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 农业技术进步
农业经济学知到章节答案智慧树2023年东北农业大学
农业经济学知到章节测试答案智慧树2023年最新东北农业大学第一章测试1.农业弱质性表现在()参考答案:农业依赖天气等自然因素,产出有很大的不确定性和波动性,从而引起价格波动。
;农产品的需求弹性和供给弹性都较小,这使得农产品价格很容易受产量波动。
;农业科研周期长,农业技术进步慢。
;农产品生产的季节性和不耐储存,对生产者很不利。
2.农业所包含的具体内容在不同国家、同一国家的不同时期有所不同。
一般认为,农业包括植物栽培和动物饲养,有的国家也把农业看成是一个由()组成的产业系统。
参考答案:产前部门、产中部门和产后部门3.农业产前服务主要是()服务。
参考答案:生产资料供应4.农业所包含的具体内容在不同国家、同一国家的不同时期有所不同。
一般认为,农业包括植物栽培和动物饲养,有的国家也把农业看成是一个由()组成的产业系统。
参考答案:产前部门;产后部门;产中部门5.农业的功能是多方面的,其主要功能包括()。
参考答案:粮食安全功能;经济功能;环境功能;社会功能6.农业生产力发展大致经历了原始农业、传统农业、和现代农业三个阶段,传统农业发展阶段的基本特征是()。
参考答案:劳动密集型耕作;封闭、自我循环和发展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粗放式耕作;技术停滞7. "中国,7%土地,养活22%人口"。
"美国,一个农民养活80个人",说明中国农业和美国农业同样发达()。
参考答案:错8.农业对国民经济的贡献包括产品贡献;市场贡献;要素贡献;外汇贡献()参考答案:错9.农业的发展是国民经济其他部门进一步发展的基础()参考答案:对10.我国面临着耕地资源数量减少与质量下降的双重威胁,不可能保护农产品稳定增长。
(。
)参考答案:错第二章测试1.影响农产品供给的因素有()。
参考答案:生产者的数量;相关农产品价格;农业生产要素的价格2.替代农产品是指两种或两以上在()上相似,并可相互代替的农产品。
参考答案:效用3.影响农产品供给的因素就是影响农产品供给弹性的因素。
农业经济学(第三版)章节复习思考题
农业经济学(第三版)章节复习思考题导论导论不仅起到开篇的作用,而且还具有统领全书的功能。
在导论中,首先阐述了农业的概念,农业自然再生产与经济再生产相交织的根本特性。
其次分析了农业在国民经济中的一般地位和在不同发展阶段中的地位,农业的基本贡献即产品贡献、要素贡献、市场贡献和外汇贡献以及现代人们对农业多功能性的认识。
然后概要地介绍了中国古代近代的农业经济思想与西方农业经济学科的产生和发展。
最后则进一步明确了农业经济学的研究对象与本书的主要内容。
1.什么是农业?试分析农业的根本特性。
2.试分析农业在国民经济中的一般地位和在不同经济发展阶段中的地位。
3.什么是农业的基本贡献和农业的多功能性?4.了解和掌握农业经济学科产生与发展的基本脉络。
5.了解和掌握中国古代和近代的主要农业经济思想6.当代农业经济学研究对象的变化表现出哪些特征?第一章农产品供给与需求本章在经济学基本理论基础上,介绍了农产品供给和需求的概念,它们可以分别用表格、图形和函数式来表示;分析了影响农产品供给和需求的因素及其变动对供求均衡的影响;在分别讲解农产品供给价格弹性和需求价格弹性概念类型的基础上,着重分析了其影响因素;最后,介绍了农产品供求均衡的应用,即农产品需求弹性与总收益的关系,农产品供给、需求的循环变动导致的蛛网类型以及最高价格限制和最低价格限制政策问题。
1.什么是农产品供给?农产品供给需要具备哪两个条件?2.农产品供给有哪些特殊性?3.试分析影响农产品供给的因素。
4.何谓农产品需求?农产品需求要具备哪两个条件?5.何谓农产品需求规律.替代效应和收入效应?6.需求量的变动和需求变动有何区别?7.试分析影响农产品需求的因素。
8.何谓农产品供给价格弹性?农产品供给价格弹性有哪些类型》试用图和公式来表示。
9.试分析影响农产品供给价格弹性的因素。
10.何谓农产品需求价格弹性?农产品需求价格弹性有哪些种类?试用图和公式来表示。
11.试分析影响农产品需求价格弹性的因素。
农业经济学(第三版)章节复习思考题
农业经济学(第三版)章节复习思考题导论导论不仅起到开篇的作用,而且还具有统领全书的功能。
在导论中,首先阐述了农业的概念,农业自然再生产与经济再生产相交织的根本特性。
其次分析了农业在国民经济中的一般地位和在不同发展阶段中的地位,农业的基本贡献即产品贡献、要素贡献、市场贡献和外汇贡献以及现代人们对农业多功能性的认识。
然后概要地介绍了中国古代近代的农业经济思想与西方农业经济学科的产生和发展。
最后则进一步明确了农业经济学的研究对象与本书的主要内容。
1.什么是农业?试分析农业的根本特性。
2.试分析农业在国民经济中的一般地位和在不同经济发展阶段中的地位。
3.什么是农业的基本贡献和农业的多功能性?4.了解和掌握农业经济学科产生与发展的基本脉络。
5.了解和掌握中国古代和近代的主要农业经济思想6.当代农业经济学研究对象的变化表现出哪些特征?第一章农产品供给与需求本章在经济学基本理论基础上,介绍了农产品供给和需求的概念,它们可以分别用表格、图形和函数式来表示;分析了影响农产品供给和需求的因素及其变动对供求均衡的影响;在分别讲解农产品供给价格弹性和需求价格弹性概念类型的基础上,着重分析了其影响因素;最后,介绍了农产品供求均衡的应用,即农产品需求弹性与总收益的关系,农产品供给、需求的循环变动导致的蛛网类型以及最高价格限制和最低价格限制政策问题。
1.什么是农产品供给?农产品供给需要具备哪两个条件?2.农产品供给有哪些特殊性?3.试分析影响农产品供给的因素。
4.何谓农产品需求?农产品需求要具备哪两个条件?5.何谓农产品需求规律.替代效应和收入效应?6.需求量的变动和需求变动有何区别?7.试分析影响农产品需求的因素。
8.何谓农产品供给价格弹性?农产品供给价格弹性有哪些类型》试用图和公式来表示。
9.试分析影响农产品供给价格弹性的因素。
