黏连性肠梗阻术后促进胃肠蠕动的临床观察

合集下载

腹部手术后并发粘连性肠梗阻的临床观察与护理

腹部手术后并发粘连性肠梗阻的临床观察与护理

腹 部 手 术 后 并 发 粘 连 性 肠 梗 阻 的 临 床 观 察 与 护 理
徐 影 王 玉 伟
穆棱 市第一人 民 医院( 黑龙江 穆棱 17 0 ) 5 5 0
【 关键词 】 腹部手术 ; 粘连性肠梗阻 ; 临床观察 ; 护理
粘连性肠梗阻 系指肠 或其他组织 粘连致肠 管成角或腹 腔内
间, 发展 过 程 。
3 9℃ ~ 2℃的温水足浴 2~ 间提 前 , 减轻腹胀 _ ; 3 术 后第 3天可采 取开 2 ()
塞 露 刺 激 肛 门 , 促 进 肛 门 排 气 , 防 粘 连 性 肠 粳 阻 的 发 生 ; 以 预 ( ) 复期 患 者 要 多运 动 , 进 食 高 热 量 , 含 纤 维 素 的 食 物 , 4康 多 富 以
最短 在 5d 最长可在 术后 4 , 0年 , 多数 在术后
最大 7 8岁 , 最小 4个月 。
13 发生年龄 . 2 病情观察
目前 , 大多数学者 认为 粘连性 肠粳 阻首先 应选 择非 手术 治 疗, 术后早期粘连 性肠粳 阻在 短时 间内观察 是否 肠绞窄 比较 困 难, 由于术后出观的肠麻痹 , 炎症水肿等诸多 因素的干扰 , 非手术 治疗过程 中又存在发 生肠 绞窄 的危 险性。因此 , 病情 观察 十分
参考 文献 [] 1 熊云 新 . 科 护 理 学 . 2版 . 京 : 民 卫 生 出版 社 ,0 5 外 第 北 人 20 :
是阳明经诊穴 、 天枢穴乃是大气所汇之处 , 故选择穴位 双侧 天枢、 足三里进行针灸 , 强刺激 , 留针 2 i, 0m n 每分钟捻转 1 。然后取 次
梗阻 、 穿孔 、 破裂者 , 术后更容易引起粘连性肠梗 阻。 12 发 生时 间 .

经鼻插管介入治疗粘连性肠梗阻38例临床观察

经鼻插管介入治疗粘连性肠梗阻38例临床观察

经鼻插管介入治疗粘连性肠梗阻38例临床观察作者:韩廷超王贝贝来源:《中国保健营养·下旬刊》2012年第11期【摘要】目的探讨经鼻插管介入治疗粘连性肠梗阻的治疗方法及治疗效果。

方法2009年12月-2011年8月选择性地对粘连性小肠梗阻38例经鼻将导管置入胃内45-50cm,患者取左前斜卧位X线透视加硬导丝的引导下,将肠梗阻导管导引子通过幽门及十二指肠过屈氏韧带进入空肠,导管前球囊内充盈蒸馏水约10-15ml形成水囊,球囊随肠道自身蠕动在小肠内前行,带动导管边吸引减压边向小肠远端前行,同时在导管支撑作用下,使粘连的小肠重新排列,解除肠梗阻。

结果X线透视引导下38例肠梗阻导管全部置入空肠成功,肠梗阻解除33例,解除率为86.8%,3例转手术,1例因意识不清自行拔出导管放弃继续治疗,1例直肠癌全身多发转移带管死亡。

结论经鼻插管介入治疗粘连性肠梗阻简便安全、病人痛苦小,效果显著,为临床治疗该病提供一个无创的方法。

【关键词】介入;插管法;肠粘连梗阻;重新排列doi:10.3969/j.issn.1004-7484(x).2012.11.070文章编号:1004-7484(2012)-11-4301-02粘连性肠梗阻是腹部手术、炎症、创伤后所形成的广泛性肠粘连引起的肠管急性梗阻,是肠梗阻中最常见的一种类型,主要表现为腹痛、腹胀、呕吐及停止排便、排气,腹部可见胃肠型蠕动波[1-2]。

粘连性肠梗阻如不及时治疗病情加重,发生体液丢失,电解质紊乱、肠壁缺血坏死、休克甚至死亡。

传统治疗方法是禁食、胃肠减压,症状不能缓解进行外科手术治疗,传统胃肠减压法对小肠深部潴留物不能引流,减压不彻底,对粘连性肠梗阻效果欠佳。

经鼻肠梗阻导管凭借其独特的结构,充分利用肠道自身的蠕动,随蠕动缓慢前行,加上其对肠道的支撑作用,使粘连小肠重新排列,同时对梗阻以上部位深部引流、减压,最终达到解除粘连性肠梗阻的作用。

我院介入放射科对收治的粘连性肠梗阻38例行经鼻肠梗阻导管置入治疗,取得了一定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腹部术后粘连性肠梗阻的观察及护理

腹部术后粘连性肠梗阻的观察及护理

临床 护理 ・
2 25第卷 1 0 年月 2第O 1 期
腹部术 后粘连性 肠梗 阻的观察及护理
赫 怡心 赫 惠心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1吉林省通化市中医院, . 吉林通化 14 0 ; . 3 0 1 2吉林省通化市中心医院, 吉林 通化 14 0 30 1
【 要】 摘 目的 探讨 腹部术后粘 连性肠梗 阻的临床观察 及护理体会 。方法 笔者 所在 医院收治的腹部术后 粘连性肠梗 阻患
【 键 词 ] 连 性 肠 梗 阻 ; 部 术 后 ; 理 关 粘 腹 护
【 中图分 类号 】 4 3 R 7
【 文献标识码 】 B
【 文章编号 】 0 5 0 1 2 1 1 — 6 - 2 2 9 — 6 6( 0 2) 0 1 4 0 理 状态进行治疗 l l I 。 1 42 一般 护理 .. 禁 食 水 并 给予 持续 的 胃肠减 压 , 同时 观察 积极 纠 正患 者 的水 电解 质紊 乱 、 正 酸 纠
化 的服 务 , 应耐 心 的做思想 工作 , 为患 者 以及家 属详 细讲 解疾
病 的发生机 制 与防治 方法 , 导患 者正 确认 识疾病 , 指 并用 精心
困难 , 表示 食 管 已被 肿瘤 侵 犯 或 压迫 ;如肿 瘤 同侧 的上 眼 则
睑下 垂 , 并伴 有 眼 球 内 陷 、 孑 缩 小 的症 状 , 表 示 发 生 了 瞳 L 则 Hon r r e 综合 征 ;如 出现 头 颈 部 和 上 肢 水肿 , 且 伴 有 头 痛 、 并 眩晕 、 前 部 淤 血 和静 脉 曲 张症 状 , 胸 则表 示 上 腔 静 脉 压迫 综 合征 的 发生 。
此 , 理人员需要 在术后 的护理过 程 中向患者耐 心的讲解治 疗 护

