。

3、教育与__________相结合是造就全面发展的人的途径和方法。

4、全面发展的人是精神和身体、_______和_______得到普遍、充分而且自由发展的人。

5、素质教育的全面发展的教育,强调使学生全面发展,必须把德育、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等有机地统一在教育活动的各个环节中。

57、1、学生具有_______的特点,教师的言行为、为人处世的态度会对学生具有耳濡、潜移墨化的作用。

教育学心理学试题及答案

教育学心理学试题及答案

教育学心理学试题及答案
以下是一些教育学心理学的试题及答案示例:
一、单项选择题
教育心理学研究的核心内容是( )。

A. 教学方法
B. 教师
C. 学习过程
D. 学生
答案:C
下列哪项不是学习动机的功能?( )
A. 激发功能
B. 维持功能
C. 导向功能
D. 阻碍功能
答案:D
二、填空题
教育心理学是研究在教育过程中,__________的规律的科学。

答案:心理现象及其变化
学生对所学内容的喜爱程度,以及认为这些内容是否值得学习,都属于学习动机的__________成分。

答案:价值
三、简答题
简述学习动机的作用。

答案:学习动机是引发和维持个体学习活动,并导向一定学习目标的内部心理过程或内部动力。

它有三个主要功能:激发功能,即引发个体进行学习活动;维持功能,即在学习过程中,保持学习行为,使之朝着一定的学习目标进行;导向功能,即使个体的学习行为指向一定的学习目标。

教育心理学试题及答案

教育心理学试题及答案

教育心理学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1. 教育心理学研究的核心是()A. 学习过程B. 教学过程C. 发展过程D. 教育过程答案:A2. 以下哪项属于认知派学习理论?()A. 操作条件反射B. 智力发展理论C. 情境学习理论D. 人本主义学习理论答案:B3. 以下哪种学习理论强调强化在学习中的作用?()A. 认知派学习理论B. 行为主义学习理论C. 人本主义学习理论D. 构建主义学习理论答案:B4. 以下哪个概念是教育心理学研究的基本单元?()A. 学习者B. 学习过程C. 学习结果D. 学习环境答案:A二、填空题5. 教育心理学的主要研究内容包括学习过程、教学过程、发展过程和______。

答案:教育过程6. 皮亚杰认为,儿童的认知发展分为感知运动阶段、前运算阶段、具体运算阶段和______。

答案:形式运算阶段7. 在教育心理学中,学习策略分为认知策略、元认知策略和______。

答案:资源管理策略三、判断题8. 学习动机是指激发个体进行学习的内在心理过程或心理状态。

()答案:正确9. 知识的内化是指将新的知识纳入已有的知识结构中,形成新的知识体系。

()答案:正确10. 人本主义学习理论认为,学习应该关注学生的整体发展,而不仅仅是知识的掌握。

()答案:正确四、简答题11. 简述教育心理学的研究任务。

答案:教育心理学的研究任务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探讨学习过程的基本规律,为教育实践提供理论指导。

(2)研究教学过程中的心理因素,提高教学效果。

(3)关注学生的发展过程,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4)探讨教育过程中的心理问题,为教育改革提供依据。

12. 简述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

答案: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主要包括以下几个阶段:(1)感知运动阶段(0-2岁):儿童通过感知和动作来认识世界,形成对物体的基本概念。

(2)前运算阶段(2-7岁):儿童开始运用语言和符号进行思维,但思维具有直观性和具体性。

(3)具体运算阶段(7-11岁):儿童能够进行更复杂的思维运算,理解守恒概念,具备一定的逻辑推理能力。

中学教育心理学填空题

中学教育心理学填空题

中学教育心理学填空题1、教育心理学是一门研究学校情境中学与教的基本心理规律的科学。

2、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是学校情境中学与教的基本心理规律。

3、教育心理学是应用心理学的一种。

4、教育心理学是心理学与教育学的交叉学科。

5、学与教相互作用过程是一个系统过程,该系统包含学生、教师、教学内容、教学媒体和教学环境等五要素;由学习过程、教学过程和评价/反思过程三种活动交织在一起。

6、在教育过程中,学生是学习过程的主体,教师处于指导地位,教学内容是学与教过程中有意传递的主要信息部分,教学媒体是教学内容的载体,是教学内容的表现形式,教学环境包括物质环境和社会环境两个方面。

7、教育心理学对教育实践具有描述、解释、预测和控制作用。

8、1903年,美国心理学家桑代克出版了《教育心理学》,这是西方第一本以教育心理学命名的专著。

9、教育心理学的发展经历了初创时期、发展时期、成熟时期和完善时期。

10、在1994年美国教育研究会上,布鲁纳认为教育心理学的成果主要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主动性研究、反思性研究、合作性研究和社会文化研究。

11、1924年廖世承编写了中国第一本《教育心理学》。

12、心理发展是指个体从出生、成熟、衰老直至死亡的整个生命进程中所发生的一系列心理变化。

13、学生心理发展有四个基本特征连续性与阶段性、定向性与顺序性、不平衡性和差异性。

14、个体的心理发展划分为八个阶段乳儿期、婴儿期、幼儿期、童年期、少年期、青年期、成年期和老年期。

15、少年期是指11、12岁到14、15岁的阶段,是个体从童年期向青年期过渡的时期,大致相当于初中阶段,具有半成熟、半幼稚的特点。

少年的抽象逻辑思维已占主导地位,并出现反省思维,但抽象逻辑思维仍要以具体形象作支柱。

随着身体的急剧变化,少年产生了成人感,独立意识强烈。

16、青年初期是指14、15岁至17、18岁时期,相当于高中阶段。

青年初期智力接近成熟,抽象逻辑思维已从“经验型”向“理论型”转化。

300题教育心理学填空题

300题教育心理学填空题

教育心理学填空题1.教育心理学从20年代—50年代受到心理学奠基者【桑代克】的较大影响2.教育心理学是一门研究【学校情境】中学与教的基本规律…..3.【学习】过程是教育心理学研究的的核心内容。

4.教育心理学是应用心理学的一种,是【心理学与教育学】的交叉学科。

5.教材的编制和课程的设置必须以【学习】和【教学】的理论和研究为基础。

6.学生的年龄差异主要体现在【思维】的差异。

7.教育心理学大致经历了【初创时期】、【发展时期】、【成熟时期】、完善时期四个阶段。

8.教学环境包括【物质环境】和【社会环境】两个方面9.影响心理学发展的两个主要因素是【遗传】和【环境】10.根基埃克森的人格发展理论,中学生人格发展的主要任务是【培养自我同一性】11.所谓心理发展是指个体从【出生、成熟、衰老直至死亡】所发生的【心理变化】12.自我意识包括三种成分:自我认识、自我体验和【自我发展】13.在个体早期生命中有一个比较短暂的时期,个体对刺激比较敏感…【关键期或敏感期】14.学生现水平经他人帮可以达到较高水平的差距,维果斯基称为【最近发展区】15.学生性格差异主要是指性格的特征差异和性格的【类型差异】16.人格是指个体的【外显行为】和【内隐行为】并使其与他人的行为有稳定区别的综合心17.根据加涅的观点,程序性知识包括【心智技能】和【认知策略】两个亚类。

