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技术进步道路的选择 - 第八章农业技术进步

合集下载

农业经济学复习重点

农业经济学复习重点

农业经济学复习重点题目类型:材料分析;判断;简答;论述第一章绪论1.农业的根本特性:自然再生产与经济再生产相交织所谓自然再生产,是指生物有机体通过同它所处自然环境之间物质、能量的交换、转化,而不断生长、繁殖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植物依靠光合作用,将二氧化碳和水、矿物质养料转化成为有机物,用于自身生长,并繁殖后代,由此构成生生不息的植物世界。

作为经济再生产过程,农产品由结成一定生产关系的社会成员,凭借一定的生产手段和劳动对象生产出来;然后通过交换和分配,部分投入消费领域,部分又重新成为劳动对象而回到下一个生产过程,如此周而复始。

2. 农业的地位(1)农业在国民经济中的一般地位: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A、农业是提供人类生存必需品的生产部门B、农业是国民经济其他部门得以产生和独立化的基础C、农业是国民经济其他部门进一步发展的基础(2)农业在国民经济发展阶段中的地位A、农业支持国民经济发展阶段B、国家对农业实行保护阶段(3)农业份额下降与农业的经济地位A、农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下降是一条客观经济规律B、农业份额下降不等于农业重要性下降(4)农业比重下降规律的原因A、农业生产率的提高,农业不必保持原来的规模,一部分人会从事其他产业的劳动.B、农产品收入需求弹性小。

C、农业比较优势下降,导致农业在国民经济中的相对比重下降.3、农业对经济发展的贡献(1)产品贡献(食品,轻工业原料)(2)要素贡献(劳动力,资本,土地)(3)市场贡献(日用工业品,农业生产资料)(4)外汇贡献(农产品及其加工品的出口)4. 农业的多功能性(1)环境功能(2)社会功能(3)粮食安全功能(4)经济功能(5)文化功能第二章农产品供给与需求1.农产品供求均衡的形成农产品供求均衡是指在某种价格条件下,市场上某种农产品的供给量和需求量恰好相等。

2。

影响供给与需求的因素供给:其他相关农产品的价格、农产品生产要素的价格、农业资源及其开发利用的技术水平、农产品生产者数量、农产品的商品化程度、农产品生产者对未来价格的预期、政府的农业产业政策需求:消费者的收入水平; 其他相关农产品的价格;中间需求的变化;人口的数量与结构;消费者的偏好和消费观念;消费者的文化习俗;消费者对未来价格的预期;政府的消费政策 ;P 1时,大量生产导致供大于求,产品滞销,市场剩余P 2时,生产无利可图,减产,导致供小于求,市场短缺 农产品供求平衡并非一直保持固定不变的,只要一个因素变化,就会引起供求双方变化,打破原有的平衡,通过市场自我调控形成新的平衡。

农业经济学知到章节答案智慧树2023年东北农业大学

农业经济学知到章节答案智慧树2023年东北农业大学

农业经济学知到章节测试答案智慧树2023年最新东北农业大学第一章测试1.农业弱质性表现在()参考答案:农业依赖天气等自然因素,产出有很大的不确定性和波动性,从而引起价格波动。

;农产品的需求弹性和供给弹性都较小,这使得农产品价格很容易受产量波动。

;农业科研周期长,农业技术进步慢。

;农产品生产的季节性和不耐储存,对生产者很不利。

2.农业所包含的具体内容在不同国家、同一国家的不同时期有所不同。

一般认为,农业包括植物栽培和动物饲养,有的国家也把农业看成是一个由()组成的产业系统。

参考答案:产前部门、产中部门和产后部门3.农业产前服务主要是()服务。

参考答案:生产资料供应4.农业所包含的具体内容在不同国家、同一国家的不同时期有所不同。

一般认为,农业包括植物栽培和动物饲养,有的国家也把农业看成是一个由()组成的产业系统。

参考答案:产前部门;产后部门;产中部门5.农业的功能是多方面的,其主要功能包括()。

参考答案:粮食安全功能;经济功能;环境功能;社会功能6.农业生产力发展大致经历了原始农业、传统农业、和现代农业三个阶段,传统农业发展阶段的基本特征是()。

参考答案:劳动密集型耕作;封闭、自我循环和发展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粗放式耕作;技术停滞7. "中国,7%土地,养活22%人口"。

"美国,一个农民养活80个人",说明中国农业和美国农业同样发达()。

参考答案:错8.农业对国民经济的贡献包括产品贡献;市场贡献;要素贡献;外汇贡献()参考答案:错9.农业的发展是国民经济其他部门进一步发展的基础()参考答案:对10.我国面临着耕地资源数量减少与质量下降的双重威胁,不可能保护农产品稳定增长。

(。

)参考答案:错第二章测试1.影响农产品供给的因素有()。

参考答案:生产者的数量;相关农产品价格;农业生产要素的价格2.替代农产品是指两种或两以上在()上相似,并可相互代替的农产品。

参考答案:效用3.影响农产品供给的因素就是影响农产品供给弹性的因素。

农业经济学习题参考答案

农业经济学习题参考答案

《农业经济学》习题参考答案一、名词解释1、农业:农业是人们利用太阳能,依靠生物的生长发育来获取产品的社会物质生产部门。

农业生产的对象是生物体,获取的是动植物产品。

农业一般指植物栽培业和动物饲养业。

2、农产品供给:是指农产品生产经营者在一定时间内、在一定条件下愿意并能够出售某种商品农产品的数量。

3、农产品需求:是指农产品消费者在某一特定时期内,在各种可能的价格水平上愿意购买并且能够购买的某种农产品的数量。

4、农产品需求价格弹性:是指某种农产品市场需求量对其价格变化反应的敏感程度,即指农产品需求量变动率与其价格变动率的比率。

5、农产品供给价格弹性:是指某种农产品的市场供给量对其价格变动反应的敏感程度,即指农产品供给量变动率对其价格变动率的比率。

6、粮食安全:所有人在任何时候都能够在物质上和经济上获得足够的、安全的、富有营养的食物来满足其积极和健康生活的膳食需要及食物喜好时,才实现了“粮食安全”。

7、农产品的期货交易:按照一定的条件和程序,由买卖双方在交易所内预先签订产品买卖合同,而贷款的支付与货物的交割则要在约定远期进行的一种贸易形式,属于信用交易范畴。

8、比较成本学说:每个国家不一定生产各种商品,而应集中力量生产那些利益较大或不利较小的商品,然后通过国际贸易,在资本和劳动力不变的情况下,生产总量将增加,如此形成的国际分工对贸易各国都有利。

9、土地:是由地球陆地部分一定高度和深度的岩石、矿藏、土壤、水文、大气和植被等要素构成的自然综合体,即陆地及其自然附属物。

10、土地集约经营:指在一定土地面积上投入较多的生产资料和活劳动,应用先进农业技术装备和技术措施,进行精耕细作,主要靠提高土地生产率来增加农产品产量和收入的经营方式。

