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科女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问题初探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对策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对策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是教育部、卫生部、共青团中央联合下发的《教育部卫生部共青团中央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意见》要求的,应结合当前大学生心理健康实际水平及大学生在社会化过程中自我成长的需要,在全国高校开设的一门公共必修课。
从目前来看,该课程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在减轻学生压力、优化学生心理素质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但在其他诸多方面仍存在着不同程度的问题。
标签: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问题;对策一、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存在的问题1.课程缺乏专业教师心理现象和心理问题的复杂性,决定了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是一项专业性很强的工作。
但是从当前高校的情况看,尤其是在高职院校,该课程的专业教师数量不足,教学任务常常是由相似学科的教师来承担,如思想政治理论课专业教师和辅导员。
这部分教师可以讲解心理健康方面课程的理论知识,但缺乏教授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专业方法,从而使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常常流于“说教”的形式,未能抓住该课程的主要目标,即促进大学生的心理健康和提高大学生的心理素质。
其实,作为公共必修课开设的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所涉及的理论是非常简单的,很多道理学生本身就很明白,他们往往只是不知道如何才能把理论运用于实际。
简单的“填鸭式”理论灌输使课堂变得乏味,一部分教师意识到这样的教学方法效果不好,需要加以改变,但苦于实在是不具备团体辅导等专业技能。
此外,这部分非科班出身的教师缺乏扎实的专业基础,使得心理健康教育的视野局限于课堂,对于学生课后提出的一些生活问题和心理问题,常常心有余而力不足,不能有针对性地深入解决学生的问题。
2.课程教学内容忽视实践环节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这门课程的目的就是要提高大学生的心理素质,而这需要学生有相关的情感体验。
高校在开设大学生心理健康这门课程的时候,往往是采取合班的形式,不同班级不同专业的百来号人一起上,课堂互动活动很难组织,而且即便开展,也只有个别学生能够有机会参与,更别提开展教学实践课程了。
理工科院校女大学生性心理特点及其性心理教育研究
理工科院校女大学生性心理特点及其性心理教育研究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女性在各个领域中的地位不断提高,越来越多的女大学生选择了理工科专业。
那么,理工科院校女大学生的性心理特点及其性心理教育应该如何开展呢?首先,理工科院校女大学生性心理特点表现为性意识相对较强,更加注重自己的性健康。
其次,她们在性经验和性知识方面可能会比其他专业的女大学生更为丰富。
在交往中她们也更加注重对方的性能力和性格特点。
但与此同时,理工科院校女大学生由于工作压力大,日常生活节奏快,可能会出现一些性心理问题,比如性冷淡、性压抑等。
具体来说,理工科院校女大学生需要进行以下方面的性心理教育:1.性知识教育。
由于受传统文化影响,女性在性问题上的认知和表达方式受到一定限制,所以需要做好性知识的普及和提高,建立正确认知,推广正确性教育观念。
2.性别意识教育。
尤其是需要让女生认识到自己的性别和性别角色,理解和接受同性恋和异性恋群体的存在和平等,避免歧视和压抑,实现自我满足和自我认同。
3.性心理健康教育。
由于工作压力大,日常生活节奏快,可能会出现一些性心理问题,比如性冷淡、性压抑等。
需要加强对女生的性心理辅导,关注女生的情感变化,提供心理疏导和解决方案。
4.性器官保健教育。
女生的性器官是十分敏感的,需要加强对女生性器官的知识普及,特别是卫生育种方面的知识。
女生应当学会正确的性器官清洁方法,避免感染性病。
此外还需要学会正确的避孕和生殖保健知识。
5.性关系的建立。
需要培养理工科院校女大学生健康有序的恋爱关系和性关系,避免不负责任的异性关系导致的伤害和性心理问题。
综上所述,为了更好地对理工科院校女大学生开展性心理教育,需要从多个方面入手,全面提升女生的性知识水平,提高女生的健康性心理。
希望这些性心理教育措施能够为理工科院校女大学生自身的成长与发展提供帮助和指导。
2024年浅谈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及主要应对措施
2024年浅谈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及主要应对措施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和教育水平的提高,大学生作为一个特殊的社会群体,其心理健康问题日益受到社会的关注。
大学生正处于人生发展的重要阶段,面临着学习、生活、就业等多方面的压力,因此,如何维护和促进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成为当前高校教育和社会发展的重要课题。
一、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现状1. 心理压力过大大学生面临着来自学业、人际关系、就业等多方面的压力。
学业压力尤为突出,考试、成绩、升学等问题常常让学生感到焦虑不安。
同时,人际关系也是一大挑战,如何与同学、老师、家人建立良好的关系,对于大学生来说是一项重要任务。
2. 心理适应不良进入大学后,学生需要适应新的学习环境、生活方式和社交圈子。
对于一些适应能力较弱的学生来说,这种变化可能导致他们出现焦虑、抑郁等心理问题。
3. 心理健康知识缺乏许多大学生缺乏心理健康知识,对于如何维护自身心理健康缺乏足够的认识。
这可能导致他们在面对心理问题时,无法采取正确的应对措施。
4. 网络和社交媒体的负面影响网络和社交媒体的普及给大学生带来了便利,同时也带来了一些负面影响。
一些学生可能沉迷于网络世界,忽视现实生活,导致社交能力下降、心理健康受损。
二、主要应对措施1. 建立心理健康教育体系高校应建立完善的心理健康教育体系,将心理健康教育纳入课程体系,为学生提供全面的心理健康知识和服务。
同时,应加强对心理健康教育的宣传和推广,提高学生对心理健康问题的认识和重视程度。
2. 提供心理咨询服务高校应设立心理咨询中心,为学生提供专业的心理咨询服务。
心理咨询师可以通过个别咨询、团体辅导等形式,帮助学生解决心理问题、缓解心理压力。
3. 加强心理辅导和干预对于存在心理问题的学生,高校应加强心理辅导和干预。
通过定期的心理测评、跟踪和干预,及时发现和解决学生的心理问题,防止问题进一步恶化。
4. 鼓励学生参与社团活动高校应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各类社团活动,通过参与集体活动、拓展兴趣爱好、结交新朋友等方式,提高学生的社交能力和适应能力。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措施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措施1. 引言1.1 背景介绍在当今社会,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日益突出,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
