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讲 利益集团规制理论
新政 治经济学利益集团理论

本讲的主要内容
一、选民与投票理论 (一)选民的行为:理性选民理论 (二)投票规则与权力指数 (三)投票悖论 (四)投票联盟与投票交易 (五)代议民主制下少数人“剥削”多数人 二、政党行为与政党的政治经济学理论 (一)行为动机的经济学解释 (二)两党竞争模型 (三)多党制与多党联盟模型 三、选民与政党的关系
3
5.7 10.7 15.4 20.1 23.9 27.7 30.2 32.4 35.2
5
7.8 14.6 18.3 25.5 29.9 32.5 36.7 40.8
7
8.4 15.9 21.5 25.8 30.5 36.7 39.5
9
8.9 15.6 23.0 28.4 34.2 37.8 41.8 46.4
甲 乙 丙
A > B > C B > C > A C > A > B
先表决A和B;再表决“A和B的胜出者”和C。 或者其他顺序。
甲 乙 丙 丁 A:9
A(3)> B(2)> C(1) B(3)> C(2)> A(1) C(3)> A(2)> B(1) A(3)> B(2)> C(1) B:8 C:7
11
8.5 15.1 25.1 29.4 34.3 38.6 42.1
13
7.3 14.7 22.4 28.1 34.1
15
7.4 15.5 25.3 29.8 35.9
17
8.4 17.3 23.7
19
8.0 16.9 23.9
21
8.9 17.2 24.8
利益集团规制理论的演进

松规制。这注定 () 要由新的理论所代替。
二、 规制经济理论
(*+, ,-./.01- *+,.23 .4 2,5678*1./, 规制经济理论 简称 9)) 是在不同寻常的十年规制分析之 “扬弃” 后的 &:;& 年, 在否定公共利益规制理论和 登上了历史舞台。 直到 &:%$ 年 () 的基础上, 代, 在规制领域长期居正统地位的公共利益规制理论的预见—— — 市场失灵是规制的动因、 规制 有效—— — 未得到系统验证,许多经济学家对此表示不满,对公共利益规制理论进行了严峻批 判:其一,从实证分析或经验观察的角度看,规制效果并非完全有效 < =*157,2 8/> ?21,>78/>@ 规制的动因并非完全是市场失灵 < B.C/,2@ &:;D A , 规制方案并非完全合意 < EF,2-+ 8/> &:%# A , 其二, 从规范分析的角度看, 该理论缺乏一种使公共利益行为能够转化为立法 G.+/C./@ &:%# A ; 行动或有效规制行动的机制。 而且公共利益概念本身存在严重问题。 比如, 在公共选择学派看 “扬弃” 来, 国家是虚构的, 公共利益只是一种掩藏集团利益的方式。 另一方面, 9) 建立在对 () “公共利益” “扬 ” 剔除了无法解释的、 与现实经常不相符的 假 的基础上。其 表现在: 像 () 一样, “弃 ” 设, 承认利益集团在公共政策形成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其 表现在: 放弃 () 只是一种假 设的研究方法。 简言之, 在对既存规制理论和经验的分析中, 西方学者发现, 规制与公共利益规 制理论相矛盾,在许多方面又与 () 相冲突;规制历史表明不同利益集团的福利因规制而改 善, 因此需要一种新理论来解释这种现象, 而且必须能同时解释规制与放松规制。 9) 作为这种 新理论, 将政治行为 < 规制 A 纳入到经济学供求均衡分析的框架内, 假设政治家为自我利益最大 化者, 从而利益集团能够通过向政治家或规制者提供金融或其他支持来影响规制程序的结果, 最终填补了公共利益规制理论和 () 留下的理论空白—— — 公众如何促使规制发生或产业如何 控制或影响规制, 解释了利益集团如何控制或影响政府规制。 佩尔 9) 主要包括施蒂格勒模型、 兹曼最优规制政策模型、 贝克尔政治均衡模型。 (=*157,2@ &:;&) < 政府的基础性资源是强制 开创。 施蒂格勒在两个基本假设 “ 9) 由施蒂格勒
美国的利益集团政治理论综述

美国的利益集团政治理论综述本文从网络收集而来,上传到平台为了帮到更多的人,如果您需要使用本文档,请点击下载按钮下载本文档(有偿下载),另外祝您生活愉快,工作顺利,万事如意!【内容提要】较为系统地介绍了美国的利益集团政治理论,包括早期的利益集团政治理论,20世纪上半叶的利益集团政治理论,多元主义集团政治理论,精英主义集团政治理论以及利益代表制理论等。
并对不同时期和不同派别的理论观点进行了比较和评析。
【关键词】利益集团/多元主义/精英主义/决策过程【正文】在当代的美国政治研究中,利益集团政治研究已成为一个重要方面。
伴随着美国利益集团政治的发展,理论家们提出了一系列理论观点,主要包括:1)美国早期的利益集团政治理论;2)多元主义集团政治理论;3)精英主义集团政治理论;4)后多元主义集团政治理论;5)集团代表制理论。
这些理论反映了理论家们对当代美国利益集团政治的不同看法,从不同侧面反映了美国政治生活的现实,为研究和分析美国的利益集团政治提供了理论依据。
一、美国早期的利益集团政治理论(一)詹姆斯·麦迪逊的集团政治理论早在美国建国初期制定宪法的时候,制宪者们就已经开始思考美国政治过程中有关个人代表制和集团代表制的两难问题。
当邦联冲突使政府无法运转的情况发生后,“党争”给政府带来的“不稳定和不公正的影响”的问题也随之提出(注:汉密尔顿:《联邦党人文集》.商务印书馆1980版,第45页。
)。
詹姆斯·麦迪逊在《联邦党人文集》第十篇中指出,“党争就是一些公民……团结在一起,被某种共同情感或利益所驱使,反对其他公民的权利,或者反对社会的永久的和集体的利益。
”“党争”煽动人们“彼此仇恨”,使人们“更有意于触怒和压迫对方,而无意于为公益而合作”。
但“党争”的原因“植根于人性之中”,“造成党争的最普遍而持久的原因,是财产分配的不同和不平等。
有产者和无产者在社会上总会形成不同的利益集团。
”因此,麦迪逊认为,“党争的原因不能排除,只有用控制其结果的原则来求得解决”。
利益集团理论研究综述

