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复评定

康复评定
康复评定

康复评定课后作业

《绪论》

1.康复评定的定义:

康复评定是通过收集,分析患者的各种资料,从而对障碍的原因,性质,特征,范围,严重程度和预后做出客观,准确的判断并形成障碍学诊断的过程。

2.康复评定与临床诊断的区别:

临床诊断着眼于疾病,是对疾病或外伤确定病名并做出定性判断的过程。康复评定重在功能,是对功能障碍做出定性,定量判断的过程。

3.评定哪些功能障碍:

运动功能,感觉功能,内脏功能和精神心理功能等方面障碍。

4.康复评定的实施流程:

收集资料(采集病史,检查障碍),综合分析资料(确定障碍问题,明确残存的功能或能力),总结评定结果[分析障碍原因(分析功能障碍的发生原因,分析功能性活动能力障碍的发生原因),形成障碍学诊断,明确康复目标,制定康复治疗计划]

5.康复评定的特点:

广泛使用量表法,强调分析性评定与综合性评定相结合,重视专项的综合评定,分期反复进行评定

6.康复评定的基本原则:

选择正确的评定方法(根据评定目的选择评定方法,选择信度,高效的评定方法,根据障碍选择评定方法,全面性与针对性结合,适当选择评定内容,根据客观条件选择评定方法),确定恰当的评定时机,营造优良的评定环境,实施专人的检查评定,加强医患的密切合作

《关节活动度评定》

1.ROM的概念:

关节活动度又称为关节活动范围,是指关节活动时经过的角度。具体而言,关节活动度是指关节的移动骨在靠近或远离固定骨的运动过程中,移动骨所达到的新位置与起始位置之间的夹角

2.ROM的分类:

关节活动度分为主动关节活动度和被动关节活动度两大类

主动关节活动度,是指通过患者主动,随意运动到达的关节活动范围

被动关节活动度,是指肢体被动运动到达的关节活动范围

3.影响关节活动的因素:

生理因素构成关节的两个关节面的弧度差关节囊的厚薄、松紧关节韧带的强弱、多少主动肌、拮抗肌的力量

病理因素关节内异常关节外异常

4.关节角度尺的构成:

角度尺由两臂组成,其中一臂为移动臂,标有指针。另一臂为固定臂,带有圆形或半圆形刻度盘

5.运动终末感:

进行被动运动时关节运动到最末端时评定者手下所感到的抵抗感

6.关节活动度评定的注意事项:

明确适应症与禁忌症,采取正确的体位和固定,正确摆放角度尺,暴露检测部位,同时测量主动和被动关节活动度,认真分辨运动终末感,正确记录、分析测量结果

6.关节活动度评定的目的:

确定关节功能状况明确关节活动异常的原因指导康复治疗

7.结果记录:

记录双侧的主动和被动关节活动度记录运动始末的角度记录关节过伸情况记录特殊情况(若关节部位有肿胀、疼痛、肌萎缩、皮肤挛缩、外伤等情况,应准确记录)

《肌力评定》

1.肌力评定:

徒手或运用器械对患者肌肉主动收缩功能进行评定

2.肌肉功能分类:

原动肌、拮抗肌、协同肌

3.肌肉的收缩类型:

等长收缩、等张收缩、等速收缩

4.影响肌力的因素:

肌肉的横截面积、肌纤维的类型、运动单位募集程度和神经冲动发放频率、肌肉的初长度、肌肉收缩的类型、关节角度、年龄和性别

5.肌力评定的目的:

判断有无肌力下降及肌力下降的程度与原因、检验神经肌肉病变的恢复程度和速度、指导康复治疗

6.徒手肌力评定:

在特定体位下让患者做标准动作,通过触摸肌腹,观察肌肉克服自身重力或对抗阻力完成动作的能力,从而对患者肌肉主动收缩的能力进行评定

《肌张力评定》

1.肌张力概念:

肌肉在静息状态下的紧张度,表现为肌肉组织微小而持续的不随意收缩,是维持身体各种姿势和正常活动的基础

2.肌张力的分类:

静止性肌张力、姿势性肌张力、运动性肌张力

在患者完全静止、放松相关肢体的情况下触摸受检肌群,有助于判断肌张力情况

5.反射检查:

检查患者腱反射正常或亢进或减弱

6.被动运动检查:

通过评定者的手感觉肌肉的抵抗,从而发现肌肉对牵张刺激的反应

7.摆动检查:

以关节为中心,做快速摆动运动,使主动肌和拮抗肌交互快速收缩,观察其摆动幅度的大小

8.伸展性检查:

伸展性是指肌肉缓慢伸展而达到的最大伸展度,如果一侧肢体伸展与另一侧相同部位伸展程度相比出现过伸,提示肌张力低下

9.痉挛评定标准

《发育性反射评定》

1.发育性反射:

随着神经系统的发育而表现出的对特定刺激的反应

2.发育性反射的分类:

脊髓水平的反射、脑干水平的反射、中脑水平的反应、大脑皮质水平的反应3.不同水平的发育性反射的特点:

脊髓水平的反射特点为调节肌肉收缩、脑干水平的反射特点为肌张力的调节、中脑水平的反应特点为躯体运动功能的调节、大脑皮质水平的反应特点为躯体运动调节

《平衡功能评定》

1.平衡、平衡功能的概念:

平衡是指人体所处的一种姿势或稳定状态以及不论处在何种位置,当运动或受到外力作用时,能自动地调整并维持所需姿势的过程

平衡功能是指当人体重心垂线偏离稳定的支撑平面时,能立即通过主动或反射性的活动,使重心垂线返回到稳定的支撑面内的能力

2.平衡功能的分类:

静态平衡、动态平衡(自动动态平衡、他动动态平衡)

3.Berg平衡量表和计时起立-步行测验的主要内容、评分基本原则以及结果分

析:

定者根据患者完成动作的情况给予相应分数,其中4分最好,0分最差

Berg平衡量表的结果分析:0~20分:平衡功能差,需坐轮椅。21~40分:有一定平衡能力,可在辅助下步行。41~56分:平衡功能较好,可独立行走。

总分少于40分,则预示有跌倒的危险。

计时起立-步行

评定时患者着平常穿的鞋,坐在有扶手的靠背椅上(椅子座高约45cm,扶手高约20cm),身体靠在椅背上,双手放在扶手上。如果使用助行具,则将助行具握在手中。在离座椅3米远的地面上贴一条彩条或划一条可见的粗线或放一个明显的标记物。当测试者发出“开始”的指令后,患者从靠背椅上站起。站稳后,按照平时走路的步态,向前走3米,过粗线或标记物处后转身,然后走回到椅子前,再转身坐下,靠到椅背上。测试过程中不能给予任何躯体的帮助。正式测试前,允许患者练习1~2次,以确保患者理解整个测试过程。

计时起立-步行评定标准和结果分析:除了记录所用的时间外,对测试过程中的步态及可能会摔倒的危险性按以下标准打分。1分:正常。2分:非常轻微异常3分:轻度异常。4分:中度异常。5分:重度异常。

《协调运动评定》

1.协调运动的概念:

协调运动是指在中枢神经系统的控制下,与特定运动或动作相关的肌群以一定的时空关系共同作用,从而产生平稳、准确、有控制的运动。

2.协调运动障碍的概念:

协调运动障碍是指以笨拙的、不平衡的和不准确的运动为特点的异常运动

3.精细运动的概念:

精细运动是指由一组或几组小肌群共同完成的随意运动

4.精细协调运动障碍的概念:

精细协调运动障碍是指手笨拙而不准确的异常运动

5.协调运动障碍的表现特征:

小脑功能不全的协调功能运动障碍特征:①辨距不良,对距离的判断力不好。②意向性震颤,震颤发生于随意运动时。③姿势性震颤,站立时身体前后摇摆。④轮替运动障碍,完成快速交替动作有困难。⑤运动分律,完成的活动不是平滑的一个活动,而是一连串运动成分。

基底神经节功能不全的协调运动障碍特征:①静止性震颤,患者静止时出现“搓丸”样震颤,随着有目的的运动而减轻或消失。②运动不能,患者启动运动困难。

③手足徐动,四肢、躯干、面部以外的出现缓慢的、不随意的扭曲运动。④偏身舞蹈症,一侧身体突然出现痉挛性的、有力的、无目的的鞭打样运动。⑤肌张力紊乱,肌张力从高到低的无规律变化。

脊髓后索功能不全的协调运动障碍特征:①闭上眼睛或环境黑暗时,由于视觉反馈的减弱,增加了平衡紊乱,可见患者站立时摇晃倾斜,易跌倒。②步态异常,行走时两脚分开较宽,摇摆不定,步长不等,高抬腿,落地有声,走路看脚。③辨距不良,不能准确摆放四肢位置或不能触及某一特定物体,患者不用眼睛看就不能说出评定者在其皮肤上所写的文字。

6.非平衡性协调运动的检查方法:

指鼻实验、指指实验、交替指鼻和对指、对指试验、粗大抓握、轮替试验、反弹试验、交替足跟至膝、足跟至足趾、跟膝胫试验、足趾触评定者手指、画线试验、振子试验

7.非平衡性协调运动的分析评定:

一分:不能完成活动。2分:重度障碍,仅能发起运动。运动无节律性,明显不稳定、摆动,可见无关的运动。3分:中度障碍,能完成指定的活动,但动作慢、笨拙、不稳定。在增加运动速度时,完成活动的节律更差。4分:轻度障碍,能完成指定的活动,但速度、技巧较正常稍差。5分:正常完成活动。

《步态分析》

1.步行周期的概念:

步行周期是指一侧下肢完成从足跟着地到该侧足跟再次着地时所经过的时间

2.步行周期的分期:

首次着地、承重反应期、站立中期、站立末期、迈步前期、迈步初期、迈步中期、迈步末期

3.正常步态中的主要关节肌肉活动:

髋关节和肌肉的活动:

站立相①首次着地至承重反应期:髋关节呈30°屈曲,竖脊肌、臀大肌、腘绳肌收缩,维持姿势稳定。②承重反应期至站立中期:髋关节由30°屈曲过度至5°屈曲,起初臀大肌收缩以对抗屈曲过度,但在由屈变为伸时该肌的活动即停止而无活动。③站立中期至站立末期:髋关节及其相关肌肉无需活动。④站立末期至迈步前期:髋关节伸展10°到中立位,髂腰肌、内收大肌、内收长肌收缩,维持姿势稳定。

迈步相①迈步初期至迈步中期:髋关节屈曲20°过渡至屈曲30°,髂腰肌、股

薄肌、缝匠肌、阔筋膜张肌等髋屈肌收缩以发起迈步动作。②迈步中期至迈步末期:髋关节屈曲30°,腘绳肌收缩。

膝关节和肌肉的活动:

站立相①首次着地至承重反应期:膝关节由中立位过渡至屈曲15°,起初股四头肌收缩保持伸膝,然后离心收缩以控制屈膝的范围。②承重反应期至站立中期:膝关节屈曲15°过渡至屈曲5°,早期股四头收缩,以后则停止收缩。③站立中期至站立末期:膝关节屈曲5°过渡至中立位,其相关肌肉无需活动。④站立末期至迈步前期:膝关节由中立位过渡至屈曲40°,股四头肌通过离心收缩来控制屈膝的范围。

迈步相①迈步前期至迈步中期:膝关节屈曲40°过渡至60°,股四头肌无收缩或稍有收缩,股二头肌短头、股薄肌、缝匠肌向心收缩。②迈步中期至迈步末期:膝关节屈曲60°逐渐过渡至中立位,股四头肌向心收缩,使膝关节保持伸位以准备足跟着地。

踝关节和肌肉的活动:

站立相①首次着地至承重反应期:踝关节由中立位过渡至跖屈15°,胫前肌离心收缩对抗足跖屈,以防脚掌拍击地面。②承重反应期至站立中期:踝关节跖屈15°过渡至背屈10°,腓肠肌和比目鱼肌离心收缩,对抗足背屈,控制小腿的前倾。③站立中期至站立末期:踝关节背屈10°过渡至15°,腓肠肌和比目鱼肌离心收缩,对抗足背屈,控制小腿的前倾。④站立末期至迈步前期:踝关节背屈15°过渡至跖屈20°,腓肠肌、比目鱼肌、腓骨长肌、踇长屈肌收缩,使足跖屈。

迈步相①迈步初期至迈步中期:踝关节由跖屈过渡至中立位,背屈肌收缩,使踝关节到中立位,防止脚尖在地面拖曳。②迈步中期至迈步末期:踝关节保持中立位,背屈肌收缩。

4.常见伤病的病理步态特点:

外周神经损伤的病理步态:①臀大肌无力步态在整个站立相躯干始终后倾,同时肩关节后撤,形成挺胸凸肚的特征性步态。②臀中肌无力步态髋关节向患者肩和腰出现代偿性侧弯,在迈步相膝关节和踝关节屈曲增加,行走时躯干左右摇摆明显。③屈髋肌无力步态躯干在站立相末期向后、迈步相早期突然向前摆动来进行代偿,患侧步长明显缩短。④股四头肌无力步态膝关节过伸导致躯干前倾,极大增加膝关节韧带和关节囊负荷,导致损伤和疼痛。⑤胫前肌无力步态严重时患者在迈步相出现足下垂,导致下肢功能功能性过长,往往以过分屈髋屈膝代偿,形同跨门槛,呈现垂足步态或跨槛步。⑥腓肠肌无力步态步幅缩短、步行速度下降。

中枢神经损伤的病理步态:①偏瘫步态下肢痉挛而呈现伸肌协同模式者,通常髋关节保持伸直内旋,膝关节伸直,足内翻下垂。迈步相患侧代偿性骨盆上提,髋关节外展、外旋,使患侧下肢经外侧划一个半圆弧而将患侧下肢回旋向前迈出,故又称划圈步态。严重者患侧在行走时患侧上肢亦不能前后摆动,且肩内收,肘、腕与指骨间关节屈曲,前臂旋前,表现为典型的偏瘫步态。②截瘫步态迈步相出现明显足下垂,只有增加屈髋跨步,形成跨槛步态。足落地时,膝过伸。③脑瘫步态小腿肌肉痉挛导致足下垂和足外翻或足内翻,髋关节内收肌痉挛导致迈步相膝关节屈曲、足偏向内侧等,行走时双膝内侧常互相摩擦碰撞,足尖着地,步态不稳,呈剪刀步或交叉步,交叉严重可使步行困难。共济失调型脑瘫患者,在整体上表现为快速而不稳定的步态,类似醉汉的行走姿势。④小脑共济失调步

态患者行走不能走直线,而呈曲线或“Z”形前行,且步态宽大,步幅长短不一,双上肢外展以保持身体平衡。⑤帕金森步态步行启动困难、踝关节于迈步相时无跖屈,拖步、步幅缩短。小幅度快速前行,不能随意骤停或改变方向,易跌倒,呈现前冲步态或慌张步态。

