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虫分布及生态习性 (1)
黄粉虫研究报告

黄粉虫研究报告引言黄粉虫(Brachypelma smithi),又称墨西哥红膝蜘蛛,是一种常见于墨西哥地区的大型蜘蛛。
由于其鲜艳的红色腿部和黑色身体以及独特的性格特征,黄粉虫被广泛饲养为宠物蜘蛛。
本报告旨在对黄粉虫的分类、生态习性、饲养管理以及潜在的保护问题进行深入研究。
一、黄粉虫的分类黄粉虫属于蜘蛛目(Araneae),蜘蛛科(Theraphosidae)下的Brachypelma属。
该属包括多个物种,黄粉虫(Brachypelma smithi)是其中最知名和最受欢迎的一个物种。
黄粉虫的外观特征主要包括黑色的身体和红色的腿部,雌性个体通常较大,身体长度可达8厘米。
二、黄粉虫的生态习性黄粉虫主要分布于墨西哥的干旱地区,如米卡尔托斯沙漠和锡耶纳特乌哈卡尔沙漠。
它们通常在地面上或洞穴中建造巢穴,并以其他昆虫、小型爬行动物和小型哺乳动物为食。
黄粉虫是夜行性动物,白天多数时候都躲藏在巢穴中,晚上才会出来觅食。
黄粉虫的繁殖循环是相当复杂的。
在交配之后,雌性黄粉虫会产卵并保护卵团直到孵化。
雌性个体对卵团有很高的亲缘性,经常会贴在卵团上,为了保持卵团的温度和湿度。
黄粉虫卵孵化后,幼虫会经历多次蜕皮来达到成年虫的形态。
三、黄粉虫的饲养管理由于其美丽的外观和温顺的性格,黄粉虫成为了许多蜘蛛爱好者的首选宠物。
下面是一些黄粉虫饲养管理的要点:1. 居住环境:提供一个适宜的栖息地非常重要。
一个适当大小的玻璃或塑料容器可以作为黄粉虫的住所,容器内部要有足够的底土厚度和藏身处。
2. 温度和湿度:黄粉虫适应于较高的温度(24°C-28°C)和适度的湿度(60%-70%)。
3. 饲料:黄粉虫以昆虫为食,主要以蟋蟀、蚕蛹、小型飞虫等为主食。
饲料应该是新鲜的,且无农药残留。
4. 注意事项:黄粉虫不喜欢被干扰,所以在饲养过程中要尽量减少打扰。
另外,黄粉虫的毛囊中有一种刺激性的毛发,可能引起人类或其他动物的过敏反应,因此接触时需要小心。
标本昆虫类

昆虫类1、科名:豹蛱蝶()拉丁文:Brenthis ino (Rottemburg):蛱蝶科中名:伊诺小生活习性:1年1代,以若龄幼虫越冬。
分布:东北、内蒙古、浙江、新疆2、科名:粉蝶科中名:宽边黄粉蝶拉丁文:Eurema hecabe生活习性:1年发生5—6代,东北3—4代,成虫越冬。
分布:佳木斯、沈阳、丹东;中国其它各省3、科名:夜蛾科中名:红腹裳夜蛾拉丁文:Catocala pacta Linnaeus生活习性:分布:黑龙江、新疆;欧洲,蒙古等。
4、科名:天蛾科中名:杨目天蛾拉丁文:Smerithus caecus Menentries生活习性:分布:5、科名:粉蝶科中名:菜粉蝶拉丁文:Pieris rapae生活习性:1年3—5代,不规则发生,以蛹越冬。
分布:东北各地及全国大部,整个北温带,包括美州北部,直到印度北部。
6、科名:夜蛾科中名:缟裳夜蛾拉丁文:Catocala fraxini Linnaeus生活习性:分布:黑龙江、欧洲、日本7、科名:粉蝶科中名:黑缘豆粉蛾拉丁文:Colias palaeno生活习性:1年1代,以3龄幼虫越冬分布:巴林、满归、牙克石、极东地区广布种8、科名:舟蛾科中名:杨二尾舟蛾拉丁文:Corura menciana Moore生活习性:在辽宁、山东、河北、宁夏等地一年两代,在陕西、河南等地一年三代,均以蛹在厚茧内越冬,幼虫危害多种杨、柳树叶分布:除新疆、贵州、云南、广西和安徽目前尚无记录外,几乎遍布全国9、科名:灯蛾科中名:斑灯蛾拉丁文:Pericallia matronula(Linnaeus)生活习性:分布:东北、河北、日本、苏联、欧洲10、科名:蛱蝶科中名:老豹蛱蝶拉丁文:Argyronome Hubner生活习性:1年1代,以卵内幼虫越冬,成虫7月高峰分布:丹东、本溪、大连、抚顺、铁岭、哈尔滨、佳木斯、中国大部,中亚、欧洲11、科名:蚕蛾科中名:绿尾大蚕蛾拉丁文:Actias selene ningpoana Felder生活习性:分布:湖南12、科名:绢蝶科中名:微点绢蝶拉丁文:Parnassius tenedius Eversmann生活习性:大兴安岭南部地区6月5日出现,北部地区到6月25日左右,2—3年1代(有待考证)分布:图强、漠河、满归、图里河、库都尔、根河、蒙古、俄13、科名:蛱蝶科中名:孔雀蛱蝶拉丁文:Inachis io(Linnaeus)生活习性:1年2代以成虫越冬,成虫6月中旬—7月出,8—9月盛期分布:丹东、千山、大连、本溪、抚顺、铁岭、全省14、科名:蛱蝶科中名:绿豹蛱蝶拉丁文:Argynnis paphia Linnaeus生活习性:1年1代,以1龄幼虫越冬分布:丹东、千山、吉林、通化、白山、延边、长白山、佳木斯、中国大部15、科名:胡蜂科拉丁文:Vespidae形态特征:胡蜂科昆虫属膜虫纲膜翅目,为大型昆虫,体细,黄色及红黑色,具黑色及褐色斑点及条带。
昆虫的生物地理分布与种类多样性

