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鸿门宴》教学设计(第三课时)
2024《鸿门宴》教学设计范文(精选2024)
contents •教学目标与要求•教材分析与选用依据•课前准备工作安排•课堂教学过程设计•课后作业布置及评价反馈机制建立•课程思政元素融入探讨•教学反思与改进方向目录学习古代汉语的语言特点,提高文言文阅读能力和鉴赏水平。
培养学生运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分析历史事件和人物的能力。
掌握《鸿门宴》的基本情节和主要人物形象,理解其历史背景和文化内涵。
知识与技能目标通过对《鸿门宴》的学习,引导学生认识历史,尊重历史,增强民族自豪感和文化自信。
培养学生勇于面对挑战,善于抓住机遇的精神品质。
引导学生理解并践行诚信、智慧、勇敢等优秀传统美德。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教学方法与手段要求采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利用课件、图片、音频、视频等辅助教学,提高教学效果。
倡导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
通过课堂讲授、小组讨论、角色扮演、提问互动等多种教学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
预期教学效果语言特色赏析原文以古代汉语写成,语言简练而意蕴深厚,通过对话和行动描写生动地展现了人物性格和内心世界。
文本概述《鸿门宴》是中国古代历史小说《史记·项羽本纪》和《楚汉传》中的经典篇章,描述了刘邦和项羽在争夺天下过程中的一次关键性会面。
人物关系梳理原文中涉及刘邦、项羽、张良、范增等多个人物,他们之间的关系错综复杂,是理解文本的重要基础。
情节发展分析从刘邦赴宴、张良献策、项庄舞剑到刘邦脱险,整个故事情节跌宕起伏,扣人心弦。
《鸿门宴》原文解读相关背景知识介绍第二季度第三季度第一季度第四季度时代背景地理背景文化背景人物背景文学价值适用年级教学重点与难点历史价值教材特点及适用性分析为了方便学生理解原文内容,可以推荐一些带有详细注释和译文的版本供学生参考。
原文注释及译文教师可以推荐一些研究《鸿门宴》的专著或论文,供有兴趣的学生进一步拓展阅读。
相关研究著作可以引导学生观看与《鸿门宴》相关的电影、电视剧或纪录片,通过视觉形象来加深对文本的理解。
鸿门宴优秀详细教案(精选5篇)
鸿门宴优秀详细教案(精选5篇)第一篇:鸿门宴优秀详细教案《鸿门宴》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掌握《史记》一书的体例、别名、作者。
2、掌握本课出现的词类活用、一词多义、通假字、古今异义字、特殊句式等。
3、掌握翻译文言句子的一些方法,能准确概括文章的故事情节。
4、了解作者运用个性化的语言和行动描写的方法刻画人物的特点。
教学重点1.学习古汉语的常用词语和特殊句式。
2.正确分析认识项羽、刘邦两人物的性格特点。
第三课时教学要点:理清课文情节发展脉络。
教学步骤:同学们:通过前两节课的学习,我们对文章的内容有了很深的了解。
这节课,我们一起来了解课文的写作思路。
把握文章思路,对我们了解人物形象,理解文章主题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下面我们一起再走近教材,理清情节发展脉络。
(1)思考:课文第一段写了哪几件事?明确:第一件事“曹无伤告密”,第二件事“范增进言”。
曹无伤是沛公的主司马,他的告密当然不同于一般流言蜚语,于是,项羽决定“旦日飨士卒,为击破沛公军”。
矛盾挑开,故事“开端”。
范增是项羽的主要谋士,他对形势的判断十分正确。
对刘邦的用心了如指掌。
“急击勿失”的主张非常英明。
矛盾进一步激化,推波助澜,情节迅速发展。
(2)思考:课文第二段写了哪几件事?对故事的发展有什么作用?明确:第一件事“项伯夜访”。
第二件事“张良献策”。
项伯给张良通风报信,目的在于报答当年救命之恩,却被张良利用,使一触即发的矛盾出现了转机。
刘邦对项伯不但“兄事之”,“更奉酒为寿,约为婚姻”,竭力奉承,拼命拉拢,终于使项伯受其蒙蔽,导致项羽上当。
“张良献策”是情节变化的关键,刘邦逐步由被动转为主动,项羽终于“放虎归山”,以致范增之谋难以实施等等,莫不由此而生。
这段文字是情节变化的关键。
学生朗读第1、2段。
曹无伤告密引发了项羽愤怒,范增进言激化了项羽和刘邦之间的矛盾;而项伯告密给刘邦带来了转机,张良献计,项伯转心,刘邦决定参加“鸿门宴”。
“鸿门宴”上项羽和刘邦将怎样的剑拔弩张、刀光剑影?请看第3段。
鸿门宴教学设计范文(精选4篇)
鸿门宴教学设计范文(精选4篇)在教学工作者开展教学活动前,常常要根据教学需要编写教学设计,借助教学设计可使学生在单位时间内能够学到更多的知识。
你知道什么样的教学设计才能切实有效地帮助到我们吗?以下是小编整理的鸿门宴教学设计范文(精选4篇),欢迎阅读与收藏。
鸿门宴教学设计1【教学目标】1、熟读课文,掌握一些重要的文言词语2、了解刘邦、项羽楚汉相争的基本史实3、尝试评析刘邦、项羽等历史人物【教学重点】1、文言基础知识2、历史人物评价【教学安排】三课时(或四课时)【教学步骤】第一课时一、导入1、教师课前板书刘邦《大风歌》:大风歌大风起兮云飞扬,威加海内兮归故乡,安得猛士兮守四方。
