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贸易理论2经典贸易理论2基本命题

合集下载

国际贸易基本理论第二章

国际贸易基本理论第二章

10
本节小结
简单的供给需求模型初步解释了国际贸易理论中的4个基本 命题 • 贸易原因 • 贸易模式 • 贸易利益
• 贸易利益在两国间的分配
11
第二节 绝对优势理论与比较优势理论
一 、 绝对优势理论
• 1776年,亚当〃斯密(Adam Smith,1723-1790)发表了其代 表作《国民财富的性质和原因的研究》,提出了绝对优势理 论。 • 两国间的贸易基于绝对优势(absolute advantage) • 绝对优势是指如果一国生产某种商品的成本绝对低于另一国, 则该国在这一产品上有绝对优势。 • 各国应该按照绝对优势进行国际分工,每个国家专门生产其 具有绝对优势的产品,然后进行交换,这样就能更有效地利 用各国的土地、劳动和资本 。 • 斯密的政策主张及对绝对优势理论的评价
5
• 在图2-2b中,曲线Dm反映的是本国在国际市场上对该商品进 口需求
• 曲线Sx反映的是外国在国际市场上对该商品出口供给
• 在图2-2b中,国际市场上对该商品进口需求曲线Dm和出口供 给曲线Sx相交点Ew,决定了国际市场进出口交换均衡价格 Pwe。 • 均衡进口量和出口量Qwe,满足如下条件: • Qwe = Qc — Qp = Qfc — Qfp
18
• 曲线斜率的绝对值RX/RY表示的是X产品的机会成本。 • X产品的机会成本是指每多生产一单位X产品所要放弃掉的Y 产品的产量,这一放弃掉的产量正好是RX/RY。 • 生产可能性曲线是直线意味着机会成本不变,即在生产可能 曲线的每一点上,每多生产一单位X产品所放弃的Y产品产量 是相等的,原因是劳动这一单一要素在本国内是同质的且是 自由流动的。
16
机会成本不变的生产可能性*/RY* L/RY RX/RY:X产 品的机会成本 FM L/ RX 图2-4a

国际贸易理论与实务的知识点总结

国际贸易理论与实务的知识点总结

国际贸易理论与实务的知识点总结国际贸易理论主要包括经典贸易理论和现代贸易理论两大类。

1. 经典贸易理论:- 李嘉图的比较优势理论:解释了即使一个国家在所有生产领域都不具有绝对优势,只要存在比较优势,仍可通过专注于相对效率较高的产业进行生产并进行贸易,从而实现共赢。

