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训练和培养学生的乐感
如何在音乐课上培养学生乐感
谈如何在音乐课上培养学生乐感在我们的教学实践中,“乐感”是个既十分熟悉,但又难以诠释的词语。
“乐感”是指深入体验、理解音乐并经过内心加工、处理把它表达出来的一种能力。
这种能力不完全依赖于天赋,它可以通过后天的努力和锻炼逐渐得到增强。
这一方面是因为音乐教学活动经常以“乐感”作为一把准尺,对学生进行音乐表现和技能训练的要求,乐感又是对音乐的整体感知能力,另一方面,即对学生进行音乐能力水平的衡量和考评。
从技术层面来看,它包容了多方面的内容,例如音准感、节拍感、节奏感、调性感、和声感等构成音乐要素和表现手段的感知能力,这也是良好的音乐技能技巧获得乐感的基础。
现在许多音乐教师往往忽视了对学生乐感能力的重视和培养,一味地追求教学歌曲“快而多”,学生学的一知半解,久而久之,学生唱歌就会经常出现“跑调”“荒腔”现象。
如何解决这一教学难题,笔者认为,应重视和培养学生的音乐感知能力。
专业人士都知道,乐感是人对音乐艺术感知上的灵敏度、准确度、接受能力、模仿能力、理解能力、辨别能力,生活联想的能力等诸多能力的综合。
乐感和技巧一样,是有等级可分的。
一流乐感的人具有强烈的“创造欲”,而且大多是自发的,能“动人肺腑”,甚而达到令人终身难忘的程度;二流乐感的歌声,往往只能达到“娓娓动听”的效果;三流的事实上已无“感”可言,只能把一首歌比较完整地唱下来,令听者不厌烦而已。
为了强化对乐感的理解,本文将针对如何在音乐教学中培养乐感的途径进行探讨。
一、加强视唱练耳教学1.视唱与听觉在音乐专业教学中,视唱练耳是一门重要的基础技能理论课。
视唱练耳大体分为视唱和听觉训练两大部分。
通俗的说,“视唱”就是拿到一份五线谱乐曲看谱即唱的技能,需熟练掌握五线谱,各种高、中、低谱号,区别不同音之间音高的不同,以及不同音符所代表的长短时值,认识各种升、降记号,判断各种调式与调性等,演唱时要求达到音准、节奏准、有表现力地完整唱出来。
练耳是听觉的训练,通常是对钢琴上弹奏出来的音进行听辨,训练孩子靠听觉分辨音程、和弦、节奏,能把听到的音或曲调用五线谱准确记录下来,还要能够听辨和弦,分析和弦的性质、功能,相应地能构唱音程与和弦等等。
基本乐感教学计划
基本乐感教学计划引言:音乐是人类社会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它不仅能够带来愉悦的感觉,还能培养孩子的基本乐感。
基本乐感是孩子在音乐方面的基础能力,对于他们日后学习乐器或参与音乐活动至关重要。
本篇文章将介绍一个基本乐感教学计划,旨在帮助教师和家长培养孩子对音乐的感知和理解能力。
第一章:认识基本乐感1.1 什么是基本乐感基本乐感是指对节奏、音高、音色和音乐表达的感知和理解能力。
它是孩子在音乐学习中的基础,能够帮助他们更好地欣赏、理解和表达音乐。
1.2 基本乐感的重要性基本乐感的培养对于孩子学习乐器、参与合唱团或音乐表演等都至关重要。
它不仅能够提高他们的音乐鉴赏能力,还能够培养他们的音乐才华和表演能力。
第二章:基本乐感教学计划2.1 幼儿园阶段在幼儿园阶段,教师和家长可以通过以下方式培养孩子的基本乐感:- 利用音乐游戏帮助幼儿感受节奏和音高的变化;- 引导幼儿模仿各种音乐节奏,培养他们对乐曲节奏的感知能力;- 通过让孩子观察和辨认不同乐器的声音,提高他们对音色的感知能力。
2.2 小学阶段在小学阶段,教师和家长可以采用以下方法进一步培养孩子的基本乐感:- 组织合唱团或音乐小组,让孩子在集体中感受和表达音乐;- 定期安排音乐欣赏课程,让孩子听取不同类型和风格的音乐,提高他们对音乐的审美能力;- 鼓励孩子参与音乐表演,让他们亲身体验音乐的表达和交流。
2.3 中学阶段在中学阶段,教师和家长可以采用以下方法帮助青少年进一步发展基本乐感:- 注重理论知识的学习,让他们了解音乐的基本元素和表达方式;- 组织学生进行乐器演奏,提高他们的演奏技巧和乐感能力;- 定期组织音乐会或表演,让学生在实践中感受音乐的魅力。
第三章:基本乐感评估与提升3.1 基本乐感评估的重要性对于学生的基本乐感水平进行评估,可以帮助教师和家长了解他们的音乐感知和理解能力,从而制定相应的教学计划和提升策略。
3.2 基本乐感评估方法- 设计听辨练习,让学生辨别不同音高、音色和节奏的音乐片段;- 组织小型演出,让学生在表演中展示他们对音乐的感知和表达能力;- 进行个人面谈,了解学生对音乐的态度和兴趣。
小学生如何有效提高乐器演奏技巧和音乐感受能力?
