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教版--《日本》教学设计

合集下载

湘教版七年级下《日本》教案设计(推荐五篇)

湘教版七年级下《日本》教案设计(推荐五篇)

湘教版七年级下《日本》教案设计(推荐五篇)第一篇:湘教版七年级下《日本》教案设计《日本》教案设计日本是个让我难以表达思想的国家,她与中国一衣代水的邻邦关系,她与中国曾有过的那段美好时段,但骨子底处总难挥去对那段罪恶历史的不快。

我欣赏日本作为二战战败国经济迅猛发展,嫉妒日本人自觉高效工作态度,震撼与日本教育的思维方式。

由于这些情结,在教授《日本》一节课时,立足国情,转变教学模式,我如此构思这节课。

日本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分析日本的纬度位置和海陆位置,并分析日本面临的海洋,2.记住日本国土构成、首都和主要海港。

3.分析日本的地形、河流关系。

4.分析多火山、地震的特点及主要内容。

5.分析日本气候与地理位置关系。

教学重点:领土组成,主要城市,濒临的海洋。

就日本位置、地形、气候的特征及对该国自然灾害、资源的影响,简单分析中国自然灾害成因。

教学过程:【导入】近阶段我们国家和四邻关系有点紧张,特别是值得警惕是,有个邻居在我国台湾岛附近岛屿钓鱼岛上打起来注意,想政府购买实现国有化,是谁?【课件展示】“钓鱼岛”、“樱花”、“富士山”【活动】引导学生在地图上找到中国的台湾和日本的东京,要求根据图中提供的比例尺量算两地之间的距离。

【课件展示】一衣代水的邻邦-日本的视频,钓鱼岛历史视频环节一、学习一个国家的地理知识,主要抓住自然状况和经济状况两个方面。

其中首先需要了解的是应该清楚该国家所处的地理位置。

【课件展示】日本位置示意图。

【活动】引导学生确定日本的纬度位置和海陆位置,并找出日本面临的海洋。

1、从这种纬度位置看,日本所处温度带与我们所在地一样吗?2、日本与哪些国家隔海相望?国家关系如何?(中国、韩国和朝鲜、俄罗斯)引导学生讨论。

(中日钓鱼岛问题,俄日北方四岛问题)环节二:日本称为“小日本”,日本国土面积和中国相比情况如何?日本的面积:37.8万平方千米,大小相当于中国云南省(云南省的总面积为39.4万平方公里,占全国陆地总面积的4.1%。

七年级地理下册8.1日本教案湘教版

七年级地理下册8.1日本教案湘教版
3.信息化资源:
-与日本相关的视频资料(如纪录片、新闻报道等)
-日本文化、传统习俗的图片和图表
-如Google Scholar、CNKI等)
4.教学手段:
-小组讨论
-案例分析
-问题解答
-课堂提问
-角色扮演
-互动式地图探索
-制作思维导图或概念图
教学方法/手段/资源:
-讲授法:通过详细讲解,帮助学生理解地理知识点。
-实践活动法:设计实践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掌握地理知识。
-合作学习法:通过小组讨论等活动,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沟通能力。
作用与目的:
-帮助学生深入理解地理知识点,掌握地理知识。
-通过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通过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沟通能力。
3.课后拓展应用
教师活动:
-布置作业:根据日本课题,布置适量的课后作业,巩固学习效果。
-提供拓展资源:提供与日本课题相关的拓展资源,如书籍、网站、视频等,供学生进一步学习。
-反馈作业情况:及时批改作业,给予学生反馈和指导。
学生活动:
-完成作业:认真完成老师布置的课后作业,巩固学习效果。
-通过拓展学习,拓宽学生的知识视野和思维方式。
-通过反思总结,帮助学生发现自己的不足并提出改进建议,促进自我提升。
教学资源拓展
1.拓展资源:
书籍推荐:
-《日本地理概说》:详细介绍了日本的地理位置、地形、气候等自然特征,以及人口、城市、经济等人文特征,适合进一步深入了解日本的学生阅读。
-《日本的环境问题》:分析了日本面临的环境问题及其对策,有助于学生了解日本的环境现状和发展趋势。
答案:日本的地理环境对其经济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首先,日本拥有丰富的海洋资源,这为其渔业发展和海上运输提供了便利条件。其次,日本的地形以山地和丘陵为主,虽然不利于农业发展,但为日本提供了丰富的水力资源。此外,日本还可以就近从亚洲其他国家进口原材料和能源,出口产品到世界各地,促进了经济的快速发展。然而,由于日本地域狭小,自然资源有限,因此日本经济发展主要依靠技术创新和高效利用资源,形成了以加工贸易为主的经济模式。

湘教版七年级下地理课程第八章第一节《日本》教案

湘教版七年级下地理课程第八章第一节《日本》教案

教案:日本【教学内容】本课时内容对应教材P69-P75。

主要包含“东亚岛国”、“多山的地形”、“深受海洋影响的气候”、“高度发达的经济”、“东西方融合的文化”、“人口与主要城市”等内容。

【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1.了解日本的地理位置、领土组成及主要城市和海港。

2.掌握日本的地形特点、气候特点和文化特征。

3.分析日本的经济特点,特别是工业布局及其成因。

4.举例说明日本与中国在经济、贸易、文化等方面的联系。

2.过程与方法:1.通过阅读地图和相关资料,提高学生的读图能力和分析能力。

2.运用比较法和综合法,概括日本的自然环境特征。

3.引导学生讨论和交流,培养合作学习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1.树立国际意识,增强学生对国家间相互关系的理解。

2.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自尊心,同时理解尊重他国文化。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日本的地理位置、领土范围、地形及气候特点、经济特点。

2.教学难点:日本工业布局的成因及其经济发展的有利条件与不利条件。

【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通过展示日本的文化元素(如樱花、和服、寿司等)和地理位置的图片,引发学生的兴趣。