随着社会压力的增大、竞争的激烈化,以及现代科技的快速发展,大学生面临着诸多心理挑战和困扰。
心理健康教育作为大学生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应该得到足够重视和关注。
目前存在着许多导致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效果不佳的问题,如缺乏专业人员支持、缺乏有效的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以及学生对心理健康教育的认知不足等。
为了更好地解决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提高心理健康教育的效果,亟需寻求有效的改进措施。
本文将针对以上问题展开探讨,探讨如何改进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为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提供更好的保障和支持。
1.2 问题意识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是当前教育领域的重要课题,然而在实际的教育实践中存在不少问题,这些问题既有学校及社会层面的原因,也与学生自身的特点有关。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存在认识不足的问题,很多学生认为只有面临心理问题时才需要寻求帮助,而忽视了心理健康的预防工作。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缺乏专业人员支持,学校心理咨询中心的人员数量和专业水平往往无法满足学生的需求。
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缺乏有效性,很多学校的心理健康课程难以引起学生的兴趣,内容过于理论化,缺乏实用性。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仍面临诸多问题,需要加大改革力度,提升教育质量,为学生的心理健康发展提供更好的支持和保障。
2. 正文2.1 存在的问题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存在的问题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缺乏专业人员支持:大部分学校在心理健康教育方面的师资力量不足,导致无法为学生提供专业的心理健康咨询和辅导服务。
一些学校仅仅依靠一些兼职或志愿者教师来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这样的方式显然难以满足学生的需求。
2. 缺乏有效的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很多学校的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内容单一、教学方法陈旧,无法引起学生的兴趣和参与度。
学校应该根据学生的实际需求和心理健康教育的特点,设计更加生动有趣、实用性强的课程。
大学生心理健康工作面临的问题和心理健康工作开展的建议
大学生心理健康工作面临的问题和心理健康工作开展的建议随着社会发展,大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日益突出,成为了大家关注的焦点。
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出现与多种因素相关,包括学业压力、就业压力、人际关系、情感困扰、自我认知等等。
面对这些问题,大学生心理健康工作正面临着一系列挑战。
本文将就大学生心理健康工作面临的问题和心理健康工作开展的建议进行探讨。
一、大学生心理健康工作面临的问题1. 学校心理孤岛现象严重大学生在校期间,常常会面对着大量学业压力,社交压力等问题,如果无法得到及时的心理支持和指导,就会形成心理孤岛现象。
在孤岛中的大学生认为自己是孤独的,无人关注,无人理解,从而造成心理健康问题的加重。
2. 心理咨询需求大但资源短缺大学生心理咨询需求量大,但是心理咨询资源却严重短缺。
经过调查发现,许多学校的心理咨询师在学生数量和心理需求之间存在着巨大差距。
部分心理咨询师更是无法满足学生的心理需求。
3. 心理健康教育薄弱在大部分高校里,心理健康教育并未成为一门必修课程,学校对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普及程度较低。
在学校中,学生应该得到更多的关于心理健康的教育和引导,但事实上,学生往往在心理问题发生时才开始关注心理健康教育。
4. 心理疾病隐蔽性强部分大学生患有心理疾病,但由于心理疾病的隐蔽性,往往难以被及时发现和得到及时的心理干预。
由于社会的偏见和歧视,有些大学生甚至对自己患有心理疾病感到害羞和恐惧。
二、心理健康工作开展的建议1. 大力加强心理咨询师队伍建设学校应积极开始心理咨询师队伍的建设,提高心理咨询师的数量和素质。
需要进行更多的心理咨询相关培训,提高心理咨询师的专业水平并增加专业技能。
只有有着高水平的心理咨询师队伍,才能更好的满足大学生的心理需求。
2. 营造关爱氛围,培养心理社会支持系统学校应该在心理健康工作中,积极营造出关爱氛围,加强学校心理社会支持系统的建设。
使孤岛大学生能够在学校得到更多的关爱与帮助,为他们打造一个心理支持的社交网。
理工科院校女大学生性心理特点及其性心理教育研究
理工科院校女大学生性心理特点及其性心理教育研究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和发展,理工科院校女大学生人数逐渐增加。
与男性相比,女性在理工科院校的比例仍然较低,因此需要更多的关注和研究。
性心理是人们生活中一个非常重要的方面,尤其是对于大学生来说。
性心理教育作为大学生教育的一部分,对于理工科院校的女大学生也是至关重要的。
本文将围绕理工科院校女大学生的性心理特点及其性心理教育展开研究。
一、理工科院校女大学生性心理特点1. 学习压力大理工科院校的学习氛围通常比较浓厚,女大学生面临着较大的学习压力。
她们需要在学业上付出更多的努力,以实现自己的理想和目标。
这种学习压力可能会影响到她们的性心理,导致性心理问题的出现。
2. 自我要求高在理工科院校,女大学生可能会更加严格地要求自己,希望在学业上表现得更加优秀。
她们可能会把自己推向极限,以求得更好的成绩和更高的学术成就。
这种自我要求的高度可能会对她们的性心理产生影响,表现出一定的焦虑和紧张。
3. 性别角色认知在理工科领域,女性通常会面临更多的性别角色认知问题。
她们可能会感到自己和同样在理工科学习的男性同学之间存在一定的差距或阻碍。
这种性别角色认知可能会对她们的性心理产生影响,影响到她们对自己性别角色的认知和接受程度。
4. 社交压力相对于男性,女性在理工科院校中可能会面临更大的社交压力。
她们需要在男女比例失衡的环境中找到自己的位置,建立自己的社交圈子。
这种社交压力可能会对她们的性心理产生影响,导致一定的自卑和自我怀疑。
二、性心理教育研究1. 性教育课程理工科院校应该加强性教育课程的设置,使学生在校园中能够接受系统的性教育。
性教育课程应该包括性心理方面的知识,帮助学生了解自己的性心理特点,并学会应对和解决性心理问题。
2. 性别平等教育在性心理教育中,应该注重性别平等教育的内容。
理工科院校的性心理教育应该帮助女大学生建立正确的性别观念,消除性别角色认知上的偏见,帮助她们更好地融入学习和社交环境。
理工科院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存在问题及解决措施
理工科院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存在问题及解决措施
嘿,咱今天就来聊聊理工科院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那些事儿!你知道吗,这当中可是存在不少问题呢!比如说,有些院校对心理健康教育重视程度不够,就好像盖房子不打牢地基一样,这怎么行呢!像我的同学小李,他就说过他们学校心理咨询室开放时间好短,这怎么够大家去倾诉心声呢,这不是很要命嘛!
