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会得糖尿病眼病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流行病学、病因学与发病机制研究现状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流行病学、病因学与发病机制研究现状](https://img.taocdn.com/s3/m/a0feabbf988fcc22bcd126fff705cc1754275f60.png)
欁欁欁欁欁欁欁欁欁欁欁欁欁欁欁欁欁欁欁欁欁欁欁欁欁欁欁欁欁欁欁欁欁欁欁欁欁欁欁欁欁欁欁欁欁欁欁欁欁欁欁欁欁欁欁欁欁欁欁欁欁欁欁欁欁欁欁欁欁欁欁欁欁欁欁欁欁欁氉氉氉氉引文格式:万文萃,龙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流行病学、病因学与发病机制研究现状[J].眼科新进展,2022,42(9):673 679.doi:10.13389/j.cnki.rao.2022.0138【述评】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流行病学、病因学与发病机制研究现状△万文萃 龙 洋欁欁欁欁欁欁欁欁欁欁欁欁欁欁欁欁欁欁欁欁欁欁欁欁欁欁欁欁欁欁欁欁欁欁欁欁欁欁欁欁欁欁欁欁欁欁欁欁欁欁欁欁欁欁欁欁欁欁欁欁欁欁欁欁欁欁欁欁欁欁欁欁欁欁欁欁欁欁欁欁欁欁欁欁欁欁欁欁欁欁欁欁欁欁欁欁欁欁欁欁欁欁欁欁氉氉氉氉作者简介:万文萃(ORCID:0000 0002 3739 9882),女,1982年9月出生,河南信阳人,博士,副主任医师,硕士研究生导师。
中华医学会儿科分会眼科学组委员,中国女医师协会眼底病分会委员,海峡两岸医药卫生交流协会眼科学会小儿视网膜学组委员,海峡两岸医药卫生交流协会眼科学会黄斑学组青年委员,河南省中西医结合眼科常务委员,河南省医学会眼科临床转化和基础研究学组学会委员,河南省医学会眼科分会青年委员,河南省医师协会眼科分会青年委员。
BascomPalmerEyeInstitute访问学者。
主要研究方向:眼底病。
E mail:wanwen cui82@126.com收稿日期:2022 06 21修回日期:2022 08 01本文编辑:盛丽娜△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项目(编号:82101152)作者单位:450052 河南省郑州市,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眼二科(万文萃);710004 陕西省西安市,西安市人民医院(西安市第四医院),陕西省眼科医院(龙洋)【摘要】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是全球工作年龄人群视力丧失的主要原因,根据国际糖尿病地图研究预测,2045年中国糖尿病患者将达1.74亿,DR正在成为全球公共卫生问题。
糖尿病病因与发病机理
![糖尿病病因与发病机理](https://img.taocdn.com/s3/m/867d575e4b7302768e9951e79b89680203d86b8f.png)
糖尿病病因与发病机理一、概述糖尿病是一种复杂的慢性代谢性疾病,主要特征为高血糖,这是由于胰岛素分泌不足或作用受损所致。
糖尿病在全球范围内呈现出不断上升的趋势,对人类的健康造成了巨大的威胁。
深入探讨糖尿病的病因与发病机理,对于预防、诊断和治疗糖尿病具有重大的意义。
糖尿病的病因多种多样,既有遗传因素的作用,也有环境因素的影响。
遗传因素主要包括家族遗传和基因突变,许多研究表明,患有糖尿病的家族成员更易罹患糖尿病,而一些特定的基因变异也可能增加糖尿病的风险。
环境因素则包括生活习惯、饮食结构和社会心理因素等,这些因素与糖尿病的发生和发展密切相关。
糖尿病的发病机理复杂且多元,主要包括胰岛素抵抗和胰岛素分泌不足两个方面。
胰岛素抵抗是指细胞对胰岛素的敏感性降低,导致胰岛素不能有效地促进葡萄糖的摄取和利用。
胰岛素分泌不足则是由于胰岛细胞功能障碍或破坏,使得胰岛素分泌量不足以满足机体对葡萄糖代谢的需求。
糖尿病的发病还可能涉及到炎症反应、氧化应激、细胞凋亡等多种生物学过程。
糖尿病的分类主要包括1型糖尿病、2型糖尿病、妊娠糖尿病和特殊类型糖尿病等。
不同类型的糖尿病具有不同的病因和发病机理,因此在预防和治疗上也需要采取不同的策略。
糖尿病是一种由多种因素共同作用导致的代谢性疾病,其病因与发病机理复杂且多元。
深入研究和理解糖尿病的病因与发病机理,对于预防、诊断和治疗糖尿病具有重要意义,有助于我们更好地应对这一日益严重的健康问题。
1. 糖尿病的定义与分类糖尿病是一种由胰岛素绝对或相对分泌不足以及利用障碍引发的,以高血糖为标志的慢性疾病。
高血糖则是由于胰岛素分泌缺陷或其生物作用受损,或两者兼有引起。
