褐藻门Phaeophyta主要特征构成
黑藻细胞结构
黑藻细胞结构黑藻(Phaeophyta)是一类海洋生物,属于褐藻门。
它们通常生长在水深较浅的海域,具有特殊的细胞结构和形态特征。
本文将详细介绍黑藻细胞的结构,并探讨其功能和适应性。
1. 细胞壁黑藻细胞壁是由复杂的多糖组成,包括纤维素、甘露聚糖和其他多糖。
这些多糖形成了一个坚固而灵活的外壳,保护细胞免受外界环境的损害。
此外,黑藻细胞壁还含有一些特殊的物质,如褐色素和硅酸盐,在增加强度的同时也赋予了黑藻独特的颜色。
2. 色素体黑藻细胞中存在着大量的色素体,这些色素体包含了各种不同类型的色素分子。
其中最重要的是叶绿素a、叶绿素c和类胡萝卜素等。
叶绿素a是进行光合作用所必需的主要色素,它能够吸收蓝色和红色光线,将其转化为化学能量。
3. 贮藏物质黑藻细胞内含有丰富的贮藏物质,主要是多糖类物质和油类。
这些贮藏物质可以供给细胞进行能量代谢和生长发育。
黑藻的多糖类物质通常是聚糖,如褐藻酸、甘露醇和半乳糖等。
而油类主要是三酰甘油和磷脂等。
4. 质体黑藻细胞内含有多个质体,这些质体起到储存和合成各种有机物的功能。
其中最重要的是食物质体(amyloplast),它们主要储存多糖类物质,并在需求时释放出来供给细胞使用。
5. 线粒体黑藻细胞中的线粒体数量较多,这是因为黑藻通常生长在光照强度较低的海域,需要更多的线粒体来产生足够的能量。
线粒体是进行呼吸作用和产生三磷酸腺苷(ATP)的主要场所。
6. 基因组黑藻细胞中含有核糖体和线粒体基因组。
核糖体基因组是黑藻细胞内的主要遗传物质,它包含了编码各种功能蛋白质的基因序列。
线粒体基因组则是编码线粒体内部蛋白质的遗传物质。
7. 结构适应性黑藻细胞的结构使其能够适应复杂多变的海洋环境。
首先,黑藻细胞壁的坚固性能够保护细胞免受外界环境的侵害,同时也提供了一定的浮力,使黑藻能够在水中浮游。
其次,丰富的色素体让黑藻能够吸收更广泛的光谱范围内的光线,提高光合作用效率。
此外,大量的贮藏物质和线粒体使黑藻能够在光照不足或营养缺乏时存活和生长。
第六章褐藻门Phaeophyta山东大学威海分校.
二、褐藻门的代表植物
[一]水云属(Ectocarpus)
属于等世代纲水云目。在地球上分布 较广,有些种分布在寒带的海水中。 1、藻体形态 小型褐色叉状分枝的丝状 体,丝状体是单列细胞,分成匍匐附着部 分和直立部分。匍匐部分的分枝密而不规 则;直立部分簇生,末端小枝逐渐变细。 2、细胞结构 细胞单核,有少数带状或 多数盘形的载色体。 3、生活周期 水云属的配子体与孢子体 的形态构造相同,为同形世代交替。 水云的无性生殖器官有单室孢子囊和 多室孢子囊两种,都发生于侧生小枝的顶 端细胞上。有性生殖时,多室配子囊在配 子体的侧生小枝的顶端细胞上形成。来 自不同藻体的两个同型配子,互相结合成 合子,合子立即萌发,形成二倍体孢子体 植物。
2、原生质体:①细胞单核,和维管植物相似,有核膜、核仁;②细胞中 央有1个或多个液泡;③载色体1至多数,粒状或小盘状。电子显微镜下观 察,褐藻载色体有4层膜包围,外面2层是内质网膜,里边是2层载色体膜。 ④褐藻的蛋白核不埋在载色体里边,而是在载色体的l侧形成突起状,与载 色体的基质紧密相连,称此为单柄型(single-stalked type)。蛋白核外包 有贮藏的多糖。有些种褐藻没有蛋白核,学者认为没有蛋白核的种类在系统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五]生态分布
褐藻是附着生活的植物,绝大部 分生活在海水中,仅有几个稀见种类 生活在淡水中。褐藻可从潮间线一直 分布到低潮线下约30米处,是构成海 底森林的主要类群。褐藻属于冷水藻 类,寒带海中分布最多。褐藻的分布 与海水盐的浓度、温度,以及海潮起 落时暴露在空气的时间长短都有很密 切的关系,因此,在寒带、亚寒带、 温带、热带分布的种类,各有不同。 褐藻门大约有250属,1500种。根 据它们的世代交替的有无和类型,一 般分为3个纲,即: 等世代纲(Isogeneratae) 不等世代纲(Heterogeneratae) 无孢子纲(Cyclosporae)。
归纳总结藻类各门特征
归纳总结藻类各门特征藻类是一类生物体,属于植物界,具有一定的特征。
通过归纳总结藻类的各门特征,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这个生物群体。
