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机化学醛酮-课件
合集下载
大二有机化学课件第七章醛、酮
![大二有机化学课件第七章醛、酮](https://img.taocdn.com/s3/m/b9b0dc3e5022aaea998f0fe7.png)
CH2
CHCH
OC2H5 KMnO4 OC2H5
CHCH OC2H5
+
H
,
H2O
CH2 CHCHO
OH
OC2H5
OH OH
例:通过BrCH2 CH2 CHO制备CH3 CH2 CHO
步骤:a. 缩醛保护醛基; b. 制备格氏试剂; c. 与 活性氢物质反应; d. 酸性介质水解。
酮较难与一元醇反应,与1,2-或1,3-二元醇比
C CH2
CH2
CH2Br
Mg 乙 醚HgCl2 THF
OMgBr H2O
OH
CH3
CH3
选用不同的羰基化合物就可以得到不同的
醇,甲醛/醛/酮与格氏试剂加成产物水解分别 能得到对应的1/2/3醇,反应在有机合成上有 重要用途 :
H C
H
+ O RMgX 干 乙 醚 H C OMgX H2O H C OH
R
OH
C H(CH3) + CN -
影响羰
CN
δ-
基亲核
O
CN
O-
加成反 应活性
R
的因素
δ+
C
(H)R + Nu
R C (H)R
Nu
正电性越大 羰基越活泼 (电子效应)
烃基越小羰 基越活泼 (空间效应)
亲核加成反应中醛活性大于酮,这是由于: a.空阻效应,基团体积醛分子中H<R; b.酮分子中烷基的供电子作用使羰基碳
H
R
H
R
H C
H3C
+ O
RMgX
干 乙 醚
H
C
OMgX
H2O
大学有机化学重点知识总结第十一章 醛、酮
![大学有机化学重点知识总结第十一章 醛、酮](https://img.taocdn.com/s3/m/dd89de0119e8b8f67c1cb9ff.png)
—制备增加2个C原子的伯醇:
+
H2C CH2
-+
RM gBr
O -
(C2H5)2O
R C H 2 C H 2 O M g B r
H 3O + H O C H 2C H 2R
精选可编辑ppt
42
33.
CH3 ( NBS )
CH2Br
Mg
(
干醚
CH2MgBr )
① O / 干醚
(
② H3O+
CH2CH2CH2OH )
R C O R '+H 2 O H +
R CO +2 R 'O H
(R '')HO R '
(R '')H
精选可编辑ppt
33
H +
O O C H 3
( )+ ( )
O
CH2CH2CH2CH CH3OH
HO
O
O
O
C OCH3 H
O O
C OCH3
H OC H2CH 2OH
精选可编辑ppt
34
(3)活性:醛>酮 酮一般用原甲酸三乙酯形成缩酮
O C
羰基
第十一章 醛、酮
–CHO
醛基
O HCH
O
RCH
甲醛 醛
O
C
酮基
O
R C R' 酮
精选可编辑ppt
1
烃基
脂肪族醛和酮 芳香族醛和酮
醛和酮
饱和醛和酮
的分类 烃基是否饱和 不饱和醛和酮
一元醛和酮
羰基个数 二元醛和酮
多元醛和酮
有机化学课件第十章醛酮1
![有机化学课件第十章醛酮1](https://img.taocdn.com/s3/m/eec1a851d4d8d15abf234e91.png)
2.5 与NaHSO3 加成
O HO S O
O C + NaHSO3
反应可逆
O
HO S O NaHSO3的亲核性
ONa C SO3H
H+(酸处理)
OH C SO3Na
白色结晶物
醛(芳香醛、脂肪醛) 脂肪族甲基酮,八个碳以下的环酮
应用:醛或甲基酮的 分析、纯化
3、醛酮羰基上的亲核加成反应(2)
❖ 分析:分子型亲核试剂的特点及与醛酮的加成
•特点分析
H Nu
水、醇、胺
•预测:直接与羰基加成
H OH H OR H NHR H NR2
✓有活泼 H ✓亲核性不强
羰基亲电 性较弱
亲核能 力不强
O C
NuH
可逆
O C NuH
较易离去
•结论:
分子型亲核 试剂难直接 与羰基加成
