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有企业改制》PPT课件
合集下载
国有企业改制综述PPT课件

2021/4/18
株洲高科发展
5
二、国有企业改制的模式
1、改制为国有独资公司 2、吸收非国有股份投资 3、企业上市,发行股票筹资 4、“债转股” 5、经营性资产和非经营性资产区分处理
2021/4/18
株洲高科发展
6
二、国有企业改制的模式
改制为国有独资公司
模式之一:国有企业改制 为国有独资股份公司。符 合《公司法》有关规定的, 可以由国有企业单独组建 国有独资的股份有限公司
国有企业
国有独资 股份公司
2021/4/18
株洲高科发展
7
二、国有企业改制的模式
吸收非国有股份投资
模式之二:国 有企业新建、 扩建时,积极 吸收国家以外 的其他方面的 股份投资,将 各方投资形成 的资产折算成 股份,从而组 建股份制公司
国有企业 国有股份
非国有资本
新扩建项目 非国有股份
股份公司
2021/4/18
株洲高科发展
9
二、国有企业改制的模式
模式之四:完全依赖国家 贷款投资建立的国有企业, 负债率比较高,可以通过 将国有企业债务转换成股 份制公司股权的方法(即 所谓“债转股”),从而 建立股份制公司;或者通 过发行股份募集社会资金 入股,从而改变国家持有 的股份比例过高的投资结 构和资本结构,组建股份 制公司
2021/4/18
株洲高科发展
3
一、国有企业改制的基本概念及原则
1、基本概念 (1)改制:一家或多家企业以有利于将来公开发行股票
或其他证券为目的,对企业的股权、资产、业务、人 员、债权债务等进行调整和重新组合,对决策、管理 模式进行变革,从而实现企业由其他组织形式成为股 份有限公司的过程。 (2)国有企业改制:是将国有企业的资产量化为股份 并改变原有企业内部治理结构的过程。企业的公司制 改造是目前我国国有企业改革的一个重要手段和方向。
《国有企业改制》PPT课件

精选PPT
21
2、其它要求
(1)《关于对拟发行上市企业改制情况进行调查的通知》(证监发字 [1998]259号)
(2)《股票发行审核备忘录》 (3)《关于进一步规范股票首次发行上市有关工作的通知》(证监发行字
[2003]116号)
a. 提高了股份有限公司设立满三年的要求 除外:整体改制、整体变更、国务院批准豁免、主营业务和管理层变更后 三年 b. 提高了对拟上市公司独立性的要求 c. 面向市场独立经营的能力,产品销售或原料采购.不得超过30% d. 完整的业务体系,委托销售或委托采购.不得超过30% e. 具有开展生产经营所必备的资产,利用大股东资产.不得超过30%
精选PPT
13
监事会的具体权限
1)检查公司财务; 2)对董事、经理执行公司职务时违反法律、法规或者 公司章程的行为进行监督; 3)当董事和经理的行为损害公司的利益时,要求董事 和经理予以纠正; 4)提议召开临时股东会; 5)公司章程规定的其他职权。
精选PPT
14
经理层的具体权限
1)主持公司的生产经营管理工作,组织实施董事会决 议;
精选PPT
22
(四)、国有企业改制为上市公司的工作流程
1、企业提出改组设立股份公司的申请 初步可行性研究 主管部门的批准
2、选聘中介机构 主承销商(财务顾问) 会计审计机构 资产评估机构 律师事务所
3、制定并实施改制、重组方案 基本要求:人员独立;资产完整;财务独立; 原则:产权清晰;结构合理、体系完整;下岗分流、减员增效;避 免同业竞争;减少关联交易;创造良好的市场形象和市场概念;
精选PPT
8
3、出资 企业:无明确要求
公司:要求明确
➢ 可以使用货币、实物、工业产权、非专利技术、土地使用权作为出资 ➢ 工业产权、非专利技术不得超过注册资本20%;高新技术可到35% ➢ 有最低注册资本的要求(生产、商品批发50万;商品零售30万;科技
归纳国企改革PPT.ppt

聚焦时政
国有企业改革
汇报人:高宇臻、陈敏、郝锦云、聂萌萌、齐琪、王婷婷
︵。︵
1
目录 content
01/ 国有企业
02/ 国企改革(是什么)
03/ 改革背景(为什么)
04/ 方向方针
05/ 改革阶段
06/ 重要意义
︵。︵
2
01 国有企业
︵。︵
3
︵。︵
4
︵。︵
5
02 国企改革(是什么)
︵。︵
6
国有企业改革是中央实施做强做大国有企业方针的重大战略步骤,推进国有企业改革,要 有利于国有资本保值增值,有利于提高国有经济竞争力,有利于放大国有资本功能。国有企业 改革可划分为改革的初步探索、制度创新以及纵深推进三个阶段 。国企改革是一个"摸着石头 过河"的"试错"过程,是中央推动与地方实践上下结合的产物,本质上是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 相互作用,符合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客观需要。是传统国有企业在体制、机制以及管理制 度等方面为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而进行的改革。中心环节和核心内容是建立现代企业制 度,增强国有企业活力,提高国有企业的经济效益。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要毫不动摇巩固 和发展公有制经济,推行公有制多种实现形式 ,深化国有企业改革,完善各类国有资产管 理体制,推动国有资本更多投向关系国家安全和国民经济命脉的重要行业和关键领域,不断增 强国有经济活力、控制力、影响力"。
• 推进国有企业改革,有利于国有资本保值增值,有利于提高国有经济竞争力,有利于放大 国有资本功能。
五项基本原则
坚持和完善基本经济制度。坚持社会 主义市场经济改革方向。坚持增强活力和 强化监管相结合。坚持党对国有企业的领 导。坚持积极稳妥统筹推进。
国有企业改革
汇报人:高宇臻、陈敏、郝锦云、聂萌萌、齐琪、王婷婷
︵。︵
1
目录 content
01/ 国有企业
02/ 国企改革(是什么)
03/ 改革背景(为什么)
04/ 方向方针
05/ 改革阶段
06/ 重要意义
︵。︵
2
01 国有企业
︵。︵
3
︵。︵
4
︵。︵
5
02 国企改革(是什么)
︵。︵
6
国有企业改革是中央实施做强做大国有企业方针的重大战略步骤,推进国有企业改革,要 有利于国有资本保值增值,有利于提高国有经济竞争力,有利于放大国有资本功能。国有企业 改革可划分为改革的初步探索、制度创新以及纵深推进三个阶段 。国企改革是一个"摸着石头 过河"的"试错"过程,是中央推动与地方实践上下结合的产物,本质上是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 相互作用,符合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客观需要。是传统国有企业在体制、机制以及管理制 度等方面为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而进行的改革。中心环节和核心内容是建立现代企业制 度,增强国有企业活力,提高国有企业的经济效益。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要毫不动摇巩固 和发展公有制经济,推行公有制多种实现形式 ,深化国有企业改革,完善各类国有资产管 理体制,推动国有资本更多投向关系国家安全和国民经济命脉的重要行业和关键领域,不断增 强国有经济活力、控制力、影响力"。
• 推进国有企业改革,有利于国有资本保值增值,有利于提高国有经济竞争力,有利于放大 国有资本功能。
五项基本原则
坚持和完善基本经济制度。坚持社会 主义市场经济改革方向。坚持增强活力和 强化监管相结合。坚持党对国有企业的领 导。坚持积极稳妥统筹推进。
关于国企改革PPT课件

5
• 5、在我国经济快速与国际接轨情况下,为 防止外国资本控制我国民族经济,垄断某 些行业,可组建一批有强大竞争力的国有 企业或自家投资的企业集团。
6
• 6、为营造市场竞争环境,防止出现有害于 社会利益的私人垄断而组建一些国有企业。
7
二、国企改革的目标
我国的国有企业具有利润目标和多重非利 润目标。国有企业本质上还是企业,需要 在市场上进行竞争性行为,获取经济利益, 实现自身的经济目标;但同时它承担了更 多的社会责任,不仅要盈利,还要维护社 会的稳定,解决社会就业。
18
谢谢!
