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心日谱》手抄秘本
说一说中国象棋史上那些绚目的古谱模板
说一说中国象棋史上那些绚目的古谱按语;中国象棋的历史源远流长,棋书著作,繁华似锦。
据史书记载,早在南北朝时期,北周武帝就曾大宴群臣,宣讲《象经》,唐代亦有《象戏格》等棋书流传。
象棋著作至宋代一度兴盛,先后有司马光的《七国象戏》,尹洙的《棋势》,晁补之的《广象戏图》,洪迈的《棋经论》、叶茂卿的《象棋神机集》、等多种象棋理论性著述传世。
本文要着重介绍的,却是中国象棋史上那些以记载象棋谱为主,构思巧夺天工的古籍。
《事林广记》宋陈元靓的《事林广记》中记载有目前中国目前所能看到的最早的象棋棋谱,比最早的国际象棋谱还要早200多年。
《梦入神机》在明朝的时候就已经成为秘本,出版日期难以考证(有人说是明初洪武年间的作品,但未见可靠的资料),约刊印于明嘉靖之前。
全书十卷,现已残缺不全。
其中有一部分曾被选编入“适情雅趣”。
据云间薛丙增订“梅花泉”,自跋所说,可能该书也和“梦入神机”有些渊源,但“梅花泉”跋言中说它“皆全枰而无残局”,不知是指“梦谱”的最早版本或另有别的版本,已无法了解。
现存的版本是静海郑国钧于1949年从市集上一位姓杜的杂货摊商那里获得的,原书有十二卷,现只存一、二、三卷残本,计有残局一百八十五局,卷七一册,有残局一百局,共计285图的残局棋势,全书均为图式,未见着法,估计是图着分列,版本和刻印与后来的“适情雅趣”相仿佛。
从这些残缺不全的版本看来,不完整的四卷就已有近三百个残局,且其中许多局势都是“适情雅趣”所没有的(1570年刊印的“适谱”的引文中曾说:“……玉川徐君,缉购“金鹏秘诀”、“梦入神机”善本,如膺拱壁,不忍私已,以图角胜,乃欣与适情觅豫者共焉,爰题曰适情雅趣,请寿诸梓,以广其传云。
”这就是说:“适谱”是集“梦谱”与“金鹏”而刊印的,但就现在所发现的“梦谱”残本看来,“适谱”并没有全部收集进去。
),可以看到当时“梦入神机”规模之巨大,材料之丰富。
明代赵用贤、赵琦美父子二人喜藏书,其《脉望馆书目子类五象棋》著录《梦入神机》一部,十卷。
天心学宫谈:《三十六计》(修订版)
三十六计名诗歌
• 金蝉脱壳、抛砖引玉、借刀杀人、以 逸待劳、擒贼擒王、趁火打劫。关门 捉贼、浑水摸鱼、打草惊蛇、瞒天过 海、反间计、笑里藏刀。顺手牵羊、 调虎离山、李代桃僵、指桑骂槐、隔 岸观火、树上开花。暗渡陈仓、走为 上、假痴不癫、欲擒故纵、釜底抽薪 、空城计。苦肉计、远交近攻、反客 为主、上屋抽梯、偷梁换柱、无中生 有。美人计、借尸还魂、声东击西、 围魏救赵、连环计、假道伐虢。
○第三套〖攻战计〗
• 第13计 打草惊蛇 • 第14计 借尸还魂 • 第15计 调虎离山 • 第16计 欲擒姑纵 • 第17计 抛砖引玉 • 第18计 擒贼擒王
○第四套〖混战计〗 • 第19计 釜底抽薪 • 第20计 混水摸鱼 • 第21计 金蝉脱壳 • 第22计 关门捉贼 • 第23计 远交近攻 • 第24计 假道伐虢
• 原书按计名排列,共分六套,即胜战 计、敌战计、攻战计、混战计、并战 计、败战计。
• 前三套是处于优势所用之计,后三套 是处于劣势所用之计。每套六计,总 共三十六计。
• 每计名称的解说,均系依据《易经 》中的阴阳变化之理及古代兵家刚 柔、奇正、攻防、彼己、虚实、主 客等对立关系相互转化的思想推演 而成,含有朴素军事辩证法精华。 • 解说后的按语,多引证宋代以前的 战例和孙武、吴起、尉缭子等兵家 的精辟语句。
翟瑞琴如获至宝,将本子三十六计内容
做了修改,成书付印了千余本。张联甲闻讯 ,亲赴四川将此事告至江油县县长吴某处, 吴为黄埔军校毕业生,打抱不平,判翟瑞琴 “侵权”,罚100元现大洋,将抄来未卖出的 1200本《三十六计》交给张联甲。张联甲将 书带回陕西,最后如何处理不得而知。但张 敬轩之说惟一可信的重要证据是他的家里仍 留有多本瑞琴楼版的《三十六计》。
萃卦是《易经》六十四 卦的第四十五卦
天心正运日课──戴洪涧真传秘诀
天心正运日课──戴洪涧真传秘诀列旺二十四山催丁财贵,福绿等事。
共计日课、三百八十四格。
任为取用。
三千六百日格任便使用,又别选合格。
至今至妙至奇。
共取三百四十格每次依方位取,不但年用大利、总无凶杀之说,随是三杀五黄天地官符等凶杀亦不忌。
所以造无不速发也,用催福催禄无有不应验也,是戴公真传秘诀。
戴公真传秘诀株光透地,今鸟运月,灵光脱壳。
天元一气宝照通天,玉兔行春,考蚌飞身。
地元一气。
金元同令。
帝行权、白虎传神、马到君臣、青龙金气,能分主使、天地同春、日月合壁。
龙为屋海,狐狸化虎、春来凤舞、天元一气、鸟入天门、野鹿返猪、时至龙飞、地元一气、屋中日月、纯阳跨鹤、神通天市、天地同春、室里乾坤、果老骑鹤、气合紫微戴锡先生真传选择之书,寒牛冲栋。
最效者、用政稌之法,先以九星即紫白九星也,选年月,年月既利,在此利月内再择吉日。
于政稌缠泊各度、大象合吉之日、在此吉日内,再选吉时以合主命。
主使既稌吉气。
有所鹿,以照山方。
所以为之造命也。
大端以太阳既照,则诸般神煞无不听伏也,九星行于各宫、政稌还转于大地、生生化化人物胥难才处此造命干支俱取、不可冲尅亦不用扶龙相主也。
天星之变动,不居于干支,配之有定、有前、有后、六十年干支相同,而政稌之吉凶回异、此乃天星可才处、干支难凭也、九星之中廉贞即五黄也、所到之方,不宜修造安葬,犯着必有鬼。
再查太岁、三煞 .月破、大月建所应避忌之。
其稌神杀不足言也。
九星妙用,不处主客、相生相比与政稌各有书习之者、非穷儒莫究、未可一成语解也。
注:选择求真内载,上中间段政稌之法:七政四稌星。
七政:太阳(吉)太阴(吉)金、木(吉)水(吉)火、土。
四稌:柴气吉、水孛、火罗、土计。
天心运课选择定局吉年吉日时:乾山少微垣武曲行权天市垣文曲水司令诗日:乾山元辰生气通,今枝玉叶两相逢。
龙* 虎伏天心地,凤舞鸾飞月蜜宫。
乾山巽向、丙辛元辰若造葬修方在此点灯。
催丁财贵、福禄等事、宜用亥年三月立冬前后丙辛日卯时、用后必应催丁。
术藏
《术藏》目录1 中国术数学简论卜筮卜筮全书 [明]姚际隆删补民国影印本十四卷全卜筮卜筮元龟建安粛吉文撰集日本藏本二册全卜筮卜筮正宗 [清]王维德辑清康熙四十八年经元堂刻本十四卷全2 卜筮断易大全 [清]余兴国辑民国上海江东书局石印本 4卷3册全卜筮火珠林 [宋[麻衣道者撰民国大德书局石印本 1册全卜筮增补详注六爻一撮金易数 [宋]邵雍撰[明]刘基补注清康熙袖珍抄本 1册全3 卜筮邵子易数 [明]俞有功撰[清]王通瑞删定清道光五年京都三槐堂刻本六卷全卜筮述卜筮星相学 [清]袁树珊撰民国润德堂本 2册8卷全4 卜筮梅花易数 [宋邵康节撰民国校经山房石印本 5卷1册全卜筮易隐 [清]曹九锡辑民国排印本 8卷全卷首1卷卜筮鼎锲卜筮鬼谷源流断易天机大全三卷首 [战国]鬼谷子撰清道光十三年三让堂刻本三卷首一卷全5 一卷卜筮重雕焦氏易林 [汉]焦赣撰据宋本重刻本十六卷全卜筮增注周易神应六亲百章海底眼前集后集 [宋]王鼒撰上海图书馆藏本 1册全6 卜筮增删卜易十二卷 [清]野鹤老人撰清康熙三十年陈长卿刻本十二卷全卜筮重刊易冒 [清]程元如撰民国石印本 10卷全堪舆八宅明镜 [唐]杨筠松撰民国上海广益书局石印本 2卷1册全7 堪舆地理辨证疏 [清]蒋大鸿注民国八年锦章书局石印本 5卷1册全堪舆地理大全辑要 [清]许明撰民国校经山房石印本 10卷2册全堪舆地理大全要诀 [清]许明撰民国校经山房石印本 7卷2册全堪舆地理大成地理六经注 [清]叶九升撰民国五年九经书局石印本 6卷1册全8 堪舆地理大成理气四诀 [清]叶九升撰民国五年九经书局石印本 4卷1册全堪舆地理大成罗经指南拨雾集 [清]叶九升撰民国五年九经书局石印本 3卷1册全堪舆地理大成平阳全书 [清]叶九升撰原版为民国五年九经书局石印本 15卷1册全9 堪舆地理大成山法全书 [清]叶九升撰民国五年九经书局石印本 19卷6册全10 堪舆地理四秘全书 [清]尹一勺撰民国大成书局石印本 12种3册全铁弹子地理元机/(南唐)何令通撰/堪舆地理四弹子(明)游嵩注铅弹子地学正义金弹清聚锦堂刻本十卷全子地理元珠经/(明)刘基注玉弹子地理元枢/(清)张凤藻注堪舆地理金弹子玉弹子 [元]白髯老人、耶律楚材撰[明]刘伯民国校经山房石印本 4卷1册全温校堪舆地理铅弹子 [明]孟又承传[清]张九仪撰民国校经山房石印本 1卷1册全堪舆地理铁弹子 [南唐]何令通撰[明]刘青田释民国校经山房石印本 2卷1册全堪舆地理青囊经 [唐]杨筠松撰民国锦章书局石印本 8卷1册全堪舆地理六法点穴大全 [唐]杨佐仙等撰民国校经山房石印本 6卷1册全11 堪舆地理五决 [清]赵九峰撰民国锦章书局石印本 8卷2册全堪舆地理选择录要 [清]蒋大鸿撰民国乙酉年上海会文堂石印本 4卷2册全堪舆地理阳宅大全 [清]许明撰民国校经山房石印本 4卷1册全12 堪舆地理正宗 [清]蒋国撰民国广益书局石印本 12卷2册全堪舆地理直指原真 [清]释彻莹撰民国校经山房石印本 3卷2册全堪舆地理葬埋黑通书 [清]释彻莹撰清抄本 1册全13 堪舆地理琢玉斧 [清]张九仪撰民国广益书局石印本 4卷2册全堪舆六圃沈新周先生地学 [清]沈镐撰原版为民国锦章书局石印本 2卷1册全堪舆赣州风水秘传不署撰人民国石印本 12卷2册全14 堪舆撼龙经、疑龙经批注校补合刻 [唐]杨筠松撰民国锦章书局石印本撼龙经6卷疑龙经2卷2册全堪舆郭璞葬经 [晋]郭璞撰民国十三年锦章书局石印本 1卷1册全15 堪舆罗经顶门针 [明]徐之镆撰民国广益书局石印本 2卷1册全堪舆罗经解定 [清]胡国桢撰民国元年江东书局石印本 4卷2册全堪舆罗经透解 [清]王道亨撰民国二年铸记书局石印本 2卷1册全堪舆秘本搜地灵 [明]刘伯温订光绪有益堂刻本 2卷1册全16 堪舆平砂玉尺经 [元]刘秉忠撰[明]刘基解上海文明书局金属版 2卷1册全堪舆乾坤法窍 [清]范宜宾集民国锦章书局石印本 3卷2册全堪舆阳宅都天滚盘珠要法 [清]瞿天赉撰宣统二年扫叶山房石印本 1册全17 堪舆入地眼全书 [宋]静道和尚撰民国广益书局石印本 10卷2册全堪舆三元总录 [明]柳珍纂辑民国广益书局石印本 3卷1册全堪舆阳宅大全 [明]一壑居士集光绪校经山房石印本 10卷2册全堪舆山洋指迷 [明]周景一撰乾隆刻本 4卷4册全18 堪舆阳宅爱众篇 [清]张觉正撰民国校经山房石印本 4卷2册全堪舆宝照秘诀不署撰人清稿本 1册全19 堪舆山洋指迷 [明]周景一撰民国上海广益书局 4卷2册全堪舆阳宅集成 [清]姚廷銮撰宣统元年江左书林石印本 8卷4册全堪舆雪心赋辩讹正解 [清]卜应天撰[清]孟浩注宣统元年扫叶山房石印本 4卷1册全20 堪舆阳宅三要 [清]赵九峰撰民国上海校经山房石印本 4卷1册全堪舆阳宅十书 [明]王君荣纂辑民国江东书局石印本 4卷2册全堪舆阴宅集要 [清]姚廷銮撰宣统元年江左书林石印本 4卷2册全堪舆阴阳二宅必用[附鲁班经秘决仙机元空不署撰人民国江东书局石印本 4卷2册全法鉴]21 堪舆宅谱指要 [清]魏青江撰民国扫叶山房石印本 4卷1册全堪舆陈子性二十四山造葬秘诀 [清]陈应选撰民国抄本 1册全堪舆倪公阐明阳盘住宅秘诀不署撰人嘉庆抄本一卷全22 堪舆地理辨正直解 [清]蒋大鸿撰经元堂刻本 5卷全堪舆地理参赞玄机仙婆集 [明]张鸣凤编明世德堂写刻本十二卷全23 堪舆地理黑囊经 [明]范越风撰清初抄本 1册全堪舆地理星体图格真龙名髓不署撰人明抄本 1册全堪舆地理正宗臆解 [明]萧智深[清]金六吉撰清乾隆四十二年嘉德堂刻本三卷全24 堪舆地理指迷篇臆解 [明]萧智深[清]金六吉撰清乾隆四十二年嘉德堂刻本二卷全堪舆地理琢玉斧峦头歌括 [明]徐之镆唐际云辑[清]张九仪释清康熙宏德堂刻本四卷全堪舆地学 [清]沈镐撰清康熙五十二年刻本二卷全堪舆格水定针法不署撰人地理手抄稿本一卷全堪舆管氏地理指蒙 [魏]管辂著清印本25 堪舆郭璞古本葬经 [晋]郭璞撰清印本一卷全堪舆红鸾经四十八局定例不署撰人手抄稿本一卷全堪舆胡矮仙至宝经 [唐]胡矮仙清印本一卷全堪舆黄帝宅经不署撰人清印本一卷全26 堪舆空石长者五星捉脉正变明图 [唐]空石长者清印本一卷全堪舆九天元女青囊海角经不署撰人清印本一卷全堪舆地学精华 [民国]夏更清撰民国版铅印本 1册全堪舆堪舆要诀 [明]狄奄氏手录嘘龙村舍藏本一卷全27 堪舆考验通书法窍秘决不署撰人清印本二册全堪舆分房变气论宅法 [清]蒋平阶撰清稿本一卷全堪舆金精廖公秘授地学心法正传画策扒砂经 [宋]廖禹撰清嘉庆二十五年大文堂刻本四卷全补遗一卷全堪舆李思聪总索 [宋]李思聪清印本一卷全堪舆灵城精义笺 [清]沈竹礽撰自得斋丛书一卷全28 堪舆刘基堪舆漫兴 [明]刘基撰清印本一卷全堪舆缪希雍葬经翼 [明]缪希雍撰清印本一卷全堪舆灵驱解法洞明真言秘书(秘诀仙机)不署撰人明汇贤斋刻本一卷全堪舆刘见道乘生秘宝经 [唐]刘见道清印本一卷全堪舆新刊地理五经四书解义郭璞葬经 [明]吴征岀定郑谥注明汇贤斋刻本一卷全堪舆八宅明镜 [唐]杨筠松撰清乾隆五十五年姑苏乐真堂刊本二卷全堪舆杨曾地理元文 [清]端木国瑚撰清刻本一册全堪舆水龙经 [晋]郭璞撰[明]刘基阅清内府抄本五卷全29 堪舆续水龙经 [晋]郭璞撰[明]刘基阅清内府抄本四卷全堪舆水龙经阴阳宅 [晋]郭璞撰[明]刘基阅清内府抄本阳宅二卷全阴宅二卷全堪舆青乌先生葬经不署撰人清印本一卷全30 堪舆仕学备余 [清]纪大奎撰清刻本六卷全堪舆十道天心 [清]戴洪润手抄真传择日秘本 28 一卷全堪舆孙伯刚璚林国宝经 [宋]孙伯刚撰清印本一卷全31 堪舆天机望龙经 [宋]吴景鸾授雅德江村迂穸藏本手稿本一卷全堪舆天心正运线法不署撰人手稿本一卷全堪舆天星秘诀寻龙合格定穴不署撰人清光绪手抄秘本一卷全堪舆谢和卿神宝经 [宋]谢和卿撰清印本一卷全堪舆新镌京版工师雕斫正式鲁班经匠家镜 [明]午荣撰明汇贤斋刻本三卷全32 堪舆玄秘龙法玄秘穴法不署撰人手抄本两册全堪舆选择纪全不署撰人明汇贤斋刻本一卷全堪舆雪心赋辨讹正解 [唐]卜应天撰民国排印本四卷全堪舆雪心赋直解 [明]吴一棣撰清顺治十八年刻本四卷全33 堪舆阳宅大成 [清]魏青江撰清嘉庆刻本十五卷全34 堪舆阳宅起手 [清]査咏旺传清抄本一卷全堪舆阳宅十书 [明]王君荣纂辑清印本四卷全堪舆阳宅元运会要不署撰人清抄本一册全堪舆阳宅指南篇 [清]蒋平阶撰清稿本一卷全堪舆杨筠松青囊奥旨 [唐]杨筠松撰清印本一卷全堪舆杨筠松十二杖法 [唐]杨筠松撰清印本一卷全堪舆杨再谪仙人杨公金刚钻本形法葬图诀 [唐]杨筠松撰清印本一卷全35 堪舆阴阳秘诀不署撰人清抄本 1堪舆玉元子天宝经 [宋]玉元子撰清印本一卷全堪舆廖禹十六葬经 [宋]廖禹撰清印本一卷全堪舆青囊心印 [清]王宗臣撰清康熙刻本二卷全堪舆青囊续编 [清]王宗臣撰清康熙刻本一卷全附天玉经四卷全堪舆天玉经 [清]王宗臣撰清康熙刻本四卷全36 堪舆重刊人子须知资孝地理心学统宗八卷 [明]徐善继徐善述撰明隆庆三年刻万历十一年梅墅石 510渠阁补刻本六壬大六壬寻原 [明]张纯照辑注民国元年江东书局石印本 4卷137 六壬大六壬大全 [清]郭御青校定民国十年锦章书局石印本 13卷3册全六壬大六壬眎斯 [清]叶悔亭辑民国元年江东书局石印本 2卷1册全38 六壬大六壬口诀篡(卷1-2) [明]林昌长撰明万历年六壬稿本四卷全39 六壬大六壬口诀篡(卷3-4) [明]林昌长撰明万历年六壬稿本四卷全六壬大六壬类集 [清]纪大奎辑清印本 1册全40 六壬大六壬金口诀 [清]周儆弦重订上海大成书局石印本 3卷1册全六壬六壬金口不署撰人清印本一册全41 六壬大六壬立成大全钤 [清]陈梦雷辑清印本 1册全六壬大六壬课经集 [清]郭御青校定清五云斋刻本四卷全42 六壬大六壬五变中黄经不署撰人清稿本一册全六壬壬遁秘不署撰人清稿本一册全43 六壬金匮玉衡经 [清]孙星衍校清印本 1册全六壬大六壬探原 [清]袁树珊撰民国刻本 1册全六壬大六壬指南 [清]陈公献撰民国元年江东书局石印本 5卷1册全44 六壬大六壬集应钤(卷首-卷30) [明]黄宾廷撰清代写本 6册全45 六壬大六壬集应钤(卷31-卷60) [明]黄宾廷撰清代写本 6册全六壬官板大六壬神课金口诀 [明]适摘子撰清金陵经正堂写刻本七卷全46 六壬六壬粹言 [清]刘赤江编清道光六年品莲堂刻本六卷首一卷六壬六壬经纬 [清]毛志道撰清雍正刻本六卷全六壬六壬类聚 [清]纪大奎撰清杨照藜校刊本四卷全六壬邵彦和大六壬断案 [宋]邵彦和[清]程铨辑清写本四册全47 六壬六壬三传起法不署撰人清写本一册全六壬大六壬银河棹不署撰人清大文堂刻本一册全六壬龙首经 [清]孙星衍校清印本一册全48 六壬御定卜筮精蕴不署撰人清康熙内府精抄本三卷全六壬御定六壬金口合占不署撰人清康熙内府精抄本六卷全六壬六壬总钤不署撰人清稿本一册全六壬御定六壬直指不署撰人清康熙四十八年经元堂刻本二卷全49 六壬御定六壬直指不署撰人清康熙内府写本三卷全六壬御定六壬直指析义不署撰人清康熙四十八年经元堂刻本六卷命理壁奥经不署撰人清印本一册全50 命理兰台妙选 [明]万民英识清印本一册全命理命理探原 [清]袁树珊撰民国上海文化书局石印本八卷三册全命理子平集要不署撰人清康熙内府精抄本一册全51 命理命谱(卷首-卷五) [清]袁树珊撰民国润德堂本八卷全命理命谱(卷六-卷八) [清]袁树珊撰民国润德堂本八卷全命理滴天髓 [明]刘伯温撰民国大德书局石印本二卷一册全命理称命全书不署撰人光绪刻本一册全52 命理磨镌赋 [明]胡文焕编清印本一册全命理琴堂步天警句 [明]胡文焕编清印本一册全命理琴堂五星会论 [明]胡文焕编清印本一册全命理琴堂指金歌 [明]胡文焕编清印本一册全命理子平管见集解 [清]雷鸣夏撰清同治五年六吉堂刻本二卷全53 命理任注滴天髓阐微 [明]刘基撰[清]任铁樵注民国排印本四卷全54 命理三命通会(卷一-卷二十八) [明]万民英撰清印本十二卷全命理三命通会(卷二十九-卷三十六) [明]万民英撰清印本十二卷全55 命理神峰通考命理正宗 [明]张神峰撰民国三年广益书局石印本四卷二册全命理穷通宝鉴栏江网不署撰人清益原堂板二卷一册全命理玉照神应经 [晋]郭璞撰清印本一册全命理算命实在易 [民国]星相研究社编民国上海章福记书局石印本二卷一册全命理天元秀气巫咸经 [唐]珞琭子撰清印本一册全56 命理五星壁奥经 [清]孙星衍校清印本一册全命理新刊合并官版音义评注渊海子平 [宋]徐升编[明]杨淙增校清光绪九年京都大成堂刻本五卷全命理星平集腋统宗 [清]廖瀛海撰清道光十二年经文堂刻本四卷全命理耶律真经 [辽] 耶律纯撰清印本一册全57 命理望斗经 [明]万民英校清印本一册全命理星平会海 [清]水中龙编民国萃英书局石印本十卷四册全58 命理渊海子平 [宋]徐升编[明]杨淙增校民国广益书局石印本 5卷1册全命理张果星宗 [明]陆位辑清印本一册全命理御定五星精义不署撰人清康熙内府抄道光增补本一册全59 命理子平真诠 [清]沈孝瞻撰民国会文堂石印本四卷二册全命理紫微斗数全书 [宋]陈希夷撰民国锦章书局石印本四卷一册全奇门大统皇历经世 [明]胡献忠撰明绿竹堂刻本三卷全60 奇门遁甲奇门捷要 [清]杨景南编清康熙刻本一册全奇门金函奇门遁甲秘笈全书[附]金函玉镜图 [汉}诸葛亮撰民国锦章书局石印本三十卷四册全六卷奇门奇门遁甲不署撰人清印本一册全61 奇门奇门遁甲金镜宝鉴 [明]刘伯温集清抄本十六卷全奇门奇门阳遁不署撰人清康熙精抄本一册全奇门奇门遁甲备览不署撰人清顺治抄本一册全奇门奇门遁甲全局阳遁九局阴遁九局不署撰人明抄本一册全62 奇门奇门遁甲不署撰人明抄本十卷全奇门奇门秘窍不署撰人元抄本一册全63 奇门奇门卜筮不署撰人清内府精抄本一册全奇门奇门遁甲秘籍大全 [明]刘伯温编清抄本二十三卷全奇门奇门遁甲统宗大全 [汉]诸葛亮撰民国锦章书局石印本十二卷二册全64 奇门奇门法窍(卷一-卷五) [清]锡孟樨辑清写本八卷全奇门奇门法窍(卷六-卷八) [清]锡孟樨辑清写本八卷全65 奇门四季开门不署撰人清内府精抄本四卷全奇门御定奇门宝鉴不署撰人精康熙内府精抄本六卷全66 奇门御定奇门宝鉴阳遁九局不署撰人清刻本九卷全奇门御定奇门宝鉴阴遁九局不署撰人清刻本九卷全奇门秘本奇门遁甲鸣法辽东飞伏山人撰清抄本一册全67 奇门奇门阴遁九局不署撰人清康熙精抄本一册全奇门日家奇门不署撰人清刻本一册全奇门奇门五总龟通书大全 [明]池本理撰民国元年江东书局石印本四卷二册全68 奇门奇门遁甲统宗大全 [汉]诸葛武侯撰清刻本十二卷全奇门金函玉镜图 [明]刘伯温集清抄本六卷全69 奇门御定奇门真诠不署撰人清抄本一册全70 太乙太乙局(上)不署撰人清刻本一册全太乙太乙局(下)不署撰人清刻本一册全71 太乙太乙数统宗大全 [清]李自明辑民国中原书局石印本 6卷3册全太乙太乙淘金歌 [唐]王希明辑[宋]丘浚重编清刻本一册全72 太乙太乙人道命法(卷一-卷五)不署撰人清刻本一册全73 太乙太乙人道命法(卷六)不署撰人清刻本一册全太乙太乙统宗大全 [清]李自明编清集福堂刻本四十卷全相术新刊校正增释合并麻衣先生人相编 [清]陆位崇编清光绪八年京都文兴堂刻本五卷全74 相术大清相法 [清]笑尘氏撰大成书局石印本四卷一册全相术麻衣相法 [五代]麻衣道长撰光绪文成堂刊本五卷三册全相术精考演禽三世相法不署撰人清经国堂刻本一册全75 相术公笃相法 [民国]陈公笃民国排印本一册全相术神相全编不署撰人清印本一册全76 相术神相汇编(附续集) [清]高鼎玉辑清道光二十三年修竹吾庐刻本四卷全相术管辂神相秘传 [汉]管辂撰,[宋]陈抟述民国排印本一册全77 相术相理衡真 [清]陈钊撰民国四年上海锦文堂石印本十卷二册全相术柳庄相法 [明]袁柳庄撰民国排印本三卷二册全相术柳庄相法考证 [民国]邹文耀撰台湾瑞成书局本一册全相术人相篇不署撰人清印本一册全78 相术神相全编 [宋]陈抟撰[明]袁忠彻订清道光五年经国堂刻本十二卷首一卷全相术中西人相探原 [清]袁树珊撰民国排印本一册全相术照胆经 [宋]邵平轩撰清印本一册全79 相术神相水镜集 [清]范騋撰清聚盛堂刻本四卷全相术相儿经 [晋]严助撰清印本一册全相术演禽三世相法 [宋]袁天纲选民国石印本二册全80 选择陈子性藏书(无卷-卷七下) [清]陈应选撰佛山文华阁机器版十二卷全卷首一卷全81 选择陈子性藏书(卷八上-卷十二) [清]陈应选撰佛山文华阁机器版十二卷全卷首一卷全82 选择崇正辟谬永吉通书 [清]李奉来辑民国石印本十四卷三册全选择八字万年历 [清]袁树珊校勘润德堂本一册全选择百中经不署撰人民国校经山房石印本一册全选择扁鹊子午经 [战国]扁鹊撰清印本一册全选择订正选择神煞起例不署撰人清康熙内府抄本二卷全选择东方朔通玄经 [汉]东方朔撰清代木刻版一卷一册全83 选择董公选 [明]董潜撰礼亲王家藏秘本清刻本一册全选择董公选要览 [明]董潜撰清光绪二十四年浙江官书局刻本一卷全选择董公选择要览 [明]董潜撰民国萃英书局石印本一册全选择董氏诹吉新书 [明]董潜撰清光绪二年二酉斋刻本二卷全选择董氏诹吉新书续编 [明]董潜撰清末刻本一卷全选择吉凶时日善恶宿曜经 [唐]释不空译清刻本一卷全选择历学会通 [清]薛凤祚辑清刻本一卷全选择钦定修造吉方立成 [清]敬征编清光绪九年武英殿写刻本一册全84 选择臞仙肘后经 [明]朱权撰清刻本一卷全选择臞仙肘后神枢经 [明]朱权撰清刻本一卷全选择孙思邈元女房中经 [唐]孙思邈撰清刻本一卷全选择太乙经不署撰人清刻本一卷全85 选择鳌头通书大全(卷一-卷六) [清]熊宗立著[清[熊月畴重订 [台]钟义明整理本十卷全86 选择鳌头通书大全(卷七-卷十) [清]熊宗立著[清[熊月畴重订 [台]钟义明整理本十卷全87 选择象吉备要通书大全(卷一-卷十一) [清]魏鉴撰民国校经山房石印本二十九卷十册全88 选择象吉备要通书大全(卷十二-卷二十九) [清]魏鉴撰民国校经山房石印本二十九卷十册全89 选择协纪辨方书(卷一七-卷二十六) [清]允禄李廷耀等纂修民国广益书局石印本三十六卷六册全选择协纪辨方书(卷二十七-卷三十六) [清]允禄李廷耀等纂修民国广益书局石印本三十六卷六册全90 选择选择求真 [清]胡晖撰民国八年广益书局发行十卷三册全选择选择书不署撰人清光绪内府朱墨抄本二卷全选择永宁通书 [清]王洪绪撰上海扫叶山房本天地人和四集十二卷全选择阴阳五要奇书一集*郭氏元经 [晋]郭璞著清乾隆五十五年姑苏乐真堂刊本十卷全91 选择阴阳五要奇书二集*璇玑经 [晋]赵载著清乾隆五十五年姑苏乐真堂刊本一卷全选择阴阳五要奇书三集*阳明案索 [明]陈复心著清乾隆五十五年姑苏乐真堂刊本五卷首一卷全选择阴阳五要奇书四集*佐元直指 [明]刘伯温著清乾隆五十五年姑苏乐真堂刊本九卷首一卷全选择阴阳五要奇书五集*三白宝海 [元]幕讲禅师著[明]江孟隆辑清乾隆五十五年姑苏乐真堂刊本三卷全选择诹吉便览 [清]俞荣宽编原版为宣统二年扫叶山房石印本一册全92 选择诹吉便览宝镜图 [清]俞荣宽编宣统二年扫叶山房石印本一册全选择许真君万全玉匣记 [晋]许逊撰清光绪十七年刘诚印写刻本二卷全选择选吉探原 [清]袁树珊撰民国润德堂本二卷三册全93 杂术辰州符咒大全 [汉]张天师真人撰民国中西书局石印本五卷四册全杂术鲁班经秘诀仙机 [清]午荣编清代刻本一册全94 杂占铁板神数 [宋]邵康节撰民国校经山房石印本十四卷四册全杂术秘本诸葛神数 [汉]诸葛亮撰民国17年上海世界书局石印本一册全堪舆六道神数不署撰人民国石印本一册全杂术冲天神数不署撰人稿本一册全95 杂术金钱课不署撰人民国石印本一册全杂术牙牌神数七种内含白鹤神数等七种不署撰人民国广益书局石印本一册全杂术巧连神数 [汉]诸葛亮撰民国石印本一册全杂术推背图 [唐]袁天罡李淳风撰民国纪元书局石印本一册全杂术扶箕迷信底研究 [民国]许地山撰商务印书馆本一册全96 杂术灵验符咒全书 [清]余哲夫撰民国精灵学社石印本一册全杂术升仙神书不署撰人光绪三年抄本一册全杂术祈梦秘书不署撰人民国上海中西书局石印本一册全97 杂术真本断梦秘书 [清]余姚文祺编撰民国排印本一册全杂术测字秘牒 [清]程省撰百二汉镜斋本一册全杂术张天师祛病书不署撰人光绪刻本一册全杂术祝由科治病奇书 [清]徐景辉撰民国上海中西书局石印本一册全98 杂术祝由十三科不署撰人民国三年锦章书局石印本二卷一册全杂术一掌经不署撰人民国诚文信书局石印本一册全杂术圆光真传秘诀 [清]佛隐居士撰民国中西书局石印本二卷一册全。
历史上有哪些出名的堪舆家及著作
历史上有哪些出名的堪舆家及著作堪舆八宅明镜[唐]杨筠松撰民国上海广益书局石印本2卷1册全堪舆地理辨证疏[清]蒋大鸿注民国八年锦章书局石印本5卷1册全堪舆地理大全辑要[清]许明撰民国校经山房石印本10卷2册全堪舆地理大全要诀[清]许明撰民国校经山房石印本7卷2册全堪舆地理大成地理六经注[清]叶九升撰民国五年九经书局石印本6卷1册全堪舆地理大成理气四诀[清]叶九升撰民国五年九经书局石印本4卷1册全堪舆地理大成罗经指南拨雾集[清]叶九升撰民国五年九经书局石印本3卷1册全堪舆地理大成平阳全书[清]叶九升撰原版为民国五年九经书局石印本15卷1册全堪舆地理大成山法全书[清]叶九升撰民国五年九经书局石印本19卷6册全堪舆地理四秘全书[清]尹一勺撰民国大成书局石印本12种3册全堪舆地理四弹子铁弹子地理元机/(南唐)何令通撰/(明)游嵩注铅弹子地学正义金弹子地理元珠经/(明)刘基注玉弹子地理元枢/(清)张凤藻注清聚锦堂刻本十卷全堪舆地理金弹子玉弹子[元]白髯老人、耶律楚材撰[明]刘伯温校民国校经山房石印本4卷1册全堪舆地理铅弹子[明]孟又承传[清]张九仪撰民国校经山房石印本1卷1册全堪舆地理铁弹子[南唐]何令通撰[明]刘青田释民国校经山房石印本2卷1册全堪舆地理青囊经[唐]杨筠松撰民国锦章书局石印本8卷1册全堪舆地理六法点穴大全[唐]杨佐仙等撰民国校经山房石印本6卷1册全堪舆地理五决[清]赵九峰撰民国锦章书局石印本8卷2册全堪舆地理选择录要[清]蒋大鸿撰民国乙酉年上海会文堂石印本 4卷2册全堪舆地理阳宅大全四集[清]许明撰民国校经山房石印本4卷1册全堪舆地理正宗[清]蒋国撰民国广益书局石印本12卷2册全堪舆地理直指原真[清]释彻莹撰民国校经山房石印本3卷2册全堪舆地理葬埋黑通书[清]释彻莹撰清抄本1册全堪舆地理琢玉斧[清]张九仪撰民国广益书局石印本4卷2册全堪舆六圃沈新周先生地学[清]沈镐撰原版为民国锦章书局石印本2卷1册全堪舆赣州风水秘传不署撰人民国石印本12卷2册全堪舆撼龙经、疑龙经批注校补合刻 [唐]杨筠松撰民国锦章书局石印本撼龙经6卷疑龙经2卷2册全堪舆郭璞葬经[晋]郭璞撰民国十三年锦章书局石印本1卷1册全堪舆罗经顶门针[明]徐之镆撰民国广益书局石印本2卷1册全堪舆罗经解定[清]胡国桢撰民国元年江东书局石印本4卷2册全堪舆罗经透解[清]王道亨撰民国二年铸记书局石印本2卷1册全堪舆秘本搜地灵[明]刘伯温订光绪有益堂刻本2卷1册全堪舆平砂玉尺经[元]刘秉忠撰[明]刘基解上海文明书局金属版2卷1册全堪舆乾坤法窍[清]范宜宾集民国锦章书局石印本3卷2册全堪舆阳宅都天滚盘珠要法[清]瞿天赉撰宣统二年扫叶山房石印本1册全堪舆入地眼全书[宋]静道和尚撰民国广益书局石印本10卷2册全堪舆三元总录[明]柳珍纂辑民国广益书局石印本3卷1册全堪舆阳宅大全[明]一壑居士集光绪校经山房石印本10卷2册全堪舆山洋指迷[明]周景一撰乾隆刻本4卷4册全堪舆阳宅爱众篇[清]张觉正撰民国校经山房石印本4卷2册全堪舆宝照秘诀不署撰人清稿本1册全堪舆山洋指迷[明]周景一撰民国上海广益书局4卷2册全堪舆阳宅集成[清]姚廷銮撰宣统元年江左书林石印本8卷4册全堪舆雪心赋辩讹正解[清]卜应天撰[清]孟浩注宣统元年扫叶山房石印本4卷1册全堪舆阳宅三要[清]赵九峰撰民国上海校经山房石印本4卷1册全堪舆阳宅十书[明]王君荣纂辑民国江东书局石印本4卷2册全堪舆阴宅集要[清]姚廷銮撰宣统元年江左书林石印本4卷2册全堪舆阴阳二宅必用[附鲁班经秘决仙机元空法鉴] 不署撰人民国江东书局石印本4卷2册全堪舆宅谱指要[清]魏青江撰民国扫叶山房石印本4卷1册全堪舆陈子性二十四山造葬秘诀[清]陈应选撰民国抄本1册全堪舆倪公阐明阳盘住宅秘诀不署撰人嘉庆抄本一卷全堪舆地理辨正直解[清]蒋大鸿撰经元堂刻本5卷全堪舆地理参赞玄机仙婆集[明]张鸣凤编明世德堂写刻本十二卷全堪舆地理黑囊经[明]范越风撰清初抄本1册全堪舆地理星体图格真龙名髓不署撰人明抄本1册全堪舆地理正宗臆解[明]萧智深[清]金六吉撰清乾隆四十二年嘉德堂刻本三卷全堪舆地理指迷篇臆解[明]萧智深[清]金六吉撰清乾隆四十二年嘉德堂刻本二卷全堪舆地理琢玉斧峦头歌括[明]徐之镆唐际云辑[清]张九仪释清康熙宏德堂刻本四卷全堪舆地学[清]沈镐撰清康熙五十二年刻本二卷全堪舆地学精华[民国]夏更清撰民国版铅印本1册全堪舆分房变气论宅法[清]蒋平阶撰清稿本一卷全堪舆新刊地理五经四书解义郭璞葬经[明]吴征岀定郑谥注明汇贤斋刻本一卷全堪舆格水定针法不署撰人地理手抄稿本一卷全堪舆管氏地理指蒙[魏]管辂著清印本堪舆郭璞古本葬经[晋]郭璞撰清印本一卷全堪舆红鸾经四十八局定例祖传风水地理孤本110 