提问:“你们知道‘日出之国’和‘樱花之国’指的是哪个国家吗?”引出课题《日本》。

2.新课讲授(1)日本的地理位置和领土组成展示日本政区图,让学生找出日本的地理位置(亚洲东部,太平洋西北部)和主要岛屿(北海道岛、本州岛、四国岛、九州岛)。

引导学生量算北京至东京、上海至长崎的距离,了解日本与中国的相对位置。

(2)自然环境特征地形特点:1.展示日本地形图,让学生观察并总结日本的地形特点(多山、多丘陵、平原少)。

2.指出富士山作为日本最高峰和著名活火山,以及关东平原作为日本最大平原。

气候特点:1.分析日本的气候类型(温带季风气候和亚热带季风气候),强调其海洋性特征。

2.通过对比东京和北京的气候数据,让学生理解日本气候的温暖湿润特点。

多火山、地震:1.展示板块构造示意图和世界火山地震分布图,解释日本多火山地震的原因(位于环太平洋火山地震带上)。

七年级地理下册《8.1 日本》教学设计 湘教版

七年级地理下册《8.1 日本》教学设计 湘教版

七年级地理下册《8.1 日本》教学设计湘教版一. 教材分析湘教版七年级地理下册第8.1节《日本》的内容包括日本的地理位置、地形、气候、经济、文化等各个方面。

本节内容旨在让学生了解日本的概况,为学生进一步学习日本的相关知识打下基础。

二.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地理基础知识,但对于日本这一国家,大部分学生了解不多。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引导学生通过地图、图片等资料,全面了解日本的各个方面。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掌握日本的地理位置、地形、气候等基本信息。

2.让学生了解日本的经济、文化等特点。

3.培养学生的地图阅读能力,提高学生的地理素养。

四. 教学重难点1.日本的地理位置、地形、气候。

2.日本的经济、文化等特点。

五. 教学方法1.地图阅读:通过地图让学生了解日本的地理位置、地形等基本信息。

2.图片展示:通过图片让学生直观地了解日本的风土人情。

3.案例分析:通过分析日本的经济发展和文化特点,让学生深入了解日本。

4.小组讨论:让学生在讨论中加深对日本的理解。

六. 教学准备1.准备日本的相关地图、图片、案例等教学资源。

2.设计好教学活动,准备好教学用具。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地图、图片等资源,向学生介绍日本的地理位置、地形等基本信息。

引导学生关注日本的位置和特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展示日本的自然风光、风土人情等图片,让学生直观地了解日本。

同时,向学生介绍日本的气候、经济、文化等特点。

3.操练(10分钟)设计一些关于日本的地理、文化等方面的问题,让学生通过阅读地图、讨论等方式回答。

检查学生对日本的基本了解程度。

4.巩固(5分钟)让学生结合教材,总结日本的地理位置、地形、气候等基本信息。

通过小组讨论,让学生更深入地了解日本的经济、文化等特点。

5.拓展(5分钟)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日本的经济这么发达?让学生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日本经济发展的原因。

6.小结(5分钟)对本节课的主要内容进行总结,强调日本的地理位置、地形、气候等特点,以及日本的经济、文化等方面的表现。

初中湘教版日本教案

初中湘教版日本教案

初中湘教版日本教案课程目标:1. 能够借助地图,准确说出日本的地理位置及领土组成;2. 能够结合板块构造学说解释日本多地震与火山的原因;3. 能够说出常用的防震措施;4. 通过学习,学生能够了解认识一个国家自然地理环境的基本方法,并且初步尝试运用这种方法去学习其他国家。

教学重点:1. 认识日本的自然环境;2. 培养学生的防震意识和能力。

教学难点:学生自己读图总结日本的自然环境,掌握学习一个地区或国家的基本方法。

教学过程:环节一:导入新课- 图片导入。

播放关于日本的图片:富士山、樱花、穿着和服的日本女人、丰田汽车的标志等图片。

并解说:这是一个亚洲经济最发达的国家,并且位于我国东方,是我国的邻邦——日本。

- 提问你对日本了解多少呢?引发学生思考导入新课。

环节二:新课教学1. 读图7.1日本在世界的位置,思考下列问题。

(1) 日本濒临的海洋有哪些?日本属于哪一大洲?在该洲的什么部位?(2) 说出日本的纬度范围。

- 学生活动:(1) 太平洋、东海、黄海、日本海。

亚洲,东部(2) 大致位于北纬30到北纬45之间。

- 教师总结:日本位于太平洋西北部,亚洲东部,这是从海陆位置介绍日本的地理位置。

日本位于北半球、东半球,大致在北纬30°到北纬45°之间。

2. 分析日本的地形特点、海岸线特点及优势。

- 学生通过观察地图,总结日本的地形特点(多山地、丘陵,沿海有平原)。

- 教师引导学生观察日本的海岸线特点(曲折、多优良港湾)。

- 学生思考日本的地形和海岸线特点对其经济和生活的影响。

3. 解释日本多地震与火山的原因。

- 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板块构造学说,解释日本位于太平洋板块与欧亚板块的交界处,地壳活跃,因此多火山、地震。

4. 学习常用的防震措施。

- 教师介绍日本在地震发生时的应对措施,如:地震预警、避难所、防震演习等。

- 学生讨论如何在地震发生时保护自己,并分享自己的防震经验。

环节三:总结与反思- 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回顾日本的地理位置、地形特点、海岸线特点、地震原因及防震措施。

湘教版七下地理8.1日本教学设计1

湘教版七下地理8.1日本教学设计1

湘教版七下地理8.1日本教学设计1一. 教材分析湘教版七下地理8.1日本教学设计1主要介绍了日本的地理位置、地形、气候、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内容。

本节课的内容是学生对日本的基本认识,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日本的基本情况,为以后学习日本的更深入内容打下基础。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节课之前,已经对地理知识有了一定的了解,掌握了基本的地理学习方法。

但是对于日本这个国家,大部分学生了解不多,仅限于一些基本的认识。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教师引导学生运用已有的地理知识来认识日本,同时教师需要提供更多的教学资源,帮助学生拓展对日本的了解。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说出日本的地理位置、地形、气候等基本概况;学生能够了解日本的经济、文化等特点。

