歌曲分析与写作
中国美声歌曲赏析--以《我的爱人你可听见》为例
中国美声歌曲赏析 -- 以《我的爱人你可听见》为例摘要:中国美声歌曲有很多很多,我国民族声乐作品也有很多。
为了提高人们的音乐乐审美能力和音乐文化修养要多听一些中国声乐作品。
而要欣赏声乐作品就必须要具备一定的乐理知识、歌曲类型、声乐演唱和音乐美学等方面的基础知识。
中国美声作品有好多,比如:《越人歌》、《两地曲》、《怀念曲》、《我的爱人你可听见》等等。
不过我还是最喜欢《我的爱人你可听见》这首动听的美声歌曲。
该作品拥有很强的感染性,有利于学习其艺术性从而提升自己的艺术素养和文化内涵,也可以使我们更好的了解作品的中心思想和情感,提高我们对中国艺术歌曲的理解能力。
关键词:《我的爱人你可听见》、美声、男高音。
引言(前言)选自《长征》歌剧中的一首歌曲。
《长征》是国家大剧院以‘长征’事迹为题材,为纪念中国工农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由印青作曲,邹静之作词创作的中国原创歌剧。
剧中通过将士们的感人事迹,凸显工农红军百折不挠,团结互助的长征精神。
整首歌曲围绕战士们想象家乡思念家乡中心,凸显出战士们乐观旷达的精神,以及对长征必胜的信念。
长征的伟大历史造就出我们今天的和平生活,长征精神的每一歌音符都蕴含着时代的因子,都具有振奋人心,团结上进,迎难而上的精神力量。
一、《我的爱人你可听见》艺术赏析《我的爱人你可听见》是一首行板乐曲,调号是降D大调。
歌曲全段采用对比手法,使得整个歌曲显得对立统一,表达出战士对家乡以及亲人的思念。
这首歌曲的声调运用了“倒字”现象在某些乐句中音阶是上行的但音调确实下行的。
但是不能过多的运用,运用过多会使歌曲曲调变得很奇怪,合理的运用一些反而会使歌曲增加强调作用。
还运用了诉讼的手法,将红军们百折不挠、团结勇敢、乐观的精神传递下去。
二、《我的爱人你可听见》难点分析《我的爱人你么听见》这首歌曲是中国近代美声歌曲,是一首男高音演唱的曲目。
这首歌曲作为一首男高音的歌曲来讲,最高音为小字二组的a,没有很高也不是很低,演唱好这一首歌曲是很难的,每个音普遍在上面飘着,如果你没有气息的支撑,你是不可能完成这首歌曲的。
单一主题单三部曲式歌曲的分析与创作
单一主题单三部曲式歌曲的分析与创作作者:谭雯心来源:《魅力中国》2018年第24期摘要:单三部曲式结构的作品在歌曲分析与写作中是最常见的一种结构类型之一,而单一主题的单三部曲式结构的重要性却很容易被忽略,是三部曲式歌曲分析与写作不可或缺的重要创作之一。
因此,本文主要从单一主题的单三部曲式结构的重要性、特点以及创作方法做简要的分析与介绍。
关键词:单一主题单三部曲式结构;音乐特点;创作一、单一主题单三部曲式结构的重要性单三部曲式结构在整个歌曲分析与创作中有着极其重要的位置。
单三部曲式结构由于涉及面很广、内容清晰、题材宽泛、结构规整、易于传唱等特点,成为人们创作歌曲中首选的曲式结构之一。
并且,因为单三部曲式结构自身严禁的结构体系,有非常独立并且完整性的结构表达,可以涉及到段落与段落之间的各种对比与联系,整首歌的副歌部分也非常易于听便与分析,可以涉及到歌曲创作中的各种题材和风格,并且还可以作为大型曲式结构中的一部分而被非常广泛的运用。
因此,熟练的掌握单三部曲式结构歌曲的创作有着十分重要的意義,尤其是单一主题的单三部曲式结构在情感表达以及与大型曲式结构关系等方面就显得尤为重要。
二、单一主题单三部曲式结构歌曲的音乐特点(一)整体结构完满性的音乐特点。
整体结构完满性的音乐特点主要表现在三部性曲式结构原则中。
由呈示部乐段、展开性乐段以及再现部乐段组成。
三个部分在规模上不相上下,并且各个部分之间有着比较明确的对比,分为对比主题的单三部曲式和单一主题的单三部曲式结构,而单一主题的单三部曲式结构相对来说比较典型。
常见的有以下几种类型:(见谱例)(二)呈示部单一性的音乐特点。
单一主题单三部曲式结构的呈示部在主题呈示方面有着比较典型的独立乐段方正、规则、完满终止等收拢性结构特征。
如肖邦《D大调玛祖卡》(op.33 No.2)这是一个16小节的呈示部,由两个8+8小节的主题所构成,音乐情绪稳定并且贯穿整个呈示部,在15和16小节用了一个完全终止,主题结构方正规则,没有多余的扩充结构或者转调设计,非常清晰的表现出呈示部单一性的音乐特点。
运河谣歌曲观后感