11、土地适度规模经营:是指根据农业生产发展的客观要求和社会、经济、技术、自然条件的可能,将土地生产要素适当集中使用,从而获得最大经济效益的经营方式。

12、土地制度:是指人们在一定的社会经济条件下在土地利用中形成的土地关系的综合。

农业经济学知识点

农业经济学知识点

农业经济学知识重点第一章导论1.农业概念:农业是人们利用太阳能,依靠生物的生长发育来获取产品的社会物质生产部门2.农业的特征:①是一种自然再生产过程根本特性②是一种经济再生产③是自然再生产与经济再生产交织的过程3.★农业对经济发展的贡献:①产品贡献②要素贡献③市场贡献④外汇贡献4.农业非商品产出功能:①环境功能②社会功能③粮食安全功能④经济功能⑤文化功能第二章农产品供给与需求1.★农产品供给的含义:农产品供给是指农产品生产经营者在一定时间内,在一定价格条件下愿意并能够出售某种商品农产品的数量2.农产品供给规律: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某种农产品的供给量与其价格呈同方向变动,即在一般情况下,农产品供给量随其价格的上升而增加,随其价格的下降而减少3.★影响农产品供给变动的因素①其他相关农产品价格②农产品生产要素的价格③农业资源及其开发利用的技术水平④农产品生产者数量⑤农产品商品化程度⑥农产品生产者对未来价格的预期⑦其他因素政府法令和宏观调控政策等4.★农产品需求的含义:农产品需求指农产品消费者在某一特定的时期内,在各种可能的价格水平上愿意购买并能够购买的某种农产品的数量5.农产品需求规律:一般而言,农产品的价格水平与消费者愿意且能够购买的数量之间存在着反方向关系,即价格上升,购买量减少,价格下降,购买量增加6.替代效应:指农产品消费者在实际收入不变的情况下,某种农产品价格的变化对其需求量的影响7.收入效应:指农产品消费者在货币收入不变,但实际收入水平提高的情况下,改变农产品的购买量,从而达到更高的效用水平8.★影响农产品需求的因素①消费者的收入水平②其他相关农产品的价格③中间需求的变化④人口的数量与结构⑤消费者的偏好与消费观念⑥消费者的文化习俗⑦消费者对农产品未来价格的预期⑧政府的消费政策9.农产品供给弹性:指某种农产品的市场供给量对其价格变动反应的敏感程度,即农产品供给量变动率对其价格变动率的比率10.★影响农产品供给弹性的因素:①农产品生产周期的长短②农产品生产规模变化的难易程度③农产品价格变动的影响期长短④随着农产品产量的增加,其成本增加的程度11.农产品的需求弹性:指某种农产品的市场需求量对其价格变化反应的敏感程度,即农产品需求量变动率对其价格变动率的比率12.★影响农产品需求弹性的因素①消费者对农产品的需求程度②某种农产品的替代品数目及替代程度③某种农产品本身用途的广泛程度④农产品在消费者预算中所占比重的大小⑤消费者的收入水平⑥以农产品为原料的工业或轻工业对某种农产品的依赖程度13.★“薄利多销”与“谷贱伤农”14.蛛网理论1收敛型蛛网的前提条件:如果农产品的供给弹性小于需求弹性,价格变动对供给的影响程度则小于对需求的影响程度,这种蛛网就是收敛型的2发散型蛛网的前提条件:如果农产品的供给弹性大于需求弹性,价格变动对供给的影响程度大于对需求的影响程度,这种蛛网就是发散型的3封闭型蛛网的前提条件:如果农产品的供给弹性等于需求弹性,价格变动对供给和需求的影响相等,这种蛛网就是封闭型的第三章 农产品现货市场与流通1.★流通过程中的三流:商流、物流、信息流2.农产品批发市场按地理位置可分为:产地批发市场、销地批发市场、中转地批发市场3.★农产品批发市场的功能:①商品集散功能 ②价格形成功能 ③供求调节功能④信息中心功能 ⑤综合服务功能4.★零售业态的含义:是指零售企业为满足不同的消费者需求而形成的不同经营形态,零售业态的内在组成要 素分别为:目标顾客、商业结构、服务方式、店铺环境、价格策略等第四章 农产品期货市场1.期货的概念:是指市场经济发展过程中围绕农产品期货合约交易而形成的一种特殊的经济关系2.★期货交易者的分类:套期保值者和期货投机者3.★期货市场的功能:发现价格功能、回避风险功能4.农产品期货市场功能发挥对现货市场的宏观作用:① 减缓价格波动 ② 有助于政府宏观调控③ 促进农业国际化发展第五章 农产品国际贸易1.★国际贸易的两大基本理论:比较优势理论和国家竞争优势理论2.★比较优势理论与竞争优势理论的区别① 构建的市场条件不同 ② 研究的对象不同 ③ 讨论的优势来源不同 ④ 衡量标准不同3.★比较优势理论与竞争优势理论的联系:比较优势理论是竞争优势理论的基础、发挥比较优势是实现竞争优 势的最佳途径4.★WTO 基本原则:①扩大市场准入原则,消除非关税壁垒 ②削减出口补贴,促进公平竞争③削减和规范国内支持,完善竞争机制 ④规范卫生和植物检疫措施,严防设置非关税壁垒第六章 农业生产要素1.土地的概念:土地在经济学上是指地球上的陆地和水域以及与之相连的土壤、气候、地貌、岩石、水文、植 被等一切自然条件2.★土地特征:自然特性⎪⎪⎩⎪⎪⎨⎧土地生产力具有差异性肥力可以不断提高土地能永久利用,土壤不能移动土地的位置是固定的,积是有限的土地是自然的产物,面 经济特性⎪⎪⎪⎩⎪⎪⎪⎨⎧土地利用后果的社会性土地报酬递减的可能性难性土地利用方向变更的困土地利用的区位性土地利用的稀缺性 3.★土地报酬递减规律:在一定的科学技术水平下, 从一定的土地上所得到的报酬随着向该土地投入的劳动 和资本量的增大而有所增加,但随着投入的单位劳动和资本的增加,报酬的增加却在逐渐减少4.★土地资源合理利用的原则:①因地制宜 ②节约用地 ③保护资源 ④有偿利用5.★土地集约经营的概念:是指在一定土地面积上投入较多的生产资料和活劳动,应用先进农业技术装备和技 术措施,进行精耕细作,主要靠提高土地生产率来增加农产品产量和收入的经营方式6.土地集约经营的类型:①劳动集约型 ②技术集约型 ③资金集约型7.土地集约经营的意义:①可以弥补我国人均土地资源的严重不足,通过提高土地生产率,不断增加农产品总量,更好地满足社会对农产品日益增长的需要 ②可以充分发挥我国农业劳动力资源丰富的优势,通过精耕细作等提高土地的产出水平,增加农民收益 ③通过采用先进的科学技术措施和物质装备,可以促进生物因素与环境因素的协调、统一,实现高产稳产,提高质量8.提高我国土地集约经营水平的途径:①充分利用丰富的农业劳动力资源,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②加大资金投入,提高农业技术装备水平,改善农业生产条件 ③广泛应用现代农业科学技术,进一步提高土地生产率 ④扩大复种面积,提高复种指数 ⑤搞好经营管理,提高农民整体素质9.实现土地适度规模经营的途径与措施①要为实行土地适度规模经营创造良好的环境条件a.建立起灵活高效的土地流转机制b.加快农村劳动力转移步伐c.政府的支持与帮助②不断扩大生产经营项目的规模a.重视土地向某些生产项目集中b.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提高整体规模效益c.大力抓好农业社会化服务d.将开发性农业自觉纳入土地适度规模经营运作③组织形式应多种多样10.土地使用制可以分为:“两权”合一型和“两权”分离型11.土地承包经营主体:土地承包方 土地发包方12.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的方式:①土地承包经营权转包 ②土地承包经营权出租 ③土地承包经营权互换 ④土地承包经营权转让 ⑤土地承包经营权入股 ⑥土地承包经营权托管 ⑦土地承包经营权反租倒包13.★“反租倒包”的含义:是指集体或单位、个人以一定的租金将农户承包地土地租赁后,经过投资开发或 者改善生产条件后再重新发包给单位或农户经营14.★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的原则:①平等、自愿、有偿原则 ②土地所有权性质和土地用途维持原则 ③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期限受限制原则 ④受让方资格限制原则 ⑤优先原则15.水资源的经济学特性①水资源通过降雨、降雪等方式可以自然循环补充②水资源同其他矿产资源相比,其利用只能是自然状态,不能通过人工提炼而在体积上或经济价值上得到浓缩 ③水资源既是生产对象的主题,又是生产对象的载体或媒体④人类对水资源循环上不能实施有效的人工控制 ⑤水资源的自然供给无弹性,需求呈刚性第七章 农业劳动力1.★刘易斯模式①发展中国家一般存在着二元经济结构:一元是能够维持最低生活水平的以落后方式进行生产的,含有大量剩余劳动力的农业部门,这一部门生产率低,劳动报酬低;另一元是以现代化方法进行生产的城市工业部门,它的劳动生产率和工资水平比农业部门的劳动生产率和工资水平高②传统农业部门的最大特点是剩余劳动力的存在③由于工农业之间的收入水平存在着明显的差距,农业剩余劳动力必然有一种向工业部门流动的趋势④城市现代工业部门吸收农业剩于劳动力的结果是扩大了生产,取得了更多的生产剩余,积累了更多的利润⑤在上述往复过程中,城市工业部门不断扩大生产,农业剩余劳动力不断向工业部门转移,农村人口不断进入城市,从而实现了工业化和城市化2.★刘易斯拐点:劳动力从过剩向短缺的转折点3.★农业剩余劳动力的概念:在一定的生产力水平下,农业劳动力的供给大于农业生产经营合理需求的那一部 分劳动力,这部分劳动力投入农业生产经营的边际产量为零或负数4.农业剩余劳动力的类型:①按照农业剩余劳动力的特殊性分为:绝对剩余、相对剩余②按照农业剩余劳动力产生原因分为:积累型剩余、结构型剩余、替代型剩余、季节性剩余5★.农业劳动生产率的概念:农业劳动生产率指农业劳动者在单位劳动时间内生产的农产品数量,或者生产单 位农产品所消耗的劳动时间 农业劳动时间农业产品数量农业劳动生产率6.提高农业劳动生产率的意义①是发展农业生产的根本途径②是增加积累和提高农民物质文化生活水平的决定条件③是衡量农业现代化水平的根本标志④是加快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保证7.提高农业劳动生产率的途径①采取正确的政策措施,调动农民的劳动积极性②不断改进农业劳动者的物质技术装备③合理利用和逐步改善自然条件④不断提高农业劳动者的科学技术水平和劳动熟练程度第八章农业技术进步1.★农业技术进步的特点:①渐进性②系统性③外生性④复杂性⑤周期性2.诱导性技术进步理论:①要素稀缺诱导的技术进步②市场需求诱导的技术进步3.★农业技术的经济类型:劳动节约型技术、资源节约型技术、中性技术4.中国农业技术进步道路的选择:①第一阶段应以资源节约型技术为主②第二阶段应是资源节约型与劳动节约型技术全面发展和有机结合第九章农业资金1.农业资金的三大类:①农业财政资金②农业信贷资金③农户资金2.农户资金的来源:①农业生产经营所得②非农业生产经营所得③劳务所得④财产性收入⑤转移性收入第十章农业信息与农业信息化1.★农业信息的内涵:农业信息是指以农业生产经营和农业科学为表征对象的,以有意义的形式加以排列和处理的数据,并通过一定的物质载体反映出来第十一章农业家庭经营1.★农业家庭经营的含义:以农民家庭为相对独立的生产经营单位,以家庭劳动力为主,所从事的农业生产经营活动,因此又称为农户经营或家庭农场经营第十四章农业保护政策1.全面实施农业保护政策的判断标准:经济结构主义观点、农业比较优势大小的观点第十五章食品质量安全管理1.★食品质量安全的基本特点①危害的直接性②危害的隐蔽性③危害的累积性④危害产生的多环节性2.★影响食品质量安全的主要途径①物理污染:指由物理性因素对食品质量安全产生的危害②化学性污染:指在生产加工过程中使用化学合成物质而对食品质量安全产生的危害③生物性污染:指自然界中各类生物性污染对食品质量安全产生的危害3.中国食品认证:无公害产品认证绿色食品认证有机食品认证第十七章传统农业的改造与农业现代化1.传统农业的特点:①技术停滞②粗放式耕作与劳动密集型精耕细作相结合,劳动生产率及其低下③封闭的、自我循环和发展,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2.★农业现代化的战略目标:①建设起一个发达的有市场竞争力的农业②建设起一个富裕的农村,提高农民收入水平③建设起一个良好的生态环境3.★农业现代化发展战略的实施:工业化战略、城市化战略、市场化战略、农业保护战略、可持续发展战略第十八章农业可持续发展1.★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内涵:在满足当代人需要,又不损害后代满足其需要的发展条件下,采用不会耗尽资源或危害环境的生产方式,实行技术变革和机制性改革,减少农业生产对环境的破坏,维护土地、水、生物、环境不退化、技术运用适当、经济上可行以及社会可接受的农业发展战略2.★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基本特征:①经济持续性②社会持续性③生态持续性3.可持续农业发展趋势:①追求农业与环境的协调发展②节约资源,提高资源利用率③建立经济与生态良性循环体系④强化农业系统内的自养、自控功能⑤发展农业循环经济4.★农业循环经济的概念:农业循环经济就是在科学发展观指导下,按照生态系统内部物种共生、物质循环、能量多层次利用的生物链原理,通过工程与技术措施,强化农业生产各环节的联系,实现物质的优化配置和循环利用,从而减少物质投入,提高资源利用率,减少污染,实现农业经济、社会和生态的协调发展可能会考大题:1.试分析当代农业合作社的发展趋势2.分析农贸市场和超市在销售农产品上的优劣势及发展趋势。