3、醛酮羰基上的亲核加成反应(2)
•预测: H+存在下与羰基加
成
H+
O
Jones 试剂
Oppenauer 氧化
二、醛酮的制备
❖氧化烯烃
例:
有合成意 义的反应
二、醛酮的制备
3、芳香酮的合成
芳香酮
三、醛、酮的化学性质
性质分析
羰基氧有弱碱性 可与酸结合
R1
R2
C
α碳有吸电子基
H
α氢有弱酸性
碳与氧相连
O
氢易被氧化
C H(R)
羰基碳有亲电性 可与亲核试剂结合
α氢与碱的反应
OR
OR
半缩醛(酮) 一般不稳定
例1:生成缩醛(酮)
CHO
2 CH3OH HCl
缩醛(酮) 碱性和中性中稳定
华东理工大学有机化学——醛酮课件
![华东理工大学有机化学——醛酮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518be013050876323012121c.png)
H Nu
▪ 难直接与羰基加成
亲电性较弱
O
C
亲核能力不强
NuH
H OH H OR H NHR H NR2
可逆
•有活泼 H •亲核性不强
O C NuH
▪ 在H+存在下能与羰基加成
H+
O
OH
C
C
羰基亲电性增强
HNu
易加成
OH -H
C
H NuH
OH
OH
OH
OH
C
C
C
C
Nu
OH
OR
NHR
不稳定,可进一步反应
图10-3 苯乙酮的红外光谱图
1. 苯环C-H伸缩振动 2. CH3伸缩振动 3. C=O 伸缩振动 4. 苯环C=C伸缩 5. 一取代苯
4、羰基的核磁共振谱
醛基上氢由于受羰基的去屏蔽效应的影响,其化学位移在9~ 10之间极低的低场, 这个特征吸收峰可以鉴别醛基的存在。 羰基邻碳上的氢也受到一定的羰基去屏蔽效应的影响,其化 学位移常常在2~3区域内。
2.1 醛酮与醇的加成 —— 缩醛(酮)的形成
O
ROH / 干HCl
C
OH
ROH / 干HCl
C
OR
C
+ H2O
OR
半缩醛(酮)
• 半缩醛(酮) 一 般不稳定
OR
缩醛(酮)
不断 除去
➢缩醛
缩醛具有双醚结构,对碱和氧化剂稳定, 但遇酸迅速水解为原来的醛和醇 。
OR' R-CH-OR' H2O/H+
Nu 稳定性?
E
C O- > C+ O
所以亲核试剂首先进攻, 即发生亲核加成反应
有机化学课件-11醛酮
![有机化学课件-11醛酮](https://img.taocdn.com/s3/m/c814e50aba0d4a7303763afd.png)
R C N NHC6H5 (苯腙)
R'
O2N
R C N NH
NO2
(2,4-二硝基苯腙)
H2N-B NH2NHCONH2 NH2C6H5
产物
R'
O
R C N NH C NH2 (缩氨脲)
R' R C N C6H5
(schiff碱)
由于氨的衍生物亲核性较强,除了空间位阻很大的酮(如二苯甲
酮等),几乎多数醛酮都可与氨衍生物发生加成-消去反应,产物
戊二醛
2,6-庚二酮
O
O
CH3 CCH2CH2CH2C H
CHO
COCH3
5-氧代己醛
CO2H
CO2H
对甲酰基苯甲酸 对乙酰基苯甲酸
三、物理性质:
(一)沸点: 分子间不能形成氢键,沸点远低于分子量相当的醇,但具有较大
的极性,沸点略大于RX;如:
CH3CHO
M
44
μ(D) 2.7
Bp℃ 20.2
CH3CH2OH CH3Cl
(三)亲核加成的立体化学(参见p616)
上方
R CO
R'
+ Nu-
Nu
R
R C O- + R' C O-
下方
R'
Nu
1.当醛酮羰基所在的平面为分子的对称面时,加非手性亲核试剂 时产物为外消旋体, 若加手性亲核试剂时,产物中新产生的C*构型R/S比例≠1;
例: H
OHC O + HCN
H3C
NC
H
H C OH + H3C C OH
H+ R C O + NaHSO3
R'
R'
O2N
R C N NH
NO2
(2,4-二硝基苯腙)
H2N-B NH2NHCONH2 NH2C6H5
产物
R'
O
R C N NH C NH2 (缩氨脲)
R' R C N C6H5
(schiff碱)
由于氨的衍生物亲核性较强,除了空间位阻很大的酮(如二苯甲