- 赫克歇尔-俄林的要素禀赋理论:认为国家之间贸易的产生是由于生产要素(如劳动、资本)的禀赋差异,各国会倾向于出口要素禀赋丰富的商品,并进口要素禀赋稀缺的商品。

2. 现代贸易理论:- 新贸易理论:由克鲁格曼提出,强调规模经济和市场不完全竞争的重要性,认为企业可以通过出口来扩大市场规模,实现规模经济。

- 新新贸易理论:进一步发展了新贸易理论,强调企业异质性和市场进入及退出的动态过程,认为企业的生产率差异是国际贸易的关键驱动力。

国际贸易实务涉及的知识点包括:1. 国际贸易合同的签订:包括合同的条款、支付方式、交货条件等。

2. 国际贸易术语(Incoterms):如FOB(船上交货)、CIF(成本加保险费加运费)等,明确了买卖双方的责任和风险划分。

3. 国际支付方式:包括信用证、汇付、托收等,保障交易双方的利益。

4. 关税与非关税壁垒:了解不同国家对进口商品征收的关税,以及配额、禁令等非关税措施。

5. 国际物流与货物运输:包括海运、空运、陆运和多式联运等方式的选择,以及相关的运输成本和风险管理。

6. 国际贸易争端解决:包括通过国际仲裁或诉讼等方式解决贸易争端的程序和方法。

7. 跨国供应链管理:涉及供应链的设计、优化和风险管理,以及与供应商的关系管理。

了解这些理论和实务知识,有助于在复杂的国际贸易环境中做出明智的决策,并有效管理跨国交易中的风险。

国际商务第六章国际贸易理论

国际商务第六章国际贸易理论
❖ 新重商主义将政治力量等同于经济力量,而将经 济力量等同于贸易顺差。
希尔国际商务(第9版)
6.4 绝对优势
❖ 一个国家生产一种商品比其他任何国家效率都 高时,该国在这一产品的生产中就拥有绝对优势 (absolute advantage)
▪ 按照斯密的说法,各国应该专门生产具有绝对优 势的商品,然后用它们交换其他国家生产的商品。
❖ 然而,斯密、李嘉图和赫克歇尔俄林的理论超 出了这些常识观念,还解释了为什么一个国家 通过国际贸易来获取自己可以生产的产品仍能 使其获益。
• 美国
希尔国际商务(第9版)
6.2.1 贸易利益
❖ 但是,斯密、李嘉图和赫克歇尔俄林的理论告 诉我们,如果一国公民购买某些别国生产的产 品,即使这些产品本国能生产,该国经济仍可获 益。
6.5.3 李嘉图模型的简单扩大
❖ 报酬递减
▪ 在固定的规模报酬率(constant returns to specialization)下,生产单位商品(可可或大米)所 需的资源数量是固定的,不管生产发生在该国生产 可能性边界线上的何处。
▪ 这样,我们假设加纳生产一吨可可总是需要10单位 资源。但是,假设规模报酬率递减更加符合现实。 当每增加1单位产出的生产需要投入更多单位的资 源时,分工的递减报酬就发生了。加纳可可产量从 12吨增加到13吨时,可能10单位资源就足够了,而从 13吨增加到14吨时却需要11单位资源,从14吨增加 到15吨时需要12单位资源,等等。报酬递减意味着 加纳有一条凸的生产可能性边界线,而不是直线。
❖ 再次假设无贸易时,每个国家以一半资源生产大米,另一 半资源生产可可。此时,加纳将生产10吨可可和7.5吨大 米(图中的点A),而韩国将生产2.5吨可可和5吨大米

国际贸易理论和实务第二章 国际贸易基本理论-PPT课件

国际贸易理论和实务第二章 国际贸易基本理论-PPT课件

第二节 亚当.斯密的绝对优势理论
Adam Smith简介 1723-1790, 经济学之父,古典学派自由贸 易理论的创始人 之一 1776年出版《An Inquiry into the Nature and Causes of the Wealth of Nations》(国民财富的性质和原因的研究) 简称《国富论》 。 在其代表作《国民财富的性质和原因的研究》 一书中提出了绝对优势理论。
第二章
国际贸易基本理论
第一节 重商主义对外贸易学说
• 重商主义是15-17世纪欧洲资本原始积累 时期,代表商业资本利益的经济思想和政 策体系,该思想揭示了贸易保护的必要性, 是最早的贸易保护理论。
• 重商主义认为货币是财富的唯一形态,可 分为早期和晚期。
早期的重商主义 重商主义( Mercantilism ) 晚期的重商主 的观点是货币差 义的观点是贸 额论 盛行于15世纪-18世纪, 易差额论 早期(15世纪-----16世纪中期) 晚期(16世纪中期-----17世纪中期) 观点:货币是财富的唯一形态
三、比较优势论的论证
分工前:
毛呢
劳动量 产量 劳动量

产量
英国 葡萄牙
100 90
1 1
120 80
1 1
分工后,(两国劳动投入量不变)
毛呢 英国 葡萄牙
(100+120) ÷100=2.2
酒 (进口)
(90+80) ÷80=2.125
(进口)
• 按照1:1进行国际交换后, 毛呢 英国 葡萄 牙
毛呢 英国
葡萄牙
1.5(比分工前多1 单位)
酒 1(进口)
2(比分工前多2 单位)
1(进口)

国际贸易基础理论

国际贸易基础理论

国际贸易基础理论
一、概述
国际贸易作为一项重要的经济活动,对各国之间的经济发展和国际关系起着至
关重要的作用。

国际贸易基础理论是研究国际贸易活动背后的规律和原理的理论体系。

二、比较优势理论
比较优势理论是国际贸易理论的经典之作,由英国经济学家大卫·里卡多提出。

该理论认为,各国应该依据各自的比较优势进行专业化生产,通过国际贸易实现资源的最优配置和贸易的互利互惠。

三、绝对优势理论
绝对优势理论是由亚当·斯密提出的国际贸易理论,认为在没有贸易障碍情况下,各国应该专门生产自己的绝对优势产品,并通过贸易进行互换,可以实现贸易的扩大和效益的提高。