农业技术进步

农业技术进步

反过来说,针对某一种产品的技术发明,如 果不能够相对地节约一种或几种生产要素,也 不会被技术需求的微观主体所采用。 微观主体的利润最大化行为是要素稀缺和市 场需求两种假说内在统一的基础和纽带。
4. 关于公共农业科研体系的理论
要素稀缺和市场需求的诱导性假说为农业研究 资源的分配提供了一个有效的基本原则, 但这并不意味着应该由完全放任自由的市场竞 争机制来支配农业科研活动。
6.3.3发达国家农业技术进步的道路
1.先以劳动节约型技术为主,后以资源节 约型技术为主的道路(美国) 2.先以资源节约型技术为主,后以劳动节 约型技术为主的道路(日本) 3.中性技术进步的道路(法、英、意大利)
6.3.4中国农业技术进步道路的选择
根据中国的基本国情,中国农业技术进步的 道路,大致可划分为二个相互联系的阶段: 第一阶段应以资源节约型技术为主。 二十世纪三十年代后 第二阶段应是资源节约型与劳动节约型技 术全面发展和有机结合。
格里克斯也注意到杂交玉米技术成果推广的经 济效益,他指出研究成果的地区分布和新品种的 推广率受到经济利益的支配。
3.要素稀缺与市场需求假说的互补性质
要素稀缺和市场需求并不是两种独立的假说, 而是互相补充的技术进步理论。 节约一种或几种要素的技术创新,如果不落实 到某一种产品上,就无法被技术需求的微观主体 所采用。
相对稀缺的要素成为企业生产以至经济发展的瓶 颈,具有更高的边际产出,而对该要素的节约或 释放会带来更多的利润和国民收入。
由此定义要素稀缺性诱导的技术进步。
速水和拉坦认为:
经济中技术的发展是为了用相对丰富因而廉价 的要素来替代相对稀缺因而昂贵的要素。
2. 市场需求诱导的技术进步
施莫克勒在《发明和经济增长》中提出了市 场需求诱导的技术进步理论,并对工业领域 进行了实证研究。

李秉龙《农业经济学》(第2版)笔记和课后习题详解-农业技术进步【圣才出品】

李秉龙《农业经济学》(第2版)笔记和课后习题详解-农业技术进步【圣才出品】
应的自然条件和社会经济条件。 ⑤周期性 农业技术进步的周期性包括两个方面:一种技术体系从生成到应用,再到新技术出现而
使其淘汰的时间过程;科学技术转化为生产力并产生经济效益的过程。 2.农业技术进步的内容与作用 (1)农业技术进步的内容 ①农业生产技术措施的进步 农业生产技术措施的进步包括良种选育技术的进步、农作物耕作栽培技术的进步、土壤
5 / 45
圣才电子书 十万种考研考证电子书、题库视频学习平台

图 8-1 要素稀缺诱导的技术进步原理
②农业经济中要素稀缺诱导的技术进步
农业经济中要素稀缺诱导的技术进步的类别及其方式特征如表 8-2 所示。
2 / 45
圣才电子书 十万种考研考证电子书、题库视频学习平台

逐步形成新的农业技术体系,推动产业结构出现更加协调和全新的局面。 ③外生性。农业技术进步的压力和动力主要是外生的。 ④复杂性 农业技术的复杂性表现为: a.农业技术进步环境的复杂性。由于经济、社会、科技和生态环境的协调发展程度难
4 / 45
圣才电子书 十万种考研考证电子书、题库视频学习平台

a.国家通过有效的宏观调控,可以正确引导农业生产经营活动,减少或避免农业生产 经营的盲目性;
b.采取现代化科学管理手段提高农业生产单位的经营管理水平,从而保障农业生产经 营活动高效健康地进行。
⑤改变农民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促进农村的全面发展 a.使农民的劳动条件不断改善,劳动强度不断降低,收入水平不断提高,从而调动农 民推进技术进步的积极性,使农民努力学习与掌握科学文化知识和劳动技能; b.先进的农业科学文化技术一旦被农民掌握运用,必将改变传统的价值观念、生产方 式和生活习惯。 3.诱导性技术进步理论 (1)要素稀缺诱导的技术进步 ①国民经济中要素稀缺诱导的技术进步 国民经济中要素稀缺诱导的技术进步的过程如图 8-1 所示。