中西医结合治疗腹部术后粘连性肠梗阻40例的疗效观察

中西医结合治疗腹部术后粘连性肠梗阻40例的疗效观察

均时间为 2 7 . 8±1 . 9 d ; 粘连 原 因: 阑尾 炎术 后 1 1例 , 胃肠 部疾病术后 1 8例 , 肝胆疾 病术后 1 1例 ; 其 中: 完全 性肠梗 阻l 4例 , 不完全性肠 梗阻 2 6例 ; ( 2 ) 对 照组 : 男2 3例 , 女 1 7例 , 平均年龄 3 9 . 8±2 . 4岁 , 肠 梗 阻发病 离腹 部外 科手 术平均时 间为 2 5 . 7 4 - 2 . 1 d , 粘 连 原因 : 阑尾 炎行 外科 手术 l 0例 , 胃肠 部疾病行外科手术 1 9例 , 肝胆 类疾病行外科 手 术1 1例。其 中 : 完全性肠梗阻 1 1例 , 不 完 全 性 肠 梗 阻
需立 即手术者 。
1 . 3 治疗方法
顺利通过和运行 , 临床表 现为腹胀 、 腹痛、 恶 心呕吐 及排便 困难等一系列症 状 , 引起 粘连 性肠 梗 阻的原 因众 多 , 如先 天发育异常或胎粪性腹膜炎等 … , 临床 中粘 连性肠梗 阻多 见于腹部手术或腹腔炎症后 , 其 中又以腹部 手术后 的粘连 为首要病 因, 如 处理 措施 不 当或救 治不 及时 , 会 导致再 次 手术甚至会危及患者生命 j 。当前 , 治疗腹 部术后粘 连性 肠梗阻多采用西 医常规疗 法 , 如禁食水 、 胃肠 外营养 支持 、 维持 电解 质 平衡 、 胃肠 减压 及 应用 广谱 抗菌 素 预防感 染 等, 本文在西 医常规 治疗 基础 上加 服 大承气 汤 , 通过 观察 临床治疗效果 , 探讨 中西 药结合治 疗术后粘 连性肠 梗阻 的 应用价值 . 4 J 。
察组和对照组 , 每组 各 4 | D例。 ( 1 ) 观察 组 : 男2 2例 , 女1 8
例, 平均年 龄 4 3 . 2 4 - 2 . 7岁 , 肠梗阻发病离腹部外科手术平

中西医结合治疗粘连性肠梗阻60例疗效观察

中西医结合治疗粘连性肠梗阻60例疗效观察
内蒙古中医药
血 活血 , 肠 通便 ; 胡 索 、 金行 气 化 瘀 , 润 延 郁 活血 止 痛 等 功 效 , 弥 【]tw r 1Se at RM, a ecP B ed rJ ta1T eied n ead r ko P g , rn e ,e . h n ie c n i f s 补西 医无此 功 能之药 物 的空 白。 er ps pri m lbw l bt co 【 】A Sr, 97 6 al ot e tes a oe osutn J. m J ug 18 , 9 y o av l r i 综 上 所述 ,中西 医结 合治 疗 早 期 炎性 肠 梗 阻患 者 既 可 降低 ( 4 : 3 6 7 1 )4 — . 5 6 4 胃肠 平 滑肌 张力 和解 痉 作用 , 进 胃肠 平 滑 肌蠕 动 , 增 同时 还能 够 【 李 幼 生, 介 寿 . 论 术 后 早 期 炎性 肠梗 阻[. 国 实用 外科 杂 2 】 黎 再 J中 ] 促 进肠 壁血 液供 应 及改 善肠 道 营养 , 到标 本兼 治 的效 果 , 得 志,06 6 1 :8 达 值 2 0, ( )3 2
【]a a S ,S h iM.E r so ea v ma o lo s ut n 7Sj B e en j al p tp rt e S l bwe b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c o yo i l r i
[ .r uy 2 0 , 1( : 8 - 9 . J B S r, 0 4 9 6 6 3 6 1 ] J )
不 必 要 的腹腔 引 流, 腹 前将 大 网膜 铺 在切 口下方 。 后采 用 中 oe tei u[ .r ug 20 , 3 ( : 0 - 1. 关 术 pri es A c Sr, 0 3 18 )26 24 av l  ̄ h 2

腹部手术后并发粘连性肠梗阻的观察及护理

腹部手术后并发粘连性肠梗阻的观察及护理

腹部手 术后发生粘连性肠梗 阻是手术 常见的并发 症之一 。
有资料报道 ,腹部外科手术后约 9 %有粘连 ,0 0 4 %以上会发生粘
连性肠梗阻。 我院 2 0 0 5年 1 ~20 月 0 7年 6 月共收治腹部手术后 发生粘连性肠梗 阻 4 9例 , 因此 , 我们认 为手 术后发生粘 连性肠 梗阻的临床观察及护理很重要 , 现报道如下 。
裂, 术后更易引起粘连.肠梗阻 。 I 生 3 病情观 察 , 2
补液 , 纠正水 、 电解质及酸碱失衡 , 有效抗生素抗炎治疗 , 密 切观察体 温变化 , 如体温超过 3. ̄ 伴有腹痛 、 8 C, 5 腹肌紧张 、 白细
( 下转第 2 1 ) 2页
目前 大多数 学者认 为粘连性 肠梗 阻首先 应选 用非手 术治
全部治愈 。结论 术后要加强病情观察 , 采取心理护理 , 有效 胃肠 减压 , 补液 , 纠正水 、 电解质及 酸碱失衡 , 抗炎治疗 , 中药治 疗及进行术后早期活动等方法能使肠蠕动尽早恢复 , 预防粘连性肠梗阻的发生 。 【 关键词】腹部 ; 术后粘连性肠梗阻 ; 临床观察 ; 护理
【 中图分类号】 43 R 7. 6
2 6 中国 现 代 医 生 C N 1 HIAMOD R OC OR E ND T
维普资讯
20 年 6 08 月第 4 卷第 1 期 6 8

