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与智慧管理系列-曾国藩的内圣外王之道

合集下载

《挺经》文言文全文

《挺经》文言文全文

《挺经》文言文全文《挺经》文言文全文导语:《挺经》又称为“内圣外王之法”,详细记录了曾国藩在宦海沉浮中总结出的'十八条心法,下面小编为你整理的《挺经》文言文翻译,希望对你有所帮助!《挺经》文言文全文十八条《挺经》梗概:一曰内圣;二曰励志;三曰家范;四曰明强;五曰坚忍;六曰刚柔;七曰英才;八曰廉矩;九曰勤敬;十曰诡道;十一曰久战;十二曰廪实;十三曰峻法;十四曰外王;十五曰忠疑;十六曰荷道;十七曰藏锋;十八曰盈虚。

卷一内圣细思古人工夫,其效之尤著者,约有四端:曰慎独则心泰,曰主敬则身强,曰求仁则人悦,曰思诚则神钦。

慎独者,遏欲不忽隐微,循理不间须臾,内省不疚,故心泰。

主敬者,外而整齐严肃,内而专静纯一,斋庄不懈,故身强。

求仁者,体则存心养性,用则民胞物与,大公无私,故人悦。

思诚者,心则忠贞不贰,言则笃实不欺,至诚相感,故神钦。

四者之功夫果至,则四者之效验自臻。

余老矣,亦尚思少致吾功,以求万一之效耳。

尝谓独也者,君子与小人共焉者也。

小人以其为独而生一念之妄,积妄生肆,而欺人之事成。

君子懔其为独而生一念之诚,积诚为慎,而自慊之功密。

其间离合几微之端,可得而论矣。

盖《大学》自格致以后,前言往行,既资其扩充;日用细故,亦深其阅历。

心之际乎事者,已能剖析乎公私,心之丽乎理者,又足精研其得失。

则夫善之当为,不善之宜去,早画然其灼见矣。

而彼小人者,乃不能实有所见,而行其所知。

于是一善当前,幸人之莫我察也,则趋焉而不决。

一不善当前,幸人之莫或伺也,则去之而不力。

幽独之中,情伪斯出,所谓欺也。

惟夫君子者,惧一善之不力,则冥冥者有堕行;一不善之不去,则涓涓者无已时。

屋漏而懔如帝天,方寸而坚如金石。

独知之地,慎之又慎。

此圣经之要领,而后贤所切究者也。

修己治人之道,止“勤于邦,俭于家,言忠信,行笃敬”四语,终身用之有不能尽,不在多,亦不在深。

古来圣哲胸怀极广,而可达于德者,约有四端:如笃恭修己而生睿智,程子之说也;至诚感神而致前知,子思之训也;安贫乐道而润身睟面,孔彦曾孟之旨也;观物闲吟而意适神恬,陶白苏陆之趣也。

处事绝学_《挺经》——内圣外王者的醒世箴言

处事绝学_《挺经》——内圣外王者的醒世箴言

人生路,有坎坷也有坦途;人之机运有得意时也有低糜时。

在困厄中坚梃腰板求出路,在得意时压低资态图长远,在苦斗中心平气和求挺实,在闲歇时滋养精神求进取。

人生何处不需努力。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简介]《挺经》是曾国藩总结自身人生经验和成功心得而成的一部传世奇书,为曾国藩生前的“压案之作”,李鸿章曾称这部书是“精通造化、守身用世”的秘诀。

全书共十八卷。

书中,作者系统完整地总结了自己为人为官的一些基本原则,如顺境中的修养与知足,逆境中的坚挺与忍耐;做事的勇毅与勤廉,做人的真诚与仁爱;决策时的虚心与明强,反省时的知耻与知悔。

这些原则既是对不同情况的应变原则,又有内在的一以贯之的重实用、重实效的统一性,是曾国藩一生修身处世、居官治平的最高法则。

本书因具有极强的实用性、启迪性和借鉴性而受到各界人士的重视和喜爱。

砺志[原文]君子之立志也,有民胞物与之量,有内圣外王之业,而后不忝于父母之生,不愧为天地之完人。

故其为忧也,以不如舜不如周公为忧也,以德不修学不讲为忧也。

是故顽民梗化则忧之,蛮夷猾夏则忧之,小人在位贤才否闭则忧之,匹夫匹妇不被己泽则忧之,所谓悲天命而悯人穷,此君子之所忧也。

若夫一身之屈伸,一家之饥饱,世俗之荣辱得失、贵贱毁誉,君子固不暇忧及此也。

[译文]君子立下的志向,是想让自己有为民众请命的器量,有圣人一般的德行,有称霸天下的大功,然后才不辜负自己的父母生育了自己,不愧身为天地间一个完全的人。

所以他是为自己比不上舜帝和周公而忧虑,为自身的德行没有修养完备而忧虑,为学问没有大的成就而忧虑。

所以,那些因为顽固的刁民难以感化而忧虑,因为野蛮的少数民族不能征服而忧虑,因为小人当道而贤德的人只能远远地逃避而忧虑,因为普通的平民百姓没有得到自己的恩泽而忧虑,这就是通常所说的悲天命而怜悯百姓穷苦,也就是君子怀有的忧虑。

如果只是个人的如意和困顿,一家人的温饱和贫寒,世俗所说的荣誉与耻辱、所得和所失、富贵与贫贱、诽谤与赞美,君子是顾不上为这些事而忧虑费神的。

做人最高境界:知行合一、道术兼修、内圣外王(四)

