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速肌力训练
等速肌力训练对膝关节韧带损伤后恢复的影响
![等速肌力训练对膝关节韧带损伤后恢复的影响](https://img.taocdn.com/s3/m/d92b1d0f974bcf84b9d528ea81c758f5f61f292f.png)
等速肌力训练对膝关节韧带损伤后恢复的影响赵丹【摘要】目的探讨视觉反馈下等速肌力训练对膝关节韧带损伤恢复的临床疗效.方法 50例膝关节韧带损伤患者随机分为训练组(n=25)与对照组(n=25),韧带损伤修复术后4w,训练组给予常规理疗与视觉反馈下等速肌力训练治疗,对照组仅给予常规理疗.治疗3w后,对比两组膝关节疼痛(VAS评分)及大腿前后肌群力量变化.结果治疗后,两组膝关节疼痛VAS评分均降低,且训练组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伸膝肌群和屈膝肌群力矩峰值(PT)均增高,且训练组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视觉反馈下等速肌力训练能够有效改善膝关节韧带损伤患者局部疼痛症状,提高膝关节周围肌肉力量,对促进膝关节功能的恢复、维持膝关节稳定性具有重要临床意义.%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clinic effects of isokinetic muscle strength exercise with visual feedback on recovery from ligament injury of knees.Methods A total of 50 patients with ligament injury of knees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a training group (n=25) and a control group(n=25).Four weeks after the ligament injury repair,conventional physical therapy and isokinetic muscle strength exercise with visual feedback were performed on the training group while only conventional physical therapy was given to the control group.After the treatment for threeweeks,comparisons were made on the knee joint pain (VAS scores) and changes in forces of front and back thigh muscles.Results After the treatment,the knee joint pain VAS score in both groups decreased and that of the training group was lower than that of the control group (P <0.05);the peak torque (PT) of knee extensor muscles and knee flexormuscles in both groups increased and that of the training group was higher than that of the control group (P < 0.05).Conclusion The isokinetic muscle strength exercise with visual feedback can effectively improve local pain of patients with ligament injury of knees,enhance the force of muscles around the knee joint and thus has great clinical significance for enhancing functional recovery and maintaining stability of the knee joint.【期刊名称】《西南国防医药》【年(卷),期】2018(028)004【总页数】3页(P346-348)【关键词】视觉反馈;等速肌力训练;膝关节;韧带损伤;疗效【作者】赵丹【作者单位】572000海南三亚,解放军总医院海南分院康复理疗科【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686近年来,越来越多的人们开始注重通过运动来维持健康,但这也造成了部分人员运动方式缺乏正确指导或运动过程中存在错误或不合理现象,导致肌肉、关节等的损伤[1]。
