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头企业带动型农业产业化模式思考
新时期加大扶持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的思考
李吉安
( 锦州市农业综合开发办公室, 辽宁 锦州 (++***)
[摘, 要] , , 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的主要动力就是实施农业产业化经营。而做大做强龙头 企业是新农 村建设的 重要手 段, 是促进结构调整 、 带动农民增收的一个重要载体, 也是推动农业产业化经营 的重要途径, 更是 实现农业产 业化经营 的关键 环节。发展好一个龙头企业, 就能占领一方市场, 带动一批农户, 振兴一片经济。因此, 要给予 龙头企业政策扶持, 营造宽松发 展环境; 要 给予龙头企业制度建设扶持, 进一步规范运 作; 要给予 龙头企 业科技 扶持, 加速科 技成果 转化; 要给予 龙头企 业立 项扶持, 创 建优势产品; 要给予龙头企业信贷扶持, 促其做大做强; 要给予龙 头企业资金和税收扶持, 确保企业有效运营。 [关键词] , , 农业开发; 产业化; 龙头企业; 新农村建设 [中图分类号] , , [ 文献标识码] -, , [ 文章编号](**$ —)*./ ( +**! ) *# —**!* —*+ , , 建设 “生产发展、 生活宽裕、 乡风文明、 村容 整洁、 管 理民 主” 的社会主义新农村, 是新时期 做好0 三农 0 工 作的行 动纲 领。建设社会主义 新农村 的基 础是 生产发 展、 生活富 裕, 即 农业增产、 农 民增 收。这 就要 求我 们 的农 业 发展 要 有深 刻 的、 根本性的 转变。当前 , 全 省农 村经济 正处 在一个 特殊 的 转型时期, 即 由传统农 业向现 代农 业转变 , 实 现这 个转 变的 主要动力就是实 施农业 产业 化经营。 而做大 做强 龙头 企业 是新农村建设的发 展生 产一个 重要 手段, 是促 进结 构调整 、 带动农民增收的一个重要载体, 也是推动农 业产业化 经营的 重要途径, 更是实现农业 产业化 经营 的关键 环节。 “ 扶 持农 业产业化就是扶持农 业, 扶持龙 头企 业就是 扶持 农民” 。发 展好一个龙头企业, 就能占领一方市场, 带动一 批农户, 振兴 一片经济。近年来, 锦州市对 扶持农业产业 化经营项目 进行 了有益的探索, 收到 了明 显的效 果。但是, 还 存在 一些问 题 和不足, 主 要是: 龙头企业整体实力还 不够强; 个体规模 还不 够大; 辐射带动能力还不 够广; 发展 水平还不够高等。因此, 如何进一步加大农业 产业 经营项 目的 扶持力 度是 摆在 我们 面前的一项重要课题。对此, 笔者以锦州市 农业综合 开发的 一些做法为例, 认为应该从以下方面加大扶持力度。 一、 要给予龙头企业政策扶持, 营造宽松发展环境 发展龙头企业, 除了企业 自身要苦练内功、 壮大规模、 提 高素质外, 各 级 政府 和有 关 部门 必 须高 度重 视 龙头 企业 工 作, 不断加大对 龙头企业的扶持力度, 在企业发 展方面, 研究 制定加大扶持的具体政策和配套措施, 为企 业发展营 造宽松 地发展环境。一要 加大 扶持 指导力 度。各级 政府 特别是 地 方政府要出台一 系列的 优惠 政策。在 认真 落实国 家对 龙头 企业的各项税收优 惠政 策的基 础上, 要 对从事 种植 业、 养殖 业和农林产品初加工 的重 点龙头 企业 和有 关为农 户提 供产 前、 产中、 产后服务的中介 组织 ( 包 括农 业专业 协会、 专 业合 作社) , 制定有关税收优 惠政 策。要制 定龙 头企业 用地 管理 政策, 对符合国家产业政策和土地利用总体 规划的项 目用地 优先安排, 确 保重点龙头企业建设用地 需要。要指导 帮助龙 头企业搞好经营和 内部 制度建 设, 完善 了民主 管理、 利 益分 配、 风险保障等机制。二要加大教育培 训力度。要通 过参观
对提高我国农业产业化经营水平的思考——“龙头企业+农户”模式存在的不足和优化对策
和 信 息 进 入 市 场 难 的 问 题 ,在 整 个
一
—
—
缺 乏 适 应 市 场 的 信 用 机
体 化 的 生 产 链 条 上 减 轻 和 弱 化 了 制 。 如 农 业 部 产 业 化 办 公 室 主 任 丁 正 的 问 题 , 体 表 现 在 , 产 品 市 场 需 具 农 愿 把 农 产 品 卖 给 龙 头 企 业 , 是 自 己 而
利 益 分 配 机 制 不 完 善 , 民 直 接 上 市 场 直 销 ,使 企 业 蒙 受 损 失 ; 农
收 益 不 能 得 到 充 分 保 障 。 农 户 与 龙 而 当某 种 产 品销 售 不 畅 ,价格 下 跌
・
6・
维普资讯
农 业 产 业 化
民 生 产 安 排 , 在 对 龙 头 企 业 和 农 户
据 报 道 , 地 一 村 委 会 为 避 免 村 级 财 务 收 支 失 控 , 出 了 一 的 相 互 选 择 上 , 人 为 地 进 行 “ 郎 某 想 拉
农 户 的 市 场 风 险 ,保 障 农 民 能 获 得 力 认 为 , 缺 乏 信 用是 当前 一 个 突 出 “ 较 自己干更 高 更稳 定 的 收益 。 实践 中存在 的不 足 。
— —
二 、 龙 头 企 业 +农 户 ” 模 式 在 求 旺 盛 , 格 看 涨 时 , 的 农 民 就 不 ” 价 有
组 织 中 , 龙 头 企 业 +农 户 ” 是 主 要 工 合 作 收 益 的 迫 切 要 求 不 相 适 应 , “ 也
模 式 , 种 加 工 、 售 龙 头 企 业 有 近 与 农 业 产 业 化 经 营 的 根 本 目 的 不 相 各 销
虽 2万 个 , 总 数 的 6 % , 他 类 型 占 适 应 。 而 其 他 两 种 形 式 , 然 能 在 部 占 6 其
“公司+基地+农户”农业产业化推广模式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公司+基地+农户”农业产业化推广模式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公司+基地+农户”农业产业化推广模式中的问题及对策“公司+基地+农户”农业产业化推广模式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包括优势、缺点、对策)农业产业化采取什么样的组织形式不是任意的。
它不仅取决于本地农业生产力发展水平和农业资源的客观条件,而且取决于市场的发育程度、企业和劳动者的素质、交易成本等。
根据我国的国情和地域状况,在很长一个时期,我国的农业产业化将采取多种组织形式共存的局面。
目前主要有两种:一种是以农场制为基础形成的农工商联合大型农业组织形式,适合于地广人稀的黑龙江、新疆等地区。
一种是龙头企业带动区域农业的小型农业组织,适合于地少人多的我国绝大部分地区。
其中龙头企业带动型即就是本文所说的“公司+基地+农户”农业产业化推广模式。
