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秦儒家政治哲学思想
先秦儒家哲学思想研究
![先秦儒家哲学思想研究](https://img.taocdn.com/s3/m/ee67cc0b68eae009581b6bd97f1922791688bee9.png)
先秦儒家哲学思想研究【摘要】先秦儒家哲学思想在中国哲学史上有着重要的地位,其核心价值观念包括仁、义、礼、智等,对古代社会产生了深远影响。
本文从儒家经典的研究入手,探讨了儒家思想的起源和演变过程。
接着分析了儒家思想的核心观念以及与其他学派的对比,揭示了其独特之处。
在古代社会中,儒家思想被广泛应用于教育、政治和社会伦理等方面,为社会稳定和和谐发挥了重要作用。
本文还探讨了儒家思想在当代的价值,并对其持续影响和未来研究进行了展望。
通过对先秦儒家哲学思想的深入研究,我们能够更好地理解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同时也有助于启迪当代社会发展中的伦理道德建设。
【关键词】先秦儒家哲学,思想概述,研究背景,儒家经典,核心观念,社会影响,学派对比,当代价值,持续影响,未来研究。
1. 引言1.1 先秦儒家哲学思想概述先秦儒家哲学思想是中国哲学发展史上的重要阶段,它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形成和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
儒家思想强调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主张以仁爱和礼义来规范人的行为,提倡“以礼治国”的理念。
主要代表人物有孔子、孟子、荀子等,他们在其著作中深刻探讨了人性、仁义道德、社会秩序等重要议题。
儒家思想注重修身养性,强调德行修养和道德自律,以达到身心和谐统一的境界。
儒家哲学体系丰富多元,包括了伦理道德、政治哲学、教育思想等多个方面,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哲学理论体系。
先秦儒家哲学思想是中国古代文明的瑰宝,对于塑造中国传统价值观和道德准则起到了重要作用。
通过深入研究先秦儒家哲学思想,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中国传统文化的内涵和特点,为当代社会的发展提供有益的启示和借鉴。
1.2 研究背景研究背景:在先秦儒家哲学思想研究领域,历来备受学者们的关注和探讨。
这不仅因为儒家思想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占据了重要地位,更是因为儒家思想对中国社会和人们的生活方式产生了深远影响。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学术研究的深入,人们对儒家哲学思想的理解和解读也在不断深化和扩展。
在当代社会背景下,如何重新审视和理解先秦儒家哲学思想,以及如何将其传统价值与现代现实相结合,也成为了研究的重要课题之一。
先秦诸子哲学的思想内涵与价值理念
![先秦诸子哲学的思想内涵与价值理念](https://img.taocdn.com/s3/m/eadfa5f96037ee06eff9aef8941ea76e59fa4a5e.png)
先秦诸子哲学的思想内涵与价值理念先秦时期是中国古代哲学的黄金时期。
在这个时期,出现了大量思想家和学派,其中包括诸子。
诸子哲学以其思想深邃、内涵丰富、理念前卫而成为中国古代哲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本文将探讨先秦诸子哲学的思想内涵和价值理念。
一、儒家思想儒家思想是中国哲学传统的重要流派之一。
儒家强调人的内在道德素质和人与人之间的关系。
孔子是儒家思想的主要代表。
他强调“君子道德”和“中庸之道”。
君子道德是指一种高尚的道德标准,其中包括忠诚、诚实、尊重、谦虚、正义、仁爱等。
中庸之道则是指一种平衡的生活方式,人应该遵循适当的中庸之道,不过度追求,也不过分压抑。
儒家思想致力于通过教育、家庭和社会机构来培养学问精通、品德高尚、有责任心的人,为社会做出贡献。
二、道家思想道家思想是中国古代哲学的主要流派之一,其代表人物为老子和庄子。
道家认为,万物起源于“道”,而“道”则是自然规律,是超越一切的真理。
道家思想强调人应该顺应自然法则,在宇宙中寻求一种和谐共存。
道家强调放弃个人利益和欲望,回归到内心深处,以获得真正的自由和平静。
道家的主要价值理念是“无为而治”,即遵守自然法则,摒弃人为的干涉,让事物自然变化。
三、墨家思想墨家思想是中国古代哲学的重要学派之一,推崇“兼爱”思想。
兼爱思想是指应该对所有人都有同样的爱和关爱,不应该因为不同的社会身份或者关系产生偏见和歧视。
墨家认为,社会应该是一个和谐的整体,每个人都应该为整体的利益而努力。
墨家强调爱的实践和实践的爱,坚持“以利相交”的政策,反对“以权相交”的社会制度。
四、法家思想法家思想是中国古代哲学的另一个重要学派,其代表人物为韩非、李斯。
该思想的基本原则是要通过法律和制度来统治一个国家,而不是依赖于传统民族习惯和道德规范。
法家思想追求效率和实用性,其社会目标是维持秩序和稳定。
法家认为,国家和社会制度应该是最符合实际和效率的,它们必须适应现实,并且有强有力的法律。
五、兵家思想兵家思想是中国古代哲学中最不寻常的流派之一,主要关注军事战争和战略。
先秦哲学思想的心得体会
![先秦哲学思想的心得体会](https://img.taocdn.com/s3/m/18b15800a22d7375a417866fb84ae45c3b35c296.png)
先秦哲学思想的心得体会先秦时期是中国哲学思想的重要历史阶段,先贤们对于人生、世界、伦理、道德等问题进行了深刻的探讨与研究,形成了一系列精妙的哲学思想体系。
在本文中,我将与大家分享我对于先秦哲学思想的一些心得体会。
一、儒家思想“仁者爱人”,这是儒家思想的核心。
儒家的思想强调对于人的关注和关怀,认为应该尊重人性的存在,追求道德的完善。
在我们的生活中,我们往往会忽略他人的感受,或者追求自身的利益,这都是我们需要反思的问题。
儒家思想所强调的“仁”、“孝”、“礼”等等观念,都提醒着我们要关注人性,尊重他人,关心他人,并积极地进行社会交往。
同时,儒家的思想还要求我们去培养自己的道德理想,不断提高自己的品质。
这需要我们去学习,学会如何在生活中做出正确的选择,如何去尊重自己和他人的价值和尊严。
二、道家思想“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
”这是道家思想的核心概念。
道家思想强调人们应该回归自然,重视内心的修炼,关注自我发展的过程。
在我们的生活中,我们常常会遇到各种问题,这些问题使我们感到焦虑、沮丧和困惑,而道家的思想则告诉我们,要放松自己的心态,不要过于紧张,要倾听内心的声音,追求自我和谐与自我完善。
同时,道家的思想还要求我们不断地去寻找自己的真正方向,要去发现自己真正的兴趣和追求,不要被外部的压力与期望所左右。