临床 护 理 ・
1 , 次 以后可 1 2 ~ h观察 1次。皮瓣成活 关键在 于 良好 的血 液供 给[ 因此观察皮瓣 的色泽及毛细血管充盈 反应 , 般皮瓣颜色要 3 1 , 一 经过苍 白一暗红一 淡红色这一演变过程 。皮瓣供血不足 时 , 皮瓣 颜 色苍 白, 毛细血管充 盈迟缓 ; 瓣静脉 回流不 畅时 , 皮 皮瓣 呈紫 红色或紫黑色。 皮瓣 若肿胀 , 可用 3 %浓盐水湿敷。 术后要注意血

腹部手术后粘连性肠梗阻护理中综合护理干预的应用研究

腹部手术后粘连性肠梗阻护理中综合护理干预的应用研究

摘要:目的:探讨对腹部手术后粘连性肠梗阻患者实施综合护理的临床效果。

方法:选取2021年10月到2022年10月我院收治的60例腹部手术后粘连性肠梗阻患者,随机数字表法分成对照组(n=30,常规护理)与研究组(n=30,综合护理),对比胃肠功能恢复时间。

结果:研究组肛门排气、腹痛、胃肠功能恢复及排便时间较短,P<0.05。

结论:对腹部手术后粘连性肠梗阻患者实施综合护理可缩短恢复时间,建议推广应用。

关键词:腹部手术;粘连性肠梗阻;综合护理;胃肠功能;并发症粘连性肠梗阻是腹部手术后常见的并发症,因肠道内容物不能够顺利通过肠道而引发肠腔阻塞所致。

粘连性肠梗阻虽然不会直接影响到肠管自身功能,但是会造成患者全身性紊乱,且随着手术次数的增加粘连会严重,典型症状是腹胀、恶心呕吐、排气与排便困难等,该疾病发病急且进展迅速,发病时有强烈的疼痛感,若治疗不及时可危及患者的生命安全,严重影响患者的身心健康,生活质量明显下降,因此,给予腹部手术后粘连性肠梗阻患者有效的护理干预极为重要[1]。

本次研究主要探讨对腹部手术后粘连性肠梗阻患者实施综合护理的临床效果,汇报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选取2021年10月到2022年10月我院收治的60例腹部手术后粘连性肠梗阻患者,随机数字表法分成对照组(n=30,男16例,女14例),年龄及均值25-72(45.36±1.25)岁,手术类型:13例阑尾手术,10例胃部手术,7例肠道手术;研究组(n=30,男15例,女15例),年龄及均值26-75(45.46±1.32)岁,手术类型:14例阑尾手术,8例胃部手术,8例肠道手术,一般资料P>0.05。

纳入标准:(1)腹部手术后有不同程度恶心呕吐、腹痛、排便困难等症状;(2)患者知情同意。

排除标准:(1)沟通障碍;(2)既往有粘连性肠梗阻病史;(3)自身免疫性疾病或代谢性疾病。

1.2方法对照组:该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

粘连性肠梗阻46例临床观察及护理

粘连性肠梗阻46例临床观察及护理
量、 皮肤蒸 发量 , 以利 于评估 体 内水 分 的均 衡状 况。如果 病
参 考文献
[ ] 李梦樱 . 1 外科护理学[ . M]北京 : 人民卫生出版社 ,00 1 . 20 : 0
[ ] 裘华 德 , 2 主编 . 腹部外科再次手术 [ . M]北京 : 民卫生 出版社 , 人
2 0 1 0— 1 1. 0 4: 5 5
1 2 临床表 现 . 发 病时 均有腹 痛和 呕吐 。其 中 , 阵发 性 有
腹痛 、 繁呕 吐、 背部牵 拉痛 、 频 腰 上腹 部轻 压痛 , 无肌 紧张及 反跳 痛 , 门停 止排气 排便 , 鸣音减 少或 消失 1 肛 肠 5例 ; 阵 有
发性 腹痛 、 腹胀 明显 , 可见肠型蠕动 波 , 腹压痛 、 全 反跳 痛 , 肌
循环, 有利 于改善 局部 和全身 情况 。若 心 电图异常 , 插管 时 应 有医师在场并做 好抢 救准 备 。胃肠减压 管要 准确 快速插 入 胃管 , 空 胃内容物 。固定好 胃管 , 抽 阻止脱落 、 折叠 、 压迫 、 扭曲 , 保持有 效 的 负压 引 流 , 意引 流 液色 、 性 质变 化 。 注 量、
3 4 饮 食护 理 .
如 梗 阻缓解 , 有排 气 、 便 , 排 腹痛 和腹胀 消
失, 可进 流质饮食 , 忌食易 产气 的甜食 和牛奶等 。拔 除 胃管
紧张明显 , 有肠 鸣音 2 例 ; 阵发性腹 痛、 l 有 腹胀 轻 、 吐次 数 呕 少, 有少量排气 、 排便 8例 ; 另外 , 发热 1 , 克 6例。 5例 休 13 治 疗 . 本 组均 经 胃肠减 压 、 营养 支持 、 广谱 抗菌 药、 生 长抑素和糖皮质激素等非手术 治疗 。
察腹痛 、 腹胀 、 呕吐及腹部体征 。如有 明显腹 膜刺激征 、 温 体

自拟粘连松解汤治疗术后粘连性肠梗阻的临床研究

自拟粘连松解汤治疗术后粘连性肠梗阻的临床研究

自拟粘连松解汤治疗术后粘连性肠梗阻的临床研究目的:探讨粘连松解汤治疗术后粘连性肠梗阻的临床效果。

方法:收集近期在本院门诊治疗的术后粘连性肠梗阻患者95例,根据临床症状及影像学检查均确诊为术后粘连性肠梗阻。

根据治疗方法分为两组,对照组采用西医疗法,观察组同时采用自拟粘连松解汤治疗,比较两组临床效果。

结果:观察组临床治愈率及总有效率分别为49.1%、100.0%,高于对照组的22.5%、90.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中西医结合应用于腹腔术后粘连性肠梗阻疗效较单独西医治疗效果更好,但应严密观察患者病情变化,必要时转外科治疗。

