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认知发展ppt课件
皮亚杰认知发展理论精品PPT课件
小小、豆豆和丁丁三个小朋友一起玩耍,豆豆和丁丁一 起把一个玩偶放到了抽屉里,然后丁丁就跑出去玩了, 豆豆偷偷地把玩偶从抽屉里拿出来,藏到了柜里,小小 在旁边看到了整个过程。处于前运算阶段的小小会认为, 丁丁从外面回来后会( )找玩具。
A. 到衣柜里找
B. 到抽屉里
C. 到其他地方
D. 不去
例题
• 1.根据皮亚杰的认知发展阶段理论,小学生处于()。
You ow, The More Powerful You Will Be
结束语
当你尽了自己的最大努力时,失败也是伟大的, 所以不要放弃,坚持就是正确的。
When You Do Your Best, Failure Is Great, So Don'T Give Up, Stick To The End 演讲人:XXXXXX 时 间:XX年XX月XX日
中学生认知发展
---皮亚杰认知发展理论
小小、豆豆和丁丁三个小朋友一起玩耍,豆豆和丁丁一 起把一个玩偶放到了抽屉里,然后丁丁就跑出去玩了, 豆豆偷偷地把玩偶从抽屉里拿出来,藏到了柜里,小小 在旁边看到了整个过程。处于前运算阶段的小小会认为, 丁丁从外面回来后会( )找玩具。
A. 到衣柜里找
B. 到抽屉里
3.去自我中心,是儿童社会性发 展的重要标志
四、形式运算阶段(抽象逻辑思维)
1.能够根据逻辑推理、归纳或演绎方式来解决问题;
2.能够理解符号意义、隐喻和直喻,能作一定的概括;
3.思维具有可逆性、补偿性和灵活性。
例如:中学生晓波通过物理实验发现,钟表的 摆动幅度不取决于 钟摆的材料,而是取决于长 度抽象性。能够通过实验发现规律,思维具有 一定的抽象性。能对事件提出假设并进行解释, 然后形成一个符合逻辑的的假说
保教第一模块幼儿认知发展课件
案例二:幼儿园语言教育实践
总结词
通过听、说、读、写等多种方式,培养幼儿的语言表达和沟 通能力。
详细描述
在幼儿园语言教育实践中,教师通过组织幼儿进行听故事、 讲故事、写字母等活动,培养幼儿的语言表达和沟通能力。 同时,教师还可以利用绘本、儿童文学等资源,丰富幼儿的 词汇量和阅读理解能力,提高语言素养。
03
幼儿认知发展课件设计
课件设计原则
1
教育性原则
课件应符合教育教学的规律,体现课程 改革理念,反映心理学、教育学、学科 教学论的基本原理,注重幼儿认知发展 规律,通过课件引导、启发幼儿进行探 索、思考和发现。
2
科学性原则
课件所展示的内容必须符合事实和数据 ,逻辑严谨,表述准确,注重科学方法 的运用,能够引导幼儿形成正确的科学 概念。
保教第一模块幼儿认知发 展课件
目录
• 幼儿认知发展概述 • 幼儿认知发展与教育 • 幼儿认知发展课件设计 • 幼儿认知发展实践案例
01
幼儿认知发展概述
幼儿认知发展阶段
前操作阶段
2-7岁,开始用符号思考,如语 言、绘画等。
形式操作阶段
11岁以后,开始抽象思维,能够 理解概念、理论等抽象事物。
01
创造力培养
通过启发式教育和创造性 活动,幼儿教育能够激发 幼儿的创造力和想象力。
幼儿教育的方法与手段
游戏化教学
利用游戏和玩具进行教育 ,让幼儿在玩乐中学习, 提高学习兴趣和参与度。
多媒体课件
利用多媒体课件进行教学 ,通过图像、声音、动画 等多种形式呈现知识,吸 引幼儿的注意力。
亲子互动
加强家长与幼儿的互动, 通过亲子阅读、亲子游戏 等方式促进家庭教育。
提高社会适应能力
婴儿认知发展PPT课件
第六分阶段-以心理操作创造新行为
一岁半左右在某些特殊的情形下,
似乎有能利用心理操作(想)的方法,解
决一些问题。
例如:以嘴吧翻开代表翻开火柴盒, 这是最初的表征也是思考最开始的
形式
〔二〕前运算阶段
