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夫人》导学案(学生版)

合集下载

湘夫人导学案

湘夫人导学案

《湘夫人》导学案【学习目标】1、理解诗歌主题2、熟练运用“知人论世、以意逆志”的方法,把握诗歌主旨。

【重点难点】1、字词理解2、主旨把握【学习方法】合作探究【预习检测】一、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1、修葺.()2、潺.湲.()3、薜.荔.()4、遗余褋.兮澧浦()5、搴.汀洲兮杜若()骞.举()命运多蹇.()謇.耿()二、推测下列加点词语的意思。

1、目眇眇兮愁.予()2、洞庭波.兮木叶下()3、鸟何萃兮蘋中,罾何为.兮木上()4、将以.遗兮远者()5、时不可兮骤.得(有些书籍解“骤”为“多次、屡次”之意,你认为哪一种解释更合理?)()6、聊.逍遥兮容与()三、合作探究1、概括诗歌每节的大意。

2、开头一段的景物描写,渲染了怎样的气氛?在全诗中有什么作用?3、“鸟何萃兮苹中,罾何为兮木上?”“麋何食兮庭中,蛟何为兮水裔?”这四句各是什么意思?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为什么会出现这种反差的情况?表现了湘君怎样的情感?4、第三段详细描写了湘君为湘夫人用各种香草装饰爱巢的过程和步骤,这表现了他怎样的心情?5、“捐余袂兮江中,遗余褋兮醴浦。

搴汀洲兮杜若,将以遗兮远者”这四句各是什么意思,表达了湘君怎样复杂的心情?6、有人说,屈原在《湘夫人》中所表现的男女水神欢会难期、思而不见的爱情悲剧,实际上是他自己不为楚王所知的身世悲剧的曲折反映。

你同意这一说法吗?试用“以意逆志,知人论世”的方法阐释你的理由。

【当堂检测】阅读下面这首诗回答问题。

题龙阳县青草湖①唐温如西风吹老洞庭湖,一夜湘君白发多。

醉后不知天在水,满船星辉压星河。

注:①青草湖,即今洞庭湖的东南部,因湖的南面有青草山而得名。

题目中说“青草湖”,而诗中又写“洞庭”,是因为两水相连相通。

诗人为何说“满船星辉压星河”?【课后反思】。

湘夫人导学案

湘夫人导学案

《湘夫人》导学案命题人:王迎春时间:2012年2月8日【学习目标】1、知识目标:了解部分字词的读音,注意几个意思为第三段“水边”的字2、能力目标:能分析文中“比兴”用法的作用;理解文中大段虚幻景象描写的用意;理解楚辞中语言独特的“兮”式结构3、情感目标:把握男女水神悲欢离合之情【学习重点】体会男女水神在生死契阔后欢会难聚的心情变化。

【学习难点】把握文中浪漫主义和“比兴”手法的运用。

【自主梳理】1、了解课文内容,给下列字注音渚( ) 眇()薠( ) 罾( ) 蘋()芷( ) 澧( ) 澨( )潺湲( ) 葺( ) 荪( ) 楣薜荔()擗( ) 櫋( ) 庑( ) 嶷()袂( ) 遗( ) 褋( ) 搴( ) 汀( ) 橑( ) 2、一词多义荪壁兮紫坛坛为坛而盟,祭以尉首遗余褋兮澧浦遗小学而大遗将腾驾兮偕逝逝时不利兮骓不逝予为斯序,既痛逝者疏石兰兮为芳疏王怒而疏屈平以金龙进上,细疏其能3、词类活用①洞庭波兮木叶下②罔薜荔兮为帷③合百草兮实庭④目眇眇兮愁予【自主探究】1、整体感知,《湘夫人》讲述了一个什么样的故事?2、湘君等待湘夫人赴约,都做了哪些准备?有何作用?3、湘君从始至终的感情发生了什么样的变化?表现了他对湘夫人什么样的感情?【总结归纳】1、本文的主题思想:2、本文的艺术特色:【拓展延伸】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风雨凄凄,鸡鸣喈喈①。

既见君子,云胡不夷②?风雨瀟瀟,鸡鸣胶胶③。

既见君子,云胡不瘳④?风雨如晦,鸡鸣不已。

既见君子,云胡不喜?注:①喈喈:鸡叫的声音。

②夷:通“怡”,喜悦。

③胶胶:鸡叫声。

④瘳:病愈。

1、这首诗主要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有何表达作用?2、诗人在三章中是如何表现主人公情感变化的?答案:1、了解课文内容,掌握基本内容渚(zhǔ) 眇(miǎo )薠(fán) 罾(zēng) 蘋(pín)芷(zhǐ) 澧(lǐ) 澨(shì)潺湲(chányuán) 葺(qì) 荪(sūn) 楣薜荔(bì lì)擗(pǐ) 櫋(mián) 庑(wǔ)嶷(yí)袂(mèi) 遗(wèi) 褋(dié) 搴(qiān) 汀(tīng) 橑(lǎo)2、一词多义荪壁兮紫坛庭院坛为坛而盟,祭以尉首土筑的高台遗余褋兮澧浦赠送遗小学而大遗遗漏、忽略将腾驾兮偕逝往,去逝时不利兮骓不逝跑予为斯序,既痛逝者死疏石兰兮为芳散布疏王怒而疏屈平疏远以金龙进上,细疏其能分条陈述3、词类活用①洞庭波兮木叶下名词活用作动词起波②罔薜荔兮为帷名词活用作动词编织③合百草兮实庭形容词活用作动词充满④目眇眇兮愁予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发愁【问题探究】1、整体感知,《湘夫人》讲述了一个什么样的故事?湘君和湘夫人的神恋故事,是由一次约会在时间上的误差而引出的悲剧。