等速肌力训练在膝关节康复治疗的应用
![等速肌力训练在膝关节康复治疗的应用](https://img.taocdn.com/s3/m/110f4e4226284b73f242336c1eb91a37f1113234.png)
等速肌力训练在膝关节康复治疗的应用等速肌力训练是一种常用的康复治疗手段,在膝关节康复治疗中得到了广泛应用。
该训练方法可以通过提高肌肉力量和耐力,增加肌肉对关节的稳定性和支撑力,促进膝关节功能的恢复。
本文将主要介绍等速肌力训练在膝关节康复治疗中的应用。
等速肌力训练是通过肌肉在固定速度下进行收缩和放松来进行的。
这种训练方法通常包括坐姿膝屈伸等速训练、站立踮脚跟等速训练和坐姿提踵等速训练等。
通过这些训练,可以针对膝关节周围的肌肉进行定向的力量训练,改善肌肉的协调性和功能,从而提高膝关节的稳定性和运动能力。
在膝关节手术治疗后或膝关节受伤后,由于肌肉的失用和萎缩,肌力明显减弱,导致膝关节的稳定性下降,运动功能受限。
而等速肌力训练可以帮助增加肌肉的力量和耐力,改善肌肉的协调性和功能,促进肌肉的恢复和发展,提高膝关节的稳定性。
等速肌力训练对膝关节软骨的恢复也有着积极的作用。
等速训练可以刺激关节周围的肌肉,提高肌肉的力量、稳定性和支撑力,从而减轻膝关节的负荷和压力,保护关节软骨免受进一步损伤。
而且,等速训练可以通过增加肌肉的压力和刺激,促进软骨的营养供应和新陈代谢,加速软骨的修复和再生,提高关节软骨的健康和功能。
在膝关节康复治疗中,等速肌力训练还可以帮助改善肌肉的协调性和平衡能力。
在进行等速训练时,需要保持平衡和稳定的姿势,这可以促使关节周围的肌肉协同工作,保持身体的平衡和稳定。
通过这种训练方法,可以提高肌肉的协调性和平衡能力,减少膝关节的不稳定性和运动障碍。
等速肌力训练在膝关节康复治疗中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通过等速肌力训练,可以提高肌肉的力量和耐力,改善肌肉的协调性和功能,促进肌肉的恢复和发展,提高膝关节的稳定性和运动能力。
等速训练还可以帮助改善关节软骨的恢复和健康,提高肌肉的平衡能力和协调性。
在膝关节康复治疗中,应积极采用等速肌力训练,以提高治疗效果,促进膝关节功能的恢复。
等速肌力测试训练仪的操作方法和应用
![等速肌力测试训练仪的操作方法和应用](https://img.taocdn.com/s3/m/13791ceb0c22590102029da7.png)
仁爱、恪职、精诚、创新
仁爱、恪职、精诚、创新来自仁爱、恪职、精诚、创新
仁爱、恪职、精诚、创新
仁爱、恪职、精诚、创新
2.等速运动测定仪的构成
保持运动速度不变
等速运动仪
操作系统
计算机处理系统
感应系统
阻力反馈调节系统
仁爱、恪职、精诚、创新
三、等速运动测定肌力的适应证、禁忌证
(一)适应证 各种病因导致的肌力下降; 临床徒手肌力检查肌力在≥ 3级以上。
仁爱、恪职、精诚、创新
(二)禁 忌 证
绝对禁忌证 失稳,骨折 严重骨质疏松 骨关节恶性肿瘤 相对禁忌证 疼痛 关节活动度受限 滑膜炎或渗出
仁爱、恪职、精诚、创新
等速肌力测试训练仪的操作方法和应用
康复医学科 韩栋畴
仁爱、恪职、精诚、创新
提纲
一、等速收缩概念 二、等速肌力测试仪的构成及仪器的种类 三、等速肌力测试仪肌力适应证和禁忌证 四、测定肌力和训练的操作步骤 五、等速测试的结果 六、文献分享
仁爱、恪职、精诚、创新
等速收缩概念
等速收缩(isokinetic contraction)是指肌肉在整个关节运动范围内 以恒定的速度进行的最大用力收缩,且肌肉收缩产生的力量始终 与阻力相等的肌肉收缩称为等速收缩。在一般生理活动状态很难 产生等速收缩,只有在特定的仪器上才能进行等速运动。实际上, 等速运动时,其肌肉收缩是一种等长收缩和等张收缩相混合的方 式。
左右同名肌 力比
拮抗肌比
仁爱、恪职、精诚、创新
病例
郑某, 28岁,男,IT人员。主诉:左膝关节前交叉韧带 修复术后,疼痛伴无力2月余。诊断为左膝关节前交叉韧带 修复术后,2018年12月12日来我院门诊进行康复治疗。因 左侧膝关节肌力下降、步行困难,于2018年12月12日进行 等速肌力测试训练.