术后粘连性肠梗阻是一种因腹腔内粘连诱发的肠道内容物通过障碍的疾病,是肠梗阻最为多见的一种类型[1]。

由于手术分离粘连频率越高,则粘连程度就越重。

因此,术后粘连性肠梗阻的治疗应首选内科疗法,而非手术疗法[2]。

随着对预防肠粘连重要性的认识加深,预防、控制术后腹腔粘连的形成尤为关键。

本组中,在常规西医治疗基础上,采用粘连松解汤配合治疗术后粘连性肠梗阻,并与西医治疗对照组进行比较,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本组收集因术后粘连性肠梗阻而于门诊就诊治疗的95例患者,其中,男60例,女35例,平均(47.5±11.5)岁。

阑尾切除手术史病例42例,胃十二指肠穿孔手术病例22例,腹部外伤手术史病例15例,胆道及肠道手术病例9例,妇科手术史病例7例。

根据治疗方法分为两组,观察组55例,其中,男35例,女20例,平均年龄(45.6±11.4)岁,平均病程(2.1±2.0)年。

其中,完全性肠梗阻、不完全性肠梗阻分别为36例、19例。

对照组40例,其中,男25例,女15例,平均年龄(48.2±12.6)岁,平均病程(2.3±2.2)年。

其中,完全性肠梗阻、不完全性肠梗阻分别为27例、13例。

两组平均年龄、手术类型、性别比例及病程方面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肠梗阻的术后护理,你要知道

肠梗阻的术后护理,你要知道

肠梗阻的术后护理,你要知道张医生是急诊科一名医生,前段时间接诊一名病患,患者是由家属通过简易担架送到医院,来时患者表情极其痛苦,捂着肚子发出痛苦呻吟,在医生临床诊断后确诊肠梗阻。

结合临床资料发现,肠梗阻是因为不同原因发生肠道障碍,最终造成肠道与全身病理变化,比较典型临床症状:腹痛和腹胀等,同时还会存在恶心与呕吐等。

肠梗阻患者进行治疗时,通常是以保守治疗和手术治疗为主,均有较为理想治疗效果,为了保证患者临床疗效,还需要全面展开护理干预,避免发生术后复发等。

那么,对肠梗阻患者进行术后护理时,需要特别注意哪些问题呢?下文主要针对肠梗阻术后护理进行阐述。

1肠梗阻肠梗阻是因为不同原因造成肠内容物无法正常运行,是临床比较常见急腹症。

对于肠梗阻患者来讲,通常先出现功能性变化,然后发生体液与电解质流失,使其出现继发感染等,最终造成休克和死亡。

如果患者未进行有效诊断和治疗,并缺少相应处理措施,会直接威胁患者生命安全。

目前,肠梗阻常见临床表现:腹痛与腹胀,同时还会出现肛门不能排便排气等,其中腹痛症状比较典型,甚至出现阵发性加重,使其病情持续发作,从而出现呕吐症状。

如果梗阻部位较高,呕吐频率较高,梗阻部位偏低发生呕吐情况也会明显减少,一旦患有肠梗阻,可以将其分为急性与慢性,在患者休息后症状未发生好转,需要及时去医院进行治疗。

目前,比较常见病因为饮食不节和饮食缺少规律性,部分患者还做过腹部手术治疗,从而引发肠管粘连,此类患者较多,同时还需要注意老年人和儿童,应该对其予以高度重视,以便于采取针对性治疗方法。

由此可见,肠梗阻患者需要尽早采取有效治疗方法,例如:狭窄性肠梗阻患者,向患者进行早期手术方式治疗,患者病死率8%,如果患者错过最佳治疗时间,患者病死率会达到20%-75%左右。

2肠梗阻术后护理方法2.1 体位护理对患者进行常规给氧治疗,并做好保暖工作,避免发生误吸情况。

麻醉清醒状态4-6h,即患者生命体征维持平稳状态,需要取卧位状态,对患者病情进行观察,主要是指观察其生命体征与腹部症状,判断患者是否出现腹痛与腹胀情况,注意患者呕吐和肛门排气等。

科普粘连性肠梗阻患者术后护理措施

科普粘连性肠梗阻患者术后护理措施

粘连性肠梗阻患者接受手术治疗以后,一定要积极做好术后护理,如果术后护理不当,即便再成功的手术也很难达到理想的治疗效果,并且还很容易引发术后不良反应。

术后护理措施有哪些?1.患者在做完粘连性肠梗阻手术后需要进行常规吸氧,要注意做好保暖工作,去枕平卧位,避免误吸等情况的发生。

患者清醒后,如果各项生命体征均较为平稳,那么4~6个小时后便可以采用半卧位的姿势休息。

2.刚做完手术的患者不可以吃任何东西,以便减轻胃肠负担,等到肠道功能恢复后可以适当吃一些流质性食物。

如果没有出现呕吐的情况,也没有其他的不适感,一般3天后就可以吃些半流质性食物。

同样,如果没有出现呕吐和不适感,10天后通常就可以吃一些软烂的食物。

3.在手术后禁止吃东西的期间,患者需要进行补液,目的为维持体内酸碱、电解质和水的平衡。

如果患者做的仅仅是单纯的粘连松解手术,那么手术后1~2天,就可以给肌肉注射新斯的明,促进肠道蠕动,恢复肠道功能。

如果手术3~4天以后肠道功能依然没有恢复,这时就需要做温盐水灌肠处理或者甘油保留灌肠处理,以此促进肠道功能的恢复。

4.患者做完手术后,早期阶段的活动非常关键。

如果术后病情比较平稳,通常情况下术后12~24小时便可以下床活动,这时患者千万不要因为害怕疼痛或者拉扯创伤口而不敢下床,及早下床活动有助于促进胃肠道功能的恢复。

5.如果是小儿做粘连性肠梗手术时,由于其腹腔容量相对比较小,并且腹壁比较薄弱,所以术后需要使用腹带包扎创伤口,目的是避免手术创伤口裂开。

医护人员会根据小儿的情况把控好腹带的松紧度,家人千万不要私自进行调节,避免腹带过于松散,起不到预防创伤口裂开的作用,如果腹带过紧,则会对小儿的正常呼吸造成一定的影响。

6.患者做完手术后,要密切观察各项生命体征。

如果存在呕吐、腹部胀痛、持续发烧、创伤口红肿、创伤口有粪臭味液体流出,一定要及时告知医生,以便医生作出正确处理,避免出现腹腔内感染、肠瘘等术后并发症。

术后饮食的注意事项患者做完手术治疗后,虽然发生病变的肠管形态已经通过手术被纠正,粘连得到了松解,但是日后依然有可能会再次出现肠梗阻。

肠梗阻患者的临床观察及护理分析

肠梗阻患者的临床观察及护理分析

肠梗阻患者的临床观察及护理分析发表时间:2018-08-08T15:03:01.023Z 来源:《心理医生》2018年7月20期作者:吴春雪[导读] 探讨肠梗阻患者的临床观察及护理措施。