组员:苏广敬、夏敏、 黄余铭、
罗国文、林晓蝶、 何宝琼、毛小聪、
黄科、 温晓珊、李燕玲 组长:温晓珊 演讲:毛小聪
19
• 补充说明:当然随着市场发育的成熟,通 过政府直接建立国有企业集中资源的规模 会逐渐减小。
3
• 3、利用国有企业形式能取得更佳规模经济 效益和社会效益的行业如一些自然垄断性 行业,非国有经济无力或不愿进入的行业 领域如高风险行业和无利可图的行业等, 国有经济必须进入。
4
• 4、实现地区平衡发展、解决就业问题、遏 制通货膨胀等政治和社会目标需要一部分 国有企业。
15
根据统计,有4万多网民参加的网上调查中, 认为郎的文章“一针见血,分析精辟”的 超过了90%。而对郎的观点提出疑问和批 评的几位国内学者,此后则毫无例外地遭 到了责难。
16
值得注意的是,这场冲突可能给中国的国 有资产改革带来负面的影响和压力,谁都 有个人言可畏问题。这场冲突会影响形形 色色的产权重组界定和交易,当然也影响 效率。在现在的约束条件下,在中国清楚 界定产权比产权定价重要得多。定价是市 场交易的结果,市场比许多自称为“替弱 势群体讲话”的经济学家们高明得多。
• 5、在我国经济快速与国际接轨情况下,为 防止外国资本控制我国民族经济,垄断某 些行业,可组建一批有强大竞争力的国有 企业或自家投资的企业集团。
6
• 6、为营造市场竞争环境,防止出现有害于 社会利益的私人垄断而组建一些国有企业。
7
二、国企改革的目标
我国的国有企业具有利润目标和多重非利 润目标。国有企业本质上还是企业,需要 在市场上进行竞争性行为,获取经济利益, 实现自身的经济目标;但同时它承担了更 多的社会责任,不仅要盈利,还要维护社 会的稳定,解决社会就业。
18
谢谢!
组员:苏广敬、夏敏、 黄余铭、
罗国文、林晓蝶、 何宝琼、毛小聪、
黄科、 温晓珊、李燕玲 组长:温晓珊 演讲:毛小聪
19
• 补充说明:当然随着市场发育的成熟,通 过政府直接建立国有企业集中资源的规模 会逐渐减小。
3
• 3、利用国有企业形式能取得更佳规模经济 效益和社会效益的行业如一些自然垄断性 行业,非国有经济无力或不愿进入的行业 领域如高风险行业和无利可图的行业等, 国有经济必须进入。
4
• 4、实现地区平衡发展、解决就业问题、遏 制通货膨胀等政治和社会目标需要一部分 国有企业。
15
根据统计,有4万多网民参加的网上调查中, 认为郎的文章“一针见血,分析精辟”的 超过了90%。而对郎的观点提出疑问和批 评的几位国内学者,此后则毫无例外地遭 到了责难。
16
值得注意的是,这场冲突可能给中国的国 有资产改革带来负面的影响和压力,谁都 有个人言可畏问题。这场冲突会影响形形 色色的产权重组界定和交易,当然也影响 效率。在现在的约束条件下,在中国清楚 界定产权比产权定价重要得多。定价是市 场交易的结果,市场比许多自称为“替弱 势群体讲话”的经济学家们高明得多。
国企改革ppt课件

27
• 第三个阶段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改革是国企改革的 “分水岭”。
• 这一阶段的改革是在经济体制转轨过程中的改革。 改革是以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为目标,根本目的是使 国有企业由计划经济的细胞转变为市场经济的微观 主体,中心是国有企业普遍的股份制改革。
• 1992年十四大明确了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 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这为国企改革提供了新 的体制背景。
• 总体来讲,前两个阶段国企改革是力图通过调整国 家与企业之间“集权”和“放权”的关系,重点调 整政府与国有企业之间的生产管理权限和利益分配 关系,来增强企业管理层及职工的个人利益与企业 业绩的关联度,达到提升企业效率的目的。
• 取得了一些阶段性成效,并为以后的改革提供了借 鉴之处,但由于改革是在原有体制框架内进行的, 没有也不可能找到一个符合国企改革的正确方向。
19
• 农村推行联产承包责任制取得的显著成效对国企改 革产生了很大的示范效应。
• 依据国务院政企分开、两权分离的原则,承包制、 租赁制、股份制等各种经营形式开始在各地推行, 其中承包制是主流。
• 承包制与利润包干责任制不同。
20
• 承包经营责任制是指资产所有者(即发包人,一般 指政府)将自己的一定财产交给承包人(可以是厂 长或经理个人,也可以是集体)经营,通过谈判双 方达成协议,保证所有者得到固定收益,超额的部 分则归承包人所有或按比例在双方之间进行分配。 承包人具有独立的生产经营自主权,发包人不得干 预、或者只能有限干预承包人的生产经营活动。
• 我国国企改革的历程,是走向市场经济的历程。国 企改革不断向前推进、向纵深发展的过程,是与整 个经济体制的市场化过程相匹配、相适应,彼此互 动的。
4
• 我国国有企业改革的曲折历程大致可以分为以下三 个阶段
• 第三个阶段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改革是国企改革的 “分水岭”。
• 这一阶段的改革是在经济体制转轨过程中的改革。 改革是以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为目标,根本目的是使 国有企业由计划经济的细胞转变为市场经济的微观 主体,中心是国有企业普遍的股份制改革。
• 1992年十四大明确了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 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这为国企改革提供了新 的体制背景。
• 总体来讲,前两个阶段国企改革是力图通过调整国 家与企业之间“集权”和“放权”的关系,重点调 整政府与国有企业之间的生产管理权限和利益分配 关系,来增强企业管理层及职工的个人利益与企业 业绩的关联度,达到提升企业效率的目的。
• 取得了一些阶段性成效,并为以后的改革提供了借 鉴之处,但由于改革是在原有体制框架内进行的, 没有也不可能找到一个符合国企改革的正确方向。
19
• 农村推行联产承包责任制取得的显著成效对国企改 革产生了很大的示范效应。
• 依据国务院政企分开、两权分离的原则,承包制、 租赁制、股份制等各种经营形式开始在各地推行, 其中承包制是主流。
• 承包制与利润包干责任制不同。
20
• 承包经营责任制是指资产所有者(即发包人,一般 指政府)将自己的一定财产交给承包人(可以是厂 长或经理个人,也可以是集体)经营,通过谈判双 方达成协议,保证所有者得到固定收益,超额的部 分则归承包人所有或按比例在双方之间进行分配。 承包人具有独立的生产经营自主权,发包人不得干 预、或者只能有限干预承包人的生产经营活动。
• 我国国企改革的历程,是走向市场经济的历程。国 企改革不断向前推进、向纵深发展的过程,是与整 个经济体制的市场化过程相匹配、相适应,彼此互 动的。
4
• 我国国有企业改革的曲折历程大致可以分为以下三 个阶段
国有企业改革法PPT课件

2021/6/20
22
第二节 现代企业制度 与国有企业立法
一、我国国有企业改革立法的历程及 主要举措