做人最高境界:知行合一、道术兼修、内圣外王(四)

做人最高境界:知行合一、道术兼修、内圣外王(四)内圣外王,“内圣”是人格理想,“外王”是政治理想。

在内能够修养自己的品德,象圣人一样;对外能够建功立业扬名青史。

内圣外也圣,就成了迂腐。

外王内也王,就成了暴戾。

个人领域成功与公众领域的成功“内圣外王”是古代读书人最高的追求,他们希望在内能够修养自己的品德,象圣人一样;对外能够建功立业扬名青史。

也就是道德与政治的统一。

内圣外王指内具有圣人的才德,对外施行王道。

其内涵通俗的讲,“内圣”就是修身养德,要求人做一个有德性的人;“外王”就是齐家、治国、平天下。

“内圣外王”的统一是儒家学者们追求的最高境界。

内圣即仁之体,是一个人的道德修养要象圣人一样;外王即仁之用,就是一个人对外要讲究仁义,而不是霸道,要成就一番事业。

儒家以“修己”为起点,而以“治人”为终点。

内圣之有达到外王的目的才有意义,外王实现了,内圣才最终完成。

“内圣”是“外王”的前提和基础,“外王”是“内圣”的自然延伸和必然结果。

“修己”自然能“治人”,“治人”必先“修己”。

近代历史中能够称得上这个称号的人莫过于曾国藩了,他被尊称为“圣相”。

曾国藩身上,体现了一种极其美妙的包容性,这一点是中国文化的至高境界——他能够将很多看起来完全是风马牛不相及的东西完美地结合在一起,让他们和谐相处。

儒道释三位一体。

他们从不咬牙切齿,却能微笑相对,这样和谐相处需要一种博大的气场。

如果没有内圣外王这样的体现,就会出现“一元化”的人,既内圣外也圣,或外王内也王。

这两种极端都会造成偏差。

内圣外圣是迂腐内圣外也圣是迂腐。

这个社会的道德有两种,一种是普世的道德,一种是崇高的道德,但是只限于律己,不能强加于人。

内圣外也圣者,往往导致把自己的道德要求强加给别人,而忽略了人性,真正决定大多数人行为的,却是另一样东西——利益。

人有不追求圣贤的自由,用出世的标准来要求入世的身旁人,是自寻烦恼。

很多人往往是境界已经修炼到高处不胜寒得地步,但是肉身却还在世俗之中。

做人最高境界知行合一道术兼修内圣外王

做人最高境界知行合一道术兼修内圣外王

做人最高境界:知行合一、道术兼修、内圣外王道术兼修,道是道理,术是谋术。

道是做人的原那么,是不变的,术是做人的技巧,是需要多变的。

只讲原那么是迂腐的,只讲技巧是浅薄的。

用现代话讲,就是做人的战略和战术要统一。

这个社会只有极少数人有到达事业顶峰之美妙感受,大多数人的失败,正是因为只学习外在的技巧,而没有注重内心的修养,由此迷失了方向,降低了追求。

道术兼修也可以叫道术合一。

但是,很多人都没有分不清道与术的区别,甚至以为术就是道,或者只空谈道,而不懂术,结果寸步难行。

做人的道理是道,生存的技能是术。

现在年轻人太过于学习技能或专业,而忽略了学做人,或者学了一些做人的技巧,而没有注重内心境界的提升,并且也没有把品德和技巧两者合一。

其实,术无道那么不立,心道为本,道术合一,那么无坚不催也。

很多人以为,成功主要是靠我自身的技能,然后我再掌握一些为人处世的技巧。

认为成功是80%靠技能,20%是靠做人。

但是实际情况是80%是靠做人,20%是靠技能。

做人与技能的比例其实是有一个年龄阶段的分配。

人在年少的时候,要多学本领,技能是进入社会的入场券。

但是以后,做人就占了主要。

从总的人生来说,80%是靠做人,20%是靠技能。

大学教授只讲道,空谈战略,而生意人只讲术,只讲赚钱。

结果大学教授还比不上一个小学文化的生意人赚钱多。

做人的境界是道,做人的技巧是术。

很多政治家只注重权谋之术,没有追求的人自然会成为贪官,而真正做大事的人讲道的,例如历史名臣,都是同时也注重自身修养的,例如曾国藩等。

道可以让人成圣,术可以让人成王。

心中没有大道的人注定难成大事;更不要说成贤成圣;纵然一时成事,也只能是混世魔王或乱世枭雄,终为世人所不齿。

很多人就以为个人成功是需要学习做人的技巧,以为80%靠技巧,20%靠品德,其实品德和境界才是主要的。

80%靠品德,20%靠魅力。

人的理想是道,实现理想的方法是术。

道是方向,术是实现道的途径。

人活着需要吃饭,但是人不能为吃饭而活着。

内圣外王——曾国藩

内圣外王——曾国藩

倚天照海花无数,流水高山心自知——读《曾国藩家书》有感歌德曾经说过“一花一世界”,读一本好书能使人“明镜台”。

闲暇无聊时,饮一杯清茶,去感受纸张磨搓手指的感觉。

也是一种惬意的事情,有幸读了曾国藩,感觉有一种清爽,一种朴实。

翻开《曾国藩家书》,翻开《冰鉴》,翻开属于曾国藩的一页,我为之震惊了。

内圣外王!不错这正是曾国藩孜孜以求的人生境界。

曾国藩一生经历了中国衰朽的过程,早年专精学问,学做圣贤,后从戎理政,大有所成。

中国自古就有“立功,立德,立言”三不朽之说,而真正能够实现的廖若星辰,但曾国藩做到了,他的功业,无人可以效仿,他的著作思想同样,泽被后世。

《曾国藩家书》中,从修身篇、劝学篇直到为政篇、用人篇。