骨关节损伤的病理步态:①短腿步态患肢缩短达2.5cm以上者,该腿着地时同侧骨盆下降,引起同侧肩倾斜下沉,而对侧摆动腿的髋、膝关节过渡屈曲,踝关节背屈加大,出现斜肩步。如缩短超过4cm,则步态特点可改变为患肢用足尖着地以代偿。②关节挛缩或强直步态髋关节挛缩,站立时代偿性腰椎过伸、骨盆前倾、步幅缩短。膝关节挛缩,挛缩小于30°则仅在快速行走时呈现步态异常,超过30°则慢速行走亦不正常,表现同短腿步态。膝关节伸直强直,患侧腿过长,摆动时髋关节外展及同侧骨盆上提,避免足部拖地。踝关节跖屈挛缩和马蹄足畸形患者,行走时跨槛步态。③关节不稳步态站立时腰向前凸,跛行,行走时蹒跚摇摆如鸭步。④疼痛步态步长缩短,步行速度下降,疼痛侧站立时间缩短,常以手按压疼痛部位。

康复科评定记录表

运动疗法()初期评定记录表 姓名:住院号: 性别:男年龄:68 职业:文化程度: 利手:右手申请医师:申请时间:2008-10-20 病情摘要: 缘患者于2008年8月3日,在家中看电视突然觉右侧肢体乏力,活动不利,无神志不清,无四肢抽搐,无恶心呕吐,休息一个多小时有症状缓解。后有家人送至医院就诊。查195∕107.后症状再次加重,查头颅示(头颅)左侧基底节区,左侧半卵圆多发脑梗死,轻度脑萎缩,大脑镰钙化点经治疗后情况好转,现为进一步康复,于入住我科。 临床诊断: 1.脑梗死恢复期 2.高血压3级极高危组 3.高脂血症 主要问题: (1)肢体功能障碍分期:右上肢为Ⅳ期, 在肘伸直的情况下肩可前屈90度;手Ⅰ期,无任 何运动;右下肢Ⅳ期, 坐位屈膝90度以上,可使足后滑到椅子下。 (2)改良痉挛评定:右上肢屈肌肌张力2级,伸肌肌张力1级,右下肢屈肌张力0级,伸肌张力1+级。 (3)()运动功能评定,共100分,右上肢得分27分;右下肢得分23分.总分50分处于Ⅱ级:明显运动障碍。 (4):运动指数总分15分,患者得分4分。其中:床上翻身,卧→坐转移,坐位平衡,独自站 立各得1分,其它11项均不能完成。 (5)平衡量表评定:总分56分,患者得分17分,其中由坐到站,双足并拢站立,站立位上 肢前伸,床-椅转移各得1分; 独立站立,独立坐,转身向后看各得3分,闭目站立得4分; 由站到坐,站立位从地上拾物,转身一周,双足交替踏台阶,双足前后站立,单腿站立均不能完成。 (6)肌力评定:右上肢近端屈肌肌力3+级,伸肌肌力4-级,远端肌力0级;右下肢近端屈肌肌力4-级,伸肌肌力5-级,远端屈肌肌力1级,伸肌肌力1+级。 治疗目标: 短期目标: 1.改善关节活动度,能独立完成坐-站转移,站立平衡达到3级 长期目标: 1.恢复或接近正常步态 治疗计划: 1.患侧上下肢主动关节活动度维持训练,预防关节挛缩。 2.主动桥式运动,训练骨盆的控制能力,训练腰背肌力。 3.主动横向移动训练; 4.肩胛带抗阻力训练,提高肩胛骨周围肌肉的控制能力,抑制肩胛骨后撤及向外下方旋转。5.从坐位到站立训练。 6.坐位平衡及站立平衡训练 7.患侧下肢负重训练,重心转移训练。 8.双杠内步行训练。 治疗师: 日期: 2008-10-20

康复医学教学大纲 完整

康复医学教学大纲 课程名称:康复医学 英文名称:Rehabilitative Medicine 课程代码:ZB32010995 课程性质:限定选修课 总学时数:34学时;理论学时:26学时;实训学时:8学时;开课学期:6 课外实践:其他学时:考核性质:必修学分:2学分; 一、课程的性质和目的 1.课程性质 1.教学对象:公共事业管理(健康管理)专业 2.课程特点:康复医学是使功能障碍者的潜在能力和残存功能得到充分发挥的医学科学体系,是具有基础理论、评定方法及独特治疗技术的医学学科,它与临床医学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本学科研究有关功能障碍的预防、评定和处理(治疗、训练)等问题,促进病、伤、残者康复。 2.课程目的 通过学习使医学生树立现代康复理念,了解现代康复医学的基本理论知识和技能,熟悉有关功能障碍的预防、评定和康复治疗,掌握临床常见病损的康复治疗方法及原则,能采用恰当的方法行床旁早期康复,选择适当的疾病、恰当的时机送诊康复,积极开展二级预防和选用矫形器等。 二、教学内容及学时分配 教学内容及学时分配 章节内容理论学时数实验学时数 第一章第二章第三章第四章第五章第六章第七章第八章第九章康复医学概论 康复医学相关基础 康复医学评定 康复治疗技术 神经系统常见病损的康复 骨关节病损的康复 内脏疾病的康复 其他常见疾病康复 临床常见问题的康复处理 1 2 4 4 6 5 1 2 1 1 2 4 1 0 合计26 8 三、教学内容 第一章康复医学概论 [讲授内容] 1.掌握:康复和康复医学的基本概念、残疾的国际三级分类与我国五级分类要点 2.熟悉:康复医学的对象、内容及工作方式;残疾的三级预防 3.了解:康复医学发展简史;残疾的概念、形成

康复评定试题库

第一章总论 一、名词解释: 1.康复功能评定:是用客观的、量化的方法有效和准确地评定残疾者功能障碍的种类、性质、部位、范围、严重程度和预后。包括躯体功能、精神状态、言语功能和社会功能等方面的评定。 2.初期评定:是首次对患者进行的评定。目的是发现和确定患者的功能状况和存在的问题,判断障碍程度、康复潜力和预后,为制定康复治疗计划提供可靠的依据。 3.中期评定:是指患者经过一段时间治疗后进行的再次评定。评定的目的是对前一阶段的康复治疗进行总结,判断障碍是否改善、改善的程度以及治疗方案有无必要调整。一般在患者住院中期予以评定,也可以根据患者康复进展情况的需要组织多次评定。 4.末期评定:是在患者出院前结束治疗时进行。目的在于判定康复治疗效果如何、是否达到预期目标,对遗留问题提出进一步解决的方法和建议。 二、填空: 1.康复评定的工作流程包括、、三阶段。 收集资料、分析资料、解释评定结果 2.根据不同的时间,将康复评定分为、、、。 初期评定、中期评定、末期评定、随访。 3.康复医学临床决策模式的相关步骤、、、、。 康复评定、设定康复目标、制定治疗计划、实施治疗计划、评估康复疗效 三、问答题 1.请比较康复功能评定与临床诊断的差异 答:临床诊断与康复功能评定的区别 临床诊断康复功能评定 目的查找病因,明确诊断明确功能障碍部位、程度 范围反映机体生理、生化功能反映机体功能的水平及能力 方法 体格检查、专项检查 实验室生化检查综合运动功能评估 影像学检查残疾评估 组织学和形态学检查日常活动能力评定 基因检查生活质量评定 电生理检查电生理、生物力学检查 精神检查就业能力、环境评定、高级脑功能评定