主要特点:出现了符号、表象和直觉思维。 两个小阶段:
1.产生交际倾向〔0-4个月〕 哭、笑、蹬腿或发不同音来吸引成人注意。
2.学习交际“规那么〞〔4-10个月〕
3.扩展交际功能〔10-18个月〕 不同的婴儿会用自己经常重复的 声音表达自己的某种意思。
三、婴儿的言语形成
〔一〕单词句阶段〔1-1岁半〕 婴儿言语开展的的根本规律是先听懂再学说。 18个月大左右,孩子能说出50个字,此时
听 觉记忆。
新生儿期〔0-1个月〕:对声音进行空间定位。 发音游戏期〔2-3、4个月〕:和成人“相互模
仿〞。
语音修正期〔5-8、9个月〕 学话萌芽期〔9-12个月〕
2.言语知觉能力的三种水平〔周兢〕
〔1〕辨音水平〔0-4个月〕 婴儿形成了感知区分单一语音的能力。
〔2〕辨调水平〔4-10个月〕 婴儿在整体感知语音时,能分化出不同的 语调。
6-8个月,胎儿开始记忆感觉信息和情绪 信息。
二、婴儿的思维和记忆
〔一〕分类能力的开展
1.对图形的辨识 婴儿大脑中可能具有对图形进行加工和辨识的能 力。
2.对物体的区分 3个月大的婴儿,有能力将同形状的各式物件归为同
一类。
6~9个月大的婴儿,将细微的差异也考虑在归类过 程中。
〔二〕推理能力的开展
1.相似性推理 2.类比性推理
〔三〕记忆能力的开展
婴儿的记忆,从其恢复形式看属于“再认〞,记忆 带有很大的内隐性。
婴幼儿认知发展精品课件20240416.
婴幼儿认知发展精品课件20240416.一、教学内容本节课我们将深入探讨婴幼儿认知发展的相关内容。
依据教材第四章“婴幼儿认知发展与教育”的内容,重点学习婴幼儿感知、注意、记忆、思维等认知能力的发展特点与促进策略。
详细内容包括:1. 婴幼儿感知发展:视觉、听觉、触觉、味觉和嗅觉的发展特点与训练方法。
2. 婴幼儿注意力发展:注意力的稳定性、广度、转移和分配的特点及培养方法。
3. 婴幼儿记忆力发展:短期记忆、长期记忆、工作记忆的发展特点及提升策略。
4. 婴幼儿思维能力发展:直观动作思维、具体形象思维、抽象逻辑思维的演变及促进措施。
二、教学目标1. 理解婴幼儿认知发展的基本概念,掌握各阶段认知能力的发展特点。
2. 学会针对婴幼儿认知发展的教育策略,提高教育实践能力。
3. 培养学生关注婴幼儿认知发展,关爱婴幼儿健康成长的责任意识。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婴幼儿认知能力的发展特点与教育策略。
难点:如何将理论知识与实践相结合,提高学生实际操作能力。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婴幼儿认知发展教材、多媒体设备、实物模型等。
2. 学具:婴幼儿认知发展实训手册、观察记录表、教育策略案例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案例分析,引出婴幼儿认知发展的重要性,激发学生兴趣。
2. 讲解:详细讲解婴幼儿认知能力的发展特点、教育策略,结合实例进行分析。
3. 实践情景引入:组织学生进行观察、分析和讨论,提高学生实际操作能力。
4. 例题讲解:针对各阶段认知发展特点,设计典型例题,进行讲解和演示。
5. 随堂练习:让学生结合教材和实训手册,进行课堂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六、板书设计1. 婴幼儿认知发展概述2. 婴幼儿感知、注意、记忆、思维能力发展特点3. 教育策略与实践案例4. 典型例题及解题方法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结合教材第四章内容,设计一份婴幼儿认知发展教育方案。
2. 答案:包括婴幼儿认知能力的发展特点、教育目标、具体实施措施等。
《幼儿认知发展》课件
