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襄阳四十七中中考生物 考点十六 生物圈中的其他生物复习教学案
人教版生物-七年级上册-湖北襄阳四十七中七上 生物圈是最大的生态系统 教学案

生物圈是最大的生态系统教学案【学习目标】1、生物圈的范围 2、多种多样的生态系统3、生物圈是一个统一的整体【学习重点】1、生物圈是一个统一的整体【学习难点】1、不同生态系统的相互关联【教学过程】学习目标一:生物圈的范围【自主学习】阅读P26“生物圈的范围”完成1、什么是生物圈?2、生物圈包括哪些圈层?3、每个圈层中都有哪些成分?各有什么作用?【思考与讨论】1、水下超过200米深没有任何植物但有动物,你知道原因吗?2、三个圈层是截然分开的吗?请说明理由。
3、细菌可以达到生物圈每个角落,那么人类可以到达生物圈的任何一个圈层?【课堂展示】我们小组认为第1题的答案应该是_____,……。
讨论后存在的疑惑是____ 【课堂练习】1、下列能构成生物圈的是()A.森林中的所有树木B.湖泊中的所有生物C.地球上的所有人类D.地球及生物2、下列关于生物圈的叙述中,正确的是()A.阳光、空气、土壤是生物生存必须的条件B.大气圈中空气都多种气体组成,如氧气、氮气、二氧化碳等C.生物圈包括大气圈、水圈的大部和岩石圈的表面D.光线不易穿透深层海洋,使得生物在海洋深处绝迹3、我们在养花的过程中,经常给花松土、施肥、浇水、放在阳光下,天气冷了,还要把花搬到屋里,而且一般一个花盆只栽一株植物,这体现了生物生存所需的基本条件,与上述顺序相对应,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填序号)①阳光②水③空气④营养物质⑤适宜的温度⑥一定的生存空间学习目标二:多种多样的生态系统【自主学习】阅读P28“多种多样的生态系统”完成1、海洋生态系统中植物绝大部分是__________,动物大多能在水中_______;湿地生态系统是在__________和__________条件下形成的,具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作用;农田生态系统植物主要是__________;城市生态系统消费者主要是__________。
湖北省襄阳市第四十七中学九年级生物 考点六 生物体的结构层次教学案精编版

考点六、生物体的结构层次教学目标让学生掌握动、植物的结构层次教学重点动、植物的结构层次教学过程[基础知识归纳]一、动物体的结构层次1、新生命的开端---受精卵2、细胞分化是:在生长发育中,大多数细胞失去分裂能力,形态、结构和功能都发生了变化,形成多种多样细胞的过程。
细胞分化的结果是形成了不同的组织。
3、由 形态 相似、 结构、功能 相同的细胞聚集起来所形成的细胞群叫做 组织 。
动物的基本组织可以分为四种: 上皮组织 、 结缔组织 、 肌肉组织 、 神经组织 。
4、不同的 组织按一定的次序结合在一起构成器官 。
多种组织按照一定的次序构成,并且以其中的一种组织为主 ,形成器官。
3、够共同完成一种或几种生理功能的多个 器官 按照一定的次序组成在一起构成系统。
动物体的系统分为八大部分:运动系统、消化系统、呼吸系统、循环系统、泌尿系统,神经系统、内分泌系统、生殖系统。
5、动物体的基本结构层次(小到大):细胞 → 组织 → 器官 → 系统 → 动物体6、皮肤、骨、骨骼肌和各种腺体 属于器官二、植物体的结构层次1、植物结构层次(小到大):细胞→组织→器官→植物体2、植物的组织有四类分别是:分生组织、保护组织、营养组织、输导组织是 根 、 茎 、 叶 ,属于生殖器官的是 花、 果实、 种子。
根的作用是:固着,吸收水和无机盐;茎的作用是:支撑植物体,运输水和无机盐及有机物 ;叶的作用是:进行光合作用和蒸腾作用 的场所。
花的作用是: 传粉和受精;种子的作用是:繁殖;果实的作用是:保护种子,帮助传播种子。
机物。
三、动、植物体的结构层次的比较植物结构层次(小到大):细胞→组织→器官→植物体动物体的基本结构层次(小到大):细胞→组织→器官→系统→动物体相同点:都有细胞、组织、器官、生物体这四个层次,发育的起点均为受精卵不同点:动物体的结构层次有系统,而植物体的结构层次没有,构成动物体的组织为上皮组织、肌肉组织、神经组织和结缔组织,而植物体的组织则为分生组织、保护组织、输导组织和营养组织。
湖北省襄阳四十七中中考生物 考点一 生物和环境教学案复习教学案

考点一生物和环境教学案教学目标1、让学生掌握生物的特征,了解生物与非生物的区别2、了解生物与环境的关系,掌握影响生物的因素教学重点1、生物的特征2、生物与环境的关系教学过程[基础知识归纳]一、生物的特征1、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①植物的营养:绝大多数通过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自养生物②动物的营养:从外界获取现成的营养----------------------异养生物③微生物的营养:从外界获取现成的营养-----------------异养生物2、生物能够进行呼吸,绝大多数生物吸入氧气,呼出二氧化碳。
3、生物生活的过程中,身体内会产生很多种废物,并且能将废物排出体外。
比如人可以通过呼吸、出汗和排尿;植物的落叶等。
4、生物能对来自于环境中的各种刺激作出一定的反应,即应激性。
一般情况下,生物越高等,其对外界刺激的反应越灵敏5、当生物生长到一定的时候,就开始繁殖下一代,所以生物能生长、发育和繁殖。
(生物在生殖过程中还表现出遗传变异的特征)6、除病毒外,生物体是有细胞构成的。
(病毒也是生物,因为病毒能够繁殖)7、生物能适应并影响环境。
如果生物不能适应环境将环境被淘汰。
注意:利用生物的特征来判断某物体是否是生物。
二、认识生物的方法(一)观察法观察是一种科学探究的基本方法,进行观察的时候,可直接用眼,可借助显微镜和放大镜等仪器观察,也可以利用照相机、录音机、摄象机等工具。
科学观察不同于一般的观察,要有目的和要求。
(二)调查法调查首先要明确调查的目的和调查的对象,制定合理的调查方案。
有时调查的范围很大,可选取一部分作样本。
样本的选择要适量,如果太少,得出的结论不准确;如果太多,会增加调查的工作量。
调查的过程要如实记录。
对调查的结果要进行整理和分析,有时要用数学方法进行统计。
三、生物归类法1、生物按照形态结构分:动物、植物、其他生物;2、按照生活环境分:陆生生物、水生生物;3、按照用途分:作物、家禽、家畜、宠物。
初中生物复习第16章教案