糖尿病的存在长期的高血糖会导致各种组织,特别是眼睛、肾脏、心脏、血管、神经的慢性损害,功能障碍。
1型糖尿病,过去也称之为胰岛素依赖性糖尿病。
这类糖尿病主要影响儿童和青少年,约占所有糖尿病类型的510。
患者的胰腺产生的胰岛素量很少或几乎没有,因此需要依赖外部的胰岛素注射来维持生命。
糖尿病患者为什么会出现视力模糊
![糖尿病患者为什么会出现视力模糊](https://img.taocdn.com/s3/m/10f965e09b89680203d82562.png)
糖尿病患者为什么会出现视力模糊?糖尿病是一个慢性的全身性的代谢性疾病。
控制不好的患者全身各处都有可能发生病变。
尤其是糖尿病眼病,我们知道糖尿病可怕就在并发症的发生。
很多的糖尿病患者都会反应出现糖尿病视力模糊,看不清东西,糖尿病导致视力损害不容忽视,作为糖尿病患者经常会感觉看东西不清晰的感觉。
那么,糖尿病患者为什么会出现视力模糊?针对这种情况专家解释是:由于经常血糖波动会导致晶状体渗透压改变,这种改变过程会干扰晶状体的正常代谢,长期如此,就会发生大家熟悉的“糖尿病性白内障”,并会形成永久性的视物不清甚至失明。
人的眼睛里有一个扁圆形的透明体,称为“晶状体”,大小与豌豆差不多,直径为10毫米,厚度4毫米。
晶状体位于虹膜瞳孔之后,玻璃体之前。
正常人眼睛的晶状体富有弹性,可借助于睫状肌及晶状体悬韧带的作用而变凸或变扁,正是由于晶状体有这种反复变凸变扁的调节作用,人们才能对远近的东西都能看得清楚。
糖尿病患者出现视物不清,主要与血糖波动直接相关。
由于糖尿病患者血糖常不稳定,当血糖量上升时,血液内的无机盐成分将随着尿糖的大量排出而减少,组织液的渗透压也相应减低,这时房水的渗透压则低于晶状体的渗透压,房水会通过晶状体的囊膜进入晶状体内,使晶状体变凸,屈光力增加,此时病人看近处则清楚,看远处则模糊。
相反,当血糖量减低时,血液内的无机盐成分潴留,组织液的渗透压也相应增高,此时房水的渗透压则高于晶状体的渗透压,晶状体内的水份便通过晶状体的囊膜进入房水内,晶状体便会变得薄而扁平,其屈光力减低,于是形成远视状态,这样病人看远处会清楚,而看近处就会模糊。
通过上述的介绍,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另外,发现了糖尿病眼病后,除了要治疗。
对其护理也是不能忽视的。
那么,日常糖尿病眼病患者如何护理呢?首先,控制好血糖,血压,血糖控制不好,代谢紊乱,眼角膜易感染,眼底微血病变损害视网膜。
血压升高,加重眼底出血的可能性。
其次,要定期检查,及时发现角膜、巩膜、玻璃体、视网膜病变,如有异常则宜早治疗。
与糖尿病有关的眼部疾患
![与糖尿病有关的眼部疾患](https://img.taocdn.com/s3/m/b440ff204b73f242336c5f43.png)
三、眼部疾患 ,通常会有早期 的 眼压 突 然 急锯 升 高 。规 律 的 眼部 检 警示 错 。糖尿病 影响到眼睛 的时候 ,
查 ,才 能及 早发 现 眼睛 的症状 ,并
及 时 治疗 。
会的 , 于糖尿 病是 一种血管病变 ,
形成 白内障造成 的
错 。 糖 尿 病 造 成 的 眼 睛 视 其
错 。糖 友 患 者 得 到 白内 障会 较
这 仍 比正常血糖 值H A c . % b I 5 5 以下有 它老人是一样的 者低血 糖危机 ,增高死亡率及 生活质 没有糖尿病 者更早 、更快 、更严重 ,
3 医药 与保 健 2 1 / 1 6 0 1 1
据 统计 ,年龄 与血糖 的病 史是糖尿病 不虞 匮乏 。但若 血糖 快速 的降低 ,将 成青光眼 有 否造成眼底病 变的主要 因素。现代 容 易造成眼底缺氧 ,这对 已有 眼底 病 错 。糖尿病患者造成 眼压高青光
人 寿命延长 ,年 纪愈老 ,糖尿 病病史 变 的患者 ,是极其 危险 的。因为这将 眼 的机会 是正常人 的2 倍 ,尤其在 ~4 愈长 ,最终 形成糖尿病 眼底病变将不 使病 情恶化造成 黄斑部水肿 ,甚至视 眼底病变 末期 ,视神经 对眼压的忍受
可避 免 。2 型糖 尿病病 史 十年 以上 , 有至少1 3 / 的患者形成眼底病变 。 E 网膜新生血 管,进而 因为玻璃 体 出血 力下 降,这时在 j 常人 就算是正常 的 而视力受损 。也就是说 ,严格 的血糖 眼 压 ,对 糖 尿 病 患 者 也 会 造 成 视 神 经 眼底病变是 有保护作用 的,但是对血 末 期产生新生血管 ,后来也会造成新 十、糖尿病造 成失明主要是 因为
怎样预防糖尿病眼病
![怎样预防糖尿病眼病](https://img.taocdn.com/s3/m/fdd0aac50029bd64783e2c6f.png)
怎样预防糖尿病眼病
为什么说要少吃高脂高糖的食物来预防糖尿病,不仅是因为目前还没有治疗糖尿病的有效方法,还因为一旦得了糖尿病就有可能出现其他一些并发症。
糖尿病眼病就是其中的一种并发症。
那在日常生活中应该怎么护理保健来预防糖尿病眼病呢?
