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资格考试教育心理学辅导材料:第八节

合集下载

2024年教师资格之中学教育学教育心理学题库附答案(基础题)

2024年教师资格之中学教育学教育心理学题库附答案(基础题)

2024年教师资格之中学教育学教育心理学题库附答案(基础题)单选题(共40题)1、标记蛋白质巯基的活化生物素是()。

A.BNHSB.RNAC.MPBD.BGHZE.光敏生物素【答案】 C2、“因材施教”、“长善救失”教育原则的基础是儿童身心发展的()规律。

A.分化与互补协调性B.顺序与阶段性C.个别差异性D.不平衡性【答案】 A3、美国行为主义心理学家华生认为,人的发展完全是由环境决定的。

这是一种()。

A.内发论观点B.外铄论观点C.需要论观点D.实质论观点【答案】 B4、患者男,26岁。

发热,类型为波浪热。

血常规检查:WBC20.5×109/L,经查病史,曾经食入未经消毒的羊奶。

A.痢疾杆菌B.鼠疫杆菌C.布氏杆菌D.炭疽杆菌E.白喉杆菌【答案】 C5、学生的兴趣、好恶、意志以及其他个性品质因素实际上是指()。

A.智力因素B.理性因素C.非智力因素D.感知因素【答案】 C6、泰勒的“课程原理”中最关键的步骤是()。

A.确定课程目标B.选择课程内容C.组织课程内容D.讲授提纲【答案】 A7、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是()。

A.备好课B.上好课C.抓好课后教导工作D.搞好教学评价【答案】 B8、细胞内专性寄生的病原体是()。

A.诺卡菌B.衣原体C.放线菌D.支原体E.钩端螺旋体【答案】 B9、下列表述中不属于班级授课制优点的是()。

A.扩大了教学规模B.提高了教学效率C.有利于因材施教D.有利于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答案】 C10、冷球蛋白出现沉淀时的温度是()。

A.20℃B.56℃C.4℃D.37℃E.25℃【答案】 C11、智力技能形成的最高阶段是()A.活动定向B.内部言语C.有声的外部言语D.无声的外部言语【答案】 B12、在课堂教学实施行为分类中,行为问题管理属于()A.教学行为B.管理行为C.主教行为D.助教行为【答案】 B13、在学校教育体系中处于核心地位的是()。

A.后勤工作B.管理工作C.教学工作D.科研工作【答案】 C14、《学记》要求“学不躐等”、“不陵节而施”,提出“杂施而不孙,则坏乱而不修”,这体现的教学原则是()。

2014年教师资格证教育心理学第八单元复习提纲

2014年教师资格证教育心理学第八单元复习提纲

2014年教师资格证教育心理学第八单元复习提纲第一篇:2014年教师资格证教育心理学第八单元复习提纲第八单元复习提纲学习策略始于1956年布鲁纳等人的人工概念学习的研究。

学习策略:指学习者为了提高学习效率和效果,有目的有意识的运用有效的学习程序、规则、方法、技巧及调控方式的学习过程。

学习效率的基本特征:(1)主动性,是学习者为了完成学习目的积极主动地使用的;(2)有效性,是有效学习所需的;(3)过程性,是有关学习过程的;(4)程序性,是由学习者制定的学习计划、规则和技能构成的。

学习策略的意义:(1)可以改进学生的学习,提高学习质量;(2)能有效地促进教师的教;(3)有利于学生更好地适应于发展。

学习策略的构成:1、认知策略;2、元认知策略;3、资源管理策略。

(这是迈克卡的观点)认知策略:指在对信息加工时所用的方法和技术。

包括:复述策略、精细加工策略和组织策略。

复述策略:指为了在记忆中保持信息而对信息进行重复识记的策略。

常用的复述策略有以下方法:(1)利用随意识记和有意识记;(2)排除相互干扰;(3)整体识记和分段识记;(4)多种感官参与;(5)复习形式多样化;(6)注意复习时间的合理安排;(7)试图回忆;(8)画线。

精细加工策略:指使人们更好地理解和记住正在学习的东西而作的充实意义的添加、构建或升华的过程。

常用的精细加工策略方法:(一)记忆术(1)位置记忆法;(2)缩减和编歌诀;(3)关键词法;(4)视觉想象;(5)谐音联想;(6)语义联想;(二)记笔记(三)提问(四)生成性学习(五)利用知识背景,联系实际。

组织策略:是整合所学新知识之间、新旧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形成新的知识结构的策略。

组织策略的方法:(1)聚类组织策略;(2)概况法:纲要法;网格法;(3)比较法:对立比较;差异比较;对照比较。

元认知策略:指个体为实现最佳的认知效果对自己的认知活动进行的调节和控制(即监控策略,指学生对自己的学习过程的有效监视和控制)包括:计划策略、监控策略和调节策略。

教师资格证——两学复习材料——教育心理学第八章

教师资格证——两学复习材料——教育心理学第八章

第八章学习策略学习策略就是学习者为了提高学习的效果和效率,有目的有意识的制定的有关学习过程的复杂的方案。

特征:为了完成学习目标而积极主动地使用的。

有效学习所需。

有关学习过程。

学习者制定的学习计划,由规则和技能构成。

麦卡尔的学习策略分类图第二节典型的学习策略一、认知策略(一)复述策略复述策略是在工作记忆中为了保持信息,运用内部语言在大脑中重现学习材料或刺激,以便将注意力维持在学习材料上的方法。