酮等),几乎多数醛酮都可与氨衍生物发生加成-消去反应,产物
戊二醛
2,6-庚二酮
O
O
CH3 CCH2CH2CH2C H
CHO
COCH3
5-氧代己醛
CO2H
CO2H
对甲酰基苯甲酸 对乙酰基苯甲酸
三、物理性质:
(一)沸点: 分子间不能形成氢键,沸点远低于分子量相当的醇,但具有较大
的极性,沸点略大于RX;如:
CH3CHO
M
44
μ(D) 2.7
Bp℃ 20.2
CH3CH2OH CH3Cl
(三)亲核加成的立体化学(参见p616)
上方
R CO
R'
+ Nu-
Nu
R
R C O- + R' C O-
下方
R'
Nu
1.当醛酮羰基所在的平面为分子的对称面时,加非手性亲核试剂 时产物为外消旋体, 若加手性亲核试剂时,产物中新产生的C*构型R/S比例≠1;
例: H
OHC O + HCN
H3C
NC
H
H C OH + H3C C OH
H+ R C O + NaHSO3
R'
常见的醛酮课件
![常见的醛酮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3de1d970443610661ed9ad51f01dc281e43a5670.png)
有杏仁气味旳 液体
制染料、香料旳主 要中间体
特殊气味旳无色液 常用旳有机溶剂和主 体,与水以任意比 要旳有机合成原料 互溶
自主学习:【身边旳化学】常见旳醛酮举例
3.醛、酮旳同分异构体
写出C5H10O属于醛和酮旳同分异构体: 7种
(1)类别异构(2)官能团旳位置异构(3)碳链异构
O
O
O
C4H9— CH
砖红色沉淀
四、掌握酮旳主要反应
O
OH
催化剂
CH3 C CH3 + H2
CH3 CHCH3
加
O
OH
成
H 催化剂
反
CH3 C CH3 + CN
CH3 C CN 应
C H3
酮羰基不能被银氨溶液或新制氢氧化铜 氧
悬浊液等弱氧化剂氧化,只能被更强旳氧
化 反
化剂氧化。
应
五、试验
1.银镜反应
AgNO3溶液
滴加稀氨水 生成白色沉淀
δ- δ+ δO +A B
R
(R′) H B A
CO R
O C H 3C H
H
催化剂
+ CN
OH C H 3C H CN
二、醛、酮旳化学性质
1.羰基旳加成反应 碳氧双键在一定条件下能与氢气、氢氰酸、 氨及氨旳衍生物、醇等发生加成反应。
醛一般不能和HX、X2、H2O发生加成反应。
请写出乙醛分别与氢 氰酸、氨气、甲醇旳反应 方程式。
CH3CHO→CH3CHCH2CHO→CH3CH=CHCHO→CH3CH2CH2CH2OH
OH
一、醛和酮构成和构造旳比较
CO
二、掌握醛旳主要化学性质
高三化学一轮复习认识有机化合物第五课时(醛酮)课件
![高三化学一轮复习认识有机化合物第五课时(醛酮)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9dc7f08ad4bbfd0a79563c1ec5da50e2524dd11b.png)
4.(2022江苏苏州模拟)下列操作能达到相应实验目的的是( )
选项 实验目的
操作
A 检验绿茶中是否含有酚类物质 向茶水中滴加FeCl3溶液
B 测定“84”消毒液的pH
用洁净的玻璃棒蘸取少许“84”消毒液 滴在pH试纸上
C 除去苯中混有的少量苯酚
向苯和苯酚的混合物中滴加溴水,过 滤后分液
D 实验室制备乙酸乙酯
注意 事项
(1)试管内壁必须洁净 (2)银氨溶液随用随配,不可久置 (3)水浴温热,不可用酒精灯直接加热 (4)乙醛用量不宜太多 (5)银镜可用稀硝酸浸泡除去
(1)新制 Cu(OH)2 要现用现配, 不可久置 (2)配制新制 Cu(OH)2 时,所用 NaOH 溶液必须过量
2.酮的结构与性质 (1)通式
①酮的结构简式可表示为
;
②饱和一元酮的组成通式为 CnH2nO (n≥3)。
(2)化学性质 ① 不能 发生银镜反应, ②能发生加成反应
不能
被新制Cu(OH)2氧化。
+H2
+H—CN
