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经济学第八章:农业技术进步(稿-3)(2013--4)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农业技术进步的 动力机制 外部动力
第三节 农业技术进步道路的选择
农业技术的 经济类型
1,劳动节约型技术 2,资源节约型技术 3,中性技术 1 ,先以劳动节约型技术为主,后以资源节约型 技术为主的道路(美国) 2 ,先以资源节约型技术为主,后以劳动节约型 技术为主的道路(日本) 3,中性技术进步的道路(西欧国家) 道路的 选择 中国农业技 术进步道路 的选择 先采用资源节约型技术, 后采用劳动节约型技术
一.农业技术进步的内涵与特点
二.农业技术进步的内容与对农业发展的重要作用 三.诱导性技术进步理论 (一)要素稀缺诱导的技术进步 (二)市场需求诱导的技术进步 (三)要素稀缺与市场需求假说的互补性质 (四)诱导性技术进步理论与公共农业科研体系的构建
需要明确的几个基本概念 !!
农业技术进步是指在农业经济发展中,不断用生产效率 更高的先进农业技术来代替生产效率低下的落后农业技术。 按演绎历史不同:
是谁在促使生产者、管理者改进农业技术?
—— 诱导性技术进步理论
(一)要素稀缺诱导的技术进步理论 1.国民经济中要素稀缺诱导的技术进步
希克斯在《工资理论》一书当中认为:
经济进步受四种力量的推动——人口增长、工作意愿增强、资本增加和技术创新。 一种创新只有当它的最终效果能够带来国民收入的增加时,才会被有力地采用,这是竞争条件下的 必然结果。 技术创新虽然会使国民收入增加,但未必同比例地增加各种要素的边际产出,由此区分为: “节约劳动”的技术创新 ——使资本边际产出的增加大于劳动。 “节约资本”的技术创新 ——使劳动边际产出的增加大于资本。 “中性”的技术创新 ——同比例地增加劳动和资本的边际产出。
不断开发和提供高质量的生产资料;培育和提供动植物新品种;先进适 用的各种技术 ——提高土地生产率或投人产出比率,改善和提高农产品的质量。
(3)充分合理地利用资源,提高农业经济效益。
——可扩大农业资源的利用范围 ——促进生物因素与环境因素的统一和协调 —— 提高农业的经济效益。
(4)可以改善和提高宏观经济管理水平。
它们之所以称为渗透性要素是因为它们的作用的特点是渗透在生产力实物性和组合性要素 之中。 渗透在事物性要素:科学技术渗透在劳动资料,使劳动资料、特别是生产工具不断更新, 使生产力跃进到新的高度;科学技术也使劳动对象不断更新,新的优质的劳动对象的有效 利用,促进生产力不断提高;科学技术更使劳动者的素质不断提高,使劳动者能创造出新 的劳动资料和劳动对象,并使它们能够有效利用。
技术革命:当技术进步表现为技术或技术体系发生质的变革时, 就称其为技术革命。
按技术进步的程度不同可分:
软技术的进步:广义的技术进步,除要考虑硬技术进步外, 还要考虑管理水平、决策水平等软技术的进步。 包括:采用新的方针政策,推行新的经济体制,改善和 采用新的决策方法,采用能长期激发人的积极性的分配体制和 政策,改善生产资源的合理配置,用新的理论与方法去激发人 们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的积极性,采用电子计算机等先进的管 理手段 硬技术:农业生产技术的进步,它因考虑的主要是物化形 态的技术。
要素稀缺和市场需求诱导的技术进步理论以及关于公共 农业科研体系的理论为中国农业技术进步道路的选择提供了 理论依据。 农业技术进步的动力机制包括内部和外部动力两个方面。 我们既要注意借鉴世界上一些发达国家农业技术进步的经验, 又要从中国的基本国情出发,走出一条中国式的农业技术进 步道路。
8-1
农业技术进步概述
技术进步的经验,又要从中国的基本国情出发,走出一 条中国式的农业技术进步道路。
生产力渗透性要素:
主要是渗透到实物性基本要素和组合性要素中发挥作用的要素,是随 着生产力的发展日益发展起来,并在生产力中起到越来越大的作用的要素。
1) 科学:揭示了客观规律
2) 技术:把科学应用于物质资料生产 3) 教育:是科学、技术得以发展并能转化为现实的根本途径。
术转化的漫长历史过程。现代农业技术的发展日新月异,因而农业技术进步
的内容也会随之而不断丰富。
对农业发展有何贡献 ?