利益集团理论研究综述徐加根(西南财经大学中国金融研究中心,成都,610074)内容摘要:对于利益集团的理论研究可以从多学科的角度进行,本文主要侧重于从政治学和经济学的两个角度对关于利益集团的理论研究进行梳理,并且阐述了中国的学者在中国经济转轨时期具有丰富的学术研究资源的有利条件下,创造性地运用了西方的利益集团理论来解释中国的经济制度变革。
关键字:利益集团理论 多元主义 政治学 经济学关于利益集团的理论研究可以从多学科角度进行,如政治学、法学、社会学和经济学等,本文侧重于从政治学和经济学两个角度进行梳理。
因为政治学和经济学对利益集团的理论研究比较完整和系统,法学和社会学比较侧重对与公平正义有关的社会利益、与社会结构有关的社会阶层的研究,直接针对利益集团的研究并不多见,且并未形成完整的理论框架。
一、政治学角度的利益集团理论政治学研究的是在制度均衡状态下的利益集团,假定政府的角色是在利益集团之间寻找平衡。
在美国,利益集团的发展较早,并迅速发展成熟,因此关于利益集团的政治理论内容丰富。
这些理论反映了理论家们对利益集团政治的不同看法,从不同侧面反映了政治生活的现实。
1、早期利益集团政治理论詹姆斯·麦迪逊被称为美国“宪法之父”,早在美国制定宪法的时候,他就认识到派别或利益集团的存在,给政府带来了“不稳定和不公平的影响”。
他以个人的利益作为分析的出发点,得出利益集团的活动是“美国政治发展之动力”的结论。
他认为美国是建立在利益集团基础上的社会,政策的制定是利益集团竞争的结果,多数利益集团可能会在获得权力后损害少数利益集团的权利。
利益集团理论利益集团政治学理论 利益集团经济学理论 1、早期利益集团政治理论2、多元主义的利益集团政治理论3、精英主义的利益集团政治理论4、多元精英主义的利益集团政治理论5、后多元主义的利益集团政治理论 1、古典经济学关于利益集团的观点 2. 奥尔森的集体行动的利益集团3.政府管制的利益集团理论4、政治企业家理论5、新制度经济学的利益集团理论因此,政府应当起两个方面的作用:一是缓冲器作用,即政府协调各种利益集团的关系;二是控制利益集团之间的竞争所带来的弊端。
利益集团理论研究_一个跨学科的综述

利益集团理论研究_一个跨学科的综述利益集团理论研究:一个跨学科的综述导言利益集团是指一组共同利益和目标的个体或组织,他们通过互动和合作来实现共同的利益。
在政治、经济、社会等各个领域,利益集团的存在和作用无处不在。
本文将对利益集团理论进行跨学科的综述,从政治学、社会学、经济学和组织学等不同学科角度,探讨利益集团的定义、分类、形成原因、影响力、动态变化以及不足之处。
一、利益集团的定义和分类1. 定义利益集团是指由个体或组织组成的、以共同利益和目标为基础的合作网络。
它们通过团结行动,通过政治或经济手段来推动其成员的利益。
2. 分类根据成员的性质和组织形式,利益集团可以分为政治利益集团、经济利益集团和社会利益集团。
政治利益集团包括政党、利益团体、游说组织等。
经济利益集团涵盖了企业联合体、行业协会、商业联盟等。
社会利益集团包括公益组织、非政府组织以及其他志愿者组织等。
二、利益集团的形成原因1. 利益共同体利益集团的形成通常是建立在成员之间存在共同利益和目标的基础上。
成员之间的共同利益可以来自相似的经济地位、职业背景、文化认同等。
2. 资源利益互补利益集团的形成还受到成员之间资源利益互补的影响。
通过联合行动,成员可以共享资源,提高从政府、市场或社会中获取资源的能力。
3. 政策影响力利益集团的形成还会受到政策影响力的推动。
政府制定的政策和法规可以直接影响到个体和组织的利益,因此他们倾向于组成利益集团以更好地影响政策制定和执行。
三、利益集团的影响力1. 决策的塑造利益集团通过游说、研究、宣传等手段来影响政府和其他决策机构的决策过程。
他们可以通过参与权力中心的决策制定,争取有利的政策和资源分配。
2. 社区建设利益集团在社区和市民议程中拥有重要的地位。
他们可以捍卫成员的权益,并为社区发展提供资源、服务和建议。
3. 利益平衡与调解利益集团可以平衡不同利益之间的矛盾与冲突,并通过协商和妥协来解决争议。
四、利益集团的动态变化1. 成员变动利益集团中的成员会因为个体或组织利益的变动而发生变动。
高二政治美国的利益集团(PPT)5-3

