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六上《制作地球内部构造模型》实验报告
制作地理模型实验报告
制作地理模型实验报告引言地理模型是地理学研究中的重要工具,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地理现象和地球系统。
通过制作地理模型,我们可以直观地观察地球的形状、地壳运动、地质构造以及气候变化等自然现象,有助于加深对地理学知识的理解和记忆。
本实验旨在利用简单的材料制作地理模型,并进行观察和实验,以探究地理学中的一些基本概念。
实验材料- 沙子- 砂岩碎片- 水- 容器- 模型工具(刷子、铲子等)实验步骤步骤一:制作地球模型1. 在容器中放入适量的沙子,使其均匀铺展在容器的底部,以模拟地球表面的陆地。
2. 向容器中倒入一些水,使之浸泡沙子,以模拟地球上的海洋。
3. 用刷子、铲子等工具仔细调整沙子的形状,模拟不同的地形,如山脉、河流、湖泊等。
步骤二:模拟地壳运动1. 在地球模型的上方轻轻放置一些砂岩碎片,模拟地壳中的岩石板块。
2. 轻轻用手指推动或旋转容器,观察砂岩碎片的变化。
可以看到砂岩板块之间的相对运动。
3. 观察并记录砂岩板块的运动情况,特别注意山脉的形成、地震、火山喷发等现象。
步骤三:模拟气候变化1. 在地球模型中制造出山脉和大片陆地,并围绕地球模型的顶部放置一个透明的杯子,模拟大气层。
2. 向杯子中加入一些水,然后将杯子用保鲜膜封口。
3. 将整个地球模型放置在光照充足的地方,观察水循环的过程。
可以观察到水蒸气升华、凝结为水滴、降下为降水等过程。
4. 可以通过调整光照强度或角度来模拟季节变化,观察降水和温度变化对不同地区的影响。
实验结果与讨论在制作地理模型并模拟地壳运动和气候变化的实验中,我们可以获得以下观察结果:1. 地球模型中的沙子可以通过调整形状和地势的方式模拟不同地形,如山脉、河流和湖泊等。
2. 通过轻轻推动或旋转容器,可以模拟地壳板块之间的运动,观察到山脉的形成和地震、火山喷发等现象。
3. 在模拟气候变化的实验中,我们可以观察到水蒸气的升华、凝结和降水的过程,并通过调整光照强度和角度来模拟季节变化对气候的影响。
六年级科学实验报告
实验名称:观察小水滴实验过程、观察到得现象或测量结果:1. 拿出显微镜,然后调整反光镜对准光源。
2. 拿一个空白切片,沾一滴水放到切片上。
3. 拿起切片,放到载物台上,准备观察。
4. 闭上一只眼,观察切片。
5. 扭动调焦手轮,反复调试,直到图像清晰。
然后再转动目镜,可以继续放大图像,让我看的更清楚。
6. 这时,我看到有很多黑点,还有一个个小气泡。
7. 我观察到了一个小水泡,旁边有一个像牙签一样的条纹,周围还有绒毛。
“牙签”旁边还有一个类似黑色小绒球的东西。
实验结论:水滴里的原来有这么多我们看不见的形状各异的微生物。
指导教师: 评定等级:六年级 班 第__实验小组 实验时间:2009年 月 日实验名称:体验细菌繁殖速度实验过程、观察到的现象或测量结果:细菌的繁殖速度:细菌在适宜条件下进行分裂,过20分钟后就能分裂一次。
一个分裂成两个,再过20分钟二个分裂成四个, 一个细菌24小时后可分裂成272个也就是40多万亿亿个。
如果按10亿个细菌重一毫克来计算,那么一个细菌经24小时后形成的菌体重将达到4千多吨。
实验结论:霉的繁殖速度快的惊人。
指导教师: 评定等级:六 年级 班 第__实验小组 实验时间:2009年 月 日实验名称:观察不同的霉实验过程、观察到得现象或测量结果:一、猜想:面包上的霉会是很小的。
二、实验:1. 调整好显微镜。
2. 沾发霉的面包放到切片上。
3. 拿起切片,放到载物台上,准备观察。
4. 闭上一只眼,观察切片。
5. 扭动调焦手轮,反复调试,直到图像清晰。
然后再转动目镜,可以继续放大图像,让我看的更清楚。
6. 我观察到了一个像牙签一样的条纹,周围还有绒毛。
“牙签”旁边还有一个类似黑色小绒球的东西。
实验结论:原来显微镜能看得这么清楚,霉有不同的形状和颜色。
指导教师: 评定等级:六年级 班 第__实验小组 实验时间:2009年 月 日实验名称:观察细胞实验过程、观察到的现象或测量结果:一、猜想:1、细胞一定是很奇特的;2、细胞一定都很小很小。
苏教版科学六上 实验报告单
( )变化对石头有破坏作用。
实验报告单
科学六上
班 级
记录员:
时间