还有啊,师资力量不足也是个大问题呀!这就好比一场比赛,裁判都不够,还怎么保证公平公正呢!我朋友小王就吐槽过他们学校的心理老师根本忙不过来。
再加上课程设置不合理,有些理工科院校就只搞些理论课程,那能有多大用呢,不就跟纸上谈兵似的。
那怎么解决这些问题呢?首先得提高重视程度呀!校领导们难道不应该把学生的心理健康当成重中之重吗?就像重视科研成果一样重视!多投入些资源,把心理咨询室弄得更完善,时间也延长些呀!其次,赶紧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呀!多招聘些专业的心理老师,给同学们提供更充足的帮助。
还有呀,课程要多元化,不能光讲理论,多一些实践活动多好,就像让同学们亲手去搭建自己的心理城堡一样。
咱说真的,理工科院校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太重要啦!学生们面临那么大的学习压力,没有好的心理健康教育怎么行呢!这就跟人需要吃饭喝水一样必不可少呀!我们要行动起来,让理工科院校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越来越好,让同学们都能拥有健康积极的心态,去迎接未来的挑战!这难道不应该是我们共同努力的目标吗?。
大学生心理问题探析与教育
大学生心理问题探析与教育摘要:高校是培养全面发展的高素质人才的重要场所,而心理问题则严重影响了大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
本文针对当前大学生存在的心理问题,提出了加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一些看法和对策。
关键词:大学生心理问题健康教育一、当前大学生常见心理问题分析大学生是社会上文化层次较高、思维最为活跃、最有朝气和活力的群体之一。
他们渴求知识,积极上进,时刻关注国内外的形势,把个人的理想和志向同祖国的兴旺发达和民族的繁荣复兴融合在一起。
但是,由于社会转型和自身发展阶段的影响,使得正处于青春期、社会阅历浅的大学生在心理健康方面出现了诸多问题。
1、人际交往不顺利。
良好的人际关系是青年成长和社会化过程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保持良好心理状态的必备条件。
然而,由于人际关系及社会的复杂性与大学生单纯性的矛盾,使得大学生常常在人际关系中受挫。
相当一部分大学生缺乏人际交往经验,缺乏在公共场合表现自己的勇气,缺少与他人交往的能力,面对各种各样的活动,既充满了兴趣又担心失败,久而久之就妨碍了良好的人际交往圈的形成。
有的学生则因对己、对人的认识问题,很难与人深交或缺乏知心朋友,有的则因人格因素,带来交往中的矛盾与冲突。
一些大学生更愿意在网络这个虚拟的环境中进行交流,迷恋于虚拟世界,自我封闭,与现实世界脱离。
长此下去,对大学生的认知、情感和心理定位会产生巨大的影响。
2、学业的压力。
大学生的主要任务是学习,他们最关心的的莫过于学业有成,而环境与地位的变化给大学生们带来了一定的心理负担。
高中时期的佼佼者心理上有较高的优越感,进入大学后,环境改变了,相当一部分学生发现自己在高中时的那种优势不再存在,面临的是一种重新分化组合的严峻局面,这时一旦学习成绩稍有波动,就会降低自信心,甚至产生失落感和自卑感。
可以说几乎每一个学生进入大学后或多或少都有一种失宠感,部分同学为了保住自己在中学时的优势,废寝忘食,除了学习自己的专业课,还自学一些社会急需的课程,再加上辅修计算机、英语过级考试的重压,他们处于超负荷的运转中,长期处于紧张的临战状态,压力很大,长此下去,神经紧张、失眠、考试怯场等多种焦虑并发症就相继出现了。
浅谈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及对策建议
浅谈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及对策建议在当今社会,大学生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和压力,心理健康问题日益凸显。
大学生作为社会的未来栋梁,其心理健康状况不仅关系到个人的成长和发展,也对社会的稳定和进步有着重要影响。
因此,关注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探讨有效的对策建议,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表现1、学业压力导致的焦虑大学课程相较于中学更加复杂和深入,学习方式也发生了很大变化。
部分学生在适应新的学习环境和要求时遇到困难,对考试、论文、作业等感到过度担忧和焦虑,甚至出现失眠、注意力不集中等症状。
2、人际关系困扰大学生活中,人际交往的范围和方式都有所拓展。
一些学生由于性格内向、沟通能力不足或缺乏人际交往技巧,难以与同学、室友建立良好的关系,从而产生孤独、自卑、抑郁等情绪。
3、就业压力带来的心理负担随着就业市场的竞争日益激烈,大学生在毕业前往往面临着巨大的就业压力。
对未来职业的不确定性、求职过程中的挫折以及对自身能力的怀疑,都可能引发焦虑、恐惧和无助感。
4、情感问题引发的心理波动大学生正处于情感丰富和敏感的时期,恋爱关系的建立、维持和破裂都可能对他们的心理产生较大影响。
失恋、单恋等情感问题可能导致情绪低落、自我否定甚至极端行为。
5、家庭因素造成的心理阴影家庭环境对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有着深远的影响。
如家庭经济困难、父母关系不和、家庭教育方式不当等,都可能使学生产生心理压力和负担。
二、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产生的原因1、社会环境的影响当今社会竞争激烈,信息爆炸,价值观多元化,这些都给大学生带来了巨大的冲击。
社会对人才的高要求使得大学生面临着更多的压力和挑战。
2、学校教育的不足部分高校在心理健康教育方面存在重视程度不够、师资力量薄弱、课程设置不合理等问题,导致学生无法获得有效的心理健康指导和帮助。
3、家庭因素的作用家庭是个人成长的第一环境,家庭成员之间的关系、教育方式、家庭氛围等都会对大学生的心理发展产生重要影响。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摘要】目前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存在着缺乏系统性、缺乏个性化和缺乏专业性等问题。
缺乏系统性使得教育内容零散、混乱,缺乏个性化导致学生对教育内容的吸收效果不佳,而缺乏专业性则使得教育者无法提供有效的指导和支持。
为解决这些问题,建议加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系统性规划和设计,提供个性化的心理健康服务,并增加专业性的心理健康教育师资队伍。