初中生物复习第16章教案教学内容:第16章生物多样性与分类教学目标:1. 了解生物的多样性和分类的意义。
2. 掌握生物分类的基本原则和方法。
3. 能够区分不同生物类群的特征和联系。
教学重点:1. 生物的多样性和分类的概念。
2. 生物分类的基本原则和方法。
3. 不同生物类群的特征和联系。
教学难点:1. 生物分类的基本原则和方法理解与应用。
2. 掌握生物多样性与分类的关系。
教学准备:1. 教材《初中生物》2. 生物分类表和示意图3. 实验材料:不同种类的植物和动物标本教学过程:一、导入(10分钟)1. 利用实物或图片引入话题,让学生讨论生物多样性的概念,并谈谈为什么要对生物进行分类。
2. 通过简单的问题引导学生思考生物分类对科学研究和生活的重要性。
二、讲解(20分钟)1. 介绍生物分类的基本原则和方法:形态特征、生理特征、细胞结构、生态特征等。
2. 示范生物分类表的使用,解释如何根据分类表的特征确定各类生物。
3. 讲解生物分类的意义和分类的历史演变。
三、实验(30分钟)1. 带领学生观察和比较不同植物和动物标本的特征,让他们尝试使用生物分类表进行归类。
2. 引导学生讨论生物分类的难点和问题,在实验中加深对生物分类原则和方法的理解。
四、活动(15分钟)1. 小组讨论: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收集一些生物,通过观察和比较的方法进行分类,展示他们对生物分类的理解。
2. 召集全班讨论,让学生分享他们的分类方法和结果,加深对生物多样性和分类的认识。
五、总结(5分钟)1. 结合实验和活动,总结生物多样性与分类的关系,强调生物分类对科学研究和生活的重要性。
2. 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多关注生物多样性,培养对生物的热爱和保护意识。
六、作业布置1. 完成课后作业,巩固生物分类的概念和方法。
2. 收集生活中常见的生物,了解它们的分类特征,并写一份简单的报告。
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对生物多样性和分类有了初步的认识,掌握了生物分类的基本原则和方法。
湖北省襄阳市第四十七中学九年级生物 考点三 生态系统教学案教学案

教学目标1、掌握生态系统的概念及组成2、掌握食物链及食物网的组成及物质与能量在食物链及食物网中的变化教学重点1、生态系统的概念及组成2、食物链、食物网相关知识教学过程[基础知识归纳]一、生态系统的概念:在一定地域内,生物与环境所形成的统一整体叫生态系统。
一片森林,一块农田,一片草原,一个湖泊,等都可以看作一个生态系统。
二、生态系统的组成:生产者:包括绿色植物和极少数细菌。
是生态系统中最关键的构成部分,不可缺少。
决定生态系统中其他生物的数量。
可以自己制造有机物,为消费者提供食物和栖息场所。
生物部分消费者:包括大多数动物。
必须直接或间接以植物为食对植物的传粉、受精和种子的传播起重要作用分解者:包括细菌、真菌和极少数动物。
分解有机物,促进物质循环。
非生物部分:阳光、水、空气、温度注:⑴三者是紧密联系的,缺一不可的。
如果没有生产者,生态系统就不存在;如果没有分解者,生态系统就会崩溃。
⑵如果将生态系统中的每一个环节中的所有生物分别称重,在一般情况下数量最大的应该是生产者。
⑶生态系统的生物部分和非生物部分也是紧密联系的,时刻进行着物质和能量的交换。
⑷生产者是自养型生物(能够通过光合作用合成有机物),消费者和分解者是异养型生物(必须直接或间接以生产者为食)三、食物链和食物网(细菌、真菌等分解者不参与构成食物链)1、概念:生产者和消费者之间的关系,主要是吃与被吃(捕食)的关系,这样就形成了食物链2、书写食物链三要素(1)起点必须为生产者(2)终点必须是不被其他消费者吃掉的消费者(3)箭头必须从捕食者指向被捕食者3、食物网:一个生态系统中往往有很多条食物链,它们往往彼此交错连接,这样就形成了食物网。
4、物质和能量沿着食物链和食物网流动的。
营养级越高,生物数量越少;营养级越高,有毒物质沿食物链积累(富集)“螳螂捕蝉,黄雀在后”所蕴涵的食物链四、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动调节能力⑴概念:在一般情况下,生态系统中生物的数量和所占比例是相对稳定的。
湖北省襄阳市第四十七中学九年级生物 考点十三 人体的呼吸教学案

教学目标1、了解呼吸系统的组成及功能2、理解肺的结构与功能相适应基础知识归纳一、食物中储存能量1、热价:每克食物在体外充分燃烧时释放的能量。
2、糖类:17.15KJ 蛋白质:23.43KJ 脂肪:38.9KJ3、人体生命活动所需的能量主要来自糖类,其次为脂肪。
二、细胞通呼吸作用释放能量1、生物细胞内有机物氧化分解并释放能量的过程,就是呼吸作用。
2、呼吸作用的重要意义在于为生命活动提供能量。
三、呼吸道和肺组成呼吸系统1、人体的呼吸系统由呼吸道和肺组成。
2、呼吸道:(鼻、咽、喉、气管、支气管)是气体进出肺的通道。
肺:是人体与外界进行气体交换的场所。
3、鼻——鼻腔(算黏膜——丰富的毛细血管和黏液腺):使吸入鼻腔的空气变得温暖、湿润。
4、咽和喉(1)咽:气体和食物的共同通道。
(2)喉:由软骨和声带组成。
5、气管(支气管):由C形软骨支撑,管壁上有黏液腺,分泌的黏液能粘住灰尘;管壁内表面有纤毛,纤毛摆动将黏液推向喉的方向,通过咳嗽排出体外。
(痰)6、肺(呼吸系统的主要器官,完成气体交换的重要场所)结构特点:肺泡数量多,肺泡壁很薄,仅由单层细胞构成,肺泡外表面绕着丰富的毛细血管和弹性纤维,这些特点有助于进行气体交换。
四、呼吸运动与肺通气1、外界与肺泡之间的气体交换,就是通常所说的呼吸(肺通气)呼吸运动肋间外肌膈肌胸廓前后径、左右径肺肺容积肺内气压气流方向吸气收缩增大被动扩张增大变小(低于外界)外界→肺内呼气舒张缩小弹性回缩缩小增大(高于外界)肺内→外界五、肺泡内的气体交换(气体扩散)1、肺的换气是指肺泡与血液之间进行氧气和二氧化碳的交换,这个过程是通过气体扩散实现的。
2、肺泡与血液之间的气体交换,使静脉血转变为动脉血。
六、气体在血液中的运输:人体血液中的氧气与血红蛋白结合,以氧合血红蛋白形式在血液中运输,而大部分的二氧化碳在血浆中运输。
七、组织里的气体交换:(气体扩散)1、组织气体交换是指血液与细胞之间进行氧气和二氧化碳的交换。
湖北省襄阳市第四十七中学九年级生物 考点十 绿色植物与生物圈中的水循环教学案精编版

