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初中历史九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经济大危机和第二次世界大战第13课罗斯福新政学案
新人教版九年级历史下册《四单元 经济大危机和第二次世界大战 第13课 罗斯福新政》教案_22
![新人教版九年级历史下册《四单元 经济大危机和第二次世界大战 第13课 罗斯福新政》教案_22](https://img.taocdn.com/s3/m/b017c5679b89680202d8250b.png)
第四单元经济大危机和第二次世界大战第13课罗斯福新政教学目标:1.了解1929—1933年世界性经济危机发生的背景、表现;2.理解经济危机发生的原因、特点和实质;3.了解罗斯福新政实施的背景、内容、特点,认识新政在资本主义发展史上的历史作用;4.通过对罗斯福的评价,培养学生辩证的评价历史人物的能力教学重点:经济危机的特点和罗斯福新政的措施及影响。
教学难点:正确认识罗斯福新政的历史作用和杰出人物对历史发展所起的推动作用。
教学过程:一、导入课题1、复习旧知:温故知新:一战后,资本主义国家召开了哪些会议?有何影响?2、导入本课:罗斯福在其12年总统任期内,共做了30次炉边谈话,每当美国面临重大事件之时,总统都用这种方式与美国人民沟通。
在罗斯福上任后雷厉风行地推动第一次新政时,这种方法的作用表现得最为突出。
由此转入课题。
二、教学新课(一)课堂探究・合作学习1、探究一经济大危机多媒体出示美国20世纪经济繁荣的图片,在繁荣的背后隐藏着巨大的危机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图1等待领取救济面包的长龙图2 1929—1945年美国失业率材料二资本家故意大量销毁产品,拔掉田里未长成的棉花,宰杀幼猪,把大量牛奶倒入河中,任凭成熟的水果烂在枝头,玉米和小麦被当作燃料付之一炬。
(1)两则材料和资本主义世界的哪一重大事件有关?引发这一事件的根本原因是什么?(2)结合材料一中的两幅图分析,这次经济危机给人民带来了哪些影响?(3)面对材料一中图1所反映的社会状况,材料二中的资本家为什么还故意大量销毁产品而不去救济灾民?这种做法反映了什么问题?【(1)1929-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的经济危机。
资本主义制度的基本矛盾。
(2)大量工人失业,就业工人的工资大幅度下降。
广大劳动人民讥寒交迫,流离失所。
(3)差断资本家要维持商品的价格,保证利润。
反映了资本家的残忍和资本主义制度的腐朽。
】2、探究二罗斯福新政的措施、特点和作用阅读材料我和你们都要以这样一种精神来面对共同的困难。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历史下册第13课罗斯福新政课件(共29张PPT)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历史下册第13课罗斯福新政课件(共29张PPT)](https://img.taocdn.com/s3/m/fd92c422561252d380eb6ec6.png)
星期四”
4、特点:
材料1:一般的经济危机持续一年最多
不过两年,而30年代初的危机持续了长 持续时间长
达5年之久,有的甚至更长。
材料2:从金融业迅速波及到几乎所有 部门;从美国迅速蔓延到所有资本主义
波及范围广
国家。
材料3:整个资本主义世界的工业产量
下降了40%以上,贸易额减少了2/3。美 破坏程度大
通过《社会保障法》,建立社会福利体制;建立应急的救济机构,利用过剩物 资救济失业家庭。
材料: 《社会保险法》中规定:
“本法案旨在增进公共福利,通过建 立一个联邦的老年救济金制度,使一些州 得以为老人、盲人、受抚养的和残废儿童 提供更为可靠的生活保障,为……失业补 助法的实行作出妥善的安排。”
对象
项目
国31任(1929-
1933)总统:
罗斯福,时任纽 约州州长:
“经济创伤
只能由经济实
“我向所有人
体的细胞——
保证,将给美国
生产者和消费 者——来自我
治疗。”
候选人
人民带来一次新 政!”
票数
1932年总统大选结果
胡佛 15,759,930
1933年3月4日,罗斯福总统在就职演 说中说:“……叹交换手段难逃贸易长 流冰封;看工业企业尽成枯枝残叶;农 场主的产品找不到市场,千万个家庭的 多年积蓄毁于一旦。”他也鼓励美国人 民:The only thing we have to fear is fear Itself--真 正让我们感到恐惧的,只是恐惧本身.
