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学》第六版 周三多 第十七章思考题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十七章控制与控制过程

一、什么是控制?在管理中控制的作用是什么?

答:控制是为了保证企业计划与实际作业动态适应的管理职能。控制工作的主要内容包括确立标准衡量绩效和纠正偏差。有效的控制不仅要求选择关键的经营环节,确定恰当地控制频度,收集及时的信息,而且要求合理运用预算或非预算的控制手段。控制是管理过程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是企业各级管理人员的一项重要工作内容。

二、描述控制的过程。

答:控制的过程都包括三个基本环节的工作:1、确立标准2、衡量成效3、纠正偏差

一:确立标准。标准是人们检查和衡量工作及其结果(包括阶段结果与最终结果)的规范。制定标准是进行控制的基础。1)确定控制对象2)选择控制的重点3)制定标准的方法

二:衡量工作成效1)通过衡量成绩,检验标准的客观性和有效性2)确定适宜的衡量频度3)建立信息反馈系统。

三:纠正偏差1)找出偏差产生的主要原因。2)确定纠偏措施的实施对象。3)选择恰当的纠偏措施

三、计划与控制是如何产生联系的?为什么在控制的过程中“衡量什么”比“如何衡量”更关键?

答:管理人员必须在经营开始以前就检查企业是否已经或能够筹措到在质和量上符合计划要求的各类经营资源。如果预先检查的结果是资源的数量和质量无法得到保证,那么就必须修改企业的活动计划和目标,改变企业产品加工的方式或内容。已经或将能筹措到的这些经营资源经过加工转换后取得的结果是否符合需要?这种利用预测方法对经营成果的事先描述,并使之与企业的需要相对照,也是事先预测的一个内容。如果预测的结果符合企业需要,那么企业活动就可以按原定的程序进行;如果不符合,则需要改变企业经营的运行过程及其投入。

“衡量什么”比“如何衡量”更关键?

衡量什么说通俗点就是考核什么,其实是对员工的具体要求,你要求他做什么?做到什么地

步?这就是衡量的内容,员工有了目标,方向才能制定计划且符合衡量内容的计划,衡量的内容如果错了,就等于说给员工指错了方向,那么员工即便再努力,再认真负责,也是事倍功半的。如何衡量,就是如何考核,也就是考核的标准,正确合理的标准可以很好的激励到员工,不合理的考核标准不仅仅没有意义,还会挫伤员工的积极性。所以说衡量什么比如何衡量更重要。

四、“调整性纠偏”与“彻底性纠偏”的差别是什么?

答:(书中未找到答案)

“调整性纠偏”是指在控制过程中,将出现问题的工作矫正到正确的轨道上。

“彻底性纠偏”是指首先要弄清工作中的偏差是如何产生的,为什么会产生,然后再从产生偏差的地方开始进行纠正行动。

五、比较不同类型控制的优缺点。

答:一按照确定控制标准Z值的方法,控制过程分为四类。

1、程序控制。程序控制的特点是,控制标准Z值是时间t的函数Z=f(t)。

2、跟踪控制。跟踪控制的特点是,控制标准Z值是控制对象所跟踪的先行量的函数。若“先

行量”为W,则Z=f(W)。

3、自适应控制。自适应控制的特点是没有明确的先行量,控制标准Z值是过去时刻(或时

期)已达状态Kt的函数。也就是说,Z值是通过学习过去的经验而建立起来的。即Z=f(Kt)。

4、最佳控制。最佳控制的特点是,控制标准Z值由某一目标函数的最大值或最小值构成。

这种函数通常含有输入量X,传递因子S和K及各种附加参数C,即Z=max f(X,S,K,C)或Z=min f(X,S,K,C)。

二目标控制:根据时机对象和目标的不同,可以将控制划分为三类。

1、预先控制。预先控制是企业在生产经营活动开始之前进行的控制。控制的内容包括检查

资源的筹备情况,预测其利用效果两个方面。

2、现场控制。现场控制,亦称过程控制,是指企业经营过程开始以后,对活动中的人和事

进行指导和监督

3、成果控制。成功控制亦称事后控制,是指在一个时期的生产经营活动已经结束以后,对

本期的资源利用状况及其结果进行总结。

六、一个有效控制系统应具备哪些条件?

答:有效的控制应具有下述特征:

一适时控制:企业经营活动中产生的偏差,只有及时采取措施加以纠正,才能避免偏差的扩大。和防止偏差对企业不利影响的扩散。及时纠偏,要求管理人员及时掌握能够反映偏差产生及其严重程度的信息。

二适度控制:1、防止控制过多或控制不足 2、处理好全面控制与重点控制的关系。3、使花费一定费用的控制得到足够的控制收益。

三客观控制:控制工作应该针对企业的实际状况,采取必要的纠偏措施,或促进企业活动沿着原先的轨道继续前进。因此,有效的控制必须是客观的,符合企业实际的。客观的控制源于对企业经营活动状况及其变化的客观了解和评价。

四弹性控制: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经常可能遇到某种突发的无力抗拒的变化,这些变化使企业计划与现实条件严重背离。有效的控制系统应在这样的情况下仍能发挥作用,维持企业的运营,也就是说应该具有灵活性和弹性。

七、危机爆发后的管理控制工作包括哪些内容?

危机爆发前后的管理控制主要包括。危机辨识,危机消解,危机沟通以及危机后的学习等方面的工作。

首先是危机的辨识。危机辨识不仅包括危机爆发后迅速识别危机有可能对企业造成的冲击,从而尽可能迅速地采取应对措施,以尽量缩减危机损失。更应包括危机爆发前捕捉危机信息,尽可能采取早期的预防和消解行动。

其次是危机的消解。危机性事件一旦爆发,管理层就应该立即采取行动。防止事件产生的负面影响蔓延。危机管理的关键是行动的及时性。

再次是企业与外部公众以及内部员工的信息沟通。危机爆发后,不仅受事件直接冲击的利益主体急需了解事件的真相、危害程度、企业的态度,特别是企业目前正在采取的应对措施,企业内部与外部的其他公众也非常希望及时掌握相关信息。

最后是要努力从危机中学习,从危机中学习,首先是在危机中发现和挖掘机会。

同时在危机中学习,还意味着通过危机管理的实践掌握危机管理的一般规律。特别是要通过危机管理的总结,找出企业目前经营中可能还存在的隐患,尽早采取防范措施,为企业今后的健康经营提供保障。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