湘夫人 导学案

湘夫人 导学案

湘夫人导学案湘夫人,即出自南朝宋梁潘安的戏曲《湘子传》,是我国古代著名的美人形象之一。

她以聪慧美丽、机智灵巧、独立自主、忠贞不渝而著称于世,成为了后人追捧和学习的对象。

通过学习湘夫人的故事,可以了解古代女性的坚韧和智慧,也能汲取她身上的优秀品质和人生态度的启示。

一、湘夫人:聪慧美丽湘夫人被形容为聪慧美丽的典范,她通晓经学,熟读论语。

对于文学、音乐、舞蹈等各种艺术领域也有着非凡的天赋。

在古代社会,女性的知识水平往往受到限制,而湘夫人却通过自身的努力,成为了一位才女,并且被赞誉为“能弹琴,趋丝”,展现了与世间女子迥然不同的风采。

二、湘夫人:机智灵巧湘夫人在《湘子传》中被塑造成了一个极具智慧的形象。

她善于应对各种复杂的情况,善于推理解难题,更能善于处事应变。

在与湘子的亲情交往中,她展现了高超的智谋,帮助湘子脱离了险境。

在古代女性的家庭地位较低的情况下,湘夫人的机智灵巧成为了她在生活中立于不败之地的关键。

三、湘夫人:独立自主湘夫人以她的独立自主闻名于世。

她在面对困境和考验时,从不畏惧,反而选择勇敢站出来,主动承担起责任和挑战。

她的自尊和自信使得她的人生更加丰富多彩,也引发了湘子对她的深深倾慕。

湘夫人的独立自主给后人树立了榜样,鼓舞了更多的人去勇敢面对生活,敢于追求自己的幸福和理想。

四、湘夫人:忠贞不渝湘夫人的忠贞不渝也是她的一大特点。

她对湘子忠心耿耿,无论在生活中还是在人生的选择上,她都坚定不移地站在了湘子的一边,成为了湘子的坚强后盾。

她的忠诚和坚定,让人为之动容,也成为了湘夫人永恒的魅力所在。

五、湘夫人:人生态度的启示通过湘夫人的故事,我们可以看到她在生活中的积极向上态度,她不畏艰险,勇往直前,拥有着积极进取和不屈不挠的品质。

她的人生态度给我们启示,无论面对什么困难和挑战,我们都应该坚守初心,勇敢面对,不断提升自己,在人生的道路上不停追求进步和成功。

总之,湘夫人作为古代女性的典范,展现了聪慧美丽、机智灵巧、独立自主、忠贞不渝的优秀品质,成为了后人学习的楷模和榜样。

《湘夫人》导学案 (人教版高二选修)共3篇

《湘夫人》导学案 (人教版高二选修)共3篇

《湘夫人》导学案 (人教版高二选修)共3篇《湘夫人》导学案 (人教版高二选修)1《湘夫人》导学案 (人教版高二选修)一、作品概述《湘夫人》是张爱玲的小说,曾经是影响彼岸文学的经典之作,现在已成为了中国现代文学的最高峰之一。

该小说以女性为主题,刻画了一个女人的悲情和苦闷,也表现了张爱玲对大时代下女性处境所产生的关注和思考。

小说传递的是对中国社会现实和生存处境的思考和反思。

二、学生应掌握的知识点1.小说的背景2.小说的地点3.小说的情节4.小说的人物5.小说的主题三、课堂教学1.引言了解张爱玲在当时的文学界的地位,分析她在文学创作中的重要性和影响,让学生认识到小说的价值;简单介绍小说的背景和地点,让学生对小说的情节有一个直观的认识。

2.情节解析情节是小说的骨架,是小说动人的核心之一,因此情节的解析是了解小说内涵的重要渠道之一。

具体方法为先梳理小说的大致情节,然后找出小说的几个关键点进行深入分析。

3.人物塑造人物是小说最重要的元素,因此学生需掌握小说中关键人物的特征、性格、形象等方面,从而了解小说所表现的社会现实和人性深度,以及张爱玲对女性处境的关注。

同时,还可以探讨张爱玲在人物塑造方面的创新点,让学生体会其独特的文学技法。

4.主题分析小说的主题是学生掌握小说内涵的重要部分,通过对小说主题的分析,可以让学生了解作品的人文内涵。

具体分析可从以下几方面入手:探讨小说表现的社会现实和人性深度,分析作者对社会现实的批判和反思,说明小说中的哪些主题和华人文学理论存在关联等。

4.思考拓展除了课上的内容外,也可以让学生进行小组研讨,探讨小说中的重要问题,从而拓展学生的思维。

比如,探讨小说中的婚姻观念,当时社会对于女性的限制有哪些,以及如何才能走出传统婚姻观念的限制等。

五、结语通过本次学习,学生需要对小说的故事情节、人物形象、主题内涵等方面有一个比较全面的认识,同时也可以了解小说背后所反映出的社会变迁,深刻反思传统文化和现代化之间的矛盾和冲突。

高中语文《湘夫人》导学案

高中语文《湘夫人》导学案

第2课湘夫人导学目标 1.通过对诗歌景物的分析,学习“融情入景、因情造景”的写法。

2.通过对意象的分析,感受诗歌营造的意境和传达出的情感。

课内自主学习一文化常识1.背景解读《湘君》和《湘夫人》以舜帝与二妃的传说为题材,写出了“湘君”与“湘夫人”的深深爱恋和苦苦相思。

传说尧帝将帝位禅让给舜,并且将自己的两个女儿娥皇、女英许与舜为妃。

后来舜帝南巡安抚少数民族,死于苍梧,葬在九嶷山。

二妃因牵挂、思念舜帝,便南下潇湘千里寻夫。

当她们得知丈夫已死,伤心的泪水洒落在竹丛中,竹叶为之尽斑(后世称为斑竹,又称湘妃竹)。

随后二妃也投水而死,化为湘水女神。

2.古文知识积累(考点)(1)《三礼》是《周礼》《仪礼》《礼记》的合称,是古代汉民族礼乐文化的理论基础,是礼法、礼义最权威的记载和解释。

(2)“宸衷”中,“宸”原本指屋宇,后借指帝王所居,又引申为王位、帝王的代称。

“衷”指内心。

“宸衷”指皇帝的心意。

(3)“释氏”是佛教在中国的别称。

佛教大约在西汉末年传入中国,经长期传播发展,而形成具有中国民族特色的中国佛教。

(4)我国封建时期皇帝即位之初,惯例要改元纪年,改元的第一年称元年,也称“初元”。

(5)金朝是中国历史上女真族建立的北方政权,曾先后灭掉辽和北宋,与南宋长期对峙。

(6)太上皇是给予退位皇帝或当朝皇帝在世父亲的头衔。

(7)楚辞是屈原创作的一种新诗体,也是中国文学史上较早的诗歌总集。

对《楚辞》及其研究史作研究的学科,今称为“楚辞学”。

二古诗文基础1.字音识记①北渚.(zhǔ) ②眇.眇(miǎo)③袅.袅(niǎo) ④白(fán)⑤罾.(zēng) ⑥沅.(yuán)⑦澧.水(lǐ) ⑧潺湲..(chán_yuán)⑨麋.鹿(mí) ⑩江皋.(gāo)⑪西澨.(shì) ⑫葺.(qì)⑬荪.(sūn) ⑭兰橑.(lǎo)⑮薜.荔(bì) ⑯庑.门(wǔ)⑰九嶷.(yí) ⑱褋.(dié)⑲搴.(qiān) ⑳汀.洲(tīng)2.词语解释(1)袅袅..兮秋风袅袅:微风吹拂的样子(2)与佳期.兮夕张期:约会(3)鸟何萃.兮中萃:聚集(4)夕济.兮西澨济:渡水(5)播.芳椒兮成堂播:散布(6)合百草兮实.庭实:充满(7)捐.余袂兮江中捐:丢弃(8)遗余褋.兮澧浦褋:汗衫(9)将以.遗兮远者以:用来(10)时不可兮骤.得骤:轻易,一下子(11)聊.逍遥兮容与..聊:姑且容与:从容自在的样子3.通假字罔.薜荔兮为帷(“罔”通“网”,编织)4.古今异义(1)洞庭波兮木.叶下古义:树今义:木头(2)蛟何为兮水裔.古义:边缘今义:后代(3)捐.余袂兮江中古义:抛弃,扔弃今义:捐献(4)辛夷楣兮药房..古义:用白芷装饰卧室今义:出售、供应药品的商店,医院或诊所里供应药物的部门5.词类活用(1)名词活用①与佳期兮夕.张(名词作状语,在傍晚) ②朝.驰余马兮江皋,夕.济兮西澨(名词作状语,在清晨;在傍晚) ③芷.葺兮荷屋(名词作状语,用芷草) ④目.眇眇兮愁予(名词作动词,举目) ⑤洞庭波.兮木叶下(名词作动词,翻起波浪) ⑥桂.栋兮兰.橑(名词作动词,用桂木当(屋梁);用木兰当(屋椽)) ⑦罔.薜荔兮为帷(名词作动词,“罔”通“网”,编织) (2)形容词活用①目眇眇兮愁.予(形容词使动用法,使……忧愁) ②合百草兮实.庭(形容词作动词,充满) 6.特殊句式(1)倒装句①蛟何为兮水裔(宾语前置,应为“蛟为何兮水裔”)②罾何为兮木上(宾语前置,应为“罾为何兮木上”)③缭之兮杜衡(状语后置,应为“(以)杜衡缭之”)(2)省略句①麋何食兮庭中(“兮”后省略介词“于”)②朝驰余马兮江皋(“兮”后省略介词“于”)③将以遗兮远者(“以”后省略代词“之”)三 古今对译湘夫人帝子 降兮 北渚,目眇眇兮愁予。