年月 日Kw9徐州市城东小学教育网
实验名称
模拟流水的搬运作用
实验器材
托盘、沙土、塑料杯、烧杯、水
实验步骤
1、用木条将沙和泥土的混合物推至沙盘的一侧。
2、把混合物抹平,保证混合物各处的厚度相同
3、将木尺横放在沙盘上,固定住,把底部有孔的水
实验报告单
科学六上
班 级
记录员:
时间
年月 日Kw9徐州市城东小学教育网
实验名称
铁钉生锈实验
实验器材
无锈的钉子3枚、同样大小的有盖的透明瓶子(汽水瓶、葡萄糖瓶……)3个、白开水、蜡烛、火柴
实验步骤
操作要点
1.明确研究的问题
1.铁生锈可能跟水有关;
2.铁生锈可能跟空气有关;
3.铁生锈可能跟水和空气都有关。
、和。
实验报告单
科学六上
班 级
记录员:
时间
年月 日Kw9徐州市城东小学教育网
实验名称
火山喷发模拟实验
实验器材
铁盒、土豆泥、铁架台、酒精灯
实验步骤
1、将铁盒放在铁架台。
2、将50ml的土豆泥倒入铁盒中。
3、用酒精灯加热铁盒,仔细观察发生的现象。
实验结论
火山真正的喷发是从向喷发的。
实验报告单
科学六上
班 级
实验报告单
科学六上
班 级
记录员:
时间
年月 日Kw9徐州市城东小学教育网
实验名称
模拟月球环形山形成的实验
实验器材
沙盘(装细沙若干)、大小不同的石子若干、镊子、电筒、尺子
苏教版科学六上 实验报告单
记录员:
时间
年月 日Kw9徐州市城东小学教育网
实验名称
研究在什么条件下馒头容易发霉
实验器材
四块馒头,用牙签在每块馒头上放一些霉菌;四个干净的塑料袋;细线。
实验步骤
1、使第一块馒头保持干燥,在第二块馒头上滴10滴水,分别装在两个塑料袋里,用线扎紧袋口后放在桌上。
2、在第三块馒头和第四块馒头上都滴10滴水,也分别装在两个塑料袋里,并扎紧袋口。然后,把第三块馒头放进冰箱,第四块馒头放到温度较高的地方。
一周后进行观察记录,并作出适当分析:
1.对于铁钉来说,前两个装置的同样条件有哪些?不同条件有哪些?在这两个装置中铁钉生锈了吗?
2.对于铁钉来说,第三个装置的条件有了哪些变化?铁钉生锈了吗?
4.实验总结
填写实验记录表,作出正确分析。
实验结论
铁钉在有、有的条件下最容易生锈。在绝对的空气中不会生锈,光有水没有空气也不会使铁钉生锈。
4、去下载玻片,整理好显微镜和实验器材。
5、将发霉的物品倒进垃圾桶,收拾、整理干净桌面,洗手。
实验现象
1、肉眼观察到物品上的霉,我们看到。
2、用放大镜观察到物品上的霉,我们看到。
3、显微镜下观察,看到的现象是(选择画其中的一个)
标本名称:
实验结论
霉是的生命的物体。不同的霉有的形状。
实验报告单
科学六上
2、让船在地球仪上模拟航行。
3、模拟船进港和出港时的情景并观察。
实验现象
帆船进港时,先看见,后看见;出港时,先消失,后消失。
实验结论
地球的形状是的。
实验报告单
科学六上
班 级
记录员:
时间
年 月 日Kw9徐州市城东小学教育网
自制板块模型实验报告(3篇)
第1篇一、实验背景板块构造理论是地球科学领域的一个重要理论,它认为地球的岩石圈是由多个大小不一的板块组成的,这些板块在地球表面缓慢地移动,从而引发地震、火山喷发等地质现象。
为了更好地理解板块构造理论,我们设计并制作了一个简易的板块模型,通过模拟板块的运动来观察和探究板块构造的相关知识。
二、实验目的1. 理解板块构造理论的基本原理。
2. 通过自制板块模型,直观展示板块的运动过程。
3. 分析板块运动与地震、火山等地质现象的关系。
4. 提高动手实践能力和科学探究能力。
三、实验材料1. 透明胶带2. 彩色硬纸板3. 橡皮筋4. 小木棍5. 水彩笔6. 地图7. 胶水四、实验步骤1. 制作板块:将彩色硬纸板剪成大小不一的板块,用记号笔在板块上标明板块编号和边界线,用胶水将板块固定在透明胶带上。
2. 搭建支架:用小木棍和橡皮筋搭建一个支架,将板块固定在支架上,模拟地球表面的岩石圈。
3. 绘制板块边界:在支架上用记号笔绘制板块边界,模拟地球板块的实际边界。
4. 模拟板块运动:用手轻轻推动板块,观察板块的移动方向和速度,记录板块运动过程中产生的现象。
5. 分析现象:观察板块运动过程中是否出现地震、火山喷发等现象,分析板块运动与地质现象的关系。
6. 绘制示意图:根据实验观察结果,绘制板块运动示意图,标注板块编号、边界线、地震、火山等地质现象。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1. 板块运动:通过实验观察,发现板块在支架上可以自由移动,模拟地球板块的实际运动。
