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20课导学案

合集下载

部编RJ人教版 初一七年级历史 上册第一学期秋季(导学案)第20课 魏晋南北朝的科技与文化

部编RJ人教版 初一七年级历史 上册第一学期秋季(导学案)第20课 魏晋南北朝的科技与文化

部编RJ人教版初一七年级历史上册第一学期秋季(导学案)第四单元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政权分立与民族交融第20课魏晋南北朝的科技与文化一、学习目标1.了解魏晋南北朝时期的重要科技成就与文化。

2.通过魏晋南北朝时期重要科技成就的学习,培养综合归纳能力;通过对魏晋南北朝时期文化的学习,培养艺术修养和文物鉴赏能力,批判地继承古代优秀文化遗产的能力。

3.认识南北朝时期的科学成就承上启下,在我国科技史上放射异彩,是中华民族贡献给人类的一份宝贵财富。

二、自主预习1.我国现存的一部完整的农书,是北朝撰写的《齐民要术》。

2.祖冲之运用刘徽的方法,把圆周率精确到小数点以后的数字;创制出当时最先进的历法;还设计制造出了指南车、水碓磨、等。

3.西晋设置,教学生学习书法,规定用锺、胡书法作为标准书体。

4.东晋是当时最著名的画家,流传下来的作品有和《洛神赋图》。

三、合作探究1.思考:春秋战国时期和魏晋南北朝的历史有哪些相似之处?四、随堂演练1.“π”是一个永远除不尽的无穷小数,它在天文、历法等自然科学方面应用广泛。

世界上第一次把π推算到小数点后七位数的科学家是()A.贾思勰 B.祖冲之C.郦道元 D.蔡伦2.如果我们要学习农作物种植、瓜果蔬菜栽培、家禽家畜饲养等知识,可以参考北魏时期的农学著作()A.《本草纲目》B.《齐民要术》C.《天工开物》D.《水经注》3.周杰伦创作的“中国风”歌曲:“兰亭临帖,行书如行云流水。

……忙不迭,千年碑易拓却难拓你的美……”你唱到他的这首歌时会想到以下哪位书法家()A.钟繇 B.胡昭C.王夫之 D.王羲之4.“文章博洽,为儒者宗。

水经有注,禹贡同功。

”你认为这句话是对下列哪一人物的评价()A.祖冲之 B.刘歆C.刘徽 D.郦道元5.河南洛阳牡丹花雍容华贵,艳而不俗,柔而不媚,被誉为“国色天香”。

你到洛阳除了赏花外,还可以参观()A.云冈石窟B.龙门石窟C.秦陵兵马俑D.都江堰五、课后反思【答案】二、自主预习1.最早贾思勰2.第七位《大明历》千里船3.书博士4.顾恺之《女史箴图》三、合作探究1.政治方面:国家长期分裂,战争频繁。

七年级历史导学案上册20课

七年级历史导学案上册20课




1、北魏统一黄河流域是在( )
A.317年B.383年C.420年D.439年
2、北魏孝文帝是下列哪个少数民族的政治家( )
A.匈奴族B.羯族C.鲜卑族D.氐族
3、北魏孝文帝把都城由平城迁到( )
A.长安B.洛阳C.建康D.成都




1、北魏孝文帝迁都洛阳的根本目的是( )
A.满足都城的粮食需要B.加强对中原地区的统治
3、北魏孝文帝把都城迁到。原因是:

4、北魏孝文帝改革措施:由学生阅读课文
作用:。
5、后来,北魏分裂,北方先后出现四个王朝。北魏和四个王朝(、、、、)统称为。
个案补充
教师可以先比较形象生动地讲述文明太后与北魏孝文帝的故事,引起学生探讨和解决问题的兴趣。
合作探究
1、引导学生回忆前一课学习过的北方少数民族大量迁入中原的内容,提出问题:“北方少数民族进入中原以后,对于中原地区的生产或生活造成什么样的影响?”要求学生通过阅读教材和思考来解答问题。
初中历史学案模式
课题
第20课 北方民族大融合
课型
新授课
课时:1课时
备课人
杨庆松
授课时间
学习目标
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比较系统地了解南北朝时期我国民族大融合的基本史实,包括自十六国以来北方地区民族融合的趋势和北魏孝文帝改革的主要史实,为学生进一步了解我国古代历史上民族融合的进程和中华民族形成的历史过程奠定基础。
学习重点
学法指导
史料阅读法、读书指导法、讨论法等








1、4世纪后期,我国东北地区族的一支强大起来,建立了,439年,统一了。

新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20课《北方民族大融合》导学案

新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20课《北方民族大融合》导学案

第20课北方民族大融合导学案了解北魏建立及统一北方、北朝建立的相关知识点,掌握北魏孝文帝改革的相关内容。

2.通过小组积极讨论民族大融合的进程,培养全面、系统的思考问题的能力。

3.热情投入学习中,体验学习的快乐。

培养在民族问题上的正确观念,使我们认识到民族间的经济文化交流是我国历史上民族关系的重要内容,也是实现民族融合的前提条件。

【使用说明及学法指导】1.先阅读一遍课本,思考预习案中的问题,把答案用横线标划在课本上,注意写上提示语。

2.请在【我的疑问】中写下预习中的困惑,课上与大家共同探究。

3.预习完成后默写该课的知识树,实在想不起来的可以看课本,用红色笔补充。

预习案请思考:1、北魏建立的时间、民族?黄河流域统一的时间、政权及影响?2、北魏孝文帝迁都的原因、地点及影响?3、北魏孝文帝改革的原因、措施及意义分别是什么?4、绘制南北朝的示意图?我的疑问、我的补充——请将预习中未能解决的问题和你知道的精彩东西补充下来,准备课堂上与老师同学探究分享。

