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周重环纹含义
夏商周青铜器造型及纹饰变化
人与自然的关系变化对夏商周青铜器造型纹饰的影响一、人类艺术的启蒙早期人类社会,动物对人具有神奇力量,而人则是被动的。
对自然的无奈、恐惧与敬畏,使人们期盼神力的庇护,甚至把自己想象成某种猛兽,刻画半人半兽的形制、纹饰。
用青铜器上更为狞厉怪异的纹饰辟邪免灾,增强自身的安全感。
这时青铜器纹饰饕餮面常常构成全部纹饰的中心,令人望而生畏。
狰狞恐怖的纹饰是对命运的恐怖心理在器物装饰上的投射,对异族是恐怖的化身,对自己氏族则是战胜恐惧的符号。
我国的青铜时代开始于夏代。
夏代青铜器以二里头文化遗址为代表的夏代文明,出土的青铜器主要有礼器中的酒器爵、斝、角、盉,饪食器鼎,兵器中的戈、钺、镞,乐器中的铃,以及镶嵌绿松石兽面纹铜牌饰和残存的圈足器等,从而奠定了中国青铜器以礼器和兵器为主要形制的造型格局。
夏代青铜制品的器类很少,主要以小件的工具和兵器为主。
夏代早期的青铜器形制主要受同时期的各类陶器的影响,充满着浓厚的原始初创气息,仅就青铜爵而言,大体上有两种造型,一类是原始型的,样式基本上是模仿陶爵,它的外形和二里头遗址中出土的手制陶爵有着相似的特征,细腰、平底、短足,呈荷叶状的边口部和流从口部的延伸不甚规整,外观颇像用手捏成的陶器。
另一类造型是比较精致型的,器壁匀薄流狭长而线条优美精细,虽然同是细腰平底,显然是在陶范上事先作过细致修整的,三足细长而微呈曲线形。
这种从原始型到精致型的变化体现了从早期到晚期夏代青铜器造型由简单向复杂多样,由粗放向精致演变的审美历程,为商代青铜器物新颖造型的设计开创了先河。
二里头文化的青铜器一般没有纹饰,但有些爵的杯体正面有一排或两排圆钉状纹饰,一些器物上也出现了简朴的云纹、弦纹和网纹。
除此以外,值得重视的就是镶嵌绿松石的牌饰了,牌上的兽面纹除两眼之外,其他部分都是抽象而不写实的。
它也是目前已知的青铜器上最早的兽面纹。
虽然二里头文化青铜礼器上没有见到动物形纹饰,但是二里头出土的青铜戈内部已经有变形的动物纹饰,因此不能排除此时青铜礼器上出现动物纹的可能。
西周的青铜器文化
西周的青铜器文化西周是中国古代历史上一个非常重要的时期,它不仅仅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朝代,更是中国青铜器文化的高峰时期,西周时期通过传承前代的青铜器制作技艺,生产了大量的精美青铜器,这些青铜器不仅是物质文化的体现,更是文化传承的载体,对西周历史文化的研究和探索具有深刻的意义。
一、西周青铜器文化的发展历程西周历时约500年,分为两个时期,分别是西周的前期和后期。
西周的前期,也叫明代,从周武王在公元前1046年推翻商朝后建立周朝开始,持续到公元前841年;西周的后期,也叫春秋时期,从公元前841年持续到公元前771年。
在西周时期,由于冶炼技术的进步和制作工具的改进,青铜器文化得到了迅速的发展。
尤其是在西周的前期,青铜器制作达到了非常高的水平,青铜器成为了当时最具代表性的文物之一。
青铜器在西周时期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其制作方法和图案风格,是对西周时期历史和文化的最好注解。
二、西周青铜器的制作工艺西周青铜器的制作工艺十分复杂,需要经过多道工序。
首先是铸造,即利用熔炉将青铜液注入模型中造型成型。
接下来是修整,将在模型中冷却的器物加以修整,以便达到良好的外形和表面,去除一些废品,增强美感。
通过几个步骤的来回进度,最终将成品凸现出来,凝固完成后就是一件美丽的青铜器。
西周青铜器的制作要素包括:冶炼技术、技艺传承、图案风格等。
冶炼技术是青铜器制作的基础,同时青铜器的图案,也是反映西周时期文化的重要标志之一。
同时,技艺传承也是西周青铜器制作的核心之一。
技艺传承指的是自古开始至今,青铜器制作技艺代代相传所形成的传统工艺。
