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立家庭医生制度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为什么要开展家庭医生式服务
是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促进医疗卫生服务模式转变的重要举措。它以主动服务、上门服务为主要形式,以公共卫生和基本医疗服务为主要内容,使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医务人员的工作职责、服务范围等更加明确,社区卫生服务模式更趋科学、惠民便民,最终逐步实现“人人拥有健康档案、人人享有家庭医生、人人具备健康素养”的“全民、全程、全面”的健康管理新模式的目标,真正承担起居民健康“守门人”的职责。
2、家庭医生服务做什么
以提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和基本医疗服务为核心,为家庭成员建立健康档案,依据家庭成员的健康状况提供连续、基础、综合、全程的个性化医疗卫生保健服务,并实施分类规范化的健康管理服务。结合居民的健康状况和需求,有针对性的合理制定各种档次的无偿和有偿签约服务项目包
坚持“充分告知、重点突出、自愿签约、规范服务、强化考核”的原则,全面实施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推行个性化的服务项目,履行合同,不断完善,稳步推进。
签约家庭成员在本院就诊,全年门诊免挂号费;提供健康指导与咨询;免费测血压、体重、指数;家庭成员健康档案建立; 对家庭成员中65岁及以上老年人开展每年一次常规体检(体检项目为每年成都市65岁以上老年人免费体检项目);提供老年功能量表评估、老年疾病预防指导、健康教育等;为家庭成员中高血压、糖尿病等慢性病患者提供统一的健康管理服务,指导合理用药、规范化治疗;为家庭成员中的残疾人提供免费的康复训练指导;免费提供中医体质测定1次/年/人;免费参加中心所有的健康讲座 ;提供健康营养指导,有机配餐指导。
3、怎么做
(一)制定家庭医生服务推进计划。在辖区明确服务人口、户数、居委会数的基础上,对“责任区”内居民的健康状况进行调查摸底,对重点人群实施签约服务规范化管理,在9月底前完成签约服务目标任务。
(二)建立“家庭医生联系通讯网络”,在责任片区的公示栏上公开联系方式,制作发放家庭医生服务联系卡,开展社区“健康知识”热线咨询指导等服务项目,使每户居民都有相对固定的责任医师。
(三)合理安排门诊和家庭医生服务作息时间。家庭医生服务团队每周应有固定时间(不得少于3个半天)实施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各基层公益性医疗卫生机构应适当延长工作日门诊作息时间和合理安排周末周日值班,满足上班簇、学生等就诊需要。
(四)简便有效家庭医生服务流程。签约服务自愿周到,详细约定服务内容,及时完成相关登记和记录;建档管理科学规范,利用社区卫生管理软件,对签约用户进行信息化管理。个人主要信息必须完整、准确,尤其住址和电话一定要记录完善,家庭信息、既往史、家族患病史必须进行如实记录,同时必须注意个人信息保密,避免泄漏,专案要明确类型,录入要准确完善;访视服务真实及时,对签约服务对象开展不同类型的访视服务,按照每类服务人群的管理特点,采取上门、门诊和电话等随访方式,在“访视窗口”有效时期内做到真实及时,录入完善精简。
家庭医生工作制度
以个人健康为中心、家庭为单位、社区为范围、需求为导向,以社区重点人群为重点,以解决社区主要卫生问题,满足社区居民基本卫生服务需求为目的,提供
融六位一体的有效、经济、方便、综合、连续的基层卫生服务;
坚持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服务理念,提供公益性、主动性、全面性、综合性、可及性为特点的社区卫生服务;
服务对象为:健康人群、亚健康人群、高危人群、重点保健人群、患病人群、贫困弱势人群;
社区居民因急重症在家发病,电话呼救时家庭医生、护土必须立即出诊。由于特殊原因而不能出诊的情况,由接到电话的工作人员联系最近距离的卫生站或上级医院立即出诊。因年迈、体弱、产后等不便需在家康复、治疗者,在家属或本人同意下,医护人员按需安排出诊。
对80岁以上的老人、患慢性病老人、康复期病人或合同服务签约的居民,社区医护人员根据需要和预约上门巡诊,了解病人一般状况、用药效果、康复情况,指导其饮食、治疗与康复方法。
常规出诊前预约患者,医务人员进人患者家庭前,要征得患者或家属同意。
医务人员提供服务时要体现人性化服务。
向患者提供服务的过程、用药、患者的反应以及要求等要做记录。
医护人员不能借出诊之机,办私事牟私利,对收取费用必须付给患者和居民正规收据,严格按标准收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