四、产品周期理论
产品周期理论是美国学者雷蒙德·弗农提出的国际贸易理论,该理论指出,某些新产品在生命周期不同阶段对国际贸易的影响也不同,不同阶段可能存在着不同的贸易政策和发展机会。

五、收获尼克松主义
收获尼克松主义是20世纪70年代提出的国际贸易理论,主张通过国际竞争促进国内经济的创新和发展,推动各国经济体系的改革和提升。

六、结论
国际贸易基础理论对于解释国际贸易的发展和规律具有重要意义,其核心概念
为比较优势、绝对优势、产品周期和国际竞争。

通过深入研究和理解这些理论,可以更好地指导国际贸易相关政策的制定和实施,促进各国贸易合作与发展。

以上是关于国际贸易基础理论的简要介绍,希望能为您对国际贸易理论有更深
入的了解提供一定的帮助。

感谢阅读!。

国际贸易理论基础知识

国际贸易理论基础知识

国际贸易理论基础知识在当今全球化的时代,国际贸易已成为经济发展的重要驱动力。

了解国际贸易理论的基础知识,对于理解各国之间的经济交流、贸易政策以及全球经济格局的演变都具有关键意义。

一、重商主义理论重商主义是国际贸易理论发展的早期阶段。

这一理论强调通过贸易顺差来积累金银财富,认为一个国家的财富主要取决于其拥有的金银数量。

重商主义者主张政府积极干预经济,采取措施限制进口,鼓励出口。

他们通过征收高额关税、实施贸易禁令等手段来保护本国的产业,以减少进口,增加出口,从而实现贸易顺差。

然而,重商主义存在一些明显的缺陷。

它只关注了货币财富的积累,而忽视了其他方面的经济利益。

而且,长期的贸易保护可能导致其他国家的报复,最终不利于国际贸易的整体发展。

二、绝对优势理论绝对优势理论由亚当·斯密提出。

该理论认为,各国应专门生产并出口其具有绝对生产优势的产品,进口其具有绝对生产劣势的产品。

例如,如果一个国家在生产某种商品时所需的劳动投入比另一个国家少,那么该国在该商品的生产上就具有绝对优势。

绝对优势理论为自由贸易提供了理论基础,它强调了专业化分工和自由交换能够提高生产效率,增加各国的福利。

但绝对优势理论也有其局限性。

它无法解释当一个国家在所有商品的生产上都处于劣势时,如何参与国际贸易并从中获益。

三、比较优势理论为了弥补绝对优势理论的不足,大卫·李嘉图提出了比较优势理论。

比较优势理论指出,即使一个国家在生产两种商品上都处于劣势,但只要它在两种商品生产上的劣势程度不同,就仍能通过生产并出口劣势相对较小的商品,进口劣势相对较大的商品来参与国际贸易,并从中获利。

比较优势理论是国际贸易理论的核心,它为各国参与国际贸易提供了更广泛的依据。

比如,假设 A 国生产 1 单位的 X 商品需要 6 个单位的劳动,生产 1 单位的 Y 商品需要 4 个单位的劳动;B 国生产 1 单位的 X 商品需要 12 个单位的劳动,生产 1 单位的 Y 商品需要 8 个单位的劳动。

国际经济学-第2章 国际贸易经典理论

国际经济学-第2章 国际贸易经典理论
每个模型的目的是为贸易建立一个基础,然后使用该模型来确定 贸易对价格、利润、收入和个人福利的预期影响。
Introduction
第9页
*Classical trade theory is the product of an evolution of ideas in economic thoughts. In particular, the writings of the mercantilists,and later those of Adam Smith and David Ricardo,have been instrumental in establishing the framework of trade theory.
重商主义是早期的国际贸易理论,它产生于15-17世纪西欧资本主义
生产方式准备时期-资本原始积累时期,它是代表商业资本利益的经济思 想和政策体系。
2.1 Mercantilism
第 13 页
2. Theoretical Concept 理论观点
*The mercantilists advocated government regulation of trade to favorable trade balance.
Introduction 引言
第6页
*This chapter develops models that provide different explanations or reasons why trade takes place between countries.
本章建立了一些模型,为国与国之间进行贸易提供了不同的解释或原 因。
and Comparative Advantage
理解重商主义、绝对优势理论和相对优势理论的观点