人教版九年级历史下册第13课 罗斯福新政(共39张PPT)
![人教版九年级历史下册第13课 罗斯福新政(共39张PPT)](https://img.taocdn.com/s3/m/8e48ab41a98271fe910ef969.png)
在底特律的汽车制造厂
社会福利
NEW DEAL
情景 :据统计,到 1933年初,美国银行倒闭事 1933 年3月5日,罗斯福就职后的第二天就下令 件已经上升到五千五百家,有九百万储户失去了 全国银行一律休假四天,随后国会通过《紧急银行法 自己的存款。1933年3月3日,就是新任总统罗斯 案》:凡有偿付能力的银行才允许开业,同时,由国 福宣誓就职的前一天,全国已有32个州的银行全 家拨款30亿美元贷款给大银行,支持其开业,并成立 部关闭,整个金融系统瘫痪,人们手拿支票,却 “联邦储蓄保险公司”,对存款实行政府保险,罗斯 无法兑现。
农产品价格 猛跌
材料1:大危机中境况最惨的还是农业, 农产品大量滞销,农民负债累累,农 产品价格已跌到历史最低点,猪肉三 分一磅,牛肉五分一磅,一只肥羊卖 不到一元钱。 材料2:1933年《农业调整法》:减少 耕地,缩小现有的耕地面积,屠宰大 批牲畜,由政府来补贴农民的经济损 失。
调整农业政
策
思考:罗斯福总统对农业的调 促进了农业复苏; 整产生什么样的结果? 农产品价格回升。
著名历史学家黄安年说,20世纪出现了两大改革家,一个 挽救了现代资本主义,一个挽救了现代社会主义。他们是 谁?为什么?有何突出成就?
◎罗斯福通过新政使美国经济得到恢复,渡过经济危机,走上 国家垄断资本主义道路,对西方资本主义产生了深远影响; ◎邓小平通过改革开放使中国走上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 社会主义建设取得显著成就。
背景
经济大危机
整顿金融体系 加强对工业的计划指导 调整农业政策 推行“以工代赈” 社会福利 国家加强对经济的干预和指导 积极方面:使美国度过了经济大危机, 对资本主义世界产生了深远影响。
罗 斯 福 新 政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下册历史第13课《罗斯福新政》(18张PPT)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下册历史第13课《罗斯福新政》(18张PPT)](https://img.taocdn.com/s3/m/60911ead02d276a200292ecb.png)
02
二、罗斯福新政:1933年
1、罗斯福新政特点 3、罗斯福新政的实质 2、罗斯福新政主要内容 4、罗斯福新政影响
二、罗斯福新政
1933年3月,富兰克林·罗斯福就任美国总统,宣布 1、时间: 实施新政。 2、目的: 为了应付日益严峻的经济大危机 采用国家干预手段来扭转经济形势。 3、特点: 他是唯一连任四届的美国总统 1933年3月4日,罗斯福总统在就 ;(1933-1945)
经济大 危机的 原因
直接原因
生产力的提高,购买力不足,导致 生产过剩
根本原因
爆发标志
资本主义制度的基本矛盾
1929年10月下旬美国股票价格突然 暴跌
1929-1933年主要资本主义国家情况表
项目 外贸缩减 工业下降 失业人数 美国 70% 46% 1700万 德国 69.1% 40.6% 600万 英国 50% 28.4% 300万 法国 48% 16.5% 85万 日本 50% 8.4% 300万 世界 2/3 40% 3000万
田纳西水利工程中的水
5、新政影响
②新政增强了政府的宏观调控能力,恢复了美国人民的信心, 对资本主义世界产生了深远影响
罗斯福在其12年总统任期内,共做 新政遏制了美国法西斯势力,使美国避 了30次炉边谈话,每当美国面临重大事件 免像德、日、意那样走上法西斯道路,因 之时,总统都用这种方式与美国人民沟通, 此,有人说“新政挽救了美国的自由民主 为群众解释每一个发布的政策。 制度 ” 一位虽然肢体残疾但是精神坚毅的总 二战后,英国、法国、联邦德国和日 统,在黑夜,在微弱的炉火边,透过无线 本等,虽然发展模式各不相同,但政府干 电波,娓娓地向自己的选民倾诉国家的艰 预都是这些国家经济发展中的共同之处。 难、需要和希望……。炉边谈话取得的巨 大影响,成为了广播史上的一个传奇。 ——《大国崛起》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历史下册第13课 罗斯福新政课件(33张PPT)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历史下册第13课 罗斯福新政课件(33张PPT)](https://img.taocdn.com/s3/m/2cf3024fb42acfc789eb172ded630b1c59ee9bd5.png)
--真正让我们感到恐惧的,只是恐惧本身。
探究2:阅读教材P61,假如同学们是罗斯福的 “智囊团”成员,请你们为罗斯福总统出谋划策
应该如何“管”?