1堪舆胡矮仙至宝经[唐]胡矮仙清印本一卷全堪舆黄帝宅经不署撰人清印本一卷全堪舆空石长者五星捉脉正变明图[唐]空石长者清印本一卷全堪舆李思聪堪舆杂撰[宋]李思聪清印本一卷全堪舆九天元女青囊海角经不署撰人清印本一卷全堪舆堪舆要诀[明]狄奄氏手录嘘龙村舍藏本一卷全堪舆考验通书法窍秘决不署撰人清印本二册全堪舆金精廖公秘授地学心法正传画策扒砂经 [宋]廖禹撰清嘉庆二十五年大文堂刻本四卷全补遗一卷全堪舆李思聪总索[宋]李思聪清印本一卷全堪舆灵城精义笺[清]沈竹礽撰自得斋丛书一卷全堪舆刘基堪舆漫兴[明]刘基撰清印本一卷全堪舆缪希雍葬经翼[明]缪希雍撰清印本一卷全堪舆灵驱解法洞明真言秘书(秘诀仙机)不署撰人明汇贤斋刻本一卷全堪舆刘见道乘生秘宝经[唐]刘见道清印本一卷全堪舆八宅明镜[唐]杨筠松撰清乾隆五十五年姑苏乐真堂刊本二卷全堪舆杨曾地理元文[清]端木国瑚撰清刻本一册全堪舆水龙经[晋]郭璞撰[明]刘基阅清内府抄本五卷全堪舆续水龙经[晋]郭璞撰[明]刘基阅清内府抄本四卷全堪舆水龙经阴阳宅[晋]郭璞撰[明]刘基阅清内府抄本阳宅二卷全阴宅二卷全堪舆青乌先生葬经不署撰人清印本一卷全堪舆仕学备余[清]纪大奎撰清刻本六卷全堪舆十道天心[清]戴洪润手抄真传择日秘本28 一卷全堪舆孙伯刚璚林国宝经[宋]孙伯刚撰清印本一卷全堪舆天机望龙经[宋]吴景鸾授雅德江村迂穸藏本手稿本一卷全堪舆天心正运线法不署撰人手稿本一卷全堪舆天星秘诀寻龙合格定穴不署撰人清光绪手抄秘本一卷全堪舆谢和卿神宝经[宋]谢和卿撰清印本一卷全堪舆新镌京版工师雕斫正式鲁班经匠家镜[明]午荣撰明汇贤斋刻本三卷全堪舆玄秘龙法玄秘穴法不署撰人手抄本两册全堪舆选择纪全不署撰人明汇贤斋刻本一卷全堪舆雪心赋辨讹正解[唐]卜应天撰民国排印本四卷全堪舆雪心赋直解[明]吴一棣撰清顺治十八年刻本四卷全堪舆阳宅大成[清]魏青江撰清嘉庆刻本十五卷全堪舆阳宅起手[清]査咏旺传清抄本一卷全堪舆阳宅十书[明]王君荣纂辑清印本四卷全堪舆阳宅元运会要不署撰人清抄本一册全堪舆阳宅指南篇[清]蒋平阶撰清稿本一卷全堪舆杨筠松青囊奥旨[唐]杨筠松撰清印本一卷全堪舆杨筠松十二杖法[唐]杨筠松撰清印本一卷全堪舆杨再谪仙人杨公金刚钻本形法葬图诀[唐]杨筠松撰清印本一卷全堪舆阴阳秘诀不署撰人清抄本 1堪舆玉元子天宝经[宋]玉元子撰清印本一卷全堪舆廖禹十六葬经[宋]廖禹撰清印本一卷全堪舆青囊心印[清]王宗臣撰清康熙刻本二卷全堪舆青囊续编[清]王宗臣撰清康熙刻本一卷全附天玉经四卷全堪舆重刊人子须知资孝地理心学统宗八卷[明]徐善继徐善述撰明隆庆三年刻万历十一年梅墅石渠阁补刻本。
茅山:揭秘《天心正运择日》
茅山:揭秘《天心正运择日》茅山揭秘天心正运法天心正运五行之理即出自河图,河图辨阴阳之交媾,洛书察甲运之盛衰,以此二图皆九星五行于天心。
择日派众多,种种多端,参差不齐,各执一道,以至无据,吉凶无凭。
大玄空天心五行,即九星是也。
在地成形,上应列宿,下主宰气。
凡阴阳造化之理,当以天心为准绳。
合禄合马合官星,本卦生旺寻。
禄马官星最贵者,以官合禄。
最富者,以禄合马。
其理甚深,所用所造,获吉获凶,凡一百二十家无过于此,若得天令地力,催财丁贵者甚速。
一、天心日谱①斗柄交春指寅,夏至指巳,立秋指甲,立冬指亥。
此图是天心日谱之一。
逢择日之用。
选择须要按时令每山值旺。
即如:春木夏火秋金冬水之类。
值旺四壬子之类。
其中,详细分之前后东西南北四方之五行。
如甲己东方之土,须用在春令。
丁金乃南方之金,须用在夏令。
辛乃是西方之木,须用在秋令。
亥火乃北方之火,须用在冬令。
余可类推选择不谬也。
斗柄:即北斗七星贪、巨、禄、文、廉、武、破、指元运之地。
而辅弼二星不现,夜戌时七星则见。
二、天心日谱②(中天太阳行度)此图为天将用事图,所到之方神藏杀没,建造安葬可用之。
官贵之家可用到坐,土庶之家用亦自能招福禄,官贵亦可久矣。
大寒立春子相逢,雨水惊蛰至亥停。
春分清明临戌位,谷雨立夏酉鸡鸣。
小满芒种申位立,夏至小暑未方宫。
大暑立秋午位坐,处暑白露巳宫居。
秋分寒路居辰上,霜降立冬卯上逢。
小雪大雪居寅位,冬至小寒入丑宫。
三、太阳天帝到山定局图四、太阳到山,到向,三合吊照图朱雀发源图(解图说)玄空五行根源挨星起例乙庚申,北极通天化九辰。
逆步离宫知妙义,顺行坎宫见精神。
五行顺逆配出九星,龙飞天卯变显形,生入尅入是进神,家中金银积如山,生出尅出是退神,家中钱财化为尘,朱雀火星金星所化,九星之始故曰发源。
以此一星变化出五星,化出九星,故曰五星,化出九星,皆由动静之所变,顺逆之所生。
例如:逆行为火生土,土生金,金生水,水生木,木生火而成五星。
又如:顺行为火克金,金克木,木克土,土克水,水克火而成九星,即此可见玄空变化出。
中国古代书院藏书考论
第37卷第5期2021年5月商丘师范学院学报JOURNAL OF SHANGQIU NORMAL UNIVERSITYVol.37 No. 5May 2021中国古代书院藏书考论吕艳(枣庄学院学报编辑部,山东枣庄277160)摘要:藏书对铸就中国古代书院的文化生态意义重大,书与书院在文化场域上具有互认与同 构的关系,因栽道与传道的良性互动确立了书院藏书的公器价值。
书院藏书楼的建筑既体现了中 国古典园林和宫室建筑的审美风格,又富有人文意境。
藏书楼多层化的建构风格和立体化的空间 布局适应了藏书的保护需求;书院藏书细致周到的管理条规和秩序流程,不仅为书院藏书的高效致 用提供了切实的保障,也为中国图书管理意识的形成提供了理论和实践的参照。
而且书院藏书在 理念、形式和方法层面也赋予现代图书馆学以有益的借鉴与启示。
关键词:书院藏书;文化场域;书楼建制;藏书规条中图分类号:G25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 -3600(2021)05 -0064 -06一、书的源流与古代藏书体系中华文明承载久远,以文载道、明史的传统殷商 时代就已确立,甲骨学研究发现,殷商甲骨的埋藏都 较为集中,且骨体多见凿孔,利于穿编,这些甲骨史 料是中国最早的书迹,是图书的早期形态。
中国古 代的藏书意识也由此而生。
“早在公元前十三世纪 的殷商时代,王室已设专职史官负责整理和保存甲 骨卜辞,这是图书馆的雏形。
周、秦时代是古代图书 事业的创始阶段,周朝承夏、殷二代,设置国家图书 机构和职官,是为官府藏书之始。
藏书处有天府、盟 府、策府、周府、藏室等称呼,按《周礼》规定,由大 史、小史、内史、外史、女史分工负责收藏图书。
”m 春秋时期各国均有史官记事,据《史记》记载,秦朝 设御史大夫管理国家重要典籍,宫廷藏书有石室、明堂、金匮、周室四处;西汉建藏书之策,置写书之官,广开献书之路,兴建了麒麟阁、天禄阁、石渠阁三座 皇家藏书阁,确立了国家典藏制度,东汉亦有东观、兰台等藏书处所;隋朝的藏书之所是洛阳的观文殿;唐朝于秘书省、弘文馆、史馆、集贤馆藏书,此外丽正 书院和集贤书院也有部分藏书;宋代最初藏书于史 馆、昭文馆和集贤院,此后三馆合并建崇文馆以藏书。
民间手抄秘方验方集
民间手抄 秘方验方集一、洗目仙法:山西太原府姓清人70岁, 双目失明, 看不见19年了, 偶遇一异人, 传授此方, 用青皮五钱, 皮硝五钱, 煎水二碗, 洗之无不应验,每月每日洗三次, 辰、午、酉时各洗一次, 正月初三日, 二月初一日, 三月初三日, 四月初九日, 五月初五日, 六月初六日,七月初三日, 八月二十五日, 九月十二日, 十月十三日, 十一月十四日, 十二月初九日, 无论男女老幼, 花目翳障,风火虚眼,一切眼痛, 洗之即愈, 此方洗好万余人。
江西南昌府张延之双目不明, 虔心斋戒,依期洗之一年复明。
