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肢动物门
普通动物学:第十一章 节肢动物门
蛋白质 4、功能:起保护内脏、防止化学和机械损伤和防
止体内水分大量蒸发的作用
5、外骨骼对动物体产生新的矛盾及适应 ①限制动物体的活动,通过形成关节解决 ②限制动物体的生长,通过蜕皮解决
三、附肢分节
节肢动物的附肢内有发达的肌肉,与身体相连处 有关节,且本身也分节,这种附肢称为节肢,其各节 称为肢节。身体的不同部位附肢形态多样化,机能多 样性;而且不同的动物,同部位的附肢,形态也不相 同,机能多样
气管是体壁的内陷物,不会使体内水分大量蒸 发,其外端有气门和外界相通,内端则在动物体内 分枝延伸,并布满全身,细小的分枝一直伸入组织 间,直接与细胞接触(一般动物的呼吸器官,无论 鳃还是肺,都只起到交换气体的作用,对动物身体 内部提供O2和排放CO2都要通过血流的输送)。节 肢动物的气管可直接供应O2给组织,也可直接从组 织排放CO2,因此气管是动物界高效的呼吸器官
四、肌肉系统的特点
肌肉的发达是动物增强运动的关键。节肢动物的 肌纤维是横纹肌,肌原纤维多,伸缩力强,肌肉与体 壁间不形成连续的肌肉层(皮肌囊),而是肌纤维集 合成肌肉束,其两端着生在表皮内突上,使节肢动物 运动快速又灵活
五、混合体腔和开管式循环系统
1、混合体腔 节肢动物在个体发育过程中,囊胚腔(初生体腔)和真
第十一章 节肢动物门
节肢动物在无脊椎动物中是登陆取得巨大成功的一门动 物,其绝大多数种类演化成为真正的陆栖动物,占据了陆上 所有生境。节肢动物分布广泛,适应性强,种类繁多,已知 种类多达110-120万种,约是动物界总数的85%,是动物界最 大的一个门。大多数种类陆栖;全身包被坚实的外骨骼,可 防止体内水分的大量蒸发;有灵活的附肢、伸屈自如的体节 以及发达的肌肉,藉以增强运动;还具备气管等空气呼吸器, 能高效地进行呼吸;完全适应于陆上生活
第十章 节肢动物门
甲壳动物:多为杂食性,于浅滩和水中觅食。 口器:一对大颚、两对小颚,以及一对上唇和下唇。大颚为咀嚼器官,用以
切碎食物;小颚辅助大颚以咀嚼、抱握或传递食物。 • 前肠:口位于两大颚之间,食道呈短管状。胃紧接食道,分为前部的贲门胃 和后部的幽门胃。贲门胃有胃磨,能磨碎食物。幽门胃内布满刚毛,以阻挡稍 大食物颗粒进入中肠。 • 中肠两侧着生有管状的盲管或囊状的盲囊,以分泌消化液及吸收或储存营养 物。盲管因不同种类又称为消化腺、中肠腺、肝脏、肝小角或肝胰脏等。 • 后肠结构简单,末端的开孔为肛门。
后肠: 也是外胚层内陷而形成,与前肠相同。可以对一些离子及水分重吸收
并暂时储存粪便。 2. 口器:取食器官。节肢动物一般都有。着生于头部或头胸部,由附肢演变
形成的颚和由体壁摺皱而成的唇等构成。 头部的3对附肢形成:大颚、小颚、下唇。 部分头部体壁摺皱形成:上唇、舌
3. 食性: 非常广泛。昆虫纲尤为突出,几乎取食自然界的一切动、植物 和微生物,及其产生的有机物。如植物的汁液、木材、羽毛等。
七、运 动
(一)肌肉
• 横纹肌,肌原纤维多,伸缩力强,集合成肌肉束,两 端着生于外骨骼。借外骨骼的杠杆作用,调整、放大 肌肉运动。 肌肉束往往按节成对排列,相互拮抗; 每个体节有躯干肌、附肢肌 躯干肌: 背纵肌1对:收缩使身体伸直或向上弯曲 腹纵肌1对:收缩使身体下弯 附肢肌: 每只附肢一般具3对,可使附肢向前后、上下、内 外各种方位活动。
昆虫纲 口器:因食性和取食方式不同而变化很大。常见且较典型的有: 1、咀嚼式口器 最原始的形式。适于咀嚼固体食物。见于直翅目、
鞘翅目昆虫。如:蝗虫:上唇、上颚、舌、下颚、下唇。
2、舔吸式口器
非常复杂。头部和下唇为主构成吻,吻端是下唇形成的由伪气 管组成的唇瓣,下唇包围上唇和舌构成食物道。舌中有唾液管 分泌唾液与食物混合或将食物溶,可由食物道吸入唇瓣,借 毛细管作用收集液汁。见于双翅目蝇类昆虫中。如:家蝇
节肢动物门
生长环境
生长环境
节肢动物门(2张)海水、淡水、地面、土壤以及动、植物体内、外都是它们生存的场所。 一些昆虫甚至组成社会生活,群体中的个体有严格的劳动分工。
生长繁殖
生长繁殖
节肢动物门多数节肢动物雌雄异体,且往往雌雄异形。陆生种类常行体内受精,而水生种类有很多为体外受 精。一般是卵生,也有卵胎生。卵裂的方式是表裂,有直接发育,也有间接发育。间接发育的种类有一至数种不 同的幼虫期,有时这些幼虫的生活习性与成虫不同。也有些节肢动物能进行孤雌生殖,即没有受精的卵就能发育 为成虫。此外,还有幼体生殖和多胚生殖等形式。节肢动物是没有无性生殖的。
分布范围
分布范围
世界各地。
动物学史
动物学史
