惩戒的艺术
家长会分享科学的惩戒方式
家长会分享科学的惩戒方式尊敬的各位家长:大家好!非常感谢大家在百忙之中抽出时间来参加这次家长会。
今天,我想和大家探讨一个重要但又颇具争议的话题——科学的惩戒方式。
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教育是至关重要的。
而惩戒,作为教育的一种手段,其目的并非是为了惩罚孩子,而是为了帮助他们认识错误、改正错误,从而更好地成长。
然而,不恰当的惩戒可能会给孩子带来身心的伤害,影响他们的自信心和自尊心。
因此,我们需要探讨科学的惩戒方式,以达到教育的真正目的。
首先,我们要明确惩戒的原则。
惩戒应该是基于爱和尊重的。
我们要明白,每个孩子都是独一无二的,他们有着不同的性格、背景和成长环境。
所以,在实施惩戒时,我们要充分考虑到孩子的个体差异,不能一概而论。
惩戒应该是公平、公正、合理的,不能因为个人的情绪或偏见而随意惩罚孩子。
那么,什么样的惩戒方式才是科学的呢?一种科学的惩戒方式是口头批评。
当孩子犯错时,我们可以及时地给予他们口头的批评。
但要注意,批评的语言应该是具体而明确的,让孩子清楚地知道自己错在哪里。
比如说,“你今天没有按时完成作业,这是不对的,做作业是为了巩固你所学的知识,帮助你进步。
”而不是简单地说“你怎么这么不听话!”同时,语气要平和,不要过于严厉或愤怒,以免让孩子产生恐惧和抵触情绪。
另一种方式是限制活动。
比如,如果孩子在玩耍时不遵守规则,我们可以限制他接下来一段时间的玩耍时间,让他明白遵守规则的重要性。
但在限制活动时,要提前和孩子说明原因和限制的时间,让他有心理准备。
还有一种有效的惩戒方式是劳动惩罚。
当孩子犯了一些比较严重的错误时,可以让他们通过劳动来弥补自己的过错。
比如帮忙打扫房间、洗碗等。
这样不仅能够让孩子认识到自己的错误,还能培养他们的劳动意识和责任感。
然而,在实施惩戒的过程中,有一些误区是我们需要避免的。
有些家长在孩子犯错时,会采取体罚的方式。
但体罚不仅会对孩子的身体造成伤害,更会对他们的心灵造成创伤。
而且,体罚往往只是让孩子暂时屈服,而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掌握“教育惩戒”艺术 促进学生健康成长
掌握“教育惩戒”艺术促进学生健康成长【摘要】教育惩戒是一种教育管理的手段,通过引导和规范学生的行为,促进他们的健康成长。
掌握教育惩戒的原则与方法,培养学生自我管理能力,建立积极的激励机制,提升学生心理健康水平,有效帮助学生克服困难,都是实现良好教育惩戒的关键。
教育惩戒艺术的重要性在于引导学生正确行为,提升他们的综合素质,对学生健康成长具有积极促进效果。
未来,教育界应继续深化教育惩戒理论研究,完善实践经验,以更好地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通过教育惩戒艺术,可以有效提升学生的素质和能力,为他们的未来健康成长奠定坚实基础。
【关键词】教育惩戒、学生健康成长、原则与方法、自我管理能力、激励机制、心理健康、帮助学生、教育艺术、促进效果、发展方向。
1. 引言1.1 教育惩戒的定义教育惩戒是一种教育方法,通常是指对学生在不遵守学校规章制度或行为不端时进行相应的惩罚或处罚,以达到教育教导的目的。
教育惩戒的目的在于帮助学生认识到错误行为的严重性,引导学生正确认识自己的行为,培养学生的自律能力和责任感。
教育惩戒不同于简单的体罚或惩罚,它应该是一种有组织、有目的、有规范的教育行为,旨在引导学生认识自己的错误,并通过适当的方式纠正和改进。
教育惩戒需要教师具备良好的专业素养和情商,必须在尊重学生尊严和人格的前提下进行,不能侵犯学生的合法权益。
通过正确的教育惩戒,可以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培养良好的行为习惯和品德修养,为学生的未来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1.2 学生健康成长的重要性学生健康成长是教育的根本目标之一,因为学生的健康成长不仅关乎他们个人的幸福和成功,也关系着整个社会的稳定与发展。
学生在成长过程中需要经历各种挑战和困难,而良好的教育环境和有效的教育惩戒是促进他们健康成长的重要保障。
在学生的成长过程中,他们需要通过不断面对困难和挑战来培养自己的意志力、毅力和坚韧性,这些都是他们未来成功的重要基础。
如果学生在面对困难时得不到正确的引导和帮助,就很容易产生退缩、逃避或者不良行为,从而影响他们的健康成长。
惩罚的方法