下面将对藻类的特征进行分类,介绍其不同门的特点。
一、绿藻门(Chlorophyta)绿藻门是藻类中最为常见的一类,包含了很多种类。
绿藻门的特征包括:1. 细胞含有绿色素a和b,并在光合作用中发挥重要作用;2. 细胞壁中含有纤维素,使其具有一定的机械强度;3. 叶绿体在细胞质中分散。
二、褐藻门(Phaeophyta)褐藻门是一类海藻,通常生长在水深较远的海域,具有以下特征:1. 细胞含有褐色素,使其呈现褐色;2. 细胞壁中含有多糖和蛋白质,使其具有一定的机械强度;3. 细胞质中含有多个叶绿体。
三、红藻门(Rhodophyta)红藻门是一类多细胞生物,通常生长在水深较浅的海域,其特点包括:1. 细胞含有红色素,使其呈现红色;2. 细胞壁中含有纤维素和红藻胶质,使其具有柔软的特性;3. 细胞质中含有多个叶绿体和淀粉颗粒。
四、硅藻门(Bacillariophyta)硅藻门是一类单细胞藻类,具有以下特征:1. 细胞壁主要由二氧化硅(SiO2)构成,呈现玻璃状或贝壳状;2. 细胞质中含有淀粉颗粒,用于能量储存;3. 细胞体多呈椭圆形或长方形。
五、黄藻门(Chrysophyta)黄藻门是一类广泛存在于淡水和海水中的藻类,其特征包括:1. 细胞含有黄色素和叶绿素a,使其呈现黄绿色;2. 细胞壁中含有硅质,呈现六角形结构;3. 细胞体多呈圆形或卵形。
六、蓝藻门(Cyanophyta)蓝藻门是一类原核生物,其特征包括:1. 细胞中含有叶绿素a和蓝藻蓝蛋白;2. 细胞质中缺乏真核细胞特有的核仁和线粒体;3. 可以进行光合作用,并能够固氮。
根据以上对藻类各门特征的归纳总结,我们可以清晰地了解到不同藻类门的特点和区别。
这不仅有助于我们更深入地研究藻类的生态学和分类学问题,还对于相关领域的科学研究和应用具有重要意义。
第4章3褐藻门Phaeophyta
绳藻(Chorda filum):
(二) 鹿角菜(Pelvetia)
藻体叉状分枝,不产生任何孢子
卵囊 生殖窝 生殖托 精子囊
减数 分裂
卵
精子
合子
鹿角菜 2n
特点: A 无世代交替 有核相交替 B 1个2倍体植物 C 配子减数分裂
水云(Ectocarpus confervoides): 裙带菜(Undaria pinnatifida):
第五节褐藻门(Phaeophyta)
一 褐藻门的一般特征
(一)藻体形态 营养体全部多细胞 1 分枝的丝状体(简单分枝,异丝体型) 2 假薄壁组织(分枝丝状体紧密结合) 3 有组织分化 (1)表皮
(2)皮层
(3)髓部
精子和游动孢子 2不等长的侧生鞭毛,1长,茸鞭型;1短,尾鞭型 生长方式:顶端生长,弥散生长,边缘生长,居间生长和 毛基生长(生长点位于顶部或其他部分丝状体的基 部) (二)细胞结构 1 细胞壁:内层-纤维素,外层-藻胶,褐藻糖胶 2 原生质体: (1)单核,有核膜、核仁 (2)细胞中央有1个或多个液泡
二 代表植物: (一) 海带(Laminaria japonica) • 带片,带柄和固着器 • 带片,带柄: 表皮,皮层和髓
生殖:无性生殖 隔丝 表皮细胞 单室孢子囊 游动孢子
配子体
• 有性生殖:卵式生殖
特点: A 2种植物体 B孢子减数分裂 C异型世代交替 (海带孢子体和配子体 之间区别很大,孢子体 大而有组织分化,配子 体只有十几个细胞组成, 这样的生活史称为异型 世代交替)
2 无性生殖:游动孢子和静孢子 128游动孢子 单室孢子囊 4静孢子n 孢子囊 多室孢子囊 游动孢子2n 3 有性生殖:配子体 多室配子囊 同配、异配和卵式生殖
褐藻 Phaeophyta
褐藻Phaeophyta(一)棒皮藻科粘膜藻Leathesia difformes (L.) Aresch.藻体黄褐色,球状,肉质,表面具不规则皱裂,幼时中实,成熟后中空,粘滑,易碎。
固着器假根状。
藻体内部结构由同化丝、皮层和髓部组成。
生长在中、低潮带的岩石上或附在其他海藻上。
分布于平潭、厦门、漳浦县杏仔、东山。
(二)狭果藻科海蕴Nemacystus decipiens (Sur.) kuck.藻体浅褐色至绿黄色,质柔软,粘滑,线形,常中空。
枝近互生,具不规则的二叉式小分枝,小分枝短而广开或弓形。
藻体内部结构,内层是排列疏松的长圆形的髓细胞组成的髓部,外层是长同化丝和孢子囊的皮层细胞组成的皮层。
生长在低潮带的岩石上或低潮线下的大型马尾藻类的藻体上。