节肢动物门(5张)节肢动物(Arthropoda)是身体分节、附肢也分节的动物,是动物界中种类最多、数量最 大、分布最广的一类,常见的鲎、蜘蛛、蝎子、水蚤、虾、蟹、蜈蚣、蝗虫、蝴蝶等都属于节肢动物。已知的节 肢动物约有100多万种,占动物总数的80%以上。种内的个体数量也很大,例如一群白蚁可有几万到几十万头,迁 飞的蝗群以百万头计数,海洋中的一些浮游甲壳类多到不可计数。另外,它们的分布也极广,海水、淡水、地面、 土壤以及动、植物体内、外都是它们生存的场所。特别是昆虫还侵入空中生活,这在无脊椎动物中是仅有的一类。 一些昆虫甚至组成社会生活,群体中的个体有严格的劳动分工,这也是节肢动物高度进化的标志之一。身体两侧 对称。由1列体节构成,异律分节,可分为头、胸、腹3部,或头部与胸部愈合为头胸部,或胸部与腹部愈合为躯 干部,每一体节上有一对分节的附肢。附肢有双枝型和单枝型两类。节肢动物的重要特征是体外覆盖着几丁质的 外骨骼,又称表皮或角质层。在相邻体节之间的关节膜上,角质层非常薄,易于屈折活动。附肢的关节也可活动。 节肢动物在生长过程中要定期蜕皮。前后两次蜕皮之间的阶段叫做龄期。循环系统为开管式。水生种类的呼吸器 官为鳃或书鳃,陆生的为气管或书肺或两者兼有。原始的节肢动物靠体表交换气体。神经系统为集中型链状神经 系统。有触觉、味觉、嗅觉、听觉、平衡和视觉等感觉器官。眼有单眼和复眼两种。复眼由个眼组成,能感知外 界物体的运动和形状,能适应光线强弱和辨别颜色。多数雌雄异体。陆生种类常行体内受精,而水生种类有很多 为体外受精。一般是卵生,也有卵胎生;此外,还有孤雌生殖、幼体生殖和多胚生殖等形式。生活环境极其广 泛。
节肢动物门
二、附肢分节
节肢动物的附肢也按节排列,与环节动物的附肢疣 足相比,有了重大进步。
疣足与节肢的比较 疣足
按节分布,数量多 形态相同 与身体之间无关节 不分节 无肌肉附着
节肢 按体部分布,数量少 形态多样 与身体之间有关节 分节 有大量肌肉附着
节肢动物门(Arthropoda)
三、体被含有几丁质的外骨
马氏管
八、神经系统
感觉器官发达,具链索状神经系统。 形成较发达的脑、眼、触角。眼分单眼(感 光)和复眼(视觉),触角负责触觉、嗅觉、 味觉。
第二节 节肢动物门的分类
一、甲壳纲(Crustacea)
多生活于水中,少数生活潮湿陆地。外骨骼含大量碳 酸钙、磷酸钙,十分坚固,故称甲壳。
特征: ■身体常分为头胸部、腹部 ■触角2对,足至少5对 ■头、胸部外被头胸甲 ■以鳃呼吸 如虾、蟹
昆虫在自然界中繁荣昌盛的原因: ■有翅,运动能力强 ■个体小,外骨骼发达,感觉器官发达 ■口器类型分化,食性多样 ■有惊人的繁殖力 ■形态和颜色上的各种适应
附 棘皮动物门(Echinodermata)
海产,虽种类不多,但进化上有特殊意义。
一、主要特征
1.具真骨(内骨骼):由中胚层形成,石灰质,常向体 表突出形成棘。
节肢动物以前的动物肌肉都是斜纹肌,从节肢动物开 始形成横纹肌,具有高度发达的运动机能。
节肢动物门(Arthropoda)
五、消化系统 捕食、摄食等能力加强, 消化系统发达 具有中肠突出物。
节肢动物门(Arthropoda)
六、呼吸系统多样性
呼吸器官形式多样,体壁、鳃、书鳃、 书肺、 气管:由体壁内陷形成分支的管状结构, 为陆生节肢动物昆虫、马陆、蜈蚣等的呼吸 器官。气管上无毛细血管分布,是直接将氧 气输送到呼吸组织。
节肢动物门
生物界最大的门类
1 主要特征
身体 : 异律分节 附肢 : 分节 双枝型和单枝型 独特的外骨骼 肌肉成束 混合体腔(血腔)
身体 : 异律分节 附肢 : 分节 双枝型和单枝型 独特的外骨骼 肌肉成束 混合体腔(血腔)
龙虾 附肢
1. Mandible ; 2. First maxilla ; 3. Second maxilla ; 4.mouth ; 5. Exopodite of 1st maxilliped ; 6. Exopodite of 2nd maxilliped 8. 3rd maxilliped
昆虫纲 常见 类群
野 外 实习 、 后续课 程
4 多足亚门主要类 群
4.1 蜈蚣
附肢 每 节 1 对
躯干部第一节为 颚 足 具毒腺开 口
头部和躯干部,体表 缺 蜡层,气 孔常不能 关 闭
4.2 马陆
体节由 胚胎时 期 2 个体节 愈 合 许 多体节 具臭 腺
4.3 蚰蜒
捕食小 昆虫
5 甲壳亚 门 (Crustacea )
身体 : 异律分节 附肢 : 分节 双枝型和单枝型 独特的外骨骼 肌肉成束 混合体腔(血腔)
பைடு நூலகம் 上表皮
原表皮
上表皮 - 蜡层 原表皮: 外表皮 --- 钙层 or 蛋白 内表 皮 --- 几丁质层 (多糖) 蜕皮 龄期计算
保护
支持(杠杆)
身体 : 异律分节 附肢 : 分节 双枝型和单枝型 独特的外骨骼 肌肉成束 混合体腔(血腔)
3 、 重 要类群
鳃足纲 颚 足纲 软甲纲 等足 目 : 海蟑螂 端 足 目 : 沟虾 十足 目 : 游泳 亚 目 长尾 类 短尾 类 爬行 亚 目 异( 歪 ) 尾 类
动物生物学节肢动物门
• 节肢动物门的主要特征 • 节肢动物门的分类 • 节肢动物与人类
进化地位
节肢动物是动物界种类最多( >100万)、 分布最广的一门动物,这与其形态结构和 生理特性的高度特化有关。在无脊椎动物 中,它是登陆取得巨大成功的类群,绝大 多数种类演化成为真正的陆栖动物,占据 了陆地的所有生境。原口动物中最进化的 类群。一般认为,节肢动物是由环节动物 演化而来。
第一节 、节肢动物门的主要特征
(一)异律分节和身体的分部
• 异律分节:身体分节,体节发生分化,各体节的形态结 构发生明显差别,相邻体节愈合形成体区,完成不同生 理功能。