商会的大力支持。该协会捐助的400万美元全给了共和 党。
(一)、名目繁多的利益集团
1、利益集团在美国政治生活中的地位及其产生和影响:
(1)地位: 与政党、政府共同成为美国政治的三大支柱。
(2)产生: 利益集团是美国政治制度的产物、是为维 护资本主义制度的有效形式,实际影响较大的 往往是企业集团或行业性组织,而其领导阶 层大多来自所谓中上层社会。作为维护资本 主义制度的有效形式,它受到政府的鼓励。
蛾;蝌蚪变蛙等。②
美国商会
美国商会是世界最大的商业联盟,代表近300万公司、 3000个州和地方商会,850个商业组织和87个海外美 国商会。它成立于1912年,总部坐落在华盛顿 。美国 商会代表经常在国会作证,并经常与国会议员、政府 官员商讨有关法律、公众政策。美国商会通过其下属 的全国商会诉讼服务中心在联邦法院和立法机构中就 有关公众政策性问题表达美国商界的利益。
的极度恐惧、愤怒等。 【变量】名数值可以变化的量,如一天内的气温就是变量。 【变乱】①名战争或暴力行动所造成的混乱。②〈书〉动变更并使紊 乱:~祖制|~成法。 【变卖】动出卖财产什物,换取现款:~家产。 【变盘】动指证券市场的整体行情走势发生变化。 【变频】动指改变交流电频 率:~空调。 【变迁】动情况或阶段的变化转移:陵谷~|人事~|时代~。 【变色】动①改变颜色:~镜|这种墨水不易~◇风云~(比喻时局变化)。 ②改变脸色(多指发怒):勃然~。 【变色镜】名镜片能随光线强弱而变色的眼镜。 【变色龙】名①脊椎动物,躯干稍扁,皮粗糙,四肢稍长,运动极慢。 舌长,可舔食虫类。表皮下有多种色素块,能随时变成不同的保护色。②比喻在政治上善于变化和伪装的人。 【变生肘腋】比喻事变发生在极近的地方。 【变声】动男女在青春期嗓音变粗变低。通常男子比女子显著。 【变数】名①表示变量的数,如+=ɑ,=中,、都是变数。②可变的因素:事情在没有办 成之前,还会有新的~。 【变速器】名改变机床、汽车等机器运转速度或牵引力的装置,通常用的齿轮变速器由若干直径大小不同的齿轮组成,装在发动机 的主动轴和从动轴之间。 【变速运动】物体在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距离不等的运动。 【变态】①动某些动物在个体发育过程中形态发生变化,如蚕变蛹,蛹变
《利益集团》PPT课件

整理ppt
25
(4)社团性利益集团
是从事利益表达的专门机构,它们是为了表达某些 特定集团的目标而专门设立起来的。这种利益集团的组 织有一批专职工作人员集中致力于利益表达目标的专业 化内部角色,还有制定利益和要求的有条理的程序。工 会、种族集团、商业协会、宗教团体、外交协会等都是 社团性利益集团的典型的例子。
第五章 利益集团
政治生活中的团体现象 利益集团的活动方式 利益集团的功能及其评价 我国现阶段利益集团及其特征
整理ppt
1
思考题
1)利益集团与政府组织和政党有什么区别? 2)利益集团的主要活动方式有哪些? 3)在民主社会中,利益集团有什么功能? 4)如何认识我国社会转型时期的利益集团现象?
整理ppt
32
(四)动员公共舆论
利益集团有时为了达到目的还可能采取迂回的战 术,即通过将自己的观点诉诸大众,动员公共舆论来 向政府施压,迫使政府的决策者在有关议题上让步。
整理ppt
33
动员公共舆论的主要方式
大众传媒 群众集会 抗议示威 发表公开信 散发传单
整理ppt
34
(五)停止合作
这是与政府有密切合作关系的利益集团经常采 用的一种手段。他们通过停止提供政府所需要的合 作,或者只是暗示可能打算停止提供合作,就可以 向政府施加压力,从而影响某一领域的公共政策。
整理ppt
8
1964年V.O.基出版了《政党与压力集团》一书, 认为利益集团构成了政治制度的基本要素,在政治过 程中,“集团力量构成重要的推动力量。……政府权 力的行使在很大程度上在于实现合理的集团目标,协 调集团冲突。”利益集团之间的冲突与合作是公共秩 序得以形成的基础,决定着政治权力的分配结构。
整理ppt
新制度经济学课件 第11章 利益集团理论