1.利用无意识记和有意识记无意识记是指没有预定目的、不需经过努力的识记。

对人有重大意义的、与人的需要和兴趣有关的、给人以强烈情绪反应的人或事容易无意识记有意识记是指有目的的、有意识的识记。

2.排除相互干扰在安排复习时,要尽量考虑预防两种抑制的影响,要尽量错开学习两种容易混淆的内容,避免相互干扰。

利用首位效应和近位效应,把最重要的新概念放在复习的开头,在最后对它们进行总结。

3.多种感官参与人一般可记住自己阅读的10%,自己听到的20%,自己看到的30%,自己看到和听到的50%,交谈时自己所说的70%。

这一结果表明,多种感官的参与能有效地增强记忆。

4.复习形式多样化听、说、读、写5.画线画线是阅读时常用的一种复述策略。

(二)精细加工策略精细加工策略是通过把所学的新信息和已有的知识联系起来,以此来增加新信息的意义,也就是应用已有的图式和已有的知识使新信息合理化。

它是一种理解性的记忆策略。

1.记忆术(1)位置记忆法。

(2)缩简和编歌诀。

(3)谐音联想法。

(4)关键词法。

(5)视觉想像。

(6)语义联想。

例如英语学习。

2.做笔记做笔记是阅读和听讲时常用的一种精细加工策略。

教师能促进学生做笔记和复习笔记。

3.提问如果学生在阅读时教学生提一些“谁”、“什么”、“哪儿”和“如何”的问题,他们能领会得很好。

4.生成性学习生成性学习就是要训练学生对他们所阅读的东西产生一个类比或表象,如图形、图像、表格和图解等,以加强其深层理解。

(完整版)教育心理学第8章练习题及答案

(完整版)教育心理学第8章练习题及答案

《教育心理学》平时练习题笫八章学习策略一、选择题:l、一种将新学材料与头脑中已有知识联系起来,从而增加新信息的意义的学习策略是【D】 A.元认知策略 B.认知策略 C.组织策略 D.精加工策略2、个人对自己认识过程的凋节和监控是【 C 】P130A.意志 b.意识 C.元认知 D.自我认知3、一个人根据自己的总体目标,对学习时间作出总体安排,并通过阶段性的时间表来落实这是【 C 】P131A.元认知策略 B.计划策略 C.资源管理策略 D.调节策略4、阅读时对信息加以跟踪、对材料进行自我提高,考试时留意自己的速度和时间等,属于元认知策略中【 A 】P131A.监视策略 B.补救策略 c.计划策略 D.调节策略5、在活动前,预计结果、选择策略、想出各种解决问题的方法、并预估其有效性,属于元认知策略中的【A 】P130A.计划策略 B.调节策略 c.监视策略 D.修正策略6、元认知策略是学生对谁的认知过程的了解和控制策略,它有助于学生有效地安排和调节学习过程【 A 】A.自已 13.同学 C.老师 D.教材7、在小学低年级识字教学中,有人按字音归类识字,有人按偏旁结构归类识字,这属于【 D 】A.复述策略 B.理解一一控制策略C.精加工策略 D.组织策略8、学生学习课文时分段、总结段落大意。

这属于【 C 】P129A.复述策略 B.精加工策略 C.组织策略 D.理解——控制策略9、由教师和一小组学生一起进行的,旨在教学生掌握总结、提问、析疑和预测等四种阅读策略的教学模式是【 D 】P135A.合作学习模式 B.程序化练模式C.完形训练模式 D.交互式教学模式10、为了学好英语,把英文单词“Tiger”联想成“泰山上的一只老虎”这是【 B 】P126 A.复述策略 B.精加工策略 C.组织策略 D.元认知策略ll、将中国历史朝代、主要人物、历史事件归纳成一张表格,这种学习策略是【 A 】P129 A.组织策略 B.复述策略 C.元认知策略 D.精加工策略12、有人把圆周率3.14159,编成顺口溜“山颠一寺一壶酒”来背诵,这是利用了【D】P126A.生成性学习 B.组织策略 C.元认知策略 D.记忆术13、下列哪种学习策略属于元认知策略【 A 】P130A.设置目标B.列提纲C.寻求同学帮助D.做笔记14、画线是阅读时常用的一种。

教师资格证考试用书教育心理学第三版课后练习答案(填空选择)有答案版

教师资格证考试用书教育心理学第三版课后练习答案(填空选择)有答案版

第一章教育心理学概述一、选择题1.教育心理学作为一门独立的心理学分支学科,诞生于(C)A.19世纪中叶B.19世纪初C.20世纪初D.18世纪2.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是(D)A.学习心理规律B.学与教的心理规律C.教学心理规律D.学与教以及二者相互作用的心理规律3.教育心理学的创始人是心理学家(B)A.布鲁纳B.桑代克C.维果斯基D.马斯洛4.以解决实际问题为目的的研究,旨在创造性地运用理论解决实际问题的研究方法是(C)A.观察法B.调查法C.行动研究法D.实验法5.在研究实验过程中应该对被试产生积极性的影响,要避免对被试的身心发展产生伤害指的是(D)研究原则。

