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促进高校科技成果转化的几点思考
高校科技成果转化大会发言稿
高校科技成果转化大会发言稿尊敬的各位领导、专家、嘉宾,亲爱的各位同事:大家好!我很荣幸能够在这个高校科技成果转化大会上发言,与大家共同探讨如何将科技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推动高校科技创新的发展。
我将以“创新驱动,引领未来”为主题,谈谈自己的一些见解和思考。
首先,我想分享一些对于高校科技成果转化的思考。
高校作为科技创新的重要阵地,拥有丰富的科研人才和创新资源,是科技成果的孕育地。
然而,仅仅拥有科研成果是不够的,我们需要找到一种能够将这些成果有效转化为现实生产力的方式。
对于高校来说,这既是一个机遇,也是一个挑战。
我们需要摒弃旧有的观念,打破学术研究与市场经济之间的壁垒,更加注重科研成果的应用性和市场化。
只有通过科技成果的转化,我们才能为社会创造更多的价值。
其次,我想强调创新驱动的重要性。
创新是科技发展的灵魂,也是推动科技成果转化的核心动力。
高校要成为创新的引领者,首先要营造积极的创新文化,鼓励科研人员敢于探索,勇于创新。
同时,高校还应该加强与产业界的深度合作,形成创新的生态系统。
通过与企业、政府和社会各界的合作,不断将科技成果转化为具有市场竞争力的产品和服务。
只有这样,高校才能在科技创新中扮演更加重要的角色,推动科技成果的转化和实现科技创新发展战略的目标。
同时,高校还要注重科技成果的保护和转化机制的建设。
科技成果是科研人员辛苦努力的结晶,也是知识产权的重要组成部分。
建立科技成果的产权保护制度,强化对科技成果的保护,既能保障科研人员的创新动力,也能吸引更多的投资者参与科技成果转化。
在转化机制方面,高校需要建立灵活的机制,提升科技成果转化效率。
可以通过加强科研成果的推广宣传、挖掘行业需求、引入风险投资等手段,促进科技成果的转化和产业化。
最后,我想强调高校科技成果转化的重要性。
科技成果转化是实现科技创新的必由之路,也是高校服务社会、促进经济发展的重要途径。
通过将科技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我们可以为社会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推动传统产业的升级,促进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高校科技成果转化难点及对策
高校科技成果转化难点及对策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高校科研成果的转化和应用变得愈发重要。
高校科技成果转化仍然面临着诸多难点和挑战。
本文将探讨高校科技成果转化的难点,并提出相应的对策。
一、难点分析1. 技术成果与市场需求不匹配很多科研人员在进行科研工作时,更多的是关注科研成果的原创性和科研水平,而忽视了市场需求。
在技术成果转化过程中,往往会出现技术成果与市场需求不匹配的情况,导致无法成功转化。
2. 成果转化周期长科研成果转化周期长,需要经过技术验证、产业化试验、市场调研等多个环节,这些都需要时间和资源。
而在这个过程中,需要不断尝试和改进,才能最终得到成功的转化成果。
3. 产学研合作不充分高校和企业之间的合作不够密切,产学研之间的信息不畅通。
高校科研成果无法及时传递给企业,企业也无法有效地参与到高校的科研过程中,导致成果转化困难。
4. 技术保护不足在科研成果转化过程中,技术保护是一个十分重要的问题。
很多科研成果未能得到有效保护,使得其他企业或个人可以轻易复制和使用这些成果,从而导致成果转化受阻。
5. 市场推广不足科研人员对于市场推广和营销的了解不足,导致技术成果无法在市场上得到广泛的认可和应用。
二、对策建议1. 加强市场调研,提前了解市场需求科研人员在进行科研工作时,应该更多地了解市场需求,针对市场需求进行科研,提高技术成果的市场适应性。
建立健全的市场调研机制,及时了解市场变化,调整科研方向和重点。
2. 建立科技成果转化机构,加快转化速度高校可以建立科技成果转化机构,专门负责科技成果的转化工作。
这样可以更加专业地进行技术验证、产业化试验和市场推广,加快成果的转化速度。
3. 加强产学研合作,促进信息共享4. 健全技术保护制度,保护科研成果加强技术成果的保护工作,建立健全的技术保护制度,保护科研成果的知识产权,防止技术被盗用或复制。
这样可以提高科研人员对成果的保护意识,鼓励他们更多地进行创新研究。
5. 增加科研人员的市场营销意识加强科研人员的市场营销培训,提高他们的市场营销意识和能力,让他们更好地了解市场规律,提高成果在市场上的竞争力。
高校科技成果转化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高校科技成果转化存在的问题与对策高校科技成果转化是指将高校的科研成果转化为实际应用或商业化产品的过程。
这是一项非常重要的任务,因为只有科技成果得到全面应用,才能够真正推动社会进步和经济发展。
然而,高校科技成果转化在实践中也出现过一些问题。
本文将从问题和对策两个方面探讨高校科技成果转化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
问题:1.科研成果实用性差高校科研成果转化的第一个问题是实用性差。
由于大学研究的科研问题往往与理论有关,因此缺乏实际应用性。
有些研究成果对商业化产品的开发来说并不具有足够的实用性,导致没有获得资本市场的资助。
2.人才流动性低高校科研成果转化的第二个问题是人才流动性低。
高校的科研团队缺乏身临其境、近距离学习产业的机会,不了解市场需求,不会对成果进行有效整合和应用。
与此同时,科技企业和实体产业也缺乏一些在实践中具有丰富经验的专业人才。
3.管理机制不完善高校科研成果转化的第三个问题是管理机制不完善。
一般来说,大学视科研成果为学术成就而不是商业机会,缺乏可持续的管理机制,这就导致了迅速转化成为商业发明的高水平科研成果缺乏支持。
对策:为了进一步协调高校研究的方向,政府可以成立科研成果市场化专项管理机构,这可以有效地培养高校人才如何将科研成果转化为实际应用,从而实现科研与市场相结合的目标。
2.搭建平台促进交流高校和企业之间的合作,可以通过政府组织的规范化学术交流活动来促进。
政府可以搭建一些交流平台,如科技展览、研讨会等,让高校和企业之间建立起有效的联系,推动成果转化。
3.培养科技人才在培养人才方面,高校可以加强专业设置和企业访问计划,促进学生的实践与实习,将科研成果应用到实际当中。
这样可以通过增加实践学习机会和实质支持将人才培养成为学术与实际应用相结合的专业人才。
4.加强管理机制为了完善成果转化的内部管理机制,建立和完善高校科研成果转化的管理制度,完善专利申报和各类联系管理制度,方便科研成果的采用和流通。