小学生如何有效提高乐器演奏技巧和音乐感受能力?1. 选择合适的乐器选择适合自己的乐器是提高演奏技巧和音乐感受能力的第一步。
小学生可以尝试不同的乐器,如钢琴、小提琴、吉他等,并根据自己的兴趣和特长做出选择。
2. 寻找专业指导小学生在学习乐器方面应寻找专业的音乐老师或加入学校乐团进行指导。
专业指导可以帮助孩子建立正确的演奏姿势、提供有效的练习方法,提高演奏技巧。
3. 建立良好的乐器练习习惯养成良好的乐器练习习惯对于提高演奏技巧和音乐感受能力十分重要。
小学生应每天定时进行乐器练习,并保持练习时间的连贯性和稳定性。
4. 练习基本功小学生在学习乐器时应注重打好基本功。
例如,钢琴学习可以从基础的音阶、琶音和指法开始,小提琴学习可以从正确的弓法和手位开始。
打好基本功可以奠定演奏技巧的基础。
5. 多参加演出机会小学生可以积极参加学校或社区的演出活动,如音乐会、比赛等。
通过演出可以锻炼演奏技巧,增加舞台经验并提高音乐感受能力。
6. 多听音乐,培养音乐理解力小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应多听各种类型的音乐,培养对音乐的理解和欣赏能力。
可以通过听音乐会、音乐节目、专辑等方式,不断提升对音乐的感受和理解能力。
7. 参加音乐理论课程除了演奏技巧,音乐理论也是提高音乐感受能力的重要一环。
小学生可以参加音乐理论课程,学习音乐的基本知识,如乐理、节奏、音符等,以提升对音乐的理解和表达能力。
8. 培养演奏兴趣和热爱最重要的是培养孩子对乐器演奏的兴趣和热爱。
鼓励孩子定期参与音乐活动,与其他音乐爱好者交流,激发孩子的学习动力和创造力。
总之,小学生要有效提高乐器演奏技巧和音乐感受能力,除了选择合适的乐器和找到专业指导外,还需培养良好的乐器练习习惯,打好基本功,多参加演出机会,加强音乐理论知识的学习,并坚持培养对音乐的兴趣和热爱。
这样,小学生就能够在乐器演奏领域获得更好的成绩和享受更深的音乐乐趣。
希望以上建议对您有所帮助,祝愿孩子们在乐器演奏的道路上取得好成绩!。
高中音乐教学中学生乐感及鉴赏能力的培养
高中音乐教学中学生乐感及鉴赏能力的培养随着音乐事业的不断发展,音乐教育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
作为音乐教学中不可或缺的一环,中学生乐感及鉴赏能力的培养是非常必要的。
本文将从以下三个方面阐述如何在中学音乐教学中,培养学生的乐感及鉴赏能力。
一、培养中学生的乐感乐感是音乐中最基本的要素之一,它是指能够感受和把握音乐节奏及音高的能力。
乐感的培养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开始。
1.培养动听音乐的兴趣学生对音乐感兴趣,对音乐有好感,才能更好地感受和把握音乐中的乐感。
因此,教师应该通过不断让学生接触优美的音乐,让学生从心底里爱上音乐。
2.加强节奏感培养节奏感决定了乐感的好坏,因此,加强对学生的节奏感培养是非常必要的。
可以通过合唱、打击乐、民族舞蹈等方式来培养学生的节奏感。
3.训练准确的音高感音高感是学生感受和把握音乐中乐感的必要基础。
因此,教师应该教授学生基本的音乐理论知识,让学生掌握音高的基本原理,从而培养良好的音高感。
音乐鉴赏能力是指能够熟练辨别和欣赏音乐的能力。
学生需要具备一定的音乐鉴赏能力,才能更好地感受和理解音乐。
下面从以下几个方面阐述怎样培养学生的音乐鉴赏能力。
1.启发学生的审美意识学生需要有审美意识,才能更好地欣赏音乐。
因此,教师要引导学生去欣赏不同类型的音乐,让学生能够形成独特的审美观点,从而培养学生的音乐鉴赏能力。
2.教授音乐理论知识教师需要教授学生音乐理论知识,让学生了解音乐中的各种元素,对于演奏或作曲的音乐家来说,音乐理论知识尤其重要。
3.提高学生的演唱能力好的演唱能力对于音乐鉴赏能力的提高非常重要。
因此,教师应该让学生多练习唱歌,从而提高学生的演唱技能,从而更好的欣赏音乐。
三、培养与实践相结合的能力最后,培养中学生的乐感及鉴赏能力需要与实践相结合,只有通过反复实践,才能够真正地掌握音乐中的乐感和鉴赏技巧。
因此,教师应该尽可能地让学生多参加音乐活动和比赛,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从而更好的掌握音乐中的乐感和鉴赏技巧。
高校音乐教学中学生乐感的培养
养, 感受音乐作品的丰富情感 , 体会作品中美的意境
和思想 无疑是 痴人 说 梦 。 因此 , 要培 养 学生 对 音 乐 的感知 能力 , 首先要 培 养 和 提高 学 生 的音 乐鉴 赏 水 平 。只有提 高了学 生 的音 乐鉴 赏水 平 , 能不 断 地 才 提高学 生 的乐感 , 高学 生 的音 乐素养 。 提
奏的变化 , 理解节奏在音乐表现中的作用 , 依次来体 会乐感在音乐 中的重要性, 让他们在实践 中不断的 提高 自己的音乐感知能力和水平 。
五 、 强音乐素养 , 加 增强学生乐感
音乐 素养 的提 升是 培养大 学生音 乐感知 能力 的
生在教学实践 中通过不断地哼唱练 习, 加强对乐 曲 的感受和记忆。通过演唱一些有特点 的乐 曲, 培养 学生对乐曲的完整性 、 流畅性 、 准确性 把握 和感受, 不断地提高他们的音乐感知能力 。
中 图 分 类 号 : 6 3 9 1 文 献 标 识 码 : 文 章 编 号 :0 89 3 (0 20 —0 60 G 3. 5 A 10—2 3 2 1) 20 7 —2