三甲医院康复科基本标准

三级医院康复科基本标准 一、科室、面积和床位 (一)科室:独立设置门诊和病区。至少设置物理治疗室、作业治疗室、言语治疗室、传统康复治疗室、支具与矫形器治疗室等,并具备相应的临床康复评定功能。 (二)康复医学科门诊和治疗室用房不少于1000平方米。 (三)床位:至少为医院总编制床位数的3%,每床净使用面积不少于6平方米,床间距不少于1.2米。 二、人员 (一)每康复医学科病床至少配备0.25名康复医师,其中至少有2名具有副主任医师以上职称; (二)每康复医学科病床至少配备0.5名康复治疗师; (三)每康复医学科病床至少配备0.3名护士。 三、设备 (一)功能评定与实验室检测设备 至少配备运动心肺功能及代谢功能评定设备、肌电图与临床神经电生理学检查设备、肌力和关节活动评定设备、平衡功能评定设备、语言评定设备、作业评定设备等。 (二)康复治疗专业设备 1.运动治疗:至少配备训练用垫、肋木、姿势矫正镜、平行杠、楔形板、轮椅、训练用棍、砂袋和哑铃、墙拉力器、划船器、手指训练器、股四头肌训练器、肩及前臂旋转训练器、滑轮吊环、助力平行木、

电动起立床、治疗床及悬挂装置、PT凳、移位机、功率车、踏步器、助行器、骨关节训练器、训练用阶梯、训练用球、平衡训练设备、运动控制能力训练设备、功能性电刺激设备、生物反馈训练设备、减重步行训练架及专用运动平板、儿童运动训练器材等。 2.物理因子治疗:至少配备低频电疗设备、中频电疗设备、高频电疗设备、直流电疗设备、光疗设备、超声波治疗设备、磁治疗设备、传导热治疗设备、冷疗设备、功能性牵引治疗设备等。 3.作业治疗:至少配备日常生活活动作业设备、作业游戏设备、木工作业设备、黏土或橡皮泥作业设备、编制作业设备、手眼协调作业训练设备、模拟职业作业设备等。 4.言语治疗:至少配备录音机、言语治疗设备、吞咽治疗设备、言语治疗用具(实物、图片、卡片、记录本),非言语交流用计算机(智能化电脑控制系统)或交流板、可单幅播放的数码录像机等。 5.传统康复治疗:至少配备针灸、推拿、火罐等。 6.康复工程:至少配备临床常用矫形器、辅助具制作设备。 (三)急救设备 至少配备心脏除颤器、简易呼吸器、抢救车。 (四)信息化设备 至少具备一台能够上网的电脑。 四、规章制度 制定各项规章制度、人员岗位责任制;有国家规定或认可的康复医学科诊疗规范和标准操作规程、感染管理规范、消毒技术规范等。

康复医学考试复习题(附答案)

康复医学考试复习题 名词解释: 康复(rehabilitation ):是综合、协调地应用各种措施,减少病、伤、残者身、心、 社会功能障碍,以发挥其身体、解剖的最高潜能,使病伤残者能重返社会,提高 生活质量。 康复医学:是医学的一个重要分支,是促进病、伤、残者康复的医学。研究有关 功能障碍的预防、评定和处理(治疗、训练)等问题。是医学的第四方面, 与 保健、 残疾: 疾病、 生活、 心功能障碍的总称。 残疾者:是指心理、生理、人体结构上,某种组织,功能丧失或者不正常,使得 部分或全部失去以正常方式从事个人或社会生活能力的人。 包括视力、 听力、语 言、肢体、智力、精神、内脏、多重残疾和其他残疾的人。 徒手肌力检查(MMT ):根据受检肌肉或肌群的功能,让患者处于不同的受检位 置,嘱患者在减重、 抗重力或抗阻力的状态下作一定的动作, 并使动作达到最大 的活动范围。根据肌肉活动能力及抗阻力的情况,按肌力分级标准来评定级别。 日常生活活动(ADL ):指人们在日常生活中,为了照料自己的衣、食、住、行, 保持个人卫生整洁和进行独立的社区活动所必须的一系列的基本活动。 是人们为 了维持生存及适应生存环境而每天必须反复进行的、 最基本的、 最具有共性的活 动。 填空题: 1康复是针对病伤残者的功能障碍,以提高局部与整体功能水平为主线,以整体 的人为对象, 也许局部或系统功能无法恢复, 但仍可带着某些功能障碍而过着有 意义、有成效地生活。康复是以提高生活质量最终回归社会为目标。 2 世界卫生组织提出康复服务的方式有三种:康复机构的康复、上门康复人员、 社区康复。 3 康复医学是以功能障碍为主导 。而功能障碍又分为器官水平病损 、个体水平 残疾 和社会水平残障 三个层次。 4 康复医学的组成包括:康复医学基础、康复评定、康复治疗。 5 康复医学的对象主要是:残疾者及其功能障碍。 6 致残原因有:疾病、营养不良、遗传、意外事故、物理化学因素、社会心理因 素。 7《国际残疾分类》将残疾划分为三个独立的类别,即:病损、残疾、残障。 8 常用的肌力测定方法有: 徒手肌力检查、 应用简单器械的肌力测试、 等速肌力 测试。 9用Carroll 的上肢功能试验,共有33个项目,分为I 七类。其中I ~W 类主 要检查抓握,V 、W 类检查协调和整个上肢的功能。 10 下肢的功能评定以步行能力评定和步态分析为主要内容。 11 简答题: 1 康复医学的疗效评定等级是什么 ①无症状,完全独立;② 有症状,能完全独立;③ 部分独立,需要不接触身 体的帮预防、临床共同组成全面医学。 也是卫生保健不可缺少的部分。 直接意义是:功能丧失或减弱或异常。有译为弱能、失能。是指因外伤、 发育缺陷或精神因素造成明显的身心功能障碍, 以致不同程度地丧失正常 工作和学习的一种状态。广义的 残疾包括病损、残障在内,成为人体身

康复评定试题库康复评定的题库

第一章总论 一、名词解释: 1.康复功能评定:是用客观的、量化的方法有效和准确地评定残疾者功能障碍的种类、性质、部位、范围、严重程度和预后。包括躯体功能、精神状态、言语功能和社会功能等方面的评定。2.初期评定:是首次对患者进行的评定。目的是发现和确定患者的功能状况和存在的问题,判断障碍程度、康复潜力和预后,为制定康复治疗计划提供可靠的依据。 3.中期评定:是指患者经过一段时间治疗后进行的再次评定。评定的目的是对前一阶段的康复治疗进行总结,判断障碍是否改善、改善的程度以及治疗方案有无必要调整。一般在患者住院中期予以评定,也可以根据患者康复进展情况的需要组织多次评定。 4.末期评定:是在患者出院前结束治疗时进行。目的在于判定康复治疗效果如何、是否达到预期目标,对遗留问题提出进一步解决的方法和建议。 二、填空: 1.康复评定的工作流程包括、、三阶段。 收集资料、分析资料、解释评定结果 2.根据不同的时间,将康复评定分为、、、。 初期评定、中期评定、末期评定、随访。 3.康复医学临床决策模式的相关步骤、、、、。 康复评定、设定康复目标、制定治疗计划、实施治疗计划、评估康复疗效 三、问答题 1.请比较康复功能评定与临床诊断的差异 答:临床诊断与康复功能评定的区别 临床诊断康复功能评定 目的查找病因,明确诊断明确功能障碍部位、程度 范围反映机体生理、生化功能反映机体功能的水平及能力 方法 体格检查、专项检查 实验室生化检查综合运动功能评估 影像学检查残疾评估 组织学和形态学检查日常活动能力评定 基因检查生活质量评定 电生理检查电生理、生物力学检查 精神检查就业能力、环境评定、高级脑功能评定

