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听评课记录
听评课教研记录小学数学

为了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质量,促进教师专业成长,我校数学教研组于近期开展了听评课教研活动。
本次活动以“探究式学习在小学数学课堂中的应用”为主题,旨在通过观摩优秀教师的课堂实践,探讨如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有效运用探究式学习,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二、教研内容1. 课堂教学观摩本次教研活动共观摩了两位教师的数学课。
第一位教师执教的是《分数的意义》,通过创设情境、小组合作、探究讨论等方式,引导学生理解分数的意义。
第二位教师执教的是《角的度量》,通过多媒体展示、动手操作、小组竞赛等形式,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掌握角的度量方法。
2. 教学反思与评价课后,全体数学教师进行了热烈的讨论,对两位教师的课堂教学进行了反思与评价。
(1)优点:1. 教学目标明确,重难点突出。
两位教师都能根据教材内容和学情,制定合理的教学目标,并围绕目标进行教学设计。
2. 教学方法灵活多样。
在课堂上,教师们运用了多种教学方法,如情境教学法、小组合作学习、探究式学习等,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了课堂效率。
3. 学生参与度高。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们注重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让学生在探究、合作、交流中学习,充分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
4. 教学评价及时、准确。
教师们在课堂上及时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评价,帮助学生总结经验、发现问题,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2)不足:1. 部分教师对探究式学习的运用还不够熟练,课堂气氛略显沉闷。
2. 教学环节的设计不够紧凑,部分教学内容讲解时间过长,导致课堂节奏较慢。
3. 个别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对学生的评价不够具体,未能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1. 加强对探究式学习的培训,提高教师运用探究式教学的能力。
2. 优化教学环节设计,提高课堂效率。
教师应合理安排教学内容,确保课堂节奏紧凑。
3. 注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关注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
教师应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制定分层教学策略。
4. 丰富教学评价方式,提高评价的针对性。
初中数学听课评课记录

初中数学听课评课记录1. 课堂前奏这一天的课堂就像开了一个新篇章,走进教室时,我的心情可真是忐忑不安。
大家都知道,数学这个科目就像一块大蛋糕,谁都想尝一口,但有些人一听到“数学”就觉得像吃了个酸梅。
老师站在讲台上,面带微笑,仿佛在说:“别怕,我会让你们爱上它!”于是,课堂就这样开始了。
2. 课堂内容2.1 教学方法老师今天的主题是“方程”,一开始他就抛出一个问题:“大家知道方程和我们的生活有什么关系吗?”全班一片寂静,气氛就像被冻住了一样。
然后老师用幽默的方式给大家举了个例子。
他说:“假如你在商店里买了五个苹果,花了十块钱,能不能算出一个苹果多少钱?”哎呀,顿时大家的眼睛都亮了,感觉脑袋被打开了窍,瞬间对这个话题充满了好奇。
接着,老师用图画把方程的概念形象化。
他用几何图形和生动的比喻,像讲故事一样,把抽象的方程化成了我们日常生活中能看到的东西。
就好像在拼图一样,大家慢慢拼凑出一个完整的画面,原来数学也可以这么有趣。
2.2 学生参与而且,老师非常注重学生的参与,他不断地问问题,鼓励同学们举手回答。
班上的小明本来是个腼腆的小子,但在老师的引导下,他变得活泼起来,主动回答问题,甚至和老师进行互动。
老师夸他:“小明,你今天真是个小数学家!”这下可把小明乐坏了,脸上挂着灿烂的笑容,真是太可爱了!课堂上的气氛越来越热烈,大家在互动中不仅学到了知识,还增进了彼此的友谊。
老师还让同学们分组讨论,亲自体验解方程的乐趣。
说实话,看到同学们聚在一起,像小蜜蜂一样忙碌,互相帮助,真是让人倍感欣慰。
3. 课堂总结3.1 课堂效果结束时,老师总结道:“希望你们能够把今天学到的知识带回家,应用到生活中。
”这句话让我感觉特别温暖,仿佛老师在告诉我们:数学不只是一门学科,它更是一种思维方式,帮助我们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走出教室时,我想,今天真是收获满满,不仅学到了方程,还收获了友谊。
3.2 对未来的期待反思这节课,我觉得老师的教学方式真的很不错。
数学教研听评课活动记录

一、活动背景为了进一步提高数学教师的教学水平,加强教师之间的交流与合作,我校数学教研组于2021年10月15日开展了数学教研听评课活动。
本次活动旨在通过听课、评课、研讨等方式,促进教师之间的相互学习,提高数学教学质量。
二、活动目标1. 提高数学教师的教学技能和教学水平;2. 促进教师之间的交流与合作,共同提高;3. 探索适合我校学生特点的教学方法,提高数学教学质量。
三、活动内容1. 听课:本次教研活动共有两位教师进行公开课展示,分别是张老师和李老师。
2. 评课:听课结束后,教研组成员对两位教师的公开课进行了评课,包括教学设计、教学方法、课堂组织、学生参与等方面。
3. 研讨:针对评课中提出的问题和不足,教研组成员进行了深入的研讨,共同探讨提高数学教学质量的方法。
四、活动过程1. 听课(1)张老师的公开课张老师授课内容为“平面几何中的相似三角形”。
张老师采用多媒体课件,通过展示实例、引导学生思考、小组合作等方式,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掌握了相似三角形的性质。
张老师在课堂教学中注重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培养了学生的思维能力。
(2)李老师的公开课李老师授课内容为“一元二次方程的解法”。
李老师采用板书与多媒体课件相结合的方式,通过讲解、演示、练习等形式,使学生掌握了求解一元二次方程的方法。
李老师在课堂教学中注重学生参与,鼓励学生积极发言,提高了学生的课堂参与度。
2. 评课(1)张老师的公开课评课教研组成员对张老师的公开课给予了高度评价。
张老师的教学设计合理,教学方法灵活多样,课堂气氛活跃。
同时,张老师注重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掌握了知识。
(2)李老师的公开课评课教研组成员对李老师的公开课也给予了充分肯定。
李老师的教学内容丰富,教学方法得当,课堂组织有序。
李老师注重学生参与,使学生在课堂学习中充分展现了自我。
3. 研讨在评课的基础上,教研组成员针对两位教师的公开课进行了深入的研讨。
数学老师听课评课记录(通用6篇)

