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维盐浅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甲维盐浅谈
近几年如果说国外产品热点是康宽、垄歌、福戈等产品的话,那么国内产品的热点绝对聚焦在阿维菌素和甲维盐上。
随着高毒农药的禁用,阿维菌素和甲维盐系列产品顺应而出,成为目前市场杀虫剂的主流产品。甲维盐即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是从发酵产品阿维菌素B1开始合成的一种新型高效半合成抗生素杀虫剂,其作用机理与阿维菌素基本一样,同样是阻碍害虫运动神经信息传递而使虫体麻痹死亡。对鳞翅目昆虫的幼虫和其它许多害虫的活性极高,既有胃毒作用又兼触杀作用,在非常低的剂量下具有很好的效果,施药后3—4天内达到最高死亡率,由于它和土壤结合紧密、不淋溶,在环境中也不积累,极易被作物吸收并渗透到表皮,使施药作物有长期残效,在10天以上又出现第二个杀虫致死率高峰,同时很少受环境因素如风、雨等影响。而且在防治害虫的过程中对益虫没有伤害,有利于对害虫的综合防治,另外扩大了杀虫谱,降低了对人畜的毒性。作为阿维菌素的升级改良产品,它的活性更高、残留更少、毒性更低、安全性更好,是阿维菌素未来的发展方向。甲维盐开创了杀虫新时代
随着世界各国对人类生存环境和自然生态保护意识的增强,人类对农产品质量和自身健康的关心,高毒农药引发的农药残留问题成为社会关注的热点,国家全面下令禁止高毒农药的生产销售和使用。面对这种市场格局,农药企业为顺应时代发展都在致力研发质优价廉的绿色无污染农药,绿色环保的阿维菌素及其改良升级产品甲维盐成为杀虫剂市场的新宠儿。
2000年,国内第一个甲维盐原药科研项目在山东京博立项,京博也开始将甲维盐的生产有实验室转入工厂化生产,成为国内第一条甲维盐生产线,随后惠州银农、河北威远、青岛海利尔等国内知名企业也相继投产,成为国内甲维盐制剂企业的领跑者。
最初,由于甲维盐的高成本,甲维盐代替有机磷等高毒农药在蔬菜种植区推广使用,由于其高效低毒、低残留、持效期长等特点,符合无公害蔬菜的要求,在山东、安徽、江苏、浙江等地区受到了菜农的欢迎。2004年由于甲维盐的效果逐渐被各个农药厂家认可,国内很多厂家开始生产销售,使甲维盐迅速成为鳞翅目等杀虫剂的主流,为替代高毒农药做出了重要贡献。同时国内很多厂家也开始甲
维盐原药的生产,例如河北威远生物化工股份有限公司、河北石家庄市龙汇精细化工有限责任公司、青岛海利尔化工有限公司、佳木斯兴宇生物化学有限公司、黑龙江大庆志飞生物化工有限公司、浙江海正化工股份有限公司等。由于甲维盐的竞争加剧,各厂家开始改进生产工艺,争取压低甲维盐原药的生产成本。
从2005年开始,由于阿维菌素成本上的突破,导致甲维盐的成本也大幅度下滑,由于甲维盐产品的激烈竞争致使甲维盐的利润空间越来越低。为寻求新的利润突破点,个别有远见的公司开始在水稻上登记推广使用,由于其良好的效果反映,随后,甲维盐的热潮又袭击而来,几乎国内所有生产农药的企业都开始生产各种不同含量、不同配方、不同剂型的甲维盐产品。甲维盐产品在全国水稻种植区如安徽、江苏、湖北、湖南、浙江、两广等地区迅速热卖开来,成为水稻杀虫的主流产品。2007年国家对五种高毒农药的禁用,同时甲维盐成本再次降价,以其高效低毒成为了代替农药的首选。2008年之后,甲维盐陆续进入棉花、玉米、果树种植区。甲维盐产品一步步的发展而来,由经济作物区转向大田作物和果树区,由高端市场走向全国,落入寻常百姓家,甲维盐在各个市场遍地开花!