我国国有企业在改革举措方面具有明 显的阶段性,大致可分为六个阶段:
(一)扩大企业自主权的试点阶段
1978年10月,四川省率先在6家国有企 业中进行扩大企业自主权试点;
1979年5月,原国家经委等6个部门联 合选择了首钢等8个大型企业进行扩权试点;
2021/6/20
16
(二)改善企业的经济效益
为改善国有企业的经营效益,各国大 致有两种情形:一种是在不改变国有企业 的性质的基础上追求改善企业的经营效益 目标;另一种是改变企业的性质,将国有 企业变为非国有企业,以此为基础达到改 善企业经营效益的目标。
传统的资本主义国家和苏联、东欧国 家在国有企业改革中为达到改善企业经营 效益的目标,往往倾向于通过改变企业的 型制来实现。
(4)规定改革后的国有企业与国家的 关系
2021/6/20
21
2、中国国有企业改革法的主要内容
中国国有企业改革立法的基本内容,同 其他国家立法的基本内容大致相同。但相比 之下具有以下特点:
(1)主管机构的规定欠明确
(2)国有企业的改革方式多变,不稳定
(3)有关国有企业改革的程序性规定不 均衡。
(4)在相关立法中对出售国有股份给予 何种限制,缺乏规定;对于如何处理国有企 业股份公司改组后企业与国家的关系,我国 的立法迄今尚无多少专门的规定。
2021/6/20
15
3、中国
中国国有企业的经营效益长期以来十
分突出。自20世纪70年代末期开始,国有 企业改革就一直不断在进行,从利改税、
承包制到股份制,无不以减轻国有企业对 财政的压力为主要目标。
国资国企改革课件

02
促进经济转型升级
国资国企改革有利于推动经济转型升级,优化国有经济布局和结构,促
进产业升级和科技创新。
03
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国资国企改革是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重要举措,有利于发挥市
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激发各类市场主体的活力和创造力。
未来改革的方向和重点任 务
完善现代企业制度
健全公司法人治理结构,完善 董事会、监事会和经理层的职
鼓励国有企业通过兼并重组、股权置 换等方式进行资本运作,优化国有资 本布局。
深化国有企业改革政策
推进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 引入非公有制资本,实现股权 多元化。
完善国有企业内部治理结构, 建立规范的董事会、监事会和 经理层运作机制。
推动国有企业薪酬制度改革, 建立与市场接轨的薪酬体系, 激发企业活力。
THANKS
改革的历程和现状
改革的历程
国资国企改革经历了多个阶段,包括初步探 索阶段、制度创新阶段、分类改革阶段等。 随着改革的深入推进,国有企业逐步向市场 化、法制化、国际化方向发展,国有经济的 布局和结构也不断优化。
改革的现状
目前,国资国企改革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国有企业的经营效率和竞争力得到提升。同 时,国有经济的布局和结构也在不断优化, 国有资本逐步向关系国家安全和国民经济命 脉的重要行业和关键领域集中。然而,国资 国企改革仍然面临一些挑战和问题,需要进 一步深化改革,完善相关制度体系。
影响力,推动经济持续健康发展。
改革的原则
国资国企改革应遵循市场化、法制化、国际化原则。市场化原则要求改革应充分发挥市 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打破行政垄断,实现公平竞争。法制化原则要求改革应 依法进行,保障各方合法权益,防止国有资产流失。国际化原则要求改革应借鉴国际先
《中国国有企业改革》课件

混合所有制改革 推进
产权保护制度完 善
治理结构改革
建立现代企业制度
完善董事会制度
推进监事会改革
加强党的领导和监 督
市场化经营机制改革
建立现代企业制度
推行股份制改革
引入市场竞争机制
优化企业内部管理
监管体制变革
监管方式创新:采用信息化手 段,提高监管效率和透明度
监管机构改革:建立独立的监 管机构,加强对国有企业的监 管
国有企业改革过程中存在利益 冲突和阻力
国有企业改革需要加强监管和 监督机制
国有企业改革需要进一步推动 市场化进程
未来发展方向展望
深化改革,完善现代企业 制度
推动创新发展,提高核心 竞争力
加强国际化合作,拓展海 外市场
推动绿色发展,履行社会 责任
政策建议与措施
完善法律法规, 为国有企业改 革提供有力保
监管内容扩展:加强对国有企 业财务、人事等方面的监管
监管力度加强:加大对违法违 规行为的惩处力度,确保国有
企业健康有序发展
第四章
国有企业改革实 践
中央企业改革实践
中央企业概述:包括中央企业的定义、分类、数量等 中央企业改革历程:介绍中央企业改革的背景、目的、意义等 中央企业改革实践案例:选取几个典型的中央企业改革案例进行介绍 中央企业改革成果与展望:总结中央企业改革的成果,展望未来发展方向
社会效益评估
就业机会增加
社会保障体系完善
居民收入提高 社会稳定和谐
可持续发展能力评估
评估指标:包括经济、社会、环境等多个方面 评估方法:采用定量和定性相结合的方法 评估结果:对国有企业的可持续发展能力进行综合评价 评估意义:为国有企业制定可持续发展战略提供参考
《国有企业改革》课件

02
国有企业的特点包括:所有权归 国家所有、承担一定的社会责任 、受到政府的监管和指导等。
国有企业改革的背景与动因
国有企业改革的背景是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和国际竞争的加剧,国有企业存在的问题逐 渐暴露出来,如效率低下、管理不善、创新能力不足等。
国有企业改革的动因是为了解决这些问题,提高国有企业的效率和竞争力,使其更好地 适应市场经济的发展。
优化国有资本布局
总结词
优化国有资本布局是提高国有资本配置效率和效益的重要手段,应通过并购重组、剥离不良资产等方 式,实现国有资本向重点领域和优势企业集中。
详细描述
优化国有资本布局需要从产业升级、区域协调发展等方面入手,推动国有资本向先进制造业、战略性 新兴产业、现代服务业等领域集中。同时,要剥离国有企业的非主业和低效资产,推动企业聚焦主业 发展。
国有企业内部管理体制改革
总结词
国有企业内部管理体制改革旨在提升企业的管理效率和决策水平,建立现代企业制度。
详细描述
改革的主要内容包括优化组织结构、推行职业经理人制度、完善激励约束机制等。通过 改革,国有企业的管理将更加科学化、规范化,有助于提升企业的市场竞争力。同时, 职业经理人制度和激励约束机制的引入将激发员工的积极性和创造力,推动企业不断创 为三个阶段:初步改革阶段、现 代企业制度改革阶段和混合所有 制改革阶段。
在混合所有制改革阶段,国有企 业开始引入民间资本,实现混合 所有制经营,进一步推动市场化 改革。
在初步改革阶段,国有企业开始 实行经营承包责任制,逐步放权 让利。
在现代企业制度改革阶段,国有 企业开始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完 善公司治理结构,实现股权多元 化。
新发展。
Part
03
国有企业改革的成效与问题