• 机能和结构相同的体节常愈合在一起形成体区,机能分 工更明显:
-头部 昆虫的前6个体节都不同程度地愈合形成头部——动物取食 和感觉中心; -胸部 昆虫头后的3个体节成为胸部——动物的运动中心; -腹部 昆虫胸部后的体节成为腹部——动物生殖和代谢的中心; -头胸部 甲壳类、蛛形类、肢口类头后部的一些体节常与头部联合 形成; -躯干部 有爪类、多足类头部之后的体节则形成躯干部。
• 胚胎发育早期,肠腔法形成中胚层,随后出现按 节排列的体腔囊——随后,体腔囊形成的真体腔 断裂开,并与组织间残存的囊胚腔相互沟通,使最 终形成的体腔(体壁与消化道间的空腔)既来自 囊胚腔又来自体腔囊体腔,称混合体腔。混合体 腔内含有血液,又称为血腔。
体壁与消化道之间的空腔=真体腔的一部分+囊胚腔=混合体腔(血腔)
– 触觉器(机械感受器):触觉,听觉。触毛、平衡 囊、鼓膜
– 化学感受器:嗅觉,味觉。嗅觉器、味觉器 – 视觉器(光学感受器):感光、成像。单眼、复眼
(十)生殖和个体发育
• 多数为雌雄异体,并且是雌雄异形 • 生殖系统除生殖腺、生殖导管、附属腺体外,高级
高中生物课件-节肢动物门
虱(淡水)、海蟑螂(海岸水虱)。 如:十足目:头胸部愈合,8对附 肢,前3对为颚足,后5对为步足。 鳃发达。对虾、沼虾、河蟹等。
三、肢口纲
• 1.身体背腹扁平,分为头 胸部和腹部。
• 头胸部:背面被1块向上 弓起而半圆形的宽大厚甲, 特称盾甲
囊体腔(囊壁中胚层不形成体腔膜)混合而成,也称混合 体腔.内充满血液,又叫血腔。 • 2.开管式循环:血压低,所以在折断附肢时不会引起大量 失血,遇到敌害折断附肢是节肢动物的本能。是节肢动物 的一个适应性。
• 血液无色,多为血青蛋白。
开管式循环血压较小,所以在折断附肢时不会引起大量失血, 遇到敌害折断附肢是节肢动物的本能。是节肢动物的一个 适应性。
7.昆虫纲:分头,胸,腹,三对足,二对翅,一对触角。如:蝗虫,蜚蠊.
二、甲壳纲
(一)生活习性: (二)外形特征
• 分头胸部和腹部。共 20体节,头部6个体节, 胸部8体节愈合成头胸 部。具头胸甲,除尾节 外,各节均具有一对附 肢(共19对).头胸甲 具额剑(分类依据)
• 部位 • 头部 • • • • • 胸部 • • • • • 腹部 • •
• 有些种类胃内角质膜 增厚,形成骨板和
硬齿,碾碎食物, 特称为胃磨。
3.呼吸系统
• 叶鳃和丝鳃两种,由鳃 轴和鳃丝组成.
• 从第二颚足→第五步 足,每足的基部都有一 对鳃.共7对。
• 水→鳃腔后面→鳃腔 前面
• 水流的动力:第二小 颚呼吸板的拨动。
4.体腔和循环系统
• 混合体腔,开放式循环. • A. 围心腔三角形,位于头胸部后背.心孔三对,有活
• 在节肢动物以前的动物肌 肉都是平滑肌,从节肢动 物开始形成横纹肌,获得 高度发达的运动机能。
节肢动物门(Arthropoda).
•气门:是气管与外界的开口,位于身体两侧,胸 部2对,腹部8对,按体节排列。
(3)排泄器官为马氏管。 (4)循环系统 •开管式循环系统,仅1条背血管,自腹部直通头 部。 心脏:8个按体节膨大的心室,每一心室两侧各 有1心耳,是血液注入心脏的孔道,其边缘向内突 形成瓣膜,使血液不会倒流。 动脉:管状。 •血液循环方向:心室搏动 动脉 头部 血腔 向体后行 围心窦 心耳 心室。
呼吸和生殖等各种形态结构。
•身体分部和附肢分节是动物进化的一个重要标志。 2.具外骨骼和蜕皮现象 节肢动物要在陆地上存活,必须制止体内水分的大 量蒸发,其包在身体外的角质膜,即外骨骼正是起 着这种重要的作用。 •外骨骼 上表皮:最外层,最薄,含蜡层、色素,不透 水。 外表皮:最坚硬部分,含有钙盐、骨蛋白。 内表皮:具柔软、延展性,主要成分为蛋白质、 几丁质复合体。
附肢7对,后6对成书鳃。生活在海洋中,化石种 类有120种,现存活5种,称鲎,我国沿海有中国 鲎(Tachypleus tridentatus)的分布。 3.蛛形纲(Arachnida) 身体分为头胸部和腹部;无触角,头胸部有6对 附肢,第1对是螯肢,第2对是脚须,后4对为步 足;呼吸器官用书肺和气管;排泄用基节腺和马氏 管。大多生活于陆地,种类约60000余种,如各 种蜘蛛、蝎子、蜱螨。 4.甲壳纲(Crustacea) 身体分为头胸部和腹部;头胸部有13对附肢, 腹部附肢有或无;用鳃呼吸,排泄器官是腺体。生 活在海洋、淡水中,极少数生活在潮湿的陆地上。 约有35000余种,如各种虾、蟹、水蚤等。
形状和适应光线强弱以及辨别颜色的功能。
•出现了内分泌系统,在生殖、发育及代谢等方面 起重要调节作用。如,蜕皮激素、保幼激素、脑激 素等。目前,已在节肢动物体内发现了与哺乳动物 类似的激素及其受体,如卵泡刺激激(FSH)、 黄体生成素(LH)以及FSHR和LHR。说明节肢 动物可能具有与高等动物(哺乳动物)一样复杂的 激素调节体制。 8.生殖和发育 • 一般为雌雄异体,并且是雌雄异形。 •有外生殖器。生殖系统除生殖腺、生殖导管、附 属腺体外,高级种类有体外交配和产卵的结构,称 为“外生殖器(genitalia)”,它是由一些附肢
节肢动物门
形态结构特征