康复评定

第一章总论 康复评定:对病,伤,残患者的功能状况及其水平进行定性和定量描述,并对其结果做出合理解释的过程。是通过收集患者的病史和相关信息,使用客观的方法有效和准确地评定功能障碍的种类,性质,部位,范围,严重程度,预后以及制定康复治疗计划和评定疗效的过程。(分临床评定和功能评定) 康复评定与临床检查区别:对象不同,病情不同,目的不同,检查手段不同,处理原则不同 测量:用公认的标准去确定被测对象某一方面的量值的过程。评估:根据一定的要求去确定一种或多种测量结果的价值的方法。评定:根据测量和评估的结果对被测对象做出最后判断的行为。功能障碍分:残损(无论何种病因,“心理上、生理上或解剖的结构或功能上的任何损失或异常”。是有关器官结构和系统功能异常的生物医学概念,被认为是一种在器官水平上的障碍)、残疾(由于残损的原因使人的能力受限或缺乏,以至于不能在正常范围内和以正常方式进行活动。是以功能为异向的概念,根据活动的完成情况反映残损的后果,被认为是一种在个体水平上的障碍)、残障(由于残损或残疾,限制或阻碍一个人充当正常社会角色<按年龄、性别、社会和文化的因素>并使之处于不利地位。是一个社会的概念,反映个人与周围环境和社区的相互作用以及他对上述的适应状况,被认为是一种环境和社会水平上的障碍)三个层次。 残疾人包括:视力,听力,言语,肢体,智力,精神,多重和其他残疾的人。听力残疾4级(1级:损失>90dB;2级:损失81-90dB;3级:损失61-80dB;4级:41-60dB轻度受限) 康复评定意义:①从患者角度看通过评定可以加深患者对自身疾病和活动能力的了解,帮助患者制定合适的治疗目标,增强信心,提高最治疗的积极性,促使患者更加努力地帮助自己、主动地参与治疗。对一些伴有慢性疾病的患者来说,将会鼓励他尽早地向康复医生反映有关情况,以预防和缓解疾病的恶化和功能的减退。②从康复医生和治疗师的角度看全面、系统、准确地评定,可弥补病史和一般临床检查的不足,容易早期发现问题,具体了解患者在哪些方面需要帮助,如何才能提供和得到帮助,鼓励他制定出更为全面合适的康复治疗计划,随时掌握患者的病情和功能变化,指导我们的康复医疗工作。最终通过康复评定结果,确定康复后果,从而控制康复治疗的质量③从社会的角度看通过评定,发现在社会康复方面存在的问题,如社会对提供资助、改进服务质量、环境状况以及政策法规方面所存在的缺陷,为社会对残疾人提供帮助提供依据。此外,评定还可以就残障为政府相关部门提供新的发病资料。 康复评定的作用:1.掌握功能障碍的情况(了解功能障碍的性质、范围、程度)2.制定康复治疗计划3.评定治疗结果(①评定治疗结果②寻找更有效的治疗办法)4.帮助判断预后5.分析卫生资源的使用情况 定性评定:交谈、问卷调查、肉眼观察(局部,全身,静态,动态)、量表评定。定量评定:等级资料的量化评定、计量资料的评定。常用的康复质量方法:访谈、问卷调查、观察、量表评定。 评定方法的质量要求:1.信度(一致性水平反映反复测定结果的近似程度包括组内和组间)2.效度(近似程度,分内容、标准、结构)3.铭感度(统计学分析、效应尺度)4.统一性(采取统一的评定量表)5.其他因素(量表的简便性和可分析性) 康复评定内容:主观材料、客观材料、功能评定、制定康复治疗计划。病史:1.主诉2.现病史(①起病情况和发病的时间②主要症状的特点③病因和诱因④病情的发展和演变⑤诊治的经过⑥一般情况)3.功能史(核心内容,包括交流,进食,修饰,洗澡,用厕,穿衣,床上活动,转移,运动)4.既往史(关于神经系统、心肺系统、肌肉骨骼系统、心理和精神疾病的病史)5.系统回顾(全身情况,头和颈部,呼吸系统,心血管系统,消化系统,泌尿生殖系统,神经系统,肌肉骨骼系统)6.个人史(生活方式,饮食,酒精和药物)7.社会史(家庭和家居)8.职业史(教育和培训,工作史,经济情况)9.家族史(家族中遗传性疾病,家庭人员健康状况) 体格检查的主要任务:1.通过详细的检查获得体检结果,以确定疾病引发的残疾和残障2.确定残存的躯体、心理和智力上的能力,以此作为重建功能独立性的基础。康复医学体格检查的范围:①生命体征和一般情况②皮肤和淋巴③头、眼、耳、鼻、口腔和咽喉④颈⑤胸⑥心脏和外周血管系统⑦腹部⑧泌尿生殖系统和直肠⑨肌肉骨骼系统(视诊、触诊、关节活动度、关节稳定度、肌力)⑩神经系统检查 功能评定:1.躯体功能评定2.认知功能评定3.言语功能评定.社会功能评定。障碍的三个层次:1.损伤的评定2.活动受限的评定3.参与限制康复治疗计划:诊断,主要功能障碍、康复目标,康复措施,治疗过程中的注意事项,患者的一般情况 常用的康复手段:物理治疗,作业治疗,言语治疗,心理治疗,康复工程和中国传统康复治疗实施康复评定的两大要素:选择适当的评定方法、把握适当的评定时间康复评定的流程:采集病史,检测功能,记录结果,分析处理结果描述:完全康复,显著有效,有效,稍好,无效 注意事项:1.选择合适的方法2.掌握恰当的时间3.争取患者和家属的配合4.防止意外情况的发生 第二章:人体形态的评定 人体形态:身体的概观性特征(器官系统的外形结构,体格,体型,姿势)评定:1.体格评定(身高,体重,胸围,肢体长度,身体组成成分)2.体型评定(①内胚型/肥胖②中胚型/健壮③外胚型/瘦小)3.身体成分评定(皮肤,脂肪,肌肉,骨骼,内脏器官)4.身体姿势评定直立姿势的评定:1.正常姿势(前面观:双眼平视前方,两侧耳屏上缘和眶下缘中点处在同一水平面上,左右髂前上棘处在同一水平面上;后面观:头后枕部,脊柱和两足跟夹缝线处于一条垂直线上,与脊柱相邻的两肩和两侧髂嵴,对称的处于垂直脊柱的水平线上;侧面观:耳屏,肩峰,股骨大转子,膝,踝处于一条垂直线上,可见脊柱4个生理弯曲颈,胸,腰,骶)2.常见的异常姿势3.异常姿势影响:(①肌肉和韧带失平衡②关节负重增加和压力分布异常③继发性功能障碍④诱发疼痛) 测量注意事项:1.先查项目的选择要有针对性2.检查应按规定方法操作 3.向被测者说明测量目的和方法以获得充分暴露 4.使用仪器测量时,每次测量前应对仪器矫正5.被测者着装宽松,不厚重为原则,被测量部位充分暴露6.在测量肢体周径或长度时应做双侧相同部位的对比以保证测量结果可靠7.评定表格设计科学,记录方法严格统一 体表标志点:1.头和躯干:头顶点,颈点,胸中点,肩胛骨下角点,脐点,腰点2.上肢:肩峰,肱骨内外上髁,鹰嘴,尺桡骨茎突,桡尺骨茎突中点,指尖点3.下肢:髂嵴,髂前上棘,股骨大转子,股骨内外上髁,膝关节外侧关节间隙,内外踝,趾尖 肢体长度测量:1.肢体长度(①上肢:肩峰外侧端→桡骨茎突/中指尖②上臂:肩峰外侧端→肱骨外上髁③前臂:肱骨外上髁→桡骨茎突④手长:桡尺骨茎突中点→中指尖⑤下肢:髂前上棘→内踝/股骨大转子→外踝⑥大腿:股骨大转子→膝关节外侧关节间隙⑦小腿:膝关节外侧关节间隙→外踝⑧足:足跟末端→第二趾末端)2.截肢残端长度:(①上臂:腋窝前缘→残肢末端②前臂:尺骨鹰嘴沿尺骨→...③大腿:坐骨结节沿大腿后面→...④小腿:膝关节外侧关节间隙→...)3.肢体围度:(①上臂<屈曲,伸展>:上臂中部肱二头肌最膨隆部②前臂:最大:前臂近端最膨隆部;最小:前臂远端最细部③大腿:髌骨上缘向大腿中段每隔6,8,10,12cm处④小腿:分别在小腿最粗部位和内外踝最细部位)4.残肢残端围度:(①上肢:腋窝→残端,每隔2.5cm测量一次②前臂:尺骨鹰嘴→...③大腿:坐骨结节→...每隔5cm一次④小腿:膝关节外侧间隙→...)5.躯干围度:(①颈围:喉结处<软尺月地面平行>②胸围:胸中点和肩胛骨下角点,绕熊一周<平静呼气末和吸气末>③腹围:脐或第12肋骨下缘和髂前上棘连线中点的水平线④臀围:股骨大转子与髂前上棘连线中间臀部的最粗部分)6.腰臀比:(腰围除臀围,男0.85-0.9/女0.75-0.8) 身体质量指数BMI(体重和身高的相对关系来判断营养情况和肥胖程度的指标)=体重kg/(身高m)2 第三章:神经系统反射评定 反射:中枢神经系统参与下,机体对内外环境刺激所做的规律性应答。判断脑发育是否成熟:①结构上,肉眼观察其邢台,测量其重量②显微镜下观察神经轴索的髓鞘化,树突的成长状态③功能上,通过观察综合,分化作用的姿势反映,自发运动的发育阶段来进行。反射发育特点:1.时间性:特定的反射均在一定阶段出现或消失(①出生即有而且终身存在②出生即有而且短期存在③出生以后形成而且短期存在④出生以后形成而且长期存在)2.损害发生的标志:反射发育水平的延迟或倒退常因中枢神经系统的损害耳破坏。反射弧:(感受器,传入神经,反射中枢,传出神经,效应器) 反射的评定目的:1.判断中枢神经系统的发育情况,反射发育异常提示中枢神经系统成熟迟滞2.判断中枢神经系统的损害情况,成年人在各种原因导致的中枢神经系统损害时原始的反射形式又复出现3.位制订康复治疗方案提供依据。反射发育的成熟过程经历4个阶段:脊髓水平(脑桥下1/3的前庭外侧核传导的运动反射,协调四肢在屈曲和伸展模式中的肌肉),脑干水平,中脑水平,大脑水平。检查内容:1.脊髓水平(屈肌收缩/屈肌伸张反射,交叉伸展反射<2种>)2.脑干水平(不对称性紧张性颈反射,对称性紧张性颈反射<2种>,仰卧位/俯卧位紧张性迷路反射,阳性/阴性支持反射,联合反射)3.中脑水平(①调正反应:颈部/躯干/头部迷路调正反射,视觉调正反射<4种>,两栖动物反应②自动运动反应:拥抱/抬躯反射,保护性伸展反)4.大脑皮质水平(仰卧位/俯卧位/膝手四点位/坐位/双膝立位/足背屈/跷跷板/猿位平衡反应,跨步及跳跃反应<3种>) 其他常用神经反射:1.浅反射(皮肤/黏膜反射):身体表面部分的感受器收到刺激而引起的肌肉急速收缩反应2.深反射(腱/骨膜反射):肌肉受到突然牵引引起的急速收缩反应,反射弧仅由感觉和运动神经元直接连接而成3.病理反射:正常情况下不出现,中枢N受损才发生的异常反射(1岁以下幼儿为正常的原始保护反射) 第四章:心肺功能评定 心功能评定方法:体力活动的主观感觉分级,超声心动图,心脏负荷试验。人体运动所需能量主要由糖和脂肪在细胞线粒体内发生氧化反应所产生的ATP提供 心电运动试验目的:1.评定心功能,体力活动能力,为制定运动处方提供依据2.冠心病的早期诊断3.判定冠状动脉病变的严重程度及预后4.发现潜在的心律失常和鉴别良性及器质性心律失常5.确定患者进行运动的危险性6.评定运动锻炼和康复治疗效果7.其他心电运动试验目的:1.按设备分类:活动平板/踏车/台阶试验2.按终止试验的运动强度:极量/亚极量/症状限制/低水平运动试验3.按试验方法分类:单级/多级运动试验 运动试验绝对禁忌症:1.急性心肌梗死(2天内)2.药物未控制的不稳定型心绞痛3.引起症状和血流动力学障碍的未控制心律失常4.严重主动脉狭窄5.未控制的症状明显的心力衰竭6.急性肺动脉栓塞和肺梗死7.急性心肌炎/心包炎8.急性主动脉夹层运动试验相对禁忌症:1.左右冠状动脉主干狭窄和同等病变2.中度瓣膜狭窄性心脏病3.明显的心动过速或缓慢4.肥厚型心肌病或者其他原因所致的流出道梗阻性病变5.电解质紊乱6.高度房室传导阻滞及高度窦房传导阻滞7.严重动脉压升高8.精神障碍或肢体活动障碍,不能配合进行运动。 运动试验的结果和意义:1.心电图ST段改变2.运动中发作典型心绞痛3.运动试验中血压未能相应升高4.运动诱发心律失常5.心率收缩压乘积6.自觉用力程度分级7.心脏变时功能不全