评课是教学、教研⼯作过程中⼀项经常开展的活动。
下⾯店铺为⼤家编辑整理了⽼师数学听课评课记录,希望对⼤家有所帮助。
只见树叶不见泰⼭的现象还普遍存在,对教学过程的把握还有⽐较⼤的⽋缺。
以下是店铺为⼤家整理的数学听课评课记录,欢迎⼤家阅读与借鉴! 数学⽼师听课评课记录篇1 4⽉8号晚上7点我的公开课终于顺利地完成了,虽然只有45分钟,但为了准备这45分钟却花费了成倍的⼼⾎。
从接到此任务通知(⼤概在3⽉21号左右)我便开始进⾏构思。
当时要求那⼀周周五前要报课题。
⼼⾥话,要讲阅读或语法应该⽐较简单,但是我想起了胡校长那句⼝头禅:要有死在公开课上的勇⽓。
我想这次死⼀回吧。
我决定选⼀个⼤家很少尝试过的课题,于是我想讲讲词汇吧。
这项内容是英语学习和教学中必不可少的甚⾄是很关键的⼀部分。
确定主题后我开始查阅相关资料,最后决定以猜词为课题并进⾏了课的设计、撰写教案。
过了⼏天,我请赵云霞⽼师看了⼀下我的ppt,她说内容有些难。
然后,我⼜改了两天。
有⼀天中午,我叫了两个学⽣过来看了看,学⽣觉得有点多。
再后来,我⼜找了王瑞请教,她⼜给了很多好的意见和建议,直到开课前⼀天晚上才定稿。
第⼆天我⼜在我们班先试了⼀下,学⽣反映还不错,不过有⼏道题学⽣觉得答案不统⼀我⼜改了⼀下ppt。
直到8号晚⾃习前,我还去找了找宋⽼师讨教了⼀下板书的设计问题,宋⽼师也是⾮常耐⼼,关于板书设计给我了⼀定的指导。
这次公开课不仅给了我锻炼的机会,更让我感到了各位⽼师的关爱。
⼼理甚是感动。
事实上,对于英语⽼师,尤其是平时在本校教学中很少全英⽂教学的我来说,为了练习⼝语,我也花了⼀段时间恶补英⽂电影。
⼀个多⽉后,我觉得现在课堂上英语可以脱⼝⽽出了。
总之,通过此过程⾃⼰也受益匪浅,感觉⼀下⼦进步了很多。
上完课,点评⽼师给了⼀些建议,受益匪浅;⽐如:张玲⽼师说⼩组的评分应该给个总结性评价。
胡校长建议考虑⼀下技巧与知识本⾝孰轻孰重的问题。
赵鸿建议猜词后的中⽂⽤英⽂的同义词呈现可能效果更佳等等。
小学数学听课评课记录范文

小学数学听课评课记录范文一、听课基本信息。
授课教师:[教师姓名]授课时间:[具体时间]授课年级:[X]年级。
授课课题:[课题名称]二、教学过程记录。
# (一)导入部分。
1. 老师一进教室就笑眯眯地问同学们:“同学们,你们喜欢玩游戏吗?”同学们都大声回答:“喜欢!”老师接着说:“那咱们今天就来玩一个猜数字的小游戏。
我心里想了一个1到100之间的数,你们可以问我这个数比你们猜的数大还是小,看看谁能最快猜出这个数字哦。
”2. 一个小男生先举手说:“老师,这个数字是50吗?”老师回答:“这个数字比50小。
”然后又有一个女生说:“那这个数字是25吗?”老师说:“这个数字比25小。
”就这样,同学们积极地参与着这个游戏,课堂气氛一下子就活跃起来了。
# (二)新授部分。
1. 在游戏玩了一会儿后,老师说:“同学们,像这样通过不断缩小范围来找到答案的方法,在数学里也经常用到呢。
今天咱们就来学习一种新的数学知识——[课题相关概念]。
”2. 老师拿出了一些小棒,说:“同学们,我这里有12根小棒,要把它们平均分成3份,每份是多少根呢?”然后老师请了一个同学上台来分一分。
这个同学很认真地把12根小棒分成了3份,每份4根。
老师说:“非常棒!那我们可以用一个算式来表示这个分的过程,就是12÷3 = 4。
那这个除法算式里,12叫什么呢?3叫什么呢?4又是什么呢?”同学们开始积极思考,有的小声讨论着。
3. 老师接着在黑板上画了一些苹果,说:“假如这里有15个苹果,每5个装一袋,可以装几袋呢?”同学们纷纷举手回答:“3袋!”老师说:“那这个算式怎么列呀?”同学们齐声说:“15÷5 = 3。
”老师又详细地讲解了除法算式里被除数、除数和商的概念,还举了好几个生活中的例子,像分糖果、分本子之类的,让同学们更好地理解。
# (三)练习部分。
1. 老师在黑板上出了几道除法算式的练习题,像20÷4、24÷6之类的,让同学们在练习本上做,并且请了几个同学上台来板演。
初中数学听评课教研记录

