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未成年人犯罪的刑事责任

合集下载

未成年人犯罪的刑事责任研究

未成年人犯罪的刑事责任研究

未成年人犯罪的刑事责任研究近年来,随着社会问题的增多和法律意识的提高,未成年人犯罪问题引起了广泛的关注。

未成年人犯罪不仅危害了社会的安全与稳定,也使得被告未成年人肩负起了更重的刑事责任。

探讨和研究未成年人犯罪的刑事责任,对于维护法制和保护未成年人身心健康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首先,在研究未成年人犯罪的刑事责任时,我们必须意识到未成年人的心理和生理发育尚未完全成熟,他们在行为上存在较高的冲动性和不成熟性。

因此,对待未成年人犯罪时应与成年人有所区别。

未成年人的犯罪行为常常是受到各种外界因素的影响所导致的,包括家庭环境、教育背景、社区环境等。

因此,当我们研究未成年人犯罪的刑事责任时,必须综合考虑这些因素,以更加人性化和综合化的方式进行判定。

其次,对于未成年人的刑事责任,我们应该着重考虑教育和改造的因素。

未成年人在刑法上被认为是有限刑事责任能力,他们还存在着很大的可塑性。

因此,对于未成年人犯罪行为,我们不能仅仅依靠惩罚和惩戒,而是应该注重引导和教育。

通过提供适当的教育和改造措施,使未成年人认识到犯罪的严重性、后果以及法律的约束力,帮助他们远离犯罪,走向健康、积极的人生道路。

第三,关于未成年人犯罪的刑事责任,应该注重社会保护的原则。

未成年人犯罪往往伴随着不同程度的危险和伤害,对其他未成年人和社会造成了不良影响。

因此,在研究刑事责任时,应当考虑到未成年人犯罪行为对受害人和社会造成的伤害,并采取措施保护被害人的权益。

同时,也要为未成年人提供机会,重新融入社会,摆脱犯罪行为的阴影。

最后,我们要充分认识到未成年人犯罪的根源问题,进行社会和个体的综合治理。

未成年人犯罪往往与家庭不和谐、教育缺失、社会环境恶劣等因素密切相关。

为了有效解决未成年人犯罪问题,我们必须关注家庭教育和社会环境建设。

对于家庭来说,应该加强家庭教育,教育父母正确引导孩子,培养他们的正确价值观和法律意识。

对于社会来说,应该加大力度改善社区环境,提供更多的社会资源和帮助,创造良好的成长环境。

刑法论文未成年人犯罪的刑事责任研究

刑法论文未成年人犯罪的刑事责任研究

刑法论文未成年人犯罪的刑事责任研究未成年人犯罪的刑事责任研究引言:未成年人犯罪是一个严重的社会问题,引起了广泛的关注和讨论。

对于未成年人犯罪者,如何确定其刑事责任成为了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本文将从法律、心理学和社会学的角度探讨未成年人犯罪的刑事责任,并提出相关的建议。

一、法律角度1. 未成年人刑事责任的界定根据我国刑法的规定,未满十四周岁的人不负刑事责任,十四周岁以上不满十六周岁的人负刑事责任能力的限制。

这种界定主要基于未成年人的心智发展和社会认知能力的考量。

2. 未成年人刑事责任的特殊性与成年人相比,未成年人在心理、生理和社会适应等方面都存在差异。

因此,未成年人犯罪的刑事责任应当考虑到其年龄特点和发展需求,采取相应的教育和矫治措施。

3. 未成年人犯罪的刑事制裁对于未成年人犯罪者的刑事制裁,应当以教育为主、惩罚为辅。

法律应设立相应的专门机构,提供必要的教育和康复措施,帮助未成年人重新融入社会。

二、心理学角度1. 未成年人犯罪的心理原因未成年人犯罪的心理原因包括家庭环境、社会压力、心理问题等。

家庭的不健全、教育方式的不当以及社会的不公平都可能导致未成年人的犯罪行为。

2. 未成年人心理发展与刑事责任未成年人在心理发展上还未完全成熟,他们的决策能力和责任意识相对较弱。

因此,在确定未成年人的刑事责任时,应当综合考虑其心理发展水平。

3. 心理矫治对未成年人犯罪的作用心理矫治是指通过心理咨询、心理治疗等手段,帮助未成年人纠正错误的价值观和行为模式。

心理矫治可以帮助未成年人认识到自己的错误,并引导他们走上正确的道路。

三、社会学角度1. 社会环境对未成年人犯罪的影响社会环境是未成年人犯罪的重要因素之一。

贫困、失业、教育机会不平等等社会问题都会增加未成年人犯罪的风险。

2. 未成年人犯罪的预防与干预为了预防和干预未成年人犯罪,社会应加强对家庭、学校和社区的支持和关注。

提供良好的教育资源、社会福利和心理咨询服务,为未成年人创造良好的成长环境。

《2024年未成年人犯罪的刑事责任研究》范文

《2024年未成年人犯罪的刑事责任研究》范文

《未成年人犯罪的刑事责任研究》篇一摘要:本文以未成年人犯罪为研究对象,着重分析未成年人犯罪行为的成因、法律解释、社会背景,并对现行法律框架下未成年人的刑事责任进行研究与讨论。

本篇研究报告的目的是提出针对未成年人犯罪问题更加科学、合理的法律对策,以实现社会公正与未成年人权益的双重保护。

一、引言随着社会的发展和变迁,未成年人犯罪问题逐渐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

未成年人犯罪不仅对个人和家庭造成伤害,也对社会的稳定和安全构成威胁。

因此,对未成年人犯罪的刑事责任进行深入研究,对于完善法律制度、保护社会和谐具有重要意义。

二、未成年人犯罪概述未成年人犯罪是指未满法定年龄的少年儿童实施的违法行为,包括但不限于盗窃、抢劫、故意伤害等。

由于未成年人的心理和生理发展尚未成熟,其犯罪行为具有隐蔽性、易受影响等特点。

未成年人犯罪的原因涉及家庭、学校、社会等多个方面。

三、未成年人犯罪的法律解释在现行法律框架下,对未成年人的刑事责任认定通常依据的是年龄标准和行为标准。

根据我国《刑法》的规定,对未成年人采取“从轻或者减轻处罚”的原则。

这意味着未成年犯罪者的处罚标准相较成年人有所不同,更为注重其改造和保护。

同时,对不同年龄段的未成年人实行不同的刑罚方式和幅度,如低龄或未达到完全责任年龄的未成年人不被判处监禁等。

四、未成年人犯罪刑事责任的争议与挑战尽管法律为未成年人犯罪者提供了从轻或减轻处罚的依据,但在实际操作中仍存在诸多争议和挑战。

一方面,对于未成年人犯罪行为的认定和量刑存在一定难度,因为需要考虑到未成年人的心智发育水平和个体差异。

另一方面,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未成年人的信息接触能力加强,其对不良行为的模仿能力和好奇心使其更易产生不良行为和犯法行为。