等速肌肉测试和训练技术
![等速肌肉测试和训练技术](https://img.taocdn.com/s3/m/da3e1287cc22bcd126ff0cd9.png)
等速肌肉测试和训练技术浩天揽云FBI 2008-10-07 11:00:16 回复在康复后期需要通过等速测试来判断康复情况,很多断友有疑虑,整理小文如下,仅供参考,敬请指正!1 等速运动的定义及特点等速运动是指在关节运动过程中,运动速度一旦预先设定,无论受试者肌肉收缩产生多大的张力,肢体的运动始终在某一预定的速度(等速)下进行,肌肉张力大小的变化并不能使肢体产生加速或减速(运动开始和末了的瞬时加速度和减速度除外)的一种运动。
在等速运动过程中,等速仪器提供一种与肌肉实际收缩力相匹配的顺应性阻力。
这种顺应性阻力使肢体在整个关节活动范围内的每一瞬间或不同角度下均承受相应的最大阻力,使肌肉产生最大的张力和力矩输出。
由于等速运动时,肌纤维伸长或缩短,引起明显的关节活动,是一种动力性收缩,类似等张收缩。
而肌肉收缩时因阻力可变,在每个角度都能承受最大阻力,产生最大肌张力,又类似等长收缩。
因此,等速肌肉收缩兼有等张和等长收缩的某些特点优点。
但也有人认为,等速运动提供的动作较简单局限,与肢体运动时的自然动作有一定差距,在肌肉测试和训练中存在一定的局限。
2 等速肌肉测试的临床应用传统的等长肌肉测试仅反映关节运动中某一角度肌力的大小;等张肌肉测试只能反映关节运动过程中最弱的肌力。
而等速肌肉测试可同时测试关节运动中主动肌和拮抗肌的任何一点肌肉输出的力矩值,得到力矩曲线,并可同时进行肌肉作功能力、爆发力及耐力等功能的测试,上述各项参数经等速仪器的计算机处理后,可作为评价肌肉功能的指标。
弥补了前两种肌肉测试方法的缺陷。
等速肌肉测试作为一种新的肌肉功能测试和评定方法,在临床应用中,不少学者运用测试数据的组内相关系数(ICCs)进行等速测试的可靠性研究,结果表明,等速肌肉测试的可信度较高,具有较好的可重复性。
各项测试数据中,峰力矩(PT)值的可信度最好,总功(TW)和平均功率(AP)中等,而肌肉耐力略低。
肌肉向心收缩测试的ICCs值高于肌肉离心收缩。
等速肌力测试训练系统课件.ppt
![等速肌力测试训练系统课件.ppt](https://img.taocdn.com/s3/m/3e878b43f61fb7360b4c65f2.png)
宁波市康复医院
最新.
1
主要内容
等速运动的基本概念和特点
等速运动在康复医学中的应用 等速肌力评定
等速肌力训练
最新.
2
等速运动的基本概念和特点
最新.
3
操作系统软件
动力头:360°,连 续转动,提供 1100Nm力矩
运动模式:等速: 向心及离心、等张: 向心及离心、等长: 每一位置的正反方 向、连续被动运动
痉挛的量化评定:等速摆动试验、等速 被动测试(最大阻力力矩、阻力力矩之 和、重复次数的平均阻力力矩和力矩速 度曲线上升斜率)
最新.
16
禁忌证和注意事项
绝对禁忌证: 关节及相邻关节失稳、骨折、局部严重
的骨质疏松、骨关节恶性肿瘤、术后早 期、关节活动度严重受限、软组织瘢痕 挛缩、急性肿胀、急性拉伤或扭伤以及 严重疼痛
等张收缩运动—— 等张收缩仅在运动范 围的极小部分达到最大收缩,效率不佳, 且负荷只能按最低肌力输出而定
最新.
6
等速肌肉收缩特点优点
明显优于传统肌肉收缩运动——肌力评定、训练 具有恒定速度和可调节阻力的特点;关节运动中任何
一点肌力均可达到最佳效果的优点提供与肌肉 实际收缩力相匹配的顺应性阻力 (每一瞬间或不同角度下均承受相 应的最大阻力) 使肌肉产生最大的张力和力矩输出
最新.
21
等速肌力测试的优点
多种评价指标:四肢大关节、腰背肌肌 力测试
测试模式有向心收缩/离试扩展到 徒手肌力3级以下和疼痛性关节疾病患者
最新.