这需要我们要学会如何保持内心的平静和宁静,如何去理解自己的情感和内心的体验。
三、墨家思想墨家的思想注重实用性和功利性,强调人们应该注重实际役用,以及如何利用技术、经济、政治等力量来提高社会的福利水平。
在我们的生活中,我们常常会想着如何追求自己的个人利益,而忽略了社会和公共利益。
墨家的思想则提醒我们,要关注并改善社会的整体福利水平,要注重实践创新,发现并解决社会的问题,并鼓励人们积极投入到社会服务中去。
同时,墨家的思想还强调人们要坚守信义和诚实,注重人际关系,这有助于我们在生活中建立可持续的社会关系,并为社会的和谐与发展奠定基础。
先秦的思想文化总结
![先秦的思想文化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5407fa12ac02de80d4d8d15abe23482fb4da02de.png)
先秦的思想文化总结先秦时期是中国历史上非常重要的时期,也是中国古代思想文化的孕育时期。
在这个时期,儒家、道家和墨家等诸多思想流派相继兴起,对中国古代文化和后世思想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下面将从政治、哲学、伦理道德、教育、文化等方面对先秦的思想文化进行总结。
先秦时期的政治思想主要以儒家学说为主,儒家关注人的政治伦理,主张君主专制。
孔子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提倡仁爱、忠诚、礼貌、孝道等伦理道德观念。
他认为君主应该以德治国,才能使百姓心悦诚服,国家才能有和谐稳定的政治秩序。
这一思想对后世的政治观念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道家学派则主张无为而治,提倡放弃规范和行为准则,追求自然,反对人为的权力干预。
老子是道家学派的代表人物,他主张顺应自然,不争不抗,将政治权力和社会规范看作是人为的束缚,强调个人的内心修养和与自然的和谐相处。
墨家学派则强调兼爱和平等的伦理理念,反对战争和暴力,主张以兼爱和不求回报的精神来实现社会的和谐。
墨子是墨家学派的创始人,他提出“兼爱非攻”的思想,认为只有通过互帮互助和平等的相处,才能达到社会的最终目标。
在哲学思想方面,先秦时期也产生了众多有影响力的思想家和学说。
除了儒家、道家和墨家之外,还有名家学派、法家学派等。
名家学派强调辩论和辩证的思维方式,韩非子是此派学派的代表人物,他关注政治权力的实际运作和社会道德的实际效果。
法家学派则强调法治和权力的合法性,主张以法律和政策来规范社会,实现社会的治理和秩序。
李斯是法家学派的代表人物,他提出了一系列切实可行的政治和经济措施,被认为是中国古代实用主义思想的代表。
在伦理道德方面,先秦时期的思想家也有丰富的思考和探索。
除了儒家的仁爱、忠诚、孝道等观念之外,墨子提倡的兼爱非攻也提供了一种新的伦理准则和社会关系的理念。
道家强调的无为和追求自然也提供了一种不同于传统道德观念的伦理建构。
关于教育方面,儒家思想对教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孔子提倡重视教育,认为只有通过教育能够培养人的德性和道德品质,并将其应用到政治治理中。
先秦时期的哲学思想梳理
![先秦时期的哲学思想梳理](https://img.taocdn.com/s3/m/b9513b28fbd6195f312b3169a45177232f60e48a.png)
先秦时期的哲学思想梳理先秦时期是中国思想史上一个重要的时期,这个时期从公元前700年到公元前221年,是中国哲学思想的源头和最早的形成时期。
这个时期的思想家们探索了人类自然、社会、道德、宇宙等方面的问题,形成了一系列思想体系和学派,对中国文化、政治和社会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一、儒家思想儒家思想是先秦时期最有影响的哲学思想之一,它的代表人物是孔子,他提出的“仁爱”、“中庸”等思想对中国文化和社会产生了极大的影响。
儒家的核心思想是“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强调个人的修养和社会的规范、秩序和和谐,提倡“孝悌忠信”等传统的道德价值观,倡导“君子之道,淡然以之”。
二、道家思想道家思想是中国哲学思想中的另一大传统学派,它的代表人物是老子和庄子。
道家思想强调的是“道”的存在和作用,认为“道”是宇宙的本源和万物生长的根本,倡导“无为而治”,认为自然规律是智慧的体现,主张自由、无拘无束的生活方式,鼓励人们寻求自由、自立和自我解放的境界。
三、墨家思想墨家是先秦时期一个杂家学派,它的代表人物是墨子。
墨家思想强调的是公正、公义和兼爱精神的重要性,认为“兼爱”是解决人际关系和社会矛盾的根本方式,提倡“以德服人”,反对武力和战争,认为“爱人如己”是道德的最高标准,同时也主张发展科技和实践技术创新。
四、纵横家思想纵横家是先秦时期最具有特色的一个学派,它的代表人物是商鞅。
纵横家思想主张强国富民,希望实现统一、繁荣、强大的国家,提倡“法家治国”,认为政治和经济管理应该依据科学法规,恪守诚信,积极进取,强化民生保障。
五、名家思想名家是先秦时期一个重要的学派,它的代表人物是公孙龙和公孙杵臼。
名家的思想主要集中在言辞、文学、修辞和文化艺术方面,提倡修辞技艺的培养和文化的扩展,强调利用语言的运用来实现自我表达和人类社会的智慧,同时也特别强调个性的表达和文化的多样性。
六、法家思想法家是先秦时期最为复杂和系统的一个学派,它的代表人物是韩非、李斯等。
先秦儒家的“富民”思想
![先秦儒家的“富民”思想](https://img.taocdn.com/s3/m/ff016f431611cc7931b765ce0508763231127400.png)
先秦儒家的“富民”思想
先秦儒家的“富民”思想是儒家学派在社会政治理论中的一种重要观点。
儒家强调政府应该以保护和增进人民的福祉为最重要的责任,富民是实现社会和谐与稳定的关键之一。
下面是一些具体的“富民”思想:
1. 重视教育:儒家认为,教育是培养人才和提升民众社会地位的关键,政府要注重教育事业的发展,为人民提供优质的教育资源。
2. 尊重农业:儒家强调农业的重要性,认为农民是国家的根基。
政府应该采取措施保护和支持农业,提高农民收入和生活水平。
3. 实施公平的税收政策:儒家主张实施公平的税收政策,避免对人民过分征税,减轻人民的负担。
4. 保护财产权益:儒家认为,政府应该保护人民的财产权益,建立稳定的社会秩序,防止任意侵犯或剥夺财产。
5. 推行仁政:儒家提倡仁政,即以仁爱为核心的政治哲学。
政府官员应以仁爱为出发点,以人民的福祉为目标,推行公平、公正、公开的政策,为民众谋福利。
6. 鼓励商业发展:儒家注重商业的发展,认为商业可以创造财富和推动社会进步。
政府应推动商业繁荣,并为商人提供必要的支持与保护。
以上就是先秦儒家的“富民”思想的主要内容,这种思想影响了中国古代社会的发展,也对后来的政治思想和社会制度产生了重要影响。
先秦儒家哲学九讲
![先秦儒家哲学九讲](https://img.taocdn.com/s3/m/21bafd52fe00bed5b9f3f90f76c66137ee064ff8.png)