分布于平潭。
药用,软坚散结。
(三)萱藻科萱藻Scytosiphon lomentarius (Lyngb.) J.Ag.藻体黄褐色,单条,直立,管状,幼时中实,后变为中空,圆柱形,扁压或扭曲,节部一般缢缩,但有的平滑无节。
藻体内部结构,皮层由圆形至多角形的细胞组成,髓部由大而无色的细胞组成。
生长在中、高潮带的岩石或石沼中。
分布于平潭、厦门。
药用,软坚化痰,清热解毒。
囊藻Colpomenia sinuosa (Roth) Derb.et Sol.藻体黄褐色,囊状,中空,无柄,以基部直接附着于基质。
藻体内部结构,皮层由方形或多角形小细胞组成,髓部由无色圆形大细胞组成。
生长在低潮带的岩石上或附生于其他海藻上。
分布于平潭、石狮市永宁、晋江市金井、龙海市镇海、漳浦县杏仔、厦门、东山。
鹅肠菜Endarachne binghamiae J. Ag.别名面筋菜、簸箕菜、脚皮菜藻体暗褐色,扁平,叶片状,质薄,线形至宽匙形,无中肋,全缘。
藻体基部具小盘状固着器和短柄。
藻体内部结构由三层组织构成,外皮层由正方形小细胞组成,内含色素体,内皮层由细胞壁较厚的大形细胞组成,髓部则由壁极厚的分枝丝状体交织而成。
褐藻门Phaeophyta主要特征构成
代表植物:
海带 Laminaria japonica Aresh
孢子体分为带片、柄、固着器(假根,一个 细胞)三个部分,带片和柄之间可进行居间生长 。可食用,药用清热、消痰,由于富含碘,可用 于治疗缺碘性甲状腺肿大。
第二节 菌类植物
一、菌类主要特征
菌类植物和藻类植物一样 ,都是没有根 、茎 、叶分化的低 等植物。但菌类又与藻类不同,菌类植物体里面不含光合作用 色素,不能进行光合作用。所以菌类植物的营养方式是异养的。 而异养的生活方式是多样的: ★寄生:凡从活的动植物体上吸取养分的叫寄生。 ★腐生:凡从死的动植物体上或其他无生命的有机体 中吸取养分的叫腐生。 ★共生:凡从活有机体取得养分同时又提供该活体有 利的生活条件,从而彼此间互相受益,互相 依赖的叫做共生。
第三节 地衣植物
地衣是植物界一个特殊的类群。它们不是单一的植 物体,而是由真菌和藻类高度结合的共生复合体。 地衣按生长习性和形态构造可分为三种类型: (1)枝状地衣 植物体树枝状,直立、悬垂或呈丝 状。如松萝、石蕊。 (2)叶状地衣 植物体扁平叶片状,有背腹性, 以假根或脐固着在基物上 ,易采下。如石耳、梅花衣 等。 (3)壳状地衣 植物体紧贴在树干或石壁上,不易 分离,山区岩石上较常见。如文字衣。 地衣约有500 个属 26000 种 。广布于世界各地 , 适 应能力很强,既耐寒又耐旱,生活中对养料要求不高 。
二.绿藻门
1、植物体有单细胞、丝状体和群体. 2、具有一定形态的叶绿体、有与高等植物 相似的色素分化(叶绿素a、b,叶黄素和 胡萝卜素) 3、细胞壁内层为纤维素,外层为果胶质, 少数膜质鞘 4、繁殖方式:孢子-无性繁殖、断裂、有 性生殖—结合生殖。
衣 藻 属 植 物 细 胞 的 形 态 和 结
9-褐藻门
海 带 的 生 活 史
7 , 生 活 史 : 世 代 交 替 ( 除 墨 角 藻 目 )
二,分类
1(2)没有无性生殖.生活史中只有孢子体世代 ( )没有无性生殖. …………………………….………..……圆子纲 Cyclosporeae 圆子纲 2(1)有无性生殖. ( )有无性生殖. 3(4)以不动孢子进行无性繁殖.有性生殖为卵配 ( )以不动孢子进行无性繁殖. …………………………..………....不动孢子纲 不动孢子纲Aplanosporeae 不动孢子纲 4(3)以动孢子进行无性繁殖.有性生殖为同配,异配和 ( )以动孢子进行无性繁殖.有性生殖为同配, 卵配……..…......................…褐子纲(褐藻纲) 褐子纲( 卵配 褐子纲 褐藻纲) Phaeosporeae
昆布属Ecklonia 昆布属
孢子体:固着器,柄和叶片三部 孢子体:固着器, 分组成.固着器假根状, 分组成.固着器假根状,或形成 匍匐部分.柄圆柱形,不分枝. 匍匐部分.柄圆柱形,不分枝. 叶片单条或羽状,以至复羽状分 叶片单条或羽状, 枝,叶缘有粗锯齿.游动孢子生 叶缘有粗锯齿. 于叶片的两面. 于叶片的两面. 昆布(鹅掌菜,五掌菜) 昆布(鹅掌菜,五掌菜) 是一种有经济价值的 E.kuroma是一种有经济价值的 褐藻,用途似海带. 褐藻,用途似海带.