一、教研活动背景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模式也在不断变革。
为了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我校数学教研组于2021年10月20日开展了初中数学听评课教研活动。
本次活动旨在通过听课、评课、研讨等方式,提升教师对课堂教学的理解和把握,促进教师教学能力的提升。
二、教研活动内容1. 听课本次教研活动首先由我校青年教师张老师进行了一节《勾股定理》的公开课。
张老师以生动有趣的故事引入课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接着,通过小组合作探究、教师讲解、课堂练习等多种教学手段,引导学生掌握勾股定理的相关知识。
2. 评课课后,全体数学教师进行了评课活动。
首先,张老师对自己的教学设计和课堂实施进行了反思,总结了自己的优点和不足。
随后,其他教师针对张老师的课堂教学进行了点评。
(1)优点①教学设计合理:张老师能够根据学生的认知特点,合理设计教学环节,使课堂内容丰富、生动。
②教学方法多样:张老师运用了小组合作探究、教师讲解、课堂练习等多种教学方法,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
③注重学生主体地位:张老师在课堂上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在探究过程中自主发现、总结知识。
(2)不足①课堂时间分配不合理:部分教学环节时间过长,导致课堂节奏较慢,影响教学进度。
②课堂互动不足: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互动不够充分,部分学生参与度不高。
③课堂评价方式单一:课堂评价主要以口头表扬为主,缺乏多元化的评价方式。
3. 研讨针对评课过程中提出的问题,全体数学教师进行了深入研讨,提出了以下改进措施:(1)优化教学设计,合理安排课堂时间,确保教学进度。
(2)加强课堂互动,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关注每一个学生的学习状态。
(3)丰富课堂评价方式,采用多元化评价手段,关注学生的全面成长。
(4)加强教师之间的交流与合作,共同探讨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水平。
三、教研活动总结本次初中数学听评课教研活动取得了圆满成功。
通过听课、评课、研讨等环节,教师们对课堂教学有了更深入的理解和把握,教学能力得到了有效提升。
听评课数学教研活动记录

活动时间:2023年11月15日活动地点:XX小学多媒体教室活动主题:听评课——人教版四年级数学《分数的初步认识》参与人员:数学组全体教师一、活动背景为了提高数学教学质量,促进教师之间的交流与合作,本周我们数学组开展了听评课教研活动。
本次活动以四年级数学《分数的初步认识》一课为例,旨在通过听课、评课,帮助教师深入理解教材,优化教学方法,提升教学效果。
二、活动过程1. 听课环节本次活动由四年级数学教师XXX执教《分数的初步认识》。
课堂开始,XXX老师以“切蛋糕”的情境引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接着,通过实际操作,引导学生认识分数的意义,理解分数的表示方法。
在课堂教学中,XXX老师注重引导学生积极参与,通过小组合作、讨论交流等方式,让学生在活动中学习,在活动中成长。
2. 评课环节听课结束后,全体数学教师集中进行评课。
首先,XXX老师对自己的教学设计进行了简要说明,并就自己在课堂教学中遇到的问题和困惑进行了反思。
随后,其他教师依次发表了自己的意见和建议。
大家认为,XXX老师的教学设计合理,教学环节紧凑,教学方法灵活多样,能够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同时,针对课堂中的一些细节问题,如课堂提问、学生互动等方面,老师们也提出了改进的建议。
三、活动总结1. 优点(1)教学设计合理:XXX老师的教学设计紧扣教材,围绕教学目标展开,层层递进,逻辑清晰。
(2)教学方法灵活:XXX老师运用多种教学方法,如情境导入、小组合作、讨论交流等,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了课堂效率。
(3)关注学生个体:XXX老师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针对不同学生的学习情况,给予相应的指导和帮助。
2. 不足及改进建议(1)课堂提问不够深入:部分问题过于简单,未能有效引导学生深入思考。
改进建议:教师在设计问题时,要注重问题层次性,引导学生逐步深入思考。
(2)课堂互动不够充分:部分学生参与度不高,课堂氛围不够活跃。
改进建议:教师可以通过多种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课堂互动性。
小学数学听评课教研记录

一、教研背景为了提高小学数学教学质量,促进教师专业成长,我校数学教研组于2021年10月20日开展了听评课教研活动。
本次活动以“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为主题,旨在通过听课、评课、研讨等形式,提升教师的教学水平和课堂教学效果。
二、教研活动内容1. 听课本次教研活动共安排了2节课,由两位教师分别执教。
以下是两位教师的课堂教学情况:(1)教师A授课内容:人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分数的初步认识》教师A通过生活中的实例引入课题,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感受分数的意义。
在课堂上,教师A注重启发学生思考,引导学生通过小组合作、动手操作等方式探究分数的奥秘。
整节课,学生的参与度高,课堂气氛活跃。
(2)教师B授课内容:人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小数的意义和性质》教师B以问题为导向,通过层层递进的问题设计,引导学生探究小数的意义和性质。
在课堂上,教师B注重学生的动手操作和合作交流,让学生在实践中感受数学的魅力。
整节课,学生的思维活跃,课堂效果良好。
2. 评课听课结束后,教研组全体成员对两位教师的课堂教学进行了评课。
以下是评课的主要内容:(1)优点①两位教师都能准确把握教材,深入挖掘教材内涵,注重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②教学设计合理,教学方法灵活多样,注重学生的动手操作和合作交流。
③课堂气氛活跃,学生参与度高,教学效果良好。
(2)不足①部分教师对教材的挖掘不够深入,教学目标不够明确。
②课堂提问过于简单,未能有效激发学生的思考。
③课堂管理有待加强,部分学生注意力不集中。
三、研讨针对评课中提出的问题,教研组全体成员进行了深入的研讨。
以下是研讨的主要内容:1. 教师应加强对教材的研读,准确把握教材内涵,明确教学目标。
2. 课堂提问要具有针对性,注重激发学生的思考,提高课堂效率。
3. 加强课堂管理,关注全体学生,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4. 注重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四、总结本次听评课教研活动,为我校数学教师提供了一个相互学习、共同进步的平台。
四年级数学听课评课记录