考点十、绿色植物与生物圈中的水循环教学目标通过复习使学生理解绿色植物通过根的吸收作用和叶的蒸腾作用参与生物圈的水循环进一步帮助学生树立器官的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生物学观点基础知识归纳一、根的结构2、细胞失水或吸水取决于细胞液浓度和细胞周围水溶液浓度之间的大小。
即:内﹤外失水;内﹥外吸水。
3、根吸水经过根毛细胞的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渗入液泡,最后进入导管。
4、用盐腌菜,菜发生的变化是()A细胞吸水、菜变硬 B细胞吸水、菜变软 C细胞失水、菜变硬 D细胞失水、菜变软二、植株的生长1、植株生长需要的营养物质水无机物含氮无机盐含磷──由根从土壤溶液中吸收向上运输含钾等有机物──由叶光合作用制造提供*肥料的作用:为植物生长提供无机盐2、幼根的生长生长最快的部位是:伸长区根的生长一方面靠分生区增加细胞的数量,一方面要靠伸长区细胞体积的增大。
3、枝条是由芽发育成的4、花由花芽发育而来三、绿色植物与生物圈的水循环1、绿色植物的生活需要水(1)水分在植物体内的作用水分是细胞的组成成分;水分可以保持植物的固有姿态;水分是植物体内物质吸收和运输的溶剂;水分参与植物的代谢活动(2)水影响植物的分布关(3)植物在不同时期需水量不同2、水分进入植物体内的途径(1)植物吸收水分的器官是:根;根吸水的主要部位是根尖的成熟区(根毛区)(2)根适合吸收水分的特点:①成熟区有大量的根毛②成熟区有发达的输导组织,有利于水分的及时运输。
(3)水的运输途径:根吸收的水分→木质部导管→植物体各处的导管(沿根、茎、叶的导管自下而上运输)。
有机物的运输途径:叶片光合作用合成后→经韧皮部的筛管→运输到植物体各处切记:导管:向上输送水分和无机盐 筛管:向下输送叶片光合作用产生的有机物3、形成层:茎的结构包括木质部和韧皮部,形成层位于木质部和韧皮部之间,能不断地分裂;向外形成韧皮部的细胞,向内形成木质部的细胞。
木质部有导管(由许多长形、管状的细胞所组成,上下细胞间的细胞壁已消失,形成了一根中空的管道(无细胞质)),作用是向上运输水和无机盐;韧皮部有筛管(由活细胞构成,内不是中空,有细胞壁阻隔),作用是向下输送光合作用产生的有机物。
中考生物复习(襄阳)第2讲生态系统和生物圈课件

3.(202X南漳适考)如图是某草原生态系统中各成分之间的关系模式图,图中 甲、乙、丙表示生态系统的成分。请回答下列问题:
图中丙属于该生态系统组成成分中的 分解者。
写出该生态系统中最短的一条食物链:
甲→鼠→鹰 。
图中鹰与蛇之间存在 捕食和竞关争系。
4.(202X保康适考) 202X年5月15日,实验志愿者在“月宫一号”实验舱中生存 370天,创世界纪录!“月宫一号”实验室是一个由植物、动物、微生物及非生 物部分组成的人工闭合生态系统,人类生活所必需的物质,如氧气、水和食物, 可以在系统内循环再生。 “月宫一号”内种植的大豆、小麦等植物是生态系统中的 生产者,它们通过 光合作用不断消耗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又将氧气释放到空气中。 “月宫一号”内的实验志愿者及其他动物是生态系统中的 消费者 。
的是你,住的是你。”地球上所有生物共有的家园称为( A )
A.生物圈
B.陆地生态系统
C.海洋生态系统
D.城市生态系统
5.(202X新疆中考)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组成是( D ) A.食物链和食物网 B.物质循环、能量流动 C.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 D.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和无机环境
6.(202X齐齐哈尔中考)下列四个选项中,正确表示食物链的是( A.阳光→草→昆虫→青蛙→蛇 B.昆虫→青蛙→蛇 C.草→昆虫→青蛙→蛇 D.蛇→青蛙→昆虫→草
D.海洋生态系统
9.(202X沈阳中考)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伴随着物质循环而进行。下列关于 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特点,正确的是( A ) A.单方向的,逐级减少的 B.单方向的,逐级增加的 C.可循环的,逐级减少的 D.可循环的,逐级增加的
10.(202X遂宁中考)下列有关食物网的说法,错误的是( C ) A.食物网是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基础 B.食物网是生物由于食物关系构成的网状联系 C.食物网中的所有生物和非生物物质构成完整的生态系统 D.食物网中任意食物链均是生态系统物质循环、能量流动的通道
湖北省襄阳市第四十七中学七年级生物上册 第一单元 第1节《生物圈》教案 新人教版

第一节生物圈教学目标①描述生物圈的X围。
②说出生物圈为生物生存提供的基本条件。
③尝试收集和分析资料。
④认同生物圈是所有生物共同的家园,我们应当了解和爱护这个家。
难点和重点重点:①生物圈为生物生存提供基本条件。
②生物圈是所有生物共同的家园,我们应当了解和爱护这个家。
难点:收集和分析资料(因为收集和分析资料是科学探究中常用的方法之一,学生开展探究活动,需要对图片、文字和数字资料进行分析)。
课前准备使用多媒体,展示宇宙中各大星球的外貌,从而和地球作出对比;没有条件的学校可收集各大星球的资料,在课堂上给学生们讲解,另外,还准备一个地球仪。
教学过程师:(有条件的学校展示课件,无条件的学校展示挂图)在无数颗星球中,地球作为一颗”蓝色水球“悬挂在浩瀚的宇宙中,孕育着无数的生命。
下面就让我们共同来欣赏这美丽的地球吧!生:(观看课件并且讨论)师:同学们,你们都看到了什么呢?生:(讨论发言)我们都看到了美丽的草原、川流不息的河流、郁郁葱葱的森林、蔚蓝的天空、歌唱的小鸟、以及许多说不出名的美丽的动物和植物……师:大家观看得都非常仔细。
那么,是不是地球上的所有地方都有生命(生物)存在呢?生:(讨论)不是,地球上有的地方就没有生物。
比如:在天空的最顶部、在海洋的最底部、在地球的最里面……师:这名同学回答得非常好。
可见,地球上生物生存的空间是有一定的X围的。
现在,我们就给地球上生物能够生存的这个X围起个名字,你们认为应该起什么名字好呢?生:(讨论)有的同学说出“生物园”“生命圈”,其中有个同学说出“生物圈”。
一、生物圈的概念师:(边讲解边指示地球仪)大家起的名字都非常好听,但是我们只能取其中最好的一个名字,你们知道是哪个吗?生:(讨论)我们觉得“生物圈”这个名字最好。
师:同学们想得非常好。
地球上适合生物生存的地方,其实只是它表面的一薄层,科学家把这一薄层叫做生物圈。
地球上的所有生物都在生物圈中生存、繁衍,并且相互间发生着复杂的关系。
湖北省襄阳四十七中九年级生物 考点七、生物圈中的植物类群 复习名师精编学案 人教新课标版

