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型课例及反思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台阶》教学设计及反思
知识与技能
1、了解课文内容,把握人物形象。

2、让学生从文章中联系实际感悟其中真情。

过程与方法:自由、合作、探究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习父亲性格中的艰苦创业精神和坚忍不拔的毅力。

教材分析:
《台阶》是八年级的一篇课文,以农民的儿子作为叙事者,叙述父亲为盖新屋而拼命苦干的一声,表现农民艰难困苦的生存状态和他们为改变不懈努力的精神,作品兼有崇敬和怜悯的双重感情色彩。

教学难点:把握人物形象。

教学难点:父亲性格的核心。

学情分析:
初二学生的理解能力比初一时已有明显提高,在初一记叙文能力的基础上进一步提高他们的阅读理解能力。

教学方法:朗读、讨论、点拨
教学时数:一课时
教学手段: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我们刚学过朱自清的《背影》,写得是父爱,父亲身上的慈爱和坚强、艰苦和努力、困顿和挣扎都凝聚在这背影上,父爱是世上最无私、最深沉的爱,表达是这么简单,没有做作,没有张扬,有的只是及普通而又撼人心魄的细节,今天再来学习一篇讴歌父亲的文章,让我们一起走向《台阶》走近文中的这位父亲。

二、板书课题
三、整体感悟:
1、出示速读要领:要默读、忌回视。

2、思考以下问题:
(1)本文主要写了什么内容?试用一句话来概括?
(2)父亲为什么要造一栋有高台阶的新屋?
四、研读赏析:
1、教师导学:
以上是对文章的整体感知,对一篇文章除了整体驾驭之外,更重要的是对一些精彩的内容进行研读,通过吃苦耐劳,具体的研读,更好地理解人物的性格特点,更贴切地感悟作者的思想感情。

2、自主探究:
请大家找出最让你感动的刻画父亲的语句,要感情地读,说出你感动的原因。

请大家依据这种形式,谈谈你对文中细节刻画的认识。

3、合作探究
4、全班交流:谈对父亲的认识
五、拓展延伸:
父亲一倍子艰苦创业,所得的结果只不过是一间普通的房屋,只不过台阶高些罢了,父亲这样做究竟值不值得?
六、欣赏歌曲
画面中播放有父亲的许多形象,联系生活,你是否也有这样难忘的时刻?
七、作业:写一篇日记《父亲》
板书设计:台阶
李森祥
台阶高吃苦耐劳
父亲老实厚道
地位高坚忍不拔
教学反思:
我认为语文教学不能只见森林,只见单篇课文,不见一类文章。

语文教学应该是用教材教而非教教材,语文教师要放权,教会学生阅读。

本节课从小说的文体出发,安排了三个板块的教学,第一板块抓关键词语,理解读懂故事。

我引领学生抓关键词句,理清了作者的思路。

思路清了,学生对文本也就有了整体的感知和把握。

有理解读懂故事第一板块中父亲和台阶的关系,很自然地带出了第二板块“抓细节描写,析人物形象”的教学。

这一板块的教学,我遵循先感性好理性的原则,教师引路,学生自主的教学理念加以设计,应该说这一板块的教学设计还是比较科学合理的,学生在感性——理性——感性——理性的螺旋式上升中,学会细节的描写,理解比较到位。

这一板块的设计达到了预期的效果。

在完成了“写什么”,“怎么写”这两个板块的教学后,我引导学生进入第三个板块“读懂主旨,读出自己”的教学中。

在这一板块中,我始终扣住关键词“父亲”、“台阶”,始终引导学生从文本出发,读懂父亲,读懂台阶的含义。

我设计了这样一个问题“作者为什么要写这篇小说?编者为何又要编送这篇小说呢?”以此来推动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向更高的层次发展。