18.奥苏泊尔认为学生的学习主要是【有意义】的接受学习。

19.布鲁纳认为学习的本质不是被动形成刺激—反应的联结,而是主动形成【认知结构】20.信息加工理论认为学生的学习是信息加工,信息是以【信息流】的形式储存在长时记忆21.斯金纳认为有机体有两种行为:一种是应答性行为,一种是【操作性行为】22.教师应多用正强化塑造学生良性行为,用【消退法】消除消极行为,慎用惩罚。

23.积极诱因使个体产生积极行为,【趋向或接近】某一目标,消极远离或回避某目标。

24.一般来说,动机具有激活功能、指向功能和强化功能。

教育心理学试题填空及答案

教育心理学试题填空及答案

教育心理学试题填空及答案
1. 教育心理学是研究教育过程中_______心理活动规律及其应用的科学。

2. 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主要包括_______、教师和教育环境。

3. 教育心理学的主要任务是揭示教育过程中的心理规律,为_______提供理论依据和实践指导。

4. 学习动机是激发和维持个体进行学习活动的内部动力,可以分为内在动机和_______。

5. 根据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人的基本需求从低到高依次为生理需求、安全需求、社交需求、尊重需求和_______。

6. 认知风格是指个体在感知、思考、记忆和解决问题时所偏好使用的信息加工方式,常见的认知风格有场独立型和_______。

7. 教育心理学的研究方法包括观察法、实验法、调查法和_______。

8. 教育评价是教育过程中对学生的学习成果进行测量和评价的过程,其目的是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为_______提供反馈。

9. 教育心理学认为,有效的教学应该考虑学生的个体差异,实施
_______。

10. 教育心理学的研究有助于教师更好地理解学生,提高教学效果,促进学生的_______发展。

答案
1. 个体
2. 学生
3. 教育教学实践
4. 外在动机
5. 自我实现需求
6. 场依存型
7. 案例研究法
8. 教学改进
9. 个别化教学
10. 全面
结束语
通过这份教育心理学试题填空,我们可以看到教育心理学在理解学生心理、指导教学实践、促进学生发展等方面的重要性。

希望这份试题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教育心理学的基础知识,为未来的教育工作打下坚实的理论基础。

教师招聘教育心理学必会填空题五(含答案)

教师招聘教育心理学必会填空题五(含答案)

教师招聘教育心理学必会填空题五(含答案)1.“高原现象”通常发生在技能学习过程的()。

A.初期B.中期C.后期D.各阶段都有可能2.根据过度学习原则,若某生学习8次刚好记住一个英语单词,那么他实际学习次数应该是()次。

A.8B.10C.12D.153.某中学生认为,法律或道德是一种社会契约。

为维护社会公正,每个人都必须履行自己的权利和义务。

但同时他也认为,契约可根据需要而改变,使之更符合大众权益。

根据科尔伯格的道德发展理论,该生的道德判断处于()。

A.前习俗水平B.习俗水平C.后习俗水平D.普遍伦理取向4.在思想观点上与他人的思想观点一致,将自己所认同的思想和自己原有的观点、信念融合为一体,构成一个完整的价值体系称之为()。

A.模仿B.从众C.认同D.内化5.某老师在课堂上,注重创造自由气氛,鼓励学生自由发表见解,不将自己的见解强加给学生。

该老师对课堂管理的领导方式为()。

A.放羊式B.监督式C.参与式D.控制式6.品德的心理结构不包括()。

A.道德认识B.道德情感C.道德行为D.道德评价7.有位学生已知道“先乘除,后加减”的运算法则,但在运算11+3*7=?时,还是把11与3加起来再乘以7,这是受()影响表现。

A.定势B.逆向迁移C.正迁移D.水平迁移8.按照布卢姆掌握学习的教学原则,学生必须达到某一单元,规定教学目标()以后,才能进行下一单元学习。

A.80%B.85%C.90%D.95%9.地理课中地形地貌,地理位置气候的学习属于()。

A.词汇学习B.概念学习C.命题学习D.符号学习10.最重要和最良性的学习动力是()。

A.学习兴趣和教师的期待B.学习兴趣和远大的理想C.教师的期待和远大的理想D.教师的期待和家长的期待11.有些课题主要包含高度有结构的知识和技能(如数学、物理、化学、计算、语法等),如果教学目标是要求学生尽快地掌握这种知识和技能,则宜采用()。

A.以教师为中心的讲授策略B.师生互动策略C.以学生为中心的发展学习D.合作学习策略12.教师通过清楚而细致地演算例题来帮助学生形成智力技能的阶段属于()。

教育心理学选择题填空题

教育心理学选择题填空题
1.技能,指通过练习而获得的, 顺利完成某种任务的一种活 动方式或心智活动方式。
2.所谓技能,一般认为是通过练习而形成的合乎法则的(活
动方式)。
技能的种类可分为:动作技能和心智技能。
3.动觉是复杂的内部运动知觉,它反映的是身体运动时的各 种肌肉活动的特性,如紧张,防松等。
4.技能学习最基本的条件是(练习)。
12.学习动机与学习成绩呈()关系。
13.与学习活动本身相联系的学习动机属于()。
14.动机最佳水平应是()程度的激活或唤起,对学习具
有最佳效果。
15.根据学习动机内容的社会意义,可以把学习动机分为
()。
16.高尚的学习动机的核心是 (),学生把当前的学习同国 家和社会的利益联系在一起。
17.青年期,认知内驱力和()内驱力成为学生学习的主 要动机。
和格式塔关系理论。
6.正迁移指一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产生积极影响,也被称为
积极迁移。
7.负迁移指一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产生的消极影响,也称为
消极迁移。
8.()指先前学习对后继学习的影响。
9.()是指后继学习对先前学习的影响。
10.同化性迁移在新知识的学习过程中,如果学习者原有的
认知结构没有发生改变,直接将原有的认知经验应用于与其
研究得最多,时间最长的部分。
6.学习与教学的要素包括学生,教师,教学内容,(),
教学环境。
7.学生作为学习中的()与主体,存在着群体差异,存
在着个体差异。
8.学生这一要素主要从()和个体差异两个方面影响学
与教过程。
9.学校教育是根据特定的教学目标来最有效地组织教学。
()在其中起着关键的作用。
10.()实际是学生所接触到的社会环境的主要组成部

历年四川省教育心理学单选题--填空题--名词解释

历年四川省教育心理学单选题--填空题--名词解释

单选题1、在教育心理学的研究中,通过其他有关材料,间接了解被试者的心理活动的方法是( c )A、观察法B、实验法C、调查法D、临床个案法2、社会测量法的提出者是( b )A、史莫克B、莫雷若C、加涅D、奥苏贝尔3、根据柯拉斯沃等的分类法,情感的教学目标有五个程序,即接受、反应、评价、组织和( A )A、价值的性格化B、非言语交流C、理解D、统合4、研究发现,教师期望效应的大小要受学生年龄的影响,一般而言,更易受到期望效应影响的是( D )A、年龄上无明显差异B、中等年龄的学生C、年龄较大的学生D、年纪较小的学生5、按照皮亚杰的认知发展分期的理论,十一至十五岁儿童的处于 ( D )A、感觉运动阶段B、思维准备阶段C、思维阶段D、抽象思维阶段6、学习的意义表现在( A )A、促进心理的成熟与发展B、获得好的成绩C、适应社会发展D、个体生活的需要7、新的材料属于原有的具有较高概括性的观念中,原有的观念得到扩张、精确化、限制或修饰,新的观念或命题获得意义,这种学习是( B )A、派生类属学习B、相关类属学习C、上位学习D、并例结合学习8、下列说法中不能反映学习迁移现象的是( B )A、举一反三B、由表及里C、触类旁通D、由此及彼9、短时间记忆的容量有限,一般来说,其容量的组块数是( C )A、3--—-6B、4-——-7C、5—---—9D、6—--——1010、能对有关知识进行分析概括,找出知识间的内在联系,这种理解是( B )A、字面的理解B、解释的理解C、批判性的理解D、创造性的理解11、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形成的对待学习的比较稳定的反映倾向叫做( C )A、学习目的B、学习动机C、学习态度D、学习兴趣12、一般而言,要使学习效率较高,动机应维持在( B )A、较高水平B、中等水平C、较低水平D、不一定13、一般而言,学生的成就动机来源于三种需要。