三、西周青铜器的图案风格西周青铜器的图案风格分为动物纹、花纹、几何纹三种。
其中动物纹是西周青铜器图案风格中的一大特点,出现的动物有:虎、狼、蛇、犬、鸟、龟等等,反映了社会的风貌和当时人们崇拜动物的宗教观念。
花纹则以饰花为主,包括分枝花、墨荷花等。
几何纹则是将单一形状,以不同的方式组合而成,比如水草、菱形等。
西周,春秋战国时期传统纹样
中国古代青铜器纹饰之一。《吕氏春 秋· 适威》:“周鼎有窃曲(一作穷 曲),状甚长,上下皆曲,以见极之 败也。” 始见于西周,盛行于西周中、后期, 春秋战国时仍见沿用。
大克鼎上的窃曲纹
波曲纹
• 在青铜器、玉石雕刻和彩绘雕花木器上装饰纹样,须事先 设计出底样,然后雕刻,从中也可看 出这一时期绘画的部 分面貌。在湖北省盘龙城、河北省藁城、河南省安阳殷墟 等地的商代墓葬中,都曾发现大型的彩绘雕花木椁板等器 物灰痕,有的长达2米。在木椁板的正面阴刻双勾饕餮纹、 夔龙纹、蛇纹、虎纹和蕉叶纹、云雷纹等辅助纹饰。图案 的阴线部分涂朱色,阳面部分涂黑色,背面一般涂朱。有 些还在线刻的图案中间 嵌以绿松石、猪牙、蚌片、黄金叶 等,以增强其装饰效果。安阳武官村大墓出土的石磬上的 阴线双勾虎纹,在表现手法上与木雕椁板上的纹饰一致。 • 其共同特点是形象夸张,富于装饰性;构图饱满,疏密有 致;线条劲健, 圆中寓方,富于韧性,为传统绘画以线造 型的滥觞。波曲纹的出现显示了西周时期人们审美观念的 变化。
春秋战国春秋战国是奴隶制社会向封建制社会转变的时期处于一个战乱频繁的新旧交替时期开拓创新求异变新精神充盈于社会形成了中国历史上一个空前的经济繁荣百家争鸣文化艺术发达的局面人们逐渐摆脱了原始巫术或宗教制度的种种束缚从超人的神秘力量的桎梏下解脱出来
中国传统图案---西周、春秋战国
纹样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 成部分,一直贯穿于中国历史发 展的整个流程,贯穿于人们生活 的始终,反映了不同时期的风俗 习惯。
战国蟠螭纹铜镜
蟠卼纹
• 蟠虺纹,汉族传统寓意纹样, 青铜器纹饰之一。又称“蛇 纹”。以蟠屈的小蛇(虺)的 形象,构成几何图形。有的作 二方连续排列,有的构成四方 连续纹样。一般都作主纹应用。 盛行于春秋战国时期。有三角 形或圆三角形的头部,一对突 出的大圆眼,体有鳞节,呈卷 曲长条形,蛇的特征很明显, 往往作为附饰缩得很小,有人 认为是蚕纹。个别有作为主纹 的,见于商代青铜器上
三门峡虢国博物馆馆藏重环纹车軎、兽首辖修复保护
三门峡虢国博物馆馆藏重环纹车軎、兽首辖修复保护作者:魏萌萌来源:《文物鉴定与鉴赏》2020年第15期摘要:虢国墓地是一处规模宏大、等级齐全、排列有序、保存完好的西周至春秋时期的大型邦国公墓,虢仲墓(M2009)是其中规模最大、等级最高、随葬文物数量最多的一座大墓,根据墓葬形制、随葬器物及铭文,专家断定该墓葬为虢国一代国君虢仲的墓葬,时代为西周晚期,在目前周天子墓葬没有被发现的情况下,虢国国君墓葬的发掘,对研究西周时期的社会政治、经济、文化、宗法及族葬制度等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此次修复M2009出土的重环纹车軎(M2009∶441-1)、兽首辖(编号:M2009∶441-2)年代明确,器形古朴大方,器身重环纹和铜辖兽首造型精美,为研究西周的历史文化,提供了不可多得的标本实物。
因此,保护修复好这件青铜文物意义重大。
关键词:青铜器;保护;修复;重环纹;车軎;铜辖当前,随着我国文博事业的快速发展,青铜器修复及保护工作的压力及重要性已日益凸现,受到各地博物馆的高度重视。
以河南省为例,现存残破青铜器极多,无论是新出土的还是以往积压的,都需要尽快修复,这样才可能有效地延长这些珍贵文物的“寿命”,使它们在各方面发挥更大的作用。
