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教学实践报告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化学教学过程实践
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是个老话题,也是个常议常新的话题。“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是毛泽东的教导;“实践出真知”是邓小平的理论,也是时刻都展现在生活和学习中的理论。传统教学观过分注重教师的权威性,轻视学生学习的主体性,强调灌输式教学方式,往往把教学的重点放在课堂教学上。新课程理念强调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和启发式的教学方式,转变过去灌输式教学为体验式、参与式、自主式教学,凸现学生学习的主体性、自主性,构建焕发学生生命活力的课堂教学,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理论与实践的统一。有计划、有目的地放手让学生积极主动参与实验、讨论、研究,提升学生的学习力,对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有极大的帮助。化学是一门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自然科学,理论和实践相结合既是化学教学的基础,也是化学教学的内容和方法。随着科技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化学已经深入人类生活的各个领域,在帮助人类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作用日益突出。那么在教学过程中如何做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呢?
一、化学学科特点分析
化学学科的特点主要是由化学课的内容和结构特点决定的。课程内容是从化学科学体系中提选出来的,而由内容组成的结构,一方面要符合化学科学本身发展规律的要求,还要考虑到学习者认识规律的要求,这些又都是为实现课程教学大纲所规定的“教育目的”服务的。所以,学科特点又受到这一价值观念的制约。因此,学科特点的决定因素应有三个:一是科学特点;二是学生特点;三是教学目的。以化学实验为基础——认识特点;以现代物质结构理论为灵魂——内容特点;以学生认知规律为顺序——结构特点;以素质教育为目的——价值特点;以化学用语为工具——形式特点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从化学科学本身的发展与化学教学本身的特点两个方面来考察,都凸现了化学以实验为基础的认识特点。化学上的规律、理论都源于实验并要在实践中接受检验。因此,离开了实验就不成其为化学。我国著名化学家对此都有精辟的见解。著名化学家戴安邦教授认为:“实验室是培养全面化学人才的最好场所。”化学教育要靠实验育人,可以说,学习化学不做实验是学不懂化学的。国外流行的“探究学习”或“发现学习”,都强调理科
教学的实践定向性,强调科学是一种过程,重视对学生进行科学方法、实验方法等的训练。从教学思想上看,这是突出化学以实验为基础这一特征的。
二、教学目标的合理性
教学目标是制定教学过程的重要依据,我们应将“理论与实践”作为化学教学的基本目标加以确定,并切实地贯彻执行。教师应认识到,化学与生产、生活和科学技术间是密切联系的,化学教学任务既要使学生建立系统的化学知识网络与学科能力,也要使学生具有初步运用所学化学知识解释或解决现实生活中的问题的能力。要通过化学教学活动,使学生认识到化学在生活中、生产中和现代科技中所起的重要作用。当然,在强调“理论与实践”时,必须防止一个倾向,那就是过分强调化学应用,而削弱基础化学理论的教学。积极进行实践,贯彻落实教育理论。我认为,在实践教育理论时,不必拘泥于实践的外在形式,不要求全责备,只要能把理论的实质内涵在实践中落到实处,这样的实践就是具有积极意义的,能使理论起到真正作用的实践。
知行合一,学以致用。教学中让学生亲身参与、主动实践,在实践中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各种实际问题,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实践的内容是丰富的,实践的方式也是多样的。实践并不仅仅意味着让学生作社会调查、参观、访问,更重要的是要为学生营造实践情境,通过引导,让学生自己能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特别是学生能够面对生活世界的各种现实问题,综合运用所学知识,主动地去探索、发现、体验、重演、亲历亲为,获得解决现实问题的真实经验,从中培养实践能力。化学知识的学习和生活实际是脱离不开的,是相辅相成的关系。要把它们有机的结合在一起,从而更好地为学生所理解和应用。
三、教学方法的创新性
做什么事情都要讲究方法,一旦目标、任务定了,方法就成了关键。方法得当则事半功倍,方法不当则事倍功半。教学当然也不例外,教师要提高教学质量就一定要建立正确的教学方法的意识。对于青年教师,树立正确的教学方法意识,首先要在实践中向有经验的老教师学习,继承他们成功的教学方法,另一方面是要多读书,多读教学方法方面的著作,向书本学习,除此之外,是要内省,不断
反省自己身上的不足,找出自己教学中的不足,最后,要实践,因为实践出真知,实践长才干,多上课,多参加教学研讨活动,把时间和精力都投入到教学上。教师在自己的的教学之路上,既要虚心治学,又要勇于创新;学习别人的经验,是为了更好地创新;要博采众长,为我所用。模仿别人是手段,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才是最终的目的。
创新要从小的地方着手,改进具体的教学方法。只要有一点改进,能够提高教学质量,就是成功的创新。比如在教学过程中,化学课本人教版必修1中P76,在学习硅酸性质的教学内容中,实验4-1由硅酸钠溶液中加入酚酞后,溶液变为红色,再加入稀盐酸后红色逐渐退去,这个实验主要是想让学生了结硅酸的性质,但是学生在实验过程中只是观察到红色的褪去,说明有酸生成而已,并没有其他启发了,而生成的酸到底有什么样的性质呢?通过这个实验并没有得到。于是我稍做改动,即:最后得到的液体,再用激光笔来照射,学生会观察到有一条光亮的“通路”(丁达尔效应),学生通过补加的实验得出最后得到的硅酸果是胶体,从而将硅酸的这个性质真实的展现在学生的眼前,而不是简单的讲授,而且还可以稍加回顾复习溶液与胶体的区别及鉴别。这样,不仅可以将以前学过的知识学以致用,而且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效率,达到回顾旧知学习新知的目的,并且有效提高教学质量。
四、教学过程的有效性
生活中的现象是丰富多彩的,生活中有很多涉及到化学知识的现象。这些现象虽然不是都能够转化为课堂上的化学问题,但其中确有相当多的现象可以转化为化学问题。如果化学教师具有这个意识,将生活中涉及到化学知识的现象转化为化学问题,就一定会取得成效。
在化学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尽可能的将化学知识和生产生活结合起来,这样做不仅可以提高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还可以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从而达到预期的学习效果。同时教师能力的提高是教学过程有效性的根本保障,教师从根本上改变“满堂灌”的现象,首先要具备设计有新意、效果佳的教育教学方案的能力。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教师要从学生求知创新的促进者和合作者的基本立场出发,利用引导、讨论、点拨等方法和形式,使学生的内心需求得到满足,促使他们积极地参与到教学过程中来,有意识地给学生留出“时间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