1“公司+基地+农户”农业产业化推广模式介绍及分析“公司+基地+农户”农业产业化推广模式(即龙头企业带动型)是指以一个技术先进、资金雄厚的公司(主要是农产品加工和流通企业)为龙头,围绕大型龙头企业建立农产品基地,形成龙头带基地、基地连农户,产加销一条龙,贸工农一体化经营的模式。
这种组织模式,使公司与农户之间以合同形式规定双方在生产、服务、销售、利益分配和风险分担诸方面的权利和义务,结成比较稳定的交易关系和合作伙伴。
在此模式中,公司向农户提供配套服务,如提供优良品种、先进技术和产中服务,并由公司制定保护性的价格,集中收购农户的农产品,进行加工和销售,把农产品加工和销售增值后的一部分利润返还给与之结成契约关系的农户。
而农户则按公司的技术要求进行生产,并把大部分产品交售给公司,通过龙头企业与市场相关联,承担生产风险,分享公司经营的部分利润。
该种模式能够比较均衡地兼顾公司和农户的利益,- 1 -“公司+基地+农户”农业产业化推广模式中的问题及对策农户能够解决农产品销路,获得生产技术指导,也有利于农户进行专业化生产,并发挥区域专业化的规模优势。
关于农业产业化经营的思考
目标 。
( 要 大力 发展 农产 品加 工 。 3) 与发达 国家 相 比 ,
我国农产品加工总体水平还比较低 , 发展潜力巨大。 发展农产 品加工 , 不仅可 以有效地提高初级农产 品 的附加值 , 延伸农业产业链条 , 提高农业 的整体效 益, 增加农民收入 , 而且有利于开拓市场 , 提高我国 农业在国际上的竞争力。 我们应当抓住时机 , 立足现 有加工能力的改造 , 加快农产品加工、 保鲜储运技术
一
的问题十分突出。 大部分组织 的龙头企业还是小企 业, 经营规模小 , 经济实力弱, 辐射面狭窄, 带动能力 不强 , 缺乏抵御市场风险和 自 然风险的能力。 龙头企 业 的科技含 量 普遍 较低 , 科技 投入 少 , 在农 产 品精 加
工、 装 、 包 营销 、 品牌 管理 等 方 面 缺乏 有 力 的技 术支
Hale Waihona Puke 生产 , 不能 自觉地为生产环节提供资金 、 技术等各项 服务 , 能 自觉地 让 利 于农 ; 一方 面 , 头 企 业 与 不 另 龙 农户双方普遍没有结成风险共担 、 利益共享 、 互助协 作、 联动发展的关系 , 因而不能做到 同甘共苦 , 不能 形成长久的互惠互利的合作关系。
二 、 动农 业产 业化 经 营的对 策 推
4 利益 机 制不 完 善 。 . 一方 面 , 头企 业 扶持 生 龙 产 的机 制没有 健 全 , 工 、 加 运销 企业 不 能 自觉 地扶 持
、
1 .龙 头企业 规模 小 , 实力 弱 , 动能力 小 。 带 与省 内外 先 进县 市 相 比 , 藁城 市农 产 品加 工 企 业 “ 而 小 散 ”、 档次 低 ”、 有质 量 无批 量 或有 批 量无 质 量 ” “ “
“龙头带动型”农业经营模式的利益联结机制创新策略
“龙头带动型”农业经营模式的利益联结机制创新策略阎光耀;王立;申世园【摘要】"Leading enterprise driving" is the most important form of organizations of agricultural industrialization, which has been widely usedin various parts of the development of agricultural industrialization process. While realizing the profit target, the enterprises guide the local agricultural production, deepen processing of agricultural products, and develop the market, thus driving farmers' income increase, and promoting regional development objectively, so it has significant social benefits. But in recent years, many problems arise in the actual operation of the model, which affect the healthy development of local agriculture industrialization. The root cause of the problems is the imperfect interest distribution mechanism. How to innovate the agricultural management benefit coupling mechanism is the key problem to develop modern agriculture, stimulate agricultural activity and innovate agricultural operation mechanism.%“龙头企业带动型”是我国最重要的农业产业化经营组织形式,在各地农业产业化过程中被广泛发展使用,企业在实现利益目标的同时引导地方农业生产、深化农产品加工、开拓市场,客观上起到带动农户增收、促进地区发展作用,社会效益显著。
金融服务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路径选择——基于既有研究的思考
金 融服 务 龙头 企业 发展 的路径
金融如何支持龙头企业发展的问题属于农村金融 问题 。长期 以来 ,由于各种原因,农村金融被简单化理解为农村信贷,甚至 是农户信贷 ,这里 ,不妨称之为 “ 小金融”。而农村金融的本意 是 “ 大金融”,信贷 、保 险、证券、基金、期货等多种金融形式
都应 是题 中之义 ,涉 及 的主 体 除 了农 户 ,还 应包 含 中小企 业 ( 含
有研 究 认为 ,龙头 企业 带 动型 组织 模 式在 中西 部地 区 尤为 关键 。
笔者新近的研究证实,由于城乡之间资本 占有量 不均等造成的地 区差距程度,大约在3%左右。故而,通过金融手段支持中西部 0 地区龙头企业发展 ,促使其资本和资产规模扩大,应是政策当局
倡导 的施 政 方 向。
析 。实 际上 ,龙 头企 业在 当时 出现并 获得 较快 发 展 ,恰 是适 应 了 农村 经济 发展 进 入 了规模 化和 现 代化 的新 阶段 这 一趋 势 。如 果合 此背 景不 论 ,则 关于 对龙 头企 业 的未 来发 展前 景 的展 望 以及金 融机构借助地方政府支持龙头企业发展的利好背景 ,将龙头企业 发展作为一个重要盈利点而主动进行金融支持。长期的计划体制 思维使得政府常出现 “ 越俎代庖”的行为 ,这其中就包括强行要
入 市 场 。或者 说 ,支 持龙 头企 业 的根 本 目的 ,在 于利 用企 业 家才
践 ,符合农业发展新阶段的要求,有利于借助企业家才能带动农 民增收的行为 ,并且似乎也能得到部分理论 ( 如发展极理论 )的