运河谣歌曲观后感【原创实用版4篇】目录(篇1)一、背景概述1.运河谣歌曲的创作背景2.歌曲的创作意义二、歌曲分析1.歌曲的主题思想2.歌曲的艺术特色3.歌曲的情感表达三、个人观点1.对歌曲的喜爱之处2.对歌曲的不足之处3.对歌曲的评价正文(篇1)《运河谣》是一首以运河为背景,描绘了运河两岸人民生活和情感的歌曲。
歌曲旋律优美,歌词深情,让人感受到运河文化的深厚底蕴。
作为中文知识类写作助理,我十分喜欢这首歌曲,也深刻认识到了歌曲的艺术价值。
从主题思想上看,《运河谣》通过讲述运河两岸人民的生活和情感,表现了人类对于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对于大自然的敬畏。
歌曲中所传达的情感是真实的,感人的,能够引起听众的共鸣。
同时,歌曲还传递了对于环境的关注和对于自然的尊重,表现出了对于可持续发展的追求。
从艺术特色上看,《运河谣》的旋律优美,节奏舒缓,给人以舒适的听觉体验。
歌曲采用了传统的民乐元素,同时也融入了现代音乐元素,使得歌曲具有了很强的时代感。
歌词语言简练,表达深刻,具有很强的感染力。
在演唱上,歌曲采用了合唱的形式,使得歌曲更加具有气势和感染力。
从情感表达上看,《运河谣》通过对于运河两岸人民的生活和情感的描绘,表现出了对于大自然的敬畏和对于人类文明的反思。
歌曲中所传达的情感是真实的,深刻的,能够引起听众的共鸣。
目录(篇2)一、背景概述1.运河谣歌曲的创作背景和历史意义。
2.歌曲的歌词内容及其所表达的情感。
3.歌曲的曲调风格及其音乐特点。
二、深入分析1.歌曲所反映的历史事件和人物。
2.歌曲所表达的情感和思想内涵。
3.歌曲在历史和文化传承中的作用和价值。
三、个人观点1.歌曲的优点和缺点。
2.歌曲在历史和文化传承中的地位和作用。
3.个人对歌曲的评价和看法。
正文(篇2)运河谣歌曲是一首具有历史意义的歌曲,它反映了清朝时期运河两岸人民的生活和情感,表达了他们对家乡和亲人的思念之情。
歌曲的歌词内容深刻,曲调风格优美,是一首非常优秀的音乐作品。
歌曲《望月》分析
歌曲《望月》分析摘要歌曲《望月》为印青作曲,宋祖英演唱,该曲一经推出就俘获了大量听众的心灵,该曲不仅歌词优美,意境也非常的深远,一种淡淡哀伤与思念之感让人感慨万千,本文正是基于此对歌曲《望月》进行分析。
为了更好的对本文进行论述,本文首先对于歌曲《望月》进行概述,其次对歌曲《望月》的审美特征进行阐述,然后对该曲进行曲式与结构分析,最后对歌曲《望月》的演唱处理发表己见。
关键词:歌曲《望月》审美特征演唱处理一、歌曲《望月》概论(一)作曲家介绍《望月》是通过国风作的词,印青作的曲来和合作完成的一首非常优美的歌曲。
而它的优美之处就在于听起来非常的委婉动听,让听众可以从这一首曲子中听出作者想要表达的那种对亲人深深地思念之情,而且歌曲在通过著名的歌唱者宋祖英演唱之后,将歌曲中的那种神韵都悉数的表达出来。
印青,性别男,出生于1954年的5月份,他曾经担任过总政歌舞团团长,中国音乐家协会理事等等,他还是一位作曲家。
在2009年的时候,印青卸下了团长的职务,再下一年他就担任为中国音乐家协会的副主席。
他还是中国现代最著名的作曲家之一,到现在为止已经有了一千多部作品,而且很多作品都流传出来非常的受世人追捧。
笔者通过对印青的作品进行研究和分析,总结出他创作的作品之所以受人追捧的原因,有以下几点:首先就是印青先生他的创作都是根据时代的变化来进行灵感的创作的,所以我们可以从他的很多作品当中都很容易听出那个时代发生过的事情,我们可以从音乐当中感受到作者想通过音乐告诉我们他所经历的所有事情,所以在后代,也有很多人会把他的作品当作记录中国当代发生历史大事件的书籍。
举例来说,在《走进新时代》中可以了解到当时正是我国的第三代领导团共同建立着新的新的中国时代,在我们都耳熟能详的《天路》一曲中可以听到,作者以及当时的人们对于开发西部的热情和自己的期望。
,除此之外还有许多的歌,像《西部放歌》以及《复兴之路》等等,他作的每一首歌都在反应着当时时代的进步,都在告诉着我们他的心理路程。
《歌曲分析与创作》
授课内容:音乐的主要表现因素—节奏教学目的:了解作为音乐的主要表现因素之一,节奏在音乐中的作用及表现手段,了解节奏的各种表现形态及歌曲中常用的节拍,掌握旋律节奏与语言节奏的相互关系。
重点、难点:重点掌握各种常用节拍在歌曲中的正确使用。