乐感 是个体对 音 乐 的感 知 能 力 , 学 生学 习 音 是 乐学科 , 行音乐 活 动 , 高音 乐 素 养 和音 乐 水 平 , 进 提 感知 音乐 , 听音乐 所 必 须具 有 的能 力 和素 质 。音 聆 乐是情 感 的艺 术 , 同时 也 是 听觉 艺 术 。聆 听优 美 动 听 的乐 曲是人精 神 活动 的美好 享 受 , 是 一 种美 好 也 的艺术熏 陶活动过程 , 在这 一美妙 的 活动过程 中, 音 乐 教师 如何利 用教 育教 学 过 程 , 者是 一 堂课 的教 或 授 过程 去培养 学生 的乐感 , 是教师 教学 , 学生 理解 和
幼儿园音乐教学教案培养音乐兴趣与基本乐感
幼儿园音乐教学教案培养音乐兴趣与基本乐感音乐是人类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而在幼儿园阶段,音乐教学对于培养幼儿的音乐兴趣和基本乐感具有重要意义。
本篇文章将介绍一个针对幼儿园音乐教学的教案,旨在帮助幼儿园教师更好地进行音乐教学,培养幼儿对音乐的兴趣和基本乐感。
一、教学目标1. 培养幼儿对音乐的兴趣和热爱。
2. 帮助幼儿发展基本乐感,包括音高、音长、节奏等方面。
3. 提高幼儿的音乐表达能力和合作意识。
二、教学内容1. 引入活动:通过唱歌、跳舞等活动引发幼儿对音乐的兴趣。
2. 音乐游戏:利用各种音乐游戏,如音乐猜字谜、音乐拍手游戏等,让幼儿通过游戏感受音乐的乐趣。
3. 乐器体验:让幼儿亲自接触和体验不同的乐器,了解乐器的声音和演奏方法。
4. 创作表演:鼓励幼儿参与音乐创作和表演活动,展示他们的才艺和创造力。
三、教学过程1. 音乐欣赏:播放一首欢快的儿歌,引发幼儿的兴趣和注意力。
2. 唱歌活动:教师与幼儿一起唱一首简单的歌曲,并逐步引导幼儿掌握歌曲的歌词和旋律。
3. 跳舞活动:教师带领幼儿进行简单的舞蹈动作,与歌曲的节奏相匹配。
通过跳舞,让幼儿感受音乐的节奏和动感。
4. 音乐游戏:进行音乐猜字谜游戏,教师播放一段音乐,幼儿猜测音乐的名称或描述音乐的特点。
5. 乐器体验:教师向幼儿展示不同的乐器,并鼓励幼儿尝试亲自演奏简单的乐器。
教师可以利用图片或实物展示乐器的外观和特点,然后让幼儿进行亲身体验。
6. 创作表演:教师引导幼儿参与音乐创作,可以通过编写歌词、创作简单的旋律等方式,然后组织幼儿进行表演。
四、教学评价1. 观察记录:教师通过观察幼儿的参与程度、表现和成果来评价幼儿的音乐素养。
2. 积极反馈:教师鼓励幼儿的努力和表现,并及时给予积极的反馈,增强幼儿的自信心和学习动力。
五、教学延伸1. 家庭作业:鼓励幼儿在家中跟家人一起唱歌、跳舞或演奏乐器,培养音乐活动的延续性。
2. 音乐角色扮演:鼓励幼儿扮演不同的音乐角色,如歌手、钢琴家等,通过角色扮演来进一步加深对音乐的理解和体验。
如何帮助幼儿培养良好的音乐感
如何帮助幼儿培养良好的音乐感随着幼儿教育的发展,越来越多的家长开始重视幼儿音乐教育。
良好的音乐感对于幼儿的智力发展和情感表达都有着重要的作用。
然而,如何帮助幼儿培养良好的音乐感成为了许多家长和教育工作者的难题。
本文将从音乐环境的营造、音乐启蒙教育和亲子音乐互动等方面,探讨如何有效地帮助幼儿培养良好的音乐感。
一、营造音乐环境音乐环境的营造是培养幼儿音乐感的基础。
家庭和幼儿园都应该注重创造良好的音乐氛围。
首先,家庭可以播放优质的音乐作品,让幼儿接触到不同类型和风格的音乐。
此外,可以准备一些简单的乐器,鼓励幼儿尝试弹奏和合奏。
幼儿园可以设置音乐角,配备一些乐器,让幼儿自由地感受音乐并进行创作。
二、音乐启蒙教育音乐启蒙教育是培养幼儿音乐感的重要途径。
在幼儿园或音乐培训机构,教师可以通过音乐游戏、歌唱、舞蹈等形式,引导幼儿积极参与音乐活动。
比如,可以进行音乐听辨游戏,让幼儿分辨不同的乐器声音或音乐节奏。
同时,通过唱歌和跳舞,培养幼儿的音乐节奏感和表现力。
此外,教师还可以设计一些与音乐相关的手工制作活动,让幼儿通过触摸和动手的方式,感受音乐的魅力。
三、亲子音乐互动亲子音乐互动是培养幼儿音乐感的重要机会。
父母可以与幼儿一起唱歌、跳舞、演奏乐器,增进亲子之间的情感交流。
同时,可以选择一些适合幼儿的音乐活动,如亲子音乐会、儿童音乐剧等,一起参与并分享音乐的快乐。
此外,父母还可以购买一些音乐教具,如音乐盒、儿童键盘等,让幼儿在家中自由地探索音乐世界。
四、提供多样化的音乐体验为了培养幼儿的音乐感,教育工作者还可以通过提供多样化的音乐体验丰富幼儿的音乐经历。
可以组织参观音乐会、参加合唱比赛等活动,让幼儿近距离感受专业音乐的魅力。
同时,可以邀请音乐专家来校进行讲座或工作坊,与幼儿分享音乐的知识和技巧。
此外,可以开展一些针对性的音乐教育项目,如声乐培训班、音乐剧表演班等,提供更专业的音乐学习机会。
总结起来,要帮助幼儿培养良好的音乐感,我们可以从营造音乐环境、进行音乐启蒙教育、促进亲子音乐互动和提供多样化的音乐体验等方面入手。
如何培养学生乐感
如何培养学生的乐感摘要:乐感的培养是学习音乐的重要环节,学生乐感差成为了他们学习音乐的绊脚石。
如何培养学生的乐感?至少从四个方面进行培养,一是加强学生理论基础知识的学习;二是加强学生的听音练习;三是加强学生的节奏练习;四是培养和提高学生的音乐欣赏能力。
关键词:乐感基础知识视唱节奏练习音乐欣赏我们的音乐教育是以审美为核心的教育,不论是感受与鉴赏还是表现,都必须将审美教育贯穿于教学的全过程,而聆听音乐和表现音乐等是重要的实践环节。
在这一过程中都必须要通过乐感使学生充分感受到音乐的美,表达出音乐的美,才能“使音乐艺术净化心灵,陶冶情操、启迪智慧、情智互补的作用和功能,得到有效的发挥”(引自《音乐课程标准》),因此乐感对于“以音乐审美为核心”的音乐教育来说具有重要意义。
在我们的教学实践中,“乐感”是个既十分熟悉,但又难以诠释的词语。
这一方面是因为音乐教学活动经常以“乐感”作为一把准尺,对学生进行音乐表现和技能训练的要求,进行音乐能力水平的衡量和考评,而另一方面在目前的音乐辞书中,在有关音乐教学的指导文件中又难以找到关于“乐感”的权威性解释。