昆虫的生物地理分布与种类多样性生物地理学是一门研究生物种群在地理空间中分布与演化规律的学科。
在生物地理学中,昆虫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研究对象。
昆虫的种类非常丰富,生活在世界各个角落,对地球生态系统的构建和维持起着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探讨昆虫的生物地理分布和种类多样性的相关内容。
一、昆虫种类多样性的形成原因昆虫是地球上物种最多的生物类群,其种类多样性形成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 发育方式:昆虫的发育方式多样,有完全变态和不完全变态两种。
这种多样的发育方式使得昆虫能够适应不同的生存环境,从而促进了种类的形成。
2. 适应性强:昆虫在生存环境和资源利用上具有较强的适应性。
它们能够生活在陆地、水域和空中等各种环境中,并且能够利用多种不同的营养来源。
这种适应性使得昆虫能够在不同的生态系统中生存和繁殖,从而促进了种类的增多。
3. 繁殖力强:昆虫的繁殖力非常强,短时间内能够产生大量的后代。
这种高繁殖力使得昆虫能够迅速适应环境的变化,并且在竞争中占据优势,从而促进了种类的繁殖和变异。
二、昆虫的地理分布规律昆虫在地理空间中的分布呈现出一定的规律性。
不同的地理因素和环境因素对昆虫的分布产生了影响。
以下是一些昆虫地理分布规律的例子:1. 纬度梯度规律:根据纬度的不同,昆虫的种类会出现变化。
一般来说,随着纬度的升高,昆虫的种类逐渐减少。
这是因为高纬度地区的气候条件较为恶劣,资源较为匮乏,不适宜昆虫的生存和繁殖。
2. 海拔梯度规律:随着海拔的升高,昆虫的种类也会发生变化。
在山地环境中,海拔的不同会导致温度、湿度和氧气等环境因素发生变化,从而影响昆虫的分布。
一般来说,海拔较高的地方昆虫的种类较少。
3. 岛屿生物地理规律:岛屿上的昆虫种类较少,但存在着较高的特有种和绝灭物种。
这是因为岛屿的面积较小,资源有限,并且受到地理隔离的影响,难以进行种群的交流和迁移。
三、昆虫的生物地理研究方法为了研究昆虫的生物地理分布和种类多样性,科学家们开展了各种研究方法,以获取相关的数据和信息。
蟑螂

蜚蠊目昆虫
01 形态特征
03 分类 05 相关报道
目录
02 生活习性 04 危害防治
蟑螂,泛指属于“蜚蠊目”(学名)的昆虫,属于节肢动物门、昆虫纲、蜚蠊目(Blattaria),俗称蟑螂, 是常见的医学昆虫。蟑螂体扁平,黑褐色,通常中等大小。头小,能活动。触角长丝状,复眼发达。翅平,前翅 为鞘翅后翅为膜翅,前后翅基本等大,覆盖于腹部背面;有的种类无翅。不善飞,能疾走。不完全变态。产卵于 卵鞘内,约有6000种,主要分布在热带、亚热带地区,生活在野外或者室内。
形态特征
中国蟑螂腹面曾经有生物学家根据蟑螂的生态习性下了一个定论:如果有一天地球上发生了全球核子大战, 在影响区内的所有生物包括人类和甚至鱼类等都会消失殆尽,只有蟑螂会继续它们的生活,这是因为通常情况下 人类身体所能忍受的放射量为5rems,一旦总辐射量超过800rems则必死无疑。而德国小蠊可以忍受 9000~105000rems,美洲大蠊则达到967500rem。(表示辐射剂量。rem剂量当量雷姆(rem)希[沃特](Sv) 1Sv=100rem)所以即使有核子爆炸,蟑螂也可以幸存下来。美国政府用来消灭蟑螂一年的费用就达到15亿美元, 大约是用在防治艾滋病预算的两倍。
被粘住的蟑螂
被粘住的蟑螂
生活习性
1
成长阶段
2
居住场所
3
食性
4
昼夜节律
5
季节消长
蟑螂是渐变态的昆虫,整个生活史包括卵、幼虫和成虫3个时期。
1:蟑螂是如何交配和产卵
雌雄成虫在羽化后的一周左右就能进行交配。雄虫一生能交配多次,但雌虫仅交配1次或2次,1次交配就可 使它终生产出受精卵。
雌虫产卵在特殊的胶质囊内,形成卵鞘(卵荚)。卵鞘由雌虫分泌物生成,光滑,质较坚硬,具有防水功能, 可保护其内胚胎的发育。卵鞘的形状、雌虫一生所产卵鞘数量以及其中所含卵数因种类而不同,就是同一种蟑螂 也可因环境条件和营养状况而有所差别。
语文课外名著《昆虫记》主要昆虫外形及习性介绍

语文课外名著《昆虫记》主要昆虫外形及习性介绍(一)萤火虫:在外表看,它有六只短脚,喜欢用它们散步。
当雄性萤火虫完全发育时,它们会长出翅膀,因为它本身就是甲虫,雌性萤火虫会一辈子都是幼虫状态。
(二)圣甲虫:也被称为金龟子,它是最大和最著名的蜣系食粪虫的一种。
月牙形顶壳的前有六颗细尖的牙齿,它们不仅是挖掘工具和切割工具,又是插、举、抛、甩粪料中无养分植物纤维的叉子,而且还可以当耧耙,把好吃的东西全都耧过来。
它为其后代或自己储备食物的第一步是选料,剔除杂质,收拢成堆,然后清理一块场地,制作、储藏粪球。
接着,它要把储备的食物运到一个安全的地方。
运送途中,圣甲虫的技艺令人拍案叫绝。
更让人惊叹的是它的消化力之强。
它可不停地进食,一直把储备粮吃完。
(三)绿蚱蜢:外貌:有称草蜢,腿部发达,用后腿可以跳比身体长数十倍的距离,后翅呈半透明,体色有绿色和褐色(与品种无关;是生活环境的保护色)。
草蜢属不完全变态昆虫,稚虫和成虫相似,只有翅膀有无的分别。
习性:草蜢口大、下巴发达,主要以植物叶片为食,常在田间、草丛间出没。
也有一些杂食性的品种,会吃昆虫尸体。
一些种类的雄虫会以磨擦翅膀和后腿发出声音,吸引雌虫,与蟋蟀用前翅的发音器官发声的方式不同。
交尾结束后,雌虫的腹部可伸长约两倍,向土中产卵。
卵被雌虫分泌的泡沫状物包起来,保护蛋不受季节的变化和干燥的危害;通常去年暖冬或寒冬不够长久,第二年蝗灾即颇严重。
(四)孔雀蝶:全身披着红棕色的绒毛外衣,脖子上戴着一个白色的领结,翅膀上撒着灰色和褐色的小点儿,横贯中间的是一条淡淡的锯齿形的线。
翅膀周围有一圈灰白色的边,中央有一個大眼睛,有黑的发亮的瞳孔和许多色彩镶成的眼帘,包括黑色、白色、栗色和紫色的弧形线条。
色彩斑斓,美艳动人。
巴旦杏树叶是它美味的食物。
(五)螳螂:有着一幅宽大的绿色薄翼,一双前爪举向天空,作祈祷状。
那对高举着的胳膊其实是它的可怕的武器,是它捕食由它身旁经过的灰蝗、白额螽斯的工具。
昆虫的生物地理分布与迁徙行为

