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上册历史课堂习题

合集下载

人教版初中历史七年级上册课堂同步练习试题全册

人教版初中历史七年级上册课堂同步练习试题全册

人教版初中历史七年级上册课堂同步练习试题全册第 1课:祖国境内的远古居民【学习目标】1.知道祖国境内的三个远古居民代表、人与动物的根本区别、了解远古居民的生活状况。

2.通过观察古猿、北京人、山顶洞人的头部复原像,说一说他们的区别,理解人类的进化。

3.认识在人类的进化过程中,劳动起了决定性的作用。

【学习重点】北京人和山顶洞人。

【学习难点】对本课基本内容的理解需要科学合理的推断和想象。

【学习过程】一、预习指导(一)阅读教材第2页,在课本上标出知识点并回答下列问题:1.我国境内最早的人类是谁?生活在什么地方?2.你怎样来证明他们是人类而不是类人猿?3.你来推理一下我国境内的人类活动已有多少年的历史了?(二)阅读教材第3--5页,在课本上标出知识点并完成下列问题:1.我国境内除了最早的元谋人外,在北京地区还先后生活过两个远古居民代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对比北京人、山顶洞人的不同:3.什么是氏族?二、合作探究1.观察《我国远古人类主要遗址分布图》,看一看我国远古居民有哪些?各分布在什么地方?2.我们做游戏:看看彼此的面部特征与北京人、山顶洞人头部复原像有何不同?3.观察课本的插图,结合你已学过的知识,想一想,如果你是北京人,你的一天该如何渡过?4.观察课本《山顶洞人的生活》插图,结合文字资料,你认为山顶洞人的生活比北京人有了哪些进步?这说明了什么?三、系统总结:试着用1、2、3三个数字总结本节知识点。

四、达标训练:1.如果你到北京去旅游,除了登长城、看故宫外,你还能()A.参观山顶洞人洞穴B.参观半坡遗址C.参观大汶口遗址D.参观元谋人遗址2.北京周口店遗址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人世界文化遗产名录,主要是因为()A.在这里发现了中国境内已知的最早的原始人类的化石B.在这里发现了人类最早使用的石器C.北京人和山顶洞人曾在这里生活过D.这一遗址在我国首都北京境内3.人与动物的根本区别是()A.人工取火B.制造工具C.使用工具D.从事劳动4.火的使用,是人类进化过程中的一大进步,下列有关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元煤人已经知道用火 B. 北京人已会人工取火C.山顶洞人已会人工取火D. 北京人已会保存火种5.骨针是下列哪一远古居民曾使用过的工具()A.元煤人B. 北京人C. 山顶洞人D. 蓝田人6.爱美之心远古就有之,下列我国远古人类当中,懂得爱美的人是()A. 北京人 B.山顶洞人 C. 元煤人 D.蓝田人7.下列有关氏族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是按血缘关系组织起来的B.氏族成员多劳多得C.氏族成员共同劳动,共同分配食物D.氏族内部没有贫富差别8.据考古报道,安徽发现的繁昌人距今有180万年。

七年级上册历史1-6课习题

七年级上册历史1-6课习题

一、选择题1.2022年9月,考古学家在湖北学堂梁子遗址发现一具距今100万年左右的古人类头骨化石,将之命名为“郧县人”3号,这是迄今所见欧亚内陆同时代最完整的直立人头骨化石。

据此考古发现可知()A.郧县人是中国境内最早的古人类B.该遗址是世界上材料最齐全的直立人遗址C.郧县人是欧亚内陆最早的古人类D.该遗址为探讨古人类演化提供了重要信息2.某同学暑假期间随父母导航到下图地点参观。

下列早期人类中,他可以深入了解的是()A.元谋人B.北京人C.河姆渡人D.半坡居民3.2024年1月,四川资阳濛溪河遗址成功入选“2023年中国考古新发现”。

据考证,它距今约5万—7万年,是罕见的同时发现大量石器、动物与植物遗存的旧石器时代综合性遗址。

下列早期人类中,生活年代与其最接近的是()A.元谋人B.山顶洞人C.河姆渡人D.半坡人4.央视《探索发现》栏目播放了专题片《我们的祖先是怎样生活的》。

在这部专题片里,我们不可能看到的生活场景是()A.元谋人使用打制石器B.北京人结成群体生活在一起C.北京人人工取火的场景D.山顶洞人用骨针缝制衣服5.一位同学在某处原始居民遗址博物馆里看到了下列展品。

据此判断,当时生活在这里的原始居民()A.已经发明使用了文字B.逐渐产生了阶级分化C.过上定居生活从事农业生产D.实行禅让推选部落联盟首领6.下图为半坡遗址平面示意图。

据此可推测,此时()7.考古学家将类似于黄河中游地区仰韶遗址的遗址类型统称为仰韶文化,其在农业上以种粟为主,制陶业以表面有彩绘的彩陶最为著名。

下列遗址中,属于仰韶文化的是()A.河姆渡遗址B.半坡遗址C.良渚遗址D.大汶口遗址8.央视2023年春晚舞美设计以“满庭芳”为理念,创意取材自1959年陕西华县(现华州区)泉护村遗址庙底沟彩陶标志性的“花瓣纹”,这种花瓣纹被考古泰斗苏秉琦先生称之为“华山玫瑰”。

彩陶的出现与哪一古人类遗址有关()A.北京人B.山顶洞人C.河姆渡居民D.半坡居民9.经考古发现,红山文化的代表性遗址——牛河梁遗址的女神庙中,女神雕像体型有大小之分,似已形成有中心、有层次的“神统”,随葬玉器数量和规格也有区别。

北师大七年级历史上册课堂全册练习题(附答案)

北师大七年级历史上册课堂全册练习题(附答案)

历史(七年级•上册)第一单元中华文明的起源第1课中华大地的远古人类[通过这次练习,意味着你]1、了解元谋人的生存年代及发现地点。

2、了解北京人的生存年代及发现地点、体质特征、制造和使用石器、天然火的使用、群居生活等五个方面的内容。

3、了解山顶洞人的有关知识,知道他是比北京人更进步的远古人类。

4、知道我国是目前世界上发现原始人类遗迹最多的国家。

5、了解远古人类从低级到高级的演化过程。

6、通过想象北京人一天的生活来培养丰富的历史想象力。

[课堂同步练习(A)]一、课堂训练1、我国的历史最早可以上溯到:()A 18000年前B 20万年前C 70万年前D 170万年前2、人与动物的根本区别是( )A直立行走B制造工具C使用语言D造屋定居3、北京人制造和使用的劳动工具是:()①弓箭②陶器③打制石器④磨制石器A ①③B ②④C ③D ①②③④4、下列哪一项不属于北京人的生活:()A 会直立行走B 使用打制石器C 会钻木取火D 过着群居生活5、获知元谋人会使用火是通过:()A 神话传说B 大胆想象C 历史文献D 遗骨遗物*6、北京人与元谋人的相同之处不包括:()A 保留着猿的一些体质特征B 人工取火御寒C 过着群居生活D使用打制石器*7、有关山顶洞人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 其面貌还保留着一些猿的特征B 已使用磨制石器,并能制作骨针C 集体居住在山洞里D 已经懂得人工取火*8、山顶洞人是比北京人更进步的远古人类,是因为:()A 手脚有明显分工B 距今年代比北京人近C 懂得人工取火D 过着群居生活9、对北京人用火的提法不正确的是:()A 北京人会使用天然火B 北京人用火烧烤、御寒、照明等C 北京人会用火但不会管理火D 北京人用火驱逐野兽,又增强了体质10、山顶洞人抵御野兽的攻击,最可能使用的武器不包括()A石器B木棒C火把D弓箭二、课堂回顾*1.配一配请将下列生产技术的进步与取得这些进步的远古人类进行搭配,答案是不定向的。

七年级历史上册全册随堂练习(共23套新人教版)

七年级历史上册全册随堂练习(共23套新人教版)

七年级历史上册全册随堂练习(共23套新人教版)第一单元史前时期:中国境内人类的活动第1课中国早期人类的代表――北京人 1.七年级的李梦同学暑假参观了我国最早的古人类遗址,他参观的是遗址。