10.何谓农产品需求价格弹性?农产品需求价格弹性有哪些种类?试用图和公式来表示。
11.试分析影响农产品需求价格弹性的因素。
农业科技现代农业技术推广应用方案
农业科技现代农业技术推广应用方案第一章:引言 (3)1.1 项目背景 (3)1.2 研究目的 (3)第二章:现代农业技术概述 (3)2.1 现代农业技术定义 (3)2.2 现代农业技术发展趋势 (4)2.2.1 高度信息化 (4)2.2.2 节能环保 (4)2.2.3 生物技术创新 (4)2.2.4 智能化 (4)2.3 现代农业技术分类 (4)2.3.1 生物技术 (4)2.3.2 资源利用技术 (4)2.3.3 环保技术 (4)2.3.4 信息技术 (4)2.3.5 农业工程技术 (5)2.3.6 农业经济与管理技术 (5)第三章:我国农业技术应用现状 (5)3.1 技术应用规模 (5)3.2 技术应用效果 (5)3.3 存在问题 (6)第四章:农业技术推广模式 (6)4.1 推广模式 (6)4.2 企业推广模式 (7)4.3 农民合作社推广模式 (7)第五章:农业技术应用策略 (7)5.1 技术筛选与应用 (7)5.2 技术培训与推广 (8)5.3 政策支持与激励 (8)第六章:农业技术集成与示范 (8)6.1 技术集成原则 (8)6.1.1 科学性与实用性相结合原则 (8)6.1.2 系统性与整体性原则 (9)6.1.3 可持续发展原则 (9)6.2 技术集成方法 (9)6.2.1 技术筛选与评估 (9)6.2.2 技术优化与组合 (9)6.2.3 技术示范与推广 (9)6.3 示范基地建设 (9)6.3.1 示范基地选址 (9)6.3.2 示范基地规划与布局 (9)6.3.4 示范基地培训与推广 (10)第七章:农业技术信息服务 (10)7.1 信息服务平台建设 (10)7.1.1 目标与任务 (10)7.1.2 建设内容 (10)7.2 信息采集与处理 (10)7.2.1 采集范围与渠道 (10)7.2.2 信息处理 (10)7.3 信息发布与传播 (11)7.3.1 发布渠道 (11)7.3.2 发布内容 (11)7.3.3 传播策略 (11)第八章:农业技术人才培养与交流 (11)8.1 人才培养机制 (11)8.1.1 建立多层次人才培养体系 (11)8.1.2 加强农业高等教育 (12)8.1.3 发展农业职业教育 (12)8.1.4 开展农民培训 (12)8.2 人才交流与合作 (12)8.2.1 建立人才交流平台 (12)8.2.2 加强与国际间的合作 (12)8.2.3 促进区域间人才合作 (12)8.3 人才激励机制 (12)8.3.1 完善薪酬激励机制 (12)8.3.2 设立荣誉称号 (13)8.3.3 提供职业发展机会 (13)8.3.4 加强人文关怀 (13)第九章:农业技术国际合作与交流 (13)9.1 国际合作现状 (13)9.1.1 合作规模不断扩大 (13)9.1.2 合作层次逐渐深入 (13)9.1.3 合作成果日益显著 (13)9.2 国际合作策略 (13)9.2.1 建立多边合作机制 (13)9.2.2 实施精准合作项目 (14)9.2.3 加强人才培养与交流 (14)9.2.4 促进技术创新与转移 (14)9.3 国际交流平台建设 (14)9.3.1 建立国际农业技术交流中心 (14)9.3.2 开展国际农业技术展览与论坛 (14)9.3.3 加强与国际农业组织合作 (14)9.3.4 拓展农业技术国际合作渠道 (14)第十章:现代农业技术应用展望 (14)10.2 应用前景 (15)10.3 挑战与对策 (15)第一章:引言1.1 项目背景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农业作为国民经济的基础地位日益凸显。
第六章精确农业技术体系
二、准确农业发生的背景
1、环境维护及浪费动力要求
国际农业的开展阅历了原始农业(游耕、游
牧等)、传统农业和现代农业3个主要开展阶段。
本世纪以来,石油农业的开展在取得成就的
第六章精确农业技术体 系
2021年7月24日星期六
内容
一、准确农业的含义 二、准确农业发生的背景 三、准确农业开展现状 四、准确农业的技术体系 五、我国准确农业的现状和开展方向
一、准确农业的含义
PA(precision agriculture, 或,precision farming,或处方农 作,prescription farming,或英尺农作,farming-by-foot,或逐块 区别管理,site specific management,或称变量投入技 术,variable rate technology)
GPS的作用
GPS运用于导航 1.船舶远洋导航和进港引水 2.飞机航路引导和进场下降 3.汽车自主导航 4.空中车辆跟踪和城市智能交通管理 5.团体旅游及野外探险 6.团体通讯终端〔与手机,PDA,电子地图等集成
一体〕
GPS运用于授时校频 1.电力,邮电,通讯等网络的时间同步 2.准确时间的授入 3.准确频率的授入
信息技术及其它电子技术的成熟。技术团体 信息技术、互联网络技术、机载电子技术(执行元件 的检测技术、传感器、变量控制等)的飞速开展以及 集成块存储器存储才干、计算机数据处置才干的提 高,均为准确农业技术研讨和运用发明了必要的条 件。
三、准确农业开展现状
美国乔治华盛顿大学2000年曾发布了一份关于新兴 科技的预测报告。报告中举出了在未来十年改动人 类生活的十大高新技术,其中包括准确农业。
《农 业 经 济 学》讲稿
《农业经济学》讲稿*******学时数:64学时二零零七年八月一、课程的性质和地位1、课程性质部门经济学:专门从事农业经济活动规律的研究经济学:研究稀缺资源的分配。
因此,稀缺与效率始终是经济学的双重主题。
农业经济学是研究农业生产这一具体国民经济部门如何选择稀缺的生产资源来生产各种商品,并将生产资源在不同的人群中间进行分配的学科。
应用经济学:经济理论在农业部门的具体应用供求均衡理论、可持续发展理论、均衡与非均衡理论、增长极理论等在农业部门中的应用。
2、课程地位农林经济管理专业的专业基础课和核心课程,64学时,全部为理论讲授。