总之,高校科技成果转化是在与时俱进,结合市场对社会发展所需对科技成果的实际需求。
围绕科技创新 成果转化工作谈几点思考
围绕科技创新成果转化工作谈几点思考科技创新是推动社会进步和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而科技创新成果的转化则是科技创新价值最终显现的关键环节。
因此,围绕科技创新的成果转化工作具有重要意义。
在这篇文章中,我将从几个方面谈谈我对这个问题的思考。
首先,我认为建立完善的创新生态系统是促进科技创新成果转化的核心要素。
创新生态系统包括创新主体、创新环境和创新政策三个方面。
创新主体是创新活动的参与者,包括科研机构、高校、企业等。
创新环境是创新活动进行的背景条件,包括人才、技术、资金等。
创新政策是为创新活动提供制度保障和政策支持的规范性文件。
只有建立起一个相互促进、有机衔接的创新生态系统,才能够实现科技创新成果的顺利转化。
其次,我认为建立科技创新成果转化的机制是推动成果转化工作的关键一环。
创新成果转化机制包括技术成果转化、知识产权保护和市场化推广三个方面。
技术成果转化是将科技创新成果转化为实际应用的具体手段,包括技术交流、技术合作、技术转让等。
知识产权保护是保护科技创新成果的知识产权,以激励创新者更多地投入创新活动。
市场化推广是将科技创新成果推向市场,实现商业化运作。
只有建立起完善的科技创新成果转化机制,才能够促进科技创新成果的真正实现和发展。
再次,我认为加强科技创新成果的产业化推进是加快成果转化工作的重要途径。
产业化推进是将科技创新成果与产业结合,形成新的产业链和商业模式。
产业化推进需要政府、企业和科研机构共同参与,形成良好的合作机制。
政府可以通过政策引导和资金支持,提供必要的扶持和激励。
企业可以利用科技创新成果提高自身竞争力,并实现产业升级。
科研机构可以将科技创新成果进行技术转让,推动产业化进程。
通过加强科技创新成果的产业化推进,可以实现科技创新成果的市场化和经济价值的最大化。
最后,我认为加强科技创新成果的国际合作是拓展成果转化工作的重要途径。
国际合作可以借鉴和吸收其他国家的成功经验,促进科技创新成果的交流与合作。
高校科技成果转化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高校科技成果转化存在的问题与对策高校科技成果转化是指将高校的科研成果转化为具有经济价值和社会效益的产品或服务,并实现商业化运作。
这一过程涉及到多个环节和各方的合作,常常存在一些问题与挑战,需要采取相应的对策来推动顺利进行。
一、存在问题:1. 缺乏市场导向:高校科技成果转化常常是在学院内部进行,对市场需求了解不够充分,技术与市场需求之间存在脱节的情况。
2. 技术成熟度不够:科研成果往往还处于实验室阶段,技术在商业化过程中还需要进一步完善和验证,缺乏足够的市场准备。
3. 缺乏对外合作机制:高校与企业、产业界等合作的机制不够完善,双方交流沟通不畅,合作意愿不强。
4. 人才层面问题:高校科技成果转化需要多专业交叉融合,但目前还存在学科界限划分不够明确,专业人才培养不足等问题。
5. 受益分配机制不完善:高校科技人员和相关人员在科技成果转化中的收益分配问题尚未解决,导致激励机制不够明确,制约了科技成果转化的积极性。
二、对策措施:1. 增强市场导向:建立健全市场调研机制,开展市场需求调研,以提高对市场需求的了解,进一步调整科研方向和研究内容,使科研成果更符合市场需求。
2. 加强技术成熟度验证:建立科技成果孵化平台,提供技术验证、试验生产等支持,加快科技成果的落地进程,提高技术成熟度,为转化提供充足的市场准备。
3. 建立合作机制:建立高校与企业、产业界合作的长效机制,加强沟通与交流,推动科研成果与市场需求的对接。
可以通过合作研究、联合实验室、产业基地等方式,促进双方合作与共赢。
4. 加强人才培养:推进高校学科间的交叉融合,鼓励跨学科研究和团队合作,培养具备科研和市场意识的高素质人才,提升科技成果转化的能力。
高校科技成果转化面临着许多问题与挑战,但通过加强市场导向、提高技术成熟度、建立合作机制、加强人才培养和完善受益分配机制等对策措施的推动,有望促进高校科技成果的转化与应用,为社会经济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高校科技成果转化难点及对策
高校科技成果转化难点及对策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和高校科研工作的深入开展,高校科技成果转化成为了当前社会关注的热点话题。
科技成果转化是指将科研成果转化为生产力并产生经济效益的过程,这一过程对于促进科技创新、推动产业发展以及提升国家竞争力具有重要意义。
尽管高校在科技创新方面取得了一些突破性成果,但是在科技成果转化上仍然面临诸多难点。
接下来,我们将从几个方面探讨高校科技成果转化的难点及对策。
一、高校科技成果转化难点1. 技术成果转化周期长高校科研项目通常需要经过漫长的研究过程才能取得技术成果,而将这些成果转化为实际产品或服务也需要较长的时间。
这一周期长的特点导致了成果转化的周期过长,降低了转化的效率。
2. 缺乏市场导向高校科技成果往往是在解决学术问题的基础上开展的,而对市场需求的了解不足,则容易导致科技成果与市场需求脱节。
这种脱节使得成果转化的成功率大大降低。
3. 技术转移和转化机制不完善高校在科技成果转化过程中缺乏良好的技术转移和转化机制,致使科研成果无法顺利地转化为实际生产力。
这就需要有关部门进一步加强相关机制的建设。
4. 缺乏产业化合作机会高校在开展科研的过程中,缺乏与企业深度合作的机会,使得科技成果很难与市场进行对接。
二、高校科技成果转化对策1. 加强科技成果与市场需求对接针对技术转化周期长、缺乏市场导向的问题,高校可以加大对科技成果与市场需求之间的对接力度。
可以通过加强产学研用项目对接和合作交流,提高科技成果与市场需求的匹配度。
可以加强产学研用项目的评估机制,引导科技成果在更早的阶段走向市场。
2. 建立健全技术转移与转化机制高校可以加强技术转移与转化机构的建设,设立专门的机构负责技术成果的转化与推广。
可以建立科技成果转化基金,为科研人员提供更多的支持与鼓励。
3. 加强校企合作,促进科技成果与产业对接高校可以积极与企业合作,加强科技成果与产业的对接。
可以通过成立科技园区、孵化器等方式吸引企业进驻,实现产学研用的深度合作。
对成果转化相关问题的思考和建议
对成果转化相关问题的思考和建议一、以需求为导向,加强技术创新1. 加强科技成果高质量供给。
高校要围绕国家和我省经济社会发展重大战略需求,强化应用基础研究,积极开展跨学科、跨专业、跨院校联合攻关,破解“卡脖子”技术难题,增加高质量科技成果供给。
对于已获得国家级、省部级科研计划立项及科技奖励的高质量成果要加强转化应用。
2. 完善以转化为目标的科研立项机制。
高校要加强科研立项管理,引导科研人员坚持“四个面向”开展科学研究。
