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中学语文教学方法的几点看法
中学语文教学法几点思考
关于中学语文教学法的几点思考摘要:汉语在我国博大精深的文化中具有代表性,汉语言绵绵流传了几千年,是值得学者们一再研究的优秀文化。
接下来笔者将作为一名语文教育研究者对中学语文的课程教学表达些许个人的观点,对汉语文化加以研究。
关键词:语文课程;教书育人;应试教育;素质教育引言:中学语文的教学课程中,着力于对学生创造和发现美的能力加以培养,中学语文的教学不仅可以让学生展现出服务于社会的价值体现,更能对学生整体的性格塑造、品位提升起到决定性作用。
与此同时,中华文化的精髓更能得到发扬光大。
一、中学语文课程教育中的几点问题语文虽是人人从小就习之的科目,但作为中学语文教育老师,我认为语文的教学并不简单,主要有下列几个方面的原因:(一)有待完善的教学体制很多同学刚接触语文这门科目,本来是充满学习热情的,他们很喜欢在语文的文化魅力中徜徉,然而现今流行的应试教育模式要求学校将学生成绩和学校的升学率作为评判教育成效的标准。
这样的评判标准本来就对语文文化的学习具有阻碍作用,迫使学校教育者对学生不断施压,为了学习而学习的思想渐渐充斥在各个课堂学习氛围中,堆积如山的作业将学生们的语文学习兴趣压得越来越弱,更谈不上抽出时间来对语文文化加以研读和创作。
这种教育模式的发展,将学生们的语文学习热情消失殆尽,最后只是在课堂上硬生生地学习而已。
(二)教材内容不全面语文课程教材应与实际生活相贴近,教材使用的典例也应该是生动鲜明具有生活色彩的,教育者们讲述教材内容时也应贴合学生们的语言理解能力,使得教学内容更加丰富而不是趋向空洞。
只有这样的教学理念,才能贴合语文文化的开放鲜活、兼容并包的特点。
如今的语言文化正发展迅速,只有跟上现代信息化的发展水平,与互联网的发展相互结合,避免教学内容的偏差,才能更顺利地将语文文化发展传承下去。
(三)语文教学设施有待完善我国中学语文教学过程中的教学设备并不完善,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首先,学校图书室藏书量少,学生们在图书室可以不断寻找自己喜欢的语文文化书籍加以研读,可是很多学校并没有重视这一点,在图书室藏书量方面的投入还需加强;其次,校园图书馆的建设需要大力加强,图书馆是学生们培养阅读兴趣、抒发创作灵感的好地方,很多学校图书馆建设并不完善,使学生们的语文学习热情难以提高。
中学语文教学改革中的几点看法
浅谈中学语文教学改革中的几点看法摘要:语文作为一种语言性学科,一直伴随在我们的生活学习身边,不仅要在学校期间要学习,在我们步入社会后也要对语文这一学科不断的学习。
而中学语文作为其中的一部分,有着极其重要的地位,可以说中学语文学习在我们的语文学习生活中起着承前启后的作用。
所以,我们中学的教师要把这阶段的语文教学重视起来,而我国的教育部门也在不断的深化和改革我们中学语文的教学方法。
关键词:语文教学深化改革拓展训练支持鼓励前言:中学语文作为我们中学学习阶段一门基础又重要的学科,也是我国培养综合性人才关键的一门学科,所以我们可以从其中看见中学语文学科是多么的重要,我们的学生对语文这一门学科学习的好坏,不仅关系到这门学科学习的成败,更是对我们走出校门之后社会交往能力,工作生活能力有着直接明显的影响,更可以严格的说语文学习的好坏,影响着我们一生的生活和学习,所以国家近些年来不断的加强对中学语文教学的重视,尤其是在世纪之交,我国教育部门提出了中学语文教学改革,这是我国有史以来语文教学改革最深化、最科学的一次,对我们中学语文学生学习带来了深刻的积极的影响,中学语文课程的改革寄给我们教师带来了机遇,也带来了挑战,所以我们教师要抓住机遇迎接挑战,不断的总结过去的经验,研究出科学的教学方法,下面我们就来谈谈中学语文教学改革,本文通过以下几点对中学语文教学改革进行阐述。
1.突破传统教学方法,变革教学方式1.1在世纪之交的中学语文教学课改的背景下,我们教师一定要抓住这个机遇,迎合时代的发展,突破传统的教学方法,不断的提高我们自身的中学语文教学水平,不断的创新出适合学生学习的教学方法,在中学语文教学改革中,倡导的是要求学生能够自主学习,自我学习就要求学生在学习生活中能够自我决定、自我选择、自我调控、自我评价反思、发展自身的个性进行学习等,可见,自主学习完全突破了传统教学方法的思维,增强了学生学习的能动性、独立性、和个性的发展,并且大大增多了学生学习的自由空间,通过个别地区对自主学习方式的推广,我们发现自主学习方式可以促进学生智力发展和思维的发展,我们知道,中学生是学生时代智力发展最快,思维最活跃的时候,而传统的教学方法控制了学生的智力发展和思维活跃的能力,而自主学习方式恰恰相反,完全促进了学生个性的发展,这就是自主学习方式的独特之处。
中学语文新课改下的课堂教学方法
浅谈中学语文新课改下的课堂教学方法【摘要】长期以来,中学语文老师的“一言堂”,既剥夺了学生学习语文的自由,又束缚了他们的创造性,使学生处于被动接受的地位,没有思考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机会,没有动手实践、自我探究,进行交流合作的机会,对于“培养学生具有感受、理解、欣赏和评价的能力”也是无从谈及的。
这势必形成学生难学、教师难教的两难的局面,最终导致学生完全放弃对语文的学习,其负面影响是可想而知的。
本文主要针对新课改下的课堂教学方法,提出了自己的看法。
【关键词】中学语文新课改教学方法长期以来,中学语文老师的“一言堂”,既剥夺了学生学习语文的自由,又束缚了他们的创造性,使学生处于被动接受的地位,没有思考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机会,没有动手实践、自我探究,进行交流合作的机会,对于“培养学生具有感受、理解、欣赏和评价的能力”也是无从谈及的。
这势必形成学生难学、教师难教的两难的局面,最终导致学生完全放弃对语文的学习,其负面影响是可想而知的。
怎样在新课程标准理念下来进行“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呢?怎样让语文综合性学习成为培养学生主动探究、团结合作,勇于创新精神的重要途径呢?”我认为可以从先学后教,在课堂上分组合作阅读文本和思维激发教学上进行尝试。
以下就我在实际教学工作中的实践谈几点看法:一、精心设计,趣味导入课堂导入,是贯穿课堂教学始终的必不可少的有机组成部分,更是其他部分最自然、恰当、精彩的开端。
它犹如文章的“凤头”,虽小巧玲珑,却能安定学生情绪,诱发学生的感情,激发学习兴趣,让他们带着强烈的求知欲和孜孜以求的心理进入学习情境中。
因此语文老师要善于设计富有针对性、启发性、新颖性、趣味性和简洁性的导语,“第一锤就敲在学生的心上”。
可由名言警句、古诗词导入,如教《隆中对》时,先出示一首小诗:“豫州当日叹孤穷,何幸南阳有卧龙!欲识他年分鼎处,先生笑指画图中”,由学生熟悉的历史故事“三顾茅庐”引入课文所记叙的那令人赞叹不已的“画纸之上分天下,谈笑之间定乾坤”的会面。
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的三个侧重点