2. 地震现象:在板块运动过程中,部分板块边界出现了断裂现象,模拟了地震的发生。
3. 火山喷发:在板块运动过程中,部分板块中心区域出现了火山喷发现象,模拟了火山喷发的过程。
4. 板块边界:实验结果显示,板块边界线上的地质现象较为明显,如地震、火山等。
六、实验结论1. 通过自制板块模型实验,我们直观地展示了板块构造理论的基本原理,加深了对板块构造理论的理解。
2. 实验结果表明,板块运动与地震、火山等地质现象密切相关,为地质学研究提供了有力支持。
六年级实验报告2
七、制作名称:2、制作地球内部构造模型制作准备:各种颜色的橡皮泥、小刀、尺子制作过程:1、制作之前先计算每层橡皮泥的厚度。
(如果将内核的直径做成约1厘米的小球,那么外核的厚度约为1.7厘米,而地幔的厚度约为2.2厘米,最外面的地壳只需要薄薄的一层即可)。
2、先做地核,再做地幔,最后做地壳。
3、制作完成后,用小刀切开地球模型,可以清楚地看到地球内部的各部分。
发现:原来和熟鸡蛋很相似。
实验结论:地球内部分为三个不同的圈层:地壳、地幔、地核。
八、实验名称:模拟地震的发生,判断地震的中心和强弱实验准备:纸箱、木块、记号笔。
实验过程:(1)在纸箱上面画出街道的图形。
(2)在每个街道的拐角处都用小木块垒成楼房。
(3)请一个同学在纸箱底部敲击,使楼房倒塌。
(4)根据楼房倒塌的情况,决断地震的中心和强弱。
其中一次为低震级的震动,找震中;另一次为高震级的震动,找震中。
实验结论:九、实验:研究流水的搬运作用。
实验准备:木条、沙子、泥土、沙盘、胶带、塑料杯、小水盆、水杯实验过程:(1)用木条将沙和泥土的混合物推至沙盘的一侧。
(2)把混合物抹平,保证混合物各处的厚度相同。
(3)将木尺横放在沙盘上,固定住,把底部有孔的水杯架在沙盘和木尺之间。
(4)沙盘伸出桌外的一端底部有孔,地上放一水盆接水。
(5)往水杯中加水,在课堂上展示现象,学生描述结果。
实验结论:流水的搬运作用可以侵蚀岩石,使地表发生变化。
十、制作名称:用紫甘蓝做试剂制作材料:紫甘蓝、温水、塑料袋、烧杯、牙签制作方法:1、将紫包心菜(约50克)撕碎,装入透明厚塑料袋中。
2、往塑料袋中加入一杯温水(约50℃~60℃)。
3、一只手握住袋口,另一只手反复挤压菜叶3~5分钟,直到水变为紫色为止。
4、用牙签在塑料袋的底部扎一个孔,将紫包心菜汁倒人小烧杯中。
十一、实验名称:设计实验证明哪种洗涤剂的效果好。
实验材料:洗衣粉、皂粉等几种洗涤剂,烧杯、小勺、滴管、布条、食用油、墨水、果汁实验过程:1、往2个烧杯中倒入同样的多的水,分别放入一小勺洗衣粉、皂粉,分别搅拌三分钟。
制作地球内部实验报告书
一、实验目的1. 了解地球内部的组成和结构;2. 通过实验模拟地球内部环境,探究地球内部物质的性质和相互作用;3. 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科学探究精神。
二、实验原理地球内部由地壳、地幔和地核组成,地壳和地幔主要由岩石构成,地核主要由铁和镍组成。
地球内部的温度和压力非常高,物质处于熔融或半熔融状态。
本实验通过模拟地球内部环境,探究地球内部物质的性质和相互作用。
三、实验器材1. 实验箱(模拟地球内部环境);2. 钢球(模拟地核);3. 铅球(模拟地幔);4. 玻璃球(模拟地壳);5. 热源(模拟地球内部高温);6. 压力计(模拟地球内部高压);7. 粉末状岩石(模拟地球内部岩石);8. 搅拌棒;9. 量筒;10. 记录本。
四、实验步骤1. 将实验箱放置在平稳的桌面上,确保实验箱的稳定性;2. 将钢球、铅球和玻璃球分别放入实验箱中,模拟地球内部的三个层次;3. 在实验箱中加入适量的粉末状岩石,模拟地球内部的岩石;4. 使用搅拌棒搅拌均匀,使粉末状岩石与球体充分接触;5. 使用热源对实验箱进行加热,模拟地球内部的高温环境;6. 使用压力计对实验箱进行加压,模拟地球内部的高压环境;7. 观察实验过程中球体和岩石的变化,记录实验现象;8. 实验结束后,关闭热源和压力计,取出实验器材,清理实验现场。
五、实验现象及结果分析1. 实验过程中,钢球、铅球和玻璃球逐渐熔化,表明地球内部的高温环境;2. 实验过程中,粉末状岩石与球体充分接触,表明地球内部物质的相互作用;3. 实验结束后,观察实验现象,发现钢球、铅球和玻璃球的形状和大小发生了变化,表明地球内部的高压环境对物质产生了影响。