先秦儒家哲学是中国古代哲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核心思想是“仁爱”、“礼义”、“中庸之道”。
以下是先秦儒家哲学的九讲内容:一、天人合一:儒家哲学认为,天与人、人与社会、人与人之间存在着密切的联系,天道与人道相通,天意即人意。
因此,儒家哲学主张通过道德实践来实现天人合一,达到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
二、人性论:儒家哲学认为,人性是天生而自然的,人的本性是善良的,具有仁爱、礼义等美德。
同时,儒家哲学也强调人的社会性,认为人应该遵循社会规范,做到孝敬父母、尊敬师长、友爱兄弟等。
三、道德观:儒家哲学强调道德的重要性,认为道德是人的本质和最高境界,是实现天人合一的必由之路。
儒家哲学主张通过道德实践来培养道德品质,达到仁爱、礼义、中庸之道等美德。
四、仁爱思想:儒家哲学强调仁爱思想,认为人与人之间应该相互关爱、尊重、理解,实现人际关系的和谐。
同时,儒家哲学也强调个人内在的修养,认为只有通过自我反省和自我完善才能真正实现仁爱。
五、礼乐文化:儒家哲学强调礼乐文化的重要性,认为礼乐是社会秩序和道德规范的体现。
礼乐文化包括礼仪、音乐、舞蹈等艺术形式,通过这些形式来传达道德观念和价值观。
六、中庸之道:儒家哲学强调中庸之道,认为在处理人际关系和事务时应该保持平衡、适度、适中,避免极端和偏激。
中庸之道是儒家哲学的重要价值观之一,也是其道德实践的重要原则。
七、教育思想:儒家哲学重视教育的重要性,认为教育是培养道德品质和实现个人价值的重要途径。
儒家哲学主张通过家庭教育、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等多种方式来培养人才。
八、治世思想:儒家哲学强调治世思想,认为政治制度和社会秩序应该遵循道德规范和天意,以达到社会的和谐稳定和繁荣昌盛。
九、家国情怀:儒家哲学强调家国情怀,认为家庭和国家都是人类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
家庭是个人成长的摇篮和基石,国家则是实现个人价值和家国情怀的舞台。
因此,儒家哲学主张家庭和国家的和谐统一,共同为实现社会和谐和人类幸福而努力。
先秦儒家治学思想阐释
![先秦儒家治学思想阐释](https://img.taocdn.com/s3/m/a7d3bdfa77eeaeaad1f34693daef5ef7ba0d1206.png)
先秦儒家治学思想阐释孔、孟、荀代表的先秦儒家,力倡修身为政、民为邦本、选贤使能、富民强国、礼主刑辅等方面为主要内容的政治哲学思想。
自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以后,这一儒家政治思想便成为中国封建社会政体的主体意识和人们社会生活的主导思想,深刻影响中国封建社会两千余年。
其所蕴含的丰富合理内涵和博大精深的理论体系,至今仍有超越时空的价值。
下面小编为大家准备也一篇关于先秦儒家哲学思想研究的论文,欢迎各位毕业生借鉴哦!论文摘要:先秦是指秦统一中国之前的历史时期,主要指春秋、战国时代(公元前770-前221年)。
这个时代是世界文化史上的轴心时代,也是中国诸子百家活跃的时代。
先秦儒家哲学思想就是在这个时期创立的学说。
文章旨在通过对先秦儒家产生的背景及其哲学思想体系的梳理,还原儒家思想的特点,进而阐发其对当今中国社会的现实意义。
论文关键词:先秦;先秦儒家;儒家思想;哲学思想从先秦百家争鸣中一支普通的流派,到秦焚书坑儒法家称雄时的短暂消沉,再到西汉董仲舒的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接着北宋程朱理学备受争议的“存天理,灭人欲”,再到今天掀起的新儒热。
反观这个演进历程,可以看到,儒家思想在这一过程中一直处于中华民族精神的主导地位,千百年来哺育和教化着中华民族,成为中国人精神和信仰的文化支撑。
现在,立足于较为理性和客观立场上的现代人,回望先秦儒家哲学思想,儒家产生背景是什么?其思想体系应该怎么概说?其发展走向和现实意义又是什么?笔者对此做了一些初步研究。
一、儒家产生的背景“诸子百家”,即儒家产生的背景。
春秋战国时代,诸子百家活跃。
“诸子”是指活跃于当时有名的思想家,“百家”是指不同的学派。
当时对诸子百家的论述较集中地文献有《庄子·天下篇》、《荀子·非十二子篇》、《韩非子·五蠹篇》。
“诸子百家”都指谁?历史上有不同的说法。
西汉初期司马迁的父亲司马谈所列举的是儒、法、道、阴阳、名、墨六家。
西汉末年刘歆和东汉班固所列举的是儒、法、道、阴阳、纵横、小说、名、墨、农、杂十家。
论先秦儒家政治哲学思想
![论先秦儒家政治哲学思想](https://img.taocdn.com/s3/m/870c462f5901020207409cd9.png)
乱 。如《 大学》 开篇就说 : “ 大学之道 , 在明明德 ,
在亲民, 在 止 于至善 。 ” 朱 熹认 为 “ 大学 者 , 大 人 之 学也。 ” _ 2 J ( 即是 说 , “ 大学” 就是 关 于 修 身 齐 家
Hale Waihona Puke 作者简介 : 孔祥安 , 男, 中国孔子研究院学术研究部部长 , 副研究 员, 主要从事儒家伦理研究 。
①关于先秦儒家政治思想的相关研究成果 : 陈来的《 论道 德的政治——儒家政治哲 学的特质》 , 《 天津社会科学) 2 o l o年第 1 期; 袁 立莉的《 论儒 家德治思 想的哲学基础 》 , 《 学术交流1 2 0 1 0 年第 9 期; 皮伟兵的《 论先秦儒家政治伦理思想 的人性 预设 》 , 《 云梦学刊1 2 0 0 7
价值 。
关键词 : 先秦儒家 ; 为政 以德 ; 仁政德治 ; 哲学思想
中图分类号 i B 2 2 2 文献标识码 : A 文章编号 : 1 0 0 6—7 2 3 X( 2 0 1 3) 0 2— 0 0 0 1— 0 5
孔、 孟、 苟代表 的先秦儒 家“ 祖述尧舜 , 宪章 文武 ” ( 《 汉书 ・ 艺文 志》 ) , “ 略于天道 , 详 于人 道” ¨ J ( ’ , 注重人 的心性修 养 和社 会 群 体 的礼 乐
摘要 : 孔、 孟、 苟代表 的先秦儒家 , 力倡修身为政 、 民为邦本 、 选贤使能 、 富民强国 、 礼主刑辅等方 面为主要 内容 的政 治哲学思想 。 自 汉武帝 以后 , 这一儒家政治思想便成为 中国封 建社 会政体 的主体 意识和人们社会 生活的主导思 想, 深 刻影 响中国封建社会两千余年 。其 所蕴含 的丰富合理 内涵和博 大精深 的理论体 系, 至今仍有超 越时空 的
先秦思想内容总结概括
![先秦思想内容总结概括](https://img.taocdn.com/s3/m/40c45dc7ed3a87c24028915f804d2b160a4e865d.png)
先秦思想内容总结概括先秦思想是指中国历史上孔子、老子、孟子、荀子等重要哲学家及其学派的思想。
这些思想家们生活在先秦时期,主要指的是春秋战国时期(公元前770年-公元前221年),对中国古代哲学思想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先秦思想包含了丰富多样的内容,其中包括对人性、社会治理、人与天地的关系、道德伦理等方面的思考。