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的三个侧重点标签:阅读教学;学习兴趣;阅读习惯;方法阅读教学是语文教学中极其重要的组成部分,不仅能提高语文教学质量,更是其他学科的基础。
因此,如何开展中学语文阅读教学成为众多中学语文教育者不断研究和探索的课题,本文就中学语文阅读教学提出以下几点看法。
一、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1.课前预习。
在上语文阅读教学课前,让学生提前预习将要学习的课文,并查阅文章相关的背景及资料,更多地了解文章的知识,以备课上交流。
这样不仅能调动学生的阅读兴趣,也能激发他们上课时发言的积极性。
活跃的课堂气氛能够增加学生对语文学习的兴趣。
2.课堂情景演练,语文阅读教学不同于其他一些课程,同样的问题,会有不同的答案。
因此,教师应改变那种“填鸭式”的传统教学方式。
充分利用课堂,活跃课堂的气氛,以朋友的身份直接融入到学生之中去,鼓励学生大胆发言。
同时,可以直接让学生扮演课文中的角色,这不仅能让学生更深刻地了解文中的知识,也增强了他们的自信心,激发了他们学习的兴趣。
3.把阅读与生活紧密相连。
适时地带领学生走出课堂,把阅读与生活紧密联系在一起,让学生站在作者的立场和角度去理解、领会文章。
让学生在语文学习中体会生活的乐趣。
二、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1.培养学生课外阅读习惯。
很多学生,他们都有自觉预习课文,记笔记的好习惯。
但是就中学语文阅读教学来说,仅仅只局限于书本上的知识是远远不够的。
还应该增加课外阅读,课外阅读是学生提高语文能力的重要途径,因此,教师可引导学生到图书馆或借阅室等去借阅资料,这不仅能让学生了解更多的课外知识,扩大了知识面,还能丰富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2.为学生营造阅读氛围。
有调查发现,适当的时间、地点、情景,更能调动学生的阅读兴趣,因此,教师在上课时,要跟学生做好互动,对积极回答问题的同学给予肯定和表扬。
另外,可以把班级分为几个小组,让他们共同阅读、共同讨论、共同分析、共同学习。
这样,不仅在娱乐中学到了知识,也增进了学生之间的感情,让他们更深刻地了解到团队的作用。
【对七年级学生语文学习现状及学习方法的几点看法】
【对七年级学生语文学习现状及学习方法的几点看法】学生从小学升入初中,语文教学无论是从教师的教法、学生的学法还是教学的内容和形式,都与小学有很大的不同。
一些基础差、底子薄的同学劣势就逐渐的显露起来,在学习成绩方面出现了比较大的滑坡,学习的信心和积极性也受到了较大的打击。
如何帮助同学们克服在小升初初期出现的一些困难,成为了我们七年级语文教学研究的一项重要任务。
做好初小衔接的工作,对今后的语文教学有着极大的促进作用。
�我们对升入我校初中部的374名学生进行了写字、解词、造句、修改病句以及背诵方面的摸底调查。
结果显示:有30%的学生语文基础较好,在以上各方面均十分优秀,还有50%的同学语文基础一般,在字词掌握方面比较优秀,但对于其他方面掌握不太好。
另有20%的同学基础不好,连基本的字词都容易写错、用错。
对于句子的构建和修改可以说是基本没有掌握。
�在经过三个星期的学习之后,我们几位教师又对初一的374名新生进行了语文摸底调查,发现这些学生对这三个星期内学习的语文知识掌握的不太扎实,除了那30%在初期调查中表现比较优异的学生之外,其余的学生在调查中均出现了不同程度的退步情况。
我们几位老师对学生的学习现状进行了总结和分析,发现主要是因为学生语文学习方面的效率不高。
�究其原因,主要是因为小学学习中语文知识比较单一,如字词的书写与解释,句子的构建与修改,优秀篇目的背诵,这些在小学语文学习中占很大的比重,而且由于小学学习的科目较少,课业安排比较轻松,学生有大量的时间去巩固记忆这些固有的知识。
�然而,升入初中之后,面对突然加大的课业负担,以往的语文学习时间被大量挤压,导致学生在刚升入初中的阶段十分的不能适应初中的教学节奏,总感到时间不够用,有手忙脚乱之感。
再加上语文学习知识量及难度增加,灵活性增强,所以学生在记忆和理解方面出现了很大的问题。
而且有些同学在小学时期的语文基础就不是很好。
就更加大了中学时期语文学习的困难。
谈谈对中学语文教学的几点思考
谈谈对中学语文教学的几点思考在中学教学中,最易教的是语文,最难教的也是语文。
语文教学在中学教学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因为它是学好其他学科的前提和基础。
那么如何教好语文课,如何让学生在课堂上尽快掌握课文的内容呢?笔者经过多年的教学实践,下面就语文教学在指导思想上的改革,或是说语文教学观念上的发展等问题的几点认识。
一、教师教学观念的转变的必要性。
(1)作为新时期的初中语文教师,首先应用发展的目光来看现在的时代,创造性地转变自己的教学观念。
随着历史的发展,社会的进步,语文教育本来就缘自于生活,是生活的反映,我们应该清楚准确的认识到,以前如死水一潭、活力不再的“灌注式”语文教学弊端——肢解文章的分析、纯知识的训练、纯技巧技能的强化,学习为了考试的“应试教育”境地,对新时期教育是极无利的;凭借新课改“闪亮登场”的机会,来更新我们的思想,转变我们的教学观念,武装我们今后的课堂教学,丰富我们今后的教学内容和形式。
(2)在日常的语文教学活动中,变“教师讲学生听”的灌输式为通过学生的先学,然后教师对学生先学的内容进行调查研究,通过信息反馈,及时掌握学生对各知识的认知水平,了解他们的思想活动、学习方法的掌握等实际情况,这样教师才会明白当前教学的起点在哪里,有了这个起点,教师便于遵照“由浅入深”、“由近及远”的规律来组织教学活动;变单纯的知识传授为综合能力的培养,老师的教,总是言简意赅,给学生留点思考余地,不越俎代庖,而是给学生一点自己动手的机会,引而不发,激励学生的首创精神;变对文本篇章结构的分析为教师注意精讲的重点、难点和关键部分,使学生透彻理解,融会贯通,举一反三。
老师的教,不是把教材完全嚼烂,一口一口地喂给学生。
一堂好课,犹如画家画花,独画一枝,留点天地,让欣赏者去遐想;诗人作诗,言有尽而意无穷。
能够较合理地运用现代网络教育技术,注意创设教学情景,运用启发式、讨论式等教学方式,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与探究精神,提高教学效率。
中学语文教学几点思考
关于中学语文教学的几点思考改革总是继承中的改革,语文仍是基础下的语文,事实上,不管是新课改还是旧教研,语文素质的高低,讲究的仍是涵养,即厚积而薄发。
这是语文学科的性质内涵和外延以及语文特有的学习方法(如积累、盛悟、熏陶、培养语感)等决定的。
而这是的中学语文教学有似乎平地坚起的一座塔,塔身人为地建起若干层平台,而塔的底部有三圈基础,自内而外是课内、课外校内和社会。
换句话说,我们的教师只有把我们的学生这座塔基打宽、打厚,学生都会拾级而上,实现整体提升,才有真正的素质教育,而要做到这一点,在课程改革背景下的语文教学更值得我们思考。
一倡导综合性习,加强语文学科与其它学科的联系,从而拓宽基础语文综合性学习是以语文学科为依托,强调这一学科与其它学科、学生生活与社会生活之间的整体联系要。