《湘夫人》导学案

《湘夫人》导学案

《湘夫人》导学案第一篇:《湘夫人》导学案《湘夫人》导学案【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注意几个意思为“水边”的字,积累文言词语,并背诵全文2.能力目标: 能分析文中“比兴”用法的作用, 理解文中大段虚幻景象描写的用意3.情感目标:把握男女水神悲欢离合之情【教学重点】体会男女水神在生死契阔后欢会难聚的心情变化【教学难点】分析文中“比兴”用法的作用,把握景物描写中反映水神的情绪【知识链接】屈原,名平,字原战国末期楚国人,杰出的政治家和爱国诗人,是我国积极浪漫主义诗歌传统的奠基人,“世界四大文化名人”(另有波兰的哥白尼、英国的莎士比亚、意大利的但丁)之一屈原一生经历了楚威王、楚怀王、顷襄王三个时期,而主要活动于楚怀王时期这个时期正是中国即将实现大一统的前夕,“横则秦帝,纵则楚王”屈原因出身贵族,又明于治乱,娴于辞令,故而早年深受楚怀王的宠信,位为左徒、三闾大夫屈原为实现楚国的统一大业,对内积极辅佐怀王变法图强,对外坚决主张联齐抗秦,使楚国一度出现了一个国富兵强、威震诸侯的局面但是由于在内政外交上屈原与楚国腐朽贵族集团发生了尖锐的矛盾,由于上官大夫等人的嫉妒,屈原后来遭到群小的诬陷和楚怀王的疏远顷襄王二十一年(公元前278),秦将白起攻破郢都,屈原悲愤难捱,遂自沉汨罗江,以身殉了自己的政治理想屈原的作品有《离骚》、《天问》、《九歌》(11篇)、《九章》(9篇)、《招魂》,凡23篇其中,《离骚》是屈原的代表作,也是中国古代文学史上最长的一首浪漫主义的政治抒情诗《天问》是古今罕见的奇特诗篇,它以问语一连向苍天提出了172个问题,涉及了天文、地理、文学、哲学等许多领域,表现了诗人对传统观念的大胆怀疑和追求真理的科学精神本篇选自《楚辞.九歌》“九歌”本是古乐章名,在《楚辞》中则是一组诗歌的总称,包括《国殇》、《湘君》、《湘夫人》等十一首诗歌《九歌》是在民间祭歌的基础上加工而成的一组祭神乐歌,诗中创造了大量神的形象,大多是人神恋歌因为作《九歌》之曲,上陈事神之敬,下见己之冤结,托之以风谏——王逸《九歌序》写的是神界的爱情生活,但处处流溢着人间的现实情味——人间众多痴男怨女的投影 [背景介绍 ] 洞庭湖特殊的自然景观,由于其独特的美景以及瑰丽的神话传说以及一些古代的文人(如范仲淹等)在文章中的赞美和歌颂,因而就显得特别有名在我们所知道的历代文人中和洞庭湖关系最密切的,影响最早的就是屈原的神话悲剧故事《湘君》和《湘夫人》洞庭湖有中君山,又叫洞庭山山上有二妃(尧的两个女儿即舜的两位妻子娥皇、女英)墓和湘妃寺,在二妃墓和湘妃寺周围生长着高低起伏、郁郁葱葱、苍翠茂盛的斑竹,在这些竹子上长满泪痕似的斑点,有人说这是全国乃至全世界独一无二的景观根据《山海经》、《尚书》的记载,在传说的三皇五帝时代,尧考察他的接班人舜,用了二十年的时间,还把自己的两个女儿娥皇和女英嫁给舜,后来舜外出巡行生了重病,娥皇、女英就赶去看望他,当她俩赶到洞庭湖中君山的时候,那边传来消息说大舜已经崩于苍梧之野,娥皇女英悲痛哭泣,然后就投江而死她们投江而死之前哭泣的泪痕就化成了现在的斑竹九嶷、斑竹、娥皇、女英、二妃墓、大舜等,这都和《九歌》中的湘君、湘夫人神话传说有关,是屈原创作这两首诗的原型和背景屈原没有流于这个题材的这样的一个悲剧故事传说,而是在此原型和背景上,进行了再创造,虚拟了两位湘水配偶神的约会,从而创作出优美的诗篇【重难点回顾】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袅袅()白薠()罾何()澧有兰()沅水()骋望()余褋()潺湲()西澨()罾何()九嶷()擗蕙櫋()荪壁()兰橑()罔薜荔()搴汀洲()()2、解释下列加点词语的意思(1)帝子降兮北渚水边的浅滩(2)目眇眇兮愁予使发愁(3)袅袅兮秋风微风吹拂的样子(4)登白薠兮骋望(5)与佳期兮夕张(6)荒忽兮远望(7)观流水兮潺湲(8)疏石兰兮为芳(9)遗余褋兮醴浦(10)聊逍遥兮容与(11)罔薜荔兮为帷(12)擗蕙櫋兮既张3、默写下列句子袅袅兮秋风,沅有芷兮澧有兰,时不可兮骤得,鸟何萃兮苹中,长太息以掩涕兮伏清白以死直兮4、翻译下列句子闻佳人兮召予,将腾驾兮偕逝好像听到美人把我召唤,多想立刻驾车与她一起向前荪壁兮紫坛,播芳椒兮成堂用香荪抹墙紫贝装饰中庭,厅堂上把香椒粉撒满罔薜荔兮为帷,擗蕙櫋兮既张编织好薜荔做个帐子,再把蕙草张挂在屋檐时不可兮骤得,聊逍遥兮容与欢乐的时光难以马上得到,暂且放慢步子松弛心神九嶷缤兮并迎,灵之来兮如云九嶷山的众神一起相迎,神灵的到来就像云朵满天朝驰余马兮江皋,夕济兮西澨早晨我骑马在江边奔驰,傍晚就渡水到了西岸【分析赏读课文】1、开头一段的景物描写,渲染了怎样的气氛?在全诗中有什么作用?环境气氛都十分耐人寻味的画面:凉爽的秋风不断吹来,洞庭湖中水波泛起,岸上树叶飘落望断秋水、不见伊人的湘君搔首蹰躇,一会儿登临送目,一会儿张罗陈设,可是事与愿违,直到黄昏时分仍不见湘夫人前来这种情形经以“鸟何萃兮蘋中,罾何为兮木上”的反常现象作比兴,就更突出了充溢于人物内心的失望和困惑,大有所求不得、徒劳无益的意味而其中“袅袅兮秋风,洞庭波兮木叶下”更是写景的名句,对渲染气氛和心境都极有效果,因而深得后代诗人的赏识2、“鸟何萃兮苹中,罾何为兮木上?”“麋何食兮庭中,蛟何为兮水裔?”这四句各是什么意思?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为什么会出现这种反差的情况?表现了湘君怎样的情感?唉!鸟雀为何群集在蘋泽之中,鱼网又为何张挂在高高的树梢?麋鹿觅食,为何来到庭院?