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篮球进攻中无球队员的跑动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篮球进攻中无球队员的跑动

涟水县红窑实验学校封其新

[摘要]:本文通过文献资料法、比赛观察法、从理论上阐述了篮球进攻中后卫、前锋、中锋在无球状态下的主要跑动内容以及所采用某种跑动方式的作用和产生的效果。在此基础上简要分析了我国篮球运动员无球跑动的现状和存在的主要问题。

[关键词]:篮球进攻移动配合无球跑动

1 前言

在一场篮球比赛中,大量的战术配合是有球队员和无球队员通过穿插跑位进行的。无球队员通过跑位寻求最有利的接球位置,或者为进攻者进行挡拆掩护,或者几个人互相掩护换位打乱防守者的阵型,其目的都是使防守方在防守中出现漏洞,以利于无球队员在无人防守的情况下接到传球,进行投篮或突破得分。总之,篮球进攻战术是由无球队员在跑动中建立和实施的,没有无球队员的跑动就不会有各种战术组合。在篮球进攻中,移动不仅仅是技术问题,还具有丰富的战术内涵。进攻移动随着篮球整体的发展变化而变化,是进攻整体配合特点的体现。

2研究对象与方法

2.1研究对象

2009年——2010年NBA常规赛某8场比赛中后卫、前锋、中锋的跑动内容2.2研究方法

2.2.1文献资料法

查阅有关篮球进攻移动的相关资料,为论文的研究和撰写做准备。

2.2.2比赛观察法

通过对2009年——2010年NBA常规赛某8场比赛的观察进行统计、整理、分析。主要统计有效的跑动内容,也就是能够直接得分或者造成进攻威胁的有效跑动。统计内容是后卫、前锋、中锋在无球状态下进行有效跑动的方式及内容。

3研究结果与分析

3.1篮球进攻移动的特点①

3.1.1移动的快速性

由于篮球规则中对时间规定的改变,使进攻时间在不断缩短,时间短则要求进攻方以更快的速度推进到前场。且在现代防守体系中,防守方加强了全场紧逼防守和半场紧逼防守战术的运用,以此来限制球的推进,这些因素要求进攻方要加快移动速度来带动球的运行,使人、球在速度上能够很好地结合以争取前场的进攻时间。因此,对无球队员的移动速度就有了更高的要求,场上的进攻机会瞬息万变,一旦错过就很难再把握,所以无球队员移动的快速性就显得尤为重要。

3.1.2移动的多变性

3.1.2.1移动方向的多变性

相对于防守队员来讲,移动的方向有正切和反切;相对于场地来讲,移动有外拉、空切、下压及上提等。进攻队员在移动争取进攻主动性的过程中,经常采用变化进攻移动方向的策略以达到佯攻及避实就虚的战术目的。由于现代防守战术的贴身防守的加强,个人的进攻摆脱依靠的不仅仅是速度,而且要求变化方向移动,利用变向跑、后转身等技术来争取合理的攻击位置。

3.1.2.2移动速度的多变性

通过改变移动的速率,来改变防守者的防守节奏,从而争取合理的攻防距离和争取进攻上的主动,如有球队员利用运球急停技术来拉大攻守之间的差距,再结合体前变向运球技术来摆脱对手的防守,或是利用防守节奏减慢的惯性通过突然的加速来超越对手。同时速度的变化是整体配合的需要,配合需要多人行动的一致性,它不只是速度的问题,而是要通过合理的速度控制创造合理的配合时机。

3.1.2.3移动目的的多变性

进攻移动的目的要因防守情况的改变而经常变化。对于每个进攻者而言,每一次的移动要有随时变化的准备,一个为主,一个为辅,防守队员限制了第一个,则要随时准备改变移动目的。如前锋队员空切篮下目的是摆脱接球攻击,但其防守队员封堵了进攻的接球角度,且另一侧的防守队员已到协防的位置,这时,进攻队员可上提为三分弧顶的队友做掩护使其摆脱。