支持 ,能成 为 逐步 市场 化 的金 融机 构新 的 盈利 增 长点 ,因 而对 金 融机 构 而言 是个 理 『选 择 。做 好金 融服 务 龙头企 业 发展 的工 作 , 生
农业产业化经营
农业产业化经营篇一:农业产业化经营模式比较分析农业产业化极影模式比较分析农业产业化,是指以国内外市场为导向,以提高经济效益为中心,对当地农业的支柱产业和主导产品,实现区域化布局、专业化生产、一体化经营、社会化服务、企业化管理,把产供销、贸工农、科技紧密结合起来,形成一条龙的经营机制。
当前我国农业产业化经营模式主要有以下几种模式:1、龙头企业带动型(龙头企业+农户),2、专业市场带动型(市场+农户),3、特色主导产业带动型(规模特色产业+农户),4、服务组织带动型(服务组织+农户),5、农业园区带动型(农业高新技术园区、示范园+农户型),6、中介组织协调型(“农产联”十企业十农户),7、其他组织模式(主要以以上几种模式衍生而出)1、龙头企业带动型(龙头企业+农户):这种模式是以经济实力较强的农业生产资料生产和供应企业或农户品的加工和销售企业为龙头,对某一农产品实行系列化生产经营,带动农产或相关的生产企业发展优势产业和重点产品,联结生产基地和农户,形成紧密程度不同的产加销一体化经营。
这种模式的优势在于:①龙头为农民承担市场风险和管理风险。
②“公司+农户”的生产经营组织形式,有效地改变了过去那种企业与农户利益直接对立的状况,建立了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利益分配机制。
③龙头企业与农户在资金、土地、劳动力和技术市场生产要素上实现了优势互补,龙头企业负责技术、资本密集、风险大的部分,劳动密集和风险小的部分交由农户负责,形成新的生产力。
龙头企业与农户结合,既发挥了大规模经营的优越性,又弥补了农业小生产在经营环节上的缺陷,调动了农户生产的积极性,实现了更高层次上的双层经营。
这种模式的缺陷在于:①受市场供求变化的影响,农户品的供求关系难以稳定。
②合理的利益分配机制尚不完善2、专业市场带动型(市场+农户)这种模式的优势在于:①成为农产品的集散地,加快了农产品流通速度。
②减少了农产品流通环节,降低了交易费用。
这种模式的缺陷在于:①市场体系和基础设施建设尚需完善。
第八章 农业企业与农业产业化经营
第八章农业企业与农业产业化经营一、略二、思考题简述农业产业化经营主要模式及其内涵。
答:农业产业化的主要经营模式(一)农业龙头企业带动型农业龙头企业带动型是指以农产品加工、冷藏、运销企业为龙头,围绕某项主导产品或优势产业,形成“产加销一体化”的农业产业化模式。
这种模式主要是以农产品生产、副产品加工或运销龙头企业为主导,通过股份合作、合同契约等多种利益联结机制,带动农户从事专业生产,将农业生产部门、加工部门、销售部门联结成一个完整的体系,实施“产加销一体化”经营。
“公司+农户”是当前该类型的主要形式。
具体又可以分为:1.公司与农民签订具有法律约束力的合同契约,甚至其他生产资料购销、技术服务等合同,即我们通常所说的“订单农业”具体来说,龙头企业和农户以合同形式规定各自的权力和义务,农户按照合同规定的时间、标准、数量交售农产品,企业按照合同规定的条款提供农资,收购、加工、销售农产品。
因此,龙头企业和农户的关系既是买卖关系,又是契约关系。
这使得“公司+农户”这种形式能够通过有法律效力的契约关系在市场经济下迅速发展。
2. 企业与农户一体化(1)企业以反租倒包的土地流转方式获得农民的土地,由企业对土地进行统一种植管理,使农民成为企业的员工,在农业生产环节应用先进的种植理念及农业技术,这样,农民可以同时获得土地租金和产品销售两种收入,而且可以通过参与现代农业生产改变传统的小农思想。
(2)农户以土地、技术、劳动力等生产要素量化入股企业,有效利用弃耕抛荒的土地,形成规模化、集约化的经营模式。
这样可以由企业直接与市场对话,有利于降低农资购买成本;在耕种、收割等生产环节上通过大机械化作业,降低劳动强度及用工成本;也可以根据农产品特性开展深加工项目,二次提高农产品附加值,吸收农民就近择业,这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农村剩余劳动力的问题。
(二)专业市场带动型专业市场带动型是指通过培育农产品市场,特别是专业批发市场,然后以专业批发市场为纽带,借助合同或其他配套服务体系与广大农户形成稳定的上下游关系,带动区域主导产业发展的一体化经营模式。
对农业产业化国家级重点龙头企业进一步发展的思考和建议
亿元 , 平均每个企业带动农户 99 . 万户 , 共有上市公司 1 6家。
第二批重点龙头企业平均固定资产 25亿元 ,平均销售收入 而一直以来中央及各地政府主要以信贷资金、 . 土地供给 、 税收 67 . 亿元 , 平均每个企业带动农户达 64 . 万户 , 包括了 2 家上 优惠等方式对企业进行支持, 5 缺乏针对性 , 目前多数企业面 如
( ) 业规模 一 企 受 国内外 现货 期货 市场 等人为 因素及 自然 灾害 等客 观不 确定
因素的影响,导致部分抵御风险能力较差的企业不得不将风
20 0 3年, 农业部等八部 门按照 嚣 暂行办渤 , 对第一 、 二批 险转移到农户身上。另外, 在某些地方 , 企业为了扩大经营规 32 7 家重点龙头企业的运行 情况进行 了监测。从监测的结果 模 , 直接接管农户的承包地 , 代替农 民从事农产品生产 , 将企 看, 重点龙头企业总体上运行 良好 。 7 3 2家企业总资产规模达 业带动农户搞成了企业代替农户甚至是企业兼并农户 ,严重
部、 中国人民银行、 国家税务总局 、 中国证监会、 全国供销合作 密的关系和影响着广大农户的生活水平 。一旦在利益机制 问 总社等九部委联合发布了 灰业产业化国家重 龙头企业认定 题上处理不当, 将严重影响企业的进一步发展。 和运行监测管理暂行力} 。 、 随后在 2 0 年 l 月认定了第一 劫 00 1 目前暴露的棘手问题主要表现在粮棉油等大宗农产品的
区域间的分布更能说明经济水平不同造成 的差距 ,如 图
主义新农村的重大战略决策 。“ 推进现代农业建设 , 强化社会 1 所示环渤海地 区只包括两个省和两个直辖市 ,重点龙头企 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产业支撑”是这一 战略决策的重要组成部 业 却达 到 了 11 , , 0 家 占到全 国的 1%以上 , 袤 的西 北地 区 7 而广 分。 农业产业化的发展离不开龙头企业的支持 , 龙头企业扎根 包括了五个省区, 企业数量却仅为环渤海地区的一半。 于农村 , 服务于农民, 对推动农业产业结构调整 , 吸纳农村剩 余劳动力 ,推进农村工业化和城镇化进程都有积极的带动作 用, 是整个新农村建设不可缺少的力量 , 而重点龙头企业作为 龙头的龙头, 更是在农业产业化进程 中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发展情况调查与思考——以皖西地区为例