二、学习该课程的必要性(一)“世界上绝大多数人是贫苦的,因而懂得了穷国的经济学就大体懂得了真正重要的经济学。
世界上大多数穷人靠农业养活自己,因而懂得了农业经济学,也就大体懂得了穷国的经济学。
”---1979年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美国经济学家西奥多·舒尔茨(瑞典斯德哥尔摩“诺贝尔讲演”)在经济发展方面做出了开创性研究,深入研究了发展中国家在发展经济中应特别考虑的问题。
也就是农业发展的滞后、贫穷与工业的高生产率、高收入水平之间的反差,主张将农业经济作为经济体的一部分去研究,并将研究延伸至全世界的发展中国家。
主要著作有《世界粮食》、《不稳定经济中的农业》、《农业生产和福利》、《农业经济组织》、《人力资本投资》、《教育的经济价值》、《改造传统农业》、《经济增长和农业》、《农业刺激的扭曲》、《对人投资——人口质量经济学》、《恢复经济均衡——经济现代化中的人力资本》等。
(二)最近四年四个中央一号文件2004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促进农民增加收入若干政策的意见》;2005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村工作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若干政策的意见》;2006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意见》;2007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积极发展现代农业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意见》。
农业技术知识
主要是通过各种群众性合作组织推广、交流新技术。如日本和我国台湾省的“农协”,当前我国兴起的专业协会、技术协会、生产技术合作等形式。
·企业性营利渠道
与农民合作的公司、股份合作社、商贸机构等,在产品生产、收购、储藏加工的同时,进行该企业推广项目的技术指导与监督。
·提高农民素质的教育功能
·发展农业生产与经济的功能
·发展农业科技的功能
(二)农业技术推广的渠道
一般以非营利性的渠道为主,辅之以其它渠道:
·公益性政府渠道或政府资助的渠道
这是农业技术推广的主渠道。在一些国家(如中国、印度)由政府建立全国性分级的农业技术推广网,负责向农民进行农业新技术的示范、宣传、培训、指导、普及。在另一些国家(如美国)则由政府资助的大学或农业研究机构负责农业技术推广。自20世纪90年代以后,中国政府性农业技术推广系统逐渐走向“网破、线断、人散”的局面,或将公益性服务转变为营利性服务。
所谓“生物原料”包括生物体的一部分或生物生活过程中所能利用的物质,诸如各种有机物、某些无机物及至矿石;
所谓“为人类生产出所需产品”则包括粮食、医药、食品、能源、化工原料、金属及其他材料等;而所谓“某种目的”则包括疾病预防、诊断与治疗,环境污染物监测、环境污染治理与控制、环境修复等。
农业生物技术涉及育种、种植和养殖、施肥和灌溉、植保和防疫,以及众多新领域的开拓,它不是某种一般性高技术,而是农业科技的源头性和战略性高技术。
农业的进步与材料关系至为密切,从石器-青铜器-铁器-钢铁,反映了农业不断进步的过程。近些年来,塑料薄膜在农业上的推广,促进了设施园艺、地膜的发展。
三、农业技术推广
(一)农业技术推广的涵义与功能
农业技术推广是应用农业科学及行为科学原理,采取教育、咨询、开发、服务等形式,通过示范、培训、技术指导等方法,将农业生产过程中各方面的新技术、新技能、新知识与信息扩散、普及、应用到农村、农业、农民中去的一种实用性、社会性、公益性的农业活动过程。其功能是:
第6章 亚洲主要经济贸易区
1.耕地面积不断减少,农业生产处于停滞或下降状态
2.规模经营小且兼业农户比重增大
3.农户经营组织形式多样化,商品率高
4.农业劳动力减少并加速老龄化
5.农林牧渔全面发展,生产结构趋于协调
6.农业技术进步
7.公司和团体参与农业生产
8.粮食自给率低
2020年11月15日
19
七、交通运输业
1.世界第二经济大国
2.基础脆弱,对国际市场依赖严重
3.垄断程度不断加强
4.加快调整经济结构
5.经济地域分布不平衡
2020年11月15日
17
五、工业
日本工业高度发达,工业结构由20世纪70年代以前 以重化工业为主,转向目前以知识技术密集型产业为 主。近年来,高科技产业与信息产业,如新能源、新 材料、生物工程、人工智能、电子等发展迅速。
2020年11月15日
6
二、居民
韩国总人口4905.3万(2007年),主要为朝鲜民族,占 全国民族总人口的99%,是一个民族比较单一的国家。
通用韩语,民族服饰为“韩服〔Hanbok〕”。韩服为明代 从中国传往朝鲜的一种汉服样式,后经过朝鲜族人民改动, 就形成了今天的韩服。
在朝鲜历史上世宗大王以前,朝鲜族是没有文字的,所以一 直使用中国的汉字,是世宗大王创造了谚文,但是现在韩国 的语言中70%左右是汉语的变音,10%是日语的变音, 还有10%是英语的变音。韩语与朝鲜语略有不同。因为战 后朝鲜半岛南北长期分裂,使得南北语言也出现略微差异。 一般将韩国惯用的表达方式称为“韩语”,将朝鲜惯用的表 达方式称为“朝鲜语”。
5
一、东亚朝鲜半岛南部的国家
韩国位于朝鲜半岛南部。朝鲜半岛地处亚洲大陆的东北部, 自北向南延伸,全长1100公里。韩国的总面积为99600 平方公里。韩国的领海与太平洋最西部的海域交汇。朝鲜 半岛北部与中国和俄罗斯接壤,东部濒临东海,与邻国日 本隔海相望。除与大陆相连的半岛之外,韩国还拥有3200 个大小岛屿。其中最负盛名的自然当属素有东方夏威夷之 称的济州。
《农业经济学》课程标准
《农业经济学》课程标准一、概述:(一)课程性质农业经济学作为经济学理论的一个部分,它是理论经济学在农业领域的应用的具体化、实证化,是农林经济管理专业的专业基础课程和专业核心课程,是学习本专业其他专业课程的基础。