本文以三门峡虢国博物馆馆藏重环纹车軎(M2009∶441-1)、兽首辖(M2009∶441-2)的修复保护为例,谈谈笔者的工作实践。
1 文物现状重环纹车軎(M2009∶441-1),器物呈圆筒状,器身中部有长方形穿口一对,器身上部有重环纹和蝉纹各一周,顶部饰重环纹一周,铜軎通长10厘米,底径4厘米。
兽首辖(M2009∶441-2)为条状,有一兽首,兽首内有镂空。
铜辖通长10.3厘米,器高軎4厘米,两件为一套,共490克(图1)。
1990年发掘出土后,文物由墓葬埋藏环境变为馆藏库房环境,被摆放在开放的环境中,无囊匣等保护措施,加上文物库房无环境调控,无环境检测设置,文物保存环境十分糟糕。
所处环境的改变也致使这套青铜器裂化的进程加剧,此套青铜器处于濒危状态,出现了许多锈蚀、层状堆积、孔洞、变形、残缺、表面硬结物等病害,部分还出现了粉末状浅绿色锈蚀物等病害,有进一步蔓延趋势(图2)。
西周铜器铭文的名词解释
西周铜器铭文的名词解释在中国古代历史长河中,西周时期是一个重要的时期,它以其独特的文化和深厚的历史意义而备受关注。
西周铜器铭文作为西周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具有丰富多样的内容和独特的艺术风格。
本文将解释西周铜器铭文中的一些关键名词,揭示其背后的含义和文化内涵。
一、铭文(铭文)在西周铜器中,铭文是一种以文字的形式刻在器物表面的内容。
铭文以书法的形式呈现,通常用铁刀或铜刀刻写于薄片上,然后镶嵌在铜器的表面。
铭文内容多样,包括铭文所有人的名字、铭文的制作年代、对神灵的祈祷等。
铭文不仅是对铜器意义的解读,也是西周时期社会文化的珍贵记录。
二、鸟兽纹(niǎo shòu wén)鸟兽纹是西周铜器中常见的一种装饰图案,由飞禽走兽的形象构成。
鸟兽纹有不同的类型,如龙、凤、虎、鹿等。
这些动物形象寓意着吉祥和权威,在西周文化中具有特殊的地位。
鸟兽纹的图案线条流畅,造型生动,是西周铜器的重要艺术元素。
三、方鼎(fāng dǐng)方鼎是一种西周时期常见的礼器,具有独特的形状和功能。
方鼎由四个腿支撑,宽口扁腹,中间有一道分隔线将其分为两个独立的区域。
方鼎通常用于煮酒作为祭祀活动的一部分,象征着家族的尊贵和祖先的荣耀。
方鼎上的铭文常常包括铭文的所有人、铭文制作的目的以及祭祀的对象。
四、仿古(fǎng gǔ)仿古是一种西周铜器铭文技术和艺术手法,通过模仿古代铭文的风格来制作新的或修复的铜器铭文。
仿古铜器铭文的目的是保留和传承西周文化的独特风貌,并为后来的世代提供了了解西周铭文的机会。
五、祭器(jì qì)祭器是西周祭祀活动中使用的铜器,用于奉祭祖先和神灵。
祭器包括大型的鼎、爵、觥等。
这些器物通常由铜铸成,表面铭刻有祭祀者的名字和祈祷的内容。
祭器的使用在西周社会中被视为一种仪式,象征着对祖先的尊敬和崇拜。
六、祭文(jì wén)祭文是刻在西周铜器上的祭祀文辞,是祭祀活动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中国古代青铜器的演变
这一时期频繁旳战争,也使得人们由关注自 然转向关注人类社会及其本身命运,在青铜 器纹饰上出现了以独幅绘画旳章法体现社会、 人事旳内容、题材,如宴乐、攻战、采桑等, 以剪影旳形式构成画幅,生动、富丽,极具 装饰性。总之,功能旳演变使青铜器器型、 纹饰发生了革命性旳变革。其中尤以莲鹤方 壶为代表。
莲鹤方壶
周朝
从纹饰上看,西周时期旳青铜器纹饰在继承商代旳基 础上继续发展,西周早期和商代晚期一样进入了纹 饰发展旳鼎盛期,这是同当初旳社会历史大背景分 不开旳,也就是说虽然朝代更替了,但统治阶级用 礼器统治人们旳思想没有变化,所以,青铜礼器发 展旳大环境没有变化,这么青铜上旳纹饰还是按照 为礼器服务旳思想不断发展,商代旳许多纹饰在西 周时期依然在使用,如,商代晚期兽面纹旳变化旳 形式“环柱角形、牛角形、外卷角形、羊角形、内 卷角形、波折角形、双龙角形、长颈鹿角形、虎头 形、熊头形兽面纹”等纹饰,在西周早期仍在使用。
