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冢敬节
大冢敬节 临床应用伤寒论解说
大冢敬节临床应用伤寒论解说伤寒是一种传染性疾病,自古以来就广泛存在于世界各地。
它的最早记载可以追溯到中国古代的《黄帝内经》中,而最为著名的解说则是由中国明代医学家大冢敬节所撰写的《伤寒论解说》。
这部著作凭借其深度和广度,成为了临床应用伤寒论的权威指南,被誉为伤寒学的经典之作。
大冢敬节是明代杨琼学派的代表人物,他在医学领域有着卓越的贡献。
他对伤寒论进行了深入研究,并结合自己的临床实践经验,撰写了《伤寒论解说》。
这部书的特点是研究和应用并重,它继承了张仲景所传授的理论,并结合了大冢敬节自己的实践经验,深入探讨了伤寒的病因、病机、辨证和治疗等方面的内容。
《伤寒论解说》以其全面而细致的论述,成为了临床医生们学习和应用伤寒论的重要参考书。
它包含了对伤寒病的各个方面进行了详细的解说,从病因、发病机制、辨证论治等方面进行了逐一剖析。
在文章中,大冢敬节多次提到了伤寒这一主题,从而使读者更加明确和深入地了解了伤寒的定义、特点和临床表现等方面。
文章中,大冢敬节不仅对伤寒的病因进行了全面、深入的评估,还对伤寒的辨证论治进行了详细的解释。
他提出了“六经八纲”治疗法,分别从经脉和病证等方面进行了分析和解释。
他还对于伤寒的预后和预防措施进行了详细的讨论,给予了读者全面、深刻的启示。
从大冢敬节的角度看,《伤寒论解说》不仅仅是一部关于伤寒的著作,更是一部涵盖了整个中医学理论体系的重要著作。
它全面地阐述了伤寒的概念和治疗方法,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后来的医学发展。
它也是临床医生们认识和治疗伤寒病的重要依据。
对于我个人来说,伤寒学和《伤寒论解说》是我学习和研究的重要领域。
我深入阅读了大冢敬节的这部著作,并结合自己的理解和实践经验,对于伤寒的概念和治疗方法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我相信,只有通过深入学习和探索,才能更好地理解伤寒学的精髓,并将其应用于临床实践中。
总结起来,《伤寒论解说》是一部临床应用伤寒论的重要参考书。
它全面而深刻地阐述了伤寒的各个方面,帮助临床医生们更好地理解和应用伤寒学。
有相当一部分老中医,看病就守着几个方子,来回加减,打遍天下
有相当一部分老中医,看病就守着几个方子,来回加减,打遍天下医方真谛--------柴芍龙牡汤调神之妙方(转古道瘦马文章)作者:春秋往事读书几十年,我发现了一个现象。
有相当一部分老中医,看病就守着几个方子,来回加减,打遍天下。
河南名老中医赵清理老年一张逍遥散来回加减,左右逢源,对付各种病证;四川一老中医一张麻黄附子细辛汤应付百分之八十病证,看病人络绎不绝,车水马龙;更有甚者号称小柴胡先生,六味地黄汤大夫,看病非此汤不用。
按照存在就是合理的哲学来看不无道理。
从某种意义上来说,这些老中医对某些方子的理解和运用达到了炉火纯青,烂熟于心的地步,他们的做法,既有剑走偏锋的味道,也有值得我们学习的地方。
从这个角度来认识问题,我也推荐一个方子,这就是陈源生极擅运用的柴芍龙牡汤。
陈源生是重庆市中医研究所已故名老中医,一家三代业医,扎根于民间,疗效卓著,堪称医林高手。
陈氏精于方药,对我印象最深的就是陈老所创的柴芍龙牡汤:柴胡12g、白芍24g、龙骨24g、牡蛎24g、玉竹15g、茯苓12g、甘草6g。
柴芍龙牡汤是陈氏根据张仲景《伤寒论》柴胡加龙骨蛎汤化裁而成。
原方由柴胡、黄芩、半夏、人参、龙骨、牡蛎、茯苓、铅丹、大黄、桂枝、生姜、大枣十二味药组成,为伤寒八九日误用攻下致变坏证而设。
其证“胸满烦惊,小便不利,谵语,一身尽重,不可转侧。