以语文问题为中心,以语文活动为形式,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发展。
这主要是因为: (1)当今社会信息化的要求,如今人类生活充满了不确定性和不可预期性,一切都在发展变公之中,在这个大社会环境中,语文作为一门基础学科,也必将发生时间、空间、方式的变化,语文综合性学习的内容即面向变化中的整活世界。
只有这样,才能适应社会发展的要求。
(2)新课程改革背景下,语文课程改革一定会推动语文教学改革的发展,由于受到多种原因及“唯分论”的影响,过去过分追求语文学科本身知识的系统和完整,忽视语文学科与其它学科之间的整体联系。
把自己孤立起来,,在教学过程中,侧重知识的传授和技能的训练,忽视联系生活的语文实践活动。
强调“闭关主义”忽视“拿来主义”使语言教学及改革出现停滞不前的尴尬局面。
(3)开展语文综合性学习的教学,已不是决定教师该教些什么,学生该学什么,而是老师首先思考学生关心什么,对什么感兴趣,教师能够提出学习和生活相关的问题,能提出习和生活中感兴趣的问题,引导学生寻找语文深究方向。
在语文教学中,老师应以教材为依托,拓展课堂教学之空间,引导生确立探究的主题,例如在教《鸿门宴》时,学生提出这样的问题,“项羽在鸿门上的表现难道是一种诚信吗?”教师应抓住这个契机,引导学生探讨当今人际关系的复杂性及虚伪性,应以诚信为前提。
语文教学中的几点反思
语文教学中的几点反思针对我校中后等学生较多,基础较薄弱以及班级语文课上人文性过剩而工具性稍嫌不足的特点,我在课堂教学设计中有意识地加强了语文的工具性部分的设计,经常进行语言文字训练。
我认为只有语文的基础夯实了,才有能力进行更高层次的追求。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
”如果孩子连走路都不会,就让孩子学跑步,这是不符合孩子成长规律的。
语文教学亦然。
语文教学的脚踏实地还体现在日积月累的坚持上。
首先要让学生明白语文学习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不是凭小聪明就能学好的科目,必须有着坚持不懈的精神。
因此,我要求每位学生都有一个纠错本,坚持积累,争取做到厚积薄发。
积累还体现在课外阅读上,争取做到每天阅读一篇课外阅读,潜移默化地提高自己的阅读能力。
积累还体现在写作上,争取做到每天都写一点感悟,哪怕只有几句话,慢慢提高写作能力。
对学生而言,最大的快慰莫过于解答试题时能展现出一种从容、敏捷、高效的能力,而语文学科和其他学科相比,应试倾向最不明显。
并不是讲什么考什么,试题内容和教学内容的直接联系表现得最不明显,很大程度上体现着对本学科整体素质的考查。
题海战术不适合语文学科,靠大量做题难以培养出学生的综合语文能力。
中学语文不在深,而在广。
学生的知识面和阅读范围决定了语文综合素质的高低,而现在高中生学习紧张,课下学习的时间主要用于数理化、英语上,根本没有时间去读一些文学作品,甚至可以说学生根本没有属于自己的时间,更不会静下心来去品味欣赏文学作品,而现在社会读书风气也不乐观,学生接触的东西都很低俗,所以良好的语文学习环境的缺少也是导致学生语文综合能力差的原因之一。
鉴于此种情况,对于语文的学习,我认为关键要靠课堂教学,而语文课堂教学关键在于教师,在于教师的观念和教学设计上。
当然,语文教学的精华全在课堂上。
一节课仅有40分钟,如何调控和把握这个时间,使学生在学习知识的过程中能够循序渐进,由浅入深,学以致用,这就需要老师作为引导者应该懂得调控艺术,做到收放自如,开阖有度,寻找具有科学性又具有艺术性的教学行为,不断学习新课程理论,将理论与实践相统一,使教学行为上升到理论高度。
关于中学语文阅读教学的几点看法
关于中学语文阅读教学的几点看法阅读教学是语文课堂教学的核心。
对于阅读教学,有共识也有异议,在下根据自己的教学经历,想谈三点自己的看法。
一、阅读要真实自然课外阅读对学生往往有极大的吸引力。
在我们的教学中经常发现:不少学生对语文课文缺乏阅读兴趣,然而在课外,这些学生却是那么地迷恋阅读。
我们不禁要反思,为什么学生们不喜欢课本上的文章,即使堪称典范?究其原因,我认为,是我们的教育工作者太“认真”了,为了要分数,就把课文条条框框化了,有了太多的约束,而正处于青春叛逆期的中学生对此却甚是厌烦,这还谈什么学习?因此,我认为在阅读教学中,应提倡真实自然的阅读,来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
真实自然的阅读首先是真实的。
阅读者为需要而阅读,为获取信息而阅读,为实用而阅读,为兴趣而阅读,通过阅读获得未知信息。
阅读时要把说明文当说明文来读,把议论文当议论文来读,把文学作品当文学作品来读。
读说明文能获得新知,读议论文能了解新的观点,读文学作品能受到感染熏陶,阅读的过程是语言能力习得的过程。
真实自然的阅读也是自然的,不要强调太多的条条框框,不要只是为了考试而阅读,要把自己对阅读的兴趣以及想要获取的信息放入阅读中去,就不会再是被动的阅读。
二、把阅读安排在课堂上,给学生足够的时间阅读是学生的权力。
但不少教师认为阅读太浪费时间,而上课时间是有限的,就总想在上课期间把所有该讲的内容都给学生讲到,于是,课上阅读的时间就少,指导学生朗读的方法也少,而阅读是组织一堂课的基础和前提,阅读是培养学生语感的有力条件,叶老说也说:“多读作品,多训练语感,必将能驾驭文字”。
所以我们必须给足学生时间阅读,并向学生提出切实可行的要求。
此外,不少教师认识到了阅读的重要性,但还是鉴于上课时间有限,于是就对那些较短的文章让学生课上多次进行阅读,而对于那些较长的文章,就一味的放在课下让学生去阅读,且不说学生们的自觉性有多高,单就时间次数等就不可保障,还谈什么深入理解,这对阅读教学来说是起不到多大作用的。
对初中语文教学方法几点思考
浅谈对初中语文教学方法的几点思考【中图分类号】g63.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3)20-0-01(一)对教师的要求教育的根本目的是为社会培养人才要培养人才,除了靠实践,课堂教育很重要。
要让中学语文教学真正落实到实处,中学语文教师必须具备一定的素养和职业素质。
1.由知识搬运工到教育指导者在传统的语文教学中,教师都是把自己的教育、思想和观点强加给学生,把参考书和课本上的东西强灌给学生。
但是,课本上的东西和教师的思想观点毕竟不是学生自己的,老师不应该是知识的搬运工,而应该“传道、授业、解惑”,引导学生自己去学。
教师应当面向全体学生,激发他们的兴趣,灵活运用教学方法,让他们主动去学,乐意去学。
2.由书本复制者到能力激发者传统的教育注重的是结果而非过程。
教师重视参考书和课本,将参考书上的知识原封不动地复制到学生脑袋里,使得学生思维定势,阻碍了他们的发展。
语文教师应当着眼于学生的可持续发展,注重他们的创新教育,开发他们的新潜能。
教师要勇于创新,善于创新,创作新的教学设计和灵活多变的教学方法,让学生学会灵活思考,自己思考,从新的角度去想问题,不单单止于一个答案,鼓励他们创新。
(二)对学生的要求教师和学生都是教学的重要环节,学生学习与发展的好坏,自己本身起到决定性的作用1.由知识接受者到知识创造者教师讲,学生听,是最基本的课堂模式。
但是,单单听是不够的,学生要学会自己去思考、去创造。