纹、夔龙纹等神秘、恐怖旳图像,而采用了 自由朴京旳窃曲纹、重环纹、垂鳞纹、蚊龙 纹、波纹等。有些器物装饰极为简洁,只以 一道或数道弦纹为饰。
春秋中期后来,中国青铜艺术又跨进了一种 新旳发展阶段.这时候新兴旳封建地主势力 逐渐加强,奴隶制已摇摇欲坠。在这礼崩乐 坏”旳年代,天命观念彻底动摇了,青铜艺 术原有旳社会功能萎缩了,那些积诧着主要 社会、政治和宗教意义旳威震一时旳种种神 灵,在青铜器表上毫无例外地消失了。
迄今发觉最大、最重旳青铜器,是殷墟吴家 柏树坟园出土旳后母戊(又称司母戊)大方鼎, 高133厘米,重达875公斤。这件巨大旳青铜 鼎体现了商朝后期旳发达和人民旳发明力。
司母戊大方鼎
鼎身呈长方形,口沿很厚,轮廓方直, 显现出不可动摇旳气势。司母戊鼎立耳、方腹、 四足中空,除鼎身四面中央是无纹饰旳长方形素 面外,其他各处皆有纹饰。在细密旳云雷纹之上,各
重环纹名词解释
重环纹名词解释
重环纹是指在大自然界中出现的一种特殊纹理,通常出现在动植物的身上。
它们是一种由环形纹路构成的图案,形成了一种美丽的纹理。
重环纹是一种非常罕见的自然现象,因此备受人们的喜爱和追捧。
在植物界,重环纹通常出现在树木的树干上,如樟树、红木等。
重环纹的形成是树木生长的自然过程中产生的,它们经过岁月的洗礼和风吹雨打,形成了独特的纹理和图案,给人一种自然而又神秘的美感。
在动物界,重环纹则经常出现在爬行动物的身上,如蛇类、蜥蜴类等。
这些动物的皮肤上形成了一种细致而又美丽的纹理,带着一种独特的神秘感。
有些蛇类的重环纹甚至具有辨识度很高的特征,成为了它们的独特标志。
重环纹的美感不仅在于它们的独特性,更在于它们所蕴含的自然之美。
它们是大自然的杰作,是岁月的痕迹,承载着自然界的奇妙与
魅力。
因此,重环纹成为了许多人收藏和追捧的对象,被广泛地应用在艺术品、家具、装饰品等领域。
除了美感之外,重环纹还具有一定的象征意义。
人们常常把重环纹视为幸运的象征,认为它们代表了吉祥和好运。
因此,在一些文化中,重环纹被赋予了神圣的意义,成为了一种吉祥的象征。
总的来说,重环纹是一种独特而又美丽的自然纹理,它们通过岁月的洗礼和自然的造化,展现出了大自然的神秘和魅力。
它们不仅是自然界的奇迹,更是人类文化的一部分,带给人们无尽的美感和愉悦。
简述周代染织工艺中的十二章纹样的含义
简述周代染织工艺中的十二章纹样的含义周代染织工艺中的十二章纹样是指周代(公元前11世纪至公元前221年)中国古代纺织工艺中所使用的十二种纹样或花纹。
这些纹样在当时的中国纺织工艺中非常受欢迎,并且被广泛运用于丝织品、布料以及其他纺织品的设计中。
这些纹样都有着特定的意义和象征,无论是宫廷中的衣物还是民间的服饰,都可以看到这些纹样的影子。
下面将简述周代染织工艺中的十二章纹样的含义。
1.鱼鳞纹:鱼鳞纹是一种由小方块组成的图案,象征着“万事如意”和“吉祥如意”。
2.牛头纹:牛头纹是一种由两个相互连接的三角形组成的图案,寓意着“兴旺发达”和“福寿双全”。
3.花纹纹:花纹纹是一种由圆形和直线组成的图案,象征着“繁荣昌盛”。
4.纹身纹:纹身纹是由多个重叠的曲线构成的图案,寓意着“勇敢无畏”。
5.莲花纹:莲花纹是一种图案,象征着“纯洁和高贵”。
6.雀形纹:雀形纹是一种由多个小鸟形状组成的图案,寓意着“幸福和美好的未来”。
7.刺柏纹:刺柏纹是一种由连续的横线和竖线组成的图案,象征着“长久的友谊”和“坚定的信念”。
8.羽状纹:羽状纹是一种由多个羽毛形状组成的图案,寓意着“轻盈和自由”。
9.纹笼纹:纹笼纹是一种由多个小圆形和曲线组成的图案,象征着“和平与安宁”。
10.交叠纹:交叠纹是一种由两个相互交叉的曲线组成的图案,寓意着“幸福和和谐”。
11.云纹:云纹是一种由多个圆形和曲线组成的图案,象征着“吉祥和幸福”。
12.缠枝纹:缠枝纹是一种由多个曲线形状组成的图案,寓意着“幸福的爱情”。
这些纹样的设计和运用不仅仅是为了装饰纺织品,更重要的是它们代表了当时社会的价值观和文化观念。