在提倡人性化教育的今天, "只放糖不放盐"的教育果真能达到素质教育的效果吗?答案是否定的。
教育是不应该有体罚但绝对不能没有惩戒,只有适度的惩戒才有助于孩子成长。
那么,究竟怎样才能恰如其分地把握好惩戒的"度"?我们应针对学生的不同情况,从对学生负责、对孩子成长有利的角度去设计惩戒的方式。
一、惩戒要充满爱心惩戒应该以爱为前提,把学生当成的自己的孩子来教育。
不应该"恨铁不成钢",而应该"爱铁促成钢"。
学生都会犯错,小孩子犯错,上帝也会原谅的。
切记:惩戒中一定要有爱的传递。
惩戒是为了完善孩子,使他变得更好,而不是把学生当成发泄不良情绪的对象,不应当受权威观念的影响,期望学生无条件服从,不应受到思维定势的影响,要避免自己在盛怒或情绪冲动时使用惩戒。
在今天这个五光十色的世界里,我们成人尚且有许多的无知与无奈,有很多难以取舍的东西和难以决断的困惑,我们又怎能指望这些孩子能够"洞察秋毫"、"明辨是非"呢?我们面对的是一群懵懂的学生,当他们犯错时,要给他们讲道理,而且不但要讲,还要"讲足、讲够、讲深、讲透。
"总之,一定要充满爱心、心平气和,就事论事,适当惩处。
惩戒教育的艺术是爱的艺术,我们应该尽可能创设情境,晓之以理、导之以行,让孩子在情景中体验、反思、悔悟。
二、惩戒要因人而异因人施惩,这是因材施教的必然要求。
惩戒学生一定要注意根据受惩者的性别、性格因素、身心特点的差异进行惩戒,才是学生能接受的惩戒,才能促进个体发展。
切忌搞一刀切。
对犯同一种错误的同学可采取不同的惩戒方式。
如:屡犯错误的"顽劣学生",他们成绩低下、品行不端、惹是生非。
深究这些"问题",主要来自于家庭教育。
这类学生家庭教育的问题一般有三种:一种是父母因忙而疏于教育;第二种是父母教育方法简单、态度粗暴;第三种是全家一味娇宠、放纵。
惩戒的边界与艺术
付静(哈尔滨市风华小学):一年级L老师的班里有一个名叫小谦的学生,这个学生自控能力特别差,非常不守纪律,而让人头疼的是他不但自己总开小差、溜号,还经常骚扰其他同学,扰乱课堂纪律,从没有一节课安静过,特别调皮。
每位任课老师在上课时不仅要讲课,还得花一些时间处理因小谦不守纪律而带来的意外状况。
为此,L老师没少找过家长,家长也总是表态说回家教训孩子,但是过后还这样。
一次上课铃声已响过好几分钟,小谦还是没回来,正当L老师要同学去找一找的时候,小谦才急急忙忙、慌慌张张地跑进来,而且没有喊报告,就径直跑到自己的座位上去了。
L老师不想耽误上课,也就没理会迟到的小谦。
然而,L老师刚转过头准备书写本节课的课题时,背后突然传来几个女生的尖叫声,紧接着教室里就跟炸了锅似的。
L老师赶紧转过身来一看,发现小谦周围的两个女生面露惊恐,已经逃离自己的座位,而小谦肆无忌惮地坐在自己的座位上,脸上尽是得意和挑衅,旁边的一些男生也都离开座位过来围观。
L老师强忍住怒火走过去一看,原来是小谦将一条黑乎乎的毛虫放到了一位女生的身上,引起了如此巨大的骚乱。
本来刚才因为他的迟到而生气,现在又是这样出格的行为,望着眼前这个不断惹事的学生,L老师终于忍不住,在愤怒中爆发了,大声呵斥小谦,让他把虫子扔出去,并到门口站着。
L老师想先暂时这样,一会儿下课再具体处理。
可谁成想,这学生竟然没有在门口站着,而是自己跑出教学楼,去操场上玩耍。
恰巧巡课的主任发现了小谦,将他领回,问明原委后,主任告诉L老师不能这样惩罚,容易出现危险。
L老师既委屈又茫然,像小谦这样的问题学生,随时随地都可能制造出问题,对于他的离经叛道,究竟该采用怎样有效惩戒措施呢?名师策略付静(哈尔滨市风华小学):前苏联著名教育家马卡连柯指出:“如果学校中没有惩罚,必然使一部分学生失去保障。
在必须惩罚的情况下,惩罚不仅是一种权利,而且也是一种义务。
”因此,我认为对于问题学生的错误行为必须要有惩戒,而怎样惩戒就要厘清惩戒与体罚的边界。
《教师必须掌握的教育惩戒艺术》读后有感
《教师必须掌握的教育惩戒艺术》读后有感阅读《教师必须掌握的教育惩戒艺术》这本书,我深感教师在教育惩戒问题上的重要性和责任重大。
这本书详细介绍了教育惩戒的原则、方法和技巧,对于帮助教师更好地处理学生纪律问题和教育惩戒具有很大的参考价值。
首先,书中明确指出教育惩戒要建立在爱的基础上。
教师应该关注每个学生的个体差异,关注他们的需求和情感,以此为基础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
只有在这种关系的基础上,教师才能更好地进行教育惩戒的工作。
这给了我很大启发,以前我可能更加注重惩戒的手段和效果,却忽视了爱与关怀的重要性。
其次,书中介绍了一些教育惩戒的方法和技巧。
教师在处理学生纪律问题时,需要冷静、理性地思考,不能被情绪左右。