1、糖尿病导致眼病的原因
当血糖水平增高时,葡萄糖会携带过多水分迅速“搬”入晶体,造成晶体“变胖”,屈光度改变,人会变得有点近视,造成一过性视物模糊。
血糖波动较大者,常会一天内看东西有时清楚有时模糊。
这里提醒糖友,如果出现以上症状,要积极关注血糖、血压、血脂、血液黏滞度等血液流变学指标,此外,如果糖友突然看东西大小发生变化、直的看成弯的、颜色偏暗或偏黄或是眼前有闪光感和固定的黑影,应尽快来眼科就诊,排除“底片”异常。
2、怎样预防糖尿病眼病
(1)糖尿病患者需定期做眼底检查,监测眼压。
早期诊断早期治疗,有助于病情的控制。
一旦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真的发生,此时再采取措施,扭转病情将变得困难。
(2)多食用富含维生素A的食物补充眼部所需营养,胡萝卜素也可以保护视力,预防眼病的发生。
糖友们平日可以多食用胡萝卜、枇杷、橙子、白菜等富含维生素A的蔬菜水果,另外,补充富含胡萝卜素的食物,比如可以泡菊花枸杞水以清肝明目。
(3)糖尿病患者运动时应注意避免运动量过大或者过急,以免诱发眼底出血,对眼睛造成不必要的损害,如果已经有并发视网膜病变的患者,则应尽量避免运动。
眼睛是通往心灵的窗户,因此在日常生活中应对我们的眼睛多加保护。
眼睛可以不大不明亮,但至少要正常,你说是吧?。
糖尿病产生原因及防治措施
![糖尿病产生原因及防治措施](https://img.taocdn.com/s3/m/65fb22c2ed3a87c24028915f804d2b160a4e866f.png)
糖尿病产生原因及防治措施糖尿病是一种慢性代谢性疾病,世界范围内的患病率逐年上升。
本文将从糖尿病的产生原因入手,探讨一些有效的防治措施。
一、糖尿病的产生原因1. 遗传因素:家族遗传史是糖尿病的一个重要风险因素。
如果一个人的父母或近亲有糖尿病,那么他患病的风险将大大增加。
2. 不良生活方式:久站久坐,缺乏运动,长期高脂、高糖、高盐的饮食习惯,都是糖尿病的主要诱因。
此外,吸烟、酗酒等不良生活习惯也会增加患病风险。
3. 肥胖:肥胖是糖尿病发病的重要因素之一。
过度摄入高热量食物,身体脂肪过量积累,导致胰岛素抵抗,增加了糖尿病的风险。
4. 精神压力:长期的精神紧张和高度压力会导致自律神经功能紊乱,进而引发糖尿病。
二、糖尿病的防治措施1. 合理饮食:控制摄入的总热量,减少高糖、高盐、高脂的食物,增加蔬菜、水果和全谷物的摄入。
尽量避免激素类食品和加工食品的摄入,建立良好的饮食习惯。
2. 积极锻炼:适量的有氧运动和力量训练有助于提高身体的胰岛素敏感性,控制血糖。
每周至少进行150分钟的中等强度有氧运动,并结合适量的力量训练,如散步、跑步、游泳等。
3. 控制体重:建议通过适量的运动和合理饮食来控制体重,尽量避免肥胖。
减轻体重可以提高身体对胰岛素的敏感性,降低患糖尿病的风险。
4. 不吸烟限酒:烟草和酒精的摄入会引起胰岛素抵抗,增加糖尿病的风险。
因此,戒烟和限制酒精摄入是糖尿病预防的重要措施之一。
5. 积极管理压力:注意调整自己的心理状态,参加一些放松的活动,如瑜伽、冥想、听音乐等,有助于减轻压力和提高身体免疫力。
6. 定期体检:定期检测血糖和血脂,及时发现糖尿病的早期症状,进行及时的治疗和干预。
此外,定期进行眼底检查、泌尿系统检查等对于减少并发症的发生也非常重要。
7. 根据医生的建议进行药物治疗:对于糖尿病患者,根据医生的建议进行药物治疗是非常必要的。
控制血糖的药物可以有效降低血糖水平,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结语通过遵循合理饮食、积极锻炼、控制体重、不吸烟限酒、管理压力、定期体检和药物治疗等综合措施,可以有效地预防和控制糖尿病的发生。
糖尿病会导致眼睛失明,视力模糊是前期征兆!
![糖尿病会导致眼睛失明,视力模糊是前期征兆!](https://img.taocdn.com/s3/m/c264eee818e8b8f67c1cfad6195f312b3169ebb7.png)
糖尿病会导致眼睛失明,视力模糊是前期征兆!目前,糖尿病眼病已成为成年人第一位的致盲原因,糖尿病眼部并发症如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等会严重损害视力健康。
专家提醒,有效控制血糖,及早、定期进行眼科检查,可以有效预防、延缓糖尿病导致的视力损害。
常见的几类糖尿病眼病糖尿病对眼部的影响主要包括: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糖尿病性白内障、新生血管性青光眼及眼球运动麻痹。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是糖尿病眼病中最常见的一种表现,且对视力的威胁最大。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早期可以没有任何症状,但此时检查眼底可能看到视网膜微血管瘤、出血、渗出等。
以后,随着糖尿病病程的延长,病变的加重,逐渐出现视力下降,甚或视力骤降。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导致的盲属于“难治盲”,一旦发生中度以上视力损伤,或者病变进入晚期,即使再通过手术治疗视力预后也很差。
但是,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导致的盲仍属于“可避免盲”,早期采用合理及时的治疗,可以有效控制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发展,减少或延缓盲和严重视力损伤的发生。
糖尿病性白内障又称代谢性白内障、并发性白内障,病因与晶状体的代谢有关,症状与老年性白内障相似。
其在糖尿病群体中的发病率较高,多见于青少年糖尿病病人,且多为双眼发病,可能于数天、数周或数月内发展为完全混浊。
糖尿病性青光眼多属新生血管性青光眼,常发生在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中晚期,视网膜的缺血改变导致虹膜新生血管形成,继而引发新生血管性青光眼。
糖尿病眼病的“信号”糖尿病眼病是有“信号”的,比如视力减退、视物不清,特别是夜间视力下降明显;看东西出现重影、有闪光感;眼前有点、片状发黑的物体漂浮;近视程度加重、老花眼的暂时性缓解等,这些都是常见的糖尿病眼病的症状。
此外,上睑下垂、眼球运动障碍,眼涨、眼疼,视野缺损等也是糖尿病眼病的可能症状。
如果出现这些症状,建议尽早到眼科就诊。
远离糖眼只需5招1.注意饮食调节:尽量少食脂肪类、糖类食物,多食蔬菜、水果,常吃瘦肉、鱼类、蛋类、乳类和大豆制品来补充蛋白质。
消渴内障名词解释