”是阴阳错杂之证,所以遣方也用攻补错杂之药。
仲景列出的“胸满烦惊”等系列症状,包括了现代医学神经系统、循环系统部分疾病以及某些精神疾病的临床表现。
日本汉方学者大冢敬节提出:“此方用于神经衰弱症、癔病神经性心悸亢进症、阳痿、癫痫、动脉硬化、脑溢血、小儿夜啼……”根据陈老的临床观察,许多神经系统、循环系统和内分泌疾病,按中医辨证属寒热错杂的病情比较少见,一般均以虚证为主,本虚标实者甚多。
如果硬套古方,攻补错杂之药未必中病,贻误病机者并不鲜见。
陈老本着“古为今用”的原则,围绕“胸满烦惊”这一主症,在临床上逐步对柴胡加龙骨牡蛎汤进行加减化裁,经过反复实践,终于拟定出以柴胡、白芍等七味药组成的柴芍龙牡汤方。
黄煌教授谈葛根汤用法
黄煌教授谈葛根汤的用法葛根汤项背强葛根汤的主治特别简单:“项背强几几〞。
不要认为“项背强几几〞就是大椎穴那边不舒畅,我们要把“项背〞延长,头项、腰背都在这个范围。
从后面部向来到腰骶部,后背部的拘急感、痛苦感、疲倦感,都能够看做是“项背强几几〞。
我发现临床上用葛根汤的人,有的主诉“头项强痛〞,有的主诉是“肩颈酸重〞,有的主诉是“腰背酸痛〞,有的主诉是“头昏、头重、头晕〞,甚至有的就感觉到是疲惫,说自己拖不动,说自己浑身困重。
要注意这可能就是葛根汤证!但还要看体质。
假如来位病人是个才20多岁的姑娘,人瘦瘦的,说是颈椎病,你立刻就用葛根汤,唯恐就简单出问题:夜晚睡不好觉了,心慌了,头更不舒畅了。
划分葛根汤证,最简单的就是看看他是否是熊腰虎背,背特别厚实,这叫“葛根汤背〞!我看痤疮,发现葛根汤有效的,背上的痤疮最严重最多。
因此,背,这是一个葛根汤所主的部位。
此外,葛根汤治疗的疾病以头面部的、五官的病症为主。
有好多的腰痛我们也用葛根汤的,有效!自下利还有,我用葛根汤一般要问大便,大便一般都是次数多或许不可形,甚至有的是腹泻。
为何?由于张仲景用葛根汤专门讲到“自下利〞。
说太阳与阳明合病者,必自下利。
自下利,就是没实用过泻药而出现大便次数增加或许稀疏。
张仲景用葛根,是看大便的性状来决定用量多少的。
葛根汤用葛根四两,治疗自下利;葛根芩连汤用葛根八两,就是治疗“利遂不只〞,那比自下利程度重得多。
因此,大便很干结的时候一般不用葛根,要用的话也要和大黄一同用。
治痤疮葛根汤治疗痤疮成效比较好。
我用葛根汤用得比较多的,大多是那些体格比较壮实,神色乌黑,很粗壮,脸上的痘痘有丘疹,有结节,有脓疱,甚至有窦道,脸上就像菠萝同样啊。
这类痤疮清热泻火药常常是没有效的,一定吃葛根汤。
用葛根汤此后,肤色能够变白些,慢慢那些硬结能够变软,痤疮能够慢慢消逝。
我常常葛根汤合用桂枝茯苓丸或许葛根汤加大黄、川芎来治疗这些壮实青年的面部痤疮,男的能够用女的也能够用。
[讲义]大冢敬节
[讲义]大冢敬节大塚敬节:1900,1980:,出生于日本高知县一个汉方医世家,祖父大塚恭斋、父亲大塚惠迪均业医。
于1919年入熊本县立医学专门学校学习,成为西医界一分子,从而获得了政府认可的行医执照。
1927年,他受中山忠直《汉方医学的新研究》和汤本求真《皇汉医学》的影响和启示,对汉方医学的科学价值和实际疗效有了最初的认识,立志学习和研究汉方医学。
1928年,因用甘麦大枣汤治愈了每天反复抽搐十几次的十岁少女的半身不遂症,使他更坚定了学习和研究汉方医学的决心。
1930年2月,为学习汉方医学,他毅然离家到东京拜汤本求真为师,在“汤本医院”学习汉方医学。
1933年,与史数道明相识并成为挚交。
1972年6月,就任“北里研究所东洋医学综合研究所”所长。
同年九月,日本医师会授予大塚敬节“最高功勋奖”,奖励其为汉方医学发展作出的卓越贡献。
这是日本医师会首次为汉方医家颁奖。