昆虫的生物地理分布与迁徙行为昆虫是地球上数量最多、种类最丰富的生物群体之一,它们广泛分布于各个生态环境中,并展现出独特而复杂的迁徙行为。
本文将以昆虫的生物地理分布与迁徙行为为主题,探讨昆虫活动的空间分布和迁徙模式。
一、昆虫的生物地理分布昆虫在地球上几乎遍布各个角落,从极地到热带、从海洋到陆地,几乎没有任何一个地方可以逃避它们的存在。
昆虫的分布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包括气候、地形、植被和其它生物因素。
1.气候因素气候是决定昆虫地理分布的重要因素之一。
昆虫对气温、湿度和降雨量等气候要素有相对较高的适应性,不同的昆虫群体对气候的适应能力也各不相同。
例如,热带地区气候温暖湿润,适合许多昆虫的生存和繁殖。
而在极地地区,寒冷干燥的气候条件限制了昆虫的分布范围,只有一些特化的种类才能在这样的环境中生存。
2.地形和植被地形和植被对昆虫的分布也有着重要影响。
昆虫对于环境的选择性有关,不同的昆虫种类可能在不同的地形和植被条件下有着不同的生存适应策略。
例如,沼泽地区是许多飞行昆虫的繁殖和活动场所,而沙漠地区则对昆虫的生存条件相对较为苛刻。
一些昆虫种类会选择生活在森林中,并依赖于树木提供的食物和栖息地,而另一些则偏爱草原和农田等开阔环境。
3.生物因素昆虫的地理分布还受到其他生物因素的影响,比如与植物和其他动物的相互关系。
某些昆虫种类依赖于特定植物的花蜜和花粉作为食物来源,它们的分布会受到植物的分布和生命周期的影响。
另外,一些食草昆虫的分布也与植物的分布紧密相关。
它们依赖于特定的植物种类作为食物来源和栖息地,从而在特定地区形成独特的分布格局。
二、昆虫的迁徙行为昆虫的迁徙是指它们周期性地在不同地区之间移动,寻找适宜的生存和繁殖条件。
昆虫的迁徙行为各异,可以是短距离的季节性迁徙,也可以是跨大陆的长途迁徙。
1.季节性迁徙许多昆虫在不同季节之间进行短距离的迁徙。
这种迁徙主要是为了寻找更适宜的温度、湿度和食物资源。
例如,一些蝴蝶种类在温暖的季节会从低纬度地区迁徙到高纬度地区,以避开炎热的夏季和寻找更丰富的植物资源。
昆虫的生活习性和分类

昆虫的生活习性和分类昆虫是地球上最为广泛分布的生物类群之一,其多样性和数量都是其他生物无法媲美的。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探讨昆虫的生活习性和分类,并通过观察昆虫的生活方式和特征来理解它们在自然界中的角色。
一、昆虫的生活习性1. 昆虫的呼吸方式昆虫通过气管系统进行呼吸,其气管由体壁上的小孔(称为气门)进入昆虫体内,然后分支成细小的管道,将氧气直接输送到细胞内,同时将二氧化碳从体内排出。
这种呼吸方式使得昆虫可以更高效地获取氧气,并适应了各种环境条件。
2. 昆虫的饮食习性昆虫的饮食习性非常多样化,它们可以是草食动物、肉食动物或杂食动物。
不同种类的昆虫对不同的食物有着专化的适应能力,例如蜜蜂采集花蜜作为主要能源,蝴蝶幼虫以植物叶片为食,而食肉昆虫如蚂蚁和蚊子则以其他昆虫或血液为食。
3. 昆虫的生殖方式大多数昆虫采取有性生殖方式,雄性和雌性通过交配来繁殖后代。
有些昆虫会进行复杂的求偶行为,如漂亮的舞蹈、色彩鲜艳的展示和特殊的声音发出,以吸引异性。
此外,一些昆虫也可以通过孤雌生殖或无性生殖繁殖后代。
二、昆虫的分类昆虫是无脊椎动物门中的昆虫纲,它们被分为很多不同的目、科和属。
根据昆虫体型的不同,我们可以将其分为以下几类:1. 鳞翅目(Lepidoptera)鳞翅目的昆虫拥有华丽的翅膀,包括蝴蝶和飞蛾。
这些昆虫的口器退化,在成虫阶段以花蜜和果汁为食。
2. 鞘翅目(Coleoptera)鞘翅目是最大的昆虫目,包括了甲虫和黄金龟等。
它们的前翅和后翅分别发展成硬壳,起到保护内部翅膀和内脏的作用。
3. 膜翅目(Hymenoptera)膜翅目的昆虫包括了蚂蜂、胡蜂和蜜蜂等,它们具有膜状的翅膀。
膜翅目昆虫主要以花粉、花蜜和其他昆虫为食。
4. 直翅目(Orthoptera)直翅目的昆虫有着强有力的后腿和长长的触角,包括了蟋蟀、蝗虫和蚱蜢等。
这些昆虫大多数有着良好的跳跃能力,并以植物为食。
除了以上几个常见的目,昆虫还包括了其他类群,如双翅目(Diptera)、半翅目(Hemiptera)和蜘蛛目(Arachnida)等。
瓢虫的生活习性及饲养方法

瓢虫的生活习性及饲养方法瓢虫是一种常见的昆虫,在中国广泛分布。
它们拥有鲜艳的颜色和可爱的外形,很受人们的喜爱。
瓢虫不仅有着独特的外观,而且在自然界中也有着重要的生态作用,是一种可以帮助农作物防治害虫的昆虫。
那么,关于瓢虫的生活习性及饲养方法,我们应该了解些什么呢?一、瓢虫的生活习性1. 饮食习性:瓢虫主要以蚜虫、蚜虫卵、蚜虫幼虫、螨虫等软体昆虫为食,属于草食性昆虫。
它们以强烈的兴趣和好奇心对待任何能吸引它的小动物,因此有时也会吃一些其他昆虫。
2. 繁殖习性:瓢虫的繁殖主要依赖于环境温度和食物供应情况。
一般来说,生长季节和养分丰富的环境是瓢虫繁殖的最佳时机。
瓢虫的繁殖速度很快,短短几个月就能完成一代的生命周期。
3. 生活环境:瓢虫属于能耐寒的昆虫,对于气温的要求并不高,适应范围很广。
在田间地头,树林、草丛或花园里都可以看到它们的身影。
瓢虫主要栖息在叶片表面的植物上,喜欢在阳光充足的环境中生活。
二、瓢虫的饲养方法1. 饲养环境的准备:首先要为瓢虫准备一个合适的饲养环境,这个环境应该能够模拟瓢虫的自然生活环境。
可以选择一个有玻璃窗的玻璃罩或者塑料箱,然后在里面铺上一层泥土,再在上面放上一些瓢虫喜欢的植物,例如各种杂草、蒲公英等。
同时准备一些瓢虫的食物,如蚜虫、螨虫等。
2. 温度控制:瓢虫生活的温度是比较低的,一般在15°C至30°C之间。
因此在室内饲养的时候,我们要保持室内的温度适宜,不要让它们过热或者过冷。
3. 饲养食物的选择:瓢虫的食物主要是软体昆虫,因此我们在饲养的时候,要为它们准备足够的食物。
可以选择购买一些蚜虫或者螨虫作为瓢虫的主要食物,也可以收集一些天然的植物上的小虫子喂养瓢虫。
4. 清洁卫生:瓢虫的饲养环境需要经常清洁和消毒,以保持环境的卫生和清新,避免细菌和病毒的滋生。
要定期更换瓢虫的食物,保证食物的新鲜和干净。
5. 饲养注意事项:在饲养的过程中,要注意观察瓢虫的生长情况,如果发现瓢虫有异常的表现或者行为,要及时处理,以免瓢虫受到伤害。
《昆虫记》知识梳理及习性简介