探究案1、结合所学的知识,你还知道关于实现北方统一的历史事件有哪些?2、简单概括,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出现的几次民族融合现象?在今天的日常生活中,汉族和少数民族相互影响的现象有哪些?【网络建构】(请用你喜欢的方式构建本节的知识树,注意重点突出,详略得当)【当堂检测】1、你同班4位同学在为“北魏孝文帝改革的根本目的”争论,你赞同他们四个人中哪个()A、恢复北方农业生产B、加速和促进北方民族的封建化进程C、接受汉族先进文化D、巩固鲜卑贵族对黄河流域人民的统治2、北魏孝文帝改革措施中哪一条有利于其直接控制黄河流域()A.迁都洛阳B.实行汉化政策C.采用汉族统治阶级的封建统治政策D.颁布均田制3、下列历史现象中,与北魏孝文帝改革互为因果关系的是()A.北方统一的实现B.封建化的完成C.阶级矛盾的激化D.北方民族的融合4、北魏孝文帝改革实行了许多“汉化”政策,这些政策能够推行的直接原因是()A.改革由皇帝主持,拥有至高无上的权威B.汉族先进的生产技术和文化的吸引C.孝文帝得到汉族地主的支持D.北方出现了民族大融合的趋势5、商鞅变法和北魏孝文帝改革获得成功的根本原因是( )A.顺应历史发展的趋势B.得到最高统治者的支持C.促进中国社会封建化D.符合人民群众的要求6、在我国古代“民族融合”一词最本质的含义是( )A.迁移、杂居、互相通婚B.统治者推行汉化政策C.各民族互相学习,补短扬长,共同发展D.各族人民共同进行压迫斗争2、7、南北朝时期的民族融合过程,从经济发展的角度讲,实质上是少数民族()A.内迁的过程B.汉化的过程C.农业化的过程D.封建化的过程8、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民族融合的形式或途径有()①民族迁徙②联合斗争③友好交往④统治者的改革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③④【我的收获和发现】(记下自己成长的足迹,学到的知识、方法、和愉悦的情感,也包括走过弯路的反思)【时文阅读】1、人物简介:冯太后:冯太后具有远见卓识,善于识人用人,生杀决断,威严有加,但又胸襟广阔,有大丈夫气魄。

最新新人教版中国历史七年级上册第20课《魏晋南北朝的科技与文化》导学案1

最新新人教版中国历史七年级上册第20课《魏晋南北朝的科技与文化》导学案1

最新新人教版中国历史七年级上册第20课《魏晋南北朝的科技与文化》导学案120课魏晋南北朝的科技与文化(1课时)【学习目标】1.通过本课教学,使学生了解魏晋南北朝时期的重要科技文化成就:祖冲之和圆周率;贾思勰和《齐民要术》;书法、绘画及雕塑等。

2.通过魏晋南北朝时期重要科技文化成就的学习,培养学生的综合归纳能力;从优秀历史人物和文化成果中吸收精神营养,提高自身素质和文化修养。

3.通过教学,使学生认识到:南北朝时期的科学文化成就承上启下,在我国科技史上放射异彩,是中华民族贡献给人类的一份宝贵财富。

【学习重点】《齐民要术》、圆周率。

【学习难点】圆周率及推算涉及的复杂数字概念。

开门见山,直接解读课题来了解本课学习内容。

方法指导一:第1问的知识有点零散,而且内容有点多,注意提醒学生边读边圈出关键词,养成自学的好习惯。

方法指导二:本课讲了两个人物和他们的贡献,可让学生设计“魏晋南北朝时期重要科技成就表”,将二人的成就分类归纳,培养学生的制表能力,让学生对魏晋南北朝时期的科技成就有一个整体把握。

方法指导三:可采取颁奖典礼或人物访谈的节目形式进行展示。

情景导入生成问题同学们,月球上有一座环形山,是以我国古代著名的数学家祖冲之的名字命名的。

太阳系有一颗小行星,是我国紫金山天文台发现的,也命名为“祖冲之星”。

祖冲之到底是一个什么样的人?他有什么特殊贡献?他生活的时代,还有哪些重要的科技成就问世?学完这一课,我们就会解决这些问题。

自学互研生成新知知识模块一贾思勰和《齐民要术》自主阅读课本P90~91内容,完成第1题。

1.贾思勰的代表作是哪一部书?属于哪一门科学?历史地位怎样?贾思勰的代表作是《齐民要术》,属于农业科学,是我国现存的第一部完整的农书,在世界农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知识模块二科学家祖冲之自主阅读课本P91~92内容,完成第2题。

2.祖冲之是世界上著名的科学家,在自然科学方面有很大成就。

那么,他在自然科学方面有哪些贡献呢?祖冲之最值得学习的地方是什么?(1)祖冲之测算的一年的时间与现代天文科学测得的结果比较,只相差50秒;他造出的“千里船”,日行百里;他设计制造的水碓磨,能同时舂米、磨面;他利用并发展前人创造的“割圆术”,在世界上第一次把圆周率的数值,计算到小数点以后的第7位数字,也就是在3.1415926和3.1415927之间。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历史第20课 魏晋南北朝的科技与文化导学案(无答案)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历史第20课 魏晋南北朝的科技与文化导学案(无答案)
③北魏:流传下来的书体,苍劲厚重,粗狂雄浑。
2.绘画:由于佛教盛行,魏晋南北朝时期的绘画,占了主要地位。同时由于山水诗的增多,开始形成。东晋是当时最著名的画家,擅长人物画,流传下来的代表作有《》.《》。
3.石窟雕塑:南北朝时期,统治者为了宣扬,开凿了许多石窟。山西大同的和河南洛阳的是最著名的两大石窟。
预习要求:
阅读教材
勾画重点
独立填空
快速记忆
预习自评:
认真阅读1分
填写准确1分
字迹工整1分
独立完成1分
思维
对话
探究一:祖冲之和圆周率
阅读插图《古代骨算筹》、《祖冲之》画像以及120页“自由阅读卡·神奇的小棍”,思考回答:
(1)祖冲之最突出的贡献是什么?这项成就领先于世界多少年?
(2)祖冲之能取得重要成就的原因是什么?祖冲之最得学习的东西是什么?
他是()
A.王羲之B.顾恺之C.祖冲之D.张仲景
5.驰名中外的龙门石窟早在1961年就被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
保护单位,并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世界文化遗产。龙门石窟位于()
A.甘肃敦煌B.西藏拉萨C.河南洛阳D.山西大同
对1题得1分,
合计分
学习
反思
我能够完成本节课
的学习反思得1分
设计人:于卫
重点
祖冲之与圆周率、《齐民要术》
难点
圆周率及推算涉及复杂的数学概念和方法
要素
问题与活动
规则与评价
自主
预习
一.贾思勰和《齐民要术》
贾思勰:北朝人,我国历史上著名的农学家,撰写了《》。总结了农.林.牧.副.渔等方面的生产技术;强调农业生产要遵循,种植农作物必须,不误农时;提倡改进生产技术和工具。是我国现存最早的一部完整的农书。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20课导学案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20课导学案
A、明朝商品经济空前活跃B、农业、手工业发展迅速,水平超过前代
C、明初经济兴盛D、苏州丝织业发达,许多机户拥有大量资金和织机
4、明朝中后期资本主义萌芽出现的主要标志是()
A、手工业的水平超过前代B、商品经济发展,对外贸易扩大
C、手工业作坊增多D、出现“机户出资,机工出力”的机房
5、马克思说:“与外界隔绝,曾是保存旧中国的首要条件”,由此可见清朝实行闭关锁国政策的根本原因是()
2、手工业:(1)棉纺织业:从——向——推进。
(2)丝织业:——、——。(3)制瓷业:以——为中心。
3、商业:商品经济空前活跃,——、——是全国性商贸城市。
(二)资本主义萌芽出现:
1、时间:——2、地区:——、——等江南地区
3、领域:——部门4、特征:以生产——为目的;“——出资、——出力”。
5、实质:机户是——————,机工是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课题
明清经济发展与“闭关锁国”
总序
20
主设计者
何命贵
学习流程
教师导引
一、目标解读
1.学习目标:1)、掌握明清时期经济发展的状况,即农业、手工业较前代有了发展;商品经济空前活跃,明朝中后期我国出现了资本主义萌芽;清朝实行的“闭关锁国”政策及其影响。2)、理解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含义;闭关锁国政策的影响。3)、通过分析、讨论“闭关锁国”政策的后果,提高以史为鉴、拥护改革开放政策的自觉性。
据学生学习情况与学习目达成情况,及时导学引疑,点评,
我的收获
(2)这一政策实行期间,清政府惟一开放的对外通商口岸是哪里?代表清政府管理外国商人的机构是什麽?
(3)这一政策实行了多少年?对当时的中国社会造成了什麽危害?