国有企业的特点包括:所有权归 国家所有、承担一定的社会责任 、受到政府的监管和指导等。
国有企业改革的背景与动因
国有企业改革的背景是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和国际竞争的加剧,国有企业存在的问题逐 渐暴露出来,如效率低下、管理不善、创新能力不足等。
国有企业改革的动因是为了解决这些问题,提高国有企业的效率和竞争力,使其更好地 适应市场经济的发展。
优化国有资本布局
总结词
优化国有资本布局是提高国有资本配置效率和效益的重要手段,应通过并购重组、剥离不良资产等方 式,实现国有资本向重点领域和优势企业集中。
详细描述
优化国有资本布局需要从产业升级、区域协调发展等方面入手,推动国有资本向先进制造业、战略性 新兴产业、现代服务业等领域集中。同时,要剥离国有企业的非主业和低效资产,推动企业聚焦主业 发展。
国有企业内部管理体制改革
总结词
国有企业内部管理体制改革旨在提升企业的管理效率和决策水平,建立现代企业制度。
详细描述
改革的主要内容包括优化组织结构、推行职业经理人制度、完善激励约束机制等。通过 改革,国有企业的管理将更加科学化、规范化,有助于提升企业的市场竞争力。同时, 职业经理人制度和激励约束机制的引入将激发员工的积极性和创造力,推动企业不断创 为三个阶段:初步改革阶段、现 代企业制度改革阶段和混合所有 制改革阶段。
在混合所有制改革阶段,国有企 业开始引入民间资本,实现混合 所有制经营,进一步推动市场化 改革。
在初步改革阶段,国有企业开始 实行经营承包责任制,逐步放权 让利。
在现代企业制度改革阶段,国有 企业开始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完 善公司治理结构,实现股权多元 化。
新发展。
Part
03
国有企业改革的成效与问题
关于国有企业改革的ppt课件

还存在着企业负债率偏高,融资渠道发育不足;企业办社会 及企业组织形式和内部管理体制有较大缺陷等问题 案例:福建永安林业股份公司
9
五、国有企业改革的主要思路措施
1.建立完善现代企业制度 2. 分类改革(战略性重组、抓大放小)
10
表4-2 若干国家国有企业的主要分布领域(国有资产 占部门比重)
11
最新统计显示,2007年,中央企业实现
销售收入9.84万亿元,同比增长1
9.3%;实现利润9968.5亿元,同
比增长30.3%;上缴税金8303.2
亿元,同比增长23.8%;截至2007
年底,资产总额14.79万亿元,同比增
长20.5%。
18
表4-3 1984年国有与私有企业盈利率比较
12
表4-4国有经济适度规模测估值(%)
13
3.三改一加强
表4-5 1997年美国高级管理人员激励结构
14
4.优化资本结构 从1994年开始,国务院决定在一些城市进行
“优化资本结构”试点,1997年已扩大到 111个城市。试点的内容是通过“增资减债、 分离分流、减员增效、破产兼并” (1)兼并破产 (2)减员增效、分离分流 (3)增资减债 :“贷改投” 、“债转股”
国有企业改革初期,放权让利。
1979年,企业扩大自主权的试点扩展到全国,实行 利润留成,(难以成功原因:激励外在化)
1981年开始试行部分企业的利润(亏损)包干负责制。 (难以成功原因:负赢难负亏、短期行为、资源固 化、政企不分、谈判成本)
试行以企业交纳固定资金和流动资金占用费、销售 税(工商税)和调节税代替过去上缴利润的“利改 税”。1983年全面推行二步利改税,1985年, “拨改贷”。股份制和租赁制的试验也逐渐扩大范 围。
9
五、国有企业改革的主要思路措施
1.建立完善现代企业制度 2. 分类改革(战略性重组、抓大放小)
10
表4-2 若干国家国有企业的主要分布领域(国有资产 占部门比重)
11
最新统计显示,2007年,中央企业实现
销售收入9.84万亿元,同比增长1
9.3%;实现利润9968.5亿元,同
比增长30.3%;上缴税金8303.2
亿元,同比增长23.8%;截至2007
年底,资产总额14.79万亿元,同比增
长20.5%。
18
表4-3 1984年国有与私有企业盈利率比较
12
表4-4国有经济适度规模测估值(%)
13
3.三改一加强
表4-5 1997年美国高级管理人员激励结构
14
4.优化资本结构 从1994年开始,国务院决定在一些城市进行
“优化资本结构”试点,1997年已扩大到 111个城市。试点的内容是通过“增资减债、 分离分流、减员增效、破产兼并” (1)兼并破产 (2)减员增效、分离分流 (3)增资减债 :“贷改投” 、“债转股”
国有企业改革初期,放权让利。
1979年,企业扩大自主权的试点扩展到全国,实行 利润留成,(难以成功原因:激励外在化)
1981年开始试行部分企业的利润(亏损)包干负责制。 (难以成功原因:负赢难负亏、短期行为、资源固 化、政企不分、谈判成本)
试行以企业交纳固定资金和流动资金占用费、销售 税(工商税)和调节税代替过去上缴利润的“利改 税”。1983年全面推行二步利改税,1985年, “拨改贷”。股份制和租赁制的试验也逐渐扩大范 围。
国有企业改革PPT课件

第30页/共49页
1、为体制模式和增长方式的转变提供微观基础
2、为体制模式转换创造必要的市场条件
3、实现宏观控制方式的转变
(二)产权及产权制度
1、产权:是一种通过社会强制而实现的对某种 经济物品的多种用途进行选择的权利。是一组 权力,包括使用权、收益权和转让权。
2、产权制度:是指由产权关系和产权规则结合
第二节 国有企业产权制度改革 一、国有企业产权结构分析: (一)公共产权(公共产权的国家代理制就是国家所有制)
第28页/共49页
1、产权具有不可分性 2、使用权的非排他性 3、外部性 4、剩余索取权不可转让性 二、传统国有产权的行政代理模式极其效率分析 (一)行政代理效率底下
第29页/共49页
1、激励成本较高:激励成本高昂 2、信息成本较高:信息不对称 3、降低约束效率:代理关系政治化 4、影响力成本:用自己的利益去影响上级的决策 三、深化国有企业产权制度改革的内在必然性
第35页/共49页
3、对自然垄断性国有企业实行有效的监督 4、国家对价格形成的监督 5、国家对企业财务活动进行监督 (三)大型竞争性国有企业实行股份制改造:必须明确产权主体 1、界定企业产权归属主体 2、以利润最大化为目 标经营 3、权益和责任 4、可以自由支配和自由转 让产权 5、形成为经理人有效的激励和约束 6、法 律制度对产权实行有效的保护
1、产权的排他性。 2、产权的可分割性。 3、产权的可转让性。 4、产权的有效保护。
第三节 国有产权的多级委托代理极其面临的问题 一、所有权主体的非人格化资本行为与要求企业以 盈利为目标经营国有资产之间第的33页冲/共4突9页
二、剩余索取权不可转让性与要求企业产权具有可 交易性之间的冲突
第四节 国有企业的分类改革战略 一、对国有企业性质的划分:竞争性企业和非竞争 性企业。非竞争性又分为公共产品企业和垄断性企 业。 二、各类不同企业分类改革战略: (一)公共产品企业选择国有国营模式
1、为体制模式和增长方式的转变提供微观基础
2、为体制模式转换创造必要的市场条件
3、实现宏观控制方式的转变
(二)产权及产权制度
1、产权:是一种通过社会强制而实现的对某种 经济物品的多种用途进行选择的权利。是一组 权力,包括使用权、收益权和转让权。
2、产权制度:是指由产权关系和产权规则结合