( ) A.元谋人 B.北京人 C.半坡人 D.河姆渡人 2.观察下面示意图,判断“元谋人”应在什么位置( ) A.(a) B.(b) C.(c) D.(d) 3.岳阳市某校九年级(1)班学生想去参观距今约70万-20万年之间的某远古人类遗址,他们应该去( ) A.云南元谋 B.北京周口店 C.浙江河姆渡 D.陕西半坡村 4.黔东南某中学历史老师在讲授“我们的远古祖先”这一课时,出示了一幅图片并介绍说:“能直立行走,头部还保留猿类的某些特征,使用天然火。

”请你判断此原始人类应该是( ) A.元谋人 B.北京人 C.山顶洞人 D.半坡人 5.北京人遗址是研究远古人类的宝贵资料。

图中北京人遗址所在位置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6.(2018 南通长江中学月考)在北京人遗址中,考古人员发现了大量木炭和几处较大的灰烬堆。

这说明北京人( ) A.已开始建造房屋定居 B.会使用天然火 C.会制造彩陶 D.已开始制造工具 7.北京人是世界上最重要的原始人类之一。

关于北京人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属于新石器时代 B.过着群居生活 C.已经会人工取火 D.会建造房屋 8.(2018河北廊坊十五中模拟)在远古一个晴朗的下午,两个北京人捕获了一头梅花鹿。

在分给大家前,他们要采用哪种工具把它切割成若干份( ) A.石制工具 B.铁制工具 C.棍棒 D.硬质土块 9.下列远古人类,从其进化状况看,排列正确的是( ) A.元谋人――山顶洞人――北京人 B.山顶洞人――北京人――元谋人 C.北京人――元谋人――山顶洞人 D.元谋人――北京人――山顶洞人 10.小明是个小马虎,在历史课上学习山顶洞人时,他做了如下笔记:“山顶洞人生活在距今约170万年,已经掌握磨光和钻孔技术,懂得使用天然火。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课堂练习(全册)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课堂练习(全册)

第四课
夏、商、西周的兴亡
5、从夏朝的灭亡中可以说吗一个朝代的
衰亡往往与下列哪个因素有直接关系( B ) A.外族入侵 B.当政者的暴政 C.国家的分裂 D.民族关系不融洽 6、史书记载:西周建立后,封建亲戚以藩屏 周“兼治天下,立七十一国”,这反映了西周实行 的政治制度是( C ) A.世袭制
3、在祖国境内的原始人类中,最早开始人工 取火的是( C ) A.元谋人 B.北京人 C.山顶洞人 D.半坡人 4、下列考古中不属于山顶洞人的是( C ) A.钻孔技术 B.人工取火 C.使用铁器 D.制作装饰品


第二课

原始的农耕生活
一、选择题 1、我国原始社会下列现象出现的选后顺序 是( D ) ①出现贫富分化 ②使用自然火 ③磨制和钻孔技术 ④建造房屋 A.①②③④ B.②①③④ C.③①④② D.②③④①
第五课
灿烂的青铜文明
3、我国古代青铜器铸造业高度发展,工艺精
湛,目前,世界上出土的最大的青铜器是( C ) A.三星堆青铜立人像 B.四羊方尊 C.司母戊鼎 D.青铜神树 4、通过甲骨卜辞,四羊方尊,司母戊鼎,殷 墟等遗物遗址,我们可以了解( B ) A.夏朝历史 B.商朝历史 C.周朝历史 D.秦朝历史
第十一课

A.黄帝
B.炎帝
C.尧
D.尧
一、选择题 1、以下史实与西周分封制有关的是( C ) A.禹传子,家天下 B.盘庚迁殷 C.战时带兵随从天子作战 D.分天下为36郡 2、我国奴隶社会开始于( A ) A.夏 B.商 C.西周 D.春秋 3、西周的众多诸侯产生的方式是( C ) A.奴隶制 B.禅让制 C.分封制 D.世袭制 4、你认为下列哪种制度的出现标志着我国古代由“公 天下”变成了“家天下”( B ) A.禅让制 B.王位世袭制 C.郡县制 D.中央集权制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第4课 课堂练习含答案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第4课 课堂练习含答案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历史练习题第二单元夏商周时期:早期国家的产生与社会变革第4课早期国家的产生和发展1.下列史实,标志着我国世袭制代替禅让制的是( )A.尧传位于舜B.舜传位于禹C.禹传子,家天下D.启打败有扈氏2.公元前1046年,武王伐纣,建立周朝后,定都在( )A.牧野B.镐京C.洛邑D.殷3.历史上周幽王为博妃子一笑,竟屡次“烽火戏诸侯”。

最初几次,诸侯都会带兵前来,保卫周王。

诸侯这样做,与下列哪一制度有关( )A.宗法制B.分封制C.郡县制D.行省制4.将下列朝代与相应的建立者、暴君连接起来。

5.读下图,回答问题。

(1)请写出西周的都城A:。

(2)请写出周武王与商纣王交战的地点B:。

(3)西周的统治区域比商朝更大,为了控制全国广大地区,统治者采取了什么制度?(4)请写出图中1—5所代表的封国的名称。

1.“今大道既隐,天下为家……大人世及(世袭)以为礼。

”《礼记》里的这段描述反映的历史事件是( ) A.商汤灭夏 B.奴隶社会结束C.舜传位给禹D.禹传位给启2.数轴记忆是学习历史的方法之一。

下面是一位同学在复习中国古代某一历史时期政权更迭时制作的年代标尺,其中①处应该是( )A.夏朝B.商朝C.周朝D.秦朝3.电视剧《封神演义》中有关“炮烙之刑”“以酒为池”“悬肉为林”的镜头,反映了统治者的极度暴虐腐朽。

这与哪位统治者有关( )A.夏王桀B.商王纣C.周厉王D.周幽王4.《左传》曰:“封建亲戚,以藩屏周。

”这一史料反映出西周的社会制度是( )A.禅让制B.王位世袭制C.分封制D.郡县制★5.如下图,镐京与曲阜的关系是( )A.王都与封国都邑B.均为封国都邑C.王都与郡府D.均为郡府6.在西周初年,下列哪个人被封为诸侯王的可能性最小( )A.甲是商朝末年的贵族,带兵抵抗周部落的进攻,兵败后降周B.乙是商朝末年的平民,才能、人品俱佳C.丙带兵攻打商纣王,为周王朝的建立立下了汗马功劳D.丁是西周王族成员,整日无所事事7.阅读下列示意图,回答问题。

七年级上册历史第8课百家争鸣课堂练习题(含答案)

七年级上册历史第8课百家争鸣课堂练习题(含答案)

七年级上册历史第8课百家争鸣课堂练习题(含答案)一、选择题1.中国古代有一个著名的“塞翁失马”的故事,说明了人的祸福可以相互转化,这个故事体现了古代哪一位思想家的思想()A.老子B.庄子C.孔子D.韩非子2.“我无为而民自化,我好静而民自正,我无事而民自富,我无欲而民自朴。

”“无为而治”反映了哪一学派的思想主张()A.墨家B.道家C.法家D.儒家3.古人云:“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

”这说明“官风”“官德”对“民风”“民德”起着重要的教化和示范作用。

春秋时期倡导“为政以德”“以礼治国”的思想家是()A.孔子B.老子C.庄子D.韩非4.当代中国,教育公平是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之一。

孔子的下列观点中,最能体现这一精神的是()A.因材施教B.温故知新C.有教无类D.仁者爱人5.1988年,诺贝尔奖获得者汉内斯·阿尔文曾说:“如果人类要在21世纪生存下去,必须回到2500多年前,去汲取孔子的智慧。

”文中的“孔子的智慧”被整理成()A.《尚书》B.《论语》C.《道德经》D.《左传》6.春秋战国时期,提出“兼相爱,交相利”乃是“天下之治道”主张的思想家是( )A.老子B.孔子C.墨子D.韩非子7.春秋战国时期,儒家学者极力宣扬得众、爱众和济众思想,如孔子认为“仁者爱人”“宽则得众”,孟子主张“民贵君轻”“与众乐乐”。