七年级历史上册 第20课 北方民族大融合导学案1 新人教版

七年级历史上册 第20课 北方民族大融合导学案1 新人教版
不赞同。因为孝文帝改革加速了少数民族封建化进程,促进了北方民族大融合,鲜卑族汇入了更先进的以汉族为主体的中华民族这个整体中,有利于社会的进步,所以,对孝文帝改革应该加以肯定。
启示:社会的进步离不开改革,发展必须改革,应适时地进行改革,善于学习别人先进的文化,与时俱进,不怕困难,勇于创新。
5、从前秦任用王猛为相和北魏孝文帝改革中你得到怎样的启示?
10、促进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民族融合的原因和作用。
原因:(1)统治者采取正确的民族政策促进融合;(2)民族大迁徙有利于促进民族融合;(3)人口内迁也促进了民族融合;(4)各民族政权间的混战客观上有利于民族融合;(5)各族人民的民间交往交流也是民族融合的重要原因。
作用:(1)开发了边疆地区,拓展了疆域;(2)促进了民族间经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文化的交流,传播了汉族先进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3)创造和丰富了民族文化;(4)促进了中华民族的总体发展,加强了民族的认同感,增强了民族了凝聚力。北魏孝文帝改革给我们的启示:
1、迁都以前,孝文帝就进行了政治、经济改革;
2、迁都,进一步实行改革,主要的措施包括:
(1)语言:在中必须使用,禁用;
(2)服饰:及必须穿戴;
(3)姓氏:将改为,把皇族由改为姓;
(4)婚姻:鼓励与联姻;
(5)政治:采用汉族的、;
(6)礼法:学习汉族的礼法,。
1、迁都原因(不利因素):
(1)北魏建立以后,定都,那里;
附件1:律师事务所反盗版维权声明
3、P117“议一议”:北魏孝文帝早年受到文明太后的教育,对于他积极推行改革,促进民族融合有着重要的影响。但是,孝文帝积极推行改革的更深刻的原因是当时北方民族大融合的历史发展趋势。
4、今天已经没有鲜卑族了,有人认为,这是当年北魏孝文帝改革的汉化政策,使鲜卑拓跋部消失,所以孝文帝改革不值得肯定,你同意吗?你有什么启示?

七年级历史上导学案[新人教][成套]第20课

七年级历史上导学案[新人教][成套]第20课

第20课北方民族大融合一、学习目标:1、知识目标:十六国以来北方民族融合的趋势和北魏孝文帝改革。

2、能力目标:通过学习民族大融合的进程,培养全面、系统的思考问题的初步能力和追踪历史发展基本线索的初步能力。

3、情感目标:通过学习,培养在民族问题上的正确观念,认识到民族间的经济、文化交流是我国历史上民族关系的重要内容,也是实现民族融合的前提条件。

4、重点:北魏孝文帝的改革。

二、自主学案:(一)北方的统一和民族的融合:1、北方的统一:(1)北魏的建立:时间:民族:都城:(2)统一的实现:()年,北魏统一()。

2、民族融合:()的各族人民长期相处,相互影响,()已经成为趋势。

(二)北魏孝文帝迁都洛阳:1、原因:(1)平城气候干旱,出产的()不能满足需要。

(2)平城位置(),不利于北魏对()的统治,也不利于学习和接受()先进的文化。

2概况:洛阳发展快,人口多,经济繁荣。

(三)北魏孝文帝的改革措施:1、北魏孝文帝改革包括哪些具体措施?有何作用?(在课本上找出即可)2、北朝:北魏分裂,北方先后出现四个王朝,北魏和四个王朝统称为北朝。

三、合作探究:材料一:魏主曰:“国家兴自北土,徙居平城,虽富有四海,文轨未一。

此间用武之地,非可文治,移风易俗,信甚为难。

崤函帝圣,河洛王里,因兹大举,光宅中原”。

──引自《魏书》材料二:孝文帝曰:“今欲断北语,一从正音。

其年三十以上,习性已久,容不可卒草,三十以下见在朝廷之人,语言不听仍旧。

若有故为,当加降黜,各宜深戒”。

──引自《资治通鉴》请回答:(1)两材料各自提出的中心问题是什么?(2)材料中的“平城”是今天哪个城市?“魏主”是谁?他决定将都城迁到哪里?(3)结合所学知识,你认为迁都的原因是什么?(4)说明材料二“北语”、“正音”各指什么?(5)材料反映的措施起了什么作用?课堂检测:1、淝水之战后,统一黄河流域的少数民族政权是()A氐族建立的前秦政权 B鲜卑族建立的北魏政权C羯族建立的后赵政权 D匈奴族建立的北凉政权2、北魏孝文帝改革的直接目的是()A接受汉族文化 B加强对中原的统治C促进民族融合 D镇压汉族人民的反抗3、“若问古今兴废事,请君只看洛阳城。