这无疑加大了社会教育和家庭教育的难度和挑战。

五、针对未成年人犯罪的改进建议(一)完善立法体系:建立更为细致的未成年人犯罪认定标准,充分考虑其生理和心理特点,同时确保法律条文与现代社会发展相匹配。

未成年人犯罪的责任辩论辩题

未成年人犯罪的责任辩论辩题

未成年人犯罪的责任辩论辩题正方辩手观点:
未成年人犯罪应当承担相应的责任。

首先,未成年人也应当对自己的行为负责。

虽然他们年龄小,但是在犯罪时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认知能力和行为能力,因此应当对自己的行为负责。

其次,如果未成年人犯罪不承担责任,将会导致社会秩序混乱。

如果未成年人知道自己犯罪不会受到惩罚,就会更加肆无忌惮地犯罪,对社会造成更大的危害。

最后,对于一些严重犯罪行为,未成年人也应当受到相应的惩罚,以起到警示和震慑的作用。

反方辩手观点:
未成年人犯罪不应当承担完全的责任。

首先,未成年人的认知和行为能力还不
够完善,他们在犯罪时往往受到各种外部因素的影响,因此不能完全对自己的行为负责。

其次,未成年人的犯罪行为往往是受到家庭、社会等方面的影响,应当从更深层次的原因来寻求解决办法,而不是简单地让他们承担责任。

最后,未成年人的犯罪行为往往可以通过教育和改造来挽救,而不是简单地惩罚他们。

名人名句及经典案例:
在这个辩题中,可以引用康德的名言,“行为之所以有道德价值,不在于其结果,而在于其动机。

”这句话可以说明未成年人犯罪时受到的外部影响,从而证明他们不应当完全承担责任。

另外,可以引用一些未成年人犯罪的案例,比如未成年人因为家庭问题或者社会环境问题而犯罪,通过改造和教育后最终成为了对社会有益的人。

综上所述,未成年人犯罪的责任问题是一个复杂的社会问题,需要综合考虑未
成年人的认知能力、行为能力以及受到的外部影响等因素。

因此,我们应当在对待未成年人犯罪责任的问题上,采取更加综合、深入的思考和解决办法。

我国刑法中未成年人的刑事责任分析

我国刑法中未成年人的刑事责任分析

我国刑法中未成年人的刑事责任分析我国刑法规定,未满18周岁的人不完全具备刑事责任能力,只能依法受到特别的管制、教育和矫正措施。

这是因为未成年人在智力、心理、生理等方面还未发育成熟,法律上需要保护未成年人的利益和权益。

但是,在某些情况下,未成年人也会犯罪,涉及刑事责任问题。

本文从未成年人刑事责任的概念、刑事责任适用的条件、未成年人犯罪的特点和刑事责任适用的方法等方面进行分析。

未成年人刑事责任是指未满18周岁的人因犯罪行为而应承担的法律责任。

我国刑法规定,未成年人因行为人的故意或重大过失而犯罪的,应当依照法律规定以不同的方式进行管制、教育和矫正,而不是直接适用刑罚。

二、刑事责任适用的条件未成年人的刑事责任适用有一定的条件。

法律规定,未成年人在犯罪时必须同时具备以下三个条件才能适用刑事责任:一是年龄在16周岁以上不满18周岁;二是有犯罪能力,即知道自己行为的性质和后果;三是有犯罪动机或者犯罪目的,并系重大过失犯罪。

其中,第二个条件为未成年人刑事责任适用的核心条件。

如果未成年人在犯罪时不具备犯罪能力,则不受刑事责任追究,而是由监护人或者有关机关进行处罚或教育矫正。

三、未成年人犯罪的特点未成年人犯罪具有以下几个特点。

一是数量相对较少,但占比较高。

未成年人犯罪数量虽然相对较少,但由于未成年人犯罪率相对较高,所以在整个犯罪结构中所占比重很高。

二是多种性质的犯罪行为。

未成年人在犯罪行为上体现出多种性质,如窃盗、故意伤害、盗窃摩托车等。

三是犯罪动机比较单纯。

由于未成年人的成长阶段,他们的犯罪动机大部分比较单纯,比如为了得到玩具、零食等。

未成年人犯罪的刑事责任适用方法主要有以下几种。

一是教育、矫正措施。

对于犯罪行为轻微的未成年人,可以采取警示教育、社区矫正等措施。

二是强制隔离戒治。

对于犯罪行为较重的未成年人,可以采取在特定场所接受管制和教育的方式进行矫正。

三是适用非刑罚处罚。

对于犯罪行为轻微的未成年人,可以采取罚款、拘留等非刑罚处罚。

论未成年人的刑事责任

论未成年人的刑事责任

论未成年人的刑事责任未成年人的刑事责任问题一直备受争议。

在现实生活中,少年犯罪案件时有发生,社会对于少年犯罪的惩罚方式也不断被讨论和改进。

针对这一问题,国家制定了《未成年人保护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等相关法律法规,旨在保护未成年人的合法权益,规范刑法的执行,以此减少少年犯罪的发生。