第一组:财政金融委员会 第二组: 工业委员会 第三组: 农业委员会 第四组: 社会福利与就业委员会
资本家在销毁商品
资本家故意大量销毁产 品,拔掉田里未长成的 棉花,宰杀幼猪,把大 量的牛奶倒入河中,任 凭成熟的水果烂在技头, 玉米和小麦被当作燃料 付之一炬。英国资本家 把整船的橘子倾入大海, 巴西资本家则销毁了两 千多万袋咖啡。
工人砸碎工厂的玻璃
示威者与警察发生冲突
美国纽约举行的盛大游行
美国经济大减速
“大萧条”
从1929年到1933年,前后共5个年头。
影响到整个资本主义世界,从金融危机波及到 工业、农业和商业各个部门,危机不断深化。
整个资本主义世界工业生产下降1/3以上, 国际贸易下降2/3以上,失业工人有3000万 人之多。
3.特点: 时间 长、 范围广、 破坏性大
等候领救济面包的长队 大危机时期美国穷人居住的棚屋区
①新政期间,美国经济开始了缓慢的复苏,工业和生产 有所恢复,就业人数逐步增加,人民生活得到改善。
材料二:富兰克林·罗斯福的“新政”开创了市场
经济的新模式。在这种模式中,市场规律这只“看不 见的手”和政府干预这只“看得见的手”联合起来, 共同影响经济,市场作用和政府作用同时得以发 挥。——《大国崛起》 新政在一定程度上恢复了公众对美国民主制度的信 心……美国国内一度出现的法西斯组织没有了市场。
1637年——荷兰郁金香危机,郁金香价格炒高; 1720年——英国南海泡沫事件,贿赂政府以股票换取国债,股价 虚高; 1837年——美国金融恐慌,第二合众国银行以票据维护自身稳定; 1907年——美国银行业危机,银行贷款大量押在股市和债券; 1929-1933年——美国股市崩盘,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大危机; 20世纪70年代初——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经济危机,通货膨胀; 1987年——“黑色星期一”,中东局势紧张,华尔街出现崩溃; 1994-1995年——墨西哥金融危机,震撼全球; 1996年——日本楼市泡沫,房价下跌50%; 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 2007-2009年——美国次贷危机
第13课罗斯福新政详细版ppt课件
![第13课罗斯福新政详细版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edfe826a0622192e453610661ed9ad51f11d5467.png)
银行贷款 分期付款
不够还银行贷 款,怎么办?
股票投 机
赚钱还 贷
促进生产发展
购买更多商品
PPT课件
购买力提高 生活水平提高
11
黑色星期四的华尔街
1929年10月24日,美国纽约证券交易所股票崩溃,一场空
前的经济大危机迅速席卷了美国以及整个资本主义世界。
这一天被称为PP“T课件黑色星期四”。12寻危局表现 探新政举措
要求:(5分钟)
1. 根据教材P59-60,金融组、工业组、农业组、社会保障组 的组员合作,寻找各领域危局表现,探究新政举措。
2. 金融组、工业组、农业组、社会保障组的代表分别展示探 究成果。
PPT课件
15
“Whimpering Thirties” 呜咽的三十年代
“胡佛村”
PPT课件
当时有人有100美 元,却想买一辆 福特汽车,该怎
么办?
银行破产
银行贷款 分期付款
不够还银行贷 款,怎么办?
经济大危机
股市崩溃
股票投 机
赚钱还 贷
生产更多商 品
促进生产发 展
购买更多商 品
生产降低、工人 生产相对过剩 失业、农民破产
PPT课件
购买力提高 生活水平提高
购买力下降
13
1929-1933年主要资本主义 国家的经济危机情况表
①通过__《__国__家__工__业__复__兴__法__》__,规定公平竞争法 规,协调各个工业部门的企业活动; ②通过_《__全__国__劳__工__关__系__法__》___,在一定范围内维
护工人合法权益。
3.调整农业 通过《__农__业__调__整__法__》___,对全国农业生产和销售
部编版九年级历史下册课件第13课罗斯福新政
![部编版九年级历史下册课件第13课罗斯福新政](https://img.taocdn.com/s3/m/76e81e29581b6bd97f19ea26.png)
与此同时,在密西西比河畔,农场主们正在将一 桶桶的牛奶倒入河水,把一车车的大肥猪倒进河中。 仅1933年一年就有640万头猪被活活扔到河里淹死, 有5万多亩棉花被点火烧光。 同样在英国,在法国,在荷兰,在丹麦,整箱的 桔子,整船的鱼,整袋的咖啡豆被倒进大海,无数的 奶牛、小羊被杀死。
A.生产资料的资本家私人占有制与社会化大生产之间的 矛盾日益 激化 B.生产的相对过剩造成了生产与销售的矛盾日益尖锐
B
2.罗斯福新政的措施,主要”新”在 A.采用了国有化的形式 B.保持了资本主义“自由企业制度” C.普遍实施了社会福利制度 D.采用了国家干预经济的方式
D
以下习题课件有答案显示
这种经济繁荣是生产处于无政府状态下的产物
资本家为了追求利润,盲目扩大生产,造成生 产过剩,预示着经济危机的到来。
在1928年当选为美国总统的胡佛是一位 自由市场经济的坚定支持者,他在竞选时的 口号十分鼓舞人心。他说:“如果我当选, 将使美国人家家锅里有一只鸡,家家有一辆 汽车”。 ——《大国崛起·美国》
真正让我们感到恐惧的, 只是“恐惧”本身 。
罗斯福新政
如果你是当选总统以后的罗斯福,面对经 济危机,你会采取什么样的措施?