考点七、生物圈中的植物类群基础知识归纳一、生物圈中的绿色植物包括藻类、苔藓、蕨类和种子植物四大类群。
其中前三类因为通过孢子进行繁殖,所以又称孢子植物。
1.藻类植物的主要特征:结构简单,是单细胞或多细胞个体,无根、茎、叶等器官的分化;细胞里有叶绿体,能进行光合作用;大都生活在水中。
是大气中氧气的重要来源。
2.苔藓植物的根是假根,不能吸收水分和无机盐,而苔藓植物的茎和叶中没有输导组织,不能运输水分。
所以苔藓植物不能脱离开水的环境。
把苔藓植物当作监测空气污染程度的指示植物。
3.蕨类植物出现根、茎、叶等器官的分化,而且还具有输导组织、机械组织,所以植株比较高大。
古代的蕨类植物的遗体经过漫长的年代,变成了煤。
生产氧气、饵料、食用、小结:1、从各类植物的结构分析可得知植物物进化历程是:结构上:从到;生活环境:从到;层次上:从到。
2、根据各类植物各器官的结构特点分析可知:器官的结构总是和相适应,生物和相适应。
二、种子植物的种子的结构1、种子的结构菜豆种子:种皮、胚[胚芽、胚轴、胚根、子叶(2片)]玉米种子:果皮和种皮、胚[胚芽、胚轴、胚根、子叶(1片)]、胚乳种子植物比苔藓、蕨类更适应陆地的生活,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是能产生种子。
种子的生命力比孢子要强。
种子植物比孢子植物高等。
包被考点精练一、选择题1.下列哪项不是藻类、苔藓、蕨类植物所共有的特征()A.都是由细胞构成的植物体 B.都没有根茎叶等器官的分化C.都生活在阴湿的环境中 D.都不产生种子2.我们平时吃的蔬菜,绝大多数来源于()A.被子植物 B.裸子植物 C.藻类植物 D.蕨类植物3.与苔藓植物相比,蕨类植物更适于陆地生活的原因是()A.根茎叶里有木质部 B.根茎叶里有输导组织和机械组织C.用孢子进行繁殖 D.植株比较高大4.植物有真正的根是从什么植物开始的()A.被子植物 B.裸子植物 C.蕨类植物 D.苔藓植物5.对“种子”概念的理解,错误的是()A.种子是植物的一种器官 B.由种子发育成的植物,就叫种子植物C.种子的主要功能是贮藏营养物质 D.种子的主要功能是萌发成新植物体6.被子植物具有的特征是()A.种子外有果皮包被B.植物体由茎、叶和假根组成C.靠孢子繁殖后代D.种子裸露7.果实是由什么组成的()A.果皮和种子 B.果皮和果肉C.果肉和种子 D.果皮和种皮8.一粒种子的主要部分是()A.种皮B.胚C.胚乳D.胚和种皮9.种子比孢子的生命力强得多。
初中生物复习第16章教案

初中生物复习第16章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生物多样性的概念和意义。
2.掌握生物分类的基本原则和方法。
3.能够对生物进行分类和归类。
二、教学重点1.生物多样性的概念和意义。
2.生物分类的基本原则和方法。
三、教学难点1.生物多样性的保护意义。
2.生物分类的分类等级和标准。
四、教学内容1.生物多样性的概念和意义生物多样性是指生物体在种类、数量和结构上的多样性。
生物多样性具有重要的生态学意义,维系着生态平衡,维护着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2.生物分类的基本原则和方法生物分类是按照生物体的形态、结构、生活习性等特征将生物体归类为不同的类群。
生物分类的基本原则包括形态分类原则、系统发育分类原则和进化分类原则。
而生物分类的方法包括形态分类、生态分类和系统发育分类等。
五、教学方法1.讲解与讨论相结合,引导学生积极思考和发表观点。
2.展示生物多样性的图片、视频等资料,激发学生的兴趣。
3.实地观察和实验,让学生亲身感受生物多样性和分类的过程。
六、教学过程1.引入:通过展示生物多样性的图片或视频,引导学生思考生物多样性的意义和保护重要性。
2.讲解:介绍生物多样性的概念、生态重要性,并阐述生物分类的基本原则和方法。
3.讨论:分组讨论生物分类的分类等级和标准,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和交流。
4.实验:组织学生进行生物分类实验,让学生实地观察并归类不同的生物体。
5.总结:回顾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强调生物多样性和分类的重要性。
七、作业布置1.阅读相关资料,了解更多有关生物多样性和分类的知识。
2.完成生物分类的练习题,巩固所学内容。
八、教学反馈1.及时总结反馈学生对生物多样性和分类的理解情况。
2.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和意见,以便调整教学内容和方法。
人教版生物-七年级上册-湖北襄阳四十七中七上 调查周围环境中的生物 教学案

调查周围环境中的生物教学案【学习目标】1、说出调查的基本步骤,初步学会做调查记录2、描述常见生物及其生活环境【学习重点】1、通过观察,比较生物和非生物的区别【学习难点】1、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发散思维能力、分析问题能力和表达能力【教学过程】学习目标一:调查的一般方法【思考与讨论】1、若要知道本班同学身高,应该怎样做?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若要知道全国七年级学生的平均身高,又该怎样做?_________________ 【自主学习】1、阅读P9“调查”完成(1)调查是通过一种手段、方式来了解或者熟悉所想知道的事情或者东西(2)调查要明确_______和___________,制定合理的__________,调查过程中要____________,对调查结果要__________。
(3)如果调查范围太大时,如何在较短时间内获得有效数据?__________2、阅读P7-9“调查3542小区内的生物种类”完成(1)调查的一般方法步骤是什么?(2)在实施调查注意哪些问题?(3)按调查的基本步骤实施调查并记在调查表格中生物调查表调查人:__________调查时间:__________天气情况:__________调查地点:__________ 生物名称数量生活环境【思考与讨论】1、本小组共调查_______种生物,其中植物_______种,动物_______种;生物在水中的有_______种,生活在陆地上的_______钟;可以为人类提供食物的有_______钟,可做观赏的有_______钟,……2、自学P9,画出生物分类的框图3、生物分类依据不同,分类结果_______4、分类的意义:通过归类活动,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归类有利于人类认识和研究生物,从而合理地保护和利用生物资源【课堂展示】我们小组认为第1题的答案应该是_____,……。
讨论后存在的疑惑是____【课堂练习】1、我国在进行人口普查时,下列哪项工作不是调查时应该做的()A.确定调查目的和对象 B.制定合理的调查方案C.选取样本抽样抽查 D.整理分析调查结果2、调查的一般步骤是()①制定合理的方案②做好记录、积累资料③明确目的对象和范围④对资料进行整理和分析A.③①②④B.①②③④C.④①③②D.①②④③3、下列可以通过调查法完成的是()A.人体外部形态的描写 B.青蛙怎样捕食C.处于青春期的青少年的身高情况 D.植物叶片中的细胞的形态4、下列是小明在校园调查时记录的生物,请帮她分为两类:狗尾草、红蜘蛛、松树、樟树、蚯蚓、小鸟、蚂蚁、蚊子、鼠妇、马齿苋、丁香、桂花、蜻蜓、万寿菊动物: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植物;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湖北省襄阳市第47中学九年级生物 考点十六《人类生命活动的调节》名师精选教案