四年级数学听课评课记录1. 课前准备1.1 教学目标清晰今天的数学课,老师在上课前就把目标讲得非常明白。
她说要通过这节课,学生们要学会简单的乘法和除法,并且能用这些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这个目标说起来简单,但其实特别重要。
让学生一开始就知道自己要学什么,心里才会有个底。
1.2 教材准备充分老师的教材和教具准备得也很到位。
她不仅带来了各种颜色的数学卡片,还用上了许多生活中的小物品,比如小糖果和玩具车。
这样一来,学生们能更好地理解数学知识与实际生活的关系。
2. 课堂教学2.1 引入生动有趣课程开始时,老师用了一段小故事引入新知识。
她讲了一个关于小兔子买胡萝卜的故事,故事里有好多数学题目。
这种方式真的是特别好,让学生们一下子就被吸引住了。
大家的眼睛都亮了,仿佛故事中的小兔子和他们自己有了直接的联系。
2.2 讲解清晰易懂老师在讲解乘法和除法时,语言非常简单易懂。
她用一个个生动的例子,把复杂的数学题目拆分成了几个小步骤。
比如,她让学生们用糖果来进行实际操作,先把糖果分成几组,然后再计算每组有多少糖果。
这样一来,抽象的数学问题就变得非常具体,学生们一下子就懂了。
2.3 互动活跃课堂上的互动环节也做得特别好。
老师时不时地提问,鼓励学生们踊跃回答。
她还组织了小组活动,让学生们分组讨论问题,并且每组都要展示自己的解题思路。
这样不仅锻炼了学生们的思维能力,还增加了他们的合作意识。
3. 学生表现3.1 参与积极从学生的表现来看,他们对这节课的参与非常积极。
每当老师提问时,大家都抢着举手回答,有时甚至出现了“举手比拼”的有趣场面。
学生们显然对数学课充满了兴趣,这与老师的教学方法是密不可分的。
3.2 掌握情况大部分学生能够很好地掌握课堂内容,能够独立完成老师布置的练习题。
有些学生在计算时还会遇到一点小问题,不过老师都会及时地给予帮助,耐心地解释。
总体来看,学生们的学习效果还是相当不错的。
4. 课堂反馈4.1 老师的自我评价课后,老师对这节课进行了总结,她觉得课堂气氛很活跃,学生们也很投入。
听评课教研活动记录数学(3篇)

第1篇一、活动背景为了提高我校数学教师的教学水平,促进教师之间的交流与合作,我校数学教研组于2021年10月15日开展了听评课教研活动。
本次活动邀请了校领导、教研组长以及数学组的全体教师参加,旨在通过观摩优秀教师的课堂教学,共同探讨数学教学方法,提升教师的专业素养。
二、活动目标1. 通过观摩优秀教师的课堂教学,学习其教学理念、教学方法和教学技巧。
2. 促进教师之间的交流与合作,共同提高数学教学质量。
3. 探讨数学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提出改进措施。
三、活动内容1. 观摩优秀教师的课堂教学本次教研活动邀请了我校优秀数学教师王老师进行公开课展示。
王老师执教的是人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分数的初步认识》一课。
王老师的教学设计合理,教学方法灵活,课堂气氛活跃,学生参与度高。
(1)教学过程王老师首先通过生活中的实例引入课题,让学生初步感知分数的概念。
接着,通过多媒体展示分数的直观模型,帮助学生理解分数的意义。
在探究分数的加减法时,王老师引导学生动手操作,让学生在实践中掌握分数的加减法运算。
(2)教学亮点1. 教学设计合理,注重学生的认知规律,由浅入深,层层递进。
2. 教学方法灵活多样,善于运用多媒体、实物等教学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3. 课堂气氛活跃,注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积极思考。
2. 评课环节在观摩完王老师的课后,全体教师进行了评课活动。
首先,由王老师对本节课的教学设计、教学方法进行简要说明。
然后,其他教师针对王老师的教学进行了点评。
(1)优点1. 教学目标明确,重难点突出。
2. 教学方法灵活,注重学生的动手操作和合作探究。
3. 课堂气氛活跃,学生参与度高。
(2)不足1. 部分学生对分数的概念理解不够深入,需要进一步巩固。
2. 在课堂练习环节,部分学生未能及时跟上教师的节奏,需要加强课堂管理。
3. 教研组讨论针对本次听评课活动,教研组进行了深入的讨论,总结出以下几点:1. 教师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提高教学质量。
数学听评课教研活动记录