其主要临床学研究著作有:《类证鉴别皇汉医学要诀》:1932年:、《汉方诊疗的实际》:1941年与史数道明等合著:、《汉方医学》:1956年:、《诊断与处方?汉方疗法》:1957年:、《汉方医典》:1957年与史数道明等合著:、《汉方诊疗三十年》:1959年:、《临床应用伤寒论解说》:1966年:、《汉方诊疗医典》:1969年与史数道明等合著:、《金匮要略讲话》:1979年:等。
此外,还有综合性著作《大塚敬节著作全集》:1980年:。
先生认为,在《伤寒论》中之论脉,不提脉名直接记述脉状,故简而适宜。
但至后世渐又设有种种脉名,其数竟达六十余种,此乃侧重形式的思想之不良现象,在临床上多主张为无用论,吾等必须去虚饰重实际,以实事求是的态度研究今后之中医学。
大塚敬节投身汉方医学事业五十几年,始终坚持在临床上从事诊疗和研究,尤其在张仲景学术的研究与运用方面具有相当的造诣。
如用三黄泻心汤治疗动脉硬化症、脑充血等,症状急剧者加知母、石膏、甘草;加辰砂治疗子痫、白内障;还用本方治疗月经过多、肺结核咯血、沙眼、慢性结膜炎、晕船病、癫痫、癔病、失眠、丹毒等;用葛根汤治疗结肠炎、赤痢;眼、耳、鼻之炎症;肩部发酸、肩胛部神经痛、化脓性炎初期等;用柴胡加龙骨牡蛎汤治疗神经衰弱症、癔病、神经性心悸亢进症、阴痿症、癫痫、动脉硬化症、脑溢血、慢性肾炎、心脏瓣膜病、小儿夜啼症、老人慢性关节风湿病、火伤后发热;用柴胡桂枝干姜汤治疗各种热性病、肺炎、肺结核、胸膜炎、腹膜炎、疟疾或疟疾样疾病、神经衰弱、经血病、失眠症、神经性心悸亢进症、脚气等;用桃核承气汤治疗疑为蛛网膜下腔出血引起的剧烈头痛;八味地黄丸治疗尿闭:产褥热:;用温经汤治疗鼻塞、头痛、手掌角化症;茯苓杏仁甘草汤治疗浮肿、呼吸困难之肾炎;大承气汤治疗月经延长、耳朵骚痒症;半夏厚朴汤治疗胃下垂、上半身浮肿、神经症;小柴胡汤治疗圆形脱发症、神经性食欲缺乏症等等。
大冢敬节的书
大冢敬节的书
大冢敬节是一个备受瞩目的人物,他不仅是一位成功的企业家,
还是一位深受敬重的领袖。
他的专著《团队领导力》已经被翻译成多
种语言,深受全球企业家的喜爱。
这本书不仅关注企业的管理和导向,还涉及到了那些与领导者成长不可分割的人性因素。
在这本书中,大冢敬节将他的管理经验和领导智慧表达得淋漓尽致。
他的核心观点是:“人是企业最重要的资源,只有把每个员工的
潜力充分挖掘出来,企业才能实现真正的发展。
”为了支持这个观点,他也对企业的文化和沟通方式做了深入分析。
在大冢敬节的眼里,领导力的成功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领导者的
亲自示范。
一个愿意和部下共同工作,团队意识强烈的领导者,才能
够取得真正的成功。
此外,领导者还需要每天记录和反思自己的行为,以此来不断提升自己的能力。
这样,他才能够成为一个更好的领导者,并以身作则,让团队更加积极地跟进。
此外,大冢敬节还谈到了企业文化。
企业文化是一个组织的基石,它能够影响到企业的整体效应。
在他的书中,大冢敬节建议领导者定
期对企业文化进行审查,以确保团队成员遵循企业文化的准则和价值观。
这样,整个团队才能发挥出最大化的效果,并确保团队工作在一
个和谐的环境中。
总的来说,大冢敬节的《团队领导力》一书为管理者提供了简洁
而有效的指导,帮助他们成为更好的领导者。
这本书不仅是一个极好
的工具,帮助企业创造有力的文化和成功的持久发展,也为领袖们提供了成功的指导,让他们与部下一起,致力推动组织的成功。
汉方诊疗三十年
《汉方诊疗三十年》的目录按照章节顺序排列,每个章节都涵盖了一个特定的 主题或病种。以下是各个章节的概述:
这一章主要介绍了汉方诊疗的基本原理和方法,包括阴阳五行、脏腑经络等中 医基础理论。通过这一章的学习,读者可以了解汉方诊疗的理论体系和思维方 式。
这一章介绍了常见病症的汉方诊疗方法,包括感冒、咳嗽、头痛、失眠、胃痛 等。作者针对每个病症都提供了详细的中医诊断和治疗方法,以及相应的药方 和食疗方案。