教学方法:课堂讲授、谱例分析、课堂练习、课下作业教学过程:板书内容:一、节奏的表现形态二、节奏与节拍三、音乐节奏与语言节奏讲解内容:一、节奏的表现形态节奏,本源于生活,源于自然。
在音乐中,节奏是非常重要的表现手段。
它的作用在于:赋予旋律以鲜明的性格,赋予作品以更加准确、生动的音乐形象。
就节奏的形态而言,可做以下分类:1、劳动歌曲及劳动号子的节奏形态(板书)(讲解)节奏特点:这种节奏形态应该同具体的劳动动作的频率相吻合,和其劳作时的情绪相吻合。
速度应根据具体的劳动特点而定。
分析谱例:《黄河船夫曲》、《码头工人歌》、《采伐歌》片段。
2、进行曲的节奏形态(板书)(讲解)节奏特点:这种节奏形态,既是一种形态的归属,又是一种体裁和速度的象征(进行曲体裁、进行曲速度)。
节奏简洁,鲜明,重音明确,适用于军乐、军歌、校歌及更多的群众歌曲。
分析谱例:《中国人民志愿军战歌》《中国人民解放军进行曲》片段。
3.欢快歌曲的节奏形态(板书)(讲解)节奏特点:这种节奏形态,常用来表现喜悦、愉快、向上等情绪,大多具有舞蹈性。
节奏较紧凑,通常采用稍快的速度。
由杨正仁作词作曲的《阿佤人民唱新歌》、由李俊琛作词,罗念一作曲的《洗衣歌》等作品,都采用了欢快的节奏形态。
分析谱例:《阿佤人民唱新歌》、《洗衣歌》片段。
4、抒情歌曲的节奏形态(板书)(讲解)节奏特点:这种节奏温和、舒展,通常采用中速来演唱,且演唱形式大多为独唱。
这种节奏与优美、婉转的旋律相结合,可以充分表达人的内心情感,表达对自然景物的感受和充分体现大自然的美丽。
分析谱例:《延安颂》、《云月依依》片段。
二、节奏与节拍(板书)(讲解)在音乐作品中,节奏和节拍是密不可分的。
歌曲《醉了千古爱》演唱分析
歌曲《醉了千古爱》演唱分析【摘要】《醉了千古爱》是一首引人入胜的歌曲,由演唱者深情演绎。
歌曲背景介绍揭示了其富有历史传奇色彩,演唱者声线分析显示出其独特的魅力和表现力。
情感表达分析揭示了演唱者对爱情的真挚表达,曲风分析展示出其独特的音乐风格和魅力。
歌词解析揭示了歌曲的诗意和深层含义。
演唱者通过情感深刻的表达,展现出歌曲独特的曲风,而歌词中包含着丰富的文学意蕴。
这首歌曲展现出了演唱者的情感表达深刻,曲风独特,歌词富有诗意,令人难忘。
【关键词】歌曲《醉了千古爱》, 演唱分析, 背景介绍, 演唱者声线, 情感表达, 曲风, 歌词解析, 情感深刻, 曲风独特, 歌词诗意1. 引言1.1 歌曲《醉了千古爱》演唱分析醉了千古爱》是一首情感深刻的歌曲,通过歌词和旋律表达了浓郁的爱情情感。
演唱者在表达这首歌曲时,声线婉转动听,将歌曲的情感传递得淋漓尽致。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对这首歌曲的演唱进行分析,探讨演唱者的声线特点、情感表达方式以及曲风特点。
通过对歌曲的分析,我们可以更深入地理解这首歌曲所表达的情感和主题,感受到其中蕴含的深意和情感。
是一个值得深入研究的话题,通过对演唱者的声线、情感表达和曲风进行分析,我们可以更好地欣赏并理解这首歌曲所传达的情感和意义。
2. 正文2.1 歌曲背景介绍《醉了千古爱》是一首歌曲,由知名音乐制作人策划并推出。
这首歌曲是专为表达对千古英雄及其爱情故事的致敬而创作的。
歌曲背景取材自历史上著名的爱情传说,情节曲折而动人,激发了人们对爱情的向往和敬仰。
歌曲以悠扬的旋律和动人的歌词,深情地表达了对爱情的追求和珍视。
从古至今,一代一代的英雄人物,他们的爱情故事被传颂千古,成为后人敬仰的对象。
这首歌曲凭借其优美的旋律和动人的情感,成功地唤起了人们对这些英雄和他们的爱情故事的记忆和赞美。
通过这首歌曲,歌手展现了对千古英雄和他们的爱情故事的敬意和追忆,同时也呼吁人们珍视当下的爱情,传承和弘扬爱的精神。
从写作技法的角度分析鲍勃迪伦的《答案在风中飘扬》
从写作技法的角度分析鲍勃迪伦的《答案在风中飘扬》《答案在风中飘扬》是美国音乐人鲍勃迪伦的一首著名歌曲,它通过独特的写作技法展现了诗意的表现手法和深刻的内涵。
本文将从写作技法的角度对这首歌曲进行分析。
首先,鲍勃迪伦在《答案在风中飘扬》中巧妙地运用了比喻手法。
歌词中的“答案在风中飘扬”一句,用风来比喻答案,极富诗意和隐喻。
这种比喻手法使得歌曲充满了神秘感和象征主义,引起听众的深思。
其次,作者还使用了押韵和修辞手法。
比如歌曲中的“光亮,光亮,疯狂的恒星”一句,通过押韵的方式使得歌词更具韵律感。