由此可知,春秋战国时期儒学( )A.适应了封建统治需要B.以批判法家刑罚为宗旨C.有利于缓和社会矛盾D.顺应了时代发展的要求8.《史记·太史公自序》评诸子百家说:“儒者博,墨者俭,法家严,道家使人精神专一”。

“严”字当头的代表人物是( )9.稷下学宫是战国时期具有代表性的学术平台,各家学派在此进行交流与论辩。

稷下学宫体现的历史现象是( )A.诸侯争霸B.兼并战争C.百家争鸣D.统一思想10.著名学者弘亿指出:“春秋战国的百家争鸣为后世两千年打下了两个生存基础——思想基础与制度基础。

七年级上册《历史》第17课西晋的短暂统一和北方各族的内迁练习题(含答案)

七年级上册《历史》第17课西晋的短暂统一和北方各族的内迁练习题(含答案)

第17课西晋的短暂统一和北方各族的内迁练习题一、选择题1.爷爷给小虎讲三国故事时说:“三国尽归司马懿。

”小虎认为不对,因为最终使国家归于统一的是另一个人。

“另一个人”是指()A.司马迁B.司马昭C.司马炎D.司马睿2.西晋得以统一全国的根本原因是()A.北方经济的恢复B.吴、蜀弱小C.司马炎英明果断D.吴、蜀统治腐败3.西晋,一个骤起骤灭的政权,其盛衰兴亡耐人寻味。

对西晋“骤灭”有着重大影响的历史事件是()A.司马氏篡魏B.定都洛阳C.“七国之乱”D.“八王之乱”4.西晋结束了三国分裂局面,统一全国,但是西晋又是一个短命的王朝,导致西晋短命而亡的根本原因是()A.统治阶级政治上昏庸腐朽B.封王争权夺利,爆发“八王之乱”C.统治者不重视发展生产,经济衰退D.匈奴起兵,攻灭西晋5.“三川北虏乱如麻,四海南奔似永嘉。

”这两句诗描写了北方人民南迁江南的情况。

从诗句中我们可以看出,魏晋南北朝时,我国古代北方农民南迁的主要原因是()A.南方气候优于北方B.北方战乱频繁,南方相对稳定C.北方统治者实行移民政策D.南方经济发展需要北方的劳动力6.“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是生活的生动写照()A.汉族B.北方游牧民族C.江南地区D.西南少数民族7.东汉以来,少数民族陆续内迁,这些内迁的少数民族不包括()A.匈奴B.羯族C.氐族D.犬戎二、材料分析题8.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西晋建立初期,晋武帝恢复了古代的分封制,封二十七个同姓王,以郡建国。

之后不断扩大宗室诸王的权力。

诸王可自行选用国中文武官员,收取封国的租税。

材料二:(匈奴)左贤王刘宣等窃议曰:“……今司马氏骨肉相残,四海鼎沸,兴邦复业,此其时矣。

”——《晋书·刘元海载记》(1)材料一中晋武帝采取的这种做法造成了怎样的不利局面?(2)材料二中的“司马氏骨肉相残”指的是哪一历史事件?产生了怎样的影响?三、探究题9.学完《西晋的短暂统一和北方各族的内迁》一课后,某校七年级A班同学开展以下探究性活动,请你参与。

初一上册历史题

初一上册历史题

1、夏朝是中国历史上的第一个王朝,它的建立标志着中国早期国家的产生。

夏朝的建立者是:A. 黄帝B. 炎帝C. 禹D. 启(答案)C2、商朝时期,社会生产力有了显著的提高,这主要得益于哪种器具的广泛使用?A. 石器B. 木器C. 青铜器D. 铁器(答案)C3、西周实行分封制,周王将宗亲和功臣分封到各地,建立诸侯国。

诸侯对周王承担的义务不包括:A. 服从周王调兵B. 向周王进献贡物C. 朝觐述职D. 管理周王室内务(答案)D4、春秋战国时期,社会处于大变革与大争锋的时期,也是学术思想异常活跃的时期。

以下哪家学派主张“无为而治”,强调顺应自然?A. 儒家B. 道家C. 法家D. 墨家(答案)B5、秦始皇统一六国后,为了加强中央集权,采取了一系列措施。

其中,统一文字的标准是:A. 小篆B. 大篆C. 隶书D. 楷书(答案)A6、汉武帝时期,为了加强思想控制,采取了“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政策。

这一政策的主要目的是:A. 促进文化繁荣B. 打击异己势力C. 统一思想,加强中央集权D. 提高儒家学者的地位(答案)C7、三国时期,魏、蜀、吴三国鼎立。

其中,蜀国的建立者是:A. 曹操B. 刘备C. 孙权D. 司马懿(答案)B8、北魏孝文帝时期,为了促进民族融合,推行了一系列汉化措施。

以下哪项不属于其汉化措施?A. 改穿汉服B. 学习汉语C. 改用汉姓D. 迁都洛阳(仅作为政治中心迁移,非直接汉化措施)(答案)D。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第8课 课堂练习含答案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第8课 课堂练习含答案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历史练习题第8课百家争鸣1.小明想了解老子的言论,他应该阅读( )A.《论语》B.《道德经》C.《孟子》D.《韩非子》2.《论语》记载的是我国古代哪一位思想家的言论( )A.老子B.孔子C.韩非D.墨子3.“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这句话属于孔子的( )A.礼治思想B.教育思想C.仁政思想D.法治思想4.诸子百家中,对后世影响最大的学派是( )A.儒家B.道家C.法家D.墨家5.把下列人物前的序号填到下面相应内容前的括号里。

A.孔子B.墨子C.孟子D.庄子E.韩非(1)( )顺其自然,“无为而治”。

(2)( )提出“仁”的学说,注意“因材施教”,要求学生“温故而知新”。

(3)( )“春秋无义战”“仁政治国”。

(4)( )“兼爱”“非攻”。

(5)( )提出建立中央集权专制统治的国家。

1.《淮南子》记载了这样一个故事:有个塞翁,他的马无缘无故跑到了胡人那里。

人们都来宽慰他。

他却说:“这怎么就不会是一种福气呢?”过了几个月,那匹失马带着胡人的良马回来了。

人们都前来祝贺。

塞翁又说:“这怎么就不能是一种灾祸呢?”不久,他的儿子因骑马摔断了大腿。

这个故事说明的道理和哪位思想家的观点一致( )A.孔子B.孙武C.老子D.孟子2.提出“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北斗星),居其所而众星共(拱)之”的思想家是( )A.老子B.孔子C.韩非D.孙武3.孔子是我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和教育家。

下列关于他在教育方面的贡献,说法不正确的是( )A.他创办私学,打破官府对教育的垄断B.他编订的《诗》《书》和《春秋》等,成为后世重要的教学内容C.他坚持因材施教、启发诱导等教学方法D.他晚年编订的《论语》为后人研究儒家思想提供了宝贵资料4.下列甲乙丙三位同学关于中国古代百家争鸣的表述正确的是( )A.乙B.丙C.甲、乙D.甲、丙5.学习了《百家争鸣》一课后,同学们在一起讨论本班任课老师的管理风格,下列说法正确的有( )①语文老师善于因材施教,以德治班,熟谙儒家真谛②数学老师深入了解学生,知己知彼,颇有道家风范③英语老师讲究顺其自然,无为而治,典型墨家做法④历史老师严格执行班规,照章办事,深受法家影响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6.“百家争鸣”电视台要招聘栏目主持人,有下列人员最后入围,请你给他们安排最适合的主持栏目,并说出道理。

七年级上册历史课程试题与答案详解

七年级上册历史课程试题与答案详解

七年级上册历史课程试题与答案详解一、选择题1. 下列哪个朝代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中央集权国家?A. 西周B. 秦朝C. 汉朝D. 唐朝答案:B2. “夫子哂之”中的“夫子”指的是?A. 孔子B. 老子C. 庄子D. 孙武答案:A3. 下列哪个事件标志着中国进入封建社会?A. 夏朝的建立B. 商朝的建立C. 春秋时期的开始D. 战国时期的开始答案:D4. 下列哪个皇帝被誉为“”?A. 秦始皇B. 汉武帝C. 唐太宗D. 宋太祖答案:A5. 下列哪个战争奠定了秦朝统一六国的基础?A. 垂拱之治B. 长平之战C. 桂陵之战D. 马陵之战答案:B二、填空题1. 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中央集权国家是____。