因此对其具体内涵的理解存在着见仁见智的差异。
乐感对于音乐审美实践来说,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
因为学生如果没有乐感,不仅领略不到真正的音乐美,而且也表现不出美的音乐。
作为“以音乐审美为核心”的音乐教育,自然肩负着培养学生乐感的艰巨任务,但是,它的掌握并非短期所能完成的,必须将乐感的培养作为基本的审美能力,贯穿于音乐教学和活动的全过程。
音乐可以陶冶人的性格和情感,而培养孩子对音乐的感受力则是孩子学习音乐、提高音乐修养的基础和前提。
乐感的培养不是三天二日之功,需要长时期的积累,要靠平时的潜移默化。
在音乐教学中,大多数音乐老师往往忽视了对学生乐感能力的重视和培养,一味地追求教学歌曲“快而多”,学生学的一知半解,久而久之,学生唱歌就会经常出现“跑调”“荒腔”现象。
如何解决这一问题,我认为应重视和培养学生的音乐感知能力。
快乐音律培养幼儿园中班的音乐感知
快乐音律培养幼儿园中班的音乐感知音乐是幼儿园教育中重要的一部分,通过音乐的学习和感受,可以培养幼儿的音乐兴趣,提高他们的音乐感知能力。
本文将探讨如何在幼儿园中班中通过快乐音律培养幼儿的音乐感知。
一、音乐环境的创设在幼儿园中班中,创设良好的音乐环境对于培养音乐感知至关重要。
首先,音乐教室应该布置整洁美观,配备适当的音乐器材,如小型钢琴、鼓等。
同时,播放音乐的设备也应该具备良好的音质效果。
其次,教师可以利用音乐墙或音乐角落来展示音乐知识和乐器,吸引幼儿主动参与。
最后,音乐教室应该保持安静,以便让幼儿更好地聆听音乐。
二、音乐游戏的开展音乐游戏是幼儿园中班培养音乐感知的重要方法之一。
教师可以通过一些有趣的音乐游戏,让幼儿在愉悦的氛围中感受音乐的美妙。
例如,可以利用图画、动作等方式引导幼儿识别不同的乐器声音,并让幼儿模仿乐器的声音。
同时,在音乐游戏中加入舞蹈和手语动作,让幼儿通过身体的参与来感知音乐的节奏和节拍。
三、歌曲的选用歌曲是幼儿园中班培养音乐感知的重要途径。
教师应该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和兴趣爱好,选择适合他们的歌曲进行教学。
歌曲的内容要贴近幼儿的生活经验,简单易懂,旋律优美。
教师可以在音乐课上多引入儿歌、童谣等传统的歌曲,让幼儿在欢乐的歌声中感受音乐的美妙。
四、舞蹈的编排舞蹈是幼儿园中班培养音乐感知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舞蹈的编排,幼儿可以更好地理解音乐的节奏和韵律。
教师可以根据音乐的节拍和曲调,设计一些简单易学的舞蹈动作,让幼儿跟随音乐的节奏进行舞蹈表演。
同时,可以让幼儿结合自己的想象,在舞蹈中进行自由发挥,培养他们的创造力和表达能力。
五、音乐剧的表演音乐剧是幼儿园中班培养音乐感知的高级形式,通过音乐剧的表演,幼儿可以综合运用音乐、舞蹈和表演等各种艺术形式。
教师可以选取一些经典的童话故事,编写简单的剧本,将歌曲、舞蹈和表演有机地结合起来。
通过音乐剧的表演,不仅可以培养幼儿的音乐感知能力,还可以提高他们的团队合作和沟通能力。
谈谈小学生乐感的培养
乐感是音乐学习的重要领域,是整个音乐学习活动的基础,是培养学生音乐审美能力的有效途径。
良好的音乐感受能力的形成,对于丰富学生的情感、丰富文化素养、增进身心健康具有重要意义。
那么如何培养学生的乐感呢?一、引导学生积极参与音乐体验音乐是听觉艺术,听觉体验是学习音乐的基础。
对于小学生来说,音乐艺术还不是一门知识,而是一种内心体验,一种音乐审美愉悦的体验。
因此,音乐教学中必须引导学生积极参与音乐体验。
参与是基础,体验是前提。
要达到体验,课堂上就得有动有静,既要有身体的动,还要有心在动,让心跟随着音乐动起来。
其次是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在参与的过程中发挥其创造性,让教师逐渐随着学生而开展音乐教学活动。
再次,教学中要不断创设美好的氛围情景,让学生享受美的愉悦,对音乐产生最大限度的体验,同时还要给他们一定的展示自己的平台,逐步对音乐爱好。
二、让学生对所听的音乐有独特的感受与见解对音乐的感受和见解,不能简单地停留在聆听和欣赏的表面上,还应让学生通过听辨、对比、判断,通过演唱、演奏、即兴创造,通过节奏感、旋律感、速度感、力度感的培养,通过一系列音乐实践活动,不断认识和理解音乐所要表达的内容、情感,从而提高学生的音乐素质。
不同年级的学生应有不同的见解和感受,在《新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一、二年级学生要感受自然界和生活中的声音,能够用自己的声音或打击乐器进行简单的模仿,聆听音乐时能做出相应的情感或体态反映;三到六年级要对自然界或生活中的各种音响感到好奇和有趣,能够用自己的声音或乐器进行模仿,能随着熟悉的歌曲或乐曲哼唱或在体态上作出反应。
为了让学生去感受鉴赏音乐,就需要把生活融入课堂,激发学生感受与鉴赏的兴趣,用不同的方法来让学生抒发自己的感受见解,并组织不同形式的交流活动,升华学生的情感。
三、帮助学生建立起音乐与人生的密切联系音乐教学是一种内在的美育,学生只要是接受了美的教育,便学会了如何去审美、爱美,也就会正确看待美的人生,在生活中融入美的享受。
简单的音乐活动培养音乐感
简单的音乐活动培养音乐感
在当今社会,音乐早已经成为人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然而,由于儿童时期的教育缺失或者其他原因,有些人在音乐领域存在不足。
那么,如何进行简单的音乐活动来培养音乐感呢?