![消渴内障名词解释](https://img.taocdn.com/s3/m/4f3ec34abb1aa8114431b90d6c85ec3a86c28b63.png)
消渴内障名词解释一、消渴内障的定义消渴内障,也称为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是一种常见的糖尿病并发症。
它是由于长期高血糖导致视网膜血管病变,进而引起视网膜缺血、缺氧,最终导致视网膜组织损伤和视力下降。
消渴内障是糖尿病患者的常见眼部并发症之一,也是导致糖尿病患者失明的主要原因之一。
二、消渴内障的症状消渴内障的症状主要包括视力下降、视物模糊、视物变形、视野缺损等。
患者可能还会出现闪光感、飞蚊症等症状。
随着病情的进展,患者可能出现严重的视力丧失甚至失明。
三、消渴内障的病因消渴内障的主要病因是长期高血糖,导致视网膜血管病变和视网膜组织缺血、缺氧。
其他因素包括高血压、高血脂等也可能会增加患消渴内障的风险。
四、消渴内障的诊断消渴内障的诊断主要依赖于眼科医生的检查和诊断。
医生会进行详细的眼科检查,包括视力测试、眼压测试、眼底镜检查等,以确定视网膜病变的程度和位置。
五、消渴内障的治疗消渴内障的治疗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控制血糖:通过饮食、运动和药物治疗,控制血糖在正常范围内,以减轻视网膜血管病变的程度。
2. 激光治疗:对于病变较轻的患者,可以采用激光治疗,以封闭病变血管,减少渗漏和出血的风险。
3. 手术治疗:对于严重的病变,可能需要手术治疗,包括玻璃体切除、视网膜移植等。
4. 药物治疗:可以使用一些药物来改善视网膜血液循环,减轻视网膜水肿等。
六、消渴内障的预防预防消渴内障的措施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控制血糖:保持血糖在正常范围内,避免高血糖对视网膜血管的损害。
2. 控制血压和血脂:高血压和高血脂会增加视网膜血管病变的风险,因此需要将血压和血脂控制在正常范围内。
3. 定期检查:糖尿病患者应该定期进行眼科检查,以便早期发现和治疗消渴内障。
4. 健康生活方式: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包括合理饮食、适量运动、戒烟限酒等。
七、消渴内障的并发症消渴内障的并发症主要包括玻璃体积血、视网膜脱落、继发性青光眼等。
这些并发症会导致视力严重下降甚至失明。
造成糖尿病的原因及治疗方法
![造成糖尿病的原因及治疗方法](https://img.taocdn.com/s3/m/b5056f18590216fc700abb68a98271fe910eaff6.png)
造成糖尿病的原因及治疗方法一、什么是糖尿病糖尿病是指患者身体内胰岛功能缺乏,而造成胰岛分泌胰岛素不足,或者产生自身性胰岛素抵抗。
患者不能产生内源性胰岛素,代谢身体内过多的糖分,导致机体血液中糖分过多而引发一系列症状。
糖尿病患者通常会有多饮、多食、多尿的症状,是因为体内血糖过高,导致身体内各种脏器出现代偿性运行。
如果不及时进行治疗,则容易出现胃溃疡、肾脏疾病,甚至威胁到心血管系统,导致血管弹性下降,心脏射血功能下降,严重者会危及生命。
糖尿病患者应根据自身的症状,在医师的指导下进行用药,严格控制空腹血糖、餐后血糖随机血糖的水平,保证机体血糖在正常范围之内。
二、糖尿病的原因1、遗传因素遗传因素也是引起糖尿病的高危因素,糖尿病是一种与遗传有关的疾病,如果夫妻都是糖尿病患者,则所生下的孩子有一半以上会患糖尿病,若父母为带因子者,所生孩子患糖尿病的机率比其他人大。
必须强调的是并非糖尿病本向可遗传,而仅仅是易感性可遗传,但也有环境因素外因存在促成其发病。
2、生理因素生理因素引起糖尿病,在患者年轻时操劳过度,造成机能受损或先天不足后天失调,影响心脏、肾脏、肺脏、肝脏和血管功能而导致胰腺功能衰竭,胰岛素分泌不足,从而产生糖尿病。
3、过于肥胖引起糖尿病的高危因素还有过于肥胖,因为肥胖的人需要更多的胰岛素来配合细胞对糖的吸收,而恰恰肥胖的人胰岛素促进糖分解代谢功能比较差,所以肥胖的人更容易患上糖尿病。
4、自身免疫糖尿病人常伴有自身免疫性疾病,如甲状腺机能亢进症、桥本氏甲状腺炎、重症肌无力、恶性贫血等。
由于病毒感染,特别是柯萨B4病毒感染,使胰岛组织及B细胞产生炎症、破坏,引起了自身免疫反应。
在病毒加抗体作用下,胰岛细胞进一步大量破坏,使胰岛素分泌功能减弱,从而导致糖尿病,特别是Ⅰ型糖尿病。
病理组织学观察发现琳巴细胞浸润胰岛,B细胞受到损害,血中可检出胰岛细胞抗体、胰岛素自身抗体及胰岛B细胞膜抗体等证实糖尿病发病与自身免疫有关。
糖病患者如何保护视力健康
![糖病患者如何保护视力健康](https://img.taocdn.com/s3/m/7c904fe7fc0a79563c1ec5da50e2524de518d0e1.png)
糖病患者如何保护视力健康糖尿病患者如何保护视力健康糖尿病是一种常见的慢性疾病,它不仅会影响身体的代谢功能,还可能对眼睛造成严重的损害。
对于糖尿病患者来说,保护视力健康至关重要。
那么,他们应该如何做呢?首先,我们要了解糖尿病为什么会影响视力。
糖尿病会导致血糖水平长期不稳定,这可能会损伤眼部的微小血管和神经。
眼睛的视网膜是接收光线并将其转化为神经信号的重要部位,如果视网膜的血管受到损害,就可能导致视网膜病变,严重时会引起失明。
此外,糖尿病还可能导致白内障、青光眼等眼部疾病的发生风险增加。
控制血糖是保护视力的关键。
糖尿病患者应该严格按照医生的建议,通过饮食控制、适量运动、药物治疗等方式,将血糖水平保持在正常范围内。
饮食方面,要控制碳水化合物的摄入量,避免食用高糖、高脂肪、高盐的食物,多吃蔬菜、水果、全谷物等富含膳食纤维的食物。
同时,要注意饮食的规律,定时定量进餐,避免暴饮暴食。
运动对于控制血糖也非常重要,患者可以选择适合自己的运动方式,如散步、慢跑、游泳、太极拳等,每周至少进行150 分钟的中等强度有氧运动。
此外,一定要按时服用降糖药物或注射胰岛素,不要自行增减药量或停药。
定期进行眼部检查也是必不可少的。
建议糖尿病患者每年至少进行一次全面的眼部检查,包括视力检查、眼压测量、散瞳眼底检查等。
如果已经出现了眼部病变,检查的频率可能需要增加。
通过定期检查,能够早期发现眼部问题,并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防止病情进一步恶化。
除了控制血糖和定期检查,糖尿病患者在日常生活中还需要注意一些细节,以保护眼睛。
避免长时间用眼,每隔一段时间就要让眼睛休息一下,可以闭目养神、远眺或者做眼保健操。
在阅读、看电视、使用电脑和手机时,要保持适当的距离和良好的姿势,避免在光线过强或过弱的环境中用眼。
另外,注意眼部卫生也很重要。
不要用手揉眼睛,以免感染。
如果眼睛有异物感或不适,可以用干净的棉签轻轻擦拭。
在户外活动时,要佩戴太阳镜,防止紫外线对眼睛的伤害。
糖尿病多久会引起眼病?