答案:秦朝2. 孔子,名丘,字____,是春秋末期的著名思想家、教育家。

答案:仲尼3. 下列哪个学派主张“无为而治”?答案:道家4. 秦始皇统一六国后,将国家行政区划分为郡县,其中最大的行政区是____。

答案:郡5. 下列哪个法律法规是秦朝的法典?答案:秦律三、简答题1. 请简要介绍秦始皇统一六国的过程及其意义。

答案:秦始皇通过连续的战争,先后灭掉六国,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中央集权国家——秦朝。

这一事件标志着中国进入封建社会,对中国历史产生了深远影响。

2. 请简要介绍孔子的教育思想。

答案:孔子主张“有教无类”,提倡因材施教,注重道德教育和文化知识教育。

他主张学生要谦虚好学,温故知新。

孔子的教育思想对后世产生了深远影响。

四、论述题1. 请论述商鞅变法对秦国的影响。

答案:商鞅变法使秦国实现了国富兵强,为后来秦始皇统一六国奠定了基础。

商鞅变法包括废除井田制,实行土地私有;推行重农抑商政策;实行法治等。

这些改革措施增强了秦国的国家实力,使秦国成为战国七雄中最强大的国家。

2. 请论述秦始皇统一六国的意义。

答案:秦始皇统一六国标志着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中央集权国家的诞生,对中国历史产生了深远影响。

这一事件结束了长达数百年的战国纷争,有利于国家的稳定和发展。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第2课 课堂练习含答案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第2课 课堂练习含答案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历史练习题第2课原始农耕生活1.下列原始居民中,从事农业生产,主要种植粟的是( )A.半坡原始居民B.河姆渡原始居民C.北京人D.山顶洞人2.西安半坡博物馆对外进行文物展览,你知道展会上展出的半坡原始居民制造的陶器主要是什么吗( )A.彩陶B.黑陶C.白陶D.黄陶3.距今约7 000年,长江流域原始农耕文明的代表是( )A.北京人B.河姆渡原始居民C.半坡原始居民D.山顶洞人4.水是人类的生命之源。

我国先民早已懂得挖井,并过着定居生活。

我国远古先民中最早懂得挖井技术的是( )A.山顶洞人B.半坡原始居民C.大汶口原始居民D.河姆渡原始居民5.下列哪一项不是我国原始农业兴起和发展的重要标志( )A.农作物的种植B.家畜饲养的出现C.聚落、磨制工具的发展D.打制石器的出现6.下面是小马同学的作文《想象半坡原始居民一天的生活》中的片段。

请找出不符合史实之处,并加以改正。

早晨,红日东升。

一群人从他们的干栏式房子里走出来,房子的四周有用于防护的壕沟。

人们开始劳动:他们有的在用石铲收割水稻,有的在喂养家畜(家畜的种类有猪、狗和水牛等),有的在窑场烧制黑陶,还有十几个小伙子在野外打猎,他们手持石斧,正在追赶一头鹿……天色愈来愈暗,劳动的人们开始陆续回家,留在村子里的一部分人已准备好了晚饭,他们吃着米饭,笑谈劳动中的趣事……夜渐深,大家渐渐都回去休息了。

(1)错误:;改正:。

(2)错误:;改正:。

(3)错误:;改正:。

(4)错误:;改正:。

(5)错误:;改正:。

1.半坡遗址是我国重要的原始农耕村落遗址之一,其原始居民( )A.距今约170万年B.生活在北京周口店C.住着干栏式房子D.主要粮食作物是粟2.能够从事农业生产、烧制彩陶、生活在黄河流域的我国原始居民是( )A.元谋人B.河姆渡人C.半坡人D.北京人3.在历史剧《河姆渡原始居民》中,不该出现的情节是( )A.种植水稻B.饲养猪、狗等家畜C.居住半地穴式圆形房屋D.使用磨制农具4.右图是《原始居民使用的骨耜和装有木柄的骨耜复原图》,该工具的主要功能是( )A.制陶B.耕地C.造房D.捕鱼5.下列图片中的内容能够证明半坡居民比北京人进步的是( )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6.在生活方式上,半坡原始居民和河姆渡原始居民的共同点是( )A.以采集为主B.以饲养家畜为主C.以狩猎和捕鱼为主D.以原始农业生产为主的多种经济生活7.阅读下列材料:我国著名历史学家郭沫若在参观某一古代人类遗址时写下诗句:“彩陶形制美,画纹亦多殊。

七年级上册历史课堂练习第11课 西汉建立和“文景之治”

七年级上册历史课堂练习第11课 西汉建立和“文景之治”

第11课 西汉建立和“文景之治”
基础通关 能力突破 素养达标
13.
汉与匈奴相约和亲,匈奴却背约入侵劫掠,而文帝只命令
边塞戒备防守,不发兵深入匈奴境内,不愿意给百姓带来困扰和痛苦。
这直接反映出汉文帝的统治政策是( C )
A. 以农为本
B. 废除严刑峻法
C. 休养生息
D. 建立中央集权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第11课 西汉建立和“文景之治”
基础通关 能力突破 素养达标
材料二 夫运筹策帷帐之中,决胜于千里之外,吾不如子房。镇国家, 抚百姓,给馈饷,不绝粮道,吾不如萧何。连百万之军,战必胜,攻必 取,吾不如韩信。此三者,皆人杰也,吾能用之,此吾所以取天下也。
——《史记·高祖本纪》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上述材料反映的都是历史上同一个人物的功绩,这个人物是谁?(1 分)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其历史功绩。(3分) 人物:汉高祖刘邦。历史功绩:建立西汉,实行休养生息政策,促进 了西汉经济的恢复和发展,稳定了社会局势。 (2)根据材料二及所学知识,概括这一人物能够“取天下”的原因。 (2分) 善用人才,深谋远虑。
衣式彩绘跽坐侍女俑。此俑五官端正,神态平和从容,与秦始皇陵兵马
俑的神情肃穆形成鲜明对比。材料反映出西汉初期的统治政策是( D ) A. 严刑峻法
B. 大肆征伐
C. 强化专制
D. 休养生息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第11课 西汉建立和“文景之治”
基础通关 能力突破 素养达标
要求他的陵墓只可用瓦器,而保定满城汉墓(葬着汉景帝之子中山靖王

七年级上册《历史》第9课秦统一中国练习题(含答案)

七年级上册《历史》第9课秦统一中国练习题(含答案)

第9课秦统一中国练习题一、选择题1.作为“千古一帝”的秦始皇,下列属于他的功绩的是()①灭掉六国,实现统一②创立了一套封建专制主义的中央集权制度③统一文字、货币、度量衡④实行分封制⑤焚书坑儒⑥修建灵渠A.②③⑤⑥B.①②③⑥C.①③④⑤⑥D.②④⑤⑥2.假如你是一位旅行社的导游,如果一位游客要去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封建国家的都城去参观,请你告诉他应该去哪一城市()A.西安B.南京C.咸阳D.洛阳3.“秦朝以前,官吏和私人的印章均可称玺,至秦朝,只有天子的印才能叫玺,而且用玉制作,群臣不敢再用。

”这一现象反映的本质是()A.以玉制玺天子专有B.收藏玉玺天子喜好C.皇位世袭君权神授D.天子至尊皇权至上4.秦始皇说:“天下共苦,战斗不休,以有侯王(诸侯)。

赖宗庙,天下初定,又复立国,是树兵也,而求其宁息,岂不难哉。

”他为解决上述问题,采取的措施是()A.建立皇帝制B.攻打匈奴C.推行郡县制D.修筑长城5.在学习《秦统一中国》一课的讨论环节中,某学习小组的同学就“分封制”和“郡县制”进行了激烈争论。