方法:选取我院2016年6月—2018年2月期间收治的肠梗阻患者40例吴春雪(哈尔滨市双城区人民医院黑龙江哈尔滨 150100)【摘要】目的:探讨肠梗阻患者的临床观察及护理措施。

方法:选取我院2016年6月—2018年2月期间收治的肠梗阻患者40例,对患者临床观察及护理措施进行分析。

结果:40例患者均经手术治疗,术后效果满意,护理满意度达100%。

结论:做好积极有效的肠梗阻患者的临床护理,提高手术成功率,促进肠道功能恢复,提高患者护理满意度,值得推广。

【关键词】肠梗阻;手术治疗;临床护理【中图分类号】R473.5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7-8231(2018)20-0211-01肠梗阻是临床常见的急腹症,是指肠内容物不能正常运行或通过发生障碍。

主要表现为腹痛、腹胀、呕吐、便秘[1]。

通过临床治疗矫正肠梗阻引起的全身生理失常,解除梗阻。

对肠梗阻患者采取综合护理干预,促进患者康复。

现对我院收治的40例肠梗阻患者临床观察及护理措施进行分析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选取我院2016年6月—2018年2月期间收治的肠梗阻患者40例,其中男21例,女9例,年龄22~71岁,平均年龄42.5±2.5岁。

所有患者经腹部X线、超声等检查确诊。

1.2 方法所有患者均行手术治疗,其中粘连松解术治疗30例,肠切除吻合术6例,肠短路吻合术4例。

2.护理措施2.1 一般护理入院后,应给予患者禁食,胃肠减压,并应做好手术准备。

禁用应用止痛剂以防症状被掩蔽。

禁止灌肠以防止肠穿孔。

妥善固定胃肠减压管,告诉患者及家属不能随意取出胃管,因为胃肠减压是肠梗阻治疗的一部分且为有效措施。

对于一般老年人或身质衰弱患者,应注意水电解质和酸碱平衡,并应及时调查血钾,钠,氯,钙,尿素氮和血气分析。

粘连性肠梗阻临床观察护理

粘连性肠梗阻临床观察护理

粘连性肠梗阻的临床观察及护理【摘要】目的:探讨粘连性肠梗阻的临床观察和护理措施,以提高护理质量。

方法:对我科2008年8月-2011年6月收治的60例粘连性肠梗阻患者临床表现严重与否进行手术与保守治疗的观察和护理。

结果:60例患者康愈出院。

【关键词】粘连性肠梗阻;观察;护理【中图分类号】r473.6【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8-6455(2011)08-0248-01肠梗阻是指肠内空物由于各种原因不能正常运行,顺利通过肠道上,是外科急腹症之一,粘连性肠梗阻是肠梗阻原因之一,大部分发生腹部手术早期5-12天,少数发生在腹部手术1-20年之间,早期粘连性肠梗阻是由于腹部手术创伤或腹腔内炎症等原因导致肠壁水肿和渗出,形成的一种机械性与协力性同时发生的粘连性肠梗阻。

密切观察术后腹痛腹胀、排便排气、肠鸣音情况,是粘连性肠梗阻最早采取的护理措施,也是预防炎症性粘连性肠梗阻的关键。

[1]回顾2008年8月-2011年6月,我科收治的60例肠梗阻病例,我们加强临床观察和护理,取得很好效果,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一般资料:2008年8月-2011年6月,早期粘连性肠梗阻32例,男23例,女9例,年龄1-80岁;术后2-5年发生粘连性肠梗阻20例,男14例,女6例,年龄在10-50岁;术后10-20年发生粘连性肠梗阻8例,男6例,女2例,年龄在30-60岁。

2 护理2.1 心理护理:做好解释工作,热情主动的接待入院病人,尽快使病人适应病人角色,如介绍同类疾病康复者,使其增强治疗疾病的信心了解焦虑恐惧的原因,尽量满足其合理的要求。

指导病人运用合适的放松方法,如:深呼吸、看电视、听音乐,分散注意力减轻腹痛腹胀。

2.2 病情观察:(1)观察腹痛、腹胀、腹部膨胀是否改善,肛门排便排气是否恢复及排便时间,观察胃肠减压的颜色及量。

(2)腹部摄片了解气液平面及胀气肠袢。

(3)了解血常规、血气分析及血生化检查是否异常。

粘连性肠梗阻保守治疗104例临床讨论

粘连性肠梗阻保守治疗104例临床讨论
及 治疗 结 果 。
2 结 果
指征 , 此类病人 的剖腹 探查 手术很 少有 阴性 , 而肠绞 窄至 肠 坏 死 则 属 多 见 J 。
参 考 文 献
6 患 者 在 2 3 由肛 门排 出液 体 石 蜡 ,1 患 者 8例 4~ 6h 3 例
在 4 — 2h 8 7 后肛门排出液 体石蜡 , 肠道恢 复排 气 、 排便 , 症
成 为肠 梗 阻 的首 位 病 因 。 尤其 盆 腔 手 术 ( : 科 手 术 、 如 妇 阑 尾切除手术和结 直肠 手术 后 ) 粘 连性 肠梗 阻 中 7% ~ 。 0
( 收稿 日期 : 1 0 2 0— 8—1 ) 0 2
入 液 体 石 蜡 10mL 管2h 无 呕 吐 及 腹 胀 后 , 注 入 番 泻 0 夹 。 再
疗 效较 好 。粘 连 单 纯 粘 连 性 肠 梗 阻 的 松 解 手 术 死 亡 率 < 5 , 如 果 进 展 为 绞 窄 性 肠 梗 阻需 要 行 肠 切 除 , 亡 率 可 % 但 死 高达 3 % 。鉴 于 两 组死 亡率 的 巨大 差 异 , 样 鉴 别 哪些 病 0 怎 人 可 以通 过 非 手 术 治 疗 获 得 缓 解 就 尤 为 重 要 。腹 部 绞 痛 , 特 别 是 阵 发 性 绞 痛 转 变 为 持 续 性 腹 痛 是 紧 急 手 术 的 强 烈
状 体 征 明显 缓解 。8h 予 以进 水 及 流 质 。 观 察4 后 , 后 8h 病
情 无 反 复 出 院 。 出 院后 予 肠 粘 连 缓解 汤煎 服 2~ 3个 月 后 , 随 访 3~ 5年 后 无 再 发 出 现 肠 梗 阻 。 其 中 5例 在 保 守 治 疗
1 裘发 祖 .黄 家氏 外 科 学 [ .第 5版 .北 京 : 民卫 生 M] 人