一、活动时间:2022年3月15日二、活动地点:XX学校会议室三、活动主题:探讨数学课堂中如何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四、活动参与人员:全体数学教师五、活动内容:1. 课堂观摩首先,由我校数学教研组长张老师执教一堂五年级的《分数的加减法》课。
张老师以生动的情境导入,引导学生从实际生活中认识分数,然后通过小组合作、探究等方法,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理解和掌握分数的加减法。
整堂课气氛活跃,学生们积极参与,课堂效果良好。
2. 评课环节观摩课后,全体数学教师进行了评课活动。
首先,张老师对自己的课堂教学进行了简要的反思,提出了自己在课堂中遇到的问题和困惑。
接着,其他教师针对张老师的课堂教学进行了点评。
(1)优点:1)教学目标明确,重难点突出。
张老师在教学过程中,能够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制定合理的教学目标,让学生明确学习目标。
2)教学方法灵活多样。
张老师在课堂教学中,运用了情境导入、小组合作、探究等方法,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了课堂效率。
3)注重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张老师在课堂教学中,注重引导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2)不足:1)课堂时间安排不够合理。
部分环节的时间分配不够合理,导致课堂节奏不够紧凑。
2)对学生的评价方式较为单一。
在课堂教学中,张老师对学生的评价主要依靠口头表扬,缺乏多样化的评价方式。
3)课堂互动不够充分。
部分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度不高,需要进一步加强课堂互动。
3. 教研讨论在评课环节结束后,全体数学教师就如何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进行了深入的讨论。
(1)加强课堂导入环节的设计,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在课堂教学中,注重引导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3)运用多样化的评价方式,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4)加强课堂互动,提高学生的参与度。
六、活动总结本次数学听评课教研活动,全体数学教师积极参与,对课堂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进行了深入的探讨。
听评课教研活动记录数学

一、活动背景为了提升教师教育教学水平,促进教师之间的交流与合作,我校数学教研组于2021年10月20日开展了听评课教研活动。
本次活动旨在通过观摩优秀教师的课堂教学,促进教师之间的相互学习,提高教学质量。
二、活动目的1. 通过观摩优秀教师的课堂教学,学习其教学方法和教学技巧。
2. 促进教师之间的交流与合作,共同探讨数学教学中的问题。
3. 提高数学教师的教学水平,为学生提供更优质的教学服务。
三、活动内容1. 听课环节本次活动邀请了三位教师进行公开课展示,分别为:张老师、李老师和王老师。
他们分别展示了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上册《分数的意义》一课。
2. 评课环节在听课环节结束后,三位授课教师分别对自己的课堂教学进行了反思,其他教师针对每位教师的授课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效果等方面进行了点评。
四、活动过程1. 张老师的公开课展示张老师以“分数的意义”为主题,通过创设情境、小组合作、探究讨论等多种教学方法,引导学生深入理解分数的概念。
在课堂上,张老师注重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让学生在操作中感受分数的意义。
整节课气氛活跃,学生参与度高。
2. 李老师的公开课展示李老师以“分数的意义”为主题,通过多媒体课件展示、游戏互动等方式,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分数的概念。
李老师注重引导学生进行自主探究,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
在课堂教学中,李老师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使每位学生都能有所收获。
3. 王老师的公开课展示王老师以“分数的意义”为主题,通过生动形象的故事引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课堂上,王老师注重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引导学生逐步掌握分数的意义。
王老师善于运用教学评价,及时调整教学策略,使课堂教学更加高效。
4. 评课环节在评课环节中,其他教师对三位教师的公开课进行了点评。
大家认为:(1)张老师的教学设计合理,教学方法灵活多样,注重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课堂气氛活跃。
(2)李老师的教学手段丰富,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使每位学生都能在课堂上有所收获。
听评课数学教研活动记录

一、活动背景为了提高我校数学教师的教学水平,促进教师之间的交流与合作,加强教研组建设,我校数学教研组于2023年4月20日开展了听评课教研活动。
本次活动邀请了校内外的数学专家进行点评,旨在通过观摩、研讨、反思等方式,提升教师的教学能力和专业素养。
二、活动时间及地点活动时间:2023年4月20日(星期五)上午8:30-11:30活动地点:我校数学实验室三、活动流程1. 课前准备- 教师A负责准备一堂六年级的数学课《分数的加减法》。
- 教师B负责准备一堂四年级的数学课《图形的面积》。
2. 课堂观摩- 8:30-9:20,教师A进行《分数的加减法》课堂展示。
- 9:30-10:20,教师B进行《图形的面积》课堂展示。
3. 评课研讨- 10:20-10:50,由校内数学专家对两堂课进行点评。
- 10:50-11:30,教师们进行集体研讨,分享教学心得,提出改进意见。
四、活动内容1. 课堂展示教师A《分数的加减法》课堂展示:- 教师A通过引入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 教师注重学生的动手操作和合作探究,引导学生逐步掌握分数加减法的基本方法。
- 教师善于运用多媒体技术,将抽象的数学概念具体化,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教师B《图形的面积》课堂展示:- 教师B以生动有趣的故事导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 教师注重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操作、比较等活动,理解面积的概念。
- 教师善于运用多种教学方法,如小组合作、游戏竞赛等,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2. 评课研讨专家点评:- 专家对两位教师的课堂展示给予了充分肯定,认为两位教师教学态度认真,教学方法得当,能够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 专家针对两位教师的教学设计、课堂组织、教学方法等方面提出了宝贵的意见和建议,如:进一步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提高课堂教学的实效性等。
教师研讨:- 教师们结合自身教学实践,对两位教师的课堂展示进行了深入研讨,分享了各自的教学心得和改进措施。
小学数学听课评课记录范文