测验法
总结词
标准化、量化、准确
详细描述
测验法是一种标准化的评估方法,通过设计一系列具有代表性的问题来测试幼儿 的知识、技能和思维能力。这种方法能够提供量化的、准确的评估结果,适用于 大规模的评估和比较研究。
实验法
总结词
控制、变量、严谨
详细描述
实验法是一种严谨的评估方法,通过控制实验条件来观察幼儿在不同情境下的认知表现。这种方法能够探究认知 发展的内在机制和影响因素,提供更为科学可靠的评估结果。
父母的教育水平和文化背景直接影响 其教育孩子的方式和效果。
03
幼儿认知发展的评估方 法
观察法
总结词
自然、直接、客观
详细描述
观察法是通过直接观察幼儿在日常生活、游戏和学习中的表现来评估其认知发 展水平的一种方法。这种方法能够获取真实、自然和客观的信息,适用于评估 幼儿的感知、注意、记忆、思维等认知过程。
培养幼儿的思维能力
鼓励幼儿提问
01
积极回答幼儿的问题,并引导他们深入思考,培养他们的好奇
心和求知欲。
提供开放性问题
02
提出开放性的问题,引导幼儿从多个角度思考问题,培养他们
的发散性思维和创造性思维。
鼓励幼儿进行想象和创造
03
通过提供各种创意材料和活动,鼓励幼儿进行想象和创造,培
养他们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注重幼儿的情感教育
01
关注幼儿的情感需求
积极关注幼儿的情感需求,理解他们的感受,与他们建立情感联系。
02
培养幼儿的情感表达能力
通过故事、音乐、绘画等活动,引导幼儿表达自己的情感,培养他们的
情感表达能力。
03
帮助幼儿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
幼儿心理学第二章幼儿认知的发展
感知觉是创造力的基础,通过感知不同的事物和情境,幼儿能够激 发想象力和创造力。
03
幼儿记忆的发展
记忆的定义与特点
记忆的定义
记忆是大脑对过去经验的保存和再现 ,是心理活动的重要基础。
记忆的特点
记忆具有持久性、可塑性和选择性, 能够储存和提取信息,帮助个体适应 环境。
幼儿记忆发展的阶段与特征
高级阶段
幼儿逐渐发展出更高级的感知 能力,如空间感知和时间感知 ,能够理解更复杂的物体和情
境。
感知觉在幼儿认知发展中的作用
促进幼儿认知发展
通过感知觉,幼儿能够获取外界信息,理解事物之间的关系和规 律,从而促进其认知发展。
培养幼儿的观察力和注意力
幼儿通过观察和感知不同的事物,能够培养观察力和注意力,提高 认知水平。
能够进行逻辑推理和问题解决,但仍需要具体事 物的支持。
ABCD
前操作阶段(2-7岁)
开始使用符号进行表象思维,能够进行基本的想 象和模仿。
形式操作阶段(12岁以后)
能够进行抽象思维,运用概念、判断和推理等高 级认知活动。
思维在幼儿认知发展中的作用
促进认知结构的形成
思维是认知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通 过思维的发展,幼儿的认知结构逐渐 完善。
思维的概念与特点
概念
思维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本质属性和内在联系的概括和间接反映,是认知的高级 阶段。
特点
思维具有概括性、间接性和问题解决性,能够透过事物的表面现象深入到事物的 内在本质。
幼儿思维发展的阶段与特征
感知运动阶段(0-2岁)
通过感觉和动作来认识世界,如抓、摸、听觉等。
具体操作阶段(7-11岁)
幼儿认知发展的重要性
2024年《幼儿认知发展》课件
2024年《幼儿认知发展》课件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2024年《幼儿认知发展》教材第四章第三节,详细内容主要围绕幼儿的观察力、注意力和记忆力发展展开。