材料展示: 1933年《国家工业复兴法》:由政府调 节工业生产中的问题,各个工业企业制订本 行业的公平经营规章,规章确定各企业的生 产规模、产品价格、销售市场的分配„„凡 是接受法规的企业,一律发给印有“我们尽 我们的职责”的蓝鹰标志。 《工资工时法》规定了企业 工人最低工 资和最高工时,规定每周工作40小时,每小 时40美分最低工资,后调整为每小时1美元。
罗斯福新政
意义
在美国和世界资本主义发展史上具有重要意 义,为后来美国参加反法西斯的第二次世界 大战奠定了政治和经济基础;但它不可能根 除资本主义社会爆发周期性经济危机的痼疾。
九年级历史下册第四单元经济大危机和第二次世界大战第13课罗斯福新政课件新人教版
![九年级历史下册第四单元经济大危机和第二次世界大战第13课罗斯福新政课件新人教版](https://img.taocdn.com/s3/m/9d0ce9fdd5bbfd0a7856730d.png)
2019/5/26
最新中小学教学课件
7
谢谢欣赏!
2019/5/26
最新中小学教学课件
8
第13课 罗斯福新政
3.如何评价罗斯福新政? (1)罗斯福新政为资本主义国家干预经济生活提供了先例,成为今 天许多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制定政策、法规的依据,这说明现代 资本主义制度具有自我调节和改良的功能。 (2)新政是在维护资本主义制度的前提下作出的政策调整,它不能 解决资本主义制度的基本矛盾,不可能从根本上消除危机。
第13课 罗斯福新政
1.经济大危机(1929—1933年)波及整个资本主义世界而非全球。 2.罗斯福新政只是对生产关系的调整,并没有改变资本主义制度。
编后语
做笔记不是要将所有东西都写下,我们需要的只是“详略得当“的笔记。做笔记究竟应该完整到什么程度,才能算详略得当呢?对此很难作出简单回答。 课堂笔记,最祥可逐字逐句,有言必录;最略则廖廖数笔,提纲挈领。做笔记的详略要依下面这些条件而定。
第13课 罗斯福新政(课件)九年级历史下册课件(部编版).
![第13课 罗斯福新政(课件)九年级历史下册课件(部编版).](https://img.taocdn.com/s3/m/ea12aa73f011f18583d049649b6648d7c1c708a1.png)
蓝鹰运动
二、罗斯福新政
(一)内容 3.调整农业政策 通过《农业调整法》,对全国农业生产和销
售进行调节,限制产量,稳定农产品价格。
经济大危机爆发后明明很多人衣食无着落,罗斯福还要限制农产品产量呢? 限制产量,缓解生产过剩,稳定农产品价格。
结合所学知识,你如何理解这段话?
罗斯福认为,要使美国走出经济大危机,就要先解决美国人 民的就业问题。政府要加强对经济的干预,推行“以工代赈”。
二、罗斯福新政
(一)内容
我们最重大的首要任务,是使人民有工作可做。如果我们聪明而勇敢地予以 对待,就没有解决不了的问题。由政府本身直接募工,可以部分地完成这一任务, 政府对待这项任务就像对待战争的紧急状态一样。
罗斯福
国总统。面对经济大危机,他在演说中说:“我向你们保证,我对自己立下誓
言,要为美国人民实行新政。”
二、罗斯福新政
(一)内容 1.整顿金融体系
把你们的钱存入重新开业的银 行比藏在床褥下更为保险!
通过《紧急银行法案》,对银行业 进行整顿,恢复银行信用。
罗斯福新政为什么要从金融业开始? 恢复银行信用,增加政府信誉, 可以为倒闭的工厂提供资金。
4.推行“以工代赈”
通过投资兴建大量 公共设施,如水库、发 电站、公路、桥梁、机 场、运动场、公园等, 为失业者提供就业机会。
田纳西水利工程中的水坝
修公路
二、罗斯福新政
(一)内容 5.建立社会保障制度
通过《社会保障法》,建立社会保障制度;建立应急的救济机构, 利用过剩物资救济失业家庭。
这项措施对美国社会发展有何作用?