同时,歌词中的修辞手法如反问也增添了歌曲的独特性和表达力。
这些技巧不仅使歌曲更容易被人记住,也增强了歌曲的艺术效果。
此外,鲍勃迪伦在歌曲中运用了对比手法。
例如歌词中的“生活需要疯狂,意义来自苦难”这句话,通过对比生活和疯狂、意义和苦难的概念,凸显出了生活的多样性和意义的复杂性。
这种对比的手法让人们在反思人生的同时也能有所启发。
除了以上技法,鲍勃迪伦还运用了重复手法来强调主题。
在歌词中,“答案在风中飘扬”这句话多次出现,通过反复强调来加深听众对答案的思考和理解。
同时,重复还使得歌曲更具感染力和魅力,引起人们更多的共鸣。
此外,鲍勃迪伦的表达方式也非常简练与直接。
他通过独特的嗓音和情感的表达,使得歌曲充满了力量和感染力。
歌曲中的每一个音符和音调都极具表现力,更加凸显了歌曲的主题和情感。
综上所述,鲍勃迪伦的《答案在风中飘扬》通过巧妙运用比喻、押韵、修辞、对比、重复等多种写作技法,展现了丰富的诗意和深刻的内涵。
他简练直接的表达方式和独特的嗓音更加增强了歌曲的感染力。
这首歌曲不仅仅是音乐,更是一种艺术品,通过这些写作技法带给了人们美的享受和思考的启示。
我亲爱的(歌曲分析与写作)
《我亲爱的》这是一首单三部曲式结构的歌曲.结构图示如下:结构: 引子 A 间奏 B A 尾声乐句:(a+b)(c+d) (a1+b1)小节: 4 4+4 2 4+3 4+5 2调式调性:bE大调bB大调bE大调一、本体解读该曲是带引子、间奏、尾声的单三部曲式结构.1。
引子由第一段主题的旋律构成,旋律优美,开门见山,引入主题。
2.第一段是平行结构的两句组成。
(上句4小节,下句4小节)3.间奏引用第一段主体连接进入第二段,衔接过渡流畅。
4。
新材料的第二段由4小节的句子与3小节的句子构成.5。
第三段反复第一段,再次强调主题.6。
尾声再次强调主体。
二、相关问题陈述1。
平衡问题:本曲为ABA结构,在结构速度上都较为平衡。
2.对比问题:任何一件艺术作品没有对比就没有美感,这种对比是建立在相应的两个物体之间的,音乐作品也是一样,通过对比达到审美目的,通过对比达到表现美的目的。
这首歌曲的两段之间形成的对比因素主要体现在:强弱对比、调式调性变化和感情变化.3。
统一问题:只有对比,没有统一是不能达到人的基本的审美追求的,创作作品也不可能有审美的基础;因此,这首作品的统一的因素有很多,但最主要的体现在:全曲织体的统一,速度统一。
4。
此外,从整体的结构上来看也形成了均等的二分性.《尼娜》这是一首单二部曲式结构的歌曲。
结构图示如下:结构: A B 尾声乐句:(a+b)(c+d)小节: (4+4)(6+4) 9调式调性:f小调(bA大调转f小调)一本体解读该曲是带尾声的单二部曲式结构.1 第一段有对比的两句组成,上句4小节下句4小节。
2 第二段由6句和4句组成。
3 尾声补充9小节。
二相关问题陈述1 平衡问题:第一段比第二段短,但第二段采用速度加快并且加上尾声,与第一段保持平衡.2 对比问题:第二段第一句转调为平行大调(bA大调),织体发生变化速度较快。
3 统一问题:伴奏织体统一.悲叹的小夜曲这是一首单三部曲式结构的歌曲。
结构图示如下:结构: 引子 A B A 尾声乐句: (a+a1) b a3小节: 9 9+9 8+9 8 3调式调性:bE大调一、本体解读该曲是带引子、间奏、尾声的单三部曲式结构。
歌曲解析及心得体会
歌曲解析及心得体会歌曲解析及心得体会写1000字是一个比较宽泛的题目,可以根据具体的歌曲来进行解析和体会。
以下是以《Imagine》这首经典歌曲为例的写作:《Imagine》是英国歌手约翰·列侬于1971年创作并演唱的一首歌曲。
这首歌以其朴素的歌曲结构和深情的歌词而广受赞誉,被视为一首传世之作。
它的歌词表达了对世界和平、人类共同体的愿望,并提出了一个理想化的社会观念。
下面我来分析这首歌曲的结构、歌词以及它给予我的感悟和启发。
首先,我们来分析这首歌曲的结构。
《Imagine》的结构非常简洁明了,由两个主要部分组成,每个部分包含两个小节。
整首歌曲的旋律简单易懂,以钢琴和轻巧的吉他为主要伴奏。
而且这首歌曲的旋律和节奏并不复杂,使得它能够更好地传达出歌词所要表达的情感。
其次,让我们来分析这首歌曲的歌词。
《Imagine》的歌词非常简单,但却充满了力量和深意。
歌词直接表达了约翰·列侬对世界和平的向往,并提出了一个美好而理想的愿景,即人类共同生活、没有贫穷和战争的社会。