4
等速运动定义
可调节抗阻运动或恒定角速度运动
等速运动环节中每一点的阻力负荷与其 相应的肌力形成了最佳匹配——较好地 完成肌力训练
等速肌力使用方法
![等速肌力使用方法](https://img.taocdn.com/s3/m/fea668d780c758f5f61fb7360b4c2e3f572725e1.png)
等速肌力使用方法等速肌力是一种训练方法,它可以帮助我们增强肌肉的力量和耐力。
在进行等速肌力训练时,我们需要注意一些使用方法,以确保训练效果最大化。
本文将介绍几种常见的等速肌力使用方法,帮助读者更好地掌握这一训练技巧。
一、均匀加速法均匀加速法是等速肌力训练中最基础的方法之一。
在这种方法中,我们需要保持一致的速度进行肌力训练。
首先,选择合适的训练重量,将其固定在器械上。
然后,通过肌肉的协调运动,使器械保持均匀的加速度,将重量抬起并放下。
在进行训练时,我们要注意保持身体的稳定,不要用其他肌肉群来帮助完成动作,以充分发挥目标肌肉群的力量。
二、等速动作法等速动作法是一种更高级的等速肌力使用方法。
在这种方法中,我们需要保持动作的稳定和平衡,以确保重量的运动速度始终保持一致。
在进行训练时,我们要尽量避免突然加速或减速的情况发生,保持动作的稳定性。
这种方法可以更好地训练肌肉的力量和耐力,增强肌肉的稳定性和控制能力。
三、重力平衡法重力平衡法是一种相对较难的等速肌力使用方法。
在这种方法中,我们需要找到一个合适的重力平衡点,使器械在运动过程中保持平衡。
首先,选择一个合适的训练重量,并将其固定在器械上。
然后,通过调整身体的姿势和重心,找到一个平衡点,使器械在运动过程中保持平衡。
这种方法可以更好地锻炼肌肉的平衡感和控制能力,提高肌肉的整体稳定性。
四、配重调节法配重调节法是一种适用于不同肌肉群的等速肌力使用方法。
在这种方法中,我们可以通过增加或减少配重的方式来调整训练的难度。
首先,选择一个合适的训练重量,并将其固定在器械上。
然后,根据个人的训练需求,逐步增加或减少配重,使训练变得更具挑战性。
通过这种方法,我们可以根据自己的肌肉力量水平和训练目标,进行个性化的等速肌力训练。
五、逐渐增加重量法逐渐增加重量法是一种适用于提高肌肉力量的等速肌力使用方法。
在这种方法中,我们需要逐渐增加训练重量,以增强肌肉的力量和耐力。
首先,选择一个适中的训练重量,并将其固定在器械上。
等速训练技术
![等速训练技术](https://img.taocdn.com/s3/m/53854d1a0b4e767f5acfced0.png)
kwang63@
等速肌力测试的常用指标及意义
膝关节MVC屈伸力矩比随关节角度的变化(N=12)
主动肌与拮抗肌峰力矩比
不同运动速度和不同关节角度 的主动肌与拮抗肌两组肌群峰 力矩的比值存在差异,一般应 以30-60°/秒的慢速运动方式 较为常用。它反映了关节活动 中拮抗肌群之间的肌力平衡情 况,对判断关节稳定性有一定 意义。
角度
力矩
屈肌 伸肌
比值
30 50
87 81
107 137
0.85 0.63
60 75 90
74 67 55
161 0.48 195 0.36 164 0.35 (苏州大学硕士论文,2008)
kwang63@
等速肌力测试的常用指标及意义
耐力比
耐力比(endurance ratio, ER):指肌肉重复收缩时的耐 疲劳能力。不同的测试仪器 计算方法不同. 一种计算方法为作一组 重复最大肌肉收缩后,后半 组肌肉作功量与前半组肌肉 作功量之比; 另一种是作一组20-30次 最大重复运动后,最后5次 肌肉作功量与最前5次肌肉 作功量之比。
左右同名肌力比
反映两侧同名肌群力 量的平衡情况。一般 认为,如果差值大于 10%,弱侧肌群则容 易损伤。
kwang63@
等速肌力测试的常用指标及意义
力矩加速度能
力矩加速度能(torque acceleration energy, TAE):指肌肉收缩时最初 1/8秒的做功量,即前1/8 秒力矩曲线下的面积值, 单位焦耳(J)。 可代表爆发力。
2等速肌力测定与训练
![2等速肌力测定与训练](https://img.taocdn.com/s3/m/149740b4581b6bd97e19ea3e.png)