以下将尝试对这些思想进行总结概括。
在先秦思想中,最具代表性的是儒家思想。
儒家思想的核心是“仁”,即关注和实践道德美德。
孔子是儒家思想的创始人,他强调人的教养与修养,提倡“君子为学,以弘毅,以近凡事也”。
孔子认为人性本善,通过教育和培养可以使人具备高尚的品德和行为。
儒家思想主张和谐的社会关系,通过尊重和忠诚来维护社会的稳定和和平,强调道德的力量来建立良好的社会秩序。
与儒家思想相对立的是道家思想。
道家思想以老子和庄子为代表,强调追求自然和谐的境界。
他们认为天地万物皆有道,人应该顺应天道和自然规律来生活。
道家强调自由自在、无为而治,注重人的内省和修炼,主张放弃功利和欲望,追求精神的自由和宁静。
孟子是儒家学派的传承者,他强调人性本善,但与孔子不同的是,孟子认为人也具备自私和恶劣的一面。
他提出“性善论”和“天命论”,认为人应该充分发挥自己的本性和人性的善良,通过教育和修炼来达到成人的标准。
他还强调君主应具备仁德和担责任的品行,以便推动社会和谐的发展。
荀子是儒家学派中的法家代表,主张利用法律来治理社会。
他认为人性本恶,必须通过严厉的法律制度和规范来维持社会秩序。
荀子强调政治权力的集中和合理分配,提倡以君主为中心的政治体系。
他强调个人的追求和私利,并认为社会是由个人的追求与私利的追求形成的。
此外,还有诸子百家等其他学派的思想对先秦思想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墨子提出“兼爱”和“非攻”的原则,主张推崇平等和反对战争。
公孙龙提出“天意”和“人事”,讨论人的意志和天命的关系。
韩非子则强调法律的重要性和法治的合理性。
总的来说,先秦思想是中国古代哲学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中国古代社会和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先秦各家思想总结评述
![先秦各家思想总结评述](https://img.taocdn.com/s3/m/74976321dcccda38376baf1ffc4ffe473368fda4.png)
先秦各家思想总结评述先秦时期是中国哲学发展的重要时期,涌现出了多个思想流派。
其中,儒家、道家、墨家、法家、名家和纵横家等思想流派对中国哲学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本文将对先秦各家思想进行总结评述,以及对其影响的评价。
儒家思想以孔子为代表,强调人际关系、仁义道德、治国安邦。
儒家思想的核心是“仁”,即关心他人、尊重他人,以此来建立和谐的社会关系。
孔子认为,一个人需要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即个人修养和家庭伦理的合理组合,才能创造出真正的美好社会。
儒家思想强调教育的重要性,强调尊师重教、传承传统。
这种思想对中国历史文化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使中国社会具有了稳定、和谐的特点。
道家思想以老子和庄子为代表,强调个体自由、自然无为。
道家认为宇宙万物皆由道构成,人应该追求与道的合一。
他们主张“无为而治”,即不干预事物自身的发展,而是顺应自然的道。
庄子提出了“庄生智慧之语”的观念,认为“至人无我”。
道家的思想主张对后世的影响很大,使中国文化展现出了自由、超脱的特点,也对个人修养和人类处世哲学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墨家思想以墨子为代表,认为兼爱是社会和harmony的基础。
墨子的思想主张为“非攻”,即反对战争和暴力,并提倡兼爱。
他主张用“爱”代替“仁”,将爱扩展到全人类。
墨子的思想强调了爱与和平的重要性,对后世的影响很大,影响了中国文化中的人道主义思想。
法家思想以韩非子和李斯为代表,主张严厉的法律制度和强权统治。
法家认为,人性本恶,需要通过法律来束缚人的行为。
他们主张法律的权威性和严肃性,认为刑罚和赏罚是维持社会秩序和统治者权威的有效手段。
法家思想对中国社会的发展产生了一定的影响,使中国在某种程度上实现了中央集权的统治模式。
名家思想以荀子和韩非子为代表,主张君主的德行和贤能。
名家思想认为社会需要聚焦于君主的品德和能力,以实现社会的和谐与秩序。
荀子主张通过教育和思想改造来培养人民,倡导君主要以德行影响人民。
名家思想主张君主统治,对后世的影响很大,也对中国历代的君权思想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先秦时期思想文化的总结
![先秦时期思想文化的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8ac962a0534de518964bcf84b9d528ea81c72f04.png)
先秦时期思想文化的总结先秦时期是中国古代哲学的重要时期,它孕育了众多的思想家和学派,对后世的哲学、政治、文化产生了重要影响。
本文将从儒家、道家、墨家、法家、名家五个方面对先秦时期思想文化进行总结。
先秦时期的儒家思想是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代表着传统中国社会的价值观和道德规范。
儒家强调孝道、仁爱和礼仪,认为这些是维持社会秩序和和谐的基石。
儒家思想注重个体的修身养性,主张通过学习典籍和师长的指导来塑造个人品格。
儒家的思想家有孔子、孟子等,孔子强调人伦关系和道德行为的重要性,主张君子的德行可以影响社会的风气。
而孟子则强调人性的善良本质,认为政府应当以民生为重,推崇民主的治理方式。
道家思想是另一重要的思潮,它强调返璞归真和自然无为而治。
道教的代表人物有老子和庄子。
老子认为“道”是宇宙的根本,主张无为而治,强调非攻和无为而治的哲学思想。
庄子则进一步发展了道家思想,他主张人应当追求自由自在的生活,超越人世间的善恶和得失。
他的主要作品《庄子》被誉为中国古代哲学的经典之一。
墨家是先秦时期的一个重要学派,与儒家、道家并称为“三家”。
墨家强调兼爱、非攻和公平正义,主张所有人应当平等地分享资源和财富。
同时,墨家也提出了一种工匠伦理,主张人们应该劳动、奉献,以造福社会。
尽管墨家的思想在当时并未得到广泛传播和认同,但其对中国古代思想的发展仍然有重要影响。
法家思想是另一重要的思潮,与儒家、道家等思想形成鲜明对比。
法家强调法治和积极的国家统治,注重对人们的约束和管理。
法家的代表人物是韩非子,他主张国家应当通过法律制度进行管理,强调法治的重要性。
他的理论对推动中国古代的法律体系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
名家思想是先秦时期的另一重要思潮,代表人物有荀子等。
名家主张人性本恶,认为人只会追求个人利益,社会需要政府的强力统治来维持秩序。
他们强调君主的权威和统治的合法性,主张政府应当采取强力手段来防止社会动乱。
综上所述,先秦时期的思想文化非常丰富多样,有儒家强调道德、仁爱和礼仪,道家追求无为而治,墨家主张兼爱和公平正义,法家注重法治和国家统治,名家强调政府的权威和统治的合法性。