2、教师作简要讲析,并指导背诵。
二、学生自读课文,不少于五遍。
时间不足时,可在课后挤时间1、读通句子,初识文意。
2、标注重要的实词虚词。
3、对疑难问题作上记号。
第二课时一、齐背《大风歌》进入本课二、强调本堂课的主要教学内容:强化理解课文的重要实词、虚词和句式方法:教师在范读过程中提醒学生注释、标记,并作必要的解析。
1、通假字:距──拒内──纳倍──背蚤──早坐──座不者──否则郤──隙2、重要虚词:于;之;为;乃;以;因。
3、句式:使人言于项羽曰具告以事大王来何操?因击沛公于坐第三课时一、引入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
由生活中人们常用“鸿门宴”一词来称呼某类宴会导入。
二、根据问题串讲文意1、曹无伤为什么会派人向项羽告密?这说明什么?(在当时的情形下,你会这么做吗?)参考结论:项强刘弱,刘邦理所当然应该居于项羽之下。
刘邦违背这条规则,我不告密,将来又怎样保全自己?通常情况下,面对如此复杂的政治局势,告密应在情理之中。
2、项羽得到密报后,第一反应时什么?这能看出项羽当时是怎样一种心理状态?参考结论:大怒,“旦日飨士卒,为击破沛公军”(注:适当关注范增的进谏,顺便谈及范增的政治敏锐性)3、关键时刻,项伯向张良泄漏了项羽的机密。
高中文言文《鸿门宴》教案
高中文言文《鸿门宴》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准确地朗读和背诵《鸿门宴》全文;(2)理解文言文中的实词、虚词和特殊句式;(3)分析文中的人物形象、情节发展和主题思想。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提高文言文阅读能力;(2)学会运用现代文观念审视和评价古代文学作品;(3)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批判性思维。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了解古代社会的政治斗争和人际关系;(2)感悟友情、忠诚、勇敢等品质;(3)增强民族自豪感和文化自信心。
二、教学重点、难点1. 教学重点:(1)熟读并背诵《鸿门宴》;(2)理解文言文中的实词、虚词和特殊句式;(3)分析人物形象、情节发展和主题思想。
2. 教学难点:(1)文言文中的实词、虚词和特殊句式的理解与应用;(2)对人物形象、情节发展和主题思想的深入分析。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简介《鸿门宴》的背景和作者司马迁;(2)激发学生兴趣,引导学生进入文本。
2. 自主学习:(1)让学生自主朗读课文,感受语言美;(2)让学生结合注释,理解文言文中的实词、虚词和特殊句式;(3)让学生思考课文中的关键词语和句子,体会作者的表达意图。
3. 合作探讨:(1)分组讨论,分析人物形象、情节发展和主题思想;(2)分享讨论成果,进行全班交流;(3)教师点评,引导学生深入思考。
4. 课堂小结:四、作业布置1. 熟读并背诵《鸿门宴》;五、教学反思本节课结束后,教师应认真反思教学效果,针对学生的掌握情况,调整教学策略,以提高教学效果。
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个性发展,激发学生对文言文的热爱,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
六、教学策略1. 情景再现:通过多媒体展示鸿门宴的历史背景,引导学生身临其境,增强学习的兴趣。
2. 角色扮演:让学生分组扮演文中的不同角色,进行情景再现,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和表现力。
3. 对比分析:将《鸿门宴》与其他历史事件或文学作品进行对比,引导学生深入理解文本。
鸿门宴教学设计(精选11篇)
鸿门宴教学设计(精选11篇)鸿门宴教学设计(精选11篇)作为一名辛苦耕耘的教育工作者,总不可避免地需要编写教学设计,借助教学设计可以促进我们快速成长,使教学工作更加科学化。
教学设计要怎么写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鸿门宴教学设计,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鸿门宴教学设计篇1教学目的:1.了解文中所写人物的性格特点,注意人物个性化的语言、行动,学习作者运用对照的方法和在矛盾中写人的表现手法;2.认识鸿门宴这一斗争的性质,注意本文情节起伏的结构特点,正确评价有关人物;3.重点学习军、击、内、如等实词和其、而、则、乃等虚词,了解课文词类活用、成分省略等语言现象。
教学重点:1.了解文中人物性格特点,注意人物个性化的语言行动。
2.掌握军、击、如、信、谢等文言实词和因、为等词的意义和用法。
教学难点:1.做到读文为主而兼顾读史,二者做到相辅相成。
2.注意作者运用对比方法和在矛盾中写人物性格的表现手法。
教学设想:根据本文重点、难点,总体上采用诵读法。
教学步骤:第一课时一、导入从介绍当时的社会背景导入课文。
二、让学生自己整理有关《史记》的知识,快速读课文,做到整体感知。
三、问题设计:①全文按鸿门宴的前的前后过程分为几部分?②宴前共写了哪几件事?用精炼的词语概括。