2.过程与方法:通过地图和图表,培养学生的读图、析图能力;通过小组合作,培养学生的合作探究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对不同文化的尊重和理解;培养学生关心时事,关注国际关系的意识。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日本的地理位置、地形、气候、经济、文化等基本概况。

2.难点:日本的地形、气候特点及其对经济、文化的影响。

五. 教学方法1.地图教学法:通过地图,使学生直观地了解日本的地理位置、地形、气候等特点。

2.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日本的经济发展、文化特点等案例,使学生深入了解日本。

3.小组合作法:通过小组合作,培养学生的合作探究能力,提高学生的地理素养。

六. 教学准备1.教学资源:准备日本的地图、图表、案例等教学资源。

2.教学工具:准备投影仪、电脑、黑板等教学工具。

3.教学材料:准备学生的学习资料,如课本、练习册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日本的地图,引导学生关注日本的地理位置,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教师利用图表、图片等形式,展示日本的地形、气候、经济、文化等特点,使学生对日本有一个直观的认识。

3.操练(10分钟)教师设计一些地理知识问题,引导学生通过小组合作的方式进行讨论,巩固所学知识。

湘教版 《日本》教学设计

湘教版  《日本》教学设计

《日本》教学设计(第1课时)【教学目标】运用板块构造学说,解释日本多火山、多地震的原因等。

运用资料,说明日本出口加工贸易特征【教学重点和难点】运用板块构造学说,解释日本多火山、多地震的原因等。

【教学方法】小组学习【课前准备】1.分组:将班级按人数情况分为三大组,分别负责有关“多火山、地震的岛国”、“发达的加工贸易经济”、“东西方兼容的文化"三个专题的资料收集、分析等工作.2。

教具:世界政区图,日本地形图,日本景观图,教学演示平台,电脑等【教学设计】1。

各小组利用有关资料,通过观察、分析、阅读、归纳、整理等方法,记录下有关内容,第一组:负责有关日本的地理位置和自然条件的内容;第二组:负责有关日本的经济特点方面的内容;第三组:负责有关日本的文化特点方面的内容;2。

进行组内相关知识和内容的探究学习,问题分析,活动研究;3.就本组内容及相关问题、探究活动结论在班级进行学习汇报;【教学过程】1。

小组合作整理有关资料,进行组内探究活动(1)分组:把全班按照自愿和协商的原则分为三个学习活动小组,人数根据班级大小和研究任务多少合理分配.一组:负责有关“多火山、地震的岛国"专题的资料收集、分析等工作,学生通过世界地图、日本地图、日本的景观图、课文中提到的活动中的英国地图等,分析日本的地理位置和自然条件,将观察到的内容和有关问题记录下来。

二组:负责有关“发达的加工贸易经济”专题的资料收集、分析等工作,学生利用有关日本的经济数据、工业产品、资源状况、贸易、海外投资、历史发展等内容,整理出有关日本经济特点的观点,记录下来。

三组:负责有关“东西方兼容的文化"专题的资料收集、分析等工作,根据有关日本的民族构成、文化习俗、人民生活、与中国的文化交流等资料,分析有关日本的文化特征,记录下来。

(2)组内相关知识和内容的探究学习,问题分析,活动研究:一组:①要明确日本的地理位置特征和自然条件特征;②对比日本与英国的地形图,完成课文第一部分的活动;③讨论日本海岸线的特点,分析其对日本经济的影响;④收集有关日本火山爆发、地震发生等方面的录像,获得感性认识;⑤收集有关板块构造的知识,认识相关理论,分析日本多火山、地震的原因;⑥比较日本“传统民居”和欧洲民居的不同,分析原因;⑦收集有关预防地震的知识,设计“防震演习"等;二组:①分析日本被称为世界经济强国的具体表现;②归纳日本的资源特征;③归纳日本主要的工业原料来源和主要产品的输出地;④指出日本主要的经济部门及形成的原因;⑤收集资料认识日本经济发展的历史过程;⑥分析日本经济发展中的经验和教训,结合我国国情,讨论应如何充分发挥优势条件,获得最大的经济效益;⑦完成第二部分的活动,指出日本主要的工业区分布集中在太平洋沿岸和濑户内海沿岸的原因;⑧讨论有关活动的3,4中涉及的问题,得出小组的结论;三组:①收集资料,了解日本的民族构成,大和民族的特征;②收集有关日本传统服饰、建筑、饮食、风俗等资料,进行介绍说明;③收集日本的“外来文化”及其影响;④通过资料,了解日本与中国的文化交流历史;⑤归纳日本文化的特点和形成原因;(1)学生收集资料,在小组内集体研究整合,讨论得出结论;(2)在探究活动过程中,小组内成员之间和各小组之间应该相互协调、相互合作。

湘教版初中地理七年级下册《日本》教学设计及反思

湘教版初中地理七年级下册《日本》教学设计及反思

湘教版初中地理七年级下册《日本》教学设计及反思一、教材分析本节课选自湘教版初中地理七年级下册,主题为《日本》。

教材从日本的地理位置、自然环境、经济特点、文化特色等方面进行了全面的介绍。

通过学习,学生能够了解日本的基本国情,形成对地理现象的空间认知能力和综合分析能力。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掌握日本的地理位置、主要岛屿、地形特征、气候类型。

理解日本经济发展特点及其资源依赖性。

认识日本的主要文化和节日。

2. 过程与方法:通过地图阅读,培养学生的空间定位能力。

通过案例分析,提高学生的地理分析能力。

通过小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与交流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的国际视野,尊重不同国家的文化和传统。

引导学生形成可持续发展观念,关注环境问题。

三、教学重难点重点:日本的地理位置、地形特征及其影响。

日本经济发展的特点及其成因。

难点:理解日本地形对气候和农业的影响。

分析日本经济发展与资源依赖性的关系。

四、学情分析学生已具备基本的地理知识和地图阅读技能,但对具体国家的国情了解有限。

因此,需要通过具体案例和互动讨论来加深理解。

同时,学生好奇心强,对异国文化有浓厚兴趣,可借此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的热情。