(1)提供先进的农业技术装备,不断提高劳动生产率 。
改善和提高现有农业生产技术装备水平——提高劳动生产率,生产规模 效益化,成本降低,提高投入产出比率。
(2)提高土地生产率和农产品质量。
农业技术 进步道路 的选择
发达国家农 业技术进步 的道路
发展 方向
1,形成一整套农业生产技术体系。 2,加强基础设施建设,特别是水利 技术和改造中低产田技术。 3,因地制宜地推广农业机械技术。 4,提高化学化水平。
本章小结: 农业技术进步包括硬技术和软技术进步两个方面,渗透 到农业相关的各个领域。农业技术进步具有自己的特点,在 农业发展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第八章 农业技术进步
农业技术进步概述
农业技术 进步
农业技术进步的 动力机制
农业技术进步 道路的选择
第一节 农业技术进步概述
内涵 内涵与 特点 广义:既包括农业生产技术也包括农业经 营管理. 狭义:仅指农业生产技术进步 渐进性、系统性、外生性、复杂性
特点
内容
农业生产技术、生产条件、管理技术、农业劳 动者与管理者 1,提供先进的农业技术装备。 2,提高土地生产率和农产品质量。 3,充分合理利用资源。 4,改善和提高宏观经济管理水平。 5,改变农民的生产生活方式。 1,要素稀缺诱导的技术进步。 2,市场需求诱导的技术进步。 3,要素稀缺与市场需求假说的互补性质。 4,诱导性技术进步理论与公共农业科研体系的构建。
第八章 农业技术进步
本章要点:
农业技术进步的内涵、特点、内容与作用 诱导性技术进步理论 农业技术进步的动力机制 农业技术进步的道路选择
第二篇
【研究内容】
农业生产要素
虽然在当代农产品市场问题变得重要了,但农业生产要素仍然是农 业经济学的重要研究内容。相对于农产品市场来说,农业生产要素市场 发育相对滞后。农业经济学所要研究的农业生产要素,主要不是解决这 些生产要素的具体如何配置问题,而是重点关注农业生产要素的市场机 制与政府的宏观调控问题。市场是农业生产要素配置的基础,但由于农 业及农业生产要素本身的特性,农业生产要素合理配置也离不开政府的 干预。农业生产要素市场的最大特点是供给与需求的不对称性,容易形 成卖方或买方垄断,这也成为政府管理与扶持农业生产要素市场的理由 之一。由于土地、劳动力、技术、资金等生产要素的特性不同,因而其 各自市场的运作机制与政府的管理方式也有所不同。
பைடு நூலகம்
渗透在生产力组合要素:组合性要素的发展也越来越离不开科学技术,社会化大生产的经 济管理、信息管理领域的科学技术迅速发展,特别是电子计算机等应用,正引起农业生产 力组合要素的革命性变化。
——此外,还有对农业生产力诸要素发挥重大影响的外部因素。这些外部因素在一定 条件下又可能转化为农业生产力内部的要素。农业生产力的各种要素在受外部因素影响下, 组成了有机的整体。
3.外生性
如工业及城镇的不断崛起,就要求农业提供更多的优质农产品和原材料; 农业体系以外的大经济系统和整个社会科学技术的发展,给予农业的支援和刺激越来越大,其结 果就会不断促进农业的技术进步。
4.复杂性
表现: ①由于经济、社会、科技和生态环境的协调发展程度难以控制、调节,不可能持续地保持农业技 术进步的最佳环境。因此,只能在特定的经济社会生态系统内,实现科技进步由低级到高 级的转化。 ②农业技术进步内容的复杂性。只有各种科技进步内容的有效化组合,才能形成较大的社会生产 力。 ③农业技术结构的复杂性。只有发挥农业技术的综合效应,才能推动农、业技术进步。 ④各类农业技术成果的推广应用,必须有与之相适应的自然条件和社会经济条件。
广义——农业技术进步,既包括农业生产技术即自然科学 技术的进步,也包括农业经济管理即社会科学技术的进步;
狭义——农业技术进步仅包括农业生产技术的进步。它因 考虑的主要是物化形态的技术,因而又叫硬技术。
技术进步的分类?—— 考察视角?