统统展现了曾国藩“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毕生追求,他那湿润隽永的文辞,语重心长的告诫,诚挚由衷的认错,一派慈和,一派忍让,更有一份曹植的“烈士多悲心”古往今来能有几人向内圣外王的曾国藩一样,为官则清正无私,举贤若渴;为将则机智沉稳,步步为营,奇正相佐;为儒则谦和内敛,毫无文人的狂傲之气;为父为兄则严于律亲,不使一人得道,鸡犬升天!同时,他也是个好儿子,好父亲,能使父母宽心。

毛泽东曾经说过“愚与近人。

独服曾文正”而蒋介石业对其评价曰“足为无人之师资”并亲自从《曾国藩家书》中摘录许多语录,然诵读参悟。

“以儒为体,以法为用,以黄老为权以纵横为变”这是封建社会时的统治思想和统治方法,而在这方面,曾国藩有很深的研究和心得,从政要学曾国藩,经商要学胡雪岩,他被政界人物奉为官场楷模,在清代,他是升官最快的一个人,他的成功主要得力于对传统政治权术和谋略的运用。

而在与弟书中,他最充分、最坦白、最没有保留的同他弟弟进行了交流。

《曾国藩家书》确实是他作为一个政界人物讲出的私房话。

所谓“书犹药也。

善读可以医愚”。

一部《曾国藩家书》让我仰望到他追求的“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心灵世界,孔子曾说:“三家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内圣外王之道-领导者必备的智慧

内圣外王之道-领导者必备的智慧

内圣外王之道-领导者必备的智慧企业家素质训练内圣外王之道领导者必备的领导才能,课程11月24-26日即将开课,首先我们来简单了解一下什么是内圣跟外王!中国文化之核心部分即是:内圣外王。

或中国文化本身就是一种内圣外王之道。

这可以解释许许多多的中国文化现象和特质。

这也将是世界文化的核心。

一切治道学问皆归之于它。

如把儒释道融为一家,则就是内圣外王。

内圣即是道学。

明道悟道求道。

外王即是运用。

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内圣即是一个明字。

明则明天下万事万物,万事万理。

事物的运动规律。

天(宇宙自然)。

地(动植物)。

人(人自身人际社会)。

心(精神思维)。

命(生命命运趋向目的)。

外王即是一个用字。

外用。

用则用于致知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内明就是内学。

主攻心性,是为功夫也为圣道,教化为宗。

外用就是运用。

主攻治道,是为功夫也为王道,演化为教。

圣人即是一个真正的人。

一个有觉悟,有思想,有人性的人。

就是内明的最高境界。

内圣是内心的修养境界。

外用就是世间的事相功德。

王就是大人,就是领导者,管理者。

就是君子,就是贤达。

为世所尊,为世所贵。

为世所敬,就是外用的最高境界。

有内圣而不外用者。

有外用而不内圣者。

有内圣不足而外用强者。

有内圣足而外用弱者。

穷则独善其身。

达则兼善天下。

独善其身是为圣。

兼善天下是为王。

这是真人的境界。

就是穷也要做一个真人。

真正的人内明的人。

圣就是内正。

王就是外正。

就是行事行为正。

政治即是以正治天下。

皇帝自称为朕。

朕者正也。

内心正行为正则天下为正。

互为影响也。

政者正也。

朕者正也。

行为就是影响天下的力量。

就是应当效法的榜样。

是外用。

外用是结晶。

思维的结晶。

心正的结晶。

行为的结晶。

行为是为了达到目标的手段。

而目标为心所设定。

心就是内明。

心就是主宰。

心就是王。

圣即是王。

王即是圣。

一内一外。

互为极致。

也为标榜。

而一个人的心性行为目标是什么:内则是需要逍遥快活自在。

外则是要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而一切的行为方法施设都是为了要达到他的手段。

高承乾:曾国藩的内圣外王之道

高承乾:曾国藩的内圣外王之道

专业为企业/培训机构提供师资。

曾国藩的内圣外王之道课程背景当代中国的竞争是领导力的竞争,引领潮流,把握方向。

领导者的视野、思维模式和人文底蕴决定着一个团体、一个企业的高度。

传承千年的国学智慧,是中华文明的精髓,也是中华民族宝贵的精神财富。

面对复杂多变的形势,剧烈的东西方文化碰撞,国学智慧对于领导力提升有着独特的影响。

儒家的进取,道家的无为,佛家的超越,禅宗的修持,易经的玄妙,在今天国学复兴的今天被赋予了新的意义。

“不学易不以为良相”“半部《论语》治天下”,对于中国人来说,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理想中,侵浸着国学的博大智慧,也包含了心忧天下的人文理想。