梁 和 纽带 作用 方 面龙 头企 业 向农 民及 时提 供生 ( 一 制定 全市 龙 头企业 五年规 划 )相 比有 较快 的发展 ( ) 产 信 息 . 照 市 场 的需 求 发 展 农 业 生产 . 求 所带 见表 1 。 按 要 动 的农 户 种 ( ) 么 , ( ) 少 。 养 什 种 养 多 以及 提 供 符合 表 1皖 西龙 头企 业发 展情 况 比较 国家、省级龙头 市级龙头企 产值 2 ∞ 万元以 0 产值亿元 上龙头企业 质量 的农 产 品原 料 产 品 ,避 免 了生 产 的盲 目性 : 另 企业 业 上 龙头 企 业 方 面通 过 龙 头企业 对 农产 品的加 工转 化 . 拓宽 了 2 l 年 O1 髓 26 6 l 跖 7 5 2。 。 ?年 3 9 19 4 14 3 3 9 农 产 品 的发 展 空 间 . 加农 产 品 的销 售 渠 道 , 免 增 避 了单 个 农 民直 接 面 向市 场 、独 自承 担 风险 的局 面 。 ( ) 头企业 生 产 突显 区域特 色 二 龙 龙 头 企业 的辐 射 能 力 的 大小 以及 机 制 的灵 活性 将 皖西地 区 自然 条件 优越 , 态环 境好 。 生 粮食 、 油 决定 农 业产 业 化经 营 的水 平 和层次 『 1 1 料、 花、 棉 黄红 麻 、 茧 、 叶 、 蚕 茶 肉类 、 禽蛋 、 产 品等 水 二、 皖西地 区农 业产 业化 龙头 企 业发 展现 状 是 皖西 地 区 主要 的农 产 品 农业 产 业化 龙 头企 业 生 ( ) 头企 业有 较 快 的发展 一 龙 产涉及粮油 、 业 、 茶 肉类 、 绒 、 编 、 丝 绸 等 l 羽 柳 蚕 0 皖 西 ( 安 市 ) 农 业 大 市 . 副 产 品 产 量 多个 门类 。创 出六安 瓜 片 、 山黄 芽 、 山石斛 、 六 是 农 霍 霍 大 居 安 徽 省 前 列 。 国 家 重 点 商 品 粮 生 产 基 地 闭 别 山茶油 等 品牌农 产 品 . 中“ 安瓜 片 ” “ 山黄 是 。 其 六 、霍 近 年 来 . 西 地 区 农 业 产 业 化 龙 头 企 业 得 到 较 芽 ” “ 西 白鹅 ” 获 批 为 国家 证 明商 标 , 霍 山 石 皖 、皖 “ 快 的发 展 。 2 1 0 1年 . 0 0万 元 产 值 以 上 的 规 模 斛 ” “ 安瓜 片 ” “ 山黄 芽 ” “ 邱 柳 编 ” “ 驾 20 、六 、霍 、霍 、迎 农 产 品 加 工 企 业 15家 .其 中亿元 以上龙 头企 业 贡酒 ” 中国地 理标 志保 护 产 品 特 色农 产 品 生产 8 获 有7 5家 . 现 产值 3 8亿 元 左 右 . 比增 长 2 % 成 为 皖西地 区龙头 企业 出 口的重 要 组成 部 分 .0 1 实 3 同 2 2 1 以上 . 工产 值 位居 同类 市 第一 位 国家级 龙 头企 年 . 加 全市 有农 副 产 品 出 口实绩 的加工 企业 4 0多 家 , 业达 到 3家 .省 级 龙头 企 业 5 9家 .市 级龙 头企 业 年 出 口创 汇 超 过 3亿 美 元 . 占全 市 出 口 总 额 的 2 6家 , 6 总数 位居 全省 前 列 。0 1 , 全市 规 模工 6 %以上 。出 口企 业涉 及 草竹 、 编 、 21年 在 0 柳 羽绒 、 丝绸 、 茧 水产 、 叶 、 茶 棉麻 等行 业 。 全市 前 2 重 点 在 0位 业 企业 产值 1 0强 中 . 0 农产 品加工 企业 达 到 5 3家 。 果 菜 、
经济新常态下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发展思考
44■文/张利军经济新常态下农业产业化经济新常态下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发展要有总体思路,发展重点是以经营集约化、产业链条化、生产标准化、品牌知名化为方向,坚持因地制宜,将龙头企业做大做强与农业特色产业发展紧密结合,做优粮食产业,做大果蔬产业,做精肉类产业,做强乳品产业,抓好其它产业。
主要任务是提升创新能力,延伸产业链条,打造产业园区,推进项目建设,创建知名品牌。
具体措施是加强组织领导,加大财税支持,创新金融服务,强化用地保障,营造良好环境。
经济新常态下为深入推进乡村产业振兴和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提高农业组织化程度,转变农业发展方式,推动农业高质量发展,要做大做强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
一、总体思路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以深化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以产业兴旺和农民增收为目标,坚持“创新驱动、生态优先、融合发展、开放合作”原则,集中资源要素,优化营商环境,加强政策引导,推动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向创新驱动、绿色生产、集约经营、融合发展转变,全面提升质量效益和综合竞争力,带动传统农业向科技农业、绿色农业、品牌农业、质量农业转型发展,为乡村产业振兴提供重要支撑[1]。
二、发展重点以经营集约化、产业链条化、生产标准化、品牌知名化为方向,坚持因地制宜,将龙头企业做大做强与农业特色产业发展紧密结合,重点打造以下特色优势产业。
(一)做优粮食产业围绕优质专用小麦、优质玉米等传统优势产业以及鲜食玉米、小杂粮、杂交谷等特色产业,引导龙头企业集中发展,建设种植基地,形成相互配套、功能互补、联系紧密的产业集群。
支持龙头企业发展全麦粉、高档专用面粉和功能性面粉,开发营养强化挂面、鲜切面、调理快餐面等面粉深加工产品;梯度开发淀粉基产品,发展变性淀粉、淀粉糖、糖醇等产品,研发多样化的玉米食品和多用途的工业原料;在山区发展无公害杂粮种植基地,打造优质绿色杂粮品牌。
(二)做大果蔬产业重点引导龙头企业发展果品出口业务,加强贮藏保鲜设施建设,引进智能化采后商品化处理生产线,提高果品商品质量和档次,开发优质果汁、果酒、罐头产品,提高附加值;围绕山区核桃、大枣,重点支持龙头企业发展风味核桃、核桃油、核桃露、枣脯、枣饮料、枣酒等加工业,不断提高加工能力,发展鲜食枣设施栽培。
南通市农业产业化经营龙头企业的调查与思考
( 概 况 一)
经营的带 动力 据 量。 统计, 有农产品 全市 加工企 0 多家, 省桑园总面积由30万亩减少到 10 业20 0 其中 0 0 万亩左右)j着茧丝绸行情 。 薷 74 报企业2 0 9 家定 0 年完成工业总产 ( 9 年不变 20 9 好转, 0 值 10 9 价)8. 9 应对激烈的市场 竞争, 海安茧丝绸 集团 有限公司采 取了“ 组 亿元, 销售产值34 8 元 ( 全市定报工业 04亿 占 总量的4 6%) 合售 试 44 , 茧, 缫计 依据效益, 价, 实行返还” 二次分配办法, 的 与农民 完成出口 交货值 1 .1 2 9 亿元。 4 全市共有各 类商品 交易市场60 结成紧密的 2多 利益联系, 既保证了茧 又 质, 增加了农民 收人。 关 据有 家, 综合市场占6%, 业市场占4%。 00 其中 0 专 0 2 年全市专 方面统计,1 8 0 业市 9 年公司收购的 1. 万公担中 9 03 组合茧占比为 场成交 额达2. 亿元。 66 还有专业 合作 经济 组织近1 0 7 个。上 4. %, 0 述 1 5 经试缫计价, 5 二次返还 蚕农254 3. 万元 ( 平均每公斤 达 农产品 加工、 通企业中 龙头 流 起到 带动 作用的有25 其中国家 05 5 家, .5元) 19 年组合茧收购占比提高到5.%, ; 99 96 二次返还给茧