0
Muscle Force
速度与力距成反比
Velocity of Contraction
(三)力量控制精度测试: (force control accuracy test) 作重复的次大强度收缩运动若
干次,观察力矩曲线的匀称性, 可作为运动协调性的评价指标。
五 测试方案的选择
速度 肌肉收缩方式
慢速 中速
快速
(一) 慢速测试:<60°/s 测试肌肉的力量 分析动作中的薄弱环节 重复4—6次
(二) 快速测试:>180°/s
测试肌肉的耐力 重复20-30次
速度与力矩的关系
速度越高力矩越低, 反之速度越低力矩越高
F1
速度快到无限时,就无 法完成动作,力矩为0
与相应的肌力改变相匹 配,从而使预定的角速 度在整个关节活动范围内 保持恒定
(二)等速运动仪特点
提供肩、肘、腕、髋、膝、踝和腰背等多个 部位、多个功能动作的肌力测试
提供多种形式的肌力测试
提供多种力学参数, 是目前评定肌肉功能、 研究肌肉力学特性的 最佳方法(峰力矩值、 功、力矩加速能等)
提供临床上对各种疾患的 肌力量化测定(关节稳定 性、肌腱韧带损伤等)
4. 提高力量阶段 等速,等张,被动,离心反馈模式下适当 的测试和训练,恢复肌肉力量和耐力
5. 恢复功能阶段 等速向心/向心,等张模式下,进行功 能,本体感觉,加/减速训练
6. 完全恢复阶段 使用所有五种模式,完全提高和恢复 关节肌肉力量和神经肌肉控制
康复治疗“力量评定、训练”的内涵
文化程度、精神心理状态 3、操作者:操作熟练规范程度,方
案,等
八、等速训练
胫骨髁间棘骨折术后康复训练
![胫骨髁间棘骨折术后康复训练](https://img.taocdn.com/s3/m/a1a043b1162ded630b1c59eef8c75fbfc77d9493.png)
胫骨髁间棘骨折是膝关节常见的一种损伤,多发生于运动损伤或高能量创伤中。
对于胫骨髁间棘骨折的患者,手术治疗是常见的治疗方式,但术后的康复训练同样至关重要。
良好的康复训练不仅能够促进骨折的愈合,恢复膝关节的功能,还能预防并发症的发生,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本文将详细介绍胫骨髁间棘骨折术后康复训练的各个阶段及具体方法。
一、术后早期康复训练(0-6 周)术后早期是伤口愈合和炎症消退的关键时期,此阶段的康复训练主要目的是减轻肿胀、防止肌肉萎缩、预防关节粘连和促进伤口愈合。
(一)抬高患肢术后患者应将患肢抬高,高于心脏平面,可使用枕头或被子将患肢垫高,以促进静脉回流,减轻肿胀。
一般抬高时间应持续至肿胀消退。
(二)冰敷术后 24-48 小时内,可间断对患肢进行冰敷,每次冰敷 15-20 分钟,间隔 1-2 小时再次冰敷,可有效减轻疼痛和肿胀。
(三)关节活动度训练1. 被动活动由医护人员或康复治疗师进行患肢膝关节的被动活动,包括屈伸活动。
活动时应动作轻柔、缓慢,避免过度牵拉引起疼痛和不适。
逐渐增加活动度,但应避免过度屈曲超过90°,以免影响骨折愈合。
2. 主动活动患者在疼痛可耐受的范围内,进行患肢膝关节的主动屈伸活动。
可先进行简单的屈伸动作,如缓慢地将腿伸直或弯曲,每次活动10-15 次,每天进行 3-4 组。
活动时注意保持正确的姿势,避免错误的动作导致关节损伤。
(四)股四头肌等长收缩训练患者在患肢不活动的情况下,进行股四头肌的等长收缩训练。
即用力收缩大腿前方的肌肉,使髌骨上、下移动,但下肢保持不动,每次收缩持续 5-10 秒,然后放松,重复进行 10-15 次,每天进行 3-4 组。
(五)直腿抬高训练患者平卧,患肢伸直,将整条腿慢慢抬起至离床面 30-45 厘米,保持5-10 秒,然后慢慢放下,重复进行 10-15 次,每天进行 3-4 组。
此训练可增强股四头肌力量和下肢的稳定性。
二、术后中期康复训练(7-12 周)术后中期骨折开始逐渐愈合,关节活动度和肌肉力量也在逐步恢复,此阶段的康复训练重点是进一步增加关节活动度、增强肌肉力量和恢复正常的步态。
等速肌力训练在膝关节康复治疗的应用