国际贸易理论知识点总结

国际贸易理论知识点总结

国际贸易理论知识点总结国际贸易是指不同国家或地区之间进行的商品和服务的交换活动。

国际贸易理论则是对这些贸易活动的规律、原因和影响进行研究和解释的学说体系。

以下将对一些重要的国际贸易理论知识点进行总结。

一、绝对优势理论绝对优势理论由亚当·斯密提出。

该理论认为,各国应该专门生产并出口那些自己在生产中具有绝对优势的产品,进口那些自己在生产中处于绝对劣势的产品。

例如,假设 A 国生产一单位的布匹需要 5 个工时,生产一单位的粮食需要 10 个工时;B 国生产一单位的布匹需要 10 个工时,生产一单位的粮食需要 5 个工时。

那么,A 国在布匹生产上具有绝对优势,B 国在粮食生产上具有绝对优势。

绝对优势理论的局限性在于,它无法解释当一个国家在所有产品的生产上都处于劣势时,如何参与国际贸易并从中获利。

二、比较优势理论大卫·李嘉图提出了比较优势理论。

该理论认为,即使一个国家在两种商品的生产上都处于劣势,但只要它在两种商品生产上劣势的程度不同,仍可以通过专门生产并出口其劣势相对较小的商品,进口其劣势相对较大的商品,从而在国际贸易中获得利益。

继续以上面的例子为例,假设 A 国生产一单位的布匹需要 5 个工时,生产一单位的粮食需要 10 个工时;B 国生产一单位的布匹需要 6 个工时,生产一单位的粮食需要 4 个工时。

虽然 B 国在布匹和粮食的生产上都处于劣势,但生产布匹的劣势相对较小。

因此,B 国可以专门生产布匹并出口,进口粮食。

比较优势理论为国际贸易的普遍存在提供了更有力的解释,是国际贸易理论的核心。

三、要素禀赋理论赫克歇尔和俄林提出的要素禀赋理论认为,各国要素禀赋的差异是国际贸易产生的根本原因。

要素禀赋指的是一个国家所拥有的劳动、资本、土地等生产要素的数量和质量。

一个国家如果劳动力丰富,资本稀缺,那么它在劳动密集型产品的生产上具有比较优势,应该出口劳动密集型产品,进口资本密集型产品;反之,如果一个国家资本丰富,劳动力稀缺,那么它在资本密集型产品的生产上具有比较优势,应该出口资本密集型产品,进口劳动密集型产品。

国际贸易理论五大命题版

国际贸易理论五大命题版

• 第一节贸易均衡相对价格的局部均衡分析
• 第二节提供曲线 • 一、概念 • 提供曲线(offer curve)有时也称相互需求曲线 (reciprocal demand curve),反映的是一国为 了进口其需要的某一数量的商品而愿意出口的 商品数量也就是在不同的相对价格水平下,一 国愿意出口与进口商品量的组合。。
• 二、机会成本递增条件下的边际转换率 • 随着 X 产量的增加,MRT递增。
• 第二节社会无差异曲线 • 一、对社会无差异曲线的说明 • 消费的一般均衡
• 边际替代率(MRS) • 指消费者在保持原有效用水平条件下,多消费 1 单位某种产品而必须放弃的另一种产品的消 费量。 • 边际效用递减——边际替代率递减。
第三章国际贸易的标准理论
• 第一节机会成本递增条件下的生产可能性曲线 • 一、对于机会成本递增的说明 • 机会成本不变( 1 )不符合实际;( 2 )难以得到唯 一的均衡解。 • 机会成本递增原因:p.51。 • 机会成本递增意味着随着某种产品产量的增长,一国 多生产一单位该产品必须放弃越来越多的另一种产品 的产量机会成本递增使生产可能性边界成为一条凹向 原点的曲线。。
TK TK TL A TL B
( 2 )用价格表示
r r w A w B
• 要素丰裕或要素稀缺程度一个相对的概念,它与一个国 家实际拥有的生产要素绝对量有很大区别。要素丰裕度 是指一国的生产要素禀赋中某种要素供给的比例大于别 国同种要素的供给比例,其相对价格低于别国同种要素 的价格。衡量要素丰裕的程度主要有两种方法:一是以 生产要素的供给总量来衡量;二是以生产要素的相对价 格来衡量。总量法只考虑要素的供给,而相对价格法考 虑了要素的供给和需求,相比来说相对价格法较为科学。