哪件事是导火线,这一部分在情节发展上有什么作用?四、学生带着问题②诵读(1─2)节,教师指导学生不懂之处。
五、作业布置:请学生在理解(1─2)节的基础上诵读(3─4)节。
第二课时六、学习(3─4)节七、问题设计:①宴中这部分共写了哪几件事?它围绕对刘邦的态度反映了项羽、范增之间什么矛盾?②文中的项羽、刘邦、范增、张良、项伯、樊哙分别具有什么性格的特点?通过他们的哪些言行表现出来的?八、学生带着问题①②读(3─4)节,并让同学自己指出自已不理解的地方。
九、布置作业:⑴背诵(3─4)节⑵完成练习(二)P91第三课时十、先检查学生背诵(3─4)节情况。
十一、先齐读(5─5)节,然后和学生一起解决其中问题。
《鸿门宴》教案教学设计
鸿门宴第1课时教学目标:1、了解作者司马迁及《史记》2、读通课文,读准字音3、理解和把握第一部分重要的文言字、词、句。
(教学重、难点)教学过程:导入新课,出示课题。
列宁曾经打过个形象的比喻,他说有时历史的发展就像一一个人想进人一大串房间中的某间,却阴差阳错地进了另一间。
这句话的意思是偶然性因素和细节有时能对历史的发展产生重大的影响。
当年刘项争霸,项羽起初在军事上占有绝对优势,但后来为何会“兵败垓下”“自刎乌江”呢其中偶然性的因素是什么这和项羽的性格又有怎样的联系呢让我们重回“鸿门宴”,去认识“西楚霸王”项羽。
(板书课题)出示目标,明确任务。
1、了解作者司马迁及《史记》2、读通课文,读准字音3、理解和把握第一部分重要的文言字、词、句。
(教学重、难点)第一个小循环三、自主学习,独立思考一阅读导学案P28中助读资料的知识讲解。
(2分钟)四、出示自学指导一(3分钟)①简介作者②介绍《史记》③古代座次以什么为尊?君臣坐的位置叫什么?五、自学展示,精讲点拨一.①司马迁(前145---前90)字子长,西汉著名史学家、文学家、思想家。
继父职任太史令。
因替李陵辩护,入狱遭宫刑,后发奋著书,历尽艰辛,著成《史记》②《史记》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记载了从传说中的黄帝到汉武帝三千年间的历史。
全书130篇,包括本纪12篇,世家30篇,列传70篇,书8篇,年表10篇,共526500字。
本纪(12)叙述历代帝王的历史、世家(30)叙述贵族王侯的历史列传(70)历代诸侯之外名官名人的事迹、表(10)各个历史时期的简单大事记、书(8)记载典章制度,天文地理、《史记》具有很高的史学价值和文学价值,被鲁迅誉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③官高为尊居上位,官低为卑处下位。
古人尚右,以右为尊。
古人常把称王称帝叫作“南面”,称臣叫作“北面”。
室东西长而南北窄,因此室内最尊的座次是坐西面东,其次是坐北向南,再次是坐南面北,最卑是坐东面西。
关于鸿门宴教学设计(精选5篇)
鸿门宴教学设计关于鸿门宴教学设计(精选5篇)作为一无名无私奉献的教育工作者,时常需要编写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是把教学原理转化为教学材料和教学活动的计划。
我们应该怎么写教学设计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关于鸿门宴教学设计(精选5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鸿门宴教学设计1一、导入播放歌曲《霸王别姬》:我站在烈烈风中恨不能荡尽绵绵心痛望苍天四方云动剑在手问天下谁是英雄人世间有百媚千抹我独爱爱你那一种伤心处别时路有谁不同多少年恩爱匆匆葬送我心中你最忠悲欢共生死同你用柔情刻骨换我豪情天纵我心中你最忠我的泪向天冲来世也当称雄归去斜阳正浓一曲《霸王别姬》,荡气回肠,同学们,你们感受到了吗,那秦时的风已经向我们扑面而来,那乌江的水声此时此刻正在我们的耳边响起,鸿门宴上杀气未息,乌江边上壮士落泪。
看,天上云翻动,听,耳边水汹涌,那鲜红如血的残阳啊,映衬着英雄高大的背影,烈烈风中英雄的战袍翻飞,爱马嘶鸣,美姬落泪,不朽的项羽以其悲壮的人格魅力深深地感染了我们,悠悠两千载,风烟俱消散,斯人独难忘,今日话项羽。
同学们,前几节课我们一起学习了太史公司马迁的《鸿门宴》,我们详细的了解了作者,了解了《史记》,总结了文章的文言知识,分析了人物形象,可以这样说,此时此刻,桌子擦净了,凳子摆正了,酒菜端上了,尊贵的客人来临了,我们的宴会现在正式开始。
板书:鸿门宴同学们,在中华文学长廊里,项羽注定是一个不朽的艺术典型,我们应该感谢司马迁,他用他神奇的笔为我们塑造了一个光彩闪亮的艺术形象,今天,我们摆的不是鸿门宴,实是结鸿门宴之名,行探究悲剧英雄之实。
二、预习展示下面我先请一位同学再次介绍一下项羽的简单情况:项羽(前232—前202)芈姓,项氏,名籍,字羽,通常被称作项羽,中国古代杰出军事家及著名政治人物,汉族,秦下相(今江苏宿迁)人。
秦末随项梁发动会稽起义,在前207年的决定性战役巨鹿之战中大破秦军主力。
秦亡后自立为西楚霸王,统治黄河及长江下游的梁、楚九郡。
2023_2024学年高一必修下(1-3)鸿门宴(教学设计)
学具准备
多媒体
课型
新授课
教法
二次备课
教学资源
1. 软硬件资源:多媒体教室、投影仪、白板、笔记本电脑、打印机、扫描仪等。
2. 课程平台:学校教学管理系统、在线学习平台等。