人教部编版九下历史第四单元第13课罗斯福新政(共30张PPT)
![人教部编版九下历史第四单元第13课罗斯福新政(共30张PPT)](https://img.taocdn.com/s3/m/9a0b930fe2bd960591c6770f.png)
公共工程 以工代赈, 增加就业, 刺激消费, 稳定社会
田纳西水利工程中的水坝
措施五:社会福利
“一个政府如果对老者和病人不 能照顾,不能为壮者提供工作, 不能把年轻人注入工业体系之中, 听任无保障的阴影笼罩每个家庭, 那就不是一个能够存在下去,或 是应该存在下去的政府”。 ——罗斯福 1935的《社会保障法》:政 府实行养老金和失业保险制度, 对儿童、残疾畜,由政府来补贴农民的经
济损失。
农民的现金收入从1932年的40亿美元增加到1935年的 近70亿美元。
措施四:推行“以工代赈”
1932年,美国的失业人数达到1100万。据《幸福》杂 志估计,美国有3400万成年男女没有任何收入,许多 人活活饿死,活着的人也处境困难。
增加就业、刺激消费、稳定社会
2.罗斯福新政的主要内容 项目 具体内容 1.整顿金融 通过 《紧急银行法案》 ________________,对银行业进行整顿, 体系 恢复银行信用。 《国家工业复兴法》 ,规定公平竞 2.加强对工 ①通过____________________ 业的计划指 争法规,协调各个工业部门的企业活动; 《全国劳工关系法》 ,在一定范围 ②通过____________________ 导 内维护工人合法权益。 3.调整农业 通过《农业调整法》 _______________,对全国农业生产和销 政策 售进行调节,限制产量,保护农产品价格。 4.推行“以 通过投资新建大量_____________ 公共设施 ,为失业者 工代赈” 提供就业机会。 ______________,建立社会福利体制;建 5.社会福利 通过《社会保障法》 立应急的救济机构等。
4.经济大危机的影响: (1)经济萧条,工人失业,造成生产力的破坏
2019春九年级历史下册第四单元经济大危机和第二次世界大战第13课罗斯福新政课件新人教版
![2019春九年级历史下册第四单元经济大危机和第二次世界大战第13课罗斯福新政课件新人教版](https://img.taocdn.com/s3/m/efcfb5094b35eefdc8d3334f.png)
课堂基础达标
3.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下表是 1929─1933 年世界经济危机中,美、英、德、法、日 工业生产下降情况表。
美 英 法 日 德国 国 国 国 本 70% 50% 69.1% 48% 50%
阅读表格,找出在这场危机中遭受打击最严重的是哪两个国家。结 合所学知识,指出这场经济危机爆发的原因。
课后巩固提升
7.发生在20世纪二三十年代的经济大危机,影响深远。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黑色星期四”——见证了歇斯底里的疯狂。经纪人们鬼哭狼嚎,扯掉自己的衣领,试 图跟上抛售指令…… 从1930年初到1932年底,总共有773家国有银行倒闭,涉及存款超过7亿美元,另有3604家州银 行破产,涉及的存款超过20亿美元……1930—1932年,总共有85000家企业破产,留下了45亿美元 的债务;5000家银行停止支付…… 1930年2月底,西雅图、洛杉矶和芝加哥都出现了失业者的小规模示威。同月,鲍威利区等待 领救济的队伍每天吸引了2000人。 ( 1 )根据材料一,归纳20世纪30年代美国经济大危机的表现。 股市崩溃,银行倒闭,企业破产,工人失业,社会动荡。
美国和德国。原因:资本主义制度的基本矛盾。
课堂基础达标
知识点2 罗斯福新政 4.罗斯福新政时期,先后出台了《紧急银行法案》《农业调整法》《国家工业复兴法》等法案。 上述法案的出台体现了“新政”的突出特点是( B ) A.恢复银行信用 B.国家干预经济 C.发展对外贸易 D.稳定社会秩序 5.罗斯福新政的措施中,兴建公共工程的目的是( A ) A.减少失业,刺激消费 B.方便人民生活 C.促进社会进步 D.赢得国人信任
具体内容 整顿金融体系 加强对 工业 的计划指导 调整农业政策 推行“ 以工代赈 发展社会福利 ” 通过《紧急银行法案》,对 银行业 进行整顿,恢复银行信用 通过《 国家工业复兴法 》,制定公平竞争法规,协调各个工业部门的企业活 动;规定雇员有组织起来进行谈判的权利,确定最低工资标准,限制工时;通过 《全国劳工关系法》,在一定范围内维护 工人 合法权益 通过《农业调整法》,对全国农业生产和销售进行调节,限制产量,稳定农产品 价格 通过投资兴建大量 公共设施 ,如水库、发电站、公路、桥梁、机场、运动 场、公园等,为失业者提供就业机会 通过《社会保障法》,建立 社会福利 体制,建立应急的救济机构,利用过剩 物资救济失业家庭
人教部编版历史九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第13课 罗斯福新政(共31张ppt)
![人教部编版历史九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第13课 罗斯福新政(共31张ppt)](https://img.taocdn.com/s3/m/b300064e0508763230121232.png)
D.鼓励各国接受社会主义
3、罗斯福上台后不久,美国国会通过了《国家工业复兴法》。不到两年,
联邦最高法院却裁定该法案违宪。由此可见,对该法案的不同处理是基于美
国( )
C
A.社会环境发生变化
B.政治体制得到完善
C.权力制衡逐步强化
D.社会性质日渐转变
中考练兵