纺织品在古代中国是非常重要的财富和身份象征,人们通过纹样的选择和运用来表达自己的身份地位、美学追求和信仰。
同时,这些纹样也反映出了当时社会各个方面的景象,比如吉祥、繁荣、友谊、爱情等。
通过这些纹样的应用,人们希望能够获得好运、快乐和美好的未来。
此外,这些纹样也具有一定的地域特点,不同地区和不同民族可能会有一些细微的差异。
历代绞丝纹环的特征
历代绞丝纹环的特征
绞丝纹环是一种古代中国青铜器上常见的装饰纹饰,它的特征在不同的历代有所变化。
以下是一些主要历代绞丝纹环的特征:
1.商代(公元前1600年-公元前1046年):
•商代的绞丝纹环通常较为简单,以直线、曲线、点等基本几何图形为主。
•纹饰线条较为简洁,装饰风格相对朴素。
2.西周(公元前1046年-公元前771年):
•西周时期的绞丝纹环开始出现复杂的纹饰,如曲线交错、螺旋状等。
•出现了一些动植物的纹饰,展示了更加丰富的艺术表达。
3.春秋战国时期(公元前771年-公元前221年):
•此时期的绞丝纹环纹饰更加繁复,出现了更多的抽象图形和符号,表达更加细致的艺术设计。
•动植物纹饰依然常见,但更加丰富多彩。
4.秦汉时期(公元前221年-公元220年):
•秦汉时期的绞丝纹环纹饰多为螭龙、凤鸟、神兽、云纹等神话传说中的图案。
•螺旋状的纹饰仍然常见,但形式更加丰富,线条更加流畅。
5.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220年-589年):
•此时期的绞丝纹环纹饰更加精致,形式更为独特,装饰更显豪华。
•出现了一些宗教和神话题材的纹饰,如佛教造像、神祇等。
6.隋唐时期(581年-907年):
•隋唐时期的绞丝纹环纹饰丰富多彩,具有强烈的宫廷和贵族特色。
•造型更加工艺精湛,纹饰更加精致,反映了繁荣的社会。
总体而言,绞丝纹环作为古代青铜器的一种装饰形式,其纹饰特征在不同历代呈现出多样化的变化,反映了当时社会、文化、宗教等方面的特点。
西周铜器铭文名词解释
西周铜器铭文名词解释
西周铜器铭文是指刻在西周时期(公元前1046年-公元前771年)铜器上的文
字内容。
铜器是西周时期的重要文物,被广泛使用于商业、礼仪和宗教活动中。
这些铜器上通常会刻有铭文,通过解读这些铭文可以了解到一些有关西周社会、政治、宗教和文化方面的信息。
在西周铜器铭文中,有一些常见的名词需要解释:
1. 祭器铭文:祭器铭文是刻在祭器上的文字记录。
这些铭文通常包括贵族家族
的名字、宗庙和神灵的名称,以及祭祀的日期和内容等。
通过这些祭器铭文,我们可以了解到西周时期社会的宗教信仰和祭祀活动。
2. 饰纹铭文:饰纹铭文是刻在铜器装饰纹饰上的文字。
这些饰纹铭文一般包括
器物的名称、制作工艺、纪念性质等信息。
通过解读这些饰纹铭文,我们可以了解到西周时期的铜器的制作工艺和艺术风格。
3. 宝器铭文:宝器铭文是刻在西周时期的贵族使用的宝器上的文字内容。
这些
宝器铭文一般包括贵族姓名、官职、功勋、赏赐等信息。
通过解读宝器铭文,我们可以了解到西周时期的贵族社会结构、政治秩序和奖励制度。
总的来说,西周铜器铭文是研究西周时期社会、文化和政治的重要资料。
通过
解读和分析这些铭文,我们可以揭示出西周社会的许多方面,为我们了解和研究古代中国的历史提供了宝贵的线索。
青铜纹饰的主要分类
青铜纹饰的主要分类商周时期,古人为了表达对祖先、神灵的崇敬,在青铜器上铸造各式各样的纹饰。
纹饰是青铜艺术的主要构成元素,作为青铜器的着装和语言,是青铜器的灵魂。
这些纹饰或简单朴实,或夸张狰狞,或行云流水,或突兀曲折,它反映着不同时期独特的审美情趣和艺术思想。
常见的青铜器纹饰有饕餮纹、风鸟纹、龙纹、蟠螭纹、波带纹、窃曲纹、重环纹、蝉纹鱼纹、几何纹等,大致可分为想象动物纹、写实动物纹、兽体变形纹、几何纹人物画像纹等几大类。
1.想象动物纹类商周青铜器纹饰中的想象动物纹是原始图腾崇拜的继承和发展,也是人们为达到某种宗教和礼制的要求,对动物纹进行的变形。