此外,我也注意到在课后拓展应用环节,学生们在完成作业和拓展学习方面存在差距。部分学生对于拓展阅读材料不够积极,对于历史事件的探究和思考也不够深入。为了改变这种情况,我计划设计更具挑战性和启发性的课后作业,引导学生主动探索历史事件的意义和影响,并鼓励他们在课堂上分享自己的学习和发现。
重点题型整理
1. 人物形象分析题
教学方法/手段/资源:
- 自主学习法:引导学生自主思考,培养自主学习能力。
- 信息技术手段:利用在线平台、微信群等,实现预习资源的共享和监控。
- 预习资料:PPT、视频、文档等。
作用与目的:
- 帮助学生提前了解《鸿门宴》的人物形象和描写手法,为课堂学习做好准备。
- 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独立思考能力。
本课教学目标是使学生掌握课文内容,理解人物形象,提升文本分析能力,培养对历史文化的认识。教学重点是分析鸿门宴上的人物形象,理解课文中的人物描写手法,教学难点是引导学生结合历史背景,深入理解鸿门宴在史上的意义。
核心素养目标
本课旨在培养学生的语文学科核心素养,主要包括:
1. 语言建构与运用:通过阅读和分析课文,提升学生运用汉语进行思考、表达和交流的能力。
题目:请简要分析《鸿门宴》在中国历史文化中的意义。
答案:《鸿门宴》作为中国历史文化中的一个重要事件,具有深远的文化意义。首先,它展现了刘邦的机智、勇敢、果断等品质,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中重视智慧和勇气的精神。其次,它揭示了权谋策略在历史中的重要作用,反映了古代政治斗争的复杂性。此外,它还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中对英雄人物的崇拜和赞美,如刘邦、项羽等。
《鸿门宴》教案优秀5篇
《鸿门宴》教案优秀5篇(实用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实用资料,如心得体会、工作报告、工作总结、工作计划、申请书、读后感、作文大全、合同范本、演讲稿、其他资料等等,想了解不同资料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Moreover, our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practical materials for everyone, such as insights, work reports, work summaries, work plans, application forms, post reading reviews, essay summaries, contract templates, speech drafts, and other materials. If you want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data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stay tuned!《鸿门宴》教案优秀5篇本文将为大家推荐五篇优秀的《鸿门宴》教案。
《鸿门宴》第三课时教学设计(人教版高一必修教案设计)
《鸿门宴》第三课时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目标
1、学习作者把人物放在激烈的矛盾斗争中,通过人物的语言、行动展示人物个性特征的写作方法。
2、积累写作素材
二、过程与方法
1、课文情节起伏,人物形象鲜明,人物形象的刻画应为教学重点。
2、采用讲析与讨论相结合的教学方法。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1、认识造成项羽悲剧的根本原因,吸取“骄兵必败”的历史教训。
三、教学重点
1、分析“项羽”这个主要的人物形象。
2、概括本文刻画人物形象的方法
3、写作素材积累。
四、教学难点
1、如何理解文中提到的“义”
2、运用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评价历史人物。
(一)检查作业:收集并解释出自本文的成语。
(二)自主学习:梳理文章的思路
1、理清结构层次,围绕“鸿门宴”课文如何划分层次?
2、在故事中,刘、项阵营分别有哪些人物?他们分别是什么关系?
(三)、合作探究:分析人物形象
1、“樊哙闯帐”是故事的高潮。
课文从哪几方面刻画樊哙这一人物?写“樊哙闯帐”的目的是什么?(是不是“喧宾夺主”?)
提示:课文对樊哙这一形象的刻画可谓浓墨重彩,形神兼备。
语言描写:“此迫矣!臣请入,与之同命”。
语句短促急迫,紧张的形势,急迫的心态,忠勇的性格跃然纸上。
行动描写:“带剑拥盾入军门”,“侧其盾以撞,卫士仆地”,“立而饮之”,“拔剑切而啖之”,无所顾忌,无所畏惧,何等英武。
外貌描写:“。
《鸿门宴》第三课时教案
《鸿门宴》第三课时教案教学目的:1、准确概括文章的故事情节。
2、领略鸿门宴中波澜起伏的故事情节。
3、体会司马迁刻画人物形象的方法。
教学重点:鸿门宴中的情节安排教学难点:刻画人物形象的方法教学方法:讲授法、分析法一、导课鸿门宴拉开漫长激烈的"楚汉相争'的序幕,今天我们重温这段历史,感受当时情势的剑拔弩张。
二、回顾情节三、以宴中为例,感受情节安排的特点:刘项晤面,项羽"善遇之',与之同饮。
但实际上,主宾各怀计谋。