农业经济学钟甫宁详解演示文稿

农业经济学钟甫宁详解演示文稿
农业经济学钟甫宁详解演示文 稿
第1页,共20页。
优选农业经济学钟甫宁
第2页,共20页。
导论
导论
农业的部门特点
①土地的特殊重要性②农业生
特 征
产的季节性③周期性④自然条 件的高度相关性
农业经济学的科学特点
农业生产的特殊性
农产品特殊性 农业生产者的特殊性
农业经学的使命
“三农”经济问题
第3页,共20页。
①农业保护的依据②农业保护水平的测 度方案③我国农业保护的现状④我国农
业保护政策的调整
①我国农产品贸易发展②我国农产品国际竞 争力③促进我国农产品贸易途径
第18页,共20页。
• 随着经济全球化进程的推进,农产品贸易 日益成为农业发展的重要影响因素,面向国内 和国际两个市场,农业生产和结构调整需要利 用国内和国际两种资源,农业保护政策的制定 和实施是各种力量博弈的结果。本章以国际贸 易理论为基础,阐述了开展贸易对提高国内农 业资源利用效率和促进农业发展的机制。然后 从农业在过敏经济中的基础性地位出发,解释 了各国政府多采用农业保护盒贸易敢于政策的 原因及效果。
化经营⑤农业关联产业的全球化发展趋势
①产前部门 ②产中部门
③产后部门
第16页,共20页。
• 农业关联产业体系是一种与农业发展相关 社会分工体系和市场,也就是为农业服务的产 业体系。这一产业体系在市场机制的作用下, 与农业生产形成稳定的相互依赖、相互促进的 利益整体。
• 从宏观的视点来看,农业关联产业建立在 产业构造的基础上,也即由农业部门与关连 的其他部门而组成,由数百万农户与企业构 成,有地理的经营机能,没有管理或知道的 中心机构,是无秩序的统合体。
第5页,共20页。
2.1家庭概述

农业经济学6农业技术进步

农业经济学6农业技术进步
组建具备专业知识和技能的农业 技术推广团队,为农民提供个性 化、专业化的服务。
03
政策支持与激励机 制
政府加大对农业技术推广的政策 支持和资金投入,建立激励机制, 鼓励农民积极采用新技术。
农民科技素质的提升前景
农民教育培训
加强农民科技教育培训,提高农民科技文化素质和农 业生产技能。
新型职业农民培育
养价值、口感和外观品质。
农业生产过程控制
采用先进的农业生产技术和管理方 法,控制农产品生产过程中的环境 因素,确保农产品的品质和安全。
农产品加工技术
采用先进的农产品加工技术,如低 温加工、真空包装等,可以保持农 产品的原有品质和营养成分,延长 保质期。
降低农业生产成本
农业机械化与自动化
农业机械化可以降低劳动强度,提高劳动效率,减少人力成本。自动化技术可以进一步降 低人力成本,并提高生产效率。
农业大数据
利用大数据技术,对农业 生产、市场、科技等海量 数据进行挖掘和分析,为 农业决策提供支持。
农业遥感技术
通过遥感技术,获取农业 生产区域的时空信息,为 农业生产管理、灾害监测 等提供重要依据。
农业资源利用效率的改善
节水农业技术
通过改进灌溉技术、发展节水作物品种等措施,提高水资源利用 效率,减少农业用水浪费。
农业科技创新
农业生物技术
01
通过基因工程、细胞工程等手段,改良作物和畜禽品种,提高
产量和品质。
农业信息技术
02
应用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实现精准农业和智慧农业,提
高农业生产效率和管理水平。
农业工程技术
03
发展农业机械化、设施农业等,改善农业生产条件,提高农业
劳动生产率。

推广硕士《农业经济学》复习题及作业

推广硕士《农业经济学》复习题及作业

中国人民大学农业与农村发展学院农业推广硕士《农业经济学》复习题及作业第一章导论1、什么是农业?什么是农业的基本贡献和农业的多功能性?农业是人们利用太阳能,依靠生物的生长发育来获取产品的社会物质生产部门。

农业生产的对象是生物体,获取的是动植物产品。

农业的本质是人类利用生物机体的生命力,把外界环境中的物质和能量转化为生物产品,以满足社会需求的一种生产经济活动。

农业对经济发展的基本贡献有四种形式:产品贡献、要素贡献、市场贡献、外汇贡献。

农业多功能性是指农业除了具有提供食物和纤维等多种商品的功能外,还具有五个方面的非商品产出功能:环境功能、社会功能、粮食安全功能、经济功能、文化功能。

2、试分析农业的根本特性。

(作业1)3、农业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是什么?(仅作为了解内容,不作为考试内容)第二章农产品供给与需求1、什么是农产品供给?农产品供给需要具备哪两个条件?影响农产品供给的因素有哪些?农产品供给就是农产品生产经营者在一定时间内,在一定价格条件下愿意并能够出售并且能够出售某种商品农产品的数量。

从经济学的角度讲,农产品供给的形成必须同时具备两个条件:一是生产经营者有出售农产品的愿望;二是生产经营者有供应能力。

农产品供给取决于多种因素的影响,如农产品自身的价格,相关农产品的价格、农产品生产成本及技术条件、农产品生产经营者对未来价格的预期等,同时影响农产品供给变动的因素还有农业资源及其开发利用的技术水平,农产品生产者数量,农产品的商品化程度和其他因素。

2、什么是农产品需求?农产品需求需要具备哪两个条件?影响农产品需求的因素有哪些?农产品需求指农产品消费者在某一特定时期内,在各种可能的价格水平上愿意购买并且能够购买的某种农产品的数量。

构成农产品需求的两个必备条件:一是消费者具有购买欲望;二是消费者在现行价格条件下具有支付能力。

农产品需求受诸多因素影响,主要表现在:消费者的收入水平;其他相关农产品的价格;中间需求的变化;人口的数量与结构;消费者的偏好和消费观念;消费者的文化习俗;消费者对农产品未来价格的预期;政府的消费政策。

农业经济学考点整理

农业经济学考点整理

第一章导论1、农业的概念农业作为国民经济的一个部门,在现代社会中被称为第一产业。

农业作为一种生产经济活动,其本质是人类利用生物机体的生命力,把外界环境中的物质和能量转化为人类所需的生物产品并为人类创造良好生态环境的过程。

2、农业的特性1)自然再生产:是指生物的自然生长发育过程,即生物有机体同自然环境之间不断进行物质能量交换和转化的过程。

2)经济再生产:是指在一定的生产方式中,人们通过有目的的活动,利用动植物的生理机能和改造环境条件所反复进行的社会生产过程。

3)根本特性是经济再生产与自然再生产相交织。

3、农业的地位1)农业在国民经济中的一般地位: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

从农产品对人的重要性来看,农业是人类的衣食之源,生存之本;从人类社会的发展历史看,农业是国民经济其它部门得以独立和进一步发展的基础。

2)农业在不同国民经济发展阶段中的地位:农业支持国民经济发展阶段国家对农业实行保护(以工哺农)阶段。

(补充:以工哺农的经济特征:工业化程度较高;就业结构优化;城市化程度高;生产力水平较高)4、农业的作用1)农业对国民经济发展的基本贡献:产品贡献:指农业部门所生产的粮食及其他农产品对增加国民生产总值所产生的作用。

(包括食品和轻工业原料)。

要素贡献:指农业部门的生产要素转移到非农产业部门,从而推动非农产业部门的发展。

(包括劳动力、资本和土地)。

市场贡献: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农业是国内工业品的主要市场;另一方面,农业为市场提供各种农产品。

外汇贡献:是指通过出口农产品,农业为国家经济建设赚取外汇。

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直接贡献,即通过农产品及其加工制品的出口,直接创汇;二是间接贡献,即扩大农产品进口替代品的生产,减少外汇支出。

2)农业的多功能性:环境功能:农业不仅能为自身的发展创造良好的自然条件,还能为社会不断营造一个良好的生态环境。

社会功能:是指农业不仅为农村居民提供谋生手段和就业机会,还为他们提供生活和社交场所,具有减少农村人口盲目向城市流动、保持社会稳定、形成社会资本的功能。

9-第八章 《中国经济史》 马工程

9-第八章 《中国经济史》 马工程

资本主义经营方式·富农经济
2. 富农经济
•富农是由农民内部分化出来的富裕农民,按其经营状况的 不同,通常分为旧式富农和新式富农两种。 •所谓旧式富农,是指自己占有一部分土地,拥有比较先进 的生产工具,自己或家属虽参加劳动,但主要依靠雇工劳动 来为其增值财富的土地经营形式。 •所谓新式富农,即马克思所说的租地农场主或农业资本家 。新式富农投资农业的目的就是为市场而生产,生产使用价 值只是其获取更多价值的一个手段。
2.引进化肥
•以农业集约化最发达的无锡为例,据1933年3个村121户生 产成本的调查,肥料一项竟占一半以上,而雇用农工、畜工 、机器工合计只占1/3。
农业技术的进步与推广(续2)
3.生产工具的进步
•中国引进的西方近代农机具主要包括:洋犁、马耙、玉蜀 黍播种机、抽水机、刈麦器、刈草器、玉蜀黍自束器及脱粒 器、缫丝机、制茶机、渔轮等。 •除引进机械外,这一时期国内也开始有人创制和改良新式 农具。例如,扬州铁匠自制的提水器。
种植业的发展(续3)
• 表8-2为近代时期粮食生产的总产量和亩均产量的具体数 值,这里的粮食统计包括了稻米、小麦、高粱、小米、玉 米和其他杂粮的合计。
• 20世纪以来粮食的总产量是增长的,并于1936年到达高点 ,其增长速度大体可以与人口的增长相当。
• 农产品剩余最多的东北地区,1931年被日本帝国主义入侵 ,使粮食和大豆生产大受影响。1937年后,广大华北和华 中也遭日寇蹂躏,农业生产衰退。全国粮食产量的最低谷 1949年比1939年时减少20%强,经济作物损失更多。
种植业的发展(劳动生产率与人均产量·续1)
种植业的发展(劳动生产率与人均产量·续2)
• 1822—1833年的人均产量为558市斤,太平天国战争及之 后有所下降。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开始恢复和增长,并在 20年代到达最高的578市斤。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则 低至440多斤,多处饥馑。