(二)课程基本理念为培养应用型、交叉型高素质人才,对农科类专业学生,由于他们的人文经济素质相对较差,主要通过农业经济学理论与方法的教学,传授给学生基本的农业经济知识,培养学生关注农业经济发展的责任感和运用农业经济学理论与方法观察与思考农村社会现象的能力;对于农林经济管理专业的学生,通过农业经济学的教学,使学生掌握系统的农业经济学原理与方法,提高运用农业经济学理论与方法观察分析农业经济的综合能力,其教学效果不仅直接影响到其他专业课的教学,而且关系到学生对专业的认识和对专业知识的学习热情。
(三)课程设计思路通过农业经济学的教学,要求农林经济管理专业的学生能运用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总结我国社会主义农业发展的历史经验,分析我国农业和农村经济中出现的各种新情况和新问题;研究合理配置农业资源、稳定发展农业生产、提高农业经济效益的途径与方法;并从我国国情出发,借鉴国外经验,探索和完善中国式的农业现代化建设的道路与措施;引导农科类本科专业学生正确认识我国农业经济的历史演变与发展趋势,以及当前我国农村、农民、农业“三农问题”的关系与性质。
(四)课程结构农业经济学课程内容共分四篇。
第一篇是从现代农业的发生、发展入手,阐述了农业经济学说的形成与发展过程,从总体上描述了农业、农村和农民问题及其在社会经济中的重要地位,进而研究了现代农业的特点,重点探讨了现代农业与农业现代化、农业市场化、农业国际化及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内在本质和要求;第二篇是生产要素篇,论述了现代农业生产要素的构成、特点、功能和组合原理、原则及评价方法,并着重从农业中的自然资源、劳动、资本及科学技术等方面分别进行了详细的阐述;第三篇是市场篇,从供给与需求理论出发,阐述了农产品市场与贸易,分析了农产品价格的形成机理和运动规律,论述了农村消费市场及其开拓;第四篇是现代农业的产业组织与管理篇,从农业生产的宏观调控、结构优化、区域化发展的角度,介绍了现代农业中的生产专业化与社会化、生产布局与结构的相关理论,阐述了现代农业的微观组织及宏观调控问题。
作物学通论:第六章 作物生产技术
土壤基本耕作的方式有翻耕、旋耕和深松耕
(1)翻耕
翻 耕 ( plowing ) 就 是 利 用 各 种 有 壁 犁 ( 机 械 动 力 或 畜 力 牵 引 ) 或 锄 (人力)将土壤切开,翻转的过程。翻耕的作用在于切土、翻土、碎土, 并同时翻埋有机肥、绿肥和作物残茬,并使土壤疏松。翻耕对土壤影响 最大,作用面最广,消耗动力也最多。它不但影响当季作物,有时也涉 及几季以至几年的作物生产。
第六章 作物生产技术
第一节 土壤耕作和培肥技术 第二节 作物播种技术 第三节 育苗移栽技术 第四节 地膜覆盖技术 第五节 作物施肥技术 第六节 作物水分管理技术 第七节 作物病虫草害防治技术 第八节 化学调控技术 第九节 收获与贮藏 第十节 作物清洁化无公害生产技术 第十一节 作物标准化生产技术 第十二节 作物智能栽培技术
7、控制和减轻病虫草害,最终实现作物的全面持续增产 土壤耕翻, 可将病菌、害虫和杂草或其种子等翻埋如土壤深处,使之缺氧窒息死亡, 也可将藏于土壤中的底下害虫、病菌等翻到地面,经暴晒或冷冻而死亡。
(二)土壤耕作类型
土壤耕作可分为基本耕作和表土耕作两大类。基本耕作入土较深,一般 达整个耕作层,能显著改变整个耕作层的理化性质,其耕作后效较长。 表土耕作入土较浅,是在基本耕作的基础上进行的,可后,后作播种前,于土壤宜耕期内进行 。根据不同土壤质地,掌握土壤适宜水分范围是提高耕地作业质量、减 少能源消耗的关键。
土壤过湿耕翻,易成泥条,大泥块,压板和破坏土壤结构;过干则土壤 僵硬,也不利于表土耕作整碎、整细,动力消耗大。一般砂土、壤土宜 耕水分范围大于粘土。在实践中,因粘土具有“干三天湿三天,不干不 湿也三天”即宜耕水分范围窄的特点,准确掌握粘土宜耕水分尤为重要。 不同土质的宜耕水分大致为:砂土含水量5~8%,砂壤土10~15%,中 壤土13~19%,重壤土14~20%,粘土20~24%。不论何种土质,以田 间持水量的60~80%为适耕水分。
农业现代化农业产业链整合方案
农业现代化农业产业链整合方案第一章农业现代化概述 (3)1.1 农业现代化背景 (3)1.2 农业现代化目标 (3)1.3 农业现代化意义 (3)第二章农业产业链整合基础分析 (4)2.1 农业产业链现状分析 (4)2.1.1 农业产业链结构 (4)2.1.2 农业产业链发展特点 (4)2.2 农业产业链存在问题 (4)2.2.1 产业链条不完整 (4)2.2.2 产业链内部协同不足 (4)2.2.3 产业链技术创新滞后 (4)2.2.4 产业链利益分配不均 (5)2.3 农业产业链整合的必要性 (5)2.3.1 提高农业产业链运行效率 (5)2.3.2 促进农业产业链协同发展 (5)2.3.3 推动农业产业链技术创新 (5)2.3.4 优化农业产业链利益分配 (5)第三章农业产业链整合策略 (5)3.1 整合模式选择 (5)3.2 整合关键环节 (6)3.3 整合实施步骤 (6)第四章产业结构调整与优化 (6)4.1 农业产业结构调整 (6)4.2 农业产业布局优化 (7)4.3 农业产业链延伸 (7)第五章农业生产组织与管理 (7)5.1 农业生产组织形式 (7)5.2 农业生产管理体系 (8)5.3 农业生产技术指导 (8)第六章农业科技与信息化 (9)6.1 农业科技创新 (9)6.1.1 创新背景及意义 (9)6.1.2 创新方向与重点 (9)6.1.3 政策支持与保障 (9)6.2 农业信息化建设 (10)6.2.1 信息化建设现状 (10)6.2.2 信息化建设目标 (10)6.2.3 信息化建设措施 (10)6.3 农业科技服务 (10)6.3.1 服务体系构建 (10)6.3.3 政策支持与保障 (11)第七章农业市场体系建设 (11)7.1 农产品市场体系建设 (11)7.1.1 市场定位与目标 (11)7.1.2 市场主体培育 (11)7.1.3 市场基础设施完善 (11)7.1.4 市场信息服务体系建设 (11)7.2 农业要素市场体系建设 (12)7.2.1 资源配置与市场机制 (12)7.2.2 农业要素市场培育 (12)7.2.3 农业要素交易平台建设 (12)7.2.4 农业要素市场政策支持 (12)7.3 农业市场服务体系 (12)7.3.1 农业市场服务体系建设目标 (12)7.3.2 农业市场服务内容 (12)7.3.3 农业市场服务体系建设路径 (12)第八章农业产业链金融支持 (13)8.1 农业产业链金融需求 (13)8.1.1 农业产业链资金需求特点 (13)8.1.2 农业产业链金融需求规模 (13)8.1.3 农业产业链金融需求结构 (13)8.2 农业产业链金融服务 (13)8.2.1 政策性金融服务 (13)8.2.2 商业性金融服务 (13)8.2.3 保险金融服务 (13)8.3 农业产业链金融创新 (14)8.3.1 金融科技创新 (14)8.3.2 跨界合作创新 (14)8.3.3 政策创新 (14)第九章农业产业链政策保障 (14)9.1 农业产业链政策制定 (14)9.1.1 政策背景与目标 (14)9.1.2 政策制定原则 (14)9.1.3 政策内容与措施 (14)9.2 农业产业链政策实施 (15)9.2.1 政策实施主体 (15)9.2.2 政策实施流程 (15)9.2.3 政策实施保障 (15)9.3 农业产业链政策评估 (15)9.3.1 评估指标体系 (15)9.3.2 评估方法与流程 (16)9.3.3 评估结果应用 (16)第十章农业产业链整合效果评价与展望 (16)10.2 整合效果评价方法 (16)10.3 农业产业链整合展望 (17)第一章农业现代化概述1.1 农业现代化背景农业作为国家基础产业,在我国经济发展中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
农业经济学智慧树知到答案章节测试2023年中国农业大学
第一章测试1.农业的本质特点是()。
A:经济再生产B:自然生产与经济生产的有机交织C:自然再生产D:自然再生产与经济再生产的有机交织答案:D2.农业的自然再生产与经济再生产之间的关系是()。
A:单向关系B:不好判定C:没有关系D:双向关系答案:D3.狭义农业是指()。
A:畜牧业B:种植业C:渔业D:林业答案:B4.以下对农业说法不正确的是()。
A:农业曾在国家工业化初期被战略性牺牲B:农业是提供人类必需品的生产部门C:农业的发展不需要国家的调控D:农业是国民的基础答案:C5.以下属于农业贡献的是()。
A:产品贡献B:要素贡献C:市场贡献D:外汇贡献答案:ABCD6.农业生产过程具有哪些特点()。
A:季节性和周期性B:自然和市场双重风险C:空间上的分散性和地域性D:生产时间和劳动时间的一致性答案:ABC7.以下属于农业多功能性的是()。
A:农业经济功能B:生态环境功能C:文化传承功能D:社会稳定功能答案:ABCD8.西方农业经济学起源于()。
A:古希腊和古罗马B:法国C:德国D:英国答案:A9.中国古代农业著作中, ()是我国现存最早的农书。
A:北魏贾思勰的《齐民要术》B:明代宋应星的《天工开物》C:元代壬桢的《农书》D:明朝徐光启的《农政全书》答案:A10.农业在国民经济中的一般地位体现在哪两方面()。
A:农业在国民经济中地位不重要B:只要其他部门发展好,农业发展可以忽略C:农业是提供人类生存必需品的生产部门D:农业的发展是国民经济其他部门成为独立生产部门的前提答案:CD第二章测试1.通常说的广义市场是指()。
A:中间商与中间商之间的交易B:商品交换关系的总和C:买卖双方之间的交易D:商品交易场所答案:B2.市场机制在某些方面表现出失灵,以下表现不属于失灵的是()。
A:农业信息的不对称性B:农业的外部性C:市场垄断D:收入分配的公平性答案:D3.根据制度经济学理论,()是分析经济制度的基本范畴。
农业技术范文
农业技术范文
农业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命脉,农业技术的发展对于提高农业生产力、保障粮食安全至关重要。
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阐述农业技术的重要性和发展趋势。
1. 现代生物技术在农业领域的应用
生物技术在农作物育种、动植物疫病诊断和防治等领域发挥着重大作用。
基因工程技术使得培育新品种的周期大大缩短,转基因技术使作物获得了抗虫、抗旱等新特性。
生物技术还促进了农业绿色生产,减少了化学农药和化肥的使用。
2. 农业物联网与精准农业
农业物联网通过传感设备采集农田数据,结合大数据分析技术,为农业生产提供决策依据。
精准农业可根据作物生长状况和环境条件实现精准施肥、灌溉和防治,提高了农业生产的精细化水平,降低了资源消耗和环境负荷。
3. 农业机器人与智能装备
农业机器人可执行播种、施肥、采摘等农业操作,提高了生产效率。
智能温室、无人机植保等智能农业装备的应用,有利于实现农业生产的智能化和自动化。
4. 农产品加工与储藏技术
农产品精深加工技术的创新,拓展了农产品的产业链,提高了附加值。
新型保鲜冷藏和储存技术的运用,减少了农产品的损失。
农业科技创新是促进农业现代化和农村振兴的重要动力。
农业科技工作者应勇于创新,与科研院所和农业生产户密切合作,推动农业技术在生产实践中的应用,为农业高质量发展贡献智慧和力量。
农业概论第六章 土壤耕作2016.4.12
耕作学
第六章
土 壤 耕 作 一种耙地之后的平土碎土作业。
2、耱地 (耢地)
一般作用于表土,深度为3cm,耱子除联结耙后外,也 有联结播种机后,起碎土、轻压、耱严播种沟、防止透风跑 墒等作用。
耱地多用于半干旱地区旱地上,也常用在干旱地区灌溉
地上,多雨地区或土壤潮湿时不能采用。 工具:耱子(木制、枝条等) 时期:耙后、播前、播时和播后均可。 作用:碎土、平整、轻压等,保墒、种土结合等。
翻 耕特点
优点:土壤松碎,利于翻埋有机肥和秸秆残茬,
杂草、病菌。
缺点:跑墒,耗能高,成本高,容易造成水土流
失。
技术要点:翻耕方法(全翻、半翻、分层翻),
时期,深度。掌握宜耕期。
耕作学
第六章
土 壤 耕 作
翻 耕 方法