《汉方诊疗三十年》是一本非常值得阅读的书籍。它不仅介绍了作者大冢敬节 先生三十年的汉方诊疗经验,还通过真实记录一个个病例,让读者更深入地了 解汉方医学的魅力。这本书也让我认识到在行医过程中需要注意哪些问题,以 及如何更好地运用方剂。我相信这本书会对每一位读者产生深远的影响,让我 们更好地了解和欣赏汉方医学的独特之处。
在书中,大冢先生详细阐述了汉方医学的理念和方法,以及其在现代医学中的 应用。他指出,汉方医学是一种以人体为本的医学体系,其核心理念是“天人 合一”,即认为人与自然环境、社会环境是相互关联、相互影响的。这种理念 与现代医学的“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不谋而合。
大冢先生还强调了汉方医学的整体观念。他认为,人体是一个有机整体,各个 器官、组织、系统之间是相互、相互作用的。因此,在治疗疾病时,不能只病 变部位,而应该从整体出发,全面考虑患者的生理、心理和社会状况。这种整 体观念与现代医学的“全人医疗”理念相呼应。
在介绍具体病症的治疗方法时,大冢先生不仅列举了各种汉方处方和剂型,还 详细介绍了它们的适应症和禁忌症。他指出,每个患者的病情都是独特的,因 此应该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个体化的治疗。这种个性化治疗的方法与现代 医学的“精准医疗”理念相契合。
《汉方诊疗三十年》这本书是一部宝贵的医学著作,对于广大医务工作者来说 具有很高的参考价值。通过阅读本书,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汉方医学的理念和 方法,提高临床治病水平,为患者提供更优质的服务。
大冢敬节 临床应用伤寒论解说
大冢敬节临床应用伤寒论解说大冢敬节是日本大正时代的医生,他在1911年翻译了著名的《伤寒论》(Typhoid Fever Treatise)一书,并写了一篇重要的解说。
《伤寒论》是中国明朝时期的医学家、李时中编写的一本关于伤寒病的治疗手册,被广泛应用于明、清两代的医疗实践中。
大冢敬节的解说对于理解《伤寒论》的原意,以及其在临床应用中的指导作用具有重要的意义。
本文将对大冢敬节的解说进行分析和总结,探讨其对于临床实践的价值。
首先,大冢敬节在解说中强调了正确理解《伤寒论》的重要性。
他指出,《伤寒论》是一本治疗伤寒病的经典之作,其中的理论和治疗方法是经过严密实践验证的。
他呼吁医生们不仅要熟读该书,更要深刻理解其中的理论和原则,以便能够正确应用于临床实践中。
其次,大冢敬节对于《伤寒论》中的病机理论进行了解读。
他指出,《伤寒论》将伤寒病的发生、发展和转归分为六个阶段,从阳气受伤到脏腑受病再到气血亏虚,形成了相对完整的病机理论体系。
他认为,医生在临床上必须根据患者的病情,准确判断其所处的病程阶段,制定相应的治疗方案。
然后,大冢敬节着重解释了《伤寒论》中的治疗原则和方法。
他认为,《伤寒论》的治疗原则是“祛邪保正”,即通过清热解毒、解表宣肺、滋阴降火的方法,祛除病邪,保护正气。
在具体治疗上,他强调了针对不同的病程阶段,采取相应的治疗方法。
例如,在伤寒初期,应以发汗解表为主,以促进病邪的排出;而在病程较长、阳气消耗的阶段,则应以滋阴降火为主,强调调节气血平衡。
此外,大冢敬节还详细讨论了《伤寒论》中的方剂和药物应用。
他指出,《伤寒论》提供了丰富的方剂和药物选择,针对不同的病情可以进行个体化的调整。
他还介绍了一些常用的药物,如黄连、黄芩、黄柏等,以及它们的功效和应用方法。
大冢敬节强调,医生在应用药物时要注意剂量和配伍,以确保其疗效和安全性。
最后,大冢敬节总结了《伤寒论》在临床实践中的重要性和应用价值。
