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州工学院师范学院“全过程双导师制”培养模式实施方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常州工学院师范学院“全过程双导师制”人才培养模式实施方案
“全过程双导师制”是常州工学院师范学院进行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一项重要举措,所谓全过程双导师制,是指师范院校为小学教育专业学生配备专业导师,同时从中小学教育实践基地的优秀教师中为其聘请指导教师,专业导师与中小学指导教师(以下称“指导教师”)分工协作,共同培养和引导学生专业发展与职业发展。这一做法贯穿教师职前教育的全过程,而不仅仅是学生进入见习或实习阶段才由基地学校配备指导教师。
一、实施“全过程双导师制”的意义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逐步从精英教育向大众化教育的过渡,市场对需求人才的质量和规格的要求越来越高。对于高等教育培养机构而言,如何造就出既有深厚的专业理论功底,又具有灵活而扎实的专业应用技能就成为了检验毕业生良莠的现实尺度。根据我们最近几年的专业调研发现,当前的很多师范毕业生普遍存在着自我优势不明显、就业竞争力不强、职前和职后有差距等弊病,也就是说,工作后存在着相当长的一段适应期。这不仅影响了培养单位的教育声誉,而且还在一定意义上浪费了使用单位的教育资源。另外,由于长期以来师范教育中存在的体制瓶颈的制约,校内教学重理论知识的传授而轻实践技能的训练,校外教育见习和实习重形式而轻效果,教育实践活动时间配置不合理。实施“全过程双导师制”,就是要努力缩短师范毕业生的职后工作适应期,使学生在入职前就对今后的工作环境和工作对象早熟悉、早了解、早准备、早进入状态,提高自身的市场应变能力和就业竞争能力。
二、“全过程双导师制”人才培养模式的基本思路
根据专业培养目标和教学计划的要求,使师范生及时深入小学进行实地参观、见习和实习等活动,并在基础教育一线指导教师和有关教育理论专家的启发和引导下,对自己在校期间的学习状况和未来从事小学教育工作的能力状况进行动态的定期考量,发现不足,及时整改,同时,以此检验所学的教育学、心理学、课程与教学论、班队管理、心理咨询与辅导等相关理论知识的理解、掌握情况和面对具体问题时的实际运用情况,以此反馈我们的培养计划和教学手段中的缺漏,从而达到为小学输送优秀师范毕业生的目标。其核心就是边学边做,边做边改,边改边悟,边悟边长。以此来体现我们在人才培养中的理论学习与实践运用密切结合,在具体活动中发现缺点及时改正,通过不断提高教育悟性来促进教师专业化成长的基本理念。
我们的基本思路是:
(一)根据增强学生综合教育教学实践能力的总体要求,进行小学教育专业培养计划的修订和完善,增加实践教学的内容,延长实践教学的时间培养计划是实现人才培养目标和基本规格要求的总体计划和实施方案,是组织和管理教育、教学过程的主要依据,也是对教育、教学质量评价和监控的基础性文件和法规性文件。因此,根据人才培养规律的特点和社会现实的需求趋势,不断修订和完善专业培养计划,是提高教师实践能力的前提性措施。在近几届的培养计划中,我们强化了实践性教学环节,丰富了实践教学的内容、方式和途径,除固定学期、固定时间的集中实践外,每周要求学生至少进行4-8学时(半天到一天)的分散实践。
(二)加强对实践教学的指导,师范学院和中小学共同配备经验丰富、责任心强的指导教师(即为师范生配备双导师)
师范生的实践教学是一个多赢的有益活动。本着为社会和教育事业培养合格的小学教师的宗旨,加强对职前教师的实践指导,既有利于师范院校履行教育职责,也有利于实践学校提高教师的教育、教学、班级管理等工作的质量,还有利于师范生尽快的了解、熟悉和适应自己未来教师职业的角色要求,促进他们在实践活动中少走弯路,及时发现问题,及时解决困惑,及时调整策略,从而达到信息通畅,各司其责的目的。因此,师范学院和实践基地学校要为师范生配备专门的指导教师,并定期考核和评价。