由于当时社会生产力水平低下,人们把许多无法解释的现象都归结为神的力量,对神灵充满了敬畏,他们祭祀神灵、取悦神灵、乞求神灵,想借助神力以支配事物。
而青铜器上神秘的纹饰在祭祀时可以营造庄重肃穆的气氛,同时充当了人神沟通的媒介。
饕餮纹:在商周青铜器中所占的数量最多,这种纹饰多为牛、羊、虎等动物的集合体,主要流行于商代和西周前期,代表了青铜器装饰图案的最高水平。
该纹饰的特点是以鼻梁为中线,两侧作对称排列,由眼睛、兽角、眉毛、耳朵、鼻子组成一张完整的脸,部分有左右展开的身躯和兽爪。
兽面纹并不指向任何特定的动物,以角为例,有牛角、羊角、鹿角、龙角、无角等,形式也随着时代不断地变化,但是一双“炯有神的大眼睛始终是它的重要标志。
在中国古代神话中,饕餮是四凶之一。
传说黄帝战蚩尤,蚩尤被斩化,其首落地化为饕餮。
《吕氏春秋》记载:“周鼎著饕餮,有首无身,食人未咽,害及其身,以言报更也。
”传说,饕餮有首无身,特别贪吃,最后被活活撑死。
宋代人根据这个典故将青铜器上表现兽的头部、或以兽的头部为主的纹饰都称为饕餮纹,认为有告诚世人做任何事情不要贪得无厌的寓意。
不过饕餮纹这个词限制在“有首无身”这样的定义,而许多此类纹饰是带有身体的,所以现在学者们大都使用“兽面纹”这一名称。
凤鸟纹:凤是古代传说中的神鸟,为群鸟之长,是羽禽中最美者,飞时百鸟随之,被尊为百鸟之王。
西周青铜器的常用装饰纹样
西周青铜器的常用装饰纹样
西周青铜器的常用装饰纹样包括:
1.兽面纹:以鼻梁为中线,两侧作对称排列,由眼睛、兽角、眉毛、耳朵、鼻子组成一张完整的脸,部分有左右展开的身躯和兽爪。
一双“炯炯有神”的大眼睛是它的重要标志。
在商代晚期至西周早期,兽面纹是主题花纹饰于器物的腹部和颈下,衰落后通常作为辅助纹饰出现于器物的耳、足上。
2.鸟纹及凤鸟纹:鸟纹包括凤纹,鸱枭纹,雁纹等,一般鸟长翎垂尾或长尾上卷,作前视或回首状,在青铜器上多排列状。
凤鸟纹在商代已出现并十分盛行,西周前期到穆王、恭王时期凤鸟纹装饰最为华丽。
3.蝉纹、夔龙纹、卷龙纹、顾龙文、涡身龙纹、乳钉雷纹等也是西周青铜器的常见装饰纹样。
这些纹样的形状和结构都代表了不同的含义和文化背景,是研究西周时期文化、艺术和社会生活的重要参考。
中国早期玉雕的固化表现模式
中国早期玉雕的固化表现模式蔡青【摘要】中国早期玉雕显示出较高的艺术创作水平和审美意识形态,本文着眼于早期玉雕中纹饰、造型的固定化表现方式,以期对拓宽当代玉雕设计思维有所助力.早期玉雕艺术在发展中积淀,并逐步形成了对后世影响深远的表达定式.笔者收集、分析了史前到东周时期的玉雕作品材料,以人、龙、鸟、兽四大类玉雕母题划分,从符号化纹饰和范式化造型两个方面总结了不同母题玉雕的固定化表现方式.【期刊名称】《新疆艺术学院学报》【年(卷),期】2018(016)004【总页数】7页(P89-95)【关键词】早期;玉雕;固定化;纹饰;造型【作者】蔡青【作者单位】西安美术学院陕西西安710065【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J314.9中国玉器雕刻艺术发端于新石器时代早期,在不同的历史环境中,玉文化不断积淀,玉雕艺术不断发展。
从史前至东周,经历了数次玉器发展的高峰,值得注意的是,某些玉器在这段时期逐渐形成了固定化的表现方式,成了流行的“玉雕语言”。
这种固定化表现方式包括两个方面,一是纹饰的符号化,用来专指某一项内容;二是造型的范式化,从而吻合某一类主题。
早期玉雕中的这种化具象描绘为抽象概括,颇具理性精神和象征能力的构型思维对玉雕艺术的发展影响深远。
在中国早期玉雕中,受图腾文化和崇神敬祖思想观念的引导,人、龙、鸟、兽是创作的主要母题。
故本文从这四类母题的艺术形象着眼,归纳从史前到东周时期玉雕艺术中的固定化表达方式及其演变。
一、与鸟纹相关的固定化表现方式纵观早期玉器纹饰,鸟纹是最常见的形象之一。