![糖尿病多久会引起眼病?](https://img.taocdn.com/s3/m/127751d5cf2f0066f5335a8102d276a2002960d3.png)
糖尿病多久会引起眼病? 糖尿病是⼀种常见的内分泌疾病,2017年IDF发布我国糖尿病⼈群已达1.14亿,居世界⾸位。
糖尿病知晓率低,治疗率低,治疗达标率低,更严重的是糖尿病的诸多慢性并发症。
糖尿病与眼睛息息相关! 听起来糖尿病似乎与眼睛没有太⼤的关系,其实不然。
眼部病变是糖尿病较为常见的慢性并发症之⼀。
⼏乎所有的眼病都可能发⽣在糖尿病患者⾝上,如眼底⾎管瘤、眼底出⾎、泪囊炎、青光眼、⽩内障、玻璃体浑浊、视神经萎缩、黄斑变性、视⽹膜脱落。
⽽且糖尿病患者发⽣这些眼病的⼏率明显⾼于⾮糖尿病⼈群。
糖尿病多久会引起眼病? 糖尿病眼病通常在患糖尿病5~10年后出现,尽管有失明风险,但好在糖尿病眼病是可以预防的,早期预防⽐后期治疗不仅效果更好,还能为患者省下不少开销。
糖尿病眼病并发眼部疾病跟三个因素有关: 第⼀个因素,糖尿病史的时间。
糖尿病的发病时间越长,得糖尿病眼病的可能性越⼤。
另外跟⾎糖也有关系。
⾎糖控制得越差,得糖尿病的时间越会提早。
⽐如,两个同时得糖尿病的⼈,⾎糖⾼的⽐⾎糖低的得眼病时间更早。
还有⼀个⾎糖的波动。
⾎糖有时控制好,有时控制差,波动⼤也容易诱发眼部并发症。
糖尿病眼病的早期症状⽐较少,患者不轻易发现,如果出现了以下症状,应及早去医院。
(1)有时近视,有时远视 (2)反复的发⽣睑腺炎、睑缘炎 (3)有⼲眼症 (4)有青光眼 (5)⽤眼后眼睛容易疲劳 糖尿病患者应定期检查眼睛! 通常情况下,糖尿病视⽹膜病变的发展较为隐匿,早期患者多⽆明显症状,但若不定期检查,发展到后期,会出现玻璃体出⾎、牵拉性视⽹膜脱离、新⽣⾎管性青光眼等,甚⾄严重者可能导致失明。
⽽⼀旦发⽣糖尿病眼病并发症,即使控制住了⾎糖,全⾝状态有所好转,也不能使眼部的病理过程逆转。
但是如果能及时发现并且获得规范的治疗,多数可以摆脱失明的危险。
中医调理糖尿病之视网膜病变
![中医调理糖尿病之视网膜病变](https://img.taocdn.com/s3/m/57163639591b6bd97f192279168884868662b87c.png)
中医调理糖尿病之视网膜病变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是糖尿病的严重并发症之一,是反映机体内分泌状况及血管损害程度的微血管病变。
其主要表现是视物模糊不清,甚至突然失明等。
中医眼科将本病归入暴盲、视瞻昏渺、云雾移睛等病中。
随着糖尿病发病率的逐年上升,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的发生率也在不断增加。
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的发生,与脏腑虚衰以及瘀、热、痰、湿等邪气侵袭眼底有关。
中医认为,精血津液等属阴。
目能视,有赖于精血津液的滋养,阴虚日久必致目失所养。
而目居上位,为人之上窍,精血津液等需依赖阳气之温煦、固摄和推动作用,方能上输于目。
阴阳互根,阴虚甚,可损及阳气。
阳气亏虚,则必加重目窍失养,最终导致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的发生发展。
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以阴虚燥热或脾虚气弱为本。
素体阴虚、情志失调、劳伤过度均可致脾失运化,久病必穷及肾,水不济火,致虚火伤络动血,或气虚统摄无权,致血溢脉外,出现微血管瘤、视网膜出血、新生血管等。
病变过程中常伴因虚致瘀、痰湿互结、虚实夹杂,可使病变丛生,形成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复杂多变的病理改变。
治疗篇中医对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早期的辨证治疗效果显著,下面分型说明。
阴虚燥热型症见口渴多饮,消谷善饥,舌红苔黄。
眼底检查示:视网膜出血、水肿、渗出。
治宜滋阴清热。
方用玉女煎、增液白虎汤或养阴益气汤。
瘀血阻络型患病日久,热灼营血,血瘀目络,舌紫暗或有瘀斑、瘀点。
眼底检查示:视网膜出血、久不吸收,甚则玻璃体出血。
治宜凉血活血。
方用犀角地黄汤加减。
肾阴亏虚型症见口干乏力,腰膝酸软,舌淡暗苔白或少苔。
眼底检查示:视网膜出血、渗出、水肿或机化。
治宜滋阴补肾。
方用增液汤合六味地黄丸或六味地黄汤加女贞子、墨旱莲、知母。
用中成药治疗此病也有一定的疗效,但要在医生的指导下使用,如石斛夜光丸、明目地黄丸、杞菊地黄丸等。
对于有视网膜出血者,还可服用云南白药等止血药。
对于眼底出血久不吸收者,采用静脉滴注丹参注射液,可起到活血止血的作用。
糖尿病的发病机制
![糖尿病的发病机制](https://img.taocdn.com/s3/m/374b764230b765ce0508763231126edb6f1a76c4.png)
糖尿病的发病机制糖尿病是一种常见的慢性代谢性疾病,主要指由于胰岛素分泌不足或细胞对胰岛素不敏感而导致血糖异常升高的一类疾病。
糖尿病的发病机制非常复杂,涉及多个方面的因素,下面我们将从胰岛素分泌和作用、胰岛素抵抗、胰岛素抑制因子等几个方面来探讨糖尿病的发病机制。
1. 胰岛素分泌和作用人体内的胰岛素由胰岛β细胞分泌,胰岛素的主要作用是促进体内的葡萄糖摄取和利用,使血糖水平保持在正常范围内。
在正常状态下,胰岛β细胞能够根据体内的血糖水平合理地分泌胰岛素,保持血糖水平的稳定。
