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和脊髓

合集下载

神经病学--大脑、小脑、脊髓的结构和功能--ppt课件精选全文

神经病学--大脑、小脑、脊髓的结构和功能--ppt课件精选全文

神经病学研究对象(一) —神经系统
垂体瘤(巨大腺瘤伴出血)
颅内病变(中枢神经系统疾病)
亚急性期硬膜下出血
黑色素瘤
肝豆状核变性
脑囊虫病
多发性硬化
急性脑梗死
丘脑急性出血
后颅凹肿瘤向下推移小脑扁桃体,使之疝入到枕大孔下方。
小脑扁桃体疝
正常
神经病学研究对象(二) —肌肉系统
1、神经-肌肉接头疾病(重症肌无力) 2、肌肉疾病(多发性肌炎等)
后颅凹肿瘤向下推移小脑扁桃体,使之疝入到枕大孔下方。
脊 髓
1、位于脊柱椎管内; 2、发出31各节段,发出31对脊神经(周围神经),包括8个颈节、12个胸节、5个腰节、5个骶节及1个尾节; 3、有灰质(神经核团)和白质(传导纤维); 4、颈膨大(C5-T2)和腰膨大(L1-S2)。
脊髓节段 (spinal segment)每对脊神经前、后根的根丝附着的范围为一个脊髓节段。
大脑的结构和功能
核磁共振成像颅内结构
大脑
额叶
顶叶
枕叶
枕叶
顶枕沟
额叶
顶叶
颞t课件
枕叶
顶枕沟
额叶
顶叶
颞叶
中央沟
枕前切迹
*
ppt课件
枕叶
顶枕沟
额 叶
顶叶
颞叶
中央沟
枕前切迹
*
ppt课件
枕叶
顶枕沟
额 叶
顶叶
颞叶
中央沟
枕前切迹
胼胝体
*
ppt课件
躯体运动中枢
躯体感觉中枢
颞上回后部(优势半球):感觉性失语(Wernicke区) 颞上回中部及颞横回:听觉中枢 颞中回后部:命名性失语 钩回和海马回前部:嗅觉中枢 癫痫 精神症状及记忆障碍 象限盲

神经系统中的脑和脊髓功能

神经系统中的脑和脊髓功能

对人类健康和生活的影响
01
提高神经系统疾病诊疗水平
随着神经科学研究的深入,我们将能够更准确地诊断和治疗神经系统疾
病,改善患者生活质量。
02
推动神经科技产品发展
神经科学的研究成果将促进神经科技产品的创新与发展,如脑机接口技
术帮助残疾人士重获运动能力。
03
增强人类认知与创造力
通过对大脑功能的研究,我们将更深入地了解人类的认知、情感和创造
脊髓在神经系统中的地位
传导路径
脊髓是脑与身体其他部分之间的 重要传导路径,负责将脑的信号 传递到身体各部分,同时将身体 的感觉信息反馈给脑。
反射中枢
脊髓内含有许多反射中枢,能够 独立完成一些简单的反射活动, 如膝跳反射等。
调节作用
脊髓对内脏活动具有一定的调节 作用,通过自主神经系统调节内 脏器官的功能。
一种抑制性神经递质,参与运动控制、情 感调节等多种生理功能。
5-羟色胺
γ-氨基丁酸
一种抑制性神经递质,主要分布于大脑皮 层和中脑边缘系统,与睡眠、觉醒、情绪 等生理活动有关。
一种抑制性神经递质,在大脑皮层、小脑等 部位广泛分布,参与多种生理功能的调节, 如镇静、抗焦虑等。
03
小脑与脑干功能解析
小脑的结构与功能
结构
小脑位于大脑的后下方,由中间的蚓部和两侧的小脑半球构 成。小脑表面覆盖着灰质,即小脑皮层,其内部由白质和少 量的神经核团组成。
功能
小脑的主要功能是协调运动,保持身体平衡和姿势。它接收 来自前庭器官、肌肉和关节等处的传入信息,经过处理后, 通过传出纤维调节肌肉张力,使身体各部分运动协调一致。
脑干的结构与功能
运动传导路径
02
大脑发出运动指令,通过脊髓传至外周运动神经元,控制肌肉

17脑和脊髓的被膜、血管及脑髓液循环

17脑和脊髓的被膜、血管及脑髓液循环

第十七章 脑和脊髓的被膜、血管及脑脊液循环第一节 内容概要一、脑和脊髓的被膜脑和脊髓周围均有三层被膜包裹,从外向内依次为:硬膜、蛛网膜和软膜。

(一)脊髓的被膜 硬脊膜:厚而坚韧,上端附于枕骨大孔,下部末端变细,借终丝附于尾骨。

脊髓蛛网膜:薄而透明。

软脊膜:薄而富有血管,紧贴脊髓,在脊髓下端形成终丝,在脊神经前、后根之间形成齿状韧带,起固定脊髓的作用,还可作为椎管内手术的定位标志。

被膜间的间隙: 硬膜外隙:位置:硬脊膜与椎管内骨膜之间。

内容:疏松结缔组织、脂肪、淋巴管、椎内静脉丛,并有脊神经根通过。

临床上的硬膜外麻醉,即是将药物注入此隙。

硬膜下隙:硬脊髓和脊髓蛛网膜之间。

蛛网膜下隙:蛛网膜与软脊膜之间,腔内充满脑脊液。

终池:为蛛网膜下隙下部,自脊髓下端至第2骶椎水平的扩展部,内有马尾。

腰椎穿刺常在第3、4或第4、5腰椎间进行。

(二)脑的被膜 1.硬脑膜 内层,较坚厚;外层,即颅骨的内骨膜。

硬脑膜形成的特殊结构有: 大脑镰:伸入两半球之间 小脑幕:伸入大、小脑之间,其前内侧缘形成幕切迹。

小脑镰:伸入小脑两半球之间。

鞍隔:位于蝶鞍上方,封闭垂体窝,其正中有一小孔有漏斗通过。

硬脑膜窦上矢状窦:位于大脑镰上缘。

下矢状窦:位于大脑镰下缘。

直窦:大脑镰与小脑幕相接处。

横窦:枕骨内面横窦沟内。

乙状窦:位于乙状沟内。

硬脑膜窦海绵窦:蝶鞍两侧,窦内有颈内动脉、展神经通过,而Ⅲ、Ⅳ、Ⅴ1、Ⅴ2对脑神经经窦外侧壁通过。

岩上窦与岩下窦:分别位于颞骨岩部的上缘和后缘。

硬脑膜窦内血流方向: 下矢状窦直窦窦汇横窦乙状窦颈内静脉岩下窦海绵窦岩上窦 上矢状窦2.脑蛛网膜 与软脑膜间为蛛网膜下隙,其扩大处为蛛网膜下池,主要有:小脑延髓池:小脑与延髓之间。