未来需要更多关注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提高教育的质量和效果。
建议采取综合性措施,包括加强心理学专业的培养,提供更多心理支持服务以及建立完善的心理健康教育体系。
【关键词】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问题、系统性、个性化、专业性、对策建议、总结分析、展望未来、建议措施。
1. 引言1.1 背景介绍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大学生群体逐渐成为社会的中坚力量。
随之而来的是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日益突出。
越来越多的大学生面临着压力大、情绪波动、人际关系紧张等心理困扰,甚至出现焦虑、抑郁等心理问题。
在这种情况下,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显得尤为重要。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是指通过对大学生进行心理疏导、心理辅导、心理咨询等方式,帮助他们认识自己、调节情绪、改善心理状态,实现心理健康的教育工作。
当前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存在着诸多问题:缺乏系统性、缺乏个性化、缺乏专业性等。
这些问题不仅影响了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也制约了大学生全面发展的进程。
急需针对这些问题制定有效的对策,完善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体系,提升教育质量,保障大学生的心理健康。
1.2 问题意识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存在的问题主要体现在对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认识不足、缺乏关注和支持,导致一些心理问题无法及时得到有效的帮助和解决。
现代社会中,大学生普遍面临着学业压力、人际关系问题、职业规划困惑等各种心理困扰,但许多学校在心理健康教育方面仍存在着不足之处。
学校的心理健康教育缺乏系统性,缺乏全面的心理健康教育体系和规划,无法有效引导学生认识和处理自身心理问题。
2024年当代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及解决措施探析
2024年当代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及解决措施探析一、当代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表现当代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焦虑情绪普遍存在焦虑是大学生中最常见的心理问题之一。
由于学习、就业、人际关系等多方面的压力,大学生常常感到焦虑不安。
他们担心自己的成绩不够好、担心找不到满意的工作、担心人际关系处理不好等等。
长期的焦虑情绪不仅会影响大学生的身心健康,还会影响他们的学习和生活。
抑郁情绪不断增多随着社会的竞争加剧和大学生活的压力增大,抑郁情绪在大学生中不断增多。
一些大学生因为学习、感情、家庭等原因而感到沮丧、失落、无助等负面情绪,甚至出现自杀倾向。
抑郁情绪不仅会影响大学生的心理健康,还会影响他们的学业和社交能力。
人际关系困扰频发大学生正处于人际关系建立的关键时期,但由于缺乏社会经验和沟通技巧,他们常常面临着人际关系困扰。
例如,与室友相处不愉快、与同学发生矛盾、与家长沟通不畅等等。
这些人际关系问题不仅会影响大学生的心理健康,还会影响他们的学习和生活。
二、当代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原因当代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产生,既有内在的原因,也有外在的原因。
内在原因主要包括个人心理素质、人格特点、价值观念等方面。
外在原因则主要包括社会环境、家庭因素、学校教育等方面。
社会环境因素社会环境的快速变化和不稳定性是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产生的重要原因之一。
当前,社会竞争激烈,就业压力增大,人际关系复杂,这些都给大学生带来了巨大的心理压力和挑战。
同时,网络信息的爆炸和虚拟世界的诱惑也使得大学生的心理健康面临新的挑战。
家庭因素家庭是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产生的另一个重要因素。
家庭环境、家庭教育方式、家庭经济状况等都会对大学生的心理健康产生影响。
例如,父母离异、家庭经济困难、家庭教育方式不当等都可能导致大学生出现心理健康问题。
学校教育因素学校教育也是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产生的原因之一。
当前,一些高校存在重视知识传授、忽视心理健康教育的倾向,导致大学生缺乏心理健康知识和技能。
大一女生常见心理问题与疏导对策
大一女生常见心理问题与疏导对策大学是一个新的环境,对大一新生来说,可能会产生一些新的心理问题。
特别是对于女生而言,面对新环境、新人际关系、学业压力等,有些问题可能会更加突出。
学校和家庭需要给予女生更多的关注和支持。
下面就是一份关于大一女生常见心理问题与疏导对策的文章。
1. 适应问题:由于从高中到大学,环境和学习方式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大一女生可能会感到适应上的困难。
特别是对于那些来自小城市,或者家庭条件不太好的女生来说,可能会感到更加吃力。
2. 人际关系问题:大学生活中,结交新朋友、建立新的人际关系是必不可少的。
有些女生可能因为羞涩、不合群等原因,对于与新同学交往感到困难。
3. 学业压力问题:大学学业相对于高中而言,难度和压力都会大大增加。
如果大一女生对于学业能力不自信或者没有合理的学习方法,可能会产生学业上的焦虑和压力。
4. 情感问题:有些大一女生可能会面临异性关系、友情等方面的情感问题。
特别是在新环境下,情感问题可能会影响到她们的学习和生活。
二、疏导对策1. 学校心理辅导:学校应该加大力度,通过心理老师的辅导,帮助大一女生解决适应问题和人际关系问题。
学校也可以开展一些适合女生的心理辅导活动,帮助她们逐渐融入新的学习和生活环境。
2. 学业引导:学校可以在学业引导方面做一些工作,帮助大一女生更好地适应大学学业的要求。