他认为,《伤寒论》通过总结和归纳临床实践,形成了相对完整的治疗体系,对于治疗伤寒病具有重要指导作用。
大冢敬节小建中汤医案
大冢敬节小建中汤医案大冢敬节小建中汤,又称冲调敬节汤,是一种古老而有效的中药方剂,被广泛应用于中医治疗领域。
该方剂的出现有着悠久的历史渊源,并在不同的临床实践中得到了验证。
本文将从该方剂的组成、配伍原理以及临床应用等方面进行探讨。
一、方剂组成与配伍原理大冢敬节小建中汤由党参、黄芪、麦冬、巴戟天、山药、枸杞子、丹参等中草药组成。
这些草药在配伍中相辅相成,发挥着各自的药理作用,共同达到治疗目的。
1. 党参党参味甘,性微寒,具有益气健脾、补血生津的功效。
在大冢敬节小建中汤中,党参主要起到补益元气、提升机体免疫力的作用。
2. 黄芪黄芪味甘,性微温,具有补气扶正、抗疲劳等功效。
配伍党参可以增强其益气功能,协同作用起到促进健康恢复的作用。
3. 麦冬麦冬味甘,性微寒,具有润肺生津、清热去燥的功效。
在大冢敬节小建中汤中,麦冬主要用于滋阴润燥,调节体液平衡。
4. 巴戟天巴戟天味甘辛,性温,具有补肾壮阳、活血化瘀的功效。
配伍山药可以发挥滋阴养肾的作用,对解决内分泌失调问题具有积极作用。
5. 山药山药味甘淡,性平,具有健脾养胃、益肾固精的功效。
与巴戟天的配伍可以互相补益,协同调理肾脏功能。
6. 枸杞子枸杞子味甘,性平,具有补肝肾、明目养颜的功效。
在大冢敬节小建中汤中,枸杞子主要用于调节肝肾功能,增强睾丸的生精能力。
7. 丹参丹参味微苦,性微寒,具有活血化瘀、清凉解毒的功效。
在大冢敬节小建中汤中,丹参主要用于改善血液循环,加快康复进程。
二、临床应用大冢敬节小建中汤经过长期的临床实践,证实了其在治疗多种疾病方面的显著疗效。
以下将罗列其中几个典型病症及其应用:1. 改善疲劳和虚弱大冢敬节小建中汤可以提升人体免疫力,改善疲劳和虚弱状况。
党参、黄芪等草药在配伍中发挥着补益元气的作用,对于疲劳导致的身体不适具有较好的疗效。
2. 调理内分泌失调内分泌失调是许多女性面临的健康问题,常常导致月经不调、经期不规律等症状。
大冢敬节小建中汤中的草药巴戟天、山药等有助于滋补肾气、调理内分泌功能,对于改善这类问题具有一定的疗效。
大冢敬节 临床应用伤寒论解说
大冢敬节临床应用伤寒论解说
(原创版)
目录
1.大冢敬节的《临床应用伤寒论解说》概述
2.该书的特点和优点
3.该书的缺点和不足之处
4.推荐读者群体
5.与其他相关书籍的对比
正文
大冢敬节的《临床应用伤寒论解说》是一本关于伤寒论的学术著作,旨在帮助读者理解和应用伤寒论的理论和方剂。
这本书的特点在于其深入浅出的解析,适合初学者入门学习,同时对于有一定基础的读者,也可以作为了解日本汉方医学古方派学术的参考书。
该书的主要优点在于其朴实的语言和实用的方剂解读。
作者大冢敬节先生作为古方派的代表人物之一,对伤寒论的方剂有着深入的研究和实践,因此在书中对一些方剂的解释和应用有着独特的见解。
此外,该书对于伤寒论的理论知识也有着系统的介绍,有助于读者全面理解伤寒论的理论体系。
然而,这本书也存在一些不足之处。
首先,对于一些冷门方剂,书中并未给出详细的解释,例如麻黄升麻汤。
其次,作为古方派的代表,大冢敬节先生在书中并未充分发挥《药征》的长处,对于许多方药之间的关系和差别的解释略显不足。
总的来说,这本书适合初学者和中级读者学习伤寒论,特别是对于想要了解日本汉方医学古方派学术的读者来说,是一本很有价值的参考书。
第1页共1页。
皇汉医学 解读
皇汉医学解读
皇汉医学是一本在1927年至1928年出版的书籍,其作者大冢敬节在书中致力于“补正现代医术之谬误缺陷,并揭出医界之宝库汉方医学之真谛”。
这本书的影响深远,被视为对后进者的引导之作。
大冢敬节本人也是一位杰出的医学家,他于1919年进入熊本县立医学专门学校学习西医,但后来受到中山忠直的《汉方医学的新研究》和汤本求真的《皇汉医学》的影响,开始转向对汉方医学的研究。