1 外骨骼 外骨骼多具蜡质,内突形成肌肉附着点,向外形成许多外 长物,如刚毛、鳞片、刺、矩。
2 头部 头部是感觉和取食中心。卵圆形,以膜质而能伸缩的颈与 胸部相连接,形成一个完整的骨化的头壳(capsule)。 头部具1对触角
3对口器附肢
1对复眼和若干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眼
▲ 触角(antennae)
半变态 :幼体生活习性与成体不同,幼体水生, 成体陆生。 幼虫以鳃呼吸,称作稚虫,如蜻蜓、蜉蝣。
②
完全变态(holometabola)
昆虫变态的一种类型,指成虫和幼虫的形态结构完全不同,
生活史中要经过卵→幼虫→蛹→成虫四个阶段的变态形式。
88% 的昆虫属完全变态,如蝴蝶和蛾类的变态。
注意几个概念:
【孵化】由卵――幼虫的过程
【蛹化】幼虫老化变成蛹的过程 【羽化】昆虫由若虫或稚虫或蛹变为成虫的过程
昆虫的其它生物学特征
5.4.1 世代(generation)
昆虫由卵发育到成虫,成虫再产卵,这一过程称为一个
世代。 5.4.2 休眠(dormancy)和滞育(diapause) 休眠:昆虫在不良环境下临时停止发育的状态,当不良环境 消除后可恢复发育。如昆虫的越夏、越冬。
由基节、转节、腿节、胫节和跗节五部分组成。跗节又可分 为若干节。 足是重要的运动器官,由于生活习性别和生活环境不同,足 的形状和功能有很大变异。
昆虫足的不同类型:
步行足:蟑螂、步甲
跳跃足:蝗虫、跳蚤 捕捉足:螳螂 游泳足:水生昆虫 开掘足:蝼蛄
携粉足:蜜蜂
抱握足:龙虱(♂)
▲ 翅(wing)
少数几目原始昆虫无翅,如衣鱼;还有一些种类翅次生性退
蜱螨:包括蜱类(ticks)与螨类(mites),是蛛形纲中最大 的一目。最主要的特征是头胸部和腹部愈合,体节消失,身 体背面有单个的背甲;间接发育(卵、幼螨、若螨、成螨)。 比如人疥螨、红蜘蛛。
节肢动物门
⑷甲壳纲(Crustacea)体常分头脑部和腹部。头胸部有13对附肢,即5对头肢和8对胸肢。 5对头肢包括2对触角,一对大颚和2对小颚。8对胸肢中前几对为颚足,其余为步足。腹肢有或无。用鳃呼吸。如各种虾和界最大的一门,通称节肢动物,包括人们熟知的虾、蟹、蜘蛛、蚊、蝇、蜈蚣以及已绝灭的三叶虫等。全世界约有110~120万现存种,占整个现生物种数的75-80%。节肢动物生活环境极其广泛,无论是海水、淡水、土壤、空中都有它们的踪迹。有些种类还寄生在其他动物的体内或体外。
⑸多足纲(Myriapoda)体分头部和躯干部。头部有3一4对附肢,即一对触角、一对大颚,和1~2对小颚。躯干部有多对步足,每一体节l一2对。用气管呼吸。如蜈蚣等。
⑹昆虫纲(Insecta)体分头、胸、腹三部、头部有4对附肢,包括一对触角、一对大颚,一对小颚以及一对左右愈合成为一片的下唇、胸部有3对步足。腹部附肢几乎完全退化。如各种蚊和蝇等。
神经系统和感官器官
节肢动物的神经系统与环节动物的神经系统基本上是相同的,同属于链状结构。但由于节肢动物的异律分节,常有一些前后相邻的神经节愈合成一个较大的神经节或神经团。节肢动物神经节愈合的情况与身体外部分节的消失是密切相关的。如蜘蛛体外分节不明显,其神经节也都集中在食道的背方和腹方,形成了很大的神经团。神经节互相愈合时,便失去其原来的链状结构。原气管纲具2条腹神经索,上面没有明显的神经节,这与涡虫的阶梯式神经系统相似。节肢动物的感觉器官相当复杂,有司平衡、触觉、视觉、味觉、嗅觉和听觉的感觉器官。眼有单眼和复眼两种。复眼由个眼组成,能感知外界物体的运动和形状,能适应光线强弱和辨别颜色。
节肢动物门
第七节:分节的有附肢的原口动物——节肢动物门(Arthropoda)节肢动物门是动物界最大的一门,约占动物界总种数的85%;其个体数目亦十分惊人,例如一个蜂群个体总数可达3万多个。
节肢动物对环境具有高度的适应能力,分布极为广泛,凡适合动物生存的环境,几乎都有不同种类的节肢动物。
节肢动物起源于环节动物或类似环节动物的祖先,故环节动物的一些基本结构多见于节肢动物,如两侧对称,身体分节等,但节肢动物还有许多比环节动物复杂的结构,生理机能也发生了相应的变化。
一、节肢动物门的主要特征1、异律分节:最前一节为顶节,最末一节为尾节(肛节),中间的才是真正的体节。
异律分节从形态上完善和保证了动物体各种生理机能的协调整合,更有利于动物对环境的适应。
——机能和结构较相同的体节常愈合,形成体区。
如:昆虫——身体分为头、胸和腹3个体区。
甲壳类、蛛形类、肢口类——身体分为头胸部和腹部2个体区;多足类——身体分为头部和躯干部2个体区。
蜱螨类——头、胸、腹三部分体节完全愈合。
——形态的分化伴随着机能的进一步分工:头部——感觉和摄食。
胸部——运动和支持。
腹部——营养和生殖。
2、分节的附肢:节肢动物的附肢和环节动物一样,也按体节排列,但节肢动物附肢的最大特征是与身体相连处有活动的关节,附肢之间也有关节,并以关节膜相连,节肢动物名由此而来。
其运动力和灵活性都远远超过环节动物。
——附肢的分类:双肢型——由与体壁相连的原肢及其顶端发出的内肢和外肢三部分组成。
例如虾类腹部的游泳足。
单肢型——由双肢型演变而来,其外肢已完全退化,只保留了原肢和内肢。