第四节 利益集团的寻租与制度变迁
市场制度的失灵,寻租的难以避免 新制度经济学:寻租是利益集团对制度变迁发生作用的一
种必不可少的手段 特殊的投票方式,非正规 一、寻租理论概述 租的含义 根源于资源的稀缺性 寻租行为理论的历史与发展
第四节 利益集团的寻租与制度变迁
寻租定义的不统一 布坎南的定义,塔洛克的描述,托里逊的定义 出租车牌照的例子 按照目的分类: 1、为了获得垄断权利 2、为维持已获得的垄断利益 3、为防止他人寻租对自己利益伤害(避租)
性 奥尔森的集团行动九条理论
第三节 利益集团的投票与制度变迁
利益集团的复杂性、多样性 博弈需要遵守一定的规则 投票规则是重要的博弈手段,公共选择与制度变迁的结果
与投票相关 市长竞选的例子
第三节 利益集团的投票与制度变迁
一、若干投票规则及绩效 一致同意规则、多数票制、加权投票规则、否决投票原则 (一)一致同意规则 所有参与方都同意,至少没有反对票 联合国安理会 任何参与方都具有一票否决权 威克赛尔准则 史密斯的拍卖机制
2、俱乐部选择制度 以投票机制或其他博弈方式选择局部性制度 制度安排产生于一定的制度环境,制度变迁由于制度环境
变化而造成 量变到质变 俱乐部自身是一项制度,并且又会对其他制度造成影响 理解成员同质性 现实中是非极端的同质性 同质性俱乐部成员间协调成本较低,但是规模较小,影响
力较小,非同质性相反
四种情况,过高和过低都使得效用不高 俱乐部服务水平和成员数相互引致,相互适应,同时均衡 2、奥克兰的俱乐部均衡理论 布坎南理论的拓展:在俱乐部模型的同时考虑所有社会成
员的效用最大化 成员间非同质性
第三节 利益集团的投票与制度变迁
模型假定 社会中一部分人是俱乐部成员,另一些人是非俱乐部成员 不存在纯公共品 社会成员不同质 俱乐部成员效用水平收到三个因素影响: 1、私人物品消费量,正相关 2、俱乐部物品消费量,正相关 3、俱乐部拥挤程度,负相关(俱乐部成员人数和利用率)
利益集团理论研究

关于利益集团的讨论,上至政府高层,下至平民百姓,时有发生。
至于将其作为理论研究对象而提出概念界定的,政治学家、社会学家、法学家和经济学家从不同的角度对其有不同的理解。
比如,一些较宽泛的定义把它与利益群体等同,用来指称在物质利益或在经济利益上地位相近的人所构成的群体。
从相对狭窄的含义上使用利益集团概念的当属政治学者,如阿尔蒙德指其为“因兴趣和利益而联系在一起,并意识到这些共同利益的人的组合”[1]。
罗伯特・达尔认为:“任何一群为了争取或维护某种共同的利益或目标而一起行动的人,就是一个利益集团”[2]。
哈蒙・齐格勒认为利益集团是:“一群人自觉地联合起来,加强自己的力量,在同本组织有关的问题上商讨共同的对策并且为达到自己的目的而采取行动”。
根据戴维・杜鲁门的看法,“利益集团”就是“有着共同态度的团体,对社会上其他团体提出一定的要求……如果通过政府或者向政府机构提出要求,它就成为政治性的利益集团”[3];《布莱克维尔政治学百科全书》则这样定义:“利益集团是致力于影响国家政策方向的组织,它们自身并不图谋组织政府。
”[4]法学家和经济学者则更多的从“具有相同利益的社会群体组织起来,实施有计划的行为以达到共同的目标,界于现代国家与市场之间的社会组织形式与调节机制”的层面上来界定利益集团,认为“利益集团也许是指望获得某些东西,它们或许是利润,或许是消费者保护。
立法者想通过击败竞争对手、服务公众或增加个人财富而获取利益”[5],因而利益集团是“一个由拥有某些共同目标并试图影响公共政策的个体构成的组织实体”[6]。
从上述种种定义我们可以归纳出这样的结论:利益集团就是在社会生活中,一些有着某种共同利益要求的社会成员,为了实现共同的目标而组织起来的正式的或非正式的社会组织[7]。
它通常具备以下三个基本要素:首先,集团成员具有共同的利益与价值认同;其次,集团成员必须有组织地通过某种方式进行活动;最后,利益集团的成员为了共同的利益间接地介入到立法、行政、司法过程,影响公共政策的制定。
第五章 利益集团

– 公共利益型利益集团
• 从组织角度划分
– 非正规性利益集团
– 非社团性利益集团
– 机构性利益集团 – 社团性利益集团
三、利益集团的策略
• • • • •
(一)直接院外活动 1. 社交性的接触和游说 2. 提供信息和情报 3. 出席听证会 4. 参加政府组织的各种顾问委员会和相关 的协商组织 • 5. 通过司法诉讼寻求利益满足
• • • • •
(二)间接院外活动 1、影响选举和直接从政 2、利用新闻媒体影响公众舆论 3、基层动员 4、强制手段和非法手段
利益集团的意义
• 积极意义 • 消极意义
第五章 利益集团
一、利益集团 • 利益集团是在各行各业中对某些问题具有 共同利益和主张的人,为使政府维护其利 益或采纳其主张而组织起来,采取共同行 动的集团
• 利益集团与政党的区别
• 二、利益集团的类型 • 从利益角度划分:
– 群体利利益集团
新制度经济学第7章利益集团理论