在大国崛起的今天,重温国学,对于一个优秀的领导者和未来的领导者都具有深远的意义。

培训对象企业管理者、职业经理人党政干部社会工作者在校大学生、国学爱好者课程收获专业为企业/培训机构提供师资。

1通过课程学习,领略国学智慧,达到领导力全面提升。

2通过学习,在特色鲜明,身临其境中感悟纵横捭阖、炉火纯青的领导艺术。

3通过学习,增强宏观把握大局,前瞻意识的培养和深刻的洞察力。

课程大纲一、曾国藩何许人1、曾国藩生平2、历史坐标下的曾国藩3、矛盾的文正公二、曾国藩如何做官1、上司:倚人而起,不着痕迹2、同僚:从不树敌立己达人3、下属:冷眼识人,鉴人有术4幕僚:广纳人才,群雄影从三、曾国藩如何处世专业为企业/培训机构提供师资。

1、由易说儒道同源2、曾国藩的内修黄老四、曾国藩如何治家1、曾国藩的治家之道2、曾文正公的家书五、曾国藩的出世1、曾国藩的得失观2、曾国藩的进退观3、曾国藩的修身观六、曾国藩的风水情结1、曾国藩风水的传说2、风水的境界3、解读风水的秘密七、曾国藩识人专业为企业/培训机构提供师资。

1、如何识人2、如何用人3、如何突破人才瓶颈4、解读《冰鉴》5、曾国藩的术数八、曾国藩的现实意义1、曾国藩的修身齐家2、曾国藩的治家立业3、曾国藩的治军用兵4、曾国藩的桐城文风5、曾国藩对今天的启示。

内圣外王之道

内圣外王之道

内圣外王之道汤一介我在《论中国传统哲学中的真善美问题》、《儒学能否现代化》以及几篇讨论中国传统内在超越问题之论文中都谈到应给儒家学说以定位,因为儒家学说不可能解决今日社会的所有问题,可是我们应找到在对它作了现代诠释的条件下,它对今日社会在哪个或哪些方面可以起重要作用。

照我看,儒家学说中最有意义的部分就是“教人如何做人”。

因此,我并不认为儒家学说可以解决人类社会发展的一切问题,如果那样要求反而会使儒家学说中对今日最有意义的部分被埋设了。

在《论中国传统哲学中的真善美问题》中,我对儒家学说的正面价值作了充分肯定的问时,也提到儒家学说存在若干问题,即“空想的理想主义”、“实践的道德观念”、“求统一的思维方式”和“直观的理性主义”等,并对之作了一些批评。

但我后来在研究的过程中,越来越感到“内圣外王之道”可能是中国传统哲学存在的最大问题。

1987年我写了一篇文章题为《论儒家的境界观》刊于是年《北京社会科学》杂志中,后又收入《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儒道释》,此后我在其他论文中也讨论过这个问题。

在我阅读一些近现代重要的思想家的著作时,他们大都认为“内圣外王之道”是中国思想之精华所在,例如梁启超说:“‘内圣外王之道’一语包举中国学术之全体,其旨归在于内足以资修养而外足以经世。

”《沦语考释》中文《庄子天下篇释义》熊十力在《读经示要》中据《大学》首章而对“内圣外王之道”也有一种解释。

熊先生根据《大学》以“修身”为本,以“格物”、“致知”、“正心”、“诚意”为“内圣”功夫,“齐家”、“治国”、“平天下”为“外王”功夫,接着他说:“君子尊其身,而内外交修,格、致、正、城内修之目也。

齐、治、平,外修之目也。

国家天下,皆吾一身,故齐、治、平皆修身之事。

小人不知其身之大而无外也,则私其七尺以为身,而内外交修之功,皆所废而弗讲,圣学亡,人道熄矣。

”梁启超和熊十力都认为“内圣”与“外王”是统一的,可以而且应该由“内圣”而“外王”,而有一完满的“内圣外王之道”的政治哲学理论。

从“内圣外王”看东方管理中的精神因素

从“内圣外王”看东方管理中的精神因素

从“内圣外王”看东方管理中的精神因素秦鹏内容提要:发展必然要走本民族的道路,首先应在精神上自强、自立。

传统精神讲求“内圣外王”之道,即注重个人修养的“内圣”精神和通权达变、以智取胜、不战而胜的“外王”思想,不仅历史上有许多成功案例,并且这些对于今天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有着极为重要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东方管理精神内圣外王中国历史悠久和富有成效的社会实践产生了极为丰富和精深的管理思想。

“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儒家传统精神“讲求伦理与经世务本相结合”(陆卫明、韩鹏杰21页),即“内圣外王”之道,即向内求善,强调主体的人格修养和完善,与以天下为己任,建功立业相结合,重视发挥人在管理中的能动作用,以柔见长,努力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

古往今来,精神动力作为推动个人成长、组织进步和社会发展的不竭动力和力量源泉,一直倍受关注和推崇。

孟子云:“吾善养吾浩然之气”,“其为气也,至大至刚,以直养而无害,则塞于天地之间。

其为气也,配义与道;无是,馁也。

”浩然之气衔育着“直、义、道”等内容。

东方文化历来重视人的精神因素在国家治理、社会发展、组织的运转以及个人的事业成功、人格健全、家庭幸福中的作用,历来重视伦理道德的巨大推动力量。

一.注重个人修养的“内圣”精神《易经》有言:“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

何谓“强”?《孟子·公孙丑上》载:“自反而不缩,虽褐宽博,吾不惴焉;自反而缩,虽千万人,吾往矣!”孔颖达注:“缩,直也”,指正确的道理。

“自反而缩”,意为反躬自问,为维护正确的道理而勇往直前——这才是真正的“强”。

“曾国藩曾说:‘吾辈在自修处求‘强’则可,在胜人处求‘强’则不可。

’一味逞强,终必自败;炼就坚忍不拔的刚强意志,始可有所成就”(易孟醇359页)。

在东方传统中,“管理已不再是管理对象服务于某种外在的社会管理目标的一种单纯的事务,而成为作为管理者的人的一种“尽性”与“践行”的过程;管理学也不再是一种纯技术的“应用科学”,而成为一种具有鲜明价值判断特色的人的生命学说”(张再林286页)。