通过本次实验,我们了解了地球内部的组成和结构,探究了地球内部物质的性质和相互作用。
实验结果表明,地球内部的高温、高压环境对物质产生了显著影响,使物质处于熔融或半熔融状态。
六、实验结论1. 地球内部的高温、高压环境对物质产生了显著影响,使物质处于熔融或半熔融状态;2. 地球内部物质的相互作用导致了地球内部的复杂结构;3. 本次实验为地球内部研究提供了实验依据,有助于我们更好地了解地球内部环境。
地球模型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1. 通过制作地球模型,了解地球的基本形状和大小。
2. 学习地球表面各种地理现象的分布规律。
3. 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观察能力。
二、实验原理地球是一个近似于椭球体的天体,赤道半径略大于极半径。
地球表面存在多种地理现象,如地形、气候、海洋等。
通过制作地球模型,可以直观地展示地球的形状和地理现象的分布。
三、实验材料1. 透明塑料球(直径约20cm)2. 胶水3. 水彩笔4. 彩纸5. 地图或地球仪图片6. 尺子7. 小刀四、实验步骤1. 将透明塑料球洗净,晾干。
2. 使用地图或地球仪图片,按照比例将地球的赤道、极点、各大洲和海洋等地理现象绘制在塑料球表面。
3. 用尺子测量塑料球的赤道半径和极半径,计算出地球的平均半径(地球平均半径约为6371千米)。
4. 将绘制好的塑料球表面涂上水彩笔,注意区分陆地和海洋的颜色。
5. 用彩纸剪出各大洲和海洋的形状,粘贴在塑料球表面。
6. 用小刀在塑料球表面切出山脉、河流、湖泊等地理现象。
7. 完成地球模型的制作。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1. 实验结果显示,地球模型呈近似椭球体形状,赤道半径略大于极半径。
2. 通过地球模型,我们可以直观地观察到地球表面各种地理现象的分布规律。
例如,陆地主要集中在北半球和东半球,而海洋主要集中在南半球和西半球。
3. 地球模型的制作过程,有助于学生加深对地球形状和地理现象的认识。
六、实验总结1. 本次实验成功制作了地球模型,达到了实验目的。
2. 通过制作地球模型,我们了解了地球的基本形状和大小,以及地球表面各种地理现象的分布规律。
3. 实验过程中,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观察能力得到了锻炼。
4. 建议在以后的教学中,可以增加更多类似的实践活动,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科学实验报告_3
科学实验报告科学实验报告1实验地点实验室实验目的能设计一个生态瓶建造方案。
实验器材大饮料瓶、泥土、水草、水生小动物实验步骤 1、先在瓶底装入一层淘洗干净的沙(如要加几块小石子也就在这时候放)。
2、装入半瓶自然水域的水。
3、往瓶里种上自己准备的水草。
4、再放入小动物。
5、进行观察记录。
实验现象生物和非生物是互相作用、互相依存的,形成了一个密不可分的整体实验结论生物和非生物是互相作用、互相依存的,形成了一个密不可分的整体。
实验效果实验人实验时间仪器管理员签字科学实验报告2摘要:科学探究实验是新课程着重介绍的知识点,同时又是当前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热点、亮点和难点。
__对科学探究的六大要素逐一加以解释,并以实例说明如何做好科学探究实验及如何做实验报告。
关键词:科学探究科学探究实验实验报告提出问题猜想和假设实验方案数据处理作为当前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热点、亮点和难点,《普通高中物理课程标准》对科学探究提出了明确要求,并指出:“高中物理课程应促进学生自主学习,让学生积极参与、乐于探究、勇于实验、勤于思考。
通过多样化的教学方式,帮助学生学习物理知识与技能,培养其科学探究能力,使其逐步形成科学态度与科学精神。
”一般来讲,我们进行科学探究都要遵循以下步骤或流程:一、提出问题“现代科学之父”爱因斯坦曾指出:“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因为解决一个问题也许仅仅是一个数学上的或实验上的技能而已,而提出新的问题,新的可能性,从新的角度去看旧的问题,却需要有创造性的想象力,而且标志着科学的进步”。