考点十六、人类生命活动的调节教学目标1、了解听觉和视觉形成的过程2、了解神经系统的组成3、区分简单反射和复杂反射基础知识归纳一、人体对外界环境的感知(一)人的视觉和听觉1、眼球的结构与功能外膜角膜:外膜的前部,无色透明,可透光巩膜:白色,保护眼球内部的作用虹膜:中膜的前部,有颜色,中央是瞳孔,通光眼球壁中膜睫状体:虹膜稍后部,内有平滑肌,能收缩舒张,调节晶状体的曲度脉络膜:占中膜2/3的后部,有血管(营养眼球),色素细胞(遮光并使眼球内部形成"暗室")内膜视网膜,内有大量感光细胞房水内容物晶状体:折光玻璃体注意:(1)晶状体的曲度可以靠(睫状体)来调节。
它相当于照相机的(镜头)(2)物体成像成在(视网膜)上,因为它上面有感光细胞,在视网膜上成的像是(倒立的缩小的实像)(3)照相机的光圈相当于眼球的(瞳孔),胶卷相当于(视网膜)(4)虹膜(围成瞳孔)和睫状体控制瞳孔的开大、缩小。
调节进入眼内光线的多少。
2、视觉的形成:外界物体反射来的光线,经角膜、瞳孔、晶状体和玻璃体,并经过晶状体等的折射,最终落在视网膜上形成一个物像。
视网膜上有对光线敏感的细胞,这些细胞将图像信息通过视觉神经传给大脑皮层的视觉中枢,就形成了视觉。
物体反射光线→角膜→瞳孔→晶状体(折射)→视网膜(成像,产生神经冲动)→视神经(传导)→大脑皮层视觉中枢(形成视觉)。
3、眼的卫生保健:近视:由于眼球前后径过长,或晶状体曲度过大,物像落在视网膜的前方矫正:戴凹透镜远视:由于眼球前后径过短,或晶状体曲度过小,物像落在视网膜的后方矫正:戴凸透镜沙眼:由沙眼衣原体感染眼睑内面的结膜(二)耳的结构和功能:1、耳的结构外耳耳郭:收集声波外耳道:传导声波鼓膜:接受声波,产生振动中耳鼓室:有咽鼓管与咽部相通,保持鼓膜内外大气压的平衡(怎样保护鼓膜?)听小骨:三块,将鼓膜的振动传导至内耳半规管内耳前庭:与维持身体平衡有关,晕车、晕船等耳蜗:内有听觉感受器,能接受刺激产生神经冲动注:(1)内耳兼有听觉和感受位置变动的双重功能。
湖北省襄阳市第四十七中学九年级生物 考点十八 生物的多样性及其保护教学案精编版

考点十八、生物的多样性及其保护【基础知识归纳】1、生物分类概念:根据生物的相似程度(包括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把生物划分为种属不同的等级,并对每一类群的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等特征进行科学的描述。
依据:生物在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等方面的特征目的:弄清不同类群之间的亲缘关系和进化关系意义:可以更好地研究利用和保护生物,了解各种生物在生物界中所占的地位及其进化的途径和过程。
2、植物所属类群从简单到复杂的顺序是藻类植物、苔藓植物、蕨类植物、裸子植物、被子植物。
对植物进行分类主要观察其形态结构,如被子植物的根、茎、叶、花、果实、和种子。
花、果实、种子是被子植物分类最重要的依据。
3、动物根据有无脊柱分为脊椎动物和无脊椎动物。
脊椎动物由简单到复杂顺序为鱼类、两栖类、爬行类、鸟类、哺乳类无脊椎动物学主要类群有原生动物、腔肠动物、(扁形动物、线形动物)软体动物、环节动物、节肢动物4、生物分类单位从大到小依次是界、门、纲、目、科、属、种,其中种是分类的最基本单位。
同种生物的亲缘关系是最密切的。
分类单位越大,包含物种越多,但物种间的相似程度越小,共同特征越少,亲缘关系越远;分类单位越小,包含物种越少,而共同特征越多5、生物多样性的内涵:它包括三个层次:生物种类多样性(即物种多样性),基因多样性,生态系统的多样性.生物种类多样性,基因多样性,生态系统的多样性三者关系:(1)生物种类的多样性是生物多样性的最直观的体现,是生物多样性概念的中心。
生物种类多样性影响生态系统多样性。
(2)基因的多样性是生物多样性的内在形式。
基因多样性决定生物种类多样性,生物种类多样性的实质是基因多样性。
(3)生态系统的多样性是生物多样性的外在形式。
生态系统发生剧烈变化时也会加速生物种类多样性和基因多样性的丧失.所以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根本措施是保护生物的栖息环境,保护生态系统的多样性。
6、造成生物多样性面临威胁的原因:(1)生态环境的改变和破坏(2)掠夺式的开发和利用(3)环境污染(4)外来物种的影响7、为保护生物的多样性,人们把含保护对象在内的一定面积的陆地或水体划分出来,进行保护和管理,这就是自然保护区。
湖北省襄阳四十七中七年级生物《生物的特征》教案

《生物的特征》教案一、教材分析本节从学生生活经验的认知水平出发,让学生在常见的生命现象层面上了解生物区别于非生物的特征,从而降低了学生学习生物的难度,并以此激发学生学习生物的积极性。
二、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1)了解生物和非生物,比较它们的区别(2)说明生物具有的共同特征。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发散思维的能力。
3、情感目标:增强学生热爱大自然、保护大自然的情感,热爱生命、保护生命。
三、教学重点1、生物和非生物区别2、生物的特征四、教学难点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及观察、分析问题的能力。
五、教学方法分析讨论、讲述法六、学习方法讨论法、归纳总结七、教学过程(一)由生活经验导入新课【学生活动】根据生活经验,列举教室内的生物;(二)推进新课1、生物的特征【学生活动】分组讨论人、教室外桂花树与课桌的区别,【教师活动】引导学生通过对比的方法,归纳生物与非生物的区别,得出生物的特征:【学生活动】阅读P3-5完成(1)生物的特征“一需四能一除外”“一需”指生物的生活需要;“四能”指生物能、能排出、能对刺激做出、能;“一除外”指除外,生物都是由构成的。
(2)植物的营养指从外界吸收水、无机盐和二氧化碳通过制造出自身所需要的有机物;动物的营养主要指动物的食物(植物、动物)(3)绝大多数....的生物需要吸入,呼出;呼吸作用释放能量,满足生物生命活动对能量的需求。
(4)动物通过、、等形式排出废物,植物通过、等形式排出废物。
(5)把生物能对做出的现象叫应激性。
判断的方法:有刺激,有反应意义:趋利避害;一般情况下,动物对刺激的反应迅速,植物对刺激的反应相对迟缓。
(6)病毒是否属于生物?原因是什么?病毒能够繁殖【过渡】既然大家知道了生物所具有的特征,那么是不是具备其中一个特点的物体就是生物呢?2、判断某物体是否是生物的方法?【学生活动】讨论、总结判断某物体是否是生物的方法?【教师活动】(1)教师列举一些事物,让学生判断【过渡】你怎样判断某事物具有生物的特征呢?3、观察是一种科学探究的方法。
2019-2020年中考生物 考点十六 生物圈中的其他生物复习教学案

2019-2020年中考生物考点十六生物圈中的其他生物复习教学案基础知识归纳目前已知的动物约150万种,按有无脊柱分为脊椎动物和无脊椎动物两大类。
按生活环境分为陆地生活动物、水中生活动物和空中生活动物。
一、水中生活的动物--鱼(一)鱼适应水中生活最重要的两个特点:①能靠游泳来获取食物和防御敌害。
②能在水中呼吸。
(二)鱼与水中生活相适应的结构特点1、鱼的外形呈梭形,体表有黏液和鳞片,其作用是:减少游泳阻力,适于游泳。
鱼体分三大部分:头部、躯干部和尾部。
2、鱼在游泳时主要靠身体躯干部和尾鳍的左右摆动击动水流产生前进的动力,其它鱼鳍起辅助作用。
鱼在运动时,背鳍、胸鳍、和腹鳍都有维持平衡的作用,尾鳍有决定鱼运动方向的作用。
3、鱼的感觉器官是侧线(感觉水流、测定方向)。
4、用鳃呼吸,鱼鳃为鲜红色,因为内含丰富的毛细血管;鳃丝既多又细,其作用是大大增加了跟水的接触面积,促进血和外界进行气体交换。
水由鱼口流入鳃,然后由鳃盖后缘(鳃孔)流出。
在水流经鳃丝时,水中溶解的氧气进入鳃丝的毛细血管中,而二氧化碳由鳃丝排放到水中;所以经鳃流出的水流与由口流入的水流相比,氧气的含量减少,二氧化碳的含量增高。
5、体内有鳔,可调节身体的比重。
二、陆地生活的动物(一)陆地环境特点与陆生动物的适应:①气候干燥……有防止体内水分散失的结构,如爬行动物有角质的鳞或甲,昆虫有外骨骼. ②缺少水的浮力……具有支持躯体和运动的器官.,有多种运动方式. 如:爬行、行走、跳跃、奔跑、攀援等,以便觅食和避敌。
③气态氧供呼吸……具能在空气中呼吸的、位于身体内部的呼吸器官,如肺和气管(蚯蚓例外,靠体壁呼吸) ④昼夜温差大,环境变化快而复杂……有发达的感觉器官和神经系统,对多变环境及时作出反应。
(二)蚯蚓1、蚯蚓的生活环境:具有一定温度和湿度、温差变化不大、富含腐殖质的湿润土壤中穴居生活。
生活习性和食性:一般昼伏夜出,以植物的枯叶、朽根和其他有机物为食。
专题3 生物圈中的绿色植物课件中考生物复习(襄阳)