下列观点正确的是()A.分封制是封建社会的象征B.分封制结束了地方官吏的世袭C.郡县制加强了中央对地方的统治D.郡县制不利于巩固国家统一6.秦朝时,蜀郡(现今四川地区一带)郡守产生的方式是()A.世袭继承B.皇帝任命C.地方推荐D.考试选拔7.秦朝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中央集权国家。

当时通行于全国各地的货币是()8.公元前212年,秦始皇命蒙恬修筑了从咸阳直通北边九原的直道,“长千八百里”。

这项措施()A.促进了内地与边疆地区的交往B.加速了国家完成统一进程C.确立了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D.解除了匈奴对边境的威胁二、材料分析题9.商鞅变法给秦国带来根本性的变化,为秦灭六国、统一全国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废除土地国有制,国家承认私人的土地所有权。

凡是努力从事农耕,生产粮食和布帛多的人免除徭役,作为奖励。

初一上册历史课时练习题

初一上册历史课时练习题

初一上册历史课时练习题一、中国古代早期政治制度1. 我国境内已知的最早人类是:2. 北京人生活距今约多少万年?3. 山顶洞人生活距今约多少万年?4. 半坡原始居民居住在哪种类型的房屋里?5. 河姆渡原始居民种植的主要粮食作物是什么?二、夏商周更替与青铜文明6. 夏朝建立的时间大约是公元前2070年,建立者是谁?7. 商汤灭夏,建立商朝的时间大约是公元前1600年,商朝的都城在哪里?8. 商朝灭亡后,西周建立的时间大约是公元前1046年,西周的都城在哪里?9. 西周实行哪种制度来巩固统治?10. 春秋时期,诸侯国之间进行争霸战争,著名的霸主有齐桓公、晋文公、楚庄王等,其中被称为“春秋五霸”之首的是谁?三、秦汉时期11. 秦始皇统一六国的时间是公元前221年,他建立了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中央集权国家,定都哪里?12. 秦始皇统一度量衡、货币、文字,其中统一文字采用的是什么字体?13. 汉武帝在位时期,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加强中央集权,其中包括实行“推恩令”,请问“推恩令”的主要目的是什么?14. 东汉末年,张角领导了哪次农民起义?15. 东汉时期,张仲景被誉为“医圣”,他的著作是哪本?四、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16. 三国鼎立局面形成的时间是公元220年,请问哪位人物通过赤壁之战奠定了三国鼎立的基础?17. 西晋统一全国的时间是公元280年,西晋的都城在哪里?18. 东晋建立的时间是公元317年,东晋的都城在哪里?19. 南朝包括哪四个朝代?20. 北魏孝文帝改革中,实行了哪些汉化措施?五、隋唐时期21. 隋朝建立的时间是公元581年,建立者是谁?22. 隋朝灭亡后,唐朝建立的时间是公元618年,唐朝的都城在哪里?23. 唐太宗在位时期,实行了哪些改革措施?24. 唐玄宗在位时期,政治清明,经济繁荣,被誉为“开元盛世”,请问“开元”是唐玄宗的哪个年号?25. 唐朝时期,鉴真东渡日本,传播了佛教文化,请问鉴真是哪个宗派的创始人?六、宋元时期26. 宋朝建立的时间是公元960年,建立者是谁?27. 宋朝时期,设立了哪个机构来加强中央集权?28. 元朝建立的时间是公元1271年,建立者是谁?29. 元朝统一全国后,实行了哪种制度来管理地方?30. 元朝时期,马可·波罗来到中国,他在中国居住了多久?七、明清时期31. 明朝建立的时间是公元1368年,建立者是谁?32. 明朝时期,设立了哪个特务机构来加强皇权?33. 清朝建立的时间是公元1636年(或公元1644年),建立者是谁?34. 清朝康熙帝在位时期,平定了哪位蒙古族首领的叛乱?35. 清朝乾隆帝在位时期,编撰了哪部大型文献典籍?八、中国近代史的开端36. 鸦片战争爆发的时间是哪一年?37. 鸦片战争后,中国被迫签订的第一个不平等条约是什么?38. 太平天国运动爆发的时间是哪一年?其领导人是?39. 第二次鸦片战争中,英法联军攻占并焚毁的皇家园林是?40. 洋务运动的主要目的是什么?九、民族危机与民族觉醒41. 甲午中日战争爆发的时间是哪一年?42. 甲午中日战争后,中国被迫签订的条约是什么?43. 戊戌变法(维新变法)发生在哪一年?44. 义和团运动的口号是什么?45. 辛亥革命爆发的时间是哪一年?其领导人是?十、新文化运动与五四运动46. 新文化运动的口号是什么?47. 五四运动爆发的时间是哪一年?其导火线是什么?48. 五四运动后,哪一学派在中国迅速传播?49. 中国共产党成立于哪一年?50. 国民大革命时期,国共两党合作创办的军事学校是?十一、中国近代经济发展与民生变化51. 洋务运动期间,哪位清朝官员创办了江南制造总局?52. 民族资本主义企业在哪个时期初步发展?53. 20世纪初,哪位状元实业家创办了大生纱厂?54. 中国近代哪一条铁路是詹天佑主持修建的?55. 20世纪20年代,中国民族工业出现了哪个短暂的繁荣时期?十二、抗日战争与解放战争56. 九一八事变发生在哪一年?57. 卢沟桥事变(七七事变)标志着全面抗战的爆发,发生在哪一年?58. 抗日战争时期,国民政府在正面战场组织的重大会战有哪些?59. 百团大战发生在哪一年?其主要指挥官是?60. 解放战争时期,哪次战役是人民解放军的转折点?十三、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与社会主义建设61.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于哪一年?62. 中国人民志愿军抗美援朝的时间是哪一年?63. 第一个五年计划实施的时间是哪一年?64. 中国共产党召开的八大是在哪一年?65. 文化大革命开始于哪一年?答案一、中国古代早期政治制度1. 元谋人2. 约70万20万年3. 约3万年4. 半地穴式圆形房屋5. 水稻二、夏商周更替与青铜文明6. 禹7. 亳(今河南商丘北)8. 镐京(今陕西西安西)9. 分封制10. 齐桓公三、秦汉时期11. 咸阳12. 小篆13. 削弱王国势力14. 黄巾起义15. 《伤寒杂病论》四、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16. 周瑜17. 洛阳18. 建康(今江苏南京)19. 宋、齐、梁、陈20. 穿汉服、说汉话、改汉姓、通婚姻等五、隋唐时期21. 杨坚22. 长安23. 纳谏如流、完善三省六部制、科举制等24. 开元25. 律宗六、宋元时期26. 赵匡胤27. 枢密院28. 忽必烈29. 行省制30. 约17年七、明清时期31. 朱元璋32. 锦衣卫33. 皇太极(或努尔哈赤)34. 噶尔丹35. 《四库全书》八、中国近代史的开端36. 1840年37. 《南京条约》38. 1851年,洪秀全39. 圆明园40. 自强、求富九、民族危机与民族觉醒41. 1894年42. 《马关条约》44. 扶清灭洋45. 1911年,孙中山十、新文化运动与五四运动46. 德先生和赛先生(民主与科学)47. 1919年,巴黎和会中国外交失败48. 马克思主义49. 1921年50. 黄埔军校十一、中国近代经济发展与民生变化51. 李鸿章52. 甲午中日战争后53. 张謇54. 京张铁路55. 1927年十二、抗日战争与解放战争56. 1931年57. 1937年58. 淞沪会战、太原会战、徐州会战、武汉会战等59. 1940年,彭德怀60. 淮海战役十三、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与社会主义建设61. 1949年62. 1950年64. 1956年65. 1966年。

七年级上册《历史》第10课秦末农民大起义练习题(含答案)

七年级上册《历史》第10课秦末农民大起义练习题(含答案)

第10课秦末农民大起义练习题一、选择题1.秦始皇统治时期,市场上鞋子没人买,拐杖却是抢手货,这说明()A.秦朝人民不喜欢穿鞋子,喜欢拄拐杖B.秦朝法律的残暴C.市场竞争的必然结果D.拐杖是外来品2.“王侯将相宁有种乎?”一个人在大泽乡的高地上喊着:“天下受秦的迫害时间太长了,我们要反对秦的暴政。