(3)丙酮。 丙酮是最简单的酮,是无色透明的液体,沸点56.2 ℃,易挥发,可与水、乙醇 等互溶,是重要的有机溶剂和化工原料。
②甲醛、乙醛的物理性质:
名称 甲醛
乙醛
颜色 无色
常态 气态
液态
气味
溶解性
易溶于 水
刺激性 气味 与水、乙醇等
互溶
(3)醛的化学性质。 醛类物质既有氧化性又有还原性,其氧化、还原关系为醇 醛 羧酸。 以乙醛为例完成下列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七)醛、酮
(4)含醛基的有机化合物的特征反应及检验方法。
类型 与银氨溶液反应
随堂练习
有机化学ppt-醛酮醌
![有机化学ppt-醛酮醌](https://img.taocdn.com/s3/m/6ea0d2a650e79b89680203d8ce2f0066f4336444.png)
a.α-C上含有三个活泼氢的醛,酮与碘的氢氧化钠溶液作用, 生成碘仿(黄色沉淀,有特殊气味)和羧酸钠,称碘仿反应。
b.常用此反应鉴别乙醛和甲基酮以及有( 醇。
)结构的
(2)羟醛缩合反应
O
H
OH
稀OH-
CH3 C H + CH2 CHO
CH3 CH CH2 CHO
乙醛
乙醛
β- 羟基丁醛
是增长碳链的一种方法。
O
O
O
O
O
O
1,4-苯醌 (对苯醌)
1,2-苯醌 (邻苯醌)
O
1,4-萘醌 (α-萘醌)
1,2-萘醌 (β-萘醌)
二、重要的醌及性质 (一) α-萘醌和维生素K
许多天然的植物色素含有α-萘醌的结 构,如维生素K类,它们存在于绿叶蔬菜 中,具有促进凝血作用,故在医学上常用 作止血剂,亦可用于预防长期口服广谱抗 生素药物引起的K族维生素缺乏症。
3-甲基丁醛 β -甲基丁醛
O CH3CHCCH2CH3
CH3 2-甲基-3-戊酮
CH3CH=CHCHO
2-丁烯醛
(CH3)2CHCH2COCH3 4-甲基-2-戊酮
CH3COCH2COCH2CH3 2,4-己二酮
O
CH3CH=CHCCH2CH3
4-己烯-3-酮
OHCCH2CHO 丙二醛
三、醛酮的物理性质
目录
Contents
第一节 醛和酮 第二节 醌
第二节 醌
一、醌的结构和命名 醌是一类具有环状共轭体系的环己二烯二酮类化合物
O
O
O
O 对位
邻位
一、醌的结构和命名
命名:以相应的芳烃衍生物来命名,苯醌、萘醌、蒽醌等,两
有机化学第十章醛酮PPT课件
![有机化学第十章醛酮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0322ab09326c1eb91a37f111f18583d049640fcd.png)
注意事项
在醇氧化制备醛的过程中,应控制反应条件,如温度、浓度、催化剂 等,以避免过度氧化或其它副反应的发生。
通过醇的氧化制备酮
总结词
醇氧化是制备酮的一种常用方法,常用的氧化剂有高锰酸 钾、硝酸、铬酸等。
详细描述
醇氧化制备酮的反应机理是醇分子中的羟基被氧化成羰基, 同时生成氢离子,常用的氧化剂可以将醇氧化成相应的酮, 同时生成水或其它相应的产物。
醛酮还可以用于合成生物活性分子,如激素、维生素等,对生命过程具有重要影响。
05 醛酮的制备方法
通过醇的氧化制备醛
总结词
醇氧化是制备醛的一种常用方法,常用的氧化剂有高锰酸钾、硝酸、 铬酸等。
详细描述
醇氧化制备醛的反应机理是醇分子中的羟基被氧化成羰基,常用的 氧化剂可以将醇氧化成相应的醛,同时生成水或其它相应的产物。
亲核加成反应
与氢氰酸加成
酮在氢氰酸的作用下,可以发生亲核加成反应, 生成相应的羟基腈。
与水加成
酮在水的作用下,可以发生亲核加成反应,生成 相应的醇。
与醇加成
酮在醇的作用下,可以发生亲核加成反应,生成 相应的酯。
亲电加成反应
与溴加成
01
酮在溴的作用下,可以发生亲电加成反应,生成相应的溴代酮。
与硫酸加成
02 醛的化学性质
还原反应
还原成醇
还原成醇和烃的混合物
在催化剂存在下,醛基可被还原成醇, 如用氢化铝锂(LiAlH4)作为还原剂。
在某些条件下,醛基可被还原成醇和 烃的混合物,如用氢气作为还原剂。
还原成烃