同时,要注重方式方法,采取合适的手段。
书中还提到了一些具体的技巧,例如通过与学生进行对话、引导学生自省思考等方式来引导学生改正错误。
这些技巧非常实用,我相信运用起来一定会有很好的效果。
最后,书中还介绍了一些案例,通过这些案例我们可以更加深入地了解教育惩戒的实际操作。
书中的案例涉及到各个年龄段的学生和各种不同的问题,这让我更加理解了不同情况下教育惩戒的处理方法。
同时,这也提醒我在实际操作中要灵活运用教育惩戒的原则和方法,根据具体情况来进行调整和处理。
总的来说,这本书对于教师在教育惩戒工作中的提升有很大帮助。
通过阅读这本书,我对教育惩戒的原则和方法有了更深入的理解,并且获得了一些实用的技巧和经验。
我相信,只有掌握好教育惩戒的艺术,教师才能更好地帮助学生正确行为的养成,提升学生的素质和品德。
严而有爱的教育惩戒方显教育者之大智慧——浅谈教育惩戒的艺术
严而有爱的教育惩戒方显教育者之大智慧——浅谈教育惩戒的艺术我国著名教育家李镇西曾说过:“教育不能没有惩罚,没有惩罚的教育是一种不完全的教育。
”教育部也多次发文表示:“教师的正当惩戒,不属于体罚。
”那么,怎样正确地使用教育惩戒?何时进行教育惩戒方能显成效?这些问题就被提上了日程。
笔者认为:严而有爱的教育惩戒,方显教育者之大智慧。
首先,教育惩戒必须要严格。
俗话说,严师出高徒。
严是爱,松是害;师者,严也。
该惩戒的必须惩戒,这样才能培养出高徒。
实际生活中,有的学生成年之后,很感谢当年的严师;还有的学生懂事后,对自己曾经的年少不懂事,悔恨不已,反倒责怪起家长与老师的不严;古训也有“棍棒底下出孝子”的说法,讲的也是教育惩戒必须要严的问题。
就像中国公安大学心理学教授李玫瑾老师所说的那样:孩子该打时就得打。
不打不骂,教育不出有教养的孩子,熊孩子都是被宠出来、惯出来的!当然,在具体操作中,一定要记得:严而有度、注意分寸。
惩戒用好了,它会起到激励作用;用得不当,则适得其反,令人从此一蹶不振。
在平常使用教育惩戒教育学生的过程中,我特别注意把握以下几条原则:一、事先声明原则。
惩戒教育之前,一定要事先声明,约法三章,并在班规中明文规定:学生可以做什么?不可以做什么?如果违规,就会受到怎样的惩罚?所有惩戒措施都是先向学生征讨意见,由学生们共同商量,班主任斟酌定稿后明确公示,形成文字,再制作成班规。
这样做的好处是:一旦学生犯错误、受惩戒时,他会心甘情愿!其他学生也认为这样做合情合理!二、速战速决原则。
心理学研究表明,当人犯错时,其内心就会自然而然产生一种准备接受惩戒的心态。
所以,学生犯了错误,一定要及时处理。
因为,此刻学生明白的道理,往往刻骨铭心,同时也能让其错误行为得到控制,不会蔓延!若延迟惩戒、秋后算账,学生则会认为老师斤斤计较,纠缠不清,教育效果也因此大打折扣。
三、软硬兼施原则。
在宣布对学生进行教育惩戒前,要对其进行教育疏导,教育学生认同犯错误,就要勇敢承担相应的责任的观念,让学生自觉接受教育惩戒。
读书分享:《教师必须掌握的教育惩戒艺术》
实用:
二、 不是专家教授的文章,觉得遥远,觉得不真 实,总觉得和我们一线老师之间还有一段实践的 距离。郑立平老师的《教师必须掌握的教育惩 戒艺术》是实打实从具体的一线教育实践中做 出来的文章。这些文章全部来自教育一线,是 因为本身做得精彩,才写得精彩!里面有非常 多的教育案例,这样的文章,实在、具体、真实, 可以直接拿来用、拿来借鉴。
《教师必须掌握的教育惩戒艺术》
实用:
一、 惩戒是我国基础教育领域备受争议的话题
之一,许多教师甚至谈惩戒色变。我自己也对 惩戒存在困惑。没有惩戒,只有赏识,教育是 不完整的,但惩戒用什么方式方法才能既让学 生得到教育,又保证我自己做到不越界。这本 书不是讨论到底要不要惩戒,而是把自己实践 出来的有用经验分享。
受用:
教育惩戒的典型成功案例
郑立平:弹性惩戒制度
惩戒条目不止一条。惩戒措施、方法来 源学生,得到学生的理解和认可。关注 不同学生的差异。承接的措施突出对自 己违纪行为的自我体验、自我感悟、自 我内化。以班主任下发“惩戒通知单”——教育惩戒是教师的责任 二、为提高学生成绩而惩——家长叫好,却不是正当的理 由
三、纵容违纪≠尊重自由——放任学生意味着教师的失职 四、不要漠视学生的权利——随意的惩戒可能造成侵权 五、情绪宣泄式的惩戒不可要——惩戒应出于教育目的 六、切忌对学生搞“连坐”——教育惩戒不能伤害无辜 七、别拿学生当成人对待——惩戒应基于学生的身心
教育惩戒的具体操作艺术和技巧
一、班规要定于惩戒之前——让惩戒有“法”可依 二、校纪班规面前人人平等——处罚切莫有失公允 三、惩戒应伴师爱而行——让学生感受到另一种形式的 爱
受用:
一、 了解中外教育惩戒的历史与现状 二、品读教育惩戒的典型成功案例 三、避开教育惩戒的误区和雷区 四、掌握教育惩戒的14种具体的操作艺术和技 巧。
《教师必须掌握的教育惩戒艺术》读后感
《教师必须掌握的教育惩戒艺术》读后感书籍是头脑的营养品,教育惩戒是学生的苦口药。
自从担任了班主任以来,我经常会思考很多跟教育教学相关的问题,其中就包括在批评教育学生时,如何事半功倍,立竿见影。
带着诸多疑惑,我利用寒假阅读了这本《教师必须掌握的教育惩戒艺术》,书中一个个鲜活的案例似曾相识,就是我们平时工作的缩影。
完全不要惩戒的教育是缺乏营养的教育,也是不完整的教育。
因此我们不仅要允许教育惩戒存在,更要讲究教育惩戒的艺术和技巧,运用教育机智。
郑学志老师说这本书之所以让大家感觉亲切,感觉有深度,就是因为这些文章全都来自教育一线,他写的这本书是实打实地从真实的教育一线实践中做出来的成果,而不仅仅是从别人叙述中得来的故事。
教育是和教学平起平坐的“大事儿”。
关乎到学生的身心健康。
班主任是班级的管理者,学习的指导者,学生的平等对话者、心理工作者、错误惩戒者,家庭教育引导者,更应该是一名终生学习者。
图片书中提到:关于教育惩戒问题,一直争议颇多。
中国教育以前经常受人指指点点,一些没站过一线讲台的门外汉,脱离中国和他国的教育实际和文化背景,提出中国的教育不能有惩戒,还将正常的批评教育说成是“体罚”,导致很有教育经验的老师也变得畏首畏尾。
害怕被无端指责的心理促使老师们把应该有的教育批评权和惩戒权拱手相让,最后还被指责不作为,以至于现在国家不得不明文规定“教师对学生有教育惩戒权”。
教育工作是一门十分深邃的学问,同时也是一门十分考究的艺术,惩戒教育更是如此。
无论是亲子教育,还是师生教育,只有走进了孩子心灵深处的教育才是优质的教育,而唯有爱才是教育的原动力和助推器。
古人云:“教学相长”。
希望在教育学生们的道路上,我能够始终做到不断地充实自我,能将我的毕生所学都渗透给孩子们,融入他们的血液,融合他们的智慧,在他们的人生中绽放出如银河般绚烂璀璨的花朵,慢慢地长成美不胜收的花园。
教育惩戒的艺术
教育惩戒的艺术教育,是不是必须和风细雨、润物无声?惩戒,是否就是对“以生为本”的教育理念的背叛?如何正确看待惩戒的教育价值并合理运用,已经成了广大教师必须直面的重要教育问题。
首先,我们可以从心理学上的“破窗理论”中找到启示。
一扇窗户被打破,如果没有及时得到修复,将会导致更多的窗户被打破,甚至整栋楼被拆毁。
同样,一个学生具有破坏性的行为若不及时得到修正,将会导致其更多的破坏性行为,甚至整个班级都会被他影响。
为了修正学生的行为,当正面说服、柔性教育难以奏效时,我们必须勇敢地拿起惩戒这把利剑,以免出现更多的“破窗”。
我们既要看到滥用、误用惩戒对学生造成的伤害,又要还惩戒以一席之地,让它回到它本该拥有的位置。
高明的惩戒者总是能明察秋毫,拿捏自如,针对不同的时间、场合、错误程度以及学生的个性特点等,灵活机智地选择不同的惩戒方式,并努力将惩戒的副作用降到最低,使其出乎意料又合乎情理。
如何使用令人信服的、健康的、“低碳”的惩戒方式?笔者提供以下有操作性的建议。
1.依“法”施罚,制度立威实施惩戒的第一个原则是受罚者必须主观具有过错,而判定其行为是否有过错,依据是清晰而合理的规则。
所以,实施惩戒的前置条件是制定好规则,并在惩戒的方式内容、操作实施等方面做出明确要求,订立“君子协议”,而后严格执行。
当然,我们应该清醒地认识到,这些规则不可能面面俱到,我们也不能僵化死板地去执行。
规则只是为实施惩戒提供了“粗线条”的样本。
在此基础上,教育者还需要灵活地运用教育智慧以补充“血肉”,只有这样,才能充分体现教育的灵动性和艺术性。
那么,如何订立清晰而合理的惩戒规则呢?01、留有空间——赋予丰盈的弹性我与班上的学生几经讨论,最终制定了惩罚“自助餐”,学生根据所犯错误大小,选择以下一种或几种方式接受惩罚:A.为过错行为做好补救工作,并视情节轻重上交300-600字的心理感受一篇;B.搜集相关的哲理故事3篇,并在课间、饭后流畅地讲给同学们听,与同学们分享;C.将事情经过编写成情景剧并进行表演,也可以采用漫画等形式;D.做一件有益的事情,或参加一项公益(文体)活动,记录过程并写下感触;E.放学后被剥夺自由半小时,利用这段时间反省或背诵一些国学经典;F.为相关工作贡献一个金点子或提出合理化建议;G.制作小礼物送给受伤害者并表示歉意;H.在班里讲述一则名人故事及其对自己的启示;I.展示自己的拿手好戏,并教会全班同学。
论当前我国中小学教育惩戒权的现状及教育惩戒艺术
过 去 ,教 师惩戒 权 的行使 处 于严重 的无 度状 中小 学生未 成年 的特 性使教 师和 学生在 教育 教学