![等速肌力训练在膝关节康复治疗的应用](https://img.taocdn.com/s3/m/bbcdd7af4bfe04a1b0717fd5360cba1aa8118c95.png)
等速肌力训练在膝关节康复治疗的应用一、等速肌力训练的概念等速肌力训练是一种通过连续快速、均匀地进行肌肉收缩和放松的训练方法,目的在于提高肌肉耐力和力量。
这种训练方法在加强肌肉力量的能够减少关节的压力和压力骨折、软组织损伤等关节损伤风险。
等速肌力训练可以有效地促进肌肉收缩和放松的协调性,提高肌肉的抗疲劳能力,对膝关节康复治疗具有积极的意义。
1. 加强肌肉力量膝关节受伤或手术后,患者常常会出现肌肉力量下降的情况,这会导致膝关节稳定性下降,增加再次受伤的风险。
等速肌力训练可以有针对性地加强膝关节周围的肌肉力量,包括大腿肌肉、小腿肌肉等,提高关节稳定性,减少再次受伤的可能性。
2. 提高肌肉耐力3. 提高运动协调性膝关节康复治疗过程中,恢复患者的运动协调性非常重要。
等速肌力训练可以有效地促进肌肉收缩和放松的协调性,提高肌肉的稳定性和协调性,有助于患者进行更加准确地运动和训练。
4. 减少关节的压力等速肌力训练可以通过增加肌肉力量和肌肉耐力,减少关节的受力,保护膝关节免受二次损伤。
这对膝关节康复治疗非常重要,可以减少患者的疼痛感,提高治疗效果。
5. 提高活动能力等速肌力训练可以有效地提高患者的肌肉力量和肌肉耐力,提高患者的活动能力,促进患者早期恢复,有助于降低治疗的时间和费用成本。
1. 专业指导等速肌力训练需要在专业康复医生的指导下进行,以免造成不良影响。
2. 渐进性训练等速肌力训练需要进行渐进性训练,以免造成肌肉拉伤、损伤等后果。
3. 配合其他治疗等速肌力训练可以作为膝关节康复治疗的一个重要环节,但需要和其他治疗方法相互配合,以便更好地实现康复效果。
等速肌力使用方法
![等速肌力使用方法](https://img.taocdn.com/s3/m/b2010f14bc64783e0912a21614791711cc7979b1.png)
等速肌力使用方法等速肌力训练是一种通过保持一定速度进行肌肉锻炼的方法。
它可以帮助增强肌肉力量、改善肌肉耐力和促进肌肉发展。
本文将介绍等速肌力使用的方法和注意事项。
1.选择适当的等速肌力训练器械等速肌力训练可以使用各种器械,如等速跑步机、等速划船机等。
选择适合自己的器械非常重要,应考虑自己的体力水平和锻炼目标。
初学者可以选择较简单的等速跑步机,而有经验的运动员可以选择更具挑战性的器械。
2.掌握正确的姿势和动作在进行等速肌力训练时,保持正确的姿势和动作非常重要。
首先,保持躯干挺直,避免上身前倾或后仰。
其次,保持肩膀放松,不要用力挤压颈部或肩膀。
同时,注意保持肌肉的放松状态,不要过度紧张。
最后,注意呼吸,保持稳定的呼吸节奏。
3.控制速度和时间等速肌力训练的关键在于保持一定的速度进行锻炼。
开始时,可以选择较慢的速度,逐渐增加难度。
在锻炼过程中,要注意控制好时间,不要过度训练或过度疲劳。
根据自己的体力水平和锻炼目标,制定合理的锻炼计划,包括每次锻炼的时间和次数。
4.循序渐进,逐步提高强度等速肌力训练是一个逐步提高强度的过程。
开始时,可以选择较低的强度和短暂的时间进行锻炼,然后逐渐增加强度和时间。
这样可以避免肌肉过度疲劳或受伤。
要注意听从自己的身体信号,如果感到疲劳或不适,应及时停止锻炼。
5.注意休息和恢复等速肌力训练是一种高强度的锻炼方式,需要给身体足够的休息和恢复时间。
在每次锻炼后,要适当休息,让肌肉得到充分的修复和生长。
同时,要注意合理的饮食和充足的睡眠,以提供足够的营养和能量支持肌肉的生长和恢复。
6.定期评估和调整等速肌力训练是一个持续的过程,需要定期评估和调整锻炼计划。
通过定期评估,可以了解自己的进展和改善情况,并根据需要做出相应的调整。
可以增加锻炼的强度、时间或次数,也可以尝试不同的锻炼器械或方法,以保持锻炼的效果和兴趣。
总结起来,等速肌力训练是一种通过保持一定速度进行肌肉锻炼的方法。
要掌握正确的姿势和动作,选择适当的器械,控制好速度和时间,循序渐进地提高强度,注意休息和恢复,定期评估和调整锻炼计划。