学生要积极主动地去学习知识,注重知识的积累,善于创新,在教师的引导下,学会举一反三。
2.由问题回答者到问题提出者学问学问,要会学会问。
学生在学会回答老师提出问题的同时,要学会自己思考,提出新问题。
在课堂上,除了老师提问外,老师还应该多让学生自由讨论,让学生主动参与到教学中,让他们多问为什么。
中学语文中古文的教法那么学习古诗该如何设疑呢?我认为首先要让学生学会设计学习目标,设计学习目标要注意两点:一是简单浅易的知识点不设为学习重点;二是设计问题要具体且明确。
对中学语文阅读教学的几点看法
、
景( “ 五 四” 前夕 ) 。《 孔乙己》 是 鲁迅在 “ 五 四” 前夕继 《 狂人 日 记》 之 后 写 的第 二 篇 白话 小 说 , 这 篇 小 说 描 写 一 个 没 有 考 上 秀 才 的读 书 人 . 他 丧 失 了做 人 的 尊 严 , 沦 落 为 小 酒 店 里 人 们 嘲 笑 的对 象 , 从 而暴 露 了 当 时 的社 会 问题 。
( 二) 提 倡 多元 解读 , 培 养 个性 与创 造 力 。 教 改 的一 个 指 导 思 想 就 是 以 人 为 本 。 现行的阅读教学中 , 有 些 做 法 违 背 了这 一 宗 旨 . 在实际教学 中, 教 师 因 循 教 材 和 教 参, 对学生做出划一的指导 , 在 客 观 上 显 然 无 视 阅 读 主 体 的个 性 差 异 。把 学 生 对 作 品 主题 的 理 解 导 向 人 云 亦 云 的 模 式 和 误 区, 压 制 和 扼 杀 了 学 生 的 个 性 与 创 造 性 。如 对 莫 泊 桑 《 我 的叔 叔 于勒》 中 对 于 勒 的解 读 , 不 能只看于勒早 年行为不 端 , 糟 蹋 钱 的一 面 , 也应 看 到他 自食 其 力 , 不 拖 累人 的一 面 。 ( 三) 加 强 学 生课 外 阅读 。 扩 大 学 生视 野 。 叶圣 陶先 生 说 过 ,许 多 学 生 除 了 教 科 书 以 外 不 再 接 触 其 他书 , 这是 不对 的 。 要养成阅读的习惯, 非多读不可。 这 话 对 今 天 的许 多 学 生 来 说 是 很 有 针 对性 的 。 阅 读 离 不 开 课 外 阅读 , 课 内 阅读 是 工 具 , 是补充和延伸。只有两者有机结合 . 才 能 真 正 做到得法于课 内, 得益于课外 。 课 外 阅读 具 有 开 放 性 特 点 ,对 心 智 没 有 完 全 成 熟 的 学 生 来说 , 要 让 他 们 自 己选 择 课 外 读 物 , 导致学 生茫然无从 , 不 择 而食 。 这 就 要 求 老 师 向学 生 推 荐 一 些 适 合 学 生 阅读 的 书籍 。 在
浅谈中学语文教学方法
一
、
培 养 学 生 学 习 的 兴 趣 ,兴 趣 是 最
好 的 老 师 激 发 学 生 学 语 文 的 浓 厚 兴 趣 , 是 语 文 学习指导的关键。如果没兴趣 ,就谈不上什 么 学法 指 导 ,兴 趣是 学 好功 课 的 动力 。 可结
合课文,给学生放电影片断、音乐、精彩画 面等。从视觉 、听觉等激发学生对语文的热 爱 ,增 强学 生 自主 学 习 的 动力 ,提高学 习兴趣。带 学生野外 “ 采 风 ” ,现场 “ 素描” , 捕捉 生 活 闪光 点 , 把学生带人情境,体察情 境 ,使有所感,动其情 ,
^ l 兴趣就不断增强。学语文
对语文课 的学 习 才 不感 到 生 硬 ,知 识 是
槿 原形, 充满奥秘, 有更新
苗 奇的东西等着去发现、去 族 探究 , 学 习劲 头就 会 更浓 。 二、 语 文 阅读 教 学
置 的 设计要有梯度
涪 阅读 的对象是文章 ,
洋 阅读 的主要 目 标是读懂 ,
这里 的读懂是层次分明的 卞 能力 系统。它包括 阅读主 音 体对语言的认知,对文本 州 负载的重要信息的提取与 整合,对文章内容与表达 方 式 准确 地 加 以 分析 和 概 一 括 ;简单地说就是认读与 李 解读这两个环节。认读虽 金 简单 ,但也会受学生选择 不 一 的 干扰 ,此 时 就需 要 教 师 引 导 归 纳 ,将 学 生 的 疑惑归结到一个焦点上 , 然后顺利有序地引 出更高层次的问题 ,并加 以解 决 。这 个被 认 准 了得 提 出 的问 题应 该 是 “ 大众化 ”的。解读 ,必须做到准确把握文 章的方式方法和表达的内容 。每一个阅读者 都可 以在其 中发挥尽可能多的专长 :善于组 织的就去组织 ,善于观察 的多谈观察所得 , 善于思考的积极表述思想 ,善于辩论的要让 他畅所欲言,善于表演的要鼓励他表现 自 我 每个 阅读 者都能怀有奋 发向上 的情绪 的话 ,最终会产生强大 的整合效应。 三 、丰富多彩的写作训练 ( 1 )从 内容上说 , 生活上的点滴感受 , 思想上 的片刻闪光 , 都 可以形诸文字 , 对 于 某一形象、某一事件的看法也可以通过三言 两语 作 个 记 录 。而 强 调 “ 成 篇 ”, 就 会 过 多 的考虑结构 , 如何开头、如何结尾等 , 这样 , 往 往 会 限 制 了 畅所 欲 言 , 而 更 多地 留下 的 是 “ 作 ” 的痕 迹 。
中学语文课堂教学改革看法论文
中学语文课堂教学改革的几点看法随着素质教育改革的逐步实施,教育教学质量越来越被人们关注。
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策略研究势在必行。
语文教学中引导学生以思考探究为核心、以解决问题为重点的课堂教学模式改革,把培养学习兴趣,发展应用语文的能力当作语文课堂教学的主体。
一、精心设计激发探究兴趣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是主导。
问题的提出、解决的思路,讨论的主题,问题的解决,操练的步骤等等,教师都要在课前精心设计。
教师提出的问题要牢牢抓住学生的思路,使他们按照教师的设计一步步走进知识的宝库,并得到收获。
问题的提出时,教师可以采用多种生动活泼的手法,引起学生的悬念、好奇心,使学生有一种跃跃欲试的心理。
同时要求学生从多角度、多方位,以动态的眼光来思考问题,鼓励学生放开思考,寻求多方面解决问题的办法。
在教学活动中,教师要努力为学生创造宽松、和谐、民主、平等的课堂环境,给学生充分的自由,使学生的思维最大限度地活跃起来,鼓励学生独立思考,充分发表意见,把自己的想法充分讲出来。
在交流过程中让学生各抒己见,畅所欲言,提高分析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探索能力和自主学习的意识二、实施探究教学为推进中学语文教学改革的深入,设法在学生中培养一种以解决实际问题为中心任务和重要价值体现的进取精神,是全方位调动师生教与学积极性的主渠道。
思考并解决实际问题作为探索性学习的基本作为方式,可以是涉足于未知知识领域的探究,也可以是对已有知识进行个性化的再认识,不一定要具有前沿性或是前所未有。
研究结果也不一定要具有创造性,甚至不一定要有结果或正确的结果。
探索性学习实际上是强调思考探索的过程,而不仅仅注重研究的结果,更关注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而不仅仅局限于现成的结论。