ch02 国际贸易--第二章 国际贸易理论

ch02 国际贸易--第二章 国际贸易理论

下一页 返回
2.3
国际贸易新理论
第二阶段。产品进入成长期, 2) 第二阶段。产品进入成长期,新产品在国外市场逐渐 扩大,美国通过降低价格来增加出口量。 扩大,美国通过降低价格来增加出口量。
第三阶段。产品仍处在成长期, 3) 第三阶段。产品仍处在成长期,美国对非生产国的出 被其他工业发达国的出口所替代。 口,被其他工业发达国的出口所替代。
下一页 返回
2.1
自由贸易理论
大卫· 2.1.2 大卫·李嘉图的比较成本论
英国经济学家大卫·李嘉图(David Ricard0 1772—1823 英国经济学家大卫·李嘉图(David 1772— 年)提出以比较成本说为核心的关于国际分工和国际交换的古 典经济理论。该理论以劳动价值论为基础,认为任何商品的 典经济理论。该理论以劳动价值论为基础, 价值都由劳动力成本来决定。正是由于国际间比较成本差异, 价值都由劳动力成本来决定。正是由于国际间比较成本差异, 国际上生产要素的流动性,国际贸易得以发生。李嘉图认为 国际上生产要素的流动性,国际贸易得以发生。 各国按生产力比较差异和生产成本比较差异进行分工与交换, 各国按生产力比较差异和生产成本比较差异进行分工与交换, 可使各国专门生产并出口具有比较成本有利的商品,结果使 可使各国专门生产并出口具有比较成本有利的商品, 贸易双方都可获利。 贸易双方都可获利。
垄断竞争市场结构。 1) 垄断竞争市场结构。 垄断竞争与国际贸易。 2) 垄断竞争与国际贸易。
上一页 下一页 返回
2.3
国际贸易新理论
2.3.5 产业内贸易学说
产业内贸易是指一个国家在出口的同时又进口某种同类 产品。这里的同类产品是国际标准分类至少前3位数相同的产 产品。这里的同类产品是国际标准分类至少前3 品。它们既出现在一国的进口项目中,又出现在该国的出口 它们既出现在一国的进口项目中, 项目中。 项目中。

国际贸易实务(第二章:国际贸易理论)

国际贸易实务(第二章:国际贸易理论)
4
◆2、Adam Smith及其经典之作
1723-1790, 经济学之父。 1776年出版《An Inquiry into the Nature and
Causes of the Wealth of Nations》 《国民财富 的性质和原因的研究》。
斯密3岁父亲去世,与母相依为命,终身未 娶。
传记: “他的舅舅幸运地为世界挽救了一 个天才,正是这样一个天才创造了经济学; 否则这个社会将多了一名算命先生,少了一 个经济学家”。
国家什么绝对优势都没有,如此理论, 它们就不能参与国际贸易;如果参与能 否获利?这些国家获利的源泉在哪里?
13
第二节 比较优势贸易理论 Comparative Advantage Theory
14
1、 David Ricardo
1772-1823 英国人,古典政治经济学的集大成者。 27岁时第一次接触经济学,Smith的著作《国富 论》激励了家资百万的股票经纪人成为一名经 济学家 。他是17个孩子中的老三,14岁时被他 父亲雇用在自己所开股票交易所工作,所以, “他所受到的正规教育是一个伟大的经济学家 所受到的最贫乏的教育”。21岁与家庭决裂, 40岁离开商界,1817年出版了的主要代表作 《Principles of Political Economy and Taxation》 《政治经济学及赋税原理》
19
三、比较优势贸易模型
(一)生产模式
1单位鞋 1单位酒
A国
2小时 4小时
B国
12小时 6小时
20
分工后(专业化生产,总产量增加)