通过实践活动,引导幼儿学会观察事物,提高注意力集中程度,增强记忆力。
二、教学目标1. 让幼儿学会运用观察力、注意力和记忆力,提高认知能力。
2. 培养幼儿独立思考和合作交流的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幼儿运用观察力、注意力和记忆力,提高认知能力。
教学重点:观察力、注意力和记忆力的培养方法及实践运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图片、卡片、玩具等。
2. 学具:画笔、画纸、剪刀、胶水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利用图片、卡片、玩具等教具,创设一个有趣的认知环境,引导幼儿观察、注意和记忆。
2. 例题讲解(10分钟)(1)出示一张图片,引导幼儿观察并描述图片内容。
(2)讲解观察力、注意力和记忆力的重要性。
(3)示范如何运用观察力、注意力和记忆力解决问题。
3. 随堂练习(10分钟)(1)分组进行观察、注意和记忆练习。
(2)鼓励幼儿独立思考和合作交流,完成练习任务。
4. 互动环节(5分钟)(1)邀请幼儿分享自己的观察、注意和记忆成果。
(2)教师点评,给予鼓励和指导。
(2)邀请幼儿谈谈自己在课堂中的收获和感受。
六、板书设计1. 板书《幼儿认知发展——观察力、注意力和记忆力》2. 主要内容:(1)观察力(2)注意力(3)记忆力(4)培养方法(5)实践运用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观察家里的某一物品,描述其外观特征。
(2)回忆课堂中的互动环节,分享自己的感受和收获。
2. 答案:(1)描述家里的某一物品外观特征,如颜色、形状、大小等。
(2)分享自己在课堂中的感受和收获,如学会了合作交流、观察力提高等。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中,幼儿在观察、注意和记忆方面的表现,以及教学过程中的优点和不足。
2. 拓展延伸:(1)鼓励家长参与幼儿的认知发展过程,共同完成课后作业。
二-学前儿童认知发展PPT课件
一、视觉的发展
• (一)视觉的产生
• 1、20st初:医学上还普遍认为“婴儿刚生下来
时既盲又聋,而且要经过很多周以后才能注视物 体”。
• 2、1961年:范茨采用“视觉偏好” 法所做的
研究表明,婴儿并不是任凭环境支配而毫无能力, 他们一出世就有了某些视觉活动。
• 3、近年来:庞丽娟等人的研究发现,4-5个月
性概念
• 第二阶段(2-4个月):“被动地期望”阶段
• 第三阶段(4-8个月):“探索部分被遮盖的物
体”
24
• 第四阶段(8-12个月):儿童开始出现主动寻找 • 第五阶段(12-18个月):“客体位移后寻找” • 第六阶段(18个月以后):儿童看不到客体位移
也能建构客体
• 六、跨通道知觉
• 指将中枢神经将不同感觉通道获得的信息联系起 来,进行加工处理。
34
• 记忆是过去的经验在人头脑中的反映 • 6岁之前是儿童记忆发展的关键期
• 一、学前儿童记忆的特点
• (一)记忆保持时间延长,记忆容量逐渐增加 • (二)内隐记忆逐渐丰富,外显记忆不断发展 • (三)情景记忆占优势,语义记忆逐渐发展 • (四)自传记忆更加清晰详细
35
二、学前儿童记忆的策略
• 1、概念: • 记忆策略是指为提高记忆效果而采用的有意识可
• 按照知觉反映对象的不同,可把知觉可分为:形 状知觉、空间知觉、时间知觉等。
19
一、形状知觉的发展
• 形状知觉是对物体几何形体的辨别。
• (一)婴儿的形状知觉
• 1、婴儿出生几天后,即出现视觉偏好。 • 2、婴儿对面孔的内部特征的关注中,对眼睛的注