语文教学中实施探索性学习的根本目的是,让学生更多地感受语言魅力、理解语言知识的形成和发展的过程,以便更好地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和创新思维,有效地增强学生处理来自于语言信息方面的激情,激发他们获取语文新知识的兴趣,提高运用语言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关于中学语文教学方法几点看法
关于中学语文教学方法几点看法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教学方法是教师为完成教学任务而采取的一种具体手段,是整个教学过程中事关成败的重要环节。
恰当地借助这种手段,通过这个环节,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感知知识,掌握知识,发展思维,开发智力,进而形成技能、技巧,并能使学生在道德、情操、审美意识等方面得到发展。
因此,恰当而有效地选择运用教学方法,是每位教师必须重视的问题,而语文学科的独特性和丰富广阔性,尤其对语文教学法提出了更新的要求。
十几年来,各地同仁围绕着语文教学的效果这一主题,多角度、多方位地进行了许多有益的探索,涌现了许多成绩斐然的教改名家。
众所周知,语文学科内容极为丰富,任务繁重。
它具有工具性、思想性、文学性和知识性(包括文化知识、科学知识和生活知识),因此,语文教学既要注意到对学生进行知识的传授,还要注意到培养发展学生的感知、思维及分析、比较、概括等各种能力和技巧,这是语文教学过程的目的所在;同时,教学过程是老师、学生和教材在一定的大小环境中协同运动的过程,这个过程的最终结果是要在学生身上反映出来的,只有当教学手段即方法和教学目的达到有机的和谐统一时,才可能产生满意的教学效果。
既然如此,那么我们究竟怎样去选择适宜我们自己并能达到和实现我们预期的目的,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的教学方法呢?我认为,应该注意以下三个方面。
一、从教师自身出发,反复检查省悟,做到“知己”孙子兵法云:“知己知彼,百战不殆。
”这对我们应该有很大的启发。
作为一名教师,其教学对象是学生,教学就是要通过教师把握教材,选择教法,把知识技能传授给学生,使学生获得最大程度的提高,但如果做教师的对自己的知识结构、个性爱好、习惯兴趣等各个方面都不甚了了,怎么能选择出一套真正适合于自己的教学方法呢?又怎能使学生通过老师的传授指点获得最大的收益呢?由于教师年龄不同,个性不同,受过的训练不同,教学经验、教学态度以及自身的个性素养及风格的不同,都会影响教师对教材的处理和对教法的选用。
对高中语文教学中几点看法
浅谈对高中语文教学中的几点看法高中语文教学,有意地在教学活动中对学生进行德育渗透,对正处于成长和心理高速发育期的高中阶段学生来说,是塑造他们健康的人格,培养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的有效途径。
下面我就自己在教学中的一些经验谈一点粗浅的看法。
1.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健康人格质教育的根本任务就是在传授语文知识,培养语文能力的同时,塑造学生的健康人格。
语文教学对学生人格的培育有义不容辞的责任。
新课程标准明确地指出,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也是最重要的文化载体。
中学语文教学是渗透人文教育的主要渠道,因此,中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健康人格,是每一个中学语文教师义不容辞的责任,融知识教育、能力训练、道德培养、情操陶冶于一体,采取理论灌输、耐心疏导、情感感染、榜样示范、实践锻炼等多种方法,使学生既获得了知识、培养了能力,又受到情与理的潜移默化,从而陶冶情操、净化感情,培养健康人格。
1.1 引导学生阅读液,引导学生阅读它们,就是让学生穿越时空,和圣者、智者对话,和先驱者、跋涉者交流,感受伟大的心灵、深邃的思想、超凡的智慧和创造的力量。
学生在学习语文过程中,既感受、体验到语言文字表情达意的表现力、生命力,又受到优秀文化的熏陶,有利于开阔视野,提高审美情趣和精神品格,形成奋发向上的人生态度。
尤其是新课程标准下的语文课本,把情感教育以单元的形式归类,重点突出,思路非常清晰。
1.2 指导学生作文的认识和感情就有什么样的文章,叶圣陶先生说:“文是心有所思,情有所感,而后有所撰作。
”向。
审题是作文的关键。
学生能否正确审题,决定作文的成败。
审题正确,写出来的文章就扣题;反之,审题有误,写出来的作文就离题。
所谓德育导向作用,就是指在审题过程中,引导学生分析题目的要求,弄清为什么写,即写作的目的是什么;或是赞扬一种精神,或是说明一个道理,或是吸取一个教训,或是给人一种启迪。
教师在指导中的坚定、鲜明的政治态度,从而体现了社会对学生的德育要求具有导向作用。
新课改背景下对初中语文教学的几点看法
0
新 课 改 背 景 下 对 初 中 语 文 教 学 的 几 点 看 法
一
孽 《
◇ ;
_ 陈晓霞
露 搿 ㈧ {
镶
≥
1 _ 力 Ⅱ 强学 习 , 转变观念 。要切实落实新课 改 , 教 师就要认真研究新课标 中定量 『 生的规定 ,转变 自己 的 学生 观 、 教材观 、 课 程 观 。 贯 彻 以学 生 为主 的基 本 思想 , 即把学生看作语文学 习的主人 , 在课堂教学 中 以学 生 的学 习活 动 为 主 。 2 . 创设情境 , 激趣导入。情境可以为学生 营造一 种 优美的 、 真实的 、 形象的课堂氛 围 , 让学 生的思维 活动和谐地进入 到知 识学习和能力培 养的过程 中。 合理 、 科学的情境导入能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所 以, 新课 改下的语文教学要注意创设 情境 , 以激发 学生 的学 习兴趣 , 而创设情境首先要明确 目标 。 是否 目前 初 中语 文 教 学 中存 在 的 问题 实现教学 目标是衡量一堂课成败 的首要标准 ,教师 1 . 学 生 的 主体 地 位 得 不 到 重 视 。很 多 初 中 的 语 每上一堂课 ,自始至终都要 紧紧围绕教学 目标来展 文 教学还停 留在传 统的教学模式 上 , “ 填鸭式 ” 、 “ 满 开 。 其次 , 创设情境要注意因材施教 。 教学对象不同 , 堂 灌” , 这样 的教学 使学生成 了知识 的接受者 , 而不 创设 的情境也应有所不同。教师在创设情境导人新 是学 习的参 与者 。 一堂课下来 , 教师和学生都筋疲 力 课 时, 既要 考虑学生身心发展的客观规律 , 符合学生 尽, 却没办法提高教学 的有效性 。 很多学生渐渐厌倦 的年龄特征 , 又要从学生 的实际出发 , 符合学生 的知 了语文课 , 还经常在语 文课上做其他科 的作业 , 看小 识水平和接受能力 ,还要从学生最熟悉 的生活经验 说等 。 出发 , 使学 生产生强烈 的求知欲望。再 次 , 创设情境 2 . 学生 的学 习理念不适应课 改要求 。为适应新 最重要 的是能激发学生的学 习兴趣 。 课改 , 教师必 须更新教学观念 , 从知识权 威的位置上 3 . 