A国
3单位
B国
3单位
21
交换结果(1:1)(在两国劳动总投入不变情况下)

国际经济学—国际贸易理论

国际经济学—国际贸易理论

国际经济学—国际贸易理论国际贸易理论是国际经济学的重要组成部分,起源于18世纪的亚当·斯密,随着时代的发展,经济学家们提出了许多关于国际贸易的理论,并不断完善和发展。

经典的国际贸易理论包括比较优势理论、绝对优势理论和关键要素理论等。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进程加速,新兴的贸易理论也相继涌现,如新贸易理论和战略贸易理论等。

比较优势理论是最早也是最经典的国际贸易理论之一,由亚当·斯密提出。

比较优势理论认为,国家之间的贸易是基于各自具有相对优势的产业进行的,国际贸易的目的是为了实现利益最大化。

通过比较各国在不同产业的边际成本差异,国家可以选择将生产要素配置在其相对优势的行业中,从而实现资源的最优配置。

绝对优势理论则是由大卫·里卡多提出的。

绝对优势理论认为,国家之间的贸易是基于各自具有绝对优势的产业进行的,即一个国家在一种产品的生产上具有绝对的成本优势。

根据这一理论,国家可以专门生产自己具有绝对优势的产品,并通过贸易来获取其它产品,从而实现互利互惠。

关键要素理论由荷兰经济学家希克斯和美国经济学家纳吉提出。

关键要素理论认为,国际贸易的模式取决于不同国家拥有的要素禀赋差异,即劳动力、资本和土地等要素分配与利用的不同。

根据这一理论,国家在贸易中的地位取决于其要素禀赋的优势。

除了经典的国际贸易理论,近年来新贸易理论也不断涌现,并对国际贸易的解释提供了新的角度。

新贸易理论主要关注产品差异和规模经济对国际贸易的影响。

它认为,国际贸易的模式是由不同国家在产品设计、品牌建设、研发投入和市场规模等方面的优势形成的。

同时,战略贸易理论也是新兴的贸易理论之一,主要关注于国际贸易中的策略行为和竞争。

战略贸易理论认为,国际贸易可以被视为一种战略游戏,在贸易中的每个参与者都会根据自己的利益进行选择和行动,同时也会考虑对手的选择和行动。

通过对策略行为和竞争的分析,战略贸易理论可以更好地解释国际贸易的规模和结构的形成。

2国际贸易经典理论汇总

2国际贸易经典理论汇总
第二章
国际贸易经典理论
国际贸易理论体系简图
古典国际 贸易理论 现代国际 贸易理论 战后国际 贸易理论
绝 对 成 本 理 论
比 较 成 本 理 论
要 素 供 给 比 例 理 论
要 素 价 格 均 等 化 理 论
里 昂 惕 夫 之 谜
国 际 贸 易 新 要 素 理 论
技 术 差 距 理 论
产 品 生 命 周 期 理 论
积极方面 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对外贸易与国民经济增长之间的内在规 律性。 适应垄断资产阶级缓解经济危机、国家干预经济需要。 消极方面 过分夸大了对外贸易对经济恢复和经济增长的作用。导致 贸易保护盛行。


二、要素比例学说(Theory of Endowment)
1、代表人物及代表作



该理论也称要素禀赋(赫-俄)理论。产生于20世纪30 年代。 代表人物:瑞典经济学家俄林(Bertil Ohlin 18991979);赫克歇尔(E. F .Huckster 1879-1952) 代表作:1933年的《域际和国际贸易》 (Interregional and International Trade )。 1977俄林年获得诺贝尔经济学奖
2、理论基础