按技术进步的程度不同可分: 技术进化:当技术进步表现为对原有技术或技术体系的改革创 新,或在原有技术原理或组织原则的范围内发展创造新技术和 新的技术体系时。 如 新品种的育成和应用、配合肥料和配合饲料的研制和 推广、施肥方法的改进、喷灌、滴灌等。
本章小结
农业技术进步包括硬技术和软技术进步两个方 面,渗透到农业相关的各个领域。农业技术进步具有自 己的特点,在农业发展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要素稀
缺和市场需求诱导的技术进步理论以及关于公共农业科
研体系的理论为中国农业技术进步道路的选择提供了理 论依据。农业技术进步的动力机制包括内部和外部动力
两个方面。我们既要注意借鉴世界上一些发达国家农业
2.系统性
农业技术进步与整个科技、经济、社会、生态的协调发展,农村经济运行机 制,多种技术的综 合配套,以及其他相关投入因素的支撑有着紧密的联系。
由于某一项科技的进步,可以向其他领域推广转移和渗透扩散,促进其他产
业技术的发展,逐步形成新的农业技术体系,推动产业结构出现更加协调和全新的局 面。 结论:任何一项农业技术进步,都不可能单独存在,必须与其他一系列技术及相关因 素相互依存,结成一个有机联系的整体系统,共同发挥作用。
农 业 技 术 进 步 概述
作用
诱导性 理论
第二节 农业技术进步的动力机制
内部动力
1,产量目标的追求 2,质量目标的追求 3,利润目标的追求 4,提高农产品竞争力的目 标追求 1,农村产业结构的变革 2,城镇化的发展推动 3,农业对外贸易的发展 4,农业现代化建设直接引发 5,农业产业化经营的发展
有效的宏观调控————减少或避免农业生产经营的盲目性; 现代化科学管理手段————可提高农业生产单位的经营管理 水平,从而保障高效健康地进行。
(5)可改变农民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促进整 个农村的全面发展。
农业技术的进步,使农民的劳动条件不断改善,劳动强度不断 降低,收入水平不断提高,从而调动农民推进技术进步的 积极性,使农民努力学习与掌握科学文化知识和劳动技能。 先进的农业科学文化技术一旦被农民掌握运用,必将引起农民 思想行为的一系列变化,改变传统的价值观念、生产方式 和生活习惯。这种变化最终会给农业以至整个农村带来全 面发展。
要求:必须坚持农业技术应用的生产可行性、先进实用性和经济合理性的标准,注重农业技术
的连锁效应,因地制宜地选择农业技术进步体系。
5.周期性
农业技术进步的周期性包括:
时间周期:指一种技术体系从生成到应用,再到新技术出现而使其淘 时间过程;
汰的
效益周期:指科学技术转化为生产力并产生经济效益的过程。
科技不仅转化为生产力的周期越来越短,而且淘汰的时间也越来越短,即农 业技术进步的周期显著缩短。 —— 当代社会,由于市场竞争能力的提高,使人们增强了开发、创新的意识, 从而加速了科学技术转化为现实生产力的过程。 —— 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必然促使农业技术更新速度加快,这样便推动了农 业技术进步。而农业技术进步又促进农业经济发展速度加快,且周而复始形 成周期。 农业经济发展的大量事实证明,当代科技不仅转化为生产力的周期越来越 短,而且淘汰的时间也越来越短,即农业技术进步的周期显著缩短。
(3) 管理技术 运用现代化的管理手段和管理方法,特别是运用电子计 算机等现代信息技术,来代替传统的管理手段等。 (4) 劳动力(人)——生产劳动者与管理者 农业生产劳动者与管理者科学技术知识的丰富、劳动技 能的提高及管理技能的进步等。
农业技术的发展,经历了由传统农业技术的形成,到逐步向现代农业技
农业技术进步的主要内容 ?
—— 生产技术、生产条件、管理技术、劳动力
(1) 生产技术措施 良种选育技术的进步、农作物耕作栽培技术的进步、 土壤改良技术的进步、化肥和平衡施肥技术的进步、动植 物病虫害防治技术的进步、畜禽饲养技术的进步、水产养 殖技术的进步等。 (2) 生产条件 农业生产工具的进步、农用能源的进步、农业基本设施 的进步等。
农业技术进步有何特点 ?
—— 渐进性、系统性、外生性、复杂性、周期性 1.渐进性
即在技术原理基本不变的情况下, 通过无数大小不等的改进使技术本身不断 完善带来经济效益提高的技术进步,是以渐进的形式出现的。微小技术变化积累的效 果,往往比重大的技术变化所产生的作用还要大。
要求:在推进技术进步中,不仅要重视重大技术的进步,更要重视渐进性的技术进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