购买等速肌力训练的论证报告
![购买等速肌力训练的论证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d6b04a3bbb1aa8114431b90d6c85ec3a87c28bcc.png)
购买等速肌力训练的论证报告购买等速肌力训练的论证报告一、引言等速肌力训练是一种通过在训练中保持恒定的速度来提高肌力和肌肉耐力的方法。
它可以通过使用等速肌力训练设备来实施,比如等速器、等速器椅等。
本报告旨在论证购买等速肌力训练设备的必要性和价值,以及其对个人健康和运动表现的益处。
二、提高肌力和肌肉耐力1. 等速肌力训练可以通过使用重量让肌肉反抗以提高肌力。
它能够针对特定的肌肉群进行目标性训练,例如臀肌、腿部肌肉等。
2. 通过使用等速肌力训练设备,人们可以在每个运动周期中保持恒定的速度,这能够帮助肌肉保持稳定的负荷,从而提高肌肉耐力。
三、改善运动表现和防止运动伤害1. 等速肌力训练可以提高运动员的力量水平,从而改善他们的运动表现。
比如,足球、篮球、田径等运动员可以通过等速肌力训练来增强跳高、冲刺等动作的力量,以取得更好的竞技成绩。
2. 等速肌力训练可以提高关节的稳定性和肌肉的支撑力,从而降低运动伤害的风险。
它可以通过增强肌肉和韧带的力量来保护关节,从而预防扭伤、拉伤等运动伤害的发生。
四、适用于不同年龄和健康状况的人群1. 等速肌力训练可以适用于不同年龄段的人群,包括儿童、青少年、成人和老年人。
它可以根据不同年龄段的需求进行调整,从而实现最佳的训练效果。
2. 对于没有健身经验或有其他健康问题的人来说,等速肌力训练也是一种安全、有效的健身方式。
它可以通过调整重量和训练强度来适应各种健康状况,从而帮助实现体能锻炼和康复需求。
五、结论购买等速肌力训练设备是一项值得投资的行为。
通过等速肌力训练,人们可以提高肌力和肌肉耐力,改善运动表现,预防运动伤害。
它适用于不同年龄和健康状况的人群,是一种安全且有效的运动方式。
因此,购买等速肌力训练设备不仅能够改善个人健康,还能够提升运动水平和生活质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等长、等张和等速肌力训练优缺点
等长肌力训练优点:
不伴关节活动,适用于关节活动度受限或肢体固定 具有防止肌萎缩、消肿、刺激本体感受器的作用 操作简便,方便于床上或家中运动 花费少
等长肌力训练缺点:
缺乏关节活动,对改善肌肉的神经控制作用较少 仅增强在训练角度下及其周围约20°的静态肌力,
肉的早期训练 可提供反馈信息,进行最大或次大肌力收缩练习 可作全幅度及短弧度练习
1
等速运动肌肉遇到顺应性阻力
关节和肌肉 的杠杆作用
力 矩
关节活动度
等长、等张和等速肌力训练优缺点
等速肌力训练缺点:
训练花费时间较多 需要受过培训的操作人员 仪器费用较高,不易普及
等速肌力训练一般原则
肌力较弱(3级)时,利用CPM作被动 活动 肢体能对抗重力时,开始进行等速训练
等长、等张和等速肌力训练优缺点
等张肌力训练缺点:
活动范围内阻力矩与最大肌力矩不一致 训练开始时受惯性力量影响 训练时较强肌可能代替较弱肌群收缩 对关节痉挛、关节内伤病、运动时疼痛者不
适宜 不易进行不同运动速度的训练
等长、等张和等速肌力训练优缺点
等速肌力训练优点:
提供顺应性的阻力,始终最大肌力,提高训练效率 具有较好的安全性 可同时训练主动肌和拮抗肌 提供不同速度训练,适应日常功能和竞技运动需要 在CPM装置下可进行3级以下肌力运动,有利于肌
短弧等速肌力训练:限定运动活动范围,选择 “疼痛弧”的两侧进行等速肌力训练
一般采用慢速及中速(如60°/s ~150°/s )进 行训练
见下图
短弧等速肌力训练示意图
力 矩
关节活动度
4、多角度等长肌力训练
原理:等长肌力训练具有生理溢流作用 训练目的:整个关节活动范围内肌群都能
得到训练,可避开“疼痛弧” 训练方法:采用“10”原则(rule of
每周训练3~4次较适宜
2、等速离心肌力训练
在等速训练中,等速仪器动力臂自动摆动所施 加给肌肉的力大于肌肉收缩力,使在收缩中的 肌肉被动的延伸,肌肉两端远离中心的一种训 练方式