五、教学方法和策略1. 讲授法:结合地图和多媒体资料,系统介绍日本的基本国情。

2. 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具体案例,如日本地震、富士山等,加深学生对地理现象的理解。

3. 小组讨论法:分组讨论日本文化、经济等话题,培养学生的合作与交流能力。

4. 互动问答法:通过提问和回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检验学习效果。

六、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5分钟)展示日本风景图片,引起学生兴趣。

提问:你对日本有哪些了解?2. 讲授新课(20分钟)地理位置与地形特征:展示地图,介绍日本的地理位置、主要岛屿和地形特征。

气候与农业:分析日本的气候类型及其对农业的影响。

经济发展:介绍日本经济发展的特点及其资源依赖性。

文化特色:简要介绍日本的主要文化和节日。

初中地理湘教版日本教案

初中地理湘教版日本教案

初中地理湘教版《日本》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了解日本的地理位置及领土组成。

(2)掌握日本的地形、气候特点。

(3)了解日本的经济发展状况及其特点。

(4)了解日本的文化特点。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地图、图片等资料,培养学生的读图能力。

(2)运用辩证的观点,分析日本自然环境对经济发展的影响。

(3)小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与交流能力。

3. 情感态度价值观:提高学生的防震意识,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保护环境的情感。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日本的地理位置及领土组成。

(2)日本的地形、气候特点。

(3)日本的经济发展状况及其特点。

(4)日本的文化特点。

2. 教学难点:(1)日本的地形、气候特点对经济发展的影响。

(2)学生自主阅读地图,总结日本自然环境的特点。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展示日本富士山、樱花等图片,引导学生关注日本。

(2)提问:你们对日本了解多少?引发学生思考。

2. 新课教学(1)介绍日本的地理位置及领土组成。

(2)讲解日本的地形、气候特点。

(3)分析日本的经济发展状况及其特点。

(4)介绍日本的文化特点。

3. 课堂互动(1)小组讨论:日本的地形、气候特点对经济发展有何影响?(2)小组展示:日本的文化特点。

4. 总结与反思(1)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

(2)提问:如何看待日本的自然环境与经济发展?四、课后作业1. 绘制日本地形分布图。

2. 调查日本的主要农产品及其出口情况。

3. 结合本节课所学,撰写一篇关于日本经济发展的短文。

五、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图片、地图等资料,引导学生了解日本的地理位置、地形、气候特点,以及经济发展状况和文化特点。

在教学过程中,注意培养学生的读图能力、合作与交流能力。

通过小组讨论,使学生认识到日本自然环境对经济发展的影响。

在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提高学生的防震意识,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保护环境的情感。

在课后作业的设置上,注重学生的实践与探究,使学生能够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中。

湘教版七下地理第八章第一节日本(第1课时)教学设计

湘教版七下地理第八章第一节日本(第1课时)教学设计

湘教版七下地理第八章第一节日本(第1课时)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湘教版七下地理第八章第一节《日本》主要介绍了日本的地理位置、自然环境、经济发展、主要城市和民俗文化等内容。

本节内容是学生对亚洲国家地理特征的深入理解,通过学习日本的特点,培养学生对地理知识的探究能力。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节内容前,已经掌握了亚洲地理的基本知识,对国家地理特征有了一定的了解。

但学生对日本的了解相对较少,需要通过本节内容来拓展学生的视野。

同时,学生对经济发展、城市特点和民俗文化等方面的知识有待提高。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日本的地理位置、自然环境、经济发展、主要城市和民俗文化等特点;掌握日本的地形、气候、资源等基本知识。

2.过程与方法:通过地图观察、资料查询、小组讨论等方法,培养学生的地理探究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日本文化的兴趣,提高学生对不同国家地理特征的认识,培养学生的国际视野。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日本的地理位置、自然环境、经济发展、主要城市和民俗文化。

2.难点:对日本地理特征的理解和分析。

五. 教学方法1.地图观察:让学生通过观察日本地图,了解其地理位置和地形特点。

2.资料查询:让学生查阅相关资料,了解日本的自然环境、经济发展、主要城市和民俗文化。

3.小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各自的查阅成果,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4.案例分析:通过分析日本的经济奇迹,引导学生思考日本经济发展的原因。

六. 教学准备1.准备日本地图、相关资料、多媒体课件等教学资源。

2.提前布置学生查阅相关资料,为课堂讨论做好准备。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多媒体课件展示日本地图,引导学生关注日本的地理位置和地形特点。

提问:你们对日本有哪些了解?日本的特点有哪些?2.呈现(10分钟)展示日本的自然环境、经济发展、主要城市和民俗文化的图片和资料,让学生直观地了解日本的特点。

同时,引导学生关注日本的地形、气候、资源等知识。

8.1日本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七年级地理下学期湘教版

8.1日本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七年级地理下学期湘教版
- 经济发展:用图标或关键词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示日本的经济特点,如“加工贸易”、“工业分布在太平洋沿岸和濑户内海沿岸”。
- 火山地震:用图示或关键词突出日本的火山地震特点,如“环太平洋火山地震带”、“地壳活跃”。
- 与中国的关系:用关键词描述中日两国的地理、文化和经济联系,如“一衣带水”、“古代文化影响”、“现代经济联系”。
8.1 日本 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七年级地理下学期湘教版
主备人
备课成员
教学内容
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来源于湘教版七年级地理下学期教材第八章第一节“日本”,主要内容包括日本的地理位置、领土组成、气候特点、经济发展、工业分布、火山地震以及与中国的关系等。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日本的地理特征,培养学生对地理知识的兴趣和认识。
- 学生回答问题,教师对答案进行点评,确保学生理解和掌握新知识。
6. 总结与拓展(5分钟)
- 教师对本节课的主要内容进行总结,强调日本的地理位置、领土组成、气候特点、经济发展等关键知识点。
- 教师提出拓展问题:“你们认为日本的未来发展会怎样?”,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和讨论。
- 学生进行讨论,教师参与互动,引导学生从地理角度分析和解决问题。
学情分析
本节课面向的是七年级的学生,他们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地理基础知识,对于地理空间概念和地理现象有一定的认识。在知识方面,学生对于邻近的国家和地区可能有所了解,但对于日本的地理位置、领土组成、气候特点等具体地理知识可能较为陌生。能力方面,学生具备基本的阅读和理解能力,能够通过地图和文字材料获取信息,但对于运用地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有待提高。
2. 讲授新课(20分钟)
- 教师围绕教学目标和教学重点,讲解日本的地理位置、领土组成、气候特点等基本知识。在此过程中,强调日本是太平洋西北部的岛国,由北海道、本州、四国、九州4个大岛、数千个小岛及附近的海域组成。日本地处环太平洋火山地震带上,多火山、地震。