在这首歌曲中,列侬鼓励每一个人能够摒弃物质欲望,追求真正的内心自由和平等。
这首歌曲的歌词中的一句特别令人深思:“Imagine all the people living life in peace。
”这句歌词告诉我们,如果每个人都能够以和平的心态来对待他人,并尊重彼此的差异,那么世界将会变得更加美好。
这也给我们的现实生活提出了一个很有挑战性的问题:我们是否能够放下身份地位的差异,以平等和和平的态度对待他人呢?这首歌曲带给我的感悟和启发是深远的。
它让我意识到,和平并不仅仅是一个口号或一个抽象的概念,而是每个人应该从内心实践和传播的一种价值观。
每个人都有能力去创造和维护和平,无论是通过和睦相处,还是通过通过传播爱和友善。
同时,这首歌曲也提醒我要珍惜和平的来之不易。
生活在一个相对安定的国家里,我们很容易忽视和平的珍贵。
然而,很多国家和地区仍然处于战争和冲突之中,数以百万计的人们失去了家园和亲人。
鳟鱼歌曲分析通用
最新鳟鱼歌曲分析通用无论是身处学校还是步入社会,大家都尝试过写作吧,借助写作也可以进步我们的语言组织才能。
那么我们该如何写一篇较为完美的范文呢?这里我整理了一些优秀的范文,有所帮助,下面我们就来理解一下吧。
鳟鱼歌曲分析篇一1.题材内容:是一首表达海峡两岸骨肉亲情的____题材歌曲。
2.体裁形式:是一首抒发骨肉亲情的歌曲。
3.曲式构造:歌曲由前奏+a+b段组成,是单二部曲式的构造。
a段有四个乐句,b段有六个乐句,两段落音都为do,是f大调。
4.旋律分析:这是一首中速的思乡情深的抒情歌曲。
此曲采用了变化重复,节奏拉宽比照式开展旋律的手法。
高潮点是b段的第一个乐句,又将此乐句重复一次以此突出了情深切盼的情绪。
而后转入静点,内敛的渴望,推进了情绪的升华。
b 段倒数第二句是转折点,使浓烈的盼望之情炽热表达出来。
二.《____》 g〔单二部曲式〕1.题材内容:是一首表达军人的内在情感的歌曲。
2.体裁形式:抒情风格浓郁的军旅歌曲。
3.曲式构造:歌曲由前奏+a+b+结尾组成的。
是单二部曲式。
前奏有两个乐句,a、b段各有四个乐句,落音都为do。
b 段是a段的派生主题,节奏贯穿。
在b段一乐句大调意外终止。
结尾一个乐句,落音为re。
4.旋律分析:这首曲子是g大调,在b段结尾意外终止。
这首曲子旋律起伏较大,采用了重复式展开的方法去开展旋律,表现的是军人情怀的军旅歌曲。
鳟鱼歌曲分析篇二第七课歌曲分析实例通过作品分析的学习,我们把前边所有的内容综合起来,分析以下两首歌曲。
菊花台作词:方文山曲唱:伦〔自己标注拍子符号和换气口〕a: 你的泪光柔弱中带伤惨白的月弯弯勾住过往夜太漫长凝结成了霜是谁在阁楼上冰冷地绝望 a1: 雨轻轻弹朱红色的窗我一生在纸上被风吹乱梦在远方化成一缕香随风飘散你的模样 b 菊花残满地伤你的笑容已泛黄花落人断肠我心事静静躺北风乱夜未央你的影子剪不断徒留我孤单在湖面成双a2:花已向晚飘落了灿烂凋谢的世道上命运不堪愁莫渡江秋心拆两半怕你上不了岸一辈子摇摆 a3:谁的马蹄声狂乱我一身的戎装吼叫沧桑天微微亮你轻声的叹一夜惆怅如此委婉 b1菊花残满地伤你的笑容已泛黄花落人断肠我心事静静躺北风乱夜未央你的影子剪不断徒留我孤单在湖面成双 b2 歌曲分析:一、音乐菊花残满地伤你的笑容已泛黄花落人断肠我心事静静躺北风乱夜未央你的影子剪不断徒留我孤单在湖面成双1、节奏这首歌曲的音乐节奏、配器都很规整、简单。
歌曲《嘉陵江上》的作品分析
歌曲《嘉陵江上》的作品分析摘要:歌曲《嘉陵江上》的创作背景、词曲作者介绍和歌曲伴奏分析为基础,对歌曲进行演唱分析。
分析包括演唱歌曲时如何呼吸、如何获得理想的共鸣以及如何“字正腔圆”的演唱,在分析演唱技巧的同时,文章还分析了如何在舞台上演唱此曲。
把演唱与实践结合,更全面的阐述分析歌曲《嘉陵江上》。
让演唱者在演唱此曲时更好的发挥。
关键词:嘉陵江上;作品分析;演唱处理一、创作背景《嘉陵江上》首次刊载在一九三九年出版的《抗战歌声》第四集上,是抗日战争时期最受知识分子喜爱的艺术歌曲之一。
嘉陵江位于四川省东部,为长江上游的一个支流,与长江汇合在重庆。
抗日战争进入相持阶段后,重庆成为国民党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大批来自全国各地的流亡者也纷纷聚集在这里,当时作曲家贺绿汀也被迫离乡背景来到重庆,作曲家以嘉陵江为背景,选用这首歌词来抒发思乡之情,正是当时社会生活的一种真实反映,也表达了许多流亡者的心声。