因此,论未成年人的刑事责任问题,必须从法律角度和社会角度两方面来简述。

法律角度分析在我国的刑法法律体系中,未成年人的刑事责任追溯到1997年制定的《未成年人保护法》。

该法明确规定了18岁以下未成年人对于违法行为的责任问题。

其中,14岁以下未成年人的刑事责任是不承担的;14岁至16岁未成年人的刑事责任,应当区分为有限刑事责任和全责任两种情况。

有限刑事责任是指未满16周岁的未成年人实施犯罪行为,但是属于犯罪行为领域内的轻微错误行为,或是属于很小的犯罪行为。

这些行为的被告人,应根据实际情况酌情从轻或者减轻处罚,但是不得超过法定最轻处罚。

如果被告人实施犯罪行为是因有精神疾病或者认识能力不足,导致其无法意识到违法行为的严重性,则应该不追究其刑事责任。

全责任则是指未满16周岁的未成年人实施的犯罪行为,不符合有限刑事责任的情形,应该追究其刑事责任,但是相比成年人应作出相应的减轻处罚。

16岁至18岁的未成年人不受有限刑事责任的制约,应追究其完全的刑事责任。

不过,对于这个年龄段的未成年人实施的犯罪行为,通常会在量刑等方面进行适当的考虑和减轻。

此外,在未成年人犯罪案件中,要求必须有专业的未成年人案件审判机构设置,以确保对未成年人的刑事审判符合法律规定和刑事司法实践准则。

未成年人是社会最为脆弱和敏感的群体之一。

因此,需要保护未成年人的权益和利益,以使其在社会生活中获得良好的成长环境和机会。

未成年人犯罪行为的发生,通常是由于以下原因:1. 缺乏正确的家庭教育。

未成年人的行为受家庭教育所影响。

一些家长缺乏正确的引导和教育,导致过于宠溺孩子,让孩子缺乏自制力。

未成年人犯罪法律辩论赛稿子范文

未成年人犯罪法律辩论赛稿子范文

未成年人犯罪法律辩论赛稿子范文正方:应降低未成年人刑事责任年龄。

尊敬的评委、亲爱的对方辩友:大家好!今天我们站在这里辩论一个非常严肃的话题——未成年人犯罪。

我方观点是,应降低未成年人刑事责任年龄。

未成年人犯罪的危害可一点都不小。

我们不能因为他们年龄小就忽视他们犯罪行为带来的严重后果。

大家都知道校园霸凌吧?那些实施霸凌的未成年人可把其他孩子欺负得够呛。

有的孩子被打得身上青一块紫一块,心理上更是留下了难以磨灭的阴影,甚至有孩子因为长期遭受霸凌而产生了自杀的念头。

这是多么可怕的事情啊!如果不对这些犯罪的未成年人加以更严厉的法律制裁,怎么能保护那些无辜的孩子呢?再者,降低刑事责任年龄并不是要把所有犯了一点小错的未成年人都关进监狱。

而是设立一个合理的界限,让那些已经有足够犯罪意识并且实施了严重犯罪行为的未成年人知道,法律是严肃的,不是因为你年纪小就可以为所欲为。

这就好比在学校里,你违反了小的校规,老师可能会批评教育;但如果你犯了严重的错误,比如恶意伤害同学,那学校肯定不会轻易放过你。

法律也应该是这样,要有明确的分层。

咱们从社会公平的角度来看。

受害者和他们的家庭也在期待着公正的对待。

如果一个未成年人残忍地伤害了别人,却因为年龄不够而得不到应有的惩罚,那对受害者和他们的家人来说,这公平吗?这就好比有人打破了你的窗户,你却不能让他赔偿,就因为他是个孩子。

这怎么能行呢?所以啊,我方坚定地认为,应该降低未成年人刑事责任年龄,这样才能适应社会的发展,保护更多的人,维护社会的公平正义。

谢谢大家!反方:不应降低未成年人刑事责任年龄。

尊敬的评委、各位辩友:大家好!今天我们来讨论未成年人犯罪这个沉重的话题,我方观点是不应降低未成年人刑事责任年龄。

对方辩友说现在的孩子早熟,可早熟不代表他们已经具备了成年人的心智啊。

没错,现在网络信息发达,孩子们接触到很多东西,但他们缺乏足够的社会阅历和情感控制能力。

比如说,一个13岁的孩子可能在网络上看到了一些暴力画面,然后一时冲动做出了不好的事情。

论未成年人的刑事责任

论未成年人的刑事责任

论未成年人的刑事责任未成年人的刑事责任是指未逾越法定年龄的少年在犯罪行为上所承担的法律责任。

对于未成年人的刑事责任问题,社会各界一直有不同的看法和争论。

笔者在此将分析未成年人的刑事责任立场,以支持对未成年人的刑事责任进行适度的特殊处理。

未成年人的认知能力和判断力相对于成年人是有限的。

未成年人的身心发展不够成熟,对事物的认知和理解能力相对较弱,他们对于自身行为的后果和社会影响不太能够全面把握和判断。

不能简单地将未成年人和成年人同等对待,对未成年人的犯罪行为应给予一定的特殊处理。

未成年人的犯罪行为通常是由家庭、学校、社会等多种因素共同导致的。

家庭环境、教育方式、社会责任等因素对于未成年人的成长和行为产生深远的影响。

在判断未成年人的犯罪行为时,应考虑到这些因素的影响,并为其提供相应的帮助和教育,以便更好地改造和教育未成年人,使其重新回归社会。

对未成年人的刑事责任适度特殊处理是为了保护其健康成长。

成年人的刑事责任常常伴随着刑罚和社会耻辱,这对于未成年人来说可能产生更大的负面影响,可能阻碍其健康成长和融入社会。

相对于过重的刑事责任,对于未成年人的刑事责任应注重教育和改造,关注其心理和精神健康,为其创造一个可以重新做人的机会。

未成年人的刑事责任需要综合考虑社会需求和个体权益。

在保护社会安全和维护社会秩序的前提下,对未成年人的刑事责任应当更注重教育和改造的目的,兼顾个体权益和社会和谐。

通过给予未成年人适度的刑事责任,既能够为犯罪者提供改造的机会,也能够警示其他未成年人,同时也维护了社会的公正和稳定。

未成年人犯罪刑事责任的相关规定

未成年人犯罪刑事责任的相关规定

一、未成年人犯罪刑事责任的相关规定
未成年人犯罪刑事责任的相关规定如下:
1.关于确定未成年人刑事责任的年龄:未成年人犯罪,是指已满14岁不满18岁的人实施了法律规定的犯罪行为。

实施犯罪时的年龄,一律按照公历的年、月、日计算。

过了周岁生日,从第二天起,为已满××周岁。

2.审理未成年人刑事案件,应当把被告人犯罪时的年龄作为重要事实予以查清。

法律文书中要写明未成年被告人出生年、月、日。

对于未成年被告人犯罪时的年龄没有查清,而又关系到应否追究刑事责任和判处何种刑罚的公诉案件,应当退回人民检察院补充侦查。

二、未成年人犯罪的特征
未成年人犯罪的特征有:
1.共同作案性。

当前未成年人犯罪中,往往具有明显的地域性,以相同地域为基础,纠合在一起,共同作案。

2.偶发性。

未成年人违法犯罪与成年人违法犯罪相比,他们的动机往往比较简单,有时甚至表示出正常人无法理解的某种奇特的变态心理。

3.野蛮性。

野蛮性是未成年人犯罪的重要表现特征。

未成年人由于自身特点遇事好冲动,想干什么就干什么,不顾一切的去行动。

4.反复性。

由于未成年人的思想极易受外界条件的影响。

6.模仿性。

未成年人好胜猎奇,对外界事物具有强烈的模仿性。

三、如何预防未成年人犯罪
预防未成年人犯罪,要注意未成年人的身心矛盾,未成年人存在精力过剩与调节能力低的矛盾,未成年人在生理上迅速发展,他们的活动量非常大,但是他们的自我控制能力相对
较低,如果在他们的青春期不注重加以引导的话,容易引发青少年犯罪。

未成年人犯罪责任辩论辩题

未成年人犯罪责任辩论辩题

未成年人犯罪责任辩论辩题正方辩手观点:未成年人犯罪应当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首先,未成年人在犯罪行为中也具有一定的主观能动性和犯罪意识,他们并非完全无辜。