问题是创造的先导,是思维的起点,具有问题意识是一个人有所创新的前提与基础,是否具有问题意识,能否提出有价值的问题,是因循守旧之人与开拓创新之人的分水岭。
我们提出的问题首先应该是科学的,不能反科学或伪科学,而且还必须是有价值的、有意义的、可以探究的、值得探究的。
依据学生现有的知识,我们所能提出的问题应根源于生活,但又高于生活,却不能脱离生活和实际经验,提出的问题应在其力所能及范围之内,即有能力应用已有的物理知识,加上部分未知的物理知识,利用科学的方法与思想,或独立或协作地予以解决。
五年级实验
地球结构模型的制作【实验目的】通过制作地球结构模型更清楚地掌握地球内部的构造。
【实验材料】各种颜色的橡皮泥。
【实验过程】1黄色的橡皮泥做成球形,代表地核。
2红色的橡皮泥在黄色球体的外面再包围一层,把黄色的球形裹起来代表地幔。
3再用蓝色的橡皮泥在红色橡皮泥外层包围一层,代表地壳。
这样一个地球结构模型就制作好了。
【注意事项】1、制作之前先考虑:各个橡皮泥圈层该有多厚。
2、为了便于观察,可以将球形模型切开,展现其剖面,以便直观地看地球的内部制造。
【整理器材】声音的传播【实验材料】闹钟、塑料袋、水槽、水。
【实验步骤】1、钟放在空气中,能否听到声音?这声音是通过什么物体传入耳朵里的?2、指轻轻挠桌面或桌腿,直到耳朵听不见为止,然后将耳朵贴在桌面上,继续挠,这时能听见声音吗?3、钟用塑料袋扎好,放到水槽中。
将耳朵紧贴水槽,你能听到闹钟的声音吗?【实验现象、结论】1、能听到声音,声音是通过空气传入耳朵的。
2、能听到声音,声音是通过固体传入耳朵的。
3、能听到声音,声音是通过水、水槽传入耳朵的。
【整理器材】证明金属具有导电性【实验材料】金属导线、电池、灯泡。
【实验步骤】1.按导线(金属)--灯泡--导线(金属)的顺序连接.2-将导线两端分另连接电源的两极.3.接通电源,观察灯泡是否变亮.【实验现象、结论】变亮,说明金属导电.【整理器材】蒸发实验【实验目的】通过蒸发实验探究,了解蒸发现象。
【实验器材】温度计、棉纱、方座支架、烧杯、水。
【实验步骤】1、将温度计的液泡包上棉纱,把它浸入水中,观察温度计的指数,并记录下来。
2、把温度计提出水面,挂在支架上,观察大约十分钟,边观察边记录,观察温度计的变化。
3、把两次记录进行比较,发现了什么?【实验现象】温度计液泡上的水蒸发时,温度在不断下降。
【实验结论】水蒸发时要吸收周围的热量。
【温馨提示】1、小心使用温度计。
2、注意保持环境卫生。
【整理器材】凝结实验【实验目的】通过实验探究小水珠的成因。
地球内部的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通过对地球内部结构的模拟实验,了解地球内部的分层结构,探究地球内部物质的分布特征,为地球科学研究和地质勘探提供理论依据。
二、实验原理地球内部结构分为地壳、地幔和地核三个层次。
地壳是最外层,主要由岩石构成;地幔位于地壳下方,由硅酸盐岩石组成;地核位于地幔下方,分为外核和内核,主要由铁、镍等金属构成。
实验通过模拟地球内部结构,观察不同层次的物理性质,分析地球内部物质的分布特征。
三、实验材料1. 实验器材:塑料球、橡皮泥、细沙、金属球、细铁丝、透明塑料盒、剪刀、尺子、电子秤。
2. 实验材料:不同颜色的橡皮泥、细沙、金属球、细铁丝。
四、实验步骤1. 将塑料球剪成大小不同的球,分别代表地壳、地幔和地核。
2. 将红色橡皮泥填充在最大的塑料球内部,代表地核。
地核主要由铁、镍等金属构成,故选择红色橡皮泥。
3. 将蓝色橡皮泥填充在中间大小的塑料球内部,代表地幔。
地幔由硅酸盐岩石组成,故选择蓝色橡皮泥。
4. 将绿色橡皮泥填充在最小的塑料球内部,代表地壳。
地壳主要由岩石构成,故选择绿色橡皮泥。
5. 将细沙均匀地铺在绿色橡皮泥表面,模拟地壳上的陆地和海洋。
6. 将金属球放置在透明塑料盒中,模拟地核。
金属球表面用细铁丝固定,以保持形状。
7. 将填充好橡皮泥的塑料球依次放入塑料盒中,模拟地球内部结构。
8. 使用电子秤分别称量每个塑料球的重量,分析地球内部物质的分布特征。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1. 地核:金属球重量较重,说明地核主要由铁、镍等金属构成,具有高密度和高熔点。