在酸性条件下,醛基可被还原成烃, 如用硫酸铜和亚硫酸氢钠作为还原剂。
氧化反应
氧化成酸
在强氧化剂存在下,醛基可被氧化成羧基,如用高锰酸钾 (KMnO4)作为氧化剂。
在醇氧化制备醛的过程中,应控制反应条件,如温度、浓度、催化剂 等,以避免过度氧化或其它副反应的发生。
通过醇的氧化制备酮
总结词
醇氧化是制备酮的一种常用方法,常用的氧化剂有高锰酸 钾、硝酸、铬酸等。
详细描述
醇氧化制备酮的反应机理是醇分子中的羟基被氧化成羰基, 同时生成氢离子,常用的氧化剂可以将醇氧化成相应的酮, 同时生成水或其它相应的产物。
醛酮还可以用于合成生物活性分子,如激素、维生素等,对生命过程具有重要影响。
05 醛酮的制备方法
通过醇的氧化制备醛
总结词
醇氧化是制备醛的一种常用方法,常用的氧化剂有高锰酸钾、硝酸、 铬酸等。
详细描述
醇氧化制备醛的反应机理是醇分子中的羟基被氧化成羰基,常用的 氧化剂可以将醇氧化成相应的醛,同时生成水或其它相应的产物。
亲核加成反应
与氢氰酸加成
酮在氢氰酸的作用下,可以发生亲核加成反应, 生成相应的羟基腈。
与水加成
酮在水的作用下,可以发生亲核加成反应,生成 相应的醇。
与醇加成
酮在醇的作用下,可以发生亲核加成反应,生成 相应的酯。
亲电加成反应
与溴加成
01
酮在溴的作用下,可以发生亲电加成反应,生成相应的溴代酮。
与硫酸加成
02 醛的化学性质
还原反应
还原成醇
还原成醇和烃的混合物
在催化剂存在下,醛基可被还原成醇, 如用氢化铝锂(LiAlH4)作为还原剂。
在某些条件下,醛基可被还原成醇和 烃的混合物,如用氢气作为还原剂。
还原成烃
在酸性条件下,醛基可被还原成烃, 如用硫酸铜和亚硫酸氢钠作为还原剂。
氧化反应
氧化成酸
在强氧化剂存在下,醛基可被氧化成羧基,如用高锰酸钾 (KMnO4)作为氧化剂。
醛和酮—醛和酮(药学有机化学课件)
![醛和酮—醛和酮(药学有机化学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02f0dfbbd5d8d15abe23482fb4daa58da1111c7c.png)
+ COCH3
Br2
COCH2Br + HBr
卤仿反应
卤仿反应:如果醛、酮α-碳上有三个氢,三个氢被卤素原子
取代,使得碳碳键极性增大,发生碳碳键的断裂,生成三卤
甲烷和羧酸盐的反应。
O
O
CH3C-R(H)+ 3X2
NaOH
OH CX3-C-R(H)
O
CHX3 + R(H)-C-O
O
O
CH3 C CH3 I2 + NaOH CI3 C CH3 NaOH CH3COONa + CHI3
有机化学/ 醛和酮
醛的特征反应
醛基上氢原子由于受羰基 的影响变得比较活泼,因此醛 具有不同于酮的特殊的反应。 醛能被弱氧化剂——托伦试剂、 斐林试剂氧化为羧酸。
一、托伦反应
托伦(Tollens)试剂是AgNO3与氨水生成的一种无色的 银氨配合物溶液,其中Ag+ 起着氧化剂作用,当它与醛共热时, 醛被氧化为羧酸,而它则被还原为金属银,附着在试管内壁上, 形成光亮的银镜,因此该反应也称为银镜反应。
或浓H2SO4
H
或浓H2SO4 H
半缩醛
缩醛
➢ 半缩醛不稳定,很难分离。 ➢ 缩醛具有双醚的结构,对碱、氧化剂、还原剂稳定,可
以分离出来。
➢ 缩醛在稀酸中易水解转变为原来的醛,合成中可利用此 反应来保护醛基。
一、加成反应
与醇加成 分子内也能形成半缩醛、缩醛。
CH O
干 HCl
OH
H OH O
环状半缩醛(稳定) 在糖类化合物中多见
O
C5 H3C4 H2C3 C2 HC1 H3
CH3 2-甲基-3-戊酮
C H3
醛酮—醛酮还原(有机化学课件)
![醛酮—醛酮还原(有机化学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0cae223fb42acfc789eb172ded630b1c59ee9bf8.png)
醛、酮还原反应
·提出问题·
δO-
CC
δ+
H
H(R)
如
OH
CHO
水杨醛
醛酮处于氧化还原的中间价态,它们既可以被氧化 也可以被还原。
?