视最多。
• (二)幼儿的形状知觉
• 1、主要依靠运动觉和视觉的协同活动,儿童形状
幼儿认知发展PPT课件精选全文
一、儿童认知发展研究的新进展
人的认知能力是一个发展的过程。(由认知观念上升 到信息加工理论)
研究儿童如何获得对心理状态的认识,构成了当代发 展心理学的一个重要研究领域——心理理论
20世纪90年代以来,关于认知研究的具体应用,也有 长足的进步,产生了一门应用认知心理学。
5
二、认知研究的新方法
出生不到12小时的新生儿对草莓和香蕉的味道 表示满意,对臭鱼和臭鸡蛋的味道表示拒绝, 这表明区别味道的能力有可能是天生的。
33
嗅觉
34
味觉
味觉是口腔里的味蕾对溶解于水的物质刺激的 反应。
新生儿的味觉十分敏感,尤其对甜味十分偏好。
新生儿对甜的刺激表现出满意的表情,对酸的 刺激表现出噘嘴、耸鼻、眨眼的表情,对苦的 刺激表现出厌恶和拒绝甚至是呕吐的表情。
感觉是人认识过程的最初阶段。感觉是关于客 观事物最原始的心理信息,是认识世界的第一 步,是关于世界一切知识的最初源泉
11
知觉
你仔细观察,还会发现这个婴儿在伸手抓苹果时,如 何苹果太大,他就用一只手抓,如果一只手抓不了, 他就会伸出两只手抓,可见并不只是感受到红色、香 味等的单一刺激,而是对苹果的整体有反映。
3、------是人类心理活动的基础,是信息加工的来源。 4、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个别属性 的反映称-----。
85
5、人对作用在感觉器官上的内外刺激的整体反映, 称作------。
6、肤觉包括-----、-----、----- 7、当我们的身体加速运动时,淋巴液的晃动能引起
对身体平衡和运动的感觉,这种感觉叫---------。 8、鼻腔里的嗅细胞对散发在空气中的气体刺激引起
的反应叫---- 9、口腔里的味蕾对溶解于水的物质刺激的反应叫-----
0-3岁婴幼儿认知发展与教育 第二章 认知发展的理论观点 课件PPT
第一节 皮亚杰的认知发展阶段理论
“三山问题”情景
第一节 皮亚杰的认知发展阶段理论
一个有趣的实验是“警察抓小偷”:让儿童坐在一个四方形盘前面 (如下图所示),方盘被交叉的“十”字形隔板分为相同大小的四个部 分;将一个玩具警察放在四个部分中的任一部分,然后将玩具小偷分 别放在四个部分中的每一个部分,并问儿童:警察此时是否可以看见 小偷。对35名3岁半到5岁的儿童的实验表明,他们回答问题的正 确率达到了90%。其原因可能是“警察抓小偷”是儿童比较熟悉而具 体的情景,在这种情景下,儿童的思维并不是“自我中心”的。
(三) 具体运算阶段(7—11岁)
儿童大约在5—7岁之间开始进入具体运算阶段,这一阶段发 展最典型的标志就是儿童能够运用符号进行有逻辑的思考活动。 前运算阶段的儿童虽然可以形成对事物的初步符号表征,但他们 的认知活动还与身体经验密切相关。而具体运算阶段的儿童则在 分类、数字处理、时间和空间概念上有了很大的进步。
元成分是在对工作进行计划或决策时使用的执行性加工过程。它 分为九种:① 认识到需要解决什么任务;② 对完成任务所需的较 低序列成分进行选择;③ 对较低序列成分之间的各种联合的策略进 行选择;④ 对信息的一个或多个的心理表征与组织形式进行选择; ⑤ 成分性资源的定位(各种成分的重要性不同,因而在解决问题时 要确定每个成分所占用的时间);⑥ 对解决问题过程的监控;⑦ 理解反馈的意义;⑧ 判断如何在反馈的基础上进行行动;⑨ 建立 在反馈基础上的行动。
第一节 皮亚杰的认知发展阶段理论
(二) 前运算阶段(2—7岁)
这一阶段的显著发展特点是儿童的语言得到了飞速发展, 他们开始学习并渐渐能够熟练地运用符号表征事物,并用符 号从事简单的思考活动。皮亚杰把这种通过符号进行学习的 能力称为符号功能(symbolic function)。