甲维盐市场状况
在水稻、玉米、棉花、蔬菜等作物种植区,防治鳞翅目类害虫的农药,零售商销售最多的是甲维盐,农民购买最多的也是甲维盐。甲维盐作为很多公司主打产品,其每年的销售额占公司总销售额的很大一部分;市场走访中,随意走进一家农资零售店,都可以看到柜台上摆放着不同厂家的甲维盐产品;由于性价比高,效果好,农民走进农药店,购买防治蔬菜、水稻、棉花、玉米等害虫的药剂,经销商向农民推荐最多的是甲维盐系列,农民购买的最多的也是甲维盐系列产品。由于甲维盐良好的杀虫特性和对环境友好等特点,其市场前景看好,甲维盐市场作为一块大蛋糕,国内不少原药企业和制剂企业纷纷挤入该市场领域,期待分享一片自己的天空。据2010年统计,我国甲维盐原药登记厂家已有30多个,与甲维盐相关登记的制剂证近400个,原药产能也存在过剩现象。
与之前相比,甲维盐市场褪去了最初的繁华,走向了平淡,但是未来几年仍然是杀虫剂市场的主流产品。目前国内大大小小、知名不知名的厂家都在进行生产,导致当前甲维盐市场产品有点混乱,效果良莠不齐,标有同样含量的甲维盐,由于生产的助剂、工艺等不同,不同厂家同类产品其效果也不一样,导致价格竞争
激烈。大厂家继续走自己的高端品牌之路,宁可在宣传推广上下双倍的人力与财力,也不走低价竞争的低级促销方式;有些厂家定位低价位产品参与市场价格战,同时定位高端产品,效果好推广力度大,让公司、批发、零售都有利可图;有些小厂家定位不准确,缺乏长远的规划,为了在激烈的市场中占领一席之地,追求高额利润,随意在里面添加隐形成分,在效果和价格上拉开与同类产品的距离,迎合了农民的消费心里。农民长期的使用添加隐形成分的农药,生产中易导致抗药性的加快,会导致一些厂家现已登记的农药成分遭淘汰,继而又会添加隐形成分的恶性循环。这样的结果是会造成农药的使用剂量加大,用药成本增加,同时干扰了农业生物灾害的防控,给生态安全、农产品的质量安全埋下隐患。一些经销商、零售商急功近利、目光短浅,销售产品不把关,另外零售商缺乏植保技术,不能很好地指导农民科学合理用药,也加速了甲维盐的抗性的提高,一系列的因素导致了甲维盐当前的尴尬局面!
繁华之后的落寂
近年来由于甲维盐的大量、重复使用,农民的不科学不合理的用药,加上害虫长期形成的优胜劣汰,时间久了寄主植物自身也会刺激害虫产生抗药性物质,导致害虫的抗药性逐渐加大。甲维盐系列产品大规模的推广应用带来害虫抗药性提升这个从制剂等级的含量就可以看出来,由刚开始登记的0.1%到目前登记2的高达5.7%,以前1%纯甲维盐3000倍效果非常好,但现在5.7%甲维盐也要用到3000倍才可达预期良好效果,亩施用量也是剧增。高浓度大量使用又带来害虫抗药性的提升,以致形成恶性循环。
目前因地区抗性及制剂产品的质量在全国各地的使用效果都有着不同的反映。在安徽、江西和南方等水稻种植区,水稻害虫对甲维盐产生了抗性,很多农民在一次次的购买喷打甲维盐之后,依然没有预期的死虫效果。在水稻上,前几年对水稻害虫效果非常明显,近年来由于其优越的性价比,农民长期依赖甲维盐,长期单一的用药,害虫为适应外界条件生存下来,产生抗药性是必然。抗药性的产生,很大程度上是由于连续使用引起的,一般而言,对一害虫种群如果连续使用20次左右,其抗药性就会明显提高。例如广东省小菜蛾一年可发生20多代,如果同一地块一年内连续使用甲维盐,那么第二年可能效果很差。如今年山东、河南、湖北等地区的玉米上和棉花上暴发的夜蛾类害虫,甲维盐的杀虫效果不理想。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