第二节 国有企业产权制度改革 一、国有企业产权结构分析: (一)公共产权(公共产权的国家代理制就是国家所有制)
第28页/共49页
1、产权具有不可分性 2、使用权的非排他性 3、外部性 4、剩余索取权不可转让性 二、传统国有产权的行政代理模式极其效率分析 (一)行政代理效率底下
第29页/共49页
1、激励成本较高:激励成本高昂 2、信息成本较高:信息不对称 3、降低约束效率:代理关系政治化 4、影响力成本:用自己的利益去影响上级的决策 三、深化国有企业产权制度改革的内在必然性
第35页/共49页
3、对自然垄断性国有企业实行有效的监督 4、国家对价格形成的监督 5、国家对企业财务活动进行监督 (三)大型竞争性国有企业实行股份制改造:必须明确产权主体 1、界定企业产权归属主体 2、以利润最大化为目 标经营 3、权益和责任 4、可以自由支配和自由转 让产权 5、形成为经理人有效的激励和约束 6、法 律制度对产权实行有效的保护
1、产权的排他性。 2、产权的可分割性。 3、产权的可转让性。 4、产权的有效保护。
第三节 国有产权的多级委托代理极其面临的问题 一、所有权主体的非人格化资本行为与要求企业以 盈利为目标经营国有资产之间第的33页冲/共4突9页
二、剩余索取权不可转让性与要求企业产权具有可 交易性之间的冲突
第四节 国有企业的分类改革战略 一、对国有企业性质的划分:竞争性企业和非竞争 性企业。非竞争性又分为公共产品企业和垄断性企 业。 二、各类不同企业分类改革战略: (一)公共产品企业选择国有国营模式
国有企业改革综述PPT课件

经济学界提出“减政放权论”,核心主张是国家掌握对企 业的所有权和重大经营决策权,并将一定程度的经营权交给企 业。
十一届三中全会决议:“现在我国经济管理体制的一个,让地方和工 农业企业在国家统一计划的指导下有更多的经营管理自主权。”
可编辑
4
改革措施
根据中央政策,政府向企业让渡了生产自主权、原料选购 权、劳动用工权、产品销售权、产品定价权、物资选购权、 资金使用权、资产处置权、机构设置权等10项自主权。
可编辑
2
国企改革经历的四个阶段
一 、扩大企业自主权阶段 (1978-1984年)
二、实行两权分离阶段(19851992年)
三、建立现代企业制度阶段 (1993-1996年)
四、国有经济的战略性调整阶 段(1997年-)
可编辑
3
改革的背景
行政主管部门权力过大,国企处于被高度管制 之下,此 时,国企实际上是政府部门的“附 属”、“生产车间”,因此企业普遍表现出动 力不足、职工积极性不高、“大锅饭”现象泛 滥和效率低下。针对这样的状况,国家开始实 行以下放权力,调动企业和职工积极性的改革。
和“鞭打快牛”的弊端愈趋严重。国企改革需要 寻 找新的方向。
可编辑
8
改革背景
“放权让利”的改革,让人们开始重新思考 政府与企业之间的关系。认为过去国家对企 业管得太多太死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把全 民所有同国家机构直接经营企业混为一谈。 这预示着政企职责分开,“两权分离”的改 革思路开始显现,以承包为主的多种形式经 营责任制着手建立,国有企业改革开始从经 营权向所有权层面过渡。
可编辑
9
改革措施
1984年十二届三中全会决议《中共中央关 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首次提出“社会 主义是在公有制基础上的有计划的商品经 济”。城市经济改革成为重点,从1986年 12月国务院颁布《深化企业改革、增强企 业活力的若干规定》,提出围绕企业经营 机制转换来深化企业改革的思路开始,从 试点城市到全国范围的股份制、资产经营 责任制、承包制。
十一届三中全会决议:“现在我国经济管理体制的一个,让地方和工 农业企业在国家统一计划的指导下有更多的经营管理自主权。”
可编辑
4
改革措施
根据中央政策,政府向企业让渡了生产自主权、原料选购 权、劳动用工权、产品销售权、产品定价权、物资选购权、 资金使用权、资产处置权、机构设置权等10项自主权。
可编辑
2
国企改革经历的四个阶段
一 、扩大企业自主权阶段 (1978-1984年)
二、实行两权分离阶段(19851992年)
三、建立现代企业制度阶段 (1993-1996年)
四、国有经济的战略性调整阶 段(1997年-)
可编辑
3
改革的背景
行政主管部门权力过大,国企处于被高度管制 之下,此 时,国企实际上是政府部门的“附 属”、“生产车间”,因此企业普遍表现出动 力不足、职工积极性不高、“大锅饭”现象泛 滥和效率低下。针对这样的状况,国家开始实 行以下放权力,调动企业和职工积极性的改革。
和“鞭打快牛”的弊端愈趋严重。国企改革需要 寻 找新的方向。
可编辑
8
改革背景
“放权让利”的改革,让人们开始重新思考 政府与企业之间的关系。认为过去国家对企 业管得太多太死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把全 民所有同国家机构直接经营企业混为一谈。 这预示着政企职责分开,“两权分离”的改 革思路开始显现,以承包为主的多种形式经 营责任制着手建立,国有企业改革开始从经 营权向所有权层面过渡。
可编辑
9
改革措施
1984年十二届三中全会决议《中共中央关 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首次提出“社会 主义是在公有制基础上的有计划的商品经 济”。城市经济改革成为重点,从1986年 12月国务院颁布《深化企业改革、增强企 业活力的若干规定》,提出围绕企业经营 机制转换来深化企业改革的思路开始,从 试点城市到全国范围的股份制、资产经营 责任制、承包制。
国有企业改革综述PPT课件

和“鞭打快牛”的弊端愈趋严重。国企改革需要 寻 找新的方向。
可编辑
8
改革背景
“放权让利”的改革,让人们开始重新思考 政府与企业之间的关系。认为过去国家对企 业管得太多太死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把全 民所有同国家机构直接经营企业混为一谈。 这预示着政企职责分开,“两权分离”的改 革思路开始显现,以承包为主的多种形式经 营责任制着手建立,国有企业改革开始从经 营权向所有权层面过渡。
在试点改革中把企业所得、职工福利奖金与企业经营好坏、利润 多少直接挂钩,调动了企业和职工关心生产成果、改善经营管理 的积极性。随后两年,国企全面推行工业经济责任制,即国家对 企业实行经济责任制和企业内部实行经济责任制,使试点阶段的 经验转变成相对正式的制度而被推广
因此,“放权让利”的改革是一种社会绝大多数成员都受益的 帕累托改进。
可编辑
19
改革背景
进入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与非公 经济迅速发展形成鲜明对照的是,国有企业由 于高负债率、冗员多、社会负担重、摊派严重、 员工积极性不高等原因,陷入了发展的困境, 效益逐年下滑,亏损面逐年增大的。
可编辑
20
改革措施
• 为了给国有企业解困,中央推出了多项政策,包括兼并重 组、主辅分离及债转股等等。其中,影响最大的是结合国 有商业银行集中处理不良资产的改革,成立四家专门的金 融资产管理公司,对部分符合条件的重点困难企业实施 “债权转”股权改革。到2000年,最后确定了对符合条件 的580户国有大中型企业实施债权转股权,涉及债转股总 金额4050亿元。已实施债转股的企业,资产负债率明显下 降,由原来的70%以上下降到50%以下,这些企业每年减 少利息支出200亿元。