如昆虫的3对步足。
节肢动物的附肢,在进化过程中,随着体区的形成,附肢也相应的发生了形态与机能的分化。
如头部的附肢用以感觉,或形成口器以取食;胸部的附肢用以运动与呼吸;腹部的附肢除游泳、爬行外,还有的转化成生殖器,或部分消失。
3、外骨骼及蜕皮现象:节肢动物的体壁由三部分组成,最外层为(角质膜)表皮,接着是上皮层,最里面为很薄的基底膜。
节肢动物门
呼吸器官: 水生呼吸器官---鳃(甲壳纲)、书鳃(肢口纲) 空气呼吸器官---书肺(蛛形纲)、气管(昆虫纲)
节肢动物门
• 排泄器官 – 与后肾同源的腺体 一般为囊状结构,一端是排泄孔,开口 在体表与外界相通。另一端是盲端,相当 于残留的体腔囊与体腔管。 甲壳类的绿腺、颚腺,以及蛛形纲的基 节腺等属于这类结构的排泄器官。一般水 生节肢动物的排泄器官是这类与后肾同源 的腺体结构,代谢产物主要是氨。
节肢动物门
虹吸式(siphoning type): – 小颚的外叶合抱成长管状的食物道,盘卷在
头部前下方,可以伸长吸食花蜜等液汁。但 不能刺入组织中,如蛾类和蝶类的口器。 嚼吸式(chewing-lapping type): – 大颚可以咀嚼或塑蜡,中舌,小颚外叶和下 唇须合并构成复杂的食物管,可以吸取花蜜。 如蜜蜂的口器。
节肢动物门
第一节 节肢动物门的主要特征
1、异律分节。身体分节,体节发生分化,其机能和结构互不相同。 2、附肢具关节。附肢分为双枝型和单枝型两种(附图) 3、具非细胞结构的外骨骼;(附图)
4、混合体腔,开放式循环; 5、链状神经系;呼吸器官和排泄器官多样化;消化系统独特。 6、雌雄异体,中黄卵,表面卵裂,直接或间接发育。
上皮 基膜:薄,紧贴上皮之内,结缔组织
节肢动物门
• 上皮细胞向外分泌表皮层,形成外骨骼,还分泌 蜕皮液于新旧外骨骼之间。
• 蜕皮受激素的控制,位于眼柄内的X器,能分泌 激素,抑制蜕皮。位于脑内的Y器,分泌蜕皮激 素,促进蜕皮。因此虾蟹类眼柄的切除可以促进 某些种类的蜕皮。
• 昆虫前胸腺分泌蜕皮激素,促使未成熟的昆虫蜕 皮。脑后的咽侧体分泌保幼激素,抑制蜕皮。
节肢动物门
•附肢具关节:节肢动物每一体节都有一对附肢---增强运动。 •附肢实心,内有发达肌肉,与身体相连处有活动关节,本 身也分节,十分灵活。 •双枝型由原肢、内肢和外肢构成。 •单枝型由双枝型演变而来,其外肢退化 •附肢的分节以及着生的体区不同,进化过程中附肢的形态 和机能发生了变化,形成了口器、触角、各种运动的足以 及辅助呼吸和生殖等各种形态。
节肢动物门
一般为囊状结构,一端是 排泄孔,开口在体表与外
界相通。另一端是盲端,
相当于残留的体腔囊与体
腔管。
一般水生节肢动物的排泄
器官是这类与后肾同源的
腺体结构,代谢产物主要 是氨。
48
49
有些节肢动物的排泄器官是由消化道(中肠或后肠)一
部分演变而来的:马氏管(Malpighian tube):昆虫
流在身体各部分的组织间及血腔中。
血液→心脏→动脉→血体腔→组织间隙→静脉→呼
吸器官→围心腔→心孔→心脏
开放式循环系统的意义:
由于血液在血管和血腔中运行,血压较低,可避免
因断肢等的大量失血。
32
33
血管的发达程度与呼吸系统的结构密切相关:
体表呼吸的小型甲壳类(水蚤、剑水蚤)——
循环系统退化或仅有心脏而没有血管;
跳跃足(蝗虫) 捕捉足(螳螂) 开掘足(蝼蛄) 游泳足(松藻虫)仰泳蝽 抱握足(龙虱) 携粉足(蜜蜂)
14
翅﹙非附肢﹚
15
2.1、身体外被几丁质外骨骼。
几丁质(chitin甲壳质):是一种含氮的多糖类化合物(醋酸酰 胺葡萄糖(C32H54N4O21 )。 节肢动物的坚硬的外骨骼的主要成分是几丁质和蛋白质,最 外层含有蜡质。几丁质外骨骼是由上皮细胞分泌到体外形成 的。 坚硬的外骨骼具有保护身体、防止水分蒸发、运动杠杆作用。 这也是节肢动物适应陆地生活的必要条件。 外骨骼的发达限制了身体的生长,因而出现蜕皮现象。新骨 骼皱褶且柔软,身体得以生长。蜕皮受激素控制。
1
进化地位
身体异律分节,有带关节的附肢;
具混合体腔、开管式循环系统; 有几丁质外骨骼; 一些种类对陆地生活高度适应; 原口动物中最进化的类群。
第11章 节肢动物门
肌肉束多成对排列,起相互拮抗作用
其两端着生在外骨骼上。通过外骨骼的杠
杆作用,还调整和放大了肌肉运动,以增
强效能。
(五)简单的开管式循环系统
循环系统组成:心脏、动脉、血窦、血体腔
心脏:消化道背面,围心窦内,背血管演化而
动脉:由心脏前端发出,常伸入到头部或头胸部。
血窦:节肢动物的体腔,被背、腹隔膜分成背、 腹、围脏窦3个血窦
4.五口亚纲
约100种,全部寄生于脊椎动物(90%在爬 行类)的肺和鼻腔中。 体长1-14cm,仅分头部和躯干。 头部有5个突起,最前端呈吻状,着生有口。 舌形虫
五、螯肢亚门
身体分为头胸部和腹部。 头胸部有附肢,但无触角。 第1对附肢:端部为钳状,用以取食,称螯 肢。 第2对附肢:称须肢。 4对步足 腹部有或无附肢。
混合体腔:节肢动物在发育过程中,真体 腔断裂,这样体壁与消化道之间的空腔实 际上是由真体腔的一部分和囊胚腔形成的, 因此称为混合体腔。腔内充满血液,因此 又称血体腔。
循环途径
心脏→动脉→血体腔→心孔→心脏