七年级历史上册 第20课 北方民族大融合导学案

七年级历史上册 第20课 北方民族大融合导学案

第20课北方民族大融合一、学习目标把握北魏的成立、进展,迁都的地址及缘故,记住北魏孝文帝改革的方法及作用。

学习重点北魏孝文帝的改革方法学习难点正确熟悉民族大融合的含义二、自主学习自学方式:依据以下问题自读课文,勾画重点知识,尝试用自己喜爱的方式列出知识结构,并将自学中发觉的疑难点记录下来以备交流。

1、4世纪后期,哪个少数民族成立北魏并统一了黄河流域?二、北魏政权统一黄河流域有何作用?3、北魏孝文帝迁都的地址及缘故是什么?4、北魏孝文帝改革的方法及作用是什么?五、北魏割裂后显现了什么?三、合作探讨;疑难问题、拓展问题一、试探探讨:北魏孝文帝什么缘故迁都洛阳?二、北魏孝文帝改革的内容中有关思想文化方面的重要方法是什么?这场改革有何进步意义?四、课堂小结(知识、方式)学生先总结,教师再归纳总结。

五、达标训练(一)、精挑细选一、为了同意汉族的先进文化,北魏孝文帝要求采纳汉姓,学说汉话的少数民族是A. 匈奴族 B. 鲜卑族C. 契丹族D. 女真族二、北魏的孝文帝带头纳汉女为妃,让五个弟弟娶汉女为妻,把公主嫁给汉人,改姓为元宏,在光极堂赐群臣以汉衣,对30岁以下仍操胡语者“降爵黜官”。

这段材料反映了孝文帝改革的哪些内容①采纳汉姓②改穿汉服③学说汉话④提倡与汉族联姻⑤进展经济A.①②③④B.②③④⑤C.①④⑤D.②③⑤3、北魏孝文帝改革成功的全然缘故是A.保护了人民的利益B.最高统治者支持C.顺应了历史进展的潮流D.增进了北方各族的封建化4、关于孝文帝改革的阻碍,以下说法中正确的选项是A.为北魏统一黄河流域制造了条件B.加速了北方各民族封建化的进程,增进了民族大融合五、尊老爱幼、崇尚忠孝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以下把“以孝治国,提倡尊老、养老”作为重要改革方法的少数民族领袖是A. 呼韩邪单于B. 北魏孝文帝C. 辽太祖阿保机D. 金太祖阿骨打(二)、综合运用:阅读以下材料:材料一:材料二: 魏主下诏,以为:“北人谓土为拓,后为跋。

七年级上第20课导学案

七年级上第20课导学案

第20课北方民族大融合导学案【学习目标】1、掌握北魏建立以及统一北方和孝文帝迁都的有关知识;2、掌握孝文帝改革的措施以及作用。

3、理解北魏统一、孝文帝改革对民族融合的促进。

【学习重点】北魏孝文帝的改革措施和作用【学习难点】正确认识民族大融合的含义民族融合是指若干民族在共同的经济基础和思想基础上互相影响,逐渐形成新民族的过程,属于“自然同化”范畴。

【课内探究】一、北魏统一黄河流域(一)基础自探,知识积累(相信自己,我能行!)请同学们阅读课文114页,自主完成下列题目:1、北魏建立:4世纪后期,建立了北魏。

北魏统一(1)时间:年黄河流域2、统一黄河流域(2)影响:趋势加强。

(二)合作探究(请相信集体的智慧)结合学过的历史知识,你还知道关于实现北方统一的历史事件有哪些?二、北魏孝文帝改革(一)基础自探,知识积累(相信自己,我能行!)115页,自主完成下列题目:1、内容:(1)迁都洛阳。

(2)汉化措施:①在朝廷中必须使用,禁用鲜卑语。

②官员及家属必须穿戴。

孝文帝③改鲜卑族姓氏为汉族姓氏,将拓跋改为。

改革④鼓励鲜卑贵族与汉族贵族联姻。

⑤采用汉族的。

⑥学习汉族的,尊崇,以孝治国,提倡尊老、养老的风气。

2、影响:这些措施促进了。

(二)合作探究(请相信集体的智慧)阅读下列材料:北魏初年,有个姓拓跋的人穿鲜卑的衣服,说鲜卑话,曾担任“白鹭官”,没有俸禄,但战争中掠夺到的财物可以归己。

若干年后,他的后人已改用汉人的“元”性,担任的官职是太尉,有规定的俸禄可以领取,穿汉人的衣服,说汉话,还与朝中的一个汉人官员结成了亲家。

(1)上述情境中,与“白鹭官”相比,其后人的生活习俗发生了哪些变化?(2)导致“白鹭官”后人发生变化的主要原因源于历史上的哪一重大改革?(3)分析情境中“白鹭官”后人的变化,说明这次改革具有怎样的积极作用?三、北朝的更替基础自探,知识积累(相信自己,我能行!)请同学们阅读课文116页,自主完成下列题目:北魏后来分为、,东魏被北齐取代,西魏被北周取代。

历史七年级上册第20课《魏晋南北朝的科技和文化》导学案

历史七年级上册第20课《魏晋南北朝的科技和文化》导学案

第四单元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政权分立与民族交融第20课魏晋南北朝的科技和文化班姓名学习目标:1.了解《齐民要术》的作者、内容及地位;科学家祖冲之;书法、绘画与雕塑方面取得的重大成就等基本史实。

2.思考魏晋南北朝科技文化成就的取得,与此阶段的时代特征有着内在的联系。

3.认识南北朝时期的科技文化成就,继承中华民族的优良科技传统,发扬创新精神,争取为人类做出更大贡献。

学习过程一、导入:魏晋南北朝时期的300多年间,大多数时间处于分裂割据的状态。

然而,中华民族自强不息的伟大精神,继续传承和发展着中华文明,创造出璀璨的科技文化。

这一时期的科技文化有哪些杰出的成就呢?二、快乐自学请同学们带着以下问题自学课文90-95页。

通过阅读获取历史信息,完成下面的表格。

三、合作探究1.想一想,为什么贾思勰强调农业生产要顺应天时地利?2.祖冲之是我国古代伟大的科学家,你认为他最值得你学习的地方是什么?3.魏晋南北朝时期是艺术大放光彩的时期。