蛟龙又为何困在水际浅滩?麋食中庭和蛟滞水边又是两个反常现象,与前文对鸟和网的描写同样属于带有隐喻性的比兴,再次强调爱而不见的事愿相违也有把这种理解为他在急切的求觅中,忽然产生了听到佳人召唤、并与她一起乘车而去的幻觉于是作品有了以下最富想像力和浪漫色彩的一笔湘君又看到事物错位,担心心愿不可能实现3、第三段详细描写了湘君为湘夫人用各种香草装饰爱巢的过程和步骤,这表现了他怎样的心情?湘君幻想中与湘夫人如愿相会的情景这是一个令人目不暇接、眼花缭乱的神奇世界:建在水中央的庭堂都用奇花异草香木构筑修饰其色彩之缤纷、香味之浓烈,堪称无与伦比作品在这里一口气罗列了荷、荪、椒、桂、兰、辛夷、药、薜荔、蕙、石兰、芷、杜衡等十多种植物,来极力表现相会处的华美艳丽其目的,则全在于以流光溢彩的外部环境来烘托和反映充溢于人物内心的欢乐和幸福因此当九嶷山的众神来把湘君的恋人接走时,他才恍然大悟,从这如梦幻般的美境中惊醒,重新陷入相思的痛苦之中(诗中详细描绘了湘君为湘夫人用各种香草装饰爱巢的过程,这表现了湘君对湘夫人的执著、深挚的爱情,共同过幸福生活的美好愿望写得越铺张,越细致,就越很表现湘君对湘夫人的如海深情)教参P54、捐余袂兮江中,遗余褋兮醴浦搴汀洲兮杜若,将以遗兮远者这四句各是什么意思,表达了湘君怎样复杂的心情?把您赠给我的短袄向大江之中投弃,又向澧水之滨抛下您赠我的单衣我却又来到平坦的汀洲采来杜若,且将它珍重地赠给远人,聊表我的柔情蜜意表现湘君因与湘夫人相约不逢而产生的无限惆怅,但仍流露了藕断丝连、依依不舍的心情湘君在绝望之余,也像湘夫人那样情绪激动,向江中和岸边抛弃了对方的赠礼,但表面的决绝却无法抑制内心的相恋他最终同样恢复了平静,打算在耐心的等待和期盼中,走完相恋相思这段好事多磨的心理历程他在汀洲上采来芳香的杜若,准备把它赠送给远来的湘夫人【探讨诗歌主题】有人说,屈原在《湘夫人》中所表现的男女水神欢会难期、思而不见的爱情悲剧,实际上是他自己不为楚王所知的身世悲剧的曲折反应你同意这一说法吗?试用学过的知识,用“以意逆志,知人论世”的欣赏方法阐述理由本诗以男女水神等候对方为线索,表现了他们因思而不见而在不断的彷徨迷惘中产生的深长的幽思之情,但仍对爱情坚贞不渝的主题!诗歌反应了当时人民的真实感情和美好愿望,也渗透了诗人屈原执着追求理想的情愫【知识提升】阅读下面这首诗回答问题题龙阳县青草湖① 唐温如西风吹老洞庭湖,一夜湘君白发多醉后不知天在水,满船星辉压星河注:①青草湖,即今洞庭湖的东南部,因湖的南面有青草山而得名题目中说“青草湖”,而诗中又写“洞庭”,是因为两水相连相通(1)作者在诗中运用了怎样的创作手法?展开了哪些奇妙的想象?(8分)1)作者运用了浪漫主义的创作方法,开头一句用一“老”字,由眼前的水波联想到人生易老,青春易逝,并进一步想象到美丽的湘君竟一夜间愁成了满头白发后两句写自己在银河上荡桨,船舷周围是一片灿烂的星河,这一想象更加瑰丽奇妙此篇是晚唐诗人唐温如唯一的传世之作关于这位作者,历史上没有片言只语的记载这首诗倒很象是他的一幅自画象,读过之后,诗人的精神风貌清晰地呈现在我们眼前诗题中的“龙阳县”,即今湖南汉寿“青草湖”,即今洞庭湖的东南部,因湖的南面有青草山而得名诗题中说“青草湖”,而诗中又写“洞庭”,是因为两水相连相通的缘故这是一首极富艺术个性的纪游诗一、二两句,诗人即把对历史的追忆与对眼前壮阔的自然景色的描绘巧妙地结合了起来,以虚幻的神话,传递出真实的感情“西风吹老洞庭波,一夜湘君白发多”两句中一个“老”字不可轻易放过秋风飒飒而起,广袤无垠的洞庭湖水,泛起层层白波,渺渺茫茫那景象,与春日中轻漾宁静的碧水比较,不给人一种深沉的逝川之感吗?诗人悲秋之情隐隐而出但他故意不用直说,而塑造了一个白发湘君的形象,发人深思传说湘君闻帝舜死于苍梧之野,追随不及,啼竹成斑,那是够悲切的了而今日萧瑟之秋景,竟使美丽的湘君一夜间愁成满头银发这种新奇的构想,更使人可以想象到洞庭秋色是怎样的触目惊心了客观世界如此,诗人自己的迟暮之感、衰颓之意,自然尽在不言中了一个“老”字,融情入景,真可谓达到神而化之的地步再看三、四句:“醉后不知天在水,满船清梦压星河”入夜时分,风停了,波静涛息,明亮的银河倒映在湖中湖边客船上,诗人从白天到晚上,手不释杯,一觞一咏,怡然自乐,终至于醺醺然醉了,睡了“春水船如天上坐”(杜甫《小寒食舟中作》)的感觉,渐渐地渗入了诗人的梦乡他仿佛觉得自己不是在洞庭湖中泊舟,而是在银河之上荡桨,船舷周围见到的是一片星光灿烂的世界诗人将梦境写得如此美好,有如童话般地诱人然而,“此曲只应天上有”,梦醒时,留在心上的只是无边的怅惘一、二句写悲秋,未必不伴随着生不逢时、有志难伸的感慨;这两句记梦,写出对梦境的留恋,正从反面流露出他在现实中的失意与失望所以三、四句看似与一、二句情趣各别,内里却是一气贯通、水乳交融的这两句对梦境的描写十分成功:梦境切合实境,船在天上与天在水中正相关合,显得真实可信;梦无形体,却说清梦满船,梦无重量,却用“压”字来表现,把幻觉写得如此真切;从梦境的清酣,不难觉察出诗人对于摆脱尘嚣的愉悦,记梦而兼及感情,则又有暗中传神之妙古代写梦的诗不少,但象这首诗这样清新奇丽而又含蓄丰富,却是并不多见的充满浪漫主义色彩,笔调轻灵,无一笔粘着,是这首诗在艺术上的主要特色诗人着意于真情实感的表现而并不拘守于形貌之似,因而写来不拘一格,超尘拔俗无论写景叙梦,都有虚有实,惝恍迷离,诗境之缥缈奇幻,构思之新颖独特,为前人诗作所少见第二篇:《湘夫人》导学案教师版《湘夫人》导学案【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注意几个意思为“水边”的字,积累文言词语,并背诵全文。