初中地理湘教版日本教案

初中地理湘教版日本教案

初中地理湘教版日本教案年级:七年级教材:湘教版地理七年级下册课时:3课时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日本的地理位置、领土组成、首都等信息。

2. 使学生掌握日本的地形、地貌特征及其成因。

3. 培养学生对日本气候、资源、经济、文化等方面的认识。

4. 提高学生运用地图和其他图文资料分析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1. 日本的地理位置、领土组成、首都。

2. 日本的地形、地貌特征。

3. 日本的气候、资源、经济、文化。

教学难点:1. 日本的地形、地貌成因。

2. 日本的资源、经济、文化特点。

教学准备:1. 教材、地图、图片等教学资料。

2. 投影仪、白板等教学设备。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5分钟)1. 引导学生回顾上一章内容,了解亚洲的地理位置和特点。

2. 提问:亚洲有哪些国家?它们的位置如何?二、新课导入(10分钟)1. 展示日本地图,引导学生观察日本的地理位置、领土组成、首都等信息。

2. 讲解日本的地理位置、领土组成、首都等基本知识。

三、课堂探究(15分钟)1. 引导学生观察日本地形图,分析日本的地形、地貌特征。

2. 讲解日本的地形、地貌成因。

四、课堂小结(5分钟)1. 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

2. 强调日本地形、地貌的特点。

第二课时:一、导入(5分钟)1. 复习上节课的内容,提问:日本的地形、地貌特征是什么?2. 引导学生思考:日本的气候、资源、经济、文化等特点。

二、新课导入(10分钟)1. 展示日本气候图,引导学生了解日本的气候特点。

2. 讲解日本的气候成因。

三、课堂探究(15分钟)1. 引导学生查阅资料,了解日本的资源、经济、文化特点。

2. 讲解日本的资源、经济、文化等方面的知识。

四、课堂小结(5分钟)1. 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

2. 强调日本的资源、经济、文化特点。

第三课时:一、导入(5分钟)1. 复习前两节课的内容,提问:日本的地理位置、领土组成、首都是什么?2. 引导学生思考:日本的地形、地貌、气候、资源、经济、文化等特点。

七年级地理下册7.1日本教学设计湘教版

七年级地理下册7.1日本教学设计湘教版
3. 创新思维:鼓励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提出新问题、新观点,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4. 人文素养:通过了解日本的经济、文化、传统等,使学生认识到不同国家之间的文化差异,培养学生的国际视野和人文素养。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
1. 教学重点:
(1)日本的地理位置和领土组成:掌握日本位于亚洲东部,太平洋西北部,由北海道、本州、四国、九州4个大岛、数千个小岛及附近的海域组成。
(3)日本经济发展原因的分析:学生可能对日本经济发达的原因难以理解,特别是对于日本的高度工业化和对外贸易依赖等特点。教师可以通过实例、数据等资料进行分析,引导学生理解。
(4)日本资源状况的认知:学生可能对日本矿产资源贫乏、市场狭小、经济对外依赖性强的特点难以理解。教师可以通过图表、数据等资料进行讲解,帮助学生掌握。
6. 日本的传统文化:了解日本的传统节日、饮食、服装等方面的特点。
二、核心素养目标
本节课的核心素养目标主要包括地理核心素养、信息素养、创新思维和人文素养四个方面:
1. 地理核心素养:通过学习日本的地理位置、领土组成、气候特点等,使学生掌握基本的地理知识,提高学生对地理现象的观察和分析能力。
2. 信息素养:培养学生从地图、图表、文字等资料中获取和处理地理信息的能力,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
(二)存在主要问题
1. 课堂组织管理:在课堂讨论中,部分学生参与度不高,需要教师进一步关注学生的参与情况,提高课堂组织管理能力。
2. 教学方法:在讲解知识点时,部分学生反映难度较大,教师需要调整教学方法,以更易于学生理解和接受的方式进行讲解。
3. 教学评价:现有的评价方式可能过于注重考试成绩,忽略了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能力的培养,需要进一步完善评价体系。
四、教学方法与策略

湘教版地理七年级下册《第一节 日本》教学设计1

湘教版地理七年级下册《第一节 日本》教学设计1

湘教版地理七年级下册《第一节日本》教学设计1一. 教材分析湘教版地理七年级下册《第一节日本》主要介绍了日本的地理位置、自然环境、人文环境以及经济发展等方面的内容。

本节课的内容对于学生来说较为陌生,需要通过详细的教学设计来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节课之前,已经掌握了世界地理的基本知识,对于亚洲地区的国家有了一定的了解。

但是,对于日本这个国家,大部分学生可能只有简单的认知,需要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来加深了解。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日本的地理位置、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

2.让学生了解日本的经济特点和发展状况。

3.培养学生的地图阅读能力,提高学生的地理素养。

四. 教学重难点1.日本的位置及特点2.日本的经济特点3.学生的地图阅读能力的培养五. 教学方法1.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日本的地理位置、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

2.采用案例分析法,深入剖析日本的经济特点和发展状况。

3.采用地图阅读法,培养学生的地图阅读能力。

六. 教学准备1.准备日本的相关地图,包括日本的位置图、自然环境图和人文环境图。

2.准备日本经济特点和发展状况的相关案例。

3.准备教学PPT,包括日本的地理位置、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等方面的内容。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展示日本的地理位置图,引导学生回顾亚洲地区的国家,引出本节课的主题——日本。