下列选项,不属于...成就动机源泉的需要是 ( B )A、认知的需要B、交往的需要C、自我提高的需要D、学习过程派生的附属需要14、在教学设计工作中,中心是 ( C )A、分析教学内容B、设计教学策略C、分析教学对象D、设计学习目标15、在教和学的过程中进行的,其目的是了解教学结果,探究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和缺陷,以便对教学工作进行调整。

教育心理学选择填空(完整版)

教育心理学选择填空(完整版)

1、学习与教育因素 P4学习与教育是一个系统过程,包含学生、教师、教学内容、教学媒体、教学环境五种要素。

1)学生--主体因素(群体差异--年龄、性别、社会文化差异;个体--先前知识基础、学习方式、智力水平、兴趣和需要差异);2)教师--关键因素(敬业精神、专业知识、专业技能、教学风格);3)教学内容--主要信息部分(课程内容标准、课程、教学目标、教学材料); 4)教学媒体--教学内容的载体和表现形式、工具;5)教学环境--物质环境和社会环境;3、最近发展区 P39实际的发展水平(儿童现有水平)与潜在的水平(在成人指导下或者与更有能力同伴合作时,能够解决问题的水平)之间的差距。

主张教学应当走在儿童现有发展水平的前面,教学可以带动发展。

4、支架教学 P41首先,强调学生在教师指导下的发现活动;其次,教师指导的成分逐渐减少,最终要使学生达到独立发现的地位,将监控学习和探索的责任由教师向学生转移;要保证提供的支架一直使学生在其最近发展区内,在学生能力有所发展的时候,随着学生认知发展的变化而进行调整;最终,使学生达到独立发现的程度。

5、埃里克森的八阶段论# P43 埃里克森的社会化发展理论: 师从弗洛伊德;其理论认为:儿童人格发展是一个逐渐形成的过程,必须经历一系列阶段,每一阶段都有一个由生物学的成熟与社会文化环境、社会期望之间的冲突和矛盾所决定的发展危机,每一个危机都涉及到一个积极的选择与一个潜在的消极选择之智力的二因素--智力包括两种潜在的因素:一种是G 因素,即单一的一般因素,是一种假想的、被用于许多不同任务之中的单一的智力能力,影响个体在所有智力测验中的表现;另一种是S 因素,即特殊因素,只影响个体在某一种能力测验(如某项能力词汇、算数等)中的表现。

S 因素与智力不相关,因为它只能解释个体在单一测验中的表现,并没有提供综合信息;而G 因素与智力相关,它是一般的总体的因素。

斯皮尔曼认为,G 因素即一般因素才是关键,是由智力活动的个体差异导致的。

最全的教育心理学填空题集锦

最全的教育心理学填空题集锦

最全的教育心理学填空题集锦一、教育心理学概述1、中学教育心理学是研究中学学校情境中(学)与(教)的基本心理规律的科学。

它是应用心理学的一种,是(心理学)与(教育学)的交叉学科。

2、学与教相互作用的过程是一个系统过程。

包含(学生、教师、教学内容、教学媒体和教学环境)等五种要素;由(研究过程)、(教学过程)、(评价╱反思过程)这三种活动过程交织在一起。

3、学生是研究的主体因素,任何教学手段必须通过学生而起作用。

这一要素主要通过两个方面影响学与教的过程。

第一是(群体差异),第二是(个别差异)。

4、年龄差异主要体现在(思维水平)的差异。

5、教学环境包括(物质环境)和(社会环境)两个方面。

物质环境包括课堂自然条件、教学设施及空间布置;社会环境包括课堂纪律、课堂气氛、师生关系、同学关系、校风以及社会文化背景。

6、(研究过程)是教育心理学研究的核心内容。

7、1903年,美国心理学家(桑代克)出版了<教育心理学>,这是西方第一本以教育心理学命名的专著。

8、俄国最早正式以“教育心理学”命名的著作是(卡普杰列夫)1877年出版的《教育心理学》,也是世界上第一部以“教育心理学”命名的著作。

9、1924年,(廖世承)编写了我国第一本<教育心理学>教科书。

2、中学生的心剃头展与教育10、心剃头展的四个根本特性是(继续性和阶段性)、(定向性和顺序性)、(不平衡性)、(差异性)。

11、我国心理学家把个体心剃头展划分为八个阶段:(乳儿期、婴儿期、幼儿期、童年期、少年期、青年期、成年期、老年期)12、小学生以(机械记忆)为主,中学生以(理解记忆)为主。

13、(皮亚杰)是瑞士著名心理学家和哲学家,在20世纪60年代初创立了“发生认识论”。

14、皮亚杰认为,适应包括(同化)和(顺应)两种作用和过程。

运算15、具体运算阶段的标志是出现(“守恒”)的概念。

形式运算阶段儿童的思维是以(命题)形式进行的。

16、埃里克森认为,中学生面临的发展需要是建立(自我统一性),中学生要解决的矛盾是(同一性对同一性混乱的矛盾)17、维果斯基认为儿童现有水平与经过他人帮助能够到达的较高水平之间的差距,就是(最近发展区)。

教育心理学易错填空题选择题及答案汇总

教育心理学易错填空题选择题及答案汇总

控解题过程 D 熟练的使用计算技能 44、研究中会处于被动地位,因果关系难以确定的研究方法是() A 观察法 B 问卷法 C 自然实验法 D 实验室实验法 45、( )认为“教学的主要任务是把知识转化为各个年龄段的学 习者都能理解 的知识结构,并让学生掌握学科的知识结构”。 A 有意义接受学习论 B 认知结构学习理论 C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D 人本主义学习理论 46、与新教师相比,专家型教师的课时计划简洁、灵活、以学生 为中心并有() A 系统性 B 预见性 C 结构性 D 实效性 47、技能形成的基本途径是() A 讲解 B 观察 C 示范 D 练习 48、()是指空间上接近、时间上连续,形状上相同,颜色上一 致的事物, 易于构成一个整体为人们所清晰的感知。 A 组合率 B 活动率
11.班主任工作的首要任务是( )。 A.教书育人 B.监督学生努力学习 C.培养班干部 D.建立良好的班集体 14.在学生咨询中,( )是着重调整情感的方法。 A.系统脱敏法 B.行为契约法 C.模仿学习法 D.身体放松法 15.在学生咨询中,( )是着重训练行为的方法。 A.鼓励表达法 B.系统脱敏法 C.深入共感法 D.身体放松法 19.如果学校或教师在工作中有某些过失,但这些过失不是构成 学生伤害事故的原因,而仅 是发生事故的一种条件,则学校或教师( )责任。 A.完全不承担 B.几乎不承担 C.承担部分 D.承担全部
务情况 B、20 世纪 70 年代后期被应用于研究教师的认知 C、它是认知心理学家研究专门领域的知识时常采用的方法 D、这一方法最初就应用于教师的认知研究 21、下列哪一个事件是心理学脱离思辨性哲学成为一门独立学科 的标志?( ) A、 1879 年德国学者冯特在莱比锡大学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心 理学实验室 B、1890 年美国学者詹姆斯发表了他的经典著作《心理学原理》 C、瑞士心理学家皮亚杰通过一系列精心设计的实验,研究儿童 思维发展的规 律 D、俄国生理学家巴普洛夫提出条件反射学说 22、下面哪一点说的不是思维的特点?() A 直观性 B 与语言有密切的联系 C 间接性 D 概括性 23、根据思维过程所凭借的中介的不同,可以把思维划分为直观 动作思维、抽 象逻辑思维和() A 聚合思维 B 发散思维 C 创造性思维 D 具体形象思维 24、观看乒乓抽球录像后,能以一定的精确度来掩饰这一动作的 动作技能目标