”这个画面发生在()A.陈胜、吴广起义中B.巨鹿之战中C.楚汉之争中D.刘邦建立汉朝后3.陈胜、吴广起义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农民起义,在中国农民战争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这次起义爆发并得到各地农民纷纷响应的原因是()①秦朝的徭役繁重②秦朝的赋税很重③秦朝统一度量衡④秦朝的刑法残酷A.①②③④B.①②④C.①③D.②④4.下列哪两次战役决定着秦国和秦王朝的成与败()①垓下之战②城濮之战③长平之战④巨鹿之战A.①②B.③④C.②③D.①④5.唐朝诗人写道:“竹帛烟销帝业虚,关河空锁祖龙居。

坑灰未冷山东乱,刘项原来不读书。

”诗中提到的两个重大事件是焚书坑儒和()A.统一中国B.秦末农民战争C.楚汉之争D.修筑长城6.李清照曾这样赞美项羽:“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

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

”下列事件跟项羽有关的是()①大泽乡起义②巨鹿之战③楚汉之争④建立张楚政权A.①②B.①③C.②③D.③④二、材料分析题7.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秦始皇的统一思想是不要人民读书,他的手段是刑罚的制裁;汉武帝的统一思想是要人民只读一种书,他的手段是利禄的引诱。

结果,始皇失败了,武帝成功了。

——顾颉刚《汉代学术史略》材料二:请回答:(1)材料一中秦始皇“不要人民读书”是指什么历史事件?(2)结合所学知识,对该历史事件作简要评价。

(3)材料二图中振臂高呼的两位主角是谁?你能根据该图概括出两个成语吗?(4)图片反映的这一事件有什么重大历史意义?8.某校七年级(2)班的同学们学习了《秦末农民大起义》一课后,对秦末农民战争进行了一次探究活动,你也一起来吧!【秦朝统治篇】材料一:秦朝时,农民每年要将收成的三分之二上缴国家。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第11课课堂练习含答案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第11课课堂练习含答案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历史练习题第11课西汉建立和“文景之治”1.西汉都城位于( )A.咸阳B.长安C.镐京D.殷2.汉初首先实行休养生息政策的皇帝是( )A.汉高祖B.汉文帝C.汉景帝D.汉武帝3.下列哪一措施是汉文帝和汉景帝时期采取的( )A.让士兵还乡务农,免除若干年徭役B.释放一些奴婢为平民C.减轻刑罚,废除断残肢体的肉刑D.把田租定为“什五税一”4.我国封建社会的第一个治世是( )A.“文景之治”B.百家争鸣C.秦始皇统一六国D.汉武帝的大一统5.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西汉初年,经济萧条,到处是残破荒凉的景象。

那时牲畜奇缺,皇帝的马车都配不齐毛色相同的四匹马,有的将相出行只能乘牛车。

材料二汉高祖和他的后继者汉文帝、汉景帝等,吸取秦亡的教训,减轻农民的徭役、兵役和赋税负担,注重发展农业生产。

文帝、景帝奖励努力耕作的农民,劝诫百官关心农桑。

他们提倡节俭,并以身作则。

重视“以德化民”,社会比较安定,百姓富裕起来。

材料三到景帝后期时,国家的粮仓丰满殷实,新谷子压着陈谷子,一直堆到了仓外;府库里的大量铜钱,因多年不用,穿钱的绳子都烂了,散钱多得无法计算。

——《盛世与乱世》请回答:(1)材料一反映的是什么时期的什么社会状况?(2)依据材料二,概括汉初统治者为改变当时的社会状况采取了哪些措施。

(3)材料三反映了什么状况?1.经典诵读是当今中国传承历史文化的重要方式。

《三字经》中“嬴秦氏,始兼并。

传二世,楚汉争。

高祖兴,汉业建”所包含的朝代顺序是( )A.秦—西汉B.西汉—东汉C.东汉—三国D.三国—东晋★2.“高祖兴,汉业建……至孝平,王莽篡。

”这里被称作“高祖”的是( )A.陈胜B.吴广C.刘邦D.项羽3.今天我们采用“以德治国”的方略,而西汉重视“以德化民”是在( )B.文景时期C.汉武帝时D.光武帝时4.诗人李商隐的千古名句“历览前贤国与家,成由勤俭破由奢”道出了勤俭对于持家、兴国的重要性。

下列古代帝王以“节俭”著称的是( )A.汉高祖B.秦始皇C.汉文帝D.汉武帝5.下列哪一项不属于汉文帝和汉景帝统治时期发生的历史事件( )A.主张以农为本B.让士兵还乡务农C.平定“七国之乱”D.定田租为三十税一6.西汉前期的三位皇帝汉景帝、汉高祖、汉文帝,其统治先后顺序是( )A.汉景帝汉高祖汉文帝B.汉高祖汉文帝汉景帝C.汉文帝汉景帝汉高祖D.汉文帝汉高祖汉景帝7.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2024年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历史第一单元课后练习题(含答案和概念)

2024年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历史第一单元课后练习题(含答案和概念)

2024年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历史第一单元课后练习题(含答案和概念)试题部分一、选择题:A. 夏朝B. 商朝C. 西周D. 春秋2. 半坡原始居民生活在距今约多少年的时期?()A. 5000多年前B. 6000多年前C. 7000多年前D. 8000多年前A. 大禹治水B. 禹传子,家天下C. 商汤灭夏D. 武王伐纣4. 生活在距今约三四千年山东的原始居民是()A. 半坡居民B. 河姆渡居民C. 大汶口居民D. 良渚居民A. 司母戊鼎B. 四羊方尊C. 大盂鼎D. 大克鼎6. 下列哪个是西周时期的重要制度?()A. 分封制B. 世袭制C. 井田制D. 奴隶制A. 纣王失道B. 亡羊补牢C. 愚公移山D. 烽火戏诸侯A. 齐桓公B. 晋文公C. 秦穆公D. 楚庄王A. 周公旦B. 管仲C. 魏文侯D. 齐威王A. 春秋争霸B. 战国争雄C. 商鞅变法D. 秦统一六国二、判断题:1. 原始社会时期,人们已经学会了种植农作物。

()2. 大禹是通过禅让制成为部落联盟首领的。

()3. 半坡居民居住在半地穴式圆形房屋里。

()4. 西周时期,诸侯必须服从周天子的命令。

()5. 商汤灭夏后,建立了商朝,定都于镐京。

()6. 春秋时期,诸侯国之间实力相当,相互争霸。

()7. 管仲改革使齐国成为春秋首霸。

()8. 老子是道家学派的创始人,主张无为而治。

()9. 孔子是我国古代著名的思想家,提出了“仁”的学说。

()10. 春秋战国时期,铁器和牛耕的使用推动了土地私有制的确立。

()三、填空题:1. 中国古代将银河系称为______。

2. 历史上著名的“焚书坑儒”事件发生在______朝。

3. 周幽王烽火戏诸侯的故事中,最终被______所灭。

4. 春秋时期,______是第一个霸主。

5. 孔子的教育思想主张“有教无类”,他创办的私学在______讲学。

6. 老子的学说记录在《______》一书中。

7. 儒家学派在战国时期的代表人物是______。

七上历史《课本习题参考答案》

七上历史《课本习题参考答案》

七上历史《课本习题参考答案》第1课中国早期人类的代表—北京人1.问题思考化石是怎么形成的?对于我们研究早期人类有什么作用?生物死亡以后,埋在泥沙里,伴随时间的推移,动、植物尸体就会随着泥沙的沉积慢慢被埋在地层深处。