这悲壮的歌声曾激起流亡者奋起抗日的决心,在当时发挥了积极的作用。
二、创作特征《嘉陵江上》从词创作到曲创作都有自己独特的风格。
词作者端木蒸良采用了句式长短不一的散文体新诗的风格,使其具有朗诵诗的特征;曲作者贺绿汀借鉴了西洋歌曲中宣叙调的音乐艺术表现形式,融旋律与伴奏为一体,加上吉普赛音阶,以及简洁的伴奏,使歌曲壮美、高扬而健。
(一)朗诵诗般的歌词词作者端木憨良先生是著名的现代作家,一九三二年加人北平左翼作家联盟,积极投人抗日救亡写作。
《嘉陵江上》是作家采用句式长短不一的散文体新诗的风格写成的一首具叙事性和战斗性为一体的歌词,它具有朗诵诗的特征,表达了作家真挚的感情和决心抗战到底,收复失地重返家园的决心,表现了一代爱国志士的光辉形象。
(二)异样的优美旋律《嘉陵江上》具有三个独特的创作特点:融旋律与伴奏为一体、独特而恰当的吉普赛音阶和简洁的伴奏。
《嘉陵江上》是一首融旋律与伴奏为一体的艺术歌曲,歌曲为二部曲式的结构。
作曲家借鉴了西洋歌曲中宣叙调的音乐艺术表现形式,恰切地表现了歌词的内容,充分的发挥了真挚的感情和戏剧性,有力地刻画了决心抗战到底,收复失地重返家园的爱国志士的形象。
第十讲 三声部歌曲的分析与写作
第十讲 三声部歌曲分析与写作
三声部歌曲具有完整的和声,大多用于同声合唱或重唱 的形式。三声部歌曲的声部分配可能在某些片段只有一至二 个声部的情况,根据音乐发展的要求逐步增加至三个声部。
一、三声部歌曲的分类
1、和声式三声部歌曲 三声部歌曲本身,已可构成完整和声,但在写法上也可 以将和声的上三声部分配给人声,而人声的相对低声部不一 定是和声的低音,把和声的低音留给伴奏作补充,而伴奏的 上方声部,则是人声的重复。
例1
2、复调式三声部歌曲 复调式三声部歌曲大多运用模仿复调,较少运用对比复调 。
三、分析与欣赏 1、分析《春游》
2、欣赏《踏雪寻梅》
例2
3、主要声部与衬托声部
这种情况往往只有一个声部是具有旋律性质的歌唱,其 他两个声部为陪衬。例3 朝鲜歌曲《春之歌》
二、三声部歌曲的音色选择
三声部歌曲的音色选择,最为常见的是同声的情况。 1、按人声的声部顺序,由女高音、女中音、女低音结 合成女声三部合唱或女声三重唱,是常见形式之—。 2、由男高音、男中音、男低音构成的男声三部合唱或 男声三重唱,亦常见。 3、混声三部合唱是指由男女声结合成三声部。这种结 合较普遍的是,由一个不同音色的独唱声部与两个同音色的 伴唱声部相结合。
分析如何作曲与作曲教案
《歌曲分析与创作》教案第一讲歌曲的曲式结构一、教学要求掌握歌曲的曲式结构的意义及歌曲写作技巧歌曲曲式结构的应用原则一、内容要点1.两段体(单二部曲式)的概念与特点(1)有再现的两段体(单二部曲式)的概念与特点(2)没有再现的两段体(单二部曲式)的概念与特点(3)带副歌的两段体(单二部曲式)的概念与特点2.三段体(单二部曲式)的概念与特点(1)有再现的三段体(单二部曲式)的概念与特点(2)没有再现的三段体(单二部曲式)的概念与特点歌曲曲式结构的应用原则三、重点难点歌曲曲式结构的应用原则四、教学建议要求学生熟记并掌握各种节奏、节拍表现作用及各音区在实际歌曲创作中灵活运用。
五、课后训练(本讲之后)两段体结构和三段体结构歌曲创作中运用最为广泛的曲式结构形式。
第一节两段体结构一、两段体的概念及特点两个按对比原则构成为一体的曲式结构,称为两段体,又称为单二部曲式。
两段体的结构图式:A + B特点:A段:具有乐思初步陈述的性质,音乐平稳,形象单一,为后段的发展留有余地。
B段:具有乐思发展的性质,通过主题的发展、在节奏、节拍、调式、调性、音区等方面与A段形成对比,进一步深化主题。
二、两段结构可分为以下三种:(一)有再现的两段体有再现的两段体就是在二部曲式的第二段(B段)的尾部重复或变化重复第一部分(A段)的音乐素材。
B段就分成了两个部分,第一部分称为“中段”(对比段),第二部分称为“再现段”。
结构图式: A B起——承转(对比)—合(再现)例:《大海啊,故乡》《人民海军向前进》《长城谣》《游击队歌》(二)没有再现的两段体A段:无再现单二部曲式的A段与有再现单二部曲式的A段结构特征基本相同。
B段:无再现单二部曲式的B段只担负陈述对比主题的功能,所以不再分为两个部分。