7.1 什么是利益集团?
7.1.1 利益集团:内涵与分类
1. 利益集团的内涵
• 狭义的利益集团是指在政治领域通过影响公共政策来追求 某种特殊利益的个人所形成的组织。这种组织是由少数有 共同利益特别是有共同经济利益的个人组成的。
• 利益集团能够有效地对个体进行资源性整合。利益集团的 本质是对利益多元、个人自主和社会博弈的反映,它是一 种中性的概念。
第7章 利益集团理论
目录
1 什么是利益集团?
2 利益集团与集体行动
3 利益集团的投票与寻租
4 利益集团与制度变迁
本章要点
• 1. 了解利益集团的内涵及其分类。 • 2. 掌握利益集团对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 • 3. 掌握利益集团与集体行动的相关理论。 • 4. 了解利益集团的投票、寻租对制度变迁的影响。 • 5. 了解利益集团与制度变迁的关系。
7.2 利益集团与集体行动
7.2.1 集体行动的性质与分利集团
1. 集体行动的性质
(1)集体行动的公共产品属性
• 集体行动具有非竞争性,每增加一个集体利益的消费者时, 给集体行动的供给者即集团带来的边际成本和对其他消费者 效应水平的抵扣可忽略不计。
• 集体行动也具有非排他性,当利益集团的集体行动获得某项 收益时,集团内的某些成员不能独自占用。
7.1 什么是利益集团?
7.1.2 利益集团的重要性
1. 利益集团的形成
• 利益集团的形成需要一定的条件。当这些条件成立时,人类社 会的个体成员逐渐汇集成不同的利益集团。利益集团形成的基 本条件包括共同利益、行动成本、选择性激励等因素。
• 第一,促使利益集团形成的最基本要素是共同利益的存在。利 益可以体现为三类:一是经济利益,即有形的、直接带来收入 增加的利益;二是归属利益,强调集团给成员带来的归属感和 集团成员之间的相互依赖;三是观念利益,通常是无形的、理 念上的。
利益集团规制理论汇总

三、利益集团规制理论的变迁
施蒂格勒方法和模型
在施蒂格勒之前规制一直被经济学家视作外生变 量 施蒂格勒在《经济规制理论》一文中运用经济学 的方法分析规制为什么产生,将规制变为经济系 统的内生变量,由规制需求和规制供给共同构建 施蒂格勒模型 施蒂格勒模型的中心结论:通常,规制是由产业 寻求的,规制的设计和实施主要是为产业利益服 务的
三、利益集团规制理论变迁
佩尔兹曼的最优规制政策模型的结论:
最优价格P* 介于竞争价格 PC 和垄断价格 Pm 之间,规制者不会制定出一 个使行业利润最大化的价格
政治决策者需要平衡生产者利益和消费者利益,最优价格和进 入规制政策是生产者和消费者的力量均衡 最优规制价格的特性对于探讨哪些产业可能从规制中获益大有 启示。如果一个产业在没有规制的情况下其均衡价格接近于规 制下的价格P*,一般不会发生规制
三、利益集团规制理论的变迁
施蒂格勒模型的评析
施蒂格勒方法和模型是对公共利益规制理论的彻 底放弃,具有分水岭意义 为后来规制经济理论的发展提供了思路 施蒂格勒模型强调利己的政治家行为、组织的重 要性和信息成本,这些都成为规制经济理论的特 点 施蒂格勒片面强调政府对生产者的保护,与现实 存在一定差距
第五讲 利益集团规制理论
一、利益集团规制理论在规制理论体系中 的地位
利益集团规制理论(the interest group theory of regulation)是与公共利益规 制理论相对立,强调利益集团通过寻求规 制来增进私人利益的理论总称 利益集团规制理论自身经历了规制俘虏理 论和规制经济理论两个发展阶段 利益集团规制理论总体上强调利益集团在 公共政策形成过程中的作用
成员之间具有某些相似性 成员之间享有某种程度的共同利益 利益集团的规模与影响力具有一定反向相关性
美国的利益集团规制:理论、经验及启示

美 国的利益集团规制 : 理论 、经验及 启示
刘 恩 东
( 家行政 学院 国 教 务部 ,北 京 10 8 ) 0 09
摘 要 :美 国 的利 益 集 团规 制 理 论 基 础 包括 多元 主 义利 益 集 团理 论 、程 序 主 义 理 论 和 组 织 结 构 理 论 。
在长期 实践 中,美国的利益 集团规制形成 了一些有效经验 ,这些经验 为我 国进行利 益集团规制和管理提
供 了一定的启示,包括 :构建政府主导下的 多元共治规制模 式 ;对利 益集团的规制与管理逐步从政府选 择 模式向社 会选择模 式转变;强化利益 集团规制 的制度建设 ,逐步形成完善的利益集团规制 法律体 系。 关键词 :美国的利益 集团规制 ;理论基础 ;主要经验 ;启示
中图分 类号 :I 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 -4 3 ( 0 1 6 0 7 6 )3 0 0 8- 53 2 1 )0—0 5 —0 - -
多元主义视野 中, 利益集团更多地被看作是多种利益取得平衡的民主方式之一。任何利益集 团都
可以向政府进行利益表达 、施加影响 ,使其利益在政府决策中得到反映 ,但任何一个单独的集团 都不能 占据社会的支配地位,从而使政策制定过程成为一种积极的善政 ,最终取得社会整体 的利 益平衡 。在这样的社会里,政府 的任务是 当好仲裁者 、像裁判员一样处理集 团与集 团之间 的纷 争 ,使它们能够进行必要的讨价还价并达成妥协。总之 ,政府只不过是借以在利害关系互相 冲突 的集 团之 间取多元主 义利益 集 团理 论者 的眼 中 ,立 法者 的 目 』
利益集团的出现 、演变是社会发展的必然现象 ,但问题在于 , 利益集团一旦缺乏约束 ,就可 能引发 由利益和价值取 向的对立所导致 的矛盾与冲突。正如美 国行政学家桑达 ・ 考夫曼 ( ad Sna K um n afa )所 强调 的 :“ 除非 冲突得 到治 理 ,否则就 会对个 人 、机构 及其所 服务 的选 民产生破 坏性
05-规制经济理论