在极少数特殊的环境下,那里压力相当大,温度十分高,沉积的泥沙慢慢变成了一层岩石,地质学上叫地层。

而生物的坚硬部分如骨骼以及贝壳等,也伴随泥沙慢慢变为地层且像岩石一样坚硬;生物的那些柔软部分,如叶子等,也会在地层中留下印迹。

这种伴随地层而形成的留有原生物印迹的石头,就叫作化石。

化石形成后,无论地球上发生什么样的变化,它都几乎不会改变。

所以,化石成了记录地球历史的特别文字。

依据这些特别的文字,人们能了解地层的年龄及当时的一些情况。

2.课后活动(1)下面是大猩猩、北京人和现代人的头骨,看看它们的区别在哪里?可以从脑的容量、血管的粗细、血管分布的疏密等角度进行分析。

(2)想一想,下列北京人制作的石器有什么用途?A是砍砸器,用来砍伐木柴和狩猎用的木棒。

B是刮削器,用于刮削木棒。

C是尖状用于割剥兽皮,也可以用来挖取树木中的昆虫。

第2课原始农耕生活1.问题思考河姆渡人与半坡人在生活上有什么不同?河姆渡人与半坡人的不同之处在于:处于不同的自然地理环境,一个在长江流域,个在黄河流域;两者的房屋建筑样式不同,河姆渡人是干栏式房屋,半坡居民是半地穴式房屋;种植的主要作物不同,一个是水稻,一个是粟;河姆渡人会挖井,半坡人会使用弓箭;他们制造的陶器艺术风格也不同。

2.课后练习(1)下列哪些现象是原始农业出现的重要标志?请在口内划√。

农作物的出现;√家畜饲养;√聚落;√磨制工具;口城市的出现。

(2) 河姆渡遗址出土的骨耜是用于什么劳动?如果让你来使用骨耜,应在上面添加什么?河姆渡遗址出土的骨耜主要用于挖土。

如果我们使用骨耜,要在骨耜上加一把木柄。

使用时,手持骨耜上的木柄,用脚踏插入横孔的木棍,推耜入土,然后手腕一翻,就能掀起土来。

最新人教版历史七年级上册课堂同步试题(全册)

最新人教版历史七年级上册课堂同步试题(全册)

第一单元史前时期:中国境内人类的活动第1课中国早期人类的代表——北京人达标试题1.我国境内目前已确认的最早的古人类是( )A.北京人B.山顶洞人C.半坡居民D.元谋人2.“元谋人”作为世界级文化资源,具有唯一性、专属性和独特性,被评为云南省第一张历史名片。

根据考古发现,元谋人生活在距今约( )A.300万年B.170万年C.70万年D.20万年3.北京人生活在距今约( )A.30万—20万年B.70万—20万年C.170万—100万年D.130万—70万年4.迄今所知世界上内涵最丰富、材料最齐全的直立人遗址是( )A.元谋人遗址B.北京人遗址C.山顶洞人遗址D.半坡人遗址5.阅读下列材料:自从有了人,就开始了人类历史。

世界各国都有关于人类产生的神话传说。

但人类到底是怎样产生的呢?人类是由一种近似于人的古猿——类人猿进化而来。

由于自然环境的变化,一部分古猿不得不成群地从树上下到林间草地上生活,逐渐地它们开始了直立行走,这促进了脑的发育。

经过长期的劳动和进化,古猿终于由使用天然工具过渡到制造工具,最终完成了由猿到人的进化。

下列结论均是正确的。

请你仔细阅读上述材料,如果该结论是从上述材料中得出的,请在题前括号中画“√”;如果是上述材料没有涉及的,请在括号中画“×”。

[ ](1)关于人是如何产生的,在中国流传较广的神话传说是女娲造人。

[ ](2)劳动在由猿到人的转变过程中起了决定性作用,人和动物的根本区别在于会不会制造和使用工具。

[ ](3)直立行走促进了古猿脑的发育,是由猿到人转变过程中关键的一步。

培优促能1.参观云南元谋人博物馆,我们可以看到的文物包括( )①两颗门齿化石②有明显加工痕迹的打制石器③炭屑和烧骨④磨制的石珠和石坠A.①②③④B.①②③C.①②④D.②③④2.化石是研究人类起源的主要证据。

下图是根据化石复原的原始人头像,这种原始人曾经居住于现在的( )A.云南境内B.北京境内C.陕西境内D.浙江境内3.某远古人类生活在“距今约七十万年至二十万年,还保留着猿的某些特征,但手脚分工明显,能够制造和使用工具”。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课堂及课后活动习题第一课P5(1)比较一下大猩猩、北京人和现代人的头骨,看看它们的区别在哪里?可以从脑的容量、血管的粗细、血管分布的疏密等角度进行分析。

(2)想一想:下列北京人制作的石器有什么用途?A是砍砸器,用来砍伐木柴和狩猎用的木棒。

B是刮削器,用于刮削木棒。

C是尖状器,用于割剥兽皮,也可以用来挖取树木中的昆虫。

第二课问题思考:河姆渡人与半坡人在生活上有什么不同?处于不同的自然地理环境,一个在长江流域,一个在黄河流域;两者的房屋建筑样式不同,河姆渡人是干栏式房屋,半坡人是半地穴式房屋;种植的作物不同,河姆渡人是水稻,半坡人是粟;河姆渡人会挖井,半坡人会使弓箭;他们制造的陶器艺术风格也不同。

(1)下列哪些现象是原势农业出现的重要标志?农作物的种植;家畜饲养;聚落;磨制工具;(2)河姆渡遗址出土的骨耜是用于什么劳动的?如果让你来使用,应在上面添加什么?河姆渡遗址出土的骨耜主要用于挖土。

如果我们使用骨耜,要在骨耜上加一个木柄。

使用时,手持骨耜上的木柄,用脚踏插入横孔的木棍,推骨耜入土,然后手腕一翻,就能掀起土来。

第3课远古的传说材料研读从材料中可以看出华夏民族的形成有什么特点?由材料可知,华夏族由错居杂处的众多民族,在不断的交往、交流过程中逐渐融合而成。

问题思考1.传说中炎帝和黄帝有很多发明创造,你认为这些发明创造反映出当时人们生活的哪些变化?你认为有关先民的传说是否有科学根据?炎帝和黄帝的发明,虽说都是古人的传说,有些内容还近乎神化,但无一不有社会历史的近似事实作为根据。

近年来大量的考古材料,证实了我国古代传说并非完全无据。

这些发明创造主要反映了人民生活衣、食、住、行、医的变化。

总之,先民的传说是有根据的。

2.从大禹治水的事述中可以看到大高什么样的精神?创新精神,不屈不挠、坚持不懈的斗争精神,无私奉献精神,敬业精神、高度的社会责任感等。

第4课1.材料研读材料中“天下为家”的“家”,指的是什么?这里的“家”是指帝王把国家政权世代据为己有。

把国家当作一家的私产。

2.问题思考西周分封制的作用是什么?分封制保证了周王朝对地方的控制,稳定了政局,扩大了统治范围。

3.课后活动(1)下图显示的是西周实行的什么制度?在对应的横做上填写困中人物相应的身份。

西周实行的分封制。

自上而下分别是国王、诸侯、卿大夫、士。

(2)总结一下,夏、商、西周三朝灭亡的共同原因。

夏、商、西周的灭亡都是因为出现了暴君,他们的残暴统治激起了人民的反抗。

第5课课后活动仔细观察下图中的灭、商、两时病的青例器,议一议:它们的用途可能是什么?酒器、炊具、礼器2.你能持认出下列的甲骨文是什么事吗?试试看。

A.人B.水C. (猪)第6课动荡的春秋时期1.材料研读想一想:春秋时期诸候取代周王室操纵了国家政治,使得国家处于什么样的状态?诸候各自为政、相互攻伐、国家处于分裂割据状态。

2.问题思考春秋时期诸侯争霸有何利弊?春秋时期诸候争霸,给社会带来了种种灾难。

但在争霸过过程中,一些诸侯国被消灭,国家出现了走向统一的趋势。

3.课后活动(1)按照西周时的规定,周天子可以享用九鼎,诸候只可用七鼎。

但春秋时,郑庄公却享用九鼎,以后一些诸侯竟相仿效。

想一想:这种情况反映出了什么问题?这反映了王室的衰微、诸候势力的崛起。

西周的分封制、宗法制、礼乐制度瓦解。

主要反映西周礼乐制度的破坏。

第7课1.问题思考设想一下,当时的人民对连绵不断的战争会有什么样的想法?他们最渴望的是什么?反对战争,希望结束战争;渴望国家统一,和平、安定地生活。

2.材料研读从材料中可以看出商鞅是怎样推行改革的?不畏强权,敢于同守旧势力斗争;公平无私,严格执法。

3.材料研读想一想,都江展的走成对周边地区的农业发展有什么影响?都江堰水利工程的建成,既解决了洪水泛滥的问题,也保障了周边地区的农业灌溉为周边农业丰收提供了有利条件。