古典派认为决定商品价值的是劳动时间,国际贸易产 生的根本原因是各国生产商品的劳动生产率差异。 赫-俄认为决定商品价值的是多种生产要素。产生国际 贸易的根本原因是各国要素禀赋及生产商品所使用的 要素比例不同
3、古典派对国际贸易产生原因的分析
国际贸易产生
产品价格的绝对差异
生产成本的差异 劳动生产率的差异
三、当代西方发达国家外贸政策及其发展趋势
3、20世纪90年代以来的贸易自由化趋势: 1、二战后的贸易自由化(二战 -20世纪70初) --经济全球化的发展步伐尤其迅速 --贸易自由化主要是在多边、双边或区域的贸易框架 内进行--贸易自由化成为各国的主流贸易政策, 但贸易保护主义不仅没有消失,反而增加了 --贸易自由化是一种有选择的自由化(有层次) 新的表现形式。 --贸易自由化促进了世界经济的迅速发展 -发展中国家参与更为积极和深入 2、20 世纪 70年代以来的新贸易保护主义 --不仅多边的国际经济协调机制不断强化, --管理贸易理论和战略性贸易政策(保护贸易新发展) 而且新的区域自由贸易协定不断增加。 --贸易政策措施的制度化、系统化和综合化方向发展 --贸易保护措施多样化,间接贸易限制代替关税壁垒等 --奖出限入的措施由限制进口转向鼓励出口 --从国家壁垒转向区域壁垒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经典贸易理论的基本命题
一、贸易的价格和数量:超额需求函数
(1)导出超额需求曲线
P1*<P a:X超额需求为正,Y为负。

而且随着世界价格比越小,X的超额需求越大。

P2*>P a:X超额需求为负,Y为正。

而且随着世界价格比越小,X的超额需求负得越多。

但是,任何方向对P a的偏离都会带来福利的增进。

(图形上如何反应这一点?)画成曲线如下:
(2)国家间的一般均衡
一个两国模型中,假设本国(H)市场价格为P a,外国(F)市场价格为P a*,不失一般性,假设P a< P a*。

一般均衡在这样一个国际价格上实现,该价格使得两个国家之间的超额需求数量相等,符号相反。

画成图如下:
那么,这只涉及到了X的均衡价格和数量,Y商品呢?事实上,我们只需要在两商品模型中我们只需要一个市场便可以找到国际一般均衡,因为根据瓦尔拉法则,如果E X=-E X*则一定有E Y=-E Y*。

二、贸易的价格和数量:提供曲线(offer curve)
提供曲线描述的是在不同价格下,一国所愿意接受的贸易组合。

(1)提供曲线的构建
(a)进口X的H国的提供曲线
基本思路:P下降,X进口上升,Y出口下降,由于P下降带来的收入效应,Y的过度供给一开始上升,到达最大点之后下降,提供曲线弯向X轴。

(需要什么条件?如何证明?是否必须?)
将上图中的“贸易三角”放在进出口的坐标轴上,B1C1=OX1,B1Q1=OY1;B3C3=OX3,B3Q3=OY3得提供曲线:
(b)进口Y的F国的提供曲线
(2)两国均衡
H:进口X出口Y;F:进口Y出口X
E为均衡点,-X H=X F;Y H=-Y F;P1为均衡价格。

如果P=P2,则H对X有过度需求X2-X3,X价格上升至P1。

(3)基于提供曲线的贸易政策分析
(a)H对X的进口征关税
H→H’,E→E’
H对X的进口征关税,会导致H出口一单位Y能换取更多的X,想想为什
么?这会对贸易条件产生什么影响?
如果F也对进口的Y征关税则会:
(b)H对X的进口实施配额
H→H’,对贸易条件和贸易量产生什么样的影响?在截断部分任意点都能形成均衡。