2.呈现(10分钟)通过展示日本的自然环境图和人文环境图,让学生了解日本的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

3.操练(10分钟)让学生阅读日本的地理位置图,回答相关问题,巩固对日本地理位置的理解。

4.巩固(5分钟)通过展示日本的经济发展案例,让学生深入了解日本的经济特点和发展状况。

5.拓展(10分钟)让学生阅读日本的自然环境图和人文环境图,分析日本的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对经济发展的影响。

6.小结(5分钟)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日本的地理位置、自然环境、人文环境和经济特点。

7.家庭作业(5分钟)布置相关作业,要求学生阅读日本的地理位置图、自然环境图和人文环境图,分析日本的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对经济发展的影响。

七年级地理下册7.1日本教学设计湘教版

七年级地理下册7.1日本教学设计湘教版
3.重点难点解析:在讲授过程中,我会特别强调日本的地理位置和地形特点这两个重点。对于地形对经济发展的影响这个难点部分,我会通过举例和比较来帮助大家理解。
三、实践活动(用时10分钟)
1.分组讨论:学生们将分成若干小组,每组讨论一个与日本地形特点相关的实际问题。
2.实验操作:为了加深理解,我们将进行一个简单的实验操作。这个操作将演示日本沿海地区的平原如何形成的基本原理。
7. 学生将增强对地理学科的兴趣和好奇心,提高地理核心素养,培养国际视野和文化素养。
8. 学生将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和行为习惯,提高自主学习的能力,为今后的学习和生活打下坚实的基础。
学生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不仅能够获得丰富的地理知识,还能够提高自身的综合素养和实践能力。他们将更好地理解世界地理的多样性,增强对不同文化的尊重和理解,培养国际视野,为将来的学习和成长打下坚实的基础。
对于课程学习,学生的已有知识和对地理的兴趣有利于他们对新知识的接受和学习。然而,学生对于经济的分析能力和批判性思维还需要通过教学过程中的引导和培养。因此,教师需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合理设计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四、教学资源准备
1. 教材:确保每位学生都有本节课所需的教材或学习资料,即七年级地理下册7.1节“日本”,湘教版。教材中应包含日本的地理位置、地形特点、气候类型、经济发展状况以及与中国的关系等知识点。
3. 文化素养:通过了解日本的文化特点,培养学生对不同文化的尊重和理解,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
4. 国际视野:通过学习日本与中国的关系,培养学生从国际视野看待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国际视野。
5. 实践能力:通过课堂讨论、小组合作等教学活动,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实践能力,提高学生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湘教版七年级地理下册《日本》说课稿

湘教版七年级地理下册《日本》说课稿

湘教版七年级地理下册《日本》说课稿一、教学设计目标本次教学旨在帮助学生了解日本的地理位置、地貌、气候、文化和经济发展等方面的特点,培养学生的地理思维能力和文化意识,以加深对日本这个邻近国家的认识和理解。

二、教学内容分析本节课主要内容为《日本》,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地理位置:学习了解日本位于亚洲东部、西太平洋的地理位置和周边国家。

2.地貌:了解日本岛链的形成及其特点,包括由火山活动形成的火山岛、海岛和滨海平原等地形。

3.气候:学习了解日本的气候类型、四季变化和降水分布等特点。

4.文化:介绍了日本的传统文化、宗教以及与中国的文化交流等内容。

5.经济发展:了解了日本的城市化进程、产业结构和科技创新等方面的特点。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本节课的重点是让学生了解日本的地理位置、地貌、气候和经济发展等方面的特点,并能够通过这些了解来理解日本的传统文化和城市化进程等现象。

其中的难点在于如何通过简单的教材内容,将日本的复杂地理、文化和经济现象进行简化和概括,以便学生能够初步理解和掌握。

四、教学方法和过程本节课主要采用讲解、呈现和讨论相结合的教学方法。

下面是详细的教学过程安排:第一步:导入与激发学生兴趣(5分钟)教师通过引入问题或故事,激发学生对日本的兴趣,如:你们听过日本的故事吗?你们知道日本在哪里吗?这些问题可以引导学生的思考。

第二步:呈现日本的地理位置和地貌特点(10分钟)教师通过地图和图片的呈现,向学生展示日本的地理位置和地貌特点。

教师解释日本岛链的形成以及由火山活动形成的火山岛、海岛和滨海平原等地形。

第三步:讲解日本的气候特点(10分钟)教师介绍日本的气候类型、四季变化和降水分布等特点。

教师可以利用气候图表或天气报告来让学生直观地了解日本的气候状况。

第四步:介绍日本的文化特点(15分钟)教师通过讲解和图片的展示,介绍日本的传统文化、宗教以及与中国的文化交流等内容,如日本的和服、茶道、武士道等。

第五步:谈论日本的经济发展(15分钟)教师向学生介绍日本的城市化进程、产业结构和科技创新等方面的特点。

8.1日本(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七年级地理下册同步精品课堂(湘教版)