总结先秦诸子的各家思想
![总结先秦诸子的各家思想](https://img.taocdn.com/s3/m/42442c2b571252d380eb6294dd88d0d233d43cbe.png)
总结先秦诸子的各家思想先秦时期诞生了诸多重要的思想家,他们提出了各具特色的思想体系,对中国古代哲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以下是对先秦诸子的各家思想的简要总结。
儒家思想:儒家思想以孔子为代表,强调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和社会秩序的建立。
孔子提出了“仁爱”、“教化”、“君子”、“礼仪”等重要概念。
他强调个体的修养和道德规范,主张通过教育来达到社会的和谐与进步。
道家思想:道家思想以老子和庄子为代表,强调顺应自然和宇宙的规律。
他们主张“无为而治”,即通过不干涉自然和个体自由来达到社会秩序的达成。
道家思想对于追求内心平静、追求自由和个体的完善有着重要影响。
墨家思想:墨家以墨子为代表,主张“兼爱”、“非攻”。
他们反对战争和暴力,提倡爱与和平。
墨家思想注重实践上的稳定和道德规范,对于社会秩序的维护有着重要影响。
法家思想:法家以商鞅和韩非子为代表,强调法律和制度的重要性。
他们主张严厉的法律制度,以达到社会秩序的稳定和发展。
法家思想对于政治改革和国家治理有着重要影响。
纵横家思想:纵横家以韩非子和李斯为代表,强调实用主义和阶级斗争。
他们主张权谋和计谋,强调夺取权力和统治的策略。
纵横家思想对于国家政治的斗争和统治者之间的关系有着重要影响。
兵家思想:兵家以孙子为代表,主张战争和军事策略。
他们主张用战争和兵力来达到国家的统一和安全。
兵家思想对于军事战略和国家防御有着重要影响。
这些先秦诸子的思想各有不同,但都对中国古代哲学、政治、社会等方面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这些思想的重要性在中国古代和现代文化中仍然具有重要地位。
总结先秦各家思想
![总结先秦各家思想](https://img.taocdn.com/s3/m/bedff186ab00b52acfc789eb172ded630b1c9803.png)
总结先秦各家思想先秦时期是中国古代哲学发展的重要时期,涌现了一系列的思想家和学派。
各种不同的思想流派和学说相互碰撞、较量,在这个时代形成了丰富多样、千姿百态的先秦思想。
儒家思想是中国历史上最重要也最具影响力的思想流派之一。
儒家强调的是人的道德修养和个人品德的培养,注重人际关系和社会秩序的塑造。
儒家思想的核心是仁义礼智信,通过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实现社会和谐与人的全面发展。
儒家的代表人物有孔子和孟子。
孔子注重礼制和道德规范,认为人性本善,通过学习修身,可以实现个人和社会的和谐与和平。
孟子强调仁爱和政治伦理,提倡鼓励人民的政策,为人民着想。
道家思想强调“道”的观念,认为“道”是自然法则和宇宙真理,主张追求超越凡俗的自由和无为而治的境界。
道家反对权谋斗争,提倡自由无为的生活态度,追求人的自由解放。
道家的代表人物有老子和庄子。
老子主张无为而治,强调回归自然和保持内心的宁静,认为“道”是无以名之的存在。
庄子认为人不能违背自然规律,注重个体的自由追求和发展,提倡无为而治的境界。
法家思想注重政治和法律的好坏,主张制定明确的法律制度和行政措施来维护社会秩序和国家权威,以达到稳定社会和加强国家治理的目的。
法家的代表人物有韩非子和李斯。
韩非子主张法治,强调权谋和行政手段的运用,关注社会问题和政治实践。
李斯是秦始皇的宰相,他对法律和政治管理有着独到的见解,提出了很多有效的法治措施和建议。
墨家思想强调兼爱和公平,主张以“非攻”为核心的和平主义原则,反对战争和武力的使用,主张以爱和公正来解决社会和国家问题。
墨家的代表人物有墨子。
墨子提出了“兼爱”和“非攻”的原则,是中国历史上最早的和平主义者之一。
墨子注重实践和实用主义,提出以公共利益为根本的社会伦理和工程技术思想。
名家思想注重辩证思维和论辩技巧,强调言辞的技巧和辩论的艺术,提倡多元思维和相对论的立场。
名家的代表人物有公输般、荀子和鬼谷子。
公输般主张辩证思维和多元观点的交流,强调辩论和讨论的重要性。
先秦诸子百家各大思想及主张
![先秦诸子百家各大思想及主张](https://img.taocdn.com/s3/m/82e107072bf90242a8956bec0975f46526d3a74b.png)
先秦诸子百家各大思想及主张先秦诸子百家各大思想及主张(排名不分先后)1.儒家:儒家思想:仁、义、礼、智、信、恕、忠、孝、悌!仁为孔子思想体系的理论核心。
它是XXX社会政治、伦理道德的最高理想和标准,也反映他的哲学观点,对后世影响亦甚深远。
“‘XXX人,有序和谐’是孔子思想的原发点,是儒家思想核心之心。
2.道家:核心思想:“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道家崇尚自然,有辩证法的因素和无神论的倾向,主张清静无为,反对斗争;提倡道法自然,无所不容,自然无为,与自然和谐相处。
3.墨家:墨家前期思想主要涉及社会政治、伦理及认识论问题,关注现世战乱,后期墨家在逻辑学方面有重要贡献,开始向科学研究领域靠拢。
主张人与人之间平等的相爱(兼爱),反对侵略战争(非攻)。
重视文化传承(明鬼),掌握自然规律(天志)。
4.法家:法家以法制为核心思想,法家是先秦诸子中对法律最为重视的一派,而且提出了一整套的理论和方法,为后来建立的中央集权的秦朝提供了有效的理论依据。
法家“不别亲疏,不殊贵贱”的思想是难能可贵的。
法家思想是中国历史上研究国家治理方式的学派——法家提出的思想,其范围涉及法学、经济学、金融、货币、国际贸易、行政管理、组织理论及运筹学等。
5.阴阳家:阴阳家的思想——其思想主要源于XXX创立的儒家和儒家所推许的"六经"。
在自然观上,利用《周易》经传的阴阳看法,提出了宇宙演化论。
阴阳学说认为阴阳是事物本身具有的正反两种对立和转化的力量,可用以说明事物开展变化的规律。
五行学说认为万物皆由木、火、土、金、水五种原素组成,其间有相生和相胜(葜)两大定律,可用以说明宇宙万物的起源和变化。
6.纵横家:凭辩才进行政治活动者为“纵横家”。
纵横即合纵连横。
合众弱以攻一强,此为纵;或事一强以攻诸弱,此为横。
所谓合纵连横,从策略上来说,合纵是“合众弱以攻一强”,阻止强国进行兼并。
纵横家,其实是一类杰出的谋士和辨家,一直是战国社会舞台上的活跃分子,并且举足轻重,被形容为“翻手为云,覆手变雨”,操纵战国斗争的局势。
先秦儒家代表人物及思想
![先秦儒家代表人物及思想](https://img.taocdn.com/s3/m/34070d2fe97101f69e3143323968011ca300f73a.png)
先秦儒家代表人物及思想儒家思想是中国传统文化的内核,也是维护封建君主专制统治的理论基础。
儒家思想的发展是一个不断融合的过程,并不是铁板一块,在初期便有很多流派比如思梦学派与荀子学派等。