指导学生 自主探究 。在教学过 程中教师要充 走下来 , 努力 成为学生学 习的引导者 。 但 是教师观念 分发挥主导作用 , 在学生学法的指导和传授 中 , 加强 上一改 变 , 行 动上一落实 , 学生是 不是就能 自主 、 合 作、 探究 学习了呢? 事实证明并不是这样的。部分学 课前预习的指导 ,教会学生如何查 阅相关资料做好 课后拓展延 伸 , 增 加学习容量 , 拓宽学生 的知识 面 , 生在 民主 、 平等、 合作 、 和谐 的氛 围中, 增 强了参 与意 识 和 学 习的 积 极 性 , 拓 展 了学 习 的 内容 和 空 间 , 品尝 注重学生主体作用的体现 ,从而使 自己在语文课堂 新” 的课堂教学形式 着成功 的快乐与轻松 。 但也有不少学生无所适从。 笔 教学 中做到不盲 目追求所谓 的“ 启而不发的“ 满堂问” , 进行浅层 者经调查发现 , 学生学 习的依赖性太重 , 习惯 于唯教 而进行问题多而杂 、 次而不着边际的盲 目的讨论 ,让学生始终处于主体 师传授 是听 , 在他们头脑里 固守着“ 你 教我 听 , 你授 我学 ” 的传统 理念 , 因而在学 习中常常是只听不 问 , 地位 。 4 . 教 学形 式 多 样 化 。 在教学过程 中, 教 师 不 能 把 只记不想 , 只读 不 悟 。 3 . 教学资源匮乏 。《 语文课程标准》 指出 : “ 学校 学生禁 锢在 小小 的课堂 里重 复单调 枯燥 的教 学方 而应更多地采取一些能充分体 现学生 自主学 习 、 应积极 创造 条件 ,努力 为语 文教学 配置 相应 的设 式 , 备 。” 然 而依然有很多学校 , 尤其是农村初 中还 固守 自主实践的教学形式 。 5 . 优化教学手段 。随着远程教育项 目的推广 , 很 着传统的教学资源。 要开展语文综合性学习活动 , 让 包括农村 中学都开始安装 多媒体 , 并且都 学生课 后搜集 、 查 阅资料 , 学生 能到 哪里去找 呢?上 多的学校 , 过 去一 支粉笔承担 了教师传授的全部功能 , 图书室? 不 开 放且 书也 非 常 少 。 上 网? 不 切 实 际而 且 联网了。 学校也不能提供 相应 的资 源。从仅有 的几本教科书 而现在多媒 体以其迅捷而生动 的特点走进 了我们 的 随着社会 的发展 , 它终将在 中学语文 中也找不到什么。 因此布置学生去收集资料 , 那无疑 语文教学课 堂。 是一句空话 。 教师面对学校简陋的设施 , 要想增加课 课堂上 占据 重要地位 。很多语文教师都开始在 自己 堂的信 息容 量 , 拓宽学生的视野 , 提高学生学 习的积 的课堂上采 用多媒体来辅助教学 了。 教 育是任重 而道远 的。新课改既是一个机遇也 极性, 那也是勉为其难的事。 教师应该抓住这一时机 , 敢于创新教学 4 . 教 师素质有待提高 。新课改始终还是 受到广 是一次挑战 , 大语文 教师 的欢迎 的。 然而在实际操作过程 中 , 很多 方法 ,充分发挥 自身 的主导作用和学生学习的 自主 激发学生封存的天资 , 培养学生创新精 教 师试 图让学生活动起来 、 自主起来 , 但终因能力有 性 和独立性 , 限、 方法不妥 , 学生仍 旧郁 闷如牛 , 静观师变 , 到头来 神 和实 践 能力 。 还是教师一人包办 , 把教学任 务扛 下来 。 学生到底懂 ( 作者单位 : 广 西 北海 市合 浦 一 中)
对于语文课的建议和看法
对于语文课的建议和看法关于语文课的建议和看法语文课是中小学教育中非常重要的一门课程,它不仅能帮助学生提高语言表达能力,还能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造力。
在学习语文课的过程中,我提出以下几点建议和看法。
首先,对于教师来说,他们应该努力创造一个积极的学习氛围。
教师应该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需求,尽可能地让每个学生都能够参与到课堂活动中来。
在教学中,教师可以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如讲解、讨论、实践等,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此外,教师还应给予学生鼓励和赞赏,让学生感受到自己的价值和进步,从而激发他们的学习积极性。
其次,对于学生来说,他们应该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学生应该主动参与到课堂中,认真听讲并做好笔记,及时复习和总结。
在学习过程中,学生还应该积极思考和提问,勇于表达自己的意见和看法。
此外,学生还应该注意提高自己的阅读能力,多读好书,培养阅读的兴趣和习惯,从中获取知识和启发,提高自己的语言文字表达能力。
另外,家长在学生的语文学习中也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家长应该关注孩子的学习情况,和孩子一起制定学习计划,鼓励孩子参加各种有益的语文活动,如作文比赛、朗诵比赛等。
此外,家长还可以陪伴孩子阅读好书,给予孩子一些指导和帮助。
家长的支持和关注,可以提高孩子的语文学习兴趣和能力。
此外,我认为语文课的教学内容也需要进行相应的改革和调整。
传统的语文课程注重对古代文化和经典文学作品的学习,这是必要的,但也应该适当增加一些现代文学作品和当代语言文字的学习内容。
现代文学作品反映了当代社会的现状和问题,学习这些作品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把握当今社会的发展趋势。
此外,还可以增加一些与学生生活和兴趣相关的内容,如网络语言、流行文化等,以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
总之,语文课是一门非常重要的课程,对学生的发展起着重要的影响。
通过创造积极的学习氛围、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以及加强家校合作和改革教学内容,我们可以为学生提供更好的语文学习环境和平台,帮助他们提高语言文字表达能力,培养思维和创造能力,为他们的未来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初中语文课堂教学方法
浅析初中语文课堂教学方法[摘要]:教学方法是教学过程中教师传授知识、培养学生自学能力和开发学生智力的重要手段,是整个教学过程中事关成败的重要环节。
教学方法的选择和运用重在继承、贵在创新。
[关键词]:中学语文教学方法教学理念创新新课改的实施及推广已有数年,然而传统的灌输式教学结构模式,还在影响着一部分初中语文教师。
老师课堂上唱独角戏,既压制了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又束缚了他们的创造性,使学生处于被动接受的地位。
长期下来,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只有一味接受的份儿而没有自己主动参与学习的份儿,没有思考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机会,没有动手实践、自我探究,进行交流合作的机会。