对于应用类研究项目,要在立项阶段明确成果转化目标,并把成果转化绩效作为项目结题验收的重点考核指标。
对于重大应用类研究项目,项目团队应在立项初期有专人负责成果转化工作。
二、科技计划立项问题目前科技计划立项、验收评审中对科技成果的成熟度、可靠性、可行性等的评价重视不够。
部分科研工作者重论文轻成果转化,不了解市场情况和企业需求,部分科技成果质量水平不高,一些成果是为了完成项目、发表论文、申报专利和申报职称凑数。
因此,促进科技成果转化要在供给侧发力,要注重选题和科研两个方面,需提升源头供给质量。
在选题上,应有针对性地进行科研选题,强化引导。
政府有关部门应积极作为,用好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和重大工程等抓手,确定总体技术方向和路线,从系统思维的角度加强成果转化的整体协调性;在科研中,高校和科研院所应提升科技成果源头供给质量,积极满足转化应用需求。
三、中试基地建设需要政策、资金支持中试是科研成果从实验室走向产业化的必经阶段,缺乏中试基地也是当前高校科技成果转化的一大短板。
目前现有的科技政策在中试环节的支持政策缺失,在市场失灵的环节和成果转化的“死亡之谷”的环节没有有效的政策支撑。
中试基地缺乏系统性布局,为了解决科技成果转化“最后一公里”的问题,建议继续加大核心关键技术攻关的投入力度,在支持企业、高校、科研院所联合建设中试基地方面加大投入,各级政府也可以为企业需求与高校成果牵线搭桥,解决信息不对称和技术对接盲区的问题。
高校科技成果转化存在的问题制约因素及改革建议探讨
高校科技成果转化存在的问题制约因素及改革建议探讨随着科技创新的不断推进,高校成为科技成果孵化和转化的重要场所。
高校科技成果转化仍然面临诸多问题和制约因素,限制了科技成果的最终转化效应。
本文将从高校科技成果转化存在的问题制约因素入手,探讨相关改革建议,希望为促进高校科技成果转化提供一些思路和借鉴。
一、问题制约因素1. 缺乏市场导向当前高校科技成果转化普遍存在市场导向不足的问题,科研成果大多是以发表论文、获得专利为导向,缺乏对市场需求的深入了解和分析。
高校科研人员在进行科研工作时,往往忽视了市场需求,导致科技成果无法有效转化为产品或服务。
2. 缺乏转化机制高校内部缺乏科技成果转化的有效机制和平台,科研成果难以与产业界对接和合作,从而限制了科技成果的转化效率。
缺乏明确的转化路径和相应的激励机制,使得科研人员对于科技成果转化的积极性不高。
3. 学术与商业脱节高校科研人员往往更加注重学术研究和理论探索,对商业化运作的了解和意识较为薄弱,存在学术与商业脱节的问题。
这种脱节导致科技成果转化的过程中缺乏商业化思维和市场化运作的能力,使得科技成果无法真正被市场认可和接受。
4. 人才培养不足高校在科技成果转化方面缺乏专业化、实践性人才的培养,科研人员往往更加倾向于学术研究,缺乏产业界所需的专业技能和经验,致使科技成果无法顺利转化为具体的产品或服务。
二、改革建议1. 增强市场导向意识高校科研人员应当增强市场导向意识,关注市场需求,积极与产业界对接,深入了解市场需求和行业发展趋势,从而确保科技成果的转化与市场对接的有效性。
2. 建立科技成果转化机制高校应建立健全的科技成果转化机制,提供专门的科技成果转化平台,为科研人员提供转化的通道和支持。
可以借鉴先进的科技成果转化机制,设立专门的科技成果转化办公室,为科研人员提供转化需求分析、技术评估、知识产权保护等服务。
3. 加强学术与商业融合高校应当加强学术与商业融合,加强学生的商业化意识和市场化运作能力的培养,提供相关课程和实践机会,促进学术成果与商业需求的有效结合,推动科技成果的商业化转化。
高校科技成果转化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高校科技成果转化存在的问题与对策高校科技成果转化是指将高校的科技研究成果转变为具有市场价值的实际应用产业,在推动科技创新、促进经济发展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在实际操作过程中,高校科技成果转化也存在一系列问题,需要采取相应的对策来解决。
高校科技成果转化存在科技成果与市场需求匹配度低的问题。
由于高校科研人员长期在独立研究的环境中,对市场需求了解相对较少,导致科技成果与市场需求脱节。
解决这一问题的对策是加强高校与企业的合作,建立起科技成果转化的需求导向机制。
高校可以与企业进行产学研合作,聚焦市场需求,进行科技成果的研发与转化。
高校科技成果转化存在缺乏专业化的科技成果评估和推广机构的问题。
科技成果的评估是科技成果转化的前提,而高校在科技成果评估方面缺乏专业机构,导致评估不准确,影响科技成果转化效果。
解决这一问题的对策是建立专业化的科技成果评估机构,由专业人员对科技成果进行专业评估,并提出推广意见,为科技成果转化提供科学依据。
高校科技成果转化存在技术转移和产业化能力不足的问题。
科研人员在科学研究方面具有专业知识和创新能力,但在技术转移和产业化方面缺乏经验和能力,导致科技成果不能顺利转化为实际应用产业。
解决这一问题的对策是加强高校科技成果转化人才培养,提高科研人员的技术转移和产业化能力。
可以组织科研人员参加技术转移和产业化的培训,引入企业导师指导科技成果转化过程。
第四,高校科技成果转化存在知识产权保护不完善的问题。
科技成果的转化涉及到知识产权的问题,而高校在知识产权保护方面存在不足,导致科技成果易被侵权。
解决这一问题的对策是加强高校知识产权保护意识和能力建设。
高校可以加强知识产权教育,提高科研人员对知识产权保护的认识,加强知识产权管理,保护科技成果的知识产权。
高校科技成果转化存在资源配置不合理的问题。
高校科技成果转化需要投入大量的资金、人力和物力资源,而高校在资源配置方面可能存在不合理的情况,导致科技成果转化难以进行。
高校科技成果转化存在的问题制约因素及改革建议探讨
高校科技成果转化存在的问题制约因素及改革建议探讨1. 引言1.1 背景介绍高校科技成果转化是指将学术研究成果转化为实际应用的过程,是高校科研工作的重要环节。
随着科技创新的不断推进,高校科技成果转化也逐渐成为高校学术研究和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桥梁。
在实践中,高校科技成果转化面临着一些问题和制约因素,如转化效率低、产学研合作不足、科技成果评价机制不完善等。
背景介绍部分将分析高校科技成果转化的现状,探讨其中存在的问题及制约因素,并提出改革建议,旨在促进高校科技成果的转化和应用,推动科技创新与社会发展的融合。
通过加强产学研合作、优化科技成果评价机制、加强创新人才培养、提升科技成果转化效率等建议,可以有效地解决高校科技成果转化过程中的问题,促进科技成果的转化与应用,推动高校科研工作的快速发展,服务社会经济建设。