教育心理学选择填空题

教育心理学选择填空题

第一章、教育心理学概述课后习题:1、教育心理学作为一门独立的心理学分支学科,诞生于(19世纪初)。

2、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是(学与教以及二者相互作用的心理规律)。

3、教育心理学的创始人是心理学家(桑代克)。

4、已解决实际问题为目的的研究,旨在创造性地运用理论解决实际问题的研究方法是(行动研究法)。

5、在研究实验过程中应该对被试产生积极的影响,要避免对被试的身心发展产生伤害指的是(教育性)研究原则。

6、教育心理学是研究(学校教育情境中学与教及其互动过程中)心理现象及其心理规律的科学。

7、学习与教学过程主要包括(学习过程)、(教学过程)和(评价/反思过程)等3中活动过程。

8、学习与教学的互相作用过程包括(学生)、(教师)、(教学内容)、(教学媒体)和教学环境等5个要素。

第二章、中小学生心理发展与教育课后习题:1、儿童认知发展阶段论是著名心理学家(皮亚杰)提出的。

2、皮亚杰认为,认知结构中已经具有了抽象概念,能够进行逻辑推理的儿童的认知发展处在(具体运算)阶段。

3、在埃里克森的人格发展阶段理论中,他认为(学龄期)的发展任务是培养勤奋感,体验着能力的实现。

4、皮亚杰认为,当儿童已经掌握了口头语言,从具体动作中摆脱出来,凭借象征在头脑中进行“表象性思维”时,儿童的认知发展则处在(前运算)阶段。

5、埃里克森认为人格发展的(青年期)正处于“自我同一性对角色混乱”时期。

6、个体倾向于利用自己身体或内部参照作为信息加工依据的认知风格(场独立性)。

7、维果斯基的最近发展区是指(儿童现有发展水平与可能的发展水平之间的距离)。

8、心理发展是指个体从出生、(成熟)、衰老直至死亡的整个生命进程所发生的一系列心理变化。

它具有4个基本特征:(连续性与阶段性)、(定向性与顺序性)、(不平衡性)和(差异性)。

9、影响学习准备的两个主要因素有(成熟)和(学习)。

10、自我意识的发展经历了从(生理自我)到(社会自我)再到(心理自我)的过程。

心理学单选填空题(答案)

心理学单选填空题(答案)

1.在学与教的过程中,要有效传递的主要信息是A教学过程 B 教学手段 C 教学内容D教学媒体2.教育心理学初创时期的时间大致为A 19世纪20年代以前19世纪80年代B 20世纪20年代以前19世纪80年代C 20世纪20年代以前D 20世纪80年代3、教育心理学的诞生之年是A1903年B1913年C 1924年D 1934年4、教育心理学的创始人是A华生 B 桑代克C布鲁纳D加涅5、1924年我国第一本《教育心理学》教科书出版,它的作者是A陶行知B蔡元培C潘菽D廖世承二、填空题1、教育心理学是研究学校情景中(学与教)的基本心理规律的科学。

2、教育心理学是介于(心理学)与(教育学)之间的交叉学科。

3、在教学活动中,学生这一因素对学与教的影响主要是通过(群体差异)、(个体差异)来体现的。

4、影响学与教的教师因素主要有(敬业精神)、专业知识、专业技能以及(教学风格)等基本的心理特性。

5、教学环境包括(物质环境)和(社会环境)。

6、教学环境中的物质环境主要指(课堂自然条件)、(教学设施)以及空间布置等。

7、评价/反思过程包括在教学之前对教学设计效果的(预测和评判)在教学过程中对教学的(监视和分析)以及在教学之后的检验和反思。

8、教育心理学对教育实践的作用可表述为具有描述、(解释)预测和(控制)的作用。

第二章1.决定个体的外显行为和内隐行为并使其与他人的行为有稳定区别的综合心理特征称之为A人格 B 性格 C 自我 D 品德2.理自我基本成熟的时间在A1岁左右 B 3岁左右 C 6岁左右 D 9岁左右3.社会自我基本成熟的时期在A婴儿期B幼儿期 C 童年期 D 少年期4、心理的“自我”开始形成和发展的时期为A.幼儿期B.童年期C.少年期D.青年初期5、使人格各部分整合和统一起来的核心力量是A.自我意识B.自我努力C.性格特征D.倾向性特征6、学生借以获得信息、作出计划和解决问题的心理过程称之为A.认知过程B.意志过程C.决策方式D.认知方式7.对客观事物作判断时,常常利用内部的参照,自己对事物作出判断的认知方式属于A.冲动型B沉思型C场独立型D场依存型8.对物体的知觉倾向于以外部参照作为信息加工的依据的认知方式属于A冲动型B沉思型C场独立型D场依存型9在有几种可能解答的问题情境中,个体倾向于很快地检验假设,且常常出错的认知方式被称为A冲动型B沉思型C场独立型D场依存型10、个体在解决问题过程中表现为搜集或综合信息与此同时知识,运用逻辑规律,缩小解答范围,直至找到唯一正确的解答的认知方式称为A场独立型B场依存型C辐合型D发散型11.个体在解决问题过程中,思维沿着许多不同的方向扩展,使观念发散到各个有关方面,最终产生多种可能的答案的认知方式称为A场独立型B场依存型C辐合型D发散型12、世界上最著名的智力量表是A《比纳—西孟表》B《斯坦福—比纳量表》C〈〈比纳—推孟量表〉D〈韦克斯勒表〉13、人格是决定个体的外显行为和内隐行为并使其与他人的行为有稳定区别的综合心理特征,其核心为A能力B气质C性格D需要14、一个人对行为控制与调节方面的特征是属于性格的A态度特征B意志特征C情绪特征D理智特征1.个体在整个生命进程中对客观现实反映活动的扩大、改善和提高的过程称之为(心理发展)2.划分心理发展阶段的依据是个体在一定时期内所具有的共同的、本质的、典型的(心理特点)和(主导活动)3.自我意识是指个体对自身及自身与周围事物关系的意识。

高等教育心理学选择题题库

高等教育心理学选择题题库

高等教育心理学一、单选题1.在学校教育中,起关键作用的是()。

(30分)A、教学媒B、教师C、学生D、教学环境标准答案:B2.()?教育心理学?的正式出版标志着教育与心理学的结合产生了教育心理学。

(30分)A、桑代克B、布鲁纳C、斯金纳D、苛勒标准答案:A3.()?教育心理学?的正式出版标志着教育与心理学的结合产生了教育心理学。

(30分)A、桑代克B、布鲁纳C、斯金纳D、苛勒标准答案:A4.()在教学实践中总结出循循善诱、因材施教等不朽的教学心理学思想。

(30分)A、老子B、孔子C、庄子D、孟子标准答案:B5.()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本质与规律的概括和间接的反映。