第十章 褐藻门 Phaeophyta
一,主要特征
1,细胞结构 细胞壁 原生质体 2,色素 , 色素体 贮存物质 外层: 藻胶(褐藻糖胶) 外层 藻胶(褐藻糖胶) 内层: 纤维素 内层 小液泡多, 小液泡多,核大 chla,,c,, 胡萝卜素, ,,β-胡萝卜素 , ,, 胡萝卜素, 叶黄素, 叶黄素,褐藻素 星状, 星状,螺旋带状或分枝状 侧生或轴生 褐藻淀粉+ 褐藻淀粉+甘露醇
第六章-2褐藻
多室孢子囊:由1个细 胞多次分裂,形成1个 细长的多细胞组织,每 个细胞发育成1个游动 孢子。
孢子囊 表皮 皮层 髓部
海带带片的结构
雄 生殖托 雌 生殖托 雄生殖窝 雄孢 子体 卵囊 精子囊
雌孢 子体
减数分裂
雌生殖窝 2N N 卵 精子
墨角藻 生活史
鹿角菜属Pelvetia
囊藻属 Colpomenia
巨藻属Macrocystis
单室孢子囊:多发生在 二倍体藻体上,1个细 胞增大形成的,细胞核 经减数分裂,形成单倍 体的游动孢子。
第三节 褐藻门 Phaeophyta
一、褐藻的形态结构特征
囊状体,有组织分化的植物体
植物体:多细胞,丝状体、叶状体、管状体、
细胞壁:
内层为纤维素,外层为褐藻胶,还含有褐
藻糖胶。
载色体:
呈小盘状、带状 含叶绿素a或c 呈现褐色
、墨角藻黄素
光合产物:褐藻淀粉、甘露醇
鞭毛:
三、生活史特征
二倍体单世代型
具有核相交替
世代交替型
具有世代交替
四、褐藻的分布的海域,是构成海底“森林” 的主要类群。
五、褐藻门的代表类群
约有250属,1500余种。 根据它 们的世代交替的有无和类型分为:
等世代纲(Isogeneratae) 不等世代纲(Heterogeneratae) 无孢子纲(Cyclosporae)
水云属Ectocarpus
水云的生活史
同形世代交替
海带属Laminaria
固着器holdfast 柄stipe
带片blade
固着器holdfast
雌配子体
雄配子体
海带的配子体
植物分类-作业答案
制约关系:菌类控制藻类,形态由菌类决定。
5、结束地衣的构造:
1)上、下皮层:由菌丝构成
2)藻胞层:上下皮层之间,为藻类细胞
3)髓层:藻胞层与下皮层之间;菌细胞与藻细胞混合组成—具此层者叫异层地衣;
6、什么是同层地衣?
无藻胞层;藻细胞均匀分布于髓层
7、一个物种的定名人中用“et”连接两个人名表示什么意思?举例
共同命名发表,定名人用et连接:
Ormosia hosiei Hemsl. et Wils.(红豆树)
8、一个物种拉丁名中定名人带有括号表示什么意思?举例
等级的升降或转移到其他属、种等级中,则原定名人必须用括号标明,
如Cryptocarya chinensis (Hance) Hemsl.
3、褐藻门Phaeophyta的主要有哪些特征?
丝状体
丝状体聚合
组织分化体
4、褐藻的主要繁殖方式有哪几种类型?主要特点是什么?
无性、有性
出现世代交替
5、什么叫“同形世代交替?
孢子体与配子体相同
6、藻类区别要点是什么?
根据它们的形态,细胞核的构造和细胞壁的成分,贮藏营养物质的类别,鞭毛的有无、数目、着生位置和类型,载色体的结构及所含色素的种类,生殖方式及生活史类型等,一般将它们分为8个门。
男性为er者加i,词尾为辅音者加ii
如:Rhamus meyeri辽东鼠李
Tilia taquetii小叶椴
4)地方俗名:Theohroma cacao可可
8、什么是模式法?