循 环 系 统
开放式循环系统的意义: 由于血液在血窦和血腔中运行,血压 较低,当附肢受伤折断时,不致大量失血, 是对环境的一种很好的适应。
螯肢亚门:肢口纲、蛛形纲、海蛛纲 多足亚门:唇足纲、倍足纲、蛛 纲、综合纲 六足亚门:内颚纲、昆虫纲
三、三叶虫亚门——三叶虫纲
是节肢动物最原始的类群之一。 生活于海洋中,仅有化石留存。 身体卵圆形,背壳几丁质,有些部分因沉 积CaCO3而变硬。 背面隆起,有2条纵沟把背壳分为3部分, 即中央的轴叶和两侧很宽的肋叶。 头部半圆形,有1对触角、1对复眼和4对附 肢。 三叶虫遗留的化石主要为背壳。
节肢动物门
第二节 分类
甲壳亚门有6万多种,分7 个纲,常见的有:鰓足纲 (水蚤、鲎虫、丰年虫)、 颚足纲(如剑水蚤、中华 鱼蚤),人们最熟悉的是 软甲纲的十足目。
第二节 分类
软甲纲的动物胸部有8节, 腹部7节,其中,磷虾和 虾蟹类的身体前端有宽 大的头胸甲,将头胸部 完全覆盖。
初生体腔和次生体腔合并而成为混合体腔,也称血 腔,内脏器官浸泡其中。
心脏管状,血管不发达;有的只有心脏没有血管; 有的心脏血管皆无。
多数节肢动物的循环系统只输送养料,不输送氧气 和二氧化碳。
第一节 基本特征
六、体壁形成的呼吸器官 1. 体表呼吸:多为小型节肢动物,如剑水蚤、恙螨。 2. 鰓和书鰓:多为水生节肢动物,如虾、蟹和鲎。 3. 气管和书肺:多为陆生节肢动物,如蜘蛛和昆虫。
分内颚纲和昆虫纲,其中,昆虫纲是动物界最繁茂 的一纲,物种数在100万以上,有些种类营社会性生 活。
内颚纲弹尾目的跳虫
昆虫纲的衣鱼
身体分头部和躯干部,头部有3~4对附肢,即1对触 角1对大颚和1~2对小颚;躯干部由许多相似的体节 组成,每一体节上有1对步足。陆栖,气管呼吸。
约1万种,分2个亚纲:唇足亚纲(蜈蚣、蚰蜒)和 倍足亚纲(马陆)。
第二节 分类
六、六足亚门
身体分头、胸和腹三部分,头部有触角(1对)和眼 等感觉器官,口器多样化;胸部有3对步足,多数种 类有翅;腹部附肢多退化。
三、附肢分节
节肢动物附肢分节,节与节之间以关节相连。 有的附肢发生变化,用以感觉、摄食、咀嚼、
生殖(生殖肢)等。
四、强劲的横纹肌 横纹肌,脱离表皮,形成肌肉束,附着在外骨骼的内
节肢动物门
一、身体结构
1、异律分节和附肢
(1)异律分节: ● 节肢动物的身体是异律分节的,但一些相邻的体
节愈合,形成了不同的体区。不同的体区有了分工, 完成不同的生理功能。
●昆虫头部是取食和感觉中心,若干对附肢形成触角、 口器; 头部后的3个体节为胸部,胸部是运动中心; 胸部后的体节成为腹部, 腹部是生殖及代谢的中心。
身体分节有附肢的原口动物—— 节肢动物门(Arthropoda)
节肢动物门
▪ 是动物界中最大的一个门, 不仅种类繁多 (有100万种以上);数量大(一个蜂群,个 数可达5万余个以上); 分布广(从有很大的影响。
▪ 节肢动物中大多数种类,从外形与内构都 具备了在陆地上生活的能力。在无脊椎动 物进化中,是登陆取得巨大成功的一门动 物。
●血液只输送养料,而氧气和二氧化碳的输送则靠气 管(这对于昆虫等),而虾等不一样,血液可输送 气体。
●节肢动物的血液,除少数低等甲壳动物和昆虫含有 血红蛋白外,大多数节肢动物都含有血清蛋白。
4、多样的呼吸和排泄器官
(1)呼吸器官:
水生和陆生的节肢动物的呼吸器官是完全不同的类 型。
● 水生种类的节肢动物一般用鳃呼吸或用书鳃呼吸; ● 陆生的种类则用书肺或气管进行呼吸。 ● 此外,较小的节肢动物,如水中的剑水蚤,陆上
●节肢动物的心脏位于消化道背面,与环节动物 的背血管同源,属于开管式的循环系统。
开放式循环
●血液通过动脉离开心脏,就泛流到身体各部分的 组织间隙中,直接浸润在血液中的肠道所吸收的 养料可通过肠壁进入血液内,然后再随血液渗透 到身体各部分。
●开放式循环对节肢动物也是一种很好的适应,因 为压力低,因而可避免由附肢折断而引起的大量 失血。
●内表皮下是单层的上皮细胞,上皮细胞排列在非细胞
节肢动物
二、节肢动物门的分类
•节肢动物种类多、形态结构变化大,分类系统存在 较大的争议。现采用较为简明的分类系统:根据异 律分节、附肢、呼吸和排泄器官的情况,将现存的 节肢动物分为6纲。
1、原气管纲;
2、肢口纲;
3、蛛形纲;
4、甲壳纲;
5、多足纲; 6、昆虫纲
原气管纲(Prototracheata)
•又称有爪纲(Onychophora); 介于环节与节肢之间。 •身体表面没有明显分节,只有环纹;附肢、体内的后肾按 节排列;气管呼吸;具血腔。生活于潮湿的地方; 约70种,如栉蚕(头、躯干)。
上皮层——一层多角形的活细胞层,向外分泌厚的角质层,向内分泌一层薄 的基膜
底膜——一层无定形的颗粒层 功能:保护内脏器官、防止水分蒸发、抵抗化学伤害、机械损伤、某些部位 向内延伸成肌肉的附着点与肌肉一起完成各种动作——故称外骨骼
节肢动物-外骨骼
昆虫生长到一定时期,受到体内分泌的一种蜕皮激素的影响,上皮细胞分 泌出一种蜕皮液(几丁酶、蛋白酶),分解溶化旧的外骨骼,使昆虫的旧 皮层与真皮层细胞分离。与此同时,昆虫的旧皮之下,上皮层又分泌出新 的表皮。最后,昆虫收缩腹部肌肉来增加胸部血压,使背上拱起,于是旧 皮沿着头和胸部背面脆弱的地方脱去。生活在水中的昆虫,它们吸收了空 气和水后使身体膨胀,也在皮的特别脆弱的地方裂开,以后靠蠕动的力量 从旧皮内脱出。