2. 地幔:蓝色橡皮泥重量较轻,说明地幔主要由硅酸盐岩石组成,密度较低。
3. 地壳:绿色橡皮泥重量最轻,说明地壳主要由岩石构成,密度最低。
4. 地壳表面细沙的分布模拟了地球上的陆地和海洋,表明地壳上存在着复杂的地质构造。
六、实验结论通过本次实验,我们成功模拟了地球内部结构,观察到地核、地幔和地壳的物理性质差异。
实验结果表明,地球内部物质分布具有明显的分层特征,为地球科学研究和地质勘探提供了理论依据。
小学科学六年级上册演示实验报告单
实验内容:学会使用显微镜(六年级上册第一单元)课题:1、水滴里的生物实验器材:显微镜、滴管、纱布、载玻片、盖玻片、碘酒、吸水纸、玻片标本若干实验类型:教师演示、学生操作实验结论:水滴里含有草履虫等多种微生物。
显微镜是观察微生物的重要工具。
实验内容:解释地球内部结构(六年级上册第二单元)课题:3、地球的内部实验器材:地球构造模型(学生自制模型)实验类型:教师演示、学生操作实验结论:按现有的理论推测,地球内部大致可以分为三层:地壳、地幔和地核。
实验内容:解释物质的变化(六年级上册第三单元)课题:1、蜡烛的变化实验器材:蜡烛、火柴、垃圾盒(或培养皿)实验类型:教师演示、学生操作实验结论:蜡烛是固体,点着时因受热熔化成了液体,随着温度的增高,液体又转化成能燃烧的气体。
蜡烛在燃烧时,会发光发热,还会生成二氧化碳、水蒸汽、灰烬等新物质。
实验内容:探究铁钉生锈的原因(六年级上册第三单元)课题:2、铁钉生锈了实验器材:无锈的钉子3枚、同样大小的有盖的透明瓶子(汽水瓶、葡萄糖瓶……)3个、白开水、蜡烛、火柴实验类型:教师演示、学生操作(长期)实验结论:铁生锈的必要条件是氧气、水同时存在。
实验内容:辨别物质的酸碱性(六年级上册第三单元)课题:3、变色花实验器材:紫包菜、热水、滴管、烧杯(紫甘蓝水若干)、不同的液体(白醋、碱水等)、不同的食物若干(面包片、馒头片、饼干等)实验类型:教师演示、学生操作实验结论:紫甘蓝水遇到酸性物质会变红,遇到碱性物质会变绿,遇到中性物质则不会变色。
实验内容:对比洗涤剂的去污效果(六年级上册第三单元)课题:4、洗衣服的学问实验器材:不同的洗衣粉若干、勺子、干净的布、烧杯和水若干、玻璃棒、天平实验类型:教师演示、学生操作实验结论:不同的洗衣粉去污能力是不相同的(某品牌的洗衣粉能更容易地去除污迹)。
制作地球内部实验报告书
制作地球内部实验报告书标题:地球内部实验报告摘要:本实验旨在通过钻探取样、地震波测量以及岩石样品实验等方法,对地球内部结构和物质组成进行研究。
实验结果表明,地球内部由核、地幔和地壳组成,不同部分具有不同的物质组成和物理特性。
引言:地球内部的结构和物质组成对理解地球演化和地质活动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探测地震波传播路径和速度,以及对钻探样品的实验分析,可以揭示地球内部的奥秘。
本实验采用钻探取样、地震波测量和岩石样品实验等方法,旨在深入理解地球内部的构造和物质组成。
实验方法与步骤:1. 钻探取样:选择质地坚硬的地区,进行深井钻探,获取地壳岩石样品。
2. 地震波测量:利用地震波在地壳中的传播速度和路径,推断地壳与地幔交界面和地幔与核交界面的位置。
3. 岩石样品实验:对地壳和地幔中的岩石样品进行物理、化学分析,研究其成分和性质。
实验结果与讨论:1. 钻探取样结果显示,地壳为靠近地表的薄壳层,主要由片麻岩、花岗岩等构成;地幔为厚度约为2900公里的固态岩石层,主要由橄榄石和辉石组成;核为半径约为3480公里的球形区域,由外核和内核两部分组成,外核为液态铁镍合金,内核为固态铁镍合金。
2. 地震波测量结果显示,在地壳与地幔交界面(Moho界面)处,地震波的速度和方向发生明显改变,表明两者之间存在界面。
地震波经过地壳、地幔和核时,传播速度依次递增,表明这些地层的密度和组成有所不同。
3. 岩石样品实验结果显示,地壳中的岩石主要富含硅、铝、钠、钾等元素,具有较低的密度和较高的熔化温度;地幔中的岩石主要富含镁、铁、钙等元素,密度和熔化温度较高;核中铁和镍的含量较高,导致核的密度较大。
结论:通过以上实验结果,可以得出地球内部由核、地幔和地壳三部分组成的结论。
地壳为最外层,主要由片麻岩、花岗岩等构成;地幔为中间层,由橄榄石和辉石等岩石组成;核为最内层,由外核和内核两部分组成,分别为液态铁镍合金和固态铁镍合金。