四、绿蝈蝈(螽斯)
1、蝈蝈吃蝉也吃素 2、拉琴叫声很细微(蟋蟀是形小声大) 3、主要吃蝉的肚子,喜欢吃甜味,水果、草叶,
也吃弱小同类 4、自私,吃死去的同伴,不分享,吃饱再换下一
个 5、吃完休息,交尾后吃卵泡
五、蟋蟀
1、有名的是歌声和住宅 2、有自己的巢,自己建房子,有固定居所 3、房子地面清洁,向阳,斜坡,有草,干净,吃莴苣 4、往地里产卵,每个产500-600个,产卵2周后出现黑红
4、不靠嗅觉、不靠视觉、而靠记忆力和听觉, 不具备方向感。
二、蝉
1、名声不好,来源于寓言。 2、习性: ①从枝上吸汁畅饮 ②洞在最干燥、最炎热的地方直径2.5cm,深40cm ③将土弄湿,把泥浆抹到墙上 ④幼虫从树根吸汁液,身体饱满
二、蝉
2、蜕变: ①前爪勾住叶子,背部中线开裂,头先出,爪最后,
三、螳螂
筑巢 8、巢穴长4cm,宽2cm 9、左右两半,小鳞片,一层一层 10、吐泡沫,很快坚硬,中间是空气,保温隔热 11、筑完巢就走开 12、巢容纳400左右卵,产大约1000个卵。 13、灰螳螂只筑一个巢,产60多个卵 孵化 14、孵化从中间出来,巢孵化完跟破布似的 15、跟蝉一样,幼虫被各种昆虫袭击:蚂蚁、灰蜥蜴、
《昆虫记》知识梳理
及昆虫习性简介
法布尔
法布尔,法国,昆虫学家、动物行为学家、 文学家。《昆虫记》被誉为“昆虫的史 诗”“一部很有趣也很有益的书”(鲁迅 语)。法布尔也被称为“昆虫界的荷马”, 罗曼罗兰称他“掌握田野无数小虫子秘密 的语言大师”。10卷,诺贝尔奖提名,一 生都在观察昆虫。
蝉的诗句:
嗅觉获取信息。 2、静静等待猎物
九、胡蜂
昆虫生活在哪里

昆虫生活在哪里
昆虫是地球上最为丰富多样的生物之一,它们生活在各种各样的环境中,包括
陆地、水域、树木、地下和空中等等。
昆虫的生活地点多种多样,让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吧。
首先,昆虫在陆地上生活的地方非常广泛。
草地、树林、花园、田野等地方都
是昆虫的天堂。
在这些地方,昆虫们可以找到丰富的食物和栖息地,它们可以在花朵上采食花蜜,也可以在树叶上寻找食物,还有一些昆虫会在土壤中挖洞居住,或者在树木的树洞中筑巢生活。
其次,昆虫在水域中也有着丰富的生活。
水中的昆虫种类繁多,有些昆虫甚至
可以在水下生活一段时间。
水中的昆虫可以在河流、湖泊、池塘等水域中找到它们的家园,它们可以在水草中寻找食物,也可以在水底的泥土中挖洞居住。
除了陆地和水域,昆虫还生活在树木上。
树木上的昆虫种类也非常丰富,它们
可以在树叶上寻找食物,也可以在树皮下筑巢生活。
有些昆虫甚至可以在树干内部生活,它们会在树木中挖洞,建立自己的家园。
此外,一些昆虫还生活在地下。
地下的昆虫种类也非常多样,它们可以在土壤
中寻找食物,也可以在地下挖洞居住。
一些昆虫甚至会在地下筑巢,建立自己的家园。
总的来说,昆虫的生活地点非常广泛,它们可以在陆地、水域、树木、地下和
空中等各种环境中生活。
昆虫的丰富多样的生活地点也使得它们在地球上的生存得以延续,为我们的生态系统做出了重要的贡献。
希望我们能够更加关注和保护昆虫,让它们能够在各种各样的生活地点中继续繁衍生息。
观察昆虫的生活习性

观察昆虫的生活习性昆虫是地球上数量最为庞大的动物群体,它们以其独特而多样的生活习性而闻名。
通过观察昆虫的生活习性,我们可以深入了解它们的繁殖方式、取食行为以及适应环境的能力。
在本文中,我将介绍我所观察到的几个昆虫的生活习性,包括它们的繁殖模式、社会结构以及对环境的适应能力。
1. 蚂蚁的社会结构蚂蚁是一种极具社会性的昆虫,它们生活在由女王和工蚁组成的群体中。
女王负责产卵,而工蚁则负责寻找食物、建造巢穴以及照料幼蚁。
在观察中,我发现蚂蚁群体中的分工是非常明确的。
工蚁根据种类的不同,被赋予了特定的任务。
例如,一些工蚁负责寻找食物,而另一些工蚁则负责储存食物或者维护巢穴的卫生。
2. 蝴蝶的繁殖方式蝴蝶是一种以卵、幼虫、蛹和成虫四个阶段完整发育的昆虫。
通过观察蝴蝶的繁殖方式,我发现雌蝶会在植物叶面上产卵,卵孵化后变成幼虫。
幼虫会以植物叶片为食物,在一段时间后进入蛹的阶段。
在蛹的阶段,蝴蝶会经历蛹化、化蛹以及羽化的过程。
最终,成虫蝴蝶会从蛹中钻出,展开美丽的翅膀。
3. 蜜蜂的采蜜行为蜜蜂是为了采集花粉和花蜜而飞到花朵上的昆虫。
通过我的观察,我发现蜜蜂会精确地在花朵中搜索花蜜。
当蜜蜂找到花蜜时,它们会用舌头和口器吸取花蜜,并将其储存在自己的蜜囊中。
在采蜜的同时,蜜蜂的身体也会被花粉覆盖,这样它们就起到了传播花粉的作用,促进了花朵的繁殖。
4. 蚊子的求偶行为蚊子是以人或动物的血液为食的昆虫,而它们的繁殖过程也充满了趣味。
在观察中,我发现雄蚊子会通过发出特定的声音来吸引雌蚊子的注意。
这种声音是通过翅膀的振动产生的,具有很高的频率。
一旦雄蚊子吸引到雌蚊子,它们会进行交配,雌蚊子会在一段时间后产卵。
5. 螳螂的捕食行为螳螂被广泛认为是昆虫中捕食技巧最高超的一种。
在观察中,我注意到螳螂会以其特殊的前肢抓住猎物。
当螳螂发现猎物时,它们会迅速扑向猎物,并用锋利的前肢将其捕获。
有时,螳螂还会模仿花朵的形态,以吸引飞到附近的昆虫。
昆虫记昆虫的介绍