装置 温度 种子数目 棉花状态
发芽情况
甲 23 ℃ 3粒 潮湿
全部发芽
乙 23 ℃ 3粒 干燥
没有发芽
丙 23 ℃ 3粒 水浸没大豆
没有发芽
丁 0℃ 3粒 潮湿
没有发芽
根据实验结果,你得出种子萌发需要的外界条件
是
。
指出本实验设计不足之处:
。
如图为玉米和花生种子结构图。
①玉米种子的主要结构是 ,由图中的 (填序号)组成。
。
根从土壤中吸取的②绝大部分会散失到空气中,这一生理活动是由叶片上的
控制气完孔成的,图中通过这一结构的物质还有
(填①序③号)。组成这一结构
的细胞与叶片表皮细胞明显的不同之处是
保卫细胞有叶绿体,而表皮细胞没有
。
俗话说“根深才能叶茂”,绿色植物靠根尖的
伸长区、分生区 (填结构
名称)使根不断伸长到土壤深处。
上的过程,叫做 。
花瓣等结构凋落后,图乙中的[
] 将发育成桃的果实,图丙中的
[
]桃仁是桃的
,它是由图乙中的[
] 发育而来的。
【解析】图中①是柱头,②是花柱,③是子房,④是雌蕊,⑤是花药,⑥是花 丝,⑦是雄蕊,⑧是卵细胞,⑨是子房,⑩是胚珠,⑪是受精卵,⑫是内果 皮,⑬是中果皮,⑭是种子。雄蕊由花药和花丝组成。从花到果实和种子的 形成要经历传粉和受精两个过程。A表示图甲中花药的花粉散落到图乙的柱头 上的过程,为传粉。受精完成后,子房发育成果实,胚珠发育成种子。
1.(202X绥化中考)花的主要结构是( A ) A.雌蕊和雄蕊 B.柱头和花瓣 C.花瓣和子房 D.雄蕊和花托
2.(202X衡阳中考)下列针对绿色植物植株、花、果实和种子示意图的叙述, 错误的是( B )
湖北省襄阳市第四十七中学九年级生物 考点二十一 健康地生活教学案

考点二十一、健康地生活年级:九年级学科:生物执笔:潘英审核:潘英课型:复习课时间:第16周基础知识归纳传染病:由病原体传播引起的疾病;具有传染性传染病病原体:引起传染病的细菌、真菌和寄生虫等生物及其预防流行的三个基本环节:传染源、传播途径、易感人群预防措施:控制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重点)、保护易感者传艾滋病: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引起的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症染传播途径:通过性滥交、毒品注射、输血、输入血液制品或病使用未消毒的、病人用过的注射器等而传播。
和皮肤、黏膜:阻挡病原体、分泌物杀菌、纤毛清扫异物免人体三道防线体液中的杀菌物质和吞噬细胞:吞噬和消灭细菌疫免疫和免疫器官和免疫细胞:抗原刺激淋巴细胞产生抗体计划免疫免疫的功能:自我稳定、防御和免疫监视功能出生三个月婴儿,接种百白破,预防百日咳、白喉、破伤风药物分为处方药和非处方药用药安全用药用药时,遵照医嘱、阅读使用说明,配备家庭小药箱,外出携带药物急救“120”电话紧急呼救法急救人工呼吸法――口对口吹气法胸外心脏挤压法出血时用止血法心理健康状态评价自己的健康身体健康状态了解自己社会适应状态增进健康加强体育锻炼,搞好个人卫生营养配餐,吃好早餐,不偏食,不吸烟饮酒选择健康生活方式及时发现和矫治心理健康问题应当学会与人相处,维持良好的人际关系保持愉快的情绪和积极向上的心态基础练习1、传染病的特点:(1)、都有;(2)、具有和。
病原体是指引起传染病的、和等生物。
人类传染病分为四大类:、、、。
2、传染病流行的基本环节是:、和。
传播途径有:、、。
3、传染病的预防措施可以分为、和三个方面。
在三个环节中抓住主要环节,做到综合措施和重点措施相结合。
4、爱滋病的英文简称是 AIDS ,病的中文全称是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症 ,它的病原体是人类免疫缺陷病毒,简称是HIV。
爱滋病的传染源是爱滋病患者和带病毒者;它的传播途径是主要通过静脉注射毒品、不安全性行为而传播,也可以通过输入含爱滋病病毒的血和血液制品或使用未消毒的、病人用过的注射器等而传播。
湖北省襄阳四十七中中考生物 考点十 植物的光合作用与呼吸作用及碳-氧平衡复习教学案(无答案)