4.课后活动(1)查一查下列成语的典故,哪些是出自春秋时期,哪些是出自战国时期?出自春秋时期的有:老马识途、退避三舍、唇亡齿寒、一鼓作气、三令五申、卧薪尝胆;出自战国时期的有:百发百中、完壁归赵、纸上谈兵。

(2)支排商秋交法的本孝公死后,商秋被害,然而新法并没有被庆止,你认为这说了什么?变法改革必然会遭到旧势力的强烈反对,要付出代价;但只要顺应了历史潮流,改革终会推行下去,并取得成功,得到后世肯定第8课1.材料研读(1)你认为孔子提信“为政以德”“道之以德”有什么积极的意义?一为政以德”即反对荷政,要求统治者爱护百姓,同时以道德教化天下。

这体现了民本思想,有利于减轻压迫,改善民生;其道德教化思想,有利于社会风化,弘扬正气。

这些对于我们今天提倡以德治国,建设和谐社会也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2)你认为孟子的这我话体现了什么思想?这段话的意思是说,高官厚禄收买不了、贫穷困苦折磨不了、强暴武力威胁不了的人,才算真正的大丈夫。

这是在强调做不卑不亢,应具有坚定的立场、坚强的意志和不屈不挠的精神。

2.问题思考为什么说百家争鸣促进了思想文化的繁荣?春秋战国时期,各家学派的代表人物聚众讲学,研讨学术,著书立说,探讨自然、社会和人性,提出各种治国方略和政治思想,直接促成了思想的空前繁荣。

再者,百家争鸣中形成的大胆思考、自由讨论的学术风气,也有力地促进了文学艺术、自然科学的发展。

总之,百家争鸣形成了我国思想文化发展史上的第一个高峰。

3.课后活动(1)请说出下列孔子言论对于我们今天的学习有什么指导意义。

指导意义:孔子在学习上强调,要抱着诚实求学和虚心请教的态度,向能者学习,甚至向不如自己的人请教,要把经常复习旧知和探求新知相结合,要把学习和思考相结合。

这对我们今天的学习仍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2)谈谈你对下列孟子言论的感想。

在面对生死义利的时候,要学会取舍,善于抉择。

一定要权衡价值,守住道德底线。

(答案不是唯一的。

要鼓励同学大胆地说出自己的感想。

只要言之成理即可。

)第9课1.问题思考想一想:国家统一对各地区、各民族之间的经济、文化交流有什么好处?在统一环境下,国家能够制定并实施统一的政策与措施,减少阻隔,促进国内各地区、各民族之间经济、文化的交流与发展。

2.材料研读想一想:材料中包含了秦始皇巩国统一的哪些措施?这些措施对国家的发展有什么重要意义?秦始皇统一文字、统一货币、统一度量衡和车轨的措施。

文字的统一,便利国家政令的发布和民间文化的交流,并直接影响汉字的演进和发展,有利于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形成和文化的发展。

货币的统一,解决了赋税征收和流通的困难,有利于国家对经济的管理,便利了商品的交换和物质的交流,促进各地经济的交流、发展。

度量衡的统一,解决了各地换算之间的困难,统一车辆和道路的窥窄,修筑贯通全国的道路,有利于全国各地交通的顺畅。

秦始皇实行一系列巩固统一的措施,有利于巩固统一的多民族的国家,有利于经济文化的发展和交流,其进步作用对后世有深远影响。

3.课后活动(2)我国幅员辽同,各地都有自己的方害。

那么,文字上的统一对政治、经济和文化的发展有什么重要的作用呢?请谈谈你的看法。

文字是人类最重要的交流工具,文字的统一,便于国家政令的发布贯彻执行,有利于政治上巩固统一:文字的统一,有利于各地经济的交流与发展;文字的统一,便于各地文化的交流,并直接影响到汉字的演进与发展,有利于中华民族文化的形成发展。

总之文字的统一对于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发展具有深远的影响。

第10课秦末农民大起1.材料研读(1)这一记载说明秦代的刑法有什么特点?说明秦朝的法律非常残酷。

(2)依据材料,归纳刘邦战胜项羽的重要原因。

刘邦重视人才,善于用人,得到萧何、韩信、张良等人的辅佐。

项羽骄傲自满,不重人才,不采纳范增的意见。

2.问题思考陈胜、吴广起义与秦朝的施政有怎样的关系?秦的暴政导致了陈胜、吴广农民起义,陈胜、吴广农民起义是对秦朝施政的反抗。

3.课后活动(1)你认为下列泰朝的措施与秦朝速亡有关联的有哪些?试在右侧的口中画V。

秦彻的措施与秦朝速亡的关系焚书坑儒修建长城强征赋税严刑峻法开拓交通修骊山陵2陈胜、吴广领导的起义虽然失败了,但这一起义有什么历大意义?陈胜、吴广起义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农民起义。

沉重地打击了秦王朝,虽然起义失败了,但他们的首创精神在我国历史上闪罐着永不磨灭的光辉,鼓舞了后世千百万劳动人民起来反抗残暴的统治。

第11课西汉建立和“文景之治”1.材料研读根据材料。

说一说,当时的社会是处于什么样的境况?由于秦朝暴政以及多年战乱,西汉刚建立时,人民流离失所,大片土地荒芜,饥荒和战乱导致人口锐减,社会动荡。

2.课后活动(1)想一想:为什么要实行以农为本的政策?一方面,农业是主要生产部门,为当时社会之根本,农业收入是国家主要财源。

另一方面,大量土地荒芜,人民处于饥荒,国库亏空。

为保障人民基本生存,社会安定,必实行以农为本的政策。

(2)议一议:与秦朝的统治政策相比,汉初实行的休养生息政策对社会的安定和发展有怎样的好处?能与民休息,安居乐业,提高生产积极性,使农业生产逐步恢复起来,粮价大大降低。

农民能够稳定地提供赋税徭役,也促进了其他行业的发展。

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展,汉朝统治进一步巩固起来。

第12课1.问题思考汉我帝在位时,西汉王朝国力强盛,版围拓晨。

想一想:这与汉武帝强化中央权力有什么关系?汉武帝即位以后,在思想文化、行政权力和经济等方面采取多种有效措施,消除了诸候国对抗中央的能力,完全控制了国家的经济命脉,形成了以儒家学说为核心的正统思想,巩固加强了中央集权。

在国力强盛的基础上,汉王朝的影响力远达少数民族地区,以中原汉文化为核心的汉王朝版图得以拓展。

2.材料研读想一想:这种状况对国家的经济发展会速成什么影响?经历了长期战乱后的国家,首要任务就是发展粮食生产。

如果农民纷纷弃农经商,就会导致粮食缺乏,进而影响社会稳定。

但是长期过度重农抑商,也会抑制社会经济发展,产生不良后果。

3.课后活动(1)材料分析①材料反映出西汉初期中央面临什么问题?材料一反映出在西汉初期分封制度下,诸侯王控制的人口和土地超过了中央政府,威秒到西汉王朝。

②汉武帝来取什么措施解决这一问题?汉武帝采纳主父低“推恩”的建议,让诸侯王推及皇家恩德,把土地再分封给自己的子弟。

这样,王国的数量大大增加,而管辖的土地和人口越来越少;汉武帝还采取措施取消了许多诸侯王的封国和土地,利夺他们的爵位,从政治上消除了诸侯国对中央政府的成胁。

(2)请根据以下两幅图说说参始皇和汉式帝对儒家的不同态度。

《汉代讲经图》中的“经”主要是什么内容?秦始皇:对敢于评议朝政的儒生以暴力手段坑杀,没有达到统一思想的目的,反而激化了社会矛盾。

汉武帝:把儒学立为正统,在京师设立太学培养儒学人才,让他们能够进入仕途成为王朝的维护者。

《汉代讲经图》中的“经”主要是指儒学中的忠君守礼思想,这在以后成为封建正统思想的核心。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