第二天,刘邦卑词"谢罪',说了一番谎话后,听得项羽洋洋得意,不仅原谅了刘邦,请他喝酒,而且把自己所得情报的来源也说了出来,以表明自己对刘邦并无成见。
表面看,双方均有和解之意。
宴会开始后,范增蓄意杀死刘邦,数目项王,举起玉玦示意,暗示项羽杀掉刘邦。
(一起)项羽未觉察项伯徇私通敌,完全相信了项伯的劝告及刘邦的表白,便"默然不应'。
范增怕失去时机,乃叫项庄以舞剑为由,趁机刺杀刘邦,二人拔剑对舞,一攻一守,心照不宣。
宴席间充满杀机,形势极为严峻。
(二起)此时,张良如坐针毡,到军门找樊哙,樊哙持剑盾闯帐,怒视项羽,并予以斥责,情节发展到高潮,紧张的气氛达到了极点。
(三起)可是,事情却出乎读者意料,紧张的气氛竟逐步缓和下来。
项羽对贸然闯入的樊哙不但不怒,反赞其为壮士。
(一落)樊哙指责项羽,项王未有以应,并赐坐。
(二落)帐内饮酒,帐外刘邦与手下密谋。
(三落)刘邦回营,张良献礼,项羽受壁。
(四落)范增预言。
(五落)四、感受司马迁塑造人物形象的方法(一)善于通过激烈的矛盾斗争来刻画人物性格。
刘、项争王问题上;项羽内部的杀不杀刘邦的问题上;项羽的个人问题。
(二)对比手法项羽:恃勇骄横刚愎自用任人唯亲自绝内应刘邦:忍辱负重采纳意见任人唯贤争取内应(座次)(谋士)(用人)(策略)(三)个性化的语言、动作"人有其性情,人有其声口'。
《鸿门宴》第三课时教学设计
《鸿门宴》第三课时教学设计《鸿门宴》第三课时教学设计知识与能力1、积累文中重点字词、句式;2、学习作者通过语言行动描写人物和比照衬托描写人物的方法;过程与方法3、解读文本,结合故事情节分析项羽、刘邦两个集团各个人物的性格特点;4、朗读法,问答导学法,小组讨论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5、通过分析项羽、刘邦两个集团各个人物的性格特点,认识“鸿门宴”这场斗争中刘胜项败的原因一、概述上节课内容,导入新课;(约1分钟)二、解读文本,结合故事情节分析项羽、刘邦的性格特点;(约25分钟)三、检查作业完成情况,分析行文技巧,探究比照手法衬托人物形象在课文中的运用;(约17分钟)四、课文总结及作业布置。
(约2分钟)师:上节课我们讲到“项庄舞剑,意在沛公”,知道此时刘邦的生命危在旦夕,通过前面的学习,我们已经了解到刘邦知人善任的性格,那么,在刘邦的危急时刻,他的部下会做些什么呢?这节课我们一起来学习4、5、6、7自然段。
请同学们齐读第四段,注意把握樊哙的语气语调,感知宴会中的紧张气氛。
(引入第四段的教学)(十一)樊哙闯张,义责项羽师:鸿门宴上危机重重,刘邦君臣就甘心坐以待毙吗?明确:樊哙出场。
(板书樊哙闯帐,义责项羽)翻译相关内容,并分析。
明确:闯入宴会——救主心切,神勇;忍辱吃生彘肩——不示弱;慷慨陈词——外表指责,实那么恭维项羽。
重点词句:客何为者:宾语前置句。
王:使…为王。
故:特意。
师:面对樊哙的指责,项羽有辩白吗?为何不辩白?明确:无,樊哙的言行满足了项羽的虚荣心。
师:樊哙的闯入本是无礼的行为,项羽为何不借此假装大怒,杀了刘邦君臣呢?明确:经过项伯的劝说,刘邦的抱歉,项羽已经放弃了杀刘邦的念头,同时项羽不屑用下三滥的手段,文章开头项羽大怒,就说“飨士卒,为击破沛公军”,项羽赢要赢在战场上。
(十二)刘邦逃席 (请第一大组的同学朗读第五段,其他同学注意听,引入第五段的学习)师:项羽无意杀刘邦,刘邦应该说是平安的,刘邦也这样认为吗?明确:没有,借上厕所,逃跑。
3《鸿门宴》教学设计 2021-2022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
《鸿门宴》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语言建构与应用:归纳总结军、击、内、如、倍、谢、坐等重点实词的意义,积累实词、虚词、句式的使用规律;学习本文把人物放在尖锐矛盾冲突中并通过个性化的语言和动作刻画的写作方法。
思维发展与提升:通过品味语言把握人物个性;客观评价项羽,探究其悲剧产生的原因,体会人物性格在政治军事生活中所起的重要作用。
审美鉴赏与创造:学会多角度审视人物形象。
文化传承与理解:感受秦朝灭亡后各种势力争霸的社会历史风貌和古人为人处世的智慧。
理解项羽失败和刘邦胜利的原因,领悟性格决定命运的人生道理二.教学重难点1.学会多角度审视人物形象。
2.感受秦朝灭亡后各种势力争霸的社会历史风貌和古人为人处世的智慧。
理解项羽失败和刘邦胜利的原因,领悟性格决定命运的人生道理第一课时一、课前预习1.仔细通读课文及注释2遍,完成全篇口译。
2.划出自己翻译有困难的句子。
3.完成P25《同步导练》“知识要点”部分。
二、疏通文本,把握重点知识活一:组内互学,交流疑难。
教师抽查“知识要点”掌握情况。
活动二:口译并解决疑难句子。
1. 素善留侯张良。
2. 为之奈何?3. 距关,毋内诸侯,秦地可尽王也。
4. 孰与君少长?5. 所以遣将守关者,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
6. 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
7. 若入前为寿,寿毕,请以剑舞,因击沛公于坐,杀之。
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
8. 大行不顾细谨,大礼不辞小让。