首先,家长可以在家里通过播放音乐来激发孩子对音乐的兴趣。
可
以选择一些明快、简单、有节奏感的音乐,例如《小星星》、《童话镇》等等。
在播放音乐的同时,可以和孩子一起跟着音乐的节奏舞动
身体,让孩子从小就接触到音乐、感受音乐的节奏感,增强孩子的音感。
其次,学习乐器也是提高音乐感的有效方式。
对于初学者,可以选
择一些简单易学的乐器,例如口琴、尤克里里、奇异果等等。
这些乐
器在音乐性方面比较容易掌握,同时也能够培养音乐感。
此外,在日常生活中,也可以通过一些简单的音乐活动来培养音乐感。
例如,在做家务时可以播放音乐,让孩子跟着音乐做事情;在散
步时可以带上音乐播放器,让孩子感受音乐和自然的结合;在旅游时
可以去一些有音乐文化背景的地方,让孩子学习和了解不同的音乐风格。
这些活动不仅能够锻炼孩子的身体素质,同时也能够增强孩子的
音乐感。
总之,通过一些简单的音乐活动,可以帮助孩子培养音乐感,从而
使孩子更好地感受音乐,更好地欣赏音乐,更好地理解音乐。
家长们
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选择适合自己孩子的音乐活动,并在孩子成
长过程中坚持不懈地进行,相信孩子们一定会成为真正的音乐爱好者。
重视培养学生的乐感
浅谈重视培养学生的乐感在人类长期的音乐实践活动中,“乐感”的概念已经被确立,并得到广泛的使用。
这无疑是建立在充分实践基础上的经验总结,也是从感性认识到理性概括的升华。
因此,对乐感进行一些具体的探讨,不论是对于了解和掌握音乐规律,还是帮助提高教学质量,都是十分有意义的。
—、音乐审美活动是围绕乐感所展开在我们的教学实践中,“乐感”是个既十分熟悉,但又难以诠释的词语。
这一方面是因为音乐教学活动经常以“乐感”作为一把准尺,对学生进行音乐表现和技能训练的要求,进行音乐能力水平的衡量和考评,而另一方面在目前的音乐辞书中,在有关音乐教学的指导文件中又难以找到关于“乐感”的权威性解释。
因此对其具体内涵的理解存在着见仁见智的差异。
首先,我们认为乐感是人的一种心理活动和过程,它是客观的音乐音响通过听觉感受后而产生的心理反应。
通常所说的乐感不是对单一乐音要素的感知觉(如音高、音长、音量、音色),也不是对某一音乐表现手段(如旋律、节奏、速度、力度、调式、调性、和声等)的听觉鉴别和判断,而是对音乐整体感受能力和效果总和的概念性表述。
当然,音乐是多种音响要素的有机组合,任何一项“指标”的缺失,都会影响到乐感的完美构成。
例如,当我们听到器乐演奏中节奏不稳,或歌唱中出现了“跑音”等现象,决不能以“瑕不掩瑜”来予以宽容,这些对音乐的无情破坏,自然谈不上“乐感”了。
由此可见,乐感是对音乐的整体感知能力,从技术层面来看,它包容了多方面的内容,例如音准感、节拍感、节奏感、调性感、和声感等构成音乐要素和表现手段的感知能力,这说明了良好的音乐技能技巧是获得乐感的基础。
但是这种感知能力的内涵决不是单纯技术层面的,而是建立在良好音乐技能技巧基础上的音乐审美感知能力,例如音乐进行的通顺感、乐句乐段的完整感、音乐语言的自然流畅感以及在此基础上构建起来的音乐情感表达等,都是乐感所包容的范畴。
所以,从根本意义上说,乐感就是美感,而人类的音乐审美活动就是围绕乐感所展开的创作、表演和欣赏等活动。
音乐乐感培养
音乐乐感培养音乐无疑是一种感性的艺术,能够引起人们深深的情感共鸣。
然而,并非每个人都能够敏锐地捕捉音乐的情感,有些人可能缺乏乐感。
那么,如何培养和提高乐感呢?本文将从多个方面探讨音乐乐感的培养。
一、培养对音乐的兴趣和热爱爱与感情是乐感的基础,只有对音乐有真正的热爱和兴趣,才能更好地去感受和理解音乐的内涵。
因此,培养对音乐的兴趣是乐感培养的第一步。
可以通过多听音乐,学习音乐历史和音乐理论,参与音乐演奏等方式来加深对音乐的了解和热爱。
二、多元化地接触不同类型的音乐音乐的种类繁多,包括古典音乐、流行音乐、爵士乐等各种类型。
通过多元化地接触不同类型的音乐,可以拓宽音乐的视野,增加音乐的鉴赏能力和理解力。
可以参加音乐会、音乐节等活动,多体验不同类型音乐所带来的感觉,从而提高乐感。
三、学习乐器学习乐器是培养乐感的重要途径之一。
通过学习乐器,可以培养音乐的感知能力和表达能力。
选择一种自己喜欢的乐器,并坚持学习下去,通过练习和演奏音乐,可以更深入地了解音乐的构成和表现形式,从而为培养乐感打下坚实的基础。
四、加强音乐欣赏音乐欣赏是培养乐感的有效方式。
可以通过听音乐会、专辑、音乐广播等方式,聆听经典的音乐作品,领略各种音乐风格的魅力。
同时,了解音乐的背景知识和创作灵感,分析音乐的节奏、旋律和和声等,提高对音乐的理解和感受。
五、参与音乐活动参与音乐活动可以提升音乐乐感。
可以选择参加合唱团、乐团、舞蹈队等集体表演团体,通过与他人合作演奏音乐,加深对音乐的感知和理解,并学会与他人协作。
六、良好的音乐环境良好的音乐环境对提高乐感至关重要。
可以在家中或工作的地方放置音响设备,播放悦耳的音乐。
此外,还可以学习创作音乐,自己制作音乐作品,创造一个属于自己的音乐空间。
七、培养自己的音乐延伸能力音乐乐感的培养也离不开对音乐的延伸。
可以学习音乐舞蹈、音乐文学等相关知识,将音乐与其他艺术形式相融合,丰富自己的音乐体验和乐感。
总之,培养音乐乐感需要时间和耐心,而且没有捷径可走。
音乐教学中学生乐感及鉴赏能力的培养策略
音乐教学中学生乐感及鉴赏能力的培养策略音乐教学是中学教育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而学生的乐感和音乐鉴赏能力的培养更是音乐教学中至关重要的一环。
通过培养学生的乐感和音乐鉴赏能力,可以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音乐,欣赏音乐,甚至在未来的生活中也能够从中受益。