可编辑
18
改革背景
• 到了20世纪90年代的中后期,国企改革进 入了新的攻坚阶段。1997年党的十五大提 出国有经济要有进有退,有所为有所不为, 国有企业可以从一般竞争性行业中退出, 要从整体上搞好国有经济,而不是把所有 国有企业救活;对国有企业进行战略性改 组,抓大放小,对国有大企业进行公司制 改组,放开放活大量小企业等。于是,中 国的国有企业改革进入战略调整阶段。
可编辑
8
改革背景
“放权让利”的改革,让人们开始重新思考 政府与企业之间的关系。认为过去国家对企 业管得太多太死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把全 民所有同国家机构直接经营企业混为一谈。 这预示着政企职责分开,“两权分离”的改 革思路开始显现,以承包为主的多种形式经 营责任制着手建立,国有企业改革开始从经 营权向所有权层面过渡。
在试点改革中把企业所得、职工福利奖金与企业经营好坏、利润 多少直接挂钩,调动了企业和职工关心生产成果、改善经营管理 的积极性。随后两年,国企全面推行工业经济责任制,即国家对 企业实行经济责任制和企业内部实行经济责任制,使试点阶段的 经验转变成相对正式的制度而被推广
因此,“放权让利”的改革是一种社会绝大多数成员都受益的 帕累托改进。
可编辑
19
改革背景
进入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与非公 经济迅速发展形成鲜明对照的是,国有企业由 于高负债率、冗员多、社会负担重、摊派严重、 员工积极性不高等原因,陷入了发展的困境, 效益逐年下滑,亏损面逐年增大的。
可编辑
20
改革措施
• 为了给国有企业解困,中央推出了多项政策,包括兼并重 组、主辅分离及债转股等等。其中,影响最大的是结合国 有商业银行集中处理不良资产的改革,成立四家专门的金 融资产管理公司,对部分符合条件的重点困难企业实施 “债权转”股权改革。到2000年,最后确定了对符合条件 的580户国有大中型企业实施债权转股权,涉及债转股总 金额4050亿元。已实施债转股的企业,资产负债率明显下 降,由原来的70%以上下降到50%以下,这些企业每年减 少利息支出200亿元。
可编辑
18
改革背景
• 到了20世纪90年代的中后期,国企改革进 入了新的攻坚阶段。1997年党的十五大提 出国有经济要有进有退,有所为有所不为, 国有企业可以从一般竞争性行业中退出, 要从整体上搞好国有经济,而不是把所有 国有企业救活;对国有企业进行战略性改 组,抓大放小,对国有大企业进行公司制 改组,放开放活大量小企业等。于是,中 国的国有企业改革进入战略调整阶段。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国有企业改制与资本运作
天马行空官方博客:/tmxk_docin ;QQ:1318241189;QQ群:175569632
国有企业改制与资本运作
第一部分:国有企业改制过程中涉及的若 干问题 第二部分:企业改制前后的资本运作
第一部分:国有企业改制过程中涉及 的若干问题
一、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是国有企业改革的方向 二、相关概念的简单介绍 三、全民所有制企业和有限责任公司的区别 四、公司制改造中原企业债权债务的处理的法律规定
4、股份有限公司设立 省级人民政府的批准;创立大会;营业执照 5、上市辅导 具有主承销商资格的证券公司 辅导期限为一年 辅导验收 辅导有效期为三年 6、制作股票发行申报材料 发行人的申请 包括董事会决议、股东大会决议等文件在内的有关本次发行 的授权文件 招股说明书(包括招股意向书、发行公告等) 有关本次募集资金运用的文件。 发行申请材料的附件(包括发行人最近三年经审计的财务报 告、法律意见书、主承销商尽职调查报告)
一、现代企业制度的特点
1、三权分离而不是两权分离
所有权、经营权 法人所有权、股权、经营权
2、企业限责任制
现代企业制度的特点
4、产权市场化、商品化、货币化、证券化 5、专家管理制度 6 、现代公司制度是大型的、综合化经营国际化 经营的企业,是一种开放型的企业。它能够在 国内和国际市场竞争中较 好地发挥自己的优 势
可以使用货币、实物、工业产权、非专利技术、土地使用权作为出资 工业产权、非专利技术不得超过注册资本20%;高新技术可到35% 有最低注册资本的要求(生产、商品批发 50万;商品零售 30万;科技 开发、咨询、服务10万) 出资程序的要求(无形产权的评估、财产权利的过户、验资等)
4、财产的处分 企业:国家可以根据直接处分企业财产 公司:股东无权直接处分公司财产
第二部分:企业改制前后的资本运作
一、公司直接改制上市(IPO) 二、公司借壳上市
一、企业改制直接发行上市
(一)公司发行股票的意义
1、有利于发行公司筹集生产建设资金 发行普通股股票,资本具有永久性,无到期日,不须归 还,这对于保 证公司对资本的最低需要,维护公司长期稳定发展极为有利 发行普通股股票没有固定的股利负担,筹资风险较小 发行普通股股票是公司最基本的资金来源,反映了公司的实力,为债 权人提供保证,改善了资本结构,增强了公司的举债能力 2.有利于企业转换经营机制 3.有利于强化企业经营管理 4.有利于树立公司形象,提高市场占有率 5.有利于分散公司的经营风险
上市辅导
设立股份 有限公司
证券监督管理 机构的核准
股票发行 及上市
二、企业改制后并购上市公司(买壳上市)
(一)、什么是买壳上市 买壳上市是指非上市公司购买一家上市公司一定比例 的股权来取得上市的地位,然后注入自己有关业务及资产, 实现间接上市的目的 (二)、买壳的目的 1、实现从证券市场直接融资的目的 2 、对上市资格的旺盛需求和有限供给使得上市公司成 为稀缺性资源和重要的无形资产 3、买壳上市具有巨大的新闻和宣传效应 4、获得上市公司的政策优势或经营特权
二、相关概念介绍
1、法人 法人的分类:机关法人、事业单位法人、社会团体法人、 企业法人。 2、企业法人:全民所有制企业、集体所有制企业、股份合作 制企业、有限责任公司、股份有限公司、中外合资企业、 外商独资企业、中外合作企业 3、非企业法人:个体工商户、农村承包经营户、个人独资企 业、合伙企业 4、有限责任与无限责任 5、子公司与分公司
(三)、股份公司发行股票及上市的条件
1、实质要件 a. 其生产经营符合国家产业政策; b. 其发行的普通股限于一种,同股同权; c. 在公司拟发行的股本总额中,发起人认购的不少于人民币3000万元, 但国家另有规定的除外; d. 发行后公司股本总额不少于人民币五千万元; e. 开业时间在三年以上,国有企业改制设立或国有大中型企业新设设立, 业绩可以连续计算; f. 最近三年连续盈利; g. 向社会公众发行的部分不少于公司拟发行的股本总额的25%,股本总 额超过4亿元人民币的,证监会按照规定可以酌情降低向社会公众发行部 分的比例,但是最低不少于公司拟发行的股份总额的10%; h. 在最近三年内无重大违法行为,财务会计报告无虚假记载; i. 符合公司法关于股份公司的组织结构规定; j. 无形资产占净资产总额20%以下.