还原剂
OH CH2OH
水杨醇
O
还原剂
C
O
还原剂
C
OH
C
醇
H
H
C
烃
H
目录
CONTENT
01
醛、酮还原成醇
02
醛、酮还原成烃
01
醛、酮还原成醇
醛、酮还原成醇
1. 催化还原
醛、酮在催化剂Ni、Pd、Pt等金属存在条件下,可被H2还原成相应的一级醇或者二级醇。
R H C=O + H2
R/ R C=O + H2
Ni △
R-CH2-OH
Pb
R/ CH-OH
△
R
对碳氧双键(C=O)进行加成
一级醇 二级醇
醛、酮还原成醇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1. 催化还原
特点:无选择性, C=O、C=C、-CN、-NO2等都可被还原
C=C
C≡C
√
√
×
×
×
×
×
×
b:稳定,不与水反应,操作处理容易;通常使用甲醇、乙醇作溶剂。
02
醛、酮还原成烃
醛、酮还原成烃
还原成烃
克里门森还原法 吉日聂尔—沃尔夫—黄鸣龙还原法
醛、酮还原成烃
1. 克里门森(Clemmensen)还原法
醛、酮在锌汞齐和浓盐酸作用下,可被还原为烃,羰基变为亚甲基。
O= C-CH2CH2CH3
·提出问题·
δO-
CC
δ+
H
H(R)
如
OH
CHO
水杨醛
醛酮处于氧化还原的中间价态,它们既可以被氧化 也可以被还原。
?
还原剂
OH CH2OH
水杨醇
O
还原剂
C
O
还原剂
C
OH
C
醇
H
H
C
烃
H
目录
CONTENT
01
醛、酮还原成醇
02
醛、酮还原成烃
01
醛、酮还原成醇
醛、酮还原成醇
1. 催化还原
醛、酮在催化剂Ni、Pd、Pt等金属存在条件下,可被H2还原成相应的一级醇或者二级醇。
R H C=O + H2
R/ R C=O + H2
Ni △
R-CH2-OH
Pb
R/ CH-OH
△
R
对碳氧双键(C=O)进行加成
一级醇 二级醇
醛、酮还原成醇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1. 催化还原
特点:无选择性, C=O、C=C、-CN、-NO2等都可被还原
C=C
C≡C
√
√
×
×
×
×
×
×
b:稳定,不与水反应,操作处理容易;通常使用甲醇、乙醇作溶剂。
02
醛、酮还原成烃
醛、酮还原成烃
还原成烃
克里门森还原法 吉日聂尔—沃尔夫—黄鸣龙还原法
醛、酮还原成烃
1. 克里门森(Clemmensen)还原法
醛、酮在锌汞齐和浓盐酸作用下,可被还原为烃,羰基变为亚甲基。
O= C-CH2CH2CH3
醛酮—醛酮与醇反应(有机化学课件)
![醛酮—醛酮与醇反应(有机化学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da1f7822c381e53a580216fc700abb68a982addf.png)
R H C=O + HOR/
干HCl
R OH
C
H
OR/
R/OH,H+
R
OR/
C
H
OR/
+ H2O
半缩醛 (不稳定)
缩醛
醛、酮与醇反应的原理 1.醛与醇反应
维 尼 纶 醚类化合物具有较好的化学稳定性
醛、酮与醇反应的原理
2. 酮与醇反应
与醛相比,酮与醇反应生成半缩酮、缩酮困难,即便在酸性催化下,也很难和 一元醇反应,但可以和某些二元醇反应顺利制得环状缩酮。
醛、酮与醇反应
·提出问题·
导入动画
维尼纶 面料
·提出问题·
吸水性强
具有较强 的化学稳 定性
与其主要成分 聚乙醇缩醛结 构密切相关
?
缩醛酮是如何反应生成的?它又有何应用呢?
目录
CONTENT
01
醛、酮与醇反应 的原理
02
醛、酮与醇反应 的用途
01
醛、酮与醇反应 的原理
醛、酮与醇反应的原理 1.醛与醇反应
H
作用:保护羰基
醛、酮与醇反应的用途 2. 在有机合成反应中的应用
任务:如何由4-戊烯醛合成戊醛?