但由于环境、遗传等多种因素的干扰,胰岛β细胞可能出现分泌异常,导致胰岛素分泌不足或分泌过多,进而导致制约胰岛素作用的各种问题。
2. 胰岛素抵抗胰岛素抵抗是指细胞对胰岛素的敏感性下降而导致胰岛素对细胞的作用降低的一种状态。
胰岛素抵抗是导致糖尿病的重要因素之一,其发生可能是由于胰岛素受体数量和/或功能改变、胰岛素后信号传导路径异常等多种原因所致。
当胰岛素抵抗发生时,细胞对葡萄糖的摄取和利用能力降低,胰岛β细胞为维持正常的血糖水平而不断分泌胰岛素,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会导致胰岛β细胞功能的受损,胰岛素分泌能力下降,最终引发糖尿病。
3. 胰岛素抑制因子除了胰岛素分泌和作用、胰岛素抵抗这两个方面的因素,另一个可能导致糖尿病的因素是胰岛素抑制因子。
胰岛素抑制因子是一种分泌在体内的因子,它能够抑制胰岛素分泌和作用,从而使血糖水平升高。
胰岛素抑制因子在某些情况下可能会过多地分泌,导致胰岛素分泌不足或失去作用,使血糖水平升高,最终导致糖尿病的发生。
综上所述,糖尿病是一种多因素引起的复杂疾病,其中胰岛素分泌和作用、胰岛素抵抗、胰岛素抑制因子等多个因素均可能发挥重要作用。
在开展糖尿病的预防和治疗工作时,必须从多方面入手,探究糖尿病发病机制的本质,有效控制血糖水平,降低糖尿病的发生率和致残率。
糖尿病的形成原理
![糖尿病的形成原理](https://img.taocdn.com/s3/m/0ebfac5b6d175f0e7cd184254b35eefdc8d3152d.png)
糖尿病的形成原理
糖尿病是一种慢性疾病,其形成是由于胰岛素功能异常或胰岛素产生不足,导致血糖调节失衡而引起的。
糖尿病的形成原理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因素:
1. 胰岛素抵抗:当身体细胞对胰岛素的敏感性降低时,称为胰岛素抵抗。
这使得胰岛素不能有效地将血糖从血液中转运到细胞内,导致血糖浓度升高。
2. 胰岛素分泌不足:胰岛素分泌不足是糖尿病的另一个重要原因。
当胰岛细胞的功能受损或胰岛素分泌受到抑制时,胰岛素的产生减少,无法适应正常的胰岛素需求。
3. β细胞自身免疫:胰岛炎症和自身免疫反应可能导致胰岛的
破坏,减少产生胰岛素的β细胞数目,从而引发糖尿病。
4. 遗传因素:糖尿病往往具有家族遗传倾向。
某些基因的变异能影响胰岛素的正常合成、分泌和功能,增加糖尿病的风险。
5. 高血糖饮食和肥胖:长期摄入高糖、高脂肪和高卡路里的饮食,导致肥胖和胰岛素抵抗,是糖尿病发展的危险因素。
6. 缺乏身体活动:缺乏体育锻炼和运动,使得身体无法有效利用血糖,有可能导致胰岛素抵抗和糖尿病的发生。
7. 其他因素:一些慢性疾病(如高血压、高血脂)、慢性应激、某些药物(如肾上腺皮质激素)、妊娠期糖尿病等,也可能对
糖尿病的发展起到促进作用。
需要注意的是,以上因素通常是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的。
糖尿病的发展是一个复杂的过程,涉及多个生理和病理因素的累积效应。
对于患者来说,通过控制饮食、适当运动、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以及积极监测血糖,是预防和控制糖尿病的重要措施。
探讨糖尿病眼病的发病机制和治疗手段
![探讨糖尿病眼病的发病机制和治疗手段](https://img.taocdn.com/s3/m/78deecc582d049649b6648d7c1c708a1294a0a5e.png)
探讨糖尿病眼病的发病机制和治疗手段糖尿病眼病是一种常见并具有严重影响的糖尿病相关并发症。
它是由于长期高血糖引起的微循环障碍和神经损伤所导致的眼部结构和功能异常。
近年来,随着对该病机制的深入了解,针对性的治疗手段也得到了不断发展和完善。
一、糖尿病眼病的发生机制1.1 长期高血糖导致微血管损伤长时间暴露在高血糖环境中会使微血管内皮细胞发生改变,从而导致微血管通透性增加、管腔变窄、内皮细胞黏附物积累等现象。
这些改变造成了视网膜微循环受损,进而导致视网膜缺氧和营养不良。
1.2 晚期基底膜增厚在高血糖环境中,玻璃体刺激因子的产生增加,从而引起晚期基底膜增厚。
基底膜厚度的增加限制了血管生成和养分供应,使得视网膜缺氧加剧,损伤进一步恶化。
1.3 细胞因子和炎症反应长期高血糖能够刺激细胞因子的产生和释放,如促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等。
这些细胞因子的过度表达会导致新生血管形成,并且其质量较差,易渗漏。
此外,糖尿病也会引起眼部组织的慢性低度炎症反应,对眼部结构造成进一步损害。
二、糖尿病眼病的治疗手段2.1 药物治疗抑制新生血管生成是目前治疗糖尿病眼病的重要方法之一。
抗VEGF药物通过靶向阻断促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的作用,能有效地减少异常新生血管形成,并改善视力。
该类药物通常以眼内注射给药,需要定期监测和治疗。
2.2 光学凸镜及显微手术对于已经发展到晚期的糖尿病眼病,光学凸镜及显微手术可以起到一定的矫正效果。
这种手术通过改变角膜曲率和晶状体位置来提高视力,并对背景视网膜上遗留血管造成压迫,从而减轻眼底出血等并发症。
2.3 激光治疗激光治疗被广泛用于治疗青光眼和玻璃体积血以及减少新生血管的渗漏。
该方法通过激光对视网膜进行焦斑灼伤,切断异常新生血管,并清除玻璃体内出血。