A、记忆B、认知C、感知D、思维标准答案:D6.()主要描述人类的信息加工过程,是人类心理活动的基础。

(33.33分)A、思考B、记忆C、认知D、感觉标准答案:C7.对大学生思维的主要特征,描述不正确的是()。

(33.34分)A、形式逻辑思维进一步发展B、辩证逻辑思维逐渐发展,不断成熟C、创造性思维有了明显发展D、创造性思维占据主导地位标准答案:D8.()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本质与规律的概括和间接的反映。

A、记忆B、认知C、感知D、思维标准答案:D9.对大学生思维的主要特征,描述不正确的是()。

(33.33分)A、形式逻辑思维进一步发展B、辩证逻辑思维逐渐发展,不断成熟C、创造性思维有了明显发展D、创造性思维占据主导地位标准答案:D10.根据个体认知的发展水平,对于具体运算阶段描述正确的是()。

(33.34分)A、没有守恒概念B、思维具有不可逆性C、可以进行简单的抽象思维D、理解原则和规则,并尝试改变标准答案:C11.瑞士心理学家皮亚杰根据个体认知的发展水平,把个体认知的发展区分为四个阶段,其中2~7岁是()阶段。

(33.33分)A、感知运动阶段B、前运算阶段C、具体运算阶段D、形式运算阶段标准答案:B12.具体运算阶段的标志是()的形成。

2023年教师编制考试教育心理学填空题库汇总

2023年教师编制考试教育心理学填空题库汇总

2023年教师编制考试教育心理学填空题库汇总1,教育心理学一门研究学校情境中学与教的基本心理规律的科学.2,教育心理学是应用心理学的一种,是心理学与教育学的交叉学科. 3,所谓心理发展,是指个体从出生,成熟)衰老直至死亡的整体生命进程中所发生的一系列心理变化.4,学生心理发展的基本特征是:连续性与阶段性,定向性与顺序性,不平衡性与差异性.5,学生性格差异主要是指性格的特征差异和性格的类型差异.6,自我意识包括自我认识,自我体验,自我监控三种主要成份.7,自我认识是指个体对自己的心理特点,人格特征,能力及自身社会价值的自我了解与自我评价.8,自我体验是指个体对自己的情感体验,如自尊自爱,自豪,自卑及自暴自弃等.9,自我监控属于意志控制,如自我检查,自我监督,自我调节,自我追求等.10,学生的认知差异主要包括认知方式差异和认知能力差异.11,我国心理学家一般把学习分为知识学习,技能学习和行为规范学习三类.12,强化也是一种操作,它的呈现或撤除能够增加反应发生的概率. 13,强化有正强化(实施奖励)与负强化(撤消惩罚)之分.14,布鲁纳认为学习的实质就是主动地形成认知结构.系统性,合理性与教学效果有较高的相关.15,意义学习的主观条件是学习者知识结构中必须具有能够同化新知识的适当的原有知识.16,教学不是知识传递,而是知识的处理和转换.17,所谓学习动机,是指引起和维持个体的活动,并使活动朝向某一目标的内在心理过程或内部动力.18,奥苏伯尔认为,学校情境中的成就动机主要由三个方面的内驱力组成:认知的内驱力,自我提高的内驱力和附属的内驱力.19,班杜拉研究指出,影响自我效能感的最主要因素是个体自身行为的成败经验.20,程序性知识也叫操作性知识,是个体难以清楚陈述,只能借助于某种作业形式间接推测其存在的知识21,如果根据新知识与原有认知结构的关系,知识的学习可以分为下位学习,上位学习和并列结合学习.22,关于遗忘产生原因的解释有许多学说,比如痕迹衰退说,干扰说,同化说和动机说等.23,所谓变式就是用不同形式的直观材料或事例说明事物的本质属性, 即变换同类事物的非本质特征,以便突出本质特征.24,短时记忆一般包括两个成分,一是直接记忆,即输入的信息没有经过进一步加工;另一个成分是工作记忆,指从长时记忆贮存中提取的正在使用的知识信息.25,遗忘曲线研究表明,遗忘的进程是不均衡的,呈现先快后慢的负加速趋势.26,所谓技能,一般认为是通过练习而形成的合乎法则的活动方式.(7.1) 27,前苏联心理学家加里培林于(1959)年系统提出了心智动作(按阶段) 形成的理论.28,学习策略是学习者为了提高学习效果和效率,有目的,有意识地制定的有关学习过程的复杂方案.29,指导教学模式与传统的讲授法十分类似,由激发,讲演,练习,反馈和迁移等环节构成.30,交互式教学模式主要是用来帮助学习成绩差生阅读领会.31,交互式教学旨在教会学生四种策略:总结,提问,析疑和预测.32,任何问题都含有三个基本的成分:一是给定的条件;二是要达到的目标;三是存在的限制或障碍.33,人们一般倾向于根据问题是否界定清晰而分为两类,即有结构问题与无结构问题.34,问题解决是指个人应用一系列认知操作,从问题的起始状态到达目标状态的过程.35,创造有真正的创造和类似的创造之分,前者是一种产生了具有人类历史首创性成品的活动.36,问题解决的过程包括发现问题,理解问题,提出假设和验证假设. 37,态度是通过学习而形成的,影响个人的行为选择的内部准备状态或反应倾向性.38,态度是通过学习而形成的,无论是对人还是对事,各种态度都是通过个体与环境相互作用而形成或改变的.39,品德是社会道德在个人身上的体现,是个体依据一定的社会道德行为规范行动时表现出来的比较稳定的心理特征和倾向.40,从众是指人们对于某种行为要求的依据或必要性缺乏认识与体验, 跟随他人行动的现象.41,服从是指在权威的命令,社会舆论或群体气氛压力下,放弃自己的意见而采取与大多数人一致的行为.42,认同实质上就是对榜样的模仿,其出发点就是试图与榜样一致. 43,所谓心理健康,就是一种良好的,持续的心理状态与过程.44,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的心理评估,指依据用心理学方法和技术搜集得来的资料,对学生的心理特征与行为表现进行评鉴,以确定其性质和水平并进行分类诊断的过程.45,习惯上,人们用心理困扰,心理障碍和心理疾病分别指称严重程度由低到高的几类心理健康问题.46,焦虑症是一种与客观威胁不相适合的焦虑反应为特征的神经症. 47,抑郁症是以持久的心境低落为特征的神经症.48,人格障碍是长期固定的适应不良的行为模式,这种行为模式由一些不成熟的不适当的压力应对或问题解决方式所构成49,教学目标是预期学生通过教学活动获得的学习结果.50,教学目标是评价教学结果的最客观和可靠的标准,教学结果的测量必须针对教学目标.51,如果教学目标侧重知识或结果,则宜于选择接受学习),与之相应的教学策略是讲授教学.52,上课开始时,教师明确告诉学生学习目标,将有助于引导学生的集中注意课中的重要信息,对所教内容产生预期.53,对所学知识材料的记忆,包括具体事实,方法,过程,概念和原理的回忆.54,知识领会过程中的转换,即指用自己的话或用不同于原先表达方式的方法表达自己的思想.55,教师的教学策略包括教学事项的顺序安排,教学方法的选用,教学媒体的选择,教学环境的设置以及师生相互作用的设计等.56,在学校教育中,教师常用的教学方法有:讲解法,演示法,课堂问答,练习,指导法,讨论法,实验法,参观法,实习作业等.57,教师的教学策略可以分为以教师为主导的教学策略,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策略和个别化教学等.58,布卢姆等人在其教育目标分类系统中,将教学目标分为三大领域, 即认知,情感和动作技能.59,行为目标的陈述必须具备三个要素:具体目标,产生条件和行为标准. 