全翻垡:垡片翻转180o 半翻垡:垡片翻转135o 分层翻垡:上层垡片翻转180o,下层垡片翻转135o
的关系,为作物播种、出苗和生长发育提供适宜的土壤环
境的农业技术措施。
土壤耕作是农业生产活动的主要内容,耗费的劳力和动
力占很大比重。据估计,大约有 60%的劳动和 1/3 资金用于 从事土壤耕作。 因此,研究适宜的土壤耕作技术,对减少劳动量、节 约能源、增加经济效益具有重要的意义。
耕作学
第六章
土 壤 耕 作
土 壤 耕 作
如何消除犁底层
使用心土犁。
耕作学
第六章
土 壤 耕 作
2、深松耕
以无壁犁(深松铲)、凿形铲对耕层进行全田的或间隔
的深位松土,不翻转土层。
无壁犁或靴式犁为全田深松,凿形铲或铧形铲为间隔深松。 耕深可达25-30cm,最深为50cm。 作用:疏松土壤
耕作学
高一历史必修一第六章知识点
高一历史必修一第六章知识点第一节秦朝的统一秦朝的统一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真正意义上的综合性帝国,这一时期的重要知识点包括秦统一六国的原因、秦国在统一过程中的角色以及秦始皇的政治措施等。
1. 秦统一六国的原因秦统一六国的原因主要包括军事力量的强大、国内混乱的局势以及外敌的威胁等。
2. 秦国在统一过程中的角色秦国在统一过程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主要体现在秦国统一战争的发动以及对各诸侯国的征服上。
3. 秦始皇的政治措施秦始皇在统一后采取了一系列政治措施,包括实行郡县制、推行统一的法律和货币制度、修筑长城等。
第二节秦汉时期的政治制度与法律制度秦汉时期的政治制度与法律制度对于中国历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这一时期的重要知识点包括封建制度的发展、中央集权制度的建立以及秦汉法律制度的特点等。
1. 封建制度的发展秦汉时期的封建制度经历了从战国时期的分封制到秦始皇时期的郡县制再到汉武帝时期的郡国制的发展。
2. 中央集权制度的建立秦始皇建立了以中央集权为核心的政治制度,通过推行郡县制、设立郡守、推行统一的法律制度等手段,加强了中央对地方的控制。
3. 秦汉法律制度的特点秦汉法律制度具有严格性、专制性和统一性的特点,通过制定一系列法律条文,确保了统治者的权威和社会秩序的稳定。
第三节秦汉时期的农业、手工业和商业发展秦汉时期的农业、手工业和商业发展对于经济的繁荣和社会的稳定起到了重要作用,这一时期的重要知识点包括农业生产的发展、手工业的兴盛以及商业的繁荣等。
1. 农业生产的发展秦汉时期的农业生产得到了一系列的发展和改善,包括农田水利的建设、农业生产技术的进步以及农业税收制度的实行等。
2. 手工业的兴盛秦汉时期的手工业得到了迅速的发展,包括铁器制造、丝织业、陶瓷业和造纸业等。
3. 商业的繁荣秦汉时期的商业繁荣,主要表现在交通运输的发展、市场的繁荣以及货币制度的统一等方面。
第四节秦朝与汉朝文化的发展秦朝与汉朝是中国历史上文化发展的重要时期,这一时期的重要知识点包括秦汉文化的继承与创新、兵马俑的发现以及汉代的科技和文学等。
《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教案设计
《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教案设计第一章:农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1.1 教学目标1.1.1 知识与技能:使学生了解农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基础地位,理解农业对国家经济发展的重要性。
1.1.2 过程与方法:通过调查、讨论等方式,培养学生对农业的认识和分析能力。
1.1.3 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农业、关心农业发展的思想感情。
1.2 教学内容1.2.1 农业的定义:介绍农业的定义,使学生明确农业的含义和范围。
1.2.2 农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分析农业在国家经济发展中的基础地位,阐述农业对国民经济的重要性。
1.2.3 农业发展对国民经济的影响:探讨农业发展对国家经济的影响,包括粮食安全、农村经济发展等方面。
1.3 教学方法1.3.1 讲授法:讲解农业的定义和农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
1.3.2 讨论法:组织学生讨论农业发展对国民经济的影响。
1.3.3 调查法:布置课后作业,让学生调查当地农业发展情况,增强对农业的认识。
1.4 教学评价1.4.1 课堂问答:检查学生对农业定义和农业在国民经济中地位的理解。
1.4.2 课后作业:评估学生对农业发展对国民经济影响的分析能力。
1.4.3 学生互评:鼓励学生互相评价,培养团队合作精神。
第二章:农业发展的影响因素2.1 教学目标2.1.1 知识与技能:使学生了解影响农业发展的各种因素,培养学生分析农业发展问题的能力。
2.1.2 过程与方法:通过案例分析、小组讨论等方式,提高学生对农业发展影响因素的认识。
2.1.3 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关注农业发展、积极参与农业改革的意识。
2.2 教学内容2.2.1 自然因素:介绍气候、土地等自然因素对农业发展的影响。
2.2.2 社会经济因素:阐述政策、市场需求等社会经济因素对农业发展的作用。
2.2.3 技术因素:分析农业技术进步对农业发展的影响。
2.3 教学方法2.3.1 案例分析法:分析典型农业发展案例,使学生了解农业发展影响因素。
新修订农技推广法全文