儒家思想的代表人物有以下几位:孔子孔子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孔子一生以好学著称,并被当时人称赞为“博学好礼”。
孔子一生的言行论著总结起来可以分为三大类:政治思想、教育思想和美学思想。
孔子政治思想的核心是“礼”与“仁”。
他提出“仁”,具有古典人道主义的性质,人道主义是人类永恒的主题,对于任何社会,任何时代、任何一个政府都是适用的;主张“礼”,维护周礼这是孔子政治思想中的保守部分,但是对于当时的社会秩序和制度来讲,体现其秩序的精神,是中国古代社会政治思想的精华。
孟子孟子是战国时期儒家的代表,他继承并发扬了孔子的思想,成为仅次于孔子的一代儒家宗师,有“亚圣”之称,与孔子合称为“孔孟”。
孟子主张施行仁政,并提出“民贵君轻”思想;主张“政在得民”,反对苛政;主张给农民一定的土地,不侵犯农民劳动时间,宽刑薄税。
荀子著名思想家、文学家、政治家,儒家代表人物之一,时人尊称“荀卿”。
荀子思想虽然与孔子、孟子思想都属于儒家思想范筹,但有其独特见解,自成一说。
与孔、孟相比,荀子的思想则具有更多的现实主义倾向。
他在重视礼义道德教育的同时,也强调了政法制度的惩罚作用。
荀子提倡性恶论,常被与孟子的性善论比较。
孔子、孟子在修身与治国方面提出的实践规范和原则,虽然都是很具体的,但同时又带有浓厚的理想主义成分。
孔子竭力强调“克己”、“修身"”、“为仁由己”等。
而孟子则以“性善”为根据,认为只要不断扩充其“恻隐之心”、“羞恶之心”、“辞让之心”、“是非之心”、“求其放心”,即可恢复人的"良知”、“良能”,即可实现“仁政”理想。
董仲舒董仲舒西汉一位与时俱进的思想家,儒学家。
他把儒家的伦理思想概括为“三纲五常”,汉武帝采纳了董仲舒的建议,从此儒学开始成为官方哲学,并延续至今。
先秦儒家人性论的政治哲学意义
![先秦儒家人性论的政治哲学意义](https://img.taocdn.com/s3/m/2281dde381c758f5f61f675b.png)
种思维 的产 物 , 它还必 然 带有 每个 民族 所特 有 的思 维
特征。所 以 , 尽管它们 具有诸 多形式上 的相 似性 , 但在关 于人 的存在 的内容上 , 西方则 表现 出 了一定 的差异 性 。 东 西方传统人性 论是 对人 性 的“ 实然 性 ” 述 , 描 先秦 儒 家则 是对人性 的“ 然性 ” 应 建构 ; 方传 统 以理 性来统 摄 人 的 西 本质 , 而先秦儒家 则是 在 “ 人禽 之 辨 ” 中发现 了 以“ 仁爱 ” 为核心 的本 质 内容 。人性 的 自然本 性 一 面 为 先秦 儒 家 “ 礼制 ” 秩序思 想 的存在 提供 了必要 性论 证 , 人性 的精 神 性一 面则解决 了具有 自由意 志的人追 求道德 生活 的最高 原动力问题 、 礼制 秩序 ” 为“ 的政 治价 值理 念 的实 施提 供 了根源上 的可能性 。我们 只有对 先秦儒 家 的人 性论进 行 全面的认识 , 能对 其 “ 制秩 序 ” 政 治哲 学思 想作 出 才 礼 之 深刻的哲学反思 。
与古希腊 同处 于“ 轴心 时代 ” 的先 秦儒 家所建 构 的同
样是 政治与道 德一 体 的哲 学范式 , 考察 其政 治哲 学 的价 值合理性也 同样应 当以人性作 为逻 辑起点 。从史学 的角 度看 , 先秦儒 家 与古 希腊哲 学 在人 性论 上有 某些 不 谋而
10 8
睾海 29 O. O4
得德性生 活的基调 。
要达到 的价 值 目标 。由此可 见 , 决定 政 治合 理性 的政 治
哲学 的价值原 则应 当从 伦理 学 的道德 原则 推 导而来 , 政 治合 理 性 的逻辑 支 点 应 当从 道 德 哲学 的逻辑 起 点去 寻 找。那么 , 道德哲 学的基 准来源 于何处 ?在 学理上 , 必 这
中国先秦哲学知识点总结
![中国先秦哲学知识点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18f1cb62657d27284b73f242336c1eb91a373396.png)
中国先秦哲学知识点总结1. 儒家思想儒家思想的代表人物主要有孔子、孟子、荀子等。
儒家思想主张仁爱之道,提倡忠恕之德,强调礼乐教化,倡导以人为本,追求人伦和睦。
儒家注重人的修身养性,强调君子之道,主张小国寡民,国家安定。
儒家思想对中国古代的政治和道德观念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2. 道家思想道家思想的代表人物主要有老子、庄子等。
道家思想主张道法自然,强调无为而治,反对功利主义,追求自然、无为、无欲的生活方式。
道家思想对中国古代的思想观念和生活方式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也影响了中国文化的发展。
3. 墨家思想墨家思想的代表人物主要有墨子等。
墨家思想主张兼爱、非攻,主张宽恕和包容,反对战争和暴力,强调兼爱万物。
墨家思想对中国古代的宗教和伦理观念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也对中国社会和文化的发展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4. 法家思想法家思想的代表人物主要有商鞅、韩非、李斯等。
法家思想主张法治,主张重法律、严刑峻法,强调以威严的法律来管理社会,反对道德化的管理方式。
法家思想对中国古代的政治观念和制度建设产生了重要的影响,也对中国古代的社会和法律制度产生了影响。
5. 阴阳家思想阴阳家思想主要是春秋战国时期的一些思想家对阴阳五行学说的发展和运用,其内容主要包括关于宇宙自然和人体生命的阴阳五行思想等。
阴阳家思想对中国古代的天文学、医学和占卜学等方面产生了重要的影响,也对中国古代的哲学和科学发展产生了影响。
6. 六经中国先秦六经是《诗经》、《尚书》、《礼记》、《周易》、《春秋》与《春秋》时期史学家左丘明、班固等汇编整理而成的《春秋》外传,是中国古代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极其重要的思想和实践价值。
以上就是中国先秦哲学的知识点总结,通过对以上内容的了解,我们不仅可以更好地把握中国古代哲学的精髓所在,也能更好地认识中国古代文化和传统价值观念。
希望以上内容对您有所帮助。
先秦儒学的概念
![先秦儒学的概念](https://img.taocdn.com/s3/m/49d54fb47d1cfad6195f312b3169a4517723e5d1.png)
先秦儒学的概念先秦儒学是中国古代哲学的重要学派之一,儒家思想对中国历史和文化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先秦儒学主要涵盖了儒家的核心理念、价值观和教育方法等方面内容。
本文将从儒家的起源、根本概念、思想内涵和影响等方面进行阐述。
先秦儒学起源于中国古代的春秋战国时期,儒家学派的创始人是孔子(公元前551年-公元前479年)。
儒学最早的形成和发展可以追溯到孔子所处的社会背景。
当时的中国正经历着战乱和动荡,社会秩序失序,道德风气败坏。
孔子致力于重建社会秩序,通过教育和修身来改善人们的道德品质。