第三章-学前儿童认知PPT课件
20
测量婴儿深度知觉的常用工具是吉布森等创 设的“视觉悬崖”。实验说明幼小的婴儿已 有深度知觉。
21
二、学前儿童时间知觉的发展 时间知觉是对客观现象的延续性和顺序性
的反映。
22
婴儿主要依靠生理上的变化产生对时间的条 件发射。
幼儿的时间知觉主要与识记的事件相联系。
幼儿的判断往往只反映事物的表面联系,随着年 龄的增长和经验的丰富,开始逐渐反映事物的内 在、本质联系。幼儿初期往往把直接观察到的物 体表面现象作为因果关系。
51
【案例分析】向幼儿讲述这样两件事:“明明正在看书,听到妈妈在厨 房里喊他,他不知有什么事要他帮忙,赶快向厨房跑去。进门时,由于 跑得太快,不小心撞倒了门旁的椅子,上面放的10个杯子全摔碎 了。”“另一个小孩叫亮亮。有一天,妈妈出去买菜了,没在家,他赶 忙爬上椅子够柜子上的果酱吃。下来时,一不小心,碰掉了1个杯子, 摔碎了。”然后问他们:“如果你是妈妈,你批评谁批评得厉害?为什 么?”结果发现,年龄小的孩子倾向于严厉批评明明,因为他摔了10 个杯子,而6~7岁的儿童中,已有相当一部分认为更应该批评亮亮, 因为“他想偷吃东西”,“明明摔了10个杯子,可是他是想快点给妈 妈帮忙,不小心碰的,不是想干坏事儿”。如何看待年龄小的幼儿倾向 于批评明明的现象?
特征或规律性联系。
49
随着年龄增长,其间接判断能力开始形成并有所发展。我 们从一项研究的结果就可以看出,具体见下表。
从上表可以看出:7岁前的儿童大部分进行的是直接判断, 之后儿童大部分进行间接判断,6~7岁判断发展显著,是 两种判断变化的转折点。
50
2.判断内容的深入化 【案例分析】对斜坡上皮球滚落的原因,3~4岁 的儿童说:“(球)站不稳,没有脚”。 5~6岁 幼儿说:“球在斜面上滚下来,因为这儿有小山, 球是圆的,它就滚了。要是钩子,如果不是圆的, 就不会滚动了。”
儿童认知发展:皮亚杰理论ppt课件
ppt课件
34
直觉行动性一
ppt课件
35
直觉行动性二
ppt课件
36
尝试错误
ppt课件
37
主要智慧特点
• 自我中心(egocentrism) • 不可逆性 • 直觉性 • 泛灵论(Animism) • 现象学因果性(Phenomenalistic Causality) • 自我中心言语
儿童成长中的重要任务之一是要逐渐地认识周围 的世界。在成人眼中,一切物体可具备 “大”“小”两个属性,但不能同时既大有小, 物体可以从大到小来排队,由于重力作用,物体 会自由下落,但不会自由上升。我们知道什么是 时间、空间。我们相信视野以外的物体并不会因 此从地球上永远消失。我们还可以预知人、事、 情境的变化与发展。这些平常不过的事实在儿童 眼中可能具有极不同的含义。因次,探讨儿童认 知发展理论,对了解儿童的认知模式和过程有着 重大的意义。
ppt课件
10
研究轨迹
• 1955年他建立了著名的“发生认识论国际 中心”,这个机构集合了各国的心理学家、 生物学家、逻辑学家、哲学家和控制论学 者,共同研究发生认识论。
ppt课件
11
• 二、思维(认识)的起源 • 儿童的认识或思维是从哪来的?对于这一问题有
多种解释。
唯心论者认为思维来自于先天遗传;
ppt课件
19
感知运动期
第一分阶段(出生-1个月)反射练习期; 第二分阶段(1-4、4.5月)习惯动作时期; 第三分阶段(4.5-9个月) 有目地的动作逐步形成时期; 第四分阶段(9-11、12个月) 手段与目地的分化并协调时期; 第五分阶段(11、12个月-1.5岁),“尝试错误期”。 第六分阶段(1.5-2岁)感知动作期的结束,新阶段的开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5、容易被满足自己需要的东西所吸引;
.