康复评定会制度

康复评定会制度 我院为康复医院,康复医疗是康复团队工作方式,康复医疗“始于评定,结于评定”。评定会是团队协作的平台。为了规范化我院康复医疗工作,加强康复团队医技护协作,提高患者疗效,建设高水准的康复医院,特制定康复评定会制度,以保障定时召开、提升质量、不断提高团队协作和康复技术水平。 一.评定会目的是正确详细地掌握患者病情和功能障碍,设定康复目标、康复治疗计划及对目前康复治疗效果总结、监控。为制定切实可行的康复计划提供依据。 二、评定会由主管医生负责发起,治疗部负责协助。应当事先完成对患者常规诊疗检查、及常规康复评定工作。 三、参会人员由主管医生、治疗师、责任护士等治疗团队人员组成。对重点疑难患者进行评定时,科主任、护士长、医务处和治疗部主任应当参加。 四、康复评定会评定对象包括:患者的初期(入院)评定,全 面掌握患者功能障碍状况,制定近期、远期康复目标和康复训练计划;中期评定,检查康复计划的实施情况,判定阶段性治疗效果,以便更改目标。商榷下一步治疗计划。未期(出院)评定,评定康复治疗效果,判定继续恢复的可能性,确定出院时间,拟定回归家庭康复训练方案,约定回访指导时间;疑难患者,特殊患者。初期评定会议应在患者入院后一周内完成,中期评定应每月一次,末期评价应在患者出院前一周内完成。 五、评定会是专业化医疗活动,每科每周固定时间召开,应保障实施时间,除非重大活动,不得影响评定会的准时召开。 六、评定会应当针对患者的具体功能障碍情况,讨论康复治疗方案,最终根据功能评定结果、制定具体康复治疗措施和康复目标。 七、治疗部在评定会结束后一个工作日内完成专科评定记录。主