光 力度较 大 , 已经引起 了教 育行 政部 门 、 学校和 教 态 , 违法惩 戒屡 有发生 , 生的合法权益受 到侵害 。 学
的行 政制度对教师行使 正 当的惩戒权 也加 以约束 。 活动 中分别 处于权 力 的两个 极端 , 加之惩 戒学生 的 甚 至有 的学校 的领 导告诫 广大 一线教 师 :安全 第 监督机制 和学生权 利救济 渠道 的缺乏 , 使惩戒教 “ 致
一
( 出教学事故 )教学第二 。 这在 客观上也给 教 育 的实践是 在盲 目、 不 , ” 自发 、 无序 和个人经 验 的状态
面理解法律赋 于的公 民权利 ,以为什 么都 可以告 、 育教学 中极力推崇 “ 赏识 ” ,有些教 育专家告 诫要
尽可能地少批评学生 ”可是在 实际的教育中这种 , 什么都可 以索赔 、 么都是教 师 的不对 , 闻媒 体 “ 什 新
教师在课 堂上 的 回答 炒作和现行 教育政策 法规没有 为教师惩戒 权 的行 愿望却成 了一厢情愿 的事情 。
们 广泛争论而又 意见纷 呈的教育话题 。 遗憾 的是 教
育 界在反思尊重学 生的过程 中, 却走 进 了重表扬 轻
二、 中小学教育 出现 了“ 两个极端 , 一个误读”
( ) 端 之 一 是 由过 去 的 惩 戒 权 的 过 度 使 用 一 极
批 评的误 区, 特别是在 大力推进素质教 育 、 倡导 “ 赏 走 向“ 无惩戒” 育 的极端 , 教 忽视 了教 育惩罚 的合理 识 教育” 的情况下 , 一部 分人提 出了“ 批评教 育 ” 使 用 无 。 另一方面 , 各种新 闻媒体 对教师惩罚不 当的事件 曝
班主任工作艺术之教育惩戒
班主任工作艺术之教育惩戒发布时间:2022-10-29T16:25:25.793Z 来源:《中国教师》2022年10月作者:刘立宝[导读] 教育惩戒体是对受教育者的无限关怀,追求的是教育方式的适时、适度、科学、合理。
刘立宝厦门外国语学校石狮分校【摘要】教育惩戒体是对受教育者的无限关怀,追求的是教育方式的适时、适度、科学、合理。
【关键词】教育惩戒;启发反思;宽慰安抚;肯定强化中图分类号:G688.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ISSN1672-2051(2022)10-116-01引言随着赏识教育得到大力推行,学生的个性得到了张扬、特长得到了发挥。
然而,过分的尊重就变成了溺爱,过分的宽容变成了纵容。
因此,在推行赏识教育的今天,有呼唤教育惩戒回归的必要。
1.创设环境,启发反思教育惩戒是在师生互动中完成的,教师一方的“惩”要换来学生一方的“戒”,这样才是成功的教育惩戒。
1.1教师平复心态面对突如其来的教育事件,有时教师的心理处于冲动的状态。
要做心态平复就得、预先进行心理暗示:也许事情不太坏;也许事情并不是这样。
此外,冲动的心理状态,还可能包含着教师对于教育事件或对象的偏见。
作为一名教师,对于教育对象如果持有偏见,那么在进行教育时势必夹杂个人的情绪特征在里面,冲动也就在所难免。
作为教育者,我们要以发展的眼观来看待教育对象,应该认识到学生是发展的,是可塑的。
1.2学生放下包袱其次,作为惩戒教育的另一方学生,教师应当使其放下思想包袱。
犯了错的学生,思想包袱主要有两种:负罪的心理包袱;抵触心理的包袱。
教师面对抵触心理的教育对象时:应采取“示弱”,“示好”的策略。
“示弱”是对教育对象“却势”,去除学生与教师对抗的气势;同时也是教师找准自己教育角色的过程。
1.3移情启发认识教师接着就应该利用移情效应,启发教育对象认识错误。
教育惩戒的移情应该是双向移情:即教师站在学生的位置思考、同时学生也应站在教师或他人的角度思考。
《教师必须掌握的教育惩戒艺术》读后有感范文(2篇)
《教师必须掌握的教育惩戒艺术》读后有感范文当今中国教育惩戒状况可以概括为:法律上严格禁止体罚,但又默认惩戒的必要性;体罚和惩戒的定义模糊,关于惩戒措施也没有制定相关法律程序。
自从法律上严格禁止体罚以来,关于教育惩戒可划分以下三个时期:早期,严重的体罚现象在中小学教育还极为常见,而且多以学生和家长忍受这一做法收场,这是严重体罚依然盛行的时期;中期,随着学生和家长的维权意识的增强(实际上,更重要的是随着教师经济、政治地位的下降),学生和家长不再忍受体罚行为,最终学校或教师违反相关法律接受相应的制裁收尾。
这是学校或教师以“血”的代价改变自己的教育方法时期。
后期,在校学生出现相关问题,社会与媒体多半把矛头指向教师,特别是教师屡背“黑锅”后,教师逐渐放弃教育权力,中小学教育出现新的乱象。
这是学校或教师处在极为尴尬的心理状态时期。
由于各种复杂因素,就全国来说,不同地区处在不同的时期。