1.2 研究意义高校科技成果转化是实现科技创新与社会经济发展有效衔接的重要环节,对推动高校科研成果产生实际效益、对接市场需求、促进产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在当前经济社会发展的大背景下,高校科技成果转化已成为高等教育事业发展的一个重要方向和战略选择,对于推动科技成果从实验室走向市场、提高高校的科研创新能力、增强高校科研项目的社会影响力具有重要的意义。
从长远来看,高校科技成果转化的成功与否,关系到高校科研人员的创新实践能力、高校科研文化的形成、科研人员的科技成果转化意识等一系列问题。
深入研究高校科技成果转化的意义,可以有助于对高校科研人员的科技成果转化意识进行深入挖掘,有助于改进高校科研管理制度,为高校科技成果转化提供更为有力的支持。
研究高校科技成果转化的意义不仅仅是从理论上探讨其重要性,更是为了解决高校科技成果转化中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应的改革建议,推动高校科技成果转化事业的健康快速发展。
1.3 研究目的本文旨在探讨高校科技成果转化存在的问题制约因素及改革建议。
在当前科技发展日新月异的时代背景下,高校科技成果转化已成为推动国家创新发展的重要力量。
关于科技创新、成果转化的思考与建议
关于科技创新、成果转化的思考与建议科技创新是推动社会发展和进步的重要驱动力,而成果转化则是科技创新成果在社会中产生实际效益的关键环节。
当前,我国在科技创新和成果转化方面取得了显著的成就,但也存在着一些问题和挑战。
我们需要对科技创新及成果转化进行深入思考,提出相应的建议,以进一步推动科技创新成果向社会经济发展转化。
要重视基础研究。
在科技创新过程中,基础研究是非常重要的一环,它为科技创新提供了坚实的理论基础和技术支撑。
国家和企业应当增加投入,加强基础研究的支持力度,建立更多能够长期支持和促进基础研究的机制,为科技创新提供强大的支持。
要加强产学研合作。
产学研合作是促进科技创新与成果转化的重要途径。
企业、高校、科研院所等各方应当加强合作,建立良好的产学研合作机制,充分发挥各自优势,促进科技成果向产业化方向转化。
应当鼓励企业加大科技创新投入,积极引进高校和科研院所的科技成果,并将其转化为生产力。
加强知识产权保护。
知识产权是科技创新成果的重要保障,也是促进成果转化的关键因素。
要加强知识产权保护意识,加大知识产权保护力度,建立健全的知识产权法律法规体系,保护科技创新成果的合法权益,为成果转化营造良好的环境。
要优化政策环境。
政策环境对于科技创新和成果转化至关重要。
国家应当进一步改善相关政策法规,出台更多支持科技创新和成果转化的政策措施,加大对科技创新、成果转化的扶持力度,降低相关门槛,为广大科研人员和企业提供更多的发展机遇和空间。
要加强科技人才队伍建设。
科技人才是推动科技创新和成果转化的核心力量,要加强对科技人才的培养和引进工作,打造更多有社会责任感和创新意识的科技人才团队,为科技创新和成果转化提供更为有力的支撑。
科技创新和成果转化是我国发展的关键支撑点,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关注和努力。
只有不断加大对科技创新和成果转化的投入,进一步优化创新环境,加强产学研合作,加大政策支持力度,促进科技成果向产业化方向转化,促进科技创新成果不断孵化,才能更好地推动科技创新成果向社会经济发展转化,助力中国科技强国建设。
高校科技成果转化的困境分析与对策
高校科技成果转化的困境分析与对策高校科技成果转化是促进科技创新与经济发展相互融合的重要环节。
然而,目前高校科技成果转化普遍面临着一些困境和挑战,这限制了科技成果的有效利用和转化为具体经济效益的能力。
本文将从多个方面对高校科技成果转化的困境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对策,以促进高校科技成果转化的发展。
首先,高校科技成果转化面临的首要困境是科研成果与市场需求之间的脱节。
由于科研人员在科研过程中更加注重基础理论研究和学术发表,与实际市场需求之间缺乏有效的沟通,导致科研成果离市场存在一定的距离。
因此,解决这一问题的关键是加强科研人员与市场需求方的互动与合作,通过市场导向的科研项目和需求导向的科技成果转化项目的建立,实现科研成果与市场需求的有效对接。
其次,科技成果的转化链条还不够完善是高校科技成果转化的另一个困境。
目前,高校科技成果转化主要集中在科技成果的产权转让和企业的技术引进两个方面,缺乏更加细致和深入的转化环节。
为此,需要加强对市场需求的调研和前瞻性规划,根据市场需求进行技术创新和项目研发,打破科技成果产权壁垒,建立科技成果的转化链条,促进科技成果的对外输出。
第三,缺乏专业的科技成果转化机构是高校科技成果转化的一个重要瓶颈。
目前,高校科技成果转化主要依赖于科研院所自身进行转化工作,但大多数高校科研院所缺乏专业化的科技成果转化团队和机构,无法有效地进行市场推广和技术转让。
因此,需要加强高校科技成果转化机构的建设,培养一支专业化的科技转化人才队伍,提供专业化的科技成果转化服务,提高科技成果的转化质量和效益。
另外,高校科技成果转化还面临着存在知识产权保护不够完善的问题。
由于科技成果的成果权和价值往往与知识产权紧密相关,不完善的知识产权保护机制将导致科技成果的转化和推广受到限制。
因此,需要加强对知识产权的保护和管理,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和政策,提高科技成果的知识产权价值和保护水平,促进科技成果的有效转化。
最后,高校科技成果转化还存在着缺乏市场营销能力和创业创新环境不够良好的问题。
如何促进大学生科技创新和成果转化
如何促进大学生科技创新和成果转化在当今科技迅猛发展的时代背景下,大学生科技创新和成果转化成为促进社会进步和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
然而,要真正实现大学生科技创新和成果转化的目标,需要采取一系列措施来引导和支持大学生的创新活动,并促进科技成果的顺利转化。
下文将从政策支持、培养创新人才、建立合作平台和加强创新文化四个方面来探讨促进大学生科技创新和成果转化的方法和途径。
一、政策支持政策的支持和引导对于大学生科技创新和成果转化至关重要。
政府可以制定相关政策,鼓励高校和科研机构加强科技创新培训,提供创新项目的资金支持和政策保障,为大学生科技创新提供良好的环境和条件。
此外,政府还可建立科技成果转化的奖励机制,激励大学生将科研成果转化为实际产品和服务,同时鼓励企业与高校开展科研合作,共同推动科技成果的市场化。
二、培养创新人才为了培养更多具备创新能力和创业精神的大学生,需要在教育体系中加强创新教育的内容和方法。
大学可设立创新实验室或创客空间,提供先进的科技设备和创新资源,为学生提供实践机会和创新体验。
同时,引入跨学科的课程和项目,促进不同专业之间的融合与合作,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此外,学校还可开设创新创业导师制度,邀请行业专家和成功创业者指导学生,帮助他们实现科技创新和成果转化的目标。