小学数学听课评课记录范文一、听课基本信息。
听课日期:[具体日期]授课教师:[教师姓名]授课年级:[X]年级。
授课课题:[课题名称]二、教学过程记录。
# (一)导入部分(约5分钟)1. 教师通过一个有趣的数学小故事开始了这堂课。
故事是关于小猴子分桃子的,小猴子们不知道怎么平均分桃子,愁坏了。
这个故事一下子就吸引了同学们的注意力,大家都聚精会神地听着,眼睛里充满了好奇。
2. 然后教师顺势提出问题:“同学们,如果你们是小猴子,要怎么平均分这些桃子呢?”这就很自然地引出了本节课要学习的内容——除法的初步认识。
# (二)新授部分(约25分钟)1. 教师拿出了一些小棒,开始演示平均分的过程。
比如说,要把12根小棒平均分成3份,老师一边分一边讲解:“我们要每份分得同样多,这就是平均分哦。
”然后让同学们自己动手用小棒分一分,同桌之间互相交流。
同学们都特别积极,教室里都是小棒摆弄的声音和同学们讨论的声音。
2. 在同学们分完小棒后,教师请了几位同学上台展示他们的分法。
有个同学分的时候有点小失误,把小棒分得不一样多,老师特别幽默地说:“小棒们可不同意这样分呢,它们都想公平对待,再试试看呀。
”这既指出了学生的错误,又不会让学生觉得很尴尬。
3. 接着,教师引出了除法算式。
在黑板上写着“12÷3 = 4”,并解释说:“这个÷就是除号,就像我们刚刚平均分小棒一样,12根小棒平均分成3份,每份就是4根。
”然后让同学们多读几遍这个除法算式,还进行了开火车读算式的小游戏,同学们都玩得很开心,读得也很响亮。
4. 为了让同学们更好地理解除法的意义,教师又举了几个生活中的例子。
比如把15个苹果平均分给5个小朋友,每个小朋友能得到几个苹果?让同学们自己列出除法算式。
大部分同学都能很快列出“15÷5 = 3”,但是有个小迷糊同学写成了“15÷3 = 5”,老师走过去,摸摸他的头说:“你是不是把苹果和小朋友的数量弄混啦?再仔细想想哦。
数学教研听评课活动记录

一、活动背景为了提高数学教学质量,促进教师专业成长,我校数学教研组于2021年10月15日开展了数学教研听评课活动。
本次活动旨在通过听课、评课、研讨等形式,促进教师之间的交流与合作,共同提高数学教学水平。
二、活动时间及地点活动时间:2021年10月15日活动地点:我校数学教研活动室三、活动主题本次教研活动主题为“基于核心素养的数学教学实践与探索”。
四、活动内容1. 听课本次活动共安排了两位教师进行公开课展示。
第一位教师执教的是《分数的基本性质》,第二位教师执教的是《圆的面积》。
2. 评课听课结束后,全体数学教师对两位教师的公开课进行了评课。
评课过程中,教师们从教学设计、教学方法、课堂氛围、学生参与度等方面进行了详细的分析和讨论。
3. 研讨在评课的基础上,全体数学教师针对本次活动主题,围绕“基于核心素养的数学教学实践与探索”展开了深入的研讨。
研讨内容包括:(1)如何将核心素养融入数学教学过程中?(2)如何通过教学设计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3)如何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4)如何开展有效的数学实践活动?五、活动总结1. 教师教学水平得到提高。
通过本次教研活动,教师们对数学教学有了更深入的认识,教学设计能力和课堂调控能力得到了提升。
2. 教师之间交流与合作更加紧密。
在评课和研讨环节,教师们积极分享自己的教学经验,共同探讨数学教学中的问题,形成了良好的教研氛围。
3. 学生核心素养得到培养。
通过本次教研活动,教师们更加关注学生的核心素养,注重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
4. 教研活动取得实效。
本次教研活动达到了预期目标,为我校数学教学质量的提高奠定了基础。
六、活动反思1. 教研活动形式可以更加多样化。
除了听评课、研讨外,还可以开展教学观摩、教学比赛等活动,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
2. 教研活动内容要更加贴近实际。
在开展教研活动时,要关注教师在实际教学中遇到的问题,针对性地开展研讨和培训。
3. 教研活动要注重实效。
数学听评课教研活动记录

一、活动背景为了提高数学教师的教学水平,促进教师之间的交流与合作,我校数学教研组于2021年10月25日开展了数学听评课教研活动。
本次活动以“探究式教学在小学数学课堂中的应用”为主题,旨在探讨如何将探究式教学理念融入数学课堂,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思维能力。
二、活动内容1. 听课环节本次教研活动共安排了两节课,分别由我校两位数学教师授课。
两位教师分别选择了人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乘法分配律》和六年级上册《分数除法》两个单元进行探究式教学。
2. 评课环节在听课结束后,全体数学教师进行了评课活动。
首先,由授课教师分别就自己的教学设计、教学过程和教学反思进行了简要介绍。
接着,其他教师围绕以下三个方面进行评课:(1)教学目标达成情况评课教师认为,两位教师的教学目标明确,符合课程标准的要求。
在探究式教学过程中,教师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和思维能力。
(2)教学过程设计评课教师认为,两位教师的教学过程设计合理,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注重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3)探究式教学的应用评课教师认为,两位教师能够较好地将探究式教学理念融入课堂,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操作、实验等方式获取知识,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三、活动总结1. 优点(1)教师教学目标明确,符合课程标准的要求。
(2)教学过程设计合理,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3)探究式教学应用得当,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和思维能力。
2. 改进措施(1)加强教师对探究式教学理念的理解,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
(2)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关注学生在探究式教学中的实际收获。
(3)优化教学设计,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四、活动反思1. 探究式教学在小学数学课堂中的应用具有重要意义。
教师应充分挖掘教材中的探究元素,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探究活动,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
2. 教师在探究式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初中数学教研听评课记录(3篇)