在整节课的教学中,我始终不忘学法指导,应该说,整节课的教学思路清晰,过程流畅,师生互动较好。

当然也存在着许多困惑和遗憾。

如这么长的一篇小说,如何在一节课中,既能让学生有一整体感,又要在某一点上讲深讲透。

又如,在本节课的教学中,该如何体现学生评价,这是我没有细加考虑的,有的听课教师指出后,我经过反思,还是觉得比较操作较好。

课已上完,成功也罢,失败也罢,收获也罢,遗憾也罢,这一切都会成为我的宝贵财富,激励我上好今后的每一堂语文课。

学习新课标心得体会
哈拉海乡中心学校张利新一轮以课程与教材为核心的改革正在逐步展开,这给初中语文教学带来了生机,当然也带来了挑战。

作为语文教师,我最大的感受就是教学目标更明确了。

就语文学科而言,原来的《语文教学大纲》在教学目标上曾出现过两种不良倾向:一是过分强调思想性,二是过分强调文学性。

滔滔不绝一堂课,到头来,学生在语文能力的培养上收效甚微。

新的课程标准明确提出了要培养学生的语文能力,一是主张教学上的主体性,二是强调发展学生的个体特长。

那么,在实施新课标时初中语文教学应注意些什么呢?
首先就是要由单纯传授知识向目标整合转变,弘扬人文精神。

目标整合体现在语文教学内容上的整体观,要坚持知识传授,技能训练和智能开发的整体教育;语文教学方法上的整体观,要坚持读写听说的综合训练,处理好教与学、讲与练、学与用的辩证关系;语文教学工作中的整体观,要坚持学用结合,知行统一,实现知识能力的不断迁移。

其次是由研究教学向研究学法转变,唤醒主体意识。

现代教学论认为学力大致可以由三个同心圆组成,最外一层,是知识。

就语文来说包含字词句段篇、语文篇章等先关知识;第二层是听说读写的基本能力和智力,核心层是学习动机、兴趣、习惯和方法,也就是“知学、乐学、善学”。

这是现代语文教学理论重心的转移,是唤醒学生主体学习意识的重要标志。

而且,学法指导不应只看作是简单的传授方法,而应突出学生学习活动的主体地位。

在教学中只有驱动学生自己去主动介入,历经注意、思考、生疑、解疑、创造等心理体验,才能使之理解和把握语文学习的规律养成习惯形成学力。

其次,课堂设计变
“教”为“导”,形成教与学的互动推进。

教师应充分了解学情,营造学生主动参与的教育情境,有针对性地进行学法训练,提高学法指导的自觉性,适时引导学生自悟学法,有意识地强化活用,加强能力迁移。

另一点体会是新课标仍然非常注重语文基础知识的学习和掌握。

新课程标准对语文基础不但具体要求,还有量化标准。

这就提醒我们必须继续由封闭向开放转变,坚持生活化、社会化、信息化的大语文教育观。

语文课本的选文是小百科全书,无所不有,无所不包,要把教材作为培养学生语文能力的一个范例,坚持得法于课内、得益于课外的教学方式。

同时以课堂教学为主,开辟第二课堂,挖掘隐性课程,融通学校、社会、家庭多种语文教育渠道,形成立体式,网络化的语文教育环境。

语文教师应像导演,像领航员,课外阅读、社会调查、书法训练、日记撰写、诗歌背诵等都可成为教学内容。

就课堂而言,“天地阅览室,万物皆书卷”,而教学手段更应该是“语言+普通教具+现代媒体”。

我觉得把握新的课程评价标准有一点最应值得重视,那就是语文课程评价一定要立足于现代社会要求学生所具备的语文素养上。

就是说我们的评价要让社会认可。

当我们的学生踏入社会,社会上的人说,“这个人的语文素养不错”时,我们的评价才没有出问题。

现代社会需要怎样的语文人才呢?一手好字,一篇好文章,依然是现代社会所需要的,除了这两点,现代社会要求一个公民要有一定的口语交际的水平和运用现代技术搜索、处理信息的能力。

基于这些思考就可以发
现目前的评价没有很好评价学生的各种能力,更没有很好地去评价学生开展语文活动的实践能力。

既然现代社会需要这些能力,我们就应该做好这方面的评价工作。

总之,一切的革新必须在实践中提高,在探索中前进,希望初中语文在新课程改革的大潮中一路走好!。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