立命与忠诚曾国藩内圣外王实践历程的心理传记

立命与忠诚曾国藩内圣外王实践历程的心理传记
平天下
曾国藩认为,个人的最高境界是实现天下太平。 他主张以德服人、以德治国,推崇儒家思想中的 “仁爱”、“忠诚”、“公正”等价值观,并通 过自己的言行来传播这些价值观。
外王之道的实践:抵御外侮与洋务运动
抵御外侮
曾国藩在面对外来侵略时,坚定地捍卫了国家主权和民族尊严。他主张自强不息、积极备战,采取果 断措施抵御外来威胁,维护国家安全。
06
结论与启示
曾国藩内圣外王实践历程的心理传记总结
曾国藩内圣外王实践历程的心 理传记是一个复杂而多维的过 程,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
曾国藩通过自我认知、自我控 制、道德修养等方面的实践, 实现了内圣外王的境界。
曾国藩的忠诚、勇气和担当精 神是他在历史上获得高度评价 的关键因素。
对现代社会的启示与借鉴意义
传承的表现
曾国藩不仅在政治上实践儒家思想,还创办了岳麓书院,致力于 传承儒家文化,培养了一批杰出的儒家学者。
信仰的心理学分析
曾国藩对儒家思想的信仰源于他对社会秩序和道德价值的追求, 这种信仰也给他带来了内心的满足和安宁。
忠诚与信仰的心理学分析
心理动力
曾国藩的忠诚和信仰源于他内心深处的价值 观和使命感,这些心理动力促使他不断追求 内圣外王的境界。
曾国藩的自我修养和道德实践对现代社会仍有启示意义 ,可以帮助人们提高自我认知和控制能力,增强道德修 养。
曾国藩的忠诚、勇气和担当精神也可以激励现代人在面 对困难和挑战时保持坚定的信念和勇气。
研究不足与展望
尽管已经有很多关于曾国藩的研究,但仍存在一些不足之处,例如对曾国藩思想形成过程的研究不够深入,对曾国藩在政治实 践中的具体作用和影响的研究不够全面等。
早期政治经历
他在官场上表现出色,得到了朝廷的赏识,并被派往多个省份任职。

读曾国藩《挺经》——内圣外王之法(总论篇)

读曾国藩《挺经》——内圣外王之法(总论篇)

读曾国藩《挺经》——内圣外王之法(总论篇)中间的是曾国藩,左边拿扇子的是他的九弟曾国荃,右边是曾纪泽近500年来,能够以书生面貌扫平乱世,马上行军亦手不释卷并把学问事业磨练成功的人可谓屈指可数,而曾文正公便是其一,其对近代中国文人、政客的学问涵养、为人处世有着深远的影响。

文正公独到的处事理论和智谋心得在浮躁的现代社会仍具有可借鉴的价值。

本人欲从《挺经》开始,探讨曾国藩其人如何在恶劣的环境中反复磨砺治学、为官、从政的智慧。

所谓“挺”字,意思就是势不可用尽,功不可独享,名要推让,在顺境时要想到衰落,凡事不可求其完美,略有缺陷才是最好。

曾国藩宦海沉浮几十年能以盖世功勋而得保其身、于众说诋毁中安然自退,全赖这一“挺”字。

俗语云“好汉打落牙齿和血吞”,一个人,要做成一件事,都是不容易的,要经历很多的委屈和别人的非议,最后即便是事情成了,也有很多人因为嫉妒或者各种原因指指点点,实在是窝心恼火得很。

试看曾文正公,在鸦片战争后晚晴江山摇摇欲坠之际,政权内外交困,人民孱弱,官场生态暗流涌动,文正公率一帮穷酸文人和野蛮乡民组建湘军,孤军合围,攻破天京,荡平声势浩大的太平天国,声望如日中天,事毕即上书清廷,洪流急退,不仅保全了自己,还使整个家族及其弟子余泽不尽。

在西方列强步步进逼、威胁华夏民族主权的压力下,曾国藩能因势利导、首倡洋务,揭开中国近代化的序幕。

在举世披靡、人心散乱、巧伪横行、民风不振的社会风气下,曾国藩力倡诚拙、转移社会风气,成就咸丰、同治年间的中兴气象?在个人历尽劫波、功成名立之后,曾国藩以人格魅力影响后人。

能揭开这些谜底的,还是《挺经》,读懂挺经,可以帮助我们解决心中的困惑,在人生的艰难困苦大惑不解之际,点亮心中的明灯。

今人所读到的《挺经》,并非是曾文正公亲自写就,乃是公去世之前,曾向其衣钵传人李鸿章口授秘传心法——“《挺经》十八法”,后人整理而出。

《挺经》各卷对“内挺”的阐述,已将“内挺”分解为《内圣》、《砺志》、《明强》、《坚忍》、《刚柔》、《廉矩》、《勤敬》、《廪实》、内峻《峻法》、《忠疑》《藏锋》、和《荷道》、《盈虚》。