例如,美国最高法院大法官斯卡利亚曾经说过,“未成年人也应该对自己的行为负责,他们不应该将自己的错误归咎于年龄。

”这表明未成年人也应当对自己的行为负责。

其次,未成年人犯罪也会对社会造成严重的危害,需要受到相应的惩罚和教育,以防止其再次犯罪。

例如,中国著名法学家梁启超曾经说过,“未成年人犯罪,不仅伤害了他人,也伤害了自己,应当受到法律的制裁和教育。

”这表明未成年人犯罪不仅是对他人的伤害,也是对自己的伤害,需要受到法律的制裁和教育。

反方辩手观点:未成年人犯罪不应当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首先,未成年人的认知能力和判断能力尚未完全成熟,他们往往受到周围环境的影响,很难对自己的行为负全责。

例如,英国哲学家洛克曾经说过,“未成年人的认知能力尚未完全成熟,他们往往受到周围环境的影响,应当得到更多的理解和教育。

”这表明未成年人的认知能力尚未完全成熟,需要得到更多的理解和教育。

其次,未成年人犯罪往往是因为家庭、学校等社会环境的原因,应当从根源上解决问题,而不是简单地对其进行惩罚。

例如,美国心理学家皮亚杰曾经说过,“未成年人犯罪往往是因为家庭、学校等社会环境的原因,应当从根源上解决问题。

”这表明未成年人犯罪的根源在于社会环境,应当从根源上解决问题。

综上所述,未成年人犯罪责任辩题是一个复杂的问题,需要综合考虑未成年人的认知能力、社会环境等多方面因素。

在处理未成年人犯罪问题时,应当既重视对其进行教育和帮助,又要让他们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以实现社会公平与正义。

《未成年人犯罪法律责任问题研究》范文

《未成年人犯罪法律责任问题研究》范文

《未成年人犯罪法律责任问题研究》篇一一、引言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进步,未成年人犯罪问题逐渐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

未成年人犯罪法律责任问题不仅是法律界的重点研究课题,也是社会各界普遍关注的热点。

由于未成年人的生理、心理发展尚未成熟,对于犯罪行为的认知和判断能力相对较弱,因此对于未成年人犯罪的法律责任认定和处罚,应区别于成年人。

本文将围绕未成年人犯罪法律责任的相关问题进行深入探讨。

二、未成年人犯罪的法律定义及特点未成年人犯罪是指在未满法定刑事责任年龄的未成年人所实施的违法行为,这些行为包括但不限于盗窃、抢劫、故意伤害等。

未成年人犯罪的特点主要表现为:一是犯罪动机多样,往往与家庭环境、教育背景、社会影响等多方面因素有关;二是犯罪行为具有冲动性,往往缺乏理性思考和判断;三是犯罪后果严重,对被害人和社会造成不良影响。

三、未成年人犯罪法律责任的认定根据我国法律规定,未成年人的刑事责任年龄为满14周岁。

对于未满刑事责任年龄的未成年人犯罪行为,根据其违法行为的性质和情节,可以采取教育、训诫、责令家长管教等措施。

对于已满刑事责任年龄的未成年人犯罪行为,应依法追究其刑事责任。

在认定未成年人犯罪法律责任时,应综合考虑未成年人的年龄、认知能力、行为动机、行为后果等因素。

四、未成年人犯罪法律责任的处罚原则在处理未成年人犯罪问题时,应遵循以下原则:一是教育为主、惩罚为辅的原则。

对于未成年人犯罪行为,应以教育为主,通过教育引导其认识错误,改正行为;二是从轻或减轻处罚原则。

根据未成年人的年龄、认知能力等因素,对其从轻或减轻处罚;三是社会保护与个人发展并重的原则。

在保护社会秩序的同时,也要考虑到未成年人的成长发展。

五、未成年人犯罪法律责任存在的挑战与对策(一)存在的挑战1. 认定难:由于未成年人的认知能力有限,对其行为的认定存在一定难度;2. 证据难取:未成年犯罪嫌疑人的证据往往较为薄弱;3. 教育与惩罚的平衡问题:如何既对未成年人进行必要的惩罚,又保证其能够顺利成长。

《2024年未成年人犯罪的刑事责任研究》范文

《2024年未成年人犯罪的刑事责任研究》范文

《未成年人犯罪的刑事责任研究》篇一一、引言未成年人犯罪是一个复杂且敏感的社会问题,它涉及到法律、教育、家庭、社会等多个层面。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变革,未成年人犯罪现象逐渐增多,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

本文旨在探讨未成年人犯罪的刑事责任问题,以期为相关立法和司法实践提供参考。

二、未成年人犯罪的概念与特点未成年人犯罪指的是未满18周岁的个体实施的违法犯罪行为。

其特点主要包括:犯罪动机多样、犯罪手段复杂、犯罪后果严重等。

未成年人犯罪的成因涉及家庭、学校、社会等多个方面,如家庭教育缺失、学校教育不足、社会环境恶劣等。

三、未成年人刑事责任的法律依据当前,各国法律对于未成年人犯罪的刑事责任都有所规定。

在我国,刑法中规定了未成年人的刑事责任年龄、减轻处罚等条款。

这些规定体现了对未成年人的特殊保护和教育的原则。

然而,在司法实践中,如何准确界定未成年人的刑事责任,如何平衡保护和教育的问题,仍需进一步探讨。

四、未成年人刑事责任的争议与讨论(一)刑事责任年龄的设定当前,刑事责任年龄是确定未成年人是否需要承担刑事责任的关键因素。

随着社会发展和青少年心理成熟度的提高,有观点认为应适当降低刑事责任年龄。

然而,这也会带来一系列问题,如司法成本的增加、对未成年人的过度惩罚等。

因此,刑事责任年龄的设定需要综合考虑多方面因素。

(二)刑事责任的减轻与免除为了保护未成年人的权益,法律中规定了减轻和免除刑事责任的情形。

然而,在实际操作中,如何准确判断未成年人的主观恶性、如何平衡保护和教育等问题仍然存在争议。

此外,对于多次犯罪的未成年人,如何防止其再次犯罪也是亟待解决的问题。

五、完善未成年人犯罪的刑事责任制度(一)加强法律法规的制定与完善应进一步完善相关法律法规,明确未成年人犯罪的界定、刑事责任年龄的设定、减轻和免除刑事责任的情形等。