不同部分的物质组成和物理特性有所不同。
小学科学五年级上册实验报告排版
小学科学五年级上册实验报告排版精品一、地球内部有什么地球结构模型的制作【实验目的】通过制作地球结构模型是学生更清楚地掌握地球内部的构造。
【实验材料】各种颜色的橡皮泥。
【实验过程】1、用黄色的橡皮泥做成球形,代表地核。
2、用橘红色的橡皮泥在黄色球形的外面再包一层,把黄色的球形裹起来,代表地幔。
3、再用棕色的橡皮泥在橘红色的橡皮泥外层包围一层,代表地壳。
这样一个地球结构模型就制作好了。
【注意事项】1、制作之前先考虑:各个橡皮泥层该有多厚?2、为了便于观察,可以将球状模型切开,展现其剖面,以便直观地看到地球的内部构造。
二、火山【实验目的】模拟火山喷发。
【实验材料】三角架、铁盒子、土豆泥、番茄酱、酒精灯、火柴。
【实验过程】1、在铁盒子里放一些土豆泥,做成山的形状,并在土豆泥中挖个小洞。
2、往洞里倒一些番茄酱,用薄薄的一层土豆泥封住洞口。
3、把铁盒子放到铁架台上,用酒精灯加热,观察番茄酱受热后外溢的现象。
思考与交流:1、说一说实验中每一样物品代表什么。
2、注意观察给土豆泥加热的过程中发生了什么现象。
三、地震【实验目的】模拟地震产生的原因【实验材料】1、3——4条颜色不同的毛巾。
2、竹筷。
【实验过程】(一)模拟地层褶皱1、把每一条毛巾沿纵向叠2——3折。
2、将折好的毛巾一条叠一条,平铺在桌面上,当作水平的岩石层。
3、双手按住毛巾的两端,把它们慢慢向中间挤压。
4、观察发生的现象。
(二)模拟岩层断裂1、两手握住筷子的两端,同时用力弯曲,直到筷子断裂。
体会受伤的感觉,观察发生的现象。
2、同时用两根筷子试一试。
【实验结果及解释】毛巾、筷子——地壳中的岩层,当受到地壳内部的巨大压力时,也会和毛巾层一样发生褶皱,褶皱厉害了就可能会像筷子一样断裂——地震。
【注意事项】实验中注意安全,结束后把筷子清理到托盘里。
四、做一块卵石卵石磨圆作用实验【实验目的】通过卵石磨圆作用实验,认识卵石的成因。
【实验材料】有盖的大口玻璃瓶、水、砖。
世界地球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本次实验旨在通过实际操作和理论分析,深入了解地球的结构、运动规律以及地球与人类生存环境的关系。
通过实验,提高学生对地球科学知识的理解和应用能力,培养科学探究精神和环保意识。
二、实验内容1. 地球结构实验(1)实验目的:了解地球的内部结构及其组成。
(2)实验原理:地球的内部结构分为地壳、地幔和地核三个圈层。
地壳较薄,主要由岩石组成;地幔较厚,主要由硅酸盐岩组成;地核温度极高,主要由铁、镍等金属组成。
(3)实验步骤:① 准备材料:球体、球体支架、透明胶带、红色、蓝色、黑色染料。
② 将球体分割成三层,分别代表地壳、地幔和地核。
③ 用红色染料将地壳部分涂成红色,蓝色染料将地幔部分涂成蓝色,黑色染料将地核部分涂成黑色。
④ 将涂好颜色的球体安装在支架上,观察地球内部结构。
2. 地球运动实验(1)实验目的:了解地球自转、公转及其对地球的影响。
(2)实验原理:地球自转是指地球围绕地轴自西向东旋转,周期为24小时;地球公转是指地球围绕太阳公转,周期为365.24天。
地球自转和公转产生昼夜更替、四季变化等现象。
(3)实验步骤:① 准备材料:球体、支架、旋转平台、激光笔。
② 将球体安装在支架上,激光笔对准球体。
③ 在旋转平台上进行实验,观察激光笔在球体上的运动轨迹。
④ 分析地球自转和公转对地球的影响。
3. 地球与人类生存环境实验(1)实验目的:了解地球环境对人类生存的影响,提高环保意识。
(2)实验原理:地球环境包括大气、水、土壤、生物等要素,它们相互联系、相互作用,共同构成了人类生存的环境。
(3)实验步骤:① 准备材料:球体、支架、透明胶带、各种颜色染料。
② 将球体分割成多个部分,分别代表大气、水、土壤、生物等环境要素。
③ 用不同颜色的染料将球体分割的部分涂上颜色,观察地球环境。
④ 分析地球环境对人类生存的影响,提出环保措施。
三、实验结果与分析1. 地球结构实验:通过实验,我们了解到地球的内部结构及其组成,认识到地球内部各圈层之间的相互关系。
5六上《制作地球内部构造模型》实验报告
高邮市小学六年级科学分组实验报告
小朋友们,今天的实验探究很有趣,小组进行有效的分工合作,
认真严谨地完成实验,填写好实验报告,并与小伙伴们分享啊!