三、利益集团理论
贝克尔认为规制实质是用来增加最有影响力利 益集团的福利,强调规制过程中利益集团之间 的竞争,有益于纠正市场失灵、降低社会福利 损失,因为可以改善社会福利的规制政策 , 更能得到更多人拥护和实施。 利益集团理论的主要观点:利益集团的作用是 规制产生的重要原因,利益集团往往通过寻求 或影响规制以维护或增进自身的利益,强调利 益集团在公共政策形成过程中的可能发挥重要 作用。
供电营业许 法定定价、 可证、营业 征收电力 执照 建设基金 许可证 地方政府 定价
自来 水
国务院关于大力开展城市节约 水利部、建设部、 用水的通知(1984/6);中华人 地方政府建设部 民共和国水法(1988/7);城市 门 供水条例(1994/7) 《中国人民共和国民用航空法》 中国民用航空总 局、物价司
4.规制抑或放松规制的成本-收益分析
由于技术经济条件的变化,政府经济性规制的理论 依据逐渐消失。 产业间替代竞争加剧,受规制产业发展受到限制。 规制引起的负作用日益显现,要求取消规制的呼声 高涨。 由于可竞争市场经济理论的出现和传播,经济性规 制不再被认为是提高经济效率的唯一手段。 世界经济一体化、国际间经济交往的迅猛发展也迫 切要求放松政府规制。
利益集团规制理论在中国的适用性与局限性探析

利益集团规制理论在中国的适用性与局限性探析
张红凤;李倩倩
【期刊名称】《经济与管理评论》
【年(卷),期】2009(025)002
【摘要】中国利益集团发展很不平衡,各利益集团对公共政策的影响也不尽相同.本文依据所揭示的利益集团规制理论内在机理,结合中国利益集团发展实践,提出中国借鉴利益集团规制理论的必要性和运用该理论的可行性.后者主要分析中国强势利益集团如何比弱势群体对规制政策产生更深刻、更广泛的影响,以及组成政府的官员如何出于自身利益考虑可能被利益集团俘获,使规制目标最终发生转移.从而得出结论:利益集团规制理论在中国具有一定的适用性.但鉴于中国经济、政治等制度禀赋方面不同于西方,以及中国所处的转轨经济和初期市场经济的特殊阶段,本文进一步探讨利益集团规制理论的局限性,包括其自身局限性和在中国应用时所遭遇的困境,如中国利益集团发展不成熟,行政垄断严重,规制者承担多重职能,自由裁量权过大,等等.在此基础上,本文提出政策建议.
【总页数】7页(P114-120)
【作者】张红凤;李倩倩
【作者单位】山东经济学院经济研究所,山东,济南,250014;山东经济学院经济研究所,山东,济南,250014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F124
【相关文献】
1.中国特殊利益集团问题探析 [J], 张强
2.中国社会的利益集团及政府政策探析 [J], 吕建兵
3.公共治理在中国的适用性争议与治理局限性 [J], 姚晓强;徐芳
4.新闻游戏的适用性与局限性探析 [J], 朱爱敏;贺玲玲
5.论韩国工业化发展模式对发展中国家的普遍适用性和局限性 [J], 张玉山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政治学课件利益集团与中国公正