同时,应加强对未成年人犯罪的预防和矫治措施的规定。

(二)加强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家庭和社会环境对未成年人的成长具有重要影响。

未成年人犯罪的量刑标准是什么

未成年人犯罪的量刑标准是什么

一、未成年人犯罪的量刑标准是什么根据《刑法》第十七条规定,未成年人犯罪的量刑标准如下:已满十六周岁的人犯罪,应当负刑事责任。

已满十四周岁不满十六周岁的人,犯故意杀人、故意伤害致人重伤或死亡、强奸、抢劫、贩卖毒品、放火、爆炸、投放危险物质罪的,应当负刑事责任。

已满十二周岁不满十四周岁的人,犯故意杀人、故意伤害罪,致人死亡或以特别残忍手段致人重伤造成严重残疾,情节恶劣,经最高人民检察院核准追诉的,应当负刑事责任。

对依照前三款规定追究刑事责任的不满十八周岁的人,应当从轻或者减轻处罚。

因不满十六周岁不予刑事处罚的,责令其父母或其他监护人加以管教;在必要的时候,依法进行专门矫治教育。

未成年人犯罪量刑二、未成年人犯罪记录封存制度的适用(一)关于封存的对象适用主体为已满十四周岁未满十八周岁的未成年人。

需要注意的是,年龄标准中强调“犯罪时”,说明犯罪记录封存制度针对的是发生犯罪时不满十八周岁的未成年人。

也就是说即使被发现犯罪行为或在判决时已满十八周岁,也应对该犯罪记录予以封存。

(二)未成年人犯罪记录封存制度适用范围即为被判处五年有期徒刑以下刑罚以及免除刑事处罚的情形,具体包括被判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单处罚金、驱逐出境以及免除刑事处罚的情形。

(三)对查询的主体、查询的目的进行了限定即为司法机关为办案需要或者有关单位根据国家规定进行查询的除外。

需要注意的是,有关单位对犯罪记录进行查询的,需依据“国家规定”。

该“国家规定”有严格的限定,仅指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委会制定的法律和决定,国务院制定的行政法规、规定的行政措施、发布的决定和命令,不包括部门规章和地方性法规。

三、新的未成年人犯罪的刑罚是怎样的刑法第十七条已满十六周岁的人犯罪,应当负刑事责任。

已满十四周岁不满十六周岁的人,犯故意杀人、故意伤害致人重伤或者死亡、强奸、抢劫、贩卖毒品、放火、爆炸、投毒罪的,应当负刑事责任。

已满十四周岁不满十八周岁的人犯罪,应当从轻或者减轻处罚。

论未成年人的刑事责任

论未成年人的刑事责任

论未成年人的刑事责任未成年人是指年龄在18岁以下的人。

由于心智水平和行为能力尚未完全发育成熟,未成年人比成年人更容易受到外界的影响和诱导,所以对于未成年人的刑事责任应该进行特别规定和限制。

在我国,对于未成年人的刑事责任有以下规定:一、刑事责任年龄根据我国《未成年人保护法》,未成年人的刑事责任年龄为16周岁。

即在未满16周岁的未成年人,一般不承担刑事责任。

但是,如果未成年人犯有严重罪行,如故意杀人、强奸等罪行,或者在14周岁以下犯罪,也可以追究刑事责任。

同时,对于16周岁以上未满18周岁的未成年人,依法可根据实际情况酌情减轻或者免除刑事责任。

二、罪行认定标准对于未成年人犯罪,应该根据其心智发育情况和实际情况来认定罪行。

如果未成年人犯罪时存在心理障碍、缺乏判断力或者意志不能代表自己等情况,应该从轻或者免除刑事责任。

同时,对于初犯的未成年人,也应该给予从轻处罚,帮助他们重新站起来。

三、司法程序在未成年人犯罪案件中,应该尽可能保护未成年人的权益和未来。

在刑事审判过程中,应该给予未成年人和家长充分听证和申辩的机会,如果需要进行心理辅导或者教育,应该有专业人士进行指导。

同时,如果未成年人被判刑,也应该考虑到其年龄和心智水平,给予相应的矫治教育,帮助其改正错误,重新回到正常的生活轨道上来。

未成年人的刑事责任是一个比较复杂的问题,一方面需要保护未成年人的权益和未来,另一方面也需要对违法行为予以制约和惩罚。

未来,我们需要不断探索并完善相关的法律法规和司法制度,使其更好地适应社会发展的需求。

同时,也要加强对未成年人的教育和引导,让他们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遵守法律法规,做一个有责任、有担当的公民。

《未成年人犯罪法律责任问题研究》范文

《未成年人犯罪法律责任问题研究》范文

《未成年人犯罪法律责任问题研究》篇一一、引言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进步,未成年人犯罪问题逐渐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

未成年人犯罪不仅危害了社会的安全和稳定,也涉及到法律责任和司法公正的问题。

因此,对未成年人犯罪法律责任问题进行深入研究,对于完善我国法律制度、保护未成年人的合法权益以及预防和减少未成年人犯罪具有重要意义。

二、未成年人犯罪的概念及特点未成年人犯罪是指未满一定年龄的青少年因主观故意或过失而实施的违反法律、法规的行为。

其特点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犯罪主体年龄较小,心智尚未成熟;二是犯罪类型多样,包括盗窃、抢劫、故意伤害等;三是犯罪动机复杂,多与家庭、学校、社会环境等因素有关。

三、未成年人犯罪法律责任的现状及问题当前,我国在处理未成年人犯罪法律责任时,主要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等法律法规。

然而,在实际操作中,仍存在以下问题:1. 法律责任界定模糊:对于未成年人的刑事责任年龄、刑事责任能力等方面的规定不够明确,导致司法实践中难以准确界定。

2. 处罚方式单一:目前对未成年人犯罪的处罚方式主要以刑罚为主,缺乏多元化的矫治措施,难以满足预防和减少未成年人犯罪的需求。

3. 司法保护不足:在司法过程中,未成年犯罪嫌疑人的合法权益保护不够充分,如缺乏专门的审判机构、心理疏导等。

四、完善未成年人犯罪法律责任的措施与建议为解决上述问题,我们提出以下措施与建议:1. 完善法律法规:明确刑事责任年龄、刑事责任能力等规定,为司法实践提供明确的法律依据。

同时,加强对未成年人犯罪的预防和矫治,制定相应的法律法规。

2. 多元化处罚方式:在处罚未成年人犯罪时,应采取多元化的矫治措施,如教育矫治、社区服务、心理治疗等,以实现预防和减少未成年人犯罪的目的。

3. 强化司法保护:建立健全专门的未成年人审判机构,加强司法过程中对未成年犯罪嫌疑人的心理疏导和法律援助,保障其合法权益。

4. 加强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家庭和社会环境对未成年人的成长具有重要影响。

《2024年未成年人犯罪的刑事责任研究》范文

《2024年未成年人犯罪的刑事责任研究》范文

《未成年人犯罪的刑事责任研究》篇一一、引言在法治社会中,未成年人犯罪是一个复杂且敏感的社会问题。

由于未成年人的心理、生理发育尚未成熟,加之社会环境等多重因素的影响,他们可能会走上违法犯罪的道路。

如何界定和追究未成年犯罪者的刑事责任,不仅关系到法律公正的实施,更关系到未成年人的成长和社会的和谐稳定。

本文将围绕未成年人犯罪的刑事责任进行深入探讨,分析现状、存在的问题以及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