三、建立合作平台建立科技创新和成果转化的合作平台,是促进大学生科技创新和成果转化的重要手段。
政府可以倡导建立校企合作机制,搭建起高校与企业之间的桥梁,促进科研成果的转化与应用。
高校可以加强与科研院所和企业的合作合作,通过联合实验室、技术合作等方式,推动科技成果的转移转化。
合作平台的建设还可以提供专业的科技创新咨询和服务,帮助大学生将科技成果转化为商业化产品,进一步推动科技创新的发展。
四、加强创新文化创新文化的营造对于大学生科技创新和成果转化至关重要。
学校可以加强对创新意识的培养,组织各类创新活动和比赛,鼓励学生参与到科技创新的实践中。
高校科技成果转化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高校科技成果转化存在的问题与对策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和高校科研水平的提升,越来越多的高校科技成果涌现出来,对于这些科技成果的转化却存在着诸多问题。
科技成果转化是指将科研成果转变为社会生产力的过程,它对于促进科技创新、推动产业发展等具有重要意义。
在实际操作中,高校科技成果的转化却面临着诸多困难和挑战。
本文将就高校科技成果转化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对策。
一、存在的问题1. 缺乏市场导向高校科研机构在进行科技研究时,往往缺乏对市场需求的充分了解,导致科技成果与市场需求之间存在着一定的脱节。
由于科研人员普遍缺乏市场意识和市场调研能力,他们往往将研究重点放在技术创新上,却忽视了对市场的深入了解和需求的准确定位。
2. 技术成果难以产业化高校科技成果中的大部分都是一些前沿性的技术和理论成果,而这些成果的产业化应用却面临着许多障碍。
技术成果的产业化需要综合考虑技术、市场、资本等多方面因素,而很多科研人员缺乏相关的产业化知识和经验,导致技术成果难以转化为现实生产力。
3. 缺乏资金支持科技成果的转化需要资金的支持,包括科研经费、产业化投资、转化成果的市场推广等方面。
目前高校科技成果转化的资金支持体系仍然不够完善,科研人员普遍面临着资金支持不足的问题,这严重制约了科技成果的转化与应用。
在科研成果转化过程中,知识产权的保护问题是一个不可忽视的难题。
当前,很多高校科研人员面临着知识产权保护的问题,其技术成果难以受到充分的版权保护,这不仅影响了科研人员的创新积极性,也容易导致技术成果被他人侵权使用。
5. 缺乏产学研深度合作高校科研人员与企业之间缺乏深度的合作交流,导致科技成果的产业化转化难度增加。
科研成果可以通过与企业的深度合作进行产业化落地,但是目前高校与企业之间的合作仍然面临着很多问题,导致科研成果难以转化为实际生产力。
二、对策建议1. 加强市场调研和需求分析高校科研机构应加强对市场的调研和需求的分析,加强科研成果与市场需求之间的对接,提高科技成果的市场导向性。
推动高校科技成果转化 意见建议
推动高校科技成果转化意见建议作为社会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高校科技成果转化对于促进科学技术的发展和社会经济的进步具有重要意义。
然而,在我国,高校科技成果转化面临着一系列问题和挑战,需要不断提出新的意见和建议来推动高校科技成果转化的进程。
首先,我们需要加强科技成果的评价和激励机制。
当前,高校科技成果的评价主要依靠论文发表数量和成果转化率来衡量,这导致了一些科研人员在追求论文数量的过程中忽视了对科技成果的转化和应用。
因此,需要建立一套科技成果转化的激励机制,包括对成果转化的资金支持、荣誉奖励和职称晋升等,从而激励科研人员将科技成果转化为实际生产力。
其次,要加强高校科技成果转化的产业对接和合作。
高校科技成果转化需要与产业界、企业界进行深度合作,将科技成果转化为实际的生产力。
因此,我们需要促进高校与企业之间的合作机制,建立产学研合作的平台,鼓励企业与高校科研团队共同开展科技成果转化项目,搭建科技成果转化的桥梁。
另外,需要加强高校科技成果转化的法律保护和知识产权保障。
科技成果转化涉及到知识产权的保护和运用,需要建立完善的法律法规和制度,保护高校科研人员的知识产权,保护科技成果的创新成果,以及激励更多的科研人员积极参与科技成果转化。
此外,还需要加强高校科技成果转化的宣传和推广,提高科研成果的社会认知度。
高校科技成果转化涉及到广大科研人员和社会大众,因此需要加强科技成果转化的宣传推广工作,提高科技成果的社会公众认知度,激发更多的社会力量参与到科技成果转化的过程中。
最后,需要建立多元化的资金支持体系,以保障高校科技成果转化的顺利进行。
科技成果转化需要有足够的资金支持,因此需要建立多元化的资金支持渠道,包括政府资金支持、产业界资金支持、风投基金支持等,以及建立高校科技成果转化专项基金,用于支持科技成果转化项目的资金需求。
总的来说,推动高校科技成果转化需要一个系统的、全面的推进机制。
只有通过对科技成果转化的全方位支持和推动,才能在更大程度上实现高校科技成果的社会化价值。
心得体会: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存在的问题与对策建议
心得体会: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存在的问题与对策建议科技成果转化是科技与经济的重要结合点,同时又是一个系统工程,涉及企业、高校院所、政府、金融、社会等方方面面。
一、我省科技成果转化中存在的主要问题1、责任主体不明晰。
在抓落实的环节上,政府抓什么、高校院所抓什么,谁该负什么样的责任,定位尚不清。
政府层面上:科技、教育、财政、经信、国资等部门都承担相应职责,但限于职能都无法统筹,只能各管各摊,缺乏协调联动,多龙治水,责任主体不明确。
高校院所层面上:成果转化工作多是被认为是拿项目、争牌子、搞创收,散落在各个环节,普遍没有专门机构负责,没有形成完整的转化工作体系和责任机制。
2、抓转化动力不足。
高校院所国企对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工作认识还不到位,客观上也有体制机制掣肘和实际困难,影响了抓转化的积极性。
省属院所普遍实力不强,应用类院所多已改制为企业,但改制活力释放不足,一些先天不足的生存都成问题,没有精力抓研发和转化;公益类院所多是承担社会公共服务职能和承接政府事务,缺乏内生动力。
省属高校有人才、有成果,体制稳定,应是转化工作的主要力量,但属性上有文理工、研究型和应用型等类型特点不同的问题,管理上有教学、科研、后勤等待遇平衡的问题,评价上有水平化指标导向的问题,发展上有规模、就业、维稳、竞争等诸多压力的问题,特别是高校的主业到底是什么,高校的品牌靠什么支撑?导致了有些高校领导班子对抓成果转化满足于讲一讲、放一放、试一试,不愿下大力气真抓。