一
、
购价仅 3 一 元 ,而集团公司确定鲜茧收购中准价为每公斤8 元 4 南通市各 地利 用农业资源和 农产品 资源丰富的优 势, 大力发 元, 惜亏 不 本收 促进了 购, 该县桑园生产的 基本稳定, 9 年海 17 安 9 展农产品 业和 加工 流通业, 培育壮大农 业产 业化经营龙头企 农 桑园面积 业, 稳定在 l万亩, 茧产 2 蚕 量和收购量分别 5 达2 万担和2 2 业产业化经营龙头企业已成为全市经济的支柱产业和农业产业化 万担, 创造出连 l 多年 续 0 位居全省各县( 的佳 在 市) 绩( 此期问, 全
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发展的调查与思考
随着消费者对高品质、安全农产品需求的 增加,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的市场需求也 在不断增长。
资金投入
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需要具备高素质的经 营管理人才和技术人才,但目前人才储备 不足,制约了企业的发展。
由于企业融资渠道单一,资金投入不足已 经成为阻碍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发展的重 要因素之一。
04
思考与建议
文献3
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与农民合作社的协同发 展研究
文献2
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的创新模式与案例分析
文献4
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的社会责任与可持续发 展战略
附件
附件1
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的调查问卷
附件2
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的访谈记录
附件3
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的发展策略报告
附件4
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的成功案例分析报告
近年来,随着国家对农业产业化的政策支持和资金投入不断加大,农业产业化龙头 企业的发展也面临着新的机遇和挑战。
为了深入了解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的现状、问题和发展趋势,本次调查旨在收集相 关数据和信息,为政府和企业提供决策参考。
调查目的
了解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的生产 规模、经营状况和发展趋势。
分析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面临的 困难和问题,提出相应的解决方
05
结论与展望
结论
龙头企业通过订单农业、保底收 购、利润返还等方式,与农户建 立紧密的利益联结机制,实现了 小农户与现代农业的有机衔接。
龙头企业通过技术创新、品牌建 设、市场开拓等方式,提高了农 产品的附加值和市场竞争力。
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的发展对于 促进农业现代化、提升农产品质 量和增加农民收入具有重要作用 。
推进科技创新,提升产业水平
加强科技创新投入
关于辽宁省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和现代农业园区建设的调查与思考
( 二)现代农业园区发展现状 工企业年实际消费玉米量约在 1 万吨左右 ,所生产的玉米深 5 0 l 代农业示范园区 陕速发展。截至 20 年底 , 现 09 全省共有 加工产品只占全 国玉米深加工产 品份额 的 3 %,主要产品有 5 酒精、淀粉。主要的企业有沈阳天明酒精有限公司、辽宁沈阳 现代农业 园区 84 ,其中 国家级 5 ,省级 1 个 ,市级 9个 个 6 0 l1 ,县级 以下 58个 。从园 区规模 来看 ,10 9个 1 0 0亩 以上的 万顺达集团有限公司、锦州元成生化科技有限公司等。目前山 50万吨 ,实际转化 能力在 3 5个 ,5 0 1 0亩的 19 ,l —O 5 0 —0 0 6个 O 5 O亩 的 2 3个 ,10亩 东的玉米深加工转化能力已超过 10 0 3 0 0 0万吨左右 ,山东的玉米深加工企业规模大 ,数量 多。山 以下的 1 个 ,分别 占 4 6 0 7 1 %、13%、2E%和 1 4 7 94 . 66 2 %。园 10 2 酉 区总面积 24 0 万亩 , 平均每个 23 亩 。从 园区类型上看 , 34 专 东是我国玉米{精 、玉米淀粉 、淀粉糖 、变 淀粉 、玉 米味精 的生产大省 ,其中玉米淀粉产能 占 国的 5%,玉米味精占到 全 O 业{园区 6 个 、 生 1 9 综合 I园区 25 。生产性园区 69 ,展 生 5个 3个 全 国的 4%,变 f 6 生淀粉的产能占到全国的 3%。 5 示性园 区 20 ,休闲观光 园区 3 个 。农 民为 主体的 园区 0个 5
l 业发展 1 农
农业经济
2 1/ 0 21
关 于辽 宁 省农 业 产 业 化 花 头 企 业 军 现 口 弋农 业 国 区
建 氓 白 查 与 思 考 刊哥
农村现代农业发展的领军企业与龙头企业模式
农村现代农业发展的领军企业与龙头企业模式一、引言随着农村现代农业的快速发展,领军企业和龙头企业模式在农业产业链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本文旨在探讨这种模式对于农村现代农业发展的促进作用,并通过案例分析加以说明。
二、领军企业的定义与特点领军企业指的是在某一行业中地位最重要、影响力最大的企业。
在农村现代农业中,领军企业具有技术先进、规模经济、品牌影响力大等特点。
三、领军企业模式的优势1. 技术引领:领军企业通过创新技术的引入和应用,提高农业生产效率,推动农业现代化。
2. 规模效应:领军企业规模大,具备优势资源配置能力,可以实现产业集群化发展,提高整体效益。