但总体上呈现这样的规律:发达或较发达的地区,多数处在后期;落后或十分落后的地区,还处在前两个时期;区级以上城市,多数处在后期;落后的县城、镇和农村多数处在前两个时期。
以上分析可以看到,教育惩戒的演变具有规律性。
中国的任何问题,影响因素都是复杂的,越是复杂的问题,往往就更体现统计上的规律性。
可以预见,以上三种时期将较长久的存在,然后集中于后期,并保持一个更为长久的时间。
当然,一旦国家规范相关法律,对体罚和惩戒做出严格的界定,并且规范惩戒的法律程序,那么很快就会结束这三种时期,走进理性、规范的教育时期。
然而,这将是一个美好的愿望,在“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民族里,一个全面合理、长期有效的法律条文是难产的;在“无法可依、有法不依”的国度里,社会文明发生突变是幻想的。
然而,在教师行驶教育权力,特别是惩戒权力没有明确的法律界定和保障的条件下,教师履行职业历史使命是伟大的,因为这是十分艰难的,是所谓的“艺术性”、“智慧性”难以克服的。
尽管如此,教师就从保护自己的最低标准来说,在工作中都必须具有艺术性和智慧性。
教师怎样实施教育惩戒
教师怎样实施教育惩戒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我们普遍倡导激励教育、赏识教育,强调教师要以平等的姿态和学生对话,尊重学生,给学生创造一种宽松自由的气氛,这种教育理念同人的本质中固有的希望被尊重、被承认的需要是相一致的,它有利于促使学生健康快乐成长。
但近年来,由于学校、教师涉诉案件不断增多,为了减少麻烦,降低职业风险,学校、教师在尊重学生权利的过程中,又走进了重表扬轻批评、重奖励轻惩戒的误区,甚至出现了所谓的“无惩戒教育”的现象。
而“无惩戒教育”对于成长中的学生人格的完善和人生观及世界观的形成是十分不利的。
那么,在目前教育惩戒法律规定缺位的情况下,教师怎样实施教育惩戒呢?1、作为施惩方的教师要明确教育惩戒和体罚的差异教育惩戒与体罚的概念内涵是不同的。
“教育惩戒”是指教师依法对学生违反校规、校纪的行为进行惩戒。
它以教育为前提,以惩罚为手段,以不损伤学生的身体为原则,以不再出现要“戒”的行为为结果。
而体罚是用简单粗暴的方式,对学生的肉体和精神施加直接侵害,通常伴有损伤学生的身体和侮辱学生的人格的言行。
它是以惩罚为手段,以侮辱和损害学生身心健康为结果的。
惩戒的目的是让学生心悦诚服地不“愿”再犯类似的错误,而体罚的目的是让学生不“敢”再犯类似的错误。
有时候惩罚和体罚之间,也有一个从量变到质变的过程:比如让学生抄作业,抄一遍叫更正,抄二遍叫巩固,这是惩戒,而抄十遍二十遍就叫体罚了;学生扰乱了课堂纪律,老师把他带到教室外面解决问题,或是让他到老师办公室、政教室反思,这是惩戒,而把学生赶出教室罚站甚至打骂学生就是体罚。
我们必须牢记的是,不管有多么充分的理由,任何损伤学生的身体和侮辱学生人格的言行都是体罚,而体罚是我国法律所不允许的。
2、要讲究教育惩戒的艺术在我国,体罚是法律明文禁止的,而对教育惩戒法律却未作任何规定,既没有禁止,也没有允许。
在这种情况下,我们怎样才能做到既达到惩戒的目的,又不违背法律规定,确实需要讲究艺术呢?魏书生在学生犯了错后,经常采用的是“善意的补偿式惩罚”:犯了小错给全班唱支歌;较严重的做一件好事补过;严重的就罚他写一篇500字左右的说明书。
班级管理中的惩戒艺术
班级管理中的惩戒艺术摘要:班级管理中的惩戒艺术是指教师通过运用适当的惩戒方法,有效地管理和引导学生的行为,以提高班级的纪律和教学效果。
本文将介绍班级管理中的惩戒艺术的重要性和原则,并介绍一些常用的惩戒方法。
通过合理运用惩戒艺术,教师能够建立良好的班级秩序,促进学生的发展和学习。
关键词:班级管理、惩戒艺术、学生行为、纪律、教学效果引言:班级管理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重要的一环,也是实现良好学习氛围的关键。
而惩戒是班级管理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能够帮助教师有效地处理学生的问题行为,并维护良好的班级秩序。
然而,惩戒并不意味着严厉的处罚,而是一种艺术,需要教师根据学生的个性特点和情境,合理运用不同的惩戒方法。
本文将详细介绍班级管理中的惩戒艺术,帮助教师在实践中更好地处理学生的问题行为,提高班级纪律和教学效果。
班级管理中的惩戒艺术的重要性:班级管理中的惩戒艺术对于教学工作的顺利开展和良好的学习氛围至关重要。