在不同历史时期、不同地域,鸟纹蕴含着不同的文化意义。
史前时期,世界各地均存在太阳崇拜,在我国远古先民的传统认知中,太阳由飞鸟背负运行,日、鸟是密切相关的,故常经由鸟类的艺术形象来传达对太阳的崇拜。
新石器时代河姆渡文化象牙碟形器上的双鸟朝阳纹(图1),凌家滩文化玉猪鹰上八角星纹加圆圈纹的组合(图2)均是结合“负日”的意象,将日、鸟融合在一起。
重环纹的源流初探
重环纹的源流初探作者:汪泽西来源:《群文天地》2009年第05期重环纹是中国青铜器纹饰之一,在西周晚期已十分常见。
对于研究中国古代青铜器特别是西周中期—春秋晚期青铜器的意义和作用,前人学者已给予一定关注①。
但相比其他纹饰,重环纹的专题研究部分尚显薄弱。
本文以西周晚期为时间基点,向上追溯其渊源,向下观察其发展,对重环纹的源流进行梳理,尝试重新认识其在中国古代青铜器纹饰发展中的地位和意义。
一、重环纹的定义重环纹是由若干环组成的纹带,环的形态略呈椭圆形,部分近圆形,但基本都一端外凸,另一端内凹,有一重、二重、三重之分;纹带或封闭成圆圈,或未封闭。
二、重环纹的渊源按上述重环纹的定义,目前考古材料可见较早的重环纹出现约在西周中期,其中最具代表性的当属陕西扶风庄白一号西周青铜器窖藏②所出的若干器上的重环纹。
这批带有重环纹的器包括:8件簋(图2-1)、2件爵、2件十三年壶、2件三年壶(图2-2)、1件微伯豆等。
这批器物所饰的重环纹对于追溯重环纹的渊源是很有启示的,主要有以下几点:(一)这一批重环纹的环与西周晚期流行的环的形态在细节上有极大的不同,包括其他年代相对较早的一些重环纹的外环的外凸和内凹明显,外环内凹的一端在环的内侧有两个小凸起,且内环与外环在内凹的一端相连,这样的形态,无疑为追溯其渊源给出了最直接、最形象的指引。
回顾此前的青铜器纹饰,不难发现一些与之相关的例子,如商代晚期,鸮尊、卣③的羽毛纹饰、蟠龙纹盘④的鳞片纹饰,但这些还都是单圈纹纹饰;此外商代晚期菱龙纹铜钺⑤的龙躯干所饰纹饰(图2-3),以及挟风出土穆王时期的铜斧⑥也可以看到类似重环纹的纹饰(图2-4),这些纹饰广泛出现于商晚期-西周中期,没有固定的形式,尤其是环的形态变化较大,显示出一定的随意性。
仔细梳理,还是可以发现在形态上,这些纹饰还是有一定的演变规律,早期重环纹也显示出对这些纹饰的一定继承性。
(二)簋的重环纹在方向性上的与众不同。
重环纹常见于环绕器身一周,无论逆时针或是顺时针,都只指向一个方向,环的外凸和内凹的方向性意义很难被理解。
青铜器鳞纹初探
其持久的生命力。
鳞纹是以现实生活中的动物鳞片和羽毛
述,而彭裕商[9]、毕经纬[10] 等认为重环纹就是
为脚本进行艺术处理和加工的商周青铜器上
鳞纹。笔者遍览重环纹图像资料发现,无论
[1]
的一种重要纹饰 ,最早出现在商代晚期,兴
(图
足部位。如陕西扶风齐家村窖藏出土的四鸭
[15]
方鼎[16]2045(图一,5)、韩城梁带村 M19 出土的
一,2),湖北随县出土的垂鳞纹卣 等。
B型
鳞片最外环无凸尖。按照内环
铜鼎[20](图一,6),河南三门峡上村岭 M2001
采用二方连续法并列分布。由大
小相同的鳞片横置作带状,饰于器物的腹部、
2018.5
青铜器麟纹初探
研究与探索
青铜器鳞纹初探
李
楠
(陕西师范大学 历史文化学院,陕西 西安 710119)
【关键词】青铜器;鳞纹;发展演变;艺术特征;文化内涵
【摘 要】鳞纹是商周青铜器上的一类重要纹饰,出现于商代晚期,兴盛于西周晚期至春秋前期,战国晚期
基本消失,主要分为垂鳞纹和横鳞纹,风格逐渐由写实到抽象。青铜器鳞纹主要分布在周文化及其辐射文化圈
度不高。可分为两个亚型。
Aa 型
鳞片风格较为写实,分布较为细
容庚 、杜廼松 、马承源 、朱凤瀚 等学者认
密。器物时代主要集中于商代晚期至西周中
为重环纹和鳞纹是两种纹饰并分别加以论
期,个别稍晚至战国中晚期。典型器物如陕
· 27 ·
Copyright©博看网 . All Rights Reserved.
