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讲 利益集团规制理论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三、利益集团规制理论变迁
三、利益集团规制理论变迁

贝克尔的政治均衡模型结论



规制活动(由福利转移测定)由两个集团的想对影响 力来决定。每个集团在对方选择的影响力水平基础上, 根据谋求利益最大化的原则施加影响力水平 一个集团施加较小影响力等于另一个集团施加较大影 响力,在给定P2的情况下,可以求出最佳P1,集团1的 最佳影响力用Ψ1(P2)表示,叫最佳反应函数,同理 集团2的最佳反应函数是Ψ2(P1),两条最佳反应函数 的交点就是政治均衡点 有利于提高和增加福利的规制政策更容易被执行



成员之间具有某些相似性 成员之间享有某种程度的共同利益 利益集团的规模与影响力具有一定反向相关性
三、利益集团规制理论的变迁

利益集团规制理论产生于对公共利益规制理论的 质疑




规制公共利益理论的假定前提即规制的发生是因为对 潜在社会净福利的追求,这并不符合实际,因为规制 往往是通过立法行动和规制机构完成的 政府规制的实际与事实不符,例如现实中的部分规制 产业,既不是自然垄断性产业,也不具有外部经济或 不经济 很多情况下规制的效果并不理想。阿顿用次优理论从 根本上批评了规制公共利益理论 公共利益本身就是模糊和无法度量的
三、利益集团规制理论变迁

贝克尔的政治均衡模型





假设社会存在两个同质集团,受补贴集团s和纳税集团t,每个集团都可 以通过影响规制政策来提高自身利益 集团s取得的福利转移既取决于它自身对规制者施加的压力( ps),又 取决于集团t施加的压力(pt)。压力大小由利益集团内的成员数量和他 们所使用的资源决定 假设T表示集团s因规制而增加的福利转移,则T=Ts(ps, pt) ,其中Ts(ps, pt) 表示集团s的政治影响力函数。假设Ts(ps, pt) 随着ps的增加而增加,随 着pt的增加而减少 为了将T数量的福利转移给集团s,集团t的福利必须减少,减少的数量为 (1+x)T(x≥0),t减少的福利大于转移给s的福利,其中T转移给集团s, 而xT成为因规制而损失的福利 贝克尔模型中总影响力是固定的,以福利转移来衡量的规制活动的大小 由两个集团的相对影响力决定。政治均衡在两个集团最大化本集团福利 的压力水平的交点处 维斯库斯等人发展贝克尔模型认为规制活动以福利转移数量来衡量,它 将随着相关的边际无谓损失x的增加而减少

施蒂格勒模型描述


三、利益集团规制理论的变迁

施蒂格勒模型的评析
Fra Baidu bibliotek


施蒂格勒方法和模型是对公共利益规制理论的 彻底放弃,具有分水岭意义 为后来规制经济理论的发展提供了思路 施蒂格勒模型强调利己的政治家行为、组织的 重要性和信息成本,这些都成为规制经济理论 的特点 施蒂格勒特别强调政府对生产者的保护,与现 实存在一定差距
二、利益集团概述



利益集团或称压力集团(pressure group)是西方政治 学中的一个常用术语,通常被定义为“那些有某种共同的 目标并试图对公共政策施加影响的个人的有组织的实体” 奥尔森将利益集团分为两类,一类是初级集团,是建立在 出生或家庭背景等特性基础上的集团,如性别、宗教、地 区、民族或种族特性等。另一类是自愿参加或是以政治为 目的设立的团体,前者如绿色组织,后者如各类工会或商 业协会等 利益集团的主要特征
四、规制经济理论的评价



规制经济理论的方法更符合经济学的逻辑 要求 规制经济理论遵循一系列严格的假定,从 而对公共利益规制理论造成彻底否定 规制经济理论的最大缺陷是忽视了信息不 对称问题,使得他对部分规制现实缺乏解 释力 放松规制运动对规制经济理论提出严正挑 战
三、利益集团规制理论的变迁

施蒂格勒方法和模型


在施蒂格勒之前规制一直被经济学家视作外生 变量 施蒂格勒在《经济规制理论》一文中运用经济 学的方法分析规制为什么产生,将规制变为经 济系统的内生变量,由规制需求和规制供给共 同构建施蒂格勒模型 施蒂格勒模型的中心结论:通常,规制是由产 业寻求的,规制的设计和实施主要是为产业利 益服务的
三、利益集团规制理论的变迁

施蒂格勒方法(建立在严格假设条件之上的逻辑 推理)

政府的基础性资源是强制权 规制的需求者和供给者都是理性人 集团内存在阻碍集体选择的搭便车者 政治家是追求自我利益最大化的理性人,其效用函数 目标是选票和资源 信息和组织成本是利益集团效用最大化的约束条件 作为规制供给方的政治家和作为规制需求方的利益集 团相互交换效用函数,即选票、金钱、价格规制与进 入规制等 在寻求规制机构服务的竞争中,生产者总能赢
三、利益集团规制理论的变迁