3. 产品品质保证:领军企业拥有强大的品牌影响力和产品质量保证体系,推动农产品的优质化、安全化。
4. 金融支持:领军企业能够吸引更多金融机构的投资,为农业产业链各环节提供充足的资金支持。
四、龙头企业的定义与特点龙头企业是指在农村产业链中具有核心地位、对外带动能力强的企业。
他们与领军企业的区别在于,龙头企业更注重整合资源,带动中小农业企业的发展。
五、龙头企业模式的优势1. 资源整合:龙头企业具有整合资源的能力,可以将种植、养殖、加工等环节整合起来,形成完整的产业链条。
2. 农民增收:通过与农民合作,龙头企业提供技术指导和市场渠道,帮助农民实现高效益农业生产,增加收入。
3. 市场拓展:龙头企业可以通过品牌影响力和渠道优势,拓展市场并实现市场份额的稳定增长。
六、领军企业与龙头企业的合作模式领军企业与龙头企业之间可以形成紧密合作的关系,形成合力,推动农村现代农业的发展。
通过资源共享、技术支持、市场开拓等方式,实现互利共赢。
七、领军企业与龙头企业模式的案例分析以中国农业科学院下属的下沙现代农业园区为例,该园区引进了一家领军企业作为龙头企业,共同推动该地区现代农业的发展。
领军企业为农民提供科技支持、技术指导、市场拓展等服务,带动周边农业企业发展,推动农产品销售。
龙头企业带动型
龙头企业带动型、中介组织联动型和合作社一体化三种农业产业化模式的比较——基于制度经济学视角的分析时间:2011-11-20 20:52来源:《中国农村经济》2007年第4期作者:郭晓鸣廖祖君付娆点击:136次内容提要:在中国农业产业化的发展进程中主要出现了龙头企业带动型、中介组织联动型和合作社一体化三种模式。
本文认为,从制度设计的角度来看,合作社一体化模式是最优的农业产业化模式;从制度运行的角度来看,农业产业化模式的经济绩效与农业产业化所处的发展阶段紧密联系;从制度演化的角度来看,农业产业化模式呈现出由龙头企业带动型模式向中介组织联动型模式和合作社一体化模式逐次演化的路径。
本文最后从上述结论出发,提出了中国现阶段推进农业产业化的相关建议。
关键词: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中介组织合作社中国实施农业产业化发展战略已有10 余年历史,这在很大程度上促进了中国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的转变。
尽管中国学术界对农业产业化的定义、内涵等问题还存在着争议,但是,在农业产业化模式的类型上则基本取得了共识。
例如,张晓山(2006)认为,农业产业化模式主要有“公司+农户”、“合作社(公司)+农户”和“龙头企业+合作社+农户”三种形式。
牛若峰(2002)的调研表明,在中国农业产业化模式中居于首位的是龙头企业带动型,居第二位的是合作经济等中介组织带动型,居第三位的是专业市场带动型。
黄祖辉等(2002)从生产和加工阶段投资决策的角度把农业产业化模式分为三类:农户支配型(“合作社+农户”模式、“专业协会+农户”模式)、加工者(公司)支配型(公司办农业模式)和各自支配型(“公司+农户”模式)。
关锐捷(2000)则将中国农业产业化模式归纳为公司企业带动型(“公司+农户”)、市场带动型(“专业市场+农户”)、合作经济组织带动型(“合作社+农户”或“公司+合作社+农户”)和专业协会带动型(“专业协会+农户”)。
刘斌等(2004)认为,按照农业产业化经营龙头带动作用的性质可将农业产业化模式划分为龙头企业带动型、市场带动型、中介组织带动型、合作经济组织带动型、主导产业带动型、综合开发集团带动型。
鹰潭市推动农业产业化发展的实践与思考
计划 内用水 水 资源 费 ,实行 大工 业 电价
政策 , 扶持鼓励 企业稳定 发展、 步壮大 。 逐
断涌入本市 , 外观、 而且 品质普遍 优于本地蔬 菜 , 高投入高 风险的 反季节蔬菜再 也难寻 当 日的辉 煌 。
划 、 一投 资、 统 统一 管理 、 一经 营 ; 统 定基地 、 农户 、 品种 、 定 定 定 产量、 定质 量 : 地块 ( 地 )品种 、 候配 套 , 基 、 气 水利 、 科技 、 劳动者
公害蔬菜: 在资溪、 宜黄、 乐安等县发展 5 万亩有机蔬菜。为实
现 以上发 展 目标 , 把蔬 菜产 业 培植 成 本市 优势 主 导产 业 , 提 特
出 以下建议 :
( ) 一 规划 布局与运作 模式
1规划布局。基地规划以县为单位 , 、 分总体规划和片区规
划 , 求上 图着 色 , 要 明确 四至 界 限 ; 扶持 以解 决水 利和 道 路 政府 为主 , 一次 规划 , 分步 实施 。
合同进行交易: 鼓励蔬菜流通企业在沿海城市蔬菜~级批发市 场设立门市直销蔬菜 : 引进沿海城市蔬菜企业直接到本市建立
蔬菜基 地 。
2运作模式。 、 按照 “ 引一个老板, 扶一个龙头, 建一片基地, 富
一
方百姓 ” 的蔬菜标准化生产示范基地建设思 路进行运作。 ( 瞄 准市 场 , 府 引导 。当前 , 蔬 菜销 路应 定位 在 沿 ) 政 全市
素 质配 套 。
三 、 州市 发展蔬 菜产 业发展 的 几点建 议 抚
抚州市政府 2 0 年 9月 1 09 1日下发的 《 关于加快蔬菜标 准化生产示范基地建设 的通知》 提出, 2 1 年 , 到 0 1 全市无公害
蔬菜标 准化 生产 基地 面积达 到 2 0万亩 。 以城 郊为 重点 , 发展 5 万亩 以大( ) 为 主 的高效 设 施蔬 菜 ; 中 棚 以福 银 、 广 高速 公 路 济 和 2 63 0、1 6国道及 抚八 公路 沿 线为 产业 走廊 , 展 1 发 O万亩 无
简述农业产业化经营主要模式及其内涵。
简述农业产业化经营主要模式及其内涵。
农业产业化经营是指通过外力和内力共同作用,将市场、科技、信息、资金等优势资源整合起来,形成龙头带动、区域协调发展、农户紧密参与的新型农业经营模式。
其主要模式包括:1. 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带动型:以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为带动主体,通过龙头企业的带动力和品牌影响力,推动相关产业的发展,提升农产品的附加值和利润率。
2. 农业产业化合作社带动型:以农民合作社为主要载体,将农民合作社与龙头企业相结合,实现农产品的生产、加工、销售一条龙服务,提高农产品的竞争力和附加值。
3. 农业产业化县乡带动型:以县级政府和乡镇政府为引导,通过政策扶持和资金支持,推动农业产业化发展,带动当地农业和相关产业的发展。
4. 农业产业化订单带动型:以订单农业为主要方式,龙头企业通过与农户签订订单,引导农户按照龙头企业的需求进行生产,实现龙头企业、农户和市场的无缝连接。
农业产业化经营的内涵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市场化:农业产业化经营必须以国内外市场为导向,改变传统的小农经济自给自足、自我服务的封闭式状态,其资源配置、生产要素组合、生产资料和产品购销等靠市场机制进行配置和实现。
