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复习如何突破重点难点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考复习如何突破重点难点

重点难点的界定

1、何为重点

重点一般包括三类:一是学科的主干知识;二是高考的高频考点;三是与现实联系密切的相关知识。

必修一(政治模块)

⑴学科主干知识:古代中西方的政治制度;列强侵略与中国人民反侵略、求民主的历程;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和对外关系;从马克思主义的诞生到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欧美资产阶级代议制的确立与发展;二战后世界政治格局的演变等。

⑵高频考点:宗法制与分封制;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度;鸦片战争的爆发及影响;甲午中日战争;八国联军侵华的原因及对中国的影响;义和团运动;辛亥革命;中共成立;第一次国共合作与国民大革命;“工农武装割据”与中国特色的革命道路;国内战争向民族战争的转变;全民族的抗战;人民解放战争;新中国初期的外交;人民代表大会制度;雅典民主;英国君主立宪制;德意志帝国宪法;巴黎公社;两极格局的形成;多极化趋势的出现等。

⑶与现实联系密切的相关知识:宗法制对今天社会的影响;古代治理国家的措施与当今国家方针政策的异同,对今后的改革和国家治理提供经验教训;对后世产生深远影响的雅典民主、罗马法、资产阶级代议制;有利于弘扬爱国主义、凝聚民族精神的近代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有利于世界和平与发展的多极化趋势等相关知识;现代中国政治建设的发展脉络;祖国统一在现实生活中的表现等。

必修二(经济模块)

⑴学科主干知识: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与社会生活变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道路;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与发展;20世纪西方现代化模式的探索与发展;二战后世界经济格局的演变等。

⑵高频考点:古代中国的农业的发展;中国古代商业的发展;中国古代经济政策;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与发展;二战后世界经济格局的演变等。

⑶与现实联系密切的相关知识:古代农业发展的原因、表现、影响等与当前“三农”问题相结合;中国古代商业发展;中国古代资本主义萌芽的缓慢发展等等内容与中国近代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等内容有机地结合起来;中外经济发展的比较;中国的近代化历程;古今中外经济发展的模式;世界市场的形成及发展等。

必修三(文化模块)

⑴学科主干知识:中国古代的思想、文化和科技;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20世纪以来中国重大思想理论成果;现代中国的科技、教育与文化;西方社会思潮的兴起和发展;世界近现代科技、文化和文学艺术的发展等。

⑵高频考点:春秋战国时期诸子思想主张、明清之际的思想批判;希腊古典人文主义思想。

⑶与现实联系密切的相关知识: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思想

2、何为难点

难点有以下几类:一是抽象性强、晦涩难懂的知识;二是难以区别、容易混淆的知识;三是学生容易出错的知识。

必修一(政治模块):分封制、郡县制的比较;古代中国选官制度的演变;中国近代史上一系列不平等条约及其影响;罗马法;近代英、美、法、德等国政体的区别及政体形成的历史性和时代性;当今世界多极化趋势出现的原因及其影响等。

必修二(经济模块):中国古代商品经济的发展;重农抑商政策与闭关锁国政策;民族

资本主义的发展历程;新中国成立后我国经济体制的转变;新航路开辟、殖民扩张与世界市场形成的关系;罗斯福新政在资本主义现代化模式中的地位、作用等。

必修三(文化模块):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和程朱理学;新文化运动;文艺复兴、宗教改革和启蒙运动;明清之际的启蒙思想与欧洲启蒙运动的比较等。

高考怎么考重点和难点

1、变换角度,全方位命题

由于高考经常在同一知识点上命题,所以命题的角度越来越新颖、考查越来越深入、难度也越来越大。如爱因斯坦及相对论理论既是教学的重点,也是考试的重点。在2011年高考试题中涉及爱因斯坦及相对论的共有4个选择题:广东卷第22题侧重于考查相对论在否定经典力学方面的意义;江苏卷第20题用“双胞胎以不同速度衰老”为例考查相对论的内容;新课标全国卷第35题则重点考查相对论与日心说、经典力学的共同之处;安徽卷第21题考查了相对论与核威胁的联系。再如明末清初进步思想家黄宗羲的思想也是历年高考考查的重点。2011年高考共有4道试题考到了黄宗羲的反君主专制的思想主张,但命题角度却有很大的不同。如北京卷第15题以《明夷待访录》被列入禁书为切入点直接考查黄宗羲反君主专制的思想主张;新课标全国卷第26题从“攻其非是于学校”的角度黄宗羲“天下为公”的思想主张,这实际上是反君主专制思想的变异;海南卷第7题考查黄宗羲反君主专制思想的出发点;山东卷第27题从黄宗羲对传统儒家思想的批判与继承、特定历史背景下评价黄宗羲思想的方法、黄宗羲和孟德斯鸠思想对近代民主革命影响的相同点及不同点这三个角度考查了这一内容。

2、创设情境,多角度设问

提供新材料,创设新情境,借以考查考生获取、解读信息和调用知识分析问题的能力类试题,成为高考的主要题型。

此类试题材料新颖,立意深远,集人文性、趣味性、学科性于一体。如广东第13题的材料涉及的是官府谱局的逐渐消失,但考查的却是科举制度;海南卷第21题的材料是美国援助欧洲国家地理分布图,考查的却是意识形态的对立;天津卷第10题是“马拉汽车”的图片,考查的是1973年的石油危机;福建卷第22题“经济大危机漫画”题中,三幅漫画形象地揭示了通货膨胀严重,百姓无力购买商品的现状。类似的例子很多,材料所表现出来的信息与命题者要考查的知识不完全一致,这种“顾左右而言他”的命题方式已成为近几年高考命题的一种趋势。

3、关注隐性知识,深层次挖掘

高考试卷中经常涉及一些教材里找不到,或者教材只是简单地涉及但又没有深化拓展的知识,也就是教材的知识“盲区”,我们将这种知识“盲区”称为隐性知识,这些隐性知识实际上也是高考考查的重点。

高考考查的隐性知识主要有两类。一是教材中出现过但没有详细解释的“边缘知识”。如福建卷第14题的“坎儿井(井渠)”,教材仅言简意赅地叙述了坎儿井的起源及作用,并未涉及其它内容,很显然这是教材中的隐性知识。试卷中以图片加文字说明的方式给考生一个全新的情景,考生结合教材其他知识,很容易选出答案。二是教材根本就没有涉及的“课外知识”。如广东卷第13题的“谱局”:“隋唐以前,官府设有谱局,考定父祖官爵、门第。此后该现象逐步消失”。这些内容教材没有涉及,考生感到陌生,这就是教材的隐性知识。但这些隐性知识仍是来源于教材,如此题实质上是考查中国古代选官制度的变化,联系教材相关知识就很容易回答。

4、建构知识体系,大跨度重组

大跨度、宽视野、高概括的主观题是近年来高考中的常见题型。它往往选取一个知识点,打破国界、时间、模块的限制,用一条线串联起不同的知识点,这类题重在考查考生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