《湘夫人》导学案.doc

《湘夫人》导学案.doc

《湘夫人》导学案课题《湘夫人》课时分配3课时(1节预习,2节探究、展示)班级姓名组别时间【学习目标】1、鉴赏本诗的表现手法2、运用“知人论世”的方法分析诗歌的主旨。

3、理解文中大段虚幻景象描写的用意。

4、理解楚辞中语言独特的“兮”式结构。

【学习重点】把握文中浪漫主义和“比兴” 手法的运用。

【学习难点】1、作者的情感与文中男女水神情感的耦合。

2、景物描写中在文章中的作用。

【学时安排】3学时【使用说明】预习案:通过30分钟阅读课本,仔细思考自主学习问题用10分钟时间完成它。

(安排预习课)1、探究案:分组讨论,10分钟展示,并在展示中交流合作、质疑。

老师对出现的问题答疑解惑。

2、第一课时【学习目标】1、理解楚辞中语言独特的"兮”式结构2、了解屈原的生平和诗歌创作特点。

3、通读文章,概括文章故事的梗概。

【学习重难点】1、运用“知人论世”的方法分析诗歌的主旨。

2、通读文章,概括文章故事的梗概。

【学时安排】1学时一、(1)作者简介:屈原:名平,字原。

战国末期楚国人。

中国文学史上第一位伟大的爱国诗人,浪漫主义诗人的杰出代表,19 53年,被列为世界“四大文化名人”之一。

(2)追溯背景:湘君和湘夫人是湘江的一对恋人神,传说湘君就是古帝舜,他南巡时死于苍梧,葬于九嶷山。

舜的妻子是尧帝的二女娥皇、女英,她们追随丈夫到沅湘,夫死而苦,泪水落在竹子上,使竹竿结满了斑点,“斑竹” 之名即由此而来。

(3)屈原名句:举世皆浊我独清,众人皆醉我独醒。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4)关于《九歌》:“九歌”本是古乐章名,在《楚辞》中则是一组诗歌的总称,包括《国荡》、《湘君》、《湘夫人》等十一首诗歌。

《九歌》是在民间祭歌的基础上加工而成的一组祭神乐歌,诗中创造了大量神的形象,大多是人神恋歌,写的是神界的爱情生活,但处处流溢着人间的现实情味一一人间众多痴男怨女的投影。

二、屈原作品及特色(对应学习目标1)(1 )屈原的作品,根据刘向、歆父子的校定和王逸的注本,有25篇,即《离骚》1篇,《天问》1篇,《九歌》11 篇,《九章》9篇,《远游》、《卜居》、《渔父》各1篇。

湘夫人导学案(含答案)

湘夫人导学案(含答案)

湘夫人导学案(含答案)湘夫人》是《九歌》中的一首诗歌,描写了XXX为自己心爱的XXX建造爱巢的故事。

在诗歌中,作者XXX运用了XXX的手法来描绘XXX的美貌和爱情,同时通过景物描写反映了水神的情绪。

在研究本课时,我们的研究目标是了解作者的背景和诗歌的重点字音和诗句,熟读课文并能够单独翻译和背诵。

同时,我们还需要分析比兴的用法和景物描写的作用,感受诗歌营造的意境和传达出的情感。

在描绘XXX的爱巢时,诗歌中出现了许多细节描写,比如“XXX摇曳,珠翠交辉”,“红藕香残玉簟秋”,这些描写突出了爱巢的美丽和华丽。

同时,作者还通过描写XXX的容貌和仪态,表现了主人公的爱情和情感。

在装饰爱巢的过程中,作者表现了主人公的欣喜和幸福,同时也反映了她对爱情的执着和热情。

除了描绘XXX的爱情和美丽,诗歌中还运用了XXX的手法,比如“XXX,蒲柳烟烟”,这些比兴使诗歌更加生动形象,同时也表现了作者对自然景物的热爱和敬畏。

通过对诗歌意象的分析,我们可以感受到诗歌营造的意境和传达出的情感,同时也了解到了“融情入景、因情造景”的写法。

通过本课的研究,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XXX的诗歌和文化背景,同时也能够提高自己的语文素养和文学鉴赏能力。

洞庭湖以其独特的美景和神话传说,以及文人XXX等对其的赞美和歌颂而闻名。

在历代文人中,与洞庭湖关系最密切、影响最早的是XXX所创作的神话悲剧故事《湘君》和《湘夫人》。

洞庭湖中的君山,又称洞庭山,是XXX的两个女儿即XXX的两位妻子娥皇、XXX的墓和湘妃的所在地。

周围生长着高低起伏、郁郁葱葱、苍翠茂盛的斑竹,这些竹子上长满了泪痕似的斑点,据说是全国乃至全世界独一无二的景观。

通过研究,学生应该掌握重点字音和诗句,熟读课文,能够单独翻译课文并背诵。

同时,分析文中“比兴”用法的作用,把握景物描写中反映水神的情绪,感受诗歌营造的意境和传达出的情感。

据《山海经》、《尚书》记载,在传说的三皇五帝时代,XXX考察他的接班人XXX,用了二十年的时间,还把自己的两个女儿XXX和XXX嫁给XXX。

湘夫人导学案

湘夫人导学案

《湘夫人》导学案编审核人:高二语文组编写时间:2014-12-18班级:______ 组别:______ 组名: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学习目标】1、初步了解屈原,了解楚辞和楚文化的特点。

2、了解湘君对爱情不懈的追求精神,揣摩诗人在诗中所寄寓的情感。

3、通过探究性学习,了解并掌握“描写景物、渲染氛围”的写作技巧。

【重点难点】1、了解并掌握“描写景物、渲染氛围”的写作技巧。

2、掌握《湘夫人》体现出的的艺术特点。

【学法指导】1.内容导读:《九歌》是一组想象力十分丰富、文辞非常优美的抒情诗歌,带有浓厚的楚国民间文学色彩。

《湘夫人》是《九歌》中的一篇,通篇笼罩在凄美的氛围中。

《湘夫人》这首优美的诗歌,主要写湘君求合于湘夫人,因思念深切、神情恍惚而产生种种幻觉,希望和绝望交织在一起,从而更显得他们的爱情缠绵哀怨、深挚执著。

这是一首爱情的绝唱。

以下是《湘夫人》各段的大意及其内容简析:第一段写湘君带着虔诚的期盼,久久徘徊在洞庭湖的山岸,渴望湘夫人的到来。

这是一个环境气氛都十分耐人寻味的画面:凉爽的秋风不断吹来,洞庭湖中水波泛起,岸上树叶飘落。

望断秋水、不见伊人的湘君搔首蹰躇,一会儿登临送目,一会儿张罗陈设,可是事与愿违,直到黄昏时分仍不见湘夫人前来。

这种情形经以“鸟何萃兮蘋中,罾何为兮木上”的反常现象作比兴,就更突出了充溢于人物内心的失望和困惑,大有所求不得、徒劳无益的意味。

第二段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深化湘君的渴望之情。

以水边泽畔的香草起兴对伊人的默默思念,又以流水的缓缓而流暗示远望中时光的流逝,是先秦诗歌典型的艺术手法,其好处在于人物相感、情景合一,具有很强的感染力.第三段纯粹是湘君幻想中与湘夫人如愿相会的情景。