(三)实行专家规划和引领,定期邀请基础教育一线的著名学科教师和校长(兼职教授、副教授)与师范生进行直接的交流,并对实践活动中出现的问题进行点拨
专家规划和引领的作用和意义在于有效的传递信息和提供经验,使师范生可以提前预知未来工作中可能遇到的问题并了解常见的解决思路,以此解决目前很多师范生中存在的专业思想不稳固、学术视野不开阔、教育感性不丰富、以及教育智慧不现实等弊端。师范学院将经常邀请一些基地学校的教师或校长与学生者面对面的“零距离”接触。
四、具体实施方案(附后)
常州工学院师范学院教育实践指导教师职责(小学导师)
指导教师任职条件:
1.热爱教育事业,热心小学教师职前培养工作;工作责任心强,富有爱心;勇于创新,具有开拓精神。
2.原则上必须是所在学校校级及以上骨干教师或学科带头人。
3.具有良好的学科素养、丰富的教育教学工作经验和良好的人际沟通和协调能力。
指导教师应承担的职责
小学指导教师应与高师院校指导教师密切配合,认真指导师范生从事各项教育教学实践活动,为师范生的专业成长提供尽可能的帮助。具体职责如下:1.帮助师范生在较短的时间内熟悉教育教学环境。
2.指导师范生进行有效的课堂观察(听课),使其能够写出规范的课堂观察报告。
3.引导师范生积极参与课堂教学评议,帮助师范生掌握评课的一般技能。
4.指导师范生进行教学设计,帮助师范生明确教学设计的一般流程及注意事项。在师范生上课之前,必须对其教案进行审核。
5.要经常听师范生上课,课后主持评议,及时提出改进意见。
6.指导师范生批改作业和进行课外辅导,帮助师范生明确作业批改和课外辅导的注意事项。
7.为师范生参与班级管理工作创造条件,指导师范生制订班级工作计划。
8.指导师范生组织好班级活动,召开主题班会,学会进行班级的日常管理和对学生的个别教育等工作。
9.对高师院校的课程设置、教育教学工作等提出合理化建议。
10.客观地评定师范生教育实践成绩,并写出评语。
师范学院小学教育专业“全过程双导师制”学生专业发展目标任务分解表(第一学年)
序
号
项目主要目标学生主要任务专业导师主要任务备注
1 生涯规划1. 了解生涯规划对自身发
展的意义;
2. 熟悉和适应大学生活。
1. 分析自身特点,制订切实可行的规划;
2. 对生涯规划中的目标进行反思和调整;
3. 基本完成本年度的阶段任务。
1. 对学生进行生涯规划设计的方法指导;
2. 督促学生完成生涯规划中的阶段任务;
3. 对学生进行全面引导和教育。
班级导师重
点参与。
2 技能训练1. 了解职业技能训练的意
义;
2. 相关训练技能达到规定
要求。
1.根据学校训练安排,认真组织和参加技能
训练;
2. 按时参加训练项目考核,并取得合格成
绩。
1. 督促学生开展技能训练;
2. 督促技能考核未过关的学生加强训练。
班级导师重
点参与。
3 名著阅读通过名著阅读,形成较为宽
厚的人文、科学知识基础。
1. 全学年阅读哲学、社会科学、艺术及自
然科学经典名著10部,并做读书笔记;
2 每学期结束前提交读后感至少2篇;
2. 参加读书沙龙,并交流读后感。
1. 拟定名著、专著目录;
2. 组织名著导读;
3. 组织学生读书沙龙每学期不少于1次;
4. 收集、检查、整理学生读书笔记、读后感、
书评,优秀作品装订成册。
由导师组拟
定目录并组
织导读。
4 社会实践1. 培养实践能力、人际交往
能力、组织协调能力等基本
能力;
2. 初步掌握撰写实践报告
(调查报告)的方法。
1. 利用寒、暑假时间,以小组为单位参加
社会实践活动;
2. 撰写社会实践报告(调查报告)1篇,字
数2000字以上,并在开学后一周内提交。
1. 对学生进行社会实践及调查研究的方法指
导;
2. 做好社会实践的安全教育工作;
3. 收集、汇总实践报告,优秀作品装订成册;
4. 遴选、推荐社会实践先进个人。
班级导师重
点参与。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