昆虫记昆虫的介绍昆虫(Insects)是一类包含多种生物物种的动物类群,是自然界最丰富、数量最多的物种群,地球上几乎贯穿了每一个角落。
它们尺寸不一,从0.01毫米的地衣菌,到15公分的翼手目,从独脚飞虫,到六足昆虫。
据估计,全球野外的昆虫总数量超越其他物种一万倍以上,多达500亿种或更多。
昆虫有一翼小巧、另一翼覆盖在背部的特点,常常令人联想到小宝贝,它们以其丰富多样的形态和特性赢得了爱好者。
其中一些昆虫令人叹为观止,并受到集赞和广泛赞誉,甚至被列为珍稀物种和保护物种。
一、结构特点昆虫的结构特点是它们的两翼丅肢的有关系统,有一翼覆盖在背部,也有侧向翅膀。
头部,肢部,体积在外部可见,昆虫的触角由3段组成。
胸部分为2,大多数有6足,1对大腿和3对小腿;某些昆虫体内有火药囊或防卫腺体等特殊部位,有的还有花纹,彩色等特殊标记。
二、分类昆虫可以分为五大目:1.阿尔法类(Alphi):翅膀大小和形状等不定,体毛长短可变;2.科类(Cordidae):有6只腿,翅膀交叉着开展;3.球形昆虫(Arcyptera):体形圆滚滚的,有青节肢;4.翅膀昆虫(Robberflies):体形大小不一,口水产生调节温度作用;5.椿昆虫(Tipulidae):有湿地耙状头部,体以灰、棕、红浅色为主。
三、生态习性昆虫因为丰富多样的特性,具有多样的生存习性,适应性很强,无论在寒冷的湖泊里还是温暖的森林内,都可以找到昆虫的踪迹。
它们有一定的饮食习性,也有不同的繁殖习性,某些昆虫还开发着一些应对恶劣环境而进化出的“提神饮料”,形成了“地洞”等巢穴,有利于存活及繁殖。
四、科学研究昆虫常被用于生态系统效应、污染生态服务价值、野外动物行为模式研究,以及其他环境研究。
例如,昆虫被广泛用于研究昆虫和植物之间的关系。
研究昆虫的性别比率,能够有助于解读它们的生殖技术、性别生物工程学,及昆虫生态学等方面的问题。
另外,科学家还发现,昆虫不仅吃植物,还有鸟类、小型哺乳动物、蛇鱼类等等都是它们的美食,是极为重要的营养源,在昆虫群落功能研究、食物体系普查等方面拥有重要作用。
昆虫的生活方式与生态功能解析

昆虫的生活方式与生态功能解析昆虫是地球上最为丰富和多样性的生物类群之一,它们以其特殊的生活方式和生态功能对整个生态系统的运行产生着重要的影响。
本文将对昆虫的生活方式和生态功能进行全面的解析。
一、生活方式解析A. 摄食方式昆虫的摄食方式多种多样。
有些昆虫以植物的花蜜为食,如蜜蜂和蝴蝶;另一些则以其他昆虫为食,如螳螂和捕蝇草;还有一些昆虫依靠腐烂的有机物为食,如蚯蚓和蚂蚁。
B. 生活环境不同的昆虫有不同的生活环境需求。
有些昆虫生活在陆地上,如田野中的蚂蚁和蚯蚓;还有一些昆虫则生活在水中,如水生昆虫和蜻蜓的幼虫。
C. 繁殖方式昆虫的繁殖方式也是多样的。
有些昆虫通过交配繁殖,如蝴蝶和蜻蜓;一些昆虫则通过产卵繁殖,如苍蝇和蚂蚁。
二、生态功能解析A. 传粉作用许多昆虫为植物的传粉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它们在觅食过程中会粘到花药上的花粉,从而在飞行中将花粉带到其他花朵上,促进了植物的繁殖。
B. 分解与清洁一些昆虫以腐烂的有机物为食,通过分解这些有机物,将其转化为养分,促进了生态系统中养分的循环。
同时,这些昆虫还可以清洁环境,避免有机物过度积累带来的不良影响。
C. 食物链的重要一环在食物链中,昆虫是很重要的一环。
它们作为食物供给了许多其他生物,如鸟类和哺乳动物。
同时,它们也是许多食草动物所依赖的食物来源。
D. 生态平衡的维持者昆虫在生态系统中能够起到维持平衡的作用。
它们通过取食食草动物,控制了某些动物种群的数量,防止过度繁殖造成生态失衡。
三、昆虫与人类的关系A. 农业害虫一些昆虫对农业造成了很大的危害,如蚜虫和飞蝗。
它们在大量繁殖的情况下会对农作物造成严重破坏,影响到农民的收成。
B. 生态旅游昆虫也成为一种独特的自然资源,吸引了许多生态旅游者前去观赏。
一些色彩缤纷的蝴蝶和甲虫成为了旅游景点中的亮点。
C. 药用与食用一些昆虫具有药用价值,如蜂蜜和蜂胶;还有一些被作为食材供人食用,如蚕蛹和竹蛏。
结论昆虫以其丰富多样的生活方式和重要的生态功能在地球生态系统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昆虫的简介

昆虫是地球上最丰富、最多样的生物群落,它们占据了生物界中最大的一个门类——节肢动物门。
昆虫的种类繁多,形态各异,生活习性各不相同,但它们都具有一些共同的特点,如身体分为头、胸、腹三部分,通常有六条腿,以及一对或两对翅膀等。
昆虫在地球生态系统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它们是食物链中的重要环节,也是植物传粉和授粉的主要媒介。
昆虫的起源可以追溯到距今3.8亿年前的泥盆纪,当时地球上的生物正处于一个重要的演化阶段。
昆虫的祖先可能是一类类似于蜘蛛的动物,它们逐渐适应了陆地生活,并发展出了各种各样的形态和生活习性。
经过数亿年的演化,昆虫已经分化出了许多不同的类别,如蝴蝶、蜜蜂、蚂蚁、蚊子、苍蝇等。
这些昆虫在地球上分布广泛,几乎遍布每一个角落。
昆虫的分类学研究始于古代,最早的昆虫学家可能是古希腊的亚里士多德。
他将昆虫分为两大类:飞行昆虫和无翅昆虫。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人们对昆虫的认识越来越深入,昆虫的分类也越来越细化。
目前,昆虫被分为多个纲,如鳞翅目(蝴蝶和飞蛾)、膜翅目(蜜蜂和黄蜂)、鞘翅目(甲虫)、双翅目(苍蝇和蚊子)等。
每个纲下面又有许多不同的科、属和种,构成了一个庞大的分类体系。
昆虫的生活习性多种多样,有的昆虫是植食性的,如蝗虫、蚜虫等;有的是肉食性的,如螳螂、蜻蜓等;还有的是寄生性的,如跳蚤、虱子等。
昆虫的繁殖方式也各不相同,有卵生、胎生、卵胎生等。
昆虫的寿命也有很大差异,有的昆虫只能活几天,如蚊子;有的昆虫可以活几年,如蝉;还有一些昆虫甚至可以活上几十年,如白蚁。
昆虫在生态系统中具有重要作用。
首先,昆虫是许多动物的食物来源,如鸟类、蜘蛛、蜥蜴等。
其次,昆虫是植物传粉和授粉的主要媒介,如蜜蜂、蝴蝶等。
此外,昆虫还可以分解有机物质,促进物质循环。
然而,有些昆虫也会给人类带来危害,如害虫会导致农作物减产,传播疾病等。
因此,人们需要采取一定的措施来防治害虫,保护生态环境。
昆虫与人类的关系密切。
一方面,昆虫为人类提供了丰富的资源,如蜂蜜、蚕丝、蜂胶等。
《昆虫记》知识点(1)