请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出现这种局面的原因?四、课堂小结(识记并背诵)五、达标检测1.《齐民要术》是一部 ( )A.地理学专著B.农学著作C.数学专著D.医学著作2.世界上第一个把圆周率的数值计算到小数点以后七位数字的科学家是 ( )A.顾恺之B.祖冲之C.贾思勰D.王羲之3.下列各项不属于《齐民要术》的内容是 ( )A.农业生产要遵循自然规律B.要改革生产技术和工具C.农作物必须因地种植D.强调兴修水利的重要性4.喜欢旅游的同学,如果要了解我国古代的山川河流情况,应查阅 ( )A.《论衡》B.《水经注》C.《齐民要术》D.《九章算术》5.书法成为一种艺术开始于 ( )A.西汉末年B.东汉末年C.三国时期D.南北朝时期6.“飘若浮云,矫若惊龙”形容的是 ( )A.王羲之的书法B.顾恺之的绘画C.云冈石窟的浮雕D.龙门石窟的浮雕7.下列艺术品问世时距离诸葛亮生活的年代最远的是 ( )A.《兰亭序》B.《洛神赋图》C.《女史箴图》D.龙门石窟佛像8.阅读下列三则材料材料一:他是我国历史上一位著名的农学家,他强调农业生产要遵循自然规律,农作物必须因地种植,不误农时,还要改革生产技术和工具。

七年级历史上册《第20课 北方民族大融合》导学案

七年级历史上册《第20课 北方民族大融合》导学案

第20课北方民族大融合【学习目标】1、概述北魏孝文帝促进民族融合的措施。

2、培养学生理解和思考历史上的民族关系问题和追踪历史发展基本线索的初步能力。

3、初步树立维护民族团结和祖国统一的历史价值观。

学习重点:北魏孝文帝改革。

【学习过程】一、独立试航(预习课文,自主完成基础知识,记下发现的问题)1、4世纪后期,我国东北地区的族,建立了政权,定都(今),439年,统一了流域。

各族人民长期生活在一起,在生产技术和生活习俗上相互影响,已成为趋势。

2、北魏孝文帝把都城从迁到。

迁都以后,进一步实行改革,主要的措施包括:在朝廷中必须使用,禁用;官员及家属必须穿戴服饰;将鲜卑族的姓氏改为姓氏,把皇族由姓改为姓;鼓励;采用;学习汉族的礼法,尊崇,,提倡尊老、养老的风气等。

3、思考:⑴孝文帝为什么要迁都洛阳?孝文帝的迁都并不是一帆风顺的。

他遇到的阻力也不小。

孝文帝遇到了哪些阻力?他巧妙地采取了什么措施而达到了迁都的目的呢?⑵孝文帝改革成功的原因是什么?⑶“动脑筋”(第116页)⑷“活动与探究”自己不能解决的问题:二、合作探讨(生生互助、师生互动,点拨释疑,共同提高)(一)小组合作学习(小组内交流自学成果→围绕疑难点讨论)(二)班内交流展示(师生、生生互动,点拨释疑,知识深化)第一子目:北方的统一和民族融合1、教师指名让学生说出自己学到的知识,师适当引导、补充;2、结合插图,师讲解主要问题。

第二子目:北魏孝文帝迁都洛阳1、教师指名让学生说一说自己所了解的主要知识,师适当引导、补充;2、讨论解决“思考⑴”第三子目:北魏孝文帝的改革措施1、教师指名让学生说一说自己所了解的主要知识,师适当引导、补充;2、讨论解决“思考⑵”“思考⑶”。

活动与探究(小组竞赛:每小组各出1名代表,选其中一道题竞答;其他组同学可修正、补充;师及时引导、点拨、评价)三、扣标整合(围绕学习目标,梳理知识,形成网络)北方民族大融合顺应促趋改革的背景势进迁都洛阳促进民族、北魏孝文帝改革融合的措施实行汉化政策、、改革的作用成功的原因认识:孝文帝的改革促进了北方民族大融合,为我国多民族国家的形成和发展做出了贡献;中华民族的历史是由各民族共同缔造的,我们要维护民族团结。

第20课 正面战场的抗战 导学案(含答案)

第20课 正面战场的抗战   导学案(含答案)

第20课 正面战场的抗战 导学案【学习目标】1、了解台儿庄战役、武汉会战、第三次长沙会战等基本史实,培养综合概括历史问题的能力。

2、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认识到日本对华战争是一场残酷的侵略战争,了解日本帝国主义对中国的野蛮侵略行径,激发仇恨法西斯的情感,树立为人类和平、民主、进步事业而奋斗的精神。

通过学习国民党军队英勇抗战、流血牺牲的精神,激发学生保家卫国的情感。

学习重点:台儿庄战役、武汉会战、第三次长沙会战。

学习难点:武汉会战,全面、客观的评价正面战场的抗战。

●【高效学习 四步骤】: 步骤一:自主预习、构建体系!步骤二:共同探究,集思广益!你怎么评价正面战场的抗战?第三次长沙战役时间:指挥者:台儿庄战役意义:时间:意义:结果:正面战场的抗战武汉会战主要战役:意义:时间:步骤三:课堂练习,学以致用!1、日本发动大规模侵华战争后,李宗仁对部下说:“我们在内战中搅了20多年……黑白不明,是非不分,败虽不足耻,胜亦不足武。

现在真是天如人愿,让我们这些人这辈子有个抗日救国的机会。

”这里的“救国机会”是指()A.西安事变B.卢沟桥事变C.台儿庄战役D.百团大战2、日本企图迅速灭亡中国的既定战略彻底破灭是在()A.台儿庄战役B.武汉会战C.第三次长沙会战D.豫湘桂战役步骤四:课后巩固,学会迁移!1、外族入侵,民族危难,中华民族同仇敌忾;硝烟过后,引人深思。

请加入“抗日战争论坛”,回答问题。

【板块一】国共两党言论【板块二】重大事件回眸【板块三】历史与现实(1)卢沟桥事变后,国共两党再次合作的根本原因是什么?(2)请将板块二表格中的内容填写完整。

①_____ ② _____ ③_____ ④ _____ ⑤ _____(3)结合所学,指出中国建立“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的主要目的。