他始终坚持在临床上从事诊疗和研究工作,致力于去虚饰、重实际,尤其在张仲景学术研究与运用方面具有相当造诣。
在书名上,“皇汉”一词的本义是指汉朝,引申为中国之通称。
因此,“皇汉医学”可以理解为汉方医学,即中国中医学。
然而,在明治维新后,日本为与西方医学区分开来,提出了“日本中医学”这一概念,并将其称为“汉方医学”。
这种称呼上的转变体现了日本对于传统医学的独特理解和重视。
日本汉方医学古方派与中国中医学同源异流,具有其独特的特色和诊疗方法。
总的来说,《皇汉医学》一书体现了中国和日本传统医学的深厚底蕴和独特价值,对后来的研究者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和启发价值。
在今天看来,该书依然具有极高的学术价值和应用价值。
如需获取更具体的解读和分析,可以阅读中国中医学和日本汉方医学的相关文献或资料,或者咨询相关领域的专家学者。
患者“血虚阳浮”血压高,论证调理缓解症状
患者“血虚阳浮”血压高,论证调理缓解症状高血压,从中医来说,多认为基本病机是阴虚阳亢,诸如镇肝熄风汤、天麻钩藤汤等,治疗都从肝论治。
我在自学皇汉医学的时候,看到人家使用黄连解毒汤、大柴胡汤、柴胡龙骨牡蛎汤、八物降下汤、金匮肾气丸等来治疗的时候,一下子眼界开阔了不少。
感慨原来高血压也可以这样子治,但未曾实际使用过,不知疗效如何。
其中一个大冢敬节的经验方一八物降下汤,有点让我甚是不解。
八物降下汤组成为四物汤加黄芪、钩藤、黄柏、杜仲,去杜仲则为七物降下汤。
原文说主要用来治疗虚弱型高血压,伴有肾损害尿蛋白的功效更佳。
刚开始我想这是什么一个配方思路,四物汤加黄芪益气补血好理解,但是高血压病人,我们常规不是从阴虚阳亢上辨吗?怎么搞成一个血虚的样,加上钩藤、黄柏自然有热象了,杜仲补肾倒是可以说得过去。
那么这是治疗一个什么样的病人呢,带着这个疑问,我一直在等待着相关病人出现。
这一天,病房真来了这么一个病人,患者是一位三十多岁的男性,高血压已经有五年了,曾经多次住院,并已经排查了继发性高血压,最近血压不稳,经常到180120mmHg,因此来住院调理。
患者,体偏胖,皮肤白白的,腠理还是比较细腻,症状主要是头晕头昏,疲乏无力,多汗,嗜睡,但是睡眠质量不佳,醒来后还是感觉很累,没有口干口苦,饮食近几日稍差,尿频,大便尚可,舌淡,苔薄白,脉沉弱。
平素服用缬沙坦氨氯地平片一天两次,氢氯噻嗪半片,比索洛尔一片降压治疗,最好的时候控制在150100mHg。
近一周来头昏明显,测血压多在160110mng以上,有时候能到180/120mmHg。
我说:“你这药也挺多的了,我们先观察观察,我给你加点中药试试。
”病人马上补充道:“门诊也给吃过,什么清肝降压胶囊,吃了几个月,也没有什么疗效。
”“好,知道了,你别急,我们试试汤药,如果血压还是特别高,我们再调药说完我常规查了腹诊,没有什么特别发现。
正发愁怎么选方用药的时候无意中看到了患者门诊查的尿常规,尿蛋白(++),尿潜血(-)我心中震,“这该不会是八物降下汤证吧”,追问得知患者尿蛋白一直都有,已经有两年了,门诊也找肾内科医师看过,没有什么疗效,还有就是患者感觉腰酸我又摸了摸脉,的确是沉弱,但是量患者血压却是高的,更坚定是这个方证了,便开了三剂八物降下汤。
大黄牡丹皮汤治痔疮
大黄牡丹皮汤治痔疮【原方配方组成】大黄12克,牡丹皮3克,桃仁9克,瓜子30克,芒硝9克(溶服)。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分早晚2次服。
痔疮是肛门部疾病中最常见的一种,多见于成年人,是直肠末端粘膜下和肛管皮下的静脉丛发生扩大、曲张所形成的柔软的静脉团。