60,行为目标是指用可观察和可测量的行为陈述的教学目标.61,在进行任务分析时,教师要从最终目标出发,一级子目标一级子目标地揭示其先决条件.62,任务分析必须将教学目标逐级细分成彼此相联的各种子目标的过程. 63,在进行任务分析时,教师要反复提出这样的问题:“学生要完成这一目,预先必须具备哪些能力)?” 一直追问到学生的起始状态为止.64,教学方法指在教学过程中师生双方为实现一定的教学目的,完成一定的教学任务而采取的教与学相互作用的活动方式.65,课堂教学环境包括两个方面:即课堂物理环境和课堂社会环境.66,教学策略指教师采取的有效达到教学目标的一切活动计划.67,发现教学又称启发式教学,主张让学生通过自身的学习活动而发现合作学习概念或原理.68裸堂管理就是指教师通过协调课堂内的各种.人际关系.而有效地实现预定的教学目标的过程.69,制约课堂教学效率高低的三大要素是教师,学生和.课堂情境7(),课堂管理.始终制约一着教学和评价的有效进行,具有促进和维持功能. 71,课堂管理的维持功能是指在课堂教学中.持久地.维持良好的内部环境.72,课堂管理的促进功能,是指教师在课堂创设对教学有促进作用的组织良好的学习环境,激励学生潜能的释放以促进学生的学习.73,不管是正式群体还是非正式群体,都有群体凝聚力「群体规范一群体气氛以及群体成员的人际关系.74,班内学生对教师的课堂行为会形成一定型的期望一他们期望教师以某种方式进行教学和课堂管理.75,所谓群体是指人们以一定方式的一共同活动.为基础而结合起来的联合体.76,正式群体是由教育行政部门明文规定的群体,其成员有—固定的编制一责任权利明确,组织地位确定.77,班级,小组,少先队,团支部等都属于_正式群体78,正式群体的发展经历了松散群体「联合群体一和集体等三个阶段.79,集体则是群体发展一的最高阶段,成员的共同活动不仅对每个成员有个人意义,而且还有重要的社会意义.80,非正式规范的形成是成员们_约定俗称一的结果,受模仿,暗示和顺从等心理因素制约,正式规范是有目的,有计划地教育的结果.81,课堂气氛作为教学过程的一软情境一它通常是指课堂里某占优势的态度与情感的综合状态.82,课堂气氛具有独特性一不同的课堂往往有不同的气氛.即使是同一个课堂,也会形成不同教师的气氛区.83,一种课堂气氛形成后,往往能够维持.相当长—的一段时间,而且不同的课堂活动也会被同样的课堂气氛所笼罩.84,由于教师在课堂中起着主导作用,教师的领导方式,教师对学生的. 期望—以及教师的情绪状态便成为影响课堂气氛的主要因素.85,教师的积极情绪状态往往会.投射.到学生身上,使教师与学生的意图,观点和情感都联结起来,从而在师生间产生共鸣性的情感反应.86,处罚学生的消极的课堂行为,但不能采用讽刺挖苦,体罚和一剥夺学习权利一等手段.87,焦虑是教师对当前或预计到的对自尊心理有潜在威胁的任何情境所具有的一种类似于担忧的反应倾向.88,只有当教师—焦虑适中一时,才会激起教师改变课堂现状,避免呆板或恐慌反应,从而推动教师不断努力以谋求最佳课堂气氛的出现.89,人们往往相信_大多数人一的意见是正确的,觉得别人提供的信息将有助于他.9(),个人可能为了避免他人的一非议或排斥.避免受孤立,因而发生从众现象.91,在通常情况下,课堂气氛可能分成积极的「消极的一和对抗的三种类型.92,积极的课堂气氛是一恬静与活跃—,热烈而深沉,宽松与严谨的有机统一.93,消极的课堂气氛通常以紧张拘谨「心不在焉一,反应迟钝为特征. 94,对抗的课堂气氛则是_失控的气愤.学生过度兴奋,各行其是,随便插嘴,故意捣乱.95,人际交往是教师和学生在课堂里一传递信息—沟通思想和交流情感的过程.96,人际吸引是指交往双方出现相互亲近现象,它以—认知协调一,情感和谐及行动一致为特征.97,学生座位的分配,一方面要考虑课堂行为的有效控制,预防纪律问题的发生;另一方面又要考虑促进学生间的正常.人际交往一98,也有的心理学家把问题行为分为:品行性问题」性格问题行为,情绪上,社会上的不成熟行为等三类99,教学评价是指有系统地收集有关学生学习行为的资料,参照预定的教学目标对其进行.价值判断—的过程.101,教学评价是一种系统化的持续的过程,包括确定评估目标,搜集有关资料「描述并分析一资料,形成价值判断以及做出决定等步骤.101,测量主要是一种收集资料数据的过程,是根据某种标准和一定的操作程序,将学生的学习一行为与结果.确定为一种量值,以表示学生对所测问题了解的多少.102,测验是测量一个样本的系统程序,即通过观察少数具有代表性的行为或现象来_量化描述.人们心理特征.103,对于情感以及道德行为表现的评价则常常采用.非测验性—的评价手段,如案卷分析,观察,问卷量表以及谈话等.104,教师自编测验的主观题包括论文题「问题解决—题.105,教师自编测验的客观题包括_选择题是非题,匹配题,填空题等. 106,评分必须以一定的比较标准为依据,评分的标准可分为绝对标准和一相对标准_两种.107,教师要充当知识传授者,团体的领导者,模范公民,纪律的维护者, 家长的代理人,亲密朋友,心理辅导者等多种角色.(15.1)108,在教师的知识和智力达到一定水平之后,教师的表达能力,组织能力「诊断学生.学习困难的能力,与教学效果有较高的相关.109,在教师的知识和智力达到一定水平之后,他们的一思维的条理性一。

教育心理学选择题及答案详解

教育心理学选择题及答案详解

1.教育心理学的创始人是〔〕。

1903年,美国教育心理学家桑代克出版了?教育心理学?,这是西方第一本以教育心理学命名的专著。

这一专著奠定了教育心理学开展的根底,西方教育心理学的名称与体系由此确立。

所以,答案选B。

2.教育心理学的诞生之年是〔〕。

3.教育心理学是一门〔〕。

4.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是〔〕。

A.教育教学情境中师生教及学相互作用的心理过程、教及学过程中的心理现象B.学及教的心理规律,但以前者为主C.学及教的心理规律,但以后者为主5.乌申斯基的代表作〔〕,对心理学开展成果进展了总结。

A.?大教学论?B.?人是教育的对象?C.?教育心理学?D.?教育心理大纲?6.廖世承编写了我国第一本?教育心理学?教科书是在〔〕年。

A.1903B.19087.教育心理学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从20世纪60年代到70年代末为〔〕。