科及科以下的分类群的名称都由命名模式决定
科以上等级的名称仅当其名称是根据属名而得时由命名模式决定
褐藻门(Phaeophyta)
有性世代(N) 卵(N)
合子(2N) 精子(N)
生活史特点
孢子减数分裂类型 具核相交替和世代交替 因孢子体和配子体形态结构差异显 著,故属异形世代交替
(二) 鹿角菜属(Pelvetia)
鹿角菜属
形态
固着器 短柄 二叉状分枝
生殖托
生 活 史
生活史
鹿角菜孢子体 (2N) 生殖窝 (2N) 精囊 卵囊 (2N) (2N) 精子(N)
有人主张褐藻可能是由单细 胞、具两条不等长侧生鞭毛的祖先 进化而来
第十节
褐藻门(Phaeophyta)
一、分类及代表植物 二、一般特征 三、演化地位
一、褐藻门的分类及代表植物
分类
根据生活史划分 不等世代纲:异形世代交替 等世代纲:同形世代交替 无孢子纲:无世代交替,仅有二倍体植物
(一)水云属 ( Ectocarpus )
水云属
多室孢子囊或多室配子囊
水云属
双倍核相阶段 (2N)
合子 (2N)
单倍核相阶段 (N) 卵
(N)
生活史特点
无世代交替,仅有一个二倍体植物 配子减数分裂类型
褐藻门其它代表种类
网地藻属 dictyota 黑顶藻属 Sphacelaria
褐藻门其它代表种类——酸藻属
褐藻门其它代表种类
裙带菜Undaria pinnatifida
(二) 海带属(Laminaria)
形态结构: 固着器 带柄 带片
表皮 皮层 髓部:喇叭丝
生长方式:居间生长
形态结构
带片横切
喇叭丝
繁殖:有性生殖
孢子囊
隔丝
生活史
海带孢子体 (2N) 孢子囊 (2N) 孢子 (N) ♀配子体 ♂配子体 (N) (N) 卵囊(N) 精囊(N)
褐藻纲
褐藻门的一纲
01 形态特征
03 繁殖方法 05 生长习性
目录
02 产地生境 04 生态分布 06 纲下分类
褐藻纲(学名:Phaeophyceae)褐藻门的一纲。褐藻门的分类,过去采用凯林的建议,根据生活史中世代交 替的有无和类型的不同,把褐藻分为3纲11目,生活史中具有同形世代交替的归于同形世代纲,生活史中具有异 形世代交替的归于异形世代纲,仅有有性生殖而无世代交替的归于圆孢子纲。但是,仅以生活史作为分类依据是 不够全面的,如马鞭藻目的生活史中有等世代型和不等世代型。近年来,各国藻类学家对褐藻的分类单位划分的 问题意见并不一致,有的仍然认为是金藻门的一个纲,但大多数藻类学工作者认为它们是独立的一个门,分为褐 藻纲(Phaeophyceae)1纲。根据生活史中世代交替的有无和类型的不同,把褐藻分为3纲11目,其细胞壁为纤维 素及褐藻酸组成,其形状各异,常见的有星状,盘状,颗粒状和状。
形态特征
褐藻(6张)
植物体外形多样,有丝状,叶状或树枝状,大小差别也很大,扭线藻只有几百微米,而巨藻长达几十米,它们 都是多细胞,没有单细胞或群体。营养细胞都具有明显的细胞壁,外层为果胶质,内层为纤维素。原生质体通常 具有 1个细胞核和数个液泡。每个营养细胞都具有1至数个色素体,其形状各异,常见的有星状,盘状,颗粒状和 状。除较原始的种类外多数没有蛋白核。根据生长点的位置,可将褐藻的生长方式分为3种:①生长点位于藻体顶 端的称为顶端生长,如地藻;②生长点位于藻体中间的称为居间生长,如海带;③生长点位于毛丝体基部的称为 毛基生长,如酸藻。
生长习性
褐藻除了墨角藻目的种类外,在整个生活史过程中都有双倍体的孢子体世代和单倍体的配子体世代交替生长, 世代交替明显,减数分裂都在孢子囊形成孢子时的第一次分裂时进行。它们的世代交替有两种类型:①等世代交 替,植物体在生活周期中孢子体和配子体形状相同,大小相等没有区别,如水云属,地藻属等。②不等世代交替, 生活周期中配子体和孢子体的形状和大小不等,如海带,孢子体长达数米,而配子体是仅几个细胞的丝状体;马 鞭藻配子体大而明显,可达20厘米,具分枝,孢子体很小,是扁平壳状体。墨角藻目的种类,生活周期中没有世 代交替,只有双倍体的孢子体世代,没有单倍体的配子体世代,没有无性繁殖,只有卵配生殖,卵囊和精子囊中形 成卵和精子的第一次分裂为减数分裂,如海黍子。
褐藻门
1
2
色素体内主要色素、类囊体的构造
藻体的形态及其构造
3 生殖方式(营养繁殖,无性繁殖, 有性繁殖)
4
生活史
单室孢子囊:
产生于孢子体上,孢子囊母细胞含单核, 在繁殖时,进行分裂1——4,4——8,8— —16,——32——64——128个,经过连 续多次有丝分裂形成了64或128个孢子,这 些孢子不游动,称为侧生,不等长的梨形 的游孢子,成熟后释放出来,最后萌发成 单倍的配子体,这种孢子囊称为单室孢子 囊
14 13 12
12.合子 11 13.合子开始分裂 14.幼孢子体
巨藻:(Macrocystis)
个体最大,产量最高褐藻工业的主要原 料,有固着器在海底,上面有主枝,叶片。 叶片底部有气囊,异形世代交替,生活史 与海带接近。
海囊藻属:(Nereocystis)
大型的,有长的柄,不分枝,有叶片, 叶片下面有圆球状的藻体,生活史似海带。
墨角藻属 (Fucus)
典型的双叉分裂,有中肋,有气囊,卵一般为8 个.