脚间池:中脑的两大脑脚之间。

交叉池:视交叉前方。

环池:中脑周围。

桥池:脑桥腹侧。

蛛网膜颗粒:由蛛网膜在上矢状窦附近突入窦内形成的“颗粒状”突起,为脑脊液回流入脑膜窦的结构。

脑和脊髓的被膜、血管及脑脊液和脑屏障

脑和脊髓的被膜、血管及脑脊液和脑屏障

脑和脊髓的被膜、血管及脑脊液和脑屏障
中枢神经系统
(Central Nervous System)
Department of Human Anatomy,
六、脑和脊髓的被膜、 齿状韧带
血管及脑脊液和脑屏障
(一)脑和脊髓的被膜 硬膜、蛛网膜和软膜
1.脊髓被膜 硬脊膜
硬膜外隙 脊髓蛛网膜
蛛网膜下隙 终池 软脊膜 齿状韧带
急性脑血管病,如脑梗塞、脑出血、脑栓 塞、蛛网膜下腔出血等属本病范畴,分为出血 性和缺血性两类,高血压、动脉硬化、脑血管 畸形、脑动脉瘤常可导致出血性中风;风湿性 心脏病、心房颤动、细菌性心内膜炎等常形成 缺血性中风。另外高血糖、高血脂、血液流变 学异常及情绪的异常波动与本病发生密切相关。 头颅CT、核磁共振检查可确诊。
供应大脑的动脉分支可分两部分:
皮质支 供应皮质和髓质浅层
可分为4部:颈部、岩部、海 绵窦部和大脑部。其中海绵窦部和大脑 合称为虹吸部,常呈“U”形或“V”形 弯曲,是动脉硬化的好发部位。
大脑前动脉(前交通动脉) 大脑中动脉 后交通动脉 脉络丛前动脉、眼动脉
大脑前动脉(前交通动脉)
大脑前动脉分布 于顶枕沟以前的 半球内侧面
大脑前动脉 前交通动脉
大脑中动脉 颈内动脉
大脑后动脉 小脑上动脉
动眼神经 基底动脉
椎动脉
眼动脉
大脑中动脉
大脑中动脉自大脑动脉环分出后,向外侧行于外侧沟内,分布于 脑背外侧面,中枢支分布于基底核,内囊,丘脑
颈内动脉分支:
1大脑前动脉 2前交通动脉 3眼动脉 4大脑中动脉 5后交通动脉 6脉络丛前动脉
窦汇 横窦
岩上窦
乙状窦 岩下窦
海绵窦
•经过海绵窦内侧壁的结构: 颈内动脉 展神经

脑脊髓的名词解释

脑脊髓的名词解释

脑脊髓的名词解释脑脊髓是人体神经系统的中枢部分,承担着传递神经信号和调节身体功能的重要任务。

它由脑和脊髓两个主要组成部分组成,是人体神经系统中最为重要的结构之一。

首先,让我们来解释一下脑的概念。

脑是位于头部的重要器官,是神经系统的最高指挥中心。

人的大脑主要分为左右两个半球,通过脑干与脊髓相连。

脑通过神经元之间的电信号传递,协调和控制人体的各种生理和认知功能。

它负责感觉、思维、记忆、情绪、行为以及各种自主的生命活动。

脑的组成结构非常复杂,有许多不同的区域和部分,每个部分都有不同的功能。

其中,大脑皮质是大脑表面的一层,是大脑最外层的灰质组织。

它是人类高级认知功能的主要中心,包括感官信息的处理、思维、决策和学习等。

小脑位于颅后窝,负责协调和调节身体运动、平衡和姿势的控制。

脑干连接大脑和脊髓,承担着自主神经系统的调节和控制。

脑内的丘脑、杏仁核、海马等各类结构也都承担着特定的功能。

接下来,我们来谈谈脊髓的概念。

脊髓位于脊柱内,是一根长而细的神经组织管道,连接着大脑和身体的各个部分。

脊髓主要负责信息传递,将大脑的指令传达给身体各器官,同时将器官的感觉信号传递回大脑。

脊髓上有许多神经细胞,受到外界刺激时,会产生响应并进行信号传递。

脑脊髓是高度互联的结构,通过神经纤维相互连接。

大脑通过脑干与脊髓相连,脊髓则负责将脑的指令传递给身体各部位。

脑脊髓的联络形成了复杂的神经系统,可以实现感觉、运动和内脏功能的协调。

例如,当手接触热物体时,手的感觉神经会将信号传递到脊髓,脊髓再将信息传递到大脑皮层进行处理,同时大脑指示手肌肉收缩以避免受到热损伤。

此外,脑脊髓还涉及到人体其他重要系统的调节。

例如,脑通过下丘脑和脊髓传递指令给内分泌系统,以调节激素的分泌。

脑通过自主神经系统和脊髓调节心血管系统的功能,保持血压和心率的平衡。

这些调节机制使我们的身体能够自动适应不同的环境和生活状态。

总之,脑脊髓是人体神经系统中的关键组成部分,负责信息传递和调节身体功能。

脑和脊髓被膜、血管、脑脊液循环

脑和脊髓被膜、血管、脑脊液循环
脑和脊髓被膜、血管、 脑脊液循环
目录
CONTENTS
• 脑和脊髓被膜 • 脑和脊髓血管 • 脑脊液循环 • 脑和脊髓的血液供应与脑脊液循环的关
系 • 脑和脊髓被膜、血管、脑脊液循环的疾
病与治疗
01 脑和脊髓被膜
脑膜
硬脑膜
硬脑膜是位于颅骨内侧面的薄膜,质地坚韧,能够保护大 脑和脊髓免受损伤。硬脑膜分为三层,分别是外层、中层 和内层。
04 脑和脊髓的血液供应与脑 脊液循环的关系
血液供应对脑脊液循环的影响
血液为脑脊液提供营养物质
脑脊液由脉络丛产生,脉络丛需要从血液中获取营养物质来维持脑脊液的正常生 成。
血液中的氧气和二氧化碳对脑脊液的影响
血液中的氧气和二氧化碳浓度会影响脑脊液中的氧气和二氧化碳浓度,从而影响 脑脊液的酸碱平衡。
脑脊液循环不畅,可能导致颅 内压升高、脑积水等症状。
诊断方法
病史采集
体格检查
影像学检查
实验室检查
了解患者症状、家族史、 既往病史等信息。
检查患者神经系统、循 环系统等状况。
如CT、MRI等,观察脑 和脊髓结构,发现异常
病变。
检测血液、脑脊液等样 本,了解相关指标。
治疗手段
对症治疗
针对患者症状进行缓解,如止痛、控制颅内 压等。
脑脊液循环对血液供应的影响
脑脊液对颅内压的调节
脑脊液的循环有助于调节颅内压,当颅内压升高时,脑脊液会通过蛛网膜颗粒 吸收进入下腔静脉,从而降低颅内压。
脑脊液对脑部温度的调节
脑脊液的循环有助于调节脑部温度,通过将热量从脑部带到身体其他部位,维 持脑部温度的稳定。Biblioteka 血液供应与脑脊液循环的相互调节
血液供应与脑脊液循环相互影响