8.20世纪初,我国出现的第一本教育心理学著作是1908年由房东岳译、日本小原又一著的A.?教育实用心理学?B.?教育心理学?C.?教育心理大纲?D.?教育心理统计?9.儿童已经具有了明显的符号性与逻辑性,能进展简单的逻辑推演,克制了思维的自我中心性,思维活动仍局限于具体的事物及日常经历,缺乏抽象性,这在皮亚杰儿童智力开展阶段中是属于〔〕。

10.如果儿童处于2~7岁年龄阶段,那么它属于皮亚杰儿童智力开展阶段中的〔〕。

11.根据埃里克森的心理社会开展理论,开展任务是获得勤奋感而克制自卑感,体验着能力的实现的是〔〕。

12.根据埃里克森的心理社会开展理论,人处于青年期的特征是〔〕。

A.同一感与防止同一感混乱B.获得勤奋感而克制自卑感13.使人格各局部整合与统一起来的核心力量是〔〕。

14.造成个体认知过程方面的差异主要原因是其不同的〔〕。

15.世界上最著名的智力量表是〔〕。

16.智商〔〕等于〔〕。

10018.在西方,对学习类型的分类有较大影响的心理学家是〔〕。

19.最早提出经典性条件反射的人是〔〕。

教育心理学 选择填空

教育心理学 选择填空

第一章绪论1.教育心理学与邻近学科的联系(P7-10):1)教育心理学是教育学的基础学科之一2)普通心理学史教育心理学的基础,教育心理学是普通心理学原理原则在教育这一特定领域的体现。

3)教育心理学与儿童发展心理学史互相交叉、互相补充的,它们分别利用对方的有关理论探讨本领域的课题,发展自己的理论,同时从自己方面丰富对方的内容,促进对方的发展。

2.教育心理学的性质(P10):教育心理学是一门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并重的学科。

教育心理学作为心理学的分支学科具有较强的理论性,作为指导教育实践活动的学科又具有鲜明的实践性与应用性。

3.教育心理学的研究方法:(1)描述性研究:观察法、调查法(个案法、问卷法、访谈法、教育经验总结法);(2)实证研究:相关研究(测验法)、因果研究(自然实验法、实验室实验法)4.教育心理学的起源与发展:教育心理学的确立:1)教育心理学正式成为一门学科是以1913—1914年桑代克三卷本《教育心理学》的出版为标志。

教育心理学诞生之前(18世纪后期到19世纪末期)2)夸美纽斯第一次明确提出教育必须遵循自然的思想。

3)裴斯泰洛齐第一次提出“教学心理学化”思想。

4)赫尔巴特是近代第一个提出把教育理论的研究建立在科学基础之上的人,他认为这个科学基础就是心理学;他吧教学过程分为明了、联想、系统、方法四个阶段,这便是以后五段教学法的基础5)在教育工作中最早系统尝试应用心理学知识的是俄国教育家乌申斯基教育心理学的创立6)1879年德国心理学家冯特建立第一个心理学实验室,标志着心理学诞生。

7)作为机能心理学的奠基人詹姆斯,强调心理学与教育学的结合,试图把心理学的实验研究与课堂教学融为一体。

8)杜威极力将心理学的研究应用于教育问题,倡导儿童中心运动。

9)真正使教育心理学成为一门独立学科的人是桑代克,他是美国教育心理学的奠基人。

教育心理学的发展(20世纪20年代到50年代)10)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学派使教育心理学开始注重潜意识和意识问题的研究,重视情感在教育教学过程中的作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倾向于选择非常容易或非常困难任务的是(避免失败者)。

2.在教育中讲授“果实”概念时,即选可食的果实,又选不可食的果实(如棉籽等),这样才有利于学生准确的掌握“果实”概念。

这是运用了(变式法)。

3.(随意识记)是指没有预定目的,不需要经过努力的识记。

4.层次结构图和流程图都可以衍变成(双向表)。

5.比较主要有两种方式:同类比较和(异类比较)。

6.数学教师在教应用题时,一再强调要学生看清题目,必要时可以画一些示意图,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很好的完成对心理问题的表征)。