(三)扶助弱势群体,提升其利益表达能力
1、放松政府对民间组织、公益性组织的行政控制,给弱势群体利益集团 创造发展空间。
2、加强基层民主政治建设,给弱势群体结社创造自由的环境。 3、为公民弃权,提升弱势群体组织能力与利益表达能力。
对多元主义对抗竞争所导致的社会病态的批评
原生状态:雇主、劳工、国家合作的超议会民主模式
政治原则:商协而非对抗
政治后果:利益的限制性表达和层级式社会利益结构
A 政
策
B
系
决策
统
C
(三)利益集团理论的论争
反对者的观点
• 利益集团损害公共利益
• 利益集团损害代议的广泛 性
• 利益集团损害公民平等被 代表的可能性
➢ 米尔斯(《权力精英》)精英主义利益集团理论:政治权力的非均衡 性;公司富豪、政治董事、军界领袖组成的权力精英对政治的垄断; 权力精英在心理习惯、利益取向和社会习性的一致性;权力精英—— 统治阶级——利益集团。
➢ 合作主义利益集团理论(施密特):利益集团作为一个利益代表系统, 是一个特指的观念、模式或制度安排类型。它的作用,是将公民社会 中的组织化利益联合到国家的决策结构中。
利益集团与当代中国社会公正
十个人大声说话胜过沉默的千人。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客观上形成了不同的利益群体, 其中最主要的是既得利益集团和弱势群体。既得利益集团 既希望通过改革攻坚能够获取更多的利益,又害怕在改革 攻坚中失去既得利益,因此他们往往寻找代言人宣扬其政 策主张;而弱势群体则对现状不满,与既得利益集团产生 了新的矛盾。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成员之间具有某些相似性 成员之间享有某种程度的共同利益 利益集团的规模与影响力具有一定反向相关性
三、利益集团规制理论的变迁
利益集团规制理论产生于对公共利益规制理论的 质疑
规制公共利益理论的假定前提即规制的发生是因为对 潜在社会净福利的追求,这并不符合实际,因为规制 往往是通过立法行动和规制机构完成的 政府规制的实际与事实不符,例如现实中的部分规制 产业,既不是自然垄断性产业,也不具有外部经济或 不经济 很多情况下规制的效果并不理想。阿顿用次优理论从 根本上批评了规制公共利益理论 公共利益本身就是模糊和无法度量的
三、利益集团规制理论变迁
佩尔兹曼模型的评析
与施蒂格勒模型有很强的一致性 前提假设较一致 对规制目标的设定一致 都强调两个相对受益或受损的利益集团之间的得失与 规制者寻求政治支持最大化的关系 与施蒂格勒模型相比的先进性在于强调在最优化的条 件下,规制的政治均衡过程受各种利益集团的影响 模型得出的最优规制政策所导致的社会福利转移,只 是一个次优,因为它受到利润函数的约束 推论得出的现象也有与实际并不完全相符的方面
把两个层面上的税收含义结合起来认为,规制可以看作是一种 税收或公共财政制度,其基本的机制是内部补贴。一个企业以 低于成本的价格提供服务,亏损由该企业向其他消费者收取较 高的价格来弥补,而企业能够做到这一点是由于政府的价格规 制和进入规制
三、利益集团规制理论变迁
波斯纳模型的评析
模型表明支付成本以下价格的消费者集团比支 付成本以上价格的消费者集团对政治程序有更 大的影响力 强调了政府在重新配置资源或收入再分配中的 作用。在现实中,规制经常被看作是直接税收 的替代品
三、利益集团规制理论变迁
贝克尔模型的评析
扩展了佩尔兹曼俘获影响规制机构的不是单一的利益 集团的思想,更贴近现实 在利益集团规制理论与公共利益规制理论之间架起了 一座桥梁,探讨再分配问题时强调经济效率 贝克尔模型达到的均衡也是非最优均衡,因为利益集 团为了获得转移的福利,在压力的相互竞争中耗尽最 大量的资源 对放松规制具有一定的解释力 缺乏对委托——代理关系的分析
三、利益集团规制理论的变迁
施蒂格勒方法和模型
在施蒂格勒之前规制一直被经济学家视作外生 变量 施蒂格勒在《经济规制理论》一文中运用经济 学的方法分析规制为什么产生,将规制变为经 济系统的内生变量,由规制需求和规制供给共 同构建施蒂格勒模型 施蒂格勒模型的中心结论:通常,规制是由产 业寻求的,规制的设计和实施主要是为产业利 益服务的
第五讲 利益集团规制理论
一、利益集团规制理论在规制理论体系 中的地位
利益集团规制理论(the interest group theory of regulation)是与公共利益规 制理论相对立,强调利益集团通过寻求规 制来增进私人利益的理论总称 利益集团规制理论自身经历了规制俘虏理 论和规制经济理论两个发展阶段 利益集团规制理论总体上强调利益集团在 公共政策形成过程中的作用
三、利益集团规制理论的变迁
三、利益集团规制理论
佩尔兹曼的最优规制政策模型的结论:
在利润等于π(P)这一约束条件下,对立法者来说的 最优价格是P* 最优价格P* 介于竞争价格PC 和垄断价格Pm 之间,规制 者不会制定出一个使行业利润最大化的价格
政治决策者需要平衡生产者利益和消费者利益,最优价格和 进入规制政策是生产者和消费者的力量均衡 最优规制价格的特性对于探讨哪些产业可能从规制中获益大 有启示。如果一个产业在没有规制的情况下其均衡价格接近 于规制下的价格P*,一般不会发生规制 易被规制的产业都是相对竞争性产业(未被规制的价格接近 pc),这种情况下利益集团获益,或是相对垄断性产业(未 被规制的价格接近pm ),这种情况下消费者获益