(4)靖国神社供奉有“二战”战犯的牌位,你如何认识日本国会议员的参拜行为?第20课 正面战场的抗战 导学案 参考答案步骤一:自主预习、构建体系!第三次长沙战役时间: 1941年12月 指挥者:李宗仁台儿庄战役 意义:抗战以来中国正面战场取得的最大的一场胜仗 时间: 1938年3月意义:在国内外产生了积极影响结果:中国军队歼灭大批日军,获得会战胜利20.正面战场的抗战武汉会战时间:1938年6-10月主要战役:万家岭战役意义:日本企图迅速灭亡中国的既定战略彻底破灭,将日战争进入相持阶段步骤二:共同探究,集思广益!①正面战场的抗战是中国抗日战争和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②正面战场的抗战,粉碎了日本三个月灭亡中国的战略计划和“速战速决”的方针,消耗了日本的军事和经济实力,为战略相持阶段的到来,起了决定性作用。

七年级历史上册 第20课 北方民族大融合导学案2 新人教版-新人教版初中七年级上册历史学案

七年级历史上册 第20课 北方民族大融合导学案2 新人教版-新人教版初中七年级上册历史学案

第20课北方民族大融合一、学习目标:知识与技能:通过本课学习,使学生系统地了解南北朝时期我国民族大融合包括北魏孝文帝改革的基本史实,为学生进一步了解我国古代历史上民族融合地进程和中华民族形成地历史过程奠定基础;过程与方法:运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和民族平等原则理解历史上民族关系的问题的初步能力2.培养学生用全面、系统的(唯物主义的)眼光来分析具体问题和追踪历史发展基本线索的能力感情、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在民族问题上地正确观念,使学生认识到民族间的经济、文化交流是我国历史上民族关系地重要内容,是实现民族融合的前提条件;民族融合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

2.通过学习孝文帝顺应历史潮流、不顾旧权势的反对,坚持改革的史实,培养积极进取的人生观。

重点:北魏孝文帝改革难点:正确认识民族大融合二、自学指导六分钟阅读全文,分点标注寻找下列问题的答案;浏览绿体字、分析图片、材料、动脑筋1.北方再次统一的时间、政权名称及民族?2.黄河流域民族融合的内容?3.为什么北魏孝文帝迁都?由哪儿迁往哪儿?4.孝文帝改革的具体措施?意义是什么?5.北朝指的是哪几个王朝?三、合作探究1.北方少数民族内迁后,对中原地区地生产和生活带来了什么样地影响?2.北魏孝文帝为什么迁都某某?有什么积极意义?3.一些鲜卑贵族反对迁都,他们成功了吗?为什么?4..北魏孝文帝迁都某某有什么重要意义?四、小结1.北方再次统一的时间:,政权:,民族:。

迁往。

3.孝文帝改革的具体措施:(1);(2);(3);(4);(5);(6)。

意义是:。

五、当堂训练革地重要意义是()材料一三国和两晋时期,北方地匈奴、鲜卑、羯、氐、羌等少数民族开始内迁到黄河流域。

为躲避战乱,大批北方民众纷纷渡江南下,形成南迁浪潮。

材料二东晋南朝使,兴修了许多水利工程,大片地荒地被开垦为农田----江南地区经济迅速发展起来。

材料三北魏时期,出现了“胡人汉服“和”汉人胡食“的现象。

(胡人:主指少数民族)请回答:(1)据材料一,当时地“北方民众纷纷渡江南下“地原因是什么?结合所学知识,这与材料二中“江南地区经济迅速发展起来”有什么关系?(2)材料三说明了什么问题?(2分)促使材料三现象出现地北魏统治者是谁?他采取了哪些措施促成了上述现象的出现?(3)根据上述三则材料,可以概括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不仅仅是一个战乱纷争的时期,它还是一个怎样的历史时代?3.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我国国家分裂,政权林立。

人教版7上第20课导学案

人教版7上第20课导学案

七年级历史学科主备:郑言慧审核:授课人:授课班级:学生姓名:课题:第20课北方民族大融合一、学习目标:1、掌握北魏统一黄河流域的时间,孝文帝迁都洛阳,孝文帝改革的原因、措施、作用;2、理解民族大融合;明确北魏孝文帝改革所推动的北方民族大融合是符合时代发展潮流的,从而初步树立维护民族团结和祖国统一历史价值观。

二、重难点预测:重点:北魏孝文帝的改革措施难点:正确认识民族大融合的含义三、预习检测:①年,族建立的北魏,统一黄河流域。

②黄河流域成为趋势。

① 都城从平城迁至。

②在朝廷中必须使用,禁用;③官员及家属必须穿戴服饰;④将鲜卑族的姓氏改为姓氏;⑤鼓励鲜卑贵族与联姻;⑥采用的官制、律令;⑦学习的礼法,尊崇孔子,以孝治国,提倡尊老、养老的风气等。

影响:这些措施促进了。

四、学习内容:(一)、自主学习:✧北方的统一和民族融合1、北魏的建立:(1)时间:(2)地点:(3)民族:2、北魏统一黄河流域的时间:3.民族融合:黄河流域统一后,各族人民长期生活在一起,在生产技术和生活习俗上相互影响,已经成为趋势。

✧北魏孝文帝迁都洛阳4、北魏孝文帝迁都洛阳:(1)原因:(2)作用:✧北魏孝文帝的改革措施5、迁都以前:孝文帝就进行了、改革。

6、迁都后北魏孝文帝的改革措施:(1)语言:(2)服饰:(3)姓氏: (4)联姻:(5)汉制:(6)学礼法,尊孔子:7、孝文帝改革作用:有利于北方经济的发展,加速了北方各族封建化备注(教师复备栏和学生整理及笔记栏)背景孝文帝的改革措施的进程,促进了大融合。

8、北朝的更替:北魏统治腐朽,导致了北魏的分裂,北方先后出现了四个王朝,北魏和四个王朝统称为“”。

(二)合作探究:评价历史人物(学会评价历史人物的方法):有人说孝文帝是我国历史上著名的改革家。

你说呢?(三)、展示提升:链接生活在今天的日常生活中,汉族和少数民族相互影响的现象有没有?找找看!(从衣食住行等方面寻找)五、达标测试:1、4世纪后期,建立北魏的少数民族是()。