2. 区域化:农业产业化的农副产品生产,要在一定区域范围内相对集中连片,形成比较稳定的区域化的生产基地,以防生产布局过于分散造成管理不便和生产不稳定。
3. 专业化:农业产业化经营要求提高劳动生产率、土地生产率、资源利用率和农产品商品率等等,这些只有通过专业化才能实现。
特别是作为农业产业化经营基础的农副产品生产,要求把小而分散的农户组织起来,进行区域化布局,专业化生产,在保持家庭承包责任制稳定的基础上,扩大农户外部规模,解决农户经营规模狭小与现代农业要求的适度规模之间的矛盾。
4. 规模化:生产经营规模化是农业产业化的必要条件,其生产基地和加工企业只有达到相当的规模,才能达到产业化的标准。
农业产业化只有具备一定的规模,才能增强辐射力、带动力和竞争力,提高规模效益。
关于黑龙江省农业产业化发展的思考
关于黑龙江省农业产业化发展的思考农业产业化是实现农业现代化的重要途径,对于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和农村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黑龙江省作为我国的农业大省,拥有丰富的农业资源和优越的自然条件,在农业产业化发展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也面临着一些挑战和问题。
本文将对黑龙江省农业产业化发展进行深入思考,分析其现状、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发展对策。
一、黑龙江省农业产业化发展的现状黑龙江省是我国重要的粮食生产基地和商品粮输出基地,农业产业化发展具有良好的基础。
近年来,黑龙江省在农业产业化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
农业产业结构不断优化。
黑龙江省在保障粮食生产的基础上,积极发展特色农业、畜牧业和农产品加工业。
特色农产品如大豆、玉米、水稻等产量不断增加,畜牧业规模持续扩大,农产品加工业逐渐成为新的增长点。
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不断壮大。
涌现出了一批具有较强实力和市场竞争力的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如_____、_____等。
这些企业通过订单农业、基地建设等方式,与农户建立了紧密的利益联结机制,带动了农业生产的规模化和标准化。
农业科技创新能力逐步提升。
黑龙江省加大了对农业科技的投入和研发力度,推广了一系列先进的农业技术和品种,提高了农业生产效率和农产品质量。
农产品市场体系日益完善。
建设了一批农产品批发市场和物流中心,加强了农产品品牌建设和市场营销,拓宽了农产品销售渠道。
二、黑龙江省农业产业化发展存在的问题尽管黑龙江省农业产业化发展取得了一定成绩,但仍存在一些问题亟待解决。
农业产业化水平有待提高。
虽然农业产业结构有所优化,但仍存在种植结构单一、农产品附加值低等问题。
农产品加工业发展相对滞后,精深加工能力不足,产业链条短,导致农业综合效益不高。
利益联结机制不够完善。
部分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与农户之间的利益联结还不够紧密,存在订单违约、利益分配不合理等现象,农民在农业产业化发展中的受益程度有待提高。
农业科技创新和人才支撑不足。
农业科技创新体系不够健全,科技成果转化效率低。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龙头企业带动型农业产业化模式思考铁晓明,邓燕雯,吴声怡1.农业产业化来源:龙头企业带动型农业产业化模式思考农业产业化( Agriculture Industrialization)是以市场为导向,以经济效益为中心,以主导产业、产品为重点,优化组合各种生产要素,实行区域化布局、专业化生产、规模化建设、系列化加工、社会化服务、企业化管理,形成种养加、产供销、贸工农、农工商、农科教一体化经营体系。
它的实质是指对传统农业进行技术改造,推动农业科技进步的过程。
农业产业化是我国实现农业现代化的有效途径,是现代农业的一种综合经营体制,通过农业产前、产中、产后等各关联产业的联结和融合,推动农业的专业化分工与市场化进程,以增强农业自身的积累和发展能力。
其特征是农业布局区域化、农业生产专业化、农业管理企业化、农业经营一体化、农业服务社会化。
其直接目的是增加农户收入,提高农业效益,增加农产品有效供给,满足市场需求。
农业产业化的微观研究主要以农业产业化的载体,即农业产业化的组织形式为重点。
农业产业化是一个动态的过程,所依托的组织形式也应该是发展变化的。
在西方经济发达国家,以工商企业、合作社或大农场为核心,以产权或契约形式把农业与其关联部门组成一体化经营的形式较为普遍。
我国典型的农业产业化经营组织形式是龙头企业带动型,主要有4种运作形式,即订单农业、签订产销合同、返租倒包和土地入股。
在国内农业产业化发展实践中,龙头企业在带动农户参与市场竞争,引导农业结构调整,增加农民收入,促进农业技术推广与应用方面发挥着日益显著的作用。
2.农业产业化经营的制度创新分析来源:龙头企业带动型农业产业化模式思考新制度经济学认为,制度创新的动因在于更有效率的制度能带来潜在收益的增加或成本减少。
从制度变迁的角度看,农业产业化经营是为节约交易费用而发生的诱致性制度变迁,其主要动力来源于农户与农产品加工、销售企业对潜在外部利润的追求,这种外部利润来源于农业产业化经营组织形式,对传统农业产业组织形式所存在的交易成本弱化。
农户与龙头企业通过建立契约或产权联系,可以有效降低交易成本。
具体来讲,对农户而言,较为稳定的供求关系大大地减少了各种事前交易成本,如信息成本、运输成本、垄断定价的损失成本、专用性投资不足的损失;同时,也减少了市场风险发生的可能性。
对龙头组织而言,同样可以减少其在市场中的交易费用,如市场搜寻费用、质量监督费用、产品质量和数量不确定所造成的事后损失,等等。
对农业产业化经营的认识要基于以下几点:(1)农业产业化经营是各利益主体的联合,要把由交易成本节约而形成的生产者剩余保留在农业内部,各利益主体分享产业效率提高的利益,必须形成合理的利益分配关系。
农业产业化经营的发展与成熟,将最终取决于其利益分配机制的健全与完善。
(2)合理的利益分配关系不能简单地用“让农户分享加工、销售环节的利润”来定性。
在产业化初期,加工、流通等企业自身的发展水平还较低,还需一个积累提高的过程,农户与加工流通企业应以等价交换为原则。
在此阶段,农户除非参股入股于企业而分享加工、流通利润,否则,企求企业大量地反哺生产环节,既难做到也不现实。
而到了产业化中后期,企业有了一定积累,规模扩大了,相互依赖性增强了,就应该做到“利益共享,反哺生产”,以巩固生产基地。
在利益分配中不能一味地强调农户的利益而轻视其他利益主体,否则就会发生工商资本向联合体外转移的情况。
(3)农业产业化经营可起到节约交易成本的作用,但其建立与运行要付出相应的组织成本。
如果组织内部边际交易成本高于外部市场边际交易成本,则各利益主体会退出组织,转而分别独立地进入市场交易。