手术治疗术后粘连性肠梗阻的临床分析

手术治疗术后粘连性肠梗阻的临床分析

【 关键词】 手术后粘连性肠梗 阻; 手术治疗; 临床观察
【 中图分类号】 66 R 5
【 文献标识码 】 B
【 文章编号】06—15 (00 0 — 07— 1 10 99 2 1 )1 09 0
的创面 。腹腔 内异 物刺 激 , 手 套 上 的滑 石 粉 、 合 的丝 线 、 如 缝 遗 留的纱 布 。腹 腔 内注 入 化 疗 药 物 也 可 引 发 粘 连 。近 年 来 开 展
医学 信 息
21年1 第2卷 第1 00 月 3 期
临床 医 学
手 术 治疗 术 后 粘 连 性 肠 梗 阻 的临床 分 析
马 超
【 摘要】 目的 : 探讨手术后粘连性肠梗阻的临床观察与手术治疗效果。方法: 对手术后发生粘连性肠梗 阻病例 6 8例进行分析。
结果 : 患者 平均 发 生在 术后 15个 月 , . 手术 治 疗总有 效率 为 8 .% 。结 论 : 术 治疗 术后 粘 连 性 肠梗 阻优 于 常 规 非手 术 治疗 , 过 97 手 不 术后要 加 强病 情观察 , 采取 心 理护理 , 效 胃肠减 压 , 液 , 正水 、 有 补 纠 电解质 及酸碱 失衡 , 炎 治疗 。 抗
当前 腹部手 术 后 发 生 粘 连性 肠 梗 阻是 手 术 常 见 的 并 发 症 之一 。有 资料 报道 , 部外 科
的腹腔 镜手术 技 术 , 理 论上 来 说 可 减 少粘 连 。但 有 学 者认 为 从 该 手术 并不 会 明显降 低粘 连 的发 生 , 因为 腹 腔镜 手 术 多 用 电凝 和电切 , 可使 组 织 渗 出增 加 ; 腔 内 的分 离 创 面与 开 腹 手 产热 腹 l 临床 资料 术 几乎 相 同 ; 常见 的腹 腔 镜 下 胆 囊 切 除 , 外溢 的胆 汁不 易 被 隔 11 一般 资 料 : 组 术后 粘 连 性肠 梗 阻 6 例 中 , 中男 离 , 出 的结 石碎 渣 作 为异 物 遗 留在 腹 腔 内 , 些 因素 均 可 导 . 本 8 其 漏 这 4 例, 2 J D 女 8例 ; 龄最 大 7 年 3岁 , 小为 1 月 , 均年 龄 2 . 致 粘 连 。 最 2个 平 55 岁 。既往 均有 手术史 , 中 阑尾穿 孔术 后 2 其 0例 , 胃穿 孔 术后 2 0 目前 大多数 学 者 认 为 粘 连 性 肠 梗 阻 首先 应 选 用 非 手 术 治 例, 盆腔术 后 l O例 , 种 肠 管 疾 患 术 后 1 各 O例 , 道 术 后 8例 。 胆 疗 。如 非手 术治 疗 无 效 , 出现 肠 绞 窄或 者 绞 窄 倾 向时 , 手 术 应 最短 者术 后 5 , 长者术 后 4 d最 5年 , 平均 为 术后 15 月 。全 部 治疗 。我 们认 为 , 常规 腹 部 手术 2周 内, .个 在 腹腔 炎 症 反应 较 重 , 病例 均有 腹痛 、 胀 、 心呕 吐 及肛 门排便 、 腹 恶 排气 停 止 典 型肠 梗 不宜 手术 探查 和治疗 。手 术 适 应证 , 经非 手 术治 疗 症 状无 明 对 阻症 状 , 腹部 x线 片可 见液 平和 肠 胀气 。查 体 腹部 可 见 肠 型及 显缓 解者 及疑 有绞 窄性肠 梗 阻者 , 虑手 术治疗 。 考 蠕 动波 , 腹部 有压 痛 、 肌稍 紧 张 , 腹 听诊 肠 鸣 音亢 进 及 闻 及气 过 同时 术后 早期 粘 连 性 肠 梗 阻 在 短 时 间 内 观 察 是否 肠 绞 窄 水 声或 高调金 属音 。 比较 困难 , 由于术 后 出 现 肠 麻痹 炎 症 水 肿 等诸 多 因素 的干 扰 , 12 诊 断标 准 : 照 吴 在德 主编 《 科 学 》 定 。① 患者 非手 术治 疗过 程 中又存 在发 生 肠 绞 窄 的危 险 , 此病 情 观察 十 . 参 外 制 因 多 有腹 部手术 、 伤或 感染 等病 史 ; 阵 发 性腹 痛 、 胀 及 肛 门 创 ② 腹 分重 要 。①腹 部 手 术后 一 般 1— d为麻 痹 期 , 3 2 2— d为 不规 则 3~ d恢复 正 常蠕 动 。在肠 蠕 动恢 复之 前 , 出现轻 会 排 气排便 停止 ; 检查腹 部 可 见肠 型 和 蠕动 波 , 壁 柔软 , ③ 腹 轻压 肠蠕 动期 , 4 痛 , 鸣音亢 进 , 肠 闻及气 过水 声 或金 属 音 ; 早 期 化验 检 查 无 明 ④ 度 的腹胀 ; 手术后 4~5 如 d仍 不 能 白肛 门排气 , 腹痛 腹 胀 明显 , 显 改变 , 病情 进 一 步发 展 可 出 现 水 电解 质 紊 乱 和 酸 碱 平 衡 失 或手 术后 已肛 门排 气 , 又 出 现 阵 发 性 腹 部绞 痛 和腹 胀 , 警 后 应 调 ; 位腹 部 x线 平片 在梗 阻发 生 4— h后 可 显示 肠 襻 胀 气 惕肠 梗 阻 的发 生 。② 观察 引 流 液 及 腹 部 情 况 。观 察 引 流液 的 ⑤立 6 和阶梯 状液 气平 面 ; 排除 绞窄 性肠 梗阻 。 ⑥ 颜 色 、 质 、 , 鸣 音 恢 复 情 况 , 门排 气 时 间 及 患 者 有无 腹 性 量 肠 肛 13 手术 治疗 : 人 人 院后 均 常规 补液 , 正脱 水 及 酸 碱 胀 、 . 病 纠 腹痛 、 腹肌 紧张 等 。③ 做好 心 理 疏导 : 做 好 日常护 理 的 同 在 应经 常深 入病 房 , 极 、 术 性 的 开 导 患 者 , 尽 可 能地 让 积 艺 并 平 衡紊 乱 , 用 复方丹 参或 川 芎 嗪 注射 液 , 食 , 应 禁 腹胀 明显 者 行 时 , 也 胃肠减 压 , 有感 染者应 用抗 生 素 治疗 。然后 对 患 者分 别 施 行 粘 管 床 医师或 实 习医师 协助 鼓励 。同 时 , 应做 好 家属 的思想 工 连 松解 术 , 吻合 术 , 切除 术 。 短路 肠 作 , 同配合 , 者 消除 顾 虑 , 良好 的心 态专 心 治 疗 。腹 部 共 使患 以 14 疗 效 观 察 : 愈 : 化 功能 完 全 恢 复 , 半 流 质 饮 食 手 术后 发生粘 连性 肠 梗阻 的患 者 。 由于一 次 或 多次 手术 , . 治 消 进 患者 3 无不 适 , d 随访 3个 月无 复 发 ; 转 : 好 腹痛 缓 解 , 呕 吐 , 部 稍 机 体抵 抗力 、 无 腹 心理 及 家 庭 经 济 一 般 都 难 以承 受 再 次手 术 ; 于 由 胀, 已有肛 门排气 排便 ; 效 : 状 体征 未 见 改善 , 至 加 重 , 无 症 甚 腹 手 术为 松解 粘连 , 手 术 分 离 已粘 连 的肠 管 时 , 必 造 成 一些 在 势 新 的创 面 和渗 出及术 后腹 腔炎 症 反 应 的 发生 , 可 能造 成 腹 腔 将 部 x线 透视仍 见肠 腔积 液 、 管扩 张及 液气 平面 。 肠 内更加 广泛 的 粘 连 , 为下 次 的梗 阻 创 造 一 个 病 理 学 基 础 。 因 2 结果 本组 6 8例 患 者 中 治 愈 5 0例 占 7 . % , 转 1 35 好 1例 占 此 , 强术 后病 情观 察 , 及 时发 现 肠 梗 阻 的性 质 , 决定 手 术 加 能 为 1.% , 效 7例 占 1.% , 62 无 0 3 总有 效 率 为 8 .% 。解 除肠 梗 阻 治疗方 案 提供重 要依 据 。 97 症状 和体 征时 间最 短为 4 , 长为 6 h h最 4。 参考 文献