那么,如何才能有效地培养学生的乐感和音乐鉴赏能力呢?接下来,本文将就此问题进行探讨。
要培养学生的乐感,教师可以从培养学生的音乐情感入手。
学生的乐感是建立在他们对音乐的情感体验之上的,因此教师可以通过让学生欣赏优秀的音乐作品,引导他们用心去感受音乐中所蕴含的情感。
在音乐课堂中,教师可以选择一些优秀的音乐作品,让学生在欣赏的过程中去感受音乐所表达的情感,比如欢乐、悲伤、愤怒等,让学生在感受音乐的也能够培养出自己的乐感。
教师可以通过培养学生的音乐技能来提升他们的乐感。
音乐技能的培养是乐感培养的重要途径之一。
教师可以通过教学乐理知识、音乐技巧等方式,帮助学生提升自己的音乐技能,让学生在演奏或唱歌的过程中更好地理解音乐,提升自己的乐感。
教师还可以在音乐课堂中安排一些合奏、合唱的活动,让学生在集体音乐活动中培养自己的乐感。
除了培养学生的乐感,音乐教学中还要注重培养学生的音乐鉴赏能力。
音乐鉴赏是一个系统工程,它包括对音乐作品的欣赏、分析、评价等方面。
在音乐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以下策略来培养学生的音乐鉴赏能力。
教师可以通过讲解音乐作品的背景和特点来培养学生的音乐鉴赏能力。
在音乐课堂中,教师可以选择一些具有代表性的音乐作品,然后通过讲解音乐作品的创作背景、风格特点、表现手法等内容,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欣赏这些音乐作品。
通过这种方式,学生可以逐渐提升自己的音乐鉴赏能力。
教师可以通过引导学生主动参与音乐鉴赏活动来培养他们的音乐鉴赏能力。
在音乐课堂中,教师可以设计一些音乐鉴赏活动,比如让学生分析音乐作品的结构、评价音乐作品的表现等,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到音乐鉴赏活动中来,从而提升他们的音乐鉴赏能力。
乐感和节奏感培养的内容安排策略
乐感和节奏感培养的内容安排策略乐感和节奏感是音乐学习中非常重要的元素。
培养学生的乐感和节奏感不仅是音乐教育的重要任务,也是一项艰巨的挑战。
为了有效地培养学生的乐感和节奏感,教师们应该合理安排内容,采用适当的策略。
本文将探讨乐感和节奏感培养的内容安排策略。
一、注重简单易学的节奏型在乐感和节奏感培养过程中,为学生选择简单易学的节奏型是十分重要的。
对于初学者来说,太过复杂的节奏型可能会让其感到困惑和沮丧,难以理解和掌握。
因此,教师应该根据学生的音乐水平和年龄特点,选择适合的节奏型进行教学。
例如,在教授四分之三拍子时,可以选择一些简单的节奏型,如常见的“巴塞诺瓦”节奏。
这样的节奏型由三个音符组成,音符间的时间间隔均匀,易于理解和演奏。
通过演奏这样简单易学的节奏型,学生可以更好地感受到节奏的韵律,并逐渐形成良好的乐感和节奏感。
二、多种形式的节奏训练除了选择简单易学的节奏型进行教学外,教师还应该采用多种形式的节奏训练来培养学生的乐感和节奏感。
单一的节奏教学往往会使学生产生审美疲劳,无法持续保持兴趣。
因此,教师可以设计一些趣味性强、多样化的节奏训练活动,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例如,可以设计一个名为“节奏打拍游戏”的活动。
教师在课堂上播放不同的音乐,要求学生按照节奏进行身体打拍。
在规定的时间内,学生需要根据音乐的节奏进行动作,如拍手、跳舞等。
通过这样的活动,学生既能感受到音乐的乐感,又能培养节奏感,并通过身体的动作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节奏的规律。
三、激发学生的主动参与为了更好地培养学生的乐感和节奏感,教师应该激发学生的主动参与,让他们积极地参与到音乐活动中。
通过参与实际演奏和合唱等活动,学生可以更深入地理解和感受乐感和节奏感。
例如,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小合唱,让他们一起演唱简单的音乐片段。
在这个过程中,学生需要根据老师的指挥和节奏进行演唱,从而培养他们的乐感和节奏感。
同时,教师还可以鼓励学生自由发挥,让他们在音乐的基础上加入自己的创意和表现,提高他们的音乐表达能力。
如何培养学生的乐感
怎样培育学生的乐感在音乐的教课过程中,培育学生的乐感至关重要。
由于有了好的乐感,对提升学生的涵养和理解音乐、感觉音乐、表现音乐起着重点的作用,并会得益平生。
音乐是时间的艺术、声音的艺术、是看不见摸不着的。
就怎样提升学生的乐感,应从以下几个方面下手:一、一定做到“三多”。
(1)“多听”。
音乐是一种声音的艺术,它是依赖乐音的高低、长短、强弱和音色的对照、变化有规律地组织起来,形成音乐形象,并经过器官来感觉的一种艺术。
多听古今中外的音乐,从中获得艺术熏染,增进知识,这样无形中就培育了乐感。
在无聊无聊的技术训练中,也应随时浸透“技巧”和美感的要素。
举例说,初学学习唱歌者,当练习一个慢速度的四拍时价的音符,如“由强渐弱”、“由弱渐强”、“由强突弱”、“渐弱渐强”、“渐强又渐弱”、“连续断单或圆滑音”音色上有刚有柔,感情上有放有藏等变化,而不是简单地只把四拍唱足或奏足就完事。
(2)“多看”。
看 DVD 中的名家的表演。
经过看歌唱家、歌剧演唱家的表演,踊跃的感觉他们的唱和演,能够提升自己的歌唱感觉和歌唱意识。
戏曲演唱名家的“手、眼、身、法、步”和“唱、念、做、打”等这些戏曲中程式化功夫都是在必定的锣鼓点中达成的,常常看他们表演,会使自己从他们那一招一式的表演中看出门道,把歌曲中的拍节音型变为自己的心理律动,从而有机的提升歌唱感觉。
(3)“多思虑”。
就是要做居心人。
平常把音乐作为自己生活的一部分。
在有条件时不忘多听、多看、多记录自己的感觉。