股东会的普通决议和特别决议的通过
普通决议:二分之一以上 特别决议:三分之二以上 特别决议包括:公司增加或者减少注册资本; 公司合并、分 立、解散或变更公司形式;修改公司章程。
公司董事会的具体权限
1)负责召集股东会,并向股东会报告工作; 2)执行股东会的决议; 3)决定公司的经营计划和投资方案; 4)制订公司的年度财务预算方案、决算方案; 5)制订公司的利润分配方案和弥补亏损; 6)制订公司增加或者减少注册资本的方案; 7)拟订公司合并、分立、变更公司形式、解散的方案; 8)决定公司内部管理机构的设置; 9)聘任或者解聘公司经理(总经理),根据经理的提名,聘 任或者解聘公司副经理、财务负责人,决定其报酬事项; 10)制定公司的基本管理制度。
(三)、买壳上市的程序步骤 第一步——买壳
1、收购方式
1) 通过二级市场收购流通股权——适合于股权分散、 股权全部流通的壳公司 2) 通过受让非流通股取得股权——适合于股权集中, 非流通股股东控制的壳公司 <1> 国有股、法人股的直接受让 <2> 控股国有股、法人股的持有人公司 制权 a.直接从控股股东的控制人处受让控股股东的控
三、全民所有制企业与有限责任公司的区 别
1、法律依据不同 企业:《全民所有制工业企业法》(1988) 公司:《公司法》(1994) 2、关于出资主体 企业:主体单一 公司:主体多元化。包括(机关法人、事业单位法人、 社会团体法人,企业法人,城市居民委员会、村委会、自 然人)
3、出资 企业:无明确要求 公司:要求明确
2、其它要求
(1)《关于对拟发行上市企业改制情况进行调查的通知》(证监发字 [1998]259号) (2)《股票发行审核备忘录》 (3)《关于进一步规范股票首次发行上市有关工作的通知》(证监发行字 [2003]116号) a. 提高了股份有限公司设立满三年的要求 除外:整体改制、整体变更、国务院批准豁免、主营业务和管理层变更后 三年 b. 提高了对拟上市公司独立性的要求 c. 面向市场独立经营的能力,产品销售或原料采购.不得超过30% d. 完整的业务体系,委托销售或委托采购.不得超过30% e. 具有开展生产经营所必备的资产,利用大股东资产.不得超过30%
b.通过对控股股东进行增资,从而控制控股股东
c.通过与控股股东合资,由控股股东以上市公司 股权出资,与收购方共同设立新公司,但是新公司中由收 购方控股,从而间接取得上市公司的控制权
2、收购程序
监事会的具体权限
1)检查公司财务; 2)对董事、经理执行公司职务时违反法律、法规或 者公司章程的行为进行监督; 3)当董事和经理的行为损害公司的利益时,要求董 事和经理予以纠正; 4)提议召开临时股东会; 5)公司章程规定的其他职权。
经理层的具体权限
1)主持公司的生产经营管理工作,组织实施董事会 决议; 2)组织实施公司年度经营计划和投资方案; 3)拟订公司内部管理机构设置方案; 4)拟订公司的基本管理制度; 5)制定公司的具体规章; 6)提请聘任或者解聘公司副经理、财务负责人; 7)聘任或者解聘除应由董事会聘任或者解聘以外的 负责管理人员; 8)公司章程和董事会授予的其他职权。
6、名称 企业:公司、集团公司、总公司或厂之类 公司:有限责任公司、有限公司、股份有限公司、集团 有限公司、集团有限责任公司、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7、设立程序: 企业:主管部门的审批加上工商登记手续 公司:股东设立公司的协议及工商登记 8、法定代表人的产生: 企业:由主管部门委任或招聘、由职工代表大会选举, 由主管部门批准产生的 公司:董事长董事会选举产生
7、证券监督管理机构的核准 A 受理申请文件 券商通道 B 初审 30 日初次反馈意见,募投项目报发改委(计 委和经贸委) C 发行审核委员会的审核、投票 D 核准发行 E 复议 8、股票发行及上市
国有企业改制为上市公司的工作流程
企业提出 改组申请 选聘中 介机构 制定并实施改 制、重组方案
制作股票发行 申报材料
(二)、股份有限公司的设立
1、设立条件 1)发起人符合法定人数;5人以上(含5人); 2)发起人认缴达到法定资本最低限额;1000万元; 3)股份发行、筹办事项符合法律规定; 4)发起人制订公司章程,并经创立大会通过; 5)有公司名称,建立符合股份有限公司要求的组织机构; 6)有固定的生产经营场所和必要的生产经营条件; 7)国务院授权部门或者省级人民政府批准。 2、设立方式 发起设立 募集设立 变更设立
股东会的具体权限
1)决定公司的经营方针和投资计划; 2)选举和更换董事,决定有关董事的报酬事项; 3)选举和更换由股东代表出任的监事,决定有关监事的报酬事项; 4)审议批准董事会的报告; 5)审议批准监事会或者监事的报告; 6)审议批准公司的年度财务预算方案、决算方案; 7)审议批准公司的利润分配方案和弥补亏损方案; 8)对公司增加或者减少注册资本作出决议; 9)对发行公司债券作出决议; 10)对股东向股东以外的人转让出资作出决议; 11)对公司合并、分立、变更公司形式、解散和清算等事项作出决议; 12)修改公司章程。
5、组织机构和管理制度 企业:老三会:党委会、职代会和工会 公司:新三会:股东会、董事会、监事会和经理层组成。 新三会的职责: 股东会为最高权力机构,选举产生董事和监事,并对重大 事项有决定权 董事会为执行机构,负责股东会决议的实施,聘任经理和 根据经理提名聘任副经理和财务负责人,决定公司内部设 置和制定管理制度,对公司重大事项制定方案 监事会是公司的监督机构;经理负责公司的日常经营管理, 对董事会负责
天马行空官方博客:/tmxk_docin ;QQ:1318241189;QQ群:175569632
国有企业改制与资本运作
第一部分:国有企业改制过程中涉及的若 干问题 第二部分:企业改制前后的资本运作
第一部分:国有企业改制过程中涉及 的若干问题
一、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是国有企业改革的方向 二、相关概念的简单介绍 三、全民所有制企业和有限责任公司的区别 四、公司制改造中原企业债权债务的处理的法律规定
4、股份有限公司设立 省级人民政府的批准;创立大会;营业执照 5、上市辅导 具有主承销商资格的证券公司 辅导期限为一年 辅导验收 辅导有效期为三年 6、制作股票发行申报材料 发行人的申请 包括董事会决议、股东大会决议等文件在内的有关本次发行 的授权文件 招股说明书(包括招股意向书、发行公告等) 有关本次募集资金运用的文件。 发行申请材料的附件(包括发行人最近三年经审计的财务报 告、法律意见书、主承销商尽职调查报告)
一、现代企业制度的特点
1、三权分离而不是两权分离
所有权、经营权 法人所有权、股权、经营权
2、企业限责任制
现代企业制度的特点
4、产权市场化、商品化、货币化、证券化 5、专家管理制度 6 、现代公司制度是大型的、综合化经营国际化 经营的企业,是一种开放型的企业。它能够在 国内和国际市场竞争中较 好地发挥自己的优 势
可以使用货币、实物、工业产权、非专利技术、土地使用权作为出资 工业产权、非专利技术不得超过注册资本20%;高新技术可到35% 有最低注册资本的要求(生产、商品批发 50万;商品零售 30万;科技 开发、咨询、服务10万) 出资程序的要求(无形产权的评估、财产权利的过户、验资等)
4、财产的处分 企业:国家可以根据直接处分企业财产 公司:股东无权直接处分公司财产
第二部分:企业改制前后的资本运作
一、公司直接改制上市(IPO) 二、公司借壳上市
一、企业改制直接发行上市
(一)公司发行股票的意义
1、有利于发行公司筹集生产建设资金 发行普通股股票,资本具有永久性,无到期日,不须归 还,这对于保 证公司对资本的最低需要,维护公司长期稳定发展极为有利 发行普通股股票没有固定的股利负担,筹资风险较小 发行普通股股票是公司最基本的资金来源,反映了公司的实力,为债 权人提供保证,改善了资本结构,增强了公司的举债能力 2.有利于企业转换经营机制 3.有利于强化企业经营管理 4.有利于树立公司形象,提高市场占有率 5.有利于分散公司的经营风险
上市辅导
设立股份 有限公司
证券监督管理 机构的核准
股票发行 及上市
二、企业改制后并购上市公司(买壳上市)
(一)、什么是买壳上市 买壳上市是指非上市公司购买一家上市公司一定比例 的股权来取得上市的地位,然后注入自己有关业务及资产, 实现间接上市的目的 (二)、买壳的目的 1、实现从证券市场直接融资的目的 2 、对上市资格的旺盛需求和有限供给使得上市公司成 为稀缺性资源和重要的无形资产 3、买壳上市具有巨大的新闻和宣传效应 4、获得上市公司的政策优势或经营特权
二、相关概念介绍
1、法人 法人的分类:机关法人、事业单位法人、社会团体法人、 企业法人。 2、企业法人:全民所有制企业、集体所有制企业、股份合作 制企业、有限责任公司、股份有限公司、中外合资企业、 外商独资企业、中外合作企业 3、非企业法人:个体工商户、农村承包经营户、个人独资企 业、合伙企业 4、有限责任与无限责任 5、子公司与分公司
(三)、股份公司发行股票及上市的条件
1、实质要件 a. 其生产经营符合国家产业政策; b. 其发行的普通股限于一种,同股同权; c. 在公司拟发行的股本总额中,发起人认购的不少于人民币3000万元, 但国家另有规定的除外; d. 发行后公司股本总额不少于人民币五千万元; e. 开业时间在三年以上,国有企业改制设立或国有大中型企业新设设立, 业绩可以连续计算; f. 最近三年连续盈利; g. 向社会公众发行的部分不少于公司拟发行的股本总额的25%,股本总 额超过4亿元人民币的,证监会按照规定可以酌情降低向社会公众发行部 分的比例,但是最低不少于公司拟发行的股份总额的10%; h. 在最近三年内无重大违法行为,财务会计报告无虚假记载; i. 符合公司法关于股份公司的组织结构规定; j. 无形资产占净资产总额20%以下.