材料:1933年3月4日罗斯福在总统就职演说中说:“……感叹交 换手段难逃贸易长流冰封;看工业企业尽成枯枝残叶;农场主的 产品找不到市场;千万个家庭的多年积蓄毁于一旦。” 结合所学知识。请回答: (1)材料反映当时的美国遇到了什么情况 答:经济危机。 (2)罗斯福上台后,针对“工业企业尽成枯枝残叶”,采取了什么 措施? 答:调整工业,制定《国家工业复兴法》。 (3)你认为罗斯福新政“新”在哪里? 答:加强了国家对经济的干预和指导。
影响: 暂时缓和了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的矛盾,使世界 处于相对稳定时期。
20世纪20年代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经济“繁荣”一时。
20世纪20年代 ——经济“繁荣“
到1924年,美国掌握的黄金总额已达世界黄金储存量的1/2,控制 了国际金融市场,世界金融中心由伦敦移到纽约。美国由战前的债务国 变成了债权国,被称为世界金元帝国。当时的美国新兴产业迅猛发展, 收音机,电冰箱,吸尘器等新产品开始进入大众家庭,汽车也不再是富 人才能买得起的奢侈品。
的信心,对资本主义世界产生了深远影响。
“新政”开创了市场经济的新模式。在这种模式 中, 市场规律这只“看不见的手”和政府干预这只 “看得见的手”联合起来,共同影响经济,市场作用 和政府作用同时得以发挥。
新政遏制了美国法西斯势力,使美国避免像德、 日、意那样走上法西斯道路,因此,有人说‘新政挽 救了美国的自由民主制度’ 。 ——《大国崛起》
2020版人教部编九年级历史下册课件:第13课 罗斯福新政(共39张PPT)
![2020版人教部编九年级历史下册课件:第13课 罗斯福新政(共39张PPT)](https://img.taocdn.com/s3/m/0ee2d7112e3f5727a4e96237.png)
西方的社会制度也许会失败和不再起作用。这一观点产
生的主要依据是
(B )
A. 巴黎和会重新调整了帝国主义在欧洲统治的新秩
序
B. 经济危机引发社会危机,资本主义世界经济萧条、
动荡不安
C. 无产阶级开始作为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历史舞台
D. 日本发动九一八事变,严重威胁世界和平
3.“蝴蝶拍一拍翅膀,地球的另一端就产生一场风暴。”
为它经济上的成功,不如说是政治上的成功。”这一观
点突出强调罗斯福新政
(D )
A. 建立了新的政治体制
B. 使美国掌握了世界霸权
C. 消除了国内社会矛盾
D. 强化了政府的管理职能
二、综合题 16. 美国这个国家的出现,虽然只有200多年的历史, 但却演绎了大国兴起的罕见奇迹。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美国的乔治·华盛顿多伟大呀!他亲自指挥了 美国的独立战争,亲手建立了那个国家,亲自参与了第 一部宪法的制定;但他只当了一届总统,为以后历届领 袖作出了榜样。所以,美国只有在特殊的历史时期才能 打破总统连选两任的法律。
1.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材料四 1933—1937年,罗斯福政府拨款120亿美元,用 于筑路、造林、水利等工程,解决了数百万人的就业问 题。1935年,美国国会通过了《社会保险法》。它的内 容包含:养老金制度;失业保险制度;向残疾、无谋生 能力者提供救济。
九年级历史下册第四单元经济大危机和第二次世界大战第13课罗斯福新政教案2新人教版
![九年级历史下册第四单元经济大危机和第二次世界大战第13课罗斯福新政教案2新人教版](https://img.taocdn.com/s3/m/29361058cd1755270722192e453610661fd95a77.png)
补充说明:金融改革方面,罗斯福关闭了银行,整顿金融秩序,恢复银行信用;工业复兴方面,实施国家工业复兴法,加强对工业的调节;农业调整方面,通过农业调整法,减少农产品产量,提高农产品价格;社会保障方面,建立社会保障体系,包括养老金、失业救济等。
4.阐述罗斯福新政对其他国家政策的影响。
答案:罗斯福新政的成功,使政府干预经济成为一种国际潮流。许多国家在战后借鉴罗斯福新政的经验,实施国家干预政策,促进经济发展。
补充说明:例如,英国、法国等西欧国家在战后实行了国有化、社会保障等政策,这些政策在很大程度上受到了罗斯福新政的影响。
5.结合现实,谈谈罗斯福新政对解决当前经济问题的启示。
九年级历史下册第四单元经济大危机和第二次世界大战第13课罗斯福新政教案2新人教版
授课内容
授课时数
授课班级
授课人数
授课地点
授课时间
课程基本信息
1.课程名称:九年级历史下册第四单元经济大危机和第二次世界大战第13课罗斯福新政教案2新人教版
2.教学年级和班级:九年级
3.授课时间:第13周,星期二,第1-2节(共90分钟)
4.教学时数:2课时(45分钟/课时)
核心素养目标分析
本节课围绕罗斯福新政,培养学生以下核心素养:
1.历史理解:通过学习罗斯福新政的背景、主要措施及影响,提高学生对经济大危机时期美国社会历史的理解能力。
2.思辨能力:分析罗斯福新政中政府干预经济的作用,培养学生对政府政策与经济发展关系的思辨能力。
3.价值观:通过学习罗斯福新政,引导学生认识到公平正义的重要性,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新人教版九年级历史下册《四单元 经济大危机和第二次世界大战 第13课 罗斯福新政》教案_16