鲎又叫“夫妻鱼”,被誉为活化石 (国家二级)
蛛形纲(Arachnida)
•约60000余种,仅次于昆虫纲绝大多数陆生;身体分:头胸部、腹部。 无触 角;如各种蜘蛛、蝎子、蜱螨等。
•头胸部6对附肢:第1对——螯肢,第2对——脚须,后4对——步足; •呼吸器官 同时存在书肺、气管系统; 排泄系统 同时存在基节腺、马氏管。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平衡器:位于小触角基部丛毛中的平衡囊内,起
平衡作用。
▲嗅觉器:躯体各部分的触毛,有触觉功能,由刚
毛类表皮细胞向外突出而成,各附属肢边缘上的刚 毛特别发达,它们的基部神经末梢,触觉敏锐。
8.内分泌系统
虾蟹类的内分秘系统由神经内分泌系统和非神 经内分泌系统组成。 ▴前者包括脑和中枢神经的神经分泌细胞,位于眼 柄内的X—器官、窦腺以及后接索器、围心器组成; ▴后者则包括Y—器官、大颚器官以及促雄性腺。
▵ 腹部(6对):腹肢扁平,如桨状,用作游泳, 称之为游泳足。 ▲低等的种类常不具腹肢。
▲高等的种类除尾节外,每节都具1对腹肢。
△雌性兼有抱卵的功能。 △雄性的第一、二对内肢常变成交配器。
2.消化系统 虾是以口器附肢抱食和咀嚼。 低等的甲壳类和水蚤,其胸肢上有刚毛,用作过滤 水中的小生物(硅藻)为食。
图. 斑节对虾雌性外部形态特征
▲雄性生殖腺由精巢、输精管及精荚囊等组成。 精巢成对位于消化腺背方,心脏之前下方。 ▲雌性生殖腺包括卵巢和输卵管两部分。虾类的
卵巢多叶,位于消化腺背方。
▴在正常情况下,甲壳类需要经过交配、受精的方
式进行繁殖。螯虾交配时,雌虾仰卧水底,雄虾以螯 肢将雌虾包住(图14—11A),同时由交接肢(即腹部第 1、2对腹肢)将精荚送到雌虾腹面,粘在雌虾第4、5两 对步足间的凹陷处,雌虾产卵时也是仰卧水底,腹面 朝上,并在腹部附肢基部间分泌粘液,将精荚溶解, 并在那里进行受精(图14—11B)。
▵后接索器、围心器的神经内分泌产物主要为各种 胺类和多肽类,用于控制色素活动,促进心脏功能及 呼吸活动,此外还参与渗透压和离子调控过程。
▴Y—器官的主要分泌物为蜕皮激素,主要成分为 20—羟蜕皮酮及共同产物,其分泌在虾蟹类蜕皮之前 达到高峰,随蜕皮活动开始迅速下降,恢复正常。
9.生殖与发育
除蔓足类外,都为雌雄异体。
至喷门胃,喷门胃中有几丁质齿,形成胃磨,将食 物磨细,然后送入幽门胃。中肠担任消化和吸收养
料的作用。
3.循环系统 甲壳类动物的循环系统为开放式(开管式循环)。 包括心脏、血管和许多大小血窦。 高等甲壳类循环系统较复杂。以对虾为例,对虾的 心脏呈不规则囊状,由肌肉组成,位于胸部后端背方 的围心窦内。心脏上有四对小孔:二对在背面、一对 在前侧面和一对在腹侧面。
甲壳类消化道分:前肠(外胚层内陷)、中肠(内胚
层形成)、后肠(外胚层内陷而形成)。
如对虾的消化系统包括:
直肠在末节腹面开口
大颚之间
短管状
大而壁薄
短
口பைடு நூலகம்
食道
胃
中肠
后肠
肛门
背面具半圆形的上唇一片 腹面具二片并列的下唇
前胃:喷门部 后小:幽门部
后肠很长,在腹部背面, 末端或称直肠,具直肠腺。
食物被捕捉送入口,经大颚切断磨碎,经食道而
▵雄虾,第一对腹肢的内肢连合变成钟状交接器,第
二腹肢的内肢的内侧,具有一小型的附属肢,叫雄性 附肢,它由2节构成,末节方圆形,边缘生有粗短的刚 毛。生殖孔位于第五步足的基部。 ▵雌虾,第四和第五步足基部之间的腹甲上有一个椭 圆形的雌性交接器,又称之受精囊和纳精囊。生殖孔 位于第三步足的基部内侧。
图. 斑节对虾雄性外部形态特征
⑴神经内分泌系统
①X—器官、窦腺位于虾蟹类动物的眼柄内,合称 X—器官——窦腺复合体。 ②后接索器官存在于游泳虾类,位于围咽神经分支上, 由该神经分支扩张而成,亦为神经—血器官。
③围心器多见于爬行虾蟹类,包含神经内分泌细胞、
周边神经内分泌细胞、连接神经纤维以及来自胸部和
腹部各神经分泌细胞的终端,位于围心腔内侧壁,横
△侧鳃:直接生在身体左右侧壁上。
△关节鳃:生在胸肢基节与身体相连的关节膜上。
△足鳃:生在颚或步足饿基节上。
△鞭鳃:生在附属肢基部的一部分。
5.排泄系统 甲壳类的排泄器官有两种: ▴低等的甲壳类为一对颚腺或称壳腺,每一个颚腺由 一条简单螺旋状管和末端囊组成,开口在第一颚基节 的内缘,如桡足类。 ▴高等的甲壳类: ▵幼体时排泄器官为一对颚腺; ▵成体时颚腺退化,成体为1对触角腺,其位于大触 角的基部,由囊状腺体、簿壁膀胱和排泄管组成。排 泄孔位于大触角基部的乳突簿膜上。
跨围心腔上方,处于鳃静脉周围。
⑵非神经内分泌系统
①Y—器官为一来源外胚层的非神经内分泌器官,
在虾蟹类体内形状各异,位置亦不同。
△新对虾属种类前胃的前上支腔的一条细长形组织
为Y—器官。腺体自第二小颚基部延伸至大颚基部。
△爬行虾类的Y—器官位于大颚基部并向后延伸。
Y—器官的活动受咽下神经节神经支配。其分泌物受