转化
稀酸
保护醛基
双键还原
练习
下列哪一个化合物是缩醛?( )
O
O
O
O
A
B
缩醛(酮)
小结
100% 80% 60% 40% 20%
100% 80% 60% 40% 20%
思考
甘油醛是最简单的醛糖,是糖类代谢的中 间产物,无色具有甜味。它可以由丙烯醛 氧化生成,那氧化过程如何实现呢?请大 家设计出合理的合成方案。
3-3醛 酮(含视频)(教学课件)-高中化学人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3
![3-3醛 酮(含视频)(教学课件)-高中化学人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3](https://img.taocdn.com/s3/m/6ac356d918e8b8f67c1cfad6195f312b3169eb29.png)
练习3、某学生做乙醛还原性的实验,取1 mol·L-1的硫酸 铜溶液2 mL和0.4 mol·L-1的氢氧化钠溶液4 mL,在一个 试管中混合后加入0.5 mL 40%的乙醛溶液加热至沸腾,无 砖红色沉淀,实验失败的原因是( A )
A.氢氧化钠的量不够
B.硫酸铜的量不够
C.乙醛溶液太少
D.加热时间不够
(本草纲目记载:酒后饮茶伤肾,腰 黄醛是眼球发育中重要
腿坠重,膀胱冷痛,兼患痰饮水肿)。 的信号转导分子,其在
【原因】酒精在肝脏中→乙醛→乙酸 →CO2和H2O。但是,浓茶中含有较 多茶碱会使尚未分解的乙醛过早进入
脊椎动物的眼球发育中 具有多种不同的重要作 用。
肾脏,损害很大。
思考:饱和一元醛的结构和通式?
在醛基的碳氧双键中,由于 氧原子的电负性较大,碳氧 双键中的电子偏向氧原子, 使氧原子带部分负电荷,碳 原子带部分正电荷,从而使 醛基具有较强的极性。
这类加成反应在有机合成中可用于增长碳链
通常能与碳氧双键加成:H2、HCN 能与碳碳双键加成:H2、X2、HX、H2O
练习1、写出下列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A. 用溴水检验 CH2=CH—CHO 中是否含有碳碳双键 B. 1 mol HCHO 发生银镜反应最多生成 2 mol Ag
C. 对甲基苯甲醛(
)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说明它含有醛基
D. 能发生银镜反应的有机物不一定是醛类
3、C、H、O 三种元素组成的 T、X 在一定条件下可以发生如下转化:
X 不稳定,易分解。为使转化能够成功进行,方框内不可能加入的试剂是( B )
(Ag2O)沉淀刚好消失。 5.碱性环境下,乙醛被氧化成乙酸后又与NH3反应生成乙酸铵。 6.银氨溶液必须随配随用,不可久置,否则会产生易爆炸的物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C H 3
C H 3
香茅醛
OH CH3
CH3
H
H
H
O
testosterone
三. 醛、酮的制备 1. 几种已知的方法
炔烃的水解
R CC H
末端炔
H 2O H g++
O R C C H 3
甲基酮
氧化法
• 氧化醇
R 可为不 饱和基团
Sarrett 试剂
Sarrett 试剂
Jones 试剂 Oppenauer 氧化
O R C Cl
H2 / Pd, 硫-喹啉(或硫-脲) Rosenmund 反应
LiAlH(OBu-t)3
S O C l2
O R C OH
(羧酸)
醚 LiAlH4 + 3 t-BuOH
O RCH
➢反应活性比较
还原能力: 羰基的亲电性:
LiAlH4 > LiAlH2(OR)2 > LiAlH(OBu-t)3
O Ar C Ar' 二芳基酮
O Ar C R
通过二卤代物水解合成芳香醛、酮
间接氧化
四. 醛、酮的性质 (I)
羰基氧有弱碱性 可与酸结合
性质分析
a碳有吸电子基 a氢有弱酸性
R1 O
碳与氧相连 氢易被氧化
R2
a
C
C
H(R)
羰基碳有亲电性
H
可与亲核试剂结合
• a氢与碱
R1 O
的反应
R2
a C
C
H(R)
不强
醛酮与负离子型亲核试剂加成的两种形式
• 不可逆型(强亲核试剂的加成)
O
亲核加成
C
不可逆
Nu
O C Nu
H2O
OH C Nu
Nu
RMgBr, RLi, RC CMgBr, RC CNa, LiAlH4,NaBH4
• 可逆型(一般亲核试剂的加成)
O
亲核加成
O
C
C
可逆
Nu
Nu
Nu
NaCN, NaHSO3
dione
C H O
苯甲醛 benzaldehyde
C H O O H
O C H O