33
四、注意规律在教学中的运用
(一)课堂上学生注意换散的主要表现 (二)如何运用注意规律组织教学 ◆教师在教学中充分利用学生的无意注意 ◆教师讲课语言生动形象 ◆并配合适当的表情动作 ◆教师组织好教学环节和课堂纪律 ◆多用颜色鲜明、能活动的直观教具 ◆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
• 2、孩子喜欢观察颜色鲜艳的东西,不喜欢看颜色 单调、灰暗的东西;
• 3、孩子喜欢看大而清晰的图像,不喜欢看小而模 糊的图像;
• 4、位置明显的物体容易被观察,比如墙上挂的、 桌上摆的等;
• 5、物体的明显特征容易被观察,而其他特征容易
被忽略,比如,孩子容易记得球的大小有差别,
却记不得色彩和图案的差异。
◆影响因素:①知觉对象本身的特点
(空间时间上接近,相似的、连续
的)。②个体的知识经验。③某部
分或某属性的强度。
.
12
知觉整体性
.
13
(二)知觉的选择性
◆含义:
指把知觉对象优先地从背景中区分出 来的特性。对象、背景,二者可互 换。
◆影响因素
客观:①对象背景的差别;②对象的
活动变化;③对象的新颖性;④刺
◆被感知事物的强度律
◆对象与背景差别的知觉规律(差别 律)
◆静止背景上活动的对象容易被知觉 的规律(活动律)
◆知觉的组合规律(组合律)
.
22
(二)如何运用感知规律 ◆保持一定的刺激强度 ◆保持对象与背景的适宜对比度 ◆多采用活动教具 ◆注意学生感知对象的组合 ◆利用多种感觉器官协同活动 ◆直观和语言结合
.
25
(二)观察力的培养
• 1、要注重感知规律
• 人类大脑所获得的信息,有80%-90%是通 过视觉、听觉输入
• 2、要以兴趣为引导孩子乐于观察
• 3、适当地表扬孩子的观察
• 孩子最初的观察活动可能是无意识的。强 化,习惯。
• 4、教会孩子观察方法,培养孩子善于观察
的能力
.
26
第七章注意
.
27
一、注意概述
有明确目的而不需要意志努力的注 意 ◆有意后注意的作用
.
32
三、幼儿注意的特点
3岁幼儿注意力可维持3~5分钟,4岁孩子
10分钟,5~6岁儿童也只有15分钟。
• 1、容易被鲜明,新颖的刺激物所吸引;
• 2、容易被突然、显著变化的刺激物所吸 引;
• 3、容易被具体形象所吸引;
• 4、容易被强大的声音所吸引;
知觉的产生以. 头脑中的感觉信息3
各种感觉的简单总和。因为在知觉中 除了包含
感觉之外,还包含记忆、思维和言语 活动等等。
知觉属于高于感觉的性认识阶段。 (三)感知觉的作用 ◆感知觉是认识的基本途径 ◆ 感知觉是一切高. 级复杂心理现象的4
•感知觉是认识的基本途径 •感知觉是一切高级复杂心理现象的 基础 感知觉是维持正常心理活动的 必要条件
(一)什么是注意
注意是心理活动对一定对象的指向 和集中。
(不是独立的心理过程,但与心理过程 又紧密联系在一起)
(二)注意的特征
◆ 指向性
◆集中性
.
