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新课标版-语文-高一-《囚绿记》赏析 生命与自由的呐喊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中-语文-资料-打印版

《囚绿记》赏析:生命与自由的呐喊

“生命诚可贵,爱情价更高。若为自由故,二者皆可抛。”裴多菲的这首诗是我看过《囚绿记》之后的第一感受。自由的灵魂不受任何形式的束缚,总是执着追求着。

《囚绿记》的作者陆蠡是个文人,更是位战士。他有着文人的敏感灵性,又有着战士坚贞不屈的气节和革命精神。作者是寂寞的,所以当他看到那破窗外生机勃勃的常春藤时,立即就决定了自己的住所。在他看来,常春藤不只是一株植物,而是自己的朋友。在那样压抑的环境中,常春藤生机盎然,如此清新自然、富有活力,这对当时被压抑的人该是多么大的安慰啊!

肉体可以被束缚,灵魂却无法被拘留。被囚在屋中的藤蔓仍然渴望着外界的自由与阳光。它的枝条“依旧伸长,依旧攀缘,依旧舒放”,但“尖端总朝着窗外的方向。甚至于一枚细叶,一茎卷须,都朝原来的方向”。正如作者所说,“把天空底下的植物移锁到暗黑的室内”是一种过失。但是,那绿色比喻的“葱茏的爱和幸福”“猗郁的年华”让“我”无法自拔。那生机勃勃的绿,为“我”作着无声的歌唱,装饰了“我”过于抑郁的心情。即使那绿藤因失去自由和阳光而渐渐没了青葱的颜色,变得娇弱,即使“我”因此而自责,也仍然舍不得放弃这份温暖,如同荒漠中的人对于水源的渴求与不舍。那是一种“生的欢喜”。

被囚在上海的陆蠡,一别经年,再次回忆起那时北平公寓外的那株常春藤,感到当年的常春藤与现在的自己是如此相似,同被囚禁,同样体验着生之欢欣,生之艰辛,同样不屈服于黑暗,不放弃对自由的向往与追求。这里的绿再不是单纯的色彩,它更是一种气节。生命的不屈服就在这里,民族的不屈服就在这里。这绿藤在作者心中已恍惚化成了被囚的自己,化成了被压迫的中华民族。绿藤的不屈与固执,便是作者对自由的向往、对家国的忠贞,便是中华民族的顽强不屈和反抗。

《囚绿记》这篇散文是隐晦的,作者把一切都寄托在了对那株常春藤的回忆之中。作者对于常春藤的期望与歌颂,是对生命与自由的呐喊。

精心校对版本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