在先秦儒学的体系中,核心概念包括仁、礼、孝、忠、信等。
仁是儒家思想的核心理念,它强调人与人之间的关爱和尊重。
仁是一种道德伦理的原则,它要求个体要以仁爱之心对待他人,秉持博爱、宽容、公正的态度。
礼是指社会规范和行为准则,它规范了人们的行为和礼节。
孝尊敬父母是儒家思想的重要准则,儒家认为孝是一种美德,是对上天、祖先和父母的敬仰与尊重。
忠和信则是儒家要求每个人在言行举止中要忠诚和真实。
先秦儒学的核心思想是关于人的修养和社会秩序的建立。
儒家强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认为个体修身可以达到外化社会,并最终实现天下大同。
儒家主张通过学习、修身、立心来实现道德修养,通过以身作则来引导他人。
个体修身需要遵循道德规范,塑造良好品质,只有个体修身才能影响他人和社会。
同时,儒家追求至善,强调实践和行为,认为只有通过实践才能使道德理念成为一种行为准则,成为一种习惯和习性。
先秦儒学对后世的影响是深远而广泛的。
儒家的价值观在中国的政治、教育和伦理方面都有重要地位。
在政治方面,儒家思想倡导君子之治,提倡了君权与民主的结合,建立了基于礼治的国家管理和社会秩序。
在教育方面,儒家强调教育的重要性,主张以德育为基础的教育方法,并提出了“三纲五常”的教育准则。
在伦理方面,儒家思想强调个体的自律和道德修养,提倡以德治国,以家庭为基础的伦理关系。
总而言之,先秦儒学是中国古代哲学的重要学派之一,儒家思想对中国历史和文化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先秦儒家哲学
![先秦儒家哲学](https://img.taocdn.com/s3/m/bd923e2dc8d376eeafaa317d.png)
先秦儒家哲学 Last updated on the afternoon of January 3, 2021第二讲先秦儒家哲学提纲:一、先秦哲学分类二、孔子哲学思想(伦理学与政治哲学)三、孟子哲学思想(心性之学;伦理学与政治哲学)四、荀子哲学思想(自然哲学、伦理学(礼乐之学)与政治哲学)一、先秦哲学分类1.庄子:《庄子.天下篇》(庄子:公元前369年-286年;最早之哲学史文献。
庄子分五家,不谈儒家;庄子是反对儒家学说的。
)天下大乱,贤圣不明,道德不一,天下多得一察焉以自好。
譬如耳目鼻口,皆有所明,不能相通。
犹百家众技也,皆有所长,时有所用。
虽然,不该不遍,一曲之士也。
判天地之美,析万物之理,察古人之全,寡能备于天地之美,称神明之容。
是故内圣外王之道,暗而不明,郁而不发,天下之人各为其所欲焉以自为方。
悲夫,百家往而不反,必不合矣!后世之学者,不幸不见天地之纯,古人之大体,道术将为天下裂。
(1)墨家:不侈于后世,不靡于万物,不晖于数度,以绳墨自矫而备世之急,古之道术有在于是者。
墨翟、禽滑厘闻其风而说之。
为之大过,已之大循。
作为〈非乐〉,命之曰〈节用〉;生不歌,死无服。
墨子泛爱,兼利而非鬬,其道不怒;又好学而博,不异,不与先王同,毁古之礼乐。
黄帝有〈咸池〉,尧有〈大章〉,舜有〈大韶〉,禹有〈大夏〉,汤有〈大濩〉,文王有〈辟雍〉之乐,武王、周公作〈武〉。
古之丧礼,贵贱有仪,上下有等,天子棺椁七重,诸侯五重,大夫三重,士再重。
今墨子独生不歌,死不服,桐瓣寸而无椁,以为法式。
以此教人,恐不爱人;以此自行,固不爱己,未败墨子道。
(2)稷下道家(学于公孙龙):不累于俗,不饰于物,不苟于人,不忮于众,愿天下之安宁以活民命,人我之养毕足而止,以此白心,古之道术有在于是者。
宋钘、尹文闻其风而悦之,作为华山之冠以自表,接万物以别宥为始;语心之容,命之曰心之行,以聏合欢,以调海内,请欲置之以为主。
见侮不辱,救民之鬬,禁攻寝兵,救世之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论先秦儒家政治哲学思想摘要:孔、孟、荀代表的先秦儒家,力倡修身为政、民为邦本、选贤使能、富民强国、礼主刑辅等方面为主要内容的政治哲学思想。
自汉武帝以后,这一儒家政治思想便成为中国封建社会政体的主体意识和人们社会生活的主导思想,深刻影响中国封建社会两千余年。
其所蕴含的丰富合理内涵和博大精深的理论体系,至今仍有超越时空的价值。
关键词:先秦儒家;为政以德;仁政德治;哲学思想中图分类号:b2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723x(2013)02-0001-05孔、孟、荀代表的先秦儒家“祖述尧舜,宪章文武”(《汉书·艺文志》),“略于天道,详于人道”[1](p26),注重人的心性修养和社会群体的礼乐教化,提倡“德治”、“仁政”,认为“为政在人”、“为政以德”,倡导以道德的方式解决人际和社会政治问题,从而形成独具仁政德治特色的政治哲学思想。
对此,学界很多专家学者从不同视角给予专题性探讨①,却少有较全面的论述,故本文尝试对此做整体性的梳理和解读,展开对其所蕴含的丰富合理内涵和博大精深的理论体系的诠释,以求教于方家。
一、修身为政,政者正也先秦儒家强调修身,认为修身是和睦家庭成员关系的必备条件,是立身处世参与社会管理的前提基础;认为为政在人,提倡为政以德;认为为政者的道德素质关系政治得失成败、国家兴衰治乱。
如《大学》开篇就说:“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
”朱熹认为“大学者,大人之学也。
”[2](p3)即是说,“大学”就是关于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学问。
故“自天子以至于庶人,壹是皆以修身为本。
”[2](p4)如《中庸》也说:“知所以修身,则知所以治人,知所以治人,则知所以治天下国家矣。
”[2](p29)孔子把修齐治平作为毕生孜孜以求的目标,非常注重修身与治国关系的探讨。
如子路问怎样才能成为君子,孔子给予三问三答,即“修己以敬”、“修己以安人”、“修己以安百姓”(《论语·宪问》)。
这三答都冠以“修己”。
然而,怎样修己?达到怎样的人格标准和人生目标?对此,孔子提出了“仁”这一哲学性质的范畴,视“仁”为普遍的伦理原则,修己为政的最高理想境界。
孔子提倡“克己复礼为仁”(《论语·颜渊》),要求人们克制自身的私欲,积极向人格的最高标准“仁”靠近。
具体就是一言一行都要“约之以礼”(《论语·颜渊》),做到“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论语·颜渊》)。
但这是远远不够的,关键需要把礼的外在行为规范内化为人的内心道德自觉,即要有一颗“仁爱”之心。
他说:“人而不仁,如礼何?人而不仁,如乐何?”(《论语·八佾》)如此,才能建立一个充满仁爱而和谐有序的社会,才能改变“礼坏乐崩”的社会现实。
孟子发展了孔子“修己”思想,提出“修身”说。
他认为“天下之本在国,国之本在家,家之本在身”(《孟子·离娄上》)。
同时从人性的高度强调修身的必要性。
孟子说:“人之所以异于禽兽者几希。
”(《孟子·离娄下》)认为人与禽兽区别的一点就是“德性”,也就是人的社会性。
所以人一定要明德、修身。
否则,人就与动物没有什么区别了。
其次,孟子继承发展了孔子的“仁学”思想,提出“仁政”学说。
认为“三代之得天下也以仁,其失天下也以不仁。