在多听多看的过程中,假如对美的声音及音色形成了必定的内心听觉和要求,这将直接对学生产生重要的影响。
由于一旦有了正确的美的观点,他们就会去追求。
就会朝着这个方向努力。
二、一定增强视唱练耳的教课。
视唱是视唱练耳中的另一个重要构成部分,它与听觉训练是相辅相成的关系,其实不是独立的。
教师要从实质出发由浅入深的进行教课:(1)可从节奏下手过渡到视唱。
节奏相对来说比视唱要好掌握。
可抓住这一特色进行由浅入深、顺序渐进的训练。
浅谈如何培养学生的乐感
浅谈如何培养学生的乐感作者:王琼子来源:《广告大观》2019年第06期在中国大百科全书中对于乐感的解释是音乐感或音质感。
主要是指对于音乐的理解、欣赏、表现以及创作的特性,其中主要包含旋律感、节奏感、音高感以及和声听觉等[1]。
因此在人們进行音乐创作、欣赏以及演奏过程中乐感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但是在长期教学实践过程中,对于学生的乐感培养并未得到重视,通常认为音乐学习应当从磨练技巧开始,时间久了自然可以提高学生的音乐掌握。
也有部分人认为乐感是天生的,属于个人天赋,后期培养并不能使学生的乐感提高。
随着音乐教育的不断发展和完善,人们逐渐意识到音乐才能不是单纯的先天具有也不是单纯后天学习,而是先天潜能开发与后天学习的结合。
因此在对学生进行音乐教学时,应当加强对学生乐感的培养。
一、对教学方式进行整改,提高学生音乐学习兴趣托尔斯泰曾经说过:“成功的教学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相比于数学、语文以及外语等文化课课程,音乐课程的吸引力更高,更能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但是,传统教学模式和教学理论相对比较枯燥,导致学生存在音乐学习兴趣但是不喜欢上音乐课。
因此,在进行音乐教学时,应当将提高课程吸引力以及维持学生学习兴趣作为课程制定的主要目标。
只有在保证学生具有充分的学习兴趣的前提下,才能对学生的学习主动性以及积极性进行调动。
首先应当选取学生感兴趣的音乐类型以及音乐作品,在教学环节中进行场景以及年代设置,增加学习趣味以及学习热情。
可以在课堂中设置一些互动小游戏,对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进行调动,比如记歌词游戏,接歌游戏等,并通过适当的奖惩制度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积极性。
在进行音乐教学时不能局限于以往畅通的固定教学模式,应当紧跟时代步伐,通过多种途径对学生学习音乐的积极性进行调动。
对于歌曲而言,可以说是在某一特定情绪中的一种情绪表达。
在进行音乐教学的过程中,可以通过设定一定情景的方式,使学生可以置身于音乐环境中,从而帮助学生产生身临其境的感受,与音乐所传达的感情产生共鸣,进而深入到作品中去,加深学生对作品情感的了解。
音乐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乐感
浅谈音乐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乐感【摘要】在音乐教学的过程中不难发现,有的学生生来乐感好,不仅能感受到音的髙低、长短,还能体验到音乐所反映的情绪和思想感情,有的学生却反应比较迟钝,他们不能掌握乐曲的旋律与节奏,情绪上也没有什么变化,由此可以看出每个人的先天素质存在不同程度的差异,作为音乐教师应该把那些音乐天陚一般的学生通过后天意识的培养,有目的地将学生引进音乐的大门,使他们逐步提高自身的音乐修养。
【关键词】初中音乐乐感培养教学策略专业人士都知道,乐感是人对音乐艺术感知上的灵敏度、准确度、接受能力、模仿能力、理解能力、辨别能力,生活联想的能力等诸多能力的综合。
强化对乐感的理解,对学生的音乐能力发展具有重大作用。
如何培养学生的乐感能力呢?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途径进行训练和培养。
一、调动感官培养学生的乐感兴趣首先是听觉能力的培养。
通过音调、音色、力度、时值等让学生去感知和认识声音,进而听旋律、听和声、听辨各种人声和各种乐器的声音,提高学生听觉的选择性和敏感性。
如:在平时的教学工作中,教师可以先让学生听一些钢琴上的单音,通过音色低沉或尖锐的变化,让他们分辨音的高低,在巩固单音的基础上再进行听双音、进而进行听旋律的训练。
而对于那些有一定音乐基础的学生来说,在巩固前面知识的前提下,可以让他们在不同的调上听一条相同的旋律,并让他们用纸笔记录下来,这样可以加强他们对音调的认识。
其次是视唱能力与唱歌技巧的培养。
在发声练习、视唱中就初步要求学生视谱歌唱了,在教师的带领下逐步学会自己跟着钢琴独立唱谱。
在进行发声练习时,有很多技巧性的东西。
如非连音的练习,采用的呼吸方法是急吸急呼的呼吸方法。
这种呼吸方法在唱一些比较跳跃或情绪较激动的歌曲时运用十分广泛。
教师应做到讲一点,练一点,切莫只讲不练。
二、唤起想象,培养学生的乐感意识在平时的欣赏教学中就应更多地注重乐感的培养。
对于初中生来说,乐感的培养是从兴趣开始的,我们应从“短小精悍、形象鲜明”的优秀作品入手,激发学生进行积极的联想、想象,引起学生对音乐作品的共鸣,以加深对音乐作品的理解。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如何训练和培养学生的乐感
乐感有先天因素,但主要是在后天的学习生活中培养的。
培养乐感的关键是多聆听:第一,同一首歌要多听。
第二,要广泛地涉猎各种类型的作品。