南昌广福庵僧人,双目不明八年,依期洗之,一年痊愈。
此方千金不卖, 但送有缘, 传知与人, 不可受财, 不可贪心,虔诚抄送,福寿双全。
若贪心隐藏不传则损福,如有善男信女诚心印送,子孙兴旺,万事如意,出入平安。
二、治癌症秘方:1.主治各类癌症,根据服方结果,已经治愈肠癌、肝癌、子宫癌、乳癌、胃癌等,其中除乳癌较差外,其他癌症服之都很好,特别是肠癌,只服四五小时,即产生特殊效果。
2.服法:到中药店购,半枝莲一两,白花蛇舌草二两,共为一剂,用水十五碗煎至六小时,日夜当茶饮,平时每一月之中,煲一次服食。
因该药方,对藏腑之热毒及生痔疮痾血热咳等症服后都很效验。
本港曾有数位人士服愈。
半枝莲清凉无毒,是排污草药,服后不能饮开水,因恐水冲淡药汁之效能。
如果癌症生花,既是表面看见烂处,可将刚生长的鲜草药椿烂,取汁敷于癌症处。
并同时取鲜草药汁用水热热当茶饮,这药方不分男女老少,愈后还得用三至四个月方能彻底痊愈,服后大小便常有脓血排出,这是正常反应,清除后即好。
3.半枝莲,上海市、广州市都有得卖,港澳中药店的药材,都是自内地来的,想必可买到。
4.以上药方,如果患病人好转,要寄一封信到天津市车子人民法院于李为录犯人灭罪,因为此方是犯人在执行死刑前三天供出来的,他怕死后失传,到目前为止已经治愈二百多人。
《邵子神数》
1楼一、《邵子神数》断语的分类结构《邵子神数》将6144条断语划分为十二大类,既以十二地支为分类标志的十二部集:子集、丑集、寅集、卯集、辰集、巳集、午集、未集、申集、酉集、戌集、亥集。
加上基础知识部分的首集,共为十三集。
这就是世所谓的《邵子神数》半部集雨。
国际易经网 在十二部集断语中,每一部集共有512条断语,又以先天八卦乾一、兑二、离三、震四、巽五、坎六、艮七、坤八为序分为八类,每类按伏羲六十四卦方阵图的排列,组合为六十四卦,即六十四条断语。
每类中又按先天八卦分为八小类,即几千几百几十的数,每小类含八条信息。
全部组合结构与另半部“不传人”的六十四幅钥匙密码又对应。
才能构成《邵子神数》的完整体系。
68992二、《邵子神数》的数字组合结构6160724579《邵子神数》的数字组合结构就是几千几百几十几,即个十百千四位数。
每位数都以先天八卦数为配数原则,所以每位上的数字最大都是8,最小都是1。
没有0和9。
个位数是由1到8,逢9转1;百位数是由10到80,逢90转10;百位数上是由100到800,逢900转100;千位数上是由1000到8000,逢9000转1000。
又因个十百千四位数加到一起,每位上不允许出现0和9,所以,邵子神数6144条信息中,最小数是从1111起数,而不是从0001起数,最大数是8888。
因没有0和9,实质上只有6144条信息,而不是8888条。
一句话,《邵子神数》是八进位制的,而不是十进位制的。
用图表示邵子神数个十百千四位数的组合结构即:千位数百位数十位数个位数6160724579子集100038231 丑集2000寅集3000 乾100 乾10 乾1卯集4000 兑200 兑20 兑213288 辰集5000 离300 离30 离352216 巳集6000 ×震400 ×震40 ×震4 =12×8×8×8国际易经网 午集7000 巽500 巽50 巽5 =6144条信息42721 未集8000 坎600 坎60 坎652806 申集B1000 艮700 艮70 艮746160 酉集B2000 坤800 坤80 坤866098戌集B3000国际易经网 亥集B4000国际易经网 从这一结构表中,我们便能将《邵子神数》6144个数码全部读出来。
廖氏手抄秘本
廖氏手抄秘本原文档已转码为如下格式,以便移动设备查看三僚廖氏手抄秘本三僚廖氏手抄秘本.pdf167.7K, 6页, 1586次阅读 [立即下载]举报分享于2013-03-29 07:34三僚廖氏手抄本廖均卿公明朝国师天灵名博士为明朱棣帝堪十三一。
其仙呼山山响、喝水水止地仙之传奇有史可。
其水术杨公代无人及。
廖公传本年久未得。
今有在其后人三房名师廖炳手抄本中录文假然意杨公比公、沈氏之为更切实合实乎其为家传善本。
断当东家德七分吉三分凶。
不明东家与德切乱此文。
先死与活堂局形峦慢。
八方水口合得本库。
名注古之地明师必三东家之德方为其堪故曰“不明东家与德切乱此文。
”形局在以气。
为何气之气人人形气之气少。
形气之气便是。
支曲折动廖公曰“活”。
气指之“活”。
指气口之“ ”。
得此二字活气可入垣局、喝形、水法之。
再气之气以“乘气”。
三大卦先分清八字格水。
五流气旺水损丁。
推来五煞抽爻换标原因。
均卿得三法凭此一可仙。
名注玄太极以八方五入为最境。
合五入为太极万物归一不求来。
五推演建在正基上此玄之也州三僚名师廖淑满恒“旺水损丁水旺人丁。
丁即“山上不下水水不上山。
来水星形定八卦合大。
来水出卦不吉有源枉心。
来水借库无后劲他人不如己。
来水御富且乾坤巽四字。
一来水一字六来水六字对。
本库借库分别卦外来水不。
名注八方来水先定星形和归库。
”正是玄法准则。
正倒损”水正山。
“合向向合水水合三吉位合合合官本卦旺寻。
”为借库为库官为御。
库指本库卦气借库指出卦兼卦气御年原因东家方有功。
名注来水入卦合正向上五之入为出为泄。
坐上卦爻合何以决定吉凶信息。
当水口吉凶信息年月八卦出什么原因、发东家才会有功夫。
来水大快如合库也无。
八方来水有当方有功。
八方卦气太极在中分明。
外水口合八字巨人口宅同。
来水多口归一库方可及城。
出口不归库气泄散不因。
名注杨公玄反复叮咛“三卦一”廖公归库以收八方卦气。
太极在中八方卦气之故八方来水有功。
来水宜多出口务归一库则气场方可及“城一”。
抄本鉴定方法
一、抄本的名目在雕版印刷发明之前,图书主要以抄写流传,其载体先是竹木简与帛素,随着纸的发明,尤其是植物纤维出现以后,人们便开始利用纸作为书写材料。
但在东汉时,简和素依然的书籍的主要材料。
即使到了魏晋时代,纸书渐多,但官府公牍仍以简为主。
直到东晋末年,桓玄下令“古者无纸故用简,今诸用简者,宜以黄纸代之”(《见太平御览》卷605),纸才成为普通的书籍材料。
而在东汉至南北朝期间,历史、思想、文化、科学诸领域著作层出不穷,佛教的传入与道教的流行又产生出许多新学问、新知识,书籍的数量大大超迈前代。
这些书皆写于纸上,由于原材料与抄写都很便利,因而书籍的生产、流传、收藏也较为容易,不仅使政府藏书大为充实,同时也出现了众多的私人藏书家。
据史籍记载,南北朝时书籍已趋于商品化了,不仅有书店,还有专门以抄书为业的行当。
特别是在那佛教盛行的时代,一些重要的佛教经典社会需求面广量大,代抄佛经随即成为热门营生。
这种风气一直沿续至唐五代。
按理,宋本除刊刻当代人著作或许出自稿本者外,凡刊刻五代以前著作大多源于抄本。
但我们现在所能见到唐五代以前的抄本,以佛经居多,文史、语言、艺术等类古籍颇为鲜见。
宋代雕版印刷既盛行,从而刻本取代抄本成为图书流传的主要形式,但抄本並未因此消亡。
因为传世书籍众多,有些书出于某种原因无法刊刻;或者人们因不获刻本而需通过抄录以补充藏书或配残本之缺;或者有的书出于特殊需要编纂,如帝王实录及出于个人治学所用的节本、汇编本,只要抄写便足敷使用;而《永乐大典》、《四库全书》这样的鸿篇巨帙,官方也无力付梓;也有纯粹出于爱好玩赏而抄写;种种因素,使得抄本依然成为图书流传不可或缺的形式。
可见,在印刷术已流行的时代,抄本的并行流传在某种程度上补充了印本的不足。
有这样一个人所共知的现象,即流传至今的宋元抄本极少,而明清抄本尤其是明代中期以后的抄本数量很大。
仅就《中国古籍善本书目》而言,其总共收录善本古籍5万6千余部,其中抄本(主要是明清抄本)有1万7千余部,居总数近三分之一,数量之多可见一斑。
相学手抄秘本.