学圣贤智慧 悟内圣外王之道心得体会

学圣贤智慧 悟内圣外王之道心得体会

学圣贤智慧悟内圣外王之道心得体会内圣外王指一方面具有圣人的才德,一方面又能施行王道。

这是道家的政治思想。

出处《庄子·天下》:“是故内圣外王之道暗而不明,郁而不发,天下之人各为其所欲焉,以自为方。

”“内圣外王”是儒家的主要学术思想之一。

“内圣”指的是君主对国家内部的治理调和,“外王”是指君主对其他国家和国内人民的政策战略,而在个人修行方面,也是儒家学子处理人际关系的思想指导。

我们只有以公正公平为准的对人对己的要求!是普试的价值观,才不会授人以柄。

姚老师从九个方面来展开讲述如何驾驭团队,发挥团队的力量。

1 定位角色,了然于心2 恪守道德,正己正人3 更新观念,回归初心4 管理时间,有条不紊5 提升情商,修炼心性6 管理团队,凝聚人心7 有效沟通,上下同心8 强化执行,不辱使命9 有效激励,激发人心一、首先围绕“定位角色,了然于心”讲到对管理者的角色定位要清楚。

1、是组织的中坚力量,如同中流之砥柱。

2、执行力的关键点,如同组织与员工之桥梁。

3、要有“铜头、铁嘴、火眼、飞腿”这是职业素养的基本要求,及时心理抗压能力强,自身强大,要能言善辩,全员同心会沟通,工作要有高度敏感性,要有格局放眼未来,最后要快速行动,执行力强。

二、同时我们作为中层管理者还具有多重角色。

在上司面前—代表下属(辅佐上司,和谐相处,做出业绩)要多替领导着想,为他分忧,要让自己的存在使领导有安全感。

在下属面前—代表上司(管好团队,上下同欲,实现目标)1、要定职责:给员工定好他的职责;2、梳流程:梳理工作流程提高效率,控制风险;3、立目标:结合本单位职能,分解目标,落实小目标。

这个立目标是我们平时给老师们经常用的,一开学,每位教师定一个本学期的工作目标,临近考试每名学生定一个考试目标,目标是前进的动力。

没有目标就没有前进的方向。

4、做教案,也就是手把手的教给员工做正确的事,这个每个学期头开学,我们都进行岗前培训,一个拼音一个生字一首古诗一篇课文的进行辅导,讲了改改了讲,好让每一位教师一上岗就是正确规范的教师。

内圣外王之曾文正公

内圣外王之曾文正公

内圣外王之曾国藩曾国藩之历史地位源于其:明用程朱、暗用申韩、杂用老庄,集功、德、言“三不朽”之大成,遂成就其中国“内圣外王第一人”。

也为梁启超、蒋介石、毛泽东等近代史上的领军人物所膜拜。

“曾文正者,岂惟近代,盖有史以来不一二睹之大人也已;岂惟我国,抑全世界不一二睹之大人也已。

然而文正固非有超群绝伦之天才,在并时诸贤杰中,称最钝拙;其所遭值事会,亦终身在拂逆之中;然乃立德、立功、立言,三不朽,所成就震古铄今而莫与京者,其一生得力在立志自拔于流俗,而困而知,而勉而行,历百千艰阻而不挫屈,不求近效,铢积寸累,受之以虚,将之以勤,植之以刚,贞之以恒,帅之以诚,勇猛精进,坚苦卓绝,如斯而已,如斯而已。

”(梁启超:《曾文正公嘉言钞序》)曾国藩的一生,证明了人的意志力所能达到的极限。

曾国藩后来在家书中说,看一个家庭的优劣,不是看是否贫穷,而是是否有奋发的气象。

只要有“兴旺气象”,这个家庭总有出头之日。

有的人虽然用圣人之言敲开了仕途之门,却从来没有认真对待过所谓圣人之道;有的人曾被这个理想激动过,尝试过,终因这种努力非人性所能堪,不得不最终放弃。

而曾国藩,这个来自湖南乡下的读书人,一旦被这个理想所征服,便义无反顾,百折不回,用农民的质朴顽强去践履,终于做出了惊人的成绩。

曾国藩和普通官僚的不同之处是志不在封侯,而在做人,做光明磊落的大丈夫。

他在家书中说:“君子之立志也,有民胞物与之量,有内圣外王之业,而后不忝于父母之生,不愧于为天地之完人”,“予自三十岁以来,即以做官发财为可耻,以官囊积金遗子孙为可羞可恨,做私心立誓,总不靠做官发财以遗后人。

神明可鉴,予不食言。

”这就是他为自己立定的“终身大规模”,在这个规模基础上,他开始艰苦卓绝地建设自己的人格理想。

儒家的人格理想是一种风险极大的设计,几乎不具有可操作性,它使人日日如在悬崖之侧,一不小心就跌入人性弱点的深渊之中。

从古至今,大多数人逃离了这条险途,只有曾国藩走得异常老实坚定。

曾国藩内圣外王之道

曾国藩内圣外王之道

“道德文章冠冕一代”的清代中兴名臣、湘军领袖曾国藩,为我们作出了廉洁自律的榜样,他的廉政智慧很值得学习。

一、志趣“兴廉”。

曾国藩, 原名子城,字伯函,派名传豫。

他青年时代立志安邦定国、做“国之藩篱”,而改名为“国藩”。

后在涟滨书院就读时,受山长刘元堂先生的的影响,曾国藩痛下决心,修身立德,把“内圣外王”作为自己的人生追求,毅然将原字伯涵改为“涤生”,按照他自己的解释,“涤”就是“涤其旧污之染”,“生”即“从前种种譬如昨日死,从后种种譬如今日生”。