第1篇一、课题背景为了进一步提高初中数学教学质量,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我校数学教研组于近期开展了一次听评课活动。
本次活动旨在通过听课、评课,找出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探讨解决方法,促进教师之间的交流与合作,共同提高教学质量。
二、活动时间及地点活动时间:2021年10月20日活动地点:学校会议室三、活动内容1. 听课:本次活动共安排了4位教师进行公开课展示,课题分别为《勾股定理》、《平行四边形的性质》、《一次函数》和《圆的面积》。
2. 评课:听课结束后,全体数学教师对所听的课进行了评课,针对教学设计、教学方法、课堂组织、学生参与等方面进行了深入剖析。
四、活动记录1. 听课环节(1)李老师执教《勾股定理》一课,教学设计合理,教学过程清晰。
李老师通过生活中的实例引入课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勾股定理。
在课堂教学中,李老师注重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让学生在小组讨论中共同解决问题。
(2)张老师执教《平行四边形的性质》一课,教学思路清晰,注重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张老师通过引导学生观察、比较、归纳等方法,让学生自主发现平行四边形的性质,并通过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3)王老师执教《一次函数》一课,教学设计新颖,教学方法灵活。
王老师利用多媒体技术,将抽象的数学知识形象化,让学生更容易理解。
在课堂教学中,王老师注重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让学生通过画图、计算等活动,加深对知识的理解。
(4)刘老师执教《圆的面积》一课,教学目标明确,教学过程紧凑。
刘老师通过复习旧知识,引入新课题,让学生在已有的知识基础上,轻松掌握圆的面积公式。
在课堂教学中,刘老师注重培养学生的思维品质,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思考问题。
2. 评课环节(1)针对李老师的《勾股定理》一课,老师们认为李老师的教学设计合理,课堂氛围活跃,但建议在引导学生自主探究时,可以适当增加时间,让学生有更多的时间进行思考和讨论。
(2)针对张老师的《平行四边形的性质》一课,老师们认为张老师的教学思路清晰,注重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但建议在课堂教学中,可以适当增加与实际生活的联系,让学生更好地理解知识。
数学教研组听课评课记录

一、听课情况本次教研活动,我们数学教研组共听了两节课,分别是《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和《圆的周长》。
《平行四边形的面积》由我校优秀教师张老师主讲,该节课的教学目标明确,教学过程设计合理,教学方法灵活多样,注重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合作探究。
张老师以生动形象的语言、丰富的教学手段,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掌握了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计算方法。
《圆的周长》由我校青年教师李老师主讲,该节课教学目标明确,教学内容丰富,教学环节紧凑,注重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观察能力。
李老师通过小组合作、探究讨论等方式,引导学生主动思考、积极参与,使学生在实践中掌握了圆的周长计算方法。
二、评课情况1. 教学目标明确,重难点突出两位老师在授课过程中,都能紧紧围绕教学目标,明确教学重难点。
张老师针对平行四边形面积的计算方法,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比较、操作等活动,使学生掌握面积计算公式;李老师针对圆的周长计算方法,通过引导学生动手操作,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动手能力。
2. 教学方法灵活多样,注重启发式教学张老师运用了多种教学方法,如情境教学、合作探究等,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讲解平行四边形面积计算方法时,张老师以生活中的实例引入,让学生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
李老师则通过小组合作、探究讨论等方式,引导学生主动思考、积极参与,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3. 教学环节紧凑,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两位老师在授课过程中,都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张老师通过让学生动手操作,巩固了平行四边形面积计算方法;李老师则通过让学生动手测量、计算,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动手能力。
4. 课堂氛围活跃,师生互动良好两位老师在授课过程中,都能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与学生们互动频繁。
张老师以幽默风趣的语言,拉近了与学生的距离,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李老师则通过提问、引导,激发学生的思考,使课堂氛围活跃。
三、改进建议1. 加强对学生的个别辅导,关注学困生在教学过程中,要关注学困生,针对他们的学习情况,给予个别辅导,确保每位学生都能掌握所学知识。
数学教研听评课记录

一、活动背景为了提高数学教学质量,促进教师之间的交流与合作,我校数学教研组于2021年10月25日开展了听评课活动。
本次活动由教研组长主持,全体数学教师参与。
本次听评课活动旨在通过听课、评课,找出课堂教学中的优点和不足,为教师提供互相学习、共同提高的平台。
二、活动过程1. 听课环节本次听评课活动共安排了两位教师进行课堂教学展示。
以下是两位教师的课堂教学情况:(1)第一节课:由张老师执教,课题为《分数的加减法》。
张老师以生活中的实例引入课题,让学生在具体情境中感受分数加减法的实际应用。
在教学过程中,张老师注重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合作探究精神,引导学生通过小组合作完成学习任务。
课堂气氛活跃,学生参与度高。
(2)第二节课:由李老师执教,课题为《平行四边形的性质》。
李老师以学生熟悉的图形入手,引导学生观察、分析、归纳平行四边形的性质。
在教学过程中,李老师注重启发学生思考,鼓励学生提出自己的观点。
课堂气氛轻松愉快,学生能够积极参与课堂活动。
2. 评课环节听课结束后,全体数学教师进行了评课活动。
以下是评课的主要内容:(1)优点:1. 教学目标明确,重难点突出。
两位教师都能够根据教材内容和学情,制定合理的教学目标,并注重解决教学重难点。
2. 教学方法灵活多样。
两位教师都采用了多种教学方法,如情境教学、小组合作、探究式学习等,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3. 课堂气氛活跃,学生参与度高。
两位教师都能够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活动,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创新意识。
4. 教学评价及时、到位。
两位教师都能够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给予评价和指导,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2)不足:1. 部分教学内容讲解不够深入。
在讲解过程中,部分教师对知识点的讲解不够透彻,导致学生对知识掌握不够牢固。
2. 课堂时间分配不合理。
部分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对某些环节讲解过多,导致其他环节的教学时间不足。
3. 部分教师对学生的评价方式单一。
听评课数学教研活动记录