西周《鸟盖人足盉》造型艺术分析
西周《鸟盖人足盉》造型艺术分析作者:武建亭来源:《美术界》 2016年第8期文/ 武建亭【摘要】《鸟盖人足盉》是出土于天马——曲村遗址北赵村晋侯墓中的一件西周青铜器,本文通过对该盉的造型特点、表现方法、纹饰变化等内容的研究,揭示《鸟盖人足盉》造型艺术特征及西周青铜盉的文化艺术内涵。
【关键词】西周;鸟盖人足盉;造型;表现方法;纹饰;艺术内涵一、《鸟盖人足盉》的造型及表现方法现藏于山西博物院的西周晚期青铜器《鸟盖人足盉》(图1)于1993 年在山西省曲沃县天马——曲村遗址北赵村晋侯墓地M31 出土,该盉身径20.6~21.8 厘米,通高34.6 厘米,整个器身呈扁圆体,顶有长方形口,口沿外侈,上为鸟形盖,鸟首有冠,尖喙,圆目,张翼,曲爪,呈伏卧状,尤如浮在水面的水鸟。
鸟身后有一环,通过一熊形链与器身一环相连,熊的前爪捉一带,过肩成环,后肢向内合为一环。
流作曲体管状,龙首形口,龙首有冠,双角,有眉,眼圆睁,张口,口上有须。
鋬作半环状,饰以高浮雕的龙首,龙首衔环。
器足为两个半蹲的裸人,人头上无发,曲肘架于腿上,手拢膝,身前倾,背负器身,双脚叉立。
盖部鸟颈下饰鳞纹,翼为单线纹,翼下至尾部饰云纹。
在流和鋬的龙颈后部各饰虎皮斑纹,鋬上饰有云纹。
器身两侧纹饰对称且完全相同。
两侧面纹饰依附于圆形器身饰三周圆形纹饰,中心一周为夔龙纹,大小两条龙交叉盘曲,大龙呈回首状,头上有冠,冠为一变形的夔纹,大眼,张目吐舌,身向头上卷曲;小龙为两眼、双角,身体盘于大龙身后。
中间一周饰重环纹。
外圈一周为间以涡纹的斜角雷纹。
器身上部饰以云雷纹为底的夔龙纹。
这件盉造型别致、构思奇特,从纹饰的变化上看,既有属于西周早期以云雷纹为衬底的长冠夔龙纹,也有晚期常见的重环纹,体现了西周后期文化对前期的继承与发展,具有很高的文物研究价值和美学价值。
商周时期青铜器上的动物纹饰分为写实动物纹和想象动物纹两种。
写实动物纹样一般为自然界动物的原型,这类纹饰真实、生动,可作为辅助主体器形进行装饰,使整体造型自然和谐。
重环纹的源流初探
作者: 汪泽西
作者机构: 武汉理工大学艺术设计学院
出版物刊名: 群文天地
页码: 83-84页
主题词: 源流 西周晚期 青铜器 春秋晚期 西周中期 重新认识 纹饰 中国
摘要:重环纹是中国青铜器纹饰之一.在西周晚期已十分常见。
对于研究中国古代青铜器特别是西周中期一春秋晚期青铜器的意义和作用.前人学者已给予一定关注①。
但相比其他纹饰,重环纹的专题研究部分尚显薄弱。
本文以西周晚期为时间基点.向上追溯其渊源,向下观察其发展,对重环纹的源流进行梳理.尝试重新认识其在中国古代青铜器纹饰发展中的地位和意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重环纹,由一个成椭圆形的环为单位,连续组成带 状的纹样。环的一端成圆形,一端成两锐角。有一 重的,有两重的,也有三两重的。 我认为此种纹饰或可称鳞纹。早在商代青铜器上就 经常饰以类似的纹饰,一般饰在龙或蛇身上,西周 时期有的青铜器在圆形的区域内饰以龙纹装饰,龙 头置于中部,周围饰以鳞纹表示龙的身躯。由于空 间等限制,商周青铜器上有的只用鳞纹表示龙纹和 蛇纹 瓦当上面饰有此种纹样,显示着建筑主人显赫的地 位,同时也充满了威严神秘的色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