4.龙头企业与农户的利益联结来源:龙头企业带动型农业产业化模式思考判断农业产业化经营的核心标准,是多元参与主体能否结成经济利益共同体。
龙头企业与农户是农业产业化经营的行为主体,二者对利益最大化的追求是农业产业化发展的动力。
因此,龙头企业与农户之间建立“风险共担、利益均沾、公平分配”的利益共同体,是农业产业化的核心。
根据龙头企业与农户之间利益联系的紧密程度及联系方式(途径)的差异,把龙头企业带动型农业产业化经营模式又具体划分为“松散型”、“半紧密型”和“紧密型”三种具体的操作模式。
1. 松散型在“松散型”经营模式中,龙头企业与农户联系的主要纽带是市场,即龙头企业对农户生产的农产品一次性收购,双方不签订合同,自由买卖,价格随行就市。
除此之外,农户与龙头企业之间没有任何经济联系和经济约束。
企业与农户之间的产品交易完全是纯粹的市场行为,双方关系既不稳定,也不相互承担责任,这种买断型的利益关系,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农产品“卖难”问题,为农民出售农产品提供了便利,并降低了农产品的交易成本,对农业生产有一定的促进作用。
此外,对处于发展初期,既无自己的生产基地,又缺乏足够的流动资金的企业而言,也不失为解决原材料来源的有效方式之一,因而对农业产业化发展也具积极意义。
由于农产品的价格随行就市,且基本没有事前的信息引导,农民还只是价格的被动接受者,仍处于提供原料的地位,缺乏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的积极性。
总体上看对增加农民收益、实现农民的利益目标的作用或贡献非常有限。
企业无需分担农户的经营风险,但其原料的数量和质量也难以保证。
2. 半紧密型在“半紧密型”经营模式中,龙头企业与农户的主要联系纽带是契约。
这种经营模式中,龙头企业为确保自己有充足而稳定的原材料来源,农民也希望有比较稳定的销售渠道及市场,双方以契约形式建立起经济联系。
龙头企业按合同规定的价格形式、价格水平、收购数量和收购方式向农民购买农产品,并给予农民适当的技术指导及农业生产的物质支撑。
另外,龙头企业为稳定与农民的这种经济联系,同时也帮助农民摆脱原材料供给者的不利地位,一般还承诺将农产品加工和销售环节的利润部分返还给农民。
由此可见,通过契约安排各类关联企业与农户的利益关系,主要有保护型合同、服务型合同和返利型合同等3种形式。
这种契约联结方式能够比较均衡地兼顾企业和农户的利益,交易关系比较稳定,交易成本比较低。
农户能够解决农产品销路,获得生产技术指导和生产资金扶持,有利于农户进行专业化生产,并发挥区域专业化的规模优势;企业能够获得稳定、符合标准的生产原料。
但实施保护价收购或包购包销,企业所承担的市场风险比农户要大得多,因而需要企业有较强的抗风险的能力。
这种抗风险的能力一方面来自企业自身,即企业具有一定的规模优势,有能力进行规模垄断或行业垄断;另一方面来自企业的外部环境,如享受政府的优惠政策(如贴息贷款、减免税收等)。
因而这种联结方式需要在市场机制的基础上,运用一定的非市场手段。
3. 紧密型“紧密型”经营模式中,龙头企业与农户联系的主要纽带则是产权。
具有一定经营规模的农户以资金、土地、设备、技术等要素入股,成为加工、流通企业的股东,形成了“资金共筹、利益共享、积累共有、风险共担”的利益共同体,参与企业的经营决策和利润分成;或是农业生产完全实行企业化经营,企业与农户的外部交易关系转化为企业内部的经营管理关系,生产原料的农户和进行加工的企业可获得整个产业链的平均利润。
这类农户融入企业的一体化经营方式在西方经济发达国家较常见,但在国内尚未成为主流,或许是我国农户的经营规模过小,也或许是农业产业化尚处于发展的初级阶段。
龙头企业与农户利益联结方式的选择因不同的农业经营水平、不同的经营项目、不同的地域而异。
但就保障农民收益而言,农民经济地位与分配关系沿“松散型”、“半紧密型”、“紧密型”的阶梯逐级提升和改善。
5.龙头企业与农户契约式利益模式的优化探讨来源:龙头企业带动型农业产业化模式思考(一)契约式利益模式的缺陷与原因剖析由于公司和农户之间信息不对称、力量不对等,导致缔约双方地位的不平等,加之农业经营活动的高度不确定性和风险性以及由此而带来的双方机会主义行为,公司与农户的契约存在着不完全性。
在缔约过程中,公司有可能凭借其强势地位单方面规定契约条款,甚至可能产生对农户的欺诈和强制行为,分散的农户不具备有利的谈判地位,加之缺乏法律上的有效监督,极易出现农业产业化经营合同附合化现象,合同内容权利义务失衡是自然的结果,难以保护农户权益,并加大产业化组织内部运行成本,从而降低了这一组织模式的运作效率。
此外,公司与农户之间的契约关系受制于双方所追求的契约目标。
公司与农户的联合是不同利益主体之间的联合,二者的目标函数往往并不完全一致,双方总是根据自己利益最大化选择行为,在信息不完全、不对称的情况下受机会主义行为驱使,容易导致败德行为,合同不能有效执行,公司与农户双双违约,这就决定了双方契约关系具有内在风险性。
同时,合同中低额的违约赔偿金无法使公司与农户形成长期契约关系,也很难制约建立在自利性基础上的机会主义行为,但增加合同中违约金的数量会增加谈判成本,降低签订合同可能性。
契约对双方的约束力弱,使得农业产业化经营风险容易转嫁给对方。
(二)龙头企业与农户契约式利益模式的优化对策1.加强信息服务。
完全契约关系的形成建立在对等信息基础上,政府应建立健全农产品市场信息体系,加强农业信息网络建设,重点加强对信息的预测、分析和判断,为农民提供高质量的信息服务。
并通过各种途径对农民进行信息培训,使农民增强信息意识,提高农民运用信息的能力。
2.组织农民,提高其法律地位和法制能力,这既是发展市场农业的当务之急,也是强化其对产业化运行体系制衡作用的有效之策。
平等契约关系是通过由均势谈判力量和地位的主体双方重复博弈所实现的,农户谈判力量的强弱对维护其自身利益关系重大。
通过建立农民专业协会、专业合作社等合作经济组织,将农民组织起来,不仅有利于农民获得信息和技术,有利于抵御各种农业风险,而且增强了市场上讨价还价的能力,提高了其在与公司缔约时的谈判地位,避免公司对农民利益不合理的侵占。
3.实行专有资产共同投资,增强双方相互依赖性,弱化利益主体转嫁风险的动因。
如公司投资建设商品生产基地,同时要求农户交纳一定的保证金,或吸收农户入股,公司与农户之间通过产权纽带捆绑在一起,如果某一方违约,短期内可能带来一定的利益,但长期不仅使对方受损,而且也会使自己蒙受损失,通过公司与农户专用资产投资,提高了契约安排的稳定性和约束力。
4.建立风险基金保障制度,以降低和防范经营风险。
风险基金的提取既可以是农户、龙头企业的共同行为,也可以由龙头企业单独承担,也可以是政府行为。
可以从收购农产品价值与加工农产品增加值中按比例定额提取,也可以由龙头企业从盈利中提取。
提取的比例应视农民承担能力、企业盈余情况、产业风险和政府政策等因素而定。
风险基金主要用于以丰补歉和价格保护。
风险基金补偿制度可弱化市场风险和自然风险对双方的冲击,从而稳定双方的契约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