![新人教版九年级历史下册《四单元 经济大危机和第二次世界大战 第13课 罗斯福新政》教案_16](https://img.taocdn.com/s3/m/2b845d71eefdc8d376ee32e0.png)
第13课罗斯福新政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了解1929—1933年世界性经济危机发生的背景、表现;理解经济危机发生的原因、特点和实质;了解罗斯福新政实施的背景、内容、特点,认识新政在资本主义发展史上的历史作用;通过对罗斯福的评价,培养学生辩证的评价历史人物的能力。
知道经济危机的原因;根据经济危机的特点,展示适当资料、图片,了解危机的危害及影响,认识到罗斯福新政所处的严峻形势;探讨罗斯福新政的特点、目的、措施及其成效,客观地评价罗斯福新政。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介绍广大劳动人民饥寒交迫、流离失所,资本家却人为故意大量销毁产品,使学生认识到资本主义社会的本质。
通过对罗斯福个人魅力的了解,培养学生承受挫折、积极进取的人生态。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1)1929—1933年经济危机的原因、特点、实质;(2)罗斯福新政的内容。
2.教学难点:1929—1933年经济危机爆发的原因、对罗斯福新政的评价。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教师开篇介绍富兰克林·罗斯福,直接导入新课。
罗斯福是20世纪最受爱戴的美国总统。
他虽然出身名门,但他相信平凡人的价值,并且为维护百姓的权利而战;他还有着慑人的魅力,他愉快地工作,对未来充满信心。
他带领美国走出经济困境,改变了美国人的生活方式;为了捍卫民主政体,帮助世界实现了安全。
我们今天学习的内容是《罗斯福新政》,而这就是罗斯福能够连任四届总统的一个重要因素。
二、新课讲授目标导学一:1929—1933年世界性经济危机1.世界性经济危机的爆发与发生原因、实质。
(1)引导学生阅读教材图文资料并结合材料,说说经济危机爆发的原因和实质。
材料一:1922—1929年,美国经济出现了繁荣的景象:汽车猛增、家用电器丰富、建筑市场活跃。
汽车、电器、房屋建筑业成为20世纪20年代美国经济繁荣的三大支柱行业。
材料二:20世纪30年代初,在一个美国煤矿工人家里,瑟瑟发抖的女孩问妈妈:“妈妈,天气这么冷,你为什么不生起火炉呢?”妈妈叹了口气,说:“因为我们家里没有煤,你爸爸失业了,我们没有钱买煤。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13课罗斯福新政
学习目标
1.了解和掌握1929—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大危机的历史。
2.掌握罗斯福新政的目的、措施、效果等史实。
3.辩证和全面地认识资本主义的发展、矛盾、危机以及自我调节和改良等历程。
学习过程
一、自主预习、自我检测
(一)从繁荣到危机
1.原因
(1)20世纪20年代,美国经济空前繁荣,新兴产业迅猛发展。
(2)的基本矛盾依然存在。
(3)出现了全国性的股票投机活动。
2.时间:年。
3.范围:席卷了整个。
(二)罗斯福新政
1.开始实施时间:年。
2.目的:采用手段来扭转经济形势。
3.主要内容
(1)整顿金融体系:通过《紧急银行法案》,对银行业进行整顿,恢复。
(2)加强对工业的计划指导:通过《》,制定公平竞争法规,协调各个工业部门的企业活动;规定雇员有组织起来进行谈判的权利,确定最低工资标准,限制工时;通过《全国劳工关系法》,在一定范围内维护工人合法权益。
(3)调整农业政策:通过《》,对全国农业生产和销售进行调节,限制产量,稳定农产品价格。
(4)推行“”:通过投资兴建大量公共设施,如水库、发电站、公路、桥梁、机场、运动场、公园等,为失业者提供就业机会。
(5)建立社会保障制度:通过《》,建立社会保障制度;建立应急的救济机构,利用过剩物资救济失业家庭。
4.影响
(1)积极影响:新政期间,美国经济开始缓慢复苏。
新政增强了政府的能力,恢复了美国人民的信心,对资本主义世界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2)局限性:新政是美国政府在维护的前提下作出的政策调整,它没有改变资本主义的本质,无法解决美国社会的根本矛盾。
二、合作探究、交流展示
1.比较美国罗斯福新政与苏俄新经济政策。
(从方式、性质和作用方面分析)
2.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经济不景气的问题是绝不能用立法的行动或行政的声明来解决的。
——胡佛:国情咨文(1930年12月2日) 材料二罗斯福就任总统时,全国最大的金融中心纽约股票与商品市场关闭,天空一片灰色,犹如“战时的围城”。
1933年3月9日,国会通过《紧急银行法案》,授权财政部检查银行资产负债情况;6月,罗斯福总统通过法令,将商业银行和投资银行分开,以阻止一般银
行利用存款进行证券投机活动。
同时,建立“联邦储备保险公司”,对5000美元以下的小额存款,由政府保证其安全;1935年政府颁布新的《银行法》,规定拥有100万美元以上资金的州银行必须加入联邦储备银行,实行存款保险。
——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二教师教学用书》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胡佛奉行的经济政策。
这种政策带来了什么严重后果?
(2)材料二中美国解决金融危机的手段有哪几种?此外罗斯福还采取哪些措施恢复经济?对美国和世界有何影响?