规制俘虏理论的发展脉络





本特利(1908)最早将利益集团概念引入政府规制的分析 框架之下。他认为公共利益是一种虚构,只存在集团利益, 用集团俘虏规制机构来增进他们的利益 格雷(1940)指出,原本为公共利益服务设计的程序被私 人利益集团破坏 波恩施(1955)指出,规制的供给是应产业的规制需求而 出现的,随着时间的推移,规制机构被受规制的产业所控制 施蒂格勒和弗里兰德(1962)通过实证研究发现,对电费 实行公共规制的两个目标(制止垄断价格和消除价格歧视) 在实践中都没有达到,从而提出了一套不同于公共利益理论 的演绎推理 乔丹(1972)对施蒂格勒理论作了总结,正式形成规制俘 虏理论

把两个层面上的税收含义结合起来认为,规制可以看作是一种 税收或公共财政制度,其基本的机制是内部补贴。一个企业以 低于成本的价格提供服务,亏损由该企业向其他消费者收取较 高的价格来弥补,而企业能够做到这一点是由于政府的价格规 制和进入规制
三、利益集团规制理论变迁

波斯纳模型的评析


模型表明支付成本以下价格的消费者集团比支 付成本以上价格的消费者集团对政治程序有更 大的影响力 强调了政府在重新配置资源或收入再分配中的 作用。在现实中,规制经常被看作是直接税收 的替代品
第五讲 利益集团规制理论
一、利益集团规制理论在规制理论体系 中的地位



利益集团规制理论(the interest group theory of regulation)是与公共利益规 制理论相对立,强调利益集团通过寻求规 制来增进私人利益的理论总称 利益集团规制理论自身经历了规制俘虏理 论和规制经济理论两个发展阶段 利益集团规制理论总体上强调利益集团在 公共政策形成过程中的作用
三、利益集团规制理论变迁

贝克尔模型的评析




扩展了佩尔兹曼俘获影响规制机构的不是单一的利益 集团的思想,更贴近现实 在利益集团规制理论与公共利益规制理论之间架起了 一座桥梁,探讨再分配问题时强调经济效率 贝克尔模型达到的均衡也是非最优均衡,因为利益集 团为了获得转移的福利,在压力的相互竞争中耗尽最 大量的资源 对放松规制具有一定的解释力 缺乏对委托——代理关系的分析

三、利益集团规制理论变迁

佩尔兹曼模型的评析




与施蒂格勒模型有很强的一致性 前提假设较一致 对规制目标的设定一致 都强调两个相对受益或受损的利益集团之间的得失与 规制者寻求政治支持最大化的关系 与施蒂格勒模型相比的先进性在于强调在最优化的条 件下,规制的政治均衡过程受各种利益集团的影响 模型得出的最优规制政策所导致的社会福利转移,只 是一个次优,因为它受到利润函数的约束 推论得出的现象也有与实际并不完全相符的方面
三、利益集团规制理论的变迁
三、利益集团规制理论

佩尔兹曼的最优规制政策模型的结论:




在利润等于π(P)这一约束条件下,对立法者来说的 最优价格是P* 最优价格P* 介于竞争价格PC 和垄断价格Pm 之间,规制 者不会制定出一个使行业利润最大化的价格
政治决策者需要平衡生产者利益和消费者利益,最优价格和 进入规制政策是生产者和消费者的力量均衡 最优规制价格的特性对于探讨哪些产业可能从规制中获益大 有启示。如果一个产业在没有规制的情况下其均衡价格接近 于规制下的价格P*,一般不会发生规制 易被规制的产业都是相对竞争性产业(未被规制的价格接近 pc),这种情况下利益集团获益,或是相对垄断性产业(未 被规制的价格接近pm ),这种情况下消费者获益
三、利益集团规制理论变迁

佩尔兹曼的最优规制政策模型


设定政治支持函数M(P,π),P是价格,π是行业 利润,假设M(P,π)随P的增加而减少。利润取决 于价格,π(P)代表利润函数。特别是当价格 低于垄断价格Pm时,π(P)随P增加而增加, 当价格高于垄断价格Pm时,π(P)随P增加而 减少 当P< Pm时,如果立法者提价,消费者的反对 增加,因为M(P,π)就P而言是下降的,但同时行 业支持提高,因为π(P)就P增加且M(P,π)就π 而言也增加
三、利益集团规制理论变迁

波斯纳的税收规制模型


认为无论是公共利益规制理论还是规制俘虏理论都无法解释受 规制产业的一个重要现象:许多被规制的服务,比在未被规制 的竞争市场或垄断市场中,要求以更低的价格和更大的数量来 提供,比如交叉补贴 把税收看作是福利再分配的方式


垄断者以高于成本的定价将消费者福利转移到自己那里,叫做垄断 者对消费者征税 国家运用权力从公民那里征税,用于支付服务成本和进行财富再分 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