A.客观性B.系统性C.理论联系实际D.教育性二、填空题1.教育心理学是研究(学与教及其互动过程中产生)的心理现象及其心理规律的科学。

2.学习与教学过程主要包括(学习过程)、(教学过程)和(评价/反思过程)等3种活动过程。

3.学习与教学的相互作用过程包括(学生)、(教师)、(教学内容)、(教学媒体)和教学环境等5个要素。

第二章中小学生心理发展与教育一、选择题1.儿童认知发展阶段论是著名心理学家(A)提出的。

A.皮亚杰 B.布鲁纳C.桑代克D.斯金纳2.皮亚杰认为,认知结构中已经具有了抽象概念,能够进行逻辑推理的儿童的认知发展处在(D)阶段。

A.感知运动B.前运算C.形式运算D.具体运算3.在埃里克森的人格发展阶段论中,他认为(B)的发展任务是培养勤奋感,体验着能力的实现。

A.学前期B.学龄期C.青年期D.成年早期4.皮亚杰认为,当儿童已经掌握了口头语言,从具体动作中摆脱出来,凭借象征在头脑中进行“表象性思维”时,儿童的认知发展则处在(B)阶段。

A.感知运动B.前运算C.具体运算D.形式运算5.埃里克森认为人格发展的(C)正处于“自我同一性对角色混乱”时期。

A.学前期B.学龄期C.青年期D.成年早期6.个体倾向于利用自己身体或内部参照作为信息加工依据的认知风格(B)A.场依存性B.场独立性C.冲动性D.沉思性7.维果斯基的最近发展区是指(C)A.需要在下一发展阶段掌握的能力B.超出目前水平的能力C.儿童现有发展水平与可能的发展水平之间的距离D.最新获得的能力二、填空题1.心理发展是指个体从出生、(成熟)、衰老直到死亡的整个生命进程所发生的一系列心理变化。

中学教师资格证_教育心理学_第八章__学习策略选择题

中学教师资格证_教育心理学_第八章__学习策略选择题

第八章学习策略一、单项选择题1.()是学生为提高学习的效果和效率,有目的有意识地制定有关学习过程的复杂的方案。

A.认知策略 B.学习策略 C.元认知策略 D.组织策略2.对学习策略的特征,描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是学习者积极主动使用的 B.是有效学习所需的C.是有关学习过程的 D.是教师为学生制定的学习计划3.学习策略一般包括认知策略、元认知策略和()。

A.记忆策略 B.资源管理策略 C.思维策略 D.学习方法4.关于个人自己认知过程的知识和调节这些过程的能力,即对认知的认知,在心理学上称为()。

A、认知策略 B、认知能力 C、基本认知 D、元认知5.()是加工信息的一些方法和技术,有助于有效从记忆中提取信息。

A.记忆策略 B.资源管理策略 C.思维策略 D.认知策略6.复述、精细加工策略和()主要是针对陈述性知识的。

A.记忆策略 B.资源管理策略 C.组织策略 D.调节策略7.模式再认策略和()主要是针对程序性知识的。

A.动作系列策略 B.资源管理策略 C.组织策略D.调节策略8.()是学生对自己认知过程的认知策略。

A、认知策略B、监控策略C、调节策略D、元认知策略9.()有助于学生适应环境并调节环境以适应自己的需要,对学生的动机具有重要作用。

A.记忆策略 B.资源管理策略 C.思维策略 D.认知策略10.时间管理策略属于()。

A.元认知策略 B.资源管理策略 C.计划策略 D.认知策略11.复述策略是在()中为了保持信息,运用内部语言在大脑中重新学习材料或刺激,以便将注意力维持在学习材料上的方法。

A.感觉记忆 B.长时记忆 C.工作记忆 D.情景记忆12.人名、地名或英语单词等,经过多次复述后,在短时间内记住所采用的是()。

A.组织策略 B.精细加工策略 C.思维策略 D.复述策略13.没有预定目的的,不需要经过努力地识记是()。

A.不随意识记 B.随意识记 C.有意识记 D.情景记忆14.哪项不适合随意识记()。

2023年-2024年教师资格之中学教育学教育心理学题库附答案(基础题)

2023年-2024年教师资格之中学教育学教育心理学题库附答案(基础题)

2023年-2024年教师资格之中学教育学教育心理学题库附答案(基础题)单选题(共45题)1、与血小板减少无关的疾病是()。

A.溶血性贫血B.ITPC.急性白血病D.DICE.再生障碍性贫血【答案】 A2、在教育心理学的发展过程中,提出反思性教学研究是在()A.初创时期B.发展时期C.成熟时期D.完善时期【答案】 D3、教师在讲课过程中声音要求洪亮,所依据的感知规律是()。

A.强度律B.组合律C.活动律D.差异律【答案】 A4、现代社会的种种特征对教育系统具有()。

A.双向作用B.指导作用C.重要作用D.决定作用【答案】 D5、在班级管理模式中,目标管理的提出者是()A.泰勒B.夸美纽斯C.赫尔巴特D.德鲁克【答案】 D6、学校中的传统、仪式和规章,一般统称为()。

A.校园文化B.教师文化C.制度文化D.校风文化【答案】 C7、抗原与抗体结合的位置称为()。

A.免疫原B.表位C.抗体决定簇D.吞噬体E.氨基酸基团【答案】 B8、下列哪一项尿液中增高的指标标志着。

肾小管吸收功能降低()。

A.β2-MB.AlbC.IgAD.IgME.IgG【答案】 A9、患者男,45岁,因车祸造成多处外伤,在伤口创面出现脓性分泌物,经培养,在血平板上有扁平不规则溶血菌落,有生姜气味,传代后有黄绿色荧光,此菌可能是()。

A.不动杆菌B.流感嗜血杆菌C.铜绿假单胞菌D.嗜麦芽窄食单胞鼠E.肺炎克雷伯菌【答案】 C10、在教学中,学生学习的主要内容是()。

A.间接经验B.直接经验C.课外活动D.操作性知识【答案】 A11、讨论法是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为解决某个问题而进行探讨、辨明是非真伪,以获取知识的方法。