脑和脊髓的被膜、血管及脑脊液循环

脑和脊髓的被膜、血管及脑脊液循环

血管病变对神经系统影响
缺血性病变
当脑血管狭窄或闭塞时,可导致 脑供血不足,引发脑梗死等疾病 。患者可出现头痛、眩晕、肢体
麻木、言语不清等症状。
出血性病变
高血压、动脉瘤等原因可导致脑血 管破裂出血,形成脑出血。患者可 出现剧烈头痛、呕吐、意识障碍等 症状。
脊髓血管病变
脊髓血管狭窄、闭塞或破裂出血等 病变可导致脊髓功能障碍,表现为 截瘫、感觉异常等症状。
加强多学科交叉合作推动脑和脊髓被 膜、血管及脑脊液循环研究:脑和脊 髓被膜、血管及脑脊液循环的研究涉 及多个学科领域,如神经科学、医学 、生物学、物理学等。未来可加强多 学科之间的交叉合作,整合不同领域 的研究资源和成果,共同推动相关领 域的研究进展和临床应用。
THANKS
感谢观看
结构
从外到内依次为硬脑膜、蛛网膜和软 脑膜。硬脑膜是一层坚韧的结缔组织 膜,蛛网膜是一层透明的薄膜,软脑 膜则是一层富有血管的薄膜。
被膜功能与作用
01
02
03
04
保护作用
被膜能够保护中枢神经系统免 受外界机械性损伤和化学性刺
激。
支持作用
硬脑膜和蛛网膜为中枢神经系 统提供支撑,维持其正常形态

营养作用
脑和脊髓的被膜是一层坚韧的 保护层,可以有效防止外力对 内部血管和脑脊液的损伤。
被膜能够维持颅内压的稳定, 防止由于颅内压波动对血管和 脑脊液造成不良影响。
被膜还能防止感染和其他有害 物质侵入,保护内部的血管和 脑脊液免受外界环境的侵害。
血管对被膜和脑脊液营养供应
脑和脊髓的血管为被膜提供丰富 的血液供应,确保被膜的正常生
理功能得以维持。
血管通过输送氧气和营养物质, 支持被膜细胞的代谢活动,促进

中枢神经系统大脑和脊髓的作用

中枢神经系统大脑和脊髓的作用
单击此处添加副标题
中枢神经系统大脑和脊髓
的作用
汇报人:
目录
01 02 03 04 05 06
添加目录项标题 中枢神经系统的概述
大脑的作用 脊髓的作用 大脑和脊髓的相互关系 中枢神经系统损伤的影响
01
添加目录项标题
02
中枢神经系统的概述
定义和组成
定义:中枢神经系统是神经系统中负责处理信息、控制身体功能的核心部分,包括大 脑和脊髓。
语言和思考
大脑是语言和思考的主要器官,负责接收、处理和表达语言信息。 大脑的不同区域负责不同的语言功能,如听觉、发音、书写等。 大脑的高级功能还包括思考、判断、推理、创造等方面的能力。 大脑通过神经元之间的突触连接,传递信息并协调身体各部分的功能。
情感和情绪
大脑是情感和 情绪的主要调
节器
大脑通过神经 元网络传递情 感和情绪信号
感谢观看
汇报人:
组成:中枢神经系统由大脑、脊髓以及周围神经组成,其中大脑是中枢神经系统的核 心部分,负责思考、感知、运动、情感等多种功能。脊髓则负责传递大脑与身体各部 分之间的信息,周围神经则连接大脑和脊髓与身体的各个器官和组织。
中枢神经系统的功能
添加项标题
整合信息:中枢神经系统能够接收来自身体各部位的感觉信息, 并将其整合成有意义的知觉体验。
05
大脑和脊髓的相互关系
神经信号的传递路径
大脑通过神经元之间的突触传递信号
神经元通过电化学信号传递信息
神经递质在突触间隙中释放,与突触后膜上的受体结合 突触后膜上的离子通道开放,产生动作电位,传递信息至下一个神 经元
高级中枢对低级中枢的控制
大脑皮层:控制躯体运动、感觉和情感的高级中枢 下丘脑:调节内脏活动、体温、血糖等生理功能 小脑:协调躯体运动、维持平衡和协调动作 脑干:连接大脑和脊髓,传递信息,控制呼吸、心跳等基本生命活动