李秉龙《农业经济学》(第2版)笔记和课后习题详解(8-10章)【圣才出品】

李秉龙《农业经济学》(第2版)笔记和课后习题详解(8-10章)【圣才出品】
4 / 96
圣才电子书 十万种考研考证电子书、题库视频学习平台

a.国家通过有效的宏观调控,可以正确引导农业生产经营活动,减少或避免农业生产 经营的盲目性;
b.采取现代化科学管理手段提高农业生产单位的经营管理水平,从而保障农业生产经 营活动高效健康地进行。
⑤改变农民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促进农村的全面发展 a.使农民的劳动条件不断改善,劳动强度不断降低,收入水平不断提高,从而调动农 民推进技术进步的积极性,使农民努力学习与掌握科学文化知识和劳动技能; b.先进的农业科学文化技术一旦被农民掌握运用,必将改变传统的价值观念、生产方 式和生活习惯。 3.诱导性技术进步理论 (1)要素稀缺诱导的技术进步 ①国民经济中要素稀缺诱导的技术进步 国民经济中要素稀缺诱导的技术进步的过程如图 8-1 所示。
圣才电子书

第八章 农业技术进步
十万种考研考证电子书、题库视频学习平台
8.1 复习笔记
一、农业技术进步概述
1.农业技术进步的内涵与特点
(1)农业技术进步的内涵
①含义
农业技术进步是指在农业经济发展中,不断用生产效率更高的先进农业技术来代替生产
效率低下的落后农业技术,有广义和狭义之分。
2 / 96
圣才电子书 十万种考研考证电子书、题库视频学习平台

逐步形成新的农业技术体系,推动产业结构出现更加协调和全新的局面。 ③外生性。农业技术进步的压力和动力主要是外生的。 ④复杂性 农业技术的复杂性表现为: a.农业技术进步环境的复杂性。由于经济、社会、科技和生态环境的协调发展程度难
以控制、调节,不可能持续地保持农业技术进步的最佳环境。 b.农业技术进步内容的复杂性;只有各Hale Waihona Puke 科技进步内容的有效化组合,才能形成较大

我国农业技术进步的路径选择

我国农业技术进步的路径选择
平等 。
据有关资料显示 , 自新 中国成 立以来 。 国耕地平均 每 我
年 减 少面 积 为 4 . 34万 ln 。国土 资 源 部 发 布 的 2 4年 度 全 1 '2  ̄ ∞
肥和平衡 施肥 、 农作物 耕作栽培 、 土壤改 良、 病虫害 防治 、 水
产养殖 , 畜饲养等农业 生产技术 措施 的进 步 , 包括农用 寓 还
将会 比目前减少 l , , 人地 比例关系更加紧张 。随着我国工业 4
开发 的推进和 工业化水 平的不断提 高 ,农业 劳动力 日益不
足 。劳动力供需矛盾 引致 了收割机 、 自耙式收割机 、 动力脱粒
机等 农机的发 明。通 过这些技术变 革的 累积 进行 ,美国于 l4 9 。年已基本实现农业机械化 , 比较成功地完成了相对丰富
维普资讯
l 农业科技 】
◎张全 红

农 业技 术进步 的涵义和 路径 选择 .
同时提高 , 我们把 这种劳动节约和资源节约并举 的技 术进步 道路称为中性技术进步道路。
技术是一组投入和产 出之间 的对应关系 , 技术进步就是 指这种 关系的正 向变化。农业技术进步是指农业生产中先进
和 生 产规 模 条件 , 村 只 需要 l 劳 动力 , 外 乡 镇 企 业 和 农 农 亿 另
的士 地和 资本对相对稀缺的劳动的替代 ; 走农业资源节约型
技 术 进步 道 路 的 典 型 代 表 国 家 是 日本 。 日本 人 口众 多 , 业 农
劳动 力资源充足 , 人均耕地少 , 自然 资源匮乏。日本从本国农
业资 源结 构和 经济 发展水平的宴际 出发 ,循着 品种技术 、 肥
村工商业 约能容纳 Q 5亿劳动 力。因此农村有可 剩余劳动力 3 . , 4亿 这其 中有 l 2亿常年外 出打 工, 余下 的 2 l 2亿则 可能长 期滞留农村 。各种分析资料显示 , 在今后相当长的 一段时期 ,

农业经济学复习思考题

农业经济学复习思考题

第一章导论1、什么是农业?试分析农业的根本特性。

2、试分析农业在国民经济中的一般地位和在不同经济发展阶段中的地位。

3、什么是农业的基本贡献和农业的多功能性?4、了解和掌握农业经济学科产生与发展的基本脉络。

5、当代农业经济学研究对象的变化表现出哪些特征?第二章农产品供给与需求1、何谓农产品供给?农产品供给需要具备哪两个条件?2、农产品供给有哪些特殊性?3、试分析影响农产品供给的因素。

4、何谓农产品需求?农产品需求要具备哪两个条件?5、何谓农产品需求规律、替代效应和收入效应?6、需求量的变动和需求变动有何区别?7、试分析影响农产品需求的因素。

8、何谓农产品供给价格弹性?农产品供给价格弹性有哪些类型》试用图和公式来表示。

9、试分析影响农产品供给价格弹性的因素。

10、何谓农产品需求价格弹性?农产品需求价格弹性有哪些种类?试用图和公式来表示。

11、试分析影响农产品需求价格弹性的因素。

12、农产品供给弹性和需求弹性可以用来分析哪些问题?13、什么是农产品的蛛网理论?农产品供求蛛网有哪几种类型?决定不同蛛网类型的条件是什么?试用图来表示。

14、政府一般可实行哪些价格限制政策?其导致的结果是什么?试用图来表示。

第三章农产品现货市场与流通1、市场的含义是什么?2、流通与商流、物流、信息流的含义是什么?它们之间的关系如何?3、农产品流通的特点是什么?渠道有哪些?4、农产品批发市场的含义是什么?它所应该具有的功能有哪些?5、发达国家农产品批发市场的运行模式和特点有哪些?你认为有哪些做法值得中国借鉴?6、零售业态的含义是什么?有哪些因素影响着零售业态?你认为最重要的因素有哪些?7、农产品零售市场的含义是什么?特点有哪些?8、农贸市场的含义是什么?特点有哪些?9、超级市场的含义是什么?农产品连锁经营产生的原因和条件有哪些?你认为应该主要做好哪几个方面的工作来推进农产品连锁经营?10、试比较分析农贸市场与超级市场在经销农产品上的优劣势和发展趋势。

农业经济学(完整)

农业经济学(完整)

1.农业是人们利用太阳能、依靠生物的生长发育来获取产品的社会物质生产部门。

农业的根本特征是经济再生产与自然再生产相交织。

2.随着经济的发展,农业产值的绝对量肯定不会增加,但农业在整个国民经济当中的比重将会不断下降的原因:国民生产总值(P)=农业生产总值(Pa)+非农业部门生产总值(Pn)。

Pa/P减小的原因为Pn增长的速度大于Pa。

3.农产品供给是指农产品生产经营者在一定时间内、在一定价格条件下愿意并且能够出售的某种农产品数量。

农产品供给的特殊性:①土地是农产品生产不可替代的基本生产资料,同时是有限的稀缺资源,因此在一定地域和一定技术条件下,农产品的可能供给总量是有限的,不会随价格的提高呈现无限增长趋势。