相学秘籍流年运气歌欲识流年运气行。
男左女右各分形。
天轮一二初年运。
三四周流至天城。
天廓垂珠五六七。
八九天轮之上停。
人轮十岁及十一。
轮飞廓反必相刑。
十二十三并十四。
地轮朝口寿康邢。
十五火星居正额。
十六天中骨格成。
十七十八日月角。
运逢十九应天庭。
辅角二十二十一。
二十二岁至司空。
二十三四边城地。
二十五岁逢中正。
二十六上主丘陵。
二十七年看冢墓。
二十八遇印堂平。
二九三十山林部。
三十一岁凌云程。
三十二遇紫气生。
三十三行繁霞上。
三十四有彩霞明。
三十五上太阳位。
三十六上会太阴。
中阳正位三十七。
中阴三十八主亨。
少阳年当三十九。
少阴四十看须真。
山根路远四十一。
四十二造精舍宫。
四十三岁登光殿。
四十有四年上增。
寿上又逢四十五。
四十六七两颧宫。
准头喜居四十八。
四十九入兰台中。
廷尉相逢正五十。
人中五十一人惊。
五十二三居仙库。
五十有四食仓盈。
五五得请禄仓米。
五十六七法令明。
五十八九遇虎耳。
六十之年水星位。
承浆正居六十一。
地库六十二三逢。
六十四居肢池地。
六十五处鹅鸭鸣。
六十六七穿金缕。
归来六十八九程。
七十之年逢颂堂。
地阁频添七十一。
七十二三多奴仆。
腮骨七十四五同。
七十六七寻子位。
七十八九丑牛耕。
太公之年漆一岁。
更临寅虎相偏灵。
八十二三卯兔宫。
八十四五辰龙上。
八十六七已蛇中。
八十八九午马轻。
九十九一未羊明。
九十二三猴结果。
九十四五听鸡声。
九十六七犬吠月。
九十八九买猪吞。
若问人生过百岁。
顺数朝上保长生。
周而复始轮于面。
纹痣缺陷祸非轻。
限运并冲明暗办。
更逢破败属幽冥。
又遇气色相刑克。
骨肉败破自伶仃。
倘若运逢部位好。
顺时气色见光晶。
五岳四渎相朝挹。
扶摇万里任飞腾。
谁诚神仙真妙诀。
相逢笑谈世人惊。
一、头发:1、头发稀软黑如绵,少年家中有粮钱,性情品质多高尚,聪明得志父母全。
2、头发粗硬密又多,个性急燥话不多,父母不全少年苦,一生劳碌受折磨。
3、头发高上天庭平,父母必定有才能,自己聪明早得志,个性温和万事成。
4、青头皮发生富贵,黄头皮发穷又忙,额上有旋多辛苦,脑后多旋富贵人。
历代所有堪舆相关的主要著作
堪舆
黄帝宅经
不署撰人
清印本
一卷全
堪舆
空石长者五星捉脉正变明图
[唐]空石长者
清印本
一卷全
堪舆
李思聪堪舆杂撰
[宋]李思聪
清印本
一卷全
堪舆
九天元女青囊海角经
不署撰人
清印本
一卷全
堪舆
堪舆要诀
[明]狄奄氏手录
嘘龙村舍藏本
一卷全
堪舆
考验通书法窍秘决
不署撰人
清印本
二册全
堪舆
金精廖公秘授地学心法正传画策扒砂经
堪舆
陈子性二十四山造葬秘诀
[清]陈应选撰
民国抄本
1册全
堪舆
倪公说明阳盘住宅秘诀
不署撰人
嘉庆抄本
一卷全
堪舆
地理辨正直解
[清]蒋大鸿撰
经元堂刻本
5卷全
堪舆
地理参赞玄机仙婆集
[明]张鸣凤编
明世德堂写刻本
十二卷全
堪舆
地理黑囊经
[明]范越风撰
清初抄本
1册全
堪舆
地理星体图格真龙名髓
不署撰人
明抄本
1册全
堪舆
地理正宗臆解
清印本
一卷全
堪舆
八宅明镜
[唐]杨筠松撰
清乾隆五十五年姑苏乐真堂刊本
二卷全
堪舆
杨曾地理元文
[清]端木国瑚撰
清刻本
一册全
堪舆
水龙经
[晋]郭璞撰[明]*基阅
清内府抄本
五卷全
堪舆
续水龙经
[晋]郭璞撰[明]*基阅
清内府抄本
四卷全
堪舆
水龙经阴阳宅
[晋]郭璞撰[明]*基阅
明清时期航海针路、更路簿中的海洋信仰
海洋史研究(第十五辑)2020年8月第341-364页明清时期航海针路、更路簿中的海洋信仰李庆新*明清时期中国沿海地区一些从事海洋活动的民众,或对海洋活动感兴趣而有所体验、有所见闻的人士,编制一些简单而实用的航海指南性质的文本,记录海上航行的方向、道里、风候、海流、潮汐、水道、沙线、沉礁、泥底、海底、海水深浅、祭祀等等内容,时人称之为《针谱》《罗经针簿》《更路簿》《水路簿》等,虽名目篇幅有异,内容功用则大致相同。
此类起源于民间、流行于民间的涉海文书,适用于特定人群,或靠耳口相传,或凭抄本传世,往往不为主流社会所关注重视,难见于经传,不为官家文库所认同收藏,坊间印本、手抄秘本主要靠民间收藏传世。
流落至海外、收藏于英国牛津大学鲍德林图书馆(Bodleian Library)的《顺风相送》与《指南正法》,即属此类民间文书,20世纪50年代末经向达先生整理,以《两种海道针经》之名出版,始为学界所知见。
①70-80年代,韩振华、刘南威、何纪生等先生在海南地区渔民手上收集到一批世代相传的《更路簿》(《水路簿》),并进行整理和研究,取得初步的研究成果,揭示了以往另一类不为学界关注、散落海南民间的以南海交通与经济活*作者李庆新,广东省社会科学院海洋史研究中心研究员。
342海洋史研究(第十五辑)动为主体的记录历史记忆的手抄文本。
①在此基础上,周伟民、唐玲玲多年来致力于收录清代、民国时期海南《更路簿》,集成《南海天书——海南渔民〈更路簿〉文化诠释》,达28种之多,并加以点校解读,为目前国内最全的《更路簿》整理研究成果。
②90年代以来,陈佳荣、朱鉴秋、王连茂先生等海峡两岸的20余位专家学者通力合作,将秦至清代海路官方出使、高僧传教、民间贸易、舟子针经、渔民捕捞等航行记载乃至航海图录,包括《针路簿》《水路簿》《更路簿》等民间文献近60种,汇集编成《中国历代海路针经》(上、下册),凡180万言,洋洋大观,③对研究中国古代海洋经略与经济开发、民间航海活动、海洋知识与海洋信仰等具有重要史料价值。
一部绘图的星象占卜书_明手抄本_祥异绘图集注_
如猛将气内白而赤气绕外: 上为图, 下为宋志 曰: 内白气, 外赤气, 猛将之气。京房曰: 猛将之气内 白而外赤。
《 祥异绘图集注》之二
如火星触木星占: 上为图, 下为朱文公曰: 火触 木子孙之庆。宋志曰: 火触木子有孙之庆。天下受福。
如日晕四抱占: 上为图, 下为朱文公曰: 晕四抱 天子有喜。开元占曰: 晕四抱天子有喜, 天下和平。赤 黄白主和亲之事。
如日上下青气来居者占: 上为图, 下为朱文公 曰: 日上下青气来居出军乃吉。宋志曰: 青气在日上 下者, 可以出军。
如日有六珥占: 上为图, 下为甘氏曰: 日有六珥, 今日大提, 其分有丧。
38 文物世界 wwsj 2006.4
文物论坛
占胜负。每类下为小占, 每小占一图, 小占 876 条, 图 876 幅。
如第一占天地占, 上为图, 下为朱文公曰: 惟天 为大, 惟君为尊, 政教兆于人理, 祥变见于天文, 行 有玷缺, 则曰象, 显示天有妖孽, 则曰德宜新。确乎 在上晶明者, 天之体也, 魄乎在下而安静者, 地之形 云。