意即告别旧我,走向新生之意。

他又给自己定下了一条座右铭:“不为圣贤,便为禽兽:不问收获,只问耕耘。

”曾国藩由于立志于“澄清天下”,救国救民;立志而后,便持之以恒,铢积寸累,自然成功;反省自我,哪怕是前有猛虎,后有毒蛇,面对三军,也要“我虑则一”,毫不苟且;对自己的言行,要禁绝“巧语悦人”,对人对己都要但坦荡荡,不自欺、不欺人。

二、学习“效廉”。

曾国藩一生受孔孟之道和程朱理学的影响,坚持在历史中学习,在典籍中学习,毕生以伊尹、周公为榜样,勤于政事,清正廉洁,住不尚奢,衣不尚新,食不尚精,几只旧木箱随他辗转南北。

他肃贪官,严吏治,倡学风,开书局、办工厂,官德官声,可圈可点。

三、日记“思廉”。

曾国藩每天都记日记,其中记载了不少个人的一些过苛过细的自责。

他在日记里有一段这样的话:“近来焦虑过多,无一日游于坦荡之天,总由于名心大切,俗见太重二端……今欲去此二病,须在一淡字上着意……凡人我之际,须看得平;功名之际,须看得淡。

”再请看他的一段日记:“昨夜梦人得利,甚觉艳羡。

醒后痛自惩责。

谓好利之心形诸梦寐,何以卑鄙若此,真可谓下流矣!”曾国藩在睡梦中,梦见别人得了利益,自己羡慕,在日记中责骂自己“卑鄙”、“下流”,这真正是“灵魂深处闹革命”了!四、诗文“导廉”。

公元1843年,也就是道光二十三年,曾国藩由实缺翰林院检讨成为翰林院候补检讨的六个月后,一道圣旨降临翰林院:“翰林院候补检讨曾国藩耐劳克俭、学识出众,着升授翰林院侍讲、詹事府行走。

曾国藩

曾国藩

曾国藩.的"内圣外王"(成就自己,就是所谓"内圣";成就外物,就是济民利物,也就是"外王")的高尚志趣:"不为圣贤,便为禽兽;不问收获,只问耕耘。

"精于养身。

调理元气、护养心性的方法是:血气刚强,要用安静加以柔和;思虑深沉,要用坦诚忠直作为要求;勇敢坚毅苏轼以清醒的理性精神对待人生,认为人们应该"循物之理",按照客观事理和人的生命规律生活,随遇而安,"余以为知命者,必尽人事然后理足而无憾",只有遵循客观事理和人的生命规律,才能尽人事,终天年,做到死而无憾。

为一体之屈伸而读书者,虽有所成,但只会小;为报国为民而读书者,虽路途远,但必将成其大、立其功。

,"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作为基本人生信条不会养心,是自讨没趣;善于养心,你能不被外人所欺不为外物蒙骗养生之法,约有五件事:一是睡觉吃饭有定规;二是制止忿怒;三是节制欲望;四是每夜临睡洗脚;五是每日两顿饭后,各走三千步。

"曾国藩语录:人以气为主,于内为精神,于外为气色。

从刚方有余到懂得藏锋和圆通处世.随时调整自己的人生策略。

天地之道,刚柔互用,不可偏废,太柔则靡,太刚则折。

快乐的人有两种:一种是真正了解人生,把一切都看做值得欣赏和宽容的人,一种是热爱生活不懂烦恼为何物的人女人只喜欢坏男人原来,史蒂芬在做清扫工时,利用清扫工到处走动的特点,细心察看了整个公司各部门的生产情况,并一一作了详细记录,发现了所存在的技术性问题并提出了解决的办法。

他花了近一年的时间搞设计,获得了大量的统计数据,为最后一展才干奠定了基础。

如果我们也有史蒂芬这种放下身份、脚踏实地的实干精神,有在平凡中求伟大的品性,那么离成功也就不远了。

要知道,在整个社会中,除了一些特殊的人从事特定工作之外,一般人的工作都是很平凡的。

虽然是平凡的工作,但只要努力去做,和周围的人配合好,依然可以做出不平凡的成绩。

曾国藩内经

曾国藩内经

曾国藩内经全文目录九、曾国藩的内经本领:“戳穿邪心,就是剥开别人面皮”目录特别说明曾国藩内经的奇特作用:靠内力活出一条路“内经”是曾国藩的人生大学:“内心超人一等,一定能防人十招”曾国藩苦修内经的处世目的:“人活一世,内心守约”曾国藩不愧为“内圣高手”:“欲为天下大事,须有容纳天下之心”内经要诀:治心治身是功夫名家破解:谁都要养心内功一:“去恶”高手——恶欲缠身,注定失败。

明白天地开阔,才是大器之人。

曾公认为修炼内功,须先排除恶念。

此为明心大策。

内心实战:守住内心稳定,切忌愤激行事内心实战:心胸博大看尽天下沧桑一、曾国藩的内经道术:“练活内力,抵御外攻”内功二:“慎独”——人世混浊,有能与无能常常不分高下。