②农产品生产周期比一般商品生产周期长。

③农产品供给受自然环境影响较大。

④农产品供给受政府调控程度较大。

4.农产品需求指农产品消费者在某一特定时期内,在各种可能的价格水平上愿意购买并且能购买的某种农产品的数量。

5.农产品零售市场又称农产品消费市场,它是通过零售方式直接为消费者提供农产品服务的最终交易场所,反映着农产品的生产者、加工者、经营者和消费者的多方面竞技关系。

6.农产品批发市场又称中心集散市场,是“有形市场”的一种较高级的市场形式。

它是指将来自各产地的农产品进一步集中起来,经过加工、储藏与包装,通过销售商分散销往全国各地。

7.农产品期货市场的功能:a 发现价格功能;b 回避风险功能;c 其他功能。

8.中国农产品国际贸易地区结构特征:①出口:到日本和中国香港,其次欧盟、东南亚、韩国和朝鲜,占出口的30%。

②进口:来自美国、澳大利亚、新西兰、东南亚、拉美、欧盟。

产品结构特征:①出口农产品主要为园艺产品(菜、果、花),占50%以上。

②进口主要是谷物及大豆,占50%左右。

③出口的农产品中,畜产品出口呈上升趋势。

④进口农产品中,食糖、原棉、生丝和废丝等其他农产品为第二大进口农产品,其次园艺产品,再次是畜产品。

(完整版)农业经济学知识点整理

(完整版)农业经济学知识点整理

农业经济学知识重点第一章导论1.农业概念:农业是人们利用太阳能,依靠生物的生长发育来获取产品的社会物质生产部门2.农业的特征:①是一种自然再生产过程(根本特性)②是一种经济再生产③是自然再生产与经济再生产交织的过程3.★农业对经济发展的贡献:①产品贡献②要素贡献③市场贡献④外汇贡献4.农业非商品产出功能:①环境功能②社会功能③粮食安全功能④经济功能⑤文化功能第二章农产品供给与需求1.★农产品供给的含义:农产品供给是指农产品生产经营者在一定时间内,在一定价格条件下愿意并能够出售某种商品农产品的数量2.农产品供给规律: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某种农产品的供给量与其价格呈同方向变动,即在一般情况下,农产品供给量随其价格的上升而增加,随其价格的下降而减少3.★影响农产品供给变动的因素①其他相关农产品价格②农产品生产要素的价格③农业资源及其开发利用的技术水平④农产品生产者数量⑤农产品商品化程度⑥农产品生产者对未来价格的预期⑦其他因素政府法令和宏观调控政策等4.★农产品需求的含义:农产品需求指农产品消费者在某一特定的时期内,在各种可能的价格水平上愿意购买并能够购买的某种农产品的数量5.农产品需求规律:一般而言,农产品的价格水平与消费者愿意且能够购买的数量之间存在着反方向关系,即价格上升,购买量减少,价格下降,购买量增加6.替代效应:指农产品消费者在实际收入不变的情况下,某种农产品价格的变化对其需求量的影响7.收入效应:指农产品消费者在货币收入不变,但实际收入水平提高的情况下,改变农产品的购买量,从而达到更高的效用水平8.★影响农产品需求的因素①消费者的收入水平②其他相关农产品的价格③中间需求的变化④人口的数量与结构⑤消费者的偏好与消费观念⑥消费者的文化习俗⑦消费者对农产品未来价格的预期⑧政府的消费政策9.农产品供给弹性:指某种农产品的市场供给量对其价格变动反应的敏感程度,即农产品供给量变动率对其价格变动率的比率10.★影响农产品供给弹性的因素:①农产品生产周期的长短②农产品生产规模变化的难易程度③农产品价格变动的影响期长短④随着农产品产量的增加,其成本增加的程度11.农产品的需求弹性:指某种农产品的市场需求量对其价格变化反应的敏感程度,即农产品需求量变动率对其价格变动率的比率12.★影响农产品需求弹性的因素①消费者对农产品的需求程度②某种农产品的替代品数目及替代程度③某种农产品本身用途的广泛程度④农产品在消费者预算中所占比重的大小⑤消费者的收入水平⑥以农产品为原料的工业或轻工业对某种农产品的依赖程度13.★“薄利多销”与“谷贱伤农”14.蛛网理论(1)收敛型蛛网的前提条件:如果农产品的供给弹性小于需求弹性,价格变动对供给的影响程度则小于对需求的影响程度,这种蛛网就是收敛型的(2)发散型蛛网的前提条件:如果农产品的供给弹性大于需求弹性,价格变动对供给的影响程度大于对需求的影响程度,这种蛛网就是发散型的(3)封闭型蛛网的前提条件:如果农产品的供给弹性等于需求弹性,价格变动对供给和需求的影响相等,这种蛛网就是封闭型的第三章 农产品现货市场与流通1.★流通过程中的三流:商流、物流、信息流2.农产品批发市场按地理位置可分为:产地批发市场、销地批发市场、中转地批发市场3.★农产品批发市场的功能:①商品集散功能 ②价格形成功能 ③供求调节功能④信息中心功能 ⑤综合服务功能4.★零售业态的含义:是指零售企业为满足不同的消费者需求而形成的不同经营形态,零售业态的内在组成要 素分别为:目标顾客、商业结构、服务方式、店铺环境、价格策略等第四章 农产品期货市场1.期货的概念:是指市场经济发展过程中围绕农产品期货合约交易而形成的一种特殊的经济关系2.★期货交易者的分类:套期保值者和期货投机者3.★期货市场的功能:发现价格功能、回避风险功能4.农产品期货市场功能发挥对现货市场的宏观作用:① 减缓价格波动 ② 有助于政府宏观调控③ 促进农业国际化发展第五章 农产品国际贸易1.★国际贸易的两大基本理论:比较优势理论和国家竞争优势理论2.★比较优势理论与竞争优势理论的区别① 构建的市场条件不同 ② 研究的对象不同 ③ 讨论的优势来源不同 ④ 衡量标准不同3.★比较优势理论与竞争优势理论的联系:比较优势理论是竞争优势理论的基础、发挥比较优势是实现竞争优 势的最佳途径4.★WTO 基本原则:①扩大市场准入原则,消除非关税壁垒 ②削减出口补贴,促进公平竞争③削减和规范国内支持,完善竞争机制 ④规范卫生和植物检疫措施,严防设置非关税壁垒第六章 农业生产要素1.土地的概念:土地在经济学上是指地球上的陆地和水域以及与之相连的土壤、气候、地貌、岩石、水文、植 被等一切自然条件2.★土地特征:自然特性⎪⎪⎩⎪⎪⎨⎧土地生产力具有差异性肥力可以不断提高土地能永久利用,土壤不能移动土地的位置是固定的,积是有限的土地是自然的产物,面 经济特性⎪⎪⎪⎩⎪⎪⎪⎨⎧土地利用后果的社会性土地报酬递减的可能性难性土地利用方向变更的困土地利用的区位性土地利用的稀缺性 3.★土地报酬递减规律:在一定的科学技术水平下, 从一定的土地上所得到的报酬随着向该土地投入的劳动 和资本量的增大而有所增加,但随着投入的单位劳动和资本的增加,报酬的增加却在逐渐减少4.★土地资源合理利用的原则:①因地制宜 ②节约用地 ③保护资源 ④有偿利用5.★土地集约经营的概念:是指在一定土地面积上投入较多的生产资料和活劳动,应用先进农业技术装备和技 术措施,进行精耕细作,主要靠提高土地生产率来增加农产品产量和收入的经营方式6.土地集约经营的类型:①劳动集约型 ②技术集约型 ③资金集约型7.土地集约经营的意义:①可以弥补我国人均土地资源的严重不足,通过提高土地生产率,不断增加农产品总量,更好地满足社会对农产品日益增长的需要 ②可以充分发挥我国农业劳动力资源丰富的优势,通过精耕细作等提高土地的产出水平,增加农民收益 ③通过采用先进的科学技术措施和物质装备,可以促进生物因素与环境因素的协调、统一,实现高产稳产,提高质量8.提高我国土地集约经营水平的途径:①充分利用丰富的农业劳动力资源,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②加大资金投入,提高农业技术装备水平,改善农业生产条件 ③广泛应用现代农业科学技术,进一步提高土地生产率 ④扩大复种面积,提高复种指数 ⑤搞好经营管理,提高农民整体素质9.实现土地适度规模经营的途径与措施①要为实行土地适度规模经营创造良好的环境条件(a.建立起灵活高效的土地流转机制 b.加快农村劳动力转移步伐 c.政府的支持与帮助)②不断扩大生产经营项目的规模(a.重视土地向某些生产项目集中 b.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提高整体规模效益 c.大力抓好农业社会化服务 d.将开发性农业自觉纳入土地适度规模经营运作)③组织形式应多种多样10.