F.evanescens
鹿角菜属 (Pelvetia)
马尾藻属(Sargassum )
羊栖菜(Sargassum fusiforme)
多 年 生 褐 藻 , 有 固 着 器 主 茎 叶 片 。
、 、
生态
褐藻类约有250属,1500种以上,除少数生活 于淡水外,其余都在海水中生活,一般褐藻为冷 水性藻类,生长在南北极海中,也有少数生长在 热带. 我国沿海居民历来有实用海藻的习惯,可以 作为食物的如海带、裙带菜、昆布、羊栖菜、 鹿角菜和萱藻等.马尾藻在沿海产量很大,被作 为饲料和肥料.另外,大型褐藻如海带、马尾藻 等作为褐藻工业的原料,综合利用可提取褐藻 胶、碘、甘露醇、褐藻淀粉等工业产品.
第九章 褐藻门
16
(二)、养殖筏架结构与设置
筏架类型有两大类:单式筏架(又称大单架)和双式筏 架(又称大双架)。 单式筏架:浮绠、橛缆、橛子(或石砣)、浮子、吊绳 等。 浮绠:通过浮子浮力漂浮于海面,苗绳悬挂其上。长度 为筏身长,约50-60米。纤维绳。 橛缆和橛子(或石砣):固定筏身,一头与浮绠相连, 另一头系在海底橛子上。材料与浮绠相同。橛子有木橛 和竹橛。石砣可用石材,也可用钢筋水泥构件。 浮子:提供浮力,种类有毛竹筒、塑料球及聚乙烯等。 布局要统一规划,合理布局。要考虑通流、安全、操作 方便。划定排次,组成区间,一般30-40台筏子为一个 排次(一个区),区间距以30-40米为宜,筏间距(平 等)以6-8米为宜。设筏方向要考虑风、流的关系和海 17 2015/11/12 佛山科学技术学院 郭照良 带受光状况。分顺流下筏和横流下筏两大类。
2015/11/12 佛山科学技术学院 郭照良
20
2015/11/12
佛山科学技术学院 郭照良
21
2015/11/12
佛山科学技术学院 郭照良
22
2015/11/12
佛山科学技术学院 郭照良
孢子体:固着器、柄和叶 片三部分组成。固着器假 根状,或形成匍匐部分。 柄圆柱形,不分枝。叶片 单条或羽状,以至复羽状 分枝,叶缘有粗锯齿。游 动孢子生于叶片的两面。 昆布(鹅掌菜、五掌菜) E.kuroma是一种有经济价 值的褐藻,用途似海带。
11
2015/11/12 佛山科学技术学院 郭照良
12
3、体制 (1)异丝体:原始,植物体由匍匐部+ 直立部组成,直立部具单列细胞,分支, 匍匐部由匍匐假根固着在基质上,如水云 目 (2)假膜体:由许多藻丝胶粘在一起, 如酸藻目、索藻目 (3)膜状体:细胞多向分裂,分化,如 海带科 4、生长方式 散生长、间生长、毛基生长
7-褐藻门
海带目的分类
绳藻科(Chordaceae):孢子体中空,鞭子状,没有 分化的柄和叶片; 海带科(Laminariaceae):只有简单的初生柄; 巨藻科(Lessoniaceae):具有居间分生组织的过 渡区,能继续进行分化,因此除初生柄外,还形成许 多次生柄; 翅藻科(Alariaceae):孢子囊在特别的孢子叶上形 成。
褐藻的细胞结构
1、细胞壁 外层: 藻胶(褐藻糖胶,岩藻多糖)(fucoidin) 内层: 纤维素(cellulose)
作用:能使褐藻形成粘液质,退潮时可使暴露在外面的藻体免于 干燥。
主要特征
2、原生质体
(1)单核,核大;
(2)含有叶绿素a、c,β-胡萝卜素和6种叶黄素,其中墨角藻黄 素含量最大,掩盖了叶绿素,使藻体呈褐色;有利用短波光的能 力; (3)贮藏物质为褐藻淀粉,甘露醇,油类(同化组织和年幼孢 子囊中);长期储存物质为海带多糖; (4)有特有的褐藻小液泡(physode),呈酸性反应,大量存在 于分生组织,同化组织和生殖细胞中; (5)含有大量的碘(在海带属中,碘占鲜重的0.3%),是提取 碘的工业原料。
这种游动孢子发育成2倍体的孢子体。
主要特征
3、有性生殖:通常是在配子体上产生1个多室配子 囊。其形成过程与多室孢子囊的相似(无减数分 裂)。 配子生殖有3种不同类型:同配、异配和卵配。
主要特征
同配的雌雄配子一般区分不出来,2个配子结合成合子,萌 发成孢子体。 异配生殖雄配子较小,雌配子较大,大小配子结合成合子,合 子萌发成孢子体。 卵配生殖是由1个小形而具有2条侧生鞭毛的,能自由游动的
藻类学
褐藻门的系统、分类及生态
褐藻纲