考点十 植物的光合作用与呼吸作用及碳-氧平衡教学目标 1、掌握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概念、实质、意义及在农业上的运用 2、学会探究光合作用、呼吸作用的条件 基础知识归纳 原料:二氧化碳、水 产物:有机物(主要为淀粉)、氧气 条件:光 场所:叶绿体 概念:绿色植物利用光提供的能量,在叶绿体中将二氧化碳和水合成了淀粉等有机物,并且 把光能转变成化学能,储存在有机物中并释放氧气的过程叫做光合作用。
表示式:二氧化碳 + 水 淀粉 + 氧气 自身生长、发育、繁殖的基础意义 其他生物基本的食物来源、能量来源和氧气的来源 维持生物圈中氧气和二氧化碳的相对平衡光合作用在农业上的应用:“三多”促进光合作用,增加有机物产量: 多光照 、 多水 、 多二氧化碳 ;农作物合理密植;蒜黄韭黄等蔬菜的培养(利用的是叶绿素的形成需要光照)。
细胞水平:细胞的主要组成成分 器官水平:种子等器官的大部分成分概念:细胞利用氧,将有机物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并且将储存在有机物中的能量释放出来,供给生命活动的需要,这个过程叫呼吸作用。
反应式:有机物 + 氧气 二氧化碳 + 水 + 能量 场所:主要是线粒体呼吸作用是生物共同特征,其意义是通过分解有机物释放出能量,为生物体的各种生命活动提供能量。
呼吸作用在生产生活的应用:1、中耕松土、及时排涝都是为了使空气流通,以利于植物根部进行呼吸作用。
2、植物的呼吸作用要分解有机物,因此在储存植物的种子或其他器官时,要设法降低呼吸作用,降低温度、减少含水量、降低氧气浓度、增大二氧化碳浓度等都可抑制呼吸作用。
“三低”抑制呼吸作用,减少有机物分解即: 低温 、 低氧 、 低含水量3、细胞分裂、生长、分化的动力、根吸收无机盐及有机物运输的动力等均来自呼吸作用。
区别光合作用 呼吸作用 部位细胞的叶绿体中 所有活细胞的线粒体中 条件光照 有光、无光都可进行 原料二氧化碳和水 有机物和氧气 产物 有机物和氧气 二氧化碳和水能量转变 合成有机物,贮存能量分解有机物,释放能量, 碳—氧平衡:绿色植物在光合作用中制造的氧,超过了自身呼吸作用对氧的需要,其余的氧都以气体叶绿体 光能 探索光合作用 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 (储存着能量)绿色植物对有机物的利用用来构建植物体 为植物的生命 活动提供能量 (呼吸作用) (储存着能量)的形式排到了大气中;绿色植物还通过光合作用,不断消耗大气中的二氧化碳,这样就维持了生物圈中二氧化碳和氧气的相对平衡。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考点十六生物圈中的其他生物基础知识归纳目前已知的动物约150万种,按有无脊柱分为脊椎动物和无脊椎动物两大类。
按生活环境分为陆地生活动物、水中生活动物和空中生活动物。
一、水中生活的动物--鱼(一)鱼适应水中生活最重要的两个特点:①能靠游泳来获取食物和防御敌害。
②能在水中呼吸。
(二)鱼与水中生活相适应的结构特点1、鱼的外形呈梭形,体表有黏液和鳞片,其作用是:减少游泳阻力,适于游泳。
鱼体分三大部分:头部、躯干部和尾部。
2、鱼在游泳时主要靠身体躯干部和尾鳍的左右摆动击动水流产生前进的动力,其它鱼鳍起辅助作用。
鱼在运动时,背鳍、胸鳍、和腹鳍都有维持平衡的作用,尾鳍有决定鱼运动方向的作用。
3、鱼的感觉器官是侧线(感觉水流、测定方向)。
4、用鳃呼吸,鱼鳃为鲜红色,因为内含丰富的毛细血管;鳃丝既多又细,其作用是大大增加了跟水的接触面积,促进血和外界进行气体交换。
水由鱼口流入鳃,然后由鳃盖后缘(鳃孔)流出。
在水流经鳃丝时,水中溶解的氧气进入鳃丝的毛细血管中,而二氧化碳由鳃丝排放到水中;所以经鳃流出的水流与由口流入的水流相比,氧气的含量减少,二氧化碳的含量增高。
5、体内有鳔,可调节身体的比重。
二、陆地生活的动物(一)陆地环境特点与陆生动物的适应:①气候干燥……有防止体内水分散失的结构,如爬行动物有角质的鳞或甲,昆虫有外骨骼. ②缺少水的浮力……具有支持躯体和运动的器官.,有多种运动方式. 如:爬行、行走、跳跃、奔跑、攀援等,以便觅食和避敌。
③气态氧供呼吸……具能在空气中呼吸的、位于身体内部的呼吸器官,如肺和气管(蚯蚓例外,靠体壁呼吸) ④昼夜温差大,环境变化快而复杂……有发达的感觉器官和神经系统,对多变环境及时作出反应。
(二)蚯蚓1、蚯蚓的生活环境:具有一定温度和湿度、温差变化不大、富含腐殖质的湿润土壤中穴居生活。
生活习性和食性:一般昼伏夜出,以植物的枯叶、朽根和其他有机物为食。
可根据环带着生在身体前端来判断首尾(环带也叫生殖带)。
2、蚯蚓身体分节的意义:可使蚯蚓的躯体运动灵活自如、转向方便。
3、用手指触摸蚯蚓体节近腹面处,有粗糙不平的感觉,用放大镜观察,看到腹面有许多小突起就是刚毛,刚毛的作用是协助运动(固着;支持)4、蚯蚓在潮湿土壤的深层穴居的原因:因为能为蚯蚓提供适宜的生存、生活的环境及繁衍的条件,一般包括适宜的温度、湿度、气态氧、食物和便于避敌的栖息场所等。
蚯蚓不能保持恒定的体温,因此只能生活在温度变化不太大的土壤深层。
5、在观察蚯蚓的实验中为什么要经常用浸水的湿棉球轻擦蚯蚓体表,使体表保持湿润:蚯蚓没有呼吸系统,要靠能分泌粘液、始终保持湿润的体壁呼吸。
蚯蚓的呼吸过程:蚯蚓的体壁密布毛细血管,空气中的氧气先溶解在体表粘液里,然后进入体壁的毛细血管中。
体内的二氧化碳也经体壁的毛细血管有体表排出。
6、大雨过后蚯蚓会纷纷爬到地面上来原因:大雨过后,过多的雨水会将土壤中的空气排挤出去,于是穴居的蚯蚓被迫爬到地表上来呼吸。
(三)哺乳动物:(现存最高等的动物)1、具胎生、哺乳(后代成活率高),体表被毛,体温恒定等特征.如兔、大熊猫2、恒温动物:可通过自身的调节而维持体温的恒定,使体温不随外界的变化而变化的动物,包括鸟类和哺乳动物.反之,体温随环境温度变化而改变的动物是变温动物,如蛇、昆虫等。
恒温意义:减少对外界环境依赖性,扩大生活和分布范围3、兔:体表被毛(保温作用),用肺呼吸,心脏四腔,体循环和肺循环两条途径,体温恒定,牙分门齿和臼齿,盲肠发达(在细菌作用下,有助于植物纤维质的消化),大脑发达,四肢发达灵活。
4、兔的牙齿分化为门齿和臼齿。
门齿似凿子适于切断食物,臼齿咀嚼面宽阔适于磨碎食物。
兔的盲肠发达,这与兔吃植物的生活习性相适应。
狼、虎等哺乳动物还有锋利的犬齿,用于撕裂食物(也用于攻击捕食)。
5、膈是哺乳动物特有的结构。
参与呼吸运动。
6、足够的食物、水分、隐蔽地是陆生动物生存的基本环境条件。
三、空中飞行的动物---家鸽1、空中飞行的动物有昆虫、蝙蝠、鸟类等。
2、世界上的鸟有9000多种。
除了鸵鸟和企鹅等少数鸟不能飞行外,绝大多数都善于飞行。
飞行使鸟类扩大了活动范围,有利于觅食和繁育后代。
3、鸟适于飞行的特点:①体呈流线型(可以减少飞翔时空气的阻力)②体表被覆羽毛,前肢变成翼③胸部有高耸的龙骨突,长骨中空(内充空气)④胸肌发达⑤食量大消化快。
即消化系统发达,消化、吸收、排除粪便都很迅速。