但谨慎一生至为重要,一慎一独,奥妙无穷。

此为曾公内心之秘笈。

内心实战:“吾独心为最大乐趣”内功三:“立志”称雄——大家相处,若无竞争,便无纷争;反之,相互搏杀,看谁立志远大。

曾公大喊“立志之道”,是内力勃发之源。

内心实战:“无豪大之心者,时时会缩手缩脚”内心实战:“励志之心不可磨灭”内心实战:取人之长,补吾心不足内经要诀:“吾治心有道,故有不惧之气”名家破解:切忌心中生有疾病内功一:“诚伪”须防——装模作样的突出特点是装真弄假,软刀杀人。

曾公认为做人要“诚”,提防人伪。

故诚心是友,伪人是敌。

内心实战:“先与人为诚,后防人心之恶”内心实战:伪君子满眼皆是,诚人何在?内心实战:把伪善之人赶进猪圈内功二:“自欺”防范——让人欺负,本不可怕,因为你心中有高远之志。

但自我欺骗,等于自杀。

曾公认为,人活一世,切忌有自欺之心。

内心实战:立世之法,心要知恶知善内功三:“面和”有诈——面和心不知,因为要夺取的东西太多,谁多谁少都是问题。

曾公不怕面不和,只怕心不和。

内心实战;提心处世,才能用心做事内心实战:交际之术,理当以面掩心二、曾国藩的内经魔法:“内心浮躁,无法成大事”名家破解:歪点子乃是毒药内经要诀:无诚有伪,即邪恶之心太多内功一:“全力”冲击——人生不在疲软之状,而在于全力冲击之姿。

内圣外王:曾国藩及其语录

内圣外王:曾国藩及其语录

内圣外王:曾国藩及其语录到了中华帝国的末世清朝晚期,奇迹般地出现一位了具有儒家内圣外王理想人格的人物曾国藩。

近代历史名人,如梁启超、蔡锷、青年毛泽东、蒋介石等都曾经对他崇拜之至。

不仅有政治抱负的人服膺他,连一般读书人也对他敬佩不已,视之为儒家内圣外王理想人格的完美体现。

曾国藩(1811-1872年),字伯涵,谥文正,汉族,湖南省长沙湘乡县人。

晚清重臣,湘军的创立者和统帅者。

清朝军事家、理学家、政治家、书法家,文学家,晚清散文“湘乡派”创立人。

官至两江总督、直隶总督、武英殿大学士,封一等毅勇侯。

1811年曾国藩出生于湖南长沙府湘乡荷叶塘白杨坪(今湖南省娄底市双峰县荷叶镇天坪村)的一个普通家庭,生活较为宽裕。

兄妹九人,曾国藩为长子。

6岁时入塾读书,自幼天资聪明,勤奋好学。

1832年他考取了秀才,1834年乡试考中举人,1838殿试考中了进士,从此之后,他一步一阶的踏上仕途之路。

在京十多年间,他先后任翰林院庶吉士,累迁侍读,侍讲学士,文渊阁值阁事,内阁学士,稽察中书科事务,礼部侍郎及署兵部,工部,刑部,吏部侍郎等职。

1872年3月12日曾国藩在南京逝世,葬于长沙金盆岭,后改葬于长沙善化县(今望城区)伏龙山。

“内圣外王”一直是儒家义理结构中的核心理念。

人格理想层面而言,内圣外王就是说人的生命具有普遍的内在之善,内在之善通过个人道德上的修身成仁成圣,进而向外扩展治国、兼善天下,是儒家人格发展的终极理想。

齐家、治国、平天下就是这种终极理想的通俗表达。

内圣外王在社会政治层面,就是说理想的社会乃是合乎伦理原则的人际秩序,这一理想的实现有赖政治精英个人的道德素质,因此由圣人执政是解决社会政治问题的有效途径。

传统中国士人的理想追求的是“三不朽”之伟业:政治上立功、道德上立德、学问上立言。

回望中国几千年历史,“三不朽”的人物确实不多。

而曾国藩,确乎是前无古人,后无追者:曾国藩处于清朝末年的乱世之中,太平军的造反,为他提供了充分施展才能的历史空间。

曾国藩的智慧:内圣的四种境界,该如何去修持?

曾国藩的智慧:内圣的四种境界,该如何去修持?

曾国藩的智慧:内圣的四种境界,该如何去修持?
原创李双林李双林 2022-03-02
主讲:李双林
曾国藩的智慧(7):内圣的四种境界,该如何去修持?语音音频:00:00/41:21
原文:古来圣哲胸怀极广,而可达天德者,约有四端:如笃恭修己而生睿智,程子之说也;至诚感神而致前知,子思之训也;安贫乐道而润身目卒面,孔颜曾孟之旨也:观物闲吟而意适神恬,陶白苏陆之趣也。

内容简介:这里提到了圣哲,也就是圣人。

那什么叫圣人呢?我们之前也讲过,立德,立功,立言,并且做得非常完美,非常圆满,那就可以称作为圣人。

这个人其实是分等级的,我们只是很多人不知道而已。

这个等级,并不是什么社会地位。

我们现在的等级认为社会地位他有钱,他叫有钱人;他有权,他是有权的人;他没有钱,他穷人,它不是这个的。

这个只是从物质上来分的,那么古人对人有分类的,包括分层次的。

它是通过一个人的道德修养,精神境界来分的。

你看在佛家里面也是有这种分层。

不一样,最高是佛,往下是菩萨,再往下是罗汉,再往下就是六道的凡夫众生,那就不一样了。

你看罗汉是自利不利他,菩萨是自利利他,但还没有做到圆满。

那佛是自利利他,做的很圆满了,都做的很好,就成为佛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