运用讨论法的基本要求是:第一,讨论问题要有吸引力;第二,要善于在讨论中对学生启发引导;第三,()。

A.讲究语言艺术B.突出重点、难点C.做好讨论小结D.恰当分配时间【答案】 C12、分析问题、抓住问题关键、找出主要矛盾的过程是问题解决的( ) 。

教师资格考试-小学教育心理学-第八章 学习策略

教师资格考试-小学教育心理学-第八章 学习策略

教师资格考试-小学教育心理学第八章学习策略[单选题] 1、学习者运用缩简和编歌诀的方法帮助记忆知识的学习策略属于()。

A 组织策略B 精细加工策略C 复述策略D 元认知策略正确答案:B答案解析:这是记忆术的一种方式,属精细加工策略。

[单选题] 2、当学习者意识到他不理解课的某一部分时,就会退回去重读困难的段落,放慢速度,这属于元认知策略中的()。

A 谋划策略B 调节策略C 监视策略D 组织策略正确答案:B答案解析:元认知调节是根据对认知活动结果的检查采取必要的补救措施,并及时修正、调整认知策略[单选题] 3、对知识最好的复习方法是()。

A 有意识记B 多种感官参与C 在实践中应用所学知识D 画线正确答案:C答案解析:在实践中应用所学知识是对知识的最好复习。

[单选题] 4、组织策略属于()。

A 精加工策略B 认知策略C 元认知策略D 调节策略正确答案:B答案解析:认知策略包括复述策略、精细加工策略和组织策略。

[单选题] 5、学习策略是学习者制定的学习计划,包括()。

A 意识和能力B 规则和技能C 认知策略D 经验和方法正确答案:B答案解析:见学习策略的基本特征,学习策略是学习者制定的学习计划,由规则和技能构成[单选题] 6、组织策略属于()。

A 精加工策略B 认知策略C 元认知策略D 调节策略正确答案:B答案解析:认知策略包括复述策略、精细加工策略和组织策略。

[单选题] 7、学习者运用缩简和编歌诀的方法帮助记忆知识的学习策略属于()。

A 组织策略B 精细加工策略C 复述策略D 元认知策略正确答案:B答案解析:这是记忆术的一种方式,属于精细加工策略。

[单选题] 8、在小学低年级识字教学中,有人按字音归类识字,有人按偏旁结构归类识字,这属于()。

A 复述策略B 理解—控制策略C 精加工策略D 组织策略正确答案:D答案解析:组织策略是整合所学新知识之间、新旧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形成新的知识结构的策略。

[单选题] 9、学习过程中,学习者利用多样化的复习方式巩固知识的学习策略属于()。

教师资格证考试《教育心理学》复习提纲

教师资格证考试《教育心理学》复习提纲

教师资格证考试《教育心理学》考试串讲资料第一章教育心理学概述第一节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与研究内容1、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教育心理学是一门研究(学校情境中学与教的基本心理规律)的科学。

2、教育心理学的性质是应用心理学的一种,是心理学与教育学的交叉学科3、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内容(学教相互作用过程模式:P4)具体研究范畴是围绕学与教相互作用过程而展开的。

(1)五要素①学生——学习的主体因素(其群体差异、个体差异影响学与教过程)②教师——教学中起关键作用(教学过程的主导)③教学内容——学与教的过程中有意传递的主要信息部分,表现为:教学大纲、教材、课程④教学媒体——教学内容的载体、教学内容的表现形式、师生之间传递信息的工具。

(影响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和容量;影响教学组织形式及学生的学习方法)⑤教学环境——包括物质环境(课堂自然条件、教学设施及空间布置)社会环境(课堂纪律、同学关系、校风、社会文化)影响学生的学习过程和方法、认知发展过程,教师的教学方法、教学组织(2)三过程①学习过程——学生在教学情境中通过与教师、同学以及教学信息的相互作用获得知识、技能和态度的过程(教育心理学研究的核心内容)②教学过程——教师组织教学③评价/反思过程——贯穿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学前对教学设计效果的预测和评判;教学中对教学的监视和分析;教学后的检测、反思)4、学与教相互作用:五种因素共同影响了三种过程,三种过程交织在一起,相互影响。

(P6)第二节教育心理学的作用:对教育实践具有描述、解释、预测和控制的作用。

1、帮助教师准确地了解问题2、为实际教学提供科学的理论指导3、帮助教师预测并干预学生4、帮助教师结合实际教学进行研究第三节教育心理学的发展过程P9-12(一)初创时期(20世纪20年代以前)代表人物:桑代克事件:1903年出版了《教育心理学》,是西方第一本以教育心理学命名的专著(二)发展时期(20世纪20年代到50年代末)尚未成为一门具有独立理论体系的学科(三)成熟时期(20世纪60年代到70年代末)作为一门具有独立理论体系的学科正在形成(四)完善时期(20世纪80年代以后)布鲁纳:认为教育心理学研究包括(4方面)我国第一本《教育心理学》教科书:廖世承(1924年)第二章学生的心理发展与教育第一节中学生的心理发展概述一、心理发展1、定义:是指个体从出生、成熟、衰老直至死亡的整个生命中所发生的一系列心理变化。