“多聆听”应注意两个结合:与音乐、文学、历史知识学习相结合,与歌唱、演奏等实践活动相结合。
爱因斯坦说:“如果我在早年没有接受音乐教育的话,那么我无论在什么事业上都将一事无成。
”音乐教育如此重要,乐感更是学习音乐的至高情感领域。
音乐就是要传达某种感觉(非简单的听觉),而乐感就是人们了解这种感觉的感官能力,这种能力可以先天遗传,也可以后天培养。
我们常看到,当播放一曲美妙动听、活泼愉快的音乐时,孩子们会有不同的反应。
有的孩子高兴得手舞足蹈,摇头晃脑。
他们不仅能感受到音的高低、长短,还能体验到音乐所反映的情绪和思想感情,并与之产生共鸣,这些孩子对音乐有较强的感受力。
有的孩子却反应比较迟钝,他们不能掌握乐曲的旋律与节奏,情绪上也没有什么变化。
这就说明对音乐产生共鸣的学生有乐感,则没有反应的学生没有乐感。
音乐学习中的乐感问题,是困扰孩子们学习的大问题。
如果不能顺利解决,演唱出来的音乐是味同嚼蜡、平淡无奇,孩子学习积极性会受到很大打击,并逐渐失去对音乐学习的兴趣。
没有了音乐的表现力,感动不了自己,因此也打动不了别人。
音乐教学中,我们的音乐老师往往忽视了对学生乐感能力的重视和培养,一味地追求教学歌曲“快而多”,而学生学的一知半解,久而久之,学生唱歌就会经常出现“跑调”现象。
如何解决这一教学难题呢?我认为应重视和培养学生的音乐感知能力。
乐感是人对音乐艺术感知上的灵敏度、准确度、接受能力、模仿能力、理解能力、辨别能力,生活联想的能力等诸多能力的综合。
强化对乐感的理解,对学生的音乐能力发展具有重大作用。
如何培养学生的乐感能力呢?本人认为可以从以下几点进行训练和培养。
一、加强学生理论基础知识的学习。
对于农村的学生而言,乐理知识几乎是个空白。
许多音乐教师往往只重视教唱教学,而忽视了对学生乐理知识的传授与渗透。
因此,加强学生理论基础知识的培养显得尤为重要。
音乐老师从第一节课开始,就应该有意识的增强学生的乐理知识。
如了解词曲作者、几几拍子、强弱规律、连音线、休止符、附点、延音符号等。
让学生在学习中逐渐掌握旋律节奏快慢的特点,从而运用到实践演唱教学当中。
二、加强学生的听音练习。
对于音乐刚刚起步的学生来说,听音、辨音方面的能力往往较弱。
因此,教师在教学当中,还应加强学生的听音练习。
以C调为例,教师先在钢琴的中音区弹出某个音,让学生仔细聆听后说出这是什么音,先让学生感受7个音阶的高低。
慢慢地加大难度,可以弹奏本节课要上曲目的调式,让学生体验。
久而久之,学生的听音能力就会加强,继而在自学歌曲的能力上也会增强。
教学效果就会大大提高。
三、.培养学生对节奏的感受力。
节奏是音乐的灵魂”。
演唱一首歌,即使你的嗓音再好,唱的有多动听,但是没有把握住节奏,也等于不会唱歌。
节奏是音乐的骨架,节奏就在我们生活之中,这就要靠老师去引导学生感受它。
让学生在大自然中找声音的节拍,如:汽车声
(嘀嘀××)、闹钟声(嘀嗒嘀嗒××××)、钟楼的打钟声(当当当当××××)等。
四、让孩子在游戏中培养乐感。
为了提高小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自觉性,我认为应让他们在游戏中,由浅入深地掌握一定的音乐技能技巧,提高表现音乐的能力,主要作法是:基本训练游戏化。
将基本训练寓于游戏之中,让学生随着节奏做摇头、拍手、打肩、拍腿、踩脚、叉腰的游戏,使之用身体、动作来感受、体验、表现音乐。
对音高的训练,由不定音高开始,老师敲木质黑板、再敲玻璃,他们很快就会辨别出敲黑板的声音低、敲玻璃的声音高。
为了让学生继续分辨音高,让他们回家后敲击生活中的各种物件。
学生回来后,争先恐后地告诉老师他们敲击的是什么东西,哪个声音高,哪个声音低。
通过学习与实践,他们注意观察生活中的一切音响,提高了分辨声音的能力,也增强了他们的思维能力。
小学生声带发育还很不成熟,不适合多唱、大声唱,也不容易掌握音准。
所以我根据儿童的特点,用以“听”为主的方法激发兴趣,使他们带着好奇的心去学。
方法是老师和大家一起做游戏,名为“小音符找家”。
过程是将七个画有小房子的图片摆放到黑板前,并把每个小房子都标有1234567七个音,再按座位的顺序,从前到后,把七个同学分别指定为七个未确定音准的音符,然后听老师用琴弹出这七个音中的其中一个音,要求学生认真听、仔细辨、看谁的耳朵最灵。
从第一个同学开始,听老师弹出的音属于这七个音中的哪个音,这个同学就马上跑到黑板前,站到这个音的下面,依此类推。
直到这七个同学都找到了自己的“家”。
如果有的同学出现了错误,找错了位置,最后请大家一起帮助他找到自己正确的家。
经过一段时间的训练,学生就能够较准确地找到自己的位置。
这个游戏,不仅训练了学生的音准感,而且养成了精神集中的好习惯。
用“走、跑、快、走啊”掌握节奏的长短。
四分音符称“走”,八分音符称“跑”,十六分音符称“快”,二分音符称“走啊”。
根据这些音符各种不同的节奏组合,编成小游戏。
例如“小音符游览世界各地”或“小音符游览音乐大楼”,并根据音乐的长短来确定一种节奏型用几小节。
做节奏游戏,可以一人一组,也可以多人一组,还可以任意结组,还可以自编各种不同的动作,但要求节奏统一。
这时,老师用2/4拍的音乐和不同的节奏型进行伴奏,使音符更富有形象性。
同时学生自由结合,做着自己创造的游戏动作。
使学生在玩中学,学中玩。
不少人认为,乐感是天生的,不是后天能培养的。
但是实践证明,乐感是完全可以经过科学的训练而获得。
但首先要做到勤学苦练,因为有了一定量的积累,才能有质的飞跃。
其次必须重视以上几点的培养和训练。
总之,“教学有法,教无定法”。
每个音乐老师的教学方法不同,教出来的效果也会必然不同。
对于不同群体的学生,我们应当因材施教,在学习与教学过程中寻找出一条适合自己教学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