专题十一 生物脊髓和脑反射

专题十一 生物脊髓和脑反射

考点卡片脊髓和脑反射脊髓和脑的结构及其功能【知识点的认识】脊髓和脑的结构及其功能1、脊髓:脊髓位于脊柱的椎管内,上端与脑相连,下端与第一腰椎下缘平齐.脊髓是脑与躯体、内脏之间的联系通道.(1)脊髓的结构:从脊髓的横切面可以看出,脊髓包括灰质和白质两部分.灰质在中央,呈蝶形;白质在灰质的周围.白质内的神经纤维在脊髓各部分之间以及脊髓和脑之间,起着联系作用.(2)脊髓的功能:反射功能:人的脊髓灰质里有许多低级中枢,可以完成一些基本的反射活动,如膝跳反射、排便反射等.但是,脊髓里的神经中枢是受大脑控制的.传导功能:脊髓能对外界或体内的刺激产生有规律的反应,还能将这些刺激的反应传导到大脑.反之,脑的活动也要通过脊髓才能传递到身体各部位.因此脊髓是脑与躯干、内脏之间联系的通道.2、脑:脑位于颅腔内,包括大脑,小脑和脑干三部分.(1)大脑:大脑由左、右两个大脑半球组成.大脑皮层是覆盖大脑半球表面的一层灰质,大脑皮层表面具有许多深浅不同的裂或沟以及沟裂之间隆起的回,因而大大增加了大脑皮层的总面积和神经元的数量.大脑皮层是调节人体生理活动的最高级中枢,其中比较重要的中枢有:躯体运动中枢(管理身体对侧骨骼肌的运动)、躯体感觉中枢(与身体对侧皮肤,肌肉等处接受刺激而使人产生感觉有关)、语言中枢(说话、书写、阅读和理解语言有关,为人类特有)、视觉中枢(与产生视觉有关).(2)小脑:小脑位于脑干背侧、大脑的后下方.小脑的主要功能是使运动协调、准确,维持身体的平衡.人喝酒喝醉了,走路摇晃,站立不稳,这是由于小脑被酒精麻痹而引起的.(3)脑干:脑干灰质中,有一些调节人体基本生命活动的中枢,如心血管运动中枢、呼吸中枢等.如果这一部分中枢受到损伤,会立即引起心跳、呼吸停止而危及生命.【命题的方向】本考点考查对脊髓和脑的结构及其功能的理解认识,重点知识,题型多样,常结合结构图出题,综合性较强.例:如图是反射弧的结构示意图,请据图回答问题:(1)图中的(一)是指脊髓结构的()(2)在图中能够接受刺激并产生神经冲动的结构是()(3)假如此反射弧控制的是排尿反射,如果一个人的脊髓从胸部折断,结果此人出现大小便失禁,无法进行有意识排尿,说明脊髓内的神经中枢受()的控制(4)若此图表示某人看到酸酶分泌唾液的反射弧,则[1]表示眼睛的();此人“看到酸梅”这一视觉形成的部位是大脑皮层上的()看到酸酶分泌唾液的神经活动方式是()分析:此题是一个综合性的填空题,涉及脑和脊髓的结构和功能、反射、反射弧、眼球的结构和功能等知识,识图、分析、解答.解答:(1)脊髓主要由灰质和白质构成,如图一,脊髓的里面是蝴蝶状的灰质,外面的二是白质.(2)反射弧是由参与反射的神经结构组成,即1感受器、2传入神经、4神经中枢、5传出神经、6效应器五部分构成,其中1感受器能够接受刺激并产生神经冲动,2传入神经能传入神经冲动,4神经中枢能接受神经冲动,并产生新的冲动,5传出神经能传出神经冲动,6效应器能接受神经冲动并做出反应.(3)排尿反射的神经中枢在脊髓,如果一个人的脊髓从胸部折断,结果此人出现大小便失禁,无法进行有意识排尿,说明脊髓内的神经中枢受大脑的控制.(4)眼球的视网膜上有对光线敏感的细胞,相当于视觉感受器,即图中反射弧中的1感受器.“看到酸梅”这一视觉形成的部位是大脑皮层上的视觉中枢,因此,看到酸酶分泌唾液的这种反射的神经中枢在大脑皮层,该神经活动的方式是条件反射.故答案为:(1)灰质;(2)1感受器;(3)大脑;(4)视网膜;视觉中枢;条件反射.点评:此题涉及的知识面比较广,我们要熟练掌握相关的基础知识,只有基础扎实才能灵活答题.【解题思路点拔】考查了脊髓和脑的组成及功能.掌握脊髓和脑的结构及其功能是解题关键.可结合与脊髓、脑有关的结构图来理解记忆.要熟练掌握相关的基础知识,只有基础扎实才能灵活答题.反射弧的结构和功能【知识点的认识】反射弧的结构和功能1、反射弧:(1)反射弧是指完成反射的神经结构,反射的结构基础是反射弧.(2)反射弧的组成:反射弧包括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抠、传出神经、效应器五部分.如图:①感受器:由传入神经末梢组成,能接受刺激产生兴奋.②传入神经:又叫感觉神经,把外围的神经冲动传到神经中枢里.③神经中枢:接受传入神经传来的信号后,产生神经冲动并传给传出神经.④传出神经:又叫运动神经,把神经中枢产生的神经冲动传给效应器.⑤效应器:由传出神经末梢和它控制的肌肉或腺体组成,接受传出神经传来的神经冲动,引起肌肉或腺体活动.2、反射弧中神经冲动传导的路线: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效应器.【命题的方向】考查了对反射弧的结构和功能的理解认识,重点知识,一般为选择、填空、解答题,结合反射弧的模式图出题.例:如图是缩手反射反射弧的模式图,若③处损伤,则导致()A.有感觉,不能缩手B.有感觉,能缩手C.无感觉,不能缩手D.无感觉,能缩手分析:此题考查的知识点是反射和反射弧.解答:反射是指在神经系统的参与下,人体对内外环境刺激所作出的有规律性的反应.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是反射,反射活动的结构基础称为反射弧,包括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和效应器.反射必须通过反射弧来完成,缺少任何一个环节反射活动都不能完成,在周围神经系统中神经元细胞体集中的部位叫神经节,感觉神经元的细胞体在感觉神经上,运动神经元的细胞体在脊髓灰质的内.因为上有②神经节④上没有神经节,因此②是传入神经(感觉神经),①是感受器,④是传出神经;若③神经中枢受损,反射弧不完整,感受器发出的神经冲动不能传到传出神经,因此效应器接收不到神经传来的神经冲动,即使有适宜的刺激人体也不会作出反应;但是能通过脊髓中的神经传到大脑感受痛觉的神经中枢,因此人能够感受到疼痛,但无法完成缩手反射.故选:A.点评: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理解神经冲动的传导途径.【解题思路点拔】考查的知识点是神经冲动传导的途径.解答时可以从反射弧的概念、组成、神经冲动的传导方向等方面来分析.关键是理解熟记反射和反射弧的概念.非条件(简单)反射和条件(复杂)反射【知识点的认识】根据反射形成的过程可将其分为两类:简单反射(非条件反射)和复杂反射(条件反射).(1)简单反射(非条件反射)简单反射是指生来就有的先天性反射.如缩手反射、眨眼反射、排尿反射和膝跳反射等.它是一种比较低级的神经活动,由大脑皮层以下的神经中枢(如脊髓、脑干)参与即可完成.(2)复杂反射(条件反射)复杂反射是人出生以后在生活过程中逐渐形成的后天性反射.例如,同学们听到上课铃声会迅速走进教室;行人听到身后的汽车喇叭声,就会迅速躲避等.复杂反射(条件反射)是在非条件反射的基础上,经过一定的过程,在大脑皮层的参与下形成的.因此,复杂反射(条件反射)是一种高级的神经活动,而且是高级神经活动的基本方式.【命题的方向】本考点考查了对复杂反射与简单反射的理解认识.需重点掌握知识,注意区别两者,有较强的综合性,灵活解题.例:如图说明狗“铃声﹣唾液分泌”反射的建立过程,据图回答:(1)图中A表示狗吃到食物出现()活动,这是狗生来就会的,所以属于()反射.(2)反复经过B和C后,图中D表示狗对铃声已经建立起唾液分泌的()反射.这一反射建立过程说明条件反射必须建立在()的基础上.(3)如果在图中D之后,总是只给铃声,不给食物,那么,狗对铃声建立的条件反射将()分析:本题考查条件反射的形成过程.据此分析解答.解答:反射一般可以分为两大类:非条件反射和条件反射,非条件反射是指人生来就有的先天性反射,是一种比较低级的神经活动,由大脑皮层以下的神经中枢(如脑干、脊髓)参与即可完成;条件反射是人出生以后在生活过程中逐渐形成的后天性反射,是在非条件反射的基础上,在大脑皮层参与下完成的,是高级神经活动的基本方式.(1)图中A表示狗吃到食物后出现分泌唾液的活动,这是狗生来就会的,不学而能的,属于非条件反射.(2)反复经过B后,图中C表示狗对铃声已经建立起唾液分泌的反射.这一反射是通过训练形成的,是出生后才有的,是在大脑皮层的参与下形成的.因此叫条件反射,是在非条件反射的基础上,在大脑皮层参与下完成的,是高级神经活动的基本方式.(3)如果在图中D之后,总是只给铃声,不给食物,那么狗对铃声建立的条件反射将会逐渐消退,说明条件反射必须不断的强化,否则就会消退.故答案为:(1)唾液分泌;非条件;(2)条件;非条件反射;(3)逐渐消退.点评:知道条件反射是在非条件反射的基础上,由大脑皮层的参与下形成的.【解题思路点拔】关键是理解复杂反射与简单反射的区别.解答时可以从复杂反射与简单反射的不同特点方面。