活动时间:2021年10月25日活动地点:XX小学数学教研组活动室参与人员:数学教研组全体教师活动主题:听评课活动——人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分数的初步认识》一、活动背景为了提高我校数学教师的教学水平和教学质量,促进教师之间的交流与合作,我校数学教研组定期开展听评课活动。
本次听评课活动旨在通过观摩优秀教师的课堂教学,分析课堂教学中的优点和不足,共同探讨提高教学效果的方法和策略。
二、活动内容1. 观摩优秀教师的课堂教学本次听评课活动由三年级数学教师XXX主讲,教学内容为人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分数的初步认识》。
XXX老师通过精心设计的教学环节,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课堂气氛活跃,教学效果显著。
2. 评课环节课后,全体数学教师对XXX老师的课堂教学进行了评课。
评课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教学目标的达成情况XXX老师在本节课中明确了教学目标,即让学生初步认识分数,了解分数的意义,并能用分数表示一些简单的物体或图形。
通过课堂观察,可以看出学生基本达成了这些目标。
(2)教学内容的处理XXX老师对教学内容进行了合理的处理,将抽象的分数概念与具体的物体、图形相结合,帮助学生理解分数的意义。
同时,通过一系列的实践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感受分数的应用。
(3)教学方法的运用XXX老师运用了多种教学方法,如情景教学法、启发式教学、合作学习等,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了课堂教学效果。
(4)教学环节的设计XXX老师的教学环节设计合理,衔接自然,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完成了学习任务。
三、活动总结1. 优点(1)教学目标明确,符合课程标准。
(2)教学内容处理得当,有利于学生理解分数的概念。
(3)教学方法多样,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4)教学环节设计合理,课堂气氛活跃。
2. 不足(1)个别学生对分数的理解还不够深入。
(2)课堂练习环节可以适当增加,以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3)个别环节的教学时间分配不够合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中数学评课稿
数学课堂教法如何结合现代教育教法理论、结合学生的实际来实施素质教育,优化课堂教法,提高教法效益呢?这是每个老师在今天的课改面前都有的困惑.那么我们应如何从困惑面前走出来呢?我有幸在听了丽娜老师的一堂课《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
整节课的学习我发现高老师准备得比较充分,清楚知道学生应该理解什么,掌握什么,学会什么.她是学生学习活动的组织者、指导者和合作者,而学生是一个发现者、探索者,有效地发挥他们的学习主体作用.高老师是让学生“体会知识”,而不是“教学生知识”,学生成了学习的主人,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另外高老师教态自然大方,语言、表情亲切,面部表情丰富,声音抑扬顿挫,有助于调动课堂气氛,引起学生的兴趣和注意.情绪控制较好,能较好地组织教学,教师的基本功扎实,能较好地起到示范的作用.总的来说高老师的这节课上得非常成功.
我一直都有这种教法观念:让“学生学会求知”比让学生掌握知识本身更重要,在教法过程中我们要从人的固有特性出发发展学生的自主性、独立性和创造性,教师的教要为学生的学服务,数学教法要注重学生思维能力的提高,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发展学生的数学思想和数学方法,提高学生应用数学的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高老师对知识的形成过程也比较重视,但对有些细节方面没有能够阐述清楚.在从几何特征过渡到数量特征时,也让学生去探索总结,但对于为什么要作垂直,没能告诉学生其中的道理,这样学生可能只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不能理解数学的本质.
高老师开始的时候都是叫学生个人来回答完成,后面几个问题干脆让学生一起来回答,这样做的后果就是不能让学生感觉到这是“我的参考答案”,感觉不到同学、老师那肯定的眼光,长此以往课堂的气氛会低迷,学生的思维会变得懒惰.因为学生思考的参考答案可能会得不到肯定,学生思考也没用.渐渐的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就会削弱,与我们老师的初衷、教改的意图相违背.
我觉得教师应通过自己的“创造”,为学生展现出“活生生”的思维过程.
由于数学学科抽象、严谨的特点和数学学习的“再创造”要求比其他学科高,数学教材不能完全适应学生的理解力、思维力和想像力.数学教师更多的责任恰恰就在于他应当通过自己的“创造”为学生展现出“活生生”的思维活动,从而帮助每一个学生最终相对独立地去完成建构活动.教师应通过自己的“创造”,充分发挥教学活动的感染力量.由于数学研究是一种创造性的劳动,我们的数学教师就应通过自己的示范使学生体会到这样工作和学习的内在乐趣.一个好的数学教师要通过自己的教学使学生受到强烈的感染,从而激发他们对数学的兴趣和热爱,激发对美的追求.如,教师阐述所授内容时,将抽象的概念具体化,深奥的哲理形象化,枯燥的知识趣味化,唤起学生强烈的探求新知识的欲望.教师应通过自己的“创造”,协调好师生的双边活动.教学的对象具有主体性,他们是活生生的人,在教学中不是被动地接受“塑造”,而是以主体的身份参与“塑造”自我的过程.一堂好课须由师生双方共同创造,教学艺术的出发点便是师生在教学中的交流与合作.教学的成功与否,主要看教学活动中,教师与学生的参与程度和积极性水平,以及师生关系是否融洽,能不能心领神会地默契配合与协作,能否做到思维共振与感情共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