肌肉收缩产生最大张力的顺序: 离心收缩>等长收缩>向心收缩
特点:力量大(肌肉收缩和非收缩成分的介 入),耗能小
意义:维持关节稳定性及日常生活能力
等速向心肌力训练
理论依据:多数人认为等速肌力训练中具有双 向生理溢流作用,快速运动训练向慢速运动方 向溢流,慢速也可向快速溢流,一般认为有 30°/s 的生理溢流
2
等速向心肌力训练
方法: 1、肌力训练
选用60、90、120、150、180、180、150、120、 90及60°/s共10种运动速度
STF:慢肌纤维 FIFa:快肌纤维a FIFb:快肌纤维b
占
最
大 100
用
80%
力 80
的 60
百 分
40
FTFa
30%
比 20
STF
STF
0 轻度次大强度收缩 中度次大强度收缩
FTFb FTFa
STF
最大用力收缩
等速向心肌力训练间歇
完成一种运动速度练习后 需间歇60~90秒
完成一个训练单位练习后 需间歇3分钟左右
病例讨论
某男、32岁,喜爱运动。
左膝前交叉韧带损伤重建术后四周,石膏 拆除一天。
体检:左大腿围度较右侧明显减少,膝关 节主动活动伸-10度、屈80度,被动活动 至末端有明显疼痛,但弹性良好
5
3
等速离心肌力训练方法
向心收缩/离心收缩(常用):
一组肌群连续向心收缩-离心收缩的收缩方 式
离心收缩/离心收缩:
可同时训练主动肌和拮抗肌两组肌群的训练 方式
等速离心肌力训练速度
开始时适应性训练速度:可选用30°/s ~60°/s ,不超过30次
常用的训练速度:30、60、90、120、 120、90、60、30°/s共8种,重复10~15 次,收缩100次为1个训练单位
等速向心肌力训练中用力程度
轻度次大强度
约为最大用 力的30%
募集慢肌纤维(slow twitch fiber,STF)
中度次大强度
约为最大用 力的60%
不但募集STF,还募集快 肌纤维a(fast twitch fiber a,FTFa )
最大强度
100%
募集STF,FIFa和FIFb
不同用力收缩肌纤维募集变化
“ten”s),每隔20°~30°选择一个角度, 每个角度用力收缩10秒,重复10次,训 练5~10个角度,共收缩50~100为一个训 练单位。
4
等长训练用力示意图
开始2秒迅速达到所需力矩值,保持该力矩值6秒钟, 最后2秒逐渐放松 6秒
2秒
保持
2秒
开始用力
放松
等速肌力训练应考虑
是否适合 病情特点 努力程度 能否坚持 不良反应
开始时应控制关节活动范围(无痛) 如有不良反应,立即中止训练 避免过量训练
等速肌力训练方法
等速向心 等速离心 短弧等速 多角度等长
1、等速向心肌力训练方法
运动速度谱训练:等速仪器提供不同的 运动速度,选择一系列不同运动速度进 行肌力训练。
运动速度谱包括:
慢速(1°/s ~60°/s ) 中速(60°/s ~180°/s ) 快速(180°/s ~300°/s ) 功能性运动速度(300°/s ~1000°/s )
等速离心肌力训练间歇
在等速离心训练时,应适当延长间歇时 间;每周2次较妥
离心训练间歇时间长于等速向心训练 原因:训练2~3天会出现迟发性肌肉酸痛
(delayed onset muscle soreness,DOMS)
3、短弧等速肌力训练
“疼痛弧”:关节及周围软组织损伤时,当关节 活动至一定角度,引起疼痛,在力矩曲线上表 现为“~”
即称20°的生理溢流作用(physiological overflow)
等长、等张和等速肌力训练优缺点
等张肌力训练优点:
可增强全关节活动范围内的肌力 可改善肌肉运动的神经控制 可改善局部血液、淋巴循环 可改善关节软骨营养 包括向心、离心训练模式 不需要贵重训练仪器 可允许多个关节同时运动
每种运动速度收缩10次 共收缩100次,为1个训练单位 根据需要,逐渐增加收缩次数到2或3个训练单位 用于运动系统康复治疗早期及中期
等速向心肌力训练
2、功能适应性训练
快速、次大强度速度
(300°/s左右) 用于运动系统康复治疗的后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