《昆虫记》知识点(1)昆虫是一类具有显著特征的无脊椎动物,具有身体分节、触角、发达的口器和特殊的翅膀等特征,在地球上广泛分布,数量众多。
而《昆虫记》则是法国科学家于1874年所著的一本科普读物,详细介绍了昆虫的生态、行为、习性等各方面知识,深受广大读者喜爱。
下面就从《昆虫记》的角度,分享一下昆虫的相关知识。
一、昆虫的分类根据科学研究,昆虫的分类共有27个目,包括:鳞翅目、蜻蜓目、螳螂目、蚂蚁目、蜜蜂目、蝴蝶目、蝗虫目等。
其中,鳞翅目是最常见的一类昆虫,包括了许多熟悉的昆虫,如蝴蝶、蜻蜓等。
而蚂蚁、蜜蜂则属于膜翅目,是一种社群性昆虫,它们会组成庞大的种群,通过协作与分工实现生存与繁衍。
二、昆虫的外部结构昆虫的身体结构非常独特,包含了头、胸、腹三部分,另外还有触角、眼睛、口器等器官。
其中,昆虫的触角有多种类型,可以用来闻味、修建巢穴、探测环境等功能。
昆虫的眼睛也有不同类型,例如像蝴蝶一样的复眼、像蜜蜂一样的复合眼等。
昆虫的口器则是它们生存的重要武器,有吸血、嗑糖等不同类型。
吸血的昆虫,如蚊子、跳蚤等,可以通过吸取宿主的血液来获取养分,而嗑糖的昆虫,如蜜蜂、蚂蚁等,则靠收集花粉或蜜露来为整个种群提供养分。
三、昆虫的交配方式昆虫的交配方式也非常独特,通常有直接交配与间接交配两种方式。
直接交配主要出现在向阳性昆虫中,雄性昆虫会通过性器官直接将精子送至雌性昆虫的生殖器中,以实现繁殖。
而间接交配则主要出现在半翅目昆虫中,雄性昆虫通过某种化学物质将精子送达到雌性昆虫髹茧中,达到繁殖的目的。
四、昆虫的行为昆虫的行为也非常有趣,它们具有很强的适应能力。
例如,有些昆虫会借助颜色来吓阻掠食者,如黑白毒蛾、伪装蝶等;有些昆虫则会模仿环境中的物体,如叶片蝉、竹节虫等。
另外,昆虫的社交行为也非常精彩,例如蚂蚁会通过一种特殊的气味语言与同伴沟通,告诉它们有食物或危险的存在。
五、昆虫的生态昆虫在生态系统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它们可以作为食物链中的消费者或分解者,同时也是某些植物的授粉者。
阅读昆虫记昆虫的习性部分选择一种昆虫做一个知识卡片

阅读昆虫记昆虫的习性部分选择一种昆虫做一个知识卡片1、螳螂:外貌:无脊椎动物,属于昆虫纲有翅亚纲螳螂科,是一种中至大型昆虫,头三角形且活动自如,复眼大而明亮;触角细长;颈可自由转动。
前足腿节和胫节有利刺,胫节镰刀状,常向腿节折叠,形成可以捕捉猎物的前足;前翅皮质,为覆翅,缺前缘域,后翅膜质,臀域发达,扇状,休息时叠于背上;腹部肥大。
复眼突出,单眼3个。
咀嚼式口器,上颚强劲。
前足捕捉足,中、后足适于步行。
习性:属于捕食性昆虫,喜欢捕捉活虫,特别是以运动中的小虫为食。
3龄前的幼小若虫,如无活虫,很难饲养成功。
因此,在螳螂卵块孵化前,应准备活虫饲料,如蚜虫和家蝇等。
蚜虫繁殖力极强,且易饲养。
可预先在花盆或小型塑料阳畦中,种植十字花科植物,待出苗后,接种上菜缢管蚜,让其繁殖待用。
其他饲料昆虫有大蜡螟、玉米螟、菜粉蝶、土元、黄粉虫等。
2、蜣螂:外貌:体黑色或黑褐色,体表有坚硬的外骨骼,复眼发达,咀嚼式口器,触角鳃叶状,有3对足,足适于开掘,有2对翅,前翅角质化,发育方式为完全变态。
蜣螂能利用月光偏振现象进行定位,以帮助取食。
有一定的趋光性。
虫体一般呈圆形,鞘翅短,腹部末端露出。
5~30公釐(0.2~1吋多)长。
色深,有的具金属光泽。
雄虫头顶有一长而弯曲的角状突。
3对足共20节。
牧场金龟亚科和蜉金龟亚科, 但不滚粪球,而是在粪堆下挖一洞,用以取食和产卵。
蜉金龟较小,长4~6公釐(约0.2吋),多为黑色,翅盖黄色。
牧场金龟长14~20公釐(约0.5~0.75吋),褐色或黑色。
习性:蜣螂,勺状头型的昆虫,可将粪便变成球型。
它们将卵产在此球状粪便上并将卵掩埋,这样可使幼虫在孵化时,有现成的食物供应。
世界上有2万多种蜣螂,分布在南极洲以外的任何一块大陆。
最著名的蜣螂生活在埃及,有1-2.5厘米长。
世界上最大的蜣螂是10厘米长的巨蜣螂。
大多数蜣螂营粪食性,以动物粪便为食,有“自然界清道夫”的称号。
它常将粪便制成球状,滚动到可靠的地方藏起来,然后再慢慢吃掉。
昆虫记大头黑步甲虫介绍