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何辞为?9. 臣死且不避,卮酒安足辞!夫秦王有虎狼之心,杀人如不能举,刑人如恐不胜,天下皆叛之。
10. 谨使臣良奉白璧一双,再拜献大王足下,玉斗一双,再拜奉大将军足下。
活动三:文言素读断句与成语积累请用“/”给下列课内文段断句。
1.沛公旦日从百余骑来见项王至鸿门谢曰臣与将军戮力而攻秦将军战河北臣战河南然不自意能先入关破秦得复见将军于此今者有小人之言令将军与臣有郤2.樊哙曰臣死且不避卮酒安足辞夫秦王有虎狼之心杀人如不能举刑人如恐不胜天下皆叛之怀王与诸将约曰先破秦入咸阳者王之今沛公先破秦入咸阳毫毛不敢有所近封闭宫室还军霸上以待大王来判断以下成语使用是否正确。
2.《烛之武退秦师》《鸿门宴》 (教学设计)- 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
教学设计“以今度古”——《烛之武退秦师》《鸿门宴》思辨性阅读与表达一、情境设置:郑国面临大军压境,行将国灭,而烛之武夜访秦军,竟以一己之力纾解国难;刘邦、项羽两军对垒,两军统帅会于鸿门,刘邦危矣,间道而逃。
这两桩事情放在当今世界,都是极其重大的政治新闻事件。
假设你是当时的新闻记者,目睹了整个事情的过程,请在开设的“灞陵看天下”公众号报道、评论这两个大事件。
“灞陵看天下”公众号目前有三个栏目:栏目一:今日新闻速递;栏目二:灞陵时事热评;栏目三:霸上人物志二、简要回顾栏目一的活动,指明本节课重点进行的是公众号栏目二“灞陵时事热评”。
(一)请栏目二的各位新闻编辑就两大事件商讨议题(不少于三个):这一组的编辑们提出了三个参考议题:1.大军压境,烛之武何以能退兵?——在公众号栏目“灞陵时事热评”就烛之武的说话艺术进行点评。
2.樊哙乃一介莽夫乎?——在“灞陵时事热评”栏目点评鸿门宴上樊哙的语言技巧。
3.“鸿门宴”沛公之黠智——嘉宾连连看(编辑们打算邀请历史老师来谈谈)(二)我们今天的任务是就前两大议题开一个现场讨论会。
A大军压境,烛之武何以能退兵?讨论明确第一步:欲扬先抑,以退为进。
(“郑既知亡矣”:坦言知亡,避其锐气)第四步:以史为例,挑拨秦晋。
(“且君尝为晋君赐矣,许君焦瑕,朝济而夕设版焉”:围郑之利弊可知也:亡郑无益,舍郑无害;晋行无信,西扩无厌。
灭郑无益于今而有损防备心理,短短的一百二十五个字的说辞,烛之武用了八个“君”字,处处彰显对秦王的尊重和为秦所思;烛之武开口便向秦王示弱,再加上烛之武年龄偏大,文中自言“今老矣,无能为也已”以及“夜缒而出”,都彰显了烛之武给人一种老态龙钟和无能的外在表象,这种外在表象给说理对象的是一种安全感,也极易引起对方的良好情绪。
C.张良:”——语调语气委婉谦敬刘邦:“吾入关,,籍吏民封府库,,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
日夜望将军至!”——语调语气诚惶诚恐樊哙:“怀王与诸将约曰:‘先破秦入咸阳者王之。
《鸿门宴》教学设计
《鸿门宴》教学设计教学设想:《鸿门宴》是《史记》中的名篇,也是高中语文课本的必选篇目,历来以刻画人物形象生动而著称,宋人评价:“叙楚汉会鸿门事,历历如目睹,无毫发渗漉,非十分笔力,模写不出。
”因而将这一课的主要教学目标定为学习《史记》通过人物语言、行动展现人物性格的写作手法。
教学目标:1、学习《史记》描写人物的高超手法。
2、了解课文中词类活用、古今异义、特殊句式等文言现象。
教学方法:讨论法,比较阅读。
教学安排:三课时。
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可能在很多人的眼里,霸王是一个饶不过去的人,无论是膜拜,还是诋毁,无论是敬为天人,还是目为下尘,霸王都已经深深融入我们的内心。
李清照说:“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
”毛泽东则说:“宜将剩勇追穷寇,不可沽名学霸王。
”那么,霸王究竟是失败的英雄,还是多情的烈士,是玉碎宫倾的帝王,还是卤莽无知的情人?我们究竟如何看待霸王?我希望通过今天这节课,我们能够逐渐靠近历史的真相,并作出自己的判断。
我们从项羽的《垓下歌》与刘邦的《大风歌》说起。
垓下歌大风歌项羽刘邦力拔山兮气盖世,大风起兮云飞扬时不利兮骓不逝。
威加海内兮归故乡骓不利兮可奈何,安得猛士兮归四方虞兮虞兮奈若何。
项羽的《垓下歌》暗示着过去的荣耀,现在的困境和未来的毁灭,刘邦的《大风歌》暗示着归故里时的沾沾自喜以及对国防的忧心。
楚汉争霸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结果呢?我们又从题目说起?二、解题(从题目进行联想)1、先从标题入手,“鸿门宴”这个词,给你们的感觉是什么?我感觉到的是惊心动魄,千钧一发。
我的感觉是刀光剑影,剑拔弩张,生死系于一瞬。
我的感觉是两方对垒,暗藏杀机,一触即发,一发而不可收。
电影、电视上常常见到这个场景,主人摔杯为号,刀斧手一拥而上……3、同学们说得很好,一下子就帮我们进入了两方对垒、暗藏杀机、刀光剑影、惊心动魄的情境之中。
谁先来说说司马迁是如何描述两方对垒的?感觉司马迁是采用人物对照的方法来描写人物,写作上当然就是对比手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鸿门宴》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掌握并积累文中出现的古代汉语实词、虚词、句式、文化常识等知识。
2.挖掘并学习文中的政治智慧,丰富学生的头脑,提高阅读古典著作的能力。
3.培养学生通过细节挖掘文章内在含义的能力,学会分析古文中的人物形象。
4.学习集体利益高于一切的思想,学习善于抓住稍纵即逝的机会的能力。
教学时数:三课时。
第三课时教学重点:1.分析文中的人物形象;透过人物言行,发掘人物内心世界。
2.分析历史故事中包含的深刻道理,掌握历史发展的客观规律。
3.通过分析课文,掌握历史发展中的偶然性和必然性之间的关系。
教学难点:掌握历史发展中的偶然性和必然性之间的关系。
教学过程:一、朗读课文,分析人物形象。
1.画出文中描写刘邦言行的句子,分析刘邦是一个怎样的人。
正面描写:(1)沛公居山东时,贪于财货,好美姬。
今入关,财物无所取,妇女无所幸,此其志不在小。
——贪财好色,但克己自励,胸怀大志(2)“鲰生说我曰:‘距关,毋内诸侯,秦地可尽王也。
’故听之。
”——利欲熏心,但口风极严(3)良曰:“料大王士卒足以当项王乎?”沛公默然,曰:“固不如也。
且为之奈何?”——利欲熏心,但有自知之明(4)张良曰:“请往谓项伯,言沛公不敢背项王也。
”沛公曰:“君安与项伯有故?”——生性多疑,但虚怀若谷、善于纳谏(5)沛公曰:“君为我呼入,吾得兄事之。
”(6)沛公奉卮酒为寿,约为婚姻。
——为了活命,宁可卑躬屈膝、放弃尊严(7)曰:“吾入关,秋毫不敢有所近,籍吏民,封府库,而待将军。
所以遣将守关者,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
日夜望将军至,岂敢反乎!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
”(8)谢曰:“臣与将军戮力而攻秦,将军战河北,臣战河南,然不自意能先入关破秦,得复见将军于此。
今者有小人之言,令将军与臣有郤。
”——低三下四,以有自保,但能屈能伸(9)沛公曰:“今者出,未辞也,为之奈何?”——内心奸诈,把危险留给别人,但善听取意见。
(10)曰:“我持白璧一双,欲献项王,玉斗一双,欲与亚父。
会其怒,不敢献。
公为我献之。
”——内心奸诈,把危险留给别人(11)沛公谓张良曰:“度我至军中,公乃入。
”——把危险留给别人(12)沛公至军,立诛杀曹无伤。
——处事果断,不留后患侧面描写:(1)张良曰:“臣为韩王送沛公,沛公今事有急,亡去不义,不可不语。
”(2)哙曰:“此迫矣!臣请入,与之同命。
”哙即带剑拥盾入军门。
交戟之卫士欲止不内,樊哙侧其盾以撞,卫士仆地,哙遂入,披帷西向立,瞋目视项王,头发上指,目眦尽裂。
——深得下属信任,愿为其卖命(3)沛公旦日从百余骑来见项王,至鸿门……(4)良曰:“甚急!今者项庄拔剑舞,其意常在沛公也。
”——有勇有谋,胆大心细,沉着冷静概括:①贪财好色、利欲熏心,但能克己自励,胸怀远大;②内心奸诈、生性多疑,但能屈能伸,能避险自保;③有勇有谋、沉着冷静、随机应变、处事果断;④虚怀若谷、善于纳谏,善于用人,深得下属拥戴。
2.画出文中描写项羽言行的句子,分析项羽是一个怎样的人。
正面:(1)项羽大怒曰:“旦日飨士卒,为击破沛公军!”——遇事冲动、不能深思熟虑(2)项伯复夜去,至军中,具以沛公言报项王,因言曰:“沛公不先破关中,公岂敢入乎?今人有大功而击之,不义也。
不如因善遇之。
”项王许诺。
——好大喜功、头脑简单、不分析深层原因(3)项王曰:“此沛公左司马曹无伤言之。
不然,籍何以至此?”项王即日因留沛公与饮。
——胸无城府,出卖盟友,心地单纯,有不忍之心(4)范增数目项王,举所佩玉玦以示之者三,项王默然不应。
——妇人之仁,不屑于阴谋伎俩(5)项王按剑而跽曰:“客何为者?”项王曰:“壮士!赐之卮酒。
”项王曰:“赐之彘肩。
”项王曰:“壮士!能复饮乎?”项王未有以应,曰:“坐。
”——自矜功伐,崇尚勇武果敢(6)“劳苦而功高如此,未有封侯之赏,而听细说,欲诛有功之人,此亡秦之续耳。
窃为大王不取也!”项王未有以应。
——自矜功伐,爱听奉承之语(7)项王曰:“沛公安在?”项王则受璧,置之坐上。
——自矜功伐,妇人之仁,缺乏远见侧面:(1)范增说项羽曰:“沛公居山东时,贪于财货,好美姬。
今入关,财物无所取,妇女无所幸,此其志不在小。
吾令人望其气,皆为龙虎,成五采,此天子气也。
急击勿失!”——不善纳谏,不善识人,只顾尊严,不顾危险(2)项王、项伯东向坐,亚父南向坐,——亚父者,范增也;沛公北向坐;张良西向侍。
——自矜功伐,瞧不起刘邦(3)谢曰:“臣与将军戮力而攻秦,将军战河北,臣战河南,然不自意能先入关破秦,得复见将军于此……”——满足于尊严,忘记危险概括:①自矜功伐,看重尊严和虚名;②崇尚武功和实力,不屑于阴谋伎俩;③胸无城府,天真质朴,但妇人之仁;④不善纳谏,不善识人,容易被人欺骗;⑤不能见微知著,缺乏政治远见。
3.画出文中描写张良言行的句子,分析张良是一个怎样的人。
(1)张良曰:“臣为韩王送沛公,沛公今事有急,亡去不义,不可不语。
”——重情重义,顾全大局(2)良曰:“料大王士卒足以当项王乎?”沛公默然。
张良曰:“请往谓项伯,言沛公不敢背项王也。
”——知己知彼,应变有方(3)沛公曰:“君安与项伯有故?”张良曰:“秦时与臣游,项伯杀人,臣活之。
今事有急,故幸来告良。
”——交往广泛,善积人脉(4)于是张良至军门见樊哙。
樊哙曰:“今日之事何如?”良曰:“甚急!今者项庄拔剑舞,其意常在沛公也。
”哙曰:“此迫矣!臣请入,与之同命。
”——冷静沉着,应对有策(5)沛公已去,间至军中。
张良入谢,曰:“沛公不胜杯杓,不能辞。
谨使臣良奉白璧一双,再拜献大王足下,玉斗一双,再拜奉大将军足下。
”——有担当,有牺牲精神概括:①重情重义,顾全大局,有担当:②沉着冷静,知己知彼,善于应变;③交往广泛,善积人脉。
4.画出文中描写范增言行的句子,分析范增是一个怎样的人。
(1)范增说项羽曰:“沛公居山东时,贪于财货,好美姬。
今入关,财物无所取,妇女无所幸,此其志不在小。
吾令人望其气,皆为龙虎,成五采,此天子气也。
急击勿失!”——能见微知著,有远见卓识(2)范增数目项王,举所佩玉玦以示之者三,项王默然不应。
范增起,出,召项庄,谓曰:“君王为人不忍。
若入前为寿,寿毕,请以剑舞,因击沛公于坐,杀之。
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
”——能准确预测危险,预测未来(3)亚父受玉斗,置之地,拔剑撞而破之,曰:“唉!竖子不足与谋。
夺项王天下者必沛公也。
吾属今为之虏矣!”——脾气暴躁,不善团结概括:①能见微知著,有远见卓识;②脾气暴躁,遇事不冷静;③善抓机遇,但不善团结,不讲方法。
5.画出文中描写项伯言行的句子,分析项伯是一个怎样的人。
(1)楚左尹项伯者,项羽季父也,素善留侯张良。
张良是时从沛公,项伯乃夜驰之沛公军,私见张良,具告以事,欲呼张良与俱去,曰:“毋从俱死也。
”——重情重义,知恩图报,但公私不分(2)项伯许诺,谓沛公曰:“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
”于是项伯复夜去,至军中,具以沛公言报项王,因言曰:“沛公不先破关中,公岂敢入乎?今人有大功而击之,不义也。
不如因善遇之。
”项王许诺。
——只看表面,不看本质,不分敌我(3)项庄拔剑起舞,项伯亦拔剑起舞,常以身翼蔽沛公,庄不得击。
——忠心护主,教条主义,只会帮倒忙概括:①知恩图报,但因私害公;②教条主义,不辨敌我;③忠心而愚蠢,只会帮倒忙。
项庄的事例,告诉我们,人应该知恩图报,但要分清轻重,分清公私和敌我,为了大局必须牺牲个人感情。
二、分析课文,学得政治智慧。
(一)如果项羽真要杀刘邦,还有哪些机会?(学生讨论回答,老师总结)1.樊哙闯帐,项羽完全可以因其违反军令,私闯军事重地,而下令让埋藏在帐外的士兵冲进来杀樊哙,趁乱杀死刘邦,然后再向天下致歉。
2.刘邦不辞而别,项羽完全可以以其无礼或心怀不轨为借口而追杀刘邦,一举歼灭刘邦的十万军队,彻底消除隐患。
3.刘邦诛杀曹无伤之后,项羽完全可以以公报私仇为借口帅兵讨伐刘邦,从而彻底歼灭刘邦的十万军队,消除后患。
(二)然而项羽并没有这么做,可见项羽并没有杀刘邦的意思,这是为什么呢?是项羽听信了刘邦的花言巧语了吗?(学生讨论回答,老师总结)1.项羽崇尚武力,认为只要有武力就能征服天下,而刘邦只有区区十万军队,根本不会给自己构成威胁,没有必要因杀掉他而使自己背负杀功臣的罪名。
2.刘邦的低声下气和花言巧语的确有欺骗性,但项羽绝不轻信了他的花言巧语而放过了他。
他也知道,即便刘邦说的并非真心话,他那么一小点兵力又能奈我何,秦朝如此强大的力量不是也被我消灭了吗?10万兵力我很快就能削平它。
3.项羽对刘邦做了战略上的误判。
(三)项羽对刘邦的战略误判的原因是什么?(学生讨论回答,老师总结)1.项羽对自己击败章邯所率领的秦军的原因分析错误。
秦军之所以被击败,主要不是因为项羽人多、能打,或项羽军事才能超群,也不是因为章邯军事才能低劣和秦军战斗力弱小。
而是因为,秦统治者失掉了民心,百姓不支持秦军,从而秦军士气低落。
百姓对秦王朝的义愤填膺,因而反秦的楚军得到了百姓的支持,因而士气高昂。
而项羽撇开了一切政治因素,只看到了军事因素这一表象,因而出现了战略误判。
是将偶然性当作必然性了。
2.项羽没有注意到自己的政治劣势和刘邦的政治优势。
项羽是楚国贵族的后裔,他起义的目的是推翻秦朝,然后恢复楚国贵族的利益,并没有想到要代表广大劳动人民的利益,因而不会得到老百姓的支持,老百姓对他的支持是建立在对秦王痛恨的基础上客观地支持他,一旦秦朝灭亡,百姓对他的支持就会消失。
因而尽管有四十万军队,身后没有人民的支持,力量很快会耗尽。
刘邦则是草根出身,他的手下也都是草根出身,了解劳动人民的疾苦,因而制定政策首先考虑百姓疾苦,深得百姓支持。
虽然士兵很少,但身后有几千万百姓的支持,故而力量越来越强大强大。
故而刘邦的逃脱和成功好像偶然,其实是带有必然性的。
(四)如果杀了刘邦,项羽会得到天下吗?(学生讨论回答,老师总结)答案:仍然不能得到。
项羽不是被刘邦打败的,而是被自己打败的。
项羽自矜功伐,感觉到自己无所不能。
只考虑自己的功业和脸面,很少考虑部下的感受和人民的疾苦。
他的部下如韩信、陈平等因得不到尊重而纷纷跑到刘邦那边去了,自己最有才能的谋士范增也离他而去,至于人民自然也会跟他离心离德,所以他的失败是必然的。
三、跳出课文,提升自我(一)就人的品质而言,刘邦和项羽谁的品质好一些?(学生讨论回答,老师总结)项羽要好一些,而刘邦要差一些。
项羽性格直爽,胸无城府,待人真诚,他从不杀自己的功臣;而刘邦性格阴险,待人虚伪,奸诈多疑。
为保全自己,什么他都敢牺牲,包括自己的老婆、孩子和父母。
(二)按一般看法来推论,品质好的应该战胜品质坏的,但事实却相反。
这是为什么呢?(学生讨论回答,老师总结)小胜靠力,中胜靠智,大胜靠德,全胜靠道。
局部的、小范围的、短时间的胜利,要靠力量,没有力量不可能击败强大的敌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