管医生在评定会结束一个工作日内应当完成综合评定记录。各专业康复记录格式及内容需统一制定和规范记录。 八、主管医师必须在综合评定记录中详细记录康复评定会的结果、分析目前存在的问题及下一步治疗措施等及根据综合评定记录制定或修改的治疗计划并存入病历。 九、如遇特殊情况,患者提前出院未完成各期评定者要在病程记录中说明未做评定的原因并在出院小结中的康复医嘱中必须向病人交代清楚出院康复治疗的注意事项。预约回访日期。

康复医学评定量表大全

康复医学评定量表大全 目录 全身主要肌肉起止点、作用及支配的神经--------------------------- 0 1、头部肌肉----------------------------------------------------------------- 0 2、颈部肌肉----------------------------------------------------------------- 1 3、背部肌肉----------------------------------------------------------------- 2 4、胸部肌肉与膈肌----------------------------------------------------------- 3 5、腹部肌肉----------------------------------------------------------------- 3 6、肩部肌肉----------------------------------------------------------------- 4 7、臂部肌肉----------------------------------------------------------------- 4 8、前臂肌肉----------------------------------------------------------------- 5 9、手部肌肉----------------------------------------------------------------- 6 10、髋部肌肉---------------------------------------------------------------- 7 11、大腿肌肉---------------------------------------------------------------- 8 12、小腿肌肉---------------------------------------------------------------- 9 13、足部肌肉--------------------------------------------------------------- 10 压疮 --------------------------------------------------------- 11 1、压疮分级---------------------------------------------------------------- 11 2、临床分度---------------------------------------------------------------- 11 3、压疮的分期与处理工作指引------------------------------------------------ 12 平衡量表 ----------------------------------------------------- 13 1、Fugl-Meyer平衡功能评定------------------------------------------------- 13 2、Berg平衡量表----------------------------------------------------------- 14 3、检查内容---------------------------------------------------------------- 14 简式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定法--------------------------------- 17 1、上肢-------------------------------------------------------------------- 17 2、下肢-------------------------------------------------------------------- 18 功能独立性评定FIM量表---------------------------------------- 20 1、FIM量表---------------------------------------------------------------- 20 2、FIM功能水平和评分标准:------------------------------------------------ 20 昏迷量表GCS -------------------------------------------------- 21 简明精神状态检查表MMSE --------------------------------------- 22

康复评定

康复评定课后作业 《绪论》 1.康复评定的定义: 康复评定是通过收集,分析患者的各种资料,从而对障碍的原因,性质,特征,范围,严重程度和预后做出客观,准确的判断并形成障碍学诊断的过程。 2.康复评定与临床诊断的区别: 临床诊断着眼于疾病,是对疾病或外伤确定病名并做出定性判断的过程。康复评定重在功能,是对功能障碍做出定性,定量判断的过程。 3.评定哪些功能障碍: 运动功能,感觉功能,内脏功能和精神心理功能等方面障碍。 4.康复评定的实施流程: 收集资料(采集病史,检查障碍),综合分析资料(确定障碍问题,明确残存的功能或能力),总结评定结果[分析障碍原因(分析功能障碍的发生原因,分析功能性活动能力障碍的发生原因),形成障碍学诊断,明确康复目标,制定康复治疗计划] 5.康复评定的特点: 广泛使用量表法,强调分析性评定与综合性评定相结合,重视专项的综合评定,分期反复进行评定 6.康复评定的基本原则: 选择正确的评定方法(根据评定目的选择评定方法,选择信度,高效的评定方法,根据障碍选择评定方法,全面性与针对性结合,适当选择评定内容,根据客观条件选择评定方法),确定恰当的评定时机,营造优良的评定环境,实施专人的检查评定,加强医患的密切合作 《关节活动度评定》 1.ROM的概念: 关节活动度又称为关节活动范围,是指关节活动时经过的角度。具体而言,关节活动度是指关节的移动骨在靠近或远离固定骨的运动过程中,移动骨所达到的新

位置与起始位置之间的夹角 2.ROM的分类: 关节活动度分为主动关节活动度和被动关节活动度两大类 主动关节活动度,是指通过患者主动,随意运动到达的关节活动范围 被动关节活动度,是指肢体被动运动到达的关节活动范围 3.影响关节活动的因素: 生理因素构成关节的两个关节面的弧度差关节囊的厚薄、松紧关节韧带的强弱、多少主动肌、拮抗肌的力量 病理因素关节内异常关节外异常 4.关节角度尺的构成: 角度尺由两臂组成,其中一臂为移动臂,标有指针。另一臂为固定臂,带有圆形或半圆形刻度盘 5.运动终末感: 进行被动运动时关节运动到最末端时评定者手下所感到的抵抗感 6.关节活动度评定的注意事项: 明确适应症与禁忌症,采取正确的体位和固定,正确摆放角度尺,暴露检测部位,同时测量主动和被动关节活动度,认真分辨运动终末感,正确记录、分析测量结果 6.关节活动度评定的目的: 确定关节功能状况明确关节活动异常的原因指导康复治疗 7.结果记录: 记录双侧的主动和被动关节活动度记录运动始末的角度记录关节过伸情况 记录特殊情况(若关节部位有肿胀、疼痛、肌萎缩、皮肤挛缩、外伤等情况,应准确记录) 《肌力评定》 1.肌力评定:

康复评定

一、名词解释 1、康复评定:康复评定是收集患者的病史和相关资料,通过询问、检查、测量等多种方法确定患者是否存在功能障碍,并对功能障碍的原因、种类、性质、部位、范围、严重程度、预后作出客观、准确地判断,同时形成障碍诊断,制订康复治疗目标的过程。 2、代谢当量:代谢当量是以安静且坐位时的能量消耗为基础,表达各种活动时相对能量代谢水平的常用指标。可以用来评估心肺功能。1MET=耗氧量3.5ml/(kg·min)。 3、最大摄氧量:又称最大耗氧量、最大吸氧量或最大有氧能力,是指运动强度达到最大时机体所摄取并供组织细胞消耗的最大氧量,是综合反映心肺功能状况和最大有氧运动能力的最好生理指标。 4、运动单位:一个脊髓α-运动神经元或脑干运动神经元和受其支配的全部肌纤维所组成的肌肉收缩的最基本的单位称为运动单位。 5、失用症:失用症即为运用障碍,是指脑损伤后大脑高级部位功能失调,表现为不存在瘫痪和深感觉障碍的情况下肢体的运用障碍,是后天习得的、随意的、有目的性的、熟练能力的运用行为障碍。患者神志清楚,对所要求完成的动作能充分的理解,却不能执行,不能完成他原先早已掌握了的、病前能完成的、有目的性的技巧动作。 6、肌力:指肌肉主动运动时的力量、幅度和速度。 二、简答 1、肌力评定0级完全瘫痪,测不到肌肉收缩。 1级仅测到肌肉收缩,但不能产生动作。 2级肢体能在床上平行移动,但不能抵抗自身重力,即不能抬离床面。 3级肢体可以克服地心吸收力,能抬离床面,但不能抵抗阻力。 4级肢体能做对抗外界阻力的运动,但不完全。 5级肌力正常。 2、肌张力评定 0级正常肌张力 1级肌张力略微增加:受累部分被动屈伸时,在关节活动范围之末时呈现最小的阻力,或出现突然卡住和突然释放。 1+级肌张力轻度增加:在关节活动后50%范围内出现突然卡住,然后在关节活动范围后50%均呈现最小阻力。 2级肌张力较明显地增加:通过关节活动范围的大部分时,肌张力均较明显地增加,但受累部分仍能较容易地被移动。 3级肌张力严重增加:被动活动困难。 4级僵直:受累部分被动屈伸时呈现僵直状态,不能活动。 3、脊髓功能损伤程度分级 A—完全性损伤。在骶段(S4—S5)无任何感觉运动功能保留。B—不完全性损伤。在脊髓损伤平面以下包括骶段存在感觉功能,但无运动功能。C—不完全性损伤。在脊髓损伤平面以下存在运动功能,并且大部分关键肌的肌力小于3级。D—不完全性损伤。在脊髓损伤平面以下存在运动功能,并且大部分关键肌的肌力大于或等于3级。E—正常。感觉和运动功能正常,但肌肉张力增高。 三、1、肌力评定适应对象

康复医学考试复习题(附答案)讲解学习

康复医学考试复习题 (附答案)

康复医学考试复习题 名词解释: 康复(rehabilitation):是综合、协调地应用各种措施,减少病、伤、残者身、心、社会功能障碍,以发挥其身体、解剖的最高潜能,使病伤残者能重返社会,提高生活质量。 康复医学:是医学的一个重要分支,是促进病、伤、残者康复的医学。研究有关功能障碍的预防、评定和处理(治疗、训练)等问题。是医学的第四方面,与保健、预防、临床共同组成全面医学。也是卫生保健不可缺少的部分。 残疾:直接意义是:功能丧失或减弱或异常。有译为弱能、失能。是指因外伤、疾病、发育缺陷或精神因素造成明显的身心功能障碍,以致不同程度地丧失正常生活、工作和学习的一种状态。广义的残疾包括病损、残障在内,成为人体身心功能障碍的总称。 残疾者:是指心理、生理、人体结构上,某种组织,功能丧失或者不正常,使得部分或全部失去以正常方式从事个人或社会生活能力的人。包括视力、听力、语言、肢体、智力、精神、内脏、多重残疾和其他残疾的人。 徒手肌力检查(MMT):根据受检肌肉或肌群的功能,让患者处于不同的受检位置,嘱患者在减重、抗重力或抗阻力的状态下作一定的动作,并使动作达到最大的活动范围。根据肌肉活动能力及抗阻力的情况,按肌力分级标准来评定级别。 日常生活活动(ADL):指人们在日常生活中,为了照料自己的衣、食、住、行,保持个人卫生整洁和进行独立的社区活动所必须的一系列的基本活动。是

人们为了维持生存及适应生存环境而每天必须反复进行的、最基本的、最具有共性的活动。 填空题: 1康复是针对病伤残者的功能障碍,以提高局部与整体功能水平为主线,以整体的人为对象,也许局部或系统功能无法恢复,但仍可带着某些功能障碍而过着有意义、有成效地生活。康复是以提高生活质量最终回归社会为目标。 2 世界卫生组织提出康复服务的方式有三种:康复机构的康复、上门康复人员、社区康复。 3 康复医学是以功能障碍为主导。而功能障碍又分为器官水平病损、个体水平残疾和社会水平残障三个层次。 4 康复医学的组成包括:康复医学基础、康复评定、康复治疗。 5 康复医学的对象主要是:残疾者及其功能障碍。 6 致残原因有:疾病、营养不良、遗传、意外事故、物理化学因素、社会心理因素。 7《国际残疾分类》将残疾划分为三个独立的类别,即:病损、残疾、残障。 8 常用的肌力测定方法有:徒手肌力检查、应用简单器械的肌力测试、等速肌力测试。 9 用Carroll的上肢功能试验,共有33个项目,分为Ⅰ~Ⅶ七类。其中Ⅰ~Ⅳ类主要检查抓握,Ⅴ、Ⅵ类检查协调和整个上肢的功能。 10下肢的功能评定以步行能力评定和步态分析为主要内容。 11 简答题:

康复医学科评定量表大全

目录 全身主要肌肉起止点、作用及支配的神经------------------------------------- 1 1、头部肌肉---------------------------------------------------------------- 1 2、颈部肌肉---------------------------------------------------------------- 1 1 1 1 1 1 1 1 2 2 12、小腿肌肉--------------------------------------------------------------- 2 13、足部肌肉--------------------------------------------------------------- 2压疮--------------------------------------------------------------------------- 2

1、压疮分级---------------------------------------------------------------- 2 2、临床分度---------------------------------------------------------------- 3 3、压疮的分期与处理工作指引------------------------------------------------ 4平衡量表----------------------------------------------------------------------- 5 5 7 7 12 12 16 18 18 18昏迷量表GCS ------------------------------------------------------------------- 20简明精神状态检查表MMSE -------------------------------------------------------- 21抑郁自评量表(DSD) ------------------------------------------------------------- 22

康复评定量表汇总

1.伯格氏平衡量表(Berg Balance Test) 2.平衡量表 3.简式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定法 4.功能独立性评定(FIM)量表 5.昏迷量表(GCS) 6.简明精神状态检查表(MMSE) 7.抑郁自评量表(DSD) 8.焦虑自评量表(SAS) 9.日常生活活动(ADL) 10.汉语失语症检查表(ABC法) 11.Holden步行功能分级 12修订Ashworth痉挛评定量表 13心功能评定 14肺功能评定 15关节活动度评定(ROM) 16脊髓损伤运动评分记录表 17脊髓损伤感觉评分记录 18改良Rankin量表(Modified Rankin Scale) 19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 Stroke Scale,NIHSS ). 20.中国脑卒中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量表(1995) 21欧洲卒中量表(The European Stroke Scale, ESS) 伯格氏平衡量表(Berg Balance Test)

姓名:性别:年龄:科室:床号: 住院号: 主诉: 诊断: 得分评定标准 1.坐到站。指令:请试着不用手支撑站起来。(用有扶手的椅子) 4 能够不用手支撑站起并且自己站稳 3 能够独自用手支撑站起 2 能在尝试几次之后用手支撑站起 1 需些微帮助下才可站起或站稳 0 需要中度的或大量的帮助才能站起 2. 独立站立。指令:请尽量站稳。 4能安全地站2分钟 3需在监督下才能站2分钟 2不需要支撑能站30秒 1尝试几次之后才能在不需支撑下站30秒 0 无法在没有帮助下站30秒 注:如果受试者能在没有支撑物的情形下站两分钟,则第3项坐姿不扶测验给满分,继续进行第4个站到坐的项目。 3. 独立坐。(如可支撑于地上或小凳子上)坐着不扶。 指令:请将双手抱于胸前坐两分钟。 4 能安稳且安全地坐两分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