为她们开设学习方法课程、导师制度等,让她们学会更加合理的学习方法,减轻学业压力。
3. 情感支持:学校可以鼓励大一女生多参加一些校园活动,结交更多的朋友,扩展自己的人际关系。
学校也可以组织一些关于情感问题的讲座或者活动,帮助她们更好地处理自己的情感问题。
4. 家庭支持:家庭也是大一女生情感支持的一个重要来源。
家长应该密切关注女儿的心理变化,多和她们沟通,给予她们鼓励和支持。
如果女生出现心理问题,家长也要及时引导和帮助她们解决。
大一女生常见的心理问题需要学校和家庭共同关注和支持。
只有通过学校和家庭的共同努力,才能帮助大一女生更好地度过大学的新生活,健康成长。
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应对及探讨论文
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应对及探讨论文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就是教育者根据大学生生理、心理发展的特点,运用心理学等多种学科的理论与技术,对大学生进行心理健康知识与技能的教育及心理与行为的训练辅导,培养良好的心理素质。
下面是店铺给大家推荐的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应对及探讨论文,希望大家喜欢!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应对及探讨论文篇一《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探讨》摘要:我国16%~25.4%的大学生存在心理障碍。
本文分析了大学生心理问题产生的原因,提出了心理健康教育的途径。
关键词: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探讨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4)24-0175-02近年来,大学生心理问题引发的暴力事件、自杀事件或休学、退学现象屡见不鲜,中国疾病控制中心提供的数字表明,全国16%~25.4%的大学生有焦虑不安、神经衰弱和抑郁情绪等心理障碍[1]。
因此,大学生心理问题越来越受到国家的重视。
2001年教育部下发了《关于加强普通高等学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意见》,该《意见》指出:加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是新形势下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举措,是促进大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途径和手段,是高等学校德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2]。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就是教育者根据大学生生理、心理发展的特点,运用心理学等多种学科的理论与技术,对大学生进行心理健康知识与技能的教育及心理与行为的训练辅导,培养良好的心理素质,形成大学生的健全人格,促进大学生身心全面发展和整体素质提高[3]。
一、大学生心理问题产生的原因1.社会因素。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发展和完善,用人单位对人才选拔有了更大的自主权,大学生毕业后走向人才市场,供需见面,双向选择,人才的市场化机制趋向成熟[4]。
这种就业制度的改革,一方面固然给大学毕业生提供了更多可供选择的就业途径和机遇;另一方面,越来越激烈的人才竞争也对大学生就业提出了严峻挑战,特别是当前政府机构裁员,国有企、事业单位减员增效、下岗分流,全球性金融危机的影响等,使得大学生就业形势十分严峻,加大了大学生心理压力,使大学生经常处于应激状态之下[4]。
工科类女大学生就业中常见心理困惑及其原因与对策
工科类女大学生就业中常见的心理困惑及其原因与对策研究摘要:随着高校扩招和就业制度的改革,高校毕业生就业形势愈发严峻。
工科专业,尤其是涉及工作环境比较艰苦、不适合女性工作的学科,女生的就业就显得更为困难,使得女生在就业中容易产生一些消极心理。
本文分析了工科类女大学生在就业过程中常见的心理困惑及其产生原因,同时提出了一些措施以帮助解决心理困惑。
关键字:工科类女大学生就业心理困惑由于我国高等教育制度的变革,特别是对大学毕业生分配政策的转向,当今大学生面临严峻的就业压力,特别是女大学生就业更难,而工科类女大学生受其专业的限制,就业更是难上加难。
这就给工科类女大学生带来了巨大的心理压力,也产生了一些心理问题。
因此,重视工科类女大学生的就业心理健康教育,成为一项刻不容缓的工作。
一、工科类女大学生就业中常见的心理困惑1.自卑畏难心理。
由于专业的特殊性和女性生理的特殊性,很多用人单位在招聘时就打出“限男性”的招牌,严重损害了工科类女大学生的自尊心,产生了“女生赢在考试、输在就业”的怪现象。
因此,当她们面对一些就业机会时容易过低估计自己的知识和能力水平,畏首畏尾,优柔寡断,缺乏竞争勇气和必胜信心,不能向用人单位充分展示自我,对即将面临的工作岗位能否接纳自己产生一种强烈的畏惧感,对自己的前途和命运缺乏信心。
2.依赖盲从心理。
从小到大都在被保护的环境中成长的女大学生,面对就业中的种种困难时,依赖心理较大。
她们在就业中顾虑重重,缺乏主动参与和竞争的意识,而是寄希望于学校或家庭,潜意识中有一种“等、看、靠”的思想,甚至寄希望于男朋友,认为男朋友在哪找到工作,自己就在哪找工作,从而使自己在就业中很被动。
3.焦虑紧张心理。
就业是人生中的一次重大转折,面对纷繁复杂的社会和严峻的就业形势,面对理想与现实、国家需要与个人意向等多元选择,对于具有较高择业期望而社会经验不足的女大学生来说,是个令人十分困惑的难题。
二、工科类女大学生就业中心理困惑的归因1.社会因素。
高职女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初探
( ) 一 高职女生心理 的历史原 因。在我 国古代 由于政治
经济的不发达和男尊女卑 封建 思想的压迫 , 大多数女孩儿 根本就没有机会读书 。家境贫 穷的女孩儿 , 要过早地担 当 操持家务 、 幼弟的责任 ; 教养 即便是富裕家庭 的小姐们 , 也 很少像她们 的兄弟一样走 进书院或者跟着私塾先 生读 书 。
Th r s ar eo y Re e ch}
掌 I 埋 I 化 J
---
同 职女大学生心理健康教 育初探
目
LI -
胡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菁桦