新修订农技推广法全文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技术推广法(1993年7月2日第八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次会议通过根据2012年8月31日第十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八次会议《关于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技术推广法〉的决定》修正)目录第一章总则第二章农业技术推广体系第三章农业技术的推广与应用第四章农业技术推广的保障措施第五章法律责任第六章附则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加强农业技术推广工作,促使农业科研成果和实用技术尽快应用于农业生产,增强科技支撑保障能力,促进农业和农村经济可持续发展,实现农业现代化,制定本法。
第二条本法所称农业技术,是指应用于种植业、林业、畜牧业、渔业的科研成果和实用技术,包括:(一)良种繁育、栽培、肥料施用和养殖技术;(二)植物病虫害、动物疫病和其他有害生物防治技术;(三)农产品收获、加工、包装、贮藏、运输技术;(四)农业投入品安全使用、农产品质量安全技术;(五)农田水利、农村供排水、土壤改良与水土保持技术;(六)农业机械化、农用航空、农业气象和农业信息技术;(七)农业防灾减灾、农业资源与农业生态安全和农村能源开发利用技术;(八)其他农业技术。
本法所称农业技术推广,是指通过试验、示范、培训、指导以及咨询服务等,把农业技术普及应用于农业产前、产中、产后全过程的活动。
第三条国家扶持农业技术推广事业,加快农业技术的普及应用,发展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农业。
第四条农业技术推广应当遵循下列原则:(一)有利于农业、农村经济可持续发展和增加农民收入;(二)尊重农业劳动者和农业生产经营组织的意愿;(三)因地制宜,经过试验、示范;(四)公益性推广与经营性推广分类管理;(五)兼顾经济效益、社会效益,注重生态效益。
第五条国家鼓励和支持科技人员开发、推广应用先进的农业技术,鼓励和支持农业劳动者和农业生产经营组织应用先进的农业技术。
国家鼓励运用现代信息技术等先进传播手段,普及农业科学技术知识,创新农业技术推广方式方法,提高推广效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农业技术进步通常表现为生产结构 的变化。
(4)农业技术进步具有强烈的选择性。 (5)农业技术进步具有明显的阶段性。
2019/9/22
22
技术进步对农业经济增长的贡献
1、技术进步带来生产要素质量的提高和知识拓展 2、技术进步促进资源配置的改善和结构优化
2019/9/22
27
体现型技术进步和非体现型技术进步
前者指技术包含在新生产出来的 农产品之中,或者与新训练和教 育出来的劳动力结合在一起 后者指农艺过程的创新、生产要 素的重新组合、资源配置的改善、 生产结构的优化、规模效益和决 策水平的提高、组织管理和经营 水平的提高等。
2019/9/22
28
农业技术进步的分类(二)
由于农业技术经济学主要研究技术进步与 各项投入的关系,以发挥技术进步对农业 生产力要素的渗透催化作用,提高技术进 步的经济效益,促进农业经济的增长,这 样,根据技术进步对农业生产过程中投入 的资金、劳动、土地等要素比例关系的影 响,可以将技术进步划分为资金节约型、 劳动节约型、土地节约型和中性技术进步 四种类型。
2019/9/22
16
技术进步与科学发展的关系
科学研究是技术进步的理论基础,技术创新 要求有一定的基础研究作为前提和储备。技 术进步是科学研究的延伸和物化。
生产实践和技术创新都不断对科学研究提出 更新和更高的要求,促使科学研究不断深化、 细化,不断开拓新的领域。基础研究又为新 技术的高度发展奠定了新的和更坚实的基础, 促进技术的不断更新,也促进了自身的不断 发展。例如,生物工程的迅速发展,就是和 本世纪中期以来分子生物学、细胞生物学、 生物化学、微生物学和分子遗传学等学科的 发展分不开的。
不同时期(时间) 段
科技贡献率/ %
“一五”期间(1953 年~1957 年) 20
“五五”期间(1976 年~1980 年) 27
“九五”期间(1996 年~2000 年) 40
“十五”期间(2001 年~2005 年) 45
2019/9/22
25
表2 2020年我国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的预测结果
2019/9/22
7
技术进步与科学进步
技术进步的实质在于合乎目的性 科学进步的实质在于合乎客观性
2019/9/22
8
对技术进步的理解要随着技术应用目 的的不同而变化
不同经济社会发展阶段对技术的要求不同 农产品产量技术和优质技术 氟里昂制冷技术和溴化锂制冷技术
2019/9/22
2019/9/22
29
资金节约型技术进步
指经过技术进步后,在资金、劳动、土地等 要素的配合比例中,资金的份额相对减少。 有两种情况,一是技术进步主要节约了资金 使用,而土地和劳动投入保持不变;二是三 种要素都得到了节约,但资金节约的幅度大 于土地和劳动。具体表现为资金的边际生产 率的变化大于土地和劳动边际生产率的变化。 也称为劳动密集型技术进步。
61.96 61.53 64.91 64.49 64.33 63.93 67.10 66.70
2019/9/22
26
三、农业技术进步的分类(一)
按照生产的部门,可分为种植业技术进步、 畜牧业技术进步、林业技术进步等 按照农业技术转化为生产力的方式,可分为 体现型技术进步和非体现型技术进步 按照技术进步的性质,可分为硬技术进步和 软技术进步 按照技术进步的效应,可分为(机械)工程 技术进步和生物工程技术进步
狭义技术进步考察的是物化形态的技术进 步,又称为硬技术进步。
技术进化 技术革命
2019/9/22
11
技术进化
当技术进步表现为对原有技术体系的改革 创新,或者在原有技术原理或组织原则的 范围内发明创造新技术和新的技术体系时, 这种进步就称为技术进化。如新品种的育 成和应用、配合肥料和配合饲料的研制和 推广、施肥方法的改进、喷灌和滴灌技术 的研制和应用等。