二、未成年人犯罪的现状与特点未成年人犯罪的案件在近年来呈上升趋势,涉及范围广泛,从轻微的财产犯罪到严重的暴力犯罪都有所涉及。

未成年人犯罪的特点主要表现为:一是低龄化趋势明显,二是个别案件的暴力程度较高,三是团伙作案的情况较为普遍。

这些特点表明,未成年人犯罪问题不容忽视,需要从法律、教育、家庭等多方面进行综合治理。

三、未成年人犯罪刑事责任的法律规定我国刑法对未成年人犯罪的刑事责任有明确规定。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的相关规定,对于已满十四周岁的未成年人犯罪,应当负刑事责任。

对于未成年犯罪者的量刑原则包括:从宽处理、教育为主、惩罚为辅等。

然而,在实践中,对于未成年人犯罪的刑事责任认定和量刑处理仍然存在诸多争议和难题。

四、未成年人犯罪刑事责任认定中存在的问题1. 法律界定模糊:当前法律对于未成年人犯罪的界定存在模糊之处,如对于“情节严重”等概念的界定不够明确。

2. 司法实践困难:在司法实践中,如何准确认定未成年人的刑事责任年龄、如何平衡惩罚与教育等问题都存在一定困难。

3. 家庭和社会因素:家庭环境不良、社会教育缺失等因素也是导致未成年人犯罪的重要原因之一。

五、完善未成年人犯罪刑事责任的对策建议1. 完善法律法规:应进一步明确未成年人犯罪的法律界定,细化量刑标准,确保法律的公正性和可操作性。

2. 加强司法实践:在司法实践中,应注重对未成年犯罪者的心理评估和教育矫正,平衡惩罚与教育的关系。

3. 加强家庭教育:家庭是孩子的第一所学校,家长应加强对未成年人的教育和引导,营造良好的家庭环境。

《2024年未成年人犯罪的刑事责任研究》范文

《2024年未成年人犯罪的刑事责任研究》范文

《未成年人犯罪的刑事责任研究》篇一一、引言随着社会的发展,未成年人犯罪现象逐渐引起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

未成年人犯罪的刑事责任问题,不仅涉及到法律层面的规定,更关乎未成年人的教育、保护和改造。

本文旨在深入探讨未成年人犯罪的刑事责任问题,分析其现状、问题及解决对策,以期为相关法律和政策的制定提供参考。

二、未成年人犯罪的现状及特点未成年人犯罪是指未满18周岁的个体实施的违法行为。

近年来,未成年人犯罪呈现出以下特点:一是犯罪类型多样化,涉及盗窃、抢劫、故意伤害等;二是犯罪手段智能化、团伙化;三是犯罪动机复杂化,涉及家庭、学校、社会等多方面因素。

三、未成年人犯罪刑事责任的法律规定我国刑法对未成年人犯罪的刑事责任有明确规定。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的规定,未成年人犯罪应当从轻或减轻处罚。

同时,对于未满14周岁的未成年人,不承担刑事责任;对于已满14周岁不满18周岁的未成年人,应当根据其年龄、犯罪情节等因素进行从轻或减轻处罚。

四、未成年人犯罪刑事责任存在的问题尽管我国法律对未成年人犯罪的刑事责任有所规定,但在实践中仍存在以下问题:一是刑事责任年龄过低,导致部分未成年人在实施严重违法行为时仍不受法律制裁;二是司法实践中对未成年人犯罪的从轻或减轻处罚尺度不统一,存在滥用的情况;三是缺乏有效的心理矫治和预防措施,导致部分未成年人再次犯罪。

五、完善未成年人犯罪刑事责任的对策建议(一)提高刑事责任年龄鉴于当前社会环境下未成年人心理成熟度提前的现状,建议适当提高刑事责任年龄,使更多实施严重违法行为的未成年人受到法律制裁。

(二)统一从轻或减轻处罚的尺度司法机关在审理未成年人犯罪案件时,应严格按照法律规定,根据未成年人的年龄、犯罪情节等因素,统一从轻或减轻处罚的尺度,避免滥用。

(三)加强心理矫治和预防措施在司法实践中,应注重对未成年犯的心理矫治和预防工作。

通过心理辅导、教育改造等措施,帮助未成年人认识错误、改正错误,预防再次犯罪。

《2024年未成年人犯罪的刑事责任研究》范文

《2024年未成年人犯罪的刑事责任研究》范文

《未成年人犯罪的刑事责任研究》篇一一、引言未成年人犯罪是一个复杂且敏感的社会问题,涉及法律、教育、家庭、社会等多个层面。

近年来,随着社会的发展变迁,未成年人犯罪现象日益引起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

对于未成年人犯罪的刑事责任问题,不同国家、地区有着不同的法律规定和司法实践。

本文旨在深入探讨未成年人犯罪的刑事责任问题,分析现行法律制度的不足与改进方向,以期为完善我国未成年人犯罪的法律体系提供有益参考。

二、未成年人犯罪的刑事责任现状在我国,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的规定,对于未成年人犯罪的刑事责任有着明确的界定。

总体上,对未成年犯罪人采取教育、挽救的方针,坚持惩罚与教育相结合的原则。

然而,在实践中,未成年人犯罪现象仍屡见不鲜,部分案件引发了社会对未成年人刑事责任制度的争议。

三、未成年人犯罪刑事责任的法律依据我国法律对于未成年人犯罪的刑事责任有着明确的法律规定。

在刑事责任年龄、犯罪情节轻重、处罚方式等方面均有具体规定。

这些规定体现了对未成年人的特殊保护和关爱,同时也为司法实践提供了法律依据。

然而,随着社会的发展变化,现行法律制度在应对未成年人犯罪方面仍存在一些不足。

四、未成年人犯罪刑事责任的争议与挑战(一)争议焦点1. 刑事责任年龄的界定:当前刑事责任年龄的界定是否合理,是否应适度降低或提高刑事责任年龄。

2. 处罚方式的合理性:现行处罚方式是否能够有效地教育挽救未成年犯罪人,是否需要进一步完善。

3. 法律制度与国际接轨:我国法律制度在国际上的地位及与国际社会的接轨程度。

(二)面临的挑战1. 社会环境的变化:随着网络社会的快速发展,未成年人接触不良信息的机会增多,犯罪动机和手段日益复杂化。

2. 家庭教育缺失:部分家庭对孩子的教育和关爱不足,导致孩子容易产生心理问题,进而走上违法犯罪道路。

3. 学校教育压力:学校过于追求升学率,忽视了对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和道德教育。

五、完善未成年人犯罪刑事责任的建议与措施(一)完善法律制度1. 适时调整刑事责任年龄的界定,以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