人教版历史七上第20课《北方民族大融合》导学案

人教版历史七上第20课《北方民族大融合》导学案

第20课北方民族大融合【课程导入】“敕勒川,阴山下,天似穹庐,笼盖四野。

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

”你学过这首诗歌吗?这是一首北朝敕勒族的民歌,原是鲜卑语,后来翻译成汉语。

它反映了北方游牧民族豪放雄浑的风格。

北魏骑马俑在魏晋南北朝时期,鲜卑族是一个重要的少数民族。

他们建立的政权,一度十分强大。

你知道他们在何时统一了黄河流域吗?当时黄河流域有许多民族,他们长期生活在一起,相互影响。

你想知道他们的生活方式发生了哪些变化吗?北魏孝文帝北魏有一位著名的皇帝,他接受汉族文化,大力推行改革。

你知道他是谁吗?他为什么要实行改革呢?在改革的过程中,他遇到了哪些阻力?又是怎样冲破这些阻力的?让我们一起来寻找这些问题的答案吧。

【知识网络】【学习探索】1.北魏时期,关于迁都洛阳的事情,孝文帝曾经和他的文武大臣有过一番争论。

请你设想双方争论的内容。

如果可能,请将班里的同学分为迁都派和反迁都派,展开大争论。

2.阅读下列资料,进行姓氏探索“元”姓来源有三:一是上古商朝时,有位太史叫元铣,他的子孙便以元为姓;二是改自拓跋姓,十六国时,北魏皇族本姓拓跋,至孝文帝更为元姓;三是改自玄姓,北宋时,因为赵匡胤的父亲叫玄朗,就下令天下凡姓玄的都改成元姓,不能与他父亲同姓。

你的姓是什么呢?你知道它的来源吗?请查阅相关资料,并将其他同学查到的资料用相同格式写好,辑成一本小册子。

3.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是我国封建社会的第一次大分裂时期,你能将魏、吴、蜀、十六国、西晋、东晋、南朝、北朝等对号入座,填入下面的图表中吗?4.北魏定都洛阳后,鲜卑人在洛阳是怎么生活的?你可以用文字,也可以用自己的表演,来表现一个鲜卑人在洛阳一天的生活是如何度过的。

【自我测评】一、选择题1.5世纪前期,统一黄河流域的民族是( )A.鲜卑B.匈奴C.汉D.氐2.北魏孝文帝的改革主要是向哪个民族学习?( )A.鲜卑B.匈奴C.汉D.氐二、在体验中寻找答案下图是我们今天常见的家具式样,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 第20课 魏晋南北朝的科技与文化 导学案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 第20课 魏晋南北朝的科技与文化 导学案

七年级历史(上册)学案第20课魏晋南北朝的科技与文化【课标要求】知道祖冲之的数学成就,初步认识书法艺术。

了解北方农业技术的成就和农历。

【学习目标】1.了解魏晋南北朝时期的重要科技成就与文化:贾思勰和《齐民要术》;祖冲之和圆周率;王羲之与《兰亭序》;顾恺之与《女史箴图》《洛神赋图》;范缜与《神灭论》;云冈石窟和龙门石窟。

2.通过魏晋南北朝时期重要科技成就的学习,培养综合归纳能力;通过对魏晋南北朝时期文化的学习,培养艺术修养和文物鉴赏能力,批判地继承古代优秀文化遗产的能力。

3.认识南北朝时期的科学成就承上启下,在我国科技史上放射异彩,是中华民族贡献给人类的一份宝贵财富。

当代青年应继承中华民族的优良科技传统,发扬创新精神,争取为人类做出更大贡献。

【学习重点】贾思勰和《齐民要术》、祖冲之和圆周率、王羲之的书法、顾恺之与《女史箴图》和《洛神赋图》。

【学习难点】圆周率及推算涉及复杂的数学概念和方法,是本课的难点。

【学习过程】本课的内容主要学习魏晋南北朝时期的科技与文化,内容设计包括三部分:第一部分为“贾思勰和《齐民要术》”,第二部分为“科学家祖冲之”,第三部分为“书法、绘画与雕塑”。

一、贾思勰和《齐民要术》1.《齐民要术》属于哪一门科学?贾思勰是怎样写成《齐民要术》一书的?主要内容是什么?2. 这部书对于农业生产有什么作用?影响怎样?历史地位怎样?3.《齐民要术·种谷》写道:“顺天时,量地利,则用少而成功多;任情返道而不获。

”为什么贾思勰提出进行农业生产要考虑到天时地利?二、祖冲之和圆周率1.祖冲之有哪些成就?祖冲之推算出的圆周率是多少?这项成就领先于世界多少年?2.祖冲之采用什么方法计算圆周率?3.祖冲之在历法上取得什么成就?4. 祖冲之取得重要的成就的原因?祖冲之最值得学习的地方是什么?三、书法、绘画与雕塑1.书法何时成为一门艺术的?都有哪些代表人物?2.回忆学过的内容,说一说汉字的演变过程。

人教版历史社会七年级上册《第20课北方民族大融合》导学案

人教版历史社会七年级上册《第20课北方民族大融合》导学案

第20课北方民族大融合课标要求:北魏孝文帝促进民族融合的措施学习目标:1、掌握北魏建立以及统一北方和孝文帝迁都的有关知识;2、掌握孝文帝改革的措施以及作用。

3、理解北魏统一、孝文帝改革对民族融合的促进。

学习重点:北魏孝文帝改革。

学法指导:1.通过对与课文的阅读和理解,概括提炼并列举出本课所涉及的基本知识要点,明确本课所要了解的主要知识。

在此列出本课的基本知识,供参考:黄河流域的统一、北方民族融合的趋势、北魏迁都洛阳、北魏孝文帝的改革措施。

要求依据自己的理解,用自己的语言进行简略的表述。

2.思考推动北魏孝文帝改革的深层原因,揭示北方民族融合的趋势到孝文帝的改革措施的内在联系,对于教科书的逻辑结构建立起这样的认识图式:各民族人民的长期接触民族融合的趋势北魏政府的改革改革措施迁都洛阳3.除了理解和接受教科书上的知识以外,还应注意提出或思考对孝文帝改革历史意义的认识和评价,进而认识民族融合对我国历史发展的深远影响。

课堂学习(教师寄语:精彩课堂,展现独特自我)(一)、自主学习:详细阅读教材,独立完成下面的问题。

1.北方的统一和民族大融合:______世纪后期,______族建立北魏,______年,北魏统一黄河流域。

2.北魏建立后,定都:______,后孝文帝迁都______。

3.北魏孝文帝改革:5世纪末,北魏统治者实行改革:①②③④⑤⑥5.后来,北魏分裂为______和______并存,历史上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总称为北朝。