7.(效度)是指测量的正确性,即一个测验能够测量出其所要测量的东西的程度。

8.(区分度)是指测验项目对所测量属性或品质的区分程度或鉴别能力。

9.(学习方法)是指学习者用在编码,储存,提取,运用等认知过程中的认知方法或技能。

10.(观察)是通过教学过程中的非正式观察搜集关于学生学业成就的信息。

11.(应答性)行为是由特定刺激引起的,是不随意的反射性反应。

12.原型定向阶段是使主体掌握(操作性知识)的阶段。

13.早期失去父母的爱,从小受溺爱而缺乏惩戒或受到不一致的惩戒,此类因素容易导致学生产生(人格障碍)。

14.需要层次理论中的成长性需要是指(自我实现的需要)。

15.由于先前活动而形成的心理的一种特殊准备状态称为(定势)。

16.根据教学监控的对象,把教学监控能分为(自我指向型和任务指向型)。

17.中学生的伦理道德发展的基本特征之一是可以做到言行一致,具有(自律)性。

18.对有效完成任务所需的技能,策略及其来源的意识称为(元认知知识)。

19.学生性格差异主要是指性格的特征差异和性格的(类型差异)。

20.自我效能感指人们对自己是否能够成功地从事某一行为的(主观判断)。

21.当有机体做出某种反应以后,呈现一个厌恶刺激,以消除或抑制此类反应的过程,称作(惩罚)。

22.研究表明,中学的(二)年级是中学生品德发展的关键期。

23.知道“三角形的内角和等于180度”,属于(陈述性知识)。

24.为了打击社会不良现象,政府常用“杀一儆百”的做法,其理论依据可能是(替代惩罚)。

25.狗听到主人唤它的名字句跑过来,是(第一信号的条件反射)。

26.提问者要求列举木材的用途。

回答可能是:桌椅材料,做成艺术品,筷子等等,这种寻求答案的思维方式是(发散思维)。

27.关键期是指最易学会和掌握某种知识技能,行为动作的特定年龄时期。

28.神经性厌食可采用(认知疗法),行为疗法予以矫正。

29.所谓群体是指人们以一定方式的(共同活动)为基础而结合起来的联合体。

30.(强化)在刺激反应链接的建立中起着重要作用。

31.归因理论是从(结果归因理论)来阐述行为动机的。

32.利用各种图片,图表,模型,幻灯片和教学电影电视等的观察和演示等,属于(模象直观)。

33.在教“鸟”的概念时,用蝙蝠作为(反例)说明“会飞”是鸟概念的无关特征。

34.资源管理策略包括(时间管理),学习环境管理,努力管理等。

35.(群体规范)是群体内部各成员间保持思想,情绪,态度和行为一致性的基本保证。

36.智力活动转向头脑内部,借助言语作用于观念性对象的阶段是(原型内化)。

37.2—7岁的儿童思维具有单维性,不可逆性,以自我为中心等特征,处于儿童认知发展阶段的(前运算阶段)。

38.处于同一抽象和概括水平经验之间的相互影响被称为(水平迁移)。

39.组块的方式主要依赖于(人过去的经验)。

40.(交互式教学)模式主要用来帮助成绩差的学生阅读领会,由教师和一小组学生一起进行。

41.原型定向阶段是主体掌握(操作性知识)的阶段。

42.发散性思维的三个特征分别是(流畅性),变通性,独创性。

43.课桌椅,多媒体,教学实验仪器设备等属于教学环境中的(物质环境)。

44.当一个人熟悉了某种物体的常见或典型功能时,就很难看出该物体所具有的其他潜在功能,称为(功能固着)。

45.英文单词“TIGER”可以联想成“泰山上一只虎”,这种方法叫做(关键词法),是记忆术的一种。

46.短时记忆的容量约为(7+2)个组块。

47.能够突出直观对象特点的感知规律包括强度律,差异律,活动律和(组合律)。

48.匹配题目包括两列词句,一列是问题选项,一列是(反应选项)。

49.短时记忆中的信息转入长时记忆必须经过(复述)。

50.学生明知故犯,言行不一的主要原因是(道德意志薄弱)。

51.短时记忆是瞬时记忆和长时记忆的中间阶段,一般包括直接记忆和(工作)记忆两种成分。

52.我国心理学界通常认为,用(心理模拟法)来建立心智活动的实践模式需要经过的步骤为创拟确立模型和检验修正模型。

53.(群体凝聚力)指群体对每一个成员的吸引力。

54.(发散)思维,也叫求异思维,是沿不同的方向去探求多种答案的思维形式。

55.强迫症包括(强迫观念)和强迫行为。

56.有的学生认为“太阳围着地球转”“重的物体会更快落地”,这种现象属于(错误观念)。

57.(主动感对内疚感)阶段的发展任务是培养主动性。

58.当学生遭遇失败或取得成功时,教师应该帮助学生形成(努力归因)。

59.学完一系列词汇后马上进行测验,开始和结尾的几个词一般比中间的词记得牢,这是所谓的(首因)效应和近因效应。

60.行为演练的基本方法包括全身松弛训练,(系统脱敏法)和肯定性训练。

61.学习者把自己的成功或失败归因于运气或任务难度,这种归因是从(外部的不可控的)维度归因的。

62.(教学媒体)是教学内容的载体,是教学内容的表现形式,是师生之间传递信息的工具。

63.当一个不守纪律的学生表现出自觉准守纪律行为时,教师撤除对他的批评,老师的这一做法属于(负强化)。

64.我们通常认为刀子的作用是切割,而忽视刀子的其他用途,影响这一问题解决的因素是(功能固着)。

65.通过角色扮演以增强自信心,然后将学得的应对方式应用到实际生活情境中去,这方法叫(肯定性训练)。

66.所谓群体是指人们以一定方式的(共同活动)为基础而结合起来的联合体。

67.社会自我基本成熟时期是(少年期)。

68.历史老师教中学生记忆明朝迁都北京的历史年代,指导学生把1421记成“一事二益”,这种方法是(精细加工策略)。

69.人们一般倾向于根据问题是否界定清晰而将其分为两类,即有结构问题与(无结构)问题。

70.学科的(基本结构)是指学科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及其基本态度和方法。

71.焦虑症是一种与(客观)威胁不相适合的以焦虑反应为特征的神经病。

72.区别冲动与沉思认知方式的标准是反应时间与(精确性)。

73.(聚类组织策略)是按照材料的特征或类别进行整理,归类组织的方法。

74.(观察学习)理论用来解释“杀鸡吓猴”的教育效应比较恰当。

75.一个人为了保持长者们的赞许或认可而表现出来的把工作做好的一种需要是(附属的内驱力)。

76.教学的准备性原则,在我国教育学中也称为“量力性原则”或“可接受性原则”。

77.右手打乒乓球的技能也将促进左手技能的掌握,这种现象在心理学上称为(学习迁移)。

78.学生头脑中的错误观念主要有以下性质:广泛性,(自发性),顽固性和隐蔽性。

79.“学生并不是空着脑袋走进教室的”这一观点源自于(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80.班集体建设中最关键的因素是(目标和规范)。

81.校本培训的形式是(理论报告、科研讲座,课题研究,教研组活动、说课评课)。

82.观察法可分为(自然)观察法和实验室观察法两种形式。

83.根据成就动机理论,(力求成功者)最可能选择成功概率为50%的任务。

84.习得的知识,技能与行为规范向品德与能力转化的关键条件是(迁移)。

个体85. (关键期)是个体早期生命中一个比较短暂的时期,在此期间,个体对某种刺激特别的敏感,过了这一时期,同样的刺激对之影响很小或是没有影响。

86.心理学研究发现,个体生命早期的某一时期对某种刺激特别敏感,过了这一时期,同样的刺激对其影响很小或几乎没有影响,这一时期在心理学中被称为(关键期)。

87.影响自我效能感最主要的因素是个体自身行为的(成败经验)。

88.自我意识是对个体对自己以及自己与周围事物的关系的意识,其心理成分包括:认识成分,(情感)成分和意志成分。

89.个体的成就动机中含有两种成分:追求成功的动机和(避免失败的动机)。

90.个体自我意识的发展经历生理自我到社会自我,再到(心理自我)的过程。

91.积极诱因使个体产生积极行为,(趋紧或接近)某一目标,消极诱因则使个体产生负性行为,远离或回避某一目标。

92.决定个体的外显行为和内隐行为并使其与他人的行为有稳定区别的综合心理特征称之为(人格)。

93.个体产生新奇独特的,有社会价值的产品能力或特性称之为(创造性)。

94.个体动作发展的规律,遵循自上而下,由躯体中心向外围,从大肌肉动作到精细动作的发展规律,这种规律现象说明心理发展具有(顺序性和定向性)自我意识95.自我意识包括自我认识,(自我体验),自我监控三种主要成分。

96.自我意识包括三种成分:自我认识,(自我体验)和(自我监控)。

97.自我意识不是生来就有的,它是个体在生物成熟的基础上,在与成长环境相互作用的过程中,通过理解他人对自己的评价而逐步发展起来的。

98..心理自我开始形成和发展的时期为(青春期)99.心理发展是指个体从受精卵开始一直到死亡的过程中所发生的有规律的心理变化过程。

100.乳儿期(0-1岁),婴儿期(1-3岁),幼儿期(3-6.7岁),童年期(6.7-11.12岁),少年期(11.12-14.15岁),青年期(14.15-25岁),成年期(25-65岁),老年期(65岁以后)。

1.(少年期):主要指初中阶段(11.12-14.15岁),(具有半成熟,半幼稚)的特点,充满着独立性与依耐性,自觉性与幼稚性错综交织的矛盾,开始出现了反省思维。

2.青年初期:主要指高中阶段(14.15-17.18岁),个体在生理上,心理上和社会上向成人接近的时期。

智力接近成熟,抽象逻辑思维已从经验型向理论型转化,开始出现辩证思维。

与人生观相联系的情感成为占主要地位的情感,道德感,美感,理智感都有了深刻的发展。

102.影响自我效能感形成的最主要因素是(个体自身行为的成败经验),同时,归因方式也影响到自我效能感的形成。

101.意义学习即符号所代表的新知识与学习者认知结构中已有的适当观念建立起非人为的和实质性的联系。

102.意义学习是将新知识与已有观念建立起(实质性)和非人为的联系。

103.所谓实质性的联系,指非字面的联系,即用不同的词语表达,实际意义都是同样的。

104.所谓非人为性联系,指内在的,非任意的联系,是新知识与原有认知结构中有关的观念建立起某种合逻辑关系的联系。

105.接受学习即在教师指导下,学生接受事物意义的学习。

它属于概念同化过程,是课堂学习的主要形式,尤其适用于课堂言语信息学习。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