然而,该方法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如可导致视野缺损等。
2.4 高血压控制和饮食管理严格控制高血压水平有助于保护视网膜微循环,减少进一步的损害。
此外,合理的饮食管理也是预防和治疗糖尿病眼部并发症的重要策略之一。
造成糖尿病的原因及治疗方法
![造成糖尿病的原因及治疗方法](https://img.taocdn.com/s3/m/004d3962cec789eb172ded630b1c59eef8c79ac7.png)
造成糖尿病的原因及治疗方法糖尿病是一种慢性代谢疾病,它可以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并增加其他健康问题的风险。
本文将讨论造成糖尿病的原因,并介绍一些常见的治疗方法。
一、造成糖尿病的原因1. 遗传因素:一些人患糖尿病的风险较高,这与他们的家族病史有关。
如果一个人的父母或近亲患有糖尿病,他们更容易发展成为糖尿病患者。
2. 不良生活方式:长期以来,不健康的生活方式一直被认为是导致糖尿病的主要原因之一。
饮食中过量的高能量食物、高糖饮料和高脂肪食物,以及缺乏运动和体育锻炼,都可能导致糖尿病的发生。
3. 肥胖:肥胖是糖尿病的主要危险因素之一。
过多的体重会导致胰岛素抵抗,使身体的胰岛素无法正常发挥作用。
这可能最终导致血糖水平升高,引发糖尿病。
4. 高血压:高血压与糖尿病之间存在一定的关联。
研究发现,高血压患者更容易发展为糖尿病患者。
这是因为高血压会损害血管和心脏功能,影响胰岛素的正常分泌。
5. 饮食习惯:不良的饮食习惯,如快餐、高糖、高盐、高脂和加工食品的过度摄入,可以增加糖尿病的风险。
此外,缺乏膳食纤维的摄入也可能导致胰岛素阻抗。
二、治疗方法1. 药物治疗:药物治疗是糖尿病管理的主要方法之一。
许多糖尿病患者需要定期服用胰岛素或口服药物,以稳定血糖水平。
2. 饮食管理:饮食管理对于糖尿病的治疗至关重要。
合理的饮食可以帮助患者控制血糖水平,并改善整体健康状况。
低脂、高纤维和低糖的饮食是糖尿病患者的首选。
3. 运动和体育锻炼:运动是控制糖尿病的重要手段之一。
适量的运动可以帮助身体利用葡萄糖,降低血糖水平,并提高胰岛素的敏感性。
每天30分钟的中等强度有氧运动,如快走、游泳或骑自行车等,对糖尿病患者非常有益。
4. 血糖监测:定期监测血糖水平是管理糖尿病的重要措施之一。
糖尿病患者可以通过在家使用血糖监测仪来检测血糖水平的变化,并据此调整药物剂量和饮食。
5. 控制其他危险因素:除了控制血糖水平,糖尿病患者还应该控制其他相关危险因素,如高血压和高血脂。
中医认为糖尿病是怎么引起的
![中医认为糖尿病是怎么引起的](https://img.taocdn.com/s3/m/6e6b7a1d3a3567ec102de2bd960590c69ec3d832.png)
中医认为糖尿病是怎么引起的中医认为糖尿病是由于多种因素引起的一种代谢性疾病。
根据中医理论,糖尿病的发生与体内的阴阳失衡、气血运行不畅、脏腑功能失调等有关。
中医将糖尿病归类为“消渴”病,认为其主要病机是“热毒内蕴”和“津液亏损”。
热毒内蕴指的是体内热量过高,导致体内津液消耗过多,从而引发糖尿病的症状。
津液亏损则是指体内津液不足,导致尿量增多、口渴等症状的出现。
因此,中医治疗糖尿病的重点是调理体内的阴阳平衡,促进气血运行,调理脏腑功能,以达到控制病情和改善症状的目的。
1 什么是糖尿病糖尿病是一种慢性代谢性疾病,其特征是血液中的葡萄糖水平持续升高。
这种疾病可以分为两种类型:1型糖尿病和2型糖尿病。
1型糖尿病是由胰岛素分泌不足或完全缺乏引起的,而2型糖尿病则是由胰岛素抵抗或胰岛素分泌不足引起的。
糖尿病已经成为全球范围内的一种流行病,影响着数以百万计的人们的生活质量和健康。
它不仅会导致许多并发症,如心血管疾病、肾脏疾病和眼部疾病,还会对患者的日常生活产生重大影响。
2中医对糖尿病的认识中医对糖尿病的认识源远流长,其理论基础可以追溯到几千年前的古代中医经典。
中医认为糖尿病是由多种因素引起的,包括饮食不当、情志不调、脾胃功能失调和肝肾阴虚等。
中医强调整体观念,认为糖尿病是整个身体系统的失调表现,而不仅仅是胰岛素的问题。
中医通过调理人体的阴阳平衡、气血流通和脏腑功能来治疗糖尿病,以达到恢复身体健康的目的。
中医治疗糖尿病的方法包括中药治疗、饮食调理、情志调理和运动疗法等。
这些方法综合运用,可以改善糖尿病患者的症状,控制血糖水平,并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中医对糖尿病有着独特的认识和治疗方法,为糖尿病患者提供了一种综合治疗的选择。
中医与西医结合治疗糖尿病的模式也逐渐受到重视,为糖尿病的管理和治疗带来了新的希望。
2中医理论与糖尿病2.1中医的整体观念和糖尿病的关系中医的整体观念认为人体是一个有机的整体,各个器官和系统相互关联、相互影响。
糖尿病的主要原因都是哪些
![糖尿病的主要原因都是哪些](https://img.taocdn.com/s3/m/39a368bc0342a8956bec0975f46527d3240ca685.png)
糖尿病的主要原因都是哪些糖尿病是一种常见的慢性代谢疾病,其主要特征是血糖水平长期高于正常范围。
糖尿病的发生与多个因素密切相关,包括遗传、生活方式、饮食习惯等。
在本篇文章中,我们将详细介绍糖尿病的主要原因。
遗传因素糖尿病可以被视为一个复杂的遗传疾病,研究表明遗传因素在糖尿病的发生中起着重要作用。
如果一个人的近亲或同胞患有糖尿病,那么该人患病的风险就会增加。
一些特定的基因变异会增加患糖尿病的风险,尽管这些基因只能提供患病的可能性,并不一定导致疾病的发生。