(二)、合作探究:1.阅读下列材料:(孝文帝)诏不得以北俗之语言于朝廷,若有违者,免所居官。

——《魏书》请回答:①“北俗之语”是指什么?②材料反映了哪一时期由谁主持的改革?③材料反映了哪项改革措施?④用22个字概括孝文帝的改革措施2.如何正确认识孝文帝改革?(三)、系统总结:(教师寄语:只有不断总结才能有所提高)理清西晋到隋的发展线索。

统编版(2024)七年级历史上册第四单元第20课《三国两晋南北期时期的科技与文化》(名师导学案)

统编版(2024)七年级历史上册第四单元第20课《三国两晋南北期时期的科技与文化》(名师导学案)

第四单元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政权分立与民族交融第20课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的科技与文化【学习目标】①了解魏晋南北朝时期农业、数学、和天文等科技以及书法、绘画、雕塑与文学等文化成就。

(史料实证)②理解魏晋南北朝时期科技文化发展的原因。

(唯物史观、历史解释)③体会科学和人文的价值,培养对古代中国文化的认同感和自豪感。

(家国情怀)【学习重难点】学习重点:贾思勰和《齐民要术》、祖冲之和圆周率。

学习难点:魏晋南北朝的科技与文化发展的原因。

【课前预习】一、贾思勰和《齐民要术》1、作者:2、年代:北朝3、内容:总结了农、林、牧、副、渔等方面的;主张农业生产要遵循、种植农作物要、不误农时;提倡改进;提出了和等思想。

4、地位:是我国现存。

5、影响:反映出当时。

对后世农学的发展有深远影响,在上占有重要地位。

二、科学家祖冲之1、年代:南朝2、成就:①数学:把,领先世界近千年;著有一书。

②天文历法:其所测算的一年时间,与现代测算结果相差不到50秒;创制。

③机械制造:有、水碓磨、千里船等。

三、灿烂的文化1、书法艺术发展①原因:的发明和人们对美的不懈追求,推动了书法艺术的持久发展。

②表现①曹魏:、胡昭都擅长行、草、隶书,钟繇尤擅。

②西晋:设置;教学生学习锺、胡书体③东晋:将书法艺术提高到一个新高度的是东晋。

代表作是,被称为“”。

王羲之被后人誉为:“”④北魏:书体,苍劲厚重,粗狂雄浑2、绘画东晋是最著名的画家,代表作品有和。

3、石窟统治者大力宣扬,人们开凿了许多石窟,其中最著名的是山西大同的和河南洛阳的。

这些造像,继承了的优良传统,也吸收了的特点,堪称宏伟精巧的雕刻艺术品。

4、文学曹操父子的诗。

陶渊明的田园诗,朴实恬淡。

民歌在南北朝有很大发展,北朝民歌慷慨豪迈,南朝民歌。

【课中探究】探究一:问题:【史料实证】贾思勰强调农业生产要遵循什么原则?为什么?探究二:问题:【家国情怀】材料体现了贾思勰的什么精神?探究三:问题:【家国情怀】从他的身上你可以看到哪些优秀品质?探究四:问题:【史料实证、历史解释】对比两个石窟造型,分析各自有什么特色,这反映了什么?探究五:问题:【唯物史观】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科技文化繁荣发展的因素有哪些?(提示:可从经济、民族、中外关系、历史、个人因素等方面思考)探究六:问题:【家国情怀】结合材料思考如何保持中华文明的绵延与传承?参考答案与解析第四单元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政权分立与民族交融第20课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的科技与文化【学习目标】①了解魏晋南北朝时期农业、数学、和天文等科技以及书法、绘画、雕塑与文学等文化成就。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人教版初中历史七年级历史上册导学案
学校(编号20)
学生班级学号小组姓名
【学习重点】北魏孝文帝改革的措施
【学习难点】北魏孝文帝改革是如何加速了北方民族大融合?
【学习任务】【学习过程
与方法】
【学习笔记】
※自主学习(结合教材,落实基础)一、北魏的建立:
(1)时间:
(2)都城:→1.学生独学看书,通过填空(填表)梳理
十六国以来的一些残酷的刑罚。

(1)北魏何年统一黄河流域?建立时都城在哪里?后来又迁到哪里?
(2)每则材料说明了北魏孝文帝改革的一点措施,请你分别概括出来。

(3)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概括指出孝文帝改革产生的历史
关?()
A.迁都洛阳
B.改用汉姓,学习汉语
C.该穿汉服,与汉人通婚
D.学习汉族礼法,以孝治国
7.民族融合是一个历史发展过程,也是魏晋南北朝时期突出的特点之一。

下列哪些史实有利于这一历史发展过程()
①北方人口南迁②孝文帝改革③边疆少数民族内迁④压迫少数民族为奴⑤向少数民族征税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③④
D.②③④
8.商鞅和北魏孝文帝都是我国历史上的伟大改革家,他们变法11.以下图片反映出的历史现象是
材料二: 魏主下诏,以为:“北人谓土为拓,后为跋。

魏之先出于黄帝,以土德王,故为拓跋氏。

夫土者,黄中之色,万物之元也。

宜改姓元氏。

诸功臣旧族自代(按:代,郡名,今山西省东北、河北省西北一带)来者,姓或重复,皆改之。

—引自《资治通鉴》材料三: 胡人有妇解汉音,汉女亦解调胡琴。

第20课 北方民族大融合
参考答案
自主学习
一、4世纪后期 平城→洛阳 鲜卑
二、439年
三、1.气候干旱;2.粮食不足;3.位置偏北,不利于统治中原地区,不利于学习汉族文化。

四、说汉语,穿汉服,改汉姓,与汉族联姻,采用汉族官制律令,学习汉族礼法尊崇孔子等。

五、加速了鲜卑族封建化进程,促进民族融合。

六、北朝
课堂训练
1.D
2.A
3.D
4.A
5.D
6.D
7.B
8.D
9.A 10.D 11.A 12.A
13.(1)北部和西部少数民族内迁。

(2)孝文帝;改鲜卑姓为汉姓。

(3)民族迁徙、少数民族统治者的改革、民族间的友好交往及通婚等。

14.(1)相关内容:迁都洛阳;革除鲜卑旧俗,接受汉族先进文化。

意义:有利于北方经济的恢复和发展,促进了北方各族社会的进步,加快了北方民族大融合的进程。

(2)奖励耕战。

改革应顺应时代潮流,与时俱进,不怕困难,勇于创新。

(言之有理即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