昆虫记大头黑步甲虫介绍1. 引言大头黑步甲虫(Onthophagus taurus)是一种常见的昆虫,属于鞘翅目步甲科。
它们被广泛分布于欧洲、北美和亚洲等地区。
大头黑步甲虫以其独特的外貌和生活习性而备受关注。
本文将全面介绍大头黑步甲虫的外貌特征、生活习性、繁殖方式以及对生态系统的重要作用。
2. 外貌特征大头黑步甲虫的体长约为10-20毫米,身体呈椭圆形,背部有硬壳覆盖。
它们通常呈现出深褐色或黑色的外观,具有光滑而有光泽的表面。
与其他步甲科昆虫相比,大头黑步甲虫具有较大的头部和角质突起。
雄性个体通常比雌性个体更大,并且在前额部位有一对明显的角质突起。
3. 生活习性3.1 食性:大头黑步甲虫主要以动物粪便为食物来源。
它们会在动物粪便上寻找营养,并将其滚成球状,然后将球状物推至远离粪便的地方。
这种行为被称为“滚粪”,是大头黑步甲虫的典型特征。
3.2 社会性:大头黑步甲虫是社会性昆虫,它们通常以群体的形式生活在一起。
每个群体由一只雄性和多只雌性组成。
雄性个体起着保护和繁殖的作用,而雌性个体则负责滚动和埋藏粪球。
3.3 繁殖行为:大头黑步甲虫的繁殖方式非常特别。
雄性个体首先会在地面上挖掘一个小洞,然后等待雌性个体前来。
一旦有雌性个体靠近,雄性会用前腿推动她进入洞穴,并在洞壁上制造一个粪球。
然后,雌性将产下的卵放置在粪球中,接着两只步甲虫共同合力将粪球埋藏起来。
4. 对生态系统的重要作用4.1 分解者:大头黑步甲虫是生态系统中重要的分解者之一。
它们通过滚动和埋藏粪球,有效地将动物粪便分解并转化为有机肥料。
这一过程有助于维持土壤的肥力,并促进植物的生长。
4.2 土壤改良:大头黑步甲虫通过滚动和埋藏粪球,将有机物质带入土壤中。
这些有机物质可以改善土壤结构,增加土壤通气性和保水性。
同时,它们还将潜在的病原体从粪便中隔离出来,减少了疾病在生态系统中的传播。
4.3 食物链:大头黑步甲虫作为食物链中的一环,为其他生物提供了重要的食物来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生活中的破坏者方面
• 但所谓”祸兮福所倚福兮祸所伏“,昆虫 在向人类展示它们的慷慨时,也会带来无 穷的灾难。 • 人类生活环境的破坏分子食品储藏的蛀虫 是居家生活的大敌,从书画中的“黑客”, 挖建筑物墙角的能手,到防不胜防的衣物 蛀虫。
传染病媒介方面
• 还有各种充当传染病媒介的昆虫。曾经轰 动一时的2002年登革热疫情,就是因为伊 蚊的传播,轻者肌肉关节酸痛、发烧头痛, 重者出血甚至死亡休克。
• 而一些昆虫更是重要的工业原料,如桑蚕、 柞蚕吐的丝,白蜡虫分泌的蜡状物(虫白 蜡)等。
农业方面
• 在农业方面,人类利用”天敌昆虫“用于 农作物的害虫防治, • 如菜地利用赤眼蜂与其他生物防治措施相 结合防治菜青虫,在显示人类敏锐观察力 的同时,也显示了昆虫对人类世界的慷慨
文化方面
• 在生活中,观赏昆虫、研究昆虫是人类的 一大爱好,人类从中获得了审美的愉悦感。 • 在古时候,人们喜好的”斗蟋蟀“不仅消 遣娱乐,还是推动经济发展的一部分动力。
起源与进化
地球上的近代植物群落的形成, 显花植物种类的增加,各种依 地球上的气候发生了突如其 靠花蜜生活的昆虫种类及捕食 来的变化,生机勃勃的陆地 性昆虫与日俱增 由于干旱而变成不毛之地, 森林绿洲只局限于湖泊岸边 和沿海地区的小范围内 。
迄今发现最原始的昆虫是出现在早 1984 年,我国古生物学家侯先光先生在 泥盆世的弹尾目昆虫, 它们的体长 云南省澄江县帽天山发现了寒武纪早期 不足5mm , 无翅, 体质坚硬程度较低。 的动物化石群特异埋藏地,随着抚仙湖 虫的发现,昆虫的历史轨迹更是又向前 推进了一亿八千万年。
• 4.鳞翅目:
• ①体、翅上都被有鳞片,前翅上的鳞片组成图案可分线和纹(或斑) 两类;线按位置由基部向端部顺次称基横线,内横线、中横线、外横 线、亚缘线、缘线;斑按形态称环状纹、肾状纹、棒状纹,后翅常有 新月纹,斑纹的变化是鉴定种的依据,除去鳞片可见明显脉纹这是科 的重要依据 • ②口器虹吸式是下颚的外颚叶极度延伸左右合并成喙管,只能吮吸花 蜜等液体,不用时卷曲呈发条状,下唇须发达,下颚须退化很小 • ③单眼2个或无;触角线状、梳状、羽状或球状或球杆状;无尾须 • ④完全变态,卵圆球型,半球型,椭圆或扁平,表面有颗粒或刻纹; 蛹大多为被蛹,少数为植食性,主要是幼虫期为害,仅小数肉食性, 幼虫毛虫型、口器咀嚼式,下唇叶中间突起,叫吐丝器,能吐丝,唇 基三角形,额夹“人”字。腹足底面有钩状刺(趾钩)依长度可分为 单序,二序和三序,依排列形式可分为全环式、缺环式、二横带式、 中列式,趾钩的变化是鉴别幼虫的重要依据
• 2.半翅目:
• ①口器刺吸式,喙管从前向后 伸出,为害时只将口针插入植 物组织内吮吸汁液 • ②翅两对,前翅基部半革质, 端部半膜质,称半鞘翅,休息 时平复于体上,后翅膜质折叠 于前翅下。将前翅展开,观察 翅的分区,记住革片,膜片, 爪片等各部位的划分。膜区的 脉纹是分科的重要依据之一③ 体扁,前胸背板和中胸小盾片 发达,腹部两侧常露出在半鞘 翅外,无尾
• 昆虫的复眼是由千万个小眼组成的,由于小 眼之间的相互抑制,使眼具有突出影像的边 框、增大清晰度的功能。人们仿效苍蝇腹眼 中小眼的蜂窝型结构制成了用于科研的“蝇 眼照相机”,一次就能拍摄1329张照片, 其 分辨率达4千条线。
蝴蝶鳞片控温系统
• 蝴蝶的鳞片具有巧妙调节体温的作用:当太阳光直射时, 鳞片会自动张开,以减小太阳光的辐射角度,从而可少吸 收太阳光的热能;当外界气温下降时,鳞片又会自动闭合, 紧贴体表,使太阳光直射到身上,以便吸收到更多的太阳 光的热量。
• ⑤幼虫体上常有斑线和毛,其分布可作为识别种类的辅助特征,纵线 以所在位置高低依次称背线,亚背线、气门上线、气门线
• 5.膜翅目:
• ①头能动、咀嚼式。无尾,产卵器发达,多数呈针状,有刺蜇能力 • ②翅两对膜质,前翅大后翅小,飞翔时以翅钩列连接,触角线状,棍 棒状或膝状 • ③腹部通常6—7可见节,第一腹节常并入胸部称并胸腹节 • ④完全变态:幼虫变化大,广腰亚目食叶种类为“伪镯形”;细腰亚 目多为蠕虫式(胸腹足退化)寄生蛾类幼虫为“原足型”分节不完全 ;蛹为裸蛹长有茧、巢保护 • ⑤习性变化大,可食叶、蛀茎。有时取食花粉和吸蜜,有的肉食,捕 食性或寄生有益种类多于有害种类;高等种类有社会性组织
• 7.鞘翅目:
• • • • ①小之大型,皮肤坚硬,口器咀嚼式 ②触角多样,线状、棒状等 ③无单眼;前胸发达,常常露出三角形的中胸小盾片 ④前翅硬化,角质,为鞘翅,休息时放于腹背上,后翅膜质,折叠在 鞘翅下面 • ⑤跗节5节,少数4或3节 • ⑥卵呈圆形或圆球形等,完全变态
•8.脉翅目:
•①头下口式,口器咀嚼式;跗节5节 •②翅二对、膜质、前后翅形状相似,脉纹呈网状,边缘多分叉 •③完全变态、幼虫有三对胸足、活泼、上、下颚呈尖锐的长管,用来咬 住俘虏吮吸其体液,均为肉食性的益虫
分布及生态习性
• 首先 昆虫的分布是其他纲的动物不能相比 的,是动物界中最大的一纲 • 其次 它的分布遍及整个地球高至世界的屋 脊——珠穆朗玛峰,低至几米深的土壤里。 下面是昆虫的具体分布
把昆虫分为六个区
• 古北区 新北区 东洋区 澳新区 古热带区 新 热带区
古北区特有
莎草丝蟌
黄凤蝶
斑蛾
舞毒蛾
工业生产 和日常生 活方面
农业方 面
.
昆虫对人类的弊
传染病媒 介
生活中的 破坏者
.
农业害 虫
食用方面
• 1.在古代,昆虫就在人类的食谱中占有重 要地位。例如蜜蜂酿的蜜,或有的昆虫的 幼虫、蛹等都可以成为饭桌上的美味佳肴, 营养圣品。
• 2.部分昆虫还有着独特的药用疗效。例如冬 虫夏草、九香虫等,可谓是一座”宝库”
昆虫各目的主要形态特征:
• 1.直翅目:
• ①体中型—大型、下口型、口器咀嚼式、单眼2—3个 • ②前翅狭或小、皮革质特称“复翅”,休息时呈屋脊状复盖体上,后 翅膜质,扇状、可纵折,后足大多跳跃式,有尾须,产卵器大多发达 ,多具听器和发音器 • ③不完全变态,卵生、聚产、有卵囊保护,产在土中或植物里,属隐 蔽式 • ④多数具保护色,普遍有性二型现象,数植食,少数肉食
新北区特有
周期蝉
落基山蚱蜢
马铃薯甲虫
甘蓝斑色蝽
枞色卷蛾
东洋区特有
排蜂
织叶蚁(黄琼蚁)
吸果夜蛾
大乌桕天蛾
古热带区特哈拉大白蚁
新热带区特有
枭纹蝶
巨犀金龟
红棕象甲
行军蚁
澳新区特有
澳洲蝙蝠蛾
澳白蚁
牛头犬蚁
澳弄蝶
昆虫生态习性
• 陆生昆虫在环境太热时寻找一个阴凉潮湿的处所。如暴露在阳光下, 它使自己处于体表受热面积最小的位置。如太冷,昆虫留在阳光下取 暖。许多蝴蝶在飞行前需展翅收集热量。例如:蛾在飞行前震动翅或 抖动身体,并藉毛或鳞片在身体周围形成一层空气绝缘层保住体热。 最适于飞行的肌肉温度是38~40℃(100~104℉)。 • 在严寒时,身体结冻是对昆虫最大的危险。在寒冷地区能越冬种类称 为耐寒昆虫。少数昆虫能忍受体液中出现冰晶,不过在这种情况下细 胞内含物可能并未冻结。但大多数昆虫的耐寒意味着阻止冰冻。抗冻 作用部分是由于集聚了大量的甘油作为抗冻剂;部分是由于血液中的 物理变化,温度远在冰点之下而仍不冻。 • 防干旱包括坚硬的防水蜡以及扩大贮水的机制。 • 水生昆虫除了步足发生显著的变化而适于游泳外,主要适应性变化在 于呼吸。有的升到水面呼吸。蚊只利用呼吸管末端的最后一对腹气孔 吸气。龙虱在鞘翅与腹部之间有一贮气室。呼吸空气的昆虫在体表的 毛间形成空气层,作用如鳃,使它能从水中取得气,延长潜水的时间。 水中的昆虫幼虫直接从水中得气。摇蚊幼虫整个表皮层有丰富的气管。 毛翅目(Trichoptera)和蜉蝣目(Ephemeroptera)幼虫有气管鳃。 大型的蜻蜓幼虫鳃在直肠内,水从肛门进出提供氧气。
• 6.缨翅目:
•①体微小,细长;两对翅狭长、翅脉简单,翅边缘有长而整齐的缘毛 •②头略带后口式,口器锉吸式 •③触角6-9节、末端数节尖锐,触角节上有钉状、角状突的感觉器,可 作为种的鉴别特征 •④足的末端有泡状的中垫,爪退化 •⑤锯尾亚目的种类,腹末圆锥形,有锯状产卵器。管尾亚目的种类,腹 末圆柱形,无产卵器 •⑥过渐变态,若虫和成虫形态相似,第三龄起出现翅芽,末龄幼虫不食 少动似“蛹”。绝大多数植食性,少数捕食性(捕食蚜虫等)
• 在文化方面,昆虫给人类带来了无穷的想 象力和独特的审美价值,人类利用这些价 值创造了别树一格的昆虫文化。 • 诗词“轻风粉蝶喜,花暧蜜蜂暄”、“夜 深静卧百虫绝,清月出岭光入扇”和“蝶 恋花”,戏剧《梁山伯与祝英台》、舞台 剧《昆虫记》,还有歌曲《花香蜂舞》、 《蜜蜂过江》、《双蝴蝶》等给人类带来 视听的享受。
农业害虫方面
• 一些农业上的破坏分子,如三化螟、稻飞 虱、玉米螟等,极大地损害了农民的利益, 对粮食的供应起着生死攸关的影响,让世 界的粮食问题更为严峻。 • 视频+
昆虫与人类的关系
• 总而言之,昆虫与人类的关系并非对立,而是相互依赖,相互促进, 同时也相互制约的矛盾关系。在人口更加密集、环境问题成为全球焦 点的今天,人类将如何更好处理与昆虫的关系将成为重要的话题。在 我看来,相互尊重与相互合理利用有利资源是其中的关键词,不能破 坏昆虫赖以生存的环境,否则两者都会面临灭顶之灾。
工业生产和日常生活
• 3.在工业方面,人们通过仿生学,研究生物系统的优异能 力,将其作为模式化依据设计和制造设备,并将其应用于 技术系统,解决应用问题。如利用苍蝇复眼原理制造出的 “蝇眼”照相机,模仿蝴蝶翅膀鳞片的卫星控温系统等, 极大地方便了人类的生产。
“蝇眼”照相机
• 2011年10月,美国斯坦福大学电脑科学系华人博士生吴 义仁,与几名研究员创制出手提“光场相机”又称蝇眼照 相机。 • 这种照相机的镜头由1329块小透镜组成。它还可以拍摄电 影的特技画面,使电影产生神奇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