中西医结合治疗粘连性小肠梗阻临床观察及护理

中西医结合治疗粘连性小肠梗阻临床观察及护理
减 弱 , 种 细 胞 的 迁 移 和 增 生 , 种 细 胞 因素 和生 长 因 子 的 参 各 各
药, 配合密切观察 、 有效 治疗 的维持 、 心理状态 、 用药后反应 等
方 面 的 护 理 ,治 疗 粘 连 性 小 肠 梗 阻 6 7例 ,取 得 了 较 理 想 的疗 效 , 报告如下。 现
肠 减 压 、 充水 及 电解 质 的基 础 上 , 用 活血 化 瘀 、 补 采 通腑 理气 中
为 5 手术率为 3 、 ” 腹腔手术后粘连 因素众多 , %, 35 。 %t 产生机制 复杂 , 据现代基础研究 , 多为机械损伤 、 组织缺血 、 外源性物质 植入 、 腹腔炎症等 , 发生机 制涉及纤维蛋 白溶解机 制的丧失或

2 %患 者 迟 早 会 发 生 肠 绞 窄 。 而绞 窄 粘 连 性 小 肠 梗 阻 的 比例 5
粘连性小肠梗阻是腹部外科 常见急腹症之一 , 大多数患者 有 1 次以上的腹腔 内手术史 , 肠粘连 已成为机械性小肠梗阻的 最主要也是最常见 的致病原因。近 1 0年来 , 我们在禁食水 、 胃
1 0岁 ~ 2岁 , 8 平均 年龄 4 3岁 , 均住院 时间 87d 对照组共 平 . ; 6 7例 , 4 例 , 2 例 , 龄 1 男 1 女 6 年 6岁 ~ 2岁 , 均年龄 4 7 平 5岁 , 平均住院时间 1. d 33 。2组患者均有腹腔手术史 。 1 临床 资料 . 2 均有不同程度的腹痛 、 恶心 , 大部 分患 者 伴有呕吐及肛 门不排气等症状 。 手术后发病时间最短 7d 最长 , 3 年 。查体均存在不同程度 、 0 不同部位的压痛 , 部分患 者同时 有局 限的肌 紧张 , 反跳痛均不 明显 。肠 鸣音亢进 、 有气过水 声

清肠汤保留灌肠治疗术后粘连性肠梗阻临床观察

清肠汤保留灌肠治疗术后粘连性肠梗阻临床观察

对照组 治疗基础 上予 自拟 清肠汤保 留灌肠 。药物组 成 :大黄
1 , 实 1 , 朴 1 , 菔 子 1 , 香 1 , 仁 1 , og 枳 2g 厚 2g 莱 2g 木 0g 桃 5g 红花 1 , 银 花 1 , 芍 1 , 公 英 2 , 参 3 , 2g金 5g赤 2g蒲 5 g党 0 g 白