Phaeophyta/Braunalgen
第一章第九节
植物学
zhnq
2004/8
二、红藻门的代表植物
紫菜属:约有25种,在我国海岸常见的 有8种。紫菜属的植物体是叶状体。 甘紫菜:
植物学
zhnq
2004/8
植物学
zhnq
2004/8
海索面属
珊瑚藻属
常见海产红藻
石花菜属
松节藻属
仙菜属
植物学 zhnq 2004/8
三、红藻门在植物界中的地位
植物学 zhnq 2004/8
载色体1至多数,粒状或小盘状。 含有叶绿素a和c、β-胡萝卜素和6种叶黄素。 其中墨角藻黄素含量最大,掩盖了叶绿素,使 藻体呈褐色,而且在光合作用中所起作用最大, 有利用光线中短波光的能力。 贮藏的光合作用产物,主要是褐藻淀粉和甘露 醇。 许多褐藻细胞中含有大量碘,如在海带属的藻 体中,碘占鲜重的0.3%,而每升海水中仅含 碘0.0002%,因此,它是提取碘的工业原料。
植物学
zhnq
2004/8
(三)繁殖及生活史的演化
营养繁殖 无性生殖 有性生殖 同配生殖 异配生殖 卵式生殖 合子减数分裂 生活史 配子减数分裂 孢子减数分裂 同型世代交替 异型世代交替
植物学
zhnq
2004/8
藻类生活史类型
合子减数分裂 类型:仅有一 种单倍植物体 的生活史
植物学 zhnq 2004/8
(二)繁殖 营养繁殖是以断裂的方法进行。 无性生殖是以游动孢子和静孢子繁殖。 有性生殖是在配子体上形成1个多室的配子囊, 配子囊的形成过程和多室孢子囊相同。配子 结合有同配、异配、卵式生殖。 在褐藻的生活史中,除了墨角菜目外,都是 世代交替的植物。 (三)分布 褐藻是附着生活的植物,绝大部分生活在海 水中,仅有几个稀见种生活在淡水中。 褐藻可从潮间线一直分布到低潮线下约30米 处,是构成海底森林的主要类群。褐藻属于 冷水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紫菜 Porphyra tenera Kjellm.
薄叶片状。入药清热、利尿、消痰、散 结。
石花菜
(四)褐藻门 Phaeophyta
主要特征: 构成“海底森林”的主要类群
1、植物体为多细胞的大型藻类,是藻类植 物中形态结构分化最高级的一类,分枝和 不分枝的丝状体; 2、色素:叶绿素a,c、β-胡萝卜素、6种 叶黄素(墨角藻黄素含量最大,故藻体呈 褐色。 3、贮藏物质:褐藻淀粉、甘露醇。 4、繁殖
3、生殖方式包括无性繁殖和有性繁殖 4、淡水或海水中,少数生活于潮湿的土壤、
树皮、和石头上。
藻类植物分类
• 根据植物体所含色素、光合产物 • 形态结构、繁殖方式、鞭毛特征、细胞壁
的成分 将藻类植物分为: 蓝藻门、 裸藻门、绿藻门、Biblioteka 藻门、金藻门 甲藻门 红藻门 褐藻门
(一)蓝藻门
1、植物体有单细胞、群体、丝状体等 2、细胞中无真正的核或没有定形的核,为 原核生物。有中央质(中央含有核质)和 周质(又叫色素质,色素分散在中央质周围 的原生质中) 3、含叶绿素a 和蓝藻素,故使植物体呈蓝 绿色. 4、细胞壁有2层,内层含有纤维素,外层 为胶质鞘,主要是果胶质 5、繁殖方式细胞分类,丝状体种类分裂成 若干段
真菌的细胞有细胞壁、细胞核,但不含叶绿素,也没有质体, 是一类典型的异养性植物。
真菌的细胞壁主要由纤维素和几丁质组成。
二)真菌的分类和主要药用种类 新的真菌分类系统将真菌门分为5个亚门:鞭毛菌亚 门、接合菌亚门、子囊菌亚门、担子菌亚门和半知菌 亚门。
药用的真菌以子囊菌亚门、担子菌亚门 有性阶段孢子为子囊孢子
虫草主产我国西南、西北。分布在 海拔3000米以上的高山草甸上。虫草 含有虫草酸,入药能益肾、补精髓、 止血化痰。
据统计虫草属共有137种,在我国 已知有26种。
2.茯苓 Poria cocos (Fries.) Wolf. 是多孔菌科卧孔属的担子菌。寄生于赤松、马尾 松等植物的腐朽根部,菌核彭大,球形或不规则的块 状,大小不一,大的可达数十斤。表面粗糙,呈瘤状 皱缩,淡灰色或黑褐色,内部粉质、坚密、不易破开, 由无数菌丝组成,白色或稍带红色。子实体平伏,伞 形,生于菌核表面成一薄层。 全国各省区均有分布,现多栽培。 ▲茯苓皮:以菌核的外皮入药称茯 苓皮,能利水消肿。 ▲赤茯苓:近外皮淡红色部分称赤 茯苓,能泻湿热利尿。 ▲白茯苓:内部白色部分称白茯苓, 能利水渗湿,补肺宁神。 ▲茯 神:内部抱松根的部分称伏神,能宁神。 从茯苓中分离得到的茯苓多糖,具有抗癌作用。