3.1.3移动的连续性

随着现代篮球防守攻击性和整体性的加强,进攻方向的节奏在加快,这不仅仅体现在速度的快慢上,也体现在整体移动的衔接上,队员要根据球的位置进行有效的配合行动,但随着球的转移,新的移动又需进行,现代篮球进攻为了适应防守的攻击性的加强和打破防守的整体性,加快了移动速度以破坏防守的“人、球、区”兼顾,随之是使球是转移加快,以人领球——以球领人——以人领球的不断反复使进攻的移动保持着较好的连续性。

3.1.4移动的整体性

“牵一发而动全身”是现代篮球战术移动的一个特点。整体的移动有利于调动大多数防守队员,使防守的视野受到局限以求进攻配合更加隐蔽,也更利于防守的有效摆脱。移动具有明显的整体配合的性质,一名进攻队员的移动位置发生变化就会相应地要求其余同伴进行移动,以达到局部和整体的配合功效,如NBA 国王队的进攻战术中,当球传给罚球线的策应队员后,左右两侧的弧顶队员做向内线的空切,相应两侧的前锋队员也要做内切后的变向以求与空切的弧顶队员形成各自的掩护关系摆脱,通过策应队员的策应以达到进攻的目的。

3.1.5移动的应变性

传统呆板的站立式打法已经过时,按照教练战术规定的路线移动容易被对方适应,而使防守更加有预先准备,战术的效果会大打折扣。现代的进攻更加趋向与移动进攻,教练员会根据自己队员的实际情况设计进攻的原则,在原则的指导下,队员根据场上的情况进行决策。作为进攻战术重要因素的移动也就相应地加大了其灵活性,传球后的移动是移动进攻战术的一项原则,同时整体移动的要求使战术移动要根据防守情况应变选位进行配合。

3.2个人进攻移动的战术行为分析

3.2.1后卫在进攻过程中的主要跑动内容分析

根据录像统计,无球的后卫在进攻过程中主要有以下几种移动内容,站弧顶等接应、拉边、纵切、罚球线附近为队友掩护、溜底线5类。(见下表)从图1中可以看出,无球后卫在进攻过程中主要的跑动情况:在8场比赛中站弧顶的次数为152次所占比列45.2%、拉边124次所占比列36.95、纵切16

次所占比列4.8%、罚球线附近为队友掩护16次所占比列4.8%、溜底线28次所

占比列8.3%。

2009年——2010年NBA常规赛某8场比赛后卫无球跑动内容统计表(图

1)

站弧顶接应拉边纵切罚球线附近为队友掩护溜底线

次数152 124 16 16

28

百分比45.2% 36.9% 4.8% 4.85

8.3%

3.2.1.1站弧顶等接应

控球后卫和得分卫一般都具有很强的控球能力和外围的投篮能力,因此他们

大部分的时间都会在外围活动。从表中可以看出,组织后卫站弧顶的次数高达

152次,占所有有效跑动次数的45.2%。控卫传完球后,一般都站在弧顶周围移

动,一是可以接应回传球直接投篮得分;二是当内线进攻受阻后,后卫接应后继

续组织进攻,保证了进攻的连续性。

3.2.1.2拉边

后卫运球推进到前场,组织进攻,有时为了给前锋后中锋创造进攻的空间,

很多时候会选择从罚球线位置斜拉至底角两边,在所有的跑动内容中,124次的

高频率也仅次于上一种方式,可见其作用重大,一是可以吸引防守队员制造进攻

空间;二是可以接应回传球直接投篮得分。

3.2.1.3纵切

无球时后卫利用假动作摆脱防守向篮下纵切进攻或佯攻也是后卫队员的移动

路线,但用的较少,因为后卫队员身材相对矮小,进入内线进攻的机会较少,即

使进去了也很容易遭到封盖,所以主要以佯攻为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