这势必形成学生难学、教师难教的两难的局面,最终导致学生完全放弃对语文的学习,其负面影响是可想而知的。
那么,怎样在新课程标准理念下来进行“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呢?怎样让语文综合性学习成为培养学生主动探究、团结合作,勇于创新精神的重要途径呢?”恰当而有效地选择运用教学方法,是每个教师必须重视的问题。
而众所周知,语文学科内容极为丰富,任务繁重。
它具有工具性、思想性、文学性和知识性(包括文化知识、科学知识和生活知识),因此,语文教学既要注意到对学生进行知识的传授,还要注意到培养发展学生的感知、思维及分析、比较、概括等各种能力和技巧,这是语文教学过程的目的所在;同时,教学过程是老师、学生和教材在一定的大小环境中协同运动的过程,这个过程的最终结果是要在学生身上反映出来的,只有当教学手段即方法和教学目的达到有机的和谐统一时,才可能产生满意的教学效果。
以下就我在实际教学工作中的实践谈几点看法。
第一、教师须转变教学观念随着学习化社会的到来,语文教师不再是知识的占有者和传授者,而是学生学习的指导者和帮助者,是智力的开发者,是信息的提供者,是意义的建构者等等,传统观念必须随时代的发展而不断更新。
只有教师的观念转变了,思想更新了、先进了,对新时期的教学理念有了新的、全面的、深刻的认识后,才能使语文课堂活跃起来,学生的学习活动轻松、愉悦起来,从而提高语文课堂阅读教学的效率。
提高中学语文课堂教学的几点建议
提高中学语文课堂教学的几点建议教学质量是教学过程的生命线。
学生的学习就是在自身原有的知识结构体系上建构新的内容,这本身就是充满变数的复杂的过程。
语文教学有其自身的特点。
作为语言的学习也有其自身的规律。
只有把握语文教学的规律。
掌握它的特殊性,才能为提高教学质量找到正确的方法。
1.认真备课,因材施教现在的高中语文教材,是以单元为单位进行编排的。
每个单元五篇文章。
单元前都有“单元提示”。
明确提出了单元教学目标及要求,这是我们教师进行单元每篇文章教学的依据。
依据这个总目标、总要求,在熟悉单元每篇文章内容的基础上,围绕总目标、总要求,确立每篇文章、每一堂课的教学目标、教学要求以及讲授和训练的重点。
做到中心明确,重点突出。
在此基础上写好教案。
认真备好每节课是上好每一节课的关键。
备课质量如何。
某种程度上决定着一堂课的教学效果。
因此,认真备课是上好每一节课的前提。
同时,语文教学内容包罗万象,内涵丰富,在课堂中只能选择其中某些知识点来进行讲析,因此灵活性很强。
同一篇课文,可以根据学生的能力与水平。
进行适当的调整。
归纳不同的知识重点与难点,选择适当的教学方法和训练过程。
2.学生预习,强化训练上新课前,教师有意识地指导学生预习,在学生预习的基础上,然后讲授新课,可以节省课堂大量时间,增加课堂教学容量,扩大学生接收信息的总量。
从而提高语文课堂教学效率。
课前预习,一是要提出明确要求。
比如:在阅读时圈点字词,划出重点语句,最好做点旁批,概括文章内容。
体会文章内容所表达的作者的感情,试看解答书后训练题,提出疑难问题等等。
课前预习最好以作业形式布置给学生,使预习要求明确化、具体化。
二是要督促检查。
学生是否按要求真的预习了,预习得怎么样,要有布置,有检查,决不能流于形式。
通过检查,了解情况,心中有数,养成学生课前预习、自觉学习的良好习惯。
强化训练。
首先着重训练学生的阅读、背诵、写作能力。
语文的实用性在于它的实践性。
即学生在真实的语言环境中,通过自身的语文读写记忆活动。
中学语文阅读教学的几点探讨
阅读写作 课程教育研究·195·有时不能和学生当面交流,教师可以用文字交流,这种交流和批改不同,它少了冷冰冰的挑剔、盛气凌人的指导,有的只是师生之间的对话,对文章的探讨,和教师的建议。
学生会感到教师很尊重自己,会有一种成就感,从而树立信心,激发情感,使他们感到“易于动笔,乐于表达”。
如在写春游的建议时,有学生建议到校园外去,可以呼吸新鲜空气,观赏到绿树野花、可以到田间挖野菜、到小河里钓鱼、自己烧饭、野炊。
我在作文后写道:“看了你的建议,老师被你笔下的乡村美景陶醉了,那真是一个春游的好地方,老师真想和你们一起去踏青赏花钓鱼呢。
”并给了他五颗星。
学生看到后,高兴的笑了。
3.心灵交流 文章不是无情物。
即使是小学生的作文,那也是他们情感的表达。
尽管有时幼稚、不成熟,但却有成人无法企及的天真和曼妙、独特和创意。
教师必须用真心去感受,用童心去理解,用孩子的视角去观察,从他们的角度去分析,这才能破译学生心灵的密码,走进他们的世界,学生才会和教师真诚的对话,而不是编造故事,迎合教师。
我曾经在生气的时候让学生写作文《假如我是老师》。
有学生这样写:“假如我是教师,我决不对学生发火,那意味着我无能;我也决不让学生多抄课文;我不会让他们站在讲台边听课。
”这段话对我触动很大。
我反思良久,为学生的坦率震动。
于是我给他写了我的感想:“老师谢谢你的真情告白,谢谢你的提醒,假如我做学生,我也会喜欢你这样的老师的。
” 俗话说:台上三分钟,台下十年功。
要提高学生的习作能力,并非一朝一夕所能奏效;需要教者持之以恒加以指导;更需要学者形成爱好,学会学习。
中学语文阅读教学的几点探讨许承斌(广西北海市合浦县石康中学 广西 合浦 536124)【摘要】阅读教学是中学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不仅是学好语文的基础,更是基础教育的基础学科。
教师在阅读教学中要培养学生阅读兴趣,传授阅读方法,让阅读成为学生的习惯,使学生通过对教材的阅读与分析逐步提高阅读能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对中学语文教学方法的几点看法语文教学既要注意到对学生进行知识的传授,还要注意到培养发展学生的感知、思维及分析、比较、概括等各种能力和技巧,这是语文教学过程的目的所在。
同时,教学过程是老师、学生和教材在一定的大小环境中协同运动的过程,这个过程的最终结果是要在学生身上反映出来的,只有当教学手段和教学目的达到有机的和谐统一时,才可能产生满意的教学效果。
如果我们不考虑教学目的、教材内容、教师自身素质与风格以及学生的感知能力、知识规律对教学方法的制约等实际情况,盲目崇拜某种教学方法,亦步亦趋,其结果必定违反客观事物的发展规律,效果又怎能令人满意呢?所以我们必须在考察分析各种因素对教学方法的制约的基础上选择适合我们自己的教学方法,不能硬性地整齐划一,不能机械仿效,更不能无目的随心所欲。
既然如此,那么我们究竟怎样去选择适宜我们自己并能达到和实现我们预期的目的,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呢?我认为,应该注意以下四个方面。
一、结合教师实际,选择最佳的教学方法。
孙子兵法云:“知己知彼,百战不殆。
”这对我们应该有很大的启发。
作为一名教师,其教学对象是学生,教学就是要通过教师把握教材,选择教法,把知识技能传授给学生,使学生获得最大程度的提高,但如果做教师的对自己的知识结构、个性爱好、习惯兴趣等各个方面都不甚了了,怎么能选择出一套真正适合于自己的教学
方法呢?又怎能使学生通过老师的传授指点获得最大的收益呢?