( 武汉工程职业技术学院 , 武汉 40 1 ) 3 4 5
摘 要 : 随着社会的发展, 大学生心理健康 问题受到人们越来越 多的关注。 文针对高职女生产生的 自 、 本 足 自卑、 、 空虚 嫉妒
Ji anJ i a o Y u Y u
☆ 教 育 研 究 ☆ 是高职女生的误解 。 还有 , 在从 业上 , 女大学生尤其是高职 女生往往无枝可依 , 给她们极大 的心理压力 。调查 数据显 示 ,0 4年的我国共有大学毕业生 2 0万 , 8 万人不 能 20 8 有 0 及 时就业 , 中相 当一部分是女大学生。在同等条件下 , 其 她 们 签约率 明显低 于男生 8 个百分点 。此外 , 男女 同工同酬 的政策也很难落实到位 。以上种种 , 给高职女生带来 的心
“ 女子 无才便是德” 的腐朽观念仍深远 地影响着今人 的思
部分的女大学生进 入大学后 目标 失落 和 目标模糊 自足 。 她 们把上 大学作 为人生奋 斗的顶 峰 ,缺乏 干事业 的雄 心壮 志。这是形成高职女 生整体事业成就不如高职男生的主观
高职院校工科专业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现状及对策
业 、 择 业 ” 思想 由 于 没有 很 好 地 增 强 学 生 对 于 成 为 高 技 能 再 的
型 人 才 的职 业 自信 心 . 生 理 想 信 念 淡 薄 . 得 一 直 强 调 的 “ 学 使 先
就 业 、 择 业 ” 思 想反 而成 为学 生 心 理 不 稳 定 的 主 因 。 再 的
高职 专论
21 1 01 1
高职院校工科专业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现状及对策
徐 亮
( 南通 纺 织 职 业技 术 学 院 江 苏 南通 2 6 0 ) 2 07
摘 要 : 职 院 校 心理 健 康 教 育 已经 开 展 了 多 年 , 取 得 了一 定 的成 绩 , 是 仍 存 在 一 些 不 足 , 重 要原 因 是 高 并 但 其 没 有考 虑 到不 同专 业 学 生 具 有各 自的 心理 特 征 , 开 展 心理 健 康 教育 时 需 要 区 别 对 待 。 针 对 当 代 大 学 生 心 理 素 在 质 欠佳 和 心理 健 康 教 育 发 展 不平 衡 的 现 实状 况 ,应 从 探 讨 高 职 院 校 工 科 专 业 学 生 心理 健 康 教 育 的现 状 出发 , 从 多 个视 角探 讨 对 学 生 进 行 心 理 健 康 教 育 的 有 效途 径 和 方法 。 关键 词 : 职 院校 ; 科 专 业 ; 生 ; 高 工 学 心理 健 康 教育
不 强 , 面 对 困境 时 显 得 十 分 迷 茫 . 易 引 起 心 理 波 动 。严 峻 的 在 极
对 学 生 心 理 健 康 教 育 的 定 位 出现 偏 差 高 职 院 校 学 生 与
本 科 院校 学 生 相 比存 在 一 些 不 足 . 集 体 荣 誉 感 欠 缺 、 如 自律 性 不 强 、 习 意识 弱 、 活 习惯 较 差 、 数 人 沾 染 社 会 恶 习 等 。高 学 生 少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措施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措施【摘要】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存在的问题主要包括缺乏心理健康教育意识、教育方式单一和缺乏专业人员支持。
为了改进这些问题,可以提高心理健康教育的覆盖率、采用多元化教育方式和加强专业人员队伍建设。
通过这些改进措施,可以更全面地提升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
在未来,应继续关注这些问题,加强改进措施的执行,强调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为大学生提供更好的心理健康支持和服务。
【关键词】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问题、改进措施、意识、教育方式、专业人员、覆盖率、多元化、队伍建设、总结、展望、重要性。
1. 引言1.1 背景介绍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日益凸显,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之一。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竞争的加剧,大学生在学业、人际关系、未来规划等方面面临着巨大压力,不少人开始出现心理问题。
据统计,大学生心理问题的发生率逐年增加,其中包括焦虑、抑郁、适应能力不足等。
尤其是在疫情影响下,许多大学生面临着更多的挑战和困扰。
在这样的背景下,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愈发凸显。
通过系统的心理健康教育,可以帮助大学生了解自己的心理特点,掌握有效的心理调适方法,提升心理素质,从而更好地适应大学生活的各种挑战。
加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促进大学生心理健康,已成为当前教育工作中亟需关注和解决的问题之一。
1.2 研究意义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措施引言大学生作为社会中的新生力量,其心理健康状况直接关系到国家和社会的发展。
随着社会竞争压力的增大,大学生面临着诸多心理压力和挑战,如学习压力、就业压力、人际关系等方面的问题。
加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既是保障大学生个体发展的需要,也是促进社会和谐稳定发展的重要举措。
通过深入探究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措施,可以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推动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不断完善和提升,有利于提升大学生心理健康水平,促进大学生全面发展。
对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措施进行研究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价值。