8.1日本(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七年级地理下册同步精品课堂(湘教版)
3.师生互动环节(10分钟)
教师提出问题:“日本的地理位置对其国家发展有何影响?”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和讨论。学生可以结合教材内容,分析日本的地理位置对农业、工业、人口分布等方面的影响。教师在这个过程中给予指导和解答疑问。
4.巩固练习(5分钟)
教师布置练习题,让学生结合所学内容,分析日本的地理特点对其农业、工业、城市分布等方面的影响。学生独立完成练习题,教师选取部分学生的答案进行点评和讲解。
然而,在教学过程中,我也发现了一些不足之处。例如,在讲授日本地理特点时,我可能过于注重知识的传授,而忽视了学生对地理图形的直观感知和空间思维能力的培养。此外,在课堂讨论中,部分学生表现出较低的参与度,可能是因为他们对日本地理知识的掌握程度不够,或者是对课堂讨论的氛围感到紧张。
教学总结:
总体来看,本节课的教学效果还是达到了预期的目标。学生对日本的地理位置、地形特点、气候类型等基本概况有了较为清晰的认识,并能理解地理环境对国家发展的影响。通过课堂讨论和实践活动,学生的地理实践能力和综合分析能力得到了锻炼和提高。
-关键词:工业分布、港口、农业分布、沿海平原、气候适宜。
-板书设计:在黑板上绘制日本工业和农业分布的简图,用不同颜色标注工业区和农业区,并标注主要港口的位置。
教学反思与总结
教学反思:
在本节课的教学中,我主要采用了讲授法、讨论法和案例研究法,结合多媒体课件和地图等教学资源,试图生动、直观地展示日本的地理位置、地形特点、气候类型等基本概况。在师生互动环节,我通过提问和讨论的方式,激发学生的思考和参与,引导学生深入理解日本的地理环境对国家发展的影响。在巩固练习和课堂提问环节,我注重引导学生运用地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提高学生的地理实践能力。
2.日本气候类型对农业、工业、城市分布等方面的影响的研究资料。

湘教版教材初中地理七年级下册《日本》教案

湘教版教材初中地理七年级下册《日本》教案

湘教版教材初中地理七年级下册《日本》教案一、教材分析《日本》是湘教版教材初中地理七年级下册第八章《走近国家》中的第一节内容,教材通过图文结合的方式,着重介绍日本的地理位置、自然环境、经济特点、文化习俗以及中日关系等方面内容,力求让学生全面了解日本的基本国情,同时培养学生的地理空间观念和区域分析能力。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掌握日本的基本地理位置和自然环境特征。

-理解日本经济的主要特点和产业结构。

-了解日本的文化习俗和中日关系的历史与现状。

2. 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通过阅读地图、分析数据、归纳信息的能力。

-提高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和解决地理问题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地理学习的兴趣和好奇心。

-培养学生的国际视野和跨文化交流意识。

三、教学重难点1. 重点:-日本的地理位置和自然环境特征。

-日本经济的主要特点和产业结构。

2. 难点:-理解日本文化习俗的多样性和中日关系的复杂性。

四、学情分析这个阶段的初中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地理基础知识,但对于具体国家的了解还相对有限。

学生对日本这一国家通常抱有浓厚的兴趣,但由于缺乏深入了解,可能存在一些片面或错误的认识。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应注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他们通过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全面、客观地认识日本。

五、教学方法和策略1. 教学方法:-采用启发式、讨论式、案例式等多种教学方法。

-利用多媒体教学资源,如地图、图片、视频等辅助教学。

2. 教学策略:-通过设置情境、提出问题等方式,引导学生主动思考。

-组织小组讨论、角色扮演等活动,促进学生间的交流与合作。

六、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播放日本风光的视频片段,激发学生的兴趣。

-提出问题:你们对日本有哪些了解?想要了解日本的哪些方面?引出课题:今天我们将一起走进这个充满魅力的国家——日本。

2. 讲授新课地理位置与自然环境(1)展示日本地图,引导学生观察并描述日本的地理位置。

(2)讨论日本的海陆位置对其气候、经济等方面的影响。

初中湘教版地理日本教案

初中湘教版地理日本教案

初中湘教版地理日本教案【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 了解日本的地理位置及领土组成;- 掌握日本的地形、气候特点;- 了解日本的经济发展状况及主要产业;- 了解日本的文化特色。

2. 过程与方法:- 通过地图和图片,观察和分析日本的地理位置、地形、气候等特点; - 通过案例分析,了解日本的经济发展特点;- 通过文化介绍,了解日本的文化特色。

3. 情感态度价值观:- 培养学生对日本地理、经济、文化的兴趣和好奇心;- 培养学生尊重不同国家和文化的态度。

【教学重点】1. 日本的地理位置及领土组成;2. 日本的地形、气候特点;3. 日本的经济发展状况及主要产业;4. 日本的文化特色。

【教学难点】1. 日本的地理位置及领土组成;2. 日本的经济发展特点。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图片导入:展示富士山、樱花、穿着和服的日本女人、丰田汽车的标志等图片,引导学生思考并回答:这些图片都与哪个国家有关?2. 问题导入:你能说出日本的地理位置及领土组成吗?二、新课教学(20分钟)1. 地理位置及领土组成:引导学生通过查看地图,了解日本的地理位置及领土组成,回答以下问题:- 日本位于哪个洲?- 日本由哪些岛屿组成?- 日本的地理位置对其经济发展有何影响?2. 地形、气候特点:引导学生通过查看地形图和气候图,了解日本的地形、气候特点,回答以下问题:- 日本的地形主要有哪些类型?- 日本的气候属于哪种类型?- 地形、气候对日本的生活和产业有何影响?3. 经济发展状况及主要产业:引导学生通过查看经济地图和案例分析,了解日本的经济发展状况及主要产业,回答以下问题:- 日本的经济发展水平如何?- 日本的主要产业有哪些?- 日本的经济发展特点是什么?4. 文化特色:引导学生通过查看文化图片和资料,了解日本的文化特色,回答以下问题:- 日本的传统文化有哪些?- 日本的现代文化有哪些?- 文化在日本社会中的地位和影响如何?三、课堂小结(5分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总结日本的地理位置、领土组成、地形气候、经济发展状况、主要产业和文化特色。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日本》教学设计
(第1课时)
【教学目标】
运用板块构造学说,解释日本多火山、多地震的原因等。

运用资料,说明日本出口加工贸易特征
【教学重点和难点】
运用板块构造学说,解释日本多火山、多地震的原因等。

【教学方法】
小组学习
【课前准备】
1.分组:将班级按人数情况分为三大组,分别负责有关“多火山、地震的岛国”、“发达的加工贸易经济”、“东西方兼容的文化”三个专题的资料收集、分析等工作。