6.神经系统 ▴低等的甲壳类一般在食道前方有一个脑神经节和 围绕食道神经环联结起来,从神经环的后方生出一 条腹神经索伸向身体后部。
▴高等的甲壳类神经系统和环节动物基本是相同的。
中枢神经系统由脑及腹神经索组成。
7.感觉器官
▲视觉器:甲壳动物有两种眼:△单眼,也叫做无
节幼体眼。△复眼,有许多小眼合并而成。
海洋底栖甲壳动物主要在软甲亚纲和蔓足亚纲,其他
亚纲大多数是浮游甲壳类,也有一小部分是底栖的。
第二节 蔓足亚纲 蔓足类的体形很奇特,与一般甲壳类的形态完全不 同.但从它的发生变态来看,成体分节具有附肢等方 面来看,很明显的属于甲完类。幼时行浮游生活,成 体则附着于他物上行固着生活。前头部的背方特别弯 曲,以第一触角附着于他物上,躯体外被以膜质外套, 或被以发达的石灰质外壳。
▴一部分鳃足类,如水蚤等,在春、夏季所产的卵,
可以不经受精而发育,即所谓孤雌生殖,到秋、冬时
再行两性生殖。
一般淡水的种类产卵数较少,海产的种类产卵数较
多。
△许多甲壳类产卵在水中。
△另外一部分甲壳类将受精卵粘附在腹部附肢上(如
沼虾、螯虾等)(图14—11c),附肢不断在水中打动使
卵得到充分的氧,此外它还有对卵的保护作用。
鳃进行呼吸。
▴高等甲壳类动物,有呼吸器官为鳃。例如对虾
的呼吸器官,鳃为细微分枝状物,由皮肤向外突出 而成半管状。鳃位于胸部两侧腔内,称为鳃腔,鳃 腔外为头胸甲的侧甲(也称鳃盖)所覆盖。
▲鳃的构造有枝状鳃、丝状鳃或叶状鳃。
△对虾类为枝状鳃 △其他虾蟹类为丝状鳃或叶状鳃。 中国对虾有25对鳃,河蟹有7对鳃。 ▲虾蟹类的鳃着生的位置不同,鳃分为四种类型。
▴虾蟹类的神经内分泌产物有抑制性激素,如蜕皮抑
制激素MIH,性腺抑制激素GIH,以及其他兴奋性神经
激素。 ▵X—器官的主要分泌物是MIH和GIH。前者抑制Y— 器官蜕皮激素的分泌,后者抑制性腺的发育。 △眼柄切除或破坏X—器官可使其分泌物减少或消除, 而使靶腺的功能充分发挥。虾蟹类眼柄切除可以促进某 些种类的蜕皮过程,并被广泛用来在人工条件下促进虾 蟹类卵巢的发育。
节肢动物门
节肢动物门包括三叶虫、虾、蝗虫、蜘蛛、鲎、 蜈蚣、马陆、栉蚕等为代表的8个常见和不常见的主
要类群(图14—1),是动物界最大的一门。经记载,
现存种类达一百多万种,占动物界总种数84%左右。 个体数目,往往是多得不可胜数。
其生活环境更是极其广泛,从5,500米海底到6, 000米的山峰,无论海水、淡水、土壤、地面、动植 物体内外,甚至在空气中(无脊椎动物中只有昆虫能飞 翔)都有它们的踪迹。它们与人类的关系非常密切和复
▴低等的甲壳类一般生殖腺单个,位于胸部背面。 ▵雌性生殖器官由卵巢两侧发出2条输卵管,其末端开 口为生殖孔,生殖孔两侧各有一个受精囊。 ▵雄性生殖器官从精巢前端发出一条细长弯曲的输精 管,通入稍粗短的储精囊而后达精荚囊,最后由射精 管通到生殖孔。
▴高等甲壳动物,特别是十足目,雌雄异形。以对虾
为例,可根据下述特征由外部辨认:
△还有一些种类将卵藏在母体育儿囊中,卵在母体
内发育到一定阶段后才出来(如水蚤)。
▲甲壳类典型的发育是间接的,有几个不同的幼虫时 期: △对虾类发育过程为: 无节幼体 蚤状幼体 糠虾幼体 仔虾幼体
△河蟹发育过程为: 蚤状幼体 大眼幼体 稚蟹
二、自切与再生
虾蟹等甲壳动物,都有一种特殊自切现象。在步足之
高等甲壳类如十足目中的虾(图14—13)和蟹,身
体分头胸部和腹部2个部分,头5节(胚胎期出现6 节),胸8节.腹6节和1尾节。
●体节
头部(5节) 头胸部(13节) 躯体 胸部(8节)
腹部(7节)
●附肢
▴头胸部 ▵头部(5对附肢):前2对触角、2对 小颚和1对大 颚。 ▵胸部(8对附肢): ▲低等的种类形状相似,其作用为游泳或呼吸, 数目变化很大,介形虫为最少,仅2对;鲎虫 科的最多,可达到6对。 ▲在高等的种类,通常有8对,△前3对 为颚足;△后5对为步足。
基部有一折点,如遇到强烈刺激或危险时,可由此折
点自行折断,借以逃避敌害,此种自断其肢体的现象
即称为自切。
折断不久仍然能生出所遗失之部分,此现象称为再
生。再生力的强弱随对虾老幼而定,幼小者再生力较
强。
三、分类
甲壳动物共分为8个亚纲,其中常见的为6个亚纲, 包括2万多种。
常见亚纲检索表 1(10)体小,为小型的甲壳动物。腹部常没有附肢。 2(9)自由生活或寄生于鱼类。 3(8)体常延长,分节。 4(5)胸部附肢扁平,呈叶状。通常多覆一头胸甲 ……………………………………………………鳃足亚纲 5(4)胸部附肢圆筒形,分节,寄生的种类常有变化。 6(7)体通常呈圆筒形而延长,无头胸甲 ……………………………………………………桡足亚纲 7(6)体背腹扁平,呈扁圆形,背面具一盾形的头胸甲 ……………………………………………………鳃尾亚纲 8(3)体短而不分节,完全包被在两瓣头胸甲内 ……………………………………………………介形亚纲 9(2)营固着生活,体包被在一石灰质的壳内,或寄生于十足 目、软体动物……………………………………蔓足亚纲 10(1)体大,为大型的甲壳动物。通常具腹肢 ……………………………………………………软甲亚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