土地使用制可以分为:“两权”合一型和“两权”分离型11.土地承包经营主体:土地承包方 土地发包方12.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的方式:①土地承包经营权转包 ②土地承包经营权出租 ③土地承包经营权互换 ④土地承包经营权转让 ⑤土地承包经营权入股 ⑥土地承包经营权托管 ⑦土地承包经营权反租倒包13.★“反租倒包”的含义:是指集体或单位、个人以一定的租金将农户承包地土地租赁后,经过投资开发或 者改善生产条件后再重新发包给单位或农户经营14.★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的原则:①平等、自愿、有偿原则 ②土地所有权性质和土地用途维持原则 ③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期限受限制原则 ④受让方资格限制原则 ⑤优先原则15.水资源的经济学特性①水资源通过降雨、降雪等方式可以自然循环补充②水资源同其他矿产资源相比,其利用只能是自然状态,不能通过人工提炼而在体积上或经济价值上得到浓缩 ③水资源既是生产对象的主题,又是生产对象的载体或媒体④人类对水资源循环上不能实施有效的人工控制 ⑤水资源的自然供给无弹性,需求呈刚性第七章 农业劳动力1.★刘易斯模式①发展中国家一般存在着二元经济结构:一元是能够维持最低生活水平的以落后方式进行生产的,含有大量剩余劳动力的农业部门,这一部门生产率低,劳动报酬低;另一元是以现代化方法进行生产的城市工业部门,它的劳动生产率和工资水平比农业部门的劳动生产率和工资水平高②传统农业部门的最大特点是剩余劳动力的存在③由于工农业之间的收入水平存在着明显的差距,农业剩余劳动力必然有一种向工业部门流动的趋势④城市现代工业部门吸收农业剩于劳动力的结果是扩大了生产,取得了更多的生产剩余,积累了更多的利润 ⑤在上述往复过程中,城市工业部门不断扩大生产,农业剩余劳动力不断向工业部门转移,农村人口不断进入城市,从而实现了工业化和城市化2.★刘易斯拐点:劳动力从过剩向短缺的转折点3.★农业剩余劳动力的概念:在一定的生产力水平下,农业劳动力的供给大于农业生产经营合理需求的那一部 分劳动力,这部分劳动力投入农业生产经营的边际产量为零或负数4.农业剩余劳动力的类型:①按照农业剩余劳动力的特殊性分为:绝对剩余、相对剩余②按照农业剩余劳动力产生原因分为:积累型剩余、结构型剩余、替代型剩余、季节性剩余5★.农业劳动生产率的概念:农业劳动生产率指农业劳动者在单位劳动时间内生产的农产品数量,或者生产单 位农产品所消耗的劳动时间 农业劳动时间农业产品数量农业劳动生产率 6.提高农业劳动生产率的意义①是发展农业生产的根本途径 ②是增加积累和提高农民物质文化生活水平的决定条件③是衡量农业现代化水平的根本标志④是加快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保证7.提高农业劳动生产率的途径①采取正确的政策措施,调动农民的劳动积极性②不断改进农业劳动者的物质技术装备③合理利用和逐步改善自然条件④不断提高农业劳动者的科学技术水平和劳动熟练程度第八章农业技术进步1.★农业技术进步的特点:①渐进性②系统性③外生性④复杂性⑤周期性2.诱导性技术进步理论:①要素稀缺诱导的技术进步②市场需求诱导的技术进步3.★农业技术的经济类型:劳动节约型技术、资源节约型技术、中性技术4.中国农业技术进步道路的选择:①第一阶段应以资源节约型技术为主②第二阶段应是资源节约型与劳动节约型技术全面发展和有机结合第九章农业资金1.农业资金的三大类:①农业财政资金②农业信贷资金③农户资金2.农户资金的来源:①农业生产经营所得②非农业生产经营所得③劳务所得④财产性收入⑤转移性收入第十章农业信息与农业信息化1.★农业信息的内涵:农业信息是指以农业生产经营和农业科学为表征对象的,以有意义的形式加以排列和处理的数据,并通过一定的物质载体反映出来第十一章农业家庭经营1.★农业家庭经营的含义:以农民家庭为相对独立的生产经营单位,以家庭劳动力为主,所从事的农业生产经营活动,因此又称为农户经营或家庭农场经营第十四章农业保护政策1.全面实施农业保护政策的判断标准:经济结构主义观点、农业比较优势大小的观点第十五章食品质量安全管理1.★食品质量安全的基本特点①危害的直接性②危害的隐蔽性③危害的累积性④危害产生的多环节性2.★影响食品质量安全的主要途径①物理污染:指由物理性因素对食品质量安全产生的危害②化学性污染:指在生产加工过程中使用化学合成物质而对食品质量安全产生的危害③生物性污染:指自然界中各类生物性污染对食品质量安全产生的危害3.中国食品认证:无公害产品认证绿色食品认证有机食品认证第十七章传统农业的改造与农业现代化1.传统农业的特点:①技术停滞②粗放式耕作与劳动密集型精耕细作相结合,劳动生产率及其低下③封闭的、自我循环和发展,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2.★农业现代化的战略目标:①建设起一个发达的有市场竞争力的农业②建设起一个富裕的农村,提高农民收入水平③建设起一个良好的生态环境3.★农业现代化发展战略的实施:工业化战略、城市化战略、市场化战略、农业保护战略、可持续发展战略第十八章农业可持续发展1.★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内涵:在满足当代人需要,又不损害后代满足其需要的发展条件下,采用不会耗尽资源或危害环境的生产方式,实行技术变革和机制性改革,减少农业生产对环境的破坏,维护土地、水、生物、环境不退化、技术运用适当、经济上可行以及社会可接受的农业发展战略2.★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基本特征:①经济持续性②社会持续性③生态持续性3.可持续农业发展趋势:①追求农业与环境的协调发展②节约资源,提高资源利用率③建立经济与生态良性循环体系④强化农业系统内的自养、自控功能⑤发展农业循环经济4.★农业循环经济的概念:农业循环经济就是在科学发展观指导下,按照生态系统内部物种共生、物质循环、能量多层次利用的生物链原理,通过工程与技术措施,强化农业生产各环节的联系,实现物质的优化配置和循环利用,从而减少物质投入,提高资源利用率,减少污染,实现农业经济、社会和生态的协调发展可能会考大题:1.试分析当代农业合作社的发展趋势2.分析农贸市场和超市在销售农产品上的优劣势及发展趋势。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农业技术进步有广义和狭义之分
广义的农业技术进步,既包括农业生产技术 即自然科学技术的进步,也包括农业经济管 理即社会科学技术的进步
狭义的农业技术进步仅包括农业生产技术的 进步。狭义的技术进步因考虑的主要是物化 形态的技术,因而又叫硬技术进步。
• 按技术进步的程度不同,可分为技术 进化与技术革命两类。
此外,即使专利和许可证制度能够完全实 施,但要赋于发明者一定年限的垄断使用 权,也会妨碍技术发明的社会最优利用。
一般来说,能够物化成商品的农业科技成 果可以通过市场机制得到解决,而具有基 础性、公益性或公共产品性的科研和推广 则应由政府通过公共资金来支持。
还由于农业的特殊性地位,对于盈利性单 位的农业科研活动也应该给予支持。
各国农业中的土地和劳动要素禀赋是不同 的,所以无论是农业技术整体还是针对某 种农产品的技术创新,都将节约相对缺乏 的生产要素;
反过来,节约某种生产要素的农业技术也 必须落实到某种农产品上。
农民作为技术创新的采用者,出于利润最 大化的动机,会被引导到采用节约较为缺 乏而昂贵要素的技术;
而研究单位作为技术创新的供给者,也要 考虑那种技术具有更大的市场潜力。
由此区分为“节约劳动”的技术创新—— 使资本边际产出的增加大于劳动;
“节约资本”的技术创新——使劳动边际 产出的增加大于资本;
“中性”的技术创新——同比例地增加劳 动和资本的边际产出。
希克斯认为技术创新是偏向劳动还是偏向 资本,取决于劳动与资本的相对价格;
而在竞争条件下,要素相对价格反映其பைடு நூலகம் 对稀缺程度。