首先,合理的惩戒能够帮助教师及时纠正学生的问题行为,避免问题行为蔓延和对他人产生不良影响。
其次,惩戒能够建立秩序和规则,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行为观念,并提高班级的学习效果。
最后,利用适当的惩戒方法,教师能够有效地处理学生的问题行为,维护良好的班级秩序,提高教学效果。
班级管理中的惩戒艺术的原则:在运用惩戒艺术时,教师需要遵循一定的原则。
首先,惩戒应该公正且合理,不应偏袒某个学生或群体。
其次,惩戒应及时,以便学生能够对其行为有所认识和调整。
此外,惩戒应在私下进行,避免公开羞辱学生。
最后,教师在运用惩戒时需要注意与学生进行沟通和对话,以帮助学生理解问题行为的后果,并引导他们进行积极的行为改变。
常用的惩戒方法:班级管理中,教师可以采用多种不同的惩戒方法。
以下是一些常用的惩戒方法:1.口头警告:教师可以通过口头警告来提醒学生注意自己的行为,并告诉他们不良行为的后果。
口头警告可以在私下进行,避免在全班面前对个别学生进行指责。
实施教育惩戒要讲究的六点艺术
实施教育惩戒要讲究的六点艺术淮北市刘庄小学徐启明 2017年12月27日尽管当前谈“惩”色变,但也要遵循教育基本规律,为培养学生而殚精竭虑。
很多教师认为惩戒教育是一件简单的事情:学生违规了,对照校规班规进行惩戒就得了。
这种观点是片面的。
惩戒教育是一门艺术,有不少值得我们探索的学问。
笔者认为应注意以下六个方面:一、恰当的语言打动学生的心恰当的批评语言,学生愿意倾听乐于接受,甚至动情流泪,深受教育;刺耳的话语会让学生心生厌倦,甚至还可能产生对抗情绪。
这样的批评自然效果不佳。
现实中,有些教师对犯错的学生常常会发牢骚、说气话,甚至挖苦、讥讽。
这样的语言显然很难让学生接受,也难以收到预期的教育效果。
所以,注意说话的艺术,用语言打动学生的心,让他们心悦诚服地接受惩戒教育,是教师应该具备的技能。
二、过罚对等使惩戒处于适当的区间恰当的惩戒措施对学生的利益侵害较小,学生心理上易于接受,这就容易实现预期的教育目的。
对于学生一些微小的过错,教师要尽量给予宽容。
惩之有度是惩戒教育艺术性的重要体现。
不分青红皂白地罚和小过大罚,就变成滥罚了。
教师要遵循“过罚对等”的原则,努力使惩戒处于适当的区间。
这需要教师在决定惩戒之前反复掂量,找到最合适的“度”。
能够准确把握惩戒的尺度,是高超的艺术。
三、学生充分认识到错误后才惩戒惩戒措施实施的时机,应尽量选择在学生充分认识到自己的错误,心服口服接受惩戒的时候。
曾有一初中学生因为迟到了,班主任让他写一个不少于500字的“迟到说明书”。
该生当众拒绝了,认为班主任有意整他。
之所以出现这样的情况,是因为班主任在实施惩戒时,没有很好地跟学生沟通。
所以,该生不理解班主任的用心,而且对班主任一肚子的怨气。
这种惩戒教育的效果当然是不会理想的。
四、酌情选择合适场合实施惩戒每个学生都有其自尊心,都渴望得到老师和同伴的尊重。
不分场合地惩戒学生,可能会产生两种不良的结果:一种是偶尔犯规的学生当众丢面子,心灵受到伤害,渐渐变得自卑了。
《教师必须掌握的教育惩戒艺术》读后有感(二篇)
《教师必须掌握的教育惩戒艺术》读后有感教育离不开惩戒,但惩戒必须有个度。
这个度如何把握?这需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不是三言两语能够道明的,更不是若干个理念、原则亮出来就能够用之四海而皆准。
但是,作为一线教师,不管是从保护自己来说,还是从“引领”社会文明来说,教师都有必要树立一些自己信奉的正确理念。
例如,遵守现有的法律,在教育惩戒过程中,绝不能出现体罚、变相体罚现象,更不能用语言侮辱学生(尽管体罚和变相体罚没有明确的定义,但是教师实施相关肢体教育过程应该得到学生的接受、理解,否则宁可无为);顺应历史进步的潮流,实施惩戒绝不能采用连坐方式,这一方式早已被历史所摒弃;遵循心理学、教育学规律,以及遵守基本的伦理准则,切实明白惩戒是一种手段,教育才是目的,等等。
有了正确的理念引导,我们才能在实施教育过程中避免情绪化、躲开浮躁,至少可以少犯错误,或者说把错误的负面影响降到最低。
其中,有一个极具争议性的惩戒方式很值得一提,这一惩戒方式不仅仁者见仁智者见智,而且“仁者见智智者见仁”,甚至是“仁者见仁也见智智者见智也见仁”。
这一惩戒方式就是适当地“罚款”。
在第三章第七节,郑老师对“罚款”的惩戒方式几乎持全面否定的态度,其中给出了6条鲜明的理由(如果加上不够鲜明的部分,那么可能多达十多条理由)。
然而,在第二章对“温馨班规”的点评中,又见这样的评论“如果有学生对违反班级规约,对班级规约认可的一定范围内的财产方面的惩罚、体能方面的惩罚可以由学生选出的惩戒委员会操作,由教师予以适当的监督。