性别视角下的高校女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性别视角下的高校女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性别平等逐渐成为了全球的一项重要议题。
在我国,女性地位的提升也获得了越来越多的关注和支持。
同时,在高校中,女大学生的数量也在逐年增长,她们的教育水平和社会责任意识也不断提高。
然而,在这个不断变革的社会,女大学生依然面临着许多身心困境和心理问题。
因此,在性别视角下,建立健全的高校女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体系也成为了迫切需求。
一、性别视角下的高校女大学生心理困境1.职业发展女性在职业发展上往往会遭遇诸多不同的困难,如平台不足、工资低等等。
同时,她们也比男性面临更大的求职压力,因为在一些行业中,女性担任某些职位还受到限制和歧视。
2.情感困境在感情领域中,女性似乎更加容易受到打击。
社会对于男性和女性的期望和要求也不同,这会导致女性在情感方面的烦恼和焦虑。
3.心理压力女性所处的环境和生活方式也可能使她们更容易感到压力,这种压力可能来自于学业、家庭、感情或社会生活等方面。
4.身体问题对于女大学生来说,生理周期、保健知识和健康习惯的养成也是十分重要的。
然而,在这个领域,女大学生也面临着许多问题,包括生理周期不稳定、缺乏性教育知识等等。
二、高校女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必要性助力性别平等的推进在现代社会中,唯有推进性别平等,才能更好地实现社会全面发展。
而高校女大学生作为社会新生代的一员,在性别平等进程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
开展高校女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旨在从心理健康教育的视角去倡导性别平等,培养女大学生关注社会性别问题的意识和能力,从而推进性别平等的进程。
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心理健康教育不仅有助于学生的心理健康,同时也能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高校女大学生在未来的生活中需要具备多种能力,开展针对性的心理健康教育有助于提升她们的学业水平、社交能力、社会认知及适应能力等多个方面。
三、高校女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实施1.改变传统学习方式,探索相应教育模式对于女大学生来说,学习压力过大、考试焦虑等都是常见的心理问题。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问题探讨10篇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问题探讨10篇第一篇:大学生网络心理健康教育的思考互联网具有以下几个特点:第一,开放性。
网络超越了时空限制,信息畅通无阻,真正的实现了地球村,资源可以共享,人与人可以畅通交流,大学生们可以在网上学习、购物、交友。
第二,快捷性。
网络的另一个特点就是快捷性,例如我们在搜索引擎上查询某个信息,只需要输入关键字,几秒就可以找到我们需要的相关信息。
第三,匿名性。
网络相对于现实社会具有虚拟性,我们在网上交流的时候都用自己的网名,不论是QQ、微博、微信、贴吧,大多数的大学生都是匿名发表言论。
第四,平等性。
大学生可以下载很多APP,这些不管游戏、社交、工具类的APP,大家都可以下载,没有划分学生、上班族、还是司机、医生等,具有平等性;大家要在网络上表达意见,无论你是哪个地域的学生,你都可以发表,这些都是网络平等性的体现。
网络对大学生既有积极的影响,又有消极的影响。
其中积极的影响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增强了个体的主体意识。
网络时代的虚拟现实激发了个体的自我意识,网络信息化特征强化了个体的平等意识和竞争意识,网络对人才的高标准要求促使个体形成了强烈的自主求知意识。
第二,更新了个体的价值观念。
跨时空性、多级主体性的特点客观上帮助个体逐步树立了开放观念,大学生们更加注重平等、效率。
第三,使个体人格素质现代化。
促使个体自觉的感知现代生活、大学生更加容易形成自主独立、开拓进取、创造创新的现代人格素质。
同时,网络会不可避免的给大学生带来一些负面影响。
其一,产生人际交往障碍,沉迷于网络的人际交往,必然会影响现实中的人际交往,一方面是对通过网络进行交往的网友产生一定的依赖,另一方面恐惧和逃避现实中的人际交往,一些大学生出现拒绝参加集体活动,害怕面对矛盾和冲突,长此以往,导致忽视亲情、友情,不关注他人和集体,产生个人孤立化、焦虑、压抑等心理现象。
其二,情绪情感障碍,网络上很多的交流和内容都是和情感有关,如此的隐匿性正好适应了个体渴求情感却又害怕实际交流的心理,很多同学在网上表现很兴奋、善于交流,但是在现实中却又情绪低落、烦躁不安、不善于沟通。
理工科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存在的问题及解决途径探讨
生 的心理 特 点[ ”。 因 此 , 讨 理 工 科 大 学 生 心 理 健 探 康 教 育 是 高 等 学 校 义 不 容 辞 的一 项 任 务 。
一
理 问题 而 休 学 、 学 的 占休 学 、 学 学 生 的第 一 位 并 退 退
呈逐 年递 增趋 势 [ 。 研 究 表 明 , 2 理 E科 大 学 生 的 人
健康 教育 方面 的重视 不 足 。 2 .心 理 健 康 教 育 队 伍 力 量 相 对 薄 弱 。 大 部 分 理 工 科 大 学 没 有 教 育 学 或 心 理 学 专 业 , 理 健 康 机 心 构成 立之 初 , 校 会 从 学生 政工 干 部 、 育课 教 师 、 学 德
1 .成 立 心 理 健 康 教 育 T 作 领 导 小 组 , 抓 实 真 于 。高 校 领 导 要 深 刻 认 识 到 心 理 健 康 教 育 的 重 要 性
作 者 简 介 : 利 霞( 93 ) 女 , 南省 焦作 市 博 爱 县人 , 治 医师 , 家二 级 心 理 咨 询 师 , 南 理 工 大 学 学生 处 心 理 咨 询 中 心 胡 17一 , 河 主 国 河 专职 教 师 , 主要 从 事 大 学 生 心理 健 康 教 育 工作 。
收 稿 日期 : 0 0 4 1 修 稿 日期 : O O O —2 2 1 —0 —2 21— 6 8
前 言
4 .开 展 朋 辈 辅 导 难 度 大 。 虽 然 各 个 高 校 都 对
心 理 委 员 进 行 了 心 理 健 康 知 识 培 训 , 他 们 仍 然 信 但
据 相 关 资 料 显 示 , 学 生 的 心 理 健 康 状 况 并 不 大