班级
桌号
实验时间
年月日
组长
地球内部模型各部分名称
实验结论
地球从内到外分别是:()、()、()。
实验情况
器材使用情况
教师批语
等级及日期
同组学生姓名
实验名称
制作地球内部构造模型
实验目的
1、学会按比例制作地球结构模型;
2、使学生更清橡皮泥
实验步骤
1、用不同颜色的橡皮泥制作地球构造模型(注意橡皮泥各圈层的比例);
2、用小刀切开橡皮泥地球模型,展示并介绍小组完成的作品;
3、整理好课桌和实验器材。
实验现象
五年级地理模拟地球的内部结构与板块构造
五年级地理模拟地球的内部结构与板块构造地球是我们生活的家园,对于我们来说了解地球的内部结构与板块构造是非常重要的。
通过模拟实验,我们可以更加直观地了解地球内部的构造和板块的运动方式。
本文将着重介绍地球的内部结构和板块构造的模拟实验方法与结果。
一、地球的内部结构模拟实验地球的内部结构可以分为地壳、地幔和地核三个部分。
模拟实验中可以通过一些简单的材料和工具来展示这种结构。
首先,我们可以使用一个小球体代表地球,这个小球体最好是由透明的材料制成,这样可以让我们更清晰地观察到内部结构的模拟情况。
然后,我们可以使用不同颜色的沙子或者粉末来代表地壳、地幔和地核。
我们可以将地壳的颜色设定为红色,地幔的颜色设定为黄色,地核的颜色设定为蓝色。
接下来,我们将模拟地球放在一个适合的器皿中,这个器皿最好是透明的或是有足够空间的,这样可以更好地展示地球内部的结构。
然后,我们根据地球内部的结构,分别将红色的沙子或粉末放在模拟地球的表面,黄色的沙子或粉末放在红色层之下,蓝色的沙子或粉末放在黄色层之下。
通过这样的分层放置,我们可以模拟地球的内部结构。
最后,我们可以轻轻地摇晃模拟地球,观察沙子或粉末的运动情况。
这样,我们可以看到模拟地球内部结构的不同层之间会发生运动,这更加直观地展示了地球内部的情况。
二、板块构造模拟实验地壳由众多的板块构成,这些板块会不断地运动,导致地震、火山等自然灾害的发生。
通过模拟实验,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板块构造的运动方式。
首先,我们可以使用一些小型的板块来模拟地球的板块构造。
可以使用纸板或者塑料板材料来制作小型的板块。
将这些板块根据地球的实际分布情况,放在一个适合的平面上。
接下来,我们可以使用一些推力来模拟地球板块的运动。
可以使用手指或者一些工具来施加推力,观察板块的移动情况。
通过这种方式,我们可以更好地观察到板块之间的运动和相互作用。
最后,我们可以使用一些标记来记录板块的移动。
可以使用小旗子或者颜色不同的标签纸来标记板块的位置,这样可以更清晰地观察到板块的运动轨迹与速度。
制作地球内部构造模型
制作地球内部构造模型小学五年级科学上册演示实验报告单实验内容:模拟太阳运动过程中影子的变化(五年上册第一单元)课题:1、太阳和影子实验器材:手电筒、竹篾(或铁丝)、小标杆(大头针竖直插在橡皮上)实验类型:教师演示、学生操作小学五年级科学上册演示实验报告单实验内容:判别导体和绝缘体(五年级上册第三单元)课题:2、导体和绝缘体实验器材:电池、电池盒、开关、小电珠、灯座、导线若干、检测物体(剪刀、铅笔、回形针、橡皮、塑料圆珠笔等)、检测液体(自然水、纯净水、盐水)实验类型:演示实验、学生操作课题:2、电磁铁实验器材:电池2节、粗细不同的导线2根、粗细不同的铁钉2根、回形针一盒、培养皿(可用小盒子代替)实验类型:教师演示、学生操作小学五年级科学下册演示实验报告单实验内容:探究杠杆省力的秘密(五年级下册第一单元)课题:1、怎样抬高讲台实验器材:带有刻度的木尺、若干同样的铁圈、火柴盒、牙签实验类型:教师演示、学生操作课题:2、斜坡的启示实验器材:平板测力计、小车、光滑的长木板、长方形木块(可用长方形仪器盒代替)实验类型:教师演示、学生操作课题:3、拧螺丝钉的学问实验器材:两个钩码、组装轮轴的部件、铁架台、平板测力计、两根粗棉线实验类型:教师演示、学生操作课题:4、国旗怎样升上去实验器材:组装滑轮的部件、一个钩码、铁架台、平板测力计、两根粗棉线实验类型:教师演示、学生操作实验内容:探究齿轮传动的特点(五年级下册第一单元)课题:6、自行车车轮转动的奥秘实验器材:齿轮组及支架(也可用胶带把瓦楞纸条固定在圆盖上自制两个大小不同的齿轮)、记号笔、实验类型:教师演示、学生操作课题:1、水滴里的生物实验器材:显微镜、滴管、纱布、载玻片、盖玻片、碘酒、吸水纸、玻片标本若干实验类型:教师演示、学生操作小学科学六年级下册演示实验报告单实验内容:解释能量的转换(六年级下册第五单元)课题:2、能量的转换实验器材:火柴、花生米、铁丝、木板、三角架、石棉网、烧杯(水若干)、温度计实验类型:教师演示学生操作实验类型:教师演示Welcome To Download !!!欢迎您的下载,资料仅供参考!。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朋友们,今天的实验探究很有趣,小组进行有效的分工合作,
认真严谨地完成实验,填写好实验报告,并与小伙伴们分享啊!
班级
桌号
实验时间
年月日
组长
同组实验目的
1、学会按比例制作地球结构模型;
2、使学生更清楚地掌握地球内部的构造。
实验用品
小刀、橡皮泥
实验步骤
1、用不同颜色的橡皮泥制作地球构造模型(注意橡皮泥各圈层的比例);
2、用小刀切开橡皮泥地球模型,展示并介绍小组完成的作品;
3、整理好课桌和实验器材。
实验现象
地球内部模型各部分名称
实验结论
地球从内到外分别是:()、()、()。
实验情况
器材使用情况
教师批语
等级及日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