教育心理学第8课笔记

教育心理学第8课笔记

教育心理学第八课笔记知识回顾:皮亚杰基本内容发展的实质。

动作是感知的源泉发展的结构。

图式、同化、顺应、平衡认知发展阶段论感知运动阶段。

0-2岁。

客体永恒性前运算阶段2-7岁1万物有灵论2自我为中心三山实验3 不可逆4不守恒具体运算阶段。

7-11岁。

守恒、可逆形式运算阶段11-16岁。

抽象逻辑思维影响发展的因素教育价值儿童不是小大人【解析】皮亚杰:1.提出了四个发展的结构:图式、同化(不改变原有的认知结构)、顺应(改变原有的认知结构)、平衡。

2.认知发展阶段论:重点考查前运算阶段。

四岁的小女孩送妈妈可爱的钱包,是以自我为中心。

3.影响发展因素。

在发展过程中,练习、社会性经验。

提出与外界环境达到平衡化。

二、维果斯基心理发展观与教育维果斯基发展观的基本内容维果斯基的发展理论对教学的影响【解析】维果斯基:1.基本内容。

2.理论对教学的影响。

(一)维果斯基心理发展观与教育文化历史观1.低级心理机能2.高级心理机能一语言符号系统心理发展观1.随意机能不断发展2.抽象概括机能的提高3.各种心理机能变化4.心理活动的个性化最近发展区1.概念:儿童现有水平---即将达到的发展水平2.启示:教学要走在发展的前面【解析】维果斯基:注重理论和学术,课本89页,一共五个观点,围绕发展和内化来进行的,重点掌握最近发展区,其他简单了解。

他认为人的发展受历史的发展,受到文化和环境的影响,在大的背景下,对理论的提出影响,提出了文化历史发展论。

发展会由低到高,出现了心里发展观。

既然要发展,外部的东西转化成自己的东西,出现了内化学说。

在发展的基础上,提出了最近发展区。

【解析】1.文化历史观:提出者是维果斯基(选择题)。

简单说发展的过程中会受国家的历史和文化的影响。

(1)低级心理机能:人和动物都有,比如本能、情绪、感知和简单的攻击和防御功能。

(2)高级心理机能:人类独有的。

比如语言符号传递信息、情感。

以语言符号系统为中介的。

重点知道提出者是维果斯基。

2024年教师资格之中学教育学教育心理学真题精选附答案

2024年教师资格之中学教育学教育心理学真题精选附答案

2024年教师资格之中学教育学教育心理学真题精选附答案单选题(共45题)1、影响学生学习特点的内部因素是()。

A.学生掌握的学习方法B.学生的心理品质C.学习内容D.学生的基础知识【答案】 B2、《中共中央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指出,要有计划、有步骤地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并把其责任交给()。

A.国家B.地方C.学校D.家长【答案】 B3、学校进行德育教育的基础途径是()。

A.学校共青团和少年队活动B.劳动C.政治课和其他学科教学D.班主任工作【答案】 C4、奥苏贝尔根据学习进行的方式把学习分为()。

A.知识学习和技能学习B.概念学习和意义学习C.机械学习和意义学习D.接受学习和发现学习【答案】 D5、人体嘌呤分解代谢的主要终产物是()。

A.尿素B.肌酐C.尿酸D.肌酸E.乳酸【答案】 C6、参与小组讨论的人数一般以()。

A.23人为宜B.58人为宜C.10人以上为宜D.20人以上为宜【答案】 B7、下列有关学校课程表述正确的是()。

A.学校课程是一级课程B.学校课程是为了保证全国统一、共同的教育教学质量C.学校课程通常以选修课或特色课的形式出现D.学校课程采用研制-开发-推广的开发模式【答案】 C8、有计划、有目的、有结构地产生教学计划、教学大纲以及教科书的系统化活动是()。

A.制定课程标准B.制定教学计划C.课程设计D.明确培养目标【答案】 C9、问题解决的最后一个阶段是()A.分析问题B.提出假设C.发现问题D.检验假设【答案】 D10、学生需要自己查阅资料,设计方案,并运用方案解决某一个实际问题,这一任务对应的认知要求是()。

A.评价B.应用C.理解D.综合【答案】 B11、分配学生座位,教师最需要关注的应该是()。

A.对人际关系的影响B.家长的意见C.听课的效果D.减少课堂混乱【答案】 A12、衡量教育好坏的最高标准只能是看教育能否为社会稳定和发展服务,能否促进社会的存在和发展。

这是()。

教师资格证考试《教育心理学》知识点

教师资格证考试《教育心理学》知识点

教师证资格考试《教育心理学》知识重点梳理第一章教育心理学概述第一节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与研究内容1、教育心理学是一门研究____的科学。

(学校情境中学与教的基本心理规律)2、教育心理学旨在理解____,如学习的实质、动机、过程与条件等,以及根据这些理解创设____,如学习资源的利用、学习活动的安排、师生互动过程的设计与学习过程的管理等,从而促进学生的学习。

(学生的学习心理,有效的教学情境)3、教育心理学的具体研究范畴是围绕____而展开的。

(学与教相互作用过程)4、学与教相互作用过程是一个系统过程,该系统包含____、____、____、____和____等五种要素;由____、____和____这三种活动过程交织在一起。

(学生、教师、教学内容、教学媒体和教学环境,学习过程、教学过程和评价/反思过程)5、学生这一要素主要从两个方面来影响学与教的过程:第一是____,包括年龄、性别和社会文化差异等;第二是____,包括先前知识基础、学习方式、智力水平、兴趣和需要等差异。