理 想 , 学 生 中 患 有 抑 郁 、 虑 、 迫 、 际 关 系 敏 大 焦 强 人 感 、 格 障 碍 、 执 和 精 神 病 等 心 理 问题 或 心 理 障 碍 人 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工科女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问题初探
从近年来对工科女生心理健康状况的测评情况切入,对工科女生暴露出的常见心理问题进行了分析和讨论,并就高校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途径和方法进行了全面分析。
标签:工科女生心理健康心理健康教育
近年来,随着社会竞争的日趋激烈和大学生就业制度的改革,工科女大学生由于专业特点以及自身发展等因素,虽然她们的付出较其他学生往往更多,但是在客观上面临着发展诉求得不到满足、求职机会不均等等现实状况,导致部分工科女大学生存在对未来发展缺乏自信、焦虑,甚至自卑、依赖等心理问题。
因此,如何培养工科女大学生的积极心理品质,增强大学生克服困难、应对挫折的能力,成为摆在所有高校教育工作者面前的重大课题。
1高校工科女生心理健康问题
近两年我们借助调查问卷、测评等手段,对我校工科女生的心理状况从自信心、学习能力、社交能力、情绪控制力等几方面进行分析,结果显示:她们的学习能力、意志力较强,情绪相对稳定,在多数情况下可以自我主动调整和控制,但自信心略有不足,与人交往的意愿不是很强烈。
也就是说,工科女生在“自信心”、“社交能力”这两个方面表现出较大的心理困扰,若长时间得不到缓解有可能进一步发展成为心理障碍或心理疾病。
1.1自信心根深蒂固的“男尊女卑”的传统思想造成不少女生对自身性别的自卑;再则,课业难度、就业等方面给工科女生带来的压力远大于其他专业,她们中认为可以轻松掌握所学课程的人数不足4%,而且工科女生并不享有同男生同等的就业机会和待遇,几乎没人认为可以轻松地与相同专业的男生在就业方面竞争。
因此,她们往往对未来发展缺乏自信,自觉或是不自觉地改变自己的性格、行为来适应各方面的要求,常常表现出自我冲突,自我矛盾;甚至自轻自贱,妄自菲薄。
1.2社交能力在调查中多数学生认为,在大学生群体中普遍存在着渴望交往但又惧怕交往的现象。
工科女生受所学专业影响,往往疏于社会学科的学习,致使她们的人文素养较低。
她们善于抽象思维,讲求规律和逻辑,做事较为严谨,而且大都较为质朴,对于服饰和妆束不如文科女生注重,在人际交往中形成了较为内向沉稳、不善言谈的个性特点,在沟通和交际方面略显直率和生硬。
2工科女生心理健康问题的主要成因
2.1社会环境制约因素一方面受“男强女弱”、“男高女低”等传统偏见和“干得好不如嫁得好”等消极观点的影响,它们直接或间接的对工科女生的发展起着消极作用;另一方面,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追求利益最大化,加之工科类
单位工作性质对女生而言确实存在着诸多不利因素,比如建筑行业工作地点流动性大,工作强度大等性质,决定了更合适男生。
因此,在接受用人单位的选择上,工科女生多受冷落,屡屡碰壁,她们的心理成就动机自然受到制约。
2.2工科院校无差别教育影响工科院校中的女生人数一般比较少,也比较遵守纪律,尽管在学校管理中会强调一些关于女生的生活管理以及安全工作等,但是通常的情况下,女生还是属于比较容易被忽视的一部分,尤其是男女生心理发育成长的过程的差异性很容易被学校忽视,而进行无差别的教育。
这种无差别教育,使得女生在学校活动中的主动参与性和有效性大大的降低,时间一长她们会甘愿作为辅助的工作人员,造成他们自我认知能力、实践动手能力和组织管理能力难以在学校得到提升。
2.3工科女生自身生理原因大部分工科女生都是在被保护的环境中成长起来的,依赖心理较重,虽然工科女生认真细致的特点可以使她们取得较好的专业学习成绩,但她们缺乏主动竞争意识,缺少磨练意志品格、拓展综合素质的动力,不能充分主动地锻炼和发展自身的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甘当助手和配角,她们良好的学习能力也就不能很好地转换为专业能力。
3开展工科女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途径
作为高校学生教育管理者,我们必须充分利用各种途径开展针对性强,内容丰富的工科女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
3.1建立健全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综合体系高校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是一个系统的工程。
这项工程需要全民的参与,让社会上更多的人重视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
高校要未雨绸缪,定期对学生的心理状况进行调查,预防学生出现心理问题,发生问题要及时解决。
另外,要积极的建立起我国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的专门机构,并形成相关的管理制度以及一套完善的教育体系。
在学校教育中,要加强对班主任、辅导员的专业培训,逐步使班干部发挥应有的心理辅导、引导作用,使心理障碍、疑难得到及时地宣泄、疏导。
3.2加强工科女生的思想教育,提高心理素质功课院校要重视对工科女生的思想教育,针对她们在这一时期的生理和心理上的特点,在教育中培养她们良好的意志,让她们更加自信。
要在思想教育中,不断的锻炼她们的自强心,并提升她们的参与意识和成才意识,消除影响她们的心理障碍。
在思想教育中,提高工科女生的心理素质,增强心理承受能力。
但是,高校的管理者和教育者要注意区分开思想教育和心理治疗的不同,心理疾病切记不能使用思想教育的方法治疗。
3.3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活动,提高工科女生的人文素养社会实践、学术讲座、演讲比赛、文艺活动等校园文化活动具有多种功能,通过参加这些活动,工科女生可以加强实践能力,提高自信心,增进与同学之间的交往,获得社会适应、人际交往、组织管理等方面的能力。
从某种程度上讲工科女生是院校中的弱势群体,因此通过积极的心理健康教育,帮助工科女生更好地认识自己和社会,强化成就动机,提升自身综合素质,增强克服困难、应对挫折的能力,对促进工科女生的健康成长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简介:赵艳敏(1974-),女,山东聊城人,硕士,聊城大学建筑工程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学生思想政治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