脑和脊髓的被膜、血管和脑脊液循环

脑和脊髓的被膜、血管和脑脊液循环

动脉瘤
豆纹动脉 硬膜下血肿
脑血肿
动-静脉畸形
脑的静脉
脊髓的血管
脊髓的血管
颅底上面观察硬脑膜静脉窦
横窦 乙状窦
海绵窦
位置: 两侧蝶鞍,形似海绵
其内穿过的结构:
垂体
颈内动脉 动眼神经 滑车神经 V1 眼神经 V2 上颌神经
脑蛛网膜
蛛网膜粒
小脑延髓池穿刺
软脑膜
脑脊液循环(CSF)
功能:约150ml,对 CNS起缓冲、保护、运 输代谢产物和调节颅内 压等作用
腰椎穿刺
脑的被膜
硬脑膜-由硬膜和颅骨骨膜融合而成。形成的特殊结构
有:①大脑镰、小脑幕、鞍隔;②硬脑膜静脉窦(见后)
脑蛛网膜 软脑膜
硬脑膜与颅盖骨
特点:
与颅盖骨结合 疏松,易于分 离,所以临床 易发生硬膜外 血肿
特殊结构1
大脑镰 小脑幕及幕切迹
特殊结构2 硬脑膜静脉窦
上矢状窦 下矢状窦 直窦 窦汇
通过,临床硬膜外麻醉即将麻醉药注入此间隙,渗透过脊神经外膜 而阻滞脊神经的传导
蛛网膜下隙
位置:位于软膜与蛛网膜之 间的间隙,充满脑脊液(约 150ml),使脑和脊髓飘浮 其中
终池: 为最大的蛛网膜下隙, 位于脊髓圆锥(成人在L1, 小儿L3)与第二骶椎。其内 脑脊液中飘浮着脊神经根 丝组成的马尾。为临床腰 椎穿刺抽取脑脊液之处
颈内动脉和椎动脉
颈内动脉:从颈动脉管进 入颅内 椎动脉:由锁骨下动脉发 出后穿过C6-C1橫突孔, 从枕骨大孔处入颅腔
脑底的动脉
颈内动脉 大脑前动脉 大脑中动脉 后交通动脉 椎动脉 椎动脉 脊髓前动脉 基底动脉 大脑后动脉
大脑前动脉
大脑中动脉
大脑后动脉

高二生物脑和脊髓知识点

高二生物脑和脊髓知识点

高二生物脑和脊髓知识点生物学作为一门综合性科学,研究的范围非常广泛,其中包括了许多重要的知识点。

脑和脊髓作为人体神经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生物学中也是非常重要的内容。

本文将介绍高二生物学中关于脑和脊髓的相关知识点,以帮助同学们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这一部分内容。