三、贸易得益
(1)贸易的好处
(a)单个国家,封闭时的均衡点A,价格P a,福利水平U a。

两种世界贸易价格
的比例下产生不同的贸易模式,P=P1*时,在Q1生产,在C1消费,出口Y,进口X;P=P2*时,在Q2生产,在C2消费,出口X,进口Y。

从图上可看出:只要一国封闭时期价格与世界均衡价格不同,贸易就能带来好处;贸易的方向与福利无关。

(b)两国贸易的特殊情况
考虑一种特殊情况,两国有着相同的偏好,不同的生产可能性边界。

均衡时,世界价格比为P*,这与两国的封闭时国内价格都不一样。

如下图,令本国封闭时的价格为P a,外国封闭式的价格为P a*,显然P<P a*,当然,贸易发生时本国出口X进口Y。

(2)贸易得益定理(显示偏好原理的应用)
上标f表示自由贸易的量,上标a表示封闭时的量,下表p表示生产,下表c表示消费。

贸易得益定理:假定自由贸易条件下,理性人选择生产的价值最大化,则在自由贸易价格下,自由贸易条件下消费的价值量要大于封闭时期的消费选择在自由贸易价格下的价值量。

从而,消费者更偏好自由贸易时的消费束(即福利水平更高),否则,他会选择更便宜的封闭时期的消费束。

证明:当产出价值在自由贸易条件下最大化时,有P X*X p f+P Y*Y p f≥P X*X p a+P Y*Y p a,也即是自由贸易下的产出在自由贸易价格下的价值至少不会小于封闭时的产出在自由贸易价格下的价值。

如下图:
由封闭经济一般均衡的条件,有P X*X p f+P Y*Y p f≥P X*X c a+P Y*Y c a,又由贸易一般均衡的条件,有P X*X c f+P Y*Y c f≥P X*X c a+P Y*Y c a。

即,在自由贸易的价格下,自由贸易条件下的消费束的价值要大于封闭时消费束的价值。

贸易得益定理的失效:
(a)相切条件不满足
相切条件指的是生产点处于自由贸易价格比率和生产可能性边界的切点,以保证自由贸易条件下,产出价值最大化。

不满足相切条件的原因主要是市场扭曲,比如生产税和不完全竞争等。

(b)凸性条件不满足
凸性条件指的是生产可能性集是一个凸集,以保证自由贸易条件下相对价格的切点处使得产出最大化。

凸性条件不满足的原因可能是规模报酬递增。

相切和凸性条件都是为了保证自由贸易价格下产出价值的最大化,为了保证该条件我们一般假设:规模报酬不变,完全竞争,没有市场扭曲等。

(3)贸易得益的分解
(a)交换的得益
例子:Jim有6瓶啤酒,没有花生;Janet有5包花生,没有啤酒。

通过交换,双方福利都得到改善,请问:交换比例是多少?
(贸易的相对价格会影响得益在贸易者之间的分配)
(b)专业化得益
参见李嘉图的比较优势模型
(c)贸易得益的分解
封闭经济均衡:点A,福利水平U a;
交易所得:A→E,U a→U e;
专业化所得:E→C,U e→U c
(4)贸易得益的分配
(a)不同偏好
因为偏好不同,贸易得益分配不均,可能导致一部分人收益,但一部分人受损。

比如,两个人,有同样的收入,即有同样的预算线,但是偏好不同,一个人更喜欢Y,一个人更喜欢X。

自由贸易时的价格P*>封闭时的价格P a。

(请问:给定以上条件什么时候两个人的福利都有改善?即上图漏掉了贸易带来的什么影响?)
(b)不同禀赋
两个团体,资本家(无劳动),工人(无资本),X是劳动密集型,Y是资本密集型,贸易提高了X的相对价格,即P*>P a。

这会导致X生产扩张,Y的生产收缩。

从而劳动力需求上升,工资上升,资本需求下降,利息率下降。

批判:收入分配?资本和劳动的关系?贸易得益分配的公平?
四、什么情况不存在贸易
一般是如果国内价格比率和世界相同,且没有规模效应
(1)不存在贸易的充分条件:各国间偏好相同且同质,各国生产函数相同,各国要素禀赋相同,规模报酬不变,没有扭曲。

(2)其他情况导致不存在贸易:各国生产函数不同,偏好不同,但是需求的不同抵消了生产上的不同,使封闭时的国内价格和世界价格相等。

如图
五、贫困的增长
(1)基本逻辑
一国沿原有优势产业扩大生产,反而导致该出口产品相对价格下降,福利没有因此而提高反而下降。

(2)图形说明
(3)容易发生的条件
(a)经济结构单一的发展中国家
(b)出口商品市场份额较大,且一般为初级产品
(c)产品价格弹性小,价格下降并不会引起需求量的大幅增加
(d)依赖出口
当然,也会出现下列情况:贸易条件变得不利,但还不足以使得情况更糟:
或者,国家太小了,其生产规模的增长还不足以引起相对价格的变化:
(4)应对策略
(a)产业结构多元化、高级化(为什么?背后的市场逻辑在哪儿?)(b)平衡出口的量与价格。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