是 外 科 急 腹 症 之 一 , 因 腹 腔 内粘 连 而 导 致 肠 道 内容 物 通 过 障 是 碍 的 一 种疾 病 , 占肠 梗 阻 的 4 % 6 % 约 0  ̄ 0 Ⅲ。A O 是 一 种 外 科 常 I 见 病 、 多 发 病 , 病 情 轻 重 差 异 性 大 , 者 仅 表 现 为 腹 痛 、 腹 且 轻 胀 , 则 出 现 肠 绞 窄 坏 死 , 染 中 毒 性 休 克 甚 至 死 亡 , 之 病 情 重 感 加 常 反 复 发 作 , 理 困难 , 处 因此 , 病 的 防 治 是 普 外 科 的 难 题 之 本
粘 连 性 肠 梗 阻 (d e i e I t s ia b t u t o , I ) A h s v n e tn l O s r c i n A O
7例, 消化 道溃疡穿孔修补术 1 例, 上 1 胃大部切除术 8例, 子宫 切 除术 6 , 例 肠破裂修补术 9 , 例 阑尾炎切 除术 8例 。2组患者
0 0 )。 .5
阴虚 、气 虚和 气 阴 两 虚 3 种 证 型 患 者 均 有 效, 阴虚 组 更 好 , 但 气 虚 组 相 对 较 差 。 从 主 观 不 良反 应 衡 量 , 麦 注 射 液 不 良反应 参
发生率较 低, 但气 虚组偏高 。综合 主观疗效和 主观不 良反应,
比较 阴虚 、 气虚 和 气 阴 两 虚 证 型 患 者 对 参 麦 注 射 液 的 主观 反应 , 提 示 参 麦 注 射 液 的 中 医适 应 症 可 能 是 阴 虚 证 更 好 。 需要 强调 但 和解 释 的 是 , 主 观 反 应 方 面 评 价 参 麦 注 射 液 的 中医 适 应 症 是 从 主 观 适 应 症 , 反 映 了 患 者 自己 对 参 麦 注 射 液 治疗 的 认 可 度 , 只 即愿 意还 是 不 愿 意 接 受 参麦 注 射 液 的 治 疗 , 不 能 反 映 和 本 试 而 验 也 没有 观 察 参 麦 注 射 液 对 某 种 疾 病 的确 切 疗 效 。 试 验 表 明, 本 患 者 对 参 麦 注 射 液 的 主 观 反 应 与 中 医证 型 有 关 , 因此 , 床 应 临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黏连性肠梗阻术后促进胃肠蠕动的临床观察
崔英惠!金红花!金全今!!
【关键词】!黏连性肠梗阻;促进胃肠蠕动
!!作者单位:"##$$$延吉,延边大学附属医院普通外科护理单元
!!腰部手术后病人肠袢均有一段时间的麻痹,在此期间有
炎性纤维素产生,静止的肠袢容易被黏连["]
,术后尽早恢复
胃肠蠕动功能,特别是黏连性肠梗阻再手术病人,对预防术后再黏连,减少并发症有积极作用。

我科%$$&年"月至%$$&年"%月对’&例黏连性肠梗阻术后病人除常规护理外,进行下肢屈曲活动和腹部按摩,促进了胃肠蠕动,减少了并发症,现报告如下:!"临床资料!#!!
一般资料!本组’&例,男()例,女#*例,年龄%%+’"
岁;均确诊为黏连性梗阻,行连续硬膜外麻醉下手术;其中肠黏连松解术,#例,肠切除吻合术%)例,肠捷径手术&例。

将病人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组病人一般情况比较,经!检验,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

!#$!
方法!观察组(((例)除常规护理外,术后第"天,病
人仰卧,一侧下肢伸直,另一下肢屈膝、屈髋,用手尽量抱膝,然后伸直,反复多次,双下肢交替进行,以主动活动为主,体质虚弱病人可以协助活动。

每次活动"$/01,#次23。

腹部按摩病人取仰卧位,屈髋、屈膝,护士紧贴病人腹部旋转或按摩,从脐部开始,由内向外,逆时针方向或顺进度针方向在腹壁上移动,手术切口外应避开或减轻用力,每次按摩,+"$/01,#次23,按摩强度以病人能耐受为宜,按摩手法由轻到重,再由重到轻,切忌粗暴。

对照组((%例):采用常规护理措施,即嘱咐或协助病人翻身,"次2%4,保证确实有效胃肠减压。

!#%!
观察指标!观察%组病人术后肠鸣音恢复时间(肠鸣
音"&次2,/01定为肠鸣音恢复),肛门的排气时间和术后早期炎性反应性肠梗阻(简称炎性肠梗阻)的发生率。

$"结果
$#!!%组病人肠鸣音恢复时间和肛门排气时间的比较!见表"。

!!表"显示,观察组病人术后肠鸣音恢复时间和肛门排气时间均较对照组明显提前。

$#$!%组病例炎性肠梗阻的发生率!观察组发生%例,占
,.’’5,对照组发生)例,占")."*5;对%组病例进行两样
本率的比较,!%
6(.’(,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7$.$,)。

表!"$组病人肠鸣音恢复时间和肛门排气时间的比较(4,#&$)
组别例数肠蠕蠕动恢复时间
肛门排匀时间观察组(("*.$8#.&#).#8(.&对照组(%
%’.$8(.’(*.&8,.%!值%.’*%.*("值
7$.$"
7$.$"
%"讨论
%#!!有利于促进病人术后肠蠕动的恢复!下肢屈曲活动和腹部按摩是靠机械性动力作用增强肠蠕动,阻止肠袢间的黏着,促进胃肠蠕动尽早恢复,且不受病情限制,病人容易接受,无任何并发症。

护士为病人进行腹部按摩时,边按摩边与病人交谈,讲解腹部按摩、下肢屈曲活动、早期下床活动的优点,指出肠蠕动、肛门排气、早拔除胃管能早进食,且减少黏连性肠梗阻的再发生率,有利于机体康复。

病人在无禁忌情况下,应鼓励和协助病人尽早下床活动,争取在短时间内随意活动,以促进肠蠕动,减少肠黏连,但术后病人因手术,麻醉药的作用和身体状况等,使活动受到不同程度限制。

为此靠下床活动恢复肠蠕动是有困难的。

在下床之前,可通过腹部按摩和下肢屈曲活动,达到活动效果。

本组观察结果示,此方法是有效的。

%#$!降低炎性肠梗阻发生率!炎性肠梗阻多发生在术后短期内(*"5在术后%周内),多数病人尚未出院。

既有机
械性因素,又有肠动力性因素,但无绞窄的情况[%]。

本文观
察组炎性肠梗阻发生率比对照组明显降低,说明下肢屈曲活动和腹部按摩可减少静止的肠袢黏连的机会,从而可预防术后再黏连,降低炎性肠梗阻发生率。

参"考"文"献
"!刘志民,郭允希,齐兆生.腹部外科诊疗参考.中国科技出版社,
"**(:("".
%!黎介寿.认识术后早期炎性反应性肠梗阻的特性.中国实用外
科杂志,"**’,"’()):#’).
&&中国实用医药%$$)年(月第%卷第""期!9401:;<:=>0=:?@A30=01A ,BC<0?%$$),DE?.%,FE.""。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