省属企业技术人才多,研发条件好,但由于科技投入成本大、风险多、见效慢,国有资产保值增值有压力,一般多是针对现有的产品和生产需求做研发、升级,对一些科技含量高、市场潜力大但短期难以转化应用、形成效益的科技成果不愿轻易投入。
3、政策还有完善空间。
政策设计上,多是普遍要求,没有过多考虑高校院所多样性、差异化的特点,有条件抓研发、抓转化、抓服务的单位有奔头、有甜头,没有条件的对不上号、稳不住心,有眉毛胡子一把抓的情况。
高校如何推动科技成果转化
高校如何推动科技成果转化在当今知识经济时代,高校作为科技创新的重要源头,肩负着推动科技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的重要使命。
科技成果转化不仅能够促进经济发展、提升国家竞争力,还对于高校自身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然而,在实际操作中,高校在推动科技成果转化方面仍面临着诸多挑战。
那么,高校究竟该如何有效推动科技成果转化呢?首先,高校需要加强科技创新能力的培养。
这意味着要在科研资源的投入上加大力度,包括资金、设备和人才等方面。
高校应积极争取政府和企业的科研项目资金支持,为科研工作提供充足的经费保障。
同时,要不断更新和完善科研设备,为科研人员提供良好的实验条件。
在人才方面,要吸引和培养具有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的科研人才,建立一支高素质的科研团队。
高校还应当注重学科交叉融合。
现代科技的发展越来越呈现出多学科交叉融合的趋势,单一学科的研究往往难以产生具有重大影响力的科技成果。
因此,高校要打破学科之间的壁垒,鼓励不同学科的科研人员开展合作交流,共同攻克科研难题。
通过学科交叉融合,可以产生新的研究思路和方法,从而提高科技创新的质量和水平。
建立完善的科技成果转化机制是推动科技成果转化的关键。
高校要设立专门的科技成果转化机构,负责对科研成果进行评估、筛选、推广和转化等工作。
这些机构要具备专业的知识和丰富的经验,能够准确判断科研成果的市场价值和应用前景,并制定相应的转化策略。
同时,要建立健全科技成果转化的激励机制,对于在科技成果转化方面做出突出贡献的科研人员和团队给予物质和精神奖励,充分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加强与企业的合作也是高校推动科技成果转化的重要途径。
企业作为市场的主体,对于市场需求有着敏锐的洞察力。
高校应主动与企业建立合作关系,了解企业的技术需求和市场动态,有针对性地开展科研工作。
通过产学研合作,高校可以将科研成果直接应用于企业的生产实践中,实现科技成果的快速转化。
此外,高校还可以与企业共建研发中心、实验室等创新平台,共同开展科技创新活动,提高科技成果转化的效率和成功率。
关于促进科技成果转化产业化的几点思考
型 价 值 观 是 促 使 这 一 转 变 的 关键 。一
要 改 变 职 称 评 审 制 度 , 要 统 一 高校 二
横 向 、 向 项 目评 价 标 准 , 要 取 消 纵 三
的本 质 属 性 与政 策 制 定 研 究
常 晓 明 张本 照
一
方 面 进 一 步 加 大对 科 技 专 项 和 重 大
机 制 是 实现 成 果 转 化 的 必 然要 求 。 目的 “ 、 、 、 、 ”。 是 加 强 成 项 目的 支持 力度 ,另 一 方 面 改进 对 面 要 找 鉴 引 培 转 二 建 立 直 接 交 易机 制 、 委 托 开 发 机 制 、 果 转 化 产 业 化 支撑 服 务 载 体 建 设 。 整 上 工 作 的 支持 方式 。 打破 项 目与 经 费 合 作 开 发 机 制 、研 发 机 构 共 建 机 制 合 资 源 、 成 功 能 , 中建 设 成 果 转 化 的 必 然 联 系 , 制 下达 各 类 指 导 性 ( 集 集 编 无
决参 l 策考
果 研 发 机 制 。增 加 科 技 成 果 的有 效 供
给 , 须 改 变 高校 研 Fra bibliotek 院 所 研 发 成 果 必
蕊幽 矗面
产 出 方 式 。 变 自我 选 题 为 需 求 导 向 ,
并 使 其 应 用 开 发 尽 快 向 企 业 内 部 转
移 , 科 技 成 果 的研 制 与 转 化 均 在 企 使
娘 敢 科 技 专 项 和 重 大 攻 关 项 目外 , 再 安 新 技 术 企 业 的 “ 家”, 当 高新 技 术 心 ,支持 其 建 设 成 为 特 定 领 域 的成 果 不 排 经 费 支持 具 体 技 术 产 品 的 开发 。探 产 业 的 主 管 部 门 ,敢 打 发 展 高新 技 术 转化 技 术 平 台 ;掌握 一 批 激 励 成 果 转
高校科技成果转化的难点问题及解决对策初探
高校科技成果转化的难点问题及解决对策初探科技成果转化是指科研单位或科技人员通过技术开发、技术引进或技术改造等途径,将科研成果转化为实际生产力的过程。
在高校中,科技成果转化是促进科技创新和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途径之一。
然而,在实践中,高校科技成果转化面临诸多难点问题,需要我们深入探讨并提出解决对策。
一、难点问题:1. 科研人员整体素质不高。
高校科研人员多以教学为主,科研为辅,缺乏企业经营管理、市场营销等方面的知识和技能,因此在科技成果转化过程中面临困难。
2. 技术成果与市场需求脱节。
部分高校科技成果转化项目受限于学术导向、理论导向,与市场需求脱节,难以符合企业和市场的实际需求。
3. 技术转化渠道不畅。
目前,高校科技成果转化主要依赖于科研院所和企业之间的合作,但合作模式单一、过程繁琐,限制了科技成果转化的速度和效率。
二、解决对策:1. 提高科研人员的综合素质。
高校应加强对科研人员的培训,提升其企业管理、市场营销等方面的知识和能力,培养具有创新意识和市场意识的科研人才。
2. 强化产学研合作。
高校应与企业建立更加紧密的合作关系,加强科技成果转化项目的前期调研和市场需求分析,确保技术成果与市场需求更加契合。
3. 拓宽技术转化渠道。
高校可通过建立省级以上科技成果转化评台,引进风险投资等方式,拓宽技术转化渠道,加快科技成果向实际生产力的转化步伐。
个人观点:高校科技成果转化是促进科技创新和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途径,但也面临诸多难点问题。
我认为,只有加强科研人员的综合素质培养,确保技术成果与市场需求契合,拓宽技术转化渠道,才能更好地推动高校科技成果的转化。
希望未来能有更多有关高校科技成果转化的探讨和实践经验可以共享,共同促进高校科技成果转化的发展。
以上便是对高校科技成果转化的难点问题及解决对策的初步探讨,希望能对您有所帮助。
高校科技成果转化是促进科技创新和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途径。