《 辽史》: 历象志
传 事 验 ”、天 文 仪 器 、宇 宙 理 论 、重 要 天 学 活 动 等 内
《 金史》: 天文志 历志 五行志
容。
《 元史》: 天文志 历志 五行志
《 律 历 志》“: 历 ”的 部 分 专 记 历 法 沿 革 、重 要 历
《 明史》: 天文志 历志 五行志
法 的 术 文 、围 绕 历 法 所 出 现 的 争 论 、机 构 的 沿 革 等
若按明仁宗是序“ 此《 祥异绘图》一编”语, 那么 明仁宗于洪熙元年赐诸臣所览之本当有文有图。是 序不见于《 明史》《、明实录》《、 明文海》《、 明经世文 编》诸书。美国国会图书馆藏有明刻本《 天元玉历祥 异赋》七卷, 卷首有明仁宗御制序云“: 天道人事, 未 尝判为二道, 有动于此, 即应于彼, 此书言简理当, 左 右辅臣, 亦宜知之, 因亲制序, 颁赐诸公卿。《” 千顷 堂书目》著录此书录序文同此。美国国会图书馆 还 藏有明抄本《 天文图注祥异赋》不分卷四册《, 千顷堂 书目》著录此书为十卷, 不详撰人。王重民曾云是本 “ 今所传此类有图有说祥异书颇多, 大概均从洪熙 本出, 此本较余文龙本简略, 盖在余本以前, 所附《 风 角总占》, 占文与余本同, 解语则略, 最末有《 天文祥 异赋占行军》六页, 为余本所无, 亦为洪熙本所无也, 图绘颇精, 施色精当, 直可作画图看。”王重民所言 余文龙本, 即《 大明天元玉历祥异图说》七卷六册, 存 美国国会图书馆, 万历四十七年刻本, 卷首有余自 序, 称“ 遵洪熙元年颁行本。删剔润泽, 绘图引释, 以 便观览。”余文龙, 字起潜, 福建古州人, 万历辛丑进 士, 赣州知府, 左迁真定同知。余文龙言“ 遵洪熙元 年颁行本”, 可证洪熙元年明仁宗确实颁行过 祥异 绘图本, 今所见《 集注》之原本, 盖洪熙所颁行本。
张理宽大真人道行碑
张理宽⼤真⼈道⾏碑張理寬⼤真⼈道⾏碑全国著名⾼功张理宽道长遗像夫道之妙,必資於師授也。
聖賢教化,以⼀悟萬,然後⾄於無所修,無所證之地,乃悟真得道也。
無所修,修之⾄也。
無所證,證之⾄也。
昔⽼君曆化無窮,先億劫⽽⽣,後億劫⽽⾧,⼈天宗奉,皇帝王師,授受垂範,千古崇尊,此師法之本也。
莊⼦⽈:吾師乎,吾師乎,齎萬物⽽不以為義,澤及萬世⽽不以為仁,⾧於上古⽽不以為⽼,覆載天地雕刻眾形⽽不以為巧,在太極之先⽽不以為⾼,居六極之下⽽不以為深,先天地⽣⽽不以為久是也。
吾師張理寬者,⼭東濟甯任城李營鎮五裡屯村⼈也。
⽣於西元⼀九⼀四年古曆⼗⽉⼆⼗六⽇。
師⽣之時,天無氛穢,地發祥瑞。
遭逢華夏軍閥紛爭,民不聊⽣,流離失所者不計其數。
恩師家貧如洗,⽣計艱⾟。
其⽗張雲千者,育有四⼦。
⾧⼦⽈振⽣,次⼦⽈⽟祥,四⼦⽈張⽟林,師乃三⼦也,⽟瑞乃其俗名也。
濟甯常清觀者,初名三元宮,始建於明萬曆元年,住持道⼈陳福古。
康熙壬寅年,季兵科、李⽤居集合信眾擴建,始成規模。
康熙⼗七年城守營李時泰、吳淩霄等重修⽟皇閣及鐘呂⼆仙祠。
乾隆壬戌年,乃隸屬北京⽩雲觀下院,全真⼗⽅之叢林也。
乾隆帝賜額常清觀,⼀時名著於世,信眾遍於⿑魯。
開⼭祖師張明慧,乃北京⽩雲觀所遣,住持廟務,不辭⾟苦,德⾼望重,⼀⽅百姓受其恩,道俗推崇,乃升座為常清觀⽅丈⼤律師也。
顏義德⽅丈兩次登壇傳戒,度戒⼦三百餘名。
光緒年間,復遣⽅丈和明⽉,住持道場,恢弘正化,⼈天教主,奮振教化,常善救⼈,德名遠揚。
雖遭⽂⾰之亂,但能安詳⽻化于常清觀,住世⼀百⼆⼗餘歲,豈不感天尊之護佑、天地冥冥中之福果哉?此即善惡之報,如影隨形也。
其遺蛻如⽣,異⾹環繞,久⽇不散,世⼈以為神異,瞻仰者絡繹不絕,⼀時成為濟寧美談。
和明⽉⽅丈傳弟⼦韓⾄湘,韓祖乃兼常清觀、呂公堂、清華洞住持,懸壺濟世,救度⼀⽅,百姓稱頌,德名遠播。
西元⼀九七三年⽻化於濟寧,住世九⼗七歲,即得善果也。
吾師張理寬者,乃其嫡傳弟⼦也。
恩師⽗母,好善樂道,慕好神仙,且家貧丁多,難以活⼝,乃於⼀九⼆⼀年送恩師于濟甯常清觀出家,拜韓祖為師,賜名理寬,遂為全真⿓⾨派第⼆⼗⼆代⽞裔弟⼦。
古代记录美食的书
古代记录美食的书中国的饮食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古代有很多记录美食的书,让我们一起来看看,还可以动手尝试起来哦。
一、《食珍录》《食珍录》写于南北朝时期,作者是余姚人虞悰。
《食珍录》已佚,现存《食珍录》收于《说郛》,全文仅二百余字。
《食珍录》收集记录了魏晋以来帝王名门家族珍贵的烹饪名物和各种肴馔的“饮食方”。
从这一方面看,虞悰的《食珍录》称得上是已知浙江最早的菜谱专著。
如他写道:“浑羊设最为珍食,置鹅于羊中,内实粳肉五味,全熟之。
”就写明了这道菜肴的原料、烹制方法及其过程。
虞悰所记录的“饮食方”,一部分来自魏晋以来流传的名肴之方,更珍贵的一部分则来自他自身的独创之方,《食珍录》的“饮食方”应是虞悰对前人经验和自身经验的综合性总结。
虞悰的《食珍录》的菜肴虽有北方风味(如邺中鹿尾、浑羊设),但其主要内容是江南风味的菜肴,并以会稽风味为主。
《南齐书》称虞悰“虽在南土,而会稽海味,无不毕致蔫”。
这条史料说明南齐时会稽海派菜肴曾一度被虞悰带至江西、四川的内陆之地。
二、《食经》《食经》成书于隋代,作者为谢讽。
此书记载南北朝、隋代食品各目约50种。
从书中可以了解到,当时的食物种类已经很多,有脍、羹、汤、炙、酱生饼、卷、糕、面、寒具、饭等类。
而每类食品又有若干品种,如羹就有羊羹、鱼羹、鹑羹、折箸羹等,脍有飞鸾脍、咄咄脍、专门脍、拖刀羊皮雅脍、天真羊脍、鱼脍等。
本书所收菜点,大多取名华丽,如“龙须炙”“花折鹅糕”“紫龙糕”“春香泛汤”“象牙”“朱衣”“乾坤夹饼”等。
现存的谢讽《食经》收录在《说郛》宛委山堂本中,正文前有“谢讽《食经》中略抄五十三种”之语。
虽然现存的谢讽《食经》收录的仅是该书的部分菜点目录,并无制法,但是由于隋代及其以前的饮食著作大多亡佚,故此书仍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食经》作为一部以北方风味为主的食谱,正好与以南方风味为主的《食珍录》南北辉映,分别代表了当时南北方不同的饮食特色和风味,以及南北士族地主在饮食学上所达到的最高水平,也标志着当时已经形成了南北不同风味的菜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