代表植物:
海带 Laminaria japonica Aresh
孢子体分为带片、柄、固着器(假根,一个细 胞)三个部分,带片和柄之间可进行居间生长。 可食用,药用清热、消痰,由于富含碘,可用于 治疗缺碘性甲状腺肿大。
第二节 菌类植物
一、菌类主要特征
菌类植物和藻类植物一样,都是没有根、茎、叶分化的低 等植物。但菌类又与藻类不同,菌类植物体里面不含光合作用 色素,不能进行光合作用。所以菌类植物的营养方式是异养的。
而异养的生活方式是多样的:
★寄生:凡从活的动植物体上吸取养分的叫寄生。
★腐生:凡从死的动植物体上或其他无生命的有机体 中吸取养分的叫腐生。
★共生:凡从活有机体取得养分同时又提供该活体有 利的生活条件,从而彼此间互相受益,互相 依赖的叫做共生。
菌类植物由于生活方式的多样性,所以它们的分布也就非 常广泛。在分类上通常分为三个门:细菌门、粘菌门、真菌门。
构
水绵属植物的形态
(三)红藻门 Rhodophyta
主要特征:
1、植物体为多细胞的丝状体、片状体、枝状体
2、光合色素有藻红素、叶绿素和叶黄素、藻蓝素, 其中藻红素占优势,故藻体红色或紫红色
3、无性繁殖、有性繁殖。
4、多分布于海水,固着于岩石上
代表植物:
1、石花菜 Gelidium amansii Lamouroux
有性阶段孢子为担孢子
子囊菌亚门冬虫夏草
1.冬虫夏草 Cordyceps sinensis(Berk.)Sacc.
是麦角菌科虫草属一种寄生于蝙蝠蛾幼虫体上的 子囊菌。这种菌的子囊孢子为多细胞的针状物,由子 囊散出后分裂成小段,每段萌发,产生芽管,侵入昆 虫的幼虫体内,蔓延发展,破坏虫体内部的结构,把 虫体变成充满菌丝的疆虫,冬季形成菌核,夏季自幼 虫体的头部长出棍棒状的子座,子座上端膨大,近表 面生有许多子囊壳,壳内生有许多长形的子囊,每个 子囊具8个细长有多数横隔的子囊孢子。
• 根据植物体的形态结构,将低等到植物分为: 藻类、菌类、地衣类
第一节.藻类植物
一.藻类植物主要特征
1.植物体结构简单,没有真正的根、茎、叶 的分化,为单细胞(单胞藻)、多树枝状(马 尾藻)、丝状体(水绵)、叶状体(海带)
2.植物体中含有各种不同的色素,如胡萝卜素、 叶绿素、叶黄素,能进行光合作用,为自养 植物
念珠藻(葛仙米、地木耳)
主要特征
1、植物体由许多圆球形细胞组成不分枝的单 列丝状体.
2、丝状体外面有一个共同的胶质鞘, 3、在丝状体中相隔一定距离产生一个异形胞,
壁厚、与营养细胞相连的内壁为球状加厚 的细胞,节球. 4、营养繁殖丝状体在异形细胞处发生断裂, 形成数条藻殖段,每一藻殖段中的细胞分 裂形成新的丝状体.
二.绿藻门
1、植物体有单细胞、丝状体和群体. 2、具有一定形态的叶绿体、有与高等植物 相似的色素分化(叶绿素a、b,叶黄素和 胡萝卜素) 3、细胞壁内层为纤维素,外层为果胶质, 少数膜质鞘 4、繁殖方式:孢子-无性繁殖、断裂、有 性生殖—结合生殖。
衣 藻 属 植 物 细 胞 的 形 态 和 结
二、真菌门
(一)真菌特征
真菌除少数种类是丝状单细胞外,绝大多数是由分枝或不分 枝、分隔或不分隔的菌丝交织在一起组成的菌丝体。
真菌的菌丝在正常的生活条件下,一般是很疏松的,但在环 境条件不良或繁殖的时候,菌丝相互紧密地交织在一起,形成 各种不同的菌丝体组织。常见的有菌索和菌核。很多高等真菌 在生殖时期形成有一定形状的结构,即能产生孢子的菌丝体, 叫孢子果(子实体),如伞菌、马勃。
任务二 识别药用低等植物
教学目标
1.掌握低等植物的主要特征和常见药用植物 2.了解藻类、菌类、地衣类植物的分类概况
低等植物
主要特征: 1、植物体简单,绝大多数为单细胞多细胞的
丝状或叶状体 2、植物体无根、茎、叶的分化 3、生殖器官常为单细胞,有性生殖为配子结
合成,合子不形成胚的阶段而直接萌发成 新的植物 4、生活环境常为水生或阴湿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