2.教具:世界政区图,日本地形图,日本景观图,教学演示平台,电脑等
【教学设计】
1.各小组利用有关资料,通过观察、分析、阅读、归纳、整理等方法,记录下有关内容,第一组:负责有关日本的地理位置和自然条件的内容;第二组:负责有关日本的经济特点方面的内容;第三组:负责有关日本的文化特点方面的内容;
2.进行组内相关知识和内容的探究学习,问题分析,活动研究;
3.就本组内容及相关问题、探究活动结论在班级进行学习汇报;
【教学过程】
1.小组合作整理有关资料,进行组内探究活动
(1)分组:把全班按照自愿和协商的原则分为三个学习活动小组,人数根据班级大小和研究任务多少合理分配。

一组:负责有关“多火山、地震的岛国”专题的资料收集、分析等工作,学生通过世界地图、日本地图、日本的景观图、课文中提到的活动中的英国地图等,分析日本的地理位置和自然条件,将观察到的内容和有关问题记录下来。

二组:负责有关“发达的加工贸易经济”专题的资料收集、分析等工作,学生利用有关日本的经济数据、工业产品、资源状况、贸易、海外投资、历史发展等内容,整理出有关日本经济特点的观点,记录下来。

三组:负责有关“东西方兼容的文化”专题的资料收集、分析等工作,根据有关日本的民族构成、文化习俗、人民生活、与中国的文化交流等资料,分析有关日本的文化特征,记录下来。

(2)组内相关知识和内容的探究学习,问题分析,活动研究:
一组:
①要明确日本的地理位置特征和自然条件特征;
②对比日本与英国的地形图,完成课文第一部分的活动;
③讨论日本海岸线的特点,分析其对日本经济的影响;
④收集有关日本火山爆发、地震发生等方面的录像,获得感性认识;
⑤收集有关板块构造的知识,认识相关理论,分析日本多火山、地震的原因;
⑥比较日本“传统民居”和欧洲民居的不同,分析原因;
⑦收集有关预防地震的知识,设计“防震演习”等;
二组:
①分析日本被称为世界经济强国的具体表现;
②归纳日本的资源特征;
③归纳日本主要的工业原料来源和主要产品的输出地;
④指出日本主要的经济部门及形成的原因;
⑤收集资料认识日本经济发展的历史过程;
⑥分析日本经济发展中的经验和教训,结合我国国情,讨论应如何充分发挥优势
条件,获得最大的经济效益;
⑦完成第二部分的活动,指出日本主要的工业区分布集中在太平洋沿岸和濑户内
海沿岸的原因;
⑧讨论有关活动的3,4中涉及的问题,得出小组的结论;
三组:
①收集资料,了解日本的民族构成,大和民族的特征;
②收集有关日本传统服饰、建筑、饮食、风俗等资料,进行介绍说明;
③收集日本的“外来文化”及其影响;
④通过资料,了解日本与中国的文化交流历史;
⑤归纳日本文化的特点和形成原因;
2、小组学习成果汇报交流
3.实施要求:
(1)学生收集资料,在小组内集体研究整合,讨论得出结论;
(2)在探究活动过程中,小组内成员之间和各小组之间应该相互协调、相互合作。

(3)做到合作又分工,全体全过程参与,及时进行小组内的过程评价。

(4)汇报前,各小组要将本组的汇报成果准备充分,有些资料要在课前做好。

(5)汇报要图文并茂,对资料的引用要注明出处,对资料的处理要申明处理过程、方法与理由。

学生是活动的中心与主体,教师是辅导着。

活动汇报力争做到活而不乱。

【板书设计】
专题一“多火山、地震的岛国”
专题二“发达的加工贸易经济”
专题三“东西方兼容的文化”
(第2课时)
【教学目标】
运用板块构造学说,解释日本多火山、多地震的原因等。

运用资料,说明日本出口加工贸易特征
【教学重点和难点】
日本自然经济发展特征之间的关系
【教学方法】
小组学习
【课前准备】
1.在上节课的基础上,各组继续收集有关专题的知识和资料,侧重于研究专题间的相互
影响和作用。

2.教具:世界政区图,日本地形图,日本景观图,教学演示平台,电脑等
【教学设计】
1.不同小组就研究的内容进行相互联系,找出内在的关系,分析不同因素的相互作用,得出彼此的观点;
2.在老师的引导下,就各组的内容之间的相互作用、影响进行讨论、学习,逐步形成学生对地理事物的“地域性”和“综合性”特征的认识。

【教学过程】
1.不同小组合作学习,整理有关资料,进行专题之间的探究活动
一组:讨论有关问题,如:
(1)分析日本地理位置和自然条件等方面对日本经济的发展和特点形成有什么样的作用?(2)日本自然条件在哪些方面影响了日本居民的生活?等等
二组:讨论有关问题,如:
(1)日本为什么是资源小国、经济大国?
(2)日本工业分布与其自然条件有和关系?
(3)日本经济的对外开放,对日本文化的影响如何?
(4)日本对外贸易与世界经济的联系和相互影响等等
三组:讨论有关问题,如:
(1)日本文化的地域特点与日本的地理位置的关系。

(2)日本文化东西兼容的原因。

(3)为什么日本文化与中国文化源远流长?等等
2.老师参与,讨论专题间的联系和相关问题
3.实施要求:
(1)学生收集资料,在小组内集体研究整合,讨论得出结论;
(2)在探究活动过程中,小组内成员之间和各小组之间应该相互协调,相互帮助,相互合作。

(3)做到合作又分工,全体全过程参与,及时进行小组内的过程评价。

(4)汇报前,各小组要将本组的汇报成果准备充分,有些资料要在课前做好。

(5)汇报要图文并茂,对资料的引用要注明出处,对资料的处理要申明处理过程、方法与理由。

学生是活动的中心与主体,教师是辅导着。

活动汇报力争做到活而不乱。

【板书设计】
岛国、海岸线曲折、多优良港湾
影响
渔业、造船业、海上运输、对外经济联系等多火山、地震等
日本传统民居、教育等
THANKS !!!
致力为企业和个人提供合同协议,策划案计划书,学习课件等等
打造全网一站式需求
欢迎您的下载,资料仅供参考。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