(群体差异,个体差异)6、学校教育需要按照特定的教学目标来最有效地组织教学,____在其中起着关键的作用。

(教师)7、教学内容是学与教的过程中有意传递的主要信息部分,一般表现为____、____和____。

(教学大纲、教材和课程)8、____是教学内容的载体,是教学内容的表现形式,是师生之间传递信息的工具。

(教学媒体)9、教学环境包括____和____两个方面。

(物质环境、社会环境)10、学习过程指____________。

(学生在教学情境中通过与教师、同学以及教学信息的相互作用获得知识、技能和态度的过程。

)11、____是教育心理学研究的核心内容,如学习的实质、条件、动机、迁移以及不同种类学习的特点等。

(学习过程)12、____虽是一个独立的成分,但它始终贯穿在整个教学过程中。

包括在教学之前____、在教学过程中____以及在教学之后的____。

高校教师资格证考试《教育心理学》复习资料

高校教师资格证考试《教育心理学》复习资料

一、名词说明1、高等教化心理学:探讨高等教化情境中学生的学与老师的教的基本心理规律的科学,它是学校教化心理学的重要分支。

2、心理学:探讨人的心理现象与其规律的科学。

它以人的心理现象与其规律为探讨对象。

3、学生学习:狭义的学习是指学生的学习,他是人类学习中的一种特殊形式,是在老师的指导下,有目的、有支配、有组织、有系统地进行的,是在较短的时间内接受前人所积累的文化科学学问,并以此来充溢自己的过程。

4、发觉学习:美国当代闻名认知心理学家布鲁纳提倡发觉学习,就是让学生独立思索,改组材料,自行发觉学问,驾驭原理、原则。

他强调的是一种方法。

5.接受学习:老师将学习内容以定论的形式干脆呈现给学生,老师传授,学生接受。

它始终是课堂学习的主要形式。

美国纽约州高校探讨院的教化心理学教授奥苏伯尔强调有意义的接受学习,认为它可以在短时间内使学生获得大量的系统学问,这正是教学的首要目标。

6、动机或学习动机动机:是引起并维持人们从事某项活动,以达到确定目标的内部动力。

具体来说包括:一、对人的行为发动、维持和促进的能量,干脆影响行为的强度和效果;二、具有某种动机的行为总是指向某一目标,而忽视其他方面,使行为表现出明显的选择性。

学习动机:是学生学习的重要心理特点,它是在学习须要的基础上产生的、激发和维持学生学习活动,并力图促使学习活动趋向老师所设定的目标的心理过程或内部动力。

7、学习迁移:是指在一种情境中获得的技能、学问或形成的看法对另一种情境中的技能、学问的获得或看法的形成的影响。

其本质是一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的影响。

8、问题解决:是由确定情境疑难引起的,须要用一系列的认知操作对这一情境予以顺当解除的过程。

它通常有四个基本特点:问题情境性、目的指向性、操作序列性、认知操作性。

9、自我意识:是指个体对自己的身心状况、自己与四周世界关系的认知、情感以与由此而产生的意向。

首先,它是人的意识活动的一种形式;其次,它是人的心理区分于动物心理的基本标记;最终,它作为特性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特性形成水平的标记。

教师资格考试教育心理学知识重点1至8章

教师资格考试教育心理学知识重点1至8章

教师资格考试《教育心理学》知识重点(1至8章)第一章教育心理学概述1、教育心理学:是一门研究教育情景中学与教的基本心理规律的科学。

2、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内容(简答)(1)学习与教学的要素1.学生2.教师3.教学内容4.教学媒体5.教学环境学生这一要素主要是从两个方面来影响学与教的过程。

一是群体差异,二是个体差异。

教学环境包括物质环境和社会环境。

(其中社会环境作用大)(2)学习与教学的过程1.学习过程2.教学过程3.评价/反思过程学习过程是教育心理学研究的核心内容。

3、教育心理学的作用(论述)即教师学习教育心理学有何意义?(1)教育心理学能帮助教师准确地了解问题(2)教育心理学能帮助教师预测并干预学生(3)教育心理学能帮助教师结合实际教学进行研究(4)教育心理学可以为实际教学提供科学的理论指导4.教育心理学的发展概况( 1)初创时期(20世纪20年代以前)教育心理学成为独立学科的标志是1903年美国心理学家桑代克出版了《教育心理学》,这是西方第一本以教育心理学命名的专著。

心理学成为独立学科的标志是1879年德国心理学家冯特在莱比锡大学创建了世界上第一个心理学实验室。

(了解)(2)发展时期(20世纪20年代到50年代末)40年代,弗洛伊德的理论广为流传,他是精神分析学派的代表人物。

他的经典著作《梦的解析》(了解)(3)成熟时期(20世纪60年代到70年代末)60年代初,由布鲁纳发起课程改革运动。

人本主义思潮也掀起了一场教育改革运动。

(4)完善时期(20世纪80年代以后)瑞士心理学家皮亚杰和苏联心理学家维果斯基的理论被大量介绍到美国,而且影响深刻。

我国教育心理学最初是从西方引进的,1924年廖世承编写了我国第一本《教育心理学》教科书,此后,又出现了几本翻译介绍和我国编写的教育心理学书。

第二章中学生的心理发展与教育(重点)1、心理发展:是指个体从出生、成熟、衰老直至死亡的整个生命进程中所发生的一系列心理变化。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师资格考试教育心理学辅导材料:第八章2015年,教师资格考试全国统考由教育部统一制定考试标准和考试大纲,组织笔试和面试试题,并建立试题库,考试将按照高考的要求来组织;按照教育部的要求,师范毕业生不再直接认定教师资格,统一纳入考试范围;在校学生专科大三,本科大四才能报考;教师资格考试合格证明有效期为三年,中小学教师资格每五年注册一次,注册条件以师德表现、年度考核和培训情况为主要依据。