在当前经济社会发展的大背景下,高校科技成果转化受到了日益重视。
心得体会: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存在的问题与对策建议
心得体会: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存在的问题与对策建议科技成果转化是科技与经济的重要结合点,同时又是一个系统工程,涉及企业、高校院所、政府、金融、社会等方方面面。
一、我省科技成果转化中存在的主要问题1、责任主体不明晰。
在抓落实的环节上,政府抓什么、高校院所抓什么,谁该负什么样的责任,定位尚不清。
政府层面上:科技、教育、财政、经信、国资等部门都承担相应职责,但限于职能都无法统筹,只能各管各摊,缺乏协调联动,多龙治水,责任主体不明确。
高校院所层面上:成果转化工作多是被认为是拿项目、争牌子、搞创收,散落在各个环节,普遍没有专门机构负责,没有形成完整的转化工作体系和责任机制。
2、抓转化动力不足。
高校院所国企对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工作认识还不到位,客观上也有体制机制掣肘和实际困难,影响了抓转化的积极性。
省属院所普遍实力不强,应用类院所多已改制为企业,但改制活力释放不足,一些先天不足的生存都成问题,没有精力抓研发和转化;公益类院所多是承担社会公共服务职能和承接政府事务,缺乏内生动力。
省属高校有人才、有成果,体制稳定,应是转化工作的主要力量,但属性上有文理工、研究型和应用型等类型特点不同的问题,管理上有教学、科研、后勤等待遇平衡的问题,评价上有水平化指标导向的问题,发展上有规模、就业、维稳、竞争等诸多压力的问题,特别是高校的主业到底是什么,高校的品牌靠什么支撑?导致了有些高校领导班子对抓成果转化满足于讲一讲、放一放、试一试,不愿下大力气真抓。
省属企业技术人才多,研发条件好,但由于科技投入成本大、风险多、见效慢,国有资产保值增值有压力,一般多是针对现有的产品和生产需求做研发、升级,对一些科技含量高、市场潜力大但短期难以转化应用、形成效益的科技成果不愿轻易投入。
3、政策还有完善空间。
政策设计上,多是普遍要求,没有过多考虑高校院所多样性、差异化的特点,有条件抓研发、抓转化、抓服务的单位有奔头、有甜头,没有条件的对不上号、稳不住心,有眉毛胡子一把抓的情况。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2.No1022摘 要 高校是国家创新体系的核心基础,是最新科技成果的主要提供者,是技术转移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
高校科技成果的有效转化对促进高校科研的发展,充分发挥高校科研对经济发展的推动作用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 高校 科技成果转化 思考随着社会的发展,高校科学研究发展迅速,并积极通过中介服务、创建企业等形式积极参与到技术转移工作中,充分利用自身优势,迅速将科技成果推向市场。
但同时也要看到,虽然高校科技成果转化已取得长足的进步,但科技成果转化率低的现状还没有得到根本的改变。
因此如何促进高校科技成果的有效转化,进一步增强高校的核心竞争力,这将是高校在未来的发展中需要亟待解决的问题,高校只有促进科技成果的有效转化,才能促进高校科研健康稳步发展。
1 当前高校科技成果转化存在的问题1.1 高校成果供给与市场需求脱节高校传统的科技成果转化机制与市场经济体制不相适应,在管理目标上忽视与市场需求的结合,由于对科技成果转化重要性认识不足,对其复杂性、专业性强的特点缺乏了解,特别是对科技成果转化认识偏差及科技成果转化人员配置不足与缺陷的情况的出现,科研人员选题时常常只是凭个人的喜好或只注重理论和学术的需要,缺乏市场意识,选题与市场脱节,同时一些企业感到产学研合作投入大、风险高、难以确定预期目标,在与企业合作中利益分配难以把握,加之信息传导不畅通、知识产权归属存在障碍等问题存在,导致成果转化率低。
1.2 成果评价机制缺乏科学性科技成果价值评估体系不完善,一些应用技术成果过多依鉴定评价和认可,缺乏通过市场竞争、生产实践以及学术上的百家争鸣等形式进行评价,尤其对于一些应用研究项目,由于目前的考核体制缺失导致部分科研人员仅以论文发表、获奖为目标,不重视成果转化,造成科技成果实用性、可行性方面的缺陷,加之对具有一定发展前景和市场需求的科研风险投资不足,注重短期行为,忽视长远规划,科研主攻方向缺乏正确定位,忽视市场对应用技术成果的评价和认可,从而导致科技成果转化缺乏科学化与规范化,极大地影响了高校科研成果的转化。
2 促进科技成果转化的几点建议在当今科学技术日新月异,高新技术层出不穷的时代,高校积极推动科技成果转化是高校义不容辞的责任。
高校应充分认识到科技成果的时效性以及科技成果转化的急迫性,科研成果只有转化了才能实现它的价值,否则,就失去了科研的真正意义。
为此,高校要实现科技成果的有效转化,就需转变观念,坚持以为市场为导向,从宏观上对学校科研活动进行调控、增加协调、强化服务,使高校的科研工作充满活力。
2.1 促进观念的创新科技成果转化就是要把科研成果及时转化为技术,将它推广、应用到企业中去,使其成为产品化、规模化的工作。
从国关于促进高校科技成果转化的几点思考陈党生(内江师范学院科研处,四川内江641112)外技术转移经验看,一项科技成果的商业化,必需要有一个专业的、优秀的团队为其服务。
这个团队需要能够对科技成果进行保护、评定,并筛选出真正富有前景的科技成果进行推广,寻找合适的企业,并进行谈判与合同签订,从而实现科技成果的有效转化。
因此,高校一定要坚持“以人为本”的理念,激发、调动教师的工作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要重视科研导向,处理好科研队伍的整合、科研资源的共享及科研潜能的挖掘,科技成果转化人员要具有强烈创新意识,充分认识科研创新离不开科技成果转化创新,要以服务地方经济为重点,注重引导教师结合教学搞科研,从而在科技成果转化方面产生既具全局性又有前瞻性的思想和理念。
同时,要特别强化知识产权保护意识,还要具有信息意识,加强与社会的广泛联系,建立起高效率信息化的现代科技成果转化平台,以适应社会不断发展的需要。
2.2 建立促进成果转化的有效机制高效科技成果转化只有建立适应时代要求的科技成果转化模式才能真正成为推动高校科研发展的助推器和催化剂。
为此,高校科技成果转化应瞄准国家的科技发展走向,来确定科研创新平台。
高校产学研工作要将传统以项目合作、技术转让服务为主要形式的产学研活动向强强联盟、中外联袂、构筑大学科技园、建立技术转移中心和专门化基地发展。