生活方式因素生活方式因素对糖尿病的发生有着重要影响。
以下是一些与生活方式相关的因素:缺乏体力活动现代社会的生活方式多以久坐不动为主,缺乏足够的体力活动。
长期缺乏运动会增加患糖尿病的风险。
体力活动可以提高胰岛素敏感性,有助于维持正常的血糖水平。
不健康的饮食高糖、高脂肪、高盐的饮食习惯会导致体重增加、胰岛素抵抗,进而增加患糖尿病的风险。
过量的能量摄入也是一个重要因素,因为过量的能量会储存为脂肪,导致肥胖和胰岛素抵抗。
超重和肥胖超重和肥胖是糖尿病发生的重要危险因素。
肥胖会引起胰岛素抵抗,使细胞对胰岛素的反应降低,从而导致血糖升高。
吸烟和饮酒长期吸烟会增加患二型糖尿病的风险。
酒精的摄入量也与糖尿病的发生相关。
过量的饮酒会导致肝脏机能受损,进而影响胰岛素的代谢和分泌。
环境因素除了遗传和生活方式因素外,环境因素也与糖尿病的发生有关。
母婴健康胎儿时期或早期生活中的营养不良对后期糖尿病的发生有影响。
低出生体重和胎儿生长迟缓与成年后糖尿病的风险相关。
社会经济因素低收入和低社会地位与患糖尿病的风险增加有关。
化学物质暴露一些化学物质暴露也可能增加糖尿病的风险。
例如,有机氯化合物、苯类和部分农药等。
其他因素除了上述因素外,还有一些其他因素与糖尿病的发生有关。
年龄随着年龄的增长,糖尿病的发病率也会增加。
这可能与胰岛素分泌和胰岛素敏感性的下降有关。
患有其他疾病一些疾病,如高血压和心血管疾病,增加了患糖尿病的风险。
引起糖尿病的原因有哪些
![引起糖尿病的原因有哪些](https://img.taocdn.com/s3/m/06f19b274afe04a1b171de8c.png)
引起糖尿病的原因有哪些Modified by JACK on the afternoon of December 26, 2020引起糖尿病的原因有哪些1、先天遗传因素(1)家族遗传史在糖尿病发生的原因之中,遗传因素是主要的一种,假如患者朋友有家族史,的确是比较容易得上此病的。
糖尿病属于多基因显性遗传性疾病,常呈现出家族聚集性,特别是母系遗传性更强,我国人种属于易发病人种。
一般说来,2型糖尿病的遗传性比1型糖尿病更明显,母亲有2型糖尿病,其子女患病概率约为20%;父亲有糖尿病,子女患病概率约为15%;父母均有2型糖尿病,子女则约有25%患病。
需要指出的是,糖尿病的遗传主要是一种易患倾向,至于是否发病或何时发病,与生活方式等环境因素有很大关系。
(2)自身免疫I型糖尿病是一种自身免疫性疾病,在病人血清中可发现多种自身免疫性抗体。
其机制主要在于,病毒等抗原物质进入机体后,使机体内部免疫系统功能紊乱,产生了一系列针对胰岛β-细胞的抗体物质。
这些抗体物质,可直接造成胰岛β-细胞损害,造成胰岛素分泌缺乏,导致糖尿病。
2、后天环境因素(1)饮食结构人们的饮食结构以高热量、高脂肪为主。
而热量摄入过多超过消耗量,则造成体内脂肪储积引发肥胖。
同时,高脂肪饮食可抑制代谢率使体重增加而肥胖。
肥胖引发2型糖尿病常年食肉食者,糖尿病发病率明显高于常年素食者。
主要与肉食中含脂肪、蛋白质热量较高有关。
所以,饮食要多样化,以保持营养平衡,避免营养过剩。
(2)肥胖肥胖是糖尿病发病的主要原因。
尤其易引发2型糖尿病。
特别是腹型肥胖者。
其机理主要在于肥胖者本身存在着明显的高胰岛素血症,而高胰岛素血症可以使胰岛素与其受体的亲和力降低,造成胰岛素作用受阻,诱发胰岛素抵抗。
这就需要胰岛β- 细胞分泌和释放更多的胰岛素,从而又引发高胰岛素血症。
如此呈糖代谢紊乱与β- 细胞功能不足的恶性循环,造成β-细胞功能严重缺陷,诱发2型糖尿病。
(3)运动不足体力活动可增加组织对胰岛素的敏感性,降低体重,改善代谢,减轻胰岛素抵抗,使高胰岛素血症缓解,降低心血管并发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为什么会得糖尿病眼病
为什么会得糖尿病眼病?一些糖尿病患者对糖尿病眼病不了解,认为糖尿病只是血糖的问题,怎么还会影响眼睛,甚至会失明呢?糖尿病人为什么会得糖尿病眼病呢?下面一起来看看其病因吧。
一、为什么会得糖尿病眼病?原因:
糖尿病可影响全身各器官,但与眼睛关系更为密切,可引起白内障、视网膜病变、青光眼、暂时性屈光不正、眼外肌麻痹等,其中视网膜病变最为常见,是主要的糖尿病眼病原因,对视力影响最大的是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和白内障两种。
临床研究表明,糖代谢紊乱是糖尿病眼病原因。
由于糖代谢紊乱,引起视网膜微血管系统的损害,最终导致视网膜一系列病理改变。
视网膜毛细血管的主要病理改变有血管舒缩调节功能失常,血管周细胞凋亡和血管基底膜增厚。
还有一些全身和眼局部因素促进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发生,也是糖尿病眼病原因。
如红细胞及血小板聚集性增高、血液黏度增高、血浆纤维蛋白原水平升高,加强了红细胞对氧的亲和力,等苭物,均氧释放减少加重了视网膜组织的缺氧。
目前,使用羟苯磺酯钙(多贝斯、导升明)有降低”三高(高血压、高血糖与高血脂)的作用,抗氧化苭物可减轻视网膜缺氧,从而延缓患者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进展速度。
糖尿病影响眼睛的另一个重要的原因与眼球的解剖特征有关,视网膜动脉是终末血管,相互间无吻合支,组织极易受缺血的影响,因此糖尿病微血管并发症也是糖尿病眼病原因。
二、为什么糖尿病会导致失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