由于无再现单二部曲式的两个乐段具有较强的独立性,因而其对比的因素更为宽泛,可以有多种对比手段。
没有再现的两段体:并置对比、派生对比例:绒花——王酩曲(三)带副歌的两段体在一些分节歌中,往往有一部分的歌词相同或基本相同,常是歌曲的主题思想的核心,具有总结概括的意义,这相同部分称为“副歌”。
对歌曲《芦花》的分析
对歌曲《芦花》的分析摘要:文章就《芦花》这首歌的创作的背景、歌曲结构的分析、歌曲演唱技巧的运用、演唱时感情的把握、语气的运用深拓重点字的内涵、表情的运用等方面问题, 根据本人所学,结合各种相关的书籍及影音资料,谈一谈自己的一点体会及认识。
关键词:音乐作品;创作;技巧运用一、歌曲的创作背景《芦花》这首歌曲是通过由总政歌舞团女高音歌唱家雷佳,在二零零四年第十一届CCTV全国青年歌手电视大奖赛上精彩的演唱,被大家熟悉、了解和传唱的。
雷佳也是以这曲《芦花》获得青歌赛专业组民族唱法的金奖。
由贺东久作词、印青作曲的这首《芦花》是一首借花抒情的歌曲,出现在《一个士兵的日子》的第一幕。
歌曲通过对芦花的描写,充分抒发了家乡的阿妹送恋人当兵时的那种既依依不舍又期盼早日传来立功喜报的心情。
二、歌曲结构的分析《芦花》这首歌是采用二部曲式的写作手法。
前四句为第一部分,描写芦花,含蓄而细腻。
这部分的曲调比较平稳,主要集中在中声区,情感上也没有什么大起伏,主要是通过对芦花的描写来传递一种思念之情;后四句为第二部分,抒发情感,饱满而真挚。
这四个乐句是两句歌词的完全重复,充分唱出了这首歌的主题思想。
这部分旋律起伏比较大,囊括了三个声区,情感上是呈一种递进的趋势,把歌曲逐渐推向高潮,最后结束在小字三组的“C”上,感情毫无保留的“一触即发”,把整个歌曲的情感抒发得淋漓尽致。
三、歌曲演唱技巧的运用(一)歌曲演唱中字的归韵这首歌非常的优美抒情,在演唱中把握好歌曲的情绪;要亲切、深情、细腻的演唱的同时,也要注意字音圆润柔和,旋律线条平稳连贯。
《芦花》歌词的韵辙为灰堆辙,韵脚为ei、ui,灰堆辙的字音是以发“e、u”母音为主,在唱响“e、u”母音后要注意收声归韵到“i”母音,要收准到位,稍带延长一点。
发“e、u”母音时要注意舌头不要太高,否则会影响声音的通畅和共鸣。
(二)歌曲演唱时气息的运用气息的支持是唱好《芦花》这首歌曲的关键之一。
在演唱中注意气息运用要以连贯、均匀为主导,两小节一换气。
歌曲分析与写作学习收获
歌曲分析与写作学习收获经过上**老师的音乐知识与作品欣赏选修课的我,对音乐有了新的认识,以及音乐的发展史。
马克思说过:"对于不懂音乐的耳朵,最美的音乐也没有意义。
"这说明,如果学生缺乏必要的音乐欣赏能力,那么,音乐的美感就不能为学生所感受,音乐本身也会黯然失色。
通过上课我认识到音乐是一种声音和时间的艺术,是通过有组织的乐音在时间上流动的音响来创造艺术形象,表达思想感情或描写客观事物,反映社会现实生活的一种艺术。
在第一章老师给我们讲了什么是音乐,为什么要开设音乐欣赏课,音乐欣赏的过程一-心理状态怎样欣赏音乐四个话题。
第二章讲了民歌包括中国的与外国的。
在第三章讲了声乐。
第四章讲了意境深远的民族器乐在老师的教导下我们除了学习音乐理论知识外,我们还学习一了些简单的乐器知识,如:古筝,笙,笛子等等,古人云:情动于衷而行于言,言之不足咏歌之,咏歌之不足,舞之蹈之。
老师也经常组织一些打拍子的活动,极大得调动了我们对音乐的兴趣,培养了我们的音乐欣常能力,给我们以乐的感觉,美的感受,培养我们感受音乐、理解音乐、表现音乐的能力,激发了我们学习音乐的兴趣让我们真正的感受美、体现美,在艺术的空间中尽情邀翔,驰骋。
以往我听音乐只是在那欣赏那乐器发出来的旋律和节奏,根本就不知道原来音乐里面还有着情节和感人的故事,听了老师的讲课后我才知道原来听一曲音乐里有这那么多的知识,上了几节课后我感觉自己现在听音乐和以前完全不一样了,就感觉自己好像也是学音乐的专业学生一样,在欣赏歌曲时有着和普通人不同的理念,比普通人高一层境界。
就拿老师给我们听的《梁祝》来说吧,以前就如老师所说的就会听那没高潮部分根本就没在意那里面的内涵和动人的爱情故事。
而现在就不一样了。
通过学习音乐欣赏我们更加了解中国的地大物博,中国的56个民族中,出现了不少民歌。
民间音乐是人们在生活、劳动、节庆、娱乐中需要表情达意,随即产生了各种口头创作或即兴创作并广为流传的民间音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和弦