麋食中庭和蛟滞水边,是吉祥的预兆,预示着奇迹的发生。

湘君满怀信心从早到晚骑马去寻找,他在急切的求觅中,忽然产生了听到佳人召唤、并与她一起乘车而去的幻觉。

于是作品有了以下最富想像力和浪漫色彩的一笔。

湘夫人导学案

湘夫人导学案

沅水芷草绿啊澧水兰花香,思念湘夫人啊却不敢 明讲。 神思恍惚啊望着远方,只见江水啊缓缓流淌。
10、沅:即沅水,在今湖南省。醴:同“澧”(lǐ), 即澧水,在今湖南省,流入洞庭湖。茝:白芷, 一种香草。 11、公子:指湘夫人。古代贵族称公族,贵族子 女不分姓别,都可称“公子”。 12、荒忽:不分明的样子。 13、潺湲:水流的样子。
第四段:湘君因与湘夫人相约不逢而产生的无限 惆怅,但仍流露了藕断丝连、依依不舍的深情。
这首诗的开头四句,写湘君眺望洞庭,仿佛湘夫 人飘然而降,但又倏忽不见,心中充满愁思。以 景物衬托情思,以幻境刻画痴情人的心理,尤其 动人。第三、四名写沅湘秋景,清丽如画。开头 四句渲染的环境气氛与人物心理交融在一起,这 凄凉、冷落的景色,正衬托出人物的怅惆、幽怨 之情。 这种环境气氛贯穿全诗,为全诗定了感情的基调。
湘夫人降落在北洲之上,极目远眺啊使我惆怅。 树木轻摇啊秋风初凉,洞庭起波啊树叶落降。
1、选自《楚辞章句》,为《九歌》中的一篇。 《九歌》是屈原十一篇作品的总称。“九”是泛 指,非实数,《九歌》本是古乐章名。王逸《楚 辞章句》认为:“昔楚目南郢之邑,沅湘之同, 其俗信鬼而好祠。其祠必作歌乐鼓舞以乐诸神。 屈原放逐,窜伏其间,杯忧苦毒,愁思沸郁,出 见俗人祭祀之札,歌舞之乐,其辞鄙陋,因作 《九歌》之曲,上陈事神之敬,下见已之冤结, 托之以风谏。”也有人认为是屈原在民间祭歌的 基础上加工而成。此篇与《九歌》中另一篇《湘 君》为姊妹篇。关于湘夫人和湘君为淮,多有争 论。二人为湘水之神,则无疑。此篇写湘君企待 湘夫人而不至,产生的思慕哀怨之情。
译诗:
湘君啊你犹豫不走。 因谁停留在水中的沙洲? 为你打扮好美丽的容颜, 我在急流中驾起桂舟。 下令沅湘风平浪静, 还让江水缓缓而流。 盼望你来你却没来, 吹起排箫为谁思情悠悠? 驾起龙船向北远行, 转道去了优美的洞庭。

高二语文《湘夫人》(学生版)最新精品导学案设计

高二语文《湘夫人》(学生版)最新精品导学案设计

《湘夫人》导教案(学生版)年级:高二编写:邹海霞鉴定:高二语文备课组【教课目的】1、知识目标:累积文言词语,并背诵全文。

2、能力目标:能剖析文中“比兴”用法的作用,理解文中大段空幻情景描绘的意图。

3、感情目标:掌握男女水神离合悲欢之情。

【教课要点】领会男女水神在存亡契阔后欢会难聚的心情变化。

【教课难点】剖析文中“比兴”用法的作用,掌握光景描绘中反应水神的情绪。

【知识链接】屈原,名平,字原。

战国末期楚国人,优秀的政治家和爱国诗人,是我国踊跃浪漫主义诗歌传统的奠基人,“世界四大文假名人”(还有波兰的哥白尼、英国的莎士比亚、意大利的但丁)之一。

屈原一世经历了楚威王、楚怀王、顷襄王三个期间,而主要活动于楚怀王期间。

这个期间正是中国马上实现大一统的前夕,“横则秦帝,纵则楚王。

”屈原由出身贵族,又明于治乱,娴于辞令,故而从前深受楚怀王的宠任,位为左徒、三闾医生。

屈原为实现楚国的一致大业,对内踊跃辅助怀王变法图强,对外果断主张联齐抗秦,使楚国一度出现了一个国富兵强、威震诸侯的场面。

可是因为在内政外交上屈原与楚国腐败贵族公司发生了尖利的矛盾,因为上官医生等人的妒忌,屈原以后受到群小的诬告和楚怀王的疏远。

顷襄王二十一年(公元前 278),秦将白起攻破郢都,屈原悲忿难捱,遂自沉汨罗江,以身殉了自己的政治理想。

b5E2RGbCAP 屈原的作品有《离骚》、《天问》、《九歌》(11 篇)、《九章》( 9 篇)、《招魂》,凡 23 篇。

此中,《离骚》是屈原的代表作,也是中国古代文学史上最长的一首浪漫主义的政治抒怀诗。

《天问》是古今稀有的奇异诗篇,它以问语一连向苍天提出了172 个问题,波及了天文、地理、文学、哲学等很多领域,表现了诗人对传统观点的勇敢思疑和追求真谛的科学精神。

p1EanqFDPw本篇选自《楚辞·九歌》。

“九歌”本是古乐章名,在《楚辞》中则是一组诗歌的总称,包含《国殇》、《湘君》、《湘夫人》等十一首诗歌。

湘夫人导学案附答案

湘夫人导学案附答案

《湘夫人》导学案【学习目标】以鉴赏屈原诗歌为范例,让学生掌握“以意逆志、知人论世”的诗歌鉴赏方法,从而理解中国古典诗歌的内容和主旨。

【学习过程】一、基础知识积累1、文学常识及写作背景屈原,名平,字原,战国中期楚国人。

中国文学史上第一位伟大的爱国诗人,浪漫主义诗人的杰出代表。

世界四大文化名人之一(哥白尼、莎士比亚、但丁)他对内主张举贤任能,改革时政,对外主张联齐抗秦,使楚国强盛起来。

但遭到保守势力的陷害和打击,曾两次被放逐。

在第二次被放逐的20年间,他最终修订完成了长期以来收集并整理的民间乐歌《九歌》。

《九歌》是一组想象力十分丰富、文辞非常优美的抒情诗歌,带有浓厚的楚国民间文学色彩,反映了当地巫风盛行的情况。

包括《国殇》、《湘君》等十一首诗歌。

《湘夫人》就是《九歌》中的一篇。

《湘君》和《湘夫人》是姊妹篇,都是祭祀湘江水神的乐歌。

古代楚国沅湘一带,有祭祀男妇水神之俗;后以舜为湘君,以舜二妃为湘夫人。

以舜帝与二妃的传说为题材,写出了“湘君”与“湘夫人”的深深爱恋和苦苦相思。

传说尧帝将帝位禅让给舜,并且将自己的两个女儿娥皇、女英许与舜为妃。

后来舜帝南巡安抚少数民族,死于苍梧,葬在九疑山。

二妃因牵挂、思念舜帝,便南下潇湘千里寻夫。

当她们得知丈夫已死,伤心的泪水洒落在竹丛中,竹叶为之尽斑(后世称之为斑竹,又称湘妃竹)。

随后二妃也投水而死,化为湘水女神。

《湘夫人》是以巫师扮演的湘君的口吻,抒发追念湘夫人的情怀,发生在湘夫人久等湘君不至而北出湘浦、转道洞庭之时。

因此当晚到的湘君抵达约会地北渚时,自然难以见到他的心上人了。

作品由此落笔,与《湘君》的情节紧密配合。

屈原开创了新诗体楚辞,突破了《诗经》的表现形式,极大地丰富了诗歌的表现力。

《离骚》与《诗经》中的“国风”并称为“风骚”。

“风”、“骚”是中国诗歌史上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两大优良传统的源头。

2、屈原精彩语言辑录△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

(《离骚》)△苟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

湘夫人导学案3

湘夫人导学案3

《湘夫人》导学案【学习目标】1.以意逆志,知人论世推测主旨2.鉴赏本诗的艺术手法3.了解楚辞等文化常识4.背诵诗歌第三课时习题课【识记部分】一、楚辞体的特点:(1)是________后期在南方产生的具有楚文化独特风采的新诗体。