《2024年未成年人犯罪的刑事责任研究》范文

《2024年未成年人犯罪的刑事责任研究》范文

《未成年人犯罪的刑事责任研究》篇一摘要:本文旨在探讨未成年人犯罪的刑事责任问题。

通过综合分析未成年人犯罪的背景、特征及国内外关于此议题的立法和司法实践,研究未成年人犯罪刑事责任的界定与量刑标准,并进一步探讨如何有效预防和减少未成年人犯罪。

一、引言随着社会的发展,未成年人犯罪问题逐渐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

未成年人犯罪不仅对个人和家庭造成伤害,也对社会的和谐稳定产生不良影响。

因此,研究未成年人犯罪的刑事责任问题,对于完善我国的法律制度、保障未成年人的合法权益、促进社会和谐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二、未成年人犯罪的背景与特征(一)背景未成年人犯罪的原因复杂多样,包括家庭环境、学校教育、社会风气等。

家庭教育的缺失、学校教育的不当以及社会不良风气的诱导,都可能导致未成年人走上犯罪道路。

(二)特征未成年人犯罪具有隐蔽性、模仿性、冲动性等特点。

未成年人心理发育不成熟,对法律缺乏足够认识,往往因一时冲动而犯罪。

同时,他们更容易受到同龄人的影响,模仿他人的不良行为。

三、国内外关于未成年人犯罪的立法与司法实践(一)国外立法与司法实践许多国家和地区在立法上对未成年人犯罪的刑事责任进行了规定。

如美国、英国等国家在刑事责任年龄、量刑标准等方面有较为完善的法律规定。

在司法实践中,各国也注重对未成年犯罪人的教育和改造,以实现再社会化。

(二)国内立法与司法实践我国在《刑法》中对未成年人犯罪的刑事责任作了明确规定。

在司法实践中,我国坚持教育为主、惩罚为辅的原则,注重对未成年犯罪人的教育和改造。

同时,我国还建立了未成年人犯罪记录封存制度,以保护未成年人的隐私权和再社会化权利。

四、未成年人犯罪刑事责任的界定与量刑标准(一)刑事责任的界定未成年人犯罪的刑事责任界定应当考虑未成年人的心理发展特点、认知能力、行为后果等因素。

在界定刑事责任时,应充分体现对未成年人的特殊保护,确保刑罚的适度性和公正性。

(二)量刑标准在量刑时,应综合考虑未成年犯罪人的主观恶性、犯罪手段、犯罪后果等因素。

论未成年人的刑事责任

论未成年人的刑事责任

论未成年人的刑事责任未成年人的刑事责任问题一直是一个备受争议的话题。

在国际上,对于未成年人的刑事责任,各国法律制度存在着差异。

就中国而言,我国刑法对于未成年人的刑事责任作了明确的规定,即满14周岁的未成年人达到刑事责任年龄,因此他们在犯罪行为上应受到相应的惩罚。

本文将从未成年人刑事责任的界定、未成年人的行为能力以及未成年人犯罪的特点等角度对未成年人的刑事责任问题进行探讨。

我们来看看未成年人的行为能力问题。

未成年人由于生理、心理和社会经验的不足,其行为能力与成年人相比存在一定的不足。

对于未成年人的刑事责任应该进行一定的限制。

我国刑法规定,未满16周岁的未成年人,即便达到刑事责任年龄,但其行为能力还未完全成熟,可以减轻或者免除刑事责任。

这一规定是符合未成年人发展特点的,它将未成年人与成年人区分开来,使得对于未成年人的刑事责任能够更加全面、公正地进行评判。

我们来探讨一下未成年人犯罪的特点。

未成年人犯罪与成年人犯罪相比,存在一定的特点。

未成年人犯罪案件数量相对较少。

根据统计数据显示,未成年人犯罪在整个犯罪案件中所占的比例很低,这与未成年人的行为能力和社会经验等因素有关。

未成年人的犯罪动机多样化。

未成年人在成长过程中可能受到了各种各样的影响,导致他们产生犯罪行为的动机也各不相同。

未成年人犯罪案件涉及到的犯罪类型较为单一。

相较于成年人犯罪案件,未成年人犯罪案件更多地集中在盗窃、抢劫和寻衅滋事等类型,这与未成年人的生活环境和社会经验等因素有关。

我国对于未成年人犯罪问题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

我国建立了相应的未成年人犯罪预防机构和系统。

针对未成年人犯罪问题,我国设立了少年犯管教院校、少年狱和少年司法所等机构,以便对未成年人犯罪进行预防和教育。

我国强调对于未成年人犯罪案件的快速反应和处理。

我国刑法对于未成年人犯罪案件的审理时间作出明确规定,以便及时解决未成年人犯罪问题。

还有,我国也注重对未成年人犯罪的治疗和帮助。

在处理未成年人犯罪案件时,我国注重对于未成年人的心理和行为进行矫治,以期使他们重新回到社会,成为有益于社会发展的一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刑法学论文题目:未成年人犯罪的刑事责任学院___法学院____专业_法学(民商法方向)年级___2009级___学号__2009104230__姓名___和时____指导教师___高袁____成绩_________
2011年 5 月25 日
目录
摘要 (1)
关键词 (1)
一、我国刑法对刑事责任年龄阶段的划分 (2)
(一)完全不负刑事责任年龄阶段 (2)
(二)相对负刑事责任年龄阶段 (2)
(三)完全负刑事责任年龄阶段 (3)
二、对未成年人犯罪年龄的认定 (3)
(一)对未成年人犯罪年龄的认定 (3)
(二)如何理解和计算周岁 (4)
( 三 )对未成年人犯罪和处罚的法定年龄界限能否突破 (4)
三、对未成年人跨年龄段犯罪的刑事责任认定 (4)
(一)以满14周岁不满16周岁的未成年人 (2)
(二)不满14周岁的未成年人 (6)
注释 (7)
参考文献 (8)
未成年人犯罪的刑事责任
摘要:未成年人是国家的未来、民族的希望。

他们能否健康发展,不仅关系到自身的前途、家庭的幸福,而且关系到社会的稳定和未来的发展。

未成年人犯罪具有其特殊性,但触犯刑法应当追究刑事责任,但是刑法的一项基本原则,它同时也是作为最严厉的实体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威慑力重要体现。

我国刑法对于未成年人犯罪中的刑事责任做了严格的规定。

关键词:未成年人刑事责任完全不负相对负完全负
未成年人犯罪的刑事责任
我国刑罚理论中所说的未成年人犯罪,是指已满14周岁不满18周岁的人所实施的危害社会,触犯刑律并应当受到刑罚处罚的行为。

未成年人犯罪具有其特殊性,但触犯刑法应当追究刑事责任,但是刑法的一项基本原则,它同时也是作为最严厉的实体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威慑力重要体现。

我们通常说辨别能力是基础,控制能力是关键。

当一个根本没有辨别能力的人或辨别能力非常有限的人触犯了刑法上规定的一些罪名,比如精神病人发病时的行为,对于他自己来说根本认识不到自己的行为是一种犯罪,我们就不加区别的利用刑法进行处罚,这样做不利于人权的保护同时也起不到刑法应有的打击犯罪保护人民的作用。