其病因与妊娠、分娩、便秘、腹泻、久坐等有关。
痔一般原发于齿线上方,初期为上痔静脉丛扩张,其表面粘膜无明显改变。
继而因有炎症,粘膜可有充血、水肿,甚至糜烂,痔内结缔组织纤维增生。
由于痔疮的发生部位不同,本病临床可分为内痔、外痔、混合痔等。
其中血栓性外痔肛门肿痛剧烈,检查见肛管边缘有椭圆形小肿块,表面皮肤暗红,有明显触痛,也需做急症处理。
本病中医也称为痔疮,又称之为隐疮。
临床常见证型有湿热内蕴,气血不调,瘀血阻滞等。
(1)根据《山东中医杂志》1984,(3):50,张明基报道:以大黄牡丹汤加减治疗血栓性外痔20例,19例痊愈,1例无效。
处方:大黄6~10克,丹皮18~24克,芒硝6克,冬瓜子15~30克,苏木10克,赤芍15克,当归15克,连翘15~20克,槐角30克。
下血者,加地榆15~30克,芥穗炭10克;邪热重者,加金银花15~30克,蒲公英30克。
水煎服,每日1剂。
(2)根据《中医药学报》1991,(2):15,何倜报道:以大黄牡丹汤加减治疗湿热型嵌顿痔37例,总有效率91%。
处方:大黄10~15克,丹皮10~15克,芒硝5~15克,冬瓜子10~15克,赤芍15~40克,金银花10~15克,甘草10克。
水煎服,每日1剂c大黄牡丹皮汤随证应用法肠痈、小腹肿痞,按之痛,有时发热,自汗,《金匮要略》主用大黄牡丹皮汤。
大黄、冬瓜子各9.5克,牡丹皮7克,桃仁6克,芒硝11克。
上剉细,以水三合,煎一合,去滓,内硝溶之,一日分三回温或冷服。
有脓,当下,如无脓,当下血。
证状表现原文:肠痴者,小腹肿痞,按之即痛如淋,小便自调,时时发热,自汗出,复恶寒,其脉迟紧者,脓未成(是有脓未全成,非尽无脓也),可下之,当有血。
大冢敬节伤寒论解说(1)电子教案
大冢敬节伤寒论解说( 1)大塚敬節傷寒論條文張仲景自序余每覽越人入虢之診,望齊侯之色,未嘗不慨然歎其才秀也。
怪當今居世之士,曾不留神醫藥,精究方術,上以療君親之疾,下以救貧賤之厄,中以保身長全,以養其生,但競逐榮勢,企踵權豪,孜孜汲汲,惟名利是務,崇飾其末,忽棄其本,華其外,而悴其內,皮之不存,毛將安附焉。
卒然遭邪風之氣,嬰非常之疾,患及禍至,而方震栗,降志屈節,欽望巫祝,告窮歸天,束手受敗,賫(注:音機)百年之壽命,持至貴之重器,委付凡醫,恣其所措,咄嗟嗚呼!厥身已斃,神明消滅,變為異物,幽潛重泉,徒為啼泣,痛夫!舉世昏迷,莫能覺悟,不惜其命,若是輕生,彼何榮勢之雲哉!而進不能愛人知人,退不能愛身知己,遇災值禍,身居厄地,蒙蒙昧昧,蠢若遊魂。
哀乎!趨世之士,馳競浮華,不固根本,忘軀徇物,危若冰穀,至於是也。
余宗族素多,向餘二百,建安紀年以來,猶未十年,其死亡者,三分有二,傷寒十居其七。
感往昔之淪喪,傷橫夭之莫救,乃勤求古訓,博采衆方,撰用《素問》、《九卷》、《八十一難》、《陰陽大論》、《胎臚藥錄》,並平脈辨證,為《傷寒雜病論》合十六卷,雖未能盡愈諸病,庶可以見病知源,若能尋餘所集,思過半矣。
夫天布五行,以運萬類,人稟五常,以有五藏,經絡府俞,陰陽會通,玄冥幽微,變化難極,自非才高識妙,豈能探其理致哉!上古有神農、黃帝、歧伯、伯高、雷公、少俞、少師、仲文,中世有長桑、扁鵲,漢有公乘陽慶及倉公,下此以往,未之聞也。
觀今之醫,不念思求經旨,以演其所知,各承家技,終始順舊,省疾問病,務在口給。
相對斯須,便處湯藥,按寸不及尺,握手不及足,人迎趺陽,三部不參,動數發息,不滿五十,短期未知決診,九候曾無仿佛,明堂闕庭,盡不見察,所謂窺管而已。
夫欲視死別生,實為難矣。
孔子云:生而知之者上,學則亞之,多聞博識,知之次也。
余宿尚方術,請事斯語。
太陽病上篇(有框框者為原書目錄原文,只是為了提示,不背可也)1•太陽病提倉綱:太陽之為病,脈浮,頭項強痛而惡寒。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大塚敬节(1900~1980),出生于日本高知县一个汉方医世家,祖父大塚恭斋、父亲大塚惠迪均业医。