(2)以______言、_________言为主,长短参差。

灵活多变。

(3)多用语气词“______”,自有舒缓,摇曳多姿。

(4)篇幅加大加长,便于抒情,宜于描写,宜于咏叹,宜于表现深曲复杂的_____________和广阔的___________。

(5)想象奇妙,比喻生动,描摹细腻,形象鲜明,感情深厚,语言瑰丽。

多运用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的笔法(6)标志着诗歌由集体创作为主转入________________的新纪元的开始。

二、屈原作品(1)______________是带有自传性质的长篇抒情诗,也是中国古代文学史上最长的一首_________风格的政治抒情诗。

(2)_____________是一组抒情诗的总称,共九篇。

(3)_____________ 是在民间祭歌的基础上加工而成的一组祭神乐歌,共十一篇。

(4)_____________是古今罕见的奇特诗篇,它以问语一连向苍天提出了172个问题,涉及了天文、地理、文学、哲学等许多领域。

此外,其代表作还有《招魂》《大招》等。

《_________》与《诗经》的“国风”并称为“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是中国诗歌史上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两大优良传统的源头。

【名句鉴赏】1、袅袅兮秋风,洞庭波兮木叶下鉴赏:融情入景,以景染情秋水的绝唱被誉为“_______________”写景如画,仿佛一幅_______图,湘湖洞庭秋景如在目前,作者妙在以可见之___、__________,写出不可见之袅袅秋风,写风而有画意。

凄清杳茫的秋景,构成了一个优美而惆怅的意境。

这种写法启发了无数的后来人,如杜甫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晏殊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等。

湘夫人

湘夫人

《湘夫人》导学案学习目标:1.通过充分的“知人论世”掌握诗人在诗歌中所表达的感情。

2.通过对诗歌意象的分析,感受诗歌营造的意境和传达出的情感。

3.通过对诗歌景物的分析,学习“融情入景、因情造景”的写法。

学习重点、难点:1.重点:诗歌情景关系上的特点。

2.难点:通过意象营造意境,表达情感的写法。

学习方法:自主学习、合作探究法学习内容和过程:预习案1、走近作者:(学生查资料了解屈原其人)2.我们学过的有关屈原的名句有那些?3.通过早读反复朗读课文。

4、字音辨析眇眇()袅袅()罾()裔()麋鹿()搴()薜荔()门楣()探究案一学习目标:1.朗读课文,整体感知。

2.默读,疏通文意。

学习过程:一.检查预习情况(学生个别介绍屈原及有关屈原的名句,老师补充。

生读字音)(5分钟)二.介绍诗体,背景:(2分钟)楚辞:指楚地的歌辞,由屈原创建。

注释里说“运用楚地的诗歌形式、方言声韵,描写楚地风土人情,具有浓厚地方色彩。

”与《诗经》四言诗不同,它采用参差不齐的形式,有大量“兮”字,具有浓郁的抒情性。

其它特点见58页教材“想象奇特瑰丽,语言铺陈华美,极富浪漫色彩”。

汉代时,刘向把屈原的作品及宋玉等人“承袭屈赋”的作品编辑成集,名为《楚辞》。

并成为继《诗经》以后,对我国文学具有深远影响的一部诗歌总集。

世人称“楚辞体”或“骚体”,并与《诗经》中的“国风”并称“风骚”。

屈原的作品大致可分两类:一类是《离骚》《九章》等在流放生活中写的政治抒怀诗;一类是以《九歌》(共十一篇,《湘君》、《湘夫人》、《东君》、《河伯》、《山鬼》、《国殇》等其它介绍见注释和相关链接)。

为代表的祭歌和反映诗人世界观、人生观的《天问》。

(3)湘水神的传说:湘君和湘夫人是湘江的一对恋人神,传说湘君就是古帝舜,他南巡时死于苍梧,葬于九嶷山。

舜的妻子是尧帝的二女娥皇、女英,她们追随丈夫到沅湘,夫死而苦,泪水落在竹子上,使竹竿结满了斑点,“斑竹”之名即由此而来。

(选修)高二语文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湘夫人》导学案及答案

(选修)高二语文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湘夫人》导学案及答案

《湘夫人》导学案【学习目标】1、了解屈原,了解楚辞和楚文化的特点。

2、了解湘君对爱情不懈的追求精神,揣摩诗人在诗中所寄寓的情感。

3、通过探究性学习,了解并掌握“描写景物、渲染氛围”的写作技巧。

基础积累作者介绍、背景资料及文体知识见《学习指导》p5页自学引导一、【字音】袅袅()白薠()罾何()澧有兰()沅水()骋望()余褋()潺湲()西澨()九嶷()擗蕙櫋()荪壁()三、【合作探究】1、《湘夫人》为我们讲述了一个怎样的故事?这个故事的感情基调是什么?2、开头一段的景物描写,渲染了怎样的气氛?在全诗中有什么作用?3、第三段详细描绘了湘君为湘夫人用各种香草装饰爱巢的过程和步骤,表现了他什么样的心情?4、此诗为我们塑造的湘君是一个怎样的形象?有人认为这里的湘君就是屈原自己,你同意吗?为什么?补充资料1、朗读指导:《湘夫人》为男(湘君)女(湘夫人)对唱的乐歌,故朗读时以男女对读效果为佳。

②诗中“兮”字是衬字,无实义。

在句中,将五言句分为前三后二两个节拍,或将四言分为前二后二两个节拍。

2、内容导读《九歌》是一组想象力十分丰富、文辞非常优美的抒情诗歌,带有浓厚的楚国民间文学色彩。

《湘夫人》是《九歌》中的一篇,通篇笼罩在凄美的氛围中。

《湘夫人》这首优美的诗歌,主要写湘君求合于湘夫人,因思念深切、神情恍惚而产生种种幻觉,希望和绝望交织在一起,从而更显得他们的爱情缠绵哀怨、深挚执著。

这是一首爱情的绝唱。

以下是《湘夫人》各段的大意及其内容简析:第一段写湘君带着虔诚的期盼,久久徘徊在洞庭湖的山岸,渴望湘夫人的到来。

这是一个环境气氛都十分耐人寻味的画面:凉爽的秋风不断吹来,洞庭湖中水波泛起,岸上树叶飘落。

望断秋水、不见伊人的湘君搔首蹰躇,一会儿登临送目,一会儿张罗陈设,可是事与愿违,直到黄昏时分仍不见湘夫人前来。

这种情形经以“鸟何萃兮蘋中,罾何为兮木上”的反常现象作比兴,就更突出了充溢于人物内心的失望和困惑,大有所求不得、徒劳无益的意味。

(新编)《湘夫人》导学案(学生版)模板

(新编)《湘夫人》导学案(学生版)模板

班级_____小组______ 学生姓名______教师评价______《湘夫人》导学案(学生版)编制人:审核人:包科领导签字:学习目标:知识目标:1、了解有关屈原及其作品的相关内容。

2、了解有关《楚辞》的相关内容。

3、识记本课相关基础知识。

能力目标:1、拟人化的自然神形象(写的是神界的爱情生活,但处处流溢着人间的现实情味——人间众多痴男怨女的投影);2、情景交融的意境;3、情味悠深的语言德育目标:学习屈原的追求理想九死不悔的伟大精神。

重点难点:1、情景交融的意境;2、情味悠深的语言3、学习屈原的追求理想九死不悔的伟大精神。

(使用说明&学法指导:1、先自读课文,读准字音,读清句读,结合课文注释把握诗歌大意,再研读本学案。

必须牢记:不读课文,不做学案。

2、将预习中不能解决的问题标出来,并填写到后面“我的疑问”处,待课堂讨论解决。

)预习案一、【教材助读】1、导入新课我们已学过屈原的《离骚》,从中感受到作者“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的追求真理、追求理想的执着精神。