”可见,既是是同一个人,对同一惩戒方式都可能出现“矛盾”的现象。
但我想,这也正好符合哲学里的矛盾论——辩证统一的两面在斗争中推动事物的发展。
我在现在的班级管理中,也采用了“罚款”的惩戒方式,取得了一定的教育效果,甚至起到了立竿见影的效果。
在实施的过程中,充分体现了理念的引领作用。
首先,考虑到对学生惩戒不能转嫁给对父母的惩罚,希望得到家长的有机配合。
教师必需把握的教育惩戒艺术的读书笔记
《教师必需把握的教育惩戒艺术》的读书笔记《教师必需把握的教育惩戒艺术》的读书笔记书中说,没有惩戒的教育是不完整的教育;必要的教育惩戒是不可或缺的。
可是,惩戒却是我国基础教育领域备受争议的话题之一,许多教师乃至谈惩戒色变。
但惩”而有“戒”,方是教育之道。
这是贯穿本书的理念精华。
教育惩戒,在现代教育中是必然的,也是不可缺少的。
合理的惩戒能够增进学生的健康成长,能够加速学生从他律到自律的进程。
教育大师说,没有惩戒的教育是不完整的教育;读了这本书后我感觉,必要的教育惩戒是不可或缺的。
但如安在实际的实践和平常的教育教学实践中运用惩戒呢?下面是我个人的观点:一、每一个小孩的身上都有优势,都有踊跃、向上的方面,在惩戒的进程中腰注意表现出对学生的信任、尊重和关爱;同时应该让教育惩戒方式及惩戒进程富有人情味、弹性化。
如此不但能够减少师生之间因惩戒而引发的矛盾,同时还能够有效地引导学生进行自我治理。
二、咱们要尊重学生的人格,也要尊重学生的大体权利。
但尊重学生不等于在学生违抗班规校纪是对他放任不管。
对学生违纪行为的放任不但不是尊重,可是教育惩戒不能变成教育侵权。
三、别拿学生当做人对待。
在惩戒时专门要注意语言,方式方式和进程。
要从分考虑学生的生理和心理特点。
切莫让自己的教育惩戒方式由于学生的身心进展不相适应。
四、惩戒应伴随师爱而行,惩戒作为一种教育形式,它更基于爱;惩戒应以尊重为前提,教师不能随意侮辱学生、随意体罚学生、搜寻学生的个人财物等,咱们要用欣赏的目光看待学生,用宽容的心态接纳学生,多用进展的目光去看待犯错误的学生,带张笑脸去惩戒学生。
咱们家长与教师不敢,是因为怕过度!缘故如下——1.来自职业的倦怠与疲惫、对小孩的操纵欲,过度权威意识,纯粹出气,固有的不良印象等等都是容易诱发过度惩戒的缘故。
咱们要珍惜心爱的小孩,因此咱们坚决远离体罚。
二、国家规定,不准教师体罚学生,珍惜青青年免受家庭暴力。
于是,家长畏缩了,把小孩交给了教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惩戒的艺术
学生犯错在所难免,就看教师是如何对待的。
如果你爱他们理解他们原谅他们,你的惩戒会让人觉
得有人情味,利于学生的健康成长。
这样的惩罚叫做“绿色惩戒”!它对教师惩罚的方法和手段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教育是一门爱的艺术,它当然离不开管束,既不能光靠苍白无力的说教,也不能异化为扭曲的暴力教育。
作为教师,对于学生的缺点或错误如何进行批评、教育,这是一个非常重要而且含有技巧的问题。
在教学中我认为:
一、惩戒要公正、一视同仁
惩戒要公正、公平,不能以个人的喜好区别对待学生,尤其不能以学生的成绩来决定是否应该受到惩戒。
否则将引起学生的逆反心理,使师生关系走向对立,使惩戒失去本来的教育意义,甚至产生较强的消极作用,削弱老师的威信。
古语云:王子犯法与庶民同罪。
对学生进行批评与惩戒的目的,在于教育他,而不是为了侵害他的权利。
对有的学生来说,一次批评与惩戒,也可能是一次灵魂的洗礼。
二、惩戒要以爱心为前提。
因为有爱,才会站在学生的角度去思考问题,以教育为目的,而不会去挖苦、讥讽孩子。
爱是教育的灵魂,没有爱就没有教育。
因此实施惩戒教育要考虑学生的可接受性。
如果学生接受不了,会起不到惩戒的目的,有时还会适得其反。
科学地实施惩戒教育,以人为本,全面的促进学生的身心发展。
这样,孩子才更容易接受惩戒教育的方式。
三、惩戒不排斥肯定与表扬
如果教师在跟踪学生的时候发现他们的进步,我们要敢于打破成见,坚持就事论事,要对于学生的进步进行及时的肯定并加以赞赏,在此过程中犯错的学生在心灵上受到激励,能进一步加深对所受惩戒的印象,促使这些学生进一步理解教师对其实施惩戒的用心良苦,更有利于惩戒作用的充分发挥。
“绿色惩戒”就是既要讲究原则性,严要求,也要讲究艺术性,针对问题,对症下药,才能成为有效的促进学生进步的手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