一、脑和脊髓的结构和功能脑和脊髓是神经系统的核心器官,它们负责接受、处理和传递人体各种信息。

脑位于头骨内,分为大脑、小脑和脑干三部分;脊髓则位于脊柱内,是连接大脑与周围神经的桥梁。

脑和脊髓通过神经元和神经纤维之间的传递信号来实现信息的处理和传递。

二、脑和脊髓的保护由于脑和脊髓的重要性,它们的保护十分重要。

脑袋和脊髓由头骨和脊柱提供了牢固的保护。

此外,脑和脊髓还被脑脊液所包围,起到减轻冲击和保护作用。

此外,血脑屏障也起到了隔离脑和脊髓与外界物质的作用,保护其正常功能。

三、脑的分区和功能大脑是脑的最大部分,主要负责人体的思维、感知、判断等高级功能。

大脑又分为左右半球,通过胼胝体进行信息传递。

小脑位于大脑后面,主要负责平衡、协调和精细运动的控制。

脑干位于脑部底部,主要负责自主神经系统的调节。

四、脊髓的结构和功能脊髓呈细长圆柱形,由灰质和白质组成。

脊髓传递大脑信号到周围神经,也接收周围神经的信息传递给大脑。

脊髓还能进行一些简单的反射活动,如膝反射等。

五、脑和脊髓的协同工作脑和脊髓相互协调工作,共同控制人体的各种生理活动。

脑通过脑干和脊髓传递指令和接收反馈信息,从而控制肌肉的收缩和放松、内脏器官的功能等。

而脊髓则将外界刺激的信息传递给脑,并通过反射活动产生简单的生理反应。

六、脑和脊髓相关疾病脑和脊髓相关疾病对人体的健康产生严重影响。

例如,脊髓损伤会导致感觉和运动功能障碍;脑出血会引起中风等严重后果。

因此,保护脑和脊髓的健康非常重要。

综上所述,脑和脊髓作为人体神经系统的核心部分,在生物学中有着重要的地位。

理解和掌握脑和脊髓的结构、功能和相关疾病对于高二生物学学习非常重要。

脑和脊髓的主要传导束

脑和脊髓的主要传导束

丘脑皮质束
定义
丘脑皮质束是从丘脑到大 脑皮层的传导束,负责感 觉信号的传递。
功能
它传递来自身体各部分的 感觉信号,包括触觉、温 度、疼痛等,是人体感知 外界的重要途径。
损伤影响
受损可能导致感觉缺失或 视辐射是从丘脑到大脑皮层的传导束 ,负责视觉信号的传递;听辐射是从 脑干到大脑皮层的传导束,负责听觉 信号的传递。
后索
位于脊髓后正中沟浅层,主要传导躯 干和四肢的精细触觉和关节位置觉冲 动。
侧索
• 侧索位于脊髓的左右两侧,主要传导躯干和四肢的运动冲 动,控制身体的自主运动。
皮质脊髓侧束与皮质脊髓前束
皮质脊髓侧束
起源于大脑皮层的运动区,主要控制 对侧肢体的随意运动。
皮质脊髓前束
起源于大脑皮层的运动前区,主要控 制同侧肢体的随意运动。
视辐射受损可能导致视野缺损;听辐 射受损可能导致听力丧失或听力障碍 。
功能
视辐射传递来自视网膜的视觉信号, 听辐射传递来自耳蜗的听觉信号,它 们分别将信号传递到大脑皮层相应的 区域进行处理。
03
脊髓的主要传导束
前索与后索
前索
位于脊髓前正中裂与后正中沟之间, 主要传导躯干和四肢的痛温觉、轻触 觉和震颤等一般感觉冲动。
感觉传导
平衡与协调
脑和脊髓中的感觉传导束负责将来自身体 各部分的感觉信号传递到大脑,使人们能 够感知外界刺激和自身状态。
小脑通过与脑干和脊髓的连接,协调肌肉 运动,维持身体平衡,并对动作进行精确 控制。
02
脑的主要传导束
皮质脊髓束
定义
皮质脊髓束是由大脑皮质到脊髓的运动性传导束 ,负责控制躯体运动。
功能
它控制着骨骼肌的随意运动,包括姿势和动作的 协调。

脑和脊髓的被膜、血管及脑脊液循环(人体解剖学)

脑和脊髓的被膜、血管及脑脊液循环(人体解剖学)
向内与软膜间借许多结缔组织小梁相连 而得名。 软 膜:软膜薄而富有血管,紧贴脊髓和脑的表 面并深入其沟裂中。 作用:保护、支持、营养脑和脊髓。
(一)硬脑膜 厚而韧,由两层构成。 外层即颅骨内面骨膜,故颅内无硬膜外隙 内层与硬脊膜相当,较外层坚厚,但血管少
特点:与颅盖骨结合较松,仅在颅缝处紧密相连 与颅底骨结合紧密
(6)岩上窦:连接海绵窦与横窦末端 (7)岩下窦:连接海绵窦与颈内静脉 (8)基底静脉丛:位于枕骨斜坡上,由数条静脉构成
硬脑膜窦血流方向如下:
上矢状窦————— 下矢状窦→直窦→窦汇→横窦→乙状窦→颈内静脉
海绵窦----------→岩上窦--------→岩下窦------------
(二)脑蛛网膜 薄而半透明的结缔组织膜,有光泽,无血管和神经;包 绕整个脑,但不深入脑沟内,仅在大脑纵裂和大脑横裂 处随大脑镰和小脑幕伸入裂内。
蛛网膜下隙:内含脑脊液 和较大的血管 蛛网膜下池:小脑延髓池、 脚间池、桥池、交叉池、 四叠体池等。 蛛网膜粒:

(三)软脑膜

富含血管,紧贴脑的
膜 粒
表面,并伸入沟裂深

部。

脉络组织:

脉络丛:产生脑脊液
的主要结构。
(一)脑的动脉 来源与分布: 颈内动脉:大脑半球前2/3
和部分间脑。 椎-基底动脉:大脑半球后
下端:达S2骶椎平面 ②硬膜外隙:内含疏松结缔组 织、脂肪组织、淋巴管、椎内 静脉丛,有脊神经根通过 ③特点:不与颅内相通,
略呈负压。 ④意义:硬膜外麻醉
(二)脊髓蛛网膜 ①附着:紧贴硬脊膜内
向上与脑蛛网膜相续 向下达第2骶椎平面 ②蛛网膜下隙: ③终池: ④意义:“腰椎穿刺”
(三)软脊膜 ①位置:紧贴脊髓表面 ②齿状韧带: ③作用:固定、防止震 荡和突然移位

脑和脊髓的被膜、血管及脑脊液循环

脑和脊髓的被膜、血管及脑脊液循环

图11 45脊髓的被膜(水平切面) 图11 46脊髓的被膜(后面观)
脑和脊髓的被膜、血管及脑脊液循环
②硬脑膜。硬脑膜坚韧而有光泽,由两层合成(见 图11 47),外层兼具颅骨内骨膜的作用,内层较外层 坚厚,两层之间有丰富的血管和神经。硬脑膜与颅盖骨 连接疏松,易于分离,当硬脑膜血管损伤时,可在硬脑 膜与颅骨之间形成硬膜外血肿。硬脑膜在颅底处则与颅 骨结合紧密,故颅底骨折时,易将硬脑膜与脑蛛网膜同 时撕裂,使脑脊液外漏。如颅前窝骨折时,脑脊液可流 入鼻腔,形成鼻漏。硬脑膜在脑神经出颅处移行为神经 外膜,在枕骨大孔的周围与硬脊膜相延续。硬脑膜不仅 包被在脑的表面,而且其内层褶叠形成若干板状突起, 深入脑的各部之间,可以更好地保护脑。
脑和脊髓的被膜、血管及脑脊液循环
1.脑和脊髓的被膜 脑和脊髓的表面包有3层被膜,3层被膜相互连续,由外向内依次为硬膜、蛛网膜和软膜,有 支持、保护脑和脊髓的作用。 (1)硬膜。硬膜包括硬脊膜(spinal dura mater)和硬脑膜(cerebral dura mater)。

脑和脊髓的被膜、血管及脑脊液循环
图11 47硬脑膜及静脉窦
脑和脊髓的被膜、血管及脑脊液循环
这些由硬脑膜形成的特殊结构如下: ·大脑镰(cerebral falx)。大脑镰呈镰刀形,伸入两侧大脑半球之间,后端连于小脑幕的上面 ,下缘游离于胼胝体上方。 ·小脑幕(tentorium of cerebellum)。小脑幕形似幕帐,伸入大脑和小脑之间。后外侧缘附于 枕骨横沟和颞骨岩部上缘,前内缘游离形成幕切迹。切迹与鞍背形成一环形孔,内有中脑通过。小脑 幕将颅腔不完全地分隔成上、下两部。当上部颅脑病变引起颅内压增高时,位于小脑幕切迹上方的海 马旁回和钩可能被挤入小脑幕切迹,形成小脑幕切迹疝而压迫大脑脚和动眼神经。 ·硬脑膜窦(dural sinuses)。硬脑膜在某些部位两层分开,内面衬以内皮细胞,构成硬脑膜窦 。窦内含静脉血,窦壁无平滑肌,不能收缩,故损伤时出血难止,容易形成颅内血肿。主要的硬脑膜 窦如下:

脑和脊髓的的外科解剖

脑和脊髓的的外科解剖

大脑 大脑包括左、右两个半球及连接两个半球的中间部分,即第三脑室前端的终板。大脑半球被覆灰质,称大脑皮质,其深方为白质,称为髓质。髓质内的灰质核团为基底神经节。在大脑两半球间由巨束纤维—相连。
间脑 间脑位于中脑之上,尾状核和内囊的内侧。间脑一般被分成丘脑、丘脑上部、丘脑下部、丘脑底部和丘脑后部五个部分。两侧丘脑和丘脑下部相互接合,中间夹一矢状腔隙称第三脑室。第三脑室经其两侧的室间孔与侧脑室相通,向下通过脑导水管第三脑室与第四脑室相通。丘脑是间脑中最大的卵圆形灰质核团,位于第三脑室的两侧,左、右丘脑借灰质团块(称中间块)相连。丘脑被丫形的白质板(称内髓板)分隔成前、内侧和外侧三大核群。丘脑的核团及其纤维联系:丘脑前核:位于丘脑前结节的深方,它接受发自**体的**丘脑束,发出纤维投射至扣带回。丘脑内侧核:接受丘脑其他核的纤维,发出纤维投射到额叶前部皮质。丘脑外侧核:又分为较小的背侧部和较大的腹侧部。背侧部接受丘脑其他核团纤维,发出纤维至顶叶皮质。腹侧部与脊髓、脑干以及小脑有广泛联系。
帽状腱膜层:帽状腱膜层为覆盖于颅顶上部的大片腱膜结构,前连于额肌,后连于枕肌,且坚韧有张力。
腱膜下层:由纤细而疏松的结缔组织构成 。
骨膜层:紧贴颅骨外板,可自颅骨表面剥离。
பைடு நூலகம்二.颅骨
除下颌骨和舌骨外,其他21块头骨都借缝或软骨结合或骨结合构成一个牢固的整体,称为颅(cranium) 。通常将组成脑颅腔的骨骼称为颅骨。颅骨可分为颅盖和颅底两部分其分界线自枕外隆突沿着双侧上项线、乳突根部、外耳孔上缘、眶上缘而至鼻根的连线,线以上为颅盖;线以下为颅底。
二 脊髓的内部结构
脊髓的横切面,显有位于中央部的灰质和位于周围部的白质;脊髓的颈部,灰质和白质都很发达。
灰质,呈蝴蝶形或“H”状,其中心有中央管,中央管前后的横条灰质称灰连合,将左右两半灰质联在一起。灰质的每一半由前角和后角组成。前角内含有大型运动细胞,其轴突贯穿白质,经前外侧沟走出脊髓,组成前根。颈部脊髓的前角特别发达,这里的前角细胞发出纤维支配上肢肌肉。后角内的感觉细胞,有痛觉和温度觉的第二级神经元细胞,并在后角底部有小脑本体感觉径路的第二级神经元细胞体(背核)。灰质周缘部和其联合细胞以其附近含有纤维的白质构成所谓的脊髓的固有基束,贯穿于脊髓的各节段,并在相当程度上保证完成各种复杂的脊髓反射性活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二节中枢神经系基本要求:通过本章学习,使学生掌握中枢神经系统器官(脊髓和脑)的组成、位置与结构;脑脊膜和脑脊液的概念。

基本内容:中枢神经系统器官(脊髓和脑)的组成、位置与结构;脑脊膜和脑脊液。

中枢神经系包括脑和脊髓。

脑和脊髓是各种反射弧的中枢部分。

一、脊髓位置脊髓位于椎管内,前端在枕骨大孔与脑相连,后端达荐骨中部。

形态呈上、下略扁的圆柱状,末端称为脊髓圆锥,具有两个膨大部,称颈膨大和腰膨大。

荐神经、尾神经和脊髓圆锥及终丝共同形成马尾。

内部结构包括中央管、灰质、白质。

脊髓的功能传导功能全身(除头外)深、浅部的感觉以及大部分内脏器官的感觉,都要通过脊髓白质才能传导到脑,产生感觉。

而脑对躯干,四肢横纹肌的运动调节以及部分内脏器官的支配调节,也要通过脊髓白质的传导才能实现。

若脊髓受损伤时,其上传下达功能便发生障碍,引起感觉障碍和瘫痪。

反射功能有许多低级反射中枢,如肌肉的牵张反射中枢,排尿排粪中枢及性功能活动的低级反射中枢,均存在于脊髓。

脊髓膜脊髓外面被覆有三层结缔组织膜,称脊膜,由内向外依次为脊软膜,脊蛛网膜和脊硬膜。

脊蛛网膜与软膜之间形成相当大的腔隙称为脊蛛网膜下腔,充满脑脊液。

脊硬膜与蛛网膜之间形成狭窄的硬膜下腔,充满淋巴。

二、脑脑是中枢神经系的高级部分,位于颅腔内,向后在枕骨大孔处与脊髓相延续。

脑可分为四部分,脑干、间脑、大脑和小脑。

(一)脑干脑干由后向前依次分为延髓、脑桥、中脑。

延髓为脑干的末端,呈前宽后窄的楔形。

延髓的腹侧有锥体、斜方体。

其背侧分为闭合部和开放部。

脑桥位于延髓的前方,可分为基底部和被盖,基底部横向隆起,两端有三叉神经穿出。

中脑:位于脑桥和间脑之间,内有一管,称中脑导水管,后端与第4脑室相通,前方与第3脑室相通,中脑导水管将中脑分为背侧的四叠体(顶盖)和腹侧的大脑脚。

红核,是一对大的卵园形灰质核团,在大脑脚前部内,在经前丘的横切面上可见,它是下行运动传导路上重要的转换站。

(二)间脑前外侧接大脑的基底核,内有第3脑室,成环状环绕,主要分为丘脑和丘脑下部。

丘脑占据丘脑的大部分,为一对卵圆形的灰质团块,左右两丘脑内侧部相连断面呈圆形,称丘脑粘合块,周围的环状裂隙为第3脑室。

丘脑下部又称下丘脑,位于丘脑的下方,是植物性神经系统的皮质下中枢,从脑底面看,由前向后依次为两侧视神经构成视交叉,灰结节(漏斗),乳头体。

(三)端脑:大脑新皮质分布于背面及前、外、后侧面,可分为前部的额叶,后部的枕叶(视觉区),外侧部的颞叶(听觉区),背侧部的顶叶(一般感觉区)。

嗅脑构成端脑底面,包括嗅球、嗅回、嗅三角、梨状叶、海马回,海马和齿状回等部分。

边缘叶是指大脑半球两半球间相对的皮层,包括扣带回、胼胝回等,执行调节内脏和生殖活动的功能。

4、基底神经节大脑内部在白质中一些大的灰质团,称基底神经节或基底神经核,是大脑皮质下运动中枢,主要由尾状核和豆状核构成。

白质大脑半球的白质含有以下三神纤维:连合纤维—连接左右大脑半球皮质纤维,形成胼胝体;联络纤维—连接同侧半球各脑回,各叶之间的纤维。

投射纤维—连接大脑皮质与中枢其它各部分之间的上、下行纤维。

侧脑室位于大脑半球内部,每侧各有一个,分别称为第一、第二脑室,通过室间孔与第三脑室相通。

(四)小脑:小脑略呈球形,位于延髓和脑桥的背侧,背侧面有两条浅沟将小脑分为三部分:小脑半球和蚓部。

(五)脑膜、脑室系统和脑脊液的循环脑膜与脊髓膜相似,在脑的外面也有三层脑膜,由内而外分别是脑软膜、脑蛛网膜和脑硬膜,其间分别形成蛛网膜下腔和硬膜下腔,但是没有硬膜外腔。