28
二、注意的种类及其规律
(一)无意注意
◆无意注意的含义
没有预定目的,也不需要意志努 力的注意。(被动的
注意)
◆引起无意注意的原因
客观因素(主要):
刺激物的强度
激强度。
.
14
对象与背景的转换图
.
15
对象各部分的组合
.
16
(三)知觉的理解性
◆含义:
人在知觉一些事物或现象时,总是利 用已有的知识经验去认识它,并用 语词把它标志出来。
◆基本特征:用词语把事物标志出来。
◆影响因素:①知识经验;②言语指 导;③知觉者的态度;④动机情绪。
.
17
知觉理解性
.
18
.
感觉 的作用
5
感觉剥夺实验
.
6
(四)感觉和知觉的种类
◆感觉的种类:外部感觉和内部感觉
视觉、听觉、味觉、嗅觉、皮肤 感觉,运动觉、平衡觉、内脏觉
◆知觉的种类
根据在知觉中起主导作用的分析 器的特
性,可以把知觉分为视知觉、听知觉、
味知觉、
.
7
根据知觉对象的不同,可以把知觉分 为物体知觉
和社会知觉
物体知觉是关于事和物的知觉。物体 知觉包括空
知觉理解性
.
19
(四)知觉的恒常性
◆含义:
知觉条件在一定范围内变化时,人 对客观事物的知觉映
象保持相对不变的特性。
◆种类:①颜色恒常性;②大小恒常 性;③亮度恒常性;④形状恒常性。
◆影响因素:①熟悉的事物;②变化
范围适当;③知识. 经验。
20
知觉的恒常性
.
21
四.感知规律在教学中的应用
(一)感知活动的特点和规律
间知觉、时间知觉和运动知觉。
社会知觉是个体在生活实践过程中对 别人,对群
体以及对自己的知觉,它包括对别人的知
觉、自我知
.
8
常见的几种视错觉
.
9
二.感觉的一般规律
(二)感受性的变化及其规律
◆感受性的变化规律:
适应、对比、后象
◆感觉的相互作用规律:
不同感觉间的相互影响、不同感觉间的代
偿与协作、联觉。
《幼儿心理学》课件
幼儿认知发展
.
1
第六章 感觉、知觉、观察
.
2
一.感觉与知觉的概述
(一)什么是感觉和知觉 ◆感觉和知觉的含义
感觉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 官的客观事物的个别属性的反映。
知觉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 官的客观事物的整体的反映,是对 感觉信息的组织和解释过程。 (二)感觉和知觉的关系
联觉:一种感官受到刺激时出现另一种感
官的感觉和表象的心理现象
(三)感受性在实践中发生发展
.
10
• 后像:刺激物对感 受器的作用停止后, 感觉现象并不立即 消失,它能保留一 个短暂时间,这种 现象就叫后像。
.
11
三.知觉的基本特征
(一)知觉的整体性
◆含义:当客观事物的个别属性作用 人的感官时,人能够根据知识经验 把它知觉为一个整体。
刺激物的对比
.
29
刺激物的活动变化 刺激物的新异性(绝对、相对) 主观因素: 需要和兴趣 情绪状态 期待的作用 知识经验。
.
30
(二)有意注意
◆有意注意的含义
有预定目的,需要一定意志努力的 注意。(人类特有
的,主动的注意)
◆引起和保持有意注意的条件
明确活动目的和任务
稳定的间接兴趣
31
合理的组织活动 排除干扰 (三)有意后注意 ◆有意后注意的含义
.
23
五、观察及观察力的培养
(一)观察及观察力 ◆观察:知觉的特殊形式,是一种有
目的、有计划、有思维积极参与的 知觉。观察力:观察的能力。是智 力的重要组成部分。 ◆特点:主动性、理解性、持久性。 ◆良好观察的标志(品质):客观性、 主动性、精细性、. 敏捷性、动态性。24
(二)观察力的特点
• 1、孩子喜欢观察活的、运动着的物体,不喜欢观 察静止的物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