水杨醛 2-羟基苯甲醛 2-hydroxybenzaldehyde
呋喃甲醛 furan-2-carbaldehyde
O
乙酰苯
C H 3
苯乙酮
acetophenone
O
P h
P h
查尔酮(chalcone)
1, 3-二苯基丙烯酮 (E)-
R C Cl or R C O C R
Ar H
AlCl3 O R C OH
HF or PPA
O Ar C R
芳香酮
•Gattermann-Koch 反应
A r H
C O /H C l( 干 燥 )
A lC l3 , C u C l,
O A r CH
芳香醛
2. 一些制备醛酮的新方法
通过酰氯的还原制备醛
醛酮的命名
C H O H 3 C
O
O
巴豆醛 反-2-丁烯醛
甲基乙基甲酮 丁酮
1-环己基-2-丁酮
(E)-but-2-enal
O CHO
3-氧代(正)戊醛 3-oxopentanal
butanone
1-cyclohexylbutan-2-one
O
O
5, 5-二甲基-1, 3-环己二酮 5,5-dimethylcyclohexane-1,3-
H B
R1
O
CC
R2
H(R)
烯醇负离子
1. 羰基氧的碱性(与H+或Lewis酸的作用)
H + O
C
碳上正电荷少 亲电性较弱
O H C
碳上正电荷增加 亲电性加强
O H C
•例:
O RCH
2R'OH
2R'OH H+
NoReaction R'OH 为弱亲核试剂
OH RCH
OR' RCH
OR'
缩醛
2. 醛酮羰基上的亲核加成反应(1)
H2O
OH C Nu
2.1 醛酮与 RMgX 或 RLi 的加成
1o醇 2o醇 3o醇
2.2 醛酮与炔化物的加成
• 氧化烯烃
R1
C R2
R3 C
H
(1) O3 (2) Zn/ H2O
KMnO4
例
R1 [O]
R2
R1
C R2
CH2
KMnO4
R1
R3
CO + OC
R2
H
R1 CO
R2
R3 + OC
OH
R1
O
O
R2
有合成价值
R1
C O + CO2 R2
芳香酮和醛的合成
•Friedel-Crafts 反应
O
O
O
通过芳烃的氧化合成芳香醛、酮
•芳香醛
A rC H 3
M nO 2
A rC HO 保护,使不氧化
C rO 3 A rC H 3
A c2O
A rC H (O H )2
A rC H (O A c)2 H 2O A rC HO H +
二乙酸酯
•芳香酮 ArCH2Ar'
HNO3
ArCH2R
O2, Mn(OAc)3,
O R CX >
O RC H
O [ H ]
O [ H ]
R C X
R C H
R C H 2O H
LiAlH4 LiAlH(OBu-t)3
很快 较快
快
选择性差
慢
选择性好
通过酰氯合成酮(酰基上的亲核取代)
•比较:
O R 'M g X
RCC l
O R 'M g X RCR '
O H RCR '
R '
R2CuLi和R2Cd活性 较低,但选择性好
有机化学醛酮
精品jin
一. 醛酮的类型和命名
羰基 carbonyl
醛和酮
O R CH
O R C R'
醛、酮的分类
醛(aldehyde)
酮(Ketone)
O R CH
O R CR '
脂肪族醛、酮
O A r C H
O A r C R
芳香族醛、酮
O b aC C C H (R )
a, b-不饱和醛、酮
一些常见的与羰基加成的亲核试剂
亲核试剂
相应试剂亲核能力来自负离子型 NuR RC C H CN HO 3S
R M gB r, R Li R C CMgBr , R C CNa L iA lH 4, N aB H 4 NaCN N aH SO 3
强 较强
分子型 NuH
H2N R, HN R 2 HOR H 2O
chalcone
二 醛酮的物理性质
1. 沸点和溶解性
由于羰基的偶极矩,增加了分子间的吸引力,因此,醛 酮的沸点比相应相对分子质量的烷烃高,但比醇低。醛酮的 氧原子可以与水形成氢键,因此低级醛酮能与水混溶。脂肪 族醛酮相对密度小于1,芳香族醛酮相对密度大于1。
2. 醛酮的光谱特征
羰基的红外光谱在1750-1680 cm-1之间有一个非常强 的伸缩振动吸收峰。-CHO中的C-H键在2720 cm-1区域有 一个非常特征的伸缩振动吸收峰。当羰基与双键共轭, 吸收向低波数位移。
醛酮的光谱性质
*Industrial Uses
Most common is that of a solvent:
O
O
CH3 C CH3 CH3 C CH2CH3
acetone
MEK
O
C
C H 3 citronellal
H C H 2C HC H 2C H 2 C HC insectrepell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