年龄不同,个性不同,受过的训练不同,教学经验、教学态度以及教师自身的个性素养及风格的不同,都会影响教师对教材的处理和对教法的选用。
即使对同一个教材,不同的教师也会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
一个有着30年教龄的老教师和一个刚刚出道的年青教师,一个性格开朗的教师和一个性格内向的教师,一个男教师和一个女教师,他们在对教学环境的理解,对学生的研究掌握,对教材的感知角度和深度,对各种事情的处理办法等各个方面,都会存在着很大差异。
因此,我们必须在执教之前,深入地研究自我,发现自我,界定自我,寻找自己的个性特色,把握自身的客观实际情况,结合学生实际和教材性质及内容去进行教法上的深层和广阔的思
考选择。
倘若我们凭主观臆想办事,不管自身情况如何,强行运用某种对自己并不适合的教学方法,或者盲目模仿某种教学方法的框架,“东施效颦”势必会落得个“邯郸学步”的结果。
当然,我们并不是说别人的成功经验不可以借鉴,成功的经验,我们应该借鉴,只要是遵循教学原则、服务于教学目的、有利于提高教学质量的教学方法,我们都认为是好的,应该借鉴,并根据我们的教学实际去消化,借为己用,完善自己的教学。
当然,我们也不能盲目自信,夜郎自大,把自己教学方法中的缺陷和不足当成个性和风格。
二、结合学生实际,因材施教。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任何教学方法效果的验证都是要通过学生
才能够反映出来。
不管采用什么教学方法,都必须以学生为主要对象,以学生对教材的承受能力为主要根据,以发展学生思维、培养学生学习上的创造力为主要目的。
而要真正做到这些,就必须先对学生实际状况进行了解和掌握。
学生情况包括其知识基础、思维感知基础、个性爱好、生活学习习惯、家庭情况、班级环境情况等,前任教师的教学情况,还有学生对外界影响的反映情况等,这些都是我们应该了解和必须了解的。
一个合格或优秀的教师,应是在此基础上选择教法,形成自己的个性教学特色。
因为不同年龄段、甚至同一年龄段的学生,优等生和差等生,男生和女生,他们在心理、生理等方面是有差异的。
他们的个性、爱好、兴趣、习惯、思维、感知、技能以及受影响的程度等方面都呈现着色彩纷呈的景象。
我们要了解这些情况,要从中找出共性和个性的东西,寻找出他们共有的感知规律,以便为我们选择适宜灵活的教学方法做好准备。
作为一名语文教师,要使自己的教学具有针对性、实效性,取得满意的效果,就要了解学生、贴近学生,选择恰切适宜的教学方法,这样做可以使自己的教学有的放矢。
时时抓住学生的注意力,为此而动,又使学生的知识学习得到了应得的训练和强化。
那么,怎样去了解学生呢?首先是课下了解。
经常保持和同学们的接触,通过闲谈、聊天、讨论等形式,努力拉近师生之间的关系,了解他们的家庭情况,本人个性习惯、学习基础、兴趣爱好、思维能力等各方面,这样就对他们有了比较完整和深入的了解,寻找出其共
性的特点。
其次是课上了解,这是课下了解的深入,是了解他们特殊情况的最好环境,也是籍以选择教学方法,使教学和学生学习同步和谐进行的重要环节。
在教学中,通过观察同学们的神情举止,讨论发言,迅速判断他们的心理需要,及时调整教学思路,改变教学方法,引导他们的注意力与自己的教学同调,这就使共性和个性有了结合的机会,也就使教师教学具有了针对性。
再次,课后了解。
每一节课结束后,找几个同学了解一下同学们对教学的反应及听课要求。
这既是一节课的总结,又为下一节课的教学提供了借鉴。
这些活动的持续进行,可以使自己的教学具有针对性,又能调动同学们对语文课的兴趣。
因此,对学生实际情况的了解,决定和体现着语文教师的教学方法的生命力!
三、结合教材内容,不断调整教学方法。
教材是教师教学的重要工具,它对教学方法具有很大的制约性,尤其是语文教材容量大、任务重、变动多,这就使语文教材促使着语文教师随教材而动,时时修正选择教学方法。
吕淑湘先生历来认为,教法应根据教材内容的不同而有所变化。
如果我们不顾及教材实际,只是千篇一律,一成不变地固守陈规,不对教法进行适当的选择,恐怕不只是使教学失去生动性、针对性、目的性,使学生失去学习的兴趣性、积极性、主动性,甚至会导致整个教学的失败,与教学目的越来越远。
语文教材,它的知识含量和能力要求含量是极为丰富的。
整个语文教材从内容上讲,有语文知识、写作知识和
古今文体篇录,而且每一类里边又包含许多小类。
如果我们都采用某一种的教学方法不加区别地去进行教学,那肯定是不行的。
另外,从语文教材的要求上来讲,语文教学不但要求我们着力培养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掌握一定的语文知识,而且要求我们联系课文对学生进行理想教育、爱国主义教育,培养学生健康的道德观念,同时还要求我们对学生进行美育,发展他们的创造性思维能力等,这也是时代对语文教学提出的要求,因此,面对这些要求我们自然不能在同一教学模式中抑或是自思自悟的感知中去实现,而是要针对不同内容、不同要求,有意识有目的地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有时甚至需要几种方法的融合。
具体到教学实践中,对于一个单元的几篇课文来说,我们可以根据单元要求,综合起来进行单元目标教学法的实施,也可以进行单篇目标教学的尝试;可以是两篇课文并起来,进行相似点、不同点的比较教学,也可以是单篇课文的质疑讨论或讲读式的教学,或是学生在老师指点下的自学等。
当然,要达到这一点,首先就要求教师认真钻研教材,要对教材烂熟于心。
这样,教师的一双眼睛才能从教案和课本中解脱出来,始终专注地高效率地扫瞄讲台下那一双双眼睛,这时,你的注意力不仅是集中考虑授课,而且还要考虑学生的思维。
观察每一个学生怎样学习,哪个学生遇到什么困难等等,从学生的神态中看出各种反映,随之机智地调整讲话速度和教学方法,使课堂中教与学双方思维活动达到有机的统一,产生”教
学共振”的最佳效果,实现教学的最优化。
因此,作为语文教师,认真地研究教材同研究学生一样重要,都是选择教学方法的根据和前提,是不能忽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