今天的科技成果转化需要更加规范化、系统化,以个人为主体的自由学术探索式的科研形态,科学研究方式上的变革特点决定了科技成果转化必须打破旧的管理模式,建立新型科技成果转化创新机制,因此尊重科研自身的特点和规律,针对不同需求采用和建立相应的评价体系和评价方法,不断改进和建立新的有利于科研创新的科技成果转化制度,为科研工作提供宽松的环境就显得尤为重要,从项目立项、成果鉴定、成果推广转化、实施开发等各个过程,要以市场为导向,多争取高级别资助项目及重大科研课题,注重提高科研效益,重视科研成果转化产生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同时,要进一步加强与企业、政府和社会的联系,为高校科研成果的转化和产、学、研的结合提供服务。
2.3 不断完善成果转化体系高校科技成果转化工作涉及到诸多因素,需要社会各界的大力支持。
为此高校要大力加强与社会各界交流与合作,通过与其他高校合作与交流,实现资源共享,学科共建,取长补短,通过与政府合作,争取获得更多理解与资助,与企事业合作面向经济主战场,实现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同步提高。
政府要加大对科研成果转化的支持力度,构建有利于高校科研成果转化的服务体系。
高校要紧密结合市场需求,做好中长期规划,鼓励科研人员多出高质量成果,强化科研课题选项工作,找准定位,集中优势加强纵、横向课题开发,按需求组织科研课题选项和立项;鼓励教师联合承担国家重大科研项目以及促进成果转化,适应技术市场激烈竞争的形势,增强高校可持续发展的能力和潜力。
科研要建立风险选题机制,鼓励开创性研2012.No1023摘 要 加强和改进高校青年教师师资队伍建设是高校一项十分重要的工作。
高校要加大青年教师培养力度,努力提高青年教师的思想政治素质和 职业道德水平,提高青年教师的业务素质,促进青年教师的迅速成长。
关键词 高校 青年教师 素质培养近几年来,伴随高等教育的跨越式发展,大批青年教师成为高校教学科研的新生力量。
如何把这支青年教师队伍建设好,是关系到高等教育未来发展的长远大计。
高校当前应重点做好青年教师的思想品德素质与业务素质的培养,营造出适合青年教师健康成长的环境,使高等教育后继有人。
1 当前高校青年教师的基本特点与存在的问题高校青年教师基本上都是从学生的身份突然跃变为教师的身份。
当他们开始以教师身份与社会交往时,过去的设想与行为习惯难免与现实的客观限制和要求发生矛盾,出现自我认同的混乱和行为趋向的不协调。
具体表现为稳健、和平、温良、体谅、不凭感情的起伏任意发泄、不破坏内心的平衡、不冲动,这与青年人的生理、心理不协调,而青年人表现的活泼、外露、精力旺盛、思维活跃、视野广阔。
如果青年教师完全表现出青年人的特点,不注重教师的行为准则,或者只注重教师的形象而放弃青年人的个性,都会影响青年教师迅速成长。
对青年教师如果忽视心理指导,容易使他们缺乏情感的表露,形成心理压抑,不利于健康发展。
在人际关系环境上,青年教师身份低,不易被人重视,在竞争环境上论资排辈,青年教师难以脱颖而出,在生活环境上,困难多、办事难,容易造成重业务轻政治、重学习轻工作、重理论轻实践、重个人轻集体等倾向,存在职业理解与现实追求的反差,奉献精神与功利意识的反差,表现出缺乏忠诚于人民教育事业的使命感,责任心和献身精神。
少数青年教师由于角色意识的淡化,经常会产生一些思想情绪,甚至于贬低自己的本职工作与自身价值,工作中失去内在驱动力、消极厌烦、马虎应对等,使学生到教师角色的转化期延长。
还有少数青年教师过于自信,自以为是,缺乏谦虚谨慎的作风,少有勤奋努力、刻苦钻研业务的精神。
因此高校在青年教师的培养过程中必须根据他们这些心理特点而采取相应的培养措施。
对加强高校青年教师素质建设的思考徐德凤(重庆交通大学 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2 新形势下高校教师素质的基本内涵及要求素质,是指人在先天禀赋的基础上通过环境和教育的影响所形成和发展起来的、相对稳定的素养和品质。
高校教师的个体素质包括品德素质(政治、思想、道德、法律)、文化素质、业务素质、身心素质四个方面。
品德素质是高校教师素质的灵魂,文化素质是高校教师素质的基础,业务素质是高校教师素质的核心,身心素质是高校教师素质的根本,四者是一个有机整体。
良好素质是教师从事教学、科研、生产实践三大活动,完成教育任务所必备的内在条件。
以政治素质为先导、以思想素质为基础、以道德素质为核心、以法律素质为准绳的品德素质,是教师素质的主要内容。
高校各级党组织应当经常组织广大教师学习政治理论和相关法律知识,引导教师关心时事政治,深人认识国情,提高政治理论素养,坚定社会主义信念,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养成良好的道德品质。
文化素质是高校教师素质结构的基础性要素,是从事教育教学工作所必需的最基本的条件。
优秀的文化素质是高校教师形成高尚的道德和情感、良好的教学水平和效果的前提条件。
博学多识是当好教师最起码的素质。
现代社会要求高校领导把教师塑造成为通才型、通识型人才,具有广博宽厚的知识基础,具有较高的文史哲修养和审美修养,具备丰富的现代科学知识,具有较强的独立获取信息的能力。
高校教师业务素质是指教师从事教学、科研和专业实践活动所应有的基本素质。
业务素质主要包括教育思想、专业知识、教学能力、专业实践能力、科研能力等五个方面。
高校领导要通过引导教师勤于实践、乐于学习、善于思考、勇于创新来提高业务素质。
良好的心理和身体素质是高校教师更好地履行职责、完成任务、成就事业的根本保证。
教师的心理素质,一般指在教育和教学工作中,教师在心理过程和个性心理特征两个方面所表现出来的本质特征。
教师的心理素质既是一种无可替代的教育力量,也是其他教育力量发挥作用的基础。
高校领导要关心教师的身体和心理健康,不仅要引导教师注重锻炼身体、注意营养、合理作息、科学用脑、心胸开阔、处世乐观;还要引导教究;强化项目全程监控和成果评审环节,把好质量关,在项目实施过程中,引进质量机制,加大竞争激励和筛选淘汰力度,建立一套有效监督机制,特别要加强对科研投入产出情况跟踪调查,从而使有限科研资源最大限度发挥效益,着力加强科研成果转化工作,不断完善成果转化的配套优惠政策,充分调动科研人员积极性和创造性,提高成果转化率。
在组织鉴定时,要特别注意成果是否具有创新和创造性并是否达到立项时预期效果,对成果作出一个客观、恰当、公正评价,为成果推广应用打下基础。
充分发挥高校科技、人才优势,利用多种中介作用,利用各种宣传媒体,增强市场对高校科研成果的认知度,促进科研成果转化。
同时借助现代高科技技术手段为科技成果转化提供强有力保证。
总之,科技成果转化工作作为高校科技创新工作的一个极其重要的组成部分,高校只有不断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化,才能显示出自身强大的生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