三、课堂练习
1.1930年间美国进口商品的税率平均提高了40%,许多国家采取报复措施,把进口税率提高60%到100%,法、德、英还采取了一些特殊措施抑制进口。
这些措施( )
A.促进了贸易的发展
B.加剧了经济危机
C.打击了法西斯势力
D.改善了国际关系
2.有人说,他(美国总统)在某种意义上挽救了市场经济,开创了市场经济的新模式,使市场的作用和政府的作用同时得以发挥。
这里的“他”应是( )
A.华盛顿
B.林肯
C.罗斯福
D.尼克松
3.“新政不但对摆脱大萧条危机起了最直接的作用,而且开创了国家干预经济的新模式。
”这里的“新政”是指( )
A.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B.苏俄新经济政策
C.斯大林模式
D.罗斯福新政
4.为防止出现盲目竞争引起的生产过剩,加强政府对资本主义工业生产的控制与调节,美国政府颁布了( )
A.《权利法案》
B.《全国工业复兴法》
C.《人权宣言》
D.1787年美国宪法
5.1935年到1942年,美国“工程进展署”花费了130多亿美元修建了以下工程。
其主要目的是( )
A.国家干预经济
B.加强对工业的计划指导
C.兴建公共工程
D.增加就业、缓解危机
四、达标检测
1.下表反映的是1925—1945年美国失业率变化情况,表中失业率不断攀升并达到最高峰的直接原因是( )
A.经济大危机
B.罗斯福新政
C.第二次世界大战
D.第三次科技革命
2.“制定本行业的公平经营规章,确定各企业的生产规模、价格水平、市场分配、工资标准和工作日时数等。
”这段材料主要体现罗斯福新政中的哪一项措施?( )
A.“以工代赈”
B.整顿银行
C.调整农业
D.调整工业
3.美国《商业周刊》曾发表题为“你还相信自由贸易吗”的文章,文中讲道:“实行还是不实行经济计划性控制已经不是问题了。
真正的问题是:谁来实施这一政策?”这篇文章最有可能发表于( )
A.经济大危机前夕
B.罗斯福新政时期
C.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
D.新经济时代
4.罗斯福新政期间,美国政府制定了很多法律法规,例如:通过《紧急银行法案》,整顿金融;通过《农业调整法》,稳定农产品价格;通过《全国工业复兴法》,加强对工业的计划指导。
这些措施的特点是( )
A.通过立法干预经济
B.采用自由放任政策
C.实行农业集体化
D.全力发展重工业
5.罗斯福新政期间,国会与总统高度配合,先后出台了《紧急银行法案》《农业调整法》《全国工业复兴法》等法案,以立法的形式授予总统紧急权力。
美国政府通过国会新的立法对美国社会经济生活实行前所未有的干预。
这种现象( )
A.违背了三权分立的原则
B.扩大了联邦政府与总统的权力
C.从根本上消除了经济危机
D.削弱了美国的民主共和制
6.发生在20世纪二三十年代的经济大危机,对世界历史的影响深远。
阅读下列材料:
【经济危机大爆发】
材料一“黑色星期四”——见证了歇斯底里的疯狂。
经纪人们鬼哭狼嚎,扯掉自己的衣领,试图跟上抛售指令。
1930年初到1932年底,总共有773家国有银行倒闭,涉及存款超过7亿美元,另有3604家州银行破产,涉及存款超过20亿美元……这三年(1929—1931年),总共有85000家企业破产,留下了45亿美元的债务,5000家银行停止支付。
1930年2月底,西雅图、洛杉矶和芝加哥都目睹了失业者的小规模示威。
同月,鲍威利区等待领救济的队伍每天吸引了2000人。
——[美]迪克逊·韦克特《大萧条时代 1929—1941》材料二罗斯福新政的内容
项目具体内容
材料三1945年,中国共产党机关报《新华日报》在《民主巨星的陨落——悼罗斯福总统之丧》社论中指出:“他(罗斯福)用大无畏的精神推行新政……渡过了危机,安定了国民生活。
”
请回答:
(1)依据材料一,归纳20世纪30年代美国经济大危机的表现。
(2)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写出罗斯福新政的中心措施及其特点。
(3)依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分析罗斯福新政的历史意义。
参考答案
一、自主预习、自我检测
(一)1.(2)资本主义制度2.1929—1933 3.资本主义世界
(二)1.1933 2.国家干预
3.(1)银行信用(2)全国工业复兴法(3)农业调整法(4)以工代赈(5)社会保障法
4.(1)宏观调控(2)资本主义制度
二、合作探究、交流展示
1.
2.(1)政策:奉行自由放任政策,反对国家干预。
后果:加剧了经济危机。
(2)手段:政府出面清查银行;将商业银行和投资银行分开;建立“联邦储备保险公司”,保证资金安全;建立存款保险制度。
措施:恢复工农业生产;兴建大量公共设施;保护劳工权利,建立社会保障制度。
影响:使美国摆脱了经济危机,缓和了社会矛盾;维护了民主制度,开创了国家干预经济的新模式。
三、课堂练习
1.B
2.C
3.D
4.B
5.D
四、达标检测
1.A
2.D
3.B
4.A
5.B
6.(1)股市崩溃,银行倒闭,企业破产,工人失业,社会动荡。
(2)中心措施:加强对工业的计划指导。
特点:国家干预经济。
(3)新政期间,美国经济开始缓慢复苏,逐渐摆脱危机;增强了政府的宏观调控能力,恢复了美国人民的信心,对资本主义世界产生了深远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