⑥心脏四腔,心搏次数快,循环系统结构完善,运输营养物质和氧气的能力强。
⑦有发达的气囊,既可减轻体重又与肺构成特有的双重呼吸。
⑧喙短,口内无齿,无膀胱,直肠短,粪便尿液及时排出,右侧卵巢、输卵管退化(这些都是为了减轻体重,适于飞行)。
总之鸟类是体表被羽、前肢变成翼、具有迅速飞翔能力、内有气囊、体温高而恒定的一类动物。
4、翼(翅膀)是鸟的飞行器官。
气囊辅助肺的呼吸。
5、鸟的羽毛分正羽(主要用于飞行)和绒毛(主要用于保温)。
四、动物的行为1、动物行为类型分为:取食行为、防御行为、繁殖行为、迁徙行为等。
2、从行为获得途径来分:动物行为分为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先天性行为:生来就有的,由动物体内的遗传物质所决定的行为;如小鸟喂鱼、菜青虫的取食行为等学习行为:在遗传因素的基础上,通过环境因素的作用,由生活经验和学习而获得的行为。
如蚯蚓走迷宫中、大山雀喝牛奶、黑猩猩钓取白蚁、黑猩猩摘取香蕉、动物的绕道取食等。
3、社会行为:是指群体内部不同成员之间分工合作,共同维持群体生活所具有的一系列的动作行为。
其特点是:○1由同种动物个体组成;○2群体内部往往形成一定的组织;○3成员之间有明确的分工,有的群体中还形成等级。
4、群体中的信息交流:一个群体中的动物个体向其他个体发出某种信息,接受信息的个体产生某种行为的反应,叫通讯。
信息的传递方式有:动物的动作、声音和气味等。
五、动物在生物圈中的作用1、动物在自然界中作用:①维持自然界中生态平衡②促进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③帮助植物传粉、传播种子。
2、生态平衡:在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的数量和所占的比例总是维持在相对稳定的状态,这种现象叫做生态平衡。
2、食物链和食物网中的各种生物之间存在着相互依赖、相互制约的关系。
其中任一环节出了问题,都会影响整个生态系统。
正是由于物质流、能量流和信息流的存在,使各种生物与环境成为一个统一的整体。
3、动物在人们生活中的作用:可供人类食用、药用、观赏用等,与生物反应器和仿生关系密切。
六、细菌真菌(一)细菌的结构特点:一个细菌也是一个细胞。
它和动植物的细胞都不同,主要区别在于它虽有DNA集中的区域,却没有成形的细胞核。
此外,细菌有细胞壁(有些细菌的细胞壁外有荚膜,有些细菌生有鞭毛)、细胞质,却没有叶绿体,大多数细菌只能利用现成的有机物生活,并把有机物分解为简单的无机物。
它们是生态系统中的分解者。
有些细菌在生长发育后期形成芽孢,芽孢轻,对恶劣环境有抵抗能力。
(二)真菌的结构特点:多细胞的真菌的菌体由许多细胞连接形成的菌丝构成,每个细胞都有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另外还有单细胞的真菌,如酵母菌,没有叶绿体,生活方式为异养型,用孢子繁殖。
(三)细菌真菌在自然界中作用:①作为分解者参与物质循环。
即把动植物遗体分解成二氧化碳、水和无机盐,被植物重新吸收利用,制造有机物。
故对于自然界中二氧化碳等物质的循环起重要作用。
②引起动植物和人患病。
这类微生物多营寄生生活,从活的动植物体上吸收营养物质。
如链球菌引起扁桃体炎,真菌引起癣、小麦叶锈病。
注意:脚气和细、真菌没关系(是缺维生素B1导致的)③与动植物共生。
共生指一种生物与另一种生物共同生活在一起,相互依赖、不能分开的现象,简言之,互利共生。
如真菌与藻类共生形成地衣,再如:根瘤菌与豆科植物,(四)人类对细菌和真菌的利用1、食品制作(1)发酵就是有机物在一定温度下被酵母或其他菌类分解成某些产物的过程(2)举例:酵母菌----酿酒、做馒头或面包;乳酸菌----制酸奶、泡菜醋酸菌----制醋;多种霉菌----制酱制作馒头或面包时,要用到酵母菌,它产生的二氧化碳气体会在面团中形成许多小孔,使馒头或面包膨大和松软,而面团中所含的酒精,则在蒸烤过程中挥发掉了。
2、食品保存(1)腐败原因:细菌和真菌分解食品中的有机物并在其中生长繁殖所导致(2)保存原理:将细菌和真菌杀死或抑制其生长繁殖;(3)常用保存方法①“巴斯德“消毒法(依据高温灭菌原理)②罐藏法(依据高温消毒和防止于细菌和真菌接触的原理)③冷冻法、冷藏法(依据低温可以抑菌的原理)④真空包装法(依据破坏需氧菌类生存环境的原理)⑤晒制与烟熏法、脱水法(依据除去食物中水分防止细菌和真菌生长的原理)⑥腌制法、渗透保存法(依据是使细菌、真菌脱水而死亡)⑦使用防腐剂(依据用化学物质杀死食物中的细菌,防止食品腐败,但防腐剂有害人体健康)⑧使用射线(依据用射线杀死食物中细菌,防止食品腐败)3、疾病防治主要指抗生素治病(如青霉素)与转基因技术生产药品(如胰岛素)。
抗生素是真菌(放线菌)产生的可杀死某些致病菌的物质,抗生素只能杀死细菌,而不能杀死病菌4、环境保护。
无氧时一些杆菌、甲烷菌可将引发污染的有机物发酵分解,产生甲烷等,而有氧时另外一些细菌(如黄杆菌)可将这些废物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这样都使污水得到净化,处理农作物秸秆等【中考题典】1.(2010南京)以下对动物特征的描述不正确的是()A.鲫鱼体表被覆鳞片,用鳃呼吸 B.青蛙幼体、成体都用肺呼吸C.家鸽体表被覆羽毛,前肢为翼 D.大熊猫胎生、哺乳2.(2010日照市)酵母菌比乳酸菌高等,复杂,主要是因为酵母菌细胞具有()A.细胞壁 B.细胞膜 C.成形细胞核 D.遗传物质3.(2010襄樊)金鱼的呼吸器官是()A.口 B.鳃 C.肺 D.皮肤4.(2010襄樊)细菌和真菌在结构上的主要区别是细菌没有()A.细胞壁 B. 成形细胞核 C. 细胞膜 D.细胞质考点精练一、选择题1.鱼在水中用鳍游泳,鸟在空中用翼飞行。
由此说明的问题是()A.环境造就了生物B.生物的结构很复杂C.环境对生物的改造D.生物体的结构功能与环境相适应2.探究“鱼鳍在游泳中的作用”时,发现能够保持鱼体平衡的是()A.胸鳍和腹鳍 B.背鳍和尾鳍 C.背鳍和臀鳍 D.胸鳍和尾鳍3.下列关于细菌、真菌与人类生活关系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A.酿酒、做面包、蒸馒头等离不开酵母蔺B.制作豆酱、腐乳等食品离不开霉菌C.细菌能够使食物腐败、伤口红肿化脓,因此,细苗都是有害的D. 细菌和真菌在细胞结构上的主要区别是细菌没有成形的细胞核4.下列哪项不能说明动物与陆地环境相适应()A.体表具有角质的鳞片或外骨骼 B.具有支持躯体和运动的器官C.具有能在空气中呼吸的各种器官 D.身体内有脊柱5.下面是家兔适于陆地上食草生活的形态、结构特点和生理特点的叙述,其中不正确的是()A.门齿象凿状,臼齿发达 B.消化管很长,消化腺发达C.胎生,哺乳,大脑发达 D.盲肠粗大,有消化纤维的作用6.许多既有趣味性又富含哲理的歇后语都与动物有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