股东会的普通决议和特别决议的通过
普通决议:二分之一以上 特别决议:三分之二以上 特别决议包括:公司增加或者减少注册资本; 公司合并、分 立、解散或变更公司形式;修改公司章程。
公司董事会的具体权限
1)负责召集股东会,并向股东会报告工作; 2)执行股东会的决议; 3)决定公司的经营计划和投资方案; 4)制订公司的年度财务预算方案、决算方案; 5)制订公司的利润分配方案和弥补亏损; 6)制订公司增加或者减少注册资本的方案; 7)拟订公司合并、分立、变更公司形式、解散的方案; 8)决定公司内部管理机构的设置; 9)聘任或者解聘公司经理(总经理),根据经理的提名,聘 任或者解聘公司副经理、财务负责人,决定其报酬事项; 10)制定公司的基本管理制度。
(三)、买壳上市的程序步骤 第一步——买壳
1、收购方式
1) 通过二级市场收购流通股权——适合于股权分散、 股权全部流通的壳公司 2) 通过受让非流通股取得股权——适合于股权集中, 非流通股股东控制的壳公司 <1> 国有股、法人股的直接受让 <2> 控股国有股、法人股的持有人公司 制权 a.直接从控股股东的控制人处受让控股股东的控
三、全民所有制企业与有限责任公司的区 别
1、法律依据不同 企业:《全民所有制工业企业法》(1988) 公司:《公司法》(1994) 2、关于出资主体 企业:主体单一 公司:主体多元化。包括(机关法人、事业单位法人、 社会团体法人,企业法人,城市居民委员会、村委会、自 然人)
3、出资 企业:无明确要求 公司:要求明确
2、其它要求
(1)《关于对拟发行上市企业改制情况进行调查的通知》(证监发字 [1998]259号) (2)《股票发行审核备忘录》 (3)《关于进一步规范股票首次发行上市有关工作的通知》(证监发行字 [2003]116号) a. 提高了股份有限公司设立满三年的要求 除外:整体改制、整体变更、国务院批准豁免、主营业务和管理层变更后 三年 b. 提高了对拟上市公司独立性的要求 c. 面向市场独立经营的能力,产品销售或原料采购.不得超过30% d. 完整的业务体系,委托销售或委托采购.不得超过30% e. 具有开展生产经营所必备的资产,利用大股东资产.不得超过30%
b.通过对控股股东进行增资,从而控制控股股东
c.通过与控股股东合资,由控股股东以上市公司 股权出资,与收购方共同设立新公司,但是新公司中由收 购方控股,从而间接取得上市公司的控制权
2、收购程序
监事会的具体权限
1)检查公司财务; 2)对董事、经理执行公司职务时违反法律、法规或 者公司章程的行为进行监督; 3)当董事和经理的行为损害公司的利益时,要求董 事和经理予以纠正; 4)提议召开临时股东会; 5)公司章程规定的其他职权。
经理层的具体权限
1)主持公司的生产经营管理工作,组织实施董事会 决议; 2)组织实施公司年度经营计划和投资方案; 3)拟订公司内部管理机构设置方案; 4)拟订公司的基本管理制度; 5)制定公司的具体规章; 6)提请聘任或者解聘公司副经理、财务负责人; 7)聘任或者解聘除应由董事会聘任或者解聘以外的 负责管理人员; 8)公司章程和董事会授予的其他职权。
6、名称 企业:公司、集团公司、总公司或厂之类 公司:有限责任公司、有限公司、股份有限公司、集团 有限公司、集团有限责任公司、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7、设立程序: 企业:主管部门的审批加上工商登记手续 公司:股东设立公司的协议及工商登记 8、法定代表人的产生: 企业:由主管部门委任或招聘、由职工代表大会选举, 由主管部门批准产生的 公司:董事长董事会选举产生
7、证券监督管理机构的核准 A 受理申请文件 券商通道 B 初审 30 日初次反馈意见,募投项目报发改委(计 委和经贸委) C 发行审核委员会的审核、投票 D 核准发行 E 复议 8、股票发行及上市
国有企业改制为上市公司的工作流程
企业提出 改组申请 选聘中 介机构 制定并实施改 制、重组方案
制作股票发行 申报材料
(二)、股份有限公司的设立
1、设立条件 1)发起人符合法定人数;5人以上(含5人); 2)发起人认缴达到法定资本最低限额;1000万元; 3)股份发行、筹办事项符合法律规定; 4)发起人制订公司章程,并经创立大会通过; 5)有公司名称,建立符合股份有限公司要求的组织机构; 6)有固定的生产经营场所和必要的生产经营条件; 7)国务院授权部门或者省级人民政府批准。 2、设立方式 发起设立 募集设立 变更设立
股东会的具体权限
1)决定公司的经营方针和投资计划; 2)选举和更换董事,决定有关董事的报酬事项; 3)选举和更换由股东代表出任的监事,决定有关监事的报酬事项; 4)审议批准董事会的报告; 5)审议批准监事会或者监事的报告; 6)审议批准公司的年度财务预算方案、决算方案; 7)审议批准公司的利润分配方案和弥补亏损方案; 8)对公司增加或者减少注册资本作出决议; 9)对发行公司债券作出决议; 10)对股东向股东以外的人转让出资作出决议; 11)对公司合并、分立、变更公司形式、解散和清算等事项作出决议; 12)修改公司章程。
5、组织机构和管理制度 企业:老三会:党委会、职代会和工会 公司:新三会:股东会、董事会、监事会和经理层组成。 新三会的职责: 股东会为最高权力机构,选举产生董事和监事,并对重大 事项有决定权 董事会为执行机构,负责股东会决议的实施,聘任经理和 根据经理提名聘任副经理和财务负责人,决定公司内部设 置和制定管理制度,对公司重大事项制定方案 监事会是公司的监督机构;经理负责公司的日常经营管理, 对董事会负责