有重要意义。 首先,农业技术进步为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提
供了物质保障 其次,农业技术进步有利于农民进入市场,活
跃农村市场经济。 再次,农业技术进步,有利于农业进入市场。 最后,农业技术进步有利于农业结构调整,丰
富市场多姿多彩的需要。
2019/9/22
21
农业技术进步的特点
(1)农业技术进步通常表现为综合性的 技术进步。
2019/9/22
5
农业技术进步是一个不断创新知识、发明 新技术,并推广运用于农业生产实践,从 而不断提高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的发展过 程。
农业技术进步既表现为新技术的发明创造、 原有技术的改造和革新,又表现为新技术 的推广应用对经济增长的推动等两个方面。
2019/9/22
6
农业技术进步包含极其广泛的内容,主要 是科学研究的新进展,新的科技成果的推 广应用,原有技术的改造和革新,管理方 法的改进,生产结构的调整和完善,农业 劳动者素质的提高,资源的分配与组合及 规模节约等方面。
据王启现等预测,到2020年我国农业科技进步贡 献率将达到64%以上(表2),它是可能实现的, 各地实践中已有成功经验, 2005 年山东寿光市农 业科技进步贡献率已达到67%。国内外的实践表 明,“农业的根本出路在于科技”,农业科技进步 是推动农业经济发展的根本动力。
2019/9/22
24
表1 我国各时期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
9
狭义技术进步和广义技术进步
农业技术进步不仅包括农业生产技术,还 包括经营管理技术和社会科学的进步。这 样,技术进步包括了两大方面的内容:自 然科学技术的进步和社会科学技术的进步。 或者说,硬技术的进步和软技术的进步。
狭义技术进步? 广义技术进步?
2019/9/22
10
狭义技术进步
仅包括自然科学技术技术进步的称为狭义 技术进步。
2019/9/22
19
3.农业技术推广普及程度的提高。
4.农业劳动力素质的提高。
5.为农业服务部门技术水平和服务水 平的提高。
2019/9/22
20
农业技术进步的作用:
(1)农业技术进步是农业增产增收的关键因素。 (2)农业技术进步是实现农业内涵扩大再生产
的重要途径。 (3)农业技术进步对农村改革的深化和完善具
方法; (6)采用能够长期激发劳动者积极性的
分配体制与政策; (7)改善生产资源的合理配置等。
2019/9/22
15
对技术进步的理解,应该是广义的
硬技术进步与软技术进步是相辅相成的,只 有硬技术进步,没有软技术进步的配合,硬 技术进步的作用也不能很好地发挥。当然, 从长期来看,只有软技术进步,没有硬技术 进步支撑,软技术进步在作用就不能持续发 挥。 技术经济学上提到的技术进步,如不特别说 明,通常指的是广义技术进步。
技术创新和技术改造,可以在农业生产中 直接应用并发挥作用。其作用主要有:
(1)扩大农业资源的利用范围,或者使原
来无法利用或利用不充分的资源得到充分 利用。
(2)降低农业生产成本,在资源投入量不 变甚至减少的情况下增加产量,或者产量
的增加快于资源投入量的增加,表现为生 产函数曲线的上移。
(3)提高农产品质量。
2019/9/22
32
劳动节约型技术进步
与资金节约型技术进步相反,在技术进步后,土 地、资金和劳动的配合比例中,劳动所占的份额 相对减少了。或者是技术进步主要节约了劳动投 入,而土地和资金投入不变;或者是三种要素都 得到了节约,但劳动投入的节约幅度大。具体表 现为劳动的边际生产率大于资金和土地的边际生 产率。这种技术进步就称为劳动节约型技术进步 或资金密集型技术进步。从宏观上看,这种类型 的技术进步可能通过较大的连锁效应,促进整个 社会经济的增长,但需要大量资金,承担较大的 风险,要求劳动力具有较高的文化素质。
2019/9/22
13
广义技术进步
广义技术进步除了包括狭义技术进步 的内容,还包括管理技术、决策技术 等软技术的进步。
2019/9/22
14
软技术进步的内容
(1)采用新的方针政策; (2)推行新的经济体制; (3)采用新的组织管理方法; (4)改革政治体制; (5)改善和采用新的、更加有效的决策
一是技术进步大幅度提高生产要素的利用效率。 二是技术进步直接促进产业结构合理化。 三是技术进步促进资源的合理配置。
3、技术进步导致规模节约
内部节约是指一个农业生产单位由于技术进步,在规 模扩大时从自身内部所引起的收益增加。
外部节约则是由于技术进步,导致整个行业规模扩大 和产量增加,从而使个别单位增加收益。
2019/9/22
30
图4-1 资本节约型技术进步图
2019/9/22
31
技术进步前后,生产函数曲线发生了位移, 等成本线的斜率也发生了变化。同时生产 100单位产出,生产曲线从Y0移到了Y1, 等成本线OC0变成了OC1,Y1=Y0=100 单位产出,但K1<K0,L1<L0,所以, L1/ K1≠L0/ K0。这说明,在资本节约型 技术进步的情况下,资本边际生产率与劳动 边际生产率的变化是不一致的,资本的节约 大于劳动的节约。即:
第六章 农业技术进步: 内涵与机制
第一节 农业技术进步的内涵 第二节 农业技术进步的机制 第三节 技术进步测算
2019/9/22
1
第一节 农业技术进步的内涵
农业技术进步的概念 农业技术进步的具体表现 农业技术进步的分类 农业技术进步的效益 农业技术进步的环境 技术进步与农业资源报酬
2019/9/22
12
技术革命
当技术进步表现为技术或技术体系发生 质的变革时,就称其为技术革命。如化肥 和拖拉机的出现和应用、现代育种技术的 研制和应用等。农业技术革命的直接结果 是土地生产率或劳动生产率的迅速提高, 在导致技术体系出现重大变革的同时,往 往会导致社会经济结构的巨大变革,推动 着社会的进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