调式和弦
一般来说歌曲中最常用的和弦是该调式的I、IV、V级。
I
IV
V
C大调
C
F
G
a小调
Am
Dm
EmG大调GC NhomakorabeaD
e小调
Em
Am
Bm
和弦配置思路
1.强拍上的音、长音确定和弦。 2.时值短、节拍位置弱的音处理成和弦外音。
为旋律配和弦
I、IV、V级和弦的运用 《传奇》 《天亮了》 《你不知道的事》
IV – V – III – VI – II (IV)– V – I
《可惜不是你》 《我的歌声里》 《你不知道的事》 《突然好想你》……
七和弦
七和弦多为不协和和弦,主要用来加强和声 的变化与动力。它们与协和和弦体现出稳定 与不稳定的交替关系。
常见的七和弦包括:
七和弦
《好久不见》
和声的节奏
和声的节奏即和声配置的疏密关系。和声作 为一种陪衬,起到烘托、弥补、加强主旋律、 渲染主旋律的作用。
旋律节奏密集时和声节奏应宽松,旋律节奏 宽松和声节奏应密集。
和声的节奏
《传奇》 《美丽的神话》 《爱情转移》 《勇气》
和声进行的模式
流行歌曲通俗易懂、易于传播,其中重要的 原因是和声运用简单,具有规律性。
《好久不见》 《突然的自我》 《你是我的眼》 《传奇》……
VI – III – IV – V – I
《美丽的神话》 《爱情转移》 《大城小爱》 《寂寞的季节》……
I – V – VI – III – IV – I – II(IV) – V
《因为爱情》 《爱情转移》 《江南》 《情非得已》 《我的歌声里》……
歌曲分析与写作
和声篇
调式
大调式
自然大调
和声大调
常用调式
小调式
自然小调
和声小调
和弦
常用三和弦
大三和弦 小三和弦 减三和弦
和弦
和弦标记
功能标记: T SII DTIII S D TSVI DVII
级数标记: I II III IV V VI VII
字母标记: C Dm Em
(以C调为例)
F G Am B。
《会呼吸的痛》 《北京 北京》
离调
离调即把原调式内除主和弦、增减和弦外的 其他级上的大三和弦或小三和弦当做临时的 主和弦来看待,在临时主和弦之前使用这个 和弦所在调的V、V7、IV、Ivm或属于同一功 能组的其他和弦。
离调
C — FC7 — F
离调
C — AE7m — Am
离调
为旋律配和弦
转位和弦的运用
将转位和弦的低音写在和弦标记的右侧。
C/E Dm/F Em/G F/A G/B Am/C
为旋律配和弦
转位和弦的运用
常在两个不同的原位和弦之间作为经过和弦来用,其 特征是放在弱拍或弱位上。
《城里的月光》 《当你孤单你会想起谁》
和声的力度
和弦根音的音程有二、三、四、五度关系。 和声的力度与和弦根音的音程有关。
常见的和声进行模式包括: I – IV – V – I I – VI – IV (II)– V VI – III – IV – V – I I – V – VI – III – IV – I – IV – V IV – V – III – VI – II (IV)– V – I
I – VI – IV (II)– V
旋律创作
1.设计好和弦进行。 2.用和弦音写作旋律。 3.设计旋律节奏。 4.加入和弦外音。
为旋律配和弦
副三和弦 II、III、VI、VII
为旋律配和弦
副三和弦的运用
1.放在I、IV、V级的中间以取得音色上的变化。
I-VI-IV IV-II-V I-III-IV……
为旋律配和弦
《勇气》 《大城小爱》 《笑忘书》
为旋律配和弦
副三和弦的运用
2.副三和弦与正三和弦的根音二度级进。
I – II – III – IV VI – V – IV – III ……
为旋律配和弦
《画心》 《美丽的神话》 《唯一》
为旋律配和弦
作业: 以4小节为一乐句,写作2乐句,和弦连接中 使用副三和弦。 例: I — VI — IV — V, IV — III — II — V
上三度 < 下三度 < 下二度 < 上二度 < 下四度 < 上五度 < 上四度 < 下五度
和声的力度
音乐委婉柔和、速度较慢时常配以较弱的和 声进行,反之则用较强的和声进行。
强与弱的交替运用可以获得丰富的音响变化, 进一步增强音乐的流动性。
和声的力度
《月亮代表我的心》 《当你孤单你会想起谁》 《长江之歌》 《单身情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