从人的生理和心理成熟角度出发,对于辨别能力来说最重要的莫过于年龄,这一点对与未成年人尤为重要。

所以我国刑法对于未成年人犯罪中的责任年龄做了严格规定。

一、我国刑法对刑事责任年龄阶段的划分
(一)完全不负刑事责任年龄阶段
我国刑法没有从字面上明文规定多大年龄的人对于自己实施的危害行为不负刑事责任,但是我国《刑法》第十七条规定以满16周岁的人犯罪,应当负刑事责任。

以满十四周岁不满十六周岁的人犯故意杀人,故意伤害致人重伤或者死亡、强奸、抢劫、贩卖毒品、放火、爆炸、投毒罪的,应当负刑事责任。

可以确定绝对不负刑事责任年龄的概念,即不满十四周岁,处于这个年龄阶段的人不管实施什么行为一概不能追究刑事责任,但可以责令家长或监护人加以管教,必要时也可以又政府收容教养。

(二)相对负刑事责任年龄阶段
相对负刑事责任年龄阶段是指行为人以满十四周岁,不满十六周岁的时期,
根据《刑法》第十七条第二款之规定,以满十四周岁不满十六周岁的人只对故意杀人、故意伤害致人重伤或者死亡、强奸、抢劫、贩毒、放火、爆炸、投毒罪承担刑事责任,面对刑法分别规定的其他犯罪不负刑事责任。

也就是说,即使处于这一阶段的未成年人即使实施了第十七条第二款规定之处的其他严重危害社会的行为,其行为也不构成犯罪。

[1]正是由于这一年龄阶段的未成年人只对一小部分犯罪承担刑事责任,因此,相对刑事责任年龄也称为相对无刑事责任年龄。

规定相对刑事责任年龄是符合这一年龄阶段未成年人认识与控制能力的实际情况的。

这些未成年人需要承担刑事责任的犯罪都是性质极其恶劣,社会危害性极大的故意犯罪,但在量刑时应当依法从轻或者减轻处罚。

(三)完全负刑事责任年龄阶段
完全负刑事责任年龄阶段是指行为人在实施严重危害社会的行为时,以满十六周岁,处于这个年龄阶段的人,只要实施了刑法规定的犯罪行为,都必须承担刑事责任。

完全负刑事责任年龄阶段的人,可以分为以满十六周岁不满十八周岁的未成年人以及以满十八周岁的未成年人两类。

[2]以满十六周岁未满十八周岁的未成年人,一方面由于这些未成年人已经接受较多教育,身心发育基本上都已成熟,对于什么具有社会危害性,都是较为明确的认识,也能较好的控制自己是否实施犯罪,因此对于自己危害社会的行为承担刑事责任;另一方面,这些未成年人毕竟尚未成年,其认识与控制自己行为的能力较成年人仍有一定的差距,因此刑法又规定这些人构成犯罪的,应当从轻或减轻处罚。

二、对未成年人犯罪年龄的认定
在刑事诉讼的立案、侦察和审理的过程中,对未成年人犯罪年龄的认定具有重要意义,它涉及到是否应当追究行为人的刑事责任,以及行为人是否具有法定从轻或者减轻刑事责任的情节。

在这方面,主要是根据最高人民法院的有关司法解释。

(一)对未成年人犯罪年龄的认定
一律以未成年人实施犯罪之日起计算;如果犯罪行为有连续或者继续状态
的,从犯罪行为终了之日起计算。

(二)如何理解和计算周岁
首先,周岁是根据国际惯例用公历的年、月、日计算出来的行为人的实足年龄,而不是根据民间的农历或其他历计算出来的“虚岁”。

其次,以满14周岁、16周岁、18周岁。

例如,行为人于1986年1月1日出生,至2000年1月2日为以满14周岁,至2002年1月2日为以满16周岁,至2004年1月2日为以满18周岁。

反之,即使是14周岁生日当天实施危害行为的,也应视为不满14周岁,不能追究刑事责任;同理,对16周岁生日当天实施危害行为的,只能令其对法定的八种犯罪负刑事责任;对8周岁生日当天犯罪的,应视为不满18周岁,应对其适用“从轻或者减轻处罚”的原则。

(三)对未成年人犯罪和处罚的法定年龄界限能否突破?
例如,对即将14周岁,甚至差几天就满14周岁的人实施了故意杀人、故意伤害致人重伤或者死亡等行为,甚至造成了非常严重的危害结果的,可否作为犯罪追究刑事责任?对于即将满18周岁的人所犯罪行为极其严重的,可否判处死刑?我们认为,法律在对未成年人定罪和处罚问题上所规定的年龄界限,不能有任何伸缩性,这是我国刑法罪刑法定原则的必然要求。

[3]如果允许突破这种界限,刑法关于责任年龄的规定就失去了其限制作用,也是对刑法罪刑法定原则的否定。

三、对未成年人跨年龄段犯罪的刑事责任认定
(一)以满14周岁不满16周岁的未成年人
实施了某种犯罪,在行为人以满16岁以后又继续实施相同犯罪的,是否应一并追究刑事责任?我们认为,具体情况应当做具体分析。

如果在以满14周岁不满16周岁期间所实施的是刑法第17条第二款规定的8种严重犯罪,则应一并追究刑事责任;否则,只能追究行为人以满16周岁以后犯罪的刑事责任。

(二)不满14周岁的未成年人
实施了刑法第17条第2款规定的8种严重犯罪,并在行为人以满14周岁
不满16周岁期间又继续实施相同犯罪的,对此不能一并追究刑事责任,而只能追究行为人以满14周岁后实施的8种严重犯罪的刑事责任。

例如张三在13岁时抢劫,获得赃物3万元;15岁时诈骗,获得赃物2万元;17岁时侵占他人财务,获得赃物2万元,由于对张三的抢劫行为、诈骗行为不能以犯罪进行追究,所以,其犯罪数额只能是2万元(侵占罪)。

结束语:未成年人是国家的未来、民族的希望。

他们能否健康发展,不仅关系到自身的前途、家庭的幸福,而且关系到社会的稳定和未来的发展。

如何保护未成年人的健康成长,是我们所面临的大事。

希望全社会都能引起重视。

注释:
[1]、高铭暄主编《刑法学》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8年9月第一版86-90页。

[2]、赵秉志《犯罪主体论》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89年版149页。

[3]、陈兴良《刑法学》北京,法律出版社,2000年6月第一版17页
参考文献
[1]、高铭暄主编《刑法学》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

[2]、赵秉志《犯罪主体论》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3]、陈兴良《刑法学》北京,法律出版社。

[4]、刘家琛、孙琬钟著《中国新刑法实务全书》北京中国法律年鉴社。

[5]、(美)特拉维斯-赫希(著)吴宗宪、程振强(译)北京中国国际广播出版社《少年原因探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