四、规制经济理论的评价
规制经济理论的方法更符合经济学的逻辑 要求 规制经济理论遵循一系列严格的假定,从 而对公共利益规制理论造成彻底否定 规制经济理论的最大缺陷是忽视了信息不 对称问题,使得他对部分规制现实缺乏解 释力 放松规制运动对规制经济理论提出严正挑 战
三、利益集团规制理论变迁
贝克尔的政治均衡模型
假设社会存在两个同质集团,受补贴集团s和纳税集团t,每个集团都可 以通过影响规制政策来提高自身利益 集团s取得的福利转移既取决于它自身对规制者施加的压力( ps),又 取决于集团t施加的压力(pt)。压力大小由利益集团内的成员数量和他 们所使用的资源决定 假设T表示集团s因规制而增加的福利转移,则T=Ts(ps, pt) ,其中Ts(ps, pt) 表示集团s的政治影响力函数。假设Ts(ps, pt) 随着ps的增加而增加,随 着pt的增加而减少 为了将T数量的福利转移给集团s,集团t的福利必须减少,减少的数量为 (1+x)T(x≥0),t减少的福利大于转移给s的福利,其中T转移给集团s, 而xT成为因规制而损失的福利 贝克尔模型中总影响力是固定的,以福利转移来衡量的规制活动的大小 由两个集团的相对影响力决定。政治均衡在两个集团最大化本集团福利 的压力水平的交点处 维斯库斯等人发展贝克尔模型认为规制活动以福利转移数量来衡量,它 将随着相关的边际无谓损失x的增加而减少
二、利益集团概述
利益集团或称压力集团(pressure group)是西方政治 学中的一个常用术语,通常被定义为“那些有某种共同的 目标并试图对公共政策施加影响的个人的有组织的实体” 奥尔森将利益集团分为两类,一类是初级集团,是建立在 出生或家庭背景等特性基础上的集团,如性别、宗教、地 区、民族或种族特性等。另一类是自愿参加或是以政治为 目的设立的团体,前者如绿色组织,后者如各类工会或商 业协会等 利益集团的主要特征
施蒂格勒模型描述
三、利益集团规制理论的变迁
施蒂格勒模型的评析
施蒂格勒方法和模型是对公共利益规制理论的 彻底放弃,具有分水岭意义 为后来规制经济理论的发展提供了思路 施蒂格勒模型强调利己的政治家行为、组织的 重要性和信息成本,这些都成为规制经济理论 的特点 施蒂格勒特别强调政府对生产者的保护,与现 实存在一定差距
三、利益集团规制理论变迁
三、利益集团规制理论变迁
贝克尔的政治均衡模型结论
规制活动(由福利转移测定)由两个集团的想对影响 力来决定。每个集团在对方选择的影响力水平基础上, 根据谋求利益最大化的原则施加影响力水平 一个集团施加较小影响力等于另一个集团施加较大影 响力,在给定P2的情况下,可以求出最佳P1,集团1的 最佳影响力用Ψ1(P2)表示,叫最佳反应函数,同理 集团2的最佳反应函数是Ψ2(P1),两条最佳反应函数 的交点就是政治均衡点 有利于提高和增加福利的规制政策更容易被执行
三、利益集团规制理论变迁
波斯纳的税收规制模型
认为无论是公共利益规制理论还是规制俘虏理论都无法解释受 规制产业的一个重要现象:许多被规制的服务,比在未被规制 的竞争市场或垄断市场中,要求以更低的价格和更大的数量来 提供,比如交叉补贴 把税收看作是福利再分配的方式
垄断者以高于成本的定价将消费者福利转移到自己那里,叫做垄断 者对消费者征税 国家运用权力从公民那里征税,用于支付服务成本和进行财富再分 配
三、利益集团规制理论的变迁
施蒂格勒方法(建立在严格假设条件之上的逻辑 推理)
政府的基础性资源是强制权 规制的需求者和供给者都是理性人 集团内存在阻碍集体选择的搭便车者 政治家是追求自我利益最大化的理性人,其效用函数 目标是选票和资源 信息和组织成本是利益集团效用最大化的约束条件 作为规制供给方的政治家和作为规制需求方的利益集 团相互交换效用函数,即选票、金钱、价格规制与进 入规制等 在寻求规制机构服务的竞争中,生产者总能赢
三、利益集团规制理论的变迁
规制俘虏理论的发展脉络
本特利(1908)最早将利益集团概念引入政府规制的分析 框架之下。他认为公共利益是一种虚构,只存在集团利益, 用集团俘虏规制机构来增进他们的利益 格雷(1940)指出,原本为公共利益服务设计的程序被私 人利益集团破坏 波恩施(1955)指出,规制的供给是应产业的规制需求而 出现的,随着时间的推移,规制机构被受规制的产业所控制 施蒂格勒和弗里兰德(1962)通过实证研究发现,对电费 实行公共规制的两个目标(制止垄断价格和消除价格歧视) 在实践中都没有达到,从而提出了一套不同于公共利益理论 的演绎推理 乔丹(1972)对施蒂格勒理论作了总结,正式形成规制俘 虏理论
三、利益集团规制理论变迁Βιβλιοθήκη 佩尔兹曼的最优规制政策模型
设定政治支持函数M(P,π),P是价格,π是行业 利润,假设M(P,π)随P的增加而减少。利润取决 于价格,π(P)代表利润函数。特别是当价格 低于垄断价格Pm时,π(P)随P增加而增加, 当价格高于垄断价格Pm时,π(P)随P增加而 减少 当P< Pm时,如果立法者提价,消费者的反对 增加,因为M(P,π)就P而言是下降的,但同时行 业支持提高,因为π(P)就P增加且M(P,π)就π 而言也增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