于1919年入熊本县立医学专门学校学习,成为西医界一分子,从而获得了政府认可的行医执照。
1927年,他受中山忠直《汉方医学的新研究》和汤本求真《皇汉医学》的影响和启示,对汉方医学的科学价值和实际疗效有了最初的认识,立志学习和研究汉方医学。
1928年,因用甘麦大枣汤治愈了每天反复抽搐十几次的十岁少女的半身不遂症,使他更坚定了学习和研究汉方医学的决心。
1930年2月,为学习汉方医学,他毅然离家到东京拜汤本求真为师,在“汤本医院”学习汉方医学。
1933年,与史数道明相识并成为挚交。
1972年6月,就任“北里研究所东洋医学综合研究所”所长。
同年九月,日本医师会授予大塚敬节“最高功勋奖”,奖励其为汉方医学发展作出的卓越贡献。
这是日本医师会首次为汉方医家颁奖。
其主要临床学研究著作有:《类证鉴别皇汉医学要诀》(1932年)、《汉方诊疗的实际》(1941年与史数道明等合著)、《汉方医学》(1956年)、《诊断与处方?汉方疗法》(1957年)、《汉方医典》(1957年与史数道明等合著)、《汉方诊疗三十年》(1959年)、《临床应用伤寒论解说》(1966年)、《汉方诊疗医典》(1969年与史数道明等合著)、《金匮要略讲话》(1979年)等。
此外,还有综合性著作《大塚敬节著作全集》(1980年)。
先生认为,在《伤寒论》中之论脉,不提脉名直接记述脉状,故简而适宜。
但至后世渐又设有种种脉名,其数竟达六十余种,此乃侧重形式的思想之不良现象,在临床上多主张为无用论,吾等必须去虚饰重实际,以实事求是的态度研究今后之中医学。
大塚敬节投身汉方医学事业五十几年,始终坚持在临床上从事诊疗和研究,尤其在张仲景学术的研究与运用方面具有相当的造诣。
如用三黄泻心汤治疗动脉硬化症、脑充血等,症状急剧者加知母、石膏、甘草;加辰砂治疗子痫、白内障;还用本方治疗月经过多、肺结核咯血、沙眼、慢性结膜炎、晕船病、癫痫、癔病、失眠、丹毒等;用葛根汤治疗结肠炎、赤痢;眼、耳、鼻之炎症;肩部发酸、肩胛部神经痛、化脓性炎初期等;用柴胡加龙骨牡蛎汤治疗神经衰弱症、癔病、神经性心悸亢进症、阴痿症、癫痫、动脉硬化症、脑溢血、慢性肾炎、心脏瓣膜病、小儿夜啼症、老人慢性关节风湿病、火伤后发热;用柴胡桂枝干姜汤治疗各种热性病、肺炎、肺结核、胸膜炎、腹膜炎、疟疾或疟疾样疾病、神经衰弱、经血病、失眠症、神经性心悸亢进症、脚气等;用桃核承气汤治疗疑为蛛网膜下腔出血引起的剧烈头痛;八味地黄丸治疗尿闭(产褥热);用温经汤治疗鼻塞、头痛、手掌角化症;茯苓杏仁甘草汤治疗浮肿、呼吸困难之肾炎;大承气汤治疗月经延长、耳朵骚痒症;半夏厚朴汤治疗胃下垂、上半身浮肿、神经症;小柴胡汤治疗圆形脱发症、神经性食欲缺乏症等等。
1.麻杏甘石汤治疗小儿咳喘,哮喘有效
2.当归四逆加吴茱萸生姜汤治疗手足寒冷,冻疮.
3五苓散治疗小儿的无故呕吐泻泄.
4.炙甘草汤治疗脉结代和心肌亢进,甲亢引起的心律失常.
5勾藤散治疗青光眼,美尼尔综合征,脑动脉硬化.
6八味地黄丸(金匮肾气丸)治疗各种排尿异常疾病,但必见小腹部不仁.即小腹部腹诊时关元
穴附近按之软而无力.
7.大柴胡汤治疗胆囊炎,胆结石,高血压,肥胖等疾病,但必腹诊时,两胁涨满.
8.桂枝茯苓丸治疗女子痛经.痤疮,青春痘,荨麻疹.但必腹诊时少腹部有压痛.
9.麦门冬汤治疗妊娠时妇女的咳嗽.
10.温经汤治疗进行性指掌角化症(手足开裂和硬化脱落)
11.葛根汤治疗副鼻窦炎,过敏性结膜炎.
12.防己黄芪汤治疗变形性关节炎,特别是关节水肿.
13温经饮(黄连解毒汤加四物汤)治疗一般性白斑(白癜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