随着农业生产的发展与技术进步的深入, 最初以节约某一种要素为特征的技术道路 选择,又有逐渐趋同的现象。
这是因为在一个动态的竞争经济中,较为 缺乏的要素诱发较多的该种要素的技术进 步,从而缓解其相对稀缺程度;较为丰富 的要素则由于大量使用而变得不太富裕。
(二)市场需求诱导的技术进步
1.工业经济中市场需求诱导的技术进步 施莫克勒在《发明和经济增长》一书中提
相对稀缺的要素成为企业生产以至经济发 展的瓶颈,具有更高的边际产出,而对该 要素的节约或释放会带来更多的利润和国 民收入。
• 由此定义要素稀缺性诱导的技术进步。
2.农业经济中要素稀缺诱导的技术进步 速水和拉坦针对农业领域技术进步的内生
化问题作了深入的理论研究和实证检验。 与希克斯一样,他们认为,一个经济中技
如第一次技术革命时蒸汽机的出现,第二 次技术革命时电能的应用等,其结果往往 是原来的社会、经济结构发生巨大变革, 劳动生产率获得极大提高,拖拉机的出现, 化学肥料的应用,可以分别看作是农业技 术进步中的一次技术革命。
(二)农业技术进步的特点
1.渐进性 2.系统性 3.外生性 4.复杂性 5.周期性
另一类是生物化学技术,用于节约相对稀 缺并缺乏弹性的土地资源。
生物化学技术的主要代表是土壤肥料技术、 植物保护技术、育种技术,生物化学技术 的意义在于用化肥、农药、良种等现代投 入品提高单位面积的作物产量,土地生产 率的提高是生物化学技术的主要特征,也 是农业产出增长的主要来源。
• 当然,并非所有的机械创新都是以节约劳 动为目标的,也并非所有生物技术革新都 是以节约土地为目标的。
第八章 农业技术进步
●本章学习要点 ★农业技术进步的内涵、特点、内容 与作用 ★诱导性技术进步理论 ★农业技术进步的动力机制 ★农业技术进步的道路选择
第一节 农业技术进步概述
一、农业技术进步的内涵与特点
(一)农业技术进步的内涵 农业技术进步是指在农业经济发展中,不
断用生产效率更高的先进农业技术来代替 生产效率低下的落后农业技术。
(二)中国未来农业技术的发展方向 1.尽快形成一整套农业生产技术体系 (1)要建立健全良种繁育体系,培育和推广
农业优良品种 (2)形成以有机能投入为主,无机能投入为
辅,有机能与无机能相结合的农业能源投 入结构 (3)研究和推广先进适用的作物栽培技术和 畜禽饲养技术
2.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特别是重视农田 水利技术,有效改造中低产田
农村的全面发展
三、诱导性技术进步理论
• 诱导性技术进步的概念最早是由希克斯提 出来的,其理论发展分为两个分支:
一个是希克斯——速水——拉坦——宾斯 旺格假说,强调要素的相对稀缺性;
另外一个是施莫克勒——格里克斯假说, 强调市场需求。
这两种假说是内在统一的,而且被运用到 特定的时间、地点和领域时有所发展。
(一)要素稀缺诱导的技术进步
1.国民经济中要素稀缺诱导的技术进步
希克斯在《工资理论》一书当中讨论“经 济进程的分配效应”时,首先引入了诱导 性技术进步的概念。
他认为经济进步受四种力量的推动——人 口增长、工作意愿增强、资本增加和技术 创新。
一种创新只有当它的最终效果能够带来国 民收入的增加时,才会被有力地采用,这 是竞争条件下的必然结果。
(二)城镇化的发展推动农业的技术进步 (三)农业产业化经营的发展推进农业的技
术进步 (四)农业对外贸易的发展推动农业的技术
进步 (五)农业现代化建设直接引发了农业的技
术进步
第三节 农业技术进步道路的选择
一、农业技术的经济类型
(一)劳动节约型技术 (二)资源节约型技术 (三)中性技术
二、发达国家农业技术进步的道路
(一)先以劳动节约型技术为主,后以资源 节约型技术为主的道路
(二)先以资源节约型技术为主,后以劳动 节约型技术为主的道路
(三)中性技术进步的道路
三、中国农业技术进步道路的选择
(一)中国未来农业技术进步道路的选择 • 根据中国人多地少的基本国情,中国未来
的农业技术进步道路,大致可划分为二个 相互联系的阶段: 第一阶段应以资源节约型技术为主 第二阶段应是资源节约型与劳动节约型技 术全面发展和有机结合
当技术进步表现为对原有技术或技术体系的改革 创新,或在原有技术原理或组织原则的范围内发 展创造新技术和新的技术体系时,这种技术称为 技术进化。
如新品种的育成和应用、配合肥料和配合饲料的 研制和推广、施肥方法的改进、喷灌、滴灌等。
• 当技术进步表现为技术或技术体系发生质 的变革时,就称其为技术革命。
他认为技术创新过程的收益是与农业研究 有关的外部效应——生产者剩余和消费者 剩余的增加,其成本是杂交玉米研究经费 的累计数,他估计杂交玉米研究的内部收 益率为35%~40%。
(三)要素稀缺与市场需求假说的互补 性质
• 1.要素稀缺和市场需求诱导并不是两种独 立的假说,而是互相补充的技术进步理论。
再有一种学说类似于产品生命周期假定, 认为给定领域内技术发明的数量先增加后 减少,但是,与其说是由于技术发明的成 本递增,不如说是市场需求的递减。
• 实证研究在否定上述论断的基础上, 验证了不同产业资本品的发明数量与 产品销售额密切相关,由此引申出三 个命题:
(1)技术发明是一种经济活动,它与其它经 济行为一样,追求预期收益;
• 总之,农业技术进步的要素稀缺和市场需 求假说是互相补充的、内在一致的。
(四)诱导性技术进步理论与公共农业科研体 系的构建
要素稀缺和市场需求的诱导性假说为促进农 业科学技术的进步提供了一个有效的基本原 则,但这并不意味着应该由完全放任自由的 市场竞争机制来支配农业科研活动。
因为农业科研的大多数成果,尤其是生物和 农艺研究,是以信息形式表现出来的新品种、 新配方、新工艺等,它们具有明显的公共产 品性质,具有使用上的非排他性和收益上的 非独占性或外溢性,难以避免搭便车等问题 的困扰。
的经济活动,逐渐变成一种连续的、规范的、 企业化的经济行为。
2.农业经济中市场需求诱导的技术进步
格里克斯在对杂交玉米的推广和使用中, 指出市场盈利性是一个主要的影响因素, 从而较早地提出了关于农业技术进步的市 场需求诱导假说。
玉米杂交方法的发展和由此培育出来的新 品种,增加了玉米生产的供给量。
出了市场需求诱导的技术进步理论,并对 工业领域进行了实证研究。 长期经济增长取决于技术知识的积累,技 术进步包括过程创新和产品创新。
与习惯认识相反,重要的科学发现和发明 并不构成技术发明的主要激励,而对成本 问题的解决和盈利机会的把握却成为技术 发明的关键;
另一种流行的看法是,重要的技术发明推 动未来的技术发明,但实证研究的结果却 是相反或模棱两可;
3.因地制宜地推广农业机械技术 4.进一步提高化学化水平
如果一种发明能够降低生产成本——以更 少的资源生产同样多的产品,就能够增加 企业家的利润(这是必要的,但不一定充 分)。
由此释放出来的资源,可以用来增加原有 产品的供给,如果对该种产品的需求是有 弹性的;或者用来增加其它产品的供给, 如果对该种产品的需求缺乏弹性。
• 希克斯认为,技术创新虽然会使国民收入 增加,但未必同比例地增加各种要素的边 际产出。
社会利益最大化要求知识产品一旦被生产出 来,应该是让所有潜在的使用者没有任何代 价地加以利用。
在这种情况下,除非政府政策提供了适当的 制度环境,否则一个潜在的创新者(企业和 个人)就不可能有生产新知识的激励。
一种解决办法是建立专利法和许可证制度, 以保护科学技术发明的产权。但是法的实施 是有成本的,在法律制度极不健全的发展中 国家,专利制度的交易成本可能会超过知识 产权保护的收益。
节约一种或几种要素的技术创新,如果不落 实到某一种产品上,就无法被技术需求的微 观主体所采用。
反过来说,针对某一种产品的技术发明,如 果不能够相对地节约一种或几种生产要素, 也不会被技术需求的微观主体所采用。
2.要素稀缺和市场需求两种互相补充的诱导 性技术进步理论在农业经济中的运用
各种农作物的不同市场需求规模会诱导不 同数量的技术发明,但这些发明必须以节 约某种要素为特征;
三、农业技术进步的内容与对农业 发展的作用
(一)农业技术进步的内容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