目前教师资格考试国家统考试点地区有河北、上海、浙江、湖北、海南、广西、山东、山西、安徽、贵州、江苏、吉林、陕西13个省份。

以下为文章详情第八章学习动机一、学习动机概述(一)学习动机的概念1、学习动机:是引发和维持个体学习活动,并将学习活动引向一定学习目标的动力机制。

表现为推力、拉力和压力。

2、学习动机的结构(谈谈学习动机与学习需要和诱因之间的关系)学习动机是由学习需要和诱因两个方面构成。

学习需要是学生追求学业成就的心理倾向,是社会、学校和家庭对学生的客观要求在学生头脑中的主观反映。

学习需要是学习动机产生的基础,是激发学生进行各种学习活动的内部激活动力(即内驱力)。

但学生有了明确的学习需要和满足学习需要的手段,并不等于他会为满足学习需要而采取行动,只有出现与学习需要相适应的外部诱因时,学习需要才能变成学习动机,导致学习活动的发生。

所谓诱因,是指与学习需要相联系的外界刺激物,如家长的奖励、教师的表扬、同伴的赞扬等。

诱因吸引学生进行定向的学习活动,以达到一定的学习目标,从而使需要得到满足。

学生的学习行为往往取决于需要与诱因的相互作用。

没有一定的学习需要,学生就不会通过学习活动去追求一定的学习目标;反过来,没有学习行为的目标或诱因,学生也就不会产生某种特定的需要。

当学生达到了某种学习目标,满足了相应的需要后,相应的学习动机就会有所削弱。

3、学习动机的作用(结合学习活动,谈谈动机具有哪些功能。

)(此考点易出选择题)四个功能:(1)激活功能:会引发学生内驱力,唤起内部的激动状态。

(2)定向功能:指向一定的学习目标。

(3)强化功能(4)调节功能:调节学习的强度、时间和方向。

(二)学习动机与学习效率的关系耶克斯—多德逊定律的基本内容及其对教育的启示(此考点易出判断分析题)学习动机存在一个动机最佳水平,即在一定范围内,学习效率随学习动机强度增大而提高,直至到达学习动机最佳强度而获得最佳,之后则随学习动机强度的进一步增大而下降。

学习动机强度与学习效果之间的这种关系因学习者的个性、课题性质、课题材料难易程度等因素而异。

动机强度的最佳水平会随着学习活动的难易程度而有所变化。

一般来说,从事比较容易的学习活动,动机强度的最佳水平点会高些,而从事比较困难的学习活动,动机强度的最佳水平点会低些,这就是耶克斯—多德逊定律。

动机强度的最佳点还会因人而异,进行同样难度的学习活动,对有的学生来说,动机强度的最佳水平点高些更为有利,但对另一些学生来说,可能最佳水平点低些更有利。

(三)学习动机的分类1、内部学习动机与外部学习动机内部学习动机是指人们对学习任务或活动本身的兴趣所引起的动机,是与自我奖励的学习活动相联系的动机,动机的满足在活动之内,不在活动之外,因为行动本身就是一种动力。

外部学习动机是指指向学习结果的学习动机,往往由外部诱因引起,与外部奖励联系。

动机的满足不在活动之内,而在活动之外,这时人们不是对学习本身感兴趣,而是对学习所带来的结果感兴趣。

2、(奥苏贝尔)认知内驱力、自我提高内驱力与附属内驱力(此考点易出选择或填空题)3、远景性动机与近景性动机,近景性动机又可分为间接近景动机与直接近景动机二、学习动机理论(一)强化说提出者:行为主义学习理论家观点:人的某种学习行为倾向完全取决于先前的这种学习行为与刺激因强化而建立起来的稳固联系,不断强化则可以使这种联结得到加强和巩固;任何学习行为都是为了获得某种报偿。

评价:该理论过分强调引起学习行为的外部力量,忽视甚至否定了人的学习行为的自觉性与主动性,具有较大的局限性。

(二)需要层次理论提出者:马斯洛(美国心理学家)观点:七种基本需要:缺失需要(生理需要、安全需要、归属和爱的需要、尊重需要),生长需要(认识和理解需要、审美需要、自我实现需要)。

一般来说,这五种需要象阶梯一样,从低到高。

低一层次的需要获得满足后,就会向高一层次的需要发展。

一般来说,只有在较低层次的需求得到满足之后,较高层次的需求才会有足够的活力驱动行为。

已经满足的需求,不再是激励因素。

这五种需要不是每个人都能满足的,越是靠近顶部的成长型需要,满足的百分比越少。

同一时期,个体可能同时存在多种需要,因为人的行为往往是受多种需要支配的。

每一个时期总有一种需要占支配地位。

满足较高层次需求的途径多于满足较低层次需求的途径。

教育意义:在学校中,学生缺乏学习动机在某种程度上与那些缺失需要(特别是爱和自尊的需要)未得到充分满足有很大的关系。

如果学生感到没有被人爱,或认为自己无能,他们就不可能有强烈的动机去实现较高的目标。

哪些无法确定自己是否让人(特别是教师)喜欢或不知道自己能力高低的学生,往往会作出较“安全”的选择,即随大流,为测验而学习,而不是对学习本身感兴趣。

因此,在马斯洛看来,要使学生具有创造性,首先要使学生感到教师是公正的,是热爱和尊重自己的,不会因为自己出错而被嘲笑和惩罚。

教师不仅要关心学生的学习,也应该关心学生的生活,以排除影响学习的一切干扰因素。

(三)动机归因理论提出者:美国的韦纳动机归因理论:归因是指人们对他人或自己的行为结果进行分析,推论这些行为原因的过程。

理解学生对成功或失败所给予的原因或归因是一种鉴别控制学生行为的动机类型的方法。

归因理论的指导原则和基本假设就是:寻求理解是行为的基本动因。

学生常归因于能力、努力、任务难度和运气这四种原因,归因过程按控制源、稳定性和可控性三个维度进行教育意义:根据归因理论,学生将成败归因于努力比归因于能力会产生更强烈的情绪体验。