国之所以废兴存亡者亦然。
天子不仁,不保四海;诸侯不仁,不保社稷;卿大夫不仁,不保宗庙;士庶人不仁,不保四体”(《孟子·离娄上》)。
但是“如施仁政于民……故曰:‘仁者无敌。
’”否则,“以若所为求若所欲,犹缘木而求鱼也”,甚至“殆有甚焉。
缘木求鱼,虽不得鱼,无后灾。
以若所为求若所欲,尽力而为之后必有灾。
”(《孟子·梁惠王上》)不行仁政,犹缘木求鱼,以致会出现“闻诛一夫纣矣,未闻弑君也”(《孟子·梁惠王下》)的结果或灾难。
荀子认为修身就是治国,就等于治国。
他说:“闻修身,未尝闻为国也。
”(《荀子·君道》)这已超越了孟子的修身是治国根本之说。
关于修身的必然性,荀子是从人性恶的角度进行论证说明的。
认为人有“性伪之分”,他说:“不可学,不可事之在天者,谓之性;可学而能,可事而成之在人者,谓之伪,是性伪之分也。
”(《荀子·性恶》)为此,“人之性恶,其善者伪也”(《荀子·性恶》),同时进一步解释说:“今人之性,生而有好利焉,顺是,故争夺生而辞让亡焉;生而有疾恶焉,顺是,故残贼生而忠信亡焉;生而有耳目之欲,有好声色焉,顺是,故淫乱生而礼义文理亡焉。
然则从人之性,顺人之情,必出于争夺,合于犯分乱理而归于暴。
故必将有师法之化,礼义之道,然后出于辞让,合于文理,而归于治。
”(《荀子·性恶》)即是说,人的本性是恶的,而仁义礼智等是后天人为的,不是人本身固有的,是学习和培养的结果。
如果任由人性发展,必将引发争夺,导致社会秩序的混乱;若能“化性起伪”,发展后天的仁义礼智等,则天下就可归于治。
孔子修己之道既重内在仁的自觉又重外在礼的规范,孟子修身则偏重内在仁的自觉。
孟子从人性善出发,提出“尽心”、“养性”的修身方法。
他说:“尽其心者,知其性也。
知其性,则知天矣。
存其心,养其性,所以事天也。
夭寿不贰,修身以俟之,所以立命也。
”(《孟子·尽心上》)有的学者认为,这是孟子道德修养论的纲领。
[3](p106)这一说法虽不十分恰当,却在一定程度上道出了孟子道德修养论的主要内容和基本途径。
荀子认为“今人之性恶,必将待师法然后正,得礼仪然后治。
今人无师法,则偏险而不正,无礼义,则悖乱而不治”(《荀子·性恶》)。
由此看出,荀子继承和发展的是孔子外在礼的规范这一路向,注重“隆礼尊师”,强调外在“师法之化”,与孟子侧重孔子内在仁的自觉,注重内求于心、尽心养性的路径恰恰相反。
如果说修身为政是孔、孟、荀政治哲学思想总要求的话,那么“政者,正也”则是对为政者的特殊要求。
如司马谈论儒家时说:“以为人主天下之仪表也,主倡而臣和,主先而臣随。
如此则主劳而臣逸。
”[4](p3289)一语道出儒家修身为政、以身作则的政治思想观念。
如季康子向孔子问怎样为政,他说:“政者,正也。
子帅以正,熟敢不正?”(《论语·颜渊》)又如季康子向孔子求教如何防止盗贼,他说:“苟子之不欲,虽赏之不窃。
”(《论语·颜渊》)孔子认为“苟正其身矣,于从政乎何有?不能正其身,如正人何?”也认为“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
”(《论语·子路》)即是说,为政者只有以身作则、做好表率,服从命令,听从指挥。
孟子从“仁政”的视角强调为政者的修养,他说:“君子之守,修其身而天下平。
”(《孟子·尽心下》)但关键是为政者要“反求诸己”,他说:“君仁,莫不仁;君义,莫不义;君正,莫不正。
一正君而国定矣。
”(《孟子·离娄上》)也说:“爱人不亲,反其仁;治人不治,反其智;礼人不答,反其敬。
行有不得者,皆反求诸己,其身正而天下归之。
”(《孟子·离娄上》)荀子主张“尊师隆礼”,认为“礼者,所以正身也;师者,所以正礼也。
无礼何以正身,无师吾安知礼之为是也。
礼然而然,则是情安礼也;师云而云,则是知若师也。
情安礼,知若师,则是圣人也。
”(《荀子·修身》)荀子亦把君民比作“仪”与“影”,“盘盂”与“水形”。
他说:“君者仪也,民者影也,仪正而影正。
君者盘也,民者水也,盘圆而水圆。
君者盂也,盂方而水方。
”(《荀子·君道》)要求君要为民师表,为民做出表率。
这些无不道出“政者,正也”的丰富内涵。
二、民为邦本,仁政爱民重视民众是中国古代政治思想的主要特征之一,民为邦本是儒家仁政德治思想的基石。
如《尚书·泰誓》记载:“天矜于民,民之所欲,天必从之。
天视自我民视,天听自我民听。
”孔子秉承“古之为政,保民为本”的理念,把民放在为政的首位,“所重:民、食、丧、祭”(《论语·尧曰》)。
为此,主张对民要“惠而不费,劳而不怨”(《论语·尧曰》);提倡“敬事而信,节用而爱人,使民以时”(《论语·学而》),“庶、富、教”(《论语·子路》);做到“出门如见大宾,使民如承大祭。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论语·颜渊》),“恭、宽、信、敏、惠”(《论语·阳货》),等等。
孔子反对为政者聚敛钱财,对弟子冉求参与调整赋税、增加民众负担的做法,十分气愤地说道:“非吾徒也,小子鸣鼓而攻之可也。
”(《论语·先进》)称赞子产有“养民以惠,使民以义”(《论语·公冶长》)等四种君子的行为。
孟子把民本思想发展到一个崭新高度,他说:“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孟子·尽心下》)在民、社稷、君三者中,认为民是最重要的,并说道:“是故得乎丘民而为天子,得乎天子为诸侯,得乎诸侯为大夫。
”(《孟子·尽心下》)基于此,孟子告诫君说:“保民而王,莫之能御也。
”(《孟子·梁惠王上》)反之,民众有权起来推翻君。
如齐宣王问孟子说:“臣弑其君,可乎?”孟子回答说:“贼仁者谓之‘贼’,贼义者谓之‘残’,残贼之人,谓之‘一夫’,闻诛一夫纣矣,未闻弑君也。
”(《孟子·梁惠王下》)孟子认为得民心者得天下,他说:“桀纣之失天下也,失其民也;失其民者,失其心也。
得天下有道,得其民,斯得天下矣;得其民有道,得其心,斯得民矣。
”(《孟子·离娄上》)为此,为政者应行仁政,与百姓同呼吸、共命运,即“乐民之乐者,民亦乐其乐;忧民之忧者,民亦忧其忧”(《孟子·梁惠王下》)。
否则,“尧舜之道,不以仁政,不能平治天下。
今有仁心仁闻而民不被其泽、不可发于后世者,不行先王之道也。
故曰:徒善不足以为政,徒法不能以自行”(《孟子·离娄上》)。
即是说,像尧、舜那样具有仁心大德的人,如不行仁政,也不能得民而平天下。
为此,孟子提出“制民之产”、“庠序之教”、“省刑罚”、“薄赋敛”等保民、养民和教民措施。
荀子认为”天立君为民”,他说:“天之生民,非为君也。
天之立君,以为民也。
”(《荀子·大略》)君是天为民所设立的,所以君主必须时刻为民众着想,并以舟和水的比喻来说明君与民的关系。
他说:“传曰:‘君者,舟也;庶人者,水也。
水则载舟,水则覆舟。
’此之谓也。
”(《荀子·王制》)这一方面说明民是君赖以生存的基础,一方面指出民能决定君的命运。
为此,荀子认为君要爱民、利民。
他说:“不利而利之,不如利而后利之之利也。
不爱而用之,不如爱而后用之之功也。
利而后利之,不如利而不利者之利也。
爱而后用之,不如爱而不用者之功也。
利而不利也、爱而不用也者,取天下矣。
”(《荀子·富国》)又说:“故有社稷者而不能爱民,不能利民,而求民之亲爱己,不可得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