脑室系统侧脑室、间脑内的第3脑室、中脑内的中脑导水管、小脑、脑桥和延髓内的第4脑室以及脊髓内的中央管,它们相互连通,充满脑脊液,共同组成脑室系统。

脑脊液的循环脑脊液是一种特殊的液体,由侧脑室、第三脑室和第四脑室的脉络丛产生,充满于脑室系统以及脑脊髓的蛛网膜下腔,在大脑纵裂处流入静脉内,完成脑脊液的循环。

脑或脊髓的剖面,看起来由灰啡色和较浅色的部分构成。

它们称为灰质和白质,合称灰白质。

它们是中枢神经系统的重要成份。

灰质主要由神经元的胞体构成,白质主要由神经元中被髓鞘包围的突起构成。

在脊髓和延脑,外围主要是白质,内部是灰质;在大脑和小脑以及脑干,情况相反,外围是灰质,内部是白质。

灰质和白质的功能也不一样,灰质是神经中枢,起支配作用(包括脊髓灰质,它也可以控制一些低级的非条件反射。

);而白质则主要起传导作用,如脊髓白质主要传导脑部和脊髓灰质的兴奋。

神经节是功能相同的神经元细胞体在中枢以外的周围部位集合而成的结节状构造。

表面包有一层结缔组织膜,其中含血管、神经和脂肪细胞。

被膜和周围神经的外膜、神经束膜连在一起,并深入神经节内形成神经节中的网状支架。

由节内神经细胞发出的纤维分布到身体有关部分,称节后纤维。

按生理和形态的不同,神经节可分为脑脊神经节(感觉性神经节)和植物性神经节两类。

脑脊神经节在功能上属于感觉神经元,在形态上属于假单极或双极神经元。

植物性神经节包括交感和副交感神经节。

交感神经节位于脊柱两旁。

副交感神经节位于所支配器官的附近或器官壁内。

在神经节内,节前神经元的轴突与节后神经元组成突触。

神经节通过神经纤维与脑、脊髓相联系。

传入神经元(afferent neuron),是传导感觉冲动的,胞体在脑、脊神经节内,多为假单极神经元。

其突起构成周围神经的传入神。

神经纤维终末在皮肤和肌肉等部位形成感受器。

传出神经元(efferent neuro)也称运动神经元(motor neuron)是传导运动冲动的神经元,多为多极神经元。

胞体位于中枢神经系统的灰质和植物神经节内,其突起构成传出神经纤维。

神经纤维终未,分布在肌组织和腺体,形成效应器。

假单极神经元假单极神经元(pseudounipolar neuron,pseudo表示假(false),uni 表示“单”(one)):是周围神经系统中的一个感觉神经元。

这种神经元包含一个长的树突和一个连接到脊髓的短的轴突。

从胞体发出一个突起,在离胞体不远处呈T型分为两支,因此,称假单极神经元。

其中一支突起细长,结构与轴突相同,伸向周围,称周围突(peripheral process),其功能相当于树突,能感受刺激并将冲动传向胞体;另一分支伸向中枢,称中枢突(central process),将冲动传给另一个神经元,相当于轴突。

如脊神经节内的感觉神经元等。

脑、脊神经节中的初级感觉神经元属于此类。

低倍镜下观察,神经节的外周是结缔组织构成的被膜,节内有粗细不等的神经纤维,平行排列,集合成束,把许多大而圆的脊神经节细胞分隔成若干个群。

非条件反射是指人生来就有的先天性反射。

是一种比较低级的神经活动,由大脑皮层以下的神经中枢(如脑干、脊髓)参与即可完成。

膝跳反射、眨眼反射、缩手反射、婴儿的吮吸、排尿反射等都非条件反射。

梅子是一种很酸的果实,一吃起来就让人口水直流。

这种反射活动是人与生俱来、不学而能的,因此属于非条件反射。

高倍镜下假单极神经元高倍镜下观察,假单极神经元胞体呈圆形,大小不等。

由于假单极神经元只有一个胞突,故很难见到胞突和胞体相连的情况;胞核较大,圆形,染色浅,核仁明显。

胞质内可见分散的细颗粒状尼氏体。

每一个神经元周围都有一层卫星细胞包绕,细胞扁平或矮立方状,胞质少,细胞核圆形或椭圆形。

其间的神经纤维以有髓神经纤维为主。

根据病变部位和临床症状,可分为下运动神经元型(包括进行性脊肌萎缩症和进行性延髓麻痹),上运动神经元型(原发性侧索硬化症)和混合型(肌萎缩性侧索硬化症)三型。

关于它们之间的关系尚未完全清楚,部分患者乃系这一单元疾病在不同发展阶段的表现,如早期只表现为肌萎缩以后才出现锥休束症状而呈现为典型的肌萎缩侧索硬化,但也有的患者病程中只有肌萎缩,极少数患者则在病程中只表现为缓慢进展的锥体束损害症状。

一、下运动神经元型多于30岁左右发病。

通常以手部小肌肉无力和肌肉逐渐萎缩起病,可波及一侧或双侧,或从一侧开始以后再波及对侧。

因大小鱼际肌萎缩而手掌平坦,骨间肌等萎缩而呈爪状手。

肌萎缩向上扩延,逐渐侵犯前臂、上臂及肩带。

肌力减弱,肌张力降低,腱反射减弱或消失。

肌束颤动常见,可局限于某些肌群或广泛存在,用手拍打,较易诱现。

少数肌萎缩从下肢的胫前肌和腓骨几种类型的神经元[1]肌或从颈部的伸肌开始,个别也可从上下肢的近端肌肉开始。

颅神经损害常以舌肌最早受侵,出现舌肌萎缩,伴有颤动,以后腭、咽、喉肌,咀嚼肌等亦逐渐萎缩无力,以致病人构音不清,吞咽困难,咀嚼无力等。

球麻痹可为首发症状或继肢体萎缩之后出现。

晚期全身肌肉均可萎缩,以致卧床不起,并因呼吸肌麻痹而引起呼吸功能不全。

如病变主要累及脊髓前角者,称为进行性脊骨萎缩症,又因其起病于成年,又称成年型脊肌萎缩症,以有别于婴儿期或少年期发病的婴儿型和少年型脊肌萎缩症,后两者多有家族遗传因素,临床表现与病程也有所不同,此外不予详述。

倘病变主要累及延髓肌者,称为进行性延髓麻痹或进行性球麻痹。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