努力而成功,体验到愉快;不努力而失败,体验到羞愧;努力而失败,也应受到鼓励。

因此,教师在给予奖励时,不仅要考虑学生的学习结果,而且要联系其学习的进步与努力程度,强调内部、稳定和可控制的因素。

在学生付出同样努力时,对能力低的学生应给予更多的奖励,对能力低而努力的人给以最高评价,对能力高而不努力的人则给以最低评价,以此引导学生正确归因。

(2)学生对能力的可控性具有不同的理解。

能力虽然是相对稳定的,但并非完全不可控的,能力的增强在很大程度上是学习和受教育的结果。

认识到这一点有助于激励学生加倍努力学习。

(四)自我效能感理论提出者:班杜拉观点:自我效能感:人们对自己是否能够成功地从事某一成就行为的主观判断。

行为主义的基本论调:当前行为的结果强化了未来的行为。

班杜拉认为不确切。

如听课---好成绩,但有能力听懂才愿意听。

像这种对自己能否进行某种行为的实施能力的推测或判断,是自我效能感。

当人确信自己有能力进行某一活动时,他就会产生高度的自我效能感,并会去进行那一活动。

自我效能感对行为活动具有五方面的作用:(1)决定人对活动的选择(2)影响对活动的坚持性(3)影响人在困难面前的态度(4)影响新行为的获得和习得行为的表现(5)影响活动时的情绪。

影响自我效能感形成的因素:1)个人自身行为的成败经验。

(2)替代经验(3)言语暗示。

4)情绪唤醒(五)成就动机理论提出者:阿特金森观点:成就动机理论:成就动机通常被认为是一种通过练习和使用某种力量克服障碍,完成某种任务的愿望或倾向。

个体的成就动机可以分为两部分:趋向成功的倾向和避免失败的倾向。

如套圈(麦克利兰)。

解决一个困难任务取得成功所获得的自豪感比解决一个容易任务所获得的自豪感体验更强烈;在完成一种容易的任务失败时体验到的羞愧感比在完成困难任务失败后体验的羞愧感要强。

教育意义:(1)根据成就动机理论,学生最有可能选择的是成功概率为50%的任务,因为这种任务最富有现实的挑战性。

如果学生认为不论怎样努力也肯定会不及格时,他的学习动机就会处于极低的水平。

因此,这需要教师适当地掌握评分标准,使学生感到:要得到好成绩是可能的,但也不是轻而易举的。

(2)学生的成就动机与他的成败归因方式之间存在相互影响:趋向成功者有很强的自信心和内归因,成功增强了使他们相信自己的能力,一旦失败,他们会认为是自己采取了不合适的策略,没有付出足够的努力,不会将失败视为是缺少能力,因此会更加努力完成任务。

避免失败的学生正好相反,他们的自信心不强,倾向于外归因。

由于他们认为自己的能力有限,因而往往设置一些不切合实际的目标,不付出足够的努力,于是导致了又一次失败。

不断的失败导致了他们对自己能力不足的固定看法,将失败归因于缺乏能力,而将成功归因于运气、机遇、任务简单。

这样无论成功还是失败对他们都没有积极的影响:成功了,他们不会再付出努力,而一旦失败,却导致他们进一步去避免失败。

三、学习需要的形成与培养(一)学习需要的形成因素1、家庭、学校和社会:(1)家庭的要求、态度和志向。

(2)学校教育;(3)社会风气和思想意识形态。

2、学生的个性特点(二)学习需要的培养(此考点易出简答或论述题)1、进行学习目的教育,启发学生的学习需要:(1)引导学生认识学习的社会意义。

(2)帮助学生设置具体的学习目标。

(3)帮助学生树立良好的学习志向。

2、注意教学的新颖性和启发性,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1)利用灵活的教学方式唤起学生的学习热情。

(2)加强教学内容的新颖性,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3)充分调动学生在课堂练习中的积极性。

3、加强对学生学习活动的指导,培养学生浓厚的兴趣。

(1)利用教师期望效应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2)利用已有的动机和兴趣形成新的学习兴趣。

(3)加强课外活动指导,发展学习兴趣。

4、针对学生的个别差异,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1)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2)根据学生的知识基础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利用学习动机与学习效果的互动关系培养学习动机四、学习动机的激发(重点,此考点易出论述题)(一)适当地开展学习竞赛竞赛的作用:1、积极作用:在其他条件相等时,个人竞赛比团体竞赛效果好。

2、消极作用:(1)使学习迟缓的人丧失信心(2)对于知道自己不需要任何努力就能成功的人缺乏激励。

(3)对某些人有过分的压力(4)对不合作是一种鼓励。

此外,还表现在大多数学生会产生失败感。

运用原则:1、要慎用少用。

2、要注意方式:一方面题目不宜过难,另一方面不宜只在少数优秀学生中进行。

应按(1)能力分组(2)鼓励学生自己和自己竞赛。

用昨天和今天比。

(二)正确运用奖励和惩罚作用:一般说来,应奖励多于惩罚。

奖励过多也有负面作用。

批评更不宜过多,但是适当的批评,尤其对成绩好的学生的批评能取得一定好的效果。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