今天我们来学习他的另一篇诗歌《湘夫人》。

2、诗人简介屈原,名平,字原。

战国末期楚国人。

屈原在楚怀王时曾担任左徒的官职。

《史记·屈原列传》中记载:“博闻强志,勇于治乱,娴于辞令。

入则与王图议国事,以出号令;出则接遇宾客,应对诸侯。

王甚任之。

”中国文学史上第一位伟大的爱国诗人,浪漫主义诗人的杰出代表。

开创了新诗体——楚辞,突破了《诗经》的表现形式,极大地丰富了诗歌的表现力。

1953年,被列为世界“四大文化名人”之一屈原出身贵族,又明于治乱,娴于辞令,故而早年深受楚怀王宠信:“入则与王图议国事,以出号令;出则接遇宾客,应对诸侯。

”为实现楚国的统一大业,屈原对内积极辅佐怀班级_____小组______ 学生姓名______教师评价______王变法图强,对外坚决主张联合抗秦,使楚国一度出现了一个国富兵强、威震诸侯的局面。

但由于在内政外交上与楚国腐朽贵族集团发生了尖锐的矛盾,以及上官大夫等人的嫉妒,屈原后来遭到群小的诬陷和楚怀王的疏远。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湘夫人》导学案
【学习目标】
以鉴赏屈原诗歌为范例,让学生掌握“以意逆志、知人论世”的诗歌鉴赏方法,从而理解中国古典诗歌的内容和主旨。

【学习过程】
一、导入:我们学过的出自屈原的名句有哪些?
屈原精彩语言辑录
△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

(《离骚》)
△苟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

(《离骚》)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离骚》)
△帝子降兮北诸,目眇眇兮愁予,袅袅兮秋风,洞庭波兮木叶下。

(《九歌·湘夫人》)
△悲莫悲兮生别离,乐莫乐兮新相知。

(《九歌·少司命》)
△青云衣兮白霓裳,举长矢兮射天狼。

(《九歌·东君》)
△诚既勇兮又以武,终刚强兮不可凌。

身既死兮神以灵,子魂魄兮为鬼雄!(《九歌·国殇》)
△鸟飞反故乡兮,狐死必首丘。

(《九章·哀郢》)
△苟余心之端直兮,虽僻远其何伤!(《九章·涉江》)
△举世皆浊而我独清,众人皆醉而我独醒。

(《渔父》)
二、屈原是一个什么样的人?《湘夫人》是在什么样的背景下创作的?是一首什么样的诗?
基础知识积累:文学常识及写作背景
屈原,名平,字原,战国中期楚国人。

中国文学史上第一位伟大的爱国诗人,浪漫主义诗人的杰出代表。

世界四大文化名人之一(哥白尼、莎士比亚、但丁)他对内主张举贤任能,改革时政,对外主张联齐抗秦,使楚国强盛起来。

但遭到保守势力的陷害和打击,曾两次被放逐。

在第二次被放逐的20年间,他最终修订完成了长期以来收集并整理的民间乐歌《九歌》。

《九歌》是一组想象力十分丰富、文辞非常优美的抒情诗歌,带有浓厚的楚国民间文学色彩,反映了当地巫风盛行的情况。

包括《国殇》、《湘君》等十一首诗歌。

《湘夫人》就是《九歌》中的一篇。

《湘君》和《湘夫人》是姊妹篇,都是祭祀湘江水神的乐歌。

古代楚国沅湘一带,有祭祀男妇水神之俗;后以舜为湘君,以舜二妃为湘夫人。

以舜帝与二妃的传说为题材,写出了“湘君”与“湘夫人”的深深爱恋和苦苦相思。

传说尧帝将帝位禅让给舜,并且将自己的两个女儿娥皇、女英许与舜为妃。

后来舜帝南巡
安抚少数民族,死于苍梧,葬在九疑山。

二妃因牵挂、思念舜帝,便南下潇湘千里寻夫。

当她们得知丈夫已死,伤心的泪水洒落在竹丛中,竹叶为之尽斑(后世称之为斑竹,又称湘妃竹)。

随后二妃也投水而死,化为湘水女神。

《湘夫人》是以巫师扮演的湘君的口吻,抒发追念湘夫人的情怀,发生在湘夫人久等湘君不至而北出湘浦、转道洞庭之时。

因此当晚到的湘君抵达约会地北渚时,自然难以见到他的心上人了。

作品由此落笔,与《湘君》的情节紧密配合。

屈原开创了新诗体楚辞,突破了《诗经》的表现形式,极大地丰富了诗歌的表现力。

《离骚》与《诗经》中的“国风”并称为“风骚”。

“风”、“骚”是中国诗歌史上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两大优良传统的源头。

三、朗读理解
齐读。

结合注解和资料逐句翻译。

四、合作探究、交流展示
1、诗歌涉及到的主要人物形象有几个?抒情主人公是谁?这首诗讲述了一个什么样的故事?概括各段的内容要点。

2、感情基调是怎样的?诗歌是如何表现这个幽怨、哀婉的苦恋故事的?
(1)分析开头所渲染的环境气氛对全诗有什么作用。

(融情入景,以景染情。


(2)“鸟萃兮苹中,罾何为兮木上”“麋何食兮庭中?蛟何为兮水裔”是
什么意思?这些问句和此诗要表达的爱情有什么关系?(因情造景,象征寓意。


(3)第三段,详细描绘了湘君为湘夫人用各种香草装饰爱巢的过程和步骤,这表现了他怎样的心情?(香草美人,寄予理想。


3、有人说,屈原在《湘夫人》中所表现的男女水神欢会难期、思而不见的爱情悲剧,实际上是他自己不为楚王所知的身世悲剧的曲折反映。

你同意这一说法吗,试查找有关资料,用“以意逆志,知人论世”的欣赏方法阐述你的理由。

五、反馈检测
1.完成课后练习二、三及解释下面句子中加点的字的意思。

目眇眇兮愁.予与佳期.兮夕张.罔.薜荔兮为帷疏.石兰兮为芳
合.百草兮实庭建.芳馨兮庑门捐.余袂兮江中时不可兮骤.得
2.熟记并默写《湘夫人》有关名句
(1)帝子降兮北渚,。

,洞庭波兮木叶下。

(2),罾何为兮木上。

(3),蛟何为兮水裔
(4)捐余袂兮江中,。

(5),思公子兮未敢言
(6),夕济兮西澨。

(7),将以遗兮远者。

(8),聊逍遥兮容与。

3.比较赏析
回顾《诗经·蒹葭》,简要说明这首诗与《湘夫人》所展示的意境有何相似之处?
附:《诗经·蒹葭》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

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溯洄从之,道阻且长。

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

蒹葭凄凄,白露未唏。

所谓伊人,在水之湄。

溯洄从之,道阻且跻。

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坻。

蒹葭苍苍,白露未已。

所谓伊人,在水之涘。

溯洄从之,道阻且右。

溯游从之,宛在水中沚。

六、总结拓展:传统诗歌意象歌谣
诗歌意象有规律,把握技巧好记忆。

杜鹃猿啼话凄凉,雨打梧桐离别意。

冰雪蝉鸣喻高洁,凌寒坚韧松梅喻。

挺拔翠竹亮节风,斗雪菊花傲骨义。

落日黄昏迟暮感,流水落红伤春去。

红豆寄寓相思情,送别长亭共短亭。

羁旅驿站游子意,望月听笛乡情浓。

蓑衣斗笠指隐士,渔樵垂钓闲适情。

鸳鸯连理生死恋,孤城关山戍卒行。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