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语文1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对一个性化学案
学生姓名:上课时间:任课教师:
说明文阅读训练(一)
课前练习
(一)默写
1.野旷天低树,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黑云翻墨未遮山,___________。
3.池塘生春草,______________________。
4.______________________,鸟鸣山更幽。
5.______________________,无力蔷薇卧晓枝。
(二)诗词鉴赏
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
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桥忽见。
1.本词作者是南宋词人____________,“西江月”是这首词的________________。2.对这首词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A.词的上片捕捉喜鹊、蝉等景物,看似热闹,实则运用了以声衬静的手法。B.词的下片写星星而不写乌云,只用星星暗示乌云,反而增加了画面的美感。C.词人描摹了一幅秋天江南山村月夜图,充满了丰收在望的喜悦之情。
D.这首词看似平淡,却有着词人潜心的构思,淳厚的感情。
(三)课外文言文积累
齐人攫金
昔齐人有欲金者,清旦衣冠而之市,适鬻①金者之所,因攫②金而去。吏捕得之,问曰:“人皆在焉,子攫人之金何?”对曰:“取金之时,不见人,徒见金。”
(选
自《列子》)
【注释】①鬻:yù出售。②攫:jué抢夺
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
(1)齐人有欲.金者()(2)因攫金而去.()
(3)适.鬻金者之所()(4)徒.见金()
2.选出下列加点“之”字与其他用法不同的一项:()
A.清旦衣冠而之.市B.适鬻金者之.所
C.子攫人之.金何D.取金之.时,不见人,徒见金。
3.翻译下列句子
(1)人皆在焉,子攫人之金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取金之时,不见人,徒见金。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你能用一个成语概括这个故事的寓意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从这则故事中,你得到什么启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知识梳理
一.把握说明对象及特征
(一)说明文的概念:说明文是以“说明”为主要表达方式的一种文体,或介绍事物的状态、性质、功能;或阐明事理。目的是给人以知识。
(二)说明文的分类:按照不同的标准,说明文可分为不同的类别。
通常,依据说明对象与说明目的的不同,把说明文分为事物说明文和事理说明文两大类。说明对象是具体事物,说明目的是使读者了解、认识这个或这类事物的特征,我们称之为事物说明文,如《松鼠》、《三峡博物馆》、《中国石拱桥》等;说明对象是个抽象事理,说明目的是使读者明白这个事理,我们称之为事理说明文,如《死海不死》、《统筹方法》。其实,在一篇说明文中,介绍事物与阐释事理往往是交替使用的。
(三)说明事物要抓住特征:所谓特征,是这一事物或事理区别于其他事物的标志。只有把握住说明的事物特征,才能清晰地认识作者介绍的事物。这个标志有的是外显的,如形态、方位等;有的是内在的,如性质、作用、功能等;也有的两者兼而有之,如结构、发展变化、分类、制作等。一般来说,说明文要说明的要点,往往就是事物的特征。(四)把握说明对象特征的方法:
1.事物型说明文说明对象的特征表现在:形态(大小、长短等),性质(硬、软、冷、
热等),构造(里、外)功用等方面;
2.事理型说明文说明对象的特征则主要表现在:概念、规律、科学原理等方面。
如何才能把握说明的对象及特征呢?
1.看题目,不少题目都表示说明的对象。如《中国石拱桥》《统筹方法》。
2.抓首括句和中心句。好的说明文往往运用这种句子来突出所要说明的事物和特征。
3.如果文中没有明显的概括事物特征的中心句,我们需要对文章或段落中几层并列的内容加以概括、提炼。
二.说明顺序:
有条有理地说明,才能把事物的特征或事理介绍清楚。
常见的说明顺序有:
1.时间顺序即按照事物或事理发生、发展过程的先后来介绍某一事物的说明顺序。凡是事物的发展变化都离不开时间,如说明生产技术、产品制作、技术方法、历史发展、文字演变、人物成长、动植物生长等等,都应以时间为序。如《景泰蓝的制作》,它就是按照景泰蓝的制作过程中“做胎――掐丝――烧制――点蓝――烧蓝――打磨――镀金”的时间顺序来说明的。
2.空间顺序即按照事物空间存在的方式,或从外到内,或从上到下,或从前到后,或由远及近依次进行说明。这种说明顺序有利于全面说明事物各方面的特征。一般说明某一静态实体(如建筑物等),常用这种顺序。如课本中的《核舟记》就是按照船体――船头――船尾――船背的空间顺序来写的;《故宫博物院》按照先总后分的顺序,先概括说明故宫建筑物的总体特征,然后再具体介绍太和门――太和殿――中和殿――保和殿――乾清宫……御花园,而在介绍每一座建筑物的时候,则又按照先外后内、先上后下的顺序。这样安排合乎人们观察事物的习惯,是最合理的顺序。
3.逻辑顺序即按照事物、事理的内在逻辑关系,或由个别到一般,或由具体到抽象,或由主要到次要,或由现象到本质,或由原因到结果,或概括到具体,或特点到用途,或由整体到局部一一介绍说明。不管是实体的事物,如山川、江河、花草、树木、器物等,还是抽象的事理,如思想、观点、概念、原理、技术等,都适用于以逻辑顺序来说明。如《死海